時間:2022-08-19 09:47: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聯合辦公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當前就業大環境下,高校畢業生就I所面臨的新常態特點也越來越突顯。國家也積極采取多種措施來鼓勵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在新常態下畢業生就業工作應該如何開展,談幾點看法。
一、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主要措施
(一)完善機制、充分發揮分院就業工作的主體作用
第一,充分發揮院系的作用是做好就業工作的基礎和關鍵。制定考核細則,使考核體系更加科學、合理。進一步明確職責和分工,加大考核獎勵力度,把握工作重點,突破就業難點,充分調動各分院開展就業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加強就業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專業化培訓,確保各分院從事就業工作老師熟悉就業流程、精通工作業務,成為崗位能手。第三,做好學生基本信息統計,為生源上報作準備;做好畢業生教育與引導,做好學生求職推薦工作;保障信息渠道暢通,確保院系兩級信息互通;加強畢業生交流互動,促進順利過渡職場。力求市場建設打基礎、招聘組織有實效、就業指導有實效、細化工作入人心。
(二)完善渠道、切實加強市場開拓和資源累積
第一,做到企業拜訪考察常態化。就業市場建設就是銷售工作,企業資源的積累沒有捷徑可言,必須“走出去,引進來”,實地考察拜訪才能進一步了解市場形勢和企業需求,讓企業優先感受到學院對待就業工作的誠意。“出口暢,才能進口旺”,重點企業的經營與維護、市場開拓與建設的工作從末松懈,而且力爭每年有大的突破。
第二,做好平臺建設多元化。為確保三本層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學院努力做好五個平臺建設:(1)政府職能部門平臺。充分利用政府資源,積極拓寬就業渠道;(2)校園招聘平臺。加強對外宣傳,廣泛搜尋畢業生需求信息,鞏固和拓展學校就業市場;(3)校友平臺,加強校友聯系,積極爭取校友企業接收畢業生;(4)就業實習平臺。積極培育基礎就業市場和重點就業市場,做好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就業、創業)的開創工作,促進產學研等校企深度結合;(5)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網站建設、依靠新媒體,在就業信息、就業資訊分享、學生在線答疑等方面不斷完善。
(三)打造特色、依托校政(企)平臺促深度合作
注重政府平臺搭建和資源共享,發揮資源資源優勢,整合資源,共享資源,共同搭建好校企校政合作平臺。同時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務實合作內涵。通過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開展訂單式培養,為企業量身打造實用適用人才;加強企業文化進校園,做好校企文化整合。做好企業專家講座、企業獎助學金設立,讓學生提前融合職場。有校政合作為基礎,企業支撐為后盾,為后期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四)結合政策、不斷加強創新創業工作整體推進
目前許多高校一直以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全面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業能力積極開展了許多工作。我校主要圍繞“雙創”氛圍營造、學生科研、創業培訓、創業扶持等方面開展工作,與時俱進、因地適宜,推進學校創新創業工作的穩步開展。
(五)建立基地、加強實踐技能提升和應用型人才培養
校企聯合辦學,共建學科專業及實習基地。企業擁有生產設施、資金、市場等優勢,高校具備人才、技術、智力等長處。校企聯合辦學,優勢互補,各展所長,有利于實現雙贏或多贏。學院倡導并鼓勵企業單位,以資金投入,建設實習基地和實驗室,儀器設備提供等多種方式,開展聯合辦學,在學校設立企業研發中心,或共建學科專業等,共建項目可以以合作單位或個人名義命名。目前我院與荊州開發區多家企業合作,建立現場實習基地。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服務
(一)精心組織、做好反饋、認真落實好校園招聘工作
結合當年就業經濟大環境,招聘工作提前部署,提前統籌。精耕細作,確保質量得以保障。專場招聘一般大多以國企、上市公司,合作基礎較好的戰略企業為主,針對性強,匹配度高。校園綜合招聘全覆蓋,擴大區域、行業和崗位覆蓋面,普撒網,嚴篩選,確保學生也能在大型招聘會中找到合適的企業和崗位。日常陸續相關招聘信息,提供崗位需求,幫助畢業生推薦就業。
(二)完善服務、加強指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
引言
大學生創業者不同于身經百戰的連續創業者,在社會經驗、人脈資源和管理能力上多有不足,本文從分析當下上海大學生創業孵化生態系統入手,立足于校園孵化器和商業孵化器兩個基本調研區間,從大學生創業團隊特點和孵化器類型特點兩個維度展開。
一、當前大學生創業孵化生態系統分析
(一)概述
大學生孵化生態系統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內層:創業團隊、孵化基地;外層:上下游合作企業、天使投資人、孵化基金、媒體公關。
內層中創業團隊是孵化生態的直接參與者,是創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基礎;而孵化基地則是憑借自有資源幫助項目做出產品原型、獲取天使用戶、驗證產品邏輯的有力扶持。外層則是幫助團隊進一步推廣產品的關鍵。承擔著推廣、復制甚至擴張的輔助功能。本報告逐層展開,在大量調研和對比后對當下大學生創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給出合理化建議。
(二)上海大學生孵化基地創業團隊現狀調查報告
大學生創業者主要活躍在兩類孵化器:高校孵化器和商業孵化器。
本文調查小組選取這兩類孵化器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三家:代表大學園區的上海金融學院創新創業基地和上海交大金橋科技園,以及代表商業孵化器的楊浦區創智空間innospace創業加速器。采用歷年項目統計分析和優秀項目負責人專訪兩種方式得出上海大學生孵化基地現狀調查報告:
1.創始團隊人數分析
從數據上看,兩類孵化器孵化項目在創始人團隊人數上呈現出以下相同點:三人團隊是最多的,其次5人同隊同樣略高于4人,5人以上團隊在綜合統計中不超過10%。
分析:大學生初創團隊人員募集渠道有:同學室友、社團部門前后輩。其中,因為客觀學習生活條件上的便利,這三類人群較為容易相處了解,而且創業之前有過磨合期,團隊凝聚力較為強勁。
團隊人數同樣反映出當前團隊建設的現狀:3人是標配,以『產品、推廣、運營三部分為核心,創始人往往身兼多職,內部分工并不夠明晰。5人團隊是相當完備和科學的分工體系,也是大多數堅持到現在的成熟團隊所采取的分工模式。具體是在三人基礎上添加人力資源管理和整體統籌,相較于3人團隊,5人團隊具有分工上的優越性。
2.創業項目領域分析
商業孵化器大學生創業項目調查分析:
Innospace已經順利結束了前三期的孵化,報名721個項目,成功孵化共計32個項目。其中,企業服務類創業項目連續三期占據份額榜首,其次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傳統行業變革類項目緊隨其后。
當下大學生創業項目總體分為3類模式:校外已有品牌引進、改良引進成功案例以及獨立品牌。
3.上海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背景分析
當前有四個孵化器背景來源:政府、學校、地產、基金。本文立足于其中與學生創業相關性較大的兩項――學校和地產進行簡要分析:
(1)學校驅動力:品牌塑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現在上海基本所有的大學內部都配套有孵化器。國內大學涉足孵化器都是從各類創業大賽發源。上海金融學院作為滬上創業孵化基地的佼佼者,很早就組織發起類似創業比賽的活動。也拿出一些場地面積支持類孵化器項目。其他如同濟大學中芬中心、上海交大金橋科技園、復旦大學創新中心等。
優勢:調查發現,做的較好的校園孵化基地,除了免費場地、啟動資金等硬件設施之外,還可以提供導師對接、『上海金融學院創客訓練營等提升創業者內在實力的服務。
不足:其局限在于想要獲得幫助必須經過學校立項、各項大賽篩選,程序較為冗雜,宣傳不及時到位等問題突出。另外相關大賽報名端口并非常年開放,故而相關創業團隊也就主動放棄了學校支持。
(2)地產驅動力:差異化
現在包括瑞安、華夏、SOHO中國等大型開發商都在將觸角伸向孵化器或聯合辦公場地。
優勢:地產背景下的innospace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擁有完善而專業的內部支持人員。從項目篩選到注冊公司、后續融資都為創業團隊配備專業技術支持。
不足:商業孵化器的進入門檻太高,對innospace運營總監的專訪中我們了解到,每年報名的500多個項目中學生團隊占到60%以上,然而每期訓練營最終進入孵化的12個項目中只有1到2個學生項目。
(3)兩類孵化器差異比較
場地:兩類孵化器都可以為創業團隊提供免費或價格相對低廉的辦公場地,校園孵化器更具優勢。
運營指導:校園孵化器的相對簡單,主要是給予政策優惠,部分團隊可以獲得有限的校園渠道宣發。商業孵化器則從法務、財務、宣發、人力資源、物業管理等多個角度為創業團隊提供服務,基本涵蓋創業初期所需的全部服務項目。
資金:校園孵化器一般采取大賽招募的方式,優勝者會給予5000―3萬不等的啟動資金。商業孵化器會采取股份置換、天使投資等有償方式,首輪投資數額一般不會超過50萬。
孵化時間:校園孵化器貫穿項目始終,校辦各類大賽比賽周期通常是一年或一學期,比賽重點主要集中于商業計劃書和初期路演階段。商業孵化器以3個月―18個月快速訓練營為主。
4.上海市大學生孵化生態系統外層現狀調查分析
孵化生態系統外層生態:上下游合作企業、天使投資人、孵化基金、媒體公關四個方面。
上下游合作企業: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創業團隊往往充當市場推廣的急先鋒,上游企業會為團隊提供完整的配送、宣發服務,但由于缺乏相關合同約束,學生團隊在項目平穩落地后都會主動或被動退出項目的運營。由于背靠成功企業和完備的運營流程,成功幾率較大。
天使投資人和孵化基金:位于校園孵化器的學生項目啟動資金來源排序:親友自籌52%、上游企業支持22%、學校支持16%、導師或導師引薦天使投資人10%。
媒體公關:宣發途徑主要體現在學生社團、機構公眾號、校內宣傳欄等途徑,主要面向學校內部,在產品宣發方面卓有成效。商業孵化器可以提供傳統媒體報道之外的新媒體渠道,傳播更為及時有效。
二、當前大學生創業團隊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孵化需求分析
(一)當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
在對三類項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創始團隊進行采訪調查后,我們發現分別存在以下四大問題:市場推廣、團隊建設、融資困難、財務法務。
1.創始團隊建設存在問題
關注重點:創始人之間的關系、創始人心智成熟程度、團隊完整度。
存在問題:初創成員經驗不足,分工模糊,職能交叉,專業化程度低下。
創業過程中,難免發生產品開發或運營方向上的爭吵。其次,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團隊完成程度低下。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創業團體除了一個總負責之外,其余的幾位創始人往往沒有明確分工,職務相互交叉,各自在團隊中定位不明晰。容易出現有力無處使,有錯無人認的狀況。度過一開始的熱血期之后,團隊往往會由于分工不明陷入運營瓶頸。當然早期團隊一般一位創始人會身兼數職。
2.融資困難現狀
關注重點:融資渠道、融資方案、資金使用的規范化。
主要問題:后續資金支持不足,融資渠道狹窄、方式單一,資金使用不狗規范透明。
3.市場推廣
關注重點:營銷手段、推廣渠道、用戶粘性、同質化競爭。
主要問題:營銷手段雜而無章,缺乏專業推廣人員,用戶粘性較低,抄襲、同質化競爭嚴重。
4.財務法務等綜合服務空缺
關注重點:媒體宣發、財務法務、人力資源管理、上下游伙伴資源。
主要問題:專業運營服務人員缺乏、產品初期推廣困難。
三、大學生孵化需求與高校孵化器提供服務間的痛點
(一)調查問卷結論
學生團隊建設經驗不足、市場營銷和融資困難、上下游合作資源緊缺、高校孵化器綜合運營管理缺位。
首先,商業孵化器和校園孵化器在團隊建設方面都止步于導師對接,并不能夠給出更為詳盡的創業人員綜合實力提升指導,更加談不上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團隊建設。這也呼應本調查反應出來的目前高校孵化器在團隊建設支持起步較晚,經驗不足但卻不可或缺的問題。
其次,投資方面。學校的資金絕大多數以比賽獎金和立項啟動資金兩種無償形式輸入,團隊缺少資金使用經驗,往往沒有長遠規劃,一旦資金鏈斷裂,就陷入運營瓶頸。面對創業團隊面臨的推廣困難,大部分高校的校級優秀傳播渠道都是不會面向學生創業團隊開放的。
四、優秀孵化器運行借鑒以及高校孵化器轉型的合理化建議
(一)優秀商業孵化器運營模式的幾點啟示
1.配套孵化基金,解決融資難題,實現資金循環
孵化基金,如創新工場,后面都會配套有一個天使基金和VC基金。前線的孵化基金,主要為了其它幾支基金后期的優先投資權。每期孵化器所有項目的無差別投資,目的是幫助所有項目完善產品,獲取天使用戶。后期孵化跟投則是對每期完成孵化周期的項目中比較優秀的一些項目持續跟投,目的是進一步打磨和完善產品。
孵化項目的退出時間點,一般有3個:天使輪、A輪、B輪。從退出的概率上,時間點越往后退出溢價越高,但是概率越小。每期的孵化項目,后期成功退出的總體概率能夠達到50%,已經非常高。
2.多重投資模式,解決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資金后繼乏力問題
商業孵化器有多重投資模式,國外出現的獨立品牌創業指導顧問,如Rocket Internet給予創始團隊從創意到運營、推廣全方位的服務和技術支持。初創團隊一般以股份換取。資源分為三個層次:初級期的場地和服務、中期的經驗和人脈、后期的投資關系擴展。多層投資模式解決了創業者在各個階段的燃眉之急,保證了項目平穩健康發展。
3.集體路演、充分發揮媒體效果,解決產品初期曝光度不足問題
大部分商業孵化器都會為結束創初期訓練、初步成型的產品舉行集體路演“Demo day”。利用孵化器本身影響力往往會吸引一大批科技媒體和天使投資人,為項目從原型到產品順利過度打下基礎。
(二)高校孵化器運行以及轉型的合理化建議
綜合上文中優秀孵化器的有益嘗試以及本組調查報告,我們對未來高校孵化器的發展提出如下建議,希望從一個側面提高當代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1.豐富創業活動形式、開展創業訓練營。保持創業立項申請端口常年開放
當前大學創業活動開展基本都以大賽形式展開,大都停留在撰寫商業計劃書和模擬路演階段,對學生實際創業能力的提升有所局限,應開展深層次創業訓練,豐富學生創業經驗,提升學生創業實力。大賽周期一般為一年或者一學期,一旦錯過申報,端口即關閉,導致許多學生錯過申請。
2.促進資金進入向投資轉換,建立配套孵化基金,實現資金循環,樹立學校品牌
高校孵化器應借鑒商業孵化器『股權置換、設立『孵化基金等多種投資方式。同時以投資所得補充孵化基金,改變單一依賴財政撥款的資金結構,擴充資金來源,形成良性循環。同時校園孵化器應加強投放資金監管,給予創業團隊資金使用建議。
3.開展校園“Demo day”,利用導師資源,吸引天使投資
校園孵化器可充分利用學校導師資源,依托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面向社會開展孵化項目集體路演活動。
4.加強財務法務、人力資源專業支持
一、XX年年團場各項指標制定、完成及與上級下達任務對比情況:
XX年年師下達計劃生產總值36301萬元,較XX年增長5.66%。截止9月底,實際完成21721萬元,完成師計劃的59.84%,預計全年完成36500萬元,(第一產業計劃完成5457萬元,計劃增長2.48%;第二產業計劃完成8858萬元,計劃增長-2.38%。其中:工業計劃完成5904萬元,計劃增長-8.39%;建筑業計劃完成2954萬元,計劃增長12.36%,;第三產業計劃完成21986萬元,計劃增長10.17%)師下達計劃職均收入16634元,預計全年完成17000元,超出師計劃任務的2.2%;師下達利潤指標698萬元,截止9月底實際完成517.66萬元,預計全年完成800萬元。師下達團場上繳各項款項165.27萬元(其中:國有農用土地使用費37.4萬元;國有資本收益61.07萬元;職教費7.4萬元;XX年超額實現利潤59.4萬元),截止9月底,團場實際已全部上繳各項款項。
二、具體工作及完成任務情況
1.根據團黨委九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和團第七輪承包實施辦法規定,下達了XX年年度“四個計劃”( 財務指標、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生產指導性計劃、各單位上繳養老金、醫保統籌金計劃)通知,制定了基層各單位承包指標,對各單位應當完成的任務細化,有利于年底督促檢查各單位完成各項指標。
2.參與制定團內管理費用的實施細則辦法,特別是對XX年下發的團發〔XX〕25號文件——第七輪承包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使團場經營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
3.關于文具廠土地資產的盤活工作順利開展,豫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7000余萬元,建成了集住宅超市為一體的綜合大廈。
4.積極參與兵團十二師與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合作區外業調查工作,編寫了《兵團十二師與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合作區外業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為十二師分區104團片區的規劃和前期工作提供了詳實的基礎數據,為開發區的建設入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項目編寫工作成績顯著:今年,我科室共完成西郊城區供水設施建設、西郊城區排污管網建設與改造、中學教學樓建設、104團綿羊良種繁育等大型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工作。目前,十二師殯儀館設施建設已實施完畢;西郊城區排污管網建設與改造項目、人畜飲水項目、住院樓改造擴建項目的可研已獲批,正著手編寫初步設計文本。中學教學樓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已獲批復,明年就有望實施。
6.農業連隊連部的規劃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今年,我科室協同工交建商科共同完成了青年連、四連、九連、五連、育肥羊場等5各單位的連部規劃的編寫工作,七連、八連居民定居點,八連文化活動室的規劃選址已經完畢,有利于指導團場連隊建設按照國家、兵團的規劃發展要求進行。
7.項目監督督促工作力度較大:目前,團場農電網改造項目、社區綜合活動中心、企業聯合辦公樓、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農貿市場項目、養禽場農貿市場、業余黨校續建項目、連隊(一連、七連、牧一場、牧二場、牧三場)綜合活動室及衛生室的規劃和建設、門球場建設、養禽場自來水改造項目、小學水沖式廁所建設、生態廁所建設、九連危舊住房改造平房等建設,在我科室得大力督導下,這些項目已順利完成。大大的促進了團場基層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了團場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
8.牧三場藥浴池建設、連隊道路建設、危房改造的規劃改造工作做的有聲有色。
9.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遵照師黨委一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和師發[XX年]7號文件通知精神,結合我團黨委九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的具體發展目標,在我團農牧業單位開展“鞏固提高,創優增效”的競賽活動,并做了具體安排,競賽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明確化,安排了領導小組的具體成員并明確各自的分工,確定競賽參考指標和獎勵條件及獎勵辦法標準。這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有力地激發了團場農牧員工的積極性,鞏固和提高了“五個80%”,其他相關指標也得以完成,南區土地整理項目也正在實施,使我團農牧業發展呈現出新面貌。
10.摸底制訂、督促檢查年度生產計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財務計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并書面呈報團領導。
11.我科室在團黨委的精心規劃安排下, XX年年退牧還草項目得到了認真實施。有利于遏制生態環境繼續惡化,擴大綠化面積,調高調優產業結構,逐步改良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12.后溝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已獲批準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目前,正處于實施階段。
13.認真書寫我國在兵團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的交流材料,為支持兵團改研體改工作的快速發展,總結我團的工作經驗,推廣方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科室成員對我團52個單位及所屬企業、農、林、牧、公、交、建、商等行業全面摸底,搜集相關數據資料,從農業結構調整入手,分析我團種植業改革發展的成功得失,將土地使用權、管理權、收益權及經營權一一細分,充分落實土地流轉政策,牧業及奶牛場的改革經驗在我團其他牧場和單位得以推廣。按質按量地完成了該工作,實事求是,既不回避存在的問題,也不夸大取得的成績,持之有據,言之有理,讓人信服。共3頁,當前第1頁1
14.積極參加公益勞動。團場50年大慶、老君廟的竣工慶典、廣場的植樹綠化、掃雪、打掃衛生、美化環境、幫貧扶困,捐錢捐物都傾注了科室成員的大量心血。在違法建筑治理活動中,我科室更是沖鋒在前,為治理活動取得重大成果作出了應有的努力。
15.政治理論學習。積極參加團機關組織的各次黨政會議精神和文件的學習,理解國家政策、法律法規;認真學習“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精神,結合團場實際,從自我做起,踐行“三個代表”,服從組織安排,學習先進經驗,交流心得體會。
16.嚴格求實,科學行文,牢把團場團報文件質量關,特別是團場與企業單位實行的合作協議合同,要求極為嚴格,為了團場利益,同時,也為企業考慮,兼顧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從快從實地辦理相關手續。
三、督促招商引資工作
XX年年,我科室繼續努力按照團黨委的要求,加強招商引資工作。今年,加大了對引進項目資金到位的監督力度,截至目前,共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1500萬元(其中九龍生態園投資2600萬元;新疆藍希絡公司投資2500萬元;一龍印刷有限公司投資480萬元;銀通房產公司投資9000萬元;和田街商住大廈投資7000萬元),在加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監督的同時,我科室又同其它外來我團、有志于團場建設和工業園區建設的企業多次洽談,為招商引資工作鋪設了道路。
四、科技工作:
XX年年我團加大了科技投入,本級科技三項費用投入43萬元,占本級一般財政指出3860萬元的1.1%,全團科技經費的投入達408.3萬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1%,僅西城熱力公司節能減排就投入104.27萬元,牧三場引進牦牛種公牛72頭,投資22萬元,投資35萬元元對寄宿制學校教師安裝了計算機設備。
在農牧科技推廣上,推廣節水灌溉技術800畝,其中滴灌馬鈴薯65畝,洋蔥噴灌100畝,溫室葉菜噴滴灌實施200畝,果園小白龍軟管滴灌435畝,節水灌溉技術總體運行良好,很有推廣價值。
積極引進新品種并試驗。推廣種植222畝美國“白雪”洋蔥新品種,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果。平均畝產達7-8噸,畝產值3500-4000元,畝純收入達2500元-3000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為推廣機械化作業,今年舉行了機械化播種技術培訓班,加強了機械化操作技術服務指導,今年機械化播種土豆面積達2950畝,占土豆播種總面積的53%。
另外,還做了如下的具體科技工作:
1.根據團場十一五規劃,制定了團場XX年年度科技計劃和104團科技考核辦法。
2.聯合機關7大科室的9位同志和基層7位領導、技術員,開展了歷時24天共八期的第十八屆“科技之冬”培訓活動,基層單位又自行對職工進行3期培訓,培訓達5307人次。
3.申報了兵團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連項目——《牛羊新品種改良技術應用示范》。
4.順利通過了兵團對我團XX-XX年科技進步考核。
5.聯合環境監察和綜治辦在全團范圍內開展了“科技示范宣傳周”活動。
6.6月25日,,參加兵團科技進步獎評審活動中,經國家科技部驗收的《天山牦牛系列產品深加工工藝的提高和完善》項目,獲得了兵團科技進步“三等獎”。《104團一號水庫除險加固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技術》項目,參加了師科技進步獎評審,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7.制作展板參加了自治區。兵團、中國科學院舉辦的 “第四屆科洽會”和東盟世博會。
8.申報了2009年科技項目2項:104團綿羊品種改良項目和西城熱力資源和環境保護綜合利用項目。
9.對XX年年基層各單位的科技工作進行了考核,推動了團場科技工作。
五、統計工作:
1.堅持以提高數據質量為中心,經基層單位廣大統計人員的密切配合,圓滿完成了農業、工業、交通、建筑、能源、固定資產投資、個體商業、餐飲、勞動工資、綜合、國內生產總值等專業統計報表的收集、匯總、上報任務。此外,還連續開展了“工業品價格、城市住戶調查、企業景氣調查等專項調查”,為兵、師、團和社會各界提供了必要的統計信息。按時、保質完成XX年統計年報和XX年年定期報表及兵團各級政府各項調查工作。
2.認真布置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并經常到農業普查的各基層單位進行檢查指導,要求基層普查員認真填寫光電錄入格,組織集中各基層普查人員認真進行互查,做到有差錯立即進行修改,緊跟兵團及師統計局的普查進度,通過投入100多人次,投入資金2萬余元對團場40多個基層單位包括社區,進行了長達4個多月時間的地毯式普查,摸清了團場農業狀況,圓滿地完成我團的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任務。
3.認真做好城市住戶調查表工作
統計室認真完成師統計局下達的XX年年城市住戶調查表的工作,XX年年師統計局給我團下達了17戶城市住戶調查表的任務,統計室每個月末都要同個普查戶聯系,及時收集城市住戶調查表報送師統計局。在工作中經常同普查戶聯系,強調數據的準確性,以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性。
六、 安全工作:
1.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方面的工作。
今年以來,我科室認真完善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牢固樹立“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不斷強化人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有效促進了安全生產形勢的平穩發展。共3頁,當前第2頁2
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上,根據團場及各行業、單位各自實際,制定和完善了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了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了相應的安全管理人員,明確了各自的職責范圍。對責任單位制定了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標準和獎懲辦法(今年在4月27日召開的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兌現了XX年度安全目標考核獎罰,44個單位受獎,1個單位責任人不獎不罰)。并同各行業、單位、機關職能科室共計23個單位、部門責任人簽訂了“XX年年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各單位、部門與所屬單位層層簽訂責任合同),實現了一層抓一層,一級管一級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落實了團場內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2.加強安全生產宣誑?怪氐懔煊頡⑿幸蛋踩???ㄏ釓挪櫓衛砘疃?校?彝漚岷瞎ぷ魘導剩?葑グ踩???ぷ韃環潘桑?岢侄ㄆ凇⒉歡ㄆ詘踩?觳楣ぷ韃患潿希ㄌ乇鶚竊誚詡偃鍘⒔誶旎疃?齲?輝詡觳櫓校?源嬖詰奈侍猓?殖〉泵嫣岢觶??笪侍獾ノ患笆甭涫嫡?墓ぷ鰨??才拋ㄈ爍?偌觳檎?那榭觥?/p>4.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活動
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今年來,共組織全團性安全生產大檢查6次,檢查單位40余個;專項檢查5次,檢查單位19個;開展日常安全檢查16次;通過檢查,有效促進了團場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積極開展“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我們堅持早動手、早行動、早安排,提前安排布置安全生產月活動,制定了安全月活動方案,并下發了“活動”通知;在今年的“安全生產月”活動中,成立了“安全生產月”活動領導小組,團屬各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活動組織機構,組織開展“安全月”活動,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安全月”活動網絡,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有效促進了全團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活動中,在辦公樓前懸掛宣傳布標4副,制作安全月專題板報2塊,增添了活動氣氛。團屬各單位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安全月宣傳教育活動(廣播、電視、報紙、標語、板報、會議、知識競賽等),制作板報27塊、宣傳橫幅34副;6月10日,師安監局組織、舉辦了“安全宣傳咨詢日座談會和板報展”活動,我團積極參加。在6月份中,我團開展了“安全科普知識學習”活動,參加單位40余個,參加人員600余人,知識答卷600余份。
5.正確審視安全生產形勢,妥善處理10.22火災事故。
今年,安全生產形勢整體平穩,工作進展順利。雖然10月22日金匯德公司(小西門)添資市場,因經營戶違章用電造成火災一起,但所幸無人員傷亡。截止目前,全團未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七、加強科室間的團結協作
與其他科室團結協作是做好團場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證,也是我科室的工作原則,更是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任務的關鍵。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我科室從來都沒有將屬于自己工作范疇和領導安排的事推到其他科室,也沒有發生推諉和相互扯皮的現象。
八、勤政廉潔、執行廉潔制度情況
我院黨組對青少年維權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分管副檢察長任組長,偵查監督科、公訴科、控告申訴科、監所檢察科、團支部、辦公室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維權”工作領導小組;選配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檢察官組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辦小組;設置“青少年維權室”;開通維權熱線;為工作人員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維權檔案專用櫥柜等,從組織上和物質上給予充分保證;結合工作實際,相繼制定了《關于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確保維權工作有領導、有組織、有措施、出實效。
二、履行職責,做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案中維權
我們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堅持“教育為本,預防為主,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實行綜合治理”的原則,嚴格履行職責,積極開展案中維權,切實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
一是嚴格程序,實行“個案維權七步法”。即:1、審閱案卷材料,根據案情確定幫教工作方向;2、訊問犯罪嫌疑人,深挖犯罪根源,讓其寫出悔過書,找準感化點;3、根據案件的性質和需要,讓青少年的家長或學校領導與其見面,配合教育工作;4、組織不作犯罪處理的青少年及家長旁聽其他案件的庭審,促其思想轉變;5、到發案學校上法制課,以案釋法,進行教育;6、與違法犯罪青少年的家長、學校成立幫教小組,制定幫教措施;7、通過回訪考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鞏固辦案效果。
二是保護挽救,做到四個“堅持”。在辦案過程中,堅持實行權利義務告知制度;堅持少捕不捕原則,盡量不剝奪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在提審環節上,堅持做到不戴手銬,不訓斥、不使用有損其自尊心的語言;在走訪家庭時,堅持做到不著制服、不開警車,盡量消除負面影響。
三是因案施策,做好對不捕不訴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跟蹤幫教。對做出不捕不訴決定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實行跟蹤幫教和定期回訪,注重把工作重點放在改造、感化、挽救上。堅持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家長、老師見面,與監護人簽定《幫教協議》,明確雙方責任,要求犯罪嫌疑人定期寫出思想匯報,發現不良苗頭及時采取措施糾正,防止再次誤入歧途;通過社區維權服務站定期到不捕不訴青少年家中走訪,及時了解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適時與被害人見面,講明不捕不訴的原因,幫助他們消除怨恨,爭取理解和支持,共同營造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良性環境。
三、創建品牌,建立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新機制
我們狠抓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和幫教,通過積極探索創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新機制。
一是實行“品行調查制度”。2004年,我們在全市檢察系統率先實行對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的“品行調查制度”。通過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點、家庭環境、精神狀態、知識水平、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交友情況及犯罪動機等方面的調查,制作“品行調查報告”,一方面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綜合表現,依法作出是否逮捕或的決定,另一方面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軌跡,有針對性地確定幫教的具體措施。目前,我院已對3起案件中的5名犯罪嫌疑人實行了“品行調查制度”,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順利考入了本市某技校。該做法被《檢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取得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二是建立“未成年人取保候審考察觀護站”。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外地來青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上升,由于他們無固定住所,無監護條件,往往不得不采取逮捕強制措施,而羈押所帶來的“染缸效應”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往往導致重新犯罪的發生。為切實維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2006年,我們在全市首創“未成年人取保候審考察觀護站”,安排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觀護站內學習和勞動,由辦案檢察官負責對其進行考察幫教,每半月要求其來院進行談心溝通,及時掌握其在觀護期間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勞動表現等,根據案件情況及綜合表現,作出相應的處理決定。目前,我院已在如佳公司、雙峰電器公司建立2個考察觀護站,先后有8名外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安排進考察觀護站,全部表現良好。走出觀護站的青少年,一名考入滕州市職業學校、一名回到原籍走上工作崗位,四名在繼續工作,沒有出現一例重新犯罪。
三是嘗試開展“團體心理輔導”。2012年,我們積極嘗試在幫教工作中引入心理矯治手段,邀請國家級心理咨詢師為青少年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在全市檢察系統尚屬首例。矯治對象確定為兩類:一類是不予批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類是沉迷網吧、家庭情況特殊的問題青少年。通過互動體驗,幫助青少年達到健康心理標準,重樹生活信心,用自尊、自強、自愛、自立,揚起人生新的風帆。團市委權益部部長於青在現場觀看后對我院這一創新幫教形式表示肯定。
四、教育普法,全力構筑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工作網絡
我們結合辦案工作,利用社區、學校等教育陣地,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構筑起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工作網絡。
一是加強辦案普法。在傳喚、提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過程中以及訊問結束后,辦案人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進行交談,對法律規定進行詳細解釋;在開庭審理過程中,法庭辯論之后有一個法庭教育環節,公訴人會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剖析其犯罪原因,告訴他們應當如何處理遇到的社會矛盾,講述他們的盲目行為最終都造成哪些方面不可彌補的損害,使其了解自己給被害人造成的痛苦,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二是加強社會普法。與轄區16個街道辦事處聯合,積極開展法律宣傳進社區,先后到、、等街道開展“暑期法律宣傳月”、“關愛女孩行動”等活動;制作了《青少年道德、禮儀、自護卡》,通過對青少年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激勵教育、自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設立社區維權服務站,通過服務站發放《青少年維權手冊》近千冊。在接到登州路社區維權站反映的王某因家庭原因九歲仍未上學這一消息后,及時與教體局、學校等有關部門聯系,最終解決了王某上學問題。
三是構筑學校維權工作網。與市北區實驗小學、第九中學等學校聯手建立法制教育基地,選派10余名干警分別擔任10所中學的法制副校長、法律輔導員。多年來,堅持深入學校,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案例教育他們,警示他們,先后在幼兒師范學校、47中學、60中學等學校上法制課30余次,受教育的學生達1萬余人次。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探索務實有效的維權途徑,積極做好檢察環節上的青少年維權工作,主要側重“三個預防”。
高校圖書館的對外開放不僅有利于開發設備潛力,挖掘人力潛能,還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正確認識對外開放之重要性,并不斷吸收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高校圖書館的進一步對外開放。
1 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進程
教育部于2002年2月21日頒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其中第21條規定:對于那些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要盡量向社區讀者及社會讀者開放。這些面向社會的文獻信息以及技術咨詢服務,應按照材料與勞動的消耗或者實際的服務成果來收取相應的費用,這就是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政策依據。而對外開放也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主要發展趨勢。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于2012年3月12日在“首都圖書館聯盟”成立儀式上宣布:北大、清華等26所高校圖書館將會逐漸對社會開展免費開放服務,從而推動了全民信息的資源共享以及學習型社會的創建。隨后,武漢大學、江漢大學、湖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這5所高校建立了“武漢地區圖書館聯盟”,倡議武漢地區的各級各類圖書館,一起推動圖書館對整個社會的開放,真正實現地區圖書文獻資源的共建與共享。總的來說,高校圖書館的對外開放已經實行了二十幾年,然而,高校圖書館還沒有完全實現對外開放,而對外服務的質量也需進一步提高。
2 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現狀
2.1 受現行管理體制的制約
現階段,我國多數高校圖書館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在于對學校師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及科研文獻資源,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了管理制度,而高校圖書館一般實行全民事業單位正式職工制、國家所有制、國家統一工資制和專業工作崗位責任制的制度,如果圖書館開展對外開放活動,則會暴露出現行制度的一些缺陷,從而產生很多問題,包括校園治安、文獻資料的定期歸還和學習環境的穩定性等等。所以,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開展首先應該制定出一套有關對外借閱以及校內借閱兼容的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并構建全面管理制度。
2.2 理念滯后
高校圖書館目前的思想理念相對滯后,難以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與此同時制約了圖書館的對外開放。就高校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人們往往認為高校圖書館是隸屬學校的,而國內多數高校都將圖書館當做本校的獨立財產,尚未形成公眾服務意識,更沒有意識到高校圖書館中的全部資源都來自于國家,是屬人民大眾所有。
2.3 經費投入不足,缺少圖書資源
近年來,各個高校持續擴招,使得在校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然而,我國在教育事業單位中的投入不足,導致用于圖書館的資金相對較少,這樣一來,高校圖書館難免會缺少一定的文獻資源,使得高校師生平均占有的圖書館資源不斷降低。所以,高校圖書館必須要滿足本校教師教學與科研的需要。然而,高校圖書館現有的藏書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事實上,每年高校所購進的新書根本無法適應教育部所提出的相關要求。所以,高校圖書館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實行對外開放,那么難免會給高校圖書館帶來巨大的壓力,當然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
2.4 圖書館管理人員缺乏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
高校圖書館的很多管理人員僅會一些簡單的計算機操作,主要是Office等一些常用的辦公軟件。而國外的信息技術領先于國內,對于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發展加快,對于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例如英國的高校圖書館,在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已經應用了VPN技術,即“專用的虛擬網絡”,指的是利用一種密碼、隧道協議和身份驗證等在公共網絡中建立的一種專用網絡技術。
3 推動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措施
3.1 解決高校師生和社會讀者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矛盾
高校圖書館這種教育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首要任務即為對高校師生提供服務,然而,辦學經費的來源是多渠道的,因而高校圖書館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應該在社會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中起作用,所以,擁有向社會公眾開展閱讀服務的責任。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圖書館的對外開放,難免會加劇資源緊張的狀況,特別是在學生考試之前,多數圖書館都會形成人滿為患的局面。所以,高校圖書館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必須要解決高校師生和社會讀者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矛盾。具體來說,以高校圖書館的責任為依據,在資源分配方面首先要考慮的是本校師生的教學科研需要,以確保內需為基礎,實行分時間段、分層次的逐步開放,以避開高校師生的使用高峰,從而達到同時滿足校內、校外兩類讀者需要的最終目標。
3.2 加強和社區圖書館之間的合作
高校圖書館因為在服務對象上存在特殊性,所以在館藏結構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專業性特征,難以滿足社會讀者的閱讀需求。而社區圖書館作為我國的基層公共圖書館,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高校圖書館的不足,而且,社區圖書館通常規模也不大,不僅方便靈活,而且還能夠有效與讀者進行溝通,及時聽取他們的意見,并調整館藏資源和服務方式,有效地滿足了社區讀者的閱讀需求。但必須說明的是,由于經費等多種限制,社區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往往有限,因此,有必要加強高校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之間的合作,使其揚長補短,互相彌補不足。具體來說,高校圖書館與社區圖書館可以按照“聯合共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相互進行補充,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走聯合辦館的道路。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還應該充分了解社會讀者的特點,并和社區圖書館聯合舉辦各類信息服務,比如定期舉辦老年人健康講座,組織社區學生參與讀書活動等。
3.3 提高高校館員自身素質
當前,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思維方式和服務意識仍然比較保守,尚未適應新形勢所帶來的角色轉變,在遇見問題后,也往往會按照過去的思維模式進行解決。而毫不客氣的說,這種舊的思維方式和服務意識已經無法跟上時展的步伐,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圖書館館員的自身優勢,引導他們主動與讀者進行接觸,對各類讀者的需求進行體會與分析,并積極主動的解決他們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多種難題。只有這樣,才能使讀者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圍。
3.4 有效保護館藏資源
通常來說,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群體基本都屬于社會中的高級知識分子,自身綜合素質相對較高,而如果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話,一些社會讀者的綜合素養自然難免會參差不齊,非常容易對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產生嚴重威脅。有鑒于此,高校圖書館應該在用制度進行約束的同時,應該充分發揮館員的引導與監督作用。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圖書館還可以為一些重要的文獻資源進行投保,以免文獻因丟失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以及社會整體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高校圖書館的對外開放將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必須在當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正確認識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并不斷吸收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高校圖書館的進一步對外開放。
【參考文獻】
[1]李亞洲.淺談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途徑新的探索[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2]李任斯茹.我國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3(01).
[3]李肖濱.針對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問題的探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4).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德育起家的人民大道小學逐漸聲名鶴起,跨入全國名校之列。而一向深謀遠慮的姚文俊校長卻在思索:要想讓人民大道小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功度過“高原期”,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必須有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作為堅強的后盾。當時的安陽,由于受種種條件限制,教育科研氛圍不濃、教育信息渠道不暢。為此,姚文俊校長大膽地把目光投向了現代師范教育的發源地――北京師范大學。經過多方努力,1989年,數學教師劉可欽終于跨入了北京師范大學的校門。一名小學老師能到國家名牌大學深造,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而正是這“第一步”,卻在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與北京師范大學之間架起了一道溝通與交流的橋梁。第二年,語文教師郭艷也被選送到北京師范大學進修。開放的腳步一發而不可收。此后,我校每年都要選派優秀教師到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舞蹈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重點院校離職進修,截至目前已有36人相繼學成歸來。
走進大學校門,教師們被那里濃厚的教育和科研氛圍所感染,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進修期間,他們得到導師面對面的悉心指點;回到學校,或是通過電話、書信、網絡等渠道,或是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他們繼續源源不斷地得到導師的諄諄教誨。學成歸來的他們,又成為學校教科研一線的排頭兵。他們在高校所汲取的營養,又像火種一樣在許多青年教師中薪火相傳,為我校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形成作出歷史性貢獻。更重要的是,通過進修,教師們把高校具有前沿性的研究課題引入人民大道小學,使學校能夠緊跟教育改革的腳步,不斷開創學校發展新局面。1992年,人民大道小學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正式聯合開展《少年兒童主體性發展實驗研究》。
隨著實驗的開展,姚文俊校長深深地感受到,要使教師真正能承擔起課題研究的重任,成為一名專家型、研究型教師,必須盡快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1993年,在姚文俊校長的努力下,經原省教委批準,我校與河南大學聯合辦班,把河南大學的教師請過來,利用寒署假期間進行輔導,這在全省是第一家。當時,全校45歲以下不足大專層次的教師都踴躍報名參加。3年之后,僅該批教師就有近20人取得本科學歷,近50人取得大專學歷。1995年,我校85%以上的教師達到大專學歷,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二、科研引路,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992年,我校成立了科研處,具體負責學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和各個課題的運作。我們把教師的科研工作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績效的一項重要指標,調動和激發了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十分注重對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導和培訓,如,指導教師如何選擇課題、撰寫實驗方案和論文等。目前,我校有國家級課題4項,省級課題5項,校級課題16項,參與各級課題研究的教師達90%以上。
自從1992年開展小學生主體性發展實驗以來,我校就把星期三定為科研日,每月開展兩次“主體漫談”。漸漸地,這個活動成為大道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月的兩個星期三,也成為教師們翹首以待的日子。在主持人精心營造的寬松、愉悅、自由、和諧的氛圍中,教師們紛紛就某些專題敞開心扉,一個個生動鮮明的事例,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話語,在教師們的心靈之間流淌,在教師們之間不斷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有一期漫談的話題是“我眼中的課堂紀律”。教師們通過思想的碰撞達成共識:課堂紀律并不一定要求學生必須坐得很端正,也并不一定是很“安靜”。真正的課堂是有活力的,也是有生命的。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是情感的投入。只要以這些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那么課堂肯定會是有序的,學生一定會主動地、自主地、創造性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當你一旦擁有這些理念時,你就不會認為學生插嘴、打岔是影響課堂紀律的事了。又如“教師角色的轉變”這一話題,大家經過熱烈討論,徹底摒棄了教師是絕對權威的看法。教師不僅是一位良師,更是一位益友。教師應該走下三尺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成為學生的大朋友,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有的教師說:“蹲下去看學生,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行為,你就會更加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成為學生的知心伙伴。”
十幾年來,我們先后就“大道教師與眾不同ABC”、“新世紀我們如何做教師”、“教育機智”、“做智慧型教師”、“說教案”等很多專題進行了深度會談。通過它,許多高深、敏感的話題被拋出并給大家以啟迪;通過它,大家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實驗營造了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通過它,促使教師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質的飛躍,由此也帶來了教育行為的根本性變化。
三、堅持勤學、善思、創新,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為了引導教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教書匠為專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從1992年主體教育實驗開始,我校就開始實行每周“五日工作一日進修”制度,一直堅持至今。每個星期六,教師們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舍棄了休息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按照課題組分頭組織學習,結合研究課題進行深入學習,注意汲取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學會了用研究型的眼光去看待教育教學的一切問題。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形成勤學、善思、創新的良好習慣,我校堅持實行撰寫實驗札記制度,要求教師每月至少寫4篇札記,每篇不少于800字。實驗札記是教師創造性智慧和思維火花的結晶。教師們把自己的點滴經驗、感受、瞬間智慧火花、長時間反思的內容整理出來,這成為大道教師向學習型、研究型教師轉變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這項制度實行以來,教師撰寫札記萬余篇,學校編印實驗文集20集。2003年5月,我們從萬余篇實驗札記中,精選出近200篇札記,正式出版《因為有了你,我才喜歡當老師――主體性發展教育實驗札記薈萃》一書。
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主體性的主渠道,我們十多年來堅持舉辦“小學生主體性發展課堂教學策略研討會”,每次盛會都有專家、學
者親臨指導,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色彩紛呈,不斷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一批敢于開拓、與時俱進的教學能手脫穎而出。教師們說:教育是一種氛圍,如果學生是一條小魚,那么教育就應該是那浩渺之水;如果學生是一只小鳥,那么教育就應該是那自由的天空;如果學生是一朵蓓蕾,那么教育就應該是那吹面不寒的楊柳風。
四、實施“第一工程”,一批研究型的教師脫穎而出
為了及時有效預防和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建立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緊急救助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以及我市救災工作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部門分工,密切協作;以人為本,生命至上;自救為主,救濟為輔。
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全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重點是嚴重、特別嚴重自然災害的救助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內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各級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轄區自然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劃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行動,密切配合。各級人民政府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及時幫助受災群眾解決衣、食、住、醫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難,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危害。要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大力開展自救互助和社會捐助,政府重點救濟災區無自救能力、自救能力弱和遭受重災的群眾。
1.3自然災害及其類別
我市境內發生的災害有洪澇、干旱、暴雨(雪)、雷電、大風、冰雹、霜凍、低溫、高溫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農業生物災害以及森林自然火災和其他異常自然現象造成的危害。
1.4適用的工作范圍
①自然災害發生前的預報預警。②自然災害將要發生或自然災害突發時受威脅和受災人員轉移后的臨時安置和管理。③災害發生后對受災人員衣、食、住、醫等方面基本生活的救助。④災后的生產恢復。⑤倒塌民房重建。⑥因災毀壞的水利、交通工程和學校校舍、農村衛生院等公共設施的修復。⑦相關的其他工作。因自然災害以外的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需對轉移安置群眾進行基本生活救助的,由各級政府負責協調并安排專項經費,民政部門參照本預案施行救助。
2啟動條件
2.1一次自然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本預案:
(1)因災死亡3人以上: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5000人以上;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2000人以上;
(4)因災倒塌房屋800間以上。
2.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2.3市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市生產救災指揮部組成及職責
3.1.1組成
市人民政府設立生產救災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全市的救災應急工作。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由市政府分管救災工作的負責同志擔任,副總指揮由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和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衛生局的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指揮部成員為市委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市直工委、市政府辦公室、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衛生局、市教育局、市*局、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交通局、市農委、市林業局、市商務局、市審計局、市地稅局、市廣電局、市統計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糧食局、市電信局、市氣象局、市地震辦、市物價局、供電公司、市紅十字會等部門的負責人和*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隊的相關負責同志。
3.1.2主要職責
(1)組織、指揮、協調全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工作;
(2)研究決定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意見;
(3)貫徹落實省、滁州市對我市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的指示;
(4)向滁州市政府報告我市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情況;
(5)承擔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3.1.3各成員單位職責
(1)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負責協調對外(上)聯絡接待工作和其他重要工作事宜。
(2)市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和協調生產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
(3)市直工委:負責組織和協調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派駐單位對口救災支援工作。
(4)市民政局:統籌協調全市救災工作;提出救災資金、物資安排方案;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市級救災專項資金,并對救災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市政府提出自然災害處置的工作建議和意見;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工作,做好災情核查、評估和上報工作,指導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安排和因災倒塌民房恢復重建工作,指導協調救災捐贈工作;承擔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
(5)市發展改革委:統籌考慮將減災救災及救災應急儲備項目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年度計劃。負責災毀工程恢復重建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以及向國家爭取項目建設資金的核報工作。必要時,協調公路等部門優先保證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運輸,盡快恢復因災毀壞的公路等有關設施。
(6)市水利局:負責洪水預測、預報和旱情監測、預報,指導防汛、抗旱、搶險工作,對河流、水庫實施防汛調度,指導督促災區修復水毀水利工程;參與洪、旱災情的查核、評估工作。
(7)市衛生局:負責組織衛生防疫和醫療救治,幫助、指導災區開展救災防疫防病工作;開展對受災地區生活飲用水、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食品衛生監督監測和衛生知識宣傳工作;根據需要及時組織向災區支持應急藥品。
(8)市農委:負責組織農作物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及時報告農作物重大病蟲災害情況,會同市民政部門查核、評估農業因災損失情況;落實災區補種、改種農作物所需的種子,組織農技人員赴災區幫助指導生產自救,恢復農業生產。
(9)市財政局:負責編制市級財政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預算,籌集和及時下撥救災資金,加強救災資金的監督管理。
(1O)市*局:負責指導災區治安防范,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協助組織災區群眾緊急轉移;維護重要目標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維護災區交通秩序,保證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11)市交通局:負責組織全市公路、水路部門,優先保證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運輸以及受災群眾的安全疏散,組織交通系統開展救災工作,盡快恢復因災毀壞的公路和有關設施。
(12)市林業局:負責森林火災、病蟲害災的監測、撲救、損失統計和防治工作。
(13)市商務局:牽頭負責災區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工作,具體承擔肉類、食糖等重要商品的應急救災儲備管理和市場調控工作。
(14)市教育局:負責組織教育系統開展救災工作,會同民政部門做好教育災情的核實工作,及時幫助受災學校恢復正常教學。
(15)市建設局:負責指導災后群眾住房和災區校舍、衛生院等公共設施恢復重建的規劃、設計、建設和質量監理工作。
(16)市審計局:負責對各級、各部門安排的救災資金、物資和接收的捐贈資金、物資進行審計監督。
(17)市監察局:負責檢查國家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在遵守和執行救災工作法律法規和人民政府決定、命令中存在的問題。
(18)市糧食局:負責組織協調災區的糧油供應,保證災區口糧需要。
(l9)市氣象局:負責災害天氣的監測預警、分析預報服務;災害發生后,及時收集、核實和統計氣象信息資料,參與氣象災害評估,提出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20)市地震辦:負責地震監測預報、震后震情跟蹤監測和趨勢判定,震災調查和地震災害損失評估等工作。
(21)市統計局:負責協助查災、核災等工作。
(22)市地稅局:負責監督執行救災捐贈物資的稅收減免政策。
(23)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災區食品、藥品的監督,依法組織開展對災區重大事故的查處。
(24)市工商局:負責災區物資供應的市場管理。
(25)市物價局:負責加強災區價格管理,開展監督檢查,打擊違法行為,必要時提出實施價格干預措施或緊急措施的意見,按程序報批后組織實施,保持市場價格穩定。
(26)市電信局:負責生產救災的通訊保障工作。
(27)市廣電局:負責組織生產救災宣傳工作和災區廣播、電視系統設施的恢復。
(28)市供電公司:負責生產救災的供電保障工作。
(29)市紅十字會:參與災區救災和傷病人員救助工作。
(30)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隊:協助地方政府做好受災群眾的緊急轉移安置、因災失蹤人員的搜救和其他救災工作。
3.2市生產救災指揮部構成及職責
市生產救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八個工作組。
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為市生產救災指揮部的日常辦事機構,負責綜合材料及各類文電的起草和發送,編印工作簡報,承辦會務,了解全市生產救災工作情況,掌握工作進度,協調有關事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八個工作組的職責分別為:
(1)安置及生活救濟組:市民政局牽頭,市直工委、市商務局、市*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市糧食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組織制定轉移安置受災群眾的生活救濟方案,下撥救災款物,幫助災區安排受災群眾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指導災區社會治安工作,辦理接收、分配救災捐贈工作,保障救災物資運輸。
(2)查災核災組:市民政局牽頭,市農委、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統計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災情的查核、統計報表的編制和上報工作。
(3)衛生防疫組:市衛生局牽頭,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組織醫療衛生人員,赴災區指導衛生防疫工作,做好災區傷病群眾的救治和食品、藥品、飲用水以及居住環境的衛生安全監督,確保災區不發生大的流行性疫病。
(4)生產自救組:市農委牽頭,市水利局、市林業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組織災區農作物的補種搶種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
(5)災后恢復重建組:市發改委牽頭,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建設局、市廣電局、市電信局、市供電公司為成員單位。負責制定災區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及時恢復或新建水利工程、道路、學校、醫院、電信、供電、廣播電視、市政工程等公共設施。
(6)巡視組:市監察局牽頭,市直工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物價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質監局為成員單位。負責檢查督促各項救災措施落實,審計救災專項資金和救災捐贈款物發放情況,檢查監管災區群眾生產生活必需的食品藥品和建材的質量、價格,打擊違法經營行為,查處救災工作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
(7)宣傳組:市委宣傳部牽頭,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廣電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生產救災宣傳工作。
(8)對外聯絡接待組:由市委辦、市政府辦抽調人員組成。負責協調對外聯絡工作,上級領導來我市檢查指導抗災救災的接待安排工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3.3專家組
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設立專家組,由市民政局負責同志和長期從事救災工作經驗豐富人員,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業機構高級研究人員組成。主要職責:監測、查核、評估災情;分析、研判災害趨勢;對救災應急工作提出建議、意見。
4預警預報
4.1預警預報
自然災害預警預報。根據災害類別不同,市政府有專項應急預案的,按照相關預案的規定辦理;無專項應急預案的其他自然災害發生,由相關部門和單位報告指揮部辦公室。
4.2信息通報
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本預案規定的災害預警預報的各部門,須將各類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及時向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通報。
4.3信息處置
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須對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及時進行分析評估,視災情提出處置意見,并向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報告。
5應急響應
5.1I級響應
5.1.1啟動條件
全市范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市啟動Ι級響應。
(1)因災死亡10人以上;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3萬人以上;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1萬人以上;
(4)因災倒塌房屋5000間以上。
5.1.2啟動程序
市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在接到災情報告后第一時間向市長提出啟動I級響應的建議,由市長決定啟動I級響應。
5.1.3應急響應
啟動I級響應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市政府向滁州市政府報告情況。
(2)市領導赴災區察看、指導。
(3)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迅速組織開展生產救災工作,及時落實滁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救災應急方面的指示。
(4)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成員單位聯合辦公,及時收集、評估、匯總各地災情信息,編寫救災工作動態,每日9時前向市領導、市有關部門和滁州市民政局報送綜合情況。
(5)安置及生活救濟組組織人員赴災區指導受災群眾轉移安置,申請協調、調撥救災款物,幫助解決人畜飲用水,組織開展救災捐贈,加強對轉移安置災民的管理。
(6)查災核災組立即組織人員赴災區核查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向辦公室提供災區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
(7)衛生防疫組組織醫療衛生防疫人員,赴災區指導衛生防疫工作,保證災區傷病群眾及時得到醫治,保證食品、藥品、飲用水和居住環境的衛生安全,保證災區不發生大的疫情。
(8)生產自救組組織農業技術人員,赴災區指導開展生產自救,改種補種農作物,發展畜、禽、漁等副業,組織引導勞務輸出等。
(9)災后恢復重建組組織人員指導受災群眾倒房重建和對水利、交通、學校、衛生院等毀壞設施修復重建項目進行調查、評估、立項、申報,爭取災后重建盡快實施。
(1O)巡視組組織人員赴災區巡視指導,研究解決生產救災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重大問題向指揮部報告。
(11)宣傳組會同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向社會通報災情和救災信息,并加強新聞輿論管理。
(12)對外聯絡接待組做好上級領導來我市檢查抗災救災以及境外組織和人員來我市援助抗災救災、新聞采訪的接待安排工作,制定接待方案,向有關領導報告并落實接待。
(13)按有關程序申請省政府支持。
5.1.4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市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提出建議,市長決定終止I級響應。
5.2Ⅱ級響應
5.2.1啟動條件
全市范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重大自然災害,市啟動II級響應。
(1)因災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下;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1萬人以上3萬人以下;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1萬人以上2萬人以下;
(4)因災倒塌房屋2000間以上5000間以下。
5.2.2啟動程序
市民政局在接到災情報告后第一時間向市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提出啟動II級響應的建議,由市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決定啟動II級響應。
5.2.3應急響應
啟動II級響應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召開指揮部會議,聽取救災工作情況匯報,研究決定救災應急工作重大事項,部署救災工作任務。
(2)8小時內,派工作組赴災區查核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3)根據情況,市領導赴災區察看、指導。
(4)市民政局向滁州市民政局報告,請求派工作組赴災區指導救災工作。
(5)根據災區需求或市領導指示,市民政局會同財政局下撥救災應急款物。
(6)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及時掌握災情發展變化和救災工作情況,向市領導、市有關部門和滁州市民政局報送信息。
(7)督促受災地區政府管理好轉移安置的災民和落實好救災應急的各項措施。及時動員和組織災區群眾轉移到安全處所,搶救受傷群眾,安撫遇難者家屬,處理善后事宜;救濟受災群眾和安頓無家可歸者;幫助解決人畜飲用水困難,確保受災群眾有食、有衣、有住、有病能醫,防止疫病流行;加強災民安置點治安管理,保護國家和群眾的財產,維護災區穩定;盡快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開展生產自救和重建家園工作。
(8)根據情況,申請滁州市政府支持。
5.2.4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市民政局提出建議,市生產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決定終止II級響應。
5.3Щ級響應
5.3.1啟動條件
全市范圍一次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較大自然災害,市啟動III級響應。
(1)因災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5000萬人以上1萬人以下;
(3)因災飲水困難人口2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4)因災倒塌房屋800間以上2000間以下。
5.3啟動程序
市民政局分管救災的負責同志接到災情報告后在第一時間向局長提出建議,由局長決定啟動Щ級響應。
5.3.3應急響應
啟動Щ級響應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市民政局接到災情信息后,2小時內向市政府、滁州市民政局報告,向有關部門通報;及時向受災地區派工作組,查核災情,慰問災民,指導工作。
(2)根據需要,向重災地區調撥救災物資。
(3)堅持24小時值班和災情零報告制度,保持災情和救災工作信息暢通。
(4)會商財政部門下撥部分應急救災資金,支持地方安排災民基本生活。
(5)督促受災地區政府管理好轉移安置的災民和落實好救災應急的各項措施。
5.3.4響應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由市民政局分管救災的負責同志提出建議,局長決定終止Щ級響應。
5.4新聞報道
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把握適度、內外有別的原則,以正面宣傳為主,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為抗災救災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市生產救災指揮部根據情況適時召開新聞會,災情和救災信息。內容涉及人員傷亡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等自然災害損失情況的,由市民政局負責審核;涉及水情汛情和旱情的,由市水利局負責審核;涉及震情的,由市地震辦負責審核;涉及氣象數據的,由市氣象局負責審核;涉及疫情和衛生防疫情況的,由市衛生局負責審核;涉及其它方面內容的,根據部門職責分工,由相關部門負責審核。
6應急保障
6.1資金保障
6.1.1市財政部門每年將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列入財政預算,并根據財力增長、物價上漲、農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逐步提高受災群眾的救助標準。
6.1.2救災預算資金不足時,市財政安排的預備費要重點用于受災群眾的生活救助。
6.1.3必要時申請國家救災資金支持。
6.2物資保障
市政府救災部門負責管理省委托代儲的救災帳篷等救災物資,并在災前與有資質的供應商預先簽訂供貨協議,保證受災時群眾的食品和必需的生活用品能夠及時供應。
6.3通信和信息保障
加強全市災害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管理,確保救災通訊網絡運行正常,以及與省、滁州市救災部門的微機通訊通暢。利用電子政務專網建立市民政、水利、地震、氣象、農業等部門間的災害信息共享交流平臺,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6.4裝備保障
市政府根據需要給救災應急部門配備救災必需的車輛、計算機軟硬件、攝像機、照相機和GPS等設備和裝備。
6.5隊伍保障
加強民政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建立健全專家隊伍,重點開展災情會商、現場評估及災害管理的業務咨詢工作。充分發揮武警、消防、衛生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能和骨干作用。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并充分發揮其作用。
6.6社會捐助保障
完善民政部門救災捐贈工作程序,規范救災捐贈的組織發動、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會公示、表彰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加強各級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站、點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的作用,協助接收各界捐贈的救災款物。建立救災捐助表彰制度,創造救災捐助良好的社會氛圍。
6.7安置場所保障
市救災應急部門對本市可能因自然災害需轉移安置的人口數量進行預測,并對安置場所作出規劃,可以采取投親靠友、騰住公房等方式,安置人口較多時可以搭建臨時簡易棚,困難較大時向省、滁州市申請撥給救災帳篷。
6.8宣傳、培訓和演習
6.8.1政府救災部門利用媒體或通過其他方式宣傳災害知識、應急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的常識,增強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6.8.2政府救災部門每年組織一次救災工作人員業務培訓;不定期向各類專業緊急救援隊伍、非政府組織和志愿者組織提供救災工作咨詢。
6.8.3市生產救災指揮部不定期在災害多發地區,根據災害發生特點,組織救災應急演習,檢驗并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7災后救助及恢復重建
7.1災后生活救助
受自然災害影響,冬令、春荒期間部分受災群眾出現口糧短缺等生活困難時,各級政府在全面核查災情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受災群眾生活安排方案,并組織實施。
7.1.1災情調查及報告
政府救災部門每年按規定調查報告因災造成的冬令、春荒期間受災群眾生活困難情況,并上報市政府、滁州市民政局。
7.1.2救助方案制定及實施
各級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冬令、春荒救助工作方案,逐級上報,并負責實施。災情嚴重、本級政府救災確有困難時,應及時申請上級自然災害救濟補助經費,專項用于幫助解決冬令、春荒期間受災群眾吃飯、穿衣、蓋被等基本生活困難。在救助方案實施過程中,應區別情況,統籌安排,確保重點。對有自救能力的,開展互助互濟,通過發展生產和組織勞務輸出等措施,增強自救和抗災能力。對缺糧又缺錢的貧困受災群眾,及時給予政府救濟。對有償還能力但暫時無錢購糧的群眾,地方政府可決定開倉借糧,通過開展社會捐贈、對口支援、緊急采購等方式解決災民的過冬衣被。
7.2群眾因災倒房恢復重建
7.2.1工作原則
群眾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工作由市生產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統籌指導。倒房重建采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通過政府救濟、以工代賑、政策優惠、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自行借貸等多種途徑籌集。住房規劃、設計和建設,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安全適用。
7.2.2方案制定
災情穩定后,災害發生地鄉鎮(街道)立即組織災情核定,建立因災倒房臺帳,為組織實施重建工作準備基礎數據。市政府救災部門根據全市災情和各地實際,制定受災群眾倒房恢復重建的目標和工作方案,并報市政府批準。市政府根據受災情況,向滁州市政府申請建房補助資金,幫助災區受災群眾恢復重建因災倒房。
7.2.3組織實施
受災地區政府負責群眾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工作的組織實施,政府相關部門配合、支持,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確保因災倒房群眾有安全的過冬場所。
7.3因災毀壞基礎設施的修復
一、我區民營企業的現狀
我區民營企業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與支持下,在市工商聯指導與協調下,在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大開發、大開放和大項目帶動的戰略部署下,有了進一步發展。到20__年底,民營企業總數4283家,從業人員97000人,總資產134億元,全年完成工業產植177.6億元,銷售收入155.1億元,利潤13.1億元,比上年度分別增長15%、18%、18%和19%。到20__年5月,民營企業發展到5548家,比07年底增加1265家,增長29.5%,總資產199.139億元,比07年底增加65億元,增長48.5%。到6月底,新安排就業人員10754人,比20__年底增長11%。
從總體情況看,我區民營企業仍是比較好的發展勢頭。具體的社會效益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安排就業。我區有80多萬人口,隨著農田種植的改革,機械化程度、科學種田方法日益提高,農村剩余勞力日益增加,加上撤村建居的進展加快,大中專畢業生的安排,下崗人員再就業等諸多因素,民營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就是安排剩余勞動力就業。我區民營企業承擔了這份責任,共安排各類就業人員11萬余人(不包括自謀自招人數),極大的減少了社會就業壓力。比如南蔡村金輪自行集團,一家企業就安排就業人員4000多人,南蔡村整個鄉鎮,幾乎家家都有車廠工人,人均月工資1300元以上。還有些地毯行業、絹花行業、養殖業與紡織業等,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分別安排著大批勞動力和閑散勞動力就業。有益于減輕減少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節能減排,從而得到企業與社會的雙重效益。如雍陽減水劑廠,注重科技創新,生產與銷售前景俱佳,建廠以來所生產的減水劑,始終保持盡產盡銷,始終保持零庫存。近入20__年以后,根據國際油價猛漲的經濟狀況,他們與國家煤碳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同研制了用煤代油的高新科技項目,創造生產出煤水不分離、不沉淀的水煤漿外加劑,約定全國獨家生產,不發展第二家。現已生產并發往廣東汕州53噸成品。這項科技項目,必將打開節省石油的新途徑。
還有石各莊萬利造紙總公司,制定了科技領先,節能減排的經營理念。在節約用電上,采取因機制宜、分類生產等方式安排生產,由原來每噸紙漿用電167度,降到現在的91度,每月光節約電費就達15萬元。為了減排,他們投資1500萬元建成節水工程,日處理水的能力達到6000噸,通過科技創新,厭氧每天處理cod六噸,每兩公斤cod可產生一立方米沼氣,一天可出3000立方沼氣,每立方沼氣,相當于一公斤原煤,現在已利用起1800立方米,占總產量的60%,每天可節煤1.8噸,全年能節煤657噸。國家規定每產一噸紙,耗水指標為43立方,現在該廠每噸紙僅耗水2.8立方,一噸紙就節約40立方水,并始終保持零排放,從而獲得市科研三等獎。其它一些民營企業也重視節能減排。
(三)注重企業文化。調研中發現凡生產發展快、經營效果好、社會效益高的民營企業,都重視企業文化,講究商業模式與品牌戰略。有的制定了全員參與,開拓創新,誠信守法,關愛環境,持續發展,爭創一流的管理方針;有的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注重培訓、提高職工素質、奠定因材錄用的用人理念;有的大型民企,提出并逐步落實“六網互動”、“新置換”、“新超市”的三大理論,引導企業飛速發展,由本地到外地,由國內到國外,業務渠道幅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200多萬個穩定消費群體;有的采用內外結合的辦法,對外抓創品牌,對內抓商業模式。我區已有一家全國馳名商標,16家__市著名商標。
(四)面向農村,服務三農。按照領導部門提出的一企幫一村、多企幫一村的要求,一些民營企業,直接為三農服務。長城罐頭廠,培育了白靈菇罐頭的原料生產基地,負責培訓農民工,每投資十萬元,可建成一處基地,當年就可收回成本。華明養牛廠總經理趙書明,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奶牛小區,研究農副產品加工業、畜牧業與大農業互相結合,促進大農業的發展,現在全區奶牛已發展到6萬多頭。最近該廠又與農民商談租用土地的辦法,上半年由農民種麥,麥收后解決全年口糧,下半年由廠方租用,按晚玉米收成價,每畝付款200-
300元,然后由廠方種植青玉米飼料,每畝可產帶漿玉米的玉米秸飼料6000-8000斤,農民既得到現成收入,又可搞其它生產,養牛廠用優質飼料喂牛,既解決飼料問題,每年每頭牛可增產兩噸牛奶,確是互利雙贏之舉。今年已搞成百畝試種,明年大面積推廣。現在全區還有農業合作組織61個,扶植幾千家農戶,解決蔬菜瓜果等生產與銷售問題,直接服務三農。
(五)回報社會。從全國到地方各級工商聯組織,反復向民營企業貫徹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經營理念,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在支災支教等方面做出奉獻。多年來__區民營企業在這方面共捐款捐物總值近14億元,在社會上起了很大作用。僅以今年四川汶川地區大地震為例,全區民營企業從地震后至5月21日九天時間共捐款捐物總值2416萬元,從中涌現出很多典型事例。天獅集團一家捐款捐物1700余萬元,成為全區第一個捐款大戶,不僅如此,他們還把5月18日定為第三個愛心日,并號召四川分公司全體員工參與當地的支災獻血活動。王慶坨鎮萬方鋼構公司董事長趙殿坤表示,要盡一份力量,讓災區人民多一點溫暖,少一點痛苦。得知地震后全廠立即停產轉產,利用兩晝夜時間,趕制價值120萬元的鋼結構彩板生活用房材料,并組成22人抗震小分隊,于5月16日親自送往災區綿陽,并晝夜組裝,工人們每天每夜僅休息3個多小時,至5月23日完成任務返鄉,期間為綿陽安縣搭建起400平米活動房,又在北川縣擂鼓鎮搭建起900平米的臨時診所,解決了部分災民居住與就醫治療問題,此舉深受各方稱贊。
總之我區民營企業,在發展城鄉經濟、安排勞動力就業、堅持科學發展觀、服務三農與回報社會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這是我區民營經濟的主流。
二、當前民營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有些民營企業家素質較差。主要表現在不注重學習,終日事務纏身,事無巨細,必自躬親,沒有發展戰略,缺乏科技創新,對外打不出品牌,對內缺乏商業模式,體現不出企業文化,發揮不了團隊精神,直接影響企業做好、做大、做強。
(二)融資困難,調查中80%的企業都受資金制約。有的企業有土地、產品有銷路,就因為貸款難,兩年不能投產只等企業現有樓房拆遷時得到補償以后,才能投資生產。有的企業有年產一萬噸罐頭的生產能力,只能生產兩三千噸,70%至80%的生產能力閑置,其主要問題解決不了農民搭大棚的貸款問題。有的企業產品暢銷國內,始終保持零庫存也因貸款難,連年不能發展。還有困難企業,以高息向社會借款,增大負債壓力。融資難的問題,制約著民營經濟的發展。
(三)分散式經營、家庭式管理。有的鄉鎮有幾百家自行車行業,其生產量和銷售量,略高于南蔡村金輪集團的一家生產量,遠低于西青區富士達的一家生產量。占用的設備多,管理、財務、營銷的人員也多。調查中有1/3的民營企業仍屬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模式,起步時尚可,不利于發展和做大做強。
(四)政策落實有難度,中央的36條、__市的80條、20條等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缺乏配套細節,執行難,落實難。有的與有關部門規章相抵觸。比如中央36條明確指出,對待民營企業要平等準入,公平待遇。實際上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有些地方待遇就是不公平。集體土地的廠房、辦公樓不能抵押貸款,國有土地的廠房、辦公樓就可以抵押貸款。銀行業有他自身的規章制度,而且只愿意扶植大型企業,愿意錦上添花,不愿扶植中小型企業,去雪中送炭。
(五)民營企業稅賦重、費用多,還有一些部門搞攤派、拉贊助。此外與友鄰地區河北省所屬的市縣的稅法不一致。河北省一些民營企業多是定稅制。我區一些涉外民營企業,從河北等地進原材料,沒有進項稅票,出口不能抵扣,只好到外地去買進項稅票,增加企業負擔。
(六)用人問題,是民營企業較普遍的頭疼問題。一是缺乏技術人才。二是用較長時間培養的技術人員,一旦能熟練操作,就跳槽撂挑子,另謀高就。三是當地的一般勞動者,也經常出現怠工、誤工、歇工等情況,直接影響企業生產。所以有些企業不愿用當地工人。
另外,新的勞動法,確實有益于增加勞動者待遇,要上五險一金,要增加加班費,節假日工資,這確實是好事,無可非議。但有些中小企業,一時承受不了,有的借高利貸給工人發工資。
(七)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力度不大,創品牌、創名牌的意識不強,忽視無形資產的創造。全區幾千家民營企業,只有天獅一家為中國馳名商標,還有16家為市級著名商標。有些大宗產品都讓名牌廠家從中牟取巨利。比如牛奶,我區奶牛已發展到6萬多頭,年產奶20多萬噸。售給蒙牛、伊利等名牌廠家,每市斤牛奶一元二、三角錢。蒙牛廠家生產出來的“特倫蘇”牌牛奶,一箱12袋,每袋250克,一箱奶僅6市斤,售價54元,每市斤合9元錢,相當于鮮奶價的7.5倍,其它產品也有類似情況。
(八)缺乏統一對口培訓組織,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從而出現了閑散勞動力就業難,民營企業招工難的相對問題。
(九)第三產業尤其是創意產品發展較慢,如服裝設計、色彩搭配、廣告創意設備、數字音樂制造。尤其是我區的古老運河,更具有很多、很豐富的創意文化,但很少引起民營企業的重視。據報道,北京廣播電視局,加強電視動畫片管理,20__年一年文化創意突破一千億大關。溫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協調,服務業比重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這些問題同樣反映在我區民營企業中。
(十)民營企業間仍存有無序競爭。我區大型地毯行業和家電、醫藥等零售業表現突出。崔黃口一帶有300多家地毯行業,大中型企業占50%,另外100多家小型地毯行業,不按標準規格生產,產品委托外地外貿公司代銷,標價低于規范廠家的價格,直接影響銷售。雖然設有行業協會,但因職權不清晰,也難以排解。其它醫藥、家電等行業,以帶有欺騙性的廉價促銷等手段,也影響同行業的正常經營。
(十一)一些涉外的民營企業,受美國次級貸影響,美元大幅度貶值,由8.3元人民幣換一美元,降到7元以下,降幅18.5%,出口的地毯、自行車、板材等直接受到美元貶值的損失。有的企業面臨極大困境,擔心倒閉。
除上述問題外,一些傳統性行業自生自滅,個別企業信譽欠佳,行業協會少,發揮作用差,相關部門服務差等問題也影響企業發展。
三、幾點建議
根據存在的問題和外地的經驗,提出來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
請各極各有關部門充分認識民營經濟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的作用,無論在國民經濟發展方面,在對外貿易方面,在回報社會方面,特別是在安排城區待業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黨和國家四次修憲,對個體和私營經濟的一個主題,就是不斷加強他們的地位和作用。30年來由最初的“拾遺補缺”到“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例由微不足道,發展到超過全國gdp的65%。我區也是同樣。因此建議,各級應仍然把個體和私營經濟當做發展__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給予大力關注、大力支持。
(二)建立組織、搞好服務平臺。
成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聯合辦公室。按照中央及__市近幾年制定下發的有關發展民營經濟的36條、80條、20條等相關政策,結合__實際,制定一套發展__民營經濟的具體規章制度。東莞市5年期間先后出臺兩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48條,可以借鑒。有了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并能及時監督、檢查、促進落實,使相關部門有關遵循,使民營經濟有所依據,這樣就有益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同時各鄉鎮也應成立民營企業服務中心,形成完善的民營經濟協調服務網絡,具體的協助民營企業落實政策、調解糾紛、溝通信息、解決難題。
(三)加強民營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民營企業家素質。
制定一套近期與長遠相結合、外請與內選相結合、學習資料與現身說法相結合、內地交流與外出考察相結合的多種辦法并進行培訓。在本區可請天獅、雍陽堿水劑廠、萬利紙制品廠、華明養牛廠、宇奧汽車配件廠、金輪自行車廠等企業家,介紹成功的做法和應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對策。同時學習外地經驗,推行東莞市111工程及培訓方法。學習全球商界女強人、全國政協委員中電國際董事長李上琳在新形勢、新環境下提出的“審視自我、找準定位;明晰戰略,加快發展;人才興企,團隊興業;持續創新,推動變革;靜水深流,構建文化;”的40字管理方略等企業文化。借以提高企業家素質,進而逐步擺脫事務纏身、分散經營、家庭式管理、無序競爭等弊端。通過培訓,引導企業家們誠信經營,生產合格及至優質產品,靠能力取利;守法經營,照章納稅靠規矩取利;重合同、守信譽,靠信譽取利;維護消費者利益靠品德取利;以人為本,愛護員工,靠團隊力量取利。總之,應重視財富的質量。培訓經費請由財政撥付。
(四)擴大融資渠道,全方位解決籌資難問題。一是請政府支持,每年由財政抽出一定數額的資金(東莞市每年安排1000萬資金作為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扶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另外制定獎勵政策,獎勵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管理與經營創新企業。二是部門聯合推動大中型企業上市。當然這要做很多工作,需落實嚴格的上市標準,企業需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結構,并且有持續盈利的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還要經過監管機構的審核。企業家還應有遠大的發展目標,盡力爭取上市。三是借鑒我市薊縣的經驗,組建政銀合作組織,為中小企業和農民興業提供資金。四是籌建社區銀行,以中小企業和農民為服務對象,降低貸款門檻,簡便貸款程序。可由信用社或郵局儲蓄銀行改辦社區銀行,他們具有各方面優勢。但是要嚴格防止重蹈過去基金會的覆轍,堅守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對金融工作者提出的十字守則。即:嚴格、謹慎、規范、誠信、創新。五是建立擔保公司,這符合黨的十七大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改善融資條件,完成擔保貼息等制度,加大對三農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的要求。為提高信譽,做好管理工作,請政府責成財政部門與企業結合共同出資成立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六是放寬政策,很多民營企業是占用集體土地興建的廠房、購置的設備,請有關部門簡化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的手續,或者制定集體土地建設的廠房也可抵押貸款的辦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解決貸款難的問題。
(五)籌建統一的大型的技術人才的培訓機構,增加設備資金。采取專業培訓、對口培訓、委托培訓等多種形式,培訓企業急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特種服務人才。培訓中,既要注重專業技術的培訓,更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道德的培訓。使受培訓的人員,既能掌握專門技術,又有愛崗敬業精神,無論被哪家企業聘用,都應盡職盡責,不能這山看那山高,見異思遷,不斷跳槽,影響企業的生產與發展。
(六)減輕民營企業的負擔。20__年1月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企業所得稅降低5個百分點,同時調整了納稅所得額,過去超過10萬元就按33%交所得稅,新規定提高到30萬元,30萬元以內按20%計征,超過30萬元的按25%計征。這就直接減輕了企業負擔。但是一些微利的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建議對中小企業按15%計征。同時建議上級創造條件,進一步降低商品稅稅率,這不僅能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對平抑市場物價也有益處。
對于新勞動法,它的價值取向值得肯定,但是請相關部門,采取匹配方法不要把所有壓力都推給企業。尤其在長期的社會保障方面,請政府給予財力支持,企業著重于短期的社會保障。
另外請有關部門查禁對中小企業的集資、攤派、贊助等增負行為,保證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七)大力扶植民營企業創品牌、創名牌活動。增加創造無形資產意識,增強自立創新意識。企業的成功與品牌戰略的制定有著不可分開的關系。它能號召市場、號召員工、號召消費者,能拉動企業的發展。在自主創新上,專家解釋有三條,第一是原始創新、第二是繼承創新、第三是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再創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展創意產品,拓展古老的運河文化。同時,要使企業家明白,關鍵技術靠從外國引進是買不來的,即使引進,也是受人牽制。總理曾舉一例:“現在dvd生產廠家都在中國,但生產出一臺dvd然后出口,大概我們企業可賺一兩美元,而我們付出的知識產權費用,就是19到
20美元,也就是說外國人賺的錢,是我們賺的錢的十倍。所以從國家帶有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的科技發展方針來看,我們一定要堅持自主創新。”在創品牌、創名牌和自主創新上,有關部門要給予引導、扶植、也請政府給予財力支持,東莞每年拿1100萬元資金用于自主創新與創名牌的獎勵,我區也應加大扶植與獎勵力度。另外一些佛教居士的企業家們,仍企盼在城區興建大型廟宇,恢復城區的原始文化。只請有關部門成立一個籌備委員會,請一位知名和尚即可,其它屬于民事問題,自然有人投資。
名校辦民校政策是優質教育供給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的結果。許多傳統名校,都是國家在特定歷史時期所實施的“重點校”政策的產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名校成為社會選擇的首要目標。但是,名校的數量和名校所能招收學生的數量都是有限的。這樣,名校的有限性和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就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由此也引發了嚴重的擇校問題。在名校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是“抑制需求”還是“擴大供給”成為政策議題討論的焦點。名校辦民校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公辦學校在長期辦學的過程中積累的優良品牌、管理經驗和優秀師資等教育資源,與民間充足的資本結合,被看作解決優質教育資源需求與供給不足矛盾的良方。“名校辦民校”政策最早見于領導者的講話之中,其法律依據被認為是《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四條中的第一句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單獨或者聯合舉辦民辦學校。”有人認為公辦名校也是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所以可以舉辦民辦學校。又由于舉辦義務教育被視為政府的責任,所以,在高中階段實行名校辦民校政策在實踐中被更多的學校作了選擇。因此,所謂名校辦民校,在實際中,就是已經在實踐中形成的事實上的公辦名校,利用其在多年辦學中所積累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如聲譽、師資、管理、校名等)以及政府對民辦學校的優惠政策創辦分校,并使其依附或獨立于公辦學校的辦學行為。
那么,“名校”能否成為辦民校的主體呢?名校辦民校如果合法,其“名校”必須符合《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實施條例》關于舉辦民辦學校的辦學主體資格的規定。《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并應當經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條件批準。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實行獨立的財務會計制度,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業證書。”其中,“國家財政性經費是指財政撥款、依法取得并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財政性資金”。在公辦學校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是指公辦學校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各項教育事業經費,包括教育經費、中小學的教育費附加、高等學校的科研經費撥款、公費醫療經費、住房改革經費以及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各項費用。依法取得并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財政性資金主要包括學雜費收入,高等學校開展教學、科研及其輔活動的收入以及按國家規定向學生收取的費用等。除去上述收入,公辦學校依法取得的經營性收入、附屬的獨立核算單位按照規定繳給學校的費用以及其他投資收益、捐贈收入、利息收入等屬于非財政性經費。[1]
根據上述規定,公辦學校作為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符合《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實施細則》規定的舉辦主體的條件,因此,公辦學校是舉辦民辦學校的合法主體。根據規定,只要公辦學校不使用財政性經費即可舉辦民辦學校。但現實情況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經營性收入、捐贈收入以及附屬單位繳納的費用等非財政性經費占學校經費的比例很小,公辦學校無力利用非財政性經費舉辦民辦學校。因此,公辦學校舉辦民辦學校,即所謂的“校中校”、“一校兩制”以及類似的“公校轉制”,無論使用的“滾動式”發展模式的學雜費,還是利用增值的財政性經費的學校固有資金,都不符合《民辦教育促進法》中關于公辦學校舉辦民辦學校的資格規定。特別是作為公共教育的委托――人的公辦學校舉辦的“校中校”或“分校”,仍舊按原公辦學校招生、頒發畢業證書,已嚴重違反了民辦學校獨立法人資格的界定。據此,本文認為公辦學校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主要利用其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無形資產,如學校品牌、師資、管理和教育教學經驗等。這種辦學形式類似于“民辦公助”學校。
二、高中名校辦民校政策的問題分析
分析高中名校辦民校政策,首要問題是明確名校辦民校的性質及狀態,因為學校的性質決定了辦學的政策和法律依據,是依法辦學的前提。當前,我國的學校性質并不是很明確,在公辦學校和非公辦學校之間并不存在一個絕對明晰的標準能將兩者區分開來,而是存在一個比較寬泛、模糊的“灰色地帶”,在這種“灰色地帶”中分布有大量各種各樣的學校,可謂非官非民、亦公亦私,這就為明晰名校辦民校的性質增加了困難。
1.高中名校辦民校的性質不清
目前對于高中名校辦民校屬于民辦教育的辦學形式,已經得到普遍認同。但是關于名校辦民校的性質,看法不一。有人認為,[2]名校辦民校借用了傳統公立名校的無形資產,所以學校所形成的全部資產屬國家所有;也有人認為,[3]名校辦民校是由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有形及無形資產舉辦的,應當屬于舉辦者所有。還有人認為,[4]名校辦民校的學校產權(包括收益權)應由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所有。總之,目前這種含糊不清的辦學性質,必然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資產的積累,引起舉辦者、辦學者、管理者之間財產所有權以及與之相關的經營權、使用權等財產權益紛爭,影響名校辦民校的辦學秩序。因此,在辦學初始階段進行產權性質界定很有必要。
借鑒二級學院的研究,本文認為從名校辦民校“聯合辦學”的投資情況分析,其產權性質和歸屬有以下三種情況:[5](1)單一國有型。如果名校辦民校是公辦學校利用無形資產與國有企、事業單位聯合投資設置的,無論這一種或幾種投資主體的投資來源情況怎樣,均應視為國有資產投資,國家是這種投資的唯一主體。也有人認為,在這些企事業單位中,除了國有資產外還存在非國有的所謂“自有資產”,用來投資舉辦名校辦民校的是這部分“自有資產”。這種說法在法律、政策上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有資產所有權的唯一主體,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國家對國有資產實行分級分工管理,國有資產分級分工管理主體的區分和變動不是國有資產所有權的分割和轉移。”[1]所以,國有公辦學校投資舉辦的民辦學校,無論用來投資舉辦民辦學校的資產經歷了多少層次的分級分工管理,都不會改變國家是唯一產權所有者的身份,其產權性質為國有。(2)完全民辦型。如果名校辦民校的公有資產投入按合同協議由舉辦者(社會組織或公民個人)出價作了資產等價置換,同時也沒有其他國有企、事業單位投資,這種情況下,名校辦民校完全符合民辦學校的定義,是完全的民辦學校(或稱私立學校),不含國有成分,不具有國有學校性質,其產權歸屬投資舉辦者,與國有無關。(3)混合型。如果名校和其他非國有資產擁有者(社會組織或公民個人),采取類似于企業股份制形式分別投資合作設立民校,則產權性質是混合的。在這種情況下,國有與非國有各投資方的產權和承擔的風險,可以按投入資產的比例多少分享。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混合辦學形式,到目前為止,既無法律、法規方面的規定,也無政策方面的依據,只能根據投資雙方的契約來界定各投資方的責任和權益,亟待規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名校辦民校并沒有一個明確而統一的性質,這就為依法辦學增加了困難。因為我國對不同性質和類型的學校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政策,私立學校在傾斜政策的扶持下,經濟效益頗為可觀,而公立學校則擁有更多的國家優惠政策。因此,名校辦民校不明晰的性質導致了其依法辦學的缺位,既可以按照公辦學校,也可以按照私立學校(狹義的民辦學校)辦學。長此以往,必將引起名校辦民校的權益糾紛,以及造成對其他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不公平競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辦學秩序。
2.高中名校辦民校的產權不明
名校辦民校是由公辦學校利用無形資產和私人或社會組織的投資聯合舉辦的。公辦學校的無形資產的國家終極所有權性質決定名校辦民校的產權行使要受到國家的監督,是一種受限的產權制度,或者說高中名校辦民校的產權具有有限排他性。在我國教育法制法規建設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私人資產與國有資產聯合舉辦的名校辦民校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高中名校辦民校的產權關系不清,產權主體的責任不明。
首先,無論從產權主體、產權結構的角度還是權責劃分的角度來講,高中民辦民校的產權關系都比國有國營的純公立學校和私有私營的純私立學校的更為復雜。高中名校辦民校產權最大的特色是學校財產包括原公辦高中的國有無形教育資產和經營者籌資投入所形成的非國有資產,這些學校財產是作為一個整體被使用的。高中名校辦民校自成立之日起就擁有學校的法人財產權,客觀上要求學校獨立支配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并擁有收益權。但是高中名校辦民校的多元投資主體――政府、政府委托的人公辦高中、個人或社會組織,事實上都不愿意放棄對學校產權的占有和使用以及轉讓權、控制權。這樣,就容易導致高中名校辦民校的投資主體的權責關系不清,表現在利用公辦學校的品牌優勢和民辦學校的高收費政策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各權利主體都來享用收益,而公共教育的責任、國有資產的流失卻沒有相應的主體來負責。
其次,高中名校辦民校的國有資產很難保值和不流失。要保證高中名校辦民校的國有無形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需要建立完善的原公辦高中國有資產評估、監督制度,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但在現實中,很少原公辦高中在開辦民辦學校前對國有資產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也沒有建立相應的制度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這也由于學校無形的品牌價值的貨幣化核算,即價值評估比較困難,它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社會成本不容忽視。當產權的交易成本超過產權的收益成本,部分產權趨向于不界定。所以,事先未對國有資產進行登記評估,隨著辦學時間的增長,日后就無法從產權的角度區分國有資產與承辦者投入形成的資產,從而導致高中名校辦民校的國家與民間投資主體之間的權責界限不清的矛盾和糾紛,引起國有資產流失。甚至有部分承辦者為了避免出現這方面問題,不愿對學校固定資產進行投資或挪用學校資產,從而影響學校的發展。
最后,產權主體之間權責不清還突出表現在政府與學校不明確的管理關系方面。政府作為名校辦民校的產權主體之一,擁有學校無形財產的最終所有權,但這不意味著政府要像對待公立學校那樣插手學校具體的經營與管理事務,而應從宏觀上給予指導與監督,并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然而現實中,政府依然不肯或是不習慣對戴著“國”字帽的名校辦民校放權,導致政府與學校之間的管理關系混亂,學校的所有權、經營權與管理權不能真正實現分離。相反,名校辦民校實行經費自籌、收取學費,很容易讓人懷疑政府部門的改革就是為了推卸教育責任,從而引起公眾不滿,使名校辦民校失去群眾基礎。
三、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的政策建議
1.規范高中名校辦民校的辦學行為
公辦高中的無形資產是全民所有的,但是名校辦民校卻利用這部分有價資源為部分人服務,并且這部分資產的收益權也被投資者和公辦學校所有,所以其國有資產的性質已經改變,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因此,高中名校辦民校不能簡單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辦學,否則只能造成教育不公平以及國有資產的浪費。筆者認為,規范名校辦民校的辦學方向,是名校辦民校依法辦學的前提。高中名校辦民校作為試驗性的過渡狀態,不易長期大量存在,甚至固定化,而應統籌規劃,盡早納入法規化軌道。可選擇的方案大體有兩種:1.在改善政府對學校的宏觀管理,真正擴大公辦學校辦學自,規范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和收費制度后,將一部分名校辦民校重新納入政府管理的軌道,包括并入其他公辦學校或調整為其他類型的公辦學校。停止以民辦學校高收費方式籌措辦學經費的改革,在政府提供辦學經費和遵守公辦學校收費制度的條件下,成為在內部管理體制和教育改革方面的試驗學校。2.脫離公辦高中,徹底變為獨立的民辦學校。條件是: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在全部國有資產(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資產)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評估認定,確保國有資產保值或增值的條件下,讓售給民辦學校,或部分讓售、部分出租給民辦學校;學校需依法申請民辦學校的設立和非營利性法人登記,校產為非營利性法人所有;學校不再享受國家公辦學校的優惠政策,按照民辦教育法規辦學。只有經過上述的規范,高中名校辦民校才能成為獨立辦學的法制形態,才能存在于公平的教育市場中。
2.明確政府在高中階段教育中的責任
首先,政府應加大對高中階段教育的財政投入。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投入雖然在穩步增加,但仍然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仍將長期困擾并嚴重制約我國教育的發展。特別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整體戰略基本上還是優先發展義務教育,重點發展高等教育,政府對高中階段教育投入一直處于低水平,已難以保證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合理分配在三級教育之間的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縮減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性投入,加速高等教育投入的市場化,在增加政府對義務教育投入比例的同時,合理增加政府對高中教育投入的比例,確保高中階段教育的基本投入。
其次,政府還應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力度和保障制度,縮小高中階段教育的差距。關心弱勢群體是現代政府的基本、主要的職能。在歷史已經造就的教育資源分配嚴重失衡的情況下,政府要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投資傾斜力度和補償性的措施,通過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強對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的投入,提高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縮小高中階段教育的區域、校際間的差距,保證高中教育的相對均衡發展。
最后,政府要加強對高中階段教育的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的法制監督力度。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是法制社會,教育體制改革需要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和保障,這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經是行之有效的經驗。實踐和經驗表明,政策法規因素對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依法治校是民主辦學的保證。當前,高中階段教育存在的許多問題,反映出我國教育法制建設在某些方面還不是很完善。因此,改善我國現行教育法律法規的原則性強、操作性差的不足,加強教育法制法規建設,從而在法律制度上保證高中階段教育的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的規范化,使我國的高中階段教育“有法可依”。同時,還要加強政府、社會和公民個人對教育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建立嚴密可行的教育法制監督體系,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使我國高中階段教育走上依法治教之路。
3.發展高中民辦教育,增加高中優質教育供給
當前,我國民辦高中的發展還比較緩慢,在教育體系結構中所占的比例較小,而且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民辦高中的發展。因此,要發展民辦高中,首先必須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民辦高中發展的意義,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可利用的資金、資源,使之成為現實的教育資源,擴大高中教育規模。各級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鼓勵和支持民辦教育的發展,確立民辦高中在省級教育體系中應有的地位。其次,進一步完善與民辦高中相關的法制建設,構建有利于我國民辦高中發展的法制環境和輿論環境。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地方政府在具體制定相關政策時,更強調民辦高中辦學的靈活性、教育競爭的公平性,在收費標準、教師流動和辦學模式等問題上,強調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為民辦高中發展掃除體制。最后,政府要引導和監督民辦教育走“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道路,利用民辦學校特有的優勢和條件,提高民辦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民辦學校要突破狹隘的傳統教育教學質量觀,在特色辦學和個性化辦學上下功夫,樹立大教育質量觀,以此獲得競爭優勢和市場。此外,建立民辦學校的現代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也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文.把公辦學校舉辦民辦學校納入法制軌道.人民教育,2004(9).
[2] 胡衛主編.民辦教育的發展與規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 吳華,徐正福,徐曉東.民辦學校產權模式新視角――椒江“教育股份制”實踐價值的再認識.教育研究,2004(12).
[4] 談松華.民辦教育的發展模式與制度選擇.教育研究,2003(10).
[5] 張國華.“國有民辦二級學院”辦學體制質疑.教育發展研究,2002(3).
[6] 馮建軍.私立、民辦學校的概念、類型與特色.http://www.edu.cn/20010907300541.shtml.
[7] 周濟.建名牌民辦校滅公辦學校擇校風.http://www.edu.cn/20040326/3102323.shtml.
[8] 楊曉霞,吳開俊.公立學校轉制之產權關系研究.教育導刊.
[9] 胡赤弟.民辦學校的性質與產權界定.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12).
[10] 文東茅.論民辦學校的產權與控制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2).
[11] 寧本濤.學校產權經營的功能及其限度.教育發展研究,2005(2).
2.服務到位的融資機構,促進軟件成果轉化快;
3.高素質的軟件專業人才,配合制定靈活的技術移民政策;
4.具有第一流的大學教育,能夠迅速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5.發達的通信設施;
6.長期磨煉的企業家精神;
7.巨大的市場需求。
一、美國軟件業概況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軟件生產國,擁有規模各異的軟件公司8萬多個,其軟件業的年增長率為18%。世界500強軟件公司前10位中的8個公司總部都設在美國。美國的軟件產業主要以3個部分組成:1.以商業銷售或租賃為目的,設計和生產軟件產品的公司;2.開發因特網和電子商務技術,提供網上信息和服務的公司;3.專為計算機提供軟件服務的公司。美國軟件產品主要分為系統基礎設施軟件(占23%)、應用軟件(占51%)、軟件開發工具(占26%)三大類:
1、系統基礎設施軟件,包括操作系統等軟件,1999年的增長率達到12%,共計460億美元。預計到2003年,每年平均增長率將達到15%,銷售額將達到800億美元。主要是IBM、微軟、ComputerAssociates和惠普4家公司,占據了這個市場的主要份額(高達48%)。
2、應用軟件,包括公司和個人用途的軟件,1999年的增長率達到14.7%,共計620億美元。預計到2003年,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5.1%,銷售額將達到1255億美元。
Unix和32比特的視窗平臺占據了該市場的主要份額,分別達到207億和239億美元。對視窗應用軟件的需求仍呈上漲趨勢,預計到2003年,其軟件銷售額將會突破600億美元。而Unix系統也將達到350億美元。
3、軟件開發工具促進了計算機程序的設計、開發以及軟件程序的應用。從1998年到2003年,它的年平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4%的水平;1999年的年銷售額為354億美元。另據美國商務部今年的一份報告,在過去的5年里,軟件產業平均增長速度是美國GDP增長速度的3倍,軟件從業人員工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在過去4年里,其平均就業增長率為13%,IT領域有1/3勞動力受雇于軟件行業,全美軟件人員人均年薪68,900美元,且年增長率保持在8%。
蓬勃發展的軟件產業需要大批技術人才,而美國軟件人才供不應求。為此,許多軟件公司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吸納當地高級軟件專家。他們利用印度、愛爾蘭、以色列等國軟件人才英語好,技術強,勞務成本低等條件,廣攬人才,擴大公司業務,取得了豐厚的利潤。為了進一步吸引軟件人才,美國國會于1998年立法,臨時放開了H-1B簽證的上限,即在2000年財政年度,發放115,000個H-1B簽證,而到2001財年,發放107,500個,2002財年,恢復到原來的限額即每年簽發65,000個簽證。
軟件產業創新節奏快已成為該領域一大突出特點。在這個競爭極為激烈的領域,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在極短的周期內不斷推出新一代產品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的支持。美國研發投入最多的10家公司中的5家是IT和軟件公司。
1998年,美國軟件工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41億美元,在工業領域中排行第8。但若以研究資金投入密度和研發投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來說,軟件產業排行第3。軟件產業平均研發投入是11%,其它產業平均研發投入是7%。
除了少數幾個國際大型軟件公司之外,美國軟件公司占據了世界(包括美國國內)2/3以上的軟件市場。軟件產品在美國的出口份額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國軟件生產公司在1997年的貿易順差達130億美元。由于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在增加軟件方面的預算,美國軟件公司計劃擴大國際銷售量。
一般來說,美國政府并沒有為本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特殊的傾斜政策。而軟件產品生存、發展主要依賴于企業自身的R&D投入。為保持R&D投入,美國軟件企業從美國政府那里爭取到了"永久性研發稅優惠"。美國國內稅收法第41部分中規定的"研究與試驗稅優惠"為美國公司在稅收年實際的研究支出提供了20%的稅收減免。
二、日本軟件業概況
日本官方一直把軟件業作為信息服務的一部分進行分類。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軟件生產國和消費國,其1998年的軟件產值約570億美元,占其全國信息服務業年產值(916億美元)的62%左右。該國有軟件企業約3700個,從業人員33萬人。同年,日本軟件出口額僅0.82億美元,而進口則為55.62億美元,其中進口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特種軟件分別為31.35億美元、18.57億美元和5.69億美元。此外,日本的軟件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其次為歐洲,各為50.84億美元和2.74億美元。據分析,形成這種出口額遠小于進口額局面的原因是:日本使用非英語語言,通用軟件出口受到極大限制;信息產業結構中重視硬件生產,相當數額的軟件依賴于進口;日本企業大規模生產領域使用的諸如自控等特種軟件,大多數企業都自己開發,而且為了生產技術的保密,不愿對外出售等。
迄今,日本政府尚無專門制定發展軟件業的政策、計劃或措施。今年3月,由日本著名大學、大企業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和民間學術機構聯合組成的"信息通信產業技術戰略討論委員會"出臺了題為“信息通信產業技術戰略”研究報告,其中就軟件產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議:
1.研究開發高效率、高穩定軟件技術
隨著數字革命的興起,信息通信系統和網絡將支撐經濟社會的多個部分,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保密性至為重要。為此,需開發在不可預見的惡劣環境下也能夠使系統或網絡穩定工作的軟件,如軟件本身能自動生成免疫功能、在訪問數量突然集中的惡劣使用環境下也能穩定地工作,部分故障不波及全體,從而不導致全系統癱瘓等。
系統的使用者需要適應不同用途且具有高穩定性和高可靠性軟件,因此應有高效評價軟件的穩定性、可靠性方法、軟件修補方法以及評價軟件開發技術的方法等。
2.操作系統技術
目前的操作系統絕大部分僅驅動計算機的應用軟件,不能驅動網絡機器,今后必須開發能適用網絡時代的通用操作系統。隨著網絡化的發展,多個計算機和家用電器、移動通信機相互聯結形成
3.信息檢索技術
個人或團體向網絡發送的信息,無論數量和質量都向多樣化、分散化發展,因此需要高效信息訪問技術及超越現有檢索方式的按照信息內容檢索和適應通信環境的檢索技術。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老年人或兒童也能夠高效率地獲得信息而且可防止用戶個人隱私信息不向網絡擴散,但又能自動收集、整理信息的技術。每個用戶的聯網環境不同,應建立考慮用戶聯網環境的信息檢索技術,為此需進行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內的高級軟件的研發。
4.信息存儲技術
建設通過網絡傳輸包括動畫、聲音在內的任何信息的電子書店、電子圖書館,信息存儲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今后,信息除了新聞、書本之外還將有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的新型服務、新的教育方法和教材等對網絡利用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開發支持這些技術的軟件,可在全世界隨處利用已存儲信息的技術、流通信息的通用站臺。
5、其他軟件技術
大容量數據壓縮技術、XML技術、版權管理技術、圖像識別技術、語言理解技術、大量數據計算技術等都需要相應的軟件支持。
三、英國軟件業概況
英國軟件業產值規模世界第三,1999年產值為377.46億美元,約占GDP的1.2%,當年軟件出口約16.2億美元,軟件企業65000個,就業人員35萬人。
表1英國軟件業1997----1999年概覽
年度產值(億美元)企業數(個)軟件人員(人)
1997259.254,218240,000
1998341.6*57,000290,000
1999377.46*65,000350,000
注:*為預計值
英國軟件業的基礎研究工作主要在大學和政府研究所進行。英國現有綜合性大學約150所,其中設有計算機工程或信息工程系統的大學有近120所。在從事軟件基礎研究的隊伍中,人員分為3個檔次,但研究工作主要依靠有博士學位、富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軟件研究人員,而軟件開發工作大部分由軟件公司和大學進行。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是根據市場的特殊需求以合同制形式進行單獨開發活動,這部分人大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能。據了解,英國軟件業的強項領域主要包括:
1.銀行、金融和會計
2.操作系統,特別是移動通信操作服務系統
3.零售業
4.通信
5.水、電、氣等公共服務業
6.旅游、休閑與游戲
7.教育
8.醫療
9.開發用工具
英國政府對軟件業的發展未提出過什么政策和計劃,也沒有向中小軟件企業實施專門的傾斜政策,這是因為現有的支持中小企業的鼓勵性計劃和措施已經為所有的中小企業在減稅、貸款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當然,政府也不是什么都不管,例如,它支持建立了"英國軟件行業網絡"和"英國電信辦公室"這兩個促進軟件業發展的行業性組織。通過這兩個組織,將各自分散的軟件同行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如何獲取風險資金、怎樣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共同開拓國外市場以及消除有礙企業發展的辦法等等。
四、法國軟件業概況
與美國相比,法國政府比較重視軟件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并將軟件課題多次列為國家關鍵技術項目,促使法國軟件業發展較快。1990-1997年法國軟件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0.8%。1997年,法國有8679家從事軟件研發和生產企業,從業員工66967人。當年軟件行業銷售額約為66億美元,法國軟件公司規模一般都不大,除了前5位大公司從業人員均超過千人,80%的公司其雇員均不超過10人,但進入軟件領域人員的專業水準要求很高,通常一個軟件公司,高級軟件專業人員占公司職工人數的52%,中層專業人員占27%,企業主管占3.5%。法國的軟件業主要集中在大巴黎地區(占近57%的各類軟件人員)和羅納-阿爾卑斯地區(占12%),另外在航空、電信、電子等尖端產業所在地也占有相當的比例,因為這些產業領域非常需要特殊的軟件,如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軟件以及網絡管理軟件。
近幾年,隨著法國家庭擁有微機的增多,這不僅大大促進了日常辦公軟件(文件處理、預算管理)的銷售,而且特別激勵了娛樂軟件(教育、文化、游戲等)的銷售。而企業的軟件需求更趨向于特殊軟件產品的發展,如各種定制軟件,以及用于因特網和網絡(內聯網和外聯網)的漫游軟件或各種數據安全保護軟件。法國社會的許多職業必須掌握一種或多種特殊軟件,如會計、審核、農戶飼養和輪作管理、醫院病人和處方管理等。面對各行各業對軟件的需求,法國政府一方面開啟技術移民的大門,從國外吸引包括軟件人才在內的信息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則在政府實施的信息社會行動計劃和科研優先領域中增加投入,促進軟件業的研究與發展。五、德國軟件業概況
1999年,德國標準軟件產品(系統軟件、數據庫和應用軟件)的銷售額為154億美元(257億馬克),與上年相比增長了10.4%。近年來,標準軟件市場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特別是應用軟件的銷售額增長最快。據預測,德國今年標準軟件市場增長率為9.8%,而且今后幾年其增長率仍然保持在這個數量級。1999年,軟件出口額達74億美元。
據統計,德國大約有4萬余人在標準軟件企業工作。截至1999年底,在德國40余家大中型軟件企業中,有3.85萬從業人員,與1998年相比增長了20%。德國的軟件企業數目和從業人員與各國相比都很少,但其企業生產率卻非常高。人均銷售額通常是衡量企業生產率的最重要標志之一。據統計,德國40余家大中型標準軟件公司1998年人均銷售額為43.2萬馬克,共中10家銷售額最大的公司人均銷售額為94萬馬克。
目前包括軟件業在內的信息產業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德國1999年共有170萬人從事信息產業,從業人員比1998年增加9%,而整個軟件業及其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增加11%。即使如此,德國目前還短缺7.5萬名信息技術專家。版權所有
為了緩和人才短缺,德國政府支持工業界的要求,通過了"綠卡計劃",其主要內容包括:今后三年內接收非歐盟國家2萬名軟件專家;專家年薪至少10萬馬克,在德國工作期限最多為5年,該項規定于今年8月初實施。除引進人才外,德國政府加大培養本國信息技術專家的力度,政府與企業界聯手今年提供4萬個培訓崗位,至2003年至少再增加2萬個培訓崗位。此外,施羅德總理呼吁在今后5年內與州政府共同提供1億馬克,擴大高等院校信息技術專業招生人數。
六、意大利軟件業概況
意大利的軟件業在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各成員中規模較小,據統計,1999年該國軟件業產值約合33億美元,占當年GDP的0.3%,年增長率為10.8%;現有軟件企業42020個,從業人員20.68萬人。
當前,意大利軟件市場的主要目標是發展應用系統的集成產品和決策數據系統的數據處理產品,特別是面向WEB戰略的基礎產品。1999系統軟件市場主要表現為與因特網技術有關的系統軟件和與電子商務有關的系統軟件發展較快,開發目標主要是提高軟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應用軟件仍呈快速發展態勢,主要發展方向包括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以及CAD/CAE/CAM系統等方面。
雖然軟件業一直處于穩定增長的趨勢,但占總數93.4%的企業人數均少于10人。由于規模小,使得意大利的軟件企業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資,從而影響其產品的改進,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所以多年來該國的軟件業一直處于一種"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最近,軟件企業加快了上市的步伐,預計這將會促進軟件業的發展。妨礙該國軟件業快速發展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訓練有素的軟件人員。據估計,該國1999年缺少6.87萬合格人員,2000年缺少11.3萬人,特別是軟件開發和應用技術人員。
為了促進包括軟件產業在內整個信息產業的發展,根據意大利信息通信產業發展政策指南的決定,將進一步簡化政府管理部門的工作程序,下放權力,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便利的信貸條件和風險資金,支持產業的研發,示范和推廣項目;支持意大利企業與國外企業聯合,走向國際化。指南指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件的開發與應用變得越發重要,因此應修訂現有的包括軟件業在內的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優惠政策,提供企業發展的優惠資金;支持企業配置和更新設備,如規定將配置計算機軟件的投入作為企業購置生產設備對待,享受優惠稅收政策;簡化審批程序,充分利用工業部主管的技術創新基金和大學科研部主管的應用研究基金加大對企業新產品開發的支持力度;對面向創新和研發的企業,減免稅收,支持企業再投資;利用出口信貸和提供擔保金支持企業產品出口。采取減免稅政策鼓勵軟件企業的布局轉向欠發達地區;按照歐盟的統一要求,加快企業折舊過程,降低包括軟件在內的信息技術產品的增值稅稅率。
表2OECD主要國家軟件產業概覽
國別軟件企業(個軟件企業員工(萬人)軟件產品產值(億美元)占GDP百計比(%)出口產值(億美元)軟件業年增長率(%)
美國(1999年)84492103.911705.92.1155.518
日本(1998年)約3700約33約570--0.8211.4
英國(1999年)6500035.377.461.216.215*
法國(1997年)86976.69660.43.5810.8
德國(1999年)40多*3.85154--8110.4
意大利(1999年)4202020.68330.3--10.9
加拿大(1997年)1621617.3795.172.049.6620
愛爾蘭(1999年)8222.50849.072.4--
注:1、由于OECD尚無各國軟件業生產和出口統計數字,而且美國產業普查每5年才進行一次,故此表是根據各國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多方數據編制而成。2、德國軟件企業僅指大中型企業。
七、加拿大軟件業概況
據加拿大政府1998年的調查報告,該國1997年軟件業產值95.17億美元,占當年GDP2%,而且自1995年起,軟件產業年增長率達20%。全國擁有16216個軟件企業,從業人員17.37萬人。
該國軟件企業絕大多數屬小企業,91%的企業雇員不到10人且營業額少于17.24萬美元。全國前100位軟件公司的產值占全國軟件產值的71%,且占全行業雇員總數的47%。從地理分布看,該國軟件企業的71%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