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5 02:13: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銀行會計履職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央銀行是國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實施宏觀金融管理、提供公共金融服務的重要部門,而中央銀行會計管理工作在上述職能中處于基礎核心的地位,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會計基本制度》賦予人民銀行分支行會計部門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實行統一管理的職責,確立了大會計管理的模式。但是中央銀行會計管理的基礎核心作用尚未全面發揮,借鑒ERP管理思想,引入ERP管理系統,對于完善中央銀行會計管理,提高中央銀行會計管理水平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目前中央銀行會計管理引入ERP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目前中央銀行大會計管理與ERP管理的內在一致性
1.管理思想的一致性。ERP管理系統是將企業內部的所有部門職能信息集成到一個計算機系統中,便于優化資源利用,進行決策、控制和預測,并在整個ERP管理系統處于控制管理的核心位置,也是要突出會計在全行會計事務中的管理職能。
2.管理機制的一致性。ERP管理系統在企業的戰略計劃層、管理控制層和業務操作層提供支持和流線化業務流程。中央銀行會計業務流程也是按照具體操作、會計管理、重大會計事項決策流線進行分層管理。
3.管理目標的一致性。ERP管理系統的目標是要實現對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會計控制。而中央銀行大會計管理的目標是發揮會計管理在央行履行職能中的基礎核心作用。
(二)管理方式的一致性
中央銀行大會計管理方式符合引入ERP管理系統。目前中央銀行分支行會計財務部門在全行的會計管理職能突顯,在全行會計事務處理中的核心地位已經形成,逐步加強了對本級其他會計核算部門的監督管理,與ERP管理系統的會計管理模式高度一致。
(三)技術條件符合ERP管理系統運行環境要求
目前,人民銀行基于局域網環境的辦公自動化,各職能部門的業務系統的相繼開發與運行等,具備了引入ERP管理系統的技術環境。
(四)人員素質具備網絡業務處理能力
中央銀行分支行工作人員素質具備引入ERP管理系統。經過多年來的實踐,中央銀行工作人員完全具有通過計算機處理業務的能力。
二、ERP環境下中央銀行會計管理模式的構想
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實施宏觀金融管理、提供公共金融服務的部門,中國人民銀行的會計管理工作處于基礎的核心地位,借助ERP系統,實現業務流與資金流的集成,全面提升中央銀行履職水平,確保中央銀行在形勢不斷變化和業務不斷迅速的發展過程中保持堅實的管理基礎。
(一)ERP環境準備
1.制定目標。建立以會計管理系統為核心的中國人民銀行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對履職活動全過程的控制,實現提高中央銀行履職效率和效益的目標。
2.制定規劃。在全行范圍內,對信息系統相關的部門進行一次全面的業務流程、管理方法和制度執行情況的調研。采用集中控制模式,構建最佳財務業務一體化流程,利用信息對執法檢查、調研、培訓、出差、工資、采購等履職形成的業務流、資金流等進行控制,協同各個部門有序、高效的運作。
(二)ERP資源配置
1.ERP應用架構配置。中國人民銀行辦公自動化系統支持實時集中應用結構,根據中央銀行分支行管理和規模的需要配置客戶端,通過網絡將各個部門連接在一起,實現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
2.軟件功能配置。中國人民銀行會計信息自動化管理系統,作為中國人民銀行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子系統。在子系統中建立兩大模塊,貨幣計量類會計信息和非貨幣計量類會計信息,有效實現財事分離,根據權限級別設置會計事務申請、審批、辦理、查詢等功能菜單。
(三)ERP環境下的會計業務流程
中央銀行原有的會計管理模式和會計事務處理只由會計財務部門“獨攬”的格局已經成為制約中央銀行大會計管理制度深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站在ERP環境下,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改變和完善業務流程,努力實現“信息集成,集中管理”,充分發揮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優勢,支持事前報告、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四)ERP環境下中央銀行會計管理的設計與方式
為充分發揮中央銀行會計部門對全行的會計事務管理職能,我們將會計信息分為兩類,一類為貨幣計量信息,另一類為非貨幣計量信息。其中非貨幣計量信息細分為與貨幣計量信息存在對應關系的非貨幣計量信息和不存在對應關系的非貨幣計量信息,不存在對應關系的非貨幣計量信息主要用于會計管理,存在對應關系的非貨幣計量信息主要用于財務管理。
1.會計管理。(1)在線業務處理監視。將會計、營業、事后、國庫、貨幣金銀等會計業務核算部門的核算系統與擬建ERP環境下的管理系統連接,只開通在線業務處理監視功能,實行操作員在擬建ERP環境下的管理系統備案。有效管理操作員崗位變動、及其職責履行情況。(2)重大會計事項管理。將會計、營業、事后、國庫、貨幣金銀等會計業務核算部門的會計主管坐班日志納入ERP環境下的管理系統。此外將會計業務部門的重大會計事項全部納入擬建成的會計信息自動化管理系統,重大會計事項(非貨幣計量信息)應包括:內外部對賬、會計人員崗位變動、重要物品、憑證、印、押等管理、錯賬沖正、內外部監督檢查情況等,以有效實現重要會計信息的共享。
2.財務管理。按照ERP環境下會計管理,很多會計控制方法是依據控制準則進行的,結構化控制準則越多,實施剛性控制的時機越多,控制效率和質量就越高,根據ERP系統中的控制準則實施剛性控制。
三、引入ERP管理系統的預期效果
(一)有效解決會計部門管理地位不明確,管理職能行使難的問題
通過會計信息管理自動化系統將會計規則的技術化處理,有效解決中央銀行分支行會計部既負責日常核算又承擔會計管理職能,既當運動員又為裁判員,監督管理職能難以發揮的問題。
(二)解決會計核算的部門壁壘,管理難的問題
通過會計信息管理自動化系統實現在線管理,有效解決目前中央銀行分支行會計部門任務重、頭緒多、人員緊缺的現狀,實現對其他部門的會計業務管理信息化。
(三)為橫向會計管理提供技術工具
會計信息管理自動化系統可以解決當前人民銀行各核算部門因在日常工作部署、業務考核中以條條為主,而存在的業務壁壘問題。
(四)可以充分利用會計管理資源
為從根本上解決困繞我行的基礎管理差,內部控制力弱的問題,我行于年初召開了高規格的會計基礎工作會議。會議認真查找了我行會計基礎管理方面問題,深入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行會計內控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
會后不久,會計結算部正式單設。作為會計結算部的負責人,我把貫徹落實會計基礎管理工作會議精神作為首要任務和工作切入點,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工作
1、以抓《中國農業銀行云南省分行會計內控管理盡職指引》和在會計基礎管理工作會議上簽訂的《會計基礎管理及內控建設責任書》的落實為契機,把各級行的行長、分管行長、會計部門(職能所在部門)負責人、會計主管、監管員以及人事、監察等相關職能納入會計內控管理組織體系,大家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一體考核,讓會計內控管理關系更清晰,會計內控管理層次得到提升。
2、堅持按季組織開展監管檢查工作,促進會計內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會計監管是內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操作風險的重要防線。對這一塊工作的重視我一刻也沒有放松過,盡管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我還是堅持按計劃、按程序每季度對各縣支行各經營機構組織開展一次認真細致的檢查。做到每次檢查都有方案、有通知、有記錄、有整改、對責任人有處理。監管的內容也嚴格按照會計監管制度的規定和案件專項治理的要求逐條細化,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從已經結束的前三季度監管來看,累計查出問題273個次,絕大部分問題已得到整改或改善,處理或建議處理責任人96人次,其中扣發考核性工資44人次,扣款金額7750元,向州分行員工違規行為積分管理辦法領導小組辦公室提請積分建議52人次。我把實質重于形式作為監管的重要原則,通過持續、認真細致的監管,我們的會計內控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
3、堅持值班制度,提高預警信息核銷的及時性和真實性,充分發揮會計監控系統的監督作用。
州分行會計結算部分設后,我對會計監管系統的在線值班非常重視,明確責任到人并嚴格執行值班員每日在線值班監控預警信息,督促網點機構會計主管按時核銷預警信息。對督辦信息及時分配給包片監管員進行核實回復。節假日輪流值班,值班員輪班或休假交接時,通過“值班交接”功能進行交接。值班工作的加強,直接促進了我行預警信息核銷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對會計人員產生了一種持續的強大的監督和震懾作用。
4、注重提高會計主管的業務素質與履職能力。會計主管履職到位與否,是會計內控好壞的關鍵一環,20xx年,我認真貫徹落實會計主管委派制,倡導提高會計主管待遇,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會計主管履職能力。20xx年,我督促對在同一機構履職滿一年的會計主管進行輪換調整,全州九個營業機構共輪換會計主管六名,新委派會計主管三名,增派會計副主管兩名。我按月組織召開由分管行領導、直管網點會計主管、會計結算部人員、網點負責人等人員參加的會計主管例會,分析內控形勢,學習新的文件精神,研究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會代訓,提高會計主管的業務素質與履職能力。
二、深入學習實踐報告科學發展觀,認真組織部門員工和業務條線參加《員工行為守則》教育檢查活動。
(一)“三個覆蓋”的功能要求。央行會計核算風險評價系統實現三個“全覆蓋”的功能。一是實現會計核算風險范圍的全覆蓋。風險監測應涵蓋到會計業務的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各類風險信息通過系統匯總到事后監督中心,形成完整的風險視圖,以便向管理層正確評估風險并采取防控措施。二是實現會計核算流程的全覆蓋。風險監測應貫穿會計核算業務的全過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每個流程、每個環節做到無縫鏈接。三是實現會計核算風險管理參與人全覆蓋。行領導、部門負責人、會計主管、各網點負責人、會計核算人員以及其他相關部門負責人都是風險評價的參與者,應全部包含到風險評價系統中來。
(二)“三個評價”的管理指向。一是對基層會計制度建設的評價。主要包括內控制度、操作規程、風險點控制措施是否能適應會計業務的變化;基層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人員的素質和培訓方面等引起風險變化的因素。二是對操作風險的評價。基于央行會計核算業務的特殊性,操作風險要遠高于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這類風險主要包括操作失誤,不認真執行口令保密制度和操作規程,人為進行違規、越權操作等因素。三是對央行會計核算風險管理的整體評價。不同部門檢查、管理側重點不盡相同,通過整合有關風險信息,可以消除風險監測中的空白和盲點,有利于全面、及時、準確的反映全行整體風險狀況。
(三)“三個層次”的實現路徑。一是構建平臺。以風險事件的識別為重點、以風險事件的管理為主線、以管理系統為平臺,以促進流程改進為目的,建設基于操作風險導向的會計核算評價系統,實現風險管理的電子化、系統化、模塊化,滿足全行風險管理的要求。二是完善體系。建立網點主管事中核查、監督中心實時核查以及各風險管理部門事后重點核查的會計核算風險管理體系,實現信息共享與智能整合,通過識別、評價、檢查三種主要方式,達到“監測有效果、檢查有方向、履職有重點”的目標。三是強化評估。強化對會計核算的評價分析,通過對全轄(機構或網點)會計核算風險評價系統計算、匯總核算網點各類信息數據,形成會計核算風險評價報告,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和決策服務。
二、央行會計核算風險評價系統的模型設計
(一)整體構架。采集會計核算部門(含崗位,下同)日常檢查監測信息、會計主管評價信息以及會計主管、行領導履職檢查信息,形成風險差錯信息數據庫。依據評價指標體系,對核算部門風險狀況進行定量評價,并反饋至核算部門、會計核算管理部門及各級領導。各部門管理人員再依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對高風險核算部門及核算環節進行重點監測、評價和履職檢查,形成動態的、良性的風險監控系統(如圖一)。
(二)指標體系的設計。在充分考慮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管理特殊性的基礎上,從風險管理的角度關注5個層面的指標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5個一級指標為制度建設、制度執行、人員風險、系統風險、操作風險,指標的選取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見表一)。
1、制度建設。制度風險主要表現在現有制度及規定是否能涵蓋各類業務全過程,現有的制度能否及時更新以適合新系統的上線,是否存在制度盲區,操作上是否有可行性等。
2、制度執行。指會計核算不能按照規范化制度的要求執行而形成的風險。含崗位設置是否合理、強制休假制度、授權管理、會計主管履職檢查、行領導履職檢查、離崗審計、離任審計等方面。
3、人員風險。指人員道德風險和素質低等因素不勝任工作的風險。包括會計人員是否持有會計證上崗,學歷水平、年齡結構、要害崗位管理、人員培訓內容和培訓課時等指標。
4、系統風險。系統維護是否合規、系統操作是否準確,ABS、TCBS等業務系統本身存在設計缺陷或功能不完善而引發的風險,由于硬件、軟件、網絡等原因導致的不可預測風險等。
5、操作風險。會計核算是否正確。主要包括會計憑證、帳戶管理、帳務處理、重大會計事項、參數設置、賬務核對、計息處理等。操作人員不認真執行口令保密制度、違反操作規程等現象,制度執行和檢查不到位等(如圖二)。
(三)模型的建立
1、風險評價的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定性評價是由會計主管、事監中心、會計、內審、監察、人事等其他相關部門主管人員根據核算部門制度建設執行、人員結構、日常核算、實地業務檢查等情況定期對核算部門進行綜合評價。定量評價是系統根據預先設定的風險評價指標、風險等級、風險度值等,根據核算部門報告期內發生的各類問題自動計算各核算部門、責任人總風險度值。
2、指標數據的采集。數據主要來源三個方面,一是各核算部門定期采集本部門的會計制度建設情況、會計人員年齡結構、工作年限、文化程度以、上崗資格及培訓學習等基本信息;按時采集核算部門業務自查、會計主管、部門負責人、主管領導在各類會計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差錯和風險隱患等核算差錯信息(圖三)。二是事后監督中心采集各核算核算部門的會計、國庫、發行業務量等基本信息;采集會計資料再監督、實地業務檢查等發現的問題、差錯和風險隱患等核算差錯信息。三是會計、內審、紀檢監察等會計監督管理部門部門采集本部門對中支和縣(市)支行會計、國庫網點實地業務檢查發現的各類問題、差錯和風險隱患,同時定期對轄內各核算網點進行風險評估打分。
(四)評估模型的設計。模型的設計分為底層、中間層和頂層設計三個層級。
1、低層設計。指風險事件的收集和相對應的風險分值轉化過程。將采集到的各類風險事件按照相應的風險度大小轉化為對應的風險分值,此為數據來源的定量部分,主管對風險事件的判斷不同所打的風險分值,此為數據來源的定性部分,兩部分共同組成模型的基礎數據庫。
2、中間層設計。是對報告期問題責任人和核算部門進行風險分值的計算過程。考慮到風險事件如果是在自查過程中發現的,給予50%的風險權重,若是風險事件由他人檢查發現,則給予100%的風險權重。具體計算為:
報告期問題責任人風險評估分值=∑責任人會計自查問題風險分值*50%+∑對該責任人實地檢查問題風險分值+∑事后監督對該責任人檢查風險分值+∑責任人其他風險分值;
報告期該核算部門風險評估分值=∑該核算部門會計自查問題風險分值*50%+∑對該核算部門實地檢查問題風險分值+∑事后監督對該該核算部門檢查風險分值+∑該核算部門的其他風險分值。
3、頂層設計。即對該核算部門進行綜合評價的風險計算,可通過系統綜合各核算部門由系統定量分析累加結果與各核算會計主管定性分析累加,分別給予風險權重50%。定期可得出參加考評的核算部門和考核中支的風險度值。最后再根據報告期該核算部門風險綜合評價分值得出該核算部門風險等級。具體計算為:
報告期該核算部門風險綜合評價分值=∑系統風險分值*50%+∑會計主管綜合定性評價加權*50%。
(五)評估結果的運用
1、生成風險管理報表。系統根據采集的核算部門信息,生成可供核算部門、監督管理部門、管理層查詢的各類統計報表。各地市核算人員及相關領導根據相關權限查閱。具體類型有分中支、分核算部門、分會計核算人員差錯明細統計表、分核算部門制度建設、制度執行情況查詢、問責情況查詢,分中支、核算部門、核算人員差錯率情況、風險度情況、風險等級查詢等等。以便各單位領導及會計主管統計分析風險的大小,及時采取措施,預防和控制相應的風險,并結合風險評價情況、業務量大小、人員情況,實際、科學的設計業務處理流程和管理辦法(如圖四)。
2、不定期發出風險預警。當核算部門會計核算工作中出現重大差錯、風險隱患或出現屢查屢犯、重復出現同樣的差錯問題時,系統按照約定條件向核算部門自動發出工作提示或風險提示。
3、定期生成風險評價報告。事后監督中心根據系統匯總各部門風險信息定期向行領導提供轄內會計核算風險評估報告、行領導需要掌握的相關報表信息,為管理層提供金融風險信息的管理決策服務。
三、對央行會計核算風險評價系統的評價和建議
央行會計核算風險管理的質量依賴于風險管理的全面性與精細化,也就是風險排查的全面覆蓋與監督過程的滲透細化。通過構建央行會計核算風險評價系統,不僅可以真實的反映各業務處理部門會計核算工作質量和風險防控情況,為業務處理部門和監督部門有的放矢的開展檢查和監督工作提供了依據,還可以變被動監管為主動監管,及時向業務部門提示和預警風險,共同努力從源頭上控制風險,從而提高風險管理的實效。但在實踐中運用央行會計核算風險評價系統時仍須考慮以下幾點:
一、比較研究
(一)財務管理體制比較。美聯儲和日本央行是世界公認最具代表性的獨立性高、預算管理嚴格的央行。美聯儲是以私有形式組織的行使公共目的的私營銀行系統。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國政府不擁有美聯儲的股份,美聯儲根據自己的盈利而不是國會撥款來運作,美國國會制定的《美聯儲法案》規定美聯儲獨立于其他部門和政府機構,它財務獨立核算。《日本銀行法》第六條規定:“日本銀行為法人。”日本財務大臣對財務支出報批范圍的界定上充分考慮到了日本銀行在開展業務、維持機構運作等領域的獨立自主性。此外,《俄聯邦中央銀行法》規定俄羅斯銀行是法人,是實行垂直管理的統一集權體系,依靠自己的收入執行自己的支出。《中國人民銀行法釋義》中提到中國人民銀行建立起了“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獨立預算、統負盈虧”的財務制度,財務管理方式體現為國務院財政部門統一指導下的統負盈虧。
(二)會計標準與計量屬性比較。中央銀行使用的會計標準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有限地或基本不進行資產和負債的價值重估的傳統類型;二是大量使用價值重估的類型,即主要遵循國際財務準則的模式;三是歐央行體系使用的會計政策,主要是采取非對稱會計處理。第一種類型的突出代表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法釋義》中提出人民銀行采用收付實現制,強調以資金的實際收付為賬務調整的依據,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因此,中國人民銀行不進行資產和負債的價值重估。此外,日本和印度央行有限的使用價值重估。日本銀行的會計政策主要由《日本銀行法》(1997年第89號法令)、《日本銀行法執行令》(1997年第385號令)、《日本銀行法細則》(1998年第3號細則)等規定,指出日本銀行應考慮公司會計一般公認原則和日本銀行的財務穩健性,會計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印度儲備銀行是印度的中央銀行,其會計政策主要依據印度儲備銀行法、印度儲備銀行總則以及印度GAAP,印度儲備銀行主要采用權責發生制,但對違約利息、股息采用收付實現制。第二種類型的突出代表是英格蘭銀行的銀行部、美聯儲的聯儲委員會和巴西央行。英格蘭銀行分為兩個核算主體,銀行部執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簡稱“IFRS”)和《英國公司法》(The Companies Act),大量使用價值重估;而發行部執行《通貨與鈔票法》(The Currency and Bank Notes Act 1928)和《國家貸款法案》(The National Loans Act 1968),兩個核算主體會計核算原則均遵循權責發生制。美聯儲共分三層組織,即理事會旗下設12個聯邦儲備銀行和各儲備銀行的會員銀行。美聯儲委員會的會計報表遵循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對資產和負債使用價值重估,而12個聯邦儲備銀行合并報表遵循《聯儲銀行會計手冊》。聯儲會計標準與GAAP的主要差別在于:公開市場賬戶(SOMA)中的政府債券以成本計量,不以公允價值反映,不編制現金流量表,美聯儲自上而下的財務報表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巴西央行從2007年起全面執行國際會計準則,財務年報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編報,會計核算基礎巴西央行采用權責發生制。第三種類型即歐央行(ECB),采用的主要會計原則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但在謹慎性原則運用方面存在差異,ECB會計政策最突出的特點是“慎之又慎”:對未實現收益和未實現損失采用不對稱確認原則,未實現損失計入損益,未實現收益不計入損益,而是計入專設的重估賬戶,體現了中央銀行不追求利潤的特點。
二、啟示
(一)突出中央銀行財務管理的特殊性。中央銀行既承擔著調控宏觀經濟、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又主導著貨幣發行、經理國庫、支付清算等金融活動,業務性支出及配套的職能費用隨業務量動態變化,財務支出結構與總額具有市場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由財政部門指導中央銀行的財務管理,存在約束性強、彈性不足的特點,與中央銀行有效履職的財務需求不相適應,難以滿足央行資金需求動態變化的要求。
(二)會計標準與計量原則盡量與國際通用標準接軌。會計核算不改變經濟實質,但會計制度運用不恰當可能會影響中央銀行的財務實力。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歷史成本作為會計標準和計量原則,即使資產的實際價值由于外界環境的變化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由于沒有實際資金的收付,就只能以買賣時的實際支付金額,即歷史成本計量;而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下,各類資產不隨市場價值變動相應調整賬面價值,不進行減值測試。隨著中央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重要性的提高,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缺陷變得越來越明顯,按照資產初始購買時的價值進行后續計量,造成與實際價值嚴重脫節,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同時,收付實現制會計確認基礎也阻礙了中央銀行會計計量屬性的改革,使得公允價值、可變現凈值、現值等各類計量屬性無法適當運用,導致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偏離,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影響決策。
三、政策建議
(一)厘清與財政的關系,改進人民銀行財務管理體制。參照美國、日本等國家中央銀行法有關規定,考慮人民銀行履行職責的特殊性,提高人民銀行財務管理的自主性,根據人民銀行實際需求,遵循國際慣例,建立符合人民銀行特點的財務管理制度,增加供給彈性。借鑒《日本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對財務支出核批范圍的界定充分考慮到中央銀行在開展業務、維持機構運作等領域的獨立自主性。
大家好!在各級行的高度重視、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同事的配合下,一年來,我能緊緊圍繞省行24項履職要求,著重在業務經營、窗口建設、基礎管理和財務核算上下功夫,團結和帶領全體同仁恪盡職守、努力工作,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現將一年來本人的主要履職情況向大家匯報如下:
一、認真貫徹落實會計基礎管理會議精神狠抓會計內控建設
作為副行長兼會計主管,我的壓力很大。為從根本上解決困擾我行的基礎管理較差,內部控制力弱的的問題,我行于年初召開了高規格的會計基礎管理工作會議。認真查找了我行會計基礎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制定了提高我行會計內控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作為會計出納部的負責人,我把貫徹落實會計基礎管理工作會議精神作為首要任務和履職工作的切入點,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工作:
1、以抓《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會計內控管理盡職指引》和在年初會計基礎管理工作會議上簽訂的責任書的落實為契機,把各部室的負責人、臨柜柜員、內勤主任、監管員以及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納入會計內控管理組織體系,大家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一體考核,讓會計內控管理關系更清晰,內控管理層次得到顯著提升。
2、堅持按月組織開展監管檢查工作,促進會計內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會計監管是內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操作風險的重要防線。盡管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我還是堅持按計劃、按程序每月對營業部進行一次認真細致的檢查。做到每次檢查都有方案、有通知、有記錄、有整改、對責任人有處理。
從已經結束前十個月的檢查監管情況來看,累計查出問題37個次,絕大部分問題得到整改或改善,處理或建議處理責任人2人次,其中扣發考核性工資4人次,扣款金額400元。我始終把實質重于形式作為監管的重要原則,通過持續、認真細致的監管,我行的會計內控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
3、堅持突擊輪崗帶班制度,充分發揮會計監控系統的監督作用。一是能促使各崗都能熟悉掌握不同崗位的業務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讓柜員自己互查,在離崗交接時顯現隱性問題,創新防范風險的手段。我每月會不定期突擊要求員工臨時休假,然后自己臨柜代班。/fanwen.chazidian.com) 今年來我已經累計代班23天,涉及柜面所有崗位。通過崗位輪換和全日制代班,已發現糾正涉及印鑒管理、借據管理、賬簿記載、檔案歸檔等方面共12處問題。通過調看監控錄像觀察臨柜人員的操作程序是否合規,每周調看監控工作的加強和持續,直接促進了我行臨柜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規避了操作風險,更重要的是對會計人員產生了一種持續、強大的監督和威懾作用。
4、注重提高副行長兼會計主管的業務素質和履職能力。副行長兼會計主管履職到位與否,是會計內控好壞的關鍵一環。一年來,我認真履行副行長兼會計主管職責,加強業務學習,分析內控形式,學習新的文件精神,研究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會帶訓,不斷提高副行長兼會計主管的履職能力。
三、加強隊伍建設創建文明規范窗口
今年以來,我一直將內塑隊伍素質,外樹窗口形象,創建行業品牌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主要表現為:
一是建立獎懲制度,樹立積極的農發行新風。
開展創建行業品牌活動以來,我明確了考核標準和落實檢查監督措施,形成嚴格的獎罰制度。創新出臺《營業窗口文明服務規范考核辦法》,設立“周服務之星”、“月文明之星”、“季規范之星”、“業務精英獎”等,對客戶口碑好、業務技能強、服務質量高的員工進行特別獎勵。
二是發揮窗口作用,全員倡導職業文明。
在窗口環境建設上切實做到“形象統一規范”、“設備使用正常”、“環境整潔宜人”、“服務設施到位”、“宣傳醒目規范”;(述職報告 fanwen.chazidian.com)在禮儀形象中嚴格執行“著裝統一規范”、“形象整潔大方”、“行動文明得體”;要求員工貫徹執行“三好一提高”,即:服務好、態度好、業務好,提高辦事效率的服務宗旨,還要做到“六聲”,即:來有迎聲、去有送聲、咨詢有答聲、求助有請聲、不足有歉聲、合作有謝聲;做好“五心”,即:服務態度要“熱心”、接待客戶要“誠心”、言談舉止要“虛心”、宣傳解釋要“耐心”、關心他人要“真心”的服務承諾,切實將職業文明落到實處。
(一)會計綜合柜員的基本情況
目前,市建行共有會計綜合柜員人(個別大型營業機構配備2-3人),按會計綜合柜員人員身份劃分:助理經濟師%、經濟員%、會計員%、助理會計師%;按年齡結構劃分:25歲以下人、25歲-35歲人、35-45歲人、45歲以上人,占比分別為%、%、%、%;按文化層次分:高中及中專學歷人員人、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人,占比分別為%、%。
(二)建行會計綜合柜員履職現狀
1、建行會計部完成了會計綜合柜員工作職責、員工崗位職責和崗位標準作業流程的制定,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確,責任清楚,科學實用的會計工作分級管理體系,不僅使所有的會計事務均有對應的崗位來處理或管理,還促使會計綜合柜員崗位的業務處理和管理日趨標準化和規范化。
2、按照《會計檢查制度》的要求,結合我行實際,認真開展各種業務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制定切合實際并具有操作性的業務規范,作為會計制度的補充,以有效規范后續會計行為。
3、認真執行崗位風險報告制度,對報告現實重大風險并提出有效防范建議的員工進行獎勵,以激勵大家共同思考、共同防范;同時對各崗位報告的風險問題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力爭有報告即有有效解決,使風險點越來越少.
4、不定期的組織開展業務、思想交流,逐步改變過去生硬說教的方式,將制度要求、操作規定、主導思想等方面需貫徹落實的內容通過交流的方式傳遞下去,并將員工的真實想法收集上來,使員工愿意說、樂于聽、見于行,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5、加大對風險環節的控制力度,切實提高業務營運的安全性。結合上級行及本行各次排查活動,認真開展各業務環節、流程的查改排查;加強現金管理,壓縮無效資金占用,防范和化解現金結算風險;做好會計憑證、賬簿的保管、分發,出納機具維護等支持保障工作;嚴格大額、可疑支付交易的報備制度,積極開展人民幣反假防假宣傳,定期開展反洗錢和反假知識培訓,增強我行整體反假能力和反洗錢工作水平;加強龍卡自助設備的安全管理和持續維護,防止犯罪分子利用自助設備非法張貼公告,損害建行利益和形象的行為。
6、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動態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制定并完善了《會計人員績效考核辦法》,基本形成了“約束有力、激勵有效”的考核機制;要求會計主管切實洞察會計人員的思想動態,將員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與日常業務學習相結合,掌握第一手資料,做細致的宣導工作,從而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7、堅持實行會計部工作周例會制度。每周五下午下班后,會計部經理都召集會計綜合柜員召開會計工作周例會,總結本周工作情況,解決本周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擬定下周主要工作計劃并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周例會的實行一方面大大加強了會計人員間的業務交流,另一方面又增強了會計部對會計工作實際情況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部的工作效率。
二、會計綜合柜員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銀行會計綜合柜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會計各項業務處理的質量,高素質的人員不僅是會計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基礎,而且可以彌補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不足。通過調查,目前建行會計綜合柜員在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人員素質偏低。隨著金融創新業務不斷增多,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為了占領市場份額,實行外延式的擴張,在員工的使用方面忽視了會計人員的素質。有些基層行認為會計綜合柜員僅僅是基礎工作,是簡單的操作部門,對會計人員的政治思想、業務素質要求不高,將一些學歷低、素質差的人員調到會計隊伍中來,而將一些熟悉業務的會計人員調配到了綜合柜面,從而影響了會計工作的連續性和會計人員的穩定性,阻礙了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各基層機構基本上都存在著人員少、新手多、學歷低、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從而為建行的經營風險埋下了隱患。
2、業務知識掌握不全面。會計部門培訓的方式、方法相對落后,崗位培訓流于形式。對于新增會計人員培訓基本沿用過去那種“師傅帶徒弟”的傳統做法,接觸到什么教什么,而且不少傳授人自已會計處理經驗、技能尚不夠全面和準確,缺乏系統的業務培訓;對會計人員培訓只注重業務操作技能訓練,忽視金融政策法規、制度和銀行業務知識的學習掌握,致使會計人員不能全面地熟悉、掌握會計業務知識及各項制度辦法,會計內控的有效性隨之下降。近幾年隨著建行業務的發展,科技含量的增加,采用了新的操作手段,但部分會計人員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目前會計綜合柜員中熟悉傳統會計業務的人員多,熟悉新業務的人員少;熟悉單項業務的人員多,熟悉全面業務的人員少;熟悉人民幣結算業務的人員多,熟悉外幣結算業務的人員少。這些已成為制約建行發展的桎梏。
3、工作主動性欠缺。有些會計人員缺乏愛崗敬業意識,平時又不注重業務學習,應知不知,應會不會,工作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以致于記賬串戶、憑證審查不嚴等差錯頻頻發生,有的甚至造成經濟損失。還有個別銀行會計人員品質惡劣,利用職務之便,或自己操作,或與他人勾結故意逃避監督,挪用、貪污客戶和銀行結算資金,造成銀行資金的巨大損失,從而發生經濟案件。
4、難以真正行使監督職能。會計檢查輔導是銀行加強會計核算和經營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會計檢查部門應對會計綜合柜員處理的各項業務的合規性、正確性、及時性進行監督檢查。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專職的不專、兼職的更不兼的現象較為普遍,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而且獎罰手段軟化,檢查整改成效甚微;平時會計主管要履行其管理職責,接待稅務、審計、央行及上級行等多方面的檢查,加上還要不定期地外出開會、學習、調研、報表,有時因會計人員休假等原因,還需臨時代班,以至每月正常的檢查輔導不能按時到位,職責難以真正落到實處。總之在落實檢查輔導等會計監督制度方面,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論在頻度、深度上,還是在覆蓋面上都尚需加強。
三、改善建行綜合柜員的現狀和發揮骨干的作用的建議
針對綜合柜員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行業務發展的實際需要,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切實提高會計綜合柜員整體素質。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是完善會計內控體系的重要內容。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會計人員的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嚴謹、規范的職業風格。通過加強職業教育,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努力建設一支適應現代建行要求的高素質會計隊伍,為銀行穩健經營提供基礎和保障。銀行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在思想上要統一認識,重視會計綜合柜員工作在防范銀行風險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在崗位設置、人員配置上給予支持,提高他們的履崗能力。
1、加強會計人員準入管理。建行對會計人員的任用必須擇優安排,做到不懂業務的不上崗、有劣跡的不上崗。對于不適合繼續在會計崗位工作的人員,會計部門有責任向主管領導提出調換人員的建議。各網點設置的綜合員要相互配合,發揮最大效應。選配政治素質好、有較強組織能力、精通會計業務、敢于以身作則、敬業愛崗的會計主管,培養造就優秀的會計主管人員。
2、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及有關案例教育。增強會計人員自我約束的意識和能力,自覺執行法律法規,做到奉公守法、廉潔自律,以防范道德風險。
3.開展切實有效的培訓。定期組織開展方式靈活、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和業務學習,提升學歷職稱層次,使會計人員熟練掌握各項業務技能,全面提高業務素質,以適應新形勢下會計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夯實會計基礎管理。一是建立執行體系。一方面逐級建立工作臺賬:綜合柜員對柜員建立工作臺賬;會計主管對綜合柜員、柜員建立會計臺賬;會計督導員對會計主管建立工作臺賬,分擔會計主管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建立逐級上報機制:綜合柜員在登記柜員臺賬的同時,每天向會計主管上報柜員臺賬;會計主管向管理部門上報網點人員臺賬,管理部門匯總后定期向主管行領導匯報。二是建立監督體系。包括監控和督導兩大部分。監控主要是由會計督導員抽取錄像對業務過程進行監督,綜合柜員對柜員操作過程進行監控,上級管理部門對網點人員臺賬進行檢查,確保各級會計臺賬能如實、及時、全面、連續地登記。督導是針對會計人員臺賬記錄存在問題的責任人進行監督輔導,督促其落實整改,并實施會計主管督導、專職督導員(特派員)督導、市級分行督導小組督導等三個層面的業務輔導。三是建立考核體系。以會計人員工作臺賬為依據,以執行履職情況為內容,為對支行(網點)負責人、會計主管和柜臺員工進行全面的考核,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創新督導方式,提高督改質量。充分利用錄像監控和預警系統資料進行突擊檢查,力爭做到問題早發現、早檢查,早落實。同時將包行督導、蹲點幫扶、頂崗檢查、突擊檢查、非現場檢查、全面檢查、重點檢查、專項檢查、聯合檢查與問題整改追蹤驗收有機結合,對照檢查內容逐項落實,并對大額和可疑情況進行內外部延伸檢查、跟蹤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從小處著眼,細微處入手,結合被查行實際情況,邊檢查邊輔導。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與機構負責人和委派主管進行溝通,有效地遏制資金風險隱患的發生。
(四)強化會計柜面管理,有效提高風險防范能力。一是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牢記會計、個銀、電子銀行等各種禁止性規定。二是要努力減少會計差錯發生。對發生的差錯要從主觀上查找原因,分析差錯產生的根源,正確對待出現的會計差錯,變壓力為動力。三是要、要強化會計制度傳導工作,上級行的制度和操作規定,會計主管必須及時、準確傳達到每個柜員,杜絕因制度傳導不到位出現的會計差錯。五是要加強會計檢查和問題整改工作。市分行會計部組織的各種檢查,檢查結束后,檢查組必須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現場幫助被檢查行人員理解操作要求,提高經辦能力。
一、人民銀行縣(市)支行國庫履職成效愈益顯現
(一)預算執行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一是充分利用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TCBS)功能優勢,加速國庫資金運行,業務量和業務處理能力不斷提高。2015年,全省縣(市)支行國庫核算業務量1358萬筆,金額5746.30億元,較2013年分別增長34.86%和9.66%,并實現資金“零在途”、“零風險”。二是持續加強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TIPS)推廣,預算收入繳庫效率不斷提高。2015年,全省各縣(市)電子繳稅業務占比大多超過90%,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便利了納稅人。
(二)國庫監督管理實效進一步提升
一是加強對商業銀行國庫業務的監督管理。“十二五”期間,全省縣(市)支行開展商業銀行國庫業務執法檢查324次,行政處罰58.30萬元。二是有效發揮國庫事中監督作用。2013年至2015年,全省縣(市)支行加大對財稅等征收機關撥款、退庫、更正和商業銀行資金匯劃等業務審核力度,發現并糾正不合規業務3838筆,金額151.04億元,確保了國庫資金安全。
(三)庫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一是以國庫資金運行分析報告為載體,著力為地方政府決策發揮參謀作用。2015年,全省有12個縣(市)支行國庫資金運行分析報告受到地方各級黨政領導批示。二是以廣泛宣傳《預算法》和《國家金庫條例》為舉措,使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理念和成效不斷被強化與認同。2015年,全省縣(市)支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央行經理國庫30周年”宣傳活動,得到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央行經理國庫 服務千家萬戶”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四)國庫服務民生形象進一步提升
一是連續三年開展“送國債服務下鄉”活動,繁榮了縣鄉地區國債市場。僅2016年上半年,全省縣域及以下地區即銷售儲蓄國債75421.89萬元,同比增長46.63%,占國債銷售總量的23.02%。二是國庫直接支付增量擴面,增強了國庫服務民生效能。2015年,全省有15個縣(區)支行辦理國庫直接支付業務15778筆,金額852.22萬元,涉及社會補助資金等8類。
二、人民銀行縣(市)支行加強國庫人才隊伍建設愈顯重要
(一)新《預算法》實施提出新挑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修正)》(簡稱新《預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預算法》堅持和完善了人民銀行經理國庫制度,不僅繼續明確了央行經理國庫的法律地位,而且在財政專戶管理、國庫集中收付和國庫現金管理等方面強化和豐富了制度安排。國庫業務發展面臨新的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
(二)全面經理國庫提出新要求
2016年初,人民銀行國庫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經理國庫的總要求,即完整履行《預算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所賦予國庫的各項職責與權限,在全面提升國庫服務水平的同時,更加重視發揮制衡作用,促進國家預算嚴格執行,促進預算資金運行的質量與效益不斷提升。
(三)國庫職能轉型提出新標準
隨著人民銀行經理國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內涵的不斷豐富,國庫工作逐步由單一的核算型向“核算+管理+研究”的綜合型轉變與發展,促使基層國庫增強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監管能力。從而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縣(市)支行國庫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會核算、能監管、善研究的基層國庫隊伍,切實提升履職能力。
三、人民銀行縣(市)支行國庫人員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人員數量不足,難以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一是核算業務量增長快,日均業務負荷重。2015年,全省縣(市)支行國庫核算業務量1358萬筆,較2013年增長34.86%。而全省縣(市)支行國庫從業人員(含聘用、勞務派遣等)384人,較2013年凈增加3人,正式專職人員僅130人,工作日均業務量達400多筆。二是業務范圍覆蓋廣,風險防范責任重。隨著國庫業務的發展,縣(市)支行國庫不僅涵蓋會計核算、國債管理等基礎業務,還涵蓋統計分析、監督管理等延伸業務。在信息化、網絡化高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國庫資金風險點增多,并呈多樣化、隱蔽化趨勢。因此,風險防范任務更加艱巨,人員緊缺問題也更加明顯。
(二)知識結構脫節,難以適應業務轉型的要求
一是年齡較大,學歷較低,業務技能單一。2015年,全省縣(市)支行國庫人員46~55歲年齡段人員占比41%,持有大學本科學歷(多為在職學歷)的占比51%。且多為長期從事日常事務性工作,僅精通核算業務的操作型人員。二是職級較低,參訓較少,專業素質不高。2015年,全省縣(市)支行國庫人員持有中級職稱證書的占比30.47%,無高級職稱證書持有者。且全年國庫人員人均參訓3.52天,在崗培訓不足,知識更新較慢,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較為薄弱,尤其精于調研,善于監管的復合型人才匱乏。
(三)內設機構整合,部分內控制度和職責較難有效落實
縣(市)支行內設機構調整后,經理國庫職責整合在金融服務部門,而全省縣(市)支行金融服務部門平均為7人,還需承擔中央銀行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支付結算管理和反洗錢管理等多項工作任務。因此,一是部分內控制度執行難。為保障國庫資金安全,TCBS要求最少5人操作,使得縣(市)支行國庫人員內部兼崗和內、外部兼崗現象極為普遍,導致不合理兼崗現象尤存和國庫重要崗位定期輪換、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較難有效落實。二是對商業銀行監管難到位。縣(市)支行目前的國庫人力資源配置,使得其更多忙于日常核算、賬平表對,保安全、暢運轉,導致監管力度不夠,尤其對商業銀行國庫業務的監督管理尚存在覆蓋面較窄和流于形式的現象。
(四)激勵機制局限,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較難充分調動
一是職業成長管理機制不完善。目前,縣(市)支行普遍沒有從組織層面對國庫人員進行職業生涯管理,欠缺人才培養長遠規劃。使得部分高素質人員長期從事基礎核算工作,工作能力和成果難以體現與轉化,加之受基層行職數所限,職務(級)晉升通道不暢,影響工作積極性。二是激勵機制偏重于反向約束管理。國庫工作任務重、標準嚴、壓力大,相較其他部門,業務特殊性使其處于資金風險防范最前沿。而目前縣(市)支行普遍制定責任追究制度,但對國庫人員的正向激勵性措施較少,缺乏操作性強的獎勵辦法,一定程度上造成權、責、利不對等,使得部分國庫人員心理失衡、思想波動。調查顯示:全省縣(市)支行國庫人員49.47%表示個人崗位工作成果轉化較少或沒有轉化,38%表示國庫工作壓力大,且激勵不足。
四、加強人民銀行縣(市)支行國庫人才隊伍建設建議
(一)近期路徑:立足當前,著眼于縣(市)支行國庫人才隊伍建設的緊迫性
1.制定職數標準,優化人力配置。一是細化縣(市)支行國庫工作職責,“以事定崗,以崗定人”,制定具體的縣(市)支行庫人員職數標準。同時,適當傾斜縣(市)支行新錄用行員和聘用制員工等進人指標。二是縣(市)支行要結合國庫履職要求,調整和優化現有人力資源配置,適當將綜合素質較高的青年行員調整到國庫崗位,并保持相對穩定。同時,嘗試建立國庫人才儲備制度,完善國庫崗位選人、用人機制,暢通國庫人才輸入渠道。
2.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綜合素質。一是借助現代網絡技術,搭建人民銀行國庫系統學習教育交流平臺,以利于上級行針對縣(市)支行國庫工作重點和難點等經常性地開展遠程培訓,增強國庫人員業務技能和風險防范能力。并有計劃地吸納縣(市)支行國庫人員參與上級行的國庫業務檢查和國庫執法檢查,提高國庫人員糾錯能力和監管水平。二是縣(市)支行要多途徑、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國庫制度、業務操作等培訓,提高國庫人員制度執行力和業務處理規范性。并不定期邀請行外經濟金融界專家授課,提高國庫人員政策理論水平和分析研判能力。
3.完善管理機制,注重正向激勵。一是縣(市)支行要進一步完善目標責任考評機制和人才成長管理機制,充分發揮促進作用,調動國庫人員工作積極性。加強青年國庫骨干的培養,努力構建人才梯隊,逐步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同時,對于長期從事基礎工作、表現突出的國庫人員在非領導職務選配和中級職稱聘任上給予適當傾斜。二是縣(市)支行可結合實際,探索薪崗掛鉤績效機制,上調國庫重要風險崗位績效薪級系數,“以崗定薪”,發揮績效工資調節作用。也可借鑒紀檢、內審崗位做法,對國庫崗位人員設置適當的崗位津補貼。
(二)遠期路徑:立足發展,著眼于優化縣(市)支行國庫履職環境
1.建立設庫標準,允許單設機構。一是以當地GDP規模、預算收支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常住居民收入、國庫經收處數量、國庫收支業務量和國債發行量等為主要選擇指標,建立縣域基礎指標數據庫。二是設定標準基數(如基年各指標全國平均數或賦予各指標權重,指定加權平均數基年),以3至5年為評定周期,各項指標均連續超過標準基數的縣(市),按照“一級財政一級國庫”的國庫機構設立原則,允許當地人民銀行縣(市)支行單設國庫組織機構。經濟欠發達,業務量較小,參照指標不能滿足設庫標準的縣(市),維持機構職能整合現狀。
2.突出履職重點,推進流程再造。一是適應全面經理國庫要求,精簡或整合縣(市)支行國庫職責,強化監督管理和財稅管理體制改革等政策實施效果的反映職責,著力發揮促進和制衡作用。二是加強國庫會計核算扁平化管理,以人民銀行地市中心支行作為全轄國庫核算主體,采取“一機多庫”方式,處理“市縣兩級”國庫會計核算業務,既整合人力資源,又增強風險控制能力。三是加快“國家金庫工程”實施,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暢通國庫資金運行通道,促進國庫信息資源共享;強化計算機系統風險控制功能,減少對人力的依賴。
3.加強文化建設,發揮引領作用。一是以人為本,加快培育獨具特色的央行國庫文化。縣(市)支行要立足自身,從長遠發展的高度出發,確立國庫愿景、國庫精神和國庫理念,并使之入腦入心入行,滲透于國庫人員的整體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準則,增強國庫凝聚力、競爭力和認同感、歸屬感,并促進國庫人員知識結構、業務能力和思想作風等全面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宣傳,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縣(市)支行要善于發現身邊那些為國庫事業甘于平凡、默默付出的國庫人,深入挖掘事跡、大力宣傳典型,弘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于擔當的國庫精神,引領青年行員熱愛國庫事業,忠于國庫事業,投身國庫事業,為國庫事業培育新生力量,增添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蔡春興.《基層央行國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河北金融》,2010(9).
隨著市場的良性發育,傳統的會計計量模式在銀行業的缺陷日益凸顯,促使人們更加堅定地支持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它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及時反映因市場風險所產生的利得和損失以及因信用質量發生變動所產生的影響,能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會減少金融不穩定性事件的發生及其嚴重性。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公允價值在銀行業中推行仍是困難重重。
一、公允價值在銀行業應用的問題分析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要求實施新會計準則。就銀行業實施公允價值計量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混合計量造成銀行收益及其資本的波動
在銀行業中,對交易項目和銀行項目管理時,通常會采用交易賬戶來對其銀行賬戶中的利率風險進行套期保值,而在實務中部分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部分金融工具仍采用歷史成本(攤余成本),因此,這種混合公允價值模式的不對稱性會引起銀行收益及其資本的不必要人為波動,而波動性的增加會向資本市場傳遞額外風險的信號,因而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進而提高銀行的資金成本,另外,還會導致銀行投資組合的不利變化。銀行可能會減少長期債券的持有,轉而增加持有波動性較小的短期債券。這樣,銀行收益及其資本波動性的增加會使銀行違反資本監管要求的可能性增大,從而會引起過多的監管干預或者會迫使銀行做出旨在減少資本監管干預的不當行為。
(二)公允價值的運用影響了銀行的信貸規模
銀行業中現行會計計量模式是一種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混合計量模式,是修正的歷史成本模式,可以更好地反映銀行業績。貸款是銀行的職能之一,公允價值要求對資產和負債在期末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并將因此導致的收益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沒有反映出銀行在長期資金提供上可能帶來的收益。銀行長期貸款業務的利潤是建立在對借款人的信譽以及客戶關系的培養上的,是在整個交易期間逐漸獲得的,不取決于短期的變化。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銀行的放款決策將不再根據借款人的信譽或出于對客戶關系的考慮來做出,而更多考慮的是短期因素對銀行利潤的影響。由于長期內不確定因素太多,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長期貸款顯然是不明智的,銀行將會減少自己的長期貸款,因此將有損銀行作為長期資金提供者職能的發揮。
(三)過多的主觀估計影響信息的可靠性
公允價值是建立在市場發育良好的環境下,當缺少相應市場信息時,對銀行業務的公允價值計量包含了過多的主觀估計,包括對客戶的信息狀況、資產的流動性、資產抵押物的估計和對客戶行為的估計等,部分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也無從獲得。這些主觀估計損害了公允價值的客觀性,使其相對于現行混合會計計量模式的優越性無法得以體現,使公允價值變成僅僅是概念上的優越。公允價值被看作市場對現實經濟狀況的反映,是建立在公開的、充分競爭的市場上的一個假定,而這種完美的假定的市場并不總是存在的。因此,公允價值過多的主觀估計將影響銀行信息的可靠性。
(四)對銀行會計核算方式帶來極大的挑戰
公允價值的應用給銀行會計核算帶來許多新的問題:一是入賬價值的確認問題。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資產的入賬價值為其歷史成本,一經確定不得更改。而以公允價值計量資產的入賬價值需要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進行調整,并且其后續計量將因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持有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計量方式。二是會計核算方式。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只需單賬戶反映資產的實際成本即可。而以公允價值計量時,會計賬戶既要反映其公允價值,又要反映其實際成本,因此需要設置雙賬戶。因此,公允價值會計對原有的會計原則、確認標準、計量方法等進行了變革性的調整,涉及到了從確認、計量、記錄、報告整個會計過程,對商業銀行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科目體系、核心賬務系統等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五)過多的主觀估計變成調節利潤的又一工具
公允價值會計模式下,只要對估價程序作些許改動就可能對計量結果產生重大影響。由于公允價值本身應根據市場的因素來進行交易價格和資產價值的,市場因素本來是客觀的,但由于市場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極有可能讓銀行業利用市場的這種不確定性而隨意進行主觀判斷,將有可能成為調節利潤的又一工具。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模式相比,利用公允價值會計來進行利潤調節變得更容易。銀行的經營活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們對其經營業績的信心的基礎上,這就要求銀行的業績應當相對穩定,不要大起大落。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并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必然會導致大量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的存在。對發生轉移的金融資產滿足終止確認的條件,其處置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對利潤也產生影響。而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客觀和主觀產生的收益變動都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銀行收益重大波動,不利于穩定經營,有損其財務形象,加大經營風險。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和懲罰機制,給操縱利潤提供了便利。
(六)資本充足率導致公允價值的謹慎運用
根據2004年巴塞爾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為8%,該比率的確定是建立在現行會計模式之上的,更多的是采用歷史成本。實行公允價值會計,意味著許多銀行現行的資產負債比例將有很大變化,8%的資本充足率是否還合適,如何應對由此可能帶來的資本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銀行業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持十分謹慎的態度。
二、銀行業對公允價值運用的應對策略
如何有效地解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新問題,是銀行業急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解決辦法:
(一)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潛在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公允價值面對著不穩定的市場潛在風險,為了避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應用對金融穩定產生不利的影響,應對公允價值的應用進行事先的預防。2006年巴塞爾委員會制定并了《銀行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使用公允價值方法的監管指引》,該監管指引要求銀行在使用公允價值選擇權時必須具有恰當的風險管理系統,不能用于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的金融工具、必須提供關于公允價值選擇權對銀行影響的基本信息。同時,監管當局也會對銀行運用公允價值選擇的相關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進行評估,在評估銀行資本充足率時要考慮到相關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可能帶來的影響,在計算監管資本時要將由于銀行自身信用變化而產生的損益進行調整。因此該指引從金融穩定的角度,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使用進行了制度約束,防止了公允價值的濫用對金融系統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目前,我國新會計準則中也引入了公允價值選擇權,為了防范其可能對金融系統帶來的危害,我國的監管當局也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制定有關的監管政策,促使銀行不斷完善相關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措施,保證公允價值選擇權的健康使用。
(二)提取充足的資產減值準備以應對風險
雖然風險的存在,使得公允價值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但銀行風險管理技術卻在不斷地發展。銀行業可以開發出按照違約率對貸款進行分類的內部評級體系,并可估計出違約損失率,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研究如何在財務報告中處理貸款預期損失和利率風險隱性損失等問題。通過開發包括預測負債的實際期限等在內的模型,銀行對利率風險的控制也加強了。風險計量方式的變化使銀行對一些金融工具的風險管理明顯有別于會計處理方式,貸款也不再被認為是均質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優點在于,在計量信用風險中引入了前瞻性的因素,允許對資產質量的下降提前進行確認。在對信貸資產無法實施公允價值會計的情況下,可以借助于發展前瞻性減值準備的方式,利用銀行內部評級體系和利率風險管理工具,計提充足的資產減值準備,以覆蓋資產的預期損失和利率風險損失,從而達到與公允價值會計相同前瞻性的效果,真實反映銀行潛在風險,為銀行股東提供關于銀行資產質量更加準確的信息。
(三)加強會計準則制定部門和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
任何會計政策均具有一定的經濟后果,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對金融穩定具有一定的潛在危害,因此會計準則制定部門在制定有關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時應保持足夠的謹慎,積極與金融監管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充分了解公允價值究竟會對金融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考慮金融監管部門對于公允價值會計發展的意見,共同解決銀行信貸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問題,不斷提高金融企業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應積極采取措施以避免公允價值的使用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鼓勵各國監管當局保持現行的資本監管框架,采用現金流量套期會計產生的公允價值損益、由于銀行自身信用風險變化導致的公允價值損益、持有待售工具的未實現損益排除在監管資本之外。相關銀行監管機構應對資本監管政策做出相應調整,以降低公允價值的應用對銀行監管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四)加強對銀行內部治理的監管
建立有效機制保證公允價值可靠計量,減少和消除銀行在運用公允價值上的隨意性。做到制度先行,內部監督與業務工作同時啟動、同步完善;進行從嚴管理,始終保持對違規違紀的高壓態勢;開展專項治理,著力加強內部監督的前瞻性與主動性;實行履職回避,主動避免各種利益沖突,提高監管公信力;堅持效能為本,深化監管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同時,建立健全“問責追究責任制”,對濫用公允價值粉飾報表,調節利潤的行為要制定懲戒和處罰措施。
(五)建立社會中介機構對公允價值信息的評價和鑒證體系
根據公允價值依賴于市場因素而又難以確切把握市場信息的現實情況,可以在會計師事務所或建立專門的咨詢機構收集各類市場信息,為銀行業提供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咨詢和專業評價技術服務。此外,我國還應從獨立審計準則的完善入手,盡快研究制定“公允價值審計具體準則”,從法律和制度上明確注冊會計師對公允價值審計的權利和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保障會計準則運行的規范性。
(六)改進銀行業會計管理信息系統
雖然我國銀行業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已有較大的發展,電子化和信息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對復雜的風險識別、計量和報告的要求不能有效滿足。因此,可以國外引進或自行研發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控制系統、公允價值的取得及估值系統、用未來現金流折現計算資產減值系統和實時的信息披露系統,提高自身的信息采集水平以及決策能力,以規避應用公允價值后所帶來的金融風險。
(七)審慎使用公允價值
要對公允價值采用審慎的態度,一是準確計量公允價值。要綜合考慮活躍市場的各項因素,科學設定估值假設和主要參數。二是合理規定公允價值的的使用范圍。應嚴格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對于尚不存在活躍市場或不能持續可靠取得市場價格的金融工具不能使用公允價值計量。三是建立運用公允價值的內控體系。記錄好公允價值計量的依據和過程,確保公允價值計量的準確性、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羅勝強.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分析[J].會計研究,2006(12).
隨著市場的良性發育,傳統的會計計量模式在銀行業的缺陷日益凸顯,促使人們更加堅定地支持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它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及時反映因市場風險所產生的利得和損失以及因信用質量發生變動所產生的影響,能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會減少金融不穩定性事件的發生及其嚴重性。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公允價值在銀行業中推行仍是困難重重。
一、公允價值在銀行業應用的問題分析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要求實施新會計準則。就銀行業實施公允價值計量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混合計量造成銀行收益及其資本的波動
在銀行業中,對交易項目和銀行項目管理時,通常會采用交易賬戶來對其銀行賬戶中的利率風險進行套期保值,而在實務中部分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部分金融工具仍采用歷史成本(攤余成本),因此,這種混合公允價值模式的不對稱性會引起銀行收益及其資本的不必要人為波動,而波動性的增加會向資本市場傳遞額外風險的信號,因而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進而提高銀行的資金成本,另外,還會導致銀行投資組合的不利變化。銀行可能會減少長期債券的持有,轉而增加持有波動性較小的短期債券。這樣,銀行收益及其資本波動性的增加會使銀行違反資本監管要求的可能性增大,從而會引起過多的監管干預或者會迫使銀行做出旨在減少資本監管干預的不當行為。
(二)公允價值的運用影響了銀行的信貸規模
銀行業中現行會計計量模式是一種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混合計量模式,是修正的歷史成本模式,可以更好地反映銀行業績。貸款是銀行的職能之一,公允價值要求對資產和負債在期末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并將因此導致的收益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沒有反映出銀行在長期資金提供上可能帶來的收益。銀行長期貸款業務的利潤是建立在對借款人的信譽以及客戶關系的培養上的,是在整個交易期間逐漸獲得的,不取決于短期的變化。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銀行的放款決策將不再根據借款人的信譽或出于對客戶關系的考慮來做出,而更多考慮的是短期因素對銀行利潤的影響。由于長期內不確定因素太多,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長期貸款顯然是不明智的,銀行將會減少自己的長期貸款,因此將有損銀行作為長期資金提供者職能的發揮。
(三)過多的主觀估計影響信息的可靠性
公允價值是建立在市場發育良好的環境下,當缺少相應市場信息時,對銀行業務的公允價值計量包含了過多的主觀估計,包括對客戶的信息狀況、資產的流動性、資產抵押物的估計和對客戶行為的估計等,部分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也無從獲得。這些主觀估計損害了公允價值的客觀性,使其相對于現行混合會計計量模式的優越性無法得以體現,使公允價值變成僅僅是概念上的優越。公允價值被看作市場對現實經濟狀況的反映,是建立在公開的、充分競爭的市場上的一個假定,而這種完美的假定的市場并不總是存在的。因此,公允價值過多的主觀估計將影響銀行信息的可靠性。
(四)對銀行會計核算方式帶來極大的挑戰
公允價值的應用給銀行會計核算帶來許多新的問題:一是入賬價值的確認問題。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資產的入賬價值為其歷史成本,一經確定不得更改。而以公允價值計量資產的入賬價值需要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進行調整,并且其后續計量將因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持有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計量方式。二是會計核算方式。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只需單賬戶反映資產的實際成本即可。而以公允價值計量時,會計賬戶既要反映其公允價值,又要反映其實際成本,因此需要設置雙賬戶。因此,公允價值會計對原有的會計原則、確認標準、計量方法等進行了變革性的調整,涉及到了從確認、計量、記錄、報告整個會計過程,對商業銀行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科目體系、核心賬務系統等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五)過多的主觀估計變成調節利潤的又一工具
公允價值會計模式下,只要對估價程序作些許改動就可能對計量結果產生重大影響。由于公允價值本身應根據市場的因素來進行交易價格和資產價值的,市場因素本來是客觀的,但由于市場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極有可能讓銀行業利用市場的這種不確定性而隨意進行主觀判斷,將有可能成為調節利潤的又一工具。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模式相比,利用公允價值會計來進行利潤調節變得更容易。銀行的經營活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們對其經營業績的信心的基礎上,這就要求銀行的業績應當相對穩定,不要大起大落。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并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必然會導致大量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的存在。對發生轉移的金融資產滿足終止確認的條件,其處置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對利潤也產生影響。而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客觀和主觀產生的收益變動都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銀行收益重大波動,不利于穩定經營,有損其財務形象,加大經營風險。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和懲罰機制,給操縱利潤提供了便利。
(六)資本充足率導致公允價值的謹慎運用
根據2004年巴塞爾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應為8%,該比率的確定是建立在現行會計模式之上的,更多的是采用歷史成本。實行公允價值會計,意味著許多銀行現行的資產負債比例將有很大變化,8%的資本充足率是否還合適,如何應對由此可能帶來的資本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銀行業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持十分謹慎的態度。
二、銀行業對公允價值運用的應對策略
如何有效地解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新問題,是銀行業急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解決辦法:
(一)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潛在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公允價值面對著不穩定的市場潛在風險,為了避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應用對金融穩定產生不利的影響,應對公允價值的應用進行事先的預防。2006年巴塞爾委員會制定并了《銀行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使用公允價值方法的監管指引》,該監管指引要求銀行在使用公允價值選擇權時必須具有恰當的風險管理系統,不能用于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的金融工具、必須提供關于公允價值選擇權對銀行影響的基本信息。同時,監管當局也會對銀行運用公允價值選擇的相關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進行評估,在評估銀行資本充足率時要考慮到相關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可能帶來的影響,在計算監管資本時要將由于銀行自身信用變化而產生的損益進行調整。因此該指引從金融穩定的角度,對公允價值選擇權的使用進行了制度約束,防止了公允價值的濫用對金融系統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目前,我國新會計準則中也引入了公允價值選擇權,為了防范其可能對金融系統帶來的危害,我國的監管當局也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制定有關的監管政策,促使銀行不斷完善相關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措施,保證公允價值選擇權的健康使用。
(二)提取充足的資產減值準備以應對風險
雖然風險的存在,使得公允價值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但銀行風險管理技術卻在不斷地發展。銀行業可以開發出按照違約率對貸款進行分類的內部評級體系,并可估計出違約損失率,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研究如何在財務報告中處理貸款預期損失和利率風險隱性損失等問題。通過開發包括預測負債的實際期限等在內的模型,銀行對利率風險的控制也加強了。風險計量方式的變化使銀行對一些金融工具的風險管理明顯有別于會計處理方式,貸款也不再被認為是均質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優點在于,在計量信用風險中引入了前瞻性的因素,允許對資產質量的下降提前進行確認。在對信貸資產無法實施公允價值會計的情況下,可以借助于發展前瞻性減值準備的方式,利用銀行內部評級體系和利率風險管理工具,計提充足的資產減值準備,以覆蓋資產的預期損失和利率風險損失,從而達到與公允價值會計相同前瞻性的效果,真實反映銀行潛在風險,為銀行股東提供關于銀行資產質量更加準確的信息。(三)加強會計準則制定部門和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
任何會計政策均具有一定的經濟后果,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對金融穩定具有一定的潛在危害,因此會計準則制定部門在制定有關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時應保持足夠的謹慎,積極與金融監管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充分了解公允價值究竟會對金融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考慮金融監管部門對于公允價值會計發展的意見,共同解決銀行信貸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問題,不斷提高金融企業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應積極采取措施以避免公允價值的使用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鼓勵各國監管當局保持現行的資本監管框架,采用現金流量套期會計產生的公允價值損益、由于銀行自身信用風險變化導致的公允價值損益、持有待售工具的未實現損益排除在監管資本之外。相關銀行監管機構應對資本監管政策做出相應調整,以降低公允價值的應用對銀行監管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四)加強對銀行內部治理的監管
建立有效機制保證公允價值可靠計量,減少和消除銀行在運用公允價值上的隨意性。做到制度先行,內部監督與業務工作同時啟動、同步完善;進行從嚴管理,始終保持對違規違紀的高壓態勢;開展專項治理,著力加強內部監督的前瞻性與主動性;實行履職回避,主動避免各種利益沖突,提高監管公信力;堅持效能為本,深化監管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同時,建立健全“問責追究責任制”,對濫用公允價值粉飾報表,調節利潤的行為要制定懲戒和處罰措施。
(五)建立社會中介機構對公允價值信息的評價和鑒證體系
根據公允價值依賴于市場因素而又難以確切把握市場信息的現實情況,可以在會計師事務所或建立專門的咨詢機構收集各類市場信息,為銀行業提供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咨詢和專業評價技術服務。此外,我國還應從獨立審計準則的完善入手,盡快研究制定“公允價值審計具體準則”,從法律和制度上明確注冊會計師對公允價值審計的權利和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保障會計準則運行的規范性。
(六)改進銀行業會計管理信息系統
雖然我國銀行業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已有較大的發展,電子化和信息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對復雜的風險識別、計量和報告的要求不能有效滿足。因此,可以國外引進或自行研發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控制系統、公允價值的取得及估值系統、用未來現金流折現計算資產減值系統和實時的信息披露系統,提高自身的信息采集水平以及決策能力,以規避應用公允價值后所帶來的金融風險。
(七)審慎使用公允價值
要對公允價值采用審慎的態度,一是準確計量公允價值。要綜合考慮活躍市場的各項因素,科學設定估值假設和主要參數。二是合理規定公允價值的的使用范圍。應嚴格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對于尚不存在活躍市場或不能持續可靠取得市場價格的金融工具不能使用公允價值計量。三是建立運用公允價值的內控體系。記錄好公允價值計量的依據和過程,確保公允價值計量的準確性、可靠性。
【參考文獻】
[1]羅勝強.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分析[J].會計研究,2006(12).
根據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需要,無論是履職審計、離任審計或是財務會計專項審計,會計核算業務都應是審計監督的重中之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受原始會計核算資料與審計現場分離、會計制度和核算組織形式的制約等因素影響,使得內審部門對該項業務的現場審計困難重重,大多不得不將重點放在財務管理等方面,審計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一)會計核算資料與被審計單位的脫節,使內審部門實施現場審計流于形式
會計集中核算后,縣(市)支行的會計憑證、對賬回單、各類清單和報表等原始會計資料都上交中心支行事后監督中心集中保管。事后監督中心對上交的原始會計資料沒有以支行為單位而是按照業務分類裝訂,極不便于借閱。內審部門進行會計核算業務現場審計時,一般只查看被審計單位各類在用的會計事項登記簿、印押證管理、崗位職責及會計人員現場操作流程。由此造成兩方面脫節:一方面,不符合現場審計抽查樣本量每年應不少于三個月的要求,審計分析缺乏資料和依據,增大了審計風險。另一方面,審計人員無法利用原始會計資料對會計人員交接、重要事項審批、重要空白憑證管理、內外賬務核對、同城票據交換、賬務處理和計息計算等業務進行核查和比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場審計只能流于形式,業務風險無從查證。
(二)會計檔案管理規定的約束,使內審部門實施現場審計成本加大
《中國人民銀行會計基本制度》規定:應嚴格會計檔案查閱管理,查閱會計檔案必須按規定辦理查閱審批手續。查閱人可以閱覽、復制和摘錄會計檔案,但嚴禁將會計檔案借出本行。開展現場審計時,如要保證審計效果,必須將支行上交的原始會計資料進行復制或摘錄,并調送到審計現場,將大大增加審計成本。據統計,常德市中支7個支行僅2007年就上交事后監督中心各類會計業務憑證(含各種附件)約96,000張、賬表(含各金融機構報表、對賬單、發出和接收業務清單及余額表等)約20,500張。按抽查樣本量每年不少于三個月的標準,一個支行最少需復制或摘錄的原始會計憑證和賬表分別約為3,430張和730張,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三)會計集中核算組織形式的制約,使內審部門實施現場審計工作量增加
《中國人民銀行基本會計制度》規定,會計集中核算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設置營業網點辦理柜臺業務;成立核算中心集中處理全轄會計核算事項;成立事后監督中心監督會計核算結果。開展現場審計時,日常會計核算監督資料需向事后監督中心調閱,而會計營業部門負責集中核算系統日常運行管理,數據和賬務參數設置等必須由營業部門提供,若涉及固定資產和財務費用等還要會計財務部門配合。內審部門要實施全面、有效的審計,必須多頭取證,回旋于縣(市)支行審計現場與中心支行事后監督、營業室和會計財務部門之間,審計工作量大大增加,極易引發審計人員疲憊心理,勢必造成審計工作效率低下和質量不高。
二、對縣(市)支行會計核算業務審計采用非現場方式的有利性分析
《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工作制度》第二十三條規定:內審部門對各職能部門、分支機構和行屬企事業單位可以進行非現場審計和現場審計。會計集中核算在給現場審計帶來不便的同時,為實行非現場審計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有利于就地取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一是有利于提高審計實效。實行非現場審計時,審計組可指定被審計單位派人將由支行保管的相關登記簿報送至中支,然后與已上交的原始會計資料和數據進行核查和比對,既節約了審計人員和資料往返于中支與支行之間所需的時間,又利于排除各種干擾;二是有利于降低審計成本。實行非現場審計既能節約眾多審計人員外出、資料復制等各種費用開支,又可根據需要及時將中支相關會計業務骨干吸納為審計組成員,有效實現人、財、物等資源合理整合和最優化配置。
(二)有利于溝通交流,提高審計工作質量。一是有利于問題及時處理。開展現場審計時,審計人員如因對相關業務知識不熟悉、檔案資料不全而被審計單位又不配合,難免會出現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實行非現場審計,審計地點轉移到中支機關,審計人員如遇到難點問題,可及時與中支會計集中核算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進行交流和探討,達到解疑釋惑,有效解決審計出現的問題;二是有利于準確查證問題。由于主管部門的及時和有效配合,審計人員獲取審計依據更為全面,審計證據的客觀性、充分性、相關性和合法性更為充分,對違規事實的查證和定性更為準確。三是有利于促進協作。對會計集中核算業務的非現場審計不僅能更好地促進審計人員之間的交流,更能促進不同科室和不同業務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高了審計協作化水平,使各種潛在的審計信息和人力資源得到更為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三)有利于信息共享,提高審計成果利用率。一是有利于部門間了解審計信息。在開展現場審計項目時,反映審計成果的審計報告往往只在上下級審計部門、主要領導和被審計單位之間傳送,對發現問題的整改和審計建議的落實主要通過被審計單位來完成,實際效果難以保證。在非現場審計過程中,通過與內審部門之間溝通交流的不斷增多,可使各部門間能及時和準確地掌握被審計單位業務的運行情況和存在問題。二是有利于促進審計成果利用。通過非現場審計交流,可為被審計單位提出更為專業性和系統性的解決措施,有的放矢地進行檢查監督和督導整改,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使審計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四)有利于內部監督,提高廉潔從審意識。一是有利于監督審計行為。通過實行非現場審計,可消除空間距離影響,使內審和紀檢監察部門對審計人員的監督更為直接和有效,同時減少了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過多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產生或等違法違紀行為的可能性。二是有利于減少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或負擔。無需被審計單位解決審計人員的餐宿、交通和辦公等實際問題,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被審計單位日常工作的影響和接待開支。
三、實行會計核算業務非現場審計需要注意的幾個環節
(一)審前準備環節。由于非現場審計大大減少了與被審計單位的日常接觸,審前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整個審計程序中占有重要位置。審計組應在廣泛搜集資料,準確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制度建設、內控制度執行和業務量等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審計方案。相對現場審計,非現場審計確立審計事項時應更加詳細全面,提前向被審計單位下發審計通知書、資料調閱清單、進點會談提綱和審計公告等,并送至相關部門,便于其充分作好準備工作,避免重復勞動,盡力減輕配合負擔。如:指定被審計單位明確審計聯絡員,專門負責資料傳送和業務聯系等事宜;確定被審計單位參加會談人員范圍,盡量解決因非現場審計而造成的溝通不暢和信息來源減少等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