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本研修個人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26 08:43: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園本研修個人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園本研修個人總結

篇(1)

【關鍵詞】“五步六法”;園本研修;管理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3)04-0031-04

【作者簡介】李明妃(1976-),女,江西九江人,寧波市鄞州區古林鎮中心幼兒園園長,中學高級教師。

教師培養工程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園本研修作為教師自身發展和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幼兒園的重視。我園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破舊立新,在革弊揚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五步六法”園本研修模式,它注重教師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重視教師群體智慧的凝聚,能夠營造濃郁的研修氛圍。它是管理智慧與管理文化有機的融合,也是我園教研管理的一大特色,將我園園本研修工作扎實有效地向前推進。

一、“五步六法”研修模式簡介

園本研修是旨在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促進幼兒教師自主成長、帶動幼兒全面發展的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園為本的教師自我探究、自我發展的研究行動。“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指研修分五個步驟,這“五步”有機循環,不斷推進,螺旋上升。同時,有“六法”做基礎,保證每一步的順利進行。

(一)“五步教研”基本環節

“五步教研”的具體過程如圖一:

第一步:聆聽――聚集全員、問題調研,診斷自我尋難點。

第二步:選題――洞察局勢、確立主題,分清緩急細統籌。

第三步:共議――凝聚智慧、捕捉靈動,眾人獻計齊謀劃。

第四步:優化――梳理提煉、達成共識,博采眾長為我用。

第五步:更進――螺旋遞進、不斷更新,反復實踐獲新知。

(二)“六法”內容

1.草根調研法;

2.分類定點法;

3.多元研修法;

4.專家引領法;

5.實踐反思法;

6.民主管理法。

二、“五步六法”研修模式實踐與運用

我園倡導“五步六法”研修模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聆聽――草根調研法

1.傾聽教師的聲音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時常會有問題讓教師產生困惑,甚至感到手足無措。為此,我們深入開展調研,通過與教師個別交流、做問卷調查,了解教師有哪些困惑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問卷如下:

2.傾聽幼兒的聲音

幼兒是學習的主題,關注幼兒的興趣、需求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在各類活動中我們也積極征詢幼兒的意見與建議。例如:我們問孩子:

“你們最喜歡哪些活動?”小朋友反饋的信息告訴我們:孩子們最喜歡玩游戲。于是,

“六一”前夕,我們就游戲節進行了研討,游戲節程序策劃、材料準備、環境布置、環節協調、宣傳等等工作如何開展。經過大家精心準備,幼兒園召開了首屆游戲節。游戲有卡通動畫人物秀、親子游戲、趣味游戲、民間游戲等等。孩子們開心極了,徜徉在游戲的歡樂中。可見,傾聽幼兒的聲音價值不言而喻。

3.傾聽家長的聲音

家長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在幼兒園各項工作中他們的聲音很有參考價值。幼兒園通過各種途徑,創設和家長交流的環境,如家委會、家長學校、膳管會、家長開放日、家長工作群等等,進一步了解家長的想法,傾聽家長們的意見與建議。例如:每學期的家長問卷調查,都有家長反映幼兒園應多組織活動:踏青、參觀等。于是,我們成立了“家庭聯誼小社團”經常組織親子活動,如采摘、種植、做客等,深受家長和孩子喜愛。

(二)選題――分類定點法

通過各種途徑聆聽教師、幼兒、家長的聲音,這也給教研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例如教師調研,給了教師對話的平臺,他們都愿意袒露自己的心聲,渴望學習與發展的熱情涌動,反響十分熱烈。集中反映的教學難點問題有近二十條:

1.教學中如何及時接住孩子拋來的球?

2.如何將理論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貫徹轉化為教學實踐?

3.論文寫作要注意哪些問題?

4.家長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效?

問題多而廣,先抓什么呢?我們采用分類定點法。我們將問題分成三類:集中型、散點式和個別性問題。集中型問題是大家存在的共性問題,幼兒園組織教師專題討論。例如,大家都覺得家長問題難,于是幼兒園組織了《溝通無極限真誠換真心――家園意見分歧問題研討》。散點式問題指少數老師存在的共性問題,根據教師興趣、能力組成同盟小組進行診斷,例如:新教師覺得常規難抓,于是她們采用同盟互助的方式,自己交流,自己請老教師介紹等研討解決。個別性問題是通過教師自我反思就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鼓勵教師自行診斷。

這樣,找到問題,找準問題,切入點小,解決效果明顯,積少成多,解決的問題多了,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就明顯提升了。

(三)共議――多元研修法

在研修過程中研討的方法是多元的。以往針對教育教學的各類問題,教研組長主持大家交流。有時氣氛冷場,講話的總是那么幾個老師。于是,采用多元研討法,借鑒別人好的經驗與方式,我園嘗試了以下的一些方法,收效明顯,解決問題時大家參與率高了,活動氛圍好了。

1.情景切入式

情景切入式研討,即排練問題情景,針對情景,大家談見解,表觀點。如我園就“溝通無極限真誠換真心”問題進行研討:首先,情景再現。教研組從最常見、最棘手的孩子在園被抓傷事件人手,再現了一段放學接送時的真實場景。由黃愛紅等教師模擬孩子在園嬉戲時不小心被抓傷,剛好一位奶奶來園接孩子,由于心里不快而產生了不理解情緒甚至出現過激行為。之后,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們各抒己見,在輕松的氣氛中,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與溝通方式供大家學習、借鑒。

2.頭腦風暴式

頭腦風暴法出自“頭腦風暴”一詞。所謂頭腦風暴(Brain―Stonn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錯亂狀態而言的。而現在則成為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的代名詞,其目的在于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我園就游戲價值組織的“快樂玩有效學”研討活動,就采用頭腦風暴式研討。

3.現場研修式

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園本研修的根本目的。現場研修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好途徑,教育知識的儲備、技能的運用、理念的呈現在鮮活的現場會上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或暴露。我們采用“優質課推薦”“一課三研”“送教下鄉”等多種形式,為教師們搭建交流的平臺,讓大家在同伴的關注中,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得到歷練與提高。

一位新教師在參加區公開教學活動后寫道:

12月24日,我執教的大班語言活動《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終于順利地在區里上了。我經歷了多次的試教和教案的調整。這一次的歷練,雖然有些辛苦,卻讓我收獲頗豐。在最初試教時,我的語言繁瑣,提問分散。通過對試教進行錄音,反復傾聽,揣摩執教中自己的每一句話。明確每個環節的中心提問,在一次次的試講和試教過程中,慢慢體味,細細總結……我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對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問題的設計意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時通過試講,對每個問題中幼兒可能出現的回答進行充分的預設并做好應對措施……(楊增葉)

可見,研修中教師們的感觸有多么深刻,他們的收獲是巨大的,成長是迅速的,真正實現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4.分層培訓式

教師專業化成長是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分層培訓注重教師個人需求,能夠提高培訓效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同質教師聯盟

根據教師的興趣、愛好、需求等,我們采用同質教師聯盟形式,分別成立了青青芽、小荷尖尖、紅石榴三個聯盟小組(同質分組是動態變化的,可視情況變化隨時進行調整),各小組達成一致協議,共同制定本組學習發展規劃:

青青芽:學習幼教的基本理論。熟悉、了解日常工作中的每個環節和具體內容,認真做好日常教學工作。制定較適宜的活動目標并開展活動。積極總結經驗,撰寫教育筆記和案例。

小荷尖尖:熟悉幼教基本理論并能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在某一教學領域有一定優勢,形成一定的教學風格。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不斷積累、總結、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積極撰寫論文等,爭取在區以上獲獎與發表。

紅石榴: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承擔與主持課題研究。教學業務不斷創新,形成一定特色。充分發揮領航作用,帶領指導其他組教師活動,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積極向各類公開刊物投稿,爭取發表與獲獎。

各組根據自己的特點或需求安排、開展活動。如“青青芽”組覺得老師帶班和教學有困惑就邀請我園高級教師舉辦《幼兒一日生活要求和保教人員行為規范》《新教師如何備課》等講座。“小荷尖尖”組想提高理論研究水平,便自行舉辦“好書推薦會”,等等。這樣的活動讓每位教師都有不同的收獲。

同質教師聯盟,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同一基礎教師的共性問題,凸現教師的個性特色,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在原有的層次上得到提升。

(2)領雁教師擇優

幼兒園教師群體當中,各有所好,各有所長。如何發揮教師個人特長、體現教師在集體中的價值呢?我園采用“領雁擇優”的方法,讓優質個體帶動群體成長,進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有經驗的教師通過論壇,介紹教育經驗;新教師基本功方面有特長,琴彈得好,葫蘆絲吹得好,舞蹈好等,就給大家進行技能培訓。

領雁教師擇優,可以充分利用教師群體資源,發揮教師所長;可以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專業理論素養、課堂教學能力、自我發展能力等,使我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對此,教師們深受其利,感觸良多,一位老師說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能否成為一個好老師,首先在于有無敬業精神,還需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通過園本培訓,我看到了許多老師身上的閃光點,從他們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學到了很多東西。另外,通過培訓也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劉燕華)

(四)優化――專家引領法

專家引領是園本研修走向更高層次的必要條件。在研修中,遇到問題,在大家共同討論、解決的前提下,如果還有困惑,這時我們往往邀請專家來園診斷,對癥下藥。如:我園根據教師們提出的教學活動難組織的問題,我們特地邀請了寧波市教研員繆鳳雅老師、省特級教師王秀華老師、寧波市名師――市第二幼兒園園長胡劍紅老師等來園做了課程與教學相關內容的講座,為教師們答疑解惑。為了解決教師寫作難、怕寫作的問題,我們邀請區教師進修學校郁恩廣老師、區教科室舒家華老師、實驗小學教科室主任周松杰老師等來園以《談談論文的規范操作――對一線教師論文撰寫中常見問題的反思及建議》為題作專題講座,教師們聽后,茅塞頓開,拍手稱好。

此外,我們還派教師到優秀園所從師觀摩,跟特級教師接對學習等,尋找解決問題,帶回優秀經驗。

(五)更進――實踐反思法

在前面的基礎上,教師們對新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但是,新的理念是否會真正落實呢?這就需要實踐與反思,

“實踐+反思+成長”。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夠驗證真理,才能夠發現新的問題,也才能夠繼續探究、改進,從而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取得新的成長。

(六)后盾――“民主管理法”

幼兒園和教師是園本研修的主體。園本研修應堅持以園為本,只有管理者和教師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幼兒園才可能充滿生機與活力。幼兒園的管理是園本研修有效進行的基礎與保證;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園本研修成敗的關鍵。哈佛大學梅奧教授著名的霍桑實驗告訴我們:如果尊重人格、積極鼓勵,可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生產率。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充分發揮教師們的積極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修實踐過程中,我園結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運用了“民主管理法”,其方法如圖二。“民主管理六法”中,尊重是基礎,只有充分尊重教師,大家才愿意真誠諫言,出謀劃策。一旦發現教師有好的建議和方法,我們充分給予信任,為其搭建施展的平臺,讓他們有用武之地。教師承擔了工作之后,我們大膽放手,相信其有潛力、能做好,笑眼旁觀,避免事事插手。當教師遇到困難時,我們挺身而出,該出手時就出手,出主意、想辦法,使他們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教師取得成果之后,我們有意擴大亮點,及時總結經驗,在全園進行交流展示、推廣,讓其有成就感,鼓勵他們朝著美好愿景奮進,邁向新的高峰,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三、“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成效與思考

“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注重調研,從幼兒園、教師自身教育教學難點人手;選題切入點小、精、準;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教師的群體智慧;注重想法付諸行動,到教育現場驗證;注重實踐中的更進與提升。如此螺旋式遞進,促使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找到并解決了我園的實質問題,提升了我園的教育能力,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為我園的長效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篇(2)

制定教研活動計劃變成了幼兒園教育保教常規計劃或者某項具體活動方案。目標不明確,教研活動盲目;目標和教研活動安排不一致;目標不現實。

2.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內容、形式單一,隨意,內容空洞無物,泛泛,不具體。無主題、無目的。(2)計劃一次制定,終身使用。每學期的研修背景、題目換一下,形式完全一樣。(3)內容全面,指望通過一學年的教研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4)研修內容過多,實際難以操作。例如:每周一次全園理論學習,每周一次學科組理論學習,每周一次個人自主學習。并檢查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

二、問題解決有效途徑

1.針對教師個人研修計劃不切合實際,不能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的問題。

做到認真準備教研活動方案如下:(1)理清思路,明確本次研討的關鍵問題,要了解幼兒的實際,了解教師在這些方面已有的認知經驗、困惑問題以及需求等;(2)確定開展本次活動的形式,思考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如:教育信息、實踐活動、人員的安排;預設與本次活動相關的問題鏈等。在幼兒的教學當中,教師個人必須要了解幼兒心理,并且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去展開與之對應的教育,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他們比較容易接受直觀形象化的外物,所以教師研修內容需要采取情趣化的教學,將學習內容巧妙的融入到委婉的講解之中,通過制定簡單而有趣直觀的研修內容,孩子們會更快的接受和領悟,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和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針對研修主題不明確的問題。

做好研修主題的確定,需要進行教研現場的掌控:(1)明確目標,緊緊圍繞中心議題,不跑題,切忌拉家常,確定研修主題;(2)從實際問題出發,步步展開,突出重點,全線清晰,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3)及時把脈、營造氛圍、提供信息,有牽引、有梳理和提升,使困惑得以澄清,為研究下鋪墊。顯現出平等基礎上創所欲言,引發教師的思考,激活教師們的思維,實現教研價值:這樣才能更好的排出無關選項,做好研修主體的確定。

3.針對教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脫節,只重形式不關注內容的問題。

幼教教研的整個系列活動均立足于幼兒園展開,研究主題植根于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實際,活動的主體面向全體教職,教研內容本身就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體,同時考慮到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狀況,將教師的繼續教育、教育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在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四個環節完成一個主題的研究,有效防止形式和內容的脫節,整個研究層次清晰,過程充分。給全體參與者比較充分的實踐體驗、研討反思的時間與空間,取得實質效果。教究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活動強調以教育的實際問題為切入口,讓教師在教育理論引領、實踐探索、交流反思等一系列過程中,實實在在的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教師親身經歷研究過程,增強教學研究的意識,逐步領悟教研的方法,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認真撰寫活動反思,梳理、歸納總結,提升經驗,發現未解決的問題和新生的問題,思考下階段研究內容與要求。關注研討活動后的運用,不斷調整策略。此外,我們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研究園本課程,積累園本課程實施素材,內容當中活動形式可多樣化,如:案例分析、說課、聽課評課、現場診斷、參與式討論、辨析式討論、微格分析、理論學習等,注重教師的參與過程內容與主題相匹配,無關內容另行安排,如:秋游、節日活動、親子運動會等。并非是一個階段簡單地開一次會、組織一次相關活動就行,要注意活動中的反復研究和深化研究。

篇(3)

園本研修是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路徑。園長作為幼兒園業務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不但要積極參與園本研修,而且有必要發揮示范作用。作為首席研修者,園長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要認真調研,對本園的情況做出梳理,包括園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實際開展狀況、教師業務素養真實水平、幼兒實際發展水平及家園共育實際情況等,然后根據園所實際,確定最佳研修方向。

園長的第二項工作是要做好研修的內外溝通工作。與園本研修活動緊密相關的是園本教研和園本培訓,這些活動無論在研修內容還是研修目標、參與人員上都是為了本園的教師、本園的教育和教學、本園的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園要閉門造車,而必須走出去,請進來。園長作為首席研修者,在協調外部和內部各種關系方而由此也應承擔重要的責任。如在協調人員關系方而,主要應協調好教師與專家及研究人員的關系,秉持多溝通、多請教、多邀請的原則開展工作;在協調幼兒園與外界環境、兄弟單位的關系方而,應加強聯片教研、互助型教學研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此外,園本研修的組織管理一般還涉及到園長、業務園長、保教主任和年級教研組長等園內不同層級的管理者,園長還應協調好他們之間的關系,對其各自職責進行規范,讓各管理層清楚自己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所承擔的責任,各負其責,形成園本研修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園長是園本研修的組織保障者

由于師資隊伍的發展是幼兒園發展的基礎,作為園長應把通過園本研修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視為培養教師的重要路徑,為此園長首先要做好如下三個方面的規劃:一是以機制為保障,規劃園本研修制度和教研機構。建立與完善園本研修制度是園本研修工作開展的前提。好的園本研修制度是由管理人員和教師共同參與制定,并得到教師認可的,因此它能規范教師在園本培訓、園本教研等園本研修各項活動中的行為,確保教師公平享有各類研修機會。與此同時,還要設立適宜的教研機構。園長可根據本園特色、教師水平、課程實際,設置美術教研組、主題教研組、保育工作研究組等教研機構。二是以人為本,規劃園本培訓工作。沒有個人的成長就沒有集體的發展,幼兒園應注重教師個人與集體的共同發展,同步開展園本培訓與園本教研,著重抓好全實活三個方面。所謂全指培訓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而對全體員工,有計劃、分層次、分步驟地進行;所謂實指培訓內容符合不同崗位的實際需要和個人發展需要,能夠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培訓具有實用價值;所謂活指教研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操作性和實用性強,而非紙上談兵。三是以園為本,規劃園本教研工作。為避免園本教研工作的盲目性和片而性,園本教研應制定長期規劃和短期計劃,確保全員梯次參與,其中長期規劃應與幼兒園的發展方向密切相關,保證教研的系統深入;短期計劃應是長期規劃的具體化,也是對長期規劃的補充。在制定教研規劃和計劃前要做廣泛調查,詳細了解幼兒園、社區、幼兒、教師、家長的情況,根據幼兒園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進行規劃和計劃,同時也要尋求專家的指導,請專家幫助把握方向,保證規劃和計劃的科學性、適宜性和可行性。

園長不但有義務完善制度建設,使園本研修規范化、系統化,還必須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研修活動,給予其專家指導、外出交流等機會,組建名師工作室等創新機構。只有在園長的大力支持下,園本研修活動才有可能長久地、認真地、扎實地開展下去。總之,在教研時間的保證上、教研制度的制定上、教研設備的購置上、教研活動經費的給予上都離不開園長的支持,倘若園長不為園本研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僅在口頭上表示支持,而不從行動上加以落實,園本研修將無法深入長久。

三、園長是園本研修的引領者

(一)營造良好的園本研修氛圍

園長要把促進每位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幼兒園發展的最終目標,把園本研修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抓手和落腳點。站在這個高度,園長就必須努力營造良好的園本研修氛圍。教師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一般都較強,害怕失敗,為此園長一要將自己融入到園本研修群體中,成為其中的一員,對每次園本研修的方向、內容、難度等都要做全方而的考慮,并能因人而異,保證園本研修的主題、問題等適合不同教師的興趣和能力水平;二要注意賦予教師教研的自主權,重研究輕評價,引導大家把關注點集中在研究的問題上,積極創設集體研究的氛圍,盡量減少或避免對教師個人的評價,如此才能讓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沒有顧慮,真正做到相互研究、切磋、交流,快樂地投身于園本教研之中。

(二)引領教師真正轉變觀念

通常專家只能在教育理念、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大的方而給予指導,很多具體的問題還要幼兒園自己研究解決,由此幼兒園各級業務人員的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園長作為幼兒園的首席研修者和引領者,不僅要先于教師掌握科學合理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而且要將其傳播給教師,并引導教師在工作中自覺地指導自己的工作,為此園長要在教研活動中不斷引導教師思考為什么和應該怎么做的問題,促使教師逐步做到知行統一。對于教師存在的疑惑與問題,園長不要急于否定,而應善于啟發教師思考,以疑促思,以思解惑,逐步引導教師自己找出答案。

園長雖然在身份上是與教師平等的,但其思維水平應該能夠代表全園的最高水平,能夠對教師起到具體的指導作用,為此園長應盡可能做到:第一,觀點鮮明正確,有助于幫助教師理清模糊認識。園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如果最終仍然是對問題的模糊認識,園本研修就失去了意義。園長作為園本研修的領導者,在研修的過程和總結中應具備理清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以清晰的概念和言語轉述給教師們;第二,啟發誘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園本研修不是為了俯就經驗層而的判斷,而是要在經驗之中找尋科學的規律,因此園長應能幫助教師產生新的專業認識,這是幼兒園教師觀念更新的必然過程和基本要求。

篇(4)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084-02

《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幼兒園要將《專業標準》作為教師管理的重要依據。制定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開展園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因此,應本著“立教立人,研以致用”的原則,追求有質量的教研和培訓活動,從而促進了幼兒園、教師、孩子共同成長。

一、自我學習,立教立人是教師成長的主旋律

幼兒園要發展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素質,然而專業素質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培訓學習就是提高教師先進理念的重要途徑。筆者根據教師的個人能力和興趣,結合幼兒園的工作特點,采用立教立人的學習方法,為每一名教師確定學習的目標,有意引導教師在常態工作中進行教學研究,并明確提出“三問三思三行”的園本要求,三問:問自己、問同伴、問書本;三思:思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行:自已行――親歷探索,看他人行――學習同伴的經驗,集體行――開展共同體研究。如,問書本:讓新教師每人購買一本書,都是自己喜歡看的和急需解決問題的書,我制定了一個閱讀卡,規定時間讓她們自己互相傳閱,一個月過去了,根據閱讀卡的記錄,我讓學生進行研討交流,她們會很愉悅地討論書中的內容,并在工作中是如何運用的,幾年來,使教師們認識到問題就是資源,問題成為教學工作的切入點,從而培養教師問題意識,提高教學分析能力,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二、互動切磋,研以致用是教師成長的至愛法寶

1. 服務教學,建立自信是教師自我提升的動力。預設的訓練任務,全部與教師的日常教學緊緊相連,并根據個人的能力設定不同的目標,先提升強項,建立自信心,用強項牽動弱項,最后達到全面提升的目的。采用一培(培訓)、二下(下任務)、三用(日常教學)、四查(檢查驗收)的方式開展活動,讓教師在完成教學中提升自我,讓她們感覺專業提升不是壓力,而是動力。如操作活動一直就是我們幼兒園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定每周三為操作日,多年來,教師和孩子們的美術技能在利廢利舊的小制作中得到發展和提升,并形成我園的特色活動。

2. 競賽比拼,互動切磋是教師自我提升最直接的學習。每位教師的專業水平差異很大,組織教師間的互動切磋很有必要。在技能技巧中的繪畫等采用張貼形式進行展示,鍵盤采用“技能比拼”,教學隨筆等文案材料我們采用網絡展示的方式,讓教師統一上傳至群共享中,教師們可以互相學習。每月底教師在主題結束時,教師根據自己和幼兒對主題的研究進行口頭匯報,理論結合實踐,客觀的分析教學中的得與失,教師和幼兒在本主題中的收獲與遺憾。平行班交流切磋,共同成長,鼓勵教師自信“秀”真我,踴躍推經驗。

3. 質疑問難,陽光研討是教師自我提升最有效的途徑。每月堅持做園本教研活動,園本教研一定要基于教師真實問題而開展,教學主任要有敏銳的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且是要具有善于發現真實問題、捕捉疑難問題、聚焦關鍵問題的眼光和能力,并能把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整合、開成核心問題,使園本教研是從問題入手,從需求出發,專題牽引,注重實效的園本教研活動,每次研討活動要有一個好的設計方案,用心鉆研和準備,預設的環節必須給教師思考、辯論、表達自己的觀點的空間。問題的搭建要有專業支撐,多運用案例和小故事,注意引導教師通過現象剖析本質問題,并能夠用相關的教育教學理念來解釋問題,在園本研討時強弱互補式組合(骨干和新教師組合),采用自我反思、集體研討、研后心得的方式開展陽光研討,大家零距離接觸,對事不對人,直言論教學,各抒己見,教師們在笑聲中暢談,批駁,使枯燥的學術內容富于生機,在強辯中熏陶濡染,在互動中成長。

4. 開發園本,電子教案是教師自我提升最顯著的成果。2009年我園教師根據省編主題課程編制了電子教案,并在2009年在磐石市推廣使用;2010年我們又編制了托班的8個主題活動,填補了托班沒有教材的空白;2011年我們又開發了本土化教學活動,如學前班的《魅力磐石》、中班的《美麗的街景》等主題活動,讓我們的教師認識到過去被視為“老土的東西”其實蘊藏著豐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價值,收到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我們找到了利用社會資源解決教育條件不足的好辦法,也為幼兒提供了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同時讓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幼兒的影響,融洽了家園關系。

三、反思調整,研磨自我是教師成長的靈丹妙藥

篇(5)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8-090-002

一、前言

園本研修是以教師在實施幼兒園課程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幼兒園為主要陣地,以教師為學習和研究的主體,以幼兒園、教師和幼兒的發展為目標的實踐性和研究性的園本進修活動。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常會遇到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只有適宜而有效的解決,教育教學質量才會呈螺旋上升的良性發展趨勢。因此,開展“問題驅動式園本研修”,對提高幼兒園的研修質量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問題驅動式教研是以一個階段內教師比較關注、來自于教學實際中相對集中的問題,作為一個活動主題或研究專題,教師以此為動力,開展群體合作的教學研究。教育研修實踐告訴我們,這些問題僅僅靠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完全解決的,必須借助群體的力量與支持,搭建起自由交流學習的平臺,形成一個“研究共同體”,方能有效解決。基于此,我選擇了這一來自于教師教學過程中十分具體、也很關鍵的實踐性問題作為幼兒園研修活動的主題,開展以集體教學為載體的問題驅動式園本研修活動:即運用“發現問題(前期準備、第一次聽課)――診斷問題(集體評議)――解決問題(眾人反思、連環跟進,第二次聽課)――提升問題(合作成長、案例呈現)的活動過程,從而提高研修的有放性。

二、問題驅動式園本研修模式呈現

1.理清研修思路

1.1對“有效提問”的界定。何謂有效提問?通過教研組老師前期資料收集、專家咨詢、共同思考討論,我們限定其必須符合三項標準:(1)是集體活動有成立價值前提下的有效提問;(2)幼兒聽得懂,有積極回應;(3)提問緊扣目標達成而設計,并有利于實現教學過程。

1.2進一步細化要研究的問題。圍繞“有效提問”這一關鍵詞,教研組進一步將問題細化為三項具體任務:(1)提問與教學目標、環節結構之關系;(2)預設性提問的設計技巧;(3)對幼兒回應后教師追問的方法進行研究。

1.3構建層級式的研修網絡。幼兒園根據年齡段分成小、中、大三個教研組,教研組長根據老師各自所長,圍繞統一的專題,分三級網絡進行研修。具體做法是:聚焦課堂,先有小組團隊設計集體活動,一人執教,全園教師聽課;組間對話,引發組間認知沖突,促進對有效提問的價值判斷;二次聽課,最后做梳理匯總。

2.細抓問題驅動式園本研修操作過程

2.2診斷問題。教研組通過對老師集體教學活動的觀察和記錄,展開集體交流和討論。

教師們還在研討中進一步總結了順問、反問、追問、小結等多種啟發式的教學策略,并深入討論了這些提問策略對幼兒形成經驗的作用:順問(例如,“還有什么”)是淺層次的提問,能激發幼兒思考的廣度,但缺乏深入性;追問(例如,“怎樣做”)可以啟發幼兒深入思考;反問(例如,“為什么”)能啟發幼兒主動整理自己的經驗,為探究行為尋找理由或依據。

2.3解決問題。為了鼓勵和激發教師刻意雕琢每個提問,我們讓教師必須寫出詳細的教案,所涉及提問須從整體上合理規劃,具體到每一個提問,必須從意圖、作用與語言表達等多個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合理規劃,杜絕隨意性。由于幼兒可能的回應無法事先預設,有些提問要根據情況進行微調,這有賴于教師對幼兒基本經驗的估計與把握。為此,在第二次聽課中,我們教師都會設計并完成提問變化實錄表。

重視實錄并關注實錄與原預設提問的對比與分析,有助于教師清晰地看見臨場時的調整,分析提問的優劣,幫助教師剔除互動中的無效提問,感受提問改變帶來的效果變化。

2.4提升問題。一節課多次磨礪,一步步直抵癥結的實質,趨近爭論的中心點。作為參與者來說,人人有備而來,個個帶著問題聽,帶著問題講,在互動交往中切磋琢磨,逐步提高。自由的氛圍、超越的視角、理性的思索,這正是我們園本研修活動所需要的精神氣質。在開展以“幼兒園集體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中,教師收獲頗豐,我們將教師的二次改進教案集結成冊,并讓老師對本次研修活動進行反思,形成案例交流。

教師案例片斷1:

更加明確集體活動的價值

記得幼兒園剛開展研修活動時,我們教師心里都沒底,好在這時學科帶頭人建議我們活動設計要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共同備課。當時班級正在進行“有趣的瓶瓶罐罐”這一主題,確定就“數瓶子”這一素材點設計一節集體活動,大家先就主題目標、年齡特點進行思考,然后共同制訂了活動目標和活動環節,最后開始了提問設計。第一次集體備課時,我們圍繞設計的提問開展了討論。如:這些提問能否引發幼兒更多的生活經驗;是否提升了幼兒新的經驗;是否把握幼兒的經驗沖撞與需要,并在活動后有持續的興趣發展;對幼兒的終身發展是否有意義,等等。經歷了設計、討論、調整、第一次試教――再討論、再調整、第二次試教――再討論、再調整等幾個回合對問題的雕琢后,第三次的正式活動收效甚好,提問引發了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聚焦集體活動中有效提問這一具體問題的項目組活動讓我在一次次雕琢提問的過程中更加清晰了對優質集體活動的價值判斷,也養成了反思教案設計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了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質量。

篇(6)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8-0209-02

教育質量是幼兒園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借助優質的園本研修,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就成為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鍵。我園始終以陳鶴琴先生提出的兒童要“做中學”,教師要“做中教”,教師與兒童共同在“做中求進步” 的觀點為推進我園小公民教育課程實施和園本研修活動的重要理論支撐。我們認為“做”,就是要求教師立足問題、結合實際,體驗參與、交流分享、注重實踐,為此緊抓“家園同步小公民教育”的園本特色,逐步形成了“E S P” 湖幼園本研修模式。所謂“E S P”指的是體驗(Experience)、感悟(Sentiment)、實踐(praetice)的英文單詞縮寫,我們通過“體驗·感悟·實踐”的研修過程,凸顯“體驗享快樂,感悟有深度,實踐重創新”的研修理念,帶領教師積極投入到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的研修活動中,推進了各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優化了一日活動的質量,從而達到“Enrich scholoship”也就是“專業成就更加豐富”,使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得到了整體的提高。

1 架構“E S P”管理體系,保障園本教研快樂有序

1.1 民主開放的管理團隊。我們認為構建一個在專業引領下的全方位體驗互動、感悟交流、實踐分享的“E S P”管理體系是幼兒園管理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說全體教師應成為管理團隊的成員,人人都應成為教學研究的主人,每個人都有責任關注幼兒園教研發展的脈絡,關注同伴專業素養提升的步伐,為此形成了由領域研究教師——教研組——教科研室——業務園長——園長自下而上教學研究體系;由園長——業務園長——教研組長——級部教研組長——班主任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使幼兒園教育管理功能和教學研究功能并行。園領導高度凝練的管理智慧和理論指導,再配合教師的個性實踐智慧,形成了一種快樂、輕松地管理氛圍,幫助教師研究解決了環境創設、課堂教學質量等實際問題。將管理者與教師這對原本的矛盾對立體緊密聯系在一起,把不同層面和水平的干部教師都納入到園本教研管理工作中,構建起開放、民主、合作的研究型管理團隊,實現了同樂共贏管理目標。

1.2 縱深延展的管理制度。制度是教學研究的保障。分析幼兒園園本研修的現狀,我們逐漸完善了相關的教研制度,通過《親子活動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將我園的親子活動引向常規化、規范化、課程化,進一步發揮了親子活動在課程實施中的有效作用。同時我們發現了親子活動中的存在問題:家園雙方活動地位不平等;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深度;作為管理者我們從制度的角度反思。

通過一輪一輪的反思、調整、實踐、梳理,使我們的親子活動研究制度更有深度、更具實效,提升了教師組織指導親子活動的能力,總結出更優化的親子活動組織策略,為管理者搭建了指導、評價的良好平臺,引導家長走進課程、融入課堂不斷探索出新的親子活動指導模式,形成了良性的四方互動教育效應:即:教師“教” 家長、家長“教”教師、家長“教”幼兒、家長“教”家長,促進了我園親子活動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更好的發揮了ESP教研管理模式的價值。

2 實施“E S P”園本研修模式,促進園本教研高質高效

“E S P”研修模式倡導在體驗——感悟——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帶領教師進入特定的情景,在快樂的體驗中,遷移思考,感悟其中蘊含的教育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性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智慧。

2.1 快樂初體驗——自由開放的研修氛圍。所謂體驗,就是為教師創設一種適宜體驗的情境,老師們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進行形象的記憶和經驗的遷移,讓這種體驗成為記憶中“難以忘懷”的片段,從而為教師的思考感悟奠定基礎。

2.1.1 游戲體驗。游戲不僅是屬于孩子的,也是屬于成人的。游戲活動的趣味性、操作性以及開放性和生成性使我們越來越感受到它在園本教研中的價值。游戲體驗是我園教師最喜歡的教研活動模式之一。快樂的游戲體驗引導家長與幼兒園積極合作開啟嶄新的家園合作之旅,教師在游戲中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利用已有經驗反思建構自己的知識,靈活運用所學改變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對教師專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2.1.2 形象遷移。具體形象的畫面或實物最能引起老師們的共鳴,使老師們通過形象的特征,遷移到教學實踐中,引發教師有目的地進行思考,生成一些有價值的理念,來詮釋教學的策略。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老師們對教學中的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并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進行研究、實踐、反思、梳理。

2.1.3 經典品味。為了引發教師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我們將一個故事、一首詩歌、一段視頻引入園本教研中,引領教師進行多元的解讀,品味深刻的哲理,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2.2 互動思感悟——理性深入的思想碰撞。如果說體驗是具體形象的,那之后的感悟就是邏輯縝密的,目的是使教師通過思考感悟,形成教師間有效的“合作探究式互動”,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

2.2.1 對話交流:體驗之后,我們有目的地預設一些問題,引導教師進行探討,或是根據教師在討論中即時生成的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來討論。我們在教研活動中采取“三分鐘發言制”,即活動前每位教師根據教研主題做好充分準備,活動中在規定的三分鐘內將自己的觀點闡述清楚。活動結束時我們都要評選本次活動的“教研達人”,對表現突出的教師進行鼓勵,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

2.2.2 重溫解讀:在體驗的基礎上,將相關的理論、材料、案例等進行分析、解讀。在理論的支撐下,運用知識經驗重組的方式,拓展教師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力圖用專業的眼光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去考察和反思,去發現和了解,去討論和詮釋。

2.2.3 思辨沖撞:對同一事件,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觀點。我們為教師思維的沖撞、激蕩、分享、交匯提供了平臺,使教師們從不敢說、怕說錯、說不清——敢說、能說、說得好;從不去想、想不出、想不到——愿意想、想得出、想得妙,其中給老師們帶來的變化已遠遠超越了“講”和“想”的本身。

2.3 聚焦新實踐——立足問題的重點突破。通過感悟,老師們對研究的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們基于教師的需要,進行新經驗的梳理和提升,在實踐層面上,鼓勵教師推陳出新,進一步豐富具有實效性的具體做法。

2.3.1 在日常困惑中研究實踐。結合日常教學中老師們提出的比較集中的問題,引發教師運用團隊的力量,積極解決問題,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進行了理論的提升,設計制定了多種記錄表滿足不同教師觀察需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2 在拓展課程中研究實踐。園本課程的建設和實施是園本研修的基本要素,研修活動中,將實踐的目光轉向課程的拓展,是十分有針對性的研修。

2.3.3 在凸顯特色中研究實踐。我園的《小公民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以“親子公民踐行活動”為切入點,注重把公民素養的培養隱含在整個園本課程教育體系之中,邀家長與課程同行,幫助家長更好地轉變觀念,以更優化、更藝術的教育方式幫助幼兒快樂發展,凸顯了我園的教育特色。

我們的園本研修過程中之所以注重教研形式的創新是因為研修活動是植根于教師實踐活動之中,我們希望每位教師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態攜手共行,同時不斷更新、創造和總結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創建這些方式,不僅僅體現在一種形式的變更上,更是我們教師團隊專業精神、專業素養、專業能力的一種整合和升華,提升幼兒園保教水平,促進幼兒最大化的快樂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園本教研;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8 — 0164 — 02

“以園為本教研制度建設”項目開展以來,在項目組以及我們齊齊哈爾市、區教研室領導的關懷鼓勵下,在園領導“以人為本、以園為本,以園本教研促教師專業化成長,以教師成長促幼兒園發展”的理念指引下,我們幼兒園的園本教研的實踐研究也經歷著從無到有,由幼稚單一到逐步成熟多樣的歷煉與蛻變。

一、建立以人為本的教研機制,構建發展共同體

我園根據幼兒園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建立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強化研修的職能作用,對園本教研深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構建三級教研網絡和四級培訓、分層體系,加強教研管理長效機制

1、設立教研三級管理網絡:

第一級:以園長為核心的教研活動領導小組。園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建立和完善教研工作的保障機制,促進和評價幼兒園教研工作。

第二級:以教研主任、教研組長為核心的活動研究小組。在教學園長的具體指導下,全面指導園內教研工作的開展;由教研組長負責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策劃與實施,保障每次教研活動的具體落實。

第三級:全體教研組的教師團隊。教師是幼兒園具體教研活動的執行者。

四級培訓與分層體系:建立省、市、區、園本四級循環的“多層面、全方位”的教師培訓體系,培訓以“學習—實踐—反思—重構”為主線,注重教師成長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注重教師的整體性和可持續性。根據教師的興趣、需要、個體差異,實施優化組合、自主管理和分工合作,將教師教師研究團隊分為資源共享層、專題共研層、互補并進層、同步共贏層等多層次的教研體系,充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自主學習、主動構建的積極性。既能發揮骨干教師的教學優勢進行專業的引領,又能有針對性的共同研討、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惑,使教師在研究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二)建立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完善科學的教研管理

我園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逐步規范了教研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園本教研制度建設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1.針對教師的制度:A、自主學習制度;B、自我反思制度。

2.針對教師群體的制度:A、園本培訓制度;B、園本教研工作制度;C、教學反思制度;D集體備課制度;E、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制度;F、隨機聽課制度;G、考核制度;H、教研考勤制度;I、對話交流制度;J、教育活動評價制度;K、園本研究成果獎勵制度。

3.針對課題研究的制度:A、科研例會制度;B、科研成果交流總結制度。

以上的各種教研制度,確保了幼兒園教研工作的有序進行,激勵著教師專業化的不斷成長。

(三)營造教研文化氛圍,構建研究型、發展型的教研團隊

幼兒教師工作瑣碎,為了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讓教師在緊張的工作中得到精神的愉悅,我園精心為教師提供寬松、愉悅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努力營造開放、自主、合作、創新的教研文化氛圍,靈活的運用理論學習、案例分析、說課評課、專題研討、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發揮教師群體的作用,重點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歸納、總結一些解決問題的經驗和策略。

二、創新多元化的研修方式,提升園本研究的時效性

我園逐步建立和完善“學習、互動、觀摩、評析、研討、反思、實踐”循環式的研究方式,使教師真正體驗專業發展帶來的快樂。

(一)體驗式教研

我園以國際倡導的“幼兒生態體驗式學習”為切入點,全力創建生態體驗式的園本課程及園本文化。因此園本教研也嘗試是突出“生態”、“體驗”、“尊重”、“感動”。體驗式教研分二步驟:親身體驗、反思感受、形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策略、思想碰撞。

體驗式教活動研中,我們給了老師最大的發揮空間,也給教師一個明確的思考方向每位教師在親身經歷后所獲取的經驗是明確的、深刻的,獲取經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第一階段的親自身經歷,第二階段的發現反思,不斷的在教育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二)同課多研式教研

我們針對教學中具有共性的某一問題或幾個問題,以一個案例的設計與實施為載體,通過設計活動、集體備課、同伴互助、協作反思、實踐反饋、互動點評、再次修改活動設計進行施教等方式不斷的進行研討。

1. 示范引路、反思驗證、平行輻射

2. 集體教研、互助觀摩、分層評價

3. 同課異構、集思廣益、提升經驗

(三)案例式教研

我園經常收集教師日常工作中的案例,探索如何以教學案例為載體,搭建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平臺。

案例:在幼兒園中班社會《巧用工具》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了這樣的環境,提供可操作的材料進行小組活動。

第一組:裝有棉花的玻璃瓶,任務是請小朋友動手將玻璃瓶中的棉花取出來;

第二組:裝滿綠豆的盆和相應的飲料瓶,請幼兒將瓶中裝滿綠豆;

第三組:掉了螺絲的小汽車玩具,請幼兒幫助把螺絲按裝上;

第四組:在盆中裝滿黑豆和小米,請幼兒將黑豆和小米分開。

限時三分鐘,每組五人。幼兒明確任務后選擇自己喜歡的任務開始操作。

小組活動開始了,第一組的孩子們努力的將手指伸進玻璃瓶中,夠取棉花,由于瓶口小,棉花又柔軟,手指夠不到,孩子們想辦法,再將瓶口對準掌心用力的磕一磕,而那棉花就像吸到玻璃瓶的壁上一樣,怎樣磕也倒不出來。

第二組:由于綠豆較多,飲料瓶的瓶口較細小,幼兒用手抓綠豆往飲料瓶內裝,每次進入瓶內的綠豆較少,還有部分綠豆會撒到飲料瓶外面的托盤中。在三分鐘的時間內,幼兒沒有完成全部任務。

第三組:孩子們努力地將螺絲用手指擰到指定位置,但螺絲總是掉下來,一次次的失敗讓孩子們吃盡了苦頭。孩子們的耐心在一次次的經受考驗!一小朋友說:“有螺絲刀就好了。”他們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第四組:開始,孩子們是一粒一粒的將黑豆從小米中揀出來,發現太慢了,就改變策略,隨意抓一把放在手心中,將指縫微微張開,并同時抖動手,讓小米從指縫中漏掉,手中剩下黑豆,最后將黑豆裝入小碗中。方法雖有改進,由于工作量大,還是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針對案例中幼兒的表現,每個學年組都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分析并提出了教師的介入方法。

教師可以進行適時的干預:“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怎樣才能更快地完成任務呢?”

如果個別幼兒說需要用工具才能完成,“是什么樣的工具能幫助大家呢?”

老師出示準備的工具,錘子、紙杯、鑷子、小碗、篩子、螺絲刀、笤帚、撮子等。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一看,這些工具中,哪種工具能幫助你?請大家選擇,用后送回。如果你選擇的工具沒有幫上你的忙,請送回原處。幫助你的工具用后也要送回,并請大家完成任務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幼兒觀察思考后,選擇工具回到操作區里,大膽嘗試。

孩子們認為用鑷子在玻璃瓶中取棉花最省時間;而漏斗能將綠豆在短時間內裝入瓶中;螺絲刀是最好使的安裝螺絲的工具;使用篩子比用手分開小米和綠豆更省時間。最后,大家經過探究、對比、思考后,在記錄表格中選擇出了本組最好用的工具。

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師們打開思路,充分挖掘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案例式教研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興趣,不僅提高了教師對案例的分析能力、同時也幫助教師學會總結并找到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問題的途徑。教師在搜集案例、感悟案例的過程中自我反思;在交流案例、分析案例中互動參與;在運用案例、推廣案例中實踐成長。真正將接受式的教研活動導向參與式教研,提高了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立足科學發展,有效提升園本教研策略

結合研討內容,以多維的培訓方式滿足教師們的多樣性需求。

策略一:多種形式培訓,提升理論素養

1.自助反思式培訓

結合主題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請教師自己通過多種形式,從材料的多元教育價值,提供材料的層次性、如何讓材料與幼兒有效的互動等方面進行自主學習、反復思考、相互協助最終達成共識。并在此過程中提升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參與互動式培訓

對于每次從外面研修回來的教師,都要為全園教師進行培訓。自制PPT演示文稿,將所學的內容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播放,拓展教師的視野、提升理論水平、豐富實戰經驗。

策略二:傾聽教師心聲,了解教師需求

為了更好地把握園本研修的方向,在指導教師開展工作時,及時的了解班級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傾聽教師的困惑,適時的組織教師進行座談,對共性的問題加以解釋,個別的問題個別指導。

策略三:設立專項負責,保障科學發展

設立教研、科研專項與專題的負責人,集中骨干教師組成“先導式教研小組”,樹立帶有共性的問題,挑選出有價值的研究內容。進行策劃、組織、協調、管理、調查、實施、評價等等,提升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幼兒工作園實際,延伸或生成下一次園本教研的研討主題,確保研修活動的系統性、持久性和發展性。

策略四:實際跟蹤評價,評價激勵成長

由教案領導小組成員實行跟蹤評價,通過推廣教師優秀的教研活動、案例、經驗,通過專業引領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策略五:嘗試輪流坐莊,凸顯個性多元

教研、培訓可園長、主任、骨干教師輪流坐莊,堅持個性發展的原則,強調教育的多元化,避免“一人獨唱一臺戲”的不平衡局面,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使研修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

策略六:家園有效互動,分享成功經驗

我園充分利用教研活動提高家園共育的能力,加強教師科學指導家園合作相關理論的學習,收集課程資料,分享家教成功的經驗,引導家長走出教育誤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重視對幼兒園工作的配合,使家園協調一致的教育合作達到1+1>2的效果。

四、立足園本研修實際,不斷的體會、反思、總結

1.明確職責,確保園本教研健康發展

要充分發揮各級教研部門的指導服務作用;要明確的認識到園長是園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教師是園本教研的主體。要充分落實分層管理原則,明確各自職責。

2.開展園本教研應注意的問題

篇(8)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082-02

她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伴隨著學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堅持以“科學開展園本教研、推助教師專業成長”工作為重中之重,以此來促進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共同發展。為此,我園開展了語言講述活動的園本教研行動研究。研究活動開始之初,我們通過精心設計的園本教研問卷進行調查、溝通交流,結合調查、交流結果以及幼兒園的現狀,嚴格制定了適合我園實際情況的園本教研行動研究計劃,并將計劃分為四個時段。

一、自主研修、共同交流的學習階段

科學規范的園本教研培訓活動,逐漸使教師走上了自主學習、研修的快速軌道。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一切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面對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現狀,我們精心設計了園本教研的調查問卷,通過書面調查和座談交流,確定了園本培訓內容、方式及如何進行園本教研的行動研究。在園本教研活動開展之前,很多教師對園本教研的內涵根本沒有深入地了解和真正的認識。為此,幼兒園鼓勵教師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為引領,查閱、搜集大量的幼兒教育專業雜志,如《幼兒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研究》、《學前教育》等,查找并整理大量相關的內容,在年段教研小組研修學習時進行傳閱和交流,在全園教師業務學習時組織教師相互交流自己的認識及體會;還有的教師積極通過網絡學習、查閱大量學前教育前沿信息,甚至自己購買相關的專業書籍和音像資料,利用多種舉措、多種形式主動學習,深刻理解了何為幼兒園的園本教研,幼兒語言講述活動的具體分類及如何開展幼兒語言講述活動的科學方法等等,有效促進了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也使老師們不斷地從多種途徑和方式補充了園本教研的相關知識。

通過自主研修、共同交流,教師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教師們認識到通過以園為本的園本教研活動,能夠深入了解幼兒,及時解決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惑與問題,為全面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質量,促進幼兒園園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幼兒園教育科研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二、專家引領、共同進步的研究階段

園本教研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專業人員的引領與指導。在專家的細心指導下,幼兒園深刻領會到以園為本的園本教研活動是搭建教師理論轉化實踐的有效橋梁。專業的縱向引領催化了園本教研的科學發展。在園本教研的起始階段,幼兒園不斷邀請專業資深、經驗豐富的學前教育專家來園為教師答疑解惑、講授要點,教師們認真聆聽專家、學者對園本教研內涵的解讀。專家們的深入指導進一步幫助幼兒園教師加深了對園本教研活動及幼兒語言講述活動認識,為語言講述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思路。

三、探索研究、深化內省的實施階段

(一)建立園本教研制度,制定行動研究實施計劃,園長及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發生實質性變化

科學規范的園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保證了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園長聽課制度,進一步提醒園長要堅持深入班級中參與教師的研修活動,并逐漸形成了習慣;教科研骨干制度,對幼兒園的骨干教師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學習制度,要求教師應認真學習《規程》、《綱要》精神,領會其內涵,并嚴格執行行動研究計劃。

在園本教研活動中,園長、保教園長、教科研主任是幼兒園集體教研的確定者、參與者、倡議者。在園本教研活動中,園長、保教園長、教科研主任的角色也應發生相應的改變,變以往的“檢查”為主為以如今的“研究”為主,拋棄“領導”、“內行”、“檢查者”的身份,以積極的參與者、平等的合作者、互助的研究者的身份參與探索,明確崗位職責,帶頭參加研究,教研活動必到,形成了園本教研工作的合力。在研究中,敏銳、及時地發現教育教學工作和教師專業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積極、主動地為教師提供理論學習、技術服務和信息幫助等。提高對幼兒園行動研究教研活動工作的深度關注,從內容確立、活動組織到各種條件的創設,都悉心、鼓勵、調動教師研究的積極性,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研活動中,做到不遺余力地支持教師的研修活動,從而帶動了年段教研組長、全體教師行動研究、踏實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觀課、議課活動中老師擁有了話語權,能主動、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總結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

在幼兒語言講述活動行動研究的園本教研活動中,幼兒園采取互相觀課、議課方式平等地展開對話,園長及時了解教師的思考、認識、疑難、困惑,以積極互動的研究方式,與教師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同教師一起成長。開展幼兒講述活動之處,我們發現部分幼兒教師對這個內容活動的組織方式枯燥、貧乏、敷衍、簡單,于是教研組制定了小組培訓計劃,加強個別輔導,采取集體備課、自主研修等形式,組織教師認真反思、總結發現幼兒講述活動中存在的設計技術等問題,進行適當調整,再回歸實踐進行嘗試,使幼兒語言講述活動在教師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得到科學、有效的開展,逐漸使老師們對幼兒語言講述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發現問題、反思總結,教師探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在園本教研觀摩活動中,很多老師發現:開展幼兒語言講述活動時,會時常出現阻礙幼兒有效學習的一些問題。如,教師制作的教學掛圖等教學具是否豐富、精致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幼兒完整講述內容的水平;如果教師在幼兒觀察圖片順序時,沒有給予積極適當的指導,會引發幼兒在講述時缺乏一定的條理性;幼兒出現跑題或過長的表述時,教師如果干預不當,會導致幼兒講述缺少目的性等。這些問題經過梳理,由年段教研組在每次講述活動教研后進行收集整理、匯總分類、共同交流,通過一課多研、行為跟進、同課異構、多課多研等多種形式的行動研究方式探尋相應的解決策略。

首先,年段教研小組的教師成員利用多課、多研的研究方式,在小組內進行觀摩、交流、研討,使教師對不同年段幼兒的講述活動特點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就不同年段幼兒在講述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思考相應的解決策略,鼓勵教師充分、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思考。

其次,教研小組教師成員分成小組群策群力,集思廣益,設計出中班語言講述《神奇的大海》兩套教學活動計劃,分別由青年教師和經驗教師進行執教。教研小組的全體教師成員分成小組進行“一研”的觀課議課。通過兩節課的對比,教師們適當調整活動方案中不科學的設計思路,對活動中教師自身出現的問題研究科學有效的回應策略、對師幼間的平等互動、幼幼間的相互動等進行科學評價,探索積極有效的方法、途徑。然后,將兩節活動的優點進行整合,由經驗型教師再次展示,教研小組的教師們二次觀課、議課后進行“二研”,即進行二次研討、修改。活動后對比分析教學活動的環節處理與細節處理的異同,采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實施行為跟進。通過反復嘗試,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在研究活動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和發展。

教師們通過多次探討和學習,不斷與同伴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教育理念產生“碰撞”,并引起“共鳴”,分享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漸能夠挖掘更多的教育材料,為幼兒的創新思維、完整豐富的講述內容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全新的園本教研行動研究方式,促進幼兒園堅持從本園實際情況出發,從教師的專業需求出發,使教研活動真正走近教師,走進心靈,發揮了園本教研自主研修、同伴研修的魅力,提升了教師群體互學互助的作用,使得教師在問題追問中逐漸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在分析問題的產生和探尋解決問題有效策略過程中助推了自身的專業成長。

四、反思交流、共享經驗的總結階段

篇(9)

“教師個人工作室”是在分析我園教師的實際情況,經過反復研究后決定成立的。在教師大會上.我們詳細地談了成立“教師個人工作室”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個人申報的條件,得到了全體教師的認同和支持。我們草擬了一份“教師個人工作室”的章程.鼓勵有能力的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申報成立個人工作室。

“教師個人工作室”成立后,我們給每個工作室都提供一定的支持,包括經濟、人力等幾個方面。每學年,根據工作室的研究狀態和成果,經過考核,都給予一定的獎勵。我們還給工作室的教師授權,即給他們在學科、班級或在某一領域實驗的權利、修改教學計劃和調整教學內容的權利。

到目前為止,我園已經成立的教師個人工作室有:哆來咪工作室――主要研究音樂教育;七彩童話工作室――主要研究美術教育;智多星工作室――主要研究科學教育;七彩陽光工作室――主要研究語言教育;小神童工作室――主要研究數學教育。參加各工作室的教師已有60余人。

“教師個人工作室”是由教師自己申報、自主參與、自由組合,研究的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真實的問題、感興趣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能力研究的問題,充分地體現了組織的群眾性,教師的自主性、自立性、自創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二、堅持研究現實問題,努力提升研究的水平

我們在幫助“個人工作室”開展專題研究的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提示工作路標,明確研究方向。在個人工作室成立之初,我們圓領導分工幫助他們分析有關的情況,尋找感悟的起點,制定“反省路標”。我們對不同的骨干教師和工作室,提出不同的反省內容和要求。如:你個人的教學特色和優勢是什么?實踐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書本和導師已經告訴自己的有關解決策略有哪些?你對各種獲得的信息準備如何加工.期望獲得的加工結果是什么?你期望找有經驗的同行和專家一起來研究什么?嘗試和不斷完善哪些問題?

通過對這些門題的思考。各工作室明確了研究和發展的方向,并確定好不同研究階段的工作重點,每個教師也明確了自己努力的目標和措施。

2 運用理論引領,做好實踐指導。我們積極建議各工作室圍繞選定的研究主題,全面自主收集有關的資料,認真學習有關的理論和先進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深入思考有關的問題。形成自己的理念。在研究過程中。各工作室整理和積累自己的困惑,進行自我反思,發現問題所在。然后組織講座,進行廣泛的研討。這樣把理論學習、問題思考、對策研究、課堂實踐、總結提煉、行動跟進有機結合起來,以研究促行動,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

篇(10)

受思想和理論水平制約,督導前,有的學校或幼兒園,上交的書面材料有虛有實。督學應認真分析材料,去虛存實,帶著真問題走下去。備課中,我通過看自評報告書,將這樣兩個問題梳理出來。

第一,學校辦學的宏觀目標和理念,在教學、科研及其他各項工作中有沒有分解目標,分解目標與宏觀目標是否呼應,反映中層干部與校長的共識程度以及管理工作是否求實、是否可持續。

第二,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是否有切入點,主題是否形成遞進關系,從這方面分析干部指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從督導過的學校、幼兒園看,這方面存在兩個誤區。誤區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活動就是抓好了教學、教研。誤區二,多聽課就是扎扎實實抓教學、抓教研。因此,有的學校、幼兒園上交的自評報告用大量篇幅寫豐富多彩的活動。認真分析就會發現活動的目標呈現同一水平,聽了很多課,因缺少階段目標而收效甚微,這正是我們下校、下園應該幫助干部的地方,也是寫評價意見時,應該指出問題的地方。實踐證明:很多干部認同我們的評價,發自內心地感謝督導,因為我們指出了他們管理工作中的癥結所在。

督中驗證,去偽存真

督導前、督導中,我們要花一些時間看資料,一些過程性資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情況、驗證問題,它也能從一個方面反映管理工作是否規范。但是看資料應注意去偽存真,認真看資料但不唯資料。我負責教學、科研、園本培訓,根據要素內容,我看資料注意幾個結合:

第一,同一學期的教學計劃與同一學期的教學總結結合起來看。通過看計劃是否連續,總結與計劃是否對應,驗證計劃落實情況,評價教學管理工作質量。

第二,教學常規制度與教學常規檢查記錄結合起來看。驗證制度落實情況,分析管理工作力度。

第三,主題研修活動材料與教研組活動記錄、科研工作材料結合起來看。看校本研修內容是否符合校情,教科研工作是否一體化管理,是否與課堂教學改革密切結合。

上一篇: 英語教師課堂用語 下一篇: 解剖學的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香蕉青青妞视频 | 亚洲国产性色AⅤ |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 尤物国产区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