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8 00:01: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建筑研究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黃帝宅經》曰:“地善,苗旺盛;宅吉,人興隆。”短短十個字就完全道出風水學的精髓。風水從字面上來理解,“風”是流動的空氣;“水”是大地的血脈,萬物生長的依靠。有風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氣,萬物就能生長,人群就能生活。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正因為有了空氣與水和適宜的溫度,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所以,“風水”一說也有正確所在,正因如此,“風水”在現代建筑中仍然被人們重視。
1建筑風水之風
建筑風水之風是指空氣的流動,古人看風水要看住宅周圍是否有風吹過,眼前豁然開朗,并無高山阻隔,以斷風脈,也不宜風力過猛。風宜徐來,最理想的居住環境應有柔和的輕風徐徐吹來,清風送爽,才符合居住之道。優化建筑布局,提高住區的風環境質量,達到夏季通風良好。而在冬季,住區局部最大風速不超過5m/s,建筑物前后壓差不大于5Pa,減少冷風滲透。風應該在平流層范圍內,而不宜有產生紊流或渦流的大風。應該確定一個風速對人體長期健康影響的標準,也是我們現代人為了自身的健康應該考慮的,因為強旺的風以及攜帶的灰塵等是可以直接影響人的健康的。
一般來說,新風量越多,對健康越有利。國內外許多實驗表明,產生“病態建筑物綜合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風量不足。新鮮空氣可以改善人體新陳代謝、調節室溫、除去過量濕氣,并可稀釋室內污染物。室內新風量根據二氧化碳的含量來確定,這是大多數國家使用的基本方法。二氧化碳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有關,可以作為室內空氣新鮮程度的指標。據統計,人每日吸入的空氣量約為10m3。一般來說,保證每人每小時有30m3的新鮮空氣,則室內二氧化碳的含量可控制在0.1%(體積分數)左右。
躺在椅子上,沐浴著和煦的微風中,把所有的勞累和煩惱的拋開,隨風而去,這樣的生活應該很愜意了。
2建筑風水之水
水―宇宙萬千生命因它孕育而來。人類因水而有了生命,城鎮因水而繁榮。建筑活動中對自然水環境的研究和利用,從古代就已經開始了。仰韶文化時期聚落的選址已經有了很明顯的“環境選擇”的傾向,其表現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2)位于河流交匯處,交通便利。(3)處于河流階地上,不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襲。在古典園林中水作為一種建筑要素被廣泛的采用,并得到發長和傳播,確立了建筑空間水要素的重要地位。
現代建筑中,由于寸土寸金,所以并不是每家都能有一大片水,更多的是在小區內有一池塘或噴泉。噴泉的活水發出的聲音,親切而自然,也能對人產生積極的影響,“潤萬物者莫潤乎水”。流水至柔而善,可輕易流過路徑上各處的障礙,而涓涓細流的汩汩之聲很具撫慰性,有助于令住戶度過漫長的人生路里的崎嶇坎坷。還有不少住宅都配有游泳池,游泳是最好的健身運動之一。在風水上,常與水親密接觸,能為身心注入水的特質舒緩緊張的工作壓力和疲憊的身心,有助于提高思維的柔韌性。除了運動的功能外,一大池水可以給干燥的空氣帶來水分與濕潤。國際上的豪宅無不擇水而建,中國自古也有擇水而居的傳統,此外,水景還迎和了人們親近自然和對健康的追求,水景的生態效益和給人心靈帶來的共鳴與愉悅也是不言而喻的。
3建筑風水之陽
中國地處北半球,陽光終年由南照射,自古以來,人們都以坐北朝南之勢建房造宅,以求能沐浴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之中。陽光、空氣、水,生命組成重要元素,陽光在現代建筑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以光為裝飾。陽光感在小區環境景觀中的體現則更為直接,環境作為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對自然、陽光的渴望都直接反映在對環境景觀的要求上,小區中的環境景觀有別于自然環境,它是一種抽象化的自然,陽光作為自然要素之一,在這樣特定的場所中,與人、建筑發生著關系,通過小區內小環境,讓人感受到它的存在。讓人能感受陽光,聆聽風聲、雨聲的場所,滿足現代人生理、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渴望,使人們從日常生活的疲倦中解放出來。讓人充分與陽光、自然相交流,達到生理、心理和精神上和諧統一。
為了使陽光能夠照射到家里。房屋日照間距的要求,是使后排房屋在底層窗臺高度處,保證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時間。房間日照的長短,是由房間和太陽相對位置的變化關系決定的,這個相對位置以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它和建筑物所在地理緯度、建筑方位以及季節、時間有關。通常以當地冬至日正午十二時太陽的高度角,作為確定房屋日照間距的依據,日照間距的計算式為:式中L為房屋間距(日照間距),H是前排房屋檐口和后排房屋底層窗臺的高差,α為冬至日正午的太陽高度角(當房屋正南向時)。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房屋的間距,通常是結合日照間距衛生要求和地區用地情況,做出對房屋間距L和前排房屋的高度H1比值的規定,如L/H1=0.8、1.2、1.5等等。在高緯度地區和農村,日照間距要求可大些,L/H1常取1.5~2.0,即房屋前后的間距是房屋高度的1.5~2倍。低緯度地區在1.2~1.5左右。城市用地很緊張,日照間距往往達不到日照衛生要求,但一般要求不小于1,但實際情況中,許多僅有0.8甚至更少,這種住宅狀況是不利于人體健康的。陽光中的可見光譜有各種顏色,在陽光下,能夠讓人感受到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黃一真.現代住宅風水[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05.
一、研究背景
法律援助,是指國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免費的法律幫助。廣義上的法律援助主體并不限于政府,社會各界在現有的法律制度之下均可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國務院于2003年7月21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8條規定:“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在經過不斷的摸索和總結后,我國已經形成了政府與社會混合型的法律援助運作模式。
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晚,援助力量薄弱,法律援助供求嚴重失衡,因此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支撐。而高校法律援助組織的出現一方面對于緩解供求矛盾、補充政府法律援助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這對于高校的法學教育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可以提高法學專業學生的實務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然而,在現階段,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的發展還遠不成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障礙,由于缺乏制度化的機制來規范,法律援助的效果也受到影響。但可以預見的是,高校法律援助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讓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對于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的現狀
高校的法律援助活動與診所式法律教育是相伴而生、相輔相成的。診所式法律教育,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其特點在于仿效醫學院利用診所培養實習醫生的形式,由診所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法律實際運用。診所式法律教育一方面讓學生參與法律援助服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責任感;另一方面,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出現和普及也為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鋪平了道路。
診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國的起步則相對較晚,直到21世紀初才引進這種法學教育模式。2000年9月,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分別開設了診所法律課程,并依托其開展法律援助活動。截至2012年12月,我國已有151個高校的法學院或法學系開設了診所法律教育課程,這為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以武漢地區的高校為例,武漢大學1992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個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社會弱者權利保護中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2000年成立了“法律援助與保護中心”;中南民族大學于2004年12月成立了診所法律教育中心,并依托該中心開展法律援助活動;華中科技大學法律援助中心于2010年成立后與社區居委會有機結合,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活動。
(一)武漢大學的法律援助
武漢大學是我國最早一批成立法律援助機構的高校之一,其社會弱者權利保護中心自1992年成立以來,不斷加強自身發展優勢,在武漢群眾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二十余年來,中心面向全國為社會弱者義務提供法律服務,許多自身權益受到侵害而又無法得到法律保護的社會弱勢群體在志愿者的幫助下,依法討回了公道,走出了絕望和無助的困境。截至2012年12月,中心已接待咨詢約50000余人次,回復信件近21000余件,電話咨詢約38000余次,通過中心的網站提供法律意見1000余次,訴訟案件達18650余起,勝訴率達78%。現在的社會弱者權利與保護中心已經不依托于武漢大學,成為一個獨立運作的社會團體,其發展模式在我國高校學生法律援助中獨具一格,特色鮮明。
(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法律援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美國福特基金會、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于2000年5月成立了法律援助與保護中心。作為學校服務社會的窗口,中心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為社會提供法律咨詢和案件。截至2012年12月,中心共接待來訪者9000余人次,回復電話、信件2000余件次,寫作法律文書3000余份,各類案件1200余件,其中包括創中國民間法律援助標的額之最的陽新縣8歲兒童石某某高壓電電擊人身損害賠償案;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湖北某船廠150余名職工房屋糾紛集團訴訟案等重大案件,受益人群遍布全國各省市。中心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實現了盡最大努力,為最需要法律服務的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以實現維護社會正義,促進社會穩定的目標。
(三)中南民族大學的法律援助
中南民族大學于2004年12月成立了診所法律教育中心,它與中南民族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相互配合、相互協調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通過法律援助維護少數民族的權利是中南民族大學法律診所的特色之一。中心截至2012年12月已接受咨詢2000余次,承辦案件70余起,到社區服務8次,社會調查2次。其中辦理的案件以勞務糾紛、合同糾紛、相鄰權糾紛等案件居多。目前,中心已經與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洪山區人民法院一起,就“少數民族及其他少數人語言法務翻譯診所援助教學法探索”課題進行調研,并已經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四)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律援助
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律援助中心于2010年成立,起步相對較晚,其最大的特色是依托于社區居委會開展法律服務,服務對象也僅限于該社區居民。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設立診所式法律教育課程,與華中科技大學社區居民委員會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遴選課業優秀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居委會為據點,為尋求法律幫助的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寫作法律文書等服務。該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來案件及接受咨詢40余次,其中20余起為家庭和財產糾紛。該校法律援助中心運作資金主要是由該校法學院與居委會共同負擔。由于資金短缺等限制,該中心遭遇了不能擴大受眾、進行更深入的法律援助的尷尬。
三、高校法律援助機構存在的問題
盡管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在補充法律援助資源,扶助弱勢群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高校援助機構在訴訟中存在局限性
第一,目前我國將高校法律援助機構定位為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補充,卻沒有在立法上得到確認和支持,這一狀況使得某些高校法律援助機構遭遇訴訟時身份不明的尷尬和運作不暢通等問題。
第二,高校學生在提供法律援助時并不具有律師身份,他們只能是以一般公民的身份來辦理具體案件,因此學生的調查取證權受到一定限制。由此可見,提供法律援助的學生,要想像律師一樣開展法律實踐,無論在法律規定上,還是在司法實踐中,都是不可能做到的。這種狀況勢必會影響高校法律援助機構與社會的廣泛接觸,對法律援助活動的順利開展形成巨大的障礙。
(二)對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的管理機制不健全
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的成立具有特殊性,其依托的是高等院校,因而其首先要受高等院校的領導。其次,由于司法行政部門統一領導全國法律援助工作,故高校法律援助機構又應受司法行政部門的領導和監督。這種雙重管理模式有可能造成因管理權限不明確而帶來的管理缺失或管理沖突。其負面效應在于,一方面使高校法律援助機構運作缺乏合理規制,導致無序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管理和監督的不明確,會導致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缺乏社會支持,而生存艱難。
(三)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缺乏資金支持
高校法律援助機構遭遇到的最大問題便是資金不足問題。這一問題在不同的高校存在的程度有所不同。有些高校,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校可以獲得外來援助,但是相關基金會對于受資助的高校法援組識的審查非常嚴格,因而獲得資助的高校比較少。其他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的經費來源主要通過以下渠道:學校團委、院、系資助(如中南民族大學獲得學校專項撥款);社團會費;商家贊助(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通過拉外援的方式曾得商家贊助);各種基金會資助;律師事務所資助;社區組織臨時性贊助(如華中科技大學法律援助中心主要依托于社區居委會);律師贊助等等。經費不足使得高校法律援助機構負擔不起進行案件所需要的各種費用,不得已放棄了一些原本可以辦理的援助案件,這直接影響了高校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長足發展。
四、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的完善
(一)完善法律援助立法
法律援助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礎上。就我國目前而言,法律援助缺乏系統明確的法律法規。除《法律援助條例》之外,關于法律援助的規定一般散見于《刑事訴訟法》、《律師法》以及相關的法規和行政規章中。尤其是在民間法律援助方面,我國沒有一部統一的法律對民間法律援助組織進行規范。因此,這就需要完善我國法律援助立法,為高校法律援助確立法律依據。
首先,應對高校法律援助組織的地位予以確認。像武漢大學的社會弱者權利與保護中心這樣成功注冊的案例并不多見。只有立法確認高校法律援助組織的合法主體身份,進行統一注冊登記管理,才是高校法律援助組織邁向規范化的第一步。
其次,開展法律援助的高校學生的資格問題應當明確。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從法律職業化教育的角度出發,承認提供法律援助的學生的“準律師”身份,使其在真正地從事法律職業之前,充分地參與法律實踐,同時也為法律援助的高效性提供制度保障。
(二)建立高校與司法行政部門雙層管理體制
高校法律援助機構作為高校內設機構,應當在日常工作、人事安排、行政管理等方面接受本校職能部門的領導,以便正常運轉,獲得支持。作為法律援助制度的一部分,高校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與司法行政部門加強溝通,在人員資格、場地、工作范圍等問題上服從其管理,接受其業務指導和監督,從而保證高校法律援助機構的服務質量,杜絕低質量的法律援助機構出現。
1引言
鋼材、水泥、玻璃、砂石、粘土磚及其它金屬、化工材料,其原料都是不可再生的礦物資源。我國在建筑材料制造過程中,約消耗近百億t的礦物資源,造成嚴重的資源短缺和環境破壞。同時,建筑材料的制造過程,還要消耗占全國總能耗15%的能源并造成驚人的環境污染。建筑材料的全球性緊缺是十分令人擔憂的問題:特別在發展中國家。木材及其它傳統建筑材料的短缺及相應的價格上漲迫使人們必須去尋找一種價格低廉又能滿足建造要求的建筑材料。
竹子因其屬于草科植物,所以常被稱作高大的“草”,與塑料、木材和石頭等材料建造的房屋相比,廉價的竹子建筑不但經濟,耐久性和安全性也很好。
許多竹子房屋用處理過或天然的竹材來建造,必要時輔以木材、泥漿、磚塊及混凝土等其它材料,可增加耐用性并豐富造型。竹子在我國的產量非常豐富,中國人對竹子的使用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一直都局限在傳統的用法上,作為生態建筑材料的巨大價值卻被忽視了。本文從建筑學的角度對竹子進行分析和說明,旨在揭示我國開發竹子這種生態建筑材料所具有的深遠意義。
2竹子的性質
2.1分布世界上有超過l600種竹子,主要分布在亞非拉的一些國家(見圖1)。歐洲沒有天然分布的竹種,北美原產的竹子也只有幾種。近百年來,一些歐洲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從亞非拉的一些產竹國家引種了大量的竹種。例如,美國從中國引種的剛竹屬竹種就有35種。亞太竹區是世界最大的竹區,該區竹子約50多屬,900多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有100多種。主要產竹國家有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
美洲竹區南至南緯470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緯40。的美國東部,共有18個屬,270多種。在北美,除大青籬竹及其2個亞種外,沒有鄉土竹種。在拉丁美洲,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墨西哥、危地馬拉、哥斯達尼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巴西的亞馬遜流是竹子分布的中心。
非洲竹區竹子分布范圍較小,南起莫桑比克南部,北至蘇丹東部。在非洲北部蘇丹境內的尼羅河上游河谷地帶和埃塞俄比亞的溫帶山地森林地區都有成片的竹林分布。然而非洲大陸的竹類區系很貧乏,引種的也不過十幾種。
圖1世界竹區分布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竹林仍處于荒蕪狀態,濫砍濫伐嚴重,經營管理水平低,產量不高。本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熱帶、亞熱帶國家都重視發展竹業生產。其中,經營歷史較久、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要算中國和日本。
2.2自然屬性竹子是屬于禾本科竹亞科(Ba,Ilbusadea)的一類植物,已知全球約有150屬,l225種;竹林面積達l400萬hm2。竹子的生長速度非常快,在理想的條件下,一種生長在哥倫比亞的叫Guadua的窄葉竹,直徑為22~24cm左右,它的莖稈只要3~4個月就可以完全長成。竹子的產量也很驚人,在哥倫比亞,每ho土地可以產出7000~10000萬株Guadua;在巴西,Guadua的一些品種每ho可以產出60000株。
我國江西的毛竹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的特點,一株毛竹從出筍到成竹只需2個月左右,當年即可砍作造紙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3~6年的加固生長就可砍伐利用。0.067hm2(1畝)可年產竹材l500~2000kg。毛竹是多年生常綠樹種,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年平均溫度15~20cc,年降水量為l200。1800mm。對土壤的要求高于一般樹種,既需要充裕的水濕條件,又不耐積水淹浸。
2.3物理性質竹材有一般木材所不及的優點:收縮量小,高度的割裂性、彈性和韌性,很好的順紋抗壓力和抗拉力。
竹材在外力作用下的抵抗力稱為竹材的力學強度,單位為MPa。竹材的抗拉強度約為木材的2~25倍,抗壓強度為木材的1.5~2倍。表l列出了竹材的各種力學強度,竹子的抗壓和抗拉性能都很好。而且生長在斜坡的竹子比生長在山谷的竹子結實,在貧瘠干旱的土地上生長的竹子比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長的竹子結實。這些在選用竹子時也要作為考慮因素。
2.4竹子在建筑方面的優勢1)經濟性:竹子建筑最重要的優點是成本低廉但不降低建筑質量,而且經久耐用,占用空間少。根據哥斯達黎加PNB的統計,竹房屋比普通材料住宅的成本便宜20%H1。
2)靈活性:竹子建筑的設計和建造更具靈活性,優點之一就是能夠通過更換損壞部分得到經常性的維護。
3)低技術:竹建筑的技術要求不高。大多數竹房屋的建造基于當地的技術水平,無需高技術的指導,另外,竹建筑比較容易與先進技術結合使用。
4)安全性:由于質量輕、彈性好,竹子的抗震功能非常突出。據報道(Gutierez,1998),在哥斯達黎加的7.6級地震中,位于震中的30座竹房屋保存完好,而周邊許多混凝土房屋和旅館全部倒塌。
5)舒適性:熱帶農區夏季氣溫很高,中國云南南部地區,人們至今仍然喜歡建造竹樓來避暑,享受竹樓的涼爽。
6)耐用性:經過適當處理的竹材使用壽命可達30年之久,而且,竹材種類的精心選擇、防腐處理、輔助材料的使用以及老化或損壞部分的定期更換等等都能增加竹房屋的耐用性。
7)可持續性: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性是當前發展領域中日益重要的問題。竹子本身所具備的特點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的所有指標。竹子在2~3年即可成材,而木材至少需要25年。竹子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只需利用當地的主要原材料和工具就足以建造簡單經濟的竹房屋。
3竹子的應用
3.1傳統用法
1)利用其割裂性編織用具、竹簾、竹席、竹籬、傘骨、燈籠等;
2)利用其負荷力制作曬竿、擔架、腳手架、梁柱、門窗、地板、竹橋、竹筏及其它家具、用具
3)利用其彈力制作弓、弩、釣竿等;
4)利用其抵抗力制作手杖、傘柄、撐竿、竹釘、竹箍等;
5)利用其中空特性制作水車、水桶、水管、煙筒及各種樂器;
6)利用其外觀特性制作竹索、蔑欖、工藝品、玩具等。
3.2現代用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除了在傳統的基礎上提高產品質量外,竹子還被開發出了更多新的用途(見圖4)。主要是以竹代木,將竹材制成各種建筑用板材,比如膠合板、纖維板、裝飾板等代替各類木質板材。竹質人造板材質細密,不易開裂、變形,具有抗壓、抗拉、抗彎等優點,各項性能指標均高于常用木材。
4竹子建筑
4.1概況竹子在食品、房屋、家具等許多領域的應用歷史悠久。在許多國家,竹子以多種方式得以巧妙利用,一生都可為人類服務。竹子是房屋建造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作為品質優良的建筑材料,竹子比較便宜,且容易加工。近年來,竹子作為房屋建筑材料的重要性逐漸得到人們的關注。在亞洲,許多低收入家庭利用竹子搭建房屋構架,即便使用其它材料,竹子也是建筑單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可以制成房屋的屋頂桁架、檁子、椽子、柱子、地板、墻體、門窗等各種部分,有時為了隔聲的需要可以結合水泥、石膏等材料。竹子建筑除了環保外,還具有造價低、便于安裝的優點(見圖5、6)。在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中,竹子具有重要的地位。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的特點被看作是做人的重要品質,因此,竹子在建筑、家具及日用品中更多的體現其文化涵義。在東南亞,竹子幾乎覆蓋了泰國、印尼的鄉間和很多太平洋小島,孟加拉國90%的農村房屋都是用竹子建造的;在南美洲,本土適合建造用的竹子Guadua建成的房屋很受歡迎,在哥倫比亞的安第斯山地區,竹子被用來建造結構柱或者劈裂制成板條,用來覆蓋在墻體表面、天花板和地板上,大多數的竹子還被用作腳手架或者混凝土的模板∞j。
4.2我國的傳統竹子建筑我國在2000多年前,竹子就已用于民間房屋的建造,迄今南方各省仍多采用竹子建造一些半永久性或臨時性的房屋、棚舍等。竹子在江南民居建筑中一般做夯土墻的骨料使用,可以使夯土墻更加堅固耐用,也可以把竹子剖成長條編成竹笆作為圍墻、外墻,竹子還可以編織成窗間墻的防護網、護墻板或者做成框釘竹條用作護窗板b]。
在云南,傣家竹樓屬熱帶雨林竹樓形式,包括德宏、景頗、西雙版納一帶。傣族民居以木柱承重,四周圍竹墻,為了通風和防潮,房屋整個架空。竹構架歇山頂,坡度很大,屋面覆以小平瓦或排草。濕熱帶的太陽眩光很強,所以墻體不能開窗,但又要保證通風。竹編的墻透光柔和,既排除了眩光又可以通風Mj。景頗族的竹樓是長脊短檐、架空低矮的干欄式建筑,竹樓的架空高度很低,一般距地面約50cm,高的也不超過lm,竹屋兩側的竹編墻體上部略向外傾,覆蓋脊長而檐短的倒梯形雙坡屋頂o¨。
從結構上看,景頗民居采用的是縱向承重構架。三列縱向設立的竹子可依家庭大小延長擴展,柱與柱之間無橫向的聯系構件。另外,承重的柱子與架空層、居住層、圍護的墻體三者之間也是相互獨立、自成一體的,4.3現代竹子建筑現代竹子建筑根據不同的需求,主要分為3類。
一是廉價的實用房屋,主要針對解決貧困地區的居住問題,這類住宅建筑以低造價為前提,對技術的要求低對竹材的需求量很大。如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南美的一些國家,目前仍然有大量竹制房屋。二是臨時性建筑,如用于臨時展覽或休憩用的竹屋,這類建筑要求建造快捷、拆裝方便、且造型精美。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由哥倫比亞建筑師西蒙·韋雷(Simonvelez)為漢諾威世博會主持設計的zERI廳,以及建于哥倫比亞,由Jorgsta姍設計的跨度約為45m的竹橋(見圖9)。在我國的臺灣南部,使用竹子也有很悠久的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把竹子靈活地應用于現代房屋中,例如竹子建造的公廁(見圖10)、辦公室等。三是比較奢侈的別墅、茶室等。這類建筑追求的是竹子所體現的頎長挺拔以及樸素內斂之美,建筑構件精致考究,造價較高,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精神美的更高追求,這類高品質的竹子建筑的發展空間也是很大的。典型例子是隈研吾設計的位于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隈研吾之所以選擇竹子為材料,如他自己所說,“既然它在中國與日本文化中具有獨特涵養,我們盡可能使用竹子”。
這充分體現了竹子在中國和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竹子排布的密度與直徑,提供了各種不同的空間分割,利用這些特性,隈研吾設計了一面竹墻,就像長城一樣沿著基地斜面的一層竹子,將長城的特質運用到居住行為上。這樣一來房子被稱作“墻”而非“房屋”(4.4竹構件的連接竹子自身具有很多優點,如前面已經提到的,它是一種便宜,生長迅速的植物,其優越的物理性能使圖10外掛竹墻公廁圖11隈研吾設計的竹屋之成為很好的建筑材料。但是在竹子建筑中,連接部分是竹結構的一個難點。因為竹子本身是圓筒形的,圓形的交接在節點處比較困難;另外竹纖維是縱向生長的,這樣竹子很容易在縱向破裂;竹子表面很光滑而且堅硬,捆綁材料很難固定住。目前常用的一些連接竹結構的方法可以比較好的解決這一難題。
1)捆綁連接法捆綁連接法是最常見的連接方法,用傳統的自然植物連接,如椰子的纖維、棕櫚葉、樹的內皮和竹藤等。捆綁之前將藤條在水中浸泡一下,藤條在干燥后會收縮變緊,從而捆綁的更牢固。橫梁末端和綁帶起到了傳遞受力的作用,如果捆綁得不夠緊,橫梁很可能會在孔洞里裂開。
2)榫卯(螺栓)連接法具有次級連接元素的構件經常用于與繩索的上下連接。在這種連接方法中,作為螺栓的構件負責傳遞拉力與壓力。在木構件中,這種連接由榫卯來完成。金屬螺釘是穿孔材料,如果竹材不夠新鮮,竹子就很容易被楔形的螺釘劈裂,因此要選用砍伐后不久的竹材穿孔,另外穿孔不能太靠近竹子的端部,否則竹子會很容易裂開4.5實例分析——zE砒廳1)背景哥倫比亞的建筑師西蒙·韋雷致力于竹建筑的研究已經很多年,是這方面的專家。他設計了大量優秀的竹子建筑,這些作品包括住宅、觀光塔、鄉村俱樂部甚至馬廄。
zERI廳是西蒙·韋雷為了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而設計的,它代表了(ZemErnissionsResearch&Initiatives,zERI)的宗旨——可持續發展,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推動竹子在南美洲作為建筑材料的應用。
該建筑的建筑面積2150m!,其中地面1650m2,一層的展廳500m2(見圖14~16)。
2)方案zERI廳為圓形架構建筑,主要靜力結構的構成單元由2個斜柱及其支撐的2個懸臂梁組成。在這個圓形放射狀平面上每個軸線上有2個支撐橫梁,橫梁在最高處形成1個圓環。lO對上述的基本結構單元按照圓形規律布置,構架上還有一些為了減少跨度而設置的支撐結構。支撐結構不把荷載直接圖14zElu廳外觀圖15框架示意圖16受力示意傳遞到斜柱上,而是將荷載轉化成柱與柱之間的相互擠壓。為了避免斜柱折斷,減少斜柱的長度,在整個建筑的中間高度位置加入了旋轉展廳。
該建筑屋頂呈lO邊形,向外懸挑7m。屋頂平面的直徑為40m,屋脊處高度為14.5m,屋面排水槽處高度為7m。屋面材料為9mm厚的瓷磚貼面,由竹子加固,下鋪3cm的水泥砂漿。砂漿和下面鋪的金屬卷材一起將屋頂的荷載傳遞到椽子上,椽子之間的距離較近,由它們將荷載向下傳遞給梁和柱(見圖17、18)。
外圈的斜柱由6根圓木綁成,里圈的由4根綁成,它們是由紐紋條和扁鋼連接的。不論里圈還是外圈,斜柱只有2棵圓木直接與基礎接觸,其它的圓木都是用來增加硬度和彈性的。里圈的斜柱下部是圓型基座,外圈的斜柱下接單個的基座,由基礎梁相互連接。
3)連接方法①A型——水泥砂漿埋螺紋桿從內部打穿豎向竹子2~3個柱子節兒,插入螺紋桿,再從外注入水泥砂漿將其固定。橫向竹子在垂直方向打一個穿孑L,串在螺紋桿上。螺紋桿伸出來的末端,至少要有一個螺母和圈墊擰在上面,最后在向橫向竹子注入水泥砂漿。
②B型——鋼條螺栓,水泥固定首先把橫向放置的竹子豎向打孔,螺紋桿從這些孔中拉出來。第2根垂直放置的竹子外側固定了鋼條,鋼條繞過橫向竹子,擰在剛才拉出來垂直螺紋桿上。鋼條像根皮帶將2根竹子拉在一起。橫向竹子上被鋼條搭上的那節必須灌入水泥砂漿,否則鋼條一緊,竹子就會被勒劈。
③2種連接方式的評估根據FMPA斯圖加特(一家專門測試材料的機構)的實驗,A型連接基本沒有什么錯位,在螺紋桿連接處連接竹子的時候,曾出現竹子破裂。最大的荷載為70kN。B型連接有1.5mm的錯位,不過可以承受140kN,是上一種的2倍之多。竹子的破裂發生在給鋼條鑿孔和對竹子進行切割的時候。
4.6局限及解決辦法1)壽命有些竹子的淀粉含量比較高,在收割后很快就會被昆蟲和霉菌侵蝕,破壞了竹子的強度和聯接。
在熱帶雨林中,沒有經過防腐處理的竹子建筑的預期壽命是3.5年,很少有壽命超過15年的,因此整個建筑每隔一定時間就要重建。
解決辦法:一種傳統的辦法是將竹子烘烤晾干后,快速的用煙熏一下,利用煙里面的木餾油在竹子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這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蛀作用。還有一種方法是在竹子外表面涂上一層熟石灰,這樣可以防止濕氣滲入,也可以防止霉菌的腐蝕。在印度尼西亞還有一種傳統的辦法就是在竹子涂上焦油后再包一層沙子,待晾干后再刷石灰。
2)連接盡管一些傳統的方法,諸如榫卯和捆扎技術已經使用了上千年。但是這種固定方法的效率并不高,在一定范圍內會有移動。由于竹子會隨季節性的濕氣變化而膨脹,膨脹率達到直徑的6%,長度也會相應縮小,從而使連接處變松弛。
解決辦法:西蒙-韋雷設計了一種連接法,即上面提到的螺栓水泥連接法。由于螺栓是一種力量集中型的連接構件,所以定在竹片容易引起竹子的開裂,這種方法是在螺栓節點之間填充固化水泥。有了這種連接法,可以增大竹子建筑的跨度。
3)缺乏設計指導和規范社會上存在一種普遍的觀念,就是竹子是窮人的建筑材料,竹子建筑被看作是臨時的避難所。這種觀念導致竹子這種生態建筑材料的價值長期被忽視了。除了傳統的建造方法外,現代只有極少數建筑師致力于竹子的研究和開發。因而在竹建筑的設計方面缺乏相應的指導和規范,在通常情況下,專業建筑師在選材時就很少考慮竹材。
5結語
通過以上對竹子的介紹可知,竹子在我國作為建筑材料被開發是切實可行的。目前國內發展迅速,大規模的城鎮建設消耗了大量能源,也給環境帶來了破壞。以可持續發展為方針,針對我國國情、建設采用“就地取材”和“低技術”的理念是必要的。我國的竹類資源十分豐富,使用竹子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樂器、家具到古老的“火箭”、造紙、造船、造橋、建造房屋,竹子幾乎可以涉及到各個領域。但是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以竹子為材料代表了貧窮和落后,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了對竹子的利用只停留在傳統的方法上,技術落后、產品單一,沒有更好的挖掘竹子的價值。
要開發竹建筑項目,首先要考慮項目實施的對象。比如在開放的林區和生產石材的地區,人們可以獲得足夠的木材和石材,就無需關注竹材的利用。
一、引言
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1974年最早提出信息素養的概念時認為,“信息素養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涌現,信息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素養也有了更為深廣的內涵。2015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中對信息素養的定義為,“包括對信息的反思性發現,對信息如何產生和評價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創造新知識并合理參與學習團體的一系列綜合能力”[1]。如今信息素養不僅包含對信息的檢索、獲取、使用、傳播、共享、評價等能力,也包含了對信息及知識內容的創新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僅僅依靠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是無法達成的,而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則能事半功倍。
二、廣東省高水平大學信息素養教育現狀
2019年3月1日至15日,通過網絡調查和電話咨詢相結合的方式,對廣東省10所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和8所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調研結果顯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信息素養教育主要是以文獻檢索課為主、以專題講座和培訓為輔的傳統模式,還很少開展嵌入科研和教學的信息素養教育;在被調研的18個高校圖書館中,18個館均有面向師生的關于數據庫使用方面的專題講座或培訓,有17個館開設了文獻檢索課程,有12個館開展了新生入館教育,只有廣州大學圖書館進行了基于科技查新的嵌入式信息素養的深度實踐。
三、廣州大學圖書館以研究生開題查新為載體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實踐
(一)研究生論文開題查新工作的開展。科技查新是指以反映查新項目主題內容的查新點為依據,以計算機檢索為主要手段,以獲取密切相關文獻為檢索目標,運用綜合分析和對比方法,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做出文獻評價的情報咨詢服務[2]。研究生在論文選題到開題報告撰寫的過程中,對選題方向、實施方案等的修正調整都是以文獻檢索、獲取、研讀、綜合分析對比為基礎的,為研究生提供論文開題查新服務可以將信息素養各種能力的培養嵌入到學生的科研和學習中,是實施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廣州大學圖書館研究生論文開題查新服務與一般的科技查新服務的不同之處在于,研究生不僅僅是項目委托人,而是要參與到完成報告的每一個環節,是完成報告的主體,查新員的定位是指引和輔導,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二)研究生論文開題查新的成效。2013年3月至2019年5月,廣州大學圖書館先后為來自建筑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生物學院和數學學院的506名研究生提供了個性化的論文開題查新服務,指導研究生熟練使用檢索工具、全面準確地收集文獻、深度閱讀并綜合分析文獻,進而調整選題方向、提煉創新點、優化研究方案,顯著地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和學位論文質量,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生導師的指導效率,得到了研究生院和相關院系的肯定和好評。(三)經驗總結和方案優化。廣州大學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取得顯著成效主要得益于兩點:(1)采取了合作式教學,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是基于圖書館與相關職能部門、院系以及研究生導師之間的緊密合作。圖書館在開展研究生開題查新服務前,有針對性地推廣普及科技查新服務,得到了研究生院和相關院系的支持,2012年10月,研究生處擬定了《廣州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查新暫行規定》,要求理工類研究生申請學位論文開題前必須提交開題報告和科技查新報告,各相關院系也在研究生開題前積極配合圖書館安排學生參加開題查新培訓,開題查新過程中查新員與研究生導師之間也有頻繁的互動交流。(2)采取了體驗式學習。不同于傳統文獻檢索課與應用剝離的模式,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中檢索、評估、使用等技能的學習是依托也貫穿于具體的研究任務(論文開題)中,老師的教學是問題導向式的,學生的學習是深度體驗式的,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因而掌握得更全面而深刻。廣州大學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也存在兩個局限有待改進(圖1虛線框部分):(1)因廣州大學圖書館沒有開設文件檢索課,學生的檢索技能較差,導致個性化輔導環節效率較低,存在很多重復性講解,可充分利用圖書館既有資源,比如推送數據庫使用培訓、各種專題報告、微課資源、慕課資源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解決共性問題,從而提高輔導效率。(2)因人力資源有限,未能好好利用用戶反饋系統。開題報告的完成并不意味著服務的結束,重視用戶反饋,提供追蹤服務可使信息素養教育具有可持續性,同時也能累積數據、及時發現問題、指導優化現有流程和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0-0145-02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我國研究生將達到170萬人,到2020年達到200萬人。21世紀以來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如圖1所示),2000年報名人數為39.2萬,實際招生僅8.5萬,2005年報名人數為117.2萬,實際招生32.494萬,2011年報名人數為151.2萬,實際招生49.5萬,2012年報名人數突破165萬,實際招生51.7萬,2013年報名人數達到176萬,實際招生達到53.9萬。隨著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規模擴大,研究生培養質量日趨成為高等教育中的焦點問題。目前我國研究生人數處于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德國的研究生人數,躋身于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行列。然而,我國培養的研究生的質量在整體水平上并不是很樂觀。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問題。如:生源的質量、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研究生指導教師的水平和責任心,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大小、科學研究能力的強弱、畢業生學位論文的水平等等。研究生教育在每個國家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創新體系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與規模,以及與之相伴的知識與技術的創新成就,成為衡量其高等教育發達程度及科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與前景的重要標志。在當前條件下怎樣保證與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建立起比較科學和規范的質量保障體系,一直是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因此,針對我國實際情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和行之有效的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保證體系,對于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整體水平,培養高水平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一方面,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使我們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具有參考依據,做到有據可依,同時也是完善和發展教育理論的需要;另一方面,質量保障體系的完整對于我們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嚴格培養過程,重視過程培養,才能提高我們的研究生質量,為我國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高水平科技人才。基于這些,本文主要探討一下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些質量體系指標。
二、研究生培養質量體系指標
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有物質方面的因素,又有精神方面的因素;既包括生源質量,又包括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這里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些質量保證體系。
1.研究生課程學習的質量保證。研究生課程學習是研究生培養質量最為關鍵的一環。目前,我院的研究生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學科方向選修課,要求總學分不少于32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分、專業基礎課4學分、專業課4學分、學科選修課不少于15學分。研究生選修課程一般根據研究生研究方向由指導教師確定,學生選擇的余地比較小,尤其是學校對于跨學科的選修課更是有很多限制條件,從而使得絕大部分研究生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相應的課程,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對于研究生教學,其教學方式與本科學生的教學不一樣,研究生教學不可能像本科教學那樣講解得非常詳細,它的知識面比較寬,問題比較深,涉及到學科的前沿問題和發展趨勢問題,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或者學生輪流講授部分內容,教師再做總結,指出一些關鍵的問題及應注意的問題。因此有些課程的考核是采用寫讀書報告或課程論文的形式進行,這樣就會有評價標準的問題。一般來說,課程教學考核可以分為診斷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總結性考核三種。診斷性考核通常是在教學過程開始之前,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整體水平以便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工作,確保教學工作適合大部分學生;形成性考核是對教學過得進行考核,可以采取考勤、作業評分、課堂討論、分組討論、課堂小測驗、回答問題效果等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適當的調整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這種方式應該多采用;總結性考核是在一門課程結束的時候進行,通常是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整體評價,這種考核方式帶有一定的片面性某些學生平時不怎么讀書,到考試的時候通過舞弊等方式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績,這對于平時認真讀書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這種考核方式應盡量少用。對于研究生教學來說,我們必須區分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學科選修課的地位,根據實際情況和課程的重要性確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標準,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考核,確保研究生教學的質量。
2.研究生實踐教學的質量保證。教學實踐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其評價材料應是申請碩士學位的必備材料之一。教學實踐對提高研究生的教學能力,了解高校教學規律,適應畢業后工作的要求都將起到重要作用。教學實踐的形式可以是在教師指導下試講本科生課程的若干章節、協助導師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或指導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目前,大多數學校不注重實踐教學方面的培養,盡管在培養方案中有所要求,但基本上流于形式,最后填一個表格了事。因此需要加強這一方面的質量監控,建立有關實踐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嚴格按照要求執行。
3.研究生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的質量保證。文獻綜述是研究生了解學科前沿動態,尋找研究課題的重要過程。我們規定碩士研究生必須系統地查閱和分析與其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要求文獻閱讀量不少于一定篇數(通常為300~500篇),其中三分之一為外文文獻。在進行文獻綜述的時候,嚴格要求研究生系統地闡述其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與今后的發展趨勢等,在文獻綜述中必須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我們采用一定的措施鼓勵研究生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善于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能夠指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可能有效的途徑。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形成的開題報告應該高度重視選題工作。選題要具有一定的水平和難度,這樣寫出的論文才可能具有較高的水平。同時,所選課題必須給研究生留下一定的創造空間使研究生有思考的余地和發揮其研究水平的空間。
4.研究生學術交流質量保證。研究生應該積極參加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不僅要參加,還應該積極提問和做報告。這方面必須有具體的考核辦法。
5.研究生中期考核內容及質量保證。為了加強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必須對研究生實行中期考核制度。考核工作既是對研究生本人的檢查,同時也能起到交流經驗、發現問題、改進方法的作用。考核的內應該具體,并且應該達到一定要求。
6.學位論文中期檢查質量保證。在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我院將統一組織對研究生的論文工作情況進行一次檢查,要求研究生將論文進展情況如實向考核小組匯報,按《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檢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內容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保存在學院研究生辦。中期檢查不合格者,將亮黃牌給予警告,并對其進行跟蹤檢查,督促其按時完成論文工作。
7.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保證。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環節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既是對研究生今后進行獨立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面訓練,也是培養研究生自主創新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必須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質量進行把關。目前我院研究生論文評審采用盲審形式,要求提交兩份論文,其中一份為校外專家評審,一份為校內專家評審。這種評審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但也要注意評審過程中的人情問題。
三、結語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一直是高校探討的主題,是高校和社會發展的生命線。而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更是國家科技、經濟、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關鍵和根本所在。本文僅僅初步探討了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些環節和應注意的地方,只要我們緊緊抓住提高培養質量這一條主線,切實落實每一環節的質量控制措施,我想我們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一定會不斷提高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焦楚杰,張俊平,唐愛真.研究生培養質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
[2]潘武玲.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自由地畫,通過線條來理解體積的概念,構造表面形態…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細觀察,你將有所發現…最終靈感降臨…”-----勒•柯布西耶
20世紀的后半葉期間,建筑知識的基本技術和工序產生了一種潛移默化的轉變,從Drawing(制圖)向Diagram(圖解)過渡。當然,如果圖解只是像過去一樣在建筑設計中被當成一種普通的工具來使用,那么這種轉變就不會非常明顯,當然也就不會引起太多的關注。然而,在最近的十幾年時間里,圖解的概念卻作為建筑學討論中的一個主要術語成為西方建筑理論探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圖解的使用在許多世界知名建筑師的設計實踐中頻繁出現,這樣,圖解就作為一種設計手段被賦予了新的角色。在最近近30年的時間,圖解理論開始時是隨著后現代主義的發展而被逐漸運用,與形式、語言、表現,以及將要看到的與程序、動力、行為同等程度的糾葛而擲鐲前進的同時,在千禧年的時刻,圖解作為建筑生成與討論的終極工具,以孤注一擲的姿態隱約浮現。(彼得•埃森曼著陳欣欣何捷譯《圖解日志》2005年8月第一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7頁第2段)。在不受意識形態影響的狀態下,圖解推動了一系列的建筑實踐。
一、 圖解的概念
在維基百科全書中“diagram”被解釋為:圖解是對概念、想法、結構、關系等進行簡化和組織后的視覺表達,它被廣泛地使用在人們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它能夠使論題變得更加形象和更加清晰。圖解(diagram)在建筑設計領域中一般被認為是用圖形進行解釋的工具。
一般地說,圖解是一種繪畫式的速記。它是一種表意符號,但不一定是抽象的。它是事物的再現而不是事物自身。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使是在它試圖表達形式關系和它們的構成過程的時候,它也需要被具體體現,也是具有外延或內涵的。同時,圖解也不是結構或結構的抽象表達,雖然它解釋某個建筑客體中的關系,但它卻不能等同于客體。彼得•埃森曼著陳欣欣何捷譯《圖解日志》2005年8月第一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對圖解的概念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圖解的概念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同。“就像所有將要發生變革的時代,總會有新的圖像標志突在前面,好像照明的燈塔。這就是圖解的概念。”這就是彼得•埃森曼對圖解的最直白的解釋。從歷史上看,建筑的圖解概念就像建筑本身一樣古老,可以從兩種方式進行理解:一種解釋性或分析性的工具以及另一種生成性的工具。
圖解(diagram)在建筑設計領域中一般被認為是用圖形進行解釋的工具。圖解創作法做為一種建筑設計方法,幾體來講是以建筑相關域知識為基礎,運用圖解思考,借助建筑圖示語言這一工具,獲取敏銳的感知能力和科學的分析方法。“圖解思考”的本意為用速寫或草圖等圖形方式幫助思考,是一個設計思考模式的術語。速寫或者圖畫應該并且能夠幫助設計師思考,這一見解即是圖解思考概念產生的基礎。只要去翻閱一下己經出版的達•芬奇L(oenardodaVinc)i的速寫本,我們就可以深刻領會到“圖解思考”的真正魅力所在。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線條和圖形,把當時達.芬奇的設計思考過程一一再現。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思維的跳躍,演進,一切都是輕松而隨意的。當然,還有很多偉大的建筑設計師如路易斯.康、勒.柯布西耶(LeCobruseir),他們所保留下來的設計草圖也讓我們對“圖解思考”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那些建筑大師的圖解經常使用簡單的筆觸來表達清晰的概念。密斯的圖解是緊繃的、優雅的和寧靜的,圖解是他完美建筑的前奏。勒•柯布西耶的圖解是明確的、強勁而有力的,講述了其作品的普遍性。阿爾瓦•阿爾托的圖解是抒情的、有機的和流暢的,可以把其空間感情表達出來。
二、圖解設計方法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雖然世界上許多知名建筑師在各自的設計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出發點,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圖解設計方法。如彼得•艾森曼,雷姆•庫哈斯,伯納德•屈米,妹島和世等,他們的作品是當代設計的典型代表,這幾位都在嘗試用圖解的設計手法進行設計,或是闡述自己的理念,但是他們的圖解都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圖解具有解釋的功能,可以把形式、結構或程序清晰地解釋給設計這本身和其他人。例如在2002年建成的橫濱國際游客中心(Yokohama International Port Terminal)項目讓Foreign Office Architects在國際建筑設計界得到了很好的評價。這不僅僅是因為建筑本身,更多是因為他們的設計方法和設計理念。FOA的兩位合伙人在他們關于橫濱碼頭的專著中寫道:橫濱的項目是一個碼頭,在這里你永遠都不會折回你的腳步。這個設計產生于一個功能圖解,它努力避免碼頭特有的線性組織特征。無論在哪個方向穿過碼頭,你一直都不會有走回頭路的經歷。這個設計的價值并不在于它形式的特征或是文化的陳述,而是在于它空間的性能,這也就是為什么圖解的發展對于這個項目來說是如此重要。在這個項目中,通過物質‘地面’的展開,把‘無返回流線圖解’轉變成三位圖解。這樣人體工程學和功能上的信息就結合在圖解之中,由此決定了表面變形的尺寸和幾何形態,還有那些承重結構尺寸的技術信息也結合在其中。而只有在圖解吸收了所有這些信息之后,它才成為一張圖紙,才能獲得量度上和幾何上的決定。
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羊皮紙繪圖,到柯布西耶的九宮格,再到埃森曼的新圖解設計手法,可以發現圖解一直在影響著設計。通過對圖解這一設計理論的研究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一些西方知名建筑師在其設計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和建筑理念,從而為我們自身的建筑設計時間帶來反思和啟發。
參考文獻:
1. 彼得•埃森曼著. 陳欣欣 何捷譯 .《圖解日志》.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
2. (瑞士)W•博奧西耶 編著 牛燕芳 程超譯 . 《勒•柯布西耶全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
3. HEINZ RONNER SHARAD JHAVERI著. 《LOUIS I.KAHN―Complete Work 1933-1974》. Boston:birkhauser .1987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雙盲”答辯;答辯秘書負責制;土木工程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3;TU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0052909(2017)01007306
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已經初步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化[1]。近年來,各類高校、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數量穩步增加。2015年全國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57.2萬人,其中學術型32.2萬人,專業型25.2萬人。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類型結構、培養模式、管理模式都將面臨重大轉變和調整[2]。對于培養碩士研究生的高校來說,研究生普遍擴招是提升整體教學水平的機遇,但也將在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面臨巨大的挑戰。
一是研究生生源質量下降。研究生總體招生規模擴大,使得研究生入學分數線明顯降低,生源平均質量下降成為必須面對的現實。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現象在不同檔次高校中的影響具有差異性。同一專業,處于招考上游層次的高校仍然具有優先吸引優質生源的優勢,研究生擴招進來的一般生源則大部分流入招考下游層次的高校,使得這類高校的研究生生源質量下降得非常明顯。
二是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縮短。自2012年起,中國開始大規模招收以培
養專業型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學制兩年。這一變化對于很多類似土木工程專業這樣對數學力學理論和工程實踐兩方面都有較高要求的專業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3]。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如何在兩年時間內完成全部學位課程的學習?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并保質保量完成學位論文的寫作和答辯?都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和研究。
三是碩士導師指導研究生數量有較大幅度增加。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速度明顯快于高校碩士導師增加的速度,造成碩士導師指導研究生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以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為例,2010年每位導師只能招收1~2名研究生,三屆全部加起來不超過5名。到2014年,每位導師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數量超過3名,三屆加起來接近甚至超過10名。研究生數量的增加必然會影響導師指導學生的時間和質量[4]。
因此,在研究生招生規模普遍擴大,生源質量有所降低的背景下,如何保證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就成為當前各高校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點和難點[5]。
土木工程專業是廣州大學重點建設的專業之一,在國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受到研究生擴招的影響,近年來生源質量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從2011年開始,兩年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大幅增加,碩士導師指導研究生的數量也隨之大幅增加。為應對這一變化,學校擴大了招生宣傳范圍,提高了學校保送研究生比例,增加了校外碩士研究生導師的數量。自2015年開始,學校將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學制改為三年,以保證其有充足的時間完成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在此基礎上,為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學校決定從守好研究生畢業前的“質檢”關入手,在土木工程學院推行“雙盲”答辯,并以此為契機,帶動整個研究生培養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整體素質。
一、 “雙盲”答辯方案簡介
(一)“雙盲”答辯的基本思路
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答辯工作多由系主任或導師組織。答辯委員由本校熟識的教授、副教授組成,外單位專家參加的比例很低。答辯過程中導師不僅可以出席,而且可以發言參與答辯過程。在以往研究生屬于精英教育的階段,研究生數量較少,整體素質較高,這樣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基本能夠保證程序公平和學術嚴謹。但是,在當今碩士研究生教育已經成為大眾教育,研究生數量大幅擴大、平均科研素質下降的背景下[6],這樣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和答辯形式逐漸暴露出了把關不嚴、看導師面子作決議、畢業答辯流于形式等問題。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實行“雙盲”答辯的初衷,正是為了嚴肅答辯程序,保證學術公平。“雙盲”答辯的含義是:在正式答辯會之前,答辯委員名單對所有研究生和導師保密;在整答辯過程中,答辯研究生導師姓名對答辯委員保密。全部答辯工作由學院主管領導、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和答辯秘書組織和完成,研究生導師除了提交答辯工作所必需的對學生的評價(匿名)之外,不介入答辯委員的邀請工作,不參加答辯組織工作,答辯會場也不允許導師列席。
這一答辯組織方式盡最大可能杜絕了答辯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答辯委員沒有了后顧之憂,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論文本身的學術問題上,保證了答辯工作的公平性和學術性。對于答辯研究生來說,答辯過程沒有導師在場,對答辯委員不熟悉,以一個獨立的科研工作者的身份面對專業專家和前輩的考核,是個人學術研究道路上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對于列席的低年級研究生而言,現場觀摩高年級同學接受答辯委員純學術性的質疑并進行答辯,對其樹立嚴肅的科研態度和正確的科研方法[7],都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二)“雙盲”答辯工作的組織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雙盲”答辯工作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學院領導、研究生辦公室工作人員和答辯秘書組成。主管領導全面負責“雙盲”答辯工作的組織和實施,是整個答辯工作的總負責人,也是答辯委員會組成的最后決策者。在主管領導的組織下,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和答辯秘書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整個答辯工作。研究生工作辦公室負責答辯前后的程序性工作和答辯會舉辦期的后勤工作,包括:(1)答辯前,根據研究生論文的“盲審”結果,確定參加答辯的研究生名單,準備答辯表決票等必需的答辯資料;(2)答辯會期間,負責答辯會的后勤工作,包括制作答辯海報和橫幅,統一購置答辯會所需物品;(3)答辯會結束后,回收全部答辯文件,整理分析后上報學位委員會和學校研究生辦公室。答辯秘書從各系所抽調精干的青年博士教師組成,負責答辯相關的全部學術性工作,包括研究生的答辯分組、答辯委員的邀請,以及答辯會的組織和實施等。其中答辯秘書在“雙盲”答辯工作中處于關鍵的核心地位,對此將在下面作重點敘述。
(三)“雙盲”答辯工作的實施流程
“雙盲”答辯工作的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二、答辯秘書負責制
從圖1給出的“雙盲”答辯工作流程可以看出,答辯秘書的工作在整個答辯過程中處于關鍵的核心地位。土木工程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答辯,從研究生分組、邀請答辯委員、準備答辯相關文件材料,直至答辯會的召開等工作,都需要具有相當程度的專業知識水平。這些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以往都由系主任或研究生導師完成。“雙盲”答辯方案要求答辯委員名單對研究生導師保密,使得這些學術性的工作成為答辯秘書的職責。答辯秘書從接收答辯工作任務開始,直至整個答辯過程結束,負責“雙盲”答辯最具專業性的核心工作,是研究生“雙盲”答辯方案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在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研究生“雙盲”答辯工作中,這一極具特色的組織方式被稱為答辯秘書負責制。
(一)答辯秘書的抽調
答辯秘書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研究生答辯工作一年只舉行一到兩次,答辯秘書只在此階段內參與研究生答辯工作,是一個臨時任務。另一方面,答辯秘書的工作需要相當水平的專業知識。出于這兩方面的原因,答辯秘書一般從各系所具有博士學位的精干青年教師中抽調。抽調出的答辯秘書和研究生辦公室工作人員一起,組成研究生答辯工作組,在主管院長的領導下完成整個答辯工作。經過一至兩年的實踐鍛煉之后,答辯秘書的隊伍也可以相對固定下來,成為研究生“雙盲”答辯工作重要的人力資源保證。
(二)答辯研究生的分組
從2013年起,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已全部實行外校盲審。盲審結果反饋回來之后,研究生工作辦公室據此確定總的答辯研究生名單,并提交給答辯秘書進行分組。
雖然土木工程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總體來說都屬于大土木專業范圍,但在學校多年來有意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促進多學科并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方向可謂百花齊放。不僅不同專業導師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差異,就是同一專業的不同導師、同一導師的不同研究方向都會有很大差別。由于碩士研究生的研究內容往往只與導師其中的一個研究方向相關,研究生論文研究方向的差異就更加明顯。答辯研究生分組的基本思想,就是
根據學位論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進行分組,讓研究方向相近的學生盡量在同一個組參加答辯。這樣做有兩個明顯的優點,一是便于邀請同一研究方向的答辯委員參加答辯;二是有利于參加答辯的研究生相互學習。具體的做法是從大到小,層層分類,即第一步先把市政、暖通專業的研究生分離出去,組成若干個單獨的答辯組;第二步從大土木方向把橋梁、交通、道路、巖土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分離出去,組成若干個單獨的答辯組;第三步在小土木范圍內,按照力學、抗震隔震、抗風防災、結構設計與分析、材料與實驗技術等研究方向分組,形成單獨的答辯組。
答辯秘書對研究生進行分組的依據主要是研究生論文的題名和摘要,有時還需要參考其畢業論文全文。這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不僅需要對土木類各專業有充分的認識,也需要對所涉及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這也正是答辯秘書要從各系所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中抽調的根本原因。
(三)邀請答辯委員
為保證答辯工作的公平性和答辯委員的權威性,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雙盲”答辯方案聘請答辯委員的原則是:(1)建立答辯專家庫,所有答辯委員均從專家庫內抽取;(2)答辯專家庫中的成員全部由非本校的高校、研究所和企業中具有正高職稱的專家組成,本校教師一律回避;(3)答辯委員會中,高校答辯委員和企業答辯委員按比例邀請,學術型研究生組高校答辯委員4人,企業答辯委員1人,專業型研究生組高校答辯委員3人,企業答辯委員2人;(4)每個答辯周期,同一答辯委員邀請次數一般情況下不超過2次,最多不超過3次。
答辯秘書根據答辯專家庫內答辯專家的研究方向,結合各組答辯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答辯時間,擬定初選和增補答辯委員名單,上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長審核。審核無誤后,向答辯專家發出邀請,組成答辯委員會。
(四)召開研究生答辯動員
在答辯之前,答辯秘書需要召集研究生召開答辯動員會,與研究生建立聯系,布置答辯任務,并借此機會對研究生進行答辯禮儀培訓。具體內容包括:(1)要求研究生積極準備答辯工作,按時上交答辯所需各項材料;
(2)要求研究生認真檢查論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英文題名、英文摘要、參考文獻格式等是否符合規范;
(3)提醒研究生在答辯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PPT的制作和講解、回答問題需要重視的細節等;
(4)要求研究生根據《論文評閱書》提出的意見認真修改論文;
(5)確定答辯順序。
答辯動員會結束之后,收集答辯所需的論文、論文評閱書,準備好答辯表決票、學位申請表和學位論文簽名頁等相關材料,為召開正式答辯會做好準備。
(五)按期組織正式答辯會
在正式答辯會期間,答辯秘書擔負雙重任務。一方面,作為答辯會的組織者,答辯秘書要保證整個答辯會按照答辯流程順利進行,需要直接處理包括答辯后勤工作在內的一切相關事務。另一方面,作為唯一的同時掌握答辯委員信息和答辯研究生導師信息的校方工作人員,答辯秘書需要密切關注答辯進程,根據答辯過程的需要準備答辯決議、學位申請表簽名頁等答辯文件,并及時處理一切意外情況。例如,在2015年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答辯過程中,有答辯委員對一位研究生的試驗數據持有疑問,現場難以形成決議。答辯秘書緊急聯系該研究生導師,促其提供原始試驗數據記錄和國內外相關試驗結果對比,最終使該研究生順利通過答辯。
(六)答辯會后的收尾工作
正式答辯會結束后,答辯秘書的收尾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整理全部答辯材料并上交研究生辦公室,包括答辯表決票、答辯決議、學位申請表、論文簽字頁等;
(2)召開研究生答辯總結會,督促研究生按照答辯過程中答辯委員提出的意見修改論文,并按要求上交授予學位所需的材料;
(3)總結答辯組織工作的得失,提交給研究生辦公室,以備答辯工作總結會時研究討論;總結整理答辯委員的提問及其他學術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提交給相關系所和研究生導師,作為其
今后工作的參考。
三、實踐效果
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雙盲”答辯方案自2013年開始啟動,2014年初制訂初步的工作流程,并首先在結構工程、工程力學、防災減災、巖土工程等小土木專業142名研究生的畢業答辯中試行。隨后,根據試行情況和答辯委員、相關導師、研究生的反饋,對工作流程進行了調整。2015年,“雙盲”答辯的范圍擴大到整個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包括結構工程、工程力學、防災減災、巖土工程、市政工程、暖通、道路橋梁等大土木類專業的全部205名研究生。
表1給出了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近6年碩士研究生的答辯情況對比。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實行研究生學位論文全部校外盲審,實施“雙盲”答辯方案之前的2010年至2013年,不能按期參加答辯的研究生是極少數,參加答辯的研究生全部都能通過答辯。自2014年實施研究生學位論文“雙盲”答辯方案以來,不能按期參加答辯的研究生人數迅速增加到兩位數,出現了一定比例的答辯決議不通過的情況。這表明所采取的“雙盲”答辯方案在學位論文授予過程中的嚴格化、規范化方面的積極意義。學術水平達不到畢業要求的研究生,會在以下三個環節被淘汰下來,一是導師自行把關,對達不到基本要求的研究生不同意其參加答辯;二是校外專家盲審未過關;三是“雙盲”答辯決議未通過。
對近6年的3 818份答辯表決票進行統計分析,其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自2014年開始實施“雙盲”答辯方案以來,評價為“中”和“及格”的成績數量明顯增加,評價為“不及格”的成績也開始出現。圖2給出了答辯成績走勢圖,可以看出評價成績欏壩判恪焙汀傲己謾鋇惱急仍2014年開始實施“雙盲”答辯以后大幅下降,評閱成績為“中”及以下的占比相應有明顯上升。這一結果表明,由于“雙盲”答辯方案最大程度地減小了答辯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答辯委員在進行答辯評價和決議時,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研究生的學術水平本身,評價結果更為客觀。
總體而言,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碩士研究生答辯過程中實施“雙盲”答辯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具體表現在:
1.答辯程序進一步正規化
“雙盲”答辯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學院領導主持,由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和各系所抽調來的答辯秘書分別負責答辯過程的程序性工作和學術性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答辯過程的公平性、學術性和嚴肅性。
2.論文答辯會的學術性得到進一步加強
“雙盲”答辯會實行研究生導師回避制度,答辯研究生按照研究方向分組,所有答辯委員均從校外具備正高職稱的專家中邀請,這些措施充分保證了學術答辯會的學術性和權威性。碩士研究生在導師不在現場的情況下進行答辯,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檢驗研究生個人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意義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3.碩士導師和研究生對學位論文的重視程度得以提升
實行“雙盲”答辯之后,由于盡可能地排除了人為因素的影響,答辯委員現場提問的深度明顯加強,評價標準更加嚴格。研究生及其導師對學位論文的重視程度空前提升。特別是答辯過程中,答辯委員對學位論文選題、工作量、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的評價反饋給各院系后,引發了一系列積極的變化。以往對研究生開題報告、中期考核、預答辯等過程不重視、走形式的現象得到了根本改變,研究生的培養進一步嚴格化、正規化,這與學院推行“雙盲”答辯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四、總結與思考
兩年的實踐表明,廣州大學在土木工程類碩士研究生畢業答辯中推行“雙盲”答辯是較為成功的,基本達到了提高研究生對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的重視,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目標。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類研究生“雙盲”答辯工作的成功,有以下幾點經驗值得總結:
一是,嚴謹細致的組織工作是“雙盲”答辯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雙盲”答辯是研究生答辯工作中具有革新意義的改革措施,每一步工作都有可能遇到無法預料的阻力和困難,需要一邊摸索一邊推進。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雙盲”答辯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學院領導全面負責,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和答辯秘書組根據自身特點分工協作。這一方案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得以順利實施,首先應歸功于嚴謹細致的組織工作。
二是,答辯秘書負責制是“雙盲”答辯工作的核心工作方法。答辯秘書工作的重要性在“雙盲”答辯中尤為突出。答辯秘書負責制保證了“雙盲”答辯方案的順利實施,是實踐中得出的重要經驗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是,答辯委員全部從校外邀請,指導導師回避,使研究生以獨立科研工作者的姿態面對行業專家和前輩的檢閱,研究生學位論文得到最客觀的評價,這也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課。
總體而言,采用研究生“雙盲”答辯,能夠提升導師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認識,促進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規范化,對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擬在今后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工作中繼續堅持“雙盲”答辯,學校也擬在2016年將這一答辯方式推廣到更大的范圍。但是,對于“雙盲”答辯方案本身來說,在答辯專家庫建設、答辯流程細化、答辯文件正規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待于在未來的工作實踐中進行改進和完善。參考文獻:
[1]張東海,陳曦. 研究型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狀況調查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83-90.
[2]黃曉明. 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體制改革探討[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52-55.
[3]程朝霞. 道路橋梁專業答辯中成績評定影響因素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2014(34):244-246.
[4] 姚利民,朱黎F. 研究生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55-59.
[5]劉晗,龔芳敏. 優化預答辯制度提升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探索與實踐――以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8):52-56.
[6]崔延強,易然,吳葉林. 學位制度及研究生教育改革對高校的挑戰――第四屆中德高等教育論壇綜述[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2):106-109.
[7] 馬云闊,楊文強,李偉. 提升理工類學術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5(10):118-121.
Abstract:
近幾年,我國研究生教育迅速發展,教育部推出“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推動“211工程”、“985”工程的高校積極探索研究生教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國進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的高校由2004年的17所發展到2008年的56所,這些高校陸續公布了改革方案。但教育界和學術界對改革的思考和探索處于初級階段,部分想法仍然停留在學校內部,就事論事。武漢大學也進行了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2004年率先實行2年制碩士,通過彈性培養的機制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逐步建立了科學研究以導師為主導的責任制和與科研緊密聯系的導師資助制、導師責任制,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是改革的核心。筆者對武漢大學各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情況進行了較深入地調研,一個深切感受就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須密切聯系社會、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
一、學科點設置和培養模式要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在頒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明確指出,“推進素質教育,突出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創業精神的培養。增進研究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強化全面質量觀,把保證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國家和省級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培養單位應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并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在研究生教育中,學科點設置、招生規模、培養模式等方面,都要考慮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要求,要與社會經濟結構、職業結構、人才需求結構相適應。在就業形式日趨嚴峻的今天,研究生培養的水平和規模,主要取決于社會市場的需求狀況。社會經濟結構、職業結構是復雜多樣的,研究生教育也應該是多樣的。所以,碩士生學制改革必然導致培養模式的變革,培養目標從單一的學術型向應用型為主轉變。
學校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門應該根據相關政策,做到:一,及時調整招生政策,優先推薦推免生進行國際聯合培養和碩博連讀,打破過去不接受校外調劑生的慣例;二,培養部門積極制定有關培養機制改革等方面的文件及政策。加強課程與教材建設,增設學科通開科200多門;三,由名師、國外專家進行專題講(授)座,進行思維訓練和方法熏陶。為了實現培養的目標,學校搭建起跨學科研究生培養平臺,組建跨學科學位點科研機構,開設跨學科學位點推進跨學科人才的培養。例如:中部發展研究院、中國邊界研究院、國際問題研究院等跨學科科研機構不僅使跨學科研究上了一個新臺階,而且帶動了新一輪跨學科高層人才培養的。培養模式要根據社會需求,適應社會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多樣化,必須注重培養通才型的(即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專業應用性人才)專才,以呈現多層次、多方式、靈活多樣的培養方式。當然,以市場為導向并不等同于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而是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相結合的。香港各高校的就業輔導內容豐富、深人、實用,形式新穎,貼近學生,適應社會要求,必然受到學生和雇主的歡迎。各種輔導活動大膽引入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的理念,具有時代進步性和創新性。
目前,武漢大學的研究生依招生情況的不同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大類,按培養目標的不同而分為學術型與應用(職業)型兩類。以前,在學科點的設置方面,以純粹理論科學探索為主、從學科自身發展需要的角度考慮得較多,從社會需要的角度考慮得較少。學校力圖改革這種不能反映社會需要的學科點設置和管理方式。社會經濟結構、職業結構是多樣的,對高級人才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多形式的、多層次的。一般情況下,社會需要人才:如科學研究、工程(IT)技術、管理企業、管理社會。這四種人才大體可以歸為理論研究型、實踐應用型兩類。這兩類人才中,實踐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大大高于理論研究型人才的社會需求。在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特別是有些學科博士生教育中,注重理論研究型人才培養,忽視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注重學術型博士學位,忽視專業博士學位。這個問題不解決,研究生教育改革很難深入進行下去。
武漢大學就很重視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1981年11月,國家批準了文科第一批哲學(西方哲學)、法學(國際私法)博士專業學科點,為高校及各領域培養、提供了一批理論人才和部分專業實踐人員,如社會科學研究員、高校教師、學校管理人員、政府官員、政府政策研究人員等高級專門人才。到2003:年,我校已有36個培養單位建立了博士專業學科點,涵:蓋了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十大學科門類。目前一級學科點達到28個,有203個學科專業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85個學科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后流動站29個。現在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萬6千多人,而且多數學科中的(理工醫類)研究生,2008年,選擇(1+4)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約占研究生總數的8—10%,生物學科占60%左右,文科類研究生也有少量選擇(1+4)攻讀博士學位。醫學部分(臨床、口腔)專業實行專業博士學位,至今其它學科只有科學學術博士學位,沒有專業博士學位。現在學校有專業碩士(EMBA、MBA、MPAce、MPM、MPA、JM、EDM、MFA、MPH、MAIBA、MDE、MM、IdSM、MTCSOL)學位14類,國家工程碩士設立40個領域,我校工程(MDE)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僅有21個領域。而這些專業碩士學位只能招收社會在職(非全日制)人員,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軟件工程碩士(MSE)、建筑學碩士(MA)、漢語國際教育碩士(NTCSOL)招收雙證學歷碩士,畢業后到工作崗位不需重新培訓馬上就適應工作環境,很受社會歡迎。但也有些學科點設置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多數研究生畢業以后學非所用,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研究生招生規模、人才培養目標,同樣要根據社會需求來定。研究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研究生人數過多,就會形成“教育過剩”,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對社會發展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培養創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關鍵,這是十分正確的。但我們應該看到,各類人才、各專業人才,創新對象不一,對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的要求也不一樣,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不同。我們要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和研討,不能泛泛而論。
二、研究生培養過程要重視教育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撰寫學位論文是關鍵環節。撰寫學位論文的目的,首先是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其次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因而,在這一過程中要實現教育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撰寫研究生論文,首先要確立有意義的研究問題。如文、史、哲、經、管、法等基礎學科,應關注世界范圍內的研究狀況;數、理、化、工、醫等基礎學科應從自然科學、跨前沿邊緣學科、世界先進科學研究中去尋找問題。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工程學科應到工業企業的實踐中去尋找問題;社會學科面向社會,則要到社會發展實踐中去尋找問題,醫學學科更要到社會醫院臨床實踐中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同樣離不開社會實踐。發展研究生教育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之一。因此,研究生論文還需要直接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例如,近十多年來,我國的大批研究生論文中,有一些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過很大貢獻,這是很值得肯定的。但也必須看到,少數研究生論文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答辯以后,論文便束之高閣(放入學校圖書館和國家科技資料中心),利用、索引率較低,鮮有人問津。究其原因,主要是論文脫離社會實際,對問題研究把握不準,泛泛而談,缺乏深入探討和研究。因此,必須改變培養方式,將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有機結合。
現在,國內許多高校都在探索,有些好的培養方式值得我們借鑒。例如,北京××大學采用建立大學研究院制度的方式,改革研究生培養。這種研究院由學校牽頭,在全國設立多個研究院,研究院屬非法人實體,牽頭大學以其法人資格代表研究院對外簽約。××大學可以有多個研究院,每個研究院都以該校最優勢學科專業所在學院為主。研究院的任務是實施研究生教學,這種教學主要圍繞科研項目進行。高校或研究機構的研究生,一般都被要求進入本學科專業的研究院學習一學年,第二學年或第三學年回校。研究生向研究院遞交研究工作計劃,通過研究院組織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才能進入。研究院開設提高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課程,經常性地舉辦研討班、專題講座班、研究實習班,幫助研究生向科學院及工業、科技、IT行業界等方面申請科研項目。這種研究院集中優勢學科力量人力資源,綜合科研力量和資源優勢,取長補短,信息資源共享,與學校聯合爭取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提升競爭力和研究水平,有利于研究生的培養。武漢大學也開始探索研究生培養方式的改革,如在深圳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廣東惠州研究院、上海校友會、浙江溫州(寧波)企業集團、華東地區蘇州研究院、湖北宜昌研究院等建立創新實踐基地,采用漸進式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踐課程選修、研發實驗、研發實踐、自主研發、自主創業等五個層次,逐步拓寬研究生視野,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僅這些還遠遠不夠,只有從重視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的有機結合出發,探索新的培養方式,改進培養過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水平。
三、研究生指導方式要適應知識經濟的跨越發展的緊迫要求
現在,人類已經步人知識經濟社會,信息資源、高尖端技術、新材料能源、生物工程的跨越發展,很多深層次的延伸及變革,只有在科學研究、工程教育、工業生產等緊密結合中才能實現。因而,教育方式也需要采用個人指導、班級授課、小組研討、參與科學研究和試驗等多種形式。另外,從知識增長速度來看,現代社會知識呈現不斷更新增長,新知識結構層出不窮,教師和研究生往往同步接受新知識、新信息。水平最高的導師電往往難以圓滿解答研究生提出的問題。從實際上看,由于生源來自四面八方,相同專業的研究生在入學時知識結構不盡相同,有的甚至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入學后,研究生從師的研究方向不同,必要知識準備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問題就要通過開設選修課來解決。為此,選修課的設置要有靈活性,根據研究生的不同需要來設置,因材施教。另外,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其中一種普遍的需求就是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能力④。因此,研究生指導方式不能僅僅停留在“師傅帶徒弟”的階段,也應隨之改革。研究生教育,其培養的目標指向,雖然要求研究生具有研究的合作意識和品格,并提倡形成研究生合作的學術氣氛,但研究生教育并不是以培養共性化的研究生為旨歸,而是使研究生在接受研究生教育階段,形成具有個性化的研究品格、個性化的研究定向、個性化的研究視野和獨立的思考,以獲得獨創的研究成果,從這一意義上講,個性化是研究生教育培養目標的構成主體。這就要求研究生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依據研究生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研究定向,設置具有彈性化的課程,使研究生的個性化得以凸顯。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152-02
一、引言
道路工程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在現代運輸體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公路交通建設正在由規模擴張型向規模與質量效益并重型轉變,國家日益重視交通特種材料的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組織開展了多項技術難題的科技攻關和研究團隊建設,在基礎理論研究和新材料開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對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所要求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技術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研究和工程技術人員。然而,由于缺乏先進的實踐教學模式和創新體制,限制了廣大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利于交通材料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作為工程科學技術的承載者,新的生產力的創造者,工科研究生創新與實踐素質的水平不僅制約著工科科學與技術的傳承與發展,還決定著工程實踐的開展乃至工業化進程的推M。同時,作為一門材料科學與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相結合的學科,其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成熟模式很少。因此,為了適應現代工程教育與建設的需要,本論文結合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特點,提出合理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方案,并根據長安大學材料學院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實踐經驗,推進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隊伍、管理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首先從當代公路交通建設對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特性出發,研究創新型人才的特質與具體表現形式,依賴創新學、材料學理論,研究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特質,同時調查分析目前我省各高校道路交通領域研究生的創造能力表現,采用對比分析查找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與國際上先進國家相比在創新力上存在的差距,查找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研究人才培養模式上與國外的差異,從中研究分析研究生創新培養存在的問題。然后研究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的理念、教學機理,制定適合我校的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理念和教學機理,作為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廣和系統設計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
三、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現行實踐教學發展現狀
首先,在全國分別選取5所不同類型的兄弟院校,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以及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分析,依照工科研究生創新素質的構成要素、內在結構、要素間的交互作用機理以及其三要素驅動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出我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創新素質發展現狀的評價指標體系。其次,依照設計出的評價指標體系、遵循量表設計的一般原則,設計出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素質發展現狀量表,并選取研究樣本進行測量。再次,依托測量數據,從整體視角和分類視角對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創新素質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總體把握。
四、實踐教學模式框架構建和系統設計
結合我校傳統專業特色與教學經驗,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在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建立包括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和工程實驗等不同能力層次,既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又接近交通運輸、土木建筑等工程實際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設計實驗教學項目與教學大綱,實行因材施教。
為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建設的有效溝通與有機結合,聯合領域內具有優質資源的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集團組建聯合培養基地,建立以培養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培養高層次研發型、應用型人才為重點的研究生培養平臺。其中,“長安大學―青海交科院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已獲陜西省教育廳批準,成為陜西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如圖1所示)。
并且,已建立嚴格的校外實踐管理細則。將負責人聽課制度,以任課教師考勤為基礎、負責人聽課為輔助、管理部門不定期抽查為重點、學生評課為補充的方式,構建考勤、聽課、查課、評課四位一體的教學檢查制度。要將教學檢查結果與學生評獎評優及中期考核等環節掛鉤、與教師考核評價掛鉤,督促學生與任課教師重視課堂教學環節。要按照學校及設站單位制定的文件要求加強研究生論文開題和中期考核工作,嚴格工作紀律,對未通過開題報告及中期考核者,提出學業預警,給予延期開題、補修、延期畢業等相應處理,不允許其進入研究生培養的下一階段。研究生院組織工作人員對研究生論文開題、中期考核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審核預警制度的執行情況。將進一步加大學位論文重復率檢測力度,對重復率超過15%的,研究生院將通報導師、約談學生并要求限期整改。還將進一步加大學位論文盲審比例,尤其加大未參加盲審的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查力度。校外研究生培養平臺的建立,不僅能加快科技轉化,還將大幅提升我國交通領域高端科技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提高學生創新性綜合素質,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五、加強實驗室管理的軟件建設
根據材料學院實驗室建設現狀,制定或修訂《高等院校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室管理條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工作規程》、《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研究中心開放管理條例》等管理文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實驗教學人員、實驗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實驗人員考核、培訓辦法;儀器設備維護與管理制度;實驗操作基本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實驗室基本信息收集制度等。
六、Y語
通過研究與國際交通建設發展水平實質對等的、基于工程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方案和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的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探索了新途徑。本文提出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特質與要求,為我校高等教育發展到新階段一切以學生為本、注重專業內涵建設、重視質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偉,王殿君,申愛明,林順英,陳亞,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養模式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2):136-138.
[2]王振軍,李輝,俞鵬飛,陳華鑫.材料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新舉措[J].教育教學論壇,2016,(9):48-50.
[3]閆紹峰,廖國進,曾紅,王宏祥.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6):223-226.
[4]王斌.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以T大學為個案[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TU7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671-(2010)042-0197-01
1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現狀分析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過程,再加上項目建筑位置固定、生產流動、結構類型不一、質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體型大、整體性強、建設周期長、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等特點,因此,施工項目的質量比一般工業產品的質量管理難度更大。
工程項目質量問題具有復雜性、嚴重性、可變性和多發性的特點。由于產品固定,生產流動,產品多樣,結構類型不一;露天作業多,自然條件(地質、水文、地形等)多變;材料品種、規格不同,材性各異,交叉施工,現場配合復雜;工藝要求不同,技術標準不統一等,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在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稍有疏忽,就極易引起系統性因素的質量變異,從而產生質量問題或嚴重的工程質量事故。
2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原則
1)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市場經濟經營的原則是“質量第一,用戶至上”。房屋建筑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較長,是“百年大計”,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以項目團隊成員為管理核心。建筑施工企業應注重對員工的管理,包括績效管理,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和提高等等,這是保證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質量的創造者,質量控制必須“以人為核心”,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人的責任感,樹立“質量第一”觀念,通過提高人的素質來避免人的失誤,以人的工作質量保證各工序的質量、促進工程質量。
3)以預防、預控為主。以預防為主,就是要從對質量的事后檢查把關,轉向對質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從對產品質量的檢查,轉向對工作質量的檢查、對工序質量的檢查、對中間產品的質量檢查,這是確保施工項目的有效措施。
4)堅持質量標準、嚴格檢查。質量標準是評價產品質量的尺度,數據是質量控制的基礎和依據。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必須通過嚴格檢查,用數據說話。
5)貫徹科學、公正、守法的職業規范。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經理,在處理質量問題過程中,應尊重客觀事實,尊重科學,不持偏見;遵紀守法,杜絕不正之風;既要堅持原則、嚴格要求、秉公辦事,又要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以理服人、熱情幫助。
3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對策探討
1)項目質量管理的計劃。施工質量計劃是指確定建成的建筑物實體應該達到的施工質量標準和如何達到這些標準的工作計劃與安排。工程項目施工的質量管理正是對項目施工質量計劃的策劃開始的,并且是通過對于項目施工質量計劃的實施來實現的。項目質量管理通過這一過程,努力控制和杜絕返工和質量失敗等消極后果的出現,最終使項目達到質量目標的要求。
2)項目質量管理的保證。隨著項目部的組建工作的完成,實際上就己經固有了一個質量管理體系。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為完成項目任務所組建的項目部都必然客觀存在著一個質量管理體系,因為它包含了較為完整的組織結構、職責、程序、過程和資源。我們所要關注的是期望或要求每一個肩負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項目組織能夠按照標準有關質量體系標準來建立和健全該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使之更為完善、科學和有效。只有建立了有效的項目質量管理體系,才能全面地開展項目質量管理活動。而為了達到項目預定的質量目標,就必須加強項目內部質量管理,采用質量管理體系的模式科學組織施工,嚴格貫徹公司制定的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確保質量目標的實現。在全面熟悉施工圖,充分領會設計意圖的前提下,建立公司一級和項目部一級的質量保證體系、安全體系、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及質量檢驗體系,使所有部門能夠縱橫溝通,相互聯系,高速、有效地運作,從而最終保證工程質量目標得以實現。
3)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過程分析。①事前質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進行的質量控制,其控制章點是做好施工準備工作,可把施工項目施工準備工作要貫穿于施工全過程中。對工程各項參與者進行審查。工程負責人應該是懂經濟、懂技術、懂管理、懂法律,并且還要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的全面的技術人才。因此在資格審查時必須嚴格,做到持證上崗。施工隊伍和分包單位人員的思想素質、技術素質及身體素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為此,在審查時發現有不合格者,堅決不能上崗。建立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系統。一個過程是指從施工階段的事前準備,經過事中各工序的施工以及檢查驗收,直到事后的工程總體驗收及資料歸檔的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四個階段是指施工前的準備階段、各個分部分項的施工階段、各個分部分項的檢查驗收階段、發現并處理問題的階段。八個步驟為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對各部布分項施工的監控;對各分部分項施工質量的檢驗;總結該階段的有關數據、資料;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及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整理整個施工階段的有關數據和有關資料;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并將有關文件歸檔。
②事中質量控制,指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質量控制。事中質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過程,重點控制工序質量。其具體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檢查,質量預控有對策,施工項目有方案,材料有試驗,隱蔽工程有驗收,技術措施有交底,圖紙會審有記錄,配制材計量器具校正有復核,鋼筋代換有制度,質量處理有復查,成品保護有措施,設計變更有手續,行使質控有否決,質量文件有檔案。
工序的質量控制。每道工序開始前及施工過程中都要對影響工序質量的條件或因素進行控制。如:要保證有足夠的勞動力去參加工作,以防由于疲勞而出現怠工現象等。每道工序完成后要運用一定的檢測手段對其進行檢測,確保其能夠達到預定的質量標準。
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查。質量管理人員主要采用的檢查方法有目測法、儀測法、實驗檢驗法等。在施工過程中,應重點進行以下方面的檢查;施工操作質量檢查,對違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應及時糾正;工序質量的交接檢查指前道工序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隱蔽工程的檢查與驗收,這一部分是防止質量隱患和事故的關鍵;施工過程中的監控,對某些重要的分項工程應特別注意經常進行預檢和復核;成品保護的質量檢查,必須對己完成部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護,以免造成損壞,影響工程整體質量。
③事后質量控制。事后質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過程形成產品的質量控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準備竣工驗收資料,組織自檢和初步驗收,按規定的質量評定標準和辦法,對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質量評定,組織竣工檢驗等。
4結語
在建筑施工企業中引運用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從而使企業建立一個符合市場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規范企業的管理活動。各種質量管理標準的實施和認證不是為了一次性達標,而是要建立一個持久運行的質量管理體系,落實到企業所承建的一個又一個工程項目中去,有效地進行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