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5 08:24: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級財務管理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從表1可以看出,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考題中近年總題量保持在51題,且題型保持相對的穩定;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分值比例為55%和45%,主觀題的題量雖只有6道題,但分數比重較大;而且對考生的計算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較高。中國會計視野網站在對中級職稱本門課考試中難度大的題型的調查中,有63.51%的人選擇了多項選擇題,所占比重最大。詳細情況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多數考生對多選題和綜合題普遍感覺有難度,這就要求考生平時要注重知識的理解,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礎上。積極思考,特別是結合平時實務經驗,仔細體會、理解基本理論在實際中的運用,最好嘗試用基本理論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思路。這不僅僅有利于通過考試,也可以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強調的是《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和《經濟法》課程有一個重大區別,就是絕大部分內容不存在準則、法律規定,許多決策和分析都要依靠決策者自己的職業判斷。因此,對于綜合性強的試題,教材上往往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積極的思考,有意培養思路,方可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另外,筆者對今年《財務管理》試題做了分析和統計,發現指定教材的每章都有考點,覆蓋面很廣,考題的綜合性較強,但難度不大。如綜合題一幾乎把教材中有關涉及股票相關的計算做了較全面的測試,其命題點包括“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附權優先認股權價值”、“留存收益籌資成本”、“股票股利”、“股票回購”等內容。因此,考生不僅要熟悉教材,而且能夠對教材各章內容融會貫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近幾年命題中,雖然各章的內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點比較明確,難點也較突出,主要分布在第2、3、4、6、7、8、10、12等八章中。
通過上面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鑒以前年度試題導向性,對于更好地把握該門課的知識結構和考試命題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考生要嚴格按照考試大綱規定的范圍和指定的輔導教材認真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而且要對中級會計師資格考試情況和要求有所了解,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準備,這才是廣大考生順利通過考試的有力保障。
二、2008年《財務管理》命題規律總結
一是嚴格命題范圍,主要集中在考試大綱和指定考試用書中。考試大綱是考核時的綱領性資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框架;指定用書是大綱的具體化和細化,是考生最應該認真掌握的內容。考試大綱和指定用書既是考生復習的范圍,也是考試命題的基本依據。從這些年考試的試題來看,基本上沒有超過考試大綱和考試用書范圍的試題。因此,考生應當以書為本,學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試用書的基本內容。
二是考試命題重實務性,兼顧理論性且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財務管理》考試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實務為重、結合理論。因為會計資格考試的對象主要是從事實務工作的會計從業人員,考核目標是檢驗考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論水平。因此,考試的重點在于對實務方法的掌握,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尤其是理論在實務中的運用。不過近幾年考試中,涉及到理論方面的試題多圍繞基本理論,難題、偏題、怪題較少。因此,考生在準備理論部分時,關鍵是要真正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方法。如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等客觀性試題中多會出現理論性問題,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這些概念與原理。而實務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計算題和綜合題。這類題目綜合性強,側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是考核的知識點較全面,題量多、計算量多、綜合性強,重點難點突出。
首先,《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廣,理論和方法問題都比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歷年的考試內容基本上涵蓋了輔導教材的主要知識點。由于每門學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識點,因此每年的考題對重要知識點的考察所占的分值都較高,為此考生要認真分析和總結歷年考題,從中把握重要考點和答題技巧,提高應試能力。
其次,《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前后的關聯度較高,由于在實務上財務管理的內容涉及到各個方面,所以在考試中,往往容易將不同章節的內容聯系起來,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如第七章資金需求量預測的比率預測法與第八章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法的結合;第七章息稅前利潤的計算與第四章現金凈流量、凈現值以及內含報酬率的結合;第七章綜合資金成本或第二章資本資產定價模式的計算折現率與第四章凈現值、計算期統一法的結合運用;第二章風險衡量指標與第八章杠桿的綜合計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與第八章每股利潤無差別法的計算、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與第七章資金需求量預測的綜合計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購與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財務比率的計算;第八章杠桿計算與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結合運用等。
最后,《財務管理》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定量計算分析,課程內容的這一特點反映在考試中,表現為考題的計算量較多。從歷年的考試情況看,試題中與計算有關的內容大體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計算分析題還是綜合題,其計算量都較大,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試題的這些特點要求考生在復習過程中,要將有關的分析計算方法及其原理作為學習的重點。
需要強調的是,考生要學好財務管理這門課程,總體上要掌握三個基本項:第一,要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主要指有關基本概念、基本原則以及基本特點,如時間價值、風險、最佳資金結構等。這些內容是掌握財務管理方法的基礎,必須下功夫反復的記憶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財務決策的方法、財務分析的方法以及財務評價等方法,如債券價值評估、財務分析體系等這些內容會涉及到一些較深奧的數學知識,對某些考生有一定難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對書中涉及到的內容,應系統掌握其計算前提、步驟及注意點,弄清業務處理的原理、公式的演變、數據的來源、方法的選擇、理論的獲取以及案例的啟示等。通過記憶公式一案例練習一總結公式,不斷反復,從而提高自身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務操作能力。
三、對2009年《財務管理》考生應試的幾點啟示
《財務管理》這門課程相對于其他中級職稱考試科目知識層次更高級、更復雜,學習難度更大一些,因此,考生們在學習時要注意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一個正確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現將學習這門課程的方法建議如下:
其一,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制定一個詳細周密而又切實可行的計劃,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員們也可以根據輔導課程的進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筆者建議采用“有所側重”的原則來分配寶貴的學習時間,“有所側重”有兩層含義:(1)前期側重理解性章節,如第2章、第3章、第4章,后期側重記憶章節,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側重當年新增、變化的內容,因為當年新增、變化的內容當年一般都要考到。
其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讀,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財務管理》一書的大概知識體系,對主要的內容快速瀏覽,做適當的標記;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教材各章節,適當選擇習題加以練習和鞏固主要知識點;第三遍,融會貫通,這一階段一定要注意知識點的前后聯系,應快速看書,尋找自己還未記牢的知識點,對其進行重點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識點,反復演練習題,熟練掌握其原理和計算方法,才是考試制勝的法寶。具體時間可安排如下:
第一輪(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不做題目。
第二輪(2、3月份):開始做題,同時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經濟科學出版社的《精選題庫》,每門課程一本,此外根據做題進度精讀教材。
第三輪(4月份):融會貫通,教材第三遍。要求開始做綜合專題,精做研做,徹底搞懂,舉一反三。
第四輪(5月一考試前):補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擬題,回顧自己的專題總結,回顧歷年真題,完成全部教材學習。
其三,選擇典型的例題練習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題。做練習既可檢驗看書的效果,又可增強看書的效果,對于應試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時,可就各章的內容做一些典型習題,力求掌握該章的重要知識點;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時,要選擇一些跨章節綜合題(歷年考題)演練,力求前后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考前一般應做5~6套左右質量較高的模擬試題,兩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財務管理》的考試時間保持一致,即安排在上午做,一直持續到考前,做完試題后,可針對做題的情況再將教材瀏覽一遍,做最后一次補缺。這既可以檢驗自己的綜合應試能力,也可以檢驗自己是否已進入考試狀態。
由于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金融學專業的聯系較為緊密,其專業定位在實踐中存在兩種明顯的傾向,一種是偏重于會計學的會計處理能力培養;另一種則是偏重于金融學投融資能力的培養。兩種定位都嚴重忽視了財務管理專業自身的特色,也失去了財務管理作為一個獨立專業設置的意義。專業定位不明,專業的特色教育就無從談起,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將成為無本之木。
2.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由于專業定位不明確,目前許多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基本上是從會計學和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取舍。形成的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大致上有三大塊:會計學方面核心課程: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加成本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加管理會計);財務學方面核心課程: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加財務分析)、高級財務管理;金融學方面核心課程:資本市場(或金融市場)、投資學等。顯然,這種課程結構體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寬口徑”的人才培養要求,但并未突出財務管理專業自身特色。
3.人才實踐和后續教育不健全
我國目前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執業資格教育還未形成一個獨立的認證體系。與專業定位偏重會計學或金融學相對應,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要么參加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獲取相應的初級、中級和高級會計師資格,或者參加全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獲取注冊會計師資格;要么參加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相應獲取一級和二級專業水平認證證書。財務分析師和財務規劃師在實踐中還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概念,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也沒有明確的職責劃分,企業長期來形成的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管理的傳統思維一直得以延續。這些都極大地妨礙了財務管理專業人才長遠發展。
二、財務管理專業特色:與會計學、金融學專業的比較
(一)專業培養目標
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有扎實的財務專業基礎、熟悉財務理論和實務,能在工商、金融、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等單位從事財務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會計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備扎實的經濟、管理、法律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和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金融學專業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系統掌握金融理論和金融知識,具備金融實務專業技能,能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三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是不同的。財務管理專業應著重培養學生科學籌資、投資、資本營運決策與管理等方面的的財務管理能力;會計學專業應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金融學專業應著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等分析方法解決現實金融問題的能力。
(二)專業課程設置
各專業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差異主要體現在專業核心課程上,專業核心課程在各專業培養方案中處于核心地位,它們體現了各專業的教學特色。財務管理專業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以財務管理知識為主,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含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或公司財務、公司金融)、資本市場(或金融市場)、財務分析、投資學等;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管理會計(含成本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或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等;金融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含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計量經濟學、經濟法律概論、會計學、國民經濟統計學、管理學原理、國際經濟學、金融學、金融中介學、金融市場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學、國際金融學、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學、中央銀行學等。顯然,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金融學專業在核心課程的設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這反映了三個專業之間的確有較為緊密的聯系,但從這三個專業核心課程總體設置上看,恰恰能夠體現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三)實踐教學內容與方式
從各校實際看,盡管三個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塊設置的環節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專業實驗兩大部分,但在具體內容和方式上各有特色。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等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兩大部分,財務管理模擬實驗一般側重于案例分析,逐漸成熟起來的ERP沙盤仿真實驗可使學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專家診斷于一體,學生通過ERP管理軟件在仿真環境下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和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則以會計核算業務為主,會計模擬實驗一般包括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化操作兩個部分。而金融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基本統計分析軟件應用,模擬操作主要針對證券投資和銀行業務兩大領域。三個專業的畢業實習環節通常都根據畢業生未來工作去向,采用頂崗實習的做法。相對而言,會計學專業和金融學專業對口實習崗位比較容易安排,而財務管理專業因可能涉及到的企業商業機密問題,使學生難以接觸到實際工作中的財務管理問題,必須通過校內模擬實習來彌補該環節的缺陷。
三、建設財務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模式的思考
(一)明晰專業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體現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和水平的根本性要求,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具體路徑與模式。趙德武教授認為,社會需求是財務管理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動力。因此,應把新時期理財環境下社會對財務人員技能結構的需求和期望作為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根本依據。我們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實地走訪方式獲取的結果顯示,企業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技能需求主要反映在綜合管理型、決策型以及創新型三個方面(如下圖)。因此,我們認為,我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應當體現這一人才能力的要求。
(二)優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在本科財務管理教材和教學中,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通常是按照財務管理的知識層次來設置,分初級、中級、高級財務管理。其優點是知識層次性強,便于財務人員自學提高水平;缺點是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之間的劃分比較困難,使得各高校在初級、中級、高級財務管理不同層次的內容在銜接上顯得比較混亂。如何形成一個體系完整、層次分明、內容科學的課程和教學體系是科學制定財務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時應著力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在國外,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一般按財務管理的內容和培養對象分層次設置,教材編寫非常注重案例與實證分析,目前國內不少高校都在借鑒國外高校的先進經驗來設置財務管理的專業課程,并直接引進原版教材用于課堂教學。顯然,如何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并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設置財務管理的專業課程、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各高校不僅需要在理論上深入探討,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規律,以便形成自身的人才培養特色。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中仍然還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研究導向與重學術、輕社會服務的不良傾向。提高財務管理專業教師隊伍實踐能力,關鍵是加強校企合作。具體途徑主要有:一是青年教師以脫產或半脫產形式到合作企業掛職或頂崗鍛煉,定期或不定期到企業考察與實踐學習;二是教授以企業顧問身份,定期到合作企業進行財務專題調研和講學;三是聘請企業財務負責人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講課或舉辦專題講座。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5-0133-02
隨著會計工作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凸顯以及職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我國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以下簡稱“中級職稱考試”)的報名人數逐年攀升。與巨大的報名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驚人。結合財政部每年公布的實考相關數據及筆者的觀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順利通過考試,不只需要堅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適合自身的、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筆者已通過考試,以下是在復習備考方面總結的一些體會和經驗。
1 定目標、排時間
中級職稱考試包括三門課程:《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2010年度各們課程的考試大綱和教材都有比較大的變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試大綱和教材。新的大綱和教材對很多章節進行了調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識點,不論是“質”還是“量”都是一次升級,并且考試題量大、時間緊,大有朝CPA考試看齊的趨勢。比如《中級會計實務》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長期股權投資增加了成本法與權益法的轉換、共同控制資產和共同控制經營等內容。《財務管理》新增了一章“稅務管理”。考試內容的增加和難度的提升給老考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而新考生面對磚頭厚的教材、習題冊也不免產生畏難情緒。
中級職稱考試要求在連續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這三門課程,但“長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過。從報名到考試有七個月的時間,看似很長,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時間,能真正用來復習備考的時間少之又少。復習要早做準備,盡量不要等到已經報名了,才開始復習,要早些從心理、時間、考試資訊等方面做準備,協調好工作、家庭與復習備考的關系。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報名中級職稱考試的人大都具備若干年的會計工作經驗,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要給自己設定必過、一次性過三門等目標。但能做到始終朝著目標努力,不輕易放棄并不容易。復習備考貫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專門的復習時間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業余時間,壓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試太難、懶于復習等原因半途而廢,甚至缺考。因此,當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不要隨便放棄,而是要積極通過網絡答疑、向周圍人請教等渠道攻克重難點知識。
如何合理安排三門課程復習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不熟悉的課程應適當多安排些時間。一般而言,根據難度,安排時間最多的應當是《中級會計實務》,其次是《財務管理》,最少的應當是《經濟法》。復習過程中千萬不要隨心所欲、顧此失彼:簡單的內容愿意學,復雜的內容連碰也不愿碰。中級職稱考試是標準化考試,試題對知識點的涵蓋非常廣泛,越難的內容越容易出大題。
2 析內容、確難點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時才著手復習,有些為時過晚。盡管有可能趕上考試大綱做調整,但總體框架變化不大。應盡早下手,分析考試內容,明確重難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復習效率。
大多數會計人員從事的是會計實踐工作,用到的是會計的基礎知識,側重核算,對會計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所得稅、外幣折算、合并財務報表等較抽象、較難的內容接觸的不多,而且《中級會計實務》的知識容量是最大的。《財務管理》很多觀點都是來自歐美會計學者的專著、論文,用到了數列、極限、概率分布等數學方法。預算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等是重難點,也是分數聚集點。對《經濟法》的復習是最輕松的,既不需要會計核算,又不需要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大多是需記憶的內容。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等內容無論是對考生的實際工作,還是對復習備考,都是重難點。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并努力堅持
受報名條件所限,報考中級職稱考試的人大多為在職人員,工作、生活的壓力很大,復習時間非常寶貴,況且還需面對三門課程。建議可采用“零碎時間+大塊時間”的學習模式。由于《經濟法》各章之間沒有太大聯系,知識點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進行理解和記憶。遺忘是正常的,對于數字較多的內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關股東大會的召開條件等,要多重復背誦,不要混淆。《中級會計實務》和《財務管理》適合利用晚上、雙休日、小長假等大塊時間進行學習。這兩門的知識是塊狀的,并且各章之間的聯系較緊密。不論采用何種模式進行復習,貴在堅持,高得驚人的缺考率即印證了這一點。
3.2 使用高效的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117-02
財務管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在當前的高校課程體系中,財務管理不但是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非財會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大學生應掌握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然而,由于財務管理課程綜合性強,加之非財會專業學生相關先修課程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正確的目標可以引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對財會專業而言,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現實理財實踐進行基本分析和操作,從而培養具有現財理念、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財務管理人才.目前,對非財會專業的教學目標定位還不夠準確,沒有將財務管理與特定的專業聯系起來,大部分都是參照財會專業的教學目標,對財務管理與非財會專業的聯系認識不清。教師在授課時常常照搬財會專業財務管理的教學目標,很少考慮非財會專業學生在未來工作和生活對財務管理知識的需要.
(二)課程銜接不合理。對于財會專業而言,在內容上注意了先修課程和后繼課程之間的銜接,財務管
理課程一般安排在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稅法等課程之后,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而對非財會專業來說,在開設財務管理課程時,通常只開設基礎會計學和中級財務會計學,有的甚至只開設會計學原理,由于沒有前期課程(如中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作鋪墊,財會知識儲備不足。課程銜接不合理,導致非財會專業的學生普遍感覺學習財務管理課程困難,很多原理不能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三)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由于在教學目標上沒有將非財會專業和財會專業區分開來,所以在教材的選用及教學內容上通常也不作區分。財務管理課程不分專業,通常都使用同一種教材,教學內容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導致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學習財務管理時普遍感覺很吃力,甚至有少數學生出現厭學情緒。非財會專業與財會專業相比,兩者的學習目標不同,學習基礎也存在差異,再加上課時的有限和學生基礎相對較差,他們就很難系統的掌握本課程的知識。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太專業、太系統,進而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差。
(四)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目前,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灌輸;這種做法偏重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教師費時費力,學生由于先前的知識儲備不足,難以形成教學的互動,對教師的講解缺乏興趣。,而且教學中實際案例較少,使學生感到財務管理高深莫測,從而產生畏難情緒,深入學習不順利,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有些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需要補充一些管理會計或成本會計方面的內容,但由于課時有限,只能采用單一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
二、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財務管理作為管理類非財會專業的學科基礎課,開設該課程的非財會專業主要是管理類學生,這類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知識和能力的人才,他們需要的基本能力是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的問題,財務管理活動只是輔助其實施管理能力的一個手段。因此教學目標是培養懂財會、會用財會知識的經濟管理類人才。財務管理可以拓展其知識面,豐富其知識結構,但是不需要全面掌握,只需從財務管理的知識框架結構出發,了解財務管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可以了。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應主要以基礎性教程為主,而且書中的理論要成熟、案例要生動、習題要簡練。此外,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針對非財會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基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取舍。通過學習,學生需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念、主要內容,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在讀懂財務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決策,為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服務。
(二)完善培養方案,處理好各課程間的銜接問題
財務管理作為管理類非財會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課,其內容和專業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很多只學過會計學原理和中級財務會計學的非財會專業學生來說,就會存在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在安排課程時應加強與專業教師的溝通,征求他們的意見,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專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比如,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財務管理之前往往只學過會計學原理,教師在講授財務管理課程時,就需要在授課內容上作一些調整,增加相關會計類的課程(如中級財務會計學或管理會計學)增加課時,以解決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
(三)改革教學方法,適量引入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在未學習財務管理之前,他們所具有的往往是一種樸素而不穩定的興趣,一旦在深入學習不順利,就有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本著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的宗旨,遵循教學要求,以案例教材,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積極參與,平等對話的研討,使學生充分理解的重要教學形式,是一種易操作的實踐教學方法。通過剖析典型的企業財務案例,可以加深學生對財務理論的理解,擴展知識面,訓練學生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并且由于案例源于實踐,問題沒有統一答案,可以鍛煉學生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決策,增強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學教學的特點,教師應先制定好案例教學計劃,明確涉及主要知識點和討論的問題,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由于課時的有限,所以盡可能將案例教學所占的課時放在課外。教師必須精選案例,降低案例專業性,緊密結合當前企業的實際和社會熱點問題,課堂上學生采用分組討論,為每一個組員分配任務;討論過程中,教師著重引導和幫助,為討論創造自由寬松的條件,促進學生對知識吸收理解;討論結束后,教師適當總結,并要求各組同學寫出案例報告。
(四)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成績主要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而期末考試主要是對相關概念等基礎性內容的考核,學生考前突擊復習,最終也能輕松及格,這種考試實質是鼓勵學生死記硬背,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期末考試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標準和依據之一的教學評價機制,在對學生培養的環節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先進的教學模式,如果沒有科學的考核機制與之匹配就無法真正落實其教育理念。針對非財會專業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豐富考核方式,配合多樣化學習。期末考試可以適當地降低難度,并減少考試得分在最終成績中的權重,甚至可以將期末考試改為實踐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實踐、研究環節多投入精力。
總之,通過財務管理教學的改革,激發非財會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對創新型綜合管理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在英國,瑞文斯教授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行動學習法,他的中心理念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員成為核心,教師在幕后觀察和總結,通過不間斷地反思、質詢等方式來達到高效學習,最終在系統化結構性知識體系基礎上自主地探索和學習未知和深領域(莊暉,2012);行動學習法是一種在課堂教學與在實踐學習的理念,主要的任務是成功克服和解決“獨學式”“靜聽式”等一系列忽視行動功能的低效率的學習方法和方式(程宜康,2009);瑞文斯在1971年出版的《發展高效管理者》一書中,給出了行動學習法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可行的方法,并通過相應的公式來表達和應用。
2 行動學習法在我國的實踐
在行動學習法科學理論的引導下,以學生或學生團隊的活動為中心,培養提升自我能力,老師和學生共同把任務確定下來,然后由老師組織和完成教學,提高學生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是協調人和紐帶,遵循“咨詢與計劃、決策與實施、檢查與評估”這一系列的學習行動過程,在教學中達到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王玉霞,2009);行動學習法堅持以行動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小組成員為依托,以創造性思考為條件,以應用知識分析實際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胡元佳,2013);當今,行動學習法這種“做中學習,做中教學”的教學模式在高校教育、培訓機構廣泛應用,體現了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思想。采用教學實驗、問卷調查和訪談等研究方法,選定同一教師任教的兩個年級的會計專業的兩個班進行行動學習法的教學實驗,對實驗前后和學生的教學情況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得出行動學習法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的實驗結論(畢茜,2014);中級財務會計會計課程在《企業會計準則》指導下,構成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若干不足,基于項目的團隊學習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團隊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在實踐中被證明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楊惠平,2014);陳偉蘭認為,行動學習法是制定預定的工作目標,在同組同事的支持和配合下不間斷地進行一系列學習與反思相結合的過程。它通過找出項目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進行自我發展的有用工具,該方法自上世紀90年代介紹到我國后在一些省中高級公務員的培訓實踐中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國的公務員培訓機構開展行動學習培訓項目時,增強單位領?Ф栽憊さ鬧厥印⒀裎侍夂妥櫓?有效性等幾個方面,保證學習效果(陳偉蘭,2009);在國內,行動學習法以組織面臨的核心問題作為載體,通過社會實踐的學習和鍛煉,以團隊相互合作的方式,反復提問,對教學和工作中的任務、問題、項目等進行處理和反思,總結經驗,糅合知識和情感、態度和行為的改變,最終提升發展組織和人力資源(2012,趙穎);周鮮華認為地方高校會計核心課程教學中探討應用行動學習法,沒形成系統組織形式和科學流程。他對國內學者的研究進行了一定總結,以地方高校會計學核心專業的實踐教學為例,以行動學習法為引導,促進與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周鮮華,2011);鄭琦雯認為,行動學習法結合銀行業來做實證研究的很少,在國內實踐勝少,國內的銀行普遍意思到, 提升企業競爭力,要想儲備和培養人才,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具備素質高的管理服務型管理者服務與創新,創建學習型銀行機構,針對銀行組織學習進行較深入的研究非常重要。近幾年,大部分國內企業在嘗試行動學習法來進行組織學習型建設,對人才的培養,以提升組織績效取得一定程度的成績。本研究廣州市農信社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統計分析等實證研究方法,憑國內外相關科學研究為參考基礎上,總結經驗,通過組織學習的建設,最終提升組織績效,從而證明行動學習法對銀行組織績效有正向促進作用(鄭琦雯,2011)。
3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研究
2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中級財務會計內容涵蓋廣泛,必須有一定的先期基礎才能更好把握。以共青學院為例,現行的課程設置第一個學期先修基礎會計、經濟法,第三學期修中級財務會計、稅法,第四學期修財務管理。從中發現基礎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是隔了一個學期的,就出現了很多問題。本身學生剛接觸會計,談不上對會計有很深的體會、印象,結果等一個學期再學中級財務會計,學生對基礎會計所學已經基本忘記。另外,財務管理又放在后面,而中級財務會計很多章節涉及貼現、現金流量、現值等內容。這些無形中都增加了中級財務會計教師的負擔,基于此,個人認為應該把基礎會計和稅法放在第二學期開設,第三學期同步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課程。
3教學方法
共青學院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模式。因為課時有限而內容較多使得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拼命灌輸,很少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后果就是學生知道做分錄或者背分錄,至于分錄為什么這樣寫卻不知道,更何談職業判斷能力。這就導致學生在參加工作中面對實務一片茫然,那么怎么樣才能讓教學效果顯現呢?首先,只有讓學生自己有興趣有熱情去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課堂中一定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作為一名財會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方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之上,財會教師還必須組織得當的教學方法。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著手:①靈活組織課堂,成立課堂小組,教師講述完一個知識點,布置相關案例,要求學生分組討論相關問題,然后讓每組推舉一名代表闡述案例涉及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②將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課前教師預先布置任務,學生自行組織某個知識點的講述,促使學生培養自學分析能力,教師在學生講述完畢梳理條理,補充相關背景,說明重點難點,對學生沒有理解的問題再加以細述;③多運用實際案例教學,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較為枯燥,理論知識較多較雜,多引用一些實際案例教學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長期股權投資章節,學生普遍反映很難學不懂,此時若把它涉及的相關業務流程、原始憑證再運用一個實際合并的案例來進行探討分析,效果會相當明顯;④教師要善于用歸納總結法、比較分析法等方法,找出章節規律,給出比較結論讓學生更易記、更易掌握。
(一)企業未能制定全面的財務發展戰略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全盤考慮并且為企業制定合理的財務目標和戰略。企業對財務發展戰略欠考慮,是現今我國企業財務分析系統發展的最大障礙。現代企業經營過程中,財務報表體現的是本年度或者本季度的數據,只能總結過去及現在的經營狀況,比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大多能對本年或近幾個月的經營情況進行總結和對比,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預測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二)現金流的核心作用未完全凸顯出來上世紀美國曾有人對財務分析進行研究,最終得出結論,認為上市公司的股價主要取決于現金流量。從此,現金流量引入我國,并且得到廣泛認可和關注。在2007年12月,我國開始頒布實施《企業財務通則》,這個通則中明確規定企業應該建立財務預算管理制度,要把現金流量作為核心,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按照企業財務目標的要求,對財務活動,如資產運營、資金籌措、成本控制及收益分析清算等實施全面的財務預算管理。可見,現金流量在企業財務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但實際上,很多企業負責人常常忽視現金流量的重要作用,未能把現金流的核心作用凸顯出來。
(三)企業財務分析系統有局限性很多企業只能看到企業自身內部財務的狀況,對外部市場分析不夠全面。對于一些上市企業來說,眼光狹隘,看不到外部市場狀況,不能根據外部市場調節和改善自身企業內部財務系統,企業財務分析系統受限。另外,一些企業財務分析系統只能分析出物質投資方面的狀態和績效,對智力投資方面考慮不周全。這也是企業財務分析系統受限的另一種表現。
二、財務分析創新內容的實踐方法
(一)分層次構建初級、中級及高級的財務分析系統企業財務創新,應該根據企業財務人員狀況構建適合不同層次財務人員的財務分析系統。1、構建初級財務分析系統企業財務部門不是孤立的,企業發展離不開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然而,企業內部其他部門工作人員不了解財務工作流程,實際工作中看不懂財務數據和財務報表,對財務工作也不能起到監督作用。構建初級財務分析系統,是讓非財務人員都能了解財務知識,能夠看懂財務報表,并且根據財務報表數據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和管理。企業可以組織基層員工培訓,讓其他部門人員了解國家財務法律法規,懂得會計基本術語,知道財務管理及數據處理的過程,會看賬簿及憑證,還能通過財務數據對生產及經營管理提供有效的決策。初級財務分析系統內容可以包括:財務分析定義、種類等;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分析;負債分析;利潤分析;所有者權益分析及會計報表分析等。2、構建中級財務分析系統中級財務分析系統主要為一些負責專門項目的工作人員或企業管理人員構建,一些企業上報申報項目等都需要有準確的財務數據。構建中級財務分析系統,項目相關人員能夠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及財務數據進行專項分析,做出有深度,并且有技術性的分析結果。中級財務分析系統內容可以包括: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專門分析,比如貨幣資金、智力投資等;財務綜合分析,如財務績效及經濟效益等。3、構建高級財務分析系統企業負責人或高級管理人員要對企業做出戰略性的決策,而企業財務經營狀況能夠提供戰略性的決策依據。高級財務分析系統可以應用數學模型,真正為負責人或者管理人員分析出準確的數據。高級財務分析系統內容可以包括:投資決策分析,如風險、期權方面等;企業整體分析,對企業整體營運及成長遇到的危機分析等。
(二)大力推進企業財務分析由傳統應用向現代應用轉變在企業財務分析由傳統應用向現代應用轉變過程中,比對傳統應用與現代應用的區別,分析現代財務分析的優點及基本特征,研究應用現代企業財務分析方式、方法及發展趨向等,不斷磨合和改進現代企業財務分析系統。
(三)構建以現金流量為核心的財務分析系統企業應該意識到現金流量的作用,重新構建財務分析系統的各個體系,總結提煉現行的財務分析系統,以現金流量為核心,大力構建適合自己企業的分析體系。比如構建運營資金流動分析、融資資金分析等。
(四)全面分析外部市場狀況企業財務分析系統應該根據外部市場進行創新,比如現今證券市場、股市效益、市場風險等因素都可能影響企業財務狀況。企業除了分析物質投資,也應該關注智力投資。在物質績效分析的基礎上,構建智力分析體系,研究智力投資分析的特點、內容及方法。將企業實際情況與此類研究有機結合,促進財務分析系統的創新與實踐。
統計結果顯示,招聘單位對不同層次會計人員最低學歷的要求是:初級:中專、高中以上21%,大專52%,本科24%,碩士、博士3%;中級:中專、高中以上12%,大專59%,本科16%,碩士、博士2%,未明確要求11%;財務經理:大專39%,本科55%,未明確要求6%;財務總監:大專13%,本科82%,碩士、博士5%。從上述比例看,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學歷的要求并不高,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寥寥無幾,而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的單位主要是國有企業、知名股份制企業、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等。這與目前大批會計類畢業生盲目考研、幻想拿到研究生學歷以后再進入企業工作,以提高就業競爭能力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值得會計從業者和有關方面思考和注意。會計是一項更加重視實踐的工作。在很多單位看來,“簡單的企業會計工作不需要研究生學歷,甚至專科生就能勝任。”這與我國目前90%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的基本現狀密不可分。這些企業在招聘初、中級會計人員時,大多并不看重較高的學歷,更看重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這就是初、中級職位要求大專及以下學歷占比例較高的原因。
二、會計是一個需要高職稱/資格的職業
統計結果顯示,招聘單位對應聘者職稱、資格的要求是:對初級職位:持有會計證36%,未明確要求64%;對中級(會計師等)職位:持有會計證33%,持有初級會計證書15%,持有會計師證書15%,未明確要求37%;對財務經理:持有初級會計證書7%,持有會計師證書53%,持有高級會計師證書5%,未明確要求35%;對財務經理的資格要求是:CPA或CPA優先24%,注稅或注稅優先7%;對財務總監:持有會計師證書43%,持有高級會計師證書18%,未明確要求39%;對財務總監的資格要求是:CPA或CPA優先66%,注稅或注稅優先8%。以上結果清楚地告訴人們,對應聘財務經理者的高級職稱、CPA資格要求分別是5%、24%,而對應聘財務總監者的高級職稱、CPA資格要求分別達到18%、66%,職位越高,對會計職稱、資格的要求越高,會計人員要想走上中、高級財務管理職位,高職稱或高資格基本上是必須要取得的,是晉級會計精英人才所必然要跨過的門檻。
三、會計職業最寶貴的是相同行業的從業年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2)12-108 -02
一、引言
目前我國財務管理教學使用的教材和方法都是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即“理論教授—講解例題—課后習題”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建構理論的要求,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致使《財務管理》列入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中較難的一門課程。2006~2011年會計中級職稱三門考試的通過率如下圖,可知《財務管理》學習已成為大部分學生學習的障礙,甚至影響以后該生的會計中級職稱證書的取得,間接影響會計學生的職業發展。
二、建構主義的基本主張
(一)建構主義學習特征
建構主義認為,有效的學習必須具備三個特征:語義表征、情節表征以及動作表征。語義表征是指使用以語言為載體的概念、命題、規則、原理、公式等表達的有關世界的知識以及語言本身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識。情節表征是指可作為概念、規則、原理的例證的個人的、情境性的和情感的體驗,與具有一定時空背景的事件。在長期記憶中除了語義表征、情節表征外,還有動作表征。動作表征指的是人可以利用語義信息和情節性信息去做些什么事,在行動中獲得與個人的直接體驗連接在一起的、有意義的知識[1]。
(二)建構主義教學特征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的客觀反映,也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知識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學習是學生個體根據先前經驗積極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接受和記憶教師和教科書所傳遞的信息和知識;因此,建構主義認為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知識的管理、促進者和合作者。所謂知識的傳授者,即認為知識是普遍的客觀的固定的獨立于學習者之外;管理者則是普遍的客觀的受學習者先前經驗的影響;促進者則是因為知識是獨立建構的客觀的取決于個體的智力發展;合作者則是因為知識是“社會建構”的“主觀的”(在認識者間傳播的)。教師的角色既不是非此即彼的也并非是評判性的[2]。
三、基于建構主義財務管理教學的設計
(一)財務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從建構主義角度分析
目前,雖然財務管理案例、情境比較豐富,但是教師沒有脫離傳統的單方面知識的講授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學過程中缺乏刺激學生積極主動的動手機會,因此尚未成為知識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沒有達到建構主義的要求。因此,基于建構主義設計一種財務管理教學方式成為必要,該教學方式保證接受知識的人易于利用語義信息和情節性信息去做些什么事,在行動中獲得與個人直接經驗連接在一起的知識。
(二)基于建構主義設計財務管理教學方式——以資金時間價值為例
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教師要設計一些需要動手的問題,讓學生完成,從而達到建構主義的要求。基于這一點,將功能強大,普及度較高的Excel軟件,引入到財務管理課堂,增強財務管理教學的動作表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財務管理。本文以資金時間價值,財務管理的理論基礎知識點作為典型,說明如何基于建構主義進行財務管理教學的設計。
在講授資金的復利終值、復利現值、年金終值、年金現值等資金價值計算的時候,由于公式較多且較相似,學生在首次接觸到該知識點時,極難通過老師語言講授理解公式的內涵。但是該知識點作為財務管理課程的理論基礎,不可能有太多時間精力,通過反復闡述或者題海戰術,保證學生掌握該知識點。因此,往往導致學生在基礎部分就出現公式混淆,給后面籌資決策和投資決策等重要章節的學習設置了很大的障礙。
通過引入Excel表格中兩個時間價值函數:FV(rate,nper,pmt,pv,type),PV(rate,nper,pmt,fv,type),可幫助學生通過動作表征在實踐中學上述幾個重要的時間價值公式,同時輕松理解并掌握該知識點。
以函數FV(rate,nper,pmt,pv,type)為例,通過該函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復利終值與年金終值兩個公式。二者使用同一函數,且函數中的參數利率、期限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輸入的款項是PV,而后者輸入的款項是PMT。至于PV和PMT,Excel均有對應的解釋,如圖1與圖2所示,為學生學習和理解公式降低了難度。通過函數FV(rate,nper,pmt,pv,type)及各參數輸入時候的解釋界面,幫助學生理解復利終值、年金終值兩個重要的公式的區別并理解其內涵。學生可用該公式計算不同期數的一元復利終值及年金終值的結果 ,即復利終值系數表和年金終值系數表的編制,具體結果見圖3和圖4所示。
圖1函數FV(rate,nper,pmt,pv,type)計算復利終值輸入參數PV界面
圖2函數FV(rate,nper,pmt,pv,type)計算年金終值輸入參數PMT解釋界面
圖3 某學生編制的復利終值系數表
圖4 某學生編制的年金終值系數表
同上,運用函數PV(rate,nper,pmt,fv,type)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復利現值、年金現值兩個重要的公式,并可獨立完成不同期數的一元復利現值及年金現值的計算結果,即復利現值系數表以及年金現值系數表,如圖5和圖6所示。
圖5 某學生編制的復利現值系數表
圖6 某學生編制的年金現值系數表
四、總結
基于建構主義的財務管理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用已知的Excel,學習財務管理中的相關知識(包括資金時間價值、債券的價值、項目投資決策等),符合建構主義的基本要求。在此教學方式下,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對于學生提高動手能力以及用已知的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1999,(01):19 ~20.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涉及的內容較多、難度較大。2006年財政部對《企業會計準則》修訂后,使《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更加全面,難度進一步加深。本人長期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獨立學院學生思維活躍、實踐能力強的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思考與探索。
一、文華學院《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的改革歷程
文華學院作為華中科技大學的獨立院校,其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均由華中科技大學負責。在辦學初期,會計學專業得到了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的大力支持。在人才培養上,主要參考了華中科技大學會計系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并聘請主校區的專職教師參與本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文華學院辦學早期,該課程的教材與課時(48課時)都按華中科技大學會計系教學計劃設置,然而隨著辦學的深入,授課教師與學生增均反映出一些教學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教材與課時上。首先教材難度偏大,理論性教學內容較多,而實踐性教學內容不多;其次課時不夠,教師為了趕進度,課堂教學內容安排太滿,學生對教學內容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經過會計系教師的調查研究后,從07年開始增加課時至64課時。2008年文華學院定位于應用型本科教育,對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中級財務會計》在此次修改中,教學課時大幅增加到128學時,并分兩個學期完成,同時選取東北財經大學國家級精品課程《中級財務會計》的教材為該課程的指定教材。與國內其他財經類大學教材相比,該教材在實踐運用部分較為詳細,適合獨立院校的學生學習。
經過我系教師不斷的思考與探索,作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已形成適合文華學院自身特點的應用型教學課程,突出專業知識的應用和技能的培養。
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銜接的安排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之前,學生必需先要學習《基礎會計學》課程。然而根據幾屆學生的教學反饋,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基礎會計學》和《中級財務會計》之間的銜接上存在較大問題。
經過分析研究,我們發現之前的《基礎會計學》在會計核算的內容上偏于簡單,且我系設置的課時也少(僅設40課時)。于是我系根據獨立院校學生的特點,自行組織編寫了《基礎會計》教材,并將課時增加到56學時。新編教材堅持理論夠用,著重應用的原則,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而編寫。在內容上安排上,突出了會計的循環和具體業務處理。在會計理論部分,以學生真實經營的服務業為例,介紹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在會計循環部分,以商品流通業為例,介紹了會計處理的完整流程;在企業各類經濟活動的會計處理部分,以制造業為例,介紹各賬戶的具體運用,并在會計實務部分以具體的單、證的形式將整個制造業案例加以綜合匯總。教材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宗旨,著重培養學生對會計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中級財務會計》的具體教學內容安排上,重點突出資產與收入兩大會計要素的講解,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與運用。在課時的安排上,將一半的教學課時安排具體資產的確認與計量的講解,并將傳統的按資產流動性教學順序的講解重新安排,將其中內容較難的《金融資產》部分放到資產的最后課時講解。會計基礎理論與資產的教學任務安排在《中級財務會計(上)》中,設64學時,其他部分安排在《中級財務會計(下)》中,設64學時,分別兩個學期進行教學。
在完成《中級財務會計》課堂教學后,分別設置了《會計案例教學》、《會計信息系統》和《EXECL在會計和財務管理中的運用》課程,強化學生對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實踐運用,以及在實踐運用中熟練利用財務軟件和EXCEL的能力,為《中級財務會計》在實踐中的運用打下堅實基礎。另外購買《會計綜合實驗》軟件,內設服務業、商品流通業、制造業等規模不同的6套賬,讓學生進行模擬實驗,鍛煉學生業務處理能力。
三、《中級財務會計》課堂教學的管理與經驗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掌握所學的知識,結合在企業會計實務中,我系對該課程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好第一次課十分關鍵。第一次課要闡述課程重要性、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提起學生的興趣。另外要將各章節內容之間的關系交待清楚,形成課程的邏輯體系。中級財務會計雖然內容繁雜,但有較強的邏輯性。財務會計的核心是報表,財務會計課程的內容就是圍繞著報表和報表的六大要素來展開,課程主要內容就是各要素的具體科目的初始確認、計量、報告。學生掌握了這個規律,學習起來就會思路清,學習的積極性就高。
每次課的前5分鐘也十分的關鍵,學生剛進教室,思想還很散漫,通過前5分鐘的內容回顧,可使學生馬上進行學習狀態,進入積極的思緒狀態。
(二)做好教學案例的收集與積累
財務會計主要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的記錄,因此在教學中,對于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如果能以案例的形式導入,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到目前為止,本人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與報刊上,收集了近百個案例,以備在教學中,在適當的時候引入。通過案例導入的教學,學生的專注度有大大的提高。
(三)注意技能與管理知識的結合
財務會計主要講各種業務的會計處理,會計處理是技能層面,但在講解會計處理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講講相應的管理知識,比如在費用的報銷、存貨的采購上進行發票控制、價格控制,就可以為企業減少費用支出,管理出效益。學生學習了規范的會計處理后,能看到知識的實際運用,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
(四)科學合理分配授課時間
科學研究,人在學習時的注意力一般是以20分鐘為一個段落,中間要休息幾分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將每節課的前20分鐘為一個最佳授課時間段,重點講理論方面的知識,后20分鐘,以案例講解、習題講解為主,或安排學習討論。這樣安排下來,學生學習也不太累,同時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五)注意與學生的互動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系要求教師要十分注意與學生進行互動,因為上課的效果在學生的互動中能充分反應的出來,提問是較為常見有效的方式。上課效果好的時候,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回答問題踴躍,上課效果較差的時候,注意力分散,不愿意回答問題。這個時候就利用下課的間隙,到學生中去交流一下,看問題出在哪里,是講的太快,還是有地方沒講透徹。有時候學生的思維和老師的思維不一樣,這個時候,就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理解問題并解決問題。
四、《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對現代技術的利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網絡資源的運用、PPT制作技術、以及EXECL的運用成為現代《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必須掌握技術。
授課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搭建《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方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使教學效果能及時的反饋,并通過教學平臺布置和修改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可以通過社交軟件如QQ、微博、微信等工具,了解學生并回答學生的疑問。我系已經購買了精品課程教學軟件,解決了教學平臺搭建的技術問題。
目前文華學院教室都有多媒體,對年青教師都要求用PPT教學,因此對PPT教學的掌握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考核的一部分。每年文華學院都要舉行一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其中重要一個評分值就是PPT的制作。我系要求青年教學熟悉PPT的制作,并不斷提高PPT教學的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使用EXCEL進行教學演示及賬務處理,以提高學生對EXCEL的重視,并引導學生使用EXCEL。如在持有至到期投資教學中,可利用EXCEL中的IRR函數求實際利率。同時在期末賬務處理時,能運用EXECL進行排序和分類匯總,快速形成科目匯總表,提高會計數據處理的速度。
《中級財務會計》是高校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對以應用型本科教育為目標的獨立院校而言,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是課程教學研究的核心,只有進一步對該課程進行改革與探索,才能更好的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企業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