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6 05:47: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化學教學案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
2、了解常見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情景設置,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
2、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認識事物的性質,培養學生科學的認知方法
2、從生活中的金屬制品,感受其豐富多彩的形狀、顏色美
教學重點:
1、 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教學方法:
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實行探究式討論教學。
教具:
鐵絲、鋁絲、銅絲、砂紙、鐵片、銅片、鋁片、酒精燈、火柴、干電池、小燈泡、導線、黃銅、銅、焊錫、錫、鉛、鑷子、三角架
教學過程:
[引入] :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個片段。
[播放]: 神舟六號飛船。
[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嗎?
[學生回答]:它是由金屬材料制成的。
[展示]:菜刀、水龍頭、回形針、飛機模型、項鏈。
[提問]:這些物體都是由什么制成的?
[學生回答]:它們是由金屬材料制成的。
[引入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金屬材料。
[過渡]: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你們知道金屬有哪些?金屬制品有哪些?
[學生]:討論交流,有鐵、銅、鋁、金、銀…….
[小結]:金屬的種類很多,其中最常見的金屬有鐵、銅、鋁。
[過渡]:物質的用途決定于它的性質,下面就分組來探究一下常見的金屬的物理性質。
在小組實驗的過程中,希望同學們發揚團隊合作精神,由3人操作,其余的同學作好記錄,完成實驗報告單。
實 驗 探 究一:(以鐵、鋁、銅為樣品)
1、用砂紙打磨金屬絲,觀察它們的狀態、顏色、是否有光澤。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小組派代表回答實驗探究一的結論:金屬為固體,有顏色和金屬的光澤。
[思考]:1、常溫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為固體?
[回答]:常溫下,汞為液體。
[思考]:2、金屬的顏色和光澤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請舉例說明。
[回答]:可以做裝飾品。如:項鏈、金屬紐扣等。
[補充]:春節寫對聯時用的“銀粉”,涂暖氣片、水管等管道時用的“銀漆”,實際上就是鋁粉,鋁粉的銀白色可起到裝飾的作用。
實 驗 探 究二:(以鐵、鋁、銅為樣品)
2、感覺一下同體積不同金屬塊的質量大小,由此判斷它們的密度大小。將它們互相刻劃,比較它們的硬度大小 。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小組派代表回答實驗探究二的結論:金屬不同,其密度、硬度的大小不同。
實 驗 探 究三:(以鐵、鋁、銅為樣品)
3、試試不同金屬片是否容易被彎曲、被折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小組派代表回答實驗探究三的結論:金屬能被彎曲、不易折斷。
[過渡]: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賽,希望你們努力,爭取成功。
[設問]:制造飛機和制造機器底座,對所用金屬的密度和硬度會有什么要求?
[回答]:前者的密度要小,后者的密度要大;兩者為防止變形都要有較高的硬度。
實 驗 探 究四:(以鐵、鋁、銅為樣品)
4、用手拿著金屬片的一端,在酒精燈火焰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時間不要長,防止燙傷),試試它能不能傳熱 。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小組派代表回答實驗探究四的結論:金屬能導熱。
[設問]:利用金屬的導熱性決定了它有什么樣的用途?
[生答]:做炊具、餐具、熱交換器、散熱器等。
[追問]:炊具加熱時有沒有被熔化?說明它們的熔點怎么樣?
[回答]:沒有,說明它們的熔點較高。
[補充]: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鐵、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體若攝入的鋁過量,可能導致大腦遲鈍,故餐具最好少用鋁制品,多用鐵,,因為鐵是人體必須的一種元素。
實 驗 探 究五:(以鐵、鋁、銅為樣品)
用電池和小燈泡等試試金屬絲能否導電,并比較燈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小組派代表回答實驗探究五的結論:金屬能導電,不同金屬的導電能力各不相同。
[介紹]:一般來講,導電性好的金屬其導熱性也好。
[設問]:電爐絲是用金屬鎢制成的,你認為它利用了鎢的哪些性質?
[生答]:導電、導熱性、熔點較高。
[展示]:鐵絲、銅絲、鋁箔等。
[講解]:抽成絲的性質為延性;打扎成薄片的為展性。金屬的延展性決定了金屬一般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
化學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我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和化學聯系緊密,吃穿住行也和化學息息相關。只是學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很少將其與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將生活和我們的化學聯系起來。如果單純的講解化學的定義,學生基本上都很難理解,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對化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下面是筆者總結的幾個比較好的例子。
1 、家里做飯時燃燒天然氣 這是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的現象,也是和化學聯系密切的例子。教師在列舉這個例子的時候,可以講解天然氣可以燃燒的原因、燃燒的現象、以及燃燒所帶來的效果。這個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2 、四大發明----火藥 火藥是讓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感到驕傲的發明,學生從小學幼兒園就開始接觸,相信他們早已耳濡目染了。火藥的制備以及其燃燒爆炸時的現象都涉及化學反應,同時也可以有機的和例子1中的天然氣燃燒銜接起來。火藥也和軍事以及大家玩的煙花有關,而軍事也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一門學科,教師可以結合大家的興趣開支教學。
3 、大家穿的衣服 衣服的制備過程,同樣涉及化學變化,教師可以介紹衣物的材料,不同材質的區別,可以從顏色、手感、質地等方面來展開闡述。
以上幾個例子都是學生平常較為常見的,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盡量的引導學生來思考,比如讓學生比較不同的同學穿的衣服的不同,這樣更能夠吸引大家的興趣,切忌滿堂灌。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結合PPT給學生放一些視頻短片或圖片,這樣會使課堂生動活潑。
二、教程講解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的第一課是《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在學完這門課后,有能夠判斷出反應的類別。教師在對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進行講解的時候,最好能夠結合具體的實驗來開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大家做不同的實驗,來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這兩個概念。較為常見的例子有一些幾個。
1、燒水至沸騰實驗
把盛有少量水的試管斜夾在鐵架臺上(見圖1-1)。在試管底部小心加熱到水沸騰。把一塊潔凈的玻璃片(或一個盛水的小燒杯)移近試管口,觀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現象發生。
這是一個大家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同時學生在初二的物理中也接觸過水沸騰,所以大家很容易了解這個實驗,也很容易和物理變化結合起來。
2、研磨膽礬實驗
取兩三塊膽礬(或稱藍礬)放在研缽內,用杵把膽礬研碎,觀察現象。
這個實驗實際上就是把一個大塊的物品磨碎變成小塊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實驗一下,這樣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更能夠理解相關概念。
3、燃燒鎂帶實驗
用坩堝鉗夾住一小段鎂帶,點燃(圖1-3),看到什么現象。
鎂的燃燒涉及化學反應,這個實驗就危險,應當由教師來操作。這個實驗反應比較快,所以學生應當認真聽講、并記錄好實驗現象。
4、堿式碳酸銅分解實驗
把少量堿式碳酸銅(俗稱銅綠)放在干燥的試管里,用配有玻璃彎管的橡皮塞塞住試管口,使彎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里。加熱,注意觀察銅綠顏色的變化和石灰水發生的變化。
這個實驗有兩個現象,學生可以很容易觀察到。
教學目標:
基礎層目標: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理解分解反應,區別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3、知道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提高層目標: 1、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
2、知道催化劑是否參加化學反應
高水平層目標:1、思考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總結選取發生裝置的規律
2、初步建立“理論分析――實驗設計――實驗操作”的科學思路
重點、難點: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2、 催化劑、分解反應的概念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如何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
2、如何檢驗兩瓶無色氣體:氧氣、空氣?
3、如何鑒別三瓶無色氣體:空氣、氧氣、氮氣?
4、如何鑒別四瓶無色氣體: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
【課內探究】
(導入)上一節學習氧氣性質時,我們已經知道氧氣可以用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接觸制取,具體的反應原理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
(板書)一、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
(師)請同學們按照學案中的表格,利用桌上的實驗器材,做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的實驗,填好實驗現象,并認真思考表格最后一欄中的問題。
(設問)二氧化錳在這個反應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實驗2-5)與補充加熱實驗:
說明:1、補充加熱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過氧化氫在沒有二氧化錳的情況下自己能分解放出氧氣,從而更清晰的認識到二氧化錳在該實驗中的作用。
(學生分組實驗,老師巡回指導)糾正同學們不正確的實驗操作,參加個別小組的討論,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
(師)好,大部分小組已經做完實驗了,現在找幾個小組起來說說他們組的實驗現象和結論(最少三個小組),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說明。
(生)敘述實驗現象和結論,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補充。
(同學們一般都會得出二氧化錳不是反應物,并且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
(師)二氧化錳不是反應物,那它是干啥的?請同學們用2分鐘閱讀課本38頁,回答下列問題。
(生)自主學習: 1.化學反應里,能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 和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
2.催化作用:。
3.二氧化錳能做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還可加入;由此可知一個反應的催化劑不止一種。
4.過氧化氫分解的文字表達式。
(師)好,現在找個同學說說他的答案
(生)說自主學習題答案
(師)糾正不正確的答案
(板書)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師精講)在常溫下,沒有加入二氧化錳時,過氧化氫溶液分解放出氧氣的速度很慢,加熱時才較快速放出氧氣,而在常溫下加入二氧化錳后,過氧化氫溶液就能迅速產生氧氣,可見二氧化錳起了一個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作用。化學上就把二氧化錳這樣的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自己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催化劑。下面請同學們討論以下4個問題
(生)小組討論
討論交流:
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只能是“加快”化學反應速度嗎?
2.催化劑的特點:
3.為什么催化劑定義中只強調催化劑的“化學性質” 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為什么不包括物理性質?
4.在寫文字表達式時,催化劑寫在反應條件上,你認為催化劑參加化學反應嗎?(做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課后去查資料,也可以去問老師)
(找幾個同學起來說說討論的結果,第四題留待課后)
(師精講)催化劑概念中的
“一變”: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包括加快和減慢,像鋼鐵生銹、橡膠老化、食物的變質我們都愿意它們發生得越慢越好,如在使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劑防止酸敗,這就是催化劑減慢化學反應速度的例子)
“兩不變”:質量和化學性質(催化劑的物理性質可能發生變化,因為有很多化學反應是放出熱量的,可能使催化劑在反應后改變狀態,因此只是質量和化學性質一定不變)
(過渡)除了過氧化氫,實驗室還可以用氯酸鉀、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怎么制呢?
(板書)二、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展示樣品)觀察氯酸鉀、二氧化錳、高錳酸鉀的顏色、狀態并填在下面:
氯酸鉀 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師演示)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后放入小試管中加熱,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檢驗。
(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完成下列題目。
二氧化錳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
(板書)氯酸鉀 二氧化錳
氯化鉀+氧氣
(師)高錳酸鉀放入小試管中加熱,用帶火星小木條檢驗。
(講述)高錳酸鉀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醫院里常用作消毒劑,俗稱“PP”粉,實驗證明高錳酸鉀受熱可產生氧氣,同時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
(板書)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討論)分析上述三個制取氧氣的反應,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與化合反應有什么不同?
(講述)化學上把這種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板書)三、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其他物質的反應,表示為:
AB A+B,特點是“一變多”
(師總結)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都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課堂小結)學完本節課,你的收獲?
(生總結)實驗室制取氧氣通常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和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的方法。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催化劑,了解催化劑的概念和特點。通過對比化合反應又認識了分解反應。
鞏固檢測:
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B.使生成物質量增加
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2.實驗室可用于制取氧氣的藥品( )
A.空氣 B.過氧化氫或二氧化錳 C.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 D.二氧化錳
3.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催化劑可以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度B.在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沒有改變
C.在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 D.催化劑就是二氧化錳
4.下列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5. 根據實驗現象,補充結論
試管內藥品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情況 結論(是否有氧氣放出)
5mL5%的過氧化氫 木條不復燃
5mL5%的過氧化氫+少量
水泥塊 木條復燃
(1)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
(2)根據本實驗能否確定水泥塊是本實驗的催化劑?說出你的理由。根據你對催化劑的理解,應該增加哪些實驗?
【課后提升】
基 礎 篇
1、 寫出用過氧化氫溶液或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2、下列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A、二氧化硫 點燃 硫+氧氣 B、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硫
C、氧化汞加熱 氧氣+汞 D、鐵+氧氣 點燃 四氧化三鐵
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在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反應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
B、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常溫下能與所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C、細鐵絲在氧氣里燃燒時,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氣體
4、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組儀器是( )
A、燒杯、玻璃棒 B、大使管、集氣瓶
C、酒精燈、鐵架臺 D、導管、單孔塞
5、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化學反應后其質量減小 B、在化學反應后其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
C、在化學反應后其質量增加 D、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提 高 篇
1.某同學取用一定量的過氧化氫溶液與一定量的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下列有關氧氣的體積(V)、二氧化錳的質量(m)與時間(t)關系的圖示中正確的是( )
2. 在實驗室里,常采用分解 溶液或加熱 的方法制取氧氣,兩個反應均屬于 反應。在兩個反應中,都接觸到一種物質,它的名稱叫做 。在前一個反應中,它是該反應的 ,在后一個反應中,它是該反應的 。
能 力 篇
1.將一種無味的液體A裝入試管,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無現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產生氣泡,生成了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C,使金屬E紅熱并伸入盛有氣體C、瓶底有少量液體D的集氣瓶中,金屬E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F。
①寫出它們的名稱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應中起 作用,是這個反應的 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10-0096-02
一、引 言
當前大學課程改革減少了許多課的學時,很多教師覺得學時太少而教學內容講不完。他們注重的是“教會”學生多少知識。事實上,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是無法把學生未來所需要的知識全“教會”給學生的。高校的教學理念應該是“教”學生“會學”,而不僅是“學會”,應以有限知識的講解促使學生掌握“會學”新知識的方法。我們認為,采用案例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再現科學的發展過程,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使學生有機會獨立探索、獲得科學發現的智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識,而不只是對一些事實知識的簡單記憶。
二、案例教學在基礎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要求,運用精選出來的案例材料,使學生進入某種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過組織學生對事件的過程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智慧,發展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種教學方法。
1.有利于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明確的學習目的;二是濃厚的學習興趣。由于社會的變遷、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的毅志力逐漸變的脆弱,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搞好教學的關鍵。利用青少年強烈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參與案例討論,認真鉆研教學案例去獲取知識,通過努力去解決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鉆研求得知識后,這種勝利者的心理就得到了滿足,因而增添了學習興趣,強化了學習動力。如新教材中有很多教學設計案例研究討論問題,其中《化學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一章中,案例1“鹽”的教學情境設計從學科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境,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案例2“食鹽和純堿”教學情境設計從學科與社會的結合點入手,滲透人文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些中學化學教學設計案例密切結合中學化學教材,對師范生今后從事中學化學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師范生通過分組討論學習這些教學設計案例,從中總結出一些簡單的教學規律和方法,就容易產生愉悅的“成就感”。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應用已有的化學知識及學習方法學習中學化學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的過程,學生可以直接領悟到化學知識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只要學生感覺到所學的知識有用,學習興趣就會倍增。
2.有利于培養學員的發散思維能力
實驗案例教學模式要經歷“問題情境――方案設計――比較完善――解釋與應用”的基本模式。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體驗化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初步形成對化學實驗整體性的認識;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發展思維能力,加深理解相關的化學知識;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進應用化學的自信心。而模式的構建或是超越,貫穿始終的應該是探究教學的理念。案例教學模式關注的焦點不應停留在教材中和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提出課題、積極地思考所面臨的問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能夠解決一些問題。更應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理想生活,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又帶著更多、更新的問題走出教室,走進生活。當然教師要把握好案例學習的要求,不能把案例內容當作純粹的知識點來教學,也要兼顧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化學知識水平,不宜要求每個學生都有探究設計方案,而是要學習別人好的方面,補充自己的不足。
化學新課程教學設計對中學化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培養學員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方式提出了挑戰。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問題和用多種方法通過不同途徑探求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效地誘導學生去“發散”思維,關鍵在于設計“發散點”,而“案例討論”是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挖掘出來的,具有優選性、廣聯性、密集性和科學性。如關于教學情境的設置方法、教學案例,“鹽”、“食鹽和純堿”、“溶解度”、“原電池”的教學情境設計,放手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就能聯系到諸多化學知識,也可得到很多應用環境背景或活動背景,這樣學員所學的知識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學會如何應用。通過對這些教學案例的學習和討論,教師再引導學員廣聯知識,深入討論,優化結果,這樣的討論學習過程,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過程。因此,合理使用這些案例,不僅可使師范生加深理解中學化學教學內容,而且對培養學員的發散思維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有利于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通過對案例的學習,使師范生意識到教師和師范學生既是教者,也是受者。通過互相切磋,學生可以從多方面接受信息,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如化學探究式教學案例1中關于“氧氣教學的兩個教學場景”的比較,這是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兩個教學場景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對2個教學場景的對比得出結論:場景1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方法,教學方法陳舊,沒有體現新的教學理念,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場景2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注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既重視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習過程,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這一案例學習,讓師范生充分理解化學探究教學是什么,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教學。案例2“我們吸入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設計模板: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假設制定實驗計劃分組進行實驗分析信息得出結論反思與評價。在案例2教學活動中,穿插了較為完整的課題性探究活動,可以保持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日常學習中所獲得的零碎的探究經歷、親身體驗及學習方法得到整理和總結,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學中像這樣的案例還很多,只要師生共同討論、相互補缺、相互激勵,有利于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就能共同提高中學化學教學水平。
三、結束語
案例教學不僅縮小了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距離,而且豐富了學生對化學原理的認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創新能力、總結能力也得到提高。但我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年齡特點,每一節課案例不宜過多,而且也要與其他教學方法穿插使用。不能用它代替學生實驗等學生動手的實驗探索。由于案例教學需大量收集資料,分析處理,教學上相對難度較大,所需時間較多,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需同行共同努力,使之不斷完善、發展。相信這些帶有方法性、應用性、發展性的案例教學,一定對提高學生素質起到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案例教學法到底有哪些優勢,又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更好地應用,以下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幾點粗淺的做法:
一、與生活結合,創建教學情境
課本上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讓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才是目前化學教學達到的最良好效果。例如,在講述硫、二氧化硫、硫酸、硝酸等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引入酸雨這個案例。通過一個關于酸雨的新聞報道向學生提問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呢?然后給學生播放關于工廠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視頻,讓學生們思考這些排放的污染物進入空氣和云中會發生哪些化學反應呢?再給學生展示酸雨過后對農作物、建筑、人體的危害。最后引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學生便能掌握相關的硫和氧氣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反應生成了硫酸等。從酸雨造成的危害中還能引申出建筑被腐蝕的原理,建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那么硫酸是如何腐蝕到這些建筑的呢,通過一些提示和引導,試著讓學生自己推導出這個化學方程式,增加他們的印象。通過酸雨一系列的危害倡導學生要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由此提出如何減少酸雨危害的措施,采用原煤脫硫技術,降低燃煤的含硫量,發展潔凈煤技術,開展煤的綜合利用,如:煤的氣化和液化等,采取一問多答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對化學的興趣,通過一個與生活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參與思考,并根據一些已有的概念來認識到所應掌握知識點的內容。
二、通過科學實驗,創建教學情境
書本上一些抽象的實驗原理很難通過語言來講活,因為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有感情、充滿心理活動的學生,因此,枯燥抽象的實驗原理和圖片很難讓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設計一些更為直觀的實驗教學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易接受的平臺。例如,在講述金屬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演示這樣一個實驗。取一盆清水、鑷子、幾小塊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屬鈉。將金屬鈉置于水中,金屬鈉浮在水面,熔成閃亮的小球,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同時發出嘶嘶的響聲,結束后往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為紅色。其次向學生提出為什么鈉會在水面上游動,產生了什么氣體,最后溶液為什么會呈堿性,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并匯報成果,最后說明實驗原理,鈉的密度小,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反應有氣體生成,生成的產物呈堿性,生成的氣體是氫氣,堿性物質是氫氧化鈉。得出鈉與水反應這一性質、現象、化學方程式,并可以引申到如何驗證氫氣、氫氧化鈉的性質等。又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之后溶液的體積小于100毫升,這時學生就很難理解,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準備50毫升的黑豆和50毫升的小米,讓他們混合之后,學生們就可以觀察到小米進入黑豆之間縫隙后總體積小于100毫升了,通過宏觀的觀察將微觀的反應解釋出來,學生便能理解分子與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融合后體積就變小了。
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境暗示主要是利用具體環境來實現對學生的暗示,它包括物化環境暗示、藝術環境暗示和心理環境暗示。無論是優美愜意的物化環境的陶冶,還是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的感化,都能使學生在無對抗的狀態下,樂意、自覺地接受環境暗示信息。
1.物化環境暗示:此時無聲勝有聲
物化環境暗示是指通過一些實物營造某種場景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潛意識的作用下自覺地投入學習,主動地參與活動。許多活動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人們無意識地對外界環境各種暗示所做出的反應,因此,暗示是個人和環境之間一個不可或缺的交流因素,若能引發人與環境之間的“共振”,則人與環境間的不斷交流就能達到最為和諧的境界。例如:掛圖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學校購置與教師自制外,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在學生邁入化學門檻之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設計繪制儀器裝置平面圖,學生完成以后,組織評比,并將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用來布置實驗室,與溫馨整潔的地面、有序擺放的儀器、琳瑯滿目的化學手抄報、積極奮進的化學家畫像交相輝映,給學生營造一個具有良好暗示作用的化學學習心理場,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濃濃氛圍。
2.藝術環境暗示:山色空朦雨亦奇
藝術環境暗示是指用藝術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含蓄地、間接地對學生心理和行動產生一定影響。洛扎諾夫認為藝術是最有力的暗示。當學生在享受藝術美時,身心處于松弛狀態,而大腦仍處于機敏狀態,這種狀態特別適宜于人的潛能開發。教師應著力發揮化學潛在的審美功效,創設美的課堂意境。例如:化學反應過程的現象美、實驗裝置的流暢美、化學家們的追求美、化學史上的發現美都是可以讓學生領略的科學之美,能夠引導學生對化學美產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審美感受。再如:劉禹錫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道出了金的獲取方法。謎語“一物到處有,用棒趕不走,眼睛看不到,手摸也沒有,咀嚼無滋味,無他活不久。”道出了空氣的性質。這些藝術手段的運用都能促進學生愉快學習。
3.心理環境暗示:蓬門今始為君開
心理學家泊恩海姆發現:凡是來自環境的刺激,是對整個人的活動發生作用的要素,因為它作用于人的心理,會從多個側面、多種渠道影響著人們心理,這種立體式信息途徑決定了環境暗示的多維性和情境性,而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環境的脅迫不敢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師運用心理環境暗示的時候,既要當好一名導演,又要讓每個學生做好演員,在活而不亂、分而不散的和諧環境中“演”好每一臺戲。例如:在做鎂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之前,筆者提醒學生保持安靜,強調要用眼睛仔細觀察鎂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這就暗示著該實驗的現象比較鮮明。這樣,學生就會有意識地把本來很容易忽視掉的“一屢白煙”這一現象記住。在學習燃燒條件時,筆者提問:如果有人拔打電話“119”,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后再問:通常用什么物質來滅火?待學生回答水后,筆者將氧氣通到水中,水中白磷立即燃燒,學生非常驚訝,因為在剛才教師的暗示之下,水是用來滅火的,現在竟然水中生火,讓學生在無意識之中產生了學習的欲望。
二、巧妙運用他人暗示,給學生找尋一方燦爛天空
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從別人那里接受了某種觀念,使這種觀念在其有意識和無意識里發生作用,并使它實現于行為之中。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因此,教師要善于通過語言、體態、活動等暗示手段給學生一些積極的暗示。
1.語言暗示:弦外之音蕩漣漪
葉圣陶教誨我們:教師的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天才,但也可以摧毀一個天才。毋庸置疑,教師的語言是給予學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徑,若用的巧妙,則效果頗佳。例如:在講評作業時,教師應盡量避免采用點名批評的方式。點名批評容易讓學生聯想到“老師不太喜歡我。”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結果與教師的初衷背道而馳。除了口頭語言暗示外,教師也可以采取書面語言暗示,如在平時批改作業和試卷時,對進步的學生寫:“你進步真大”、“哈!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對于退步的學生,可以寫:“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比這次更好”。通過書面語言暗示,常常產生“蝴蝶效應”。比如學生的作業整潔了,學生愿意與老師溝通了,學生更加尊敬老師了,學習成績進步了。因而,教師在書面語言暗示方面,不要怕耽誤時間和精力,說不定教師手中的筆還真是一支神奇的魔力棒。
2.體態暗示:于無聲處現真情
體態暗示就是指教師在實施教學時,用體態語言把自己的愿望表露出來,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教育或頓悟教師的教育意圖。心理學家馬若琳指出:信息傳播的總體效果等于7%用詞,加38%口頭表達,加55%形體語言。就是說,教師除運用語言暗示外,還可運用神態、體態等行為暗示,這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特殊信息傳遞渠道,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慍一嗔都能引起學生的生活情感和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更能體現暗示的委婉特點。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更易相信所見到的而非聽到的事實,教師的行為是對學生最有力的暗示。筆者發現學生存在問題時,努力通過行動做出表率,暗示學生糾正。例如:有學生做完實驗不整理就走了,如果簡單地當眾責罰,往往起不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實驗習慣的作用,所以筆者總是親自整理,最后一個離開實驗室,以此暗示學生作出判斷,選擇行為,次數多了,學生也就漸漸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啦。
3.活動暗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夠,也不是學習內容深奧,而是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動機障礙。如能依托學生喜愛的活動平臺,則可激發學生內在動機,激活學生內在潛力,實現活動暗示的終極目的。當我們安閑地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時,我們的精力全集中在電影上,并沒有有意識地去記憶某一個情節,然而,往往就在這種放松的精神狀態中,對電影的情節卻產生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心理學家畢希名教授認為,這種創造力的假消極狀態,對于開發人的生理潛力卻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情境,這種情境的設計與我們通常所采用的直觀教學不同,直觀教學提供給學生的是實在的觀摩物,增強學生感性認識,而暗示法設計的情境,是讓學生處于放松的假消極狀態,以利于激發學生的感知和記憶潛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定期組織開展化學魔術晚會、化學新年晚會、科技節、小論文競賽、家庭小實驗等活動。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心情放松,他們關心的是在活動中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華,也就在無意之中鞏固和學習了化學知識。
三、積極發揮自我暗示,為學生打開一扇自信窗戶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用某種觀念影響自己,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使情緒與意志發生作用,并促成它轉化使它實現為動作或行為。心理學家威廉姆斯指出:無論什么見解、計劃、目的,只要以強烈的信念和期待進行多次反復地思考,那它必然會置于潛意識中,成為積極行動的源泉。比如美國拳王阿里每次回答記者的提問后,總忘不了說一句“I’m the best!”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例如:學生書寫方程式缺這漏那是一個通病,這是由于學生書寫時,常常缺乏檢查意識造成的,一般在教師的提醒下能夠改正過來。但考試的時候,沒有了教師的提醒,只能依靠自己。幾乎每個學生書寫時都會忘記標上箭號而被老師打上“血淋淋”的叉,此時學生不妨把這種痛苦擴大化,想象這種疼痛是被利箭所射帶來的。因為要記憶的東西經過強烈情感的過濾之后,就會使人記得更深刻、持久。以后,每次書寫時,學生就想象成被利箭所傷,這樣就會大大降低錯誤幾率。
盡管心理暗示對初中化學教學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但也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只有當它和具體的教學行為結合的時候,教師“無心”的心理暗示,能在學生不設防時悄悄地潛入學生的心靈,才有可能使教師的暗示真正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另外,心理暗示是一把雙刃劍,它的作用可以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故教師要堅持積極、正面引導學生,避免負面暗示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產生不良影響。總之,只要我們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心理暗示會對建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4.
在課前的預習上,講究一個“聯系舊知識,刺激新興趣”的學習觀念,這對教師的導學案的設計很具有挑戰性.首先,教師對自己的學生的學業水平要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這里涉及到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水平,聯系學生們的生活實際,設置前置性作業.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與以往的預習不同,可以是對生活中的某個化學現象的觀察或設計,也可以是探索性的問題研究等,其內容和形式是沒有局限性.
筆者在進行“奇妙的二氧化碳”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之前,根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設計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打開啤酒或汽水會有二氧化碳冒出,煤、石油、天然氣、酒精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滅火器中有二氧化碳,人工降雨、舞臺云霧用到二氧化碳.由這些你聯想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質?第二,農民伯伯說二氧化碳是“植物糧食”,這是為什么?通過實驗進行解答.第三,春天到了,小明同學家的屋墻剛剛粉刷一新,可是兩天以后,小明好奇地指著墻問爸爸:“墻怎么出汗了?”爸爸笑了笑把問題回答了,誰能知道小明爸爸是怎么回答的?通過實驗進行解答.第四,擴展思維結合二氧化碳的性質,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其他用途?學生根據上述問題,進行預習.這樣的預習將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促進學生通過自學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興趣.
二、利用導學案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
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實踐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知識高效的傳授給學生,是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前的最大難點.根據導學案的內涵,在課程的進行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完成兩個基本的教學目標:明確學什么和探究式合作.新的課程改革后,我們的化學課堂不再是講授式的、低效率的“講讀中心化”課堂,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高效率的進行知識點的理解.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讓我們的學生明確,這節課的目標是什么,這一點比較容易達到,在之前的前置性作業的布置中,教師其實已經將這一目標隱性的透露給了學生,只要學生通過自己的合作小組對前置作業進行進一步學習,就會對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著清晰的認識.
在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必然離不開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小組成員的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學習和思考,是自主化課堂教學模式中的重點.要使初中化學課堂成為全員參與的課堂,就必須平均分配小組任務.例如,在“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學習由某組同學向大家講解,該組6名小組成員,每一個成員都積極發揮作用,第一名同學: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夠溶于水.1體積的水可以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第二個同學:因為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打開啤酒或汽水有二氧化碳冒出,這是我們能看到氣泡的原因,酒精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我們看不到.第三個同學:在一定的條件下,氣態的二氧化碳能夠轉化為液態,甚至變成固態的二氧化碳,俗稱“干冰”.第四個同學,這是干冰滅火器的原理,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第五個同學:下面給大家出幾個小問題,干冰是冰嗎?對,不是,干冰是二氧化碳.第六個同學,下面由我來和大家一起總結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教育事業在我國由來已久,其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已經擁有了多種教學方式,且新型教育機構也在不斷涌現,使得我國整體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此過程中,我國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當代社會更加提倡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以及通識教育等,然而傳統數學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教育要求和發展趨勢,而幾何畫板恰恰可以彌補此方面缺憾,我國在將幾何畫板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后雖然小有成就,但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一、幾何畫板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優勢
幾何畫板的應用最早由美國興起,我國在意識到其對數學教學方面的作用后,即將其引入到初中教學中,其獨有的優勢使得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弊端得以優化,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將抽象具體化,其形象生動的表現形式,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公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如此一來學生即可以提升課堂學習效率,該優勢在幾何知識方面的作用尤為顯著,使得難教難懂的幾何知識變得易于理解;2.極具動態感覺,該教學環境的靈活性十足,其可以根據點、線、面不同的特征組成形式各樣的幾何圖形,將數學規律進行動態演示,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拖動、改變幾何圖形,此種學習方式更加利于開展自主學習,另外,動手操作相較于教師講解更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幾何畫板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案例分析
(一)函數及圖像
函數是初中數學中較為重要的知識,并且對于從未接觸過函數的學生而言,若單單依靠教師講解,很難使學生理解其實際含義,而使用幾何畫板則不會存在此問題。如在區分y=x+4與y=-x+4時,教師即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幾何畫板來幫助自身理解,其所顯示的圖形中可以看出,y=x+4中,x的值越大,y值越大,可見其為單調遞增函數;而y=-x+4中,x的值越大,y值越小,因此此種函數為單調遞減函數。學生可以輕易的發現函數單調性的特性,并迅速找到區別其遞增、遞減的最佳標志,即觀察系數,當x前的系數為負,其為單調遞減,為正時則為單調遞增,另外,當y=-x+4與y=x+4相交時,會出現垂直現象,以上種種知識在幾何畫板中的顯示十分明顯,便于學生理解。
(二)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知識雖然不似函數般難懂,但學生自身理解能力不同,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程度也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很難使學生保持在同一水平,但使用幾何畫板可以避免或減少此種情況發生,學生在自行操作幾何畫板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知識的變化,也能感受到自身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如在n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圖驗證勾股定理,首先繪制三角形,其次將兩個直邊標為a,b,斜邊標為c,然后分別以三個邊為基點繪制正方形,Oa,Ob,Oc,最后通過計算即能夠發現勾股定理的含義,即Oa面積+Ob面積=Oc的面積。
(三)數學公式
數學公式在數學學科中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其是學好初中數學的前提,然而由于數學公式往往需要學生死記硬背,很多學生覺得十分枯燥,并且人的記憶時間有限,此種記憶難以維持很長時間,當學習更多知識時會慢慢將其淡忘,對于今后數學公式的運用,已經今后的數學學習而言極為不利。而幾何畫板的優勢使得教師可以將公式內容形象的演示出來,學生可以直觀發現公式的規律,同時掌握更多科學依據,此種由理解促進記憶的方式更有意義。如在學習概率知識時,其中包含了許多形式的公式,如排列公式、組合公式或是加法、乘法概率等,此種知識若學生只專注于記憶,卻忽略了理解,則很難在實際應用中迅速解答相關習題,幾何畫板內容的多樣性在此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更好的體現。
三、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關于幾何畫板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案例分析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關系到我國初中學子的數學成績,也與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息息相關。不難發現,使用幾何畫板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方式,也能充分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便于學生理解更深一層的數學知識,此種新型教學環境所產生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在實際應用中依然會暴露出些許問題,因此相關機構和人員應加強對此方面的研究,使其能夠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李健美.幾何畫板優化初中數學教學之我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9).
(一)操作簡單
在幾何畫板的教學中,幾何畫板具有操作簡單、靈活性強等特點。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激發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近年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已經普遍使用幾何畫板進行教學,幾何畫板不僅可以使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變得生動有趣、新穎、形象,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幾何畫板可以生動形象地反映出圖形的性質,從而突出該知識點的本質。如:“三角形”這門課程,對于三個角的平分線相交問題,學生經常出現錯誤,使得三條線不在同一點相交。如果相交,也會出現不確定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不能掌握該知識的本質。通過“幾何畫板”的三角形圖形,以中角的平分線畫三條角平分線,這樣就可以使三條直線相交,之后拉動任何一個頂點都會改變三角形的大小、形狀,但是不會改變三個角的平分線交于一點的事實。根據試驗,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輔助教學,易學易用
數學主要來源于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中的數量關系、物質形態等進行的總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通過實物方式、物質的形態等進行表達。例如“事物的中點”如果離開了圖形的操作,就無法揭示出該事物的本質,在“幾何”中就很難形成抽象化,從而使得數學更難學。在幾何教學中,教師應正確指導學生學習幾何圖形,通過一些簡單的圖形教會學生識別,通過活學活用的方式,突破數學的難點。在入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幾何圖形進行識圖、作圖等的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解圖、識圖等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養成活學活用的習慣。
二、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和探索
在數學教學中,幾何圖形的學習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對“幾何畫板”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以下通過幾個例子充分表明幾何在數學領域的實用性,通過生動形象地用幾何抽象化進行表達,幫助學生進一步探索與觀察,從而有效地進行歸納[1]。
(一)案例1:對有理數的認識與探索
通過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有理數的講解,例如:在初一年級中,根據“幾何畫板”內容中的度量橫坐標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數軸,通過數軸上的點,從數學知識基礎上進行有理數與數軸之間的對應關系等方面進行講解,從而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2]。
(二)案例2:對三角形中位線的認識
近年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在討論問題前通常會提出相關概念或者含義,從而導致學生在對數學含義的感性認識不足,學生在接受與認同方面容易產生困惑。但是,通過“幾何畫板”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線”這節的學習中,為了使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如圖1所述,當D在BC上移動時,就可以看出AD上的點M在直線EF上進行移動。通過圖形就可以更直觀地認識這些中點形成的三角形及變化。事實證明,在感性認識后,學生不但可以掌握基礎知識,還可以更好地靈活運用。
(三)案例3:動態幾何中的探究
例如: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請舉例說明。
分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中點四邊形?中點四邊形就是指把兩邊相鄰的兩條直線進行連接所形成的四邊形。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36-0019-0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導學案教學備受教師推崇。導學案對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當然,要想導學案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講方法、講策略,這樣才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筆者研究發現,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教學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盡快實現教學目標,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一、初中化學課堂使用導學案的理論依據
導學案教學主要有以下理論依據:①認知心理學理論。有意義的學習最基本的是新的學習材料具有邏輯意義,而且學生能夠用新知識聯系舊知識。教師設計導學案教學模式時,應該建立在對學生已有經驗及知識結構完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復習舊知識,鞏固新知識;②建構主義理論。課本知識只是社會現象比較可靠的解釋或假設,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必須以經驗為背景,這樣才能合理地接受、分析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傳統方法不太實用,學生可以自己建構知識體系,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才能使知識的構建更加有意義,這是任何人都沒有辦法代替的;③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發展的前端應該由教師引導,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應用導學案教學時,教師應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學生通過最近發展區。在課堂上,作為教師應該用有意義的情境及對話來代替大量的問題,進而幫助學生分析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吸收和理解知識。
二、初中化學課堂使用導學案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應用導學案進行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代替了教師“教”,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總結若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導學案的引導能夠自學,發掘自己的潛在能力,改變了以往教師主導的模式,讓學生養成樂意學習的習慣。
運用導學案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通過自學大致掌握課本上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師生之間的互動自然也就增多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有了透徹的理解之后,省去了消化、吸收的大量時間,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效率。對于學困生而言,還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當然,導學案教學并不意味著對教師備課的要求有所降低,相反,對于教師的備課要求大為增加。通過這種訓練,使廣大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因此,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要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做到沒有準備也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教學,才能做到沒有準備也能把教材內容講解得準確、全面、生動。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教師應加倍努力鉆研教材,認真了解學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課堂使用導學案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導學案教學模式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及整體教學質量。對于教師來說,促進了教學行為的轉變,把教師教和學生學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三、初中化學課堂使用導學案的具體應用
導學案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效率,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形成了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導學案教學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習信心,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