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1 13:37: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美術課程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要:美術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體現學校的辦學宗旨,在開足開齊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充分結合本校、本地資源、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滿足學生個性和多元化發展的美術課程。
關鍵詞:校本 美術課堂 二課活動 學情 時令美術課程
“校本課程”是一個外來語,最先出現于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校本課程是由某一類學校或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環境和內環境的基礎上,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大家對“校本課程”已不再感到新鮮,“校本課程”也不再是美術興趣小組的時髦詞,它的時代意義也遠遠超過了以前的任何活動小組和興趣小組。
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是具有特色的第二課堂,但是,第二課堂只能讓少部分學生去體驗和實踐,絕大部分的學生還是享受不了這種校本課程。因此,本文從課堂小實踐中探索和反思,研究校本課程中的可行性元素,實現美術課堂教學內容和策略的創新。
一、針對初中學生學情的校本課程
初一的學生熱情高,學習積極性強,酷愛漫畫,卡通畫,但是他們美術技能比較差,造型能力較弱,所以我適度的修改了教材《漫畫卡通畫》,設置成在簡筆畫里畫卡通畫,卡通畫訓練易于激發他們的興趣,簡筆畫直接伸向兩個領域,一手抓興趣,一手抓技術。如圖:(學生作業)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思維的進步, 初二的學生對學習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美術技能水平,同時,他們發現美、鑒賞美、追求美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強,因此,他們對美術課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在15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美術博覽與拍賣》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堂實踐性很強的課《模擬拍賣會》,這需要學生在課前充分發揮他們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搜集很多的藝術品以及查找很多欣賞價值、商業價值高的藝術品圖片,在課堂上,他們要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用最低的價格收購對手的藝術品,與此同時,他們也要用他們的美術鑒賞知識對藝術品進行描述,盡可能用最高的價格賣出自己的藝術品。
初三年級學生學習緊張、升學考試壓力大,視美術課為 “調劑課”、“放松課”,淡薄的課程意識使一門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藝術欣賞課程形同虛設。美術學科盡管是非考試科目,但大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的認識是正確的、積極的。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針對初三學生的學情,開設符合他們欣賞水平、美術技能,以及激勵他們上進、鼓舞他們士氣的校本課程。而美術老師正是要通過這樣的美術課堂教學吸引每一個學生,打動每一個學生,激勵每一個學生,不讓每一個孩子掉隊!
初三17冊的美術教材第一單元是《走進大師》,分別是齊白石、徐悲鴻、達芬奇、畢加索的藝術人生介紹。《走近大師》分四個課時都屬于欣賞課,學生從藝術大師那里學到的是他們“藝術的人生與人生的藝術”,但是關于“藝術作品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這一點學生缺少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因此,我設計了一個與我們生活密切聯系的課程——《讓大師走進我們的生活——蒙特里安》,作業內容是利用蒙特里安的繪畫風格進行生活中任意物體的外觀設計。這課也作為骨干教師示范課,取得了預期效果。如圖:(學生作業)
另外,據我觀察,為了鼓舞學生的士氣,很多班級都在班級里張貼了橫幅,掛上了倒計時牌,我也為此設計了一堂校本課——《勵志書簽》,適時對學生進行了激勵。如圖:(學生作業)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課堂上的用心人”是我對自己的一個小小要求。平常在辦公室里經常有老師提到學生的書面和卷面就頭疼,為了中考的卷面和學生長期的一個書寫習慣我設計了一堂硬筆書法課。同時,當318班邀請賀可為老師講解書法課的時候也去聽課學習,對我的書法課也加以改善。因此,當初三年級舉辦“孝道”書法展的時候,學生的書法作品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如圖:(學生作品)
二、從二課活動課取經的校本課程
我們學校的二課活動精彩紛呈,每一位美術老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都開設了具有自身特點的二課活動。如:書法、國畫、版畫、陶藝、漫畫、剪紙等,而且有專門的美術教師供師生學習,均可以接受二十個左右學生的學習。這種課時整合、師源共享的二課活動方式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1、課時整合
美術是一門實際操作性很強的專業,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它需要進行長期的探索實踐才能有所收獲。我校的二課活動時間是根據每個年級的具體情況安排的。如:初一的周二、周四第八第九節,周三、周五第九節的時間安排了二課活動。周二和周四的這種雙節連堂“課時整合”的活動方式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和實踐,有利于他們在藝術的世界中進行創造。
我們試想,以現在初中普遍運行的每周一課時的美術課程安排,除去繁重的學業任務,學生哪里有額外的時間去體驗和實踐呢?繁重的課業負擔和短暫的美術課時安排就此割斷了學生與大自然和生活的聯系,剝奪了他們與紙張、筆墨和顏料親密接觸與熟悉的機會,讓他們失去從生活和實踐中吸取營養的能力,又拿什么在藝術的世界中去進行創造呢?
“整合課時”,就是改變以往每周一課時的美術課時模式,將兩周的美術課時合并,這樣,學校課程表就會出現隔周一次雙節連堂美術課,這種課時方式不但能保證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具體落實,而且能適應新課改所倡導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新課改所規定的授課內容大體都要經過背景知識的收集和探索、具體內容的落實和體驗、知識的吸收、融會和擴展等幾個階段,這種過程在以往每周四十分鐘的課時模式下是很難達到的,而且一個課業內容的學時如果過于分散,也會造成知識的不連貫性和學生探究積極性的降溫。
“課時整合”的這種 教學模式雖然從表面上看拉長了美術課的間隔時間,但是這種方式恰恰為學生收集材料、體驗分析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同時也有利于學習小組的形成和鞏固,還有利于個體和集體探究性學習的實效性。并且,這種課時模式不但不會讓學生感到美術課空周的失落,而且還能讓學生始終貫穿在美術學習的情境中并在探究課題任務的氛圍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保證了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落實,從而真正達到理想的美育的效果。
如:初二16冊第三單元《點與線的魅力》課時整合的長期作業:如圖:(學生作業)
2、師源共享
二課活動最大的亮點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二課內容,沒有級組、班級、老師的任何限制。同時,對自己從未涉獵的知識也可以很好的去了解和學習,這樣的二課活動,可以讓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美術技能有全面的提高,同時,美育效果也會更理想。但是,我們現在的課堂模式是級組負責制,即一個美術老師負責一個級組的美術教學工作,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取美術知識的途徑受到了限制,美術老師的專長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和利用。而“師源共享”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師源共享”是指打破原來的級組負責制,根據美術教師的專長并結合教材內容編排教師任課表,在考慮課時負擔均衡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對師源進行優化配置,各級組的美術課教學由多名美術教師穿插任教,雖然這種方式未必能達到完全的取長補短,但在課改倡導下能做到校內師源共享,最大限度使現有師源學有專攻、教有所長。對于這種“師源共享”的教學模式還有待實踐。
三、符合時令的校本課程
“時令”美術是指:以四季更替為時間軸,從社會時事、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學生身心發展、傳統節慶假日等方面展開研究。挖掘其中的“不僅新鮮而且營養價值高”的“時令”美術資源。”
1、反映校園文化、傳統與現代節慶假日的“時令”課程。
比如孝道文化、藝術節、校慶都可以成為課程內容。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設計美術字、設計板報、設計校徽等,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真切事件,表現起來也會得心應手。經常讓學生關注校園的特色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如圖:(學生作業)
2、反映社會時事的“時令“課程
關注當前國家時事、社會熱點的“時令”課程可以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等等。如:環保日、地球日、奧運會、5.12大地震、世博會……還有反映“未來城市”、“新型社區”等的科幻繪畫。如圖:(學生作業)
3、反映學生心理,關注學生成長的“時令”課程。
美術課程,也要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要迎合學生青春期發育的審美心理要求,同時,在開學初、考試前后,學生情緒浮動比較大的階段,都要有這樣的校本課程出現。比如:《用畫寫心情》,如圖:(學生作業)
四、在實踐中的反思
有特色的美術校本課程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也是學校迎接新的十年的挑戰的一種自覺行為,是學校充分發揮辦學優勢和特色,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建設。
在幾年的校本課程實踐中,當看到其他學校其他老師成功的例子時,我頗受鼓舞。為什么我們的美術校本課程還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呢?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需要全員參與,針對課題要求,認真備課、說課、上課、評課,還要充分發揮專業人士的引領作用,重視骨干教師的指導作用,不斷積累校本研修的經驗。
當然,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還應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符合當地學生的成長特點,著手對當地進行美術校本課程資源調查,然后設計相應的教學設計,所編的課程和教材都要進課堂進行教學實踐,反復修改,不斷完善,才能開發出合適的美術校本課程。另外,建立完善的美術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也是完善美術校本課程的重要舉措。
時代在進步,校本課程的內容也要結合時代特點,和社會進步、科技發展、教育變革緊密結合。以上的課堂小實踐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校本教研實踐體驗,如果要開發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要讓我們的校本課程更精彩,讓我們的美術課堂更有魅力,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李宗樂 陳實 邱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__-11-1
二、其次要教會學生如何分析問題并找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操作步驟。
學生有時候完成不了作業的真正原因往往是因為沒能掌握正確的操作步驟,學生缺乏這方面的鍛煉,沒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一個比較有難度的作業覺得無從下手。記得剛從美院國培回學校就接手工藝美術班的班主任,一直在想要通過一種什么方式讓學生既喜歡上專業又能對我比較信服。我就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以古詩為主題的寫字活動。我先示范寫了一張給學生看,學生當時都覺得他們自己根本就完成不了這么大難度的作業,一點兒頭緒都沒有。通過我一步一步的耐心輔導,最后大部分的學生都完成了一張特別出色的作業,當我把學生的作業都貼在教室的墻上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他們對于自己的作品也很驚訝和高興。在給學生上圖案課的時候,我給學生統一購買了白卡紙和黑卡紙,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步驟完成作業,學生一開始很不習慣這么嚴格的要求,但經過了幾張的訓練之后發現這樣按部就班畫出來的作業質量非常高。當學生們看見自己的一張一張干凈漂亮的作業的時候,學生們非常有成就感,就逐漸接受和習慣了這樣的方法。最后學生們把每一張自己的作品都裱在黑卡紙上,再用金屬環將黑卡紙裝訂成冊,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作品集,雖然是小小的成績但對學生卻是大大的鼓勵。通過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明白有些看似很復雜的作業只要通過正確的方法和步驟再加上一點兒耐心和細心就能做得很好,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幫助學生建立了自信。
三、采用靈活多變教學形式,充實擴展豐富教學內容。
美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本身就是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大可不必只拘泥于課本上的東西,可以變換教學形式,抓住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進行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中專教師兼班主任在教學上有許多優勢,給自己帶的班級上課時學生比較聽話,課堂秩序也比較好,教學任務都可以順利的完成。也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除了做好日常的教學工作外,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專業特點組織了許多的活動,比如我們開展的數字油畫比賽,元旦的賀卡設計制作活動,為裝飾學校教學樓進行的裝飾畫制作活動等等。這些活動看起來都很簡單,但是學生卻從這些活動中獲得很多,除了各種專業知識以外,更多的是學會了一種如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及自信心。從班級管理的角度看,這些活動更有意義,通過競爭與合作培養了同學的團隊精神,使學生更加適應集體生活。在從教十年的工作經歷中常常會覺得對學生的耐心是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只有耐心的指導每個學生成長的的每一步,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只要是學生需要就不厭其煩的幫助他們。當學生信任你了,并感覺到了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的時候,他們也會信服于你的專業,在課堂上也會很好的配合你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正是“親其師信其道”所要說明的道理吧。
(二)教學實施
多媒體技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只能是輔質的,要防止讓多媒體技術唱“主角”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與時俱進,跟上行業發展對于已經做好的多媒體課件,雖可反復使用,但不應“從一而終”。對于設計和制作好的多媒體材料,雖可反復應用,但由于藥學行業發展迅猛,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所以任課教師要多看、多學,不斷進行修改、完善和提高。
2.,根據專業選擇內容在制作多媒體教學材料時,雖然要盡可能對現有的素材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盡量做到標準、規范,以適合不同專業的需要。但由于教學內容和專業之間存在差異性,每一節課都有各自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很難做到一致,有些內容只需一張圖片就可清晰表達,有些則需拍攝視頻短片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在追求規范統一的同時,要允許個性化現象的存在。
3.集思廣益,發揮教學團隊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種知識、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人們在工作學習中所面臨的情況和環境也越來越復雜。有些問題單靠個人已很難解決,這就需要人們組成團隊,展開合作,團結互助,集思廣益。從對教材理解、預案設計、教學思路等入手,對教學計劃、教學中存在的疑問及重難點、教學方法等展開討論。通過相互交流與切磋,可使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既可以學到他人的長處,又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反思,實現共同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雖然因其聲色兼備,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或者是Flas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把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增強教學效果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正反兩個方面,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如此,如過多、過濫使用,也會適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幾下問題:
1.完全或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技術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有省時省力、可反復靈活操作的優點,有的教師就一味地依賴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當遇到電腦、投影儀等出現故障或停電時,就變得六神無主,手足無措,感覺不會講也不敢講了。這些教師完全忘了一切技術在教學中都只能起輔助作用,教師才是教學中“教”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教師應因時、因事、因勢利導,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當前正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的新課程改革,給學校各學科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并為素質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實創造了新契機。一直以來處于學校教學之薄弱環節的美術學科教學,更應該抓住這次新課改的契機,以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為提高學生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一、傳統觀念影響下的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美術課在普通學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應試教育思想的干擾外,還與人們普遍對美術學科缺乏認識不無關系。人們一般認為,美術課就是教會學生一定的繪畫等美術技能,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這是偏頗的認識,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美術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學校普遍重視不夠,教學設備投人不足;教學方法陳舊簡單,重技法輕素養;美術課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裝飾品,表面上豐富多彩,實質上空虛蒼白,遠未發揮其在素質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新課程理念下對小學美術教學的再認識
學習是快樂的,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更是快樂的。曲折的線條,跳躍靈動的點,變化無窮五彩繽紛的色彩,讓孩子隨心所欲地自由揮灑,或是鮮花草原,或是飛機大炮,或是超人、奧特曼,或是美麗的家園校園。孩子是天生的創意大師,即使是世界藝術大師畢加索,也曾從孩子的繪畫作品中參悟創作的靈感。
小學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個性,啟發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的愛好,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兒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潑,有著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們的作品無拘無束、任意馳騁,沒有成人式的思維模式,全然是他們自己充滿活力的感性體驗。雖然他們的作品會有許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實”的“錯誤”。但是這些“美麗的錯誤”卻讓我們為之心動,孩子們的才能是如此讓人驚嘆。傳統的美術教學嚴重地阻礙了他們靈動的才華的發揮,《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三、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教學應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新理念的指導下,為充分發揮美術的教育功能,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魅力,改變當前美術課教學的薄弱勢頭,我對美術教學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幾點探微。
1."蹲下來看孩子”
“蹲下來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頭禪。其實怎樣蹲、怎樣看有很大的區別。首先,要盡量爭取把握所教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基本規律,多從他們的視角觀察和理解問題,這樣才能充分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其次,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處于和他們平等的位置,與他們在寬松、自由、平等、愉悅的氣氛中互動、交流,教學相長。
新課程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既意味著每位學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權利,不論他們的背景、基礎、個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科學教育,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養,并獲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優秀的兒童作品散發著孩子花季般純真可愛的芬芳。一位優秀的美術教師應極力維護孩子這種天性的充分發揮,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擾孩子的行為。研究證實,讓兒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達和表現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師在現代美術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導者”。優秀的美術教師會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和個性進行創作和表現。在這種美術教育中,我們在了解學生精神價值的同時也會認識自我,當我們把學生放在首位的同時,也就會尊重他們。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怎樣培養?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一個人的大腦就像一個房間,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從房間里往外拿東西,總有一大房間會變得空空的,什么也沒有了。所以,教孩子學習畫畫,首先應該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讓孩子學會看,這就如同不斷地往房間里裝東西。在學生畫畫時,教師不應催促他快畫,或者要求他們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畫,而應提醒他們時時停一下筆,仔細把所畫的事物同自己腦中原有的概念比較一下,讓孩子在畫的過程中提高比較和求異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鼓勵孩子在畫中充分發揮想象力的最好辦法就是引導孩子細心觀察,一旦孩子養成了從周圍世界的細致觀察中擴展自己想象的習慣,他們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更多、更細致地觀察周圍世界的機會,這樣做,既可以讓孩子充分地發揮想象力,又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對更多的事物產生興趣,強化孩子對學習的渴望。
3.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二、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主要內容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涉及多種行業領域,如遠程教學、企業管理、辦公自動化、遠程醫療、藝術、建筑設計、游戲、文化娛樂等領域。這就對課程內容的講解和取舍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課程內容的安排上要既考慮知識面的廣泛性,也要考慮學時的限制,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要考慮課程的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學生的易于理解性、實際的操作性等各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體系。在課程設置上安排了既有老師理論的講解,也有學生實際的操作。安排理論講解27學時,實驗操作課時24學時。主要內容包括:
1.多媒體硬件設備
了解和使用多媒體硬件設備,如聲卡、顯卡、視頻采集卡、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掃描儀、話筒、電子音樂合成設備。
2.音頻信號處理技術
主要講解音頻信號的特點、人類的聽覺特性、頻域掩蔽效應、音頻信號壓縮技術、常見音頻編碼標準。介紹音頻處理、制作軟件,如數字音頻處理軟件SoundForge、CoolEditPro2.0,MIDI制作軟件MidiS-oftStudio、Cakewalk。實驗安排:應用CoolEditPro2.0,實現:聲音的數字化與格式轉化;聲音的剪輯;處理噪聲;淡入淡出;音頻的不同格式。
3.圖像信號處理技術
主要講解圖像信號的特點、色彩基本概念、人類的視覺特性、圖像信號壓縮技術、常見視頻編碼標準、圖像文件的格式。介紹圖形、圖像制作軟件。如圖形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矢量平面設計軟件Illustrator、Corel-Draw等。實驗安排:PhotoShop軟件,實現功能:調整圖像;圖層和選區;濾鏡;圖像不同格式。
4.圖形多媒體技術
講解計算機動畫特點、三維動畫主要技術、真實感圖形技術、非真實感圖形動畫、虛擬現實技術。介紹動畫制作軟件。如二維動畫制作軟件Flash,基于流程的圖形編程軟件Authorware,三維動畫制作軟件3DStudioMAX、MAYA、3DFlashAnimator。實驗安排:應用Flash軟件,實現:逐幀動畫;運動動畫;變形動畫;引導層動畫和遮罩層動畫;創建按鈕;創建交互性;添加音頻、視頻。應用3DStudioMAX軟件,實現功能:三維動畫制作;建造模型;添加材質;創建運動;完成場景。
5.視頻信號處理技術
視頻信號的特點、時間域與彩色掩蔽效應、視頻文件的格式、視頻信號的壓縮技術、視頻壓縮標準。實驗安排:介紹視頻處理軟件。如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e;實現功能:字幕特效制作;素材視頻的刪除、拆分、粘貼;流行動態鏡框效果制作。
6.三維立體多媒體技術
主要講解立體視覺的基本原理、立體電影原理、立體電視原理等。實驗安排:應用軟件Photoshop,實現:三變圖像設計;彩虹圖像設計。
7.網絡多媒體
介紹網頁制作軟件,用html編寫網頁如靜態網頁制作軟件FrontPage,網頁開發和網站管理軟件Dreamweaver,流媒體技術。實驗安排:使用Netmeeting組織網絡視頻會議。
三、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實驗配置
多媒體軟件的要求決定了實驗用計算機的硬件配置。由于實驗要用到很多軟件,實驗室中學生用計算機硬盤容量不得低于20G。由于實驗中往往要同時運行多個軟件,電腦內存容量最好大于512M。在眾多的多媒體軟件中,Photoshop、3DStudioMAX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較高,實驗室一般安裝IntelPentium4處理器、1GB內存,顯存為128M、具有Dircet3D10功能的顯卡以上的硬件配置。
四、教學方式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本課程的特點,采用了案例式教學、實踐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等方式,將學科的前沿技術、與學生相關的問題納入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并找到答案,這樣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傳授知識,更在于指導學生如何思考,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創造性思維。隨著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除了能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外,還能在實踐中學到教師沒有講解的知識,拓展創新思維。引導學生歸納學習重點,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恰當的布置平時作業,要求學生按時完成。對于本課程的實驗,通過項目式教學,讓學生完成相關的實驗并提交作品,來達到行為和思維訓練的目的。針對每章的課程內容,在教師講解基本的概念、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安排有針對性地實驗。在實驗中,安排了一部分是基本操作性實驗,另外一部分能體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驗內容。使學生便于理解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并能結合學科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和理論知識水平。
五、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建設
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容量大,涉及軟硬件資源多,合理地進行教學資源建設,能夠使學生易于獲得所需的學習資料,提高學習效率。多媒體技術基礎實驗室應能連接到互聯網,并且要配置一立的服務器以存放各種實驗資源。因為視頻媒體通常都比較大,要保證學生便于下載所需實驗資源。實驗室要能流暢地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實驗效率。教學資源建設中,主要提供的有:
1.課程說明、教學大綱、考核說明等。
2.有關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輔導資料,如各章節的重難點介紹、PPT課件,包括制作一些音頻課件,視頻課件。
3.教學所需的一些常用軟件,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方便。
4.編寫教學的實驗手冊和試題冊,指導學生更好的完成實驗任務,同時能加深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掌握。
5.提供一些實驗所需的素材,提供一些老師收集積累的素材、優秀作品、往屆學生完成的優秀實例,供學生參考。
六、教學考核方式改革,注重教學的過程管理
課程考核方式改變了傳統的紙質卷面考試方式,注重教學的過程管理,更加科學的設置考核體系,通過考核方式的引導,使學生既要掌握本課程要求的理論知識,也要提高學生知識的實際操作技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積極主動性,體現對學生的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核。課程的考試成績是本學期的各項模塊的綜合成績,主要由平時上機成績(40%)和期末考試成績(60%)組成。平時上機成績包括基礎操作性實驗(50%)和創新性實驗(50%)兩部分。
教材與課程的進度是制作PPT的參考和依托,內容的選擇本來也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部分,但實際上一些教師常常走進一個誤區,即簡單地將要講授的書本內容搬到PPT中,以課件制作代替了備課,把精力都投在了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堆砌在PPT上,而忽視了對課程教學環節的設計,制作成了“書本搬家”式的課件。到了課堂,PPT成了教材的簡單再現,框架、文字、圖片均是照搬、圖片少、文字多,密密麻麻一整版;教學則變成了照本宣科,以“讀”“念”的形式把知識呈現給學生,毫無吸引力和藝術美感。客觀上,藝術課程教學對PPT的藝術美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種“書本搬家”式的PPT,對于學生缺乏新鮮的視覺刺激和精神享受,不僅不能起到多媒體課件所承擔的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更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拖入一個僵化的境地。
(二)圖片選擇不貼切
圖片是藝術設計課程的基本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一門課程的PPT制作完成后往往會用上好幾年,很少進行更新,存在圖片過時老套、與課程內容不吻合、缺乏時尚元素、不符合設計趨勢等。比如,當前包裝設計提倡綠色環保的創意理念,在示例圖片的選擇上應緊跟國際趨勢,選擇近年內世界頂級優秀設計作品;圖片來源若為翻拍教材或其他設計類圖書,則會出現像素不高、色彩偏差、圖片模糊,等等。此外,圖片選擇不準確也是PPT制作中易出現的問題。若圖片對概念或理論點的展示不夠明顯、明確甚至是錯誤,勢必造成學生理解困難。如平面構成課程中的矛盾空間是真實世界中不可能形成的空間,但在二維平面中看上去卻是真實合理的存在,選擇的示例圖片就應準確地展現出這種虛與實的矛盾存在。若選擇了如埃舍爾、馬格利特等超現實主義風格的畫作,可能會誤導學生對矛盾空間的理解錯誤,進而在創作矛盾空間的過程中產生疑惑。
(三)版式設計混亂
版式實際就是框架,是對課程的整體架構,體現教學內容邏輯關系和層次,版式設計的水平往往是教師把握課程內容整體性和邏輯性的反映。在實際教學中,有的PPT存在板式設計混亂的問題。例如:一、二級標題不區分,觀點不清晰、主次不明顯,該強調的內容沒有體現出來,使學生分不清主次,掌握不了課程的進度;有的字體種類繁多,顏色花哨、冷暖色對比不夠強烈,易使學生視覺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還有的背景圖案花哨、顏色過于鮮艷,造成畫面效果混亂,干擾了前景中的教學內容。
(四)動畫效果簡單機械
動畫效果可以豐富PPT的視覺層次,起到承上啟下、帶出問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引發學生思考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PPT的動畫效果過于簡單機械,往往僅限定于文字或圖片的淡進淡出、跳躍等方式,這當然也是好的,但在課堂中過多使用,就容易造成學生視覺疲勞,缺乏新鮮感,留下拖沓的印象,干擾了課程主線。此外,部分背景音樂及聲效的使用有時也存在與課程內容不符、突兀、冗長等情況。
二、提高藝術設計課程教學PPT的藝術表現力的思考
因材施教是有效進行多媒體教學的保證。藝術設計課程首先是藝術課,課程本身強調的藝術水準、學生的藝術素養普遍較高,對教學PPT的藝術表現力有更高層次的要求。筆者就教學PPT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調研,感到學生們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見:總體簡單明了、整潔大方;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圖文配合好,圖片豐富、質量高、時代性強,文字簡潔,避免過多彩色字體;減少復雜的動畫效果、聲效與背景。總的要求就是一目了然,富有藝術表現力。
(一)正確認識PPT的功能和作用
對于藝術設計課來說,教學的目的是要傳授知識、講授技巧、啟發設計靈感。教材作為知識、情感、情趣的載體,是教學的主要課程資源。PPT只是教學內容的一種載體,目的是使教學內容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在整個教學系統中,它只是一個教學手段,并不能改變教學本身的含義。但是在實踐中,部分教師認為只要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有所創新的課就是具有新理念的新課。還有的認為,藝術設計課就是要強調推陳出新,因而在教學設計時,不斷的追求手段地創新,將大量的圖片、資料、錄像引入課堂。然而,透過這些浮華看真實,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提高。
(二)正確理解與把握設計理念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提高教學質量,最根本的是要加強對教材內容和設計理念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材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將直接決定教學手段是否有效,這是有效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基礎。教師理解得越透,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豐富。在處理教學內容時,才可以準確地找出內容之間隱藏的對比、并列、遞進等關系,選擇學生最喜歡的方法和最適合學生的內容去完成教學目標。有了這個基礎,教師就能以教材為依據,從具體學情出發,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條理性和結構性俱佳的教學PPT。具體在設計制作PPT教學課件過程中,還要有三個“看一看”:一是看看要進行課件設計的內容是否用常規教學手段不能表達或難以表達,不能只考慮改善教學手段的問題,而缺乏對教學內容的系統分析;二是看看采用課件組織教學是否達到了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不能只注重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媒體多樣化,一味求新;三是看看是否制作了“書本搬家”式的課件,藝術設計類課程PPT不應是擺脫板書、堆砌文字的場所,而應是幫助理解抽象模糊設計理論的媒介,升華設計理念的感悟。
(三)PPT制作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1.層次清晰
PPT的結構大多按照教材的結構來安排,也有打亂教材的結構自行安排的,但一定要與教師的教學思路相吻合。確定哪些內容進課件,用何種方式表達,要有所取舍,有所側重。藝術設計是實效性比較強的課程,設計的風格受流行元素影響大,因而在教學中,教材設計的知識點常常都是基本理論,迫切需要教師引入新的時尚元素,增加新的知識點。這些內容往往又通過圖形、圖片等視覺形態作示例展示,極易造成邏輯混亂,讓學生搞不清到底在講什么內容。因此,PPT的排列分布上要講技巧,弄清內容中帶有時間、流程、趨勢、并列等順序關系,并選定一至兩種順序排版,同時,在每一張PPT邊角上都顯示知識點,使知識點形象化,一目了然。
2.圖片準確
藝術設計是一門視覺藝術,圖片傳達的信息速度更快,對理論知識進行解釋說明尤為重要。教學中,示例圖片的選擇必須慎重,反復斟酌。要側重選取那些符合教學知識點需求,富有歷史文化底蘊厚重、藝術水平高的名家經典作品和時代氣息濃厚、設計元素鮮明的現代作品。要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知識背景上選取圖片,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理解新知識點。堅持由簡到繁,首先選用那些簡潔明確的圖形或圖片,再逐漸增加有難度、深度的圖片進行示例,并注意與理論點相吻合,簡單明確地表達出理論點的內容。“示例圖片的選取在精不在多,一般控制在3-4張即可,重點難點可適當增加數量,如果能用相同的圖片,從不同角度講解不同的知識點,給人留下的印象無疑更為深刻”。同一個知識點的圖片盡量在一張PPT中完成。某些理論點上,也可制作較短的GIF格式圖片,用簡單的小動畫來闡釋理論點。另外,圖片的選擇要盡量使用高分辨率或矢量素材,即使是翻拍的圖片也應由電腦處理去除畸變并盡量恢復原色彩后再使用。
3.文字精煉
藝術設計課PPT一般能用圖的不用表格,能用表格不用文字,即使必須使用文字,也要精練簡潔。若出現大段落的文字,學生往往覺得枯燥,沒有耐心全部閱讀完,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因此,在PPT的設計上,文字的使用務必簡潔概括,只列標題和理論點起到提示作用,或作為圖片說明使用,說明性的文字盡量由教師口述解釋。減少過度使用多種字體和顏色的情況,一級標題只用一種字體和顏色,同時注重同圖片的協調搭配問題,既利于區分層次,也是藝術性的要求。
4.背景干凈
對于主要用于傳達知識點的教學PPT,背景的設計及圖案的選擇應盡量簡潔單純,可以嘗試使用較單純的背景,如淺色、純色或白色背景,不使用任何圖案。若使用圖案,圖案的選用也不宜過于搶眼,不宜選用完整的照片或圖片,可嘗試選擇與主題相關的圖案或圖形。在視覺強度的安排上應處于最弱的地位,可以降低它的純度,以淺色在背景出現,或安排在處于遠離畫面中心的邊緣位置上,僅僅起到豐富畫面層次,呼應主題的作用。如講授《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的構成這個知識點時,選擇的輔助圖形就可以分別使用點、線、面等元素作為背景元素出現,呼應主題,并安排合理顏色、形態、位置大小等,保持與整體版式的統一,視覺強度安排到最弱的強度,以免對前景主要內容和圖片產生干擾。
5.運用視頻媒體
制作藝術設計類教學PPT,其本身就是版式設計、動畫制作的藝術設計過程,也是增強激發學生設計靈感的載體。藝術設計課著重強調了設計平面媒體的動手能力,但也是容易被忽視、且較難在實際應用中使用動畫等視頻媒體。隨著技術的發展,動畫等視頻媒體成為藝術設計的時尚寵兒,大大豐富了藝術設計的視野。作為藝術設計課程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新媒體,傳達新理念。特別是在講解抽象概念時,若能通過制作相應的動畫短片,用生動的畫面、演示過程、比較不同位置變化后的畫面效果及優劣等,則能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傳授給學生,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樣,在講授《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的構成原理時,由于概念抽象,以往一般都靠老師講解和用大量時間完成多次作業,通過不斷比較調整才能初步掌握理論,教學效果不佳。但若在課程一開始就用一段卡通動畫短片來介紹點線面三個基本元素的特征和相互關系,顯示點、線、面這些基本元素的大小、位置、形態發生變化時視覺效果的變化及區別,對于幫助學生們掌握知識點,啟迪形成自發性的思考效果明顯。
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素描練習有利于學生認識和理解客觀對象,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錘煉藝術語言,提高造型能力.對于每個學生來講,無論畢業后從事什么工作,素描練習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曾指出:“素描是繪畫、雕刻、建筑的最高點,素描是所有繪畫種類的淵源和靈魂.”19世紀俄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說:“素描是一切的基礎,是根基,誰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認這一點,誰就沒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礎性的一面,也具有單獨作為一種繪畫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在學院美術教育中,素描因為其基礎性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現存的教學模式存在著許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強調基礎,不利于學生創作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不足甚至認為素描枯燥乏味,教學效果總體上呈下降趨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會對各個層次、不同專業的美術人才的需求激增,美術教育急速擴張,從而人校新生的總體專業水平有所下降;基礎素描課程的課時量有所縮減,教師在學生個體上花費的教學時間明顯減少.面對這樣的困境,當務之急是對素描課程的教學理念進行調整,拓寬現代基礎素描教學的思路,給乏味的基礎教學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別的畫種一樣成為獨具特色的情感表達方式,從而使學生通過學習基礎素描架構起良好的知識體系.這是構建現代素描教學模式的根本.
1、從藝術素養入手強化學生的藝術觀念
在素描基礎教育中,在強調學生實踐技術訓練的同時,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念.傳統的素描教育偏重實踐而輕理論,只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學生也往往把技術水平作為衡量自身素質的標準,非常漠視理論水平和藝術素養的提高,甚至以為“技術”與“理論”之間是相悖的.過分專注學生的技巧性訓練,不利于開闊他們的眼界,容易使他們對一些藝術產生成見甚至抵觸和排斥不同類型的繪畫形式,導致他們以自己所學到的具象寫實和傳統理性思維來衡量各種繪畫流派從而產生錯誤.
隨著我國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技能的獲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標,強調培養學生合理知識結構的素質教育成為主流.為了強化學生的藝術觀念,教師可以打破教學常規,從源頭文化開始,把學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學習中獲得的對審美思想、美學思潮、藝術發展規律、藝術創造的特點的認識,提前到學習的初始階段或與學習過程并進,使學生一開始就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從而能目的明確地進行學習和研究.藝術作為人文學科的一部分,其底部應該由人文學科來支撐.學生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開闊,基礎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寬廣的美術層面上找到一個可以依托的“點”.在素描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強調藝術理想的實現不能只依靠技能,還需要藝術理論的支撐,更需要文化素養的深厚積淀.
2強化基礎理論教學,變“技入道轉”為“由理入道”
繪畫是一件需要動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師都喜歡在畫室里擺靜物上課.但是,一些教師極少向學生講明應怎樣觀察和表現物體,只是簡單地講一講“三大面五大調子”,就要學生開始實踐.這樣,學生由于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畫面,往往無所適從,只好迷失于畫面中,依葫蘆畫瓢,照抄對象;由于喪失了自己的主動性,對畫面沒有控制力,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產生學習上的厭倦心理.這種重實踐輕理論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于素描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課程開始階段就通過鑒賞、研究、分析名家和優秀學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礎理論知識給學生講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對素描逐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能從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動地把握畫面.邊分析作品邊講解理論的教學過程是極有活力的,這種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畫面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創造性地處理視覺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學生的藝術個性發展
長期以來,基礎素描都遵循以寫實為主的固定教學模式,整個素描教學偏重于技術技能的訓練,忽略了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發展的因素,從而學生在整個高等教育階段的素描學習中只知道機械地再現客觀事物,無法在畫面中加上個人的感受和想象.
二、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努力實踐了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全部美術課程教學,較好地學習和把握各年級教學重點、特點和難點,除了完成好每周18節工作量的前提下,還積極參與學校布置的各項臨時工作等。
1、認真備課,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要求搜集每課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2、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力求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學生都得到提高發展。平時虛心向前輩、老師們學習,多聽老師的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也常求其他老師的意見,改進工作。
在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的同時,積極投入新課改實踐中,能以學生為主,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在教學欣賞課中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不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并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降低學生對繪畫技能的要求,帶領學生到校園中,運用感受、觀察、表現及收集資料、小制作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盡可能嘗試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和美術信息,開拓視野,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從發揮學生創造性能力出置作業練習,并注重對學生作業過程與創新方面的發展性評定。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和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大學美術教育在迎接時展與社會發展帶來的新的挑戰的同時,對于自身教學體系改革要步伐踏實穩健,需要根據改革的思路從多個方面創新。高校美術課程教學的創新性改革,要從培養學生的基本的審美能力出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社會需求將教學重點落實到培養學生的技能素養上。
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對于美術教育來說可謂重中之重,是美術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學生才能夠進行相應的美術創作。所以,相對于創作能力來說,審美能力是更重要的。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不僅在于為學生今后的美術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更還可以對學生的審美觀念和道德素養起到正確引導作用。審美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分辨美與丑,能夠幫助學生在有形的事物當中提煉美的形象與美的趣味,能夠幫助學生積極自主地去發現美、感受美并創造美。因此,審美能力在美術教育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無論美術專業或者非美術專業的大學生都應當具備的能力。
在當今的大學美術教學當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美術繪本以及教師的課堂展示,網絡的出現讓美術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資源浩瀚無邊,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與審美素材,有了網絡,即便不能親臨美術展覽也能夠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可以說,網絡拉近了學生與大師名作的距離,讓美術教學具有多重多樣的形式和可能。但是,利用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培養的時候,對于作品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篩選,不能泛泛對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對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學內涵的作品,教師需要進行描繪和講解,引導學生發現作品當中的美學思想,只有學生理解作品的美學內蘊與思想內涵之后,才能對于繪畫創作的技巧有深入認識。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程改革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在了首位。大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并不僅限于學生在校期間的教學活動,更重要是教學目標和教學意義能為學生走出校園后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因此,在大學美術教育當中,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之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自發探索確定學習內容,使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策略而完成的具有獨立性的學習活動。自主學習是一種看似存在于課堂之外的學習活動,但卻與課堂教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首先,在美術課堂當中應營造一個良好、愉悅的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基本的大環境。只有具備一個能夠共同進步、共同求知、共同感受美的舒適的學習環境,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其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和動力。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能夠在課堂上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能夠連接教師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生的業余時間。通過任務的布置,可以讓學生在課堂與課堂外分步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允許學生自主創作出符合教學目標的作品。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以嚴格意義上的美學標準去衡量學生的作品,應當以更加具有包容性的目光審視學生的創作,在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引發學生自主思考,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結合社會需求培養學生技能素養
一、研究背景
1.我校水彩畫教學的現狀
農村中學的孩子對于美術的接觸基本上限于學校教育,在校外參加美術輔導的學生一個班也只有一兩個。所以想要在農村學校形成美術學習的良好氛圍,教師必須下功夫。如何利用好每周一課時的美術課和每周兩課時的社團活動,在學生繁重的文化課學習之余抓住碎片化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競賽輔導,這正是我們一直以來研究的課題。
2.概念界定
三位一體教學是指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競賽輔導三者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課堂教學這個主陣營引導全體學生學習水彩畫知識、訓練基本的水彩技能和趣味性的水彩技法。在水彩社團活動中對于部分喜愛水彩畫,想繼續鉆研的學生展開深入教學,社團活動中的學生人數基本在二十人以內,教師可進行小班化的針對性輔導。在此基礎上我合理利用各種競賽來激發學生學習水彩畫的熱情,經過課堂教學和社團活動的全面鋪開,會涌現出一些對水彩畫感興趣的、想要通過競賽證明自己的學生。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在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也驗證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策略特別適合農村初中。
二、實施策略
1.課內水彩教學
新課改把水彩畫作為單獨的單元納入美術教材中,共三課,分別是《鉛筆淡彩》《水彩畫小品創作》《美麗的西湖》。從鉛筆淡彩到水彩畫再到水彩畫創作,內容成遞進式的梯度。
(1)導入形式多樣化
課前導入對于水彩畫教學尤為重要,好的導入可以讓課堂教學效果倍增。農村初中生接觸水彩畫的機會不多,為了豐富他們的審美體驗,我準備了每節課的課前欣賞內容――不同表現技法的水彩畫作品。我為他們設計情境體驗的環節。這樣“對胃口”的導入情境,不僅學生喜歡,而且還能為上好水彩課做鋪墊。
①欣賞體驗式
在課內水彩畫教學的六個課時,我挑選了四種不同表現技法的水彩畫,分別為:鉛筆淡彩畫法、干畫法、濕畫法、混合特殊技法,這些表現技法都是畫家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出來的創作精華。欣賞了這些作品,學生開始對水彩畫感到十分好奇,能夠在課堂上近距離接觸和學習,使水彩畫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領域。在課間我會走到學生中去跟他們討論這些水彩畫,探討表現技法,比如欣賞約瑟夫的《街景》和杜高杰的《黃山朝晴》兩幅水彩畫在創作手段上有什么不一樣,學生會說:一個是畫街景的,一個是畫山水的。我引導他們得出:約瑟夫表現的技法以濕畫法為主,杜高杰表現的技法結合了中國畫的元素。通過這樣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對水彩畫的審美和認知都會有所提升。
②游戲體驗式
對任何藝術來說,恰當的掌握和運用技法可以延伸藝術形式和學習者的視野。對于中學生來說,在美術技能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讓其深刻體驗創造的樂趣才是教育之初衷。如何讓技能轉化成智慧,在水彩畫教學中我通過游戲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與發現技能和技巧。比如水彩畫教學水與色的關系,學習初始可以讓學生在水彩紙上運用水和顏料調和自由揮運,上下、左右、來來回回的“亂涂亂畫”,甚至還可以聽著音樂,跟著節奏“亂畫”。畫到筆干色渴,然后蘸水、蘸色接著玩,還可以在已有的顏色上重復運行……游戲結束后,通過實物投影儀放大展示學生的游戲成
果,引導學生比較、認識他們作品中所創造的不同效果,再采訪學生效果產生的原因。通過游戲和采訪幫助學生學習水彩畫的一些基本技法、筆法,激起學生有意識地進行一些水彩畫基本訓練的熱情。
(2)探究手段多元化
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靈活地進行課堂教學,一成不變地按照教材、教參上的內容上課會讓學生沒有新鮮感。
我校學生造型能力普遍偏弱,這也是他們不敢畫的原因之一,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將探究手段進行了靈活化的處理。
①探究方式由淺到深
學生在八年級上冊學過《靜物之美》,作業是用素描的形式表現靜物。我利用這個作業讓他們先嘗試簡單的上色,拉進與水彩畫的距離。這樣的教學難度是全體學生都能接受的,課堂中學生參與度特別高。這樣的設計是引導學生由素描造型向色彩造型過渡的重要環節。鉛筆淡彩是讓學生在具有一定的素描踐上進行的,在形體塑造上不需要像素描的調子那樣講求完整,但需要一定的明暗關系。至于色彩,可以讓學生用物象的固有色來表現,再慢慢引導學生從色彩的一般規律方面做初步的認識和學習,如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等,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表現能力。通過這樣由淺到深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慢慢進入到水彩畫學習的氛圍。
②探究形式個性多樣
在學習《水彩畫小品創作》時我通過教師作品的實物讓學生感知水彩畫的表現技法。著重指導學生掌握水和顏料用量的控制,盡量畫出作品的透明感。我結合教材中的內容教授學生水彩畫創作的小訣竅:a.水與顏色比重的控制:顏料加水后變淡,可以通過控制水分來調出自己喜歡的色彩濃度。畫面要有透明感,應給顏料加水而不是加白顏料。根據需要涂畫的面積調整筆頭的水分含量。在干的顏色上疊加著色,用這種方法描繪的顏色不會有污濁感。b.巧用身邊的物品:練習用紙巾、食鹽、棉簽與水彩顏料結合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探究手段多樣化能營造輕松愉悅的美術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3)學習成果展示
由于社團上課時間有限,為了學生能更好地練習,我要求每周課后讓學生在家創作,兩星期交一張作業。為了讓學生堅持,我就采用生生之間比賽競爭,好作業在班與班之間巡回展覽,激勵學生相互學習和培養競爭意識,期末作業進行校園內展覽……水彩畫社團現已成為我校的精品社團。
3.競賽輔導
美術競賽是水彩畫教學的重要平臺,農村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不多,所以學生都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比賽。我抓住每一項比賽機會,鼓勵學生把學習成果展示出來與他人分享。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課堂練習和習作要與生活緊密結合。我校先后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區各個等級的賽事活動,在輔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經驗。
(1)觀察生活,收集素材
初中生的繪畫創作基于兒童期與成年期之間,它有別于兒童期的更關注創作的愉悅性,又很難達到成人期的高度寫實,所以對于幾乎無校外輔導經歷的學生來說,學生的技能像空白的紙
張。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在輔導學生進行競賽創作時強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和素材的收集上。同時,教師也要做大量的素材收集,怎樣的素材適合怎樣的學生。素材的收集有兩個方面,第一,直接取材于生活,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收集素材的習慣。如今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收集素材變得方便、快捷,還可以對書本、畫冊、廣告宣傳等形式的美術素材進行收集。第二:收集美術作品,這個更多的要靠教師來完成,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養成了平時多積累,賽前勤思考的習慣。
在參賽過程中,這些素材就派上大用場了。美術類競賽分為兩種,命題創作和自由創作。針對命題創作我引導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去找素材,如“伙伴”“陽光下”“校園生活”等主題,就可以用同一類素材。我經常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給你收集的素材命名,最多可以用多少名稱?”“如果用了某個題目,這幅繪畫就跑題了,做何補救?”在一次杭州市藝術節的現場比賽中,圍繞《夜晚》這個主題進行創作,學生巧妙地將一輪月亮添加至她的素材庫中,將原本不符合主題的畫面變得切題,最終獲得了市二等獎的好成績。
(2)設計畫面,展開想象
有了充分的素材,接著就可以對素材進行組織了。這一階段非常關鍵,中學生對于畫面的布置和安排還不夠嚴謹,往往隨心所欲地將相關素材一股腦兒放進畫面中,沒有經過精心整理和策劃過的畫面顯得雜亂無章且沒有主次,吸引不了觀眾的眼球。所以訓練學生設計畫面尤為重要,在構思時讓學生想一想,哪些地方應畫主要的內容,畫面調整階段可增加一些元素也可刪除一些不必要的內容,反復推敲、比較。初中生的畫面設計存在兩個問題:第一,一些學生把整個畫面畫得很滿,沒有透氣的地方;第二,作畫不夠大膽,所畫的物體既小又少,畫面空蕩蕩,這兩種情況都應該克服。
在輔導的時候我經常讓學生欣賞名家水彩畫,如威廉?透納,引導學生觀察其作品的構圖,并用幾何圖形來概括總結:有S形構圖、梯形構圖、三角形構圖。如指導學生創作《歸》,學生在畫面的遠景畫了蘆葦,中景偏右畫了在橋上背著竹簍的小女孩,近景描繪了橋下的水草和石頭。整個畫面的左邊特別空,有點重心不穩的感覺,我引導學生可以在左邊添加些動物,如狗、羊、鳥等。最后根據畫面學生添加了兩只羊,有了高低錯落、近遠的疊加,畫面一下子就飽滿起來,也增加了幾分靈動的氣息。
(3)巧用材料,抓住瞬間
水彩畫寫生與創作中常使用一些小技法,以增強水彩的表現力。基本上有如下幾種:印的效果、潑灑的效果、加鹽的效果、涂蠟的效果、撒顏料的效果、刮的效果。常用到的物品有:紙巾、食鹽、海綿、棉簽,這些工具與水彩顏料結合會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初中生的水彩畫學習過程中也適合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內容,首先趣味性的技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在創作的過程中“玩一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趣味性的技法可以增加畫面效果,有時還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平時的水彩畫訓練中我會給學生“玩”的時間,提供一些工具給他們,也允許他們自帶工具。學生就用樹葉、塑料尺壓印出特殊的肌理,我鼓勵他們把這些實驗的結果保存起來,有機會就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在一次輔導學生創作《家鄉》時,學生表現雨霧朦朧的天空總是達不到要求,留白的技巧還不能熟練地運用,有時能成功,有時就發揮失常。我提醒學生可以用幾種工具和技法相結合,試試看用撒鹽和紙巾兩種材料。先用鹽灑出雨點的效果,再用紙巾修改和整理,這樣效果就穩定多了。在競賽過程中穩定很重要,一些效果好的嘗試如果沒有熟練掌握,我建議換方法。因為水彩畫中水的滲化作用和流動的性質,以及隨機變化的筆
觸,讓創作過程多了一些不可確定因素,而用簡單易做的方法能增強學生比賽時的自信心。
三、實踐成效
在水彩畫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三位一體的教學策略,不僅適應我校學生的特點,而且也逐漸形成了我校的藝術特色。
1.更新觀念,激發興趣
通過三位一體教學策略的實施,學生學習美術的觀念開始轉變,不再覺得美術課是隨便玩玩的課程,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美術追求。一幅幅學生水彩畫作品就是對世界認知的一種表達,是一次次與內心的對話、一次次心靈與藝術的碰撞。在學習水彩畫的過程中學生不再對作業敷衍了事,而是主動地嘗試、體驗,縱然過程中有失敗,但我再也沒看到無所謂、毫不在意的臉龐。每次到了下課時間學生還意猶未盡,久久不愿離開美術教室,因為他們期待一副成功的作品由自己的筆尖洋溢開來,他們享受優秀作品被選拔參加比賽時的成就感。美術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意志力的考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探索、開拓、堅持、團結的力量。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學生的水彩畫多次獲得省、市、區級的各項比賽的大獎,也使得我校成為區農村學校中的藝術強校。
2.立足課內,延伸課外
美術課堂必須豐富多彩,這種豐富多彩不僅需要教師把課上得生動形象,還需要我們能夠讓課堂充實,有真材實料。因為美術課的多樣化,又因為美術課的與時俱進,促使美術課堂不能停留在課內,而是要求我們擴充知識,擴充思維,向課外蔓延。延伸不僅僅是一種要求、一種教學方法,而是為了形成一種課堂藝術。延伸要具備實用性,是對課內知識的鞏固;延伸要具備廣泛性,是對學生知識的擴充;延伸要具備深刻性,讓學生產生感情或引發思考。程頤說過:“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課內外的結合,能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課標中也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位一體教學策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和給予學生更多展示才藝的機會。
3.提升業務,提高質量
三位一體的教學策略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范圍,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從整體上提高了教學質量。開展水彩畫教學的這些年,在我的帶動下,學校的三位專職教師均投入到對初中水彩畫教學的研究中,更新了教育觀念,促進了教學方法的轉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不斷向專業內涵發展。在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三位教師還是組成了水彩畫工作室,在繁重的教學壓力下堅持水彩畫練習、互相學習切磋,形成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功夫不負有心人,三位老師多次獲得區級以上榮譽,作品多次被邀請參加省、市級畫展,先后被評為區級先進,教學論文多次獲得區中小學美術教學論文評比一、二、三等獎。
四、實踐反思
1.充分的課前準備能夠保證良好的課堂進展效果
(1)教師提前和學生溝通下一節課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做好準備,課堂效果比較明顯;(2)讓學生自覺提前準備好課堂所需工具材料是上好美術課的關鍵。
2.面批作品時以教師引導為主
(1)針對學生能力分層次面批作業,生成個性化作業;(2)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引導。
3.競賽輔導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創作討論時間充分,能取得超值的效果;(2)避免學生討論時趁機自由玩耍,顯得散亂而達不到效果。
以上是我在水彩畫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和思考。作為農村一線教師,我們要善于為學生創設美術學習條件,創設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有與內心對話的機會,挖掘自己的潛力,展現自己。把遙遠的藝術向往變成觸之可及的有形作品,真正享受美術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