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改革方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21 23:32: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態文明改革方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態文明改革方案

篇(1)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是: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區基本形成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格局,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節能減排和碳強度指標下降幅度超過上級政府下達的約束性指標,資源產出率、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城鎮(鄉)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等處于全國或本省(市)前列,城鎮供水水源地全面達標,森林、草原、湖泊、濕地等面積逐步增加、質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積明顯減少,耕地質量穩步提高,物種得到有效保護,覆蓋全社會的生態文化體系基本建立,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得到有效落實,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模式。

《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務有:科學謀劃空間開發格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加大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建立生態文化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等。

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立足于服務地方,在專家論證、修改完善、社會公示等工作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于7月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第一批)的通知》(發改環資[2014]1667號),在57個地區開展第一批先行示范區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側重于將國家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相結合,將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30多項生態文明制度落實到有關地區開展實踐,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尊重地方首創精神,在不同發展階段、資源環境稟賦、主體功能定位的地區,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模式。

其中,《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由國務院以國發[2014]12號文件印發實施,《浙江省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方案》經國務院原則同意后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聯合印發,江西省、云南省、貴州省、青海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由6部委聯合印發。

在地方省級人民政府推薦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組織專家對有關地區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進行論證,并經修改完善、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先行示范地區名單及制度創新重點。在建設過程中,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對先行示范地區的工作支持,重點對制度建設與創新予以必要的指導,凝練有效模式、完善政策機制,加大推廣力度,引領帶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

篇(2)

方案指出,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要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調動農民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性,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率。統籌補貼、環境保護等政策措施,協同推進、循序漸進、相互促進、形成合力。鼓勵地方探索創新,注重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政策,穩妥推進改革。

篇(3)

1.電價市場化改革的久拖不決

目前的電價改革,在方向上雖然最終目標是完全市場化價格運行機制,但為照顧低收入群體的承受能力、支持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的用電成本等,在電價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引入了分步過渡的思路,然后實行真正的完全市場化。這種電價內涵對低收入群體、重點和關鍵行業的價內補貼性職能:一方面造成了煤電價格頂牛和煤電聯動機制取消后的發電行業整體虧損問題;同時在當前的電力生態布局下,隱含價內補貼的電價過渡機制,扭曲了電價的價格形成機制,導致了電力系統承擔了諸多社會功能而無法完全市場化。另一方面,電價未能有效市場化改革,客觀上牽制了售電側輸配分離和配售分離的市場化改革,強化了電網公司的壟斷強勢。

2.發電側與售電側間隔性增加了電力體制改革的復雜性

電力領域是囊括了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等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先發電側后售電側的改革思路,客觀上割裂了電力體制改革的完整性,容易造成改革的前后頂牛和利益扭曲問題。事實上,不論是煤電頂牛還是一度出現的發電企業的整體虧損,都與當前電力改革的先后有別的分步改革有著直接的關聯;而電網公司在主輔分離上先分離后拓展輔業,甚至部分省網公司采取各種可能手段投資發電項目,再度挑戰相對較為成功的廠網分離,都與這種先發電側后售電側的分步改革相關。

3.電網公司的壟斷強勢急劇增加

在配電環節,成立多家專業的配電公司,進行競價配電服務。售電業務則可以是發電企業直接面對最終用戶(目前試點的直購電),也可以是發電企業把電賣給售電公司,售電公司直接面向最終用戶。而電網公司將專司電網建設維護和輸電服務。輸配售業務電網公司繼續獨攬意味著售電側的市場化改革只是電網公司的內部市場化,而非售電側的市場化。顯然,售電側的市場化改革就是對電網公司的重新定位,這是電改能否有效推進的關鍵。

二、供電企業如何應對售電測改革

1.無歧視開放售電平臺和規范交易方式讓用戶“輕松選”

市場主體應依法簽訂合同,明確相應的權利義務關系,約定交易、服務等事項。放開的發用電計劃部分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可以通過雙方自主協商確定或通過集中撮合、市場競價的方式確定;未放開發用電計劃部分執行政府規定的電價。參與市場交易的用戶購電價由市場交易價格、輸配電價(含線損和交叉補貼)、政府性基金三部分組成。電力交易機構負責提供電費結算依據,電網企業負責收費、結算,負責歸集交叉補貼,代收國家基金,并按規定及時向有關發電公司和售電公司支付電費。

2.依法建立售電市場信用體系與風險防范機制讓用戶“放心選”

(1)依法建立信息公開機制

有效競爭的售電市場要以公開、透明、及時的信息交互為基礎。省級政府或由省級政府授權的部門要定期公布市場準入退出標準、交易主體目錄、負面清單、黑名單、監管報告等詳細信息。各類市場主體要在省級政府指定網站和“信用中國”網站上公示公司有關情況和信用承諾,對公司重大事項進行公告,并在規定期限內公司半年報和年報。政府監管機構要對公司重大事項范圍及內容、公司有關情況內容、信用承諾內容、半年報和年報內容等進行規范和限定。

(2)依法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評價機制

省級政府或由省級政府授權的部門依據售電市場交易信息和市場主體市場行為,依法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評價制度。通過信用評價,要把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等級和評價結果向社會公示,既作為用戶自主選擇售電公司的重要參考,又促進市場主體強化市場競爭意識和提升服務質量水平。還應相應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嚴重違法、違規的市場主體,提出警告,勒令整改,拒不整改的列入黑名單,不得再進入市場。黑名單的標準尺度要詳盡周密、公開透明,不留灰色地帶,不搞灰色操作,防止權力尋租。

(3)依法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要強化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政府和市場主體通過各類公開信息特別是信用評價結果信息,及時發現市場行為偏差、交易漏洞、違約等潛在風險,加強交易監管等綜合措施,努力防范售電業務違約風險,防止市場主體權益受損。市場發生嚴重異常情況時,政府可對市場進行強制干預。

(4)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改革

篇(4)

紅色經濟史

對90年的經濟史且敘且憶,我們會發現,歷史總有著驚人的輪回與堅持。

1923年,中國工人階級第一個經濟事業組織成立,其發行的銅元票與股票,即是如今國際地位凸顯的人民幣與總市值近30萬億的滬深股市的前身;1928年在井岡山頒布的《土地法》,奠定了當今國土制度的基礎;1932年用20萬大洋建立的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即是當今坐擁超20萬億資產的央行的襁褓;1936年延安窯洞中與斯諾的對話,就已預示了永久改變現代中國面貌的“對外開放”政策的必然⋯⋯

祖輩們所經歷過的每個重大土地、稅收、所有制改革與創新,其實都決定了并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當下的每分每秒,每時每刻。

這是他們的歷史,也是我們的歷史。

《望》

2011年第9期

鄉村生態嬗變

曾經,中國的鄉村是一片凈土,它代表著美麗、清新和詩意。

如今,鄉村污染已經成為一個必須面對、亟待解決的大面積難題。民間流行的順口溜夸張但形象地反映了鄉村污染日趨嚴重的歷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引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質變壞,九十年代魚蝦絕代,到了今天,癌癥災害。”

整治鄉村污染的當務之急,是加大對鄉村環保事業的財政投入,建設和改進鄉村的基礎環保設施,盡快將欠賬補回來,認真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推動農村垃圾集中處理,開展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的要求和任務。

沒有鄉村,“共建生態文明”不可能實現;沒有鄉村,“共享綠色生活”也名不副實。

“不能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

《經濟國家周刊》

2011年第9期

最后的鐵老大

時至今日,業內人士聽到“鐵路改革方案”時,已覺得不太新鮮――關于中國鐵路改革方案設計的材料,足以堆滿一間普通教室。

二十多年來,中國的鐵路體制改革在逐一嘗試了資產經營責任制、客貨運分賬核算、“網運分離”、“網運合一,區域競爭”、主輔分離、實行三級管理模式等改革后,鐵道部內部的變化始終在繼續。與此同時,政企分離的實質,尚未真正觸及。

可以說,鐵路系統是中國計劃經濟色彩尚存的“堡壘”之一。

鐵道部新任部長盛光祖履新之后,經過數月醞釀,在鐵道部內,以政企分開為導向的鐵路系統體制機制改革已經啟動。而京滬高鐵的開通,也為這場改革提供了機遇與參考。

這一次,改革的“高鐵”能到站嗎?

《新世紀》

2011年第17期

告別低工資

過去30年,源源不斷供給的廉價勞動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東部沿海“世界工廠”模式成功的基石。目前,基石正被侵蝕。

篇(5)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

二、申請單位

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國際組織,以及其他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機構或組織。

三、研究課題

1.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研究。

2.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研究。

3.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研究。

4.在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研究。

5.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問題研究。

6.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研究。

7.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和制度機制研究。

8.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新機制問題研究。

四、具體要求

1.課題申請單位要根據自身研究優勢,精心籌建課題組,并對課題組成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負責。鼓勵組成跨領域、跨學科的專家團隊聯合申請。

2.課題組負責人須有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高級(或相當于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不具備此條件的,須有兩名同領域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書面推薦。

3.課題組負責人必須是該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真正組織者和指導者,并擔負實質性研究工作。掛名或不擔負實質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為課題組負責人。

五、申請、評審事宜

1. 申請單位可登錄網站:http://,下載《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改革研究課題申請書》。

2.申請單位根據自身研究優勢選擇課題,如實填寫《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改革研究課題申請書》,并于2014年6月30日前通過郵寄或快遞方式送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以郵戳時間或快遞交寄時間為準)。

3.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課題評審小組,從研究的創新性、深入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對申請單位的申請書進行評估,重點評估課題研究方向是否可以為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工作提供參考,擇優遴選課題承擔單位,并于2014年7月15日前通知承擔單位聯系人。

六、課題進度要求

1.承擔單位接到遴選結果通知后,于2014年7月25日前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簽訂項目協議書。

2. 承擔單位應于2014年8月10日前完成課題研究大綱,提交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審查。

3. 承擔單位根據審查結果,對研究大綱進行修改完善,于2014年9月底前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提交中期研究報告,并根據要求做好中期成果匯報的準備。

4.承擔單位根據中期評審反饋意見深化研究成果,于2014年11月底前提交最終研究報告。

5.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重大課題驗收相關管理辦法,對最終研究報告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后正式向承擔單位印發結題報告書。

七、課題研究經費

根據課題研究具體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給予適當的經費補助(一般在10萬元左右)。

八、聯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38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郵編:100824)

聯系人:馬楠、趙少欽

篇(6)

我場位于武漢兩環(中環、外環)、兩橋(陽邏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兩港(陽邏國際深水港、天河空港)之間,區域面積71.76平方公里,人口3.4萬。近年來,我場搶抓武漢市“一主三化”示范建設試點、武漢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創建區落戶的機遇,深化農場改革,創新經營機制,突出發展主題,大力招商引資,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農場先后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單位、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湖北省重點建設的小城鎮、湖北省“文明鄉鎮”、全市“文明街”等。2006年,農場實現稅收3600萬元,農工人均純收入6028元。

在加快改革創新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方面,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突出“三改聯動”重點,加快改革步伐,增強發展活力。

自2003年以來,我們積極穩妥地推進了以農場管理體制和內部運行機制、職工養老統籌改革、農業稅費改革工作為主要內容的“三改”聯動工作,努力通過改革,改出新機制,改出新天地,改出新面貌。

(一)堅持摸清家底與細化方案相結合,提高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一是摸清家底。積極推進農場改革必須掌握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以此來測算改革成本,制定改革方案。這項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工作量大。為了摸清第一手資料,我們印發了4萬份調查表,深入分場、隊組、企業挨家挨戶調查,摸清了農場土地情況、人口情況、機構設置情況、班子配備情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特別是集中力量摸清了場辦企業職工和農工的情況,完成了場辦企業的登記和檔案的審理。對經企業改制買斷身份的非農職工進行全面清理,確保一人一檔,沒有無檔人員。對農工進行清理登記、建檔和造冊,對農場場辦教師情況進行核實。二是判明情況。通過調查摸底,清理核實,掌握了全場的實情,綜合判明,武湖農場改革難度非常大,難在人員身份的認定,難在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低,難在改革的成本高,難在作為全市“一主三化”示范區改革的要求高。三是細化方案。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握實質、吃透農場改革精神的同時,在摸清、判明農場情況的前提下,我們力求準確、全面、考慮多種因素,拿出多種可供選擇方案分析其利弊得失,做到優中選優,努力提高改革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堅持民主決策與陽光操作相結合,提高改革的透明度。一是廣泛宣傳發動群眾。采取會議動員、出動宣傳車,致《全場干部職工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宣傳上級的改革精神,做到家喻戶曉,使群眾認識到農場的改革勢在必行,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得到更多實惠,從而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使改革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要我改”變為“我要改”。二是尊重群眾意愿。在農場制定改革方案和細則上,從起草、討論通過到操作執行,組織了十多次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經職代會通過后實施。三是接受群眾監督。稅費改革,從稅改田的面積測算、對象確定、分配方法、稅費管理,到經營田的收費標準、管理辦法;社保改革,從參保對象、繳費指數的確定,到退休待遇計數;機構改革,從身份的認定、競爭對象的確定,到入選名單的敲定、人員的上崗等等,都堅持實事求是,堅持民主集中,堅持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三)堅持落實政策與用活政策相結合,確保改革成果的最大化。認真落實上級改革政策,只要符合政策的,我們盡力操辦,盡力到位,替職工解決更多的困難。與此同時,我們也努力創造條件用活政策,盡力爭取,為職工謀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在理順管理體制的改革中,將武湖街道辦事處和農場黨政班子成員打通使用,從而提高了工作效能。在教育剝離工作中,我們將超編人員派到周邊鄉鎮場支教,確保了教育剝離工作的順利推進。在稅費改革中,責任田部分采取“只改帳不改田”的方式,靈活掌握......(這部分情況不熟悉)

通過努力,農場“三改聯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是農場管理體制逐步理順?,F所設機構和人員除“三辦一所”外,全部實行聘用化管理。二是社會職能基本剝離。農場教育、公安、司法、法庭已移交區主管部門管理,衛生、計生剝離工作正加快推進。三是社保體系進一步健全。目前,全場退休企工、農工的養老統籌金已全部進入社會化發放,在職農工已建立個人養老統籌帳戶,進入正常繳費。同時,城鄉統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實施,五保老人基本實現了集中供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已實現全覆蓋,為農場改革、發展、穩定營造了“安全網”。四是農工負擔進一步減輕。目前,農工責任田和經營田綜合負擔水平畝為85元,比2003年農工畝平負擔下降60.1%,綜合負擔水平比全省農墾系統平均值低18元。

二、突出農工增收安居樂業核心,加快創新步伐,激活發展動力。

“一主三化”示范建設試點、武漢特色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創建區落位武湖,其重在新,貴在創。多年來,我們始終把農工安居樂業作為核心,把創新作為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在創新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

(一)圍繞農工增收,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的創新。一是板塊推進特色主導產業。以維生、開隆等為龍頭的種子種苗種畜板塊、五七水產養殖示范板塊、扇子湖千畝標準化漁鴨結合板塊、武湖漁村2萬平方米的網箱養鱔板塊、張灣蔬菜新品種大棚板塊和西甜瓜板塊已經形成,特色農業的面積達到全場農業面積的85%,占全場農業總產值的96%。二是用高科技武裝農業。年畝產無公害蔬菜3萬公斤的武漢現代蔬菜園、單位面積收入高出傳統農業300倍以上的維生種苗公司。應用具有全國先進水平的奶牛胚胎移植技術的開隆高新公司、武漢農科院、湖北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和研發基地、武漢國英種業公司、興正實業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農業項目扎堆武湖。武湖已成為了武漢乃至湖北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展示的窗口、示范的平臺、推廣的陣地。三是用龍頭企業帶動農業。北京中旺、廈門惠爾康、漢口精武、武漢新晨等46家“農”字頭企業落戶武湖,不僅帶動了武湖及周邊地區種業、鴨業、蔬菜業的的發展,而且拉長了產業鏈,促進了農場產業重心由一產業向二、三產業的轉移。四是用旅游業促進農業增值。大力拓展現代都市農業的多樣,發揮高科技龍頭企業的示范和扎堆效應,聯手武漢首家農業主題公園——佳海“農耕年華”、武漢市少先隊素質教育活動營地等項目包裝推出“武湖農業生態之旅”主導游線,年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400余萬元。

(二)圍繞農工樂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創新。一是整合資源,形成產業扎堆。在充分發揮武漢生態農業園、湖北國家農業科技園現有優勢的同時,積極籌建武漢臺灣農民創業園。將“三園”在武湖泵站河以東20平方公里區域統籌規劃,共享政策,互補優勢,捆綁推進,聯合招商。與此同時,按照“統一經濟區劃、發展優勢互補、產業協作配套、項目通盤布局”的思路,積極啟動武湖、三里區域板塊發展規劃,使武湖、三里形成整體聯動發展格局。二是集約土地,形成規模經營。去年以來,規劃集中面積1.6萬畝,至今已開發利用5000畝,為逐步消除一家一戶分散的生產方式,走專業化、規模化、企業化生產之路,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奠定了基礎。三是探索人地分離機制。成立農場勞務服務公司,承擔四大職能,其一,待崗保障。對于土地調整中失地農工,每戶安置2人過渡就業,每人每月發放待崗保證金200元。其二,強化培訓。依托武湖職業高中,立足武湖,服務全區,面向社會,分期分批免費培訓農工。其三,靈活務工。針對引進涉農項目的季節性特點,有序組織農工就地打工。其四,推薦就業。加強與開發業主的聯系與溝通,促成一批農工轉崗成為相對固定的職業技能型員工。

(三)圍繞農工安居,推進新村建設管理模式的創新。一是推進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的實施。規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有序集并改造63個自然村,集并人口約1.6萬人,可復墾村莊面積3100畝,為項目落戶騰出空間,為開發商參與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條件。二是探索“用農場的手引導、用市場的手籌資、用農戶的手建設”的模式。在高車中心村一期建設中,農場制定了《高車中心村建設及房屋遷建辦法》,以獎代補鼓勵農戶向高車中心村集并,每戶農工通過灣村集并,基本可以不出錢。通過“招拍掛”的形式,將節約的土地推向市場,籌集建設資金6000萬元,一部分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一部分用于補貼老百姓房屋還建,確保在不加重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新村。在通過“遷村騰地”籌資的同時,我們集中配套中心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相比可節約資金近1000萬元。除此之外,我們還積極引進業主開發建設高車中心村社區服務中心,投資400余萬元的社區服務中心將于今年10月竣工。新居以農戶自建為主,發動群眾參與,節約建設成本。農戶拆老房的材料可以用于新房建設,也可以由農場統一收購。據統計,每戶農民僅建房投勞就可節約成本4000元左右。三是探索“農場主導、農戶主體、業主開發”的建設模式。目前,上海嘉農、武漢中正兩家戰略合作伙伴參與武湖大家園建設,整體開發沙口10000畝和勝海4000畝區域,將為武湖新家園建設搭建產業支撐、增收保障、農村新社區、文明創建、資金籌措“五個平臺”。四是推進農村管理模式的創新。在高車中心村試點探索農村新社區管理模式,成立居委會,建社區黨支部,民主管理居民事務,逐步實現農工身份由村民向居民的轉變,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向民主集中管理的轉變。五是推進環境創新。依據《武湖地區總體發展規劃》,強化生態農業園、農產品加工園、工業園和五通口鎮區建設,累計投入3億元重點加強了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的標準化配套完善和潔綠亮美工程建設,特別是去年推進了五通口正街的綜合整治,城鎮形象和品位不斷提升。農場奪得全省小城鎮建設管理“楚天杯”,“雙創”考核多次在全市遠城區非城關鎮中名列第一,被評為全市小城鎮管理先進單位。與此同時,積極推進服務體制創新。成立武湖政務服務中心,為企業創業提供“一條龍”的快捷服務,為老百姓辦事提供便利服務。

(四)圍繞農工增智,在教育模式上創新。除積極開展“陽光工程”培訓外,農場今年提出了“普及12年教育”的口號。推出了“根據學生實際入學和就讀的人數,每年投入數十萬元補貼雜費”的政策。從今年起,農場將根據職工子女進入職高的人數,出資將所有雜費交給武湖職高。預計今年將為此投入30多萬元。以后,農場的投入將根據實際入學和就讀的學生人數相應進行調整。

三、突出民營經濟主體,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增強發展實力。

圍繞民營化、市場化取向,全力打造體制優勢,形成資本民營、機制民營、企業民營的發展態勢。

(一)改革改制培植民營企業。按照“農場轉讓資產、職工轉變身份、企業轉換機制”的原則,對農場企業全面推行了以產權為核心的民營化改革,積極引導和支持一批成長型企業參與企業改制,全面改、規范改、徹底改、配套改,現已完成全部國有集體企業的改制任務,“公退民進”,企業實現了“鳳凰涅槃”后的再生,新組建的23家民營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篇(7)

按照南充市委安排部署,閬中市于2017年8月啟動了砂石資源經營體制改革試點。一年來,該市將砂石資源經營體制改革作為深化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突破口,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充分準備、強力推進,基本實現了“規范有序開發、市場供應穩定、生態逐步修復”的預期效果,該市砂石改革工作也得到了水利部、省水利廳和各地考察組等多方面的充分肯定,成功實現了砂石經營體制的順利轉型。

一、謹慎謀劃,謀定后動,推行“三項舉措”

由于砂石改革涉及重大利益格局調整,其艱巨性、復雜性非同尋常。對此,閬中堅持謀定而后動,對改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和矛盾提前進行充分研究論證,廣泛聽取意見,確保各項改革部署精準落地、迅速見效。

改革前期:高位推動,理清思路。成立高規格的砂石改革領導小組,縣級領導一線指揮、紀委監委跟蹤護航、職能部門主動參與,著力構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在充分借鑒九江、南昌等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出臺“1+5”系列改革方案,明確了“國企經營管理、業主協作開采、產品定價購銷、保障市場需求”的改革思路,按照“統一規劃編制、統一許可授權、統一規費征收、統一協調執法”的方式對河道采砂進行統一管理,努力實現國有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動河道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改革中期:分類處置,提供出路。針對原有作業船舶,制定“協作參與、切割上岸、外賣撤離、集中??俊钡?條處置措施。具體來說,對符合條件、自愿申請參與協作的,由國有經營企業按照“嚴格標準、競爭入圍、擇優選擇”的原則確定開采船舶,實行統一調配、訂單生產;對自愿切割、外賣、撤離的,設定時間差給予獎勵政策,以作業船舶切割上岸獎勵為例,時間限定2個月,延遲1個月減半,延遲2個月不予獎勵;對既不切割又不撤離,也不愿意參與國有經營企業統一管理的,指定安全停泊區域統一???,限期自行處置。同時,對符合條件的料場、碼頭,也出臺了詳細的獎勵政策實施細則。

改革后期:國企管理,趟出新路。采取“限區域、限總量、限規模”的開采管理模式,對取得砂石經營管理權的國有企業以及參與協作的業主,指定開采區域、限定開采時間、規范開采流程。通過在作業船舶安裝定位裝置,重點河段、重要裝卸碼頭加裝視頻監控,做到年度采砂量和作業船舶量的“雙控制”,確保砂石資源有序開發,長效利用。獲得經營管理權的國有企業按照砂石開采規范,自行制定開采、經營、管理的具體方案,重點處理好采砂設備選擇、傭金價格確定、采購銷售程序等環節,確保經營管理迅速走上正軌,滿足市場供應。

二、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初顯“三種效益”

砂石改革工作開展以來,該市砂石市場迅速全面規范。與此同時,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正在不斷顯現。

一是把住源頭,實現經濟效益。國有企業受理砂石經營管理權后,積極配合執法部門嚴打私挖盜采行為,有效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同時,根據核定開采量,統一上繳砂石資源出讓金、砂石開采資源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從根源上杜絕了砂石領域困擾已久的偷稅漏稅、少稅欠稅現象。不到一年,國有經營企業(閬中城司)累計實現砂石營業收入XX萬元,實現利潤XX萬元,上繳稅金XX萬元,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是規范經營,放大社會效益。改革后,國有經營企業充分應用成熟的生產管理體系,擇選優質船舶、提升生產工藝、完善開采流程,砂石行業逐步走上了規范化、正規化、集約化道路,再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同時,經政府統一定價,徹底遏制了業主聯合抬價、競爭壓價、惡意囤積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保障了民生工程和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

三是減少污染,收獲生態效益。該市砂石作業船舶從XX艘減少到XX艘,超過60%的設備落后和環保要求不達標船舶被清理,料場碼頭從XX處減少到XX處,零星砂石碼頭進行了全面復墾復綠,大大降低了砂石行業對流域水質和河道岸線的破壞。砂石改革后,開采河段斷面水質全面達標,碼頭揚塵、廢水亂排、廢油污染等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

三、著眼長遠,久久為功,健全“三大機制”

針對可能出現的偷挖盜采、非法交易、亂占亂排等問題,不斷完善長效機制,持續鞏固和深化改革成效。

篇(8)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改革創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著眼于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跨越發展,把建設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結合起來,著力提升山區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均衡性,把自主創新作為推進又好又快發展的核心戰略,著力破解資源環境約束,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路子。

——堅持以人為本與市場化取向相結合的原則。把集聚集約集群發展和增強綜合競爭力結合起來,既要突出改革的人文關懷,提供公平的競爭和準入機會,又要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推動要素合理流動。

——堅持統籌兼顧與突出重點相結合的原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致力于更高發展水平的改革,致力于對穩定更高要求的改革,致力于在更高層次上處理改革與發展、穩定的關系,力爭在一些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取得突破。

——堅持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相促進的原則。集中民智民力,推進市場取向改革。提高改革開放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開放措施的協調性。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推進全民創業和全面創新。

三、主要任務

(一)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1、著力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改革。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技術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相結合,積極探索有*特色的經濟發展方式。探索建立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機制,推進發展循環經濟,做好循環經濟試點項目的實施,積極利用CDM機制,加快環境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現代產權制度,以增強微觀主體活動。(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牽頭,縣經貿局、縣水利局、縣環保局、縣科技局、縣工業園區參與)

2、繼續深入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逐步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促進各類要素公平、公正、公開配置和向有活力、有效率、有競爭力的改革創新領域集聚,做好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責任單位:縣監察局牽頭,縣經貿局、縣農業局參與),建立有利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產業集群,推進農產品的深度加工。(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3、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改善發展民營經濟的體制環境。圍繞增強國有企業控制力、競爭力,繼續加大國有企業戰略性調整和國有資產優化重組的改革力度。完善相關政策,解決好部分國有、集體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深化投資融資體制改革,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創造條件。繼續深化民營經濟公平市場準入機制改革,拓寬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制定有利于中小企業加快自主創新的政策意見,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繼續深化改革,不斷推進中介機構的發展。(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牽頭:縣經貿局、縣國資辦、縣人勞社保局、縣人民銀行參與)

(二)、著力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4、全面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全縣范圍內推進鄉鎮財政管理和化解鄉鎮債務、健全村級組織運轉機制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牽頭,縣發改局、縣人勞社保局、縣編辦、縣農辦、縣民政局參與)

5、逐步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機制。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機制。加快編制新農村規劃,制定出臺新農村建設舊村改造的優惠政策,研究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責任單位:縣農業局牽頭,縣下山脫貧辦、縣建設局參與)探索建立公共財政向新農村建設和公共服務傾斜的保障體系及多元化投入機制。(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全面實施農村住房保險,積極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牽頭,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人保公司參與)

6、積極推進中心鎮改革。“擴權強鎮”深化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按照《關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心鎮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大力實施中心鎮培育工程。建立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對中心鎮建設的投入和政策傾斜,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評價體系,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發展。(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牽頭,縣建設局、縣農辦、縣財政局、縣人勞社保局、縣民政局參與)

7、深化農村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造。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改革,建立縣鄉(鎮)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全面推進農業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責任單位:縣農業局牽頭,縣工商局、縣供銷社參與)

(三)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8、不斷理順政府管理體制。按照大部門體制的要求,理順交叉重復職能,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探索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規范管理的體制機制。(責任單位:縣人勞社保局)加快水利工程體制改革。(責任單位:縣水利局牽頭,縣發改局、縣人勞社保局、縣財政局參與)

9、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按照政事分開,管理分離的原則,加快教育、醫療、水利、公用事業等體制改革,逐步探索建立“管、辦、評”等分離的新型模式。(責任單位:縣人勞社保局牽頭,縣教育局、縣衛生局、縣建設局等參與)加快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步伐。(責任單位:縣人勞局牽頭,縣財政局、縣發改局參與)

10、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投資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擴權強縣改革,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擴大政府部門審批事項的整合,減少審批事項,創新審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責任單位:縣府辦牽頭,縣行政服務中心、縣法制辦、縣監察局等參與)建立完善投資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探索企業投資項目管理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責任單位:縣發改局)

11、深化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研究健全公共財政體制,規范政府采購行為。(責任單位:縣財政局)

12、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著力建立以政務誠信、商務誠信、信用信息建設為重點的社會信用體系。以主體信用為基礎、以道德法制為支撐、以健全信息服務為重點,加強部門合作,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增進資源與信息共享,建立比較完善富有*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為改革創新提供制度保障和環境支撐。(責任單位:縣府辦牽頭,縣經貿局、縣人民銀行、銀監辦及各專業銀行等參與)

13、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在就業,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方面取得實效,努力實現醫療保障制度全社會覆蓋。大力推進教育、醫療、住房等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責任單位:縣人勞社保局牽頭,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發改局參與)

14、推進公平教育體制改革。完善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大力促進農村教育發展,重點研究解決教育投入和規范收費問題,研究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政策,加快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和欠發達鄉鎮流動的體制機制,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的結對幫扶機制,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發展民辦教育,加大民辦教育扶持力度,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責任單位:縣教育牽頭,縣發改局、縣財政局參與)

15、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開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前期調研,開展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試點,加快構建完善人人享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制。加大對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縣衛生局牽頭,縣藥監局、縣發改局參與)

16、深化文化體系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積極推進政企、政事和管辦分開,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為企業的改制步伐,建立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體制。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參與文化事業發展,制定非物質遺產保護政策。(責任單位:縣文廣出版局牽頭,縣人勞社保局、縣國資辦參與)

17、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型經濟。積極探索建立有利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體制機制,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形成高效生態農業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縣農業局牽頭,各職能部門參與)推進林產品深度加工,加快形成高效生態林業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牽頭,各職能部門參與)加快有利于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的體制機制創新,促使旅游業成為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責任單位:縣旅游局牽頭,各職能部門參與)

篇(9)

一、制約林業發展的根本原因

*鄉在林權改革上首先從查找自身問題開始。通過在林業發展進程中的不斷實踐探索,*鄉對制約農村林業發展的因素進行了研討總結,其制約因素如下:

一是鹽堿化程度高,整治臨床開支大。由于*鄉所處的地帶水位較淺,直接導致了土壤鹽堿化程度過高,村集體每村每年僅在整理林床方面的開支就達20000元以上。給植樹造林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二是權屬不明確,管護責任無法落實,樹木成活率低。由于不能明確林地權屬和利益分成,以往即便是村集體指定了專人對樹木進行管理,但管護人員積極性主動性不強,管護措施不及時,林木成活率、保存率較低。有些農戶戲說林業工作是“年年栽樹年年光,年年還在老地方”,挫傷了廣大群眾造林的積極性。

三是鄉村兩級干部思想不夠解放,制約著林業的發展。原有落后思想的影響,直接影響了林業的發展。對林業發展認識不夠,忽視林業發展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導致鄉村兩級干部不重視林業發展,進而制約農村林業發展。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進林權革新

(一)、積極探索促改革,實現集體農戶雙贏

針對以往林業工作方面的經驗教訓和實際情況,*鄉通過深入村隊和農戶家中調查研究,結合現行的林業發展政策,認為大膽實施林權制度改革是解決林業發展難題的關鍵性措施。思想認識統一后,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推行下,采取總結典型經驗、邊推行邊完善、適時調整改革措施的方法,使林權制度改革得到穩步推進。

第一,盤活資產,創收增效。20*年,*鄉商東村結合實際,率先實行林木管護勞務招標方法。將新栽林木管護人員報酬與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相掛鉤,按照在達到合同約定成活率的基礎上,以每棵每年1元的標準支付管護人員報酬。使管護人員的責任心和主動性得到了明顯提高。對一棵樹通過招標管護成活后,一年管護費1塊錢,4年投入管護費4元,通過4年時間,樹木長勢穩定后歸集體所有統一管護。此種方法林木10年便可成材,可有效增強村集體實力的增長后勁。由于措施得力,商東村當年栽植的50畝楊樹成活率均達到了90%以上。管護責任招標承包的方法也在全鄉得到了推廣。

第二,招標承包,收益分成。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商東村管護責任招標承包的辦法,雖然提高了林木成活率,但村集體在植樹造林方面的投入仍然居高不下。為解決造林成本較大的問題,從2005年開始,*鄉在總結提煉先進村典型經驗的同時,認為隨著林木采伐政策的放寬,以及木材市場行情的不斷看漲,通過示范引導農戶自行種植用材林是降低村集體造林成本的有效途徑。20*年,通過大力推廣林木成材收益分成競標的方法,全鄉478畝新栽林地中有356畝實現了個人承包,共為村集體節省造林資金15.8萬元,而且個人承包林地的林木成活率均達到了90%以上。

第三,公開競標,現金承包。20*年,*鄉考慮到林木成材周期較長,林地承包給個人以后,如采取收益按比例分配的辦法,則村集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實現不了林業收入。因此,從今年起,*鄉各村一律采取了林地公開競標以現金方式一次性繳納承包費的招標承包辦法。承包農戶一次性繳納20—30年林地承包費后,自行承擔整地、苗木、管護、栽植、灌溉、森防等一切費用,林木成材后享有所有收益的支配權。20*年,全鄉共栽植林木757畝,其中楊樹680畝全部以現金招標方式承包給農戶個人。村集體收取林地承包費17萬余元,同時節省村集體造林開支30.2萬元。

第四、依法辦事,確保改革規范有序。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始終把依法操作作為基本準則,嚴格執行了《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森林法》等法律規定。改革的政策、內容、方法、程序與法律保持一致,確保了改革的各項工作扎實到位,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林權改革方案依法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同意,做到了內容、程序、方法、結果四公開。同時,處理好了歷史和現實的關系。對已經承包到戶的集體林地,符合法律規定、合同規范的,予以了維護;合同不規范的,予以了完善;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依法進行了糾正,合理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

第五,分類指導,確保改革符合實際。在堅持林權改革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基礎上,林權改革從各村實際出發,進行分類指導、分片施策。允許存在差異性和多樣性,不搞強求一律,“一個模子”。尊重客觀,注重實效,科學確定改革方案、制定了政策措施,避免了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林業部門通過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扎實穩妥地做好*鄉林權改革的各項工作,避免了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影響改革成效。

(二)、集體林權做轉讓,農戶出資得權屬

在探索林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鄉近幾年來逐步對改革措施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尤其對新栽林木的權屬予以了及時的明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后在繼續做好新栽林木權屬明確工作的基礎上,*鄉計劃用兩年時間對20*年以前栽植的村集體權屬林木進行改革。初步的思路是:對已成材林木進行采伐更新后重新發包明確權屬;對林像較好但尚未成材的林木,實行一次性拍賣給個人的辦法明確權屬;對缺行斷帶嚴重且尚未成材的林木進行賤價處理,情況嚴重的林地還可考慮由村集體給予適當補貼進行補栽。

今后*鄉將在林權改革政策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一是對全鄉宜林地塊進行統一規劃,通過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大面積開發建設用材林基地;二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戶在低產田種植林木,發展農林牧相結合的項目,整合資源,提高利用率發揮綜合效益;三是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改造原有病害嚴重林地,扶持培育林果業種植大戶;四是組建成立林業發展合作社,提高林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林業產業化進程。

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幾點經驗

*鄉通過實踐探索,借鑒其他地方先進經驗,在林權改革之路上取得了極大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體總結如下:

(一)、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農民平等享有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林地與耕地一樣,是國家重要的土地資源,是農民重要的生活保障。根據《物權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林地林木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所有。對集體林地林木產權的初始分配,必須采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并且做到每個家庭及其成員都平等享有承包經營的權利。

篇(10)

按照總書記“五個結合”的要求,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緊迫感真轉快轉,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

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立足優勢、揚長避短,積極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以能源、產業、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為抓手,著力推進“五大基地”建設。發揮比較優勢,把資源型產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資源轉化增值上,提高資源組合利用率和產業精深加工度,把資源轉化增值這篇文章做好。積極推動煤炭、化工、有色等資源型產業延伸升級,突出抓好鋼鐵深加工、鋁后加工和甲醇延伸加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動云計算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建成一批專項云計算應用服務平臺,培育壯大稀土新材料產業,培育發展蒙中藥特色產業鏈。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把自治區《加快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和《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指導意見》落到實處。

進一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制度、強化創新激勵。依托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進一步提升自治區優勢特色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繼續加強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做好國家級和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申報工作,組織開展自治區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認定工作。

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加快化解產能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對已批未建、在建和已建成投產的違規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堅決淘汰不具競爭力的落后產能。加強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完善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加快電力行業脫硫脫硝改造。

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方面,按照《關于分類有序推進改革方案》的任務分工,切實做好由自治區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牽頭的13項重點改革任務,進一步理清具體任務和內容,盡快制定實施方案。擴大開放方面,按照總書記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同俄蒙的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合作,加快推進滿洲里、二連浩特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特別是著力抓好“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期推進工作,全力爭取我區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使我區對外開放特別是向北開放工作提升一個新的層次。

推動“三農三牧”工作實現新突破

把“三農三牧”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抓好涉及自治區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政策落實、項目建設和資金投入工作,推進農牧業和農村牧區持續穩定發展。繼續組織實施好百億斤糧食增產工程,全面實施“四個千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抓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

積極引導畜牧業向農區轉移,突出抓好農畜產品基地建設,大力推進奶牛、生豬等標準化規?;B殖。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把保護和建設好草原作為發展現代畜牧業的一項緊迫任務,把保護基本草原和保護耕地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加強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的探索研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結合我區實際,抓緊研究深化改革舉措,大膽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繼續組織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護林五期、天然林保護二期、退耕還林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深入研究保護基本草原的政策措施,加大退牧還草工程建設力度,積極推進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等重點治理工程。

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新突破

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統籌做好各項民生工作。

就業方面,全面落實自治區“創業就業工程”及促進就業3年行動計劃。

扶貧開發方面,組織實施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和七大貧困片區規劃,加大扶貧攻堅資金整合力度,重點向38個貧困旗縣傾斜。

教育方面,實施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和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啟動實施民族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專項。

衛生方面,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當前,要突出抓好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項目前期工作和自治區農村牧區公共服務“十個全覆蓋”工程。

加強與相關廳局的溝通協調,進一步細化明確建設規模、建設標準和資金需求、來源,落實有關方面的責任,確保把好事做好、實事辦實。

推動作風建設實現新突破

進一步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監督,堅持嚴字當頭,嚴明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把“”問題嚴肅認真抓下去、解決好。認真組織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回頭看”,進一步深化和落實整改工作。針對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頑固性的特點,持續加壓、久久為功。

按照“兩方案一計劃”確定的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一項一項地抓整改、一項一項地抓落實。進一步立好規矩、建好章法,強化制度規定的執行力和約束力,確保形成貫徹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

同時,加強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日常管理,對黨員干部身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提醒、早糾正,防止小錯變成大錯。

上一篇: 初一下學期總結 下一篇: 內部統計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视频a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