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3 05:05:19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八年級下冊英語重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 英語音標與漢語拼音的組合。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英語的Start Units1~3,我就使用了“英語音標與漢語拼音”相結合的方法,如在教學字母Pp,我就寫出這個字母的音標/Pi:/、Ss:/Pi:/、/Pi:/…同學們都大聲地亂讀一翻。T:Read after me,/i:/,像衣服的衣,似唱歌的兩拍,漢語拼音a、o、e、i、u中的i衣。我們剛學過的哪些字母或單詞有這個發(fā)音?Ss:Ee、Dd、Cc、me、evening…T:Good!那/P/與漢語P有何相似的地方?S1:讀潑水的潑呀!po、po…T:在口形上與漢語中的P相似,雙嘴唇先閉合,讓氣流通過嘴唇爆破送出,不過和漢語不一樣的是聲帶不振動,不發(fā)聲。
在教學整個26個字母,48個音標都使用的這種教學組合,讓學生從漢語拼音過渡到英語音標的學習,重點是尋找到它們之間相似的地方,如口形等。這樣在區(qū)分它們的同時,讓學生們輕松自如地掌握了難度較大的音標學習,為全面拼讀英語單詞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使學生更易投入到自學英語的習慣中去。
1.2 語法與游戲組合。說到每本書后面的語法知識,誰都覺得枯燥無味,難以掌握運用。若能在情景中使用語法結構,那語法就在現(xiàn)實情景中得以應用了。
如在教學九年級的現(xiàn)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tài),have/has been done,我就嘗試了先請幾個同學在紙上隨意寫上幾個表動作的詞,然后請幾個同學上臺表演,其余同學閉上眼睛。T: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同學們都“哇”一聲,不由地回答。S1:The lights has been turned off.S2:The floor has been cleaned.S3:The desk has been moved.S4:The door has been opened.S5:The windows has been closed……諸如此類的重點難點語法,都可通過游戲來理解。
2 調整——讓重點更突出
可以調整單元間的順序。在整個一學期的時間中,有學生學習興奮期,也有學生學習疲倦期,若教師能有效地把所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那將收到較好的效果。
如在七年級下冊共12個單元中,重點內容現(xiàn)在進行時安排在Units5~6,過去時安排在Units9~10中,重點內容雖較集中,但較靠后,幾乎要臨到半期或期末,這不但是疲倦期,而且是沒有時間和空間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這樣我就會把類似這樣的重點放在一學期學生較興奮的時期,如把Units5~6調整到第5、6周,Units9~10會調到半期后不久,讓他們有時間理解,消化和應用重點內容。而把沒涉及到過多語法和口語運用較多的單元安排在疲倦期,如八年級下Unit 7談如何制作沙拉過程,這樣動手多,口語多的單元易再進一步調動他們學英語的積極性。
若面臨重點內容較分散,也可適當?shù)匕阎攸c內容單元集中。如八年級上冊Unit 6比較級,Unit 12最高級;八年級下冊Unit6現(xiàn)在完成進行時,Unit 9現(xiàn)在完成時。我都會把這樣的單元進行整合,讓他們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便于學生掌握知識。
3 增添——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和關鍵,是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jù)。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具體來說,教師在上閱讀課前要設計一個全面、準確、明了的目標。全面是指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準確體現(xiàn)在不僅讓學生掌握閱讀知識,還應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明了是指在一節(jié)閱讀課中,學生對閱讀的理解、應用及學生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達到何種程度都應明確到位。例如,筆者在教授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s in the word? Section A 3a--(Reading)時,設計了下列目標:(本節(jié)課基于“reading for skills”來設計,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和積累一些詞匯,訓練有效的一些閱讀技能,而且能夠對閱讀的文本進行歸納與總結,形成自己的語言積累。通過變式訓練和適當拔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當然,本文的情感目標是:讓學生感悟在面對困境的過程中,人的潛能無限,永不放棄,學會挑戰(zhàn)自我,人能勝天。)
(一)知識目標
Let’s learn som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order to know some thing about Qomolangma.
(二)能力目標
Reading for skills. Ask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se strategies: careful reading(細讀) skimming(略讀)scanning(掃讀) mind-map
(三)情感目標
Love the nature;challenge ourselves; and never give up.
二、重視口語表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意識
如何在閱讀課的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閱讀課教學效果?在不斷實踐與反思中,筆者認為:精心設計是前提,策略培養(yǎng)是保障,語言延伸是重點:
(一)精心設計是前提――善于發(fā)現(xiàn)利用學生的興趣點,滿足學生求知欲
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閱讀課教學中,在學習了有關“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假期生活后,讓學生自己各抒己見,介紹自己的假期生活,難忘經(jīng)歷等,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讓多數(shù)同學都能積極表現(xiàn),滿足他們的求知欲。
(二)策略培養(yǎng)是保障――說是語言輸出的基本形式,策略水平的提高是口語能力提升的有效保障。任務型教學倡導引導學習者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傾向,怎樣的人物傾向能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呢?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SectionB―2b―Reading 為例,教師先讓學生觀看了一段視頻“127小時”,視頻中講述的是一位登山愛好者再一次爬山過程中遭遇的突然不測,及他的絕望,自救等,與本文主人公的經(jīng)歷極其相似,教師通過視頻和圖片激活學生多故事的了解和記憶,然后嘗試著先讓學生說: ““Aron’s ID card”
Name: Aron ,Nationality(國籍):the USA
Hobby(愛好):mountain climbing
Experience: Aron is used to climbing mountains. There were many times when Aron almost lost his life because of accidents.
(三)語言延伸是重點
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Reading后,設計了如下的
Free Talk:It’s time for you to make a decision!
You are the students of Grade 8 now,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homework to do and you will have some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will you give up studying English or keep on it? What should you do?
Discussion討論環(huán)節(jié): What’s your decision? Why?
通過這一話題的延伸拓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口、交流表達意識。
三、轉變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一般情r下,筆者積累的閱讀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大體分為三步: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閱讀前:無論是情境導入,還是觀看視頻,學習新詞等都是為閱讀文本做鋪墊閱讀中:先聽錄音,然后下發(fā)任務清單,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研究理解文本,其中貫穿了閱讀課的“三讀”教學模式,即:跳讀(skimming);掃讀(scanning )和細讀(careful reading)。閱讀后:通過一個思維導圖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運用變式訓練的對話、復述課文、書面表達等方式進一步熟悉文本,使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里,我重點想說一下,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例如:在學習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Reading 后,筆者就
“Should teenagers help do some chores at home or not”?進行了小組合作探究,正反兩方進行粗淺的辯論賽,各自發(fā)表觀點。
正方:Pros ( Doing chores helps to develop children’s independence)
反方:Cons( Doing chores is a waste of time.)
此種做法很是受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探究、合作、交流、創(chuàng)新意識和技能。
四、改進課堂,增強閱讀的方法意識
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的視覺感知,讓學生去看,去想;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營造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去思、去動、去演,教師做好引導者和指揮者。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Section B---2b---Reading 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模仿、猜測、表演等,設計了下列活動,用活動來激發(fā)學生思維,真正培養(yǎng)英語閱讀興趣,禁止學生“談讀色變”。
Task One: What spirit should we learn from Aron?
Task Two: Please act out Aron’s accidents in Utah while climbing mountains.
Task Three: If you were Aron,What should you do?
or What will you say to him?
五、立足課堂,提升閱讀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是對一些問題的探究,你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學完這節(jié)課后,你有哪些與別人不同的收獲?如:在學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Reading 教材后,我又設計了三個創(chuàng)新實踐性作業(yè):
(一)What do you think of Yanglei?:
(談談你對本文的主人公楊蕾的看法)
(二)llect some moving volunteers’ stories on the Internet in 2016。
(通過因特網(wǎng)收集更多的志愿者的感人事跡,如:2016十大感動中國人物)
新課程問題教學法源于教學,基于實踐,平實自然,簡單可行,并且注重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我簡單談談在教學中如何使用新課程問題教學法。
一、以問題為提綱指導學生預習
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知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的能力。英語教師應該認真抓好預習的指導和檢查。在課前,教師應該為學生制訂出預習提綱,也就是把新課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要求學生按照預習提綱進行預習。預習提綱可以幫助學生抓住重點、難點進行自學。學生帶著問題預習,任務明確、目標清楚,有利于學生抓住要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提高中學生感到有疑難的問題,應要求學生反復閱讀、深入研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給教師在課堂上的精講奠定了基礎,還為學生聽課掃除了障礙。另外,要求學生對重點內容做好標記,如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e 9: When ws he born?可以要求學生按照以下問題進行預習:(1)Make a list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ts you know. (2)When was Deng Yaping born? (3)When did she start to play tennis? (4)How long did she play table tennis? (5)Who is Tiger Woods? (6)When did he star golfing? 這樣預習,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活動更具有方向性,提高了聽課效率。
二、以問題激發(fā)興趣并導入新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轉變?yōu)閷W生求知的欲望,以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用簡單的、最直接而有趣的幾個問題把學生帶入新內容的學習。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e 1 :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可用三個問題導入新課:(1)Do you know robots? (2)Do you like robots? (3)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又如,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e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我這樣導入:“Am I beautiful?”然后,出示一幅姚明的圖片,再提問:(1)Who is he ? (2) Is he beautiful? (3)Do you like him? (4)What does he look like?
三、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閱讀
問題是支撐閱讀教學活動的腳手架。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被調動,進而影響到問題能否被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下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問題能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讓學生找到學習的突破口,并處于良好的思維狀態(tài)之中。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閱讀文章,能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使其在尋找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進而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設置的問題應具有科學性、開放性、啟發(fā)性和時代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說話欲和表現(xiàn)欲。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e4: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我設計了以下問題指導學生閱讀:(1)What did Yang Lei’s mother say about her daughter’s volunteer work? (2)What did the children say about their volunteers? (3)How did Yang Lei say she could help? (4)What did Yang Lei say about her time as a volunteer?
一、任務型教學法探究
1.任務型教學法的優(yōu)勢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時下流行,受到不少英語教師追捧的閱讀教學法。顧名思義,任務型教學法就是在任務教學中采用布置任務的方式,通過使學生完成教師所設置的任務,以達到相關的教學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2.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這一單元中,任務教學法更能達到教學目的。這一單元的reading是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在課文的預習階段,教師要給學生下達相關的任務。例如,讓學生觀看某部關于機器人的電影,并且提出自己對于機器人未來發(fā)展方向的觀點。在閱讀課文中,教師同樣要布置相關的任務。例如,比一比誰先讀完課文、看看誰能將文中“robot”這個單詞全都圈出來、文中出現(xiàn)了多少個疑問句等任務。通過提出這些任務,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二、問題式教學法探究
1.問題式教學法的優(yōu)勢
問題式教學法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一個收效不錯的教學法,其主要是通過聯(lián)系文前和文后相關的問題的方式,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問題式教學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標性,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閱讀。同時,帶著相關的問題,則有利于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
2.問題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2 what should I do 這一單元中,課文的題目是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這一單元主要在講青少年遇到困擾時該如何處理。教師要充分結合前一部分中的兩個短篇閱讀,根據(jù)這兩篇小閱讀和大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設置相關的問題。例如,3a中的那個同學遇到了什么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你是如何處理Self-check中遇到的問題的。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Reading,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
三、合作式教學法探究
1.合作式教學法的優(yōu)勢
合作式教學法也是近些年興起的教學法,其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精神,因此很多學校鼓勵教師采用合作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集體和團結的力量,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合作式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綜合素質。
2.合作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中的Reading是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這一單元是對UFO的探討,其語法點是過去進行時。閱讀教學時,教師將全班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得出各自的結論,然后各組派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更容易接受同齡人的觀點和意見,因此小組學習能夠使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得出更加完善的觀點。
四、情境式教學法探究
1.情境式教學法的優(yōu)勢
情境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利用相關的道具、教學技巧等方式,構建有助于學生閱讀的相關情境,以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情境式教學法是一種接地氣的、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具有教學效率高、教學效果明顯的效果。
2.情境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這一單元的對話內容是關于聚會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很輕松地運用情境式教學法。教師通過將教室裝扮成party的方式,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音樂,讓學生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教學這一節(jié)課。通過構建這樣的情境,使學生認識到西方文化中的party文化,從而提高學生對于閱讀對話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學生更充分地理解閱讀中的相關細節(jié)。
五、交際式教學法探究
1.交際式教學法的優(yōu)勢
交際式教學法側重英語閱讀的功能教學,即明確英語閱讀的教學目的是交際。在交際式教學法中,閱讀變成交際的工具。通過交際式教學法,教師能夠對學生的交際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有利于改變我國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的尷尬現(xiàn)象。
2.交際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閱讀的題目是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在讀完課文后,教師可以就相關的問題與學生用英語交流。例如,文中的女孩都做了什么事?她為什么會那么做?你認為你要如何幫助貧困山區(qū)的同齡人?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英語》(新目標)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在呈現(xiàn)語言知識時,盡量提供有實際意義的情景,啟發(fā)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自己推測、發(fā)現(xiàn),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能力。七年級、八年級每個單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的1a都以圖畫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的內容,然后再把所學的語言知識與圖畫內容聯(lián)系起來。如八年級上冊Unit 3 Section A 1a圖畫中出現(xiàn)的人物有打籃球的、看電視的、在野營的、跟朋友玩的等等,教師把任務的要求向學生進行說明,然后要求學生觀察圖畫后,以列表的形式把圖中人物的活動用英語表達出來,并且還要求列出圖中所沒有的其他活動。這樣,學生們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了,很快就寫出了表達這些活動的英語短語:
playing basketball, watching TV, going camping, playing with friends等,與圖中內容無關的活動學生會寫:reading in a library, going to the beach,having a party 等等。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富有啟發(fā)性,學生既能掌握新的語言知識,又能鞏固舊知識。
二、 強化聽力訓練
我認為《英語》(新目標)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英語聽力訓練,這是以往教材所沒有的。它以每個單元的重點內容為中心,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聽力的培養(yǎng)。首先,內容豐富――每個單元的聽力項目均有4個,支持單元相關話題。其次,形式多樣――有標序、圈詞、填詞、連線、填表等。第三,由淺入深――要求完成的任務一般由簡單著手,逐級遞進,符合語言學習要求。本教材聽力設計最大的特點即教科書只呈現(xiàn)任務,而把所有聽力內容材料放在所有新內容之后。每個單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的2a和2b都是帶有任務的聽力材料,而且是同一內容的材料,但2a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比較簡單,而2b難度相對較大。我想學生在完成2a后,基本上了解了對話的大概意思,那么完成2b也就不難了。如八年級上冊Unit 7 Section B的2a要求學生看1a的圖片內容,然后在圖中圈出對話所談到的單詞。該對話的內容是A問B:“How do you make a turkey sandwich?”B回答時用了first,next,then,finally四個步驟告訴A制作火雞三明治的方法。我播放錄音的時候,學生很容易聽出圖中的單詞,聽完第一遍錄音后,全班學生基本上已經(jīng)完成了2a要求的任務。 然后,我立即向學生說明2b的要求,這部分不僅要求學生聽出原料名稱的英語單詞,而且要求按步驟寫出單詞。在我播放第二、第三遍對話錄音后,除了個別學生反應慢沒有全部寫出所要求單詞外,其他學生都能寫出所有單詞。 但有的聽力材料難度偏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進行適當?shù)恼{整?;蛳茸寣W生閱讀材料,或繪制圖片,或提示重點單詞、句型等,然后再讓學生聽整個材料。如八年級上冊Unit 6 Section B的2a和2b,該對話的內容是一個interviewer采訪了Tina和Maria,對話篇幅長、內容復雜,它要求學生聽對話后“fill in the chart”,對學生來說難度很大。第一遍錄音聽過后,大部分學生還弄不清對話內容,所以,放第二、第三遍錄音時,讓學生看著材料聽錄音內容,這樣,學生才能完成填表的任務。
三、加強閱讀教學
《英語》(新目標)中每個單元至少有兩篇閱讀材料,一般出現(xiàn)在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a,材料篇幅較短,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可采用閱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
1. 在學生閱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指出要求和重點,作必要的引導和分析。適當?shù)夭シ挪牧蟽热莸匿浺?,或教師范讀,以利于學生感知閱讀材料內容。
2. 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有些內容必須講深講透。有時教師要詳細地講,為學生解難釋疑,以便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3. 學生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在總結課堂材料的閱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提煉和歸納,讓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比如,八年級下冊Unit 9 Section B 3a的閱讀材料“Come to the Hilltop Language School and change your life.”文章后帶有八個小問題。上到這篇文章時,先用英語對文章作大概說明,然后放一遍閱讀材料錄音或范讀,再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帶問題看文章并找出答案。接下來叫幾個學生說出問題的答案,再讓學生舉手說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再對重點、難點作補充,盡量把文章講深講透。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后進行朗讀訓練。
四、注重口語訓練
《英語》(新目標)中很多部分都適合學生開展結對活動,這些內容出現(xiàn)在聽力內容之后。通過讓學生彼此交談,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來使用新語言,又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口語。輕松愉快的課堂,讓學生們有了自信,有了興趣,感到快樂。這樣的課堂不會再沉悶,學生學起來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又在短時間內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操練內容。如八年級下冊Unit 6 Section B 3c要求學生“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Bob,Maria and Liam.”回答的內容是2a聽力材料的對話內容,問題是:“What does Bob/Maria/Liam collect?”“How long has he/she been collecting ?”該任務的要求簡單、容易完成,會讓學生感到滿足。
當然,在學生開展結對活動之前,可讓學生自選搭檔,并排坐,或面對面坐,必要時教師可進行適當示范。學生結對活動時,教師巡視檢查并給予幫助。最后可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進一步口語操練的機會,其他學生如果愿意,也有機會進行提問。
五、突出語法內容
每個單元第二頁的下端呈現(xiàn)的是一個語法焦點框,該焦點框清晰明了,是對本單元語法點的總結。對這一部分語法的教學,我的做法一般是:不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而把語法放在每個單元教學的第一時間來教,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該單元新的語法知識,然后進行歸納、總結,最后讓學生以口頭、筆頭的形式操練,以達到掌握并鞏固語法的目的。
六、合理安排自測內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9B-0044-01
控制性教學是指教師提供必要的限定條件,指導學生進行訓練。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運用控制性教學法,從句子結構、篇章結構和文體格式等方面,引導學生在寫作中發(fā)揮想象力,分清辨明文內各事物間的聯(lián)系,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構建篇章的能力,掌握寫作技巧,進而過渡到自由寫作的層次。這些都需要教師對寫作的內容、句法、語法、詞匯進行嚴格、有機的控制。
一、控制性教學法的基本特征
1.過程性與漸進性。英語寫作是一個集腋成裘的過程,需要對詞、句、段落、篇章重點積累,才能使文章內容豐富,文采飛揚。因此,教師應該嚴格遵循由詞組句,由句成段,從段落到語篇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原則,在控制性教學中注重過程性與漸進性。
2.控制性與針對性。初中生的英語水平和寫作能力有限,并在客觀條件上受到一定限制,教師必須注重針對性教學,在排除整體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之下,對可支配的因素和環(huán)境進行控制。
3.策略性與指導性。初中英語寫作訓練由多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組成,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過程,還要在重點環(huán)節(jié)和關鍵部分有計劃地進行針對性強化與提升,保證教學活動有策略、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
二、控制性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策略
1.注重基礎,提升能力:基本寫作能力的控制性訓練。要寫出好文章,聽、說、讀綜合技能的控制性訓練尤為重要。教師可采用控制性教學方法中的“copy教學法”,讓學生進行替換練習,而后用相應的詞匯進行模仿寫作、摘抄,促使學生形成自身的思考與創(chuàng)作,鞏固寫作基本功。
例如,電子郵件和信件的書寫是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教師可以對涉及這一內容的主題語、關鍵詞、句型結構等構建聯(lián)系實施教學。以Unit 8 Topic Section D為例,其主題為The art of dressing,教師可以有目的性地針對這一部分,讓學生對原有的練習內容進行替換與模仿。首先,由教師將所涉及的主題語、關鍵詞、句型結構等標注與講解;接著讓學生將這些重點內容進行相同或者相近意思的替換;在完成替換的基礎之上,對整個語句結構模仿造句,進而將句子連綴、聯(lián)想、整合,獲得相似的文章。
2.把握中心,注重選擇:寫作要素的控制。許多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時間、主題、以及字數(shù)難以把握,此時需要教師對這些因素加以限制并針對指導。例如在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8 Topic 2 People should dress correctly教學中,需把握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對寫作要素進行控制。首先,讓學生有意識地建構文章的整體結構,把握主題,將dress correctly
作為表達的重點,明確文章應當重點表述的內容,將原本有限的思維與詞匯能更集中于關鍵點展開。其次,字數(shù)的限制限定了體裁的基本體例,使寫作更富有針對性和方位感;在這樣的明確目標指引之下,將涉及“dress”的句型與詞匯進行分類匯總。最后,作文時間、主題表達、大綱等內在結構要素的確定,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建構文章,圍繞dress correctly進行整體設計,實現(xiàn)what—why—how的整體結構。動筆前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概框架和脈絡,才能有效實現(xiàn)寫作目標。
一、什么是“五步三查”教學模式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是全國教師培訓基地和中國名校共同體結合課程改革初遇到的問題,總結出一個推進課改普適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中“五步”主要指在課堂教學時,第一步,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第二步,包括對學和群學,對學指兩個具有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一起合作學習,群學指采用分組制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內學習;第三步,組內匯報,讓每個成員向整個小組匯報自己學習情況;第四步,班內大展示,每組由組長或全組成員在班級總結本組的學習情況及學習內容,展示組內成員對于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第五步,班內進行達標測評,評出最優(yōu)小組?!叭椤眲t指,教師在學生獨學時,對單個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督調查,在組內小展示時,對小組內學習情況的調查,以及最后的測評時,對全體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
二、初二英語聽說課的特點
對初二英語聽的要求是:能夠聽懂接近自然語速、熟悉話題的簡單語段、識別主題,獲取主要信息;能聽懂簡單故事的簡單情節(jié)發(fā)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能聽懂廣播、電視等媒體中初級英語教學節(jié)目。對于說的要求是:能根據(jù)提示給出連貫的簡單指令;能引出話題并進行幾個話輪的交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或根據(jù)圖片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經(jīng)歷;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在上述口語活動中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根據(jù)課標要求,結合外研版八年級英語教材,探討“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在初二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三、“五步三查”模式在初二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獨學環(huán)節(jié):即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主要的活動是完成導學案中聽說課所需要的重點短語的英譯漢以及重點句型仿寫。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放在課前完成,亦可以在課堂上完成,目的是為聽說課的順利進行掃清語法詞匯障礙。對學、群學環(huán)節(jié):對學是指兩個具有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合作學習,具體應用到聽說課上,對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稍微調整,因為找到兩個相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很難把握,而且這樣分配容易出現(xiàn)分配不均的情況。因而,對學環(huán)節(jié)簡化為同桌之間的探討合作學習,常見的對學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在聽說課的對話練習中。比如,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1 activity 6 中,“Work in pair. Talk about a place of interest in your hometown.”在這個對話練習中,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學生A:來自別國的游客,學生B:給學生A介紹當?shù)鼐坝^的本地人。該練習中,教師可以給出提示以及可以使用的相關表達,來幫助對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群學指的是采用分組制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法在聽說課上的運用也比較多,比如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課文,以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4 unit1為例,在理解課文內容以及基本語言點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角色表演,比如“Work in groups,and act out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 doctor and a patient.學生A:醫(yī)生,學生B:家長,學生C:病人,學生D:護士。小組學生可以以課文為基礎,加上自己的理解與演繹,來完成分角色表演。教師還可以安排小組合作需要討論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主旨大意,段落匹配以及課本的圖片進行討論,這樣不但可以互幫互助,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成員交流自己不懂之處,并且共同解決問題,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彌補自身的知識缺陷。組內學習匯報,即組內小展示,這一步是讓每個小組的成員向整個小組各自匯報學習內容的學習情況。比如,在完成課文框架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先獨立完成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然后再向組員匯報自己的成果。以module7 unit1 為例,在聽后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根據(jù)課堂所學知識,完成如下思維框架,并且向組員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交流。
班內大展示,每個小組由組長或者指定一名成員在班級總結小組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內容,展示組內成員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由組長來完成,也可以是組員共同完成。例如,根據(jù)表格或者思維導圖來復述課文,或者小組一起到班級前面完成課本的表演。
最后,進行達標測評。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難點設計出課堂檢測的活動,以便檢測學生本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比如“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in the box”,教師隨時給予批改,評出最優(yōu)小組。一個合理完善的評價機制是“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只有評價合理才能夠達到小組合作的真正目的。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教師不但及時對學生小組情況進行評價,而且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多維評價?!叭椤眲t指,教師在學生獨學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即了解學生提前對本節(jié)課短語句子的預習情況,以便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在組內小展示時,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保證每個組員都要參與展示,盡量兼顧整體。最后的測評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同時,教師評價不但要關注整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能力、態(tài)度等,還可以讓學生互評,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等,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公平、客觀、全面的評價,這樣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寫作是許多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題,雖說初中低年級學生的寫作還處于仿寫階段,但孩子們一碰到寫作還是望而生畏。教師應該采取一種“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的方法,把寫作教學貫穿于課文閱讀教學中,在側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寫作技能訓練。下面筆者以新目標英語為載體,根據(jù)不同閱讀材料,分別在閱讀前、閱讀中與閱讀后插入不同的寫作方法,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1.Pre-reading,根據(jù)題目或圖片寫作
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1“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B 3a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展示一組養(yǎng)狗的圖片,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學生答:“I can see a dog.”教師追問:“Do you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look after a dog? ”學生根據(jù)圖片娓娓道來。新單詞就自然地從學生口中出來了,在圖片的幫助下,其他學生也很容易理解其意思。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圖片的內容將養(yǎng)狗的方法寫下來,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寫作技能,也自然地導入了3a的閱讀,接下來采用閱讀策略來解決閱讀問題就輕而易舉了。
2.While-reading,將閱讀材料進行擴寫或續(xù)寫
根據(jù)閱讀材料的不同,我們可以根據(jù)情景發(fā)展的需要采取擴寫法或續(xù)寫法。
(1)擴寫法。如: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 3a是一封短信,信中Nick描述了自己不快樂的一天,文章一筆帶過作者在Cousin家的行為,使讀者感到迷惑的是作者為何對watch DVDs、play computer games和read不感興趣。對此,教師可以以“why did…”為主題讓學生展開想象,并指導學生從作者當時的心情、DVD、computer games、books等角度進行描寫,使學生在擴寫文章的過程中練習寫作。
(2)續(xù)寫法。如:七年級下冊Unit10“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B 3a中Bob的第三則日記,由于該文章篇幅短小,對于下午與晚飯后作者去了哪、干了什么、作者的想法如何,讀者都會提出質疑,而上一單元和本單元的重點是用一般過去式來描述事情并用適當?shù)男稳菰~來描述感想。于是筆者抓住了這一契機,問學生:“Sichuan food was so delicious. But what did Bob do after dinner? And what did he think of it?”學生們紛紛發(fā)表意見:“Bob went to the movies. It was so exciting. /Bob had a party with his friends. It was really fantastic…”這一寫作訓練不僅花費時間少,且非常及時地復習了Unit9和Unit10的語言知識點,在活躍了學生思維的同時,也續(xù)寫了Bob的日記。
3.post-reading,仿寫或縮寫閱讀材料
(1)仿寫法。仿寫法是訓練初中低年級學生寫作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我們不僅要指導孩子們仿寫閱讀文章中的一些習慣用語、優(yōu)美句子,也要引導孩子在寫作中參照閱讀文的結構。
(2)縮寫法??s寫法針對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為了便于學生掌握,我們要求學生根據(jù)原文的某條線索寫出它的故事梗概。這種寫作練習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教師在進行閱讀處理時,要么巧妙設計問題提供學生縮寫的線索,要么幫助學生構建閱讀材料的概念圖,以求降低縮寫的難度。例如:在教八年級下冊Unit3“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Section B 3a時,我?guī)蛯W生構建了這樣一幅概念圖:
之后,筆者要求學生根據(jù)概念圖,用簡潔流暢的語言對原文進行壓縮和整理。
大量的閱讀能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并促進學生順利輸出語言。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巧妙整合,不僅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積累,還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在寫作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是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
參考文獻:
[1] 胡潔元.開展合作探究學習 提高英語寫作水平[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2).
[2] 徐桂芳.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3).
[3] 俞海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5).
[4] 沈雨.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巧妙結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6).
[5] 陳艷.高中英語書面表達訓練的新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7).
[6] 陳靜波,李金梅.概念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9).
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且緩慢的過程,需要的是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的學習,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學成。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擁有扎實基礎的學生無疑會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爬得更高,并最終有所建樹。因此,打好學生的學習基礎,應當成為教師以及學習自身關注的第一重點。而在現(xiàn)今的牛津初中英語教材對學生的詞匯量的積累也十分重視。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由Module 1和 Module 2兩個模塊構成,每個模塊包含三個單元,各單元分別由Welcome to the unit / Reading / Vocabulary / Grammar / Integrated skills / Study skills (Pronunciation) / Main Task / Checkout 組成,每個部分風格各異,圖文并茂。單就現(xiàn)行的牛津英語教材的排版來說,其難度偏大,詞匯量要求較多,尤其是Reading模塊放在了Vocabulary模塊之前,因此現(xiàn)行的牛津初中英語教材課本要求學生的詞匯量處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因此,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重視基礎培養(yǎng)的學習態(tài)度,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二、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
2.1讀準音標,根據(jù)讀音記憶單詞
英語學習注重聽、說、讀、寫四大板塊,能不能讀懂音標,能不能正確發(fā)音,是英語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英語詞匯而言,許多單詞是可以根據(jù)其音標的讀音而拼寫出來的。
例如,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 4 Food,以其標題Food這個單詞為例,其音標為/fu:d/,只要學生熟悉了音標的拼寫規(guī)則,便不難寫出food這個單詞。但是在現(xiàn)實中,由于許多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對音標重視度不夠,因此,遇到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將單詞拼寫為fud。再如empty這個單詞,若是學生對于音標的讀法不熟悉,往往就會對e的讀音感到困惑,不知道是發(fā)/e/音對還是發(fā)/i/音對,所以也就會在拼寫這個單詞是將empty拼成impty的情況。
2.2掌握英語的構詞法
漢字是有偏旁和部首的,也就是說一個漢字往往是由另外兩個漢字組成而來。其實英語也具有這樣的規(guī)律,而這種規(guī)律一般被稱為英語單詞的構詞法。英語中的構詞法一般有合成法、轉化法和派生法這三種。
例如,某位教師在講授八年級下冊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時,她先是分別寫出了inter和national這兩個單詞,要同學們說出這兩個單詞的意思。同學們都很輕松的就說出這兩個單詞的意思——“埋葬”和“國家的”,之后這位教師再將這兩個單詞寫在一塊international,然后要學生說出這個單詞的意思。由于已經(jīng)知道了international這個單詞是由inter和national這兩個單詞構成的,而且又知道了這兩個單詞的意思,自然就很容易猜出international這個單詞的意思是“國際的”。又如,八年級上冊Unit 2 School life中,在“Tom study hard at school.”和“To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is study.”這兩句中,單詞study分別具有不同的詞性——動詞和名詞。這種情況一般稱為單詞的轉化。而在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中,其標題的單詞Travelling是單詞travel加上ling的詞根構成的。這種情況一般稱為單詞的派生。
2.3學會聯(lián)想,建立語義鏈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通常情況下,一個英語單詞往往有好幾種意思,而一個意思也可以由不同的單詞來表達,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同義詞”;由有好幾個單詞擁有同一個讀音的,即“同音詞”;也存在詞意恰好相反的,即“反義詞”。例如,當讀到work時,就會聯(lián)想到job;當讀到new時,就會聯(lián)想到old;當讀到new時,就會聯(lián)想到knew。通過這種聯(lián)想法,學生能在學習英語時建立自己的語義鏈,通過單詞之間的聯(lián)想來加深對詞匯的記憶。這種方法無疑會使學生詞匯積累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及時強化,結合語境,勤加練習
詞匯的積累需要記憶,而記憶則時刻伴隨著遺忘這個過程。很多學生在記憶單詞時十分積極,很快就記住了課程內的生詞。但是往往只要時間一久,他們就會忘記這些已經(jīng)記住的單詞,導致之前的努力成為無用功。因此,詞匯的積累需要一個即使強化的過程。不僅在學習生詞的時候需要記憶,在記憶之后還要時刻注意生詞的練習,要結合語境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做到周期性的及時強化。只有采用這種科學式的記憶方法,才能真正牢固的積累詞匯,才能學好英語。
四、結束語
一、優(yōu)化課堂提問要求教師做到“善問”
1、關注問題的重點性和目的性相結合
課堂教學中可發(fā)問的點很多,這就要求教師提問的每個題目都必須以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指南。問題的設計必須服務于教學目的,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重點、理解重點、掌握重點,進而引導學生圍繞這些重點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新目標八年級Unit 1為例: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句型結合學生的日常活動,用不同的頻率副詞來回答。針對這些重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①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②How often do you do it?),讓學生進行問答。這樣,學生在操練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自然而然地運用并掌握重點,從而達到了提問的目的。
2、關注問題的激趣性和真實性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灰怯腥さ臇|西,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特別是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英語教師更要從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角度去設計問題。設計趣味性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在關注趣味性的同時,不可忽視問題的真實性。新教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編寫了各種開展語言交際活動的對話材料,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所以教師提的每一個問題都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如:學習八年級下冊Unit 1 Section A時,重點是運用一般將來時“will do”對將來作出預測。我設計了如下問題:①Will you have a robot at home?②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③Will kids go to school?④What will your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對于將來的生活,學生總是充滿好奇的,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可謂是異想天開。他們預測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如人們將住在月球,交通工具是宇宙飛船,人們將和外星人交朋友等等。學生滔滔不絕地描述著未來理想的快樂生活,在描繪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一般將來時的用法及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
3、關注問題的梯度性和針對性相結合
善于提問的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同時應考慮到一個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應根據(jù)學生水平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進行分層提問,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在閱讀八年級下冊Unit 1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①What can a robot do in the science fiction movies?②What are scientists trying to do for robots?③Will the robots do the same thing as a person?④Why are there already robots working in the factories?⑤What will the robots be like?⑥Is it good for us to have robots in the future? Why or why not?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基本包含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①、②題較簡單,可以直接從文中找出答案,適合提問基礎差的學生;③、④、⑤題適合提問中等水平的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話把分散在課文中的內容加以表述;⑥題適合提問水平較好的學生,讓他們進行綜合分析并作創(chuàng)造性回答。
4、關注問題的思想性和價值性相結合
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還要寓思想教育于英語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說過:“教育學生一旦觸及學生的性情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效作用。”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還要有鮮明的教育性。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Unit 6 Section B 3a時,可以設計問題“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in a friendship?”;在學Unit 11 Could you clean your room? 時,設計問題“Is it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help their parents do housework?”。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朋友貴在互相關愛、互相幫助、;要體諒父母辛勞、尊重父母的勞動,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通過對問題的討論,既鍛煉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進而體現(xiàn)了這種提問具有價值性。
二、優(yōu)化課堂提問要求教師“巧問”
1、把握提問的時機
提問要選擇時機,啟于憤悱之際,問于矛盾之時。若問不對時機,就很難取得“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提問時機一般有三種:課首、課中、課末。課首是一個好時機,這時的提問意在復習舊課、導入新課,它能有效地牽制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為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做好充分準備。課中時機多數(shù)具有突發(fā)性,這更需要教師把握時機,靈活提問,從而起到隨時集中學生聽課注意力的作用。課末也是一個好時機,它能有效地消除學生聽課后的疲憊,促使學生持續(xù)興奮、充實課堂,是教師檢測學生聽課效果的一種方法。
2、巧用提問的形式
提問有判斷式、描述式、分析式和評論式,即“What,How,Why,What do you think…”等問題。從提問形式來看,提問又可分為導入式提問、疑問式提問、判斷式提問、填空式提問、對比性提問和討論性提問等。教師只有根據(jù)不同的問題情境靈活采用不同的提問形式,才能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的目的。如:判斷式提問(True or False)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疑問式提問和填空式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了解文章脈絡;討論式提問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挖掘文章的內涵,表達自己的看法,進行高層次的語言運用。
3、多用賞識性的評價語言
教師提問后應及時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要經(jīng)常使用賞識性的語言(如:Good / Great / Well-done等);應尊重學生的不同答案,不受所謂“標準答案”的束縛;應善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并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最后應感謝學生的回答并請學生坐下。
教師的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有效地促進師生互動,啟發(fā)學生迅速進入思維過程并積極配合教師共同完成語言交際活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避免陷入提問的誤區(q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進行精心設計,做到“善問”、“巧問”,充分發(fā)揮提問的教學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