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營銷方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14 11:51: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產品營銷方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產品營銷方案

篇(1)

市場營銷治理體系包括:分析機會,決定市場,市場進入決策,發展市場營銷策略,實施市場營銷活動。

農產品市場營銷就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欲望而實現農產品潛在交換的活動過程。農產品營銷是農產品生產者與經營者個人與群體,在農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流程中,實現個人和社會需求目標的各種產品創造和產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動。農產品營銷的主體是農產品生產和經營的個人和群體。農產品營銷活動貫穿于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交易的全過程。農產品營銷概念體現了一定的社會價值或社會屬性,其最終目標是滿足社會和人們的需求和欲望。

二、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現狀

1.農產品市場建設發展迅速。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不斷發展,類別多,其中包括糧油市場,蔬菜市場,水產品市場,肉食禽蛋市場,干鮮果品市場,農產品市場,數目基本穩定,交易額穩步上升,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農產品交易市場在經歷了十幾年高速增長和規模擴張后,現正逐步實現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之中,流通規模上臺階,市場硬件設施明顯改善,商品檔次日益提高,市場運行質量日趨看好。

2.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覆蓋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農產品集中產區,基本形成了以城鄉集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的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構筑了貫通全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大動脈。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費的生鮮農產品80-90是通過批發市場提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力發展,對于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鎮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發

揮著積極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賣場等為主的現代流通方式發展勢頭迅猛。超市作為一種現代新型營銷業態在近幾年開始涉足農產品銷售領域,成為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里的新成員,與傳統的集貿市場在零售終端展開了激烈競爭。傳統農貿市場的“我獨尊”的銷售地位正倍受擠壓。另一方面,南京、廣州、武漢、上海等地政府也在大力推行“農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農產品營銷網絡,使之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4.農產品營銷中介發展活躍,各種農產品購銷主體:個體戶、專業戶、聯合體不斷發展壯大。依托這些活躍在城鄉各地的農產品營銷中介組織,使得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和大市場實現了對接,改變過去產銷脫節的尷尬局面,有效地緩解了農產品賣難的問題。他們的出現帶動了上游生產基地的發育壯大,帶領農民走向市場,幫助農民致富,對地區農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農產品營銷創新

(一)農產品市場經營觀念的創新

農產品營銷創新的先導為了實現諸如利潤、銷售增長率等目標,農產品經營者必須進行市場調研、產品開發與農產品儲運、銷售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經營活動。在從事這些活動時,應當以什么樣的理念為指南,應當如何處理企業、顧客、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成為任何企業或生產經營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構成一個企業的市場經營觀念,也稱營銷治理觀或市場營銷觀。它是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方向的指南,也是為經營者在組織和謀劃企業的市場營銷時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概括了企業的經營態度和思維方式,貫徹于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全過程之中。

(二)農產品營銷戰略與策略的創新(即營銷組合的創新)

在傳統的農產品運銷觀念指導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要依靠農產品的儲存與運輸、推銷與促銷等手段來實現擴大銷售。農產品市場營銷觀念則通過協調市場營銷即圍繞目標市場需求的變化,綜合地運用各種營銷戰略與策略,并加以優化組合,不斷創新,通過比競爭對手更加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來實現企業增長和利潤的實現。

第一,應該充分重視戰略性營銷,用好“市場探查”、“市場分割”、“市場優先”、“市場定位”等戰略性4組合。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源于對農產品消費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細研究,通過市場研究,尋找潛在需求,捕捉市場機會。根據一些細分變量來分割市場,進行比較、評價,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為自己為之服務的目標市場,針對它的需求特點開發適宜的產品,制訂合適的價格、渠道、促銷策略,實現產品的既定目標。

第二,充分利用好“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等戰術性“4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個具體策略,形成各自的亞組合。如產品策略中就包括諸如產品組合策略、新產品開發策略、包裝策略、品牌策略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策略等。因此,高績效的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在于這四大策略的靈活運用和不斷創新,而且在于靈活運用和有效組合每一個亞策略,形成動態優化組合,協調一致為顧客需求服務。

第三,要積極應用“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比較利益低下,資金緊張,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一般難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促銷,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這兩個策略。一方面,積極利用政府力量,獲得宣傳支持,引導百姓消費,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改善與社會各界的關系,樹立良好的形象,獲得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通過公共關系達到宣傳促銷目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可以利用報紙、電視臺等大眾媒體以及其他社會機構為農產品營銷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四、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

㈠農產品營銷的新產品開發策略

農產品和任何事物一樣,有著出生、成長、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業不能只顧經營現有的產品,而必須防患于蔚然,采取適當步驟和措施開發新產品。它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任務。新產品開發過程一般包括新產品構想的形成、新產品構想的篩選、概念產品的形成與檢驗、經營分析、制出樣品、市場試銷、正式生產投放市場。新產品開發成功以后,還需上市成功,這意味著新產品被消費者采用并不斷擴散。

新產品開發是從營銷觀念出發所采取的行動,因此首先必須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試銷對路的產品。沒有市場的產品,對企業而言再新也沒有意義。消費者對奇形異彩農產品需求,使一個產品多種式樣,成了新的消費動向,如烏骨雞、七彩龜、黑小麥等農產品雖分別屬雞、龜、麥類,但因為其顏色非凡,藥用價值較高,不僅市場銷路好,而且經濟效益高。因此,新產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變化。

㈡農產品營銷價格策略

農產品價格的制定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定價,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所出售的農產品價格沒有決策權,如我國曾長期實行過的釀糧棉油國家統購統銷價;另一類是農產品經營者定價,依據農產品質量、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決定其價格。農產品定價目標與程序以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產品是否具備定價權力為前提條件。在市場經濟下,為了刺激顧客的消費行為,通常要對基本價格作適當的調整。如價格折扣與折讓,即實行讓利。抓住顧客的心理進行促銷定價。通常利用節假日和換季時節進行所謂的“大甩賣”、“優惠酬賓大減價”和“買一送一”活動,把部分產品按原價打折扣出售,以促進銷售。

㈢農產品營銷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由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等要素組合而成的,用于體現某個銷售者或某鐘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并使之與其他銷售者的產品和服務相區別,借以促進銷售的記號。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并不僅僅表現在農產品的識別功能上,雖然農產品的質量性能和企業的市場信譽能夠首先通過品牌傳導給消費者,但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市場影響力,是它帶給消費者以信心,它在帶給消費者物質享受的同時,還帶給消費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這種非凡功能構成了品牌農產品所特有的市場競爭力。任何農產品加工企業都不能忽視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創馳名品牌是解決農產品賣難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品牌是高價格的基礎,馳名品牌會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品牌是產品競爭優勢的基礎,馳名品牌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品牌是吸引新消費者,留住老消費者的有利武器;品牌能夠提高企業營銷計劃的執行效率;品牌是促進產品擴張,促進貿易的有力杠桿。

⒈以名創牌。對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品實行商標注冊。創牌既是為了宣傳,擴大影響,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品牌。

⒉以質創牌。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生產、提高產品品位。

⒊包裝創牌。美化農產品外表。

隨著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農產品包裝將成為必然趨勢。現在發達國家的農產品是一流的產品,一流的包裝,一流的價格。而我們國家的農產品則是一流的產品,三流的包裝,三流的價格。新加坡進口的中國果菜與美國果菜包裝有明顯的差距,他們是印制精美的標準包裝箱,而我們的則是蛇皮袋、麻袋之類的原始包裝,價格差距可想而知。

⒋加大創牌宣傳力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

除了企業和農民自身的宣傳,地方政府也要積極做好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擴大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如我省碭山縣財政出錢在中心電視臺打廣告,專門宣傳“碭山酥梨”這一品牌,效果顯著。

⒌做好名牌保護工作

提高商標意識,提高品牌質量,注重品牌保護。龍頭企業一方面應對自己的品牌進行商標注冊,求得法律保護;另一方面應加強內部治理,提高產品信譽,提高產品質量,珍惜和維護品牌信譽。

㈣農產品加工化策略

農產品加工是指以農業生產中植物性產品和動物性產品為原料,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處理,使其改變外觀形態或內在屬性的物理及化學過程;同時也是通過一定的治理技術處理,使其由初級產品轉變為制成品,連接農業生產與居民消費的經營過程。目前,農產品中直接能夠進入生活消費及工業生產的種類并不多,因此,農產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產業。農產品加工作為農業產業的延伸和農產品價值增殖的必要過程,是每一個經濟體不可缺少的環節。農產品通過加工增值的例子,比比皆是,農民投資辦加工企業不僅獲得了農產品的增值部分,同時也獲得了加工的收入。80年代,江蘇省興化市不少鄉鎮的大蔥賣不掉,爛在田里,倒進河里,造成河水污染。近幾年,本地農民先后投資辦起了十多家大蔥加工廠,加工脫水蔥、方便面調料出口到韓國和我國臺灣等地,全市大蔥面積由萬把畝猛增到40多萬畝,每年增收幾千萬元。可見,農產品的加工也在促進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我們不能忽視它。

㈤農產品促銷策略

農產品促銷是指農業生產經營者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傳遞產品信息,幫助與說服顧客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使顧客對企業產生好感和信任,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進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從而有利于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農產品促銷有廣告推廣、人員推銷、關系營銷、營業推廣四種形式。在進行農產品營銷的時候要把促銷策略靈活運用,與顧客建立長期關系,培養一批忠誠的顧客群。

㈥農產品營銷渠道策略

我國農產品流通業的現代化水平、治理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導致渠道效率較低,與市場經濟成熟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損耗嚴重使蔬菜等農產品在流通過程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鮮包裝措施,輕易腐爛變質,這使得農產品的采購量和實際銷售量之間存在較大的缺口,據有關資料顯示,蔬菜中毛菜到凈菜一般有10-20的損耗,這也加大了農產品的成本。物流成本過高導致農產品價格抬高,勢必影響農產品向外地市場的擴散。農產品是否能及時銷售出去,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營銷渠道是否暢通。營銷渠道的暢通和高效可以有效保證農產品供求關系的基本平衡,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使我國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平衡。因此,農產品營銷渠道的選擇策略,不僅要求保證產品及時到達目標市場,而且要求選擇的銷售渠道銷售效率高,銷售費用少,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值鏈有待延伸,走垂直一體化道路。一方面有助于尋找到新的利潤點,開拓發展空間,快速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減少渠道環節,通過內部關聯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穩定并降低市場價格,有助于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對于保護生產者利益和消費者福利也有著積極意義。

2.改造升級原有的渠道組織,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對當前農產品流通的主要載體——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批發市場在交易方式、治理模式、服務功能等方面要進行完善和發展,提高流通效率,擴大流通半徑,使之滿足地區間農產品大規模流通的需要。農貿市場則要繼續推進超市化改造,改變過去農貿市場“臟、亂、差”和“食品安全無保障”的狀況。

3.加強對渠道體系的梳理和調整,提高渠道績效。政府相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對包括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在內的整體渠道鏈條進行梳理再造,消除農產品流通不暢的瓶頸制約,使得各個環節都能夠暢順高效運轉,提高其整體運營效率。

4.發展國際化營銷渠道,把國內的產品銷售出去,解決國內農產品賣難現象,。同時采取網上銷售、遠程運輸、窗口直銷等現代營銷手段,激活流通,拓展市場。

㈦農產品包裝策略

在現代商品社會,包裝對商品流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包裝質量直接影響到商品能否以完美的狀態傳輸到消費者手中,包裝的設計和裝潢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形象乃至商品本身的市場競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節奏不斷加快。為適應這種變化,包裝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更好地符合消費者的生理與心理需要,通過更人性化的包裝設計讓人們生活更舒適、更富有色彩。因此在農產品的包裝上,我們要制定它的策略,因為選擇不同的包裝策略將得到不同的包裝效果。

1.突出食品形象的包裝策略

突出食品形象,是指在食品包裝上通過多種表現方式突出該食品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內部成分、結構如何等形象要素的表現方式。這一策略著重于展示食品的直觀形象。

隨著購買過程中自主選擇空間的不斷增大,新產品不斷涌現,廠商很難將所有產品的全部信息都具體的向消費者介紹,這種包裝策略通過在包裝上再現產品品質、功用、色彩、美感等,有助于商品充分地傳達自身信息,給選購者直觀印象,真實可信,以產品本身的魅力吸引消費者,縮短選擇的過程。

2.突出食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包裝策略

突出食品用途和用法的策略是通過包裝的文字、圖形及其組合告訴消費者,該食品是什么樣的產品,有什么非凡之處,在哪種場合使用,如何使用最佳,使用后的效果是什么。

3.展示企業整體形象的包裝策略

企業形象對產品營銷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很多企業從產品經營之初就注重企業形象的展示與美譽度的積淀。

4.突出食品非凡要素的包裝策略

任何一種商品化的食品都有一定的非凡背景,如歷史、地理背景,人文習俗背景,神話傳說或自然景觀背景等,包裝設計中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非凡要素,能有效地區別同類產品,同時使消費者將產品與背景進行有效鏈接,迅速建立概念。

㈧農產品綠色化策略

農產品綠色化營銷策略是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而產生的。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為實現經濟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利益的統一,市場主體通過制造和發現市場機遇,采取相應的市場營銷方式以滿足市場需求的一種治理過程目前,各國民眾日益重視食品安全,環保意識迅速增強,回歸大自然、消費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已成為人類的共同向往。綠色農產品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改善生存環境。當今世界,人們對綠色農產品越來越青睞。世紀之初,我國己全面啟動“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倡導綠色消費”的“三綠工程”。我們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奏響綠色主旋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畜和蛋品。我們要把握機遇,發展農產品的綠色營銷。

1樹立綠色營銷觀念,

不僅是營銷部門,整個企業都應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綠色營銷觀念,從農產品營銷戰略的制定到具體實施過程中都應始終貫徹“綠色”理念。

2搜集綠色信息,

在營銷過程中,企業要及時收集農產品的綠色市場信息,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實性和可行性,發現和識別消費者“未滿足的綠色需求”,結合企業的自身情況,制定和具體實施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3制定綠色計劃,

農產品綠色營銷計劃是企業開展農產品營銷活動的依據和在營銷過程中的環保努力方向。

4開發綠色資源,

在農產品綠色營銷過程中,對于農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

5生產綠色產品,

6應用綠色技術,

在農產品營銷活動中,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研部門為依托,大力開發以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和促進人類健康為核心的農產品開發、生產、加工、銷售技術體系。

7產品包裝綠色化,

農產品包裝綠色化策略有節約和簡化包裝、摒除有毒包裝、采用可降解包裝、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等。

8采用綠色標志,

在農產品的營銷活動中,選擇具有權威性的符合目標市場要求的綠色標志十分重要。

9制定綠色價格,

綠色價格意味著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免費的,產品的價格需要反映環境資源的價格。由于綠色產品在環保方面增加了投入,因而成本一般高于普通產品成本,這樣,在正常情況下,它的價格要高于非綠色產品價格。

10開發綠色促銷

綠色促銷包括綠色廣告、綠色公關、綠色人員推銷和營業推廣。

11開辟綠色渠道

農產品綠色營銷在其流通各個環節中必須保持其產品的“綠色”。

篇(2)

中圖分類號:F7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6116(2011)06―0016―05

長期以來,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城市農產品流通中居主導地位。如新發地批發市場2010年蔬菜供應量占到北京市總需求量的70%以上,水果占80%以上,進口水果占90%以上。但近些年,農產品流通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其他流通渠道(如農超對接、農產品基地進社區、網絡零售等)在農產品流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弱化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集散功能。北京市各區縣按照“市管批發、儲備,區縣管終端、零售”的原則,探索降低流通成本、減少中間環節的流通模式,如東城區著力推進的“天鎮場地對接直銷模式”,海淀區試行的“產銷對接模式”、“農超對接模式”、“農餐對接模式”、“周末車載蔬菜市場模式”,朝陽區開展產地直供、推廣企業直營模式等。這些模式繞過批發市場,組織產地農產品直接進社區。在這種競爭格局下,現有的批發市場必須謀求戰略調整。另外,北京市正大力建設國際商貿中心,為迎合國際商貿中心的建設,批發市場也應該積極推進創新營銷。

一、北京農產品批發市場概況

北京市名義上有3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經調研確認為26家。目前,北京農產品流通已經形成以大型綜合性批發市場為核心,產地批發市場和專業性批發市場為特色,小型區域性批發市場為補充的格局,其中大型綜合性批發市場9家,小型區域性批發市場8家,產地批發市場4家,專業性批發市場5家(表1、表2)。

北京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新發地的蔬菜果品、中央市場的特菜糧油酒水、岳各莊的肉禽、錦繡大地的羊肉等。在眾多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中,新發地批發市場規模最大,該市場成立于1988年5月,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北京市交易規模最大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在全國同類市場中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新發地批發市場主要經營蔬菜、果品、肉類、種子、糧油、水產、副食、調料、禽蛋、茶葉等農副產品,是一處以蔬菜、果品、肉類批發為龍頭的國家級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新發地批發市場的農產品輻射到蒙古和北京周邊的一些省市,如東北地區、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天津等地。

在9家大型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目前以新發地規模最大,不論交易量還是交易額都遠超過其他8家批發市場(見圖1)。根據《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農產品流通體系發展規劃》,在五環外東南方向,采取園區式開發模式,將新建一個全市性大型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新批發市場建成后,將與新發地一起形成全市性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雙核保障機制。而新發地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占全市的比重將會明顯降低。

從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銷售對象來看,據24家批發市場的統計,有15.65%的農產品銷售給了其他批發市場,20.85%的農產品銷售給了農貿市場,6.85%的農產品銷售給了超級市場,9.95%的農產品銷售給了餐飲企業,7.78%的農產品銷售給了各單位(如政府、部隊、企事業單位等)。

目前,這些批發市場處于相對均衡的局面,各有自己相對穩定的吸引范圍。但隨著批發市場之間的競爭,及其他農產品流通渠道對批發市場的競爭,目前的格局將會打破。

二、創新營銷分析框架

美國西北大學的莫漢?索內(Mohan Sawh―ney)提出了12個公司的創新維度,即提供物、平臺、解決方案、顧客、顧客體驗、獲得價值、過程、組織、供應鏈、呈現、網絡、品牌(表3),并認為商業創新是通過系統的、形式多樣的創新活動來增加顧客價值。下面以這12個維度作為農產品批發市場創新營銷的分析框架。

在應用這12個創新維度時,一方面要使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觀察企業的正在探索的創新實踐。

三、北京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創新營銷

北京農產品批發市場應以創新營銷的12個維度(提供物、平臺、解決方案、顧客、顧客體驗、獲得價值、過程、組織、供應鏈、呈現、網絡、品牌)為指導,研究本批發市場的營銷創新。根據每個創新維度的內涵,尋找目前本批發市場已有的營銷創新,探討新的營銷創新的機會。對于找出的新的營銷機會進行評價,選擇合適的新營銷創新進行實踐。

根據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特點,本文選擇解決方案、顧客、獲得價值、呈現、網絡等六個維度作為農產品批發市場首批創新營銷來源。

(一)解決方案維度的創新

解決方案維度強調農產品批發市場要為顧客創造一體化、定制化的提供物,從而不斷解決顧客的問題。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維度方面一個可能的創新是針對大客戶(如部隊、學校、餐館等)的采購需求,建立現代采購中心,提供采購服務,根據大客戶對農產品的需求種類和檔次,組織專人從批發市場的商戶處采購,提供一站式服務。并且根據大客戶的獨特的采購要求,委托批發市場的商戶從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貨,在規定的時間,送到客戶指定的地點。

(二)顧客維度的創新

顧客維度強調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善于發現未被滿足的顧客需要,或確認未被服務的細分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現有的細分市場主要有小批發市場中的商戶、農貿市場中的商戶、超市、餐飲企業、單位(如政府、部隊、企事業單位等)。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該維度的創新要從兩個角度分析。一是調查現有的細分市場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二是尋找新的細分市場。如農產品批發市場可將社區菜店作為潛在目標市場,當社區菜店直接從批發市場采購農產品時,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銷售量就會得到提升。

(三)獲得價值維度的創新

獲得價值維度強調農產品批發市場要重新定義公司如何獲得收入,或開發創新性的新收入來源。農產品批發市場不論是否國有,都帶有公益性質,如果批發市場對商戶收取過高的費用,這筆費用最終要轉嫁到最終用戶身上,不利于菜價的降低。因而批發市場需要探索新的收入來源。農產品批發市場可能的收入來源有:一是進行農產品深加工,進入農產品加工業;二是進入零售終端,開設批發市場直營社區菜店;三是發展倉儲業務。

(四)供應鏈維度的創新

供應鏈維度強調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對采購進行與眾不同的思考。目前批發市場主流的采購模式是通過商戶從全國各個農產品來源地采購農產

品。當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農產品滯銷時,商務部門也會組織批發市場去基地救急采購。一種創新性的采購是變“外出尋找”為“引來挑選”,建立現代展銷中心,將會展模式引入批發市場,即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專門的基地直銷區,可出租給各省市區的商務部門,由其組織本省的基地來批發市場展銷。

(五)呈現維度的創新

呈現維度強調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創造新的分銷渠道或創新性的呈現地點,包括顧客可以買到或者使用到提供品的各種地方。現有的批發市場主要是一種交易的場所,交易雙方在批發市場現場看貨,現場交割。實際上,客戶來批發市場交易并不是很方便,只是為了追求價格便宜和可挑選性,才不得不克服距離和交通因素。農產品批發市場可通過改變交易地點,方便消費者購買,如考慮在客戶的地點進行交易,通過先期的信息交流和專業的標準化的綠色配送來實現。另外,在大的社區設立小型的批零兼售的菜站也是一種可能的呈現維度的創新,但為了降低成本,需要政府在租金方面予以支持。

(六)網絡維度的創新

網絡維度強調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創造以網絡為中心的智能化、一體化提供品。目前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經建立的企業網站并不屬于網絡維度的創新。網絡維度的創新在于建立綜合性的現代網上交易中心,即網上提供需求信息、網上農產品展示、網上批發、網上購物平臺及網上提供服務等以網絡為中心的各種活動的整合。客戶只需在自己的單位連接農產品批發市場提供的智能網站,就可完成農產品采購的一切活動,并且足不出戶所采購的農產品就會送到需要的地點。

四、結論與討論

(一)主要結論

依據商業創新的12個維度和創造性思維,農產品批發市場能夠找到很多創新營銷的思路。在解決方案維度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可推出采購服務和委托采購。在顧客維度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可將社區菜店作為潛在目標市場。在獲取價值維度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可進入農產品加工業、進入零售終端、發展倉儲配送業務。在供應鏈維度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可建設基地直銷區。在呈現維度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可考慮在客戶便利的地點進行交易。在網絡維度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可建立以網絡為中心的綜合性的服務平臺。

篇(3)

2.基于物流系統建設的農產品網絡渠道策略問題其一,農產品營銷渠道成本較高制約農產品企業開展實體與網絡相結合的營銷策略。農產品營銷渠道成本高企的根源在于農產品內在特點。農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期間不匹配所導致的時間錯配使得大量農產品需通過大量存儲的方式來滿足消費市場持續性的消費需求。而農產品的易腐性等生物特性直接抬高了農產品的儲存成本和運營費用,削弱了農產品在終端銷售環節的市場價格競爭力。其二,營銷渠道的技術水平較低制約農產品實體與網絡協同運營能力。農產品具有易腐爛和季節性等生理特性,這對其營銷渠道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由于農產品的產地多具有地多人少特點且距離農產品的需求地較遠,這使得多數農產品難以及時運輸給需求方。而農產品企業出于成本考量,缺乏采取冷鏈物流方案來提升農產品配送服務的意愿,最終制約農產品企業的營銷方案實施效果。

3.基于信譽機制缺失的農產品網絡促銷問題網絡營銷信用體系不完善是制約農產品企業的網絡營業務實施效果的關鍵要素。通過依托網絡系統來建構虛擬的網絡營銷平臺,固然有助于降低農產品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但由于網絡銷售活動中欺詐行為疊生,網絡交易雙方缺乏對對方的必要信任感。這使得農產品物流企業的低成本策略難以令網絡營銷受眾克服其不信任感以接受本企業品牌。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失信現象通常表現為如下類型:一是網絡營銷主體企業的真實身份不明,網絡公開的網站舉辦者身份難以獲得政府權威部門或可信第三方的確認。二是網絡營銷客體關鍵信息存在欺詐性,即網絡公布的農產品及配套服務信息與其真實品質不符。三是從事網絡營銷的部分農產品企業行為違法。主要表現為部分農產品企業借助網絡銷售諸如未獲批準的轉基因農產品等違禁產品的行為。

二、實體與網絡結合型農產品營銷新模式探析

1.實體與網絡結合的創新型農產品營銷模式的產品策略其一,農產品企業應通過提升其產品標準化水平來強化網絡環境下產品策略的落實。產品標準是一種已達成共識的市場語言,它將簡化營銷過程和降低營銷成本,產品的等級和標準也為交易活動提供道德基礎[1]。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應當包括生產環節標準化和流通環節標準化等工作內容。農產品生產環節標準化工作可以從制定生產作業環境標準和生產作業管理標準等方面展開,通過強化生產設施與設備的標準化建設和生產作業質量檢驗技術標準化等方面的工作,來從源頭提升整條營銷渠道的作業標準化水平。其二,農產品企業應當圍繞企業產品供應鏈來優化供應鏈利益配置方案,以有效激活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企業參與實體與網絡協同式農產品營銷戰略的積極性。國內農產品生產者應當聯絡上下游企業建構產銷聯盟,將前臺網絡銷售實體企業與后臺生產與原材料供應企業的力量整合為一體,從而形成產銷聯盟各環節企業的優勢互補,有效提升農產品產銷聯盟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互聯網營銷真正實現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溝通,使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的生產避免盲目性,從而提高農產品企業運作效率[2]。

2.實體與網絡結合的創新型農產品營銷模式的價格策略其一,農產品企業應當采取低價格營銷策略來適應網絡營銷環境。網絡產品成本定價具有固定成本較高和可變成本及邊際成本較低的特征,這使得網絡營銷投資具有前期投資較大而后期跟進投資規模相對較小的特點。基于網絡的農業企業的實體產品營銷策略應在遵循網絡產品成本規則基礎上制定。為此,農產品企業之間的價格策略比拼應當重視擴張企業在網絡營銷平臺上的產品投放量,提升農產品企業在網絡營銷平臺上的市場占有率,采取擴張式促銷策略,通過降低銷售價格和免費贈送產品等形式來獲取產品營銷環節中的規模效益。其二,農產品企業應當采取增值策略來提升產品銷售價格并擴張企業的盈利空間。農產品企業在實施網絡營銷戰略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網絡營銷戰略實施初期的高成本耗費及網絡營銷戰略實施后期的企業盈利可能性遞增的特點,并采取積極措施力爭企業提前盈利的可能性。為此,農產品區域應當在產品技術研發方面增加投資,增加農產品新品種并拉長農產品產業鏈,實現農產品企業的差異化產品競爭優勢。農產品企業可以為差異化農產品制定較高的市場價格,從而增加農產品企業的單位產品產生的利潤,有效擴張企業的盈利空間。

篇(4)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農業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逐步變成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的重中之重,并不斷通過實踐得以展示。我國的農業部門在伴隨著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市場行業競爭激烈性的不斷增加而面臨的形勢也變得愈發嚴峻。因此從策略方面我們應相應的創新,從營銷技術等方面提高網絡營銷水平,為中國網絡營銷營銷方案的創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一、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概述

網絡營銷是一種社會和營銷過程及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提供出售,并同別人自由交換產品和價值,以獲得其所需要的物。網絡營銷策略就是知道市場需求,抓住市場需求欲望,以最好的方案進行推廣,擴充,銷售,達到廣告效應,品牌效應,以樹立品牌性,將產品或服務銷售給消費者所取的一切措施稱為營銷策略。有關營銷策略的理論研究有:消費者行為理論,具體包括綜合考慮消費者的心理因素、市場價格因素、消費環境因素等;營銷組合4P理論,即產品因素、價格因素、渠道因素與促銷策略。無公害農產品的網絡營銷策略從本質上就是指農業相關部門對企業整體發展活動的管理方式。農業銷售部門應規范場館內部營銷制度,提高綜合營銷水平,以公益性為出發點,充分發揮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效益。農業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活動的多樣化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不僅要兼顧人民的健康利益,還要考慮平衡農民的收入、贊助商利益等因素。當然目前也存在著一些阻礙因素。

二、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意義

對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進行相關的研究,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深入與完善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具體營銷計策,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中國網絡營銷的整體的競爭力和凝聚力,有助于我國農產品銷售部門在制定營銷策略時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有益的參考。這樣就大大的提高了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的發展新高度,在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不同環節的布置上將更加的有效率, 自然而然的就把農業資源轉向了價值較高的環節之上了,這樣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的價值就會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得到實現。一方面對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另一方面還促進了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的完善是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行業效益提升的最有效最好的一種體現。

三、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策略

(一)借助媒體,加大宣傳活動促銷策略

現階段,絕大多數贊助商選擇通過大型的農展活動選擇植入廣告,一方面能夠起到比較好的宣傳作用,一方面為農展舉辦方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贊助商不僅利用農產品展覽會布置宣傳自身的產品。還通過在一些媒介上印刷不同的贊助商的具體產品介紹或者給予部分參展人員的機會達到宣傳與贊助的雙贏目標。現階段大多數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存在營銷組織結構渙散的問題,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部門的領導及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營銷管理階層與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營銷員工間應當進行良好的溝通,提升整個營銷團隊的凝聚力和良好的戰斗力。目前,中國農產品網絡營銷官網已經開始與國內各大知名的門戶網站進行全面的合作,比如與新浪微博、淘寶等進行合作。再比如,通過賦予一些網站轉播的權利,利用土豆網和專業網絡營銷直播等對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活動進行有效的宣傳,一方面提升了這些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點播率,一方面提升了雙方的經濟效益。農業銷售部門還利于百度搜索引擎為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視頻觀看和銷售入口提供了有效的鏈接。

(二)借助網絡,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范圍

為解決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營銷觀念滯后的問題,加大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推廣力度,應不斷擴大對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營銷理念的宣傳范圍,加大中網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產品的宣傳力度,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營銷經濟效益的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營銷部門也應當不斷創新營銷機制。其中,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推廣范圍主要是在新形勢下制訂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營銷戰略的實施方案上,要堅持全局觀念,創新多元化的中國網絡營銷競爭機制,增強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中網絡營銷的相關部門在進行營銷管理的過程中,一般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在營銷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通過不斷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的范圍,有利于實現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部門危機管理策略與風險策略的有效推廣,培養營銷員工的與時俱進理念,創新營銷團隊的思想觀念,完善農業賽制營銷機制,增強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行業整體的核心競爭力。

(三)創新無公害農產品網絡營銷手段

篇(5)

中圖分類號: F713.5-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13.064

1《農產品市場營銷》課程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中的重要性

1.1《農產品市場營銷》教學的必要性

營銷不同于銷售。營銷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銷售賺錢,事實證明這種說法毫無實質性的意義,就好似生活的目的就是吃飯一樣。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從事經營的企業開始越來越重視產品市場,也慢慢地把營銷和銷售區分開來。以往的銷售就是一次性地把交易完成,而營銷則是經營銷售,跟消費者建立的是一種長期的客戶關系。2014年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與傳統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有知識、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而且具有將規模經營和專業技能相結合的能力,是我國未來農業生產中的主導,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力量源泉。所以在這種形式下,《農產品市場營銷》作為一種經營理念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必修的專業知識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1.2 《農產品市場營銷》教學的目的

通過對《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學習,能夠認識、了解、分析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現狀,掌握農產品價格在市場中的變化,結合新型職業農民自身所經營的農產品特點,組織農產品營銷隊伍,完成商品交換,滿足社會需要,實現社會目標。

1.3 《農產品市場營銷》教學的重點

通過《農產品市場營銷》教學,使新型職業農民認識到以市場為滿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確定需求量的大小,選擇和決定本企業能最好地為其服務的目標市場,并決定生產適當的農產品,推出勞務計劃方案,以便為目標市場服務,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 《農產品市場營銷》課程教學內容

2.1本課程教學目標明確

通過教材學習、教師引導、視頻播放、模擬訓練、多媒體課件講解,要求新型職業農民掌握市場營銷學的基本概念,充分認識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現狀,掌握農產品營銷隊伍的管理,針對市場多變的狀況做出切實可行的營銷方案。

2.2 《農產品市場營銷》教材

選用的教材是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新型職業農民經營管理型人才培訓教材,劉宏印、曹寅如編著的《農產品市場營銷》一書。本書共八個單元二十八小節,共分三個主要板塊。第一個板塊第一至第四單元,主要了解農產品市場及營銷策略,是本教材的重點。第二個板塊第五、六單元,通過事例主要從兩大類介紹農產品市場,鞏固第一個板塊,引出下一個板塊。第三板塊第七、八單元,農產品營銷隊伍的管理及國際營銷組織運營,是本教材的難點。

2.3 教材的特點

本書的編著是新型農民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的教材,對于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中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大多數文化底子薄弱的農民學員,還是感覺理論性強,實踐性弱,干燥乏味,從心里抵觸排斥。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引入情境,增強授課效果。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本地語言或者方言,來幫助學員理解學術用語,在玩笑聲中消化難于理解的理論知識。另外,由于課程安排的比較緊湊,學員難于一下消化,往往左耳聽右耳冒,提筆忘字,跟不上教師思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課外實踐,引入學員感興趣的案例,誘導學員身臨其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與探討。

3提升《農產品市場營銷》課程教學質量的策略

3.1注重教學質量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在于為農民提供長效性教育培訓服務,借鑒日、韓的法人經營組織培育經驗,注重實用技術的推廣與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本課程主要是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的高素質經營型專業人才,面對市場靈活多變性,要及時地改變傳統銷售理念,改變思維方式,不斷地學習營銷知識。從而使經營者獲得社會平均利潤,得到較高收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享受通過營銷后建立的長久經營機制所帶來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除了將理論知識化繁為簡,把理論較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力求做到讓農民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學到技術。更要把營銷知識融合人生價值、社會價值,從根本上改變學員的小農思想,引導他們有理想,樹立遠大目標,把農產品做大做強,因此,必須學好《農產品市場營銷》這門課程。

3.2教學方法與手段

3.2.1利用多媒體課件 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農產品供求曲線、農產品交易市場動感圖片,從感官上激發學員探知欲望,引入農產品市場營銷課程。

3.2.2采用互動式模擬教學方式 讓學員進入角色扮演,參與表演學員模擬事例,其他人觀摩思考問題,調動學員參與積極性,創新思維理念,推銷自己,從而運用營銷理念把產品成功導入市場。

3.2.3案例分析 收集大量農民身邊隨處可見的事例,旁征博引,通過案例讓學員說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分析案例中的營銷方法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而說明營銷策略的重要性。

3.2.4情景模式 通過播放地頭式農產品市場營銷視頻,輕松愉快地把學員思維引入到課堂中來,讓學員感覺到自己也正在從事著營銷,然后用啟發式提問,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中來。

篇(6)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發展為目標,從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的內在要求出發,實施規模化、特色化、產業化、生態化發展戰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促進產銷銜接。

(二)建設原則

1、政府重視支持,供銷社牽頭主辦,市場化運作。市、縣(區)供銷社為牽頭承辦部門,按市場化機制運作。各縣(區)政府要把建立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項目列入年度督查考核的重點任務,并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

2、系統聯合發展,培育龍頭農產品營銷企業。堅持系統聯合發展,培育區域內龍頭農產品營銷企業,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

3、注重市場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搞好調控、支持、規范、引導與服務。

4、注重因地制宜。圍繞特色建基地,圍繞營銷抓生產。突出產品產業和地域特色,確保產銷銜接有實效。

(三)運作模式

由各縣(區)供銷社組織推動,組織國內(外)連鎖超市、農產品營銷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直接對接,建立直采直供關系。

二、建設內容

1、2012年,圍繞全市優勢農產品建立直采直供基地6處(分別是:其中:區1處,1處,縣2處,縣1處,縣1處。每處直采直供基地與1-2家超市、農產品營銷企業建立直采直供關系。

2、每處直采直供基地要有建立信息檔案,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為超市、農產品營銷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及時、準確的供求信息。

3、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每處直采直供基地配備檢驗檢測儀。

三、落實任務的時間安排

(一)啟動階段(2012年2月28日前)

召開各縣區供銷社主任會議,領會上級精神,分配工作任務,結合實際,各縣區社制定具體詳細的工作實施方案。

(二)項目建設推進計劃(3月1日至10月31日)

1、對全市農產品生產基地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開展市場調查,確定產品市場定位,篩選確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3月1日至4月20日)

2、組織有關人員到先進地區單位學習,借鑒經驗。組織召開第一次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便民實施項目培訓班。(3月31日前)

3、組織農產品生產基地負責人到農產品營銷公司、超市考察了解市場信息。(5月10日前)

4、以會代訓形式,組織召開第二次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便民實施項目培訓班。(5月31日前)

5、組織農產品營銷企業、超市到農產品生產基地考察。(6月30日前)

6、搞好產品推介,組織農產品營銷企業、超市有關人員到省內外考察市場,尋找商、經銷商。(5月1日至7月31日)

7、搞好產銷對接,適時組織召開農產品營銷公司、超市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對接會議,簽訂購銷協議。(7月1日至10月31日)

8、以會代訓形式,組織召開第三次農產品直采直供基地便民實施項目培訓班。(7月20日前)

9、組織各超市、農產品營銷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參加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島、煙臺召開的經貿洽談會、農博會等,開拓市場。(8月10日至10月31日)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

1、各縣(區)組織驗收,向市供銷社和市財政局寫出驗收申請。(11月1日至11月10日)

2、根據各縣(區)呈報的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驗收申請,由供銷社牽頭成立考核驗收工作領導小組,分步對各縣(區)直采直供基地建設情況進行檢查驗收。(11月10日至11月30日)

3、根據日常督導檢查和考核驗收情況,對承擔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項目的部門以獎代補給予資金補貼。

(四)建立督查考核制度

1、各縣(區)供銷社定期上報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進展情況(每月20日前)。

2、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不定期組織專項巡查調研。

3、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和通報直采直供基地建設進展情況。

篇(7)

課 題: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高職院校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卓越農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ZJC1214034)研究成果。

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卓越人才主要從事各類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領域的一線檢測工作,包括農產品質量檢測與質量監控、農產品營銷、新產品開發等。本文介紹了人才培養專業標準,按照本標準培養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以達到中級農產品質量檢測員的技術能力要求。

一、掌握農產品安全生產與質量檢測的基礎理論和知識,了解新興技術

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要求學生具有從事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所需的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掌握基礎化學、食品生物化學、農產品貯藏加工、農產品營銷、農產品質量管理與認證等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較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一定的應用文寫作知識,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文獻,并具備初步的交際能力。掌握扎實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并具有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素質。主要包括掌握各類農產品質量檢測方面的基本知識和生產操作要點,并能進行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掌握各類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技術和方法,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熟悉農產品質量管理與認證、農產品質量檢測等有關政策、法律和法規,掌握文件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二、具備選用適當的理論和實踐方法解決農產品質量檢測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農產品質量管理與認證、各類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方法和技術發展,能夠編制農產品質量檢測過程的策劃和改進方案;能夠針對實際生產問題進行分析,能進行資訊獲得,并在收集整理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和總結,制訂符合生產實際的解決方案;能組建團隊,進行項目小組合作;參與制定和實施計劃,并參與實施解決方案,對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和總結;能夠進行質量檢測等有關文件的編撰,如作業指導書、質量檢驗計劃、程序文件、生產記錄等;能針對方案實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問題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農產品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

三、參與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及管理

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最新技術和標準,具有收集、整理、分析、判斷、歸納和選擇國內外相關技術信息的能力。時刻關注行業動態,能夠及時跟進國家有關農產品行業的最新法律法規;能制定并實施檢驗計劃,能依據相關標準進行現場質量考核,能對農產品質量進行跟蹤、檢查和信息反饋,具備利用文獻資料設計檢測方法的能力;具有對新技能與知識的學習能力,具備一定的管理理論基礎和管理能力,具有計劃統籌能力、組織領導能力、檢查控制能力、協調溝通能力。

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力

有效溝通是解決一切矛盾和糾紛的重要途徑,善于協調和溝通是現代成功者的重要標志,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漢語表達能力,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能夠發出和收集有意義的信息,掌握溝通的三個環節―表達、傾聽、反饋的技巧。學生不僅要具備很強的團結協作精神,還要具備很強的團結協作能力,使學生在團隊中具有強烈的歸屬感和集體感,具備一定的協調、管理、競爭與合作的初步能力;并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自信、靈活地處理新的和不斷變化的人際環境和工作環境。

篇(8)

一、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營銷現狀

(一)缺乏農業品牌的經營與運作當前,吐魯番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面臨著新的困惑,農產品結構不合理、標準不符合市場需求、銷路不暢等矛盾日漸突出,這本質上都是缺少農業品牌經營運作的結果。雖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具有一定的競爭能力,但這些特色產品目前大多仍處于“有名品無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數農業產品是沒有品牌商標的初加工產品,根本就沒有體現當地農業產品的優勢和特點。因此,吐魯番地區的農業應通過不斷加大特色農產品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著眼于創建吐魯番特色農產品自有品牌,指導當地企業及廣大農戶創出自己的牌子,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規模化、品牌化經營,走出吐魯番農產品品牌開拓國內市場、打開國際市場的路子,為發展本地經濟服務,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農產品品牌價值沒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魯番是我國葡萄干的主產區,當地生產的葡萄干優勢明顯,但是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產業優勢沒有得到完全發揮,品牌價值提升的潛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價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體的意識、產品的檔次、產品的質量、供應數量的均衡和供應商的規模這五個方面,因此提升品牌價值的途徑和策略主要應從以上方面入手。

(三)農產品品牌建設速度緩慢吐魯番地區農民的設施農業主體建設的積極性不夠高,主要是農民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小富即安”思想嚴重,更愿意依賴傳統的技術,實行“春種夏管秋收”的種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費工、費力、費心的種植技術。另外,設施農業作為一項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吐魯番地區大規模推開不到兩年,規模效益整體顯現的尚不顯著,群體示范效應輻射力尚不夠大,部分農民存在著等待、觀望、徘徊等心理,這些因素影響了設施農業果蔬品牌的建設速度。

二、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可行性

(一)吐魯番地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是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基礎吐魯番地區有豐富的熱量與光照資源,它獨特的盆地自然條件有利于農產品生長,自然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全區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優勢為依托的特色農產品,許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紅棗、葡萄干等等,這些都是享譽國內外的農產品資源。如果將這些農產品資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傳營銷推廣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不是一件難完成的事情。

(二)當地農民有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的現實需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對健康越來越重視,看重商品質量,喜歡用品牌的商品,寧愿少買點,也要買好的,特別是農產品。長遠來看,通過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提高農產品市場認知度,并且在社會上獲得良好口碑,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

(三)各級政府的支持是吐魯番地區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的有力保障吐魯番地區各級政府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農產品品牌的培育和發展,提出一縣市一品牌的發展思路和產品定位中高端市場,主要面向集團采購、禮品和高端消費群體的銷售策略。大力發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設施蔬菜等特色產品品牌建設,對優勢農業龍頭企業、優勢品牌給予項目、資金方面的扶持,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優勢農產品品牌,增強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從而有力地保證了農產品品牌營銷取得實效,為促進吐魯番地區的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和銷售提升,增加農民收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必要性

(一)吐魯番地區農民增收致富需要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在吐魯番地區對農產品實施品牌營銷,將會提高當地特色農產品附加值,使品牌農產品的銷售價格高于普通農產品銷售價格;而且,隨著人們的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品牌農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銷量和價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當地農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質量,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積極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戰略可以挖掘國內各地對品牌農產品的消費潛力,提高對本國農產品的消費水平,拉動消費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已經改變,開始越來越注重消費質量,消費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也從原來的單純追求數量需求,轉變為對農產品質量,營養,綠色環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滿足其心理需要。由于農產品具有同質性強的特點,實施品牌營銷戰略,可以更好地將其與市場上的普通農產品區分開來,滿足消費者的品牌需求,實現品牌農產品市場份額的增長。

(三)提高吐魯番地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應對外來農產品的沖擊需要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品牌農產品一般都經過嚴格篩選,種植,加工和包裝,最終產品必須通過多重程序檢驗,產品質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時通過品牌營銷推廣,極大地提高其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于提高本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應對外地農產品對本地市場的影響,將會起到非常有效的積極作用。

四、做好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基礎工作

(一)加強商標的培育和推薦工作,發揮企業和政府主體作用各級政府應緊緊圍繞吐魯番地區設施農業、特色林果業、畜牧業積極培育吐魯番地區農產品品牌,通過規模經營,產業管理,推廣先進技術,健全質量檢測,農業標準化和動植物疾病的預防控制系統的安全保障,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知名度。在加強商標保護的基礎上,重點培育和發展吐魯番地區農產品著名商標、馳名商標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選擇一批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及產品進行重點培育和引導,在商標注冊、品牌創建推廣等方面給予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幫助,把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爭創馳名商標,做成一批全國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過舉辦營銷專家講座、品牌商標論壇和法律培訓、學習考察等活動,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企業充分認識品牌建立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提高企業經營者注冊商標保護企業品牌意識,做好品牌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企業做大做強,帶動和促進吐魯番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篇(9)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問題,成立了縣農產品安全領導協調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張國東副縣長任組長,協調各職能部門聯合打擊防范。縣政府還和各農業行政職能部門、各鎮政府簽訂了農產品安全生產責任狀,明確了各職能部門及鎮政府的職責和任務,并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員實行問責。九所鎮塘豐村書記陳利清同志對農產品質量監管存在過失,該鎮鎮委已作出停職檢查決定。到目前,從組織重視方面來說,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是各部職能部門和鄉鎮的一項重要的中心工作。

二、制定方案,精心組織,嚴防死守

__縣農業局認真聽取上級各部門的相關意見及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業廳、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召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精心組織擬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工作方案》、《打擊高毒農藥工作方案》、《瓜菜田間調查及檢測方案》等各種相關工作方案及緊急預案,以防止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發生,更好地完成農資市場與農產品市場的監管工作。加大打擊違法銷售高毒農藥行為的力度,力求做到農資市場無高毒禁用農藥,農產品市場安全無害,要求各部門嚴防死守各自崗位,不辱使命。

三、加強宣傳教育,綜合治理,讓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觀念深入人心

一是我局在要求我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對農資市場加強常規執法檢查同時,還派遣相關干部工作人員配合我縣各農業行政職能部門舉辦開放型會議活動,與農民群眾進行溝通。僅在20__年冬季農產品種植期間我們就舉辦了三次較大型的綜合開放性會議,分別是:“農藥經營者學習班”、“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資打假活動”。其中在各鎮市墟組織的開放性現場會議接受了近百名農戶的詢問,耐心與現場農戶進行交流,講解禁止銷售使用禁用農藥的法規和使用禁用農藥的危害性。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還現場受理舉報投訴假劣農產品,幫助農戶維權解決問題,得到了廣大農戶的支持。會議現場我局發放相關法律及農產品安全宣傳單千余份,現場幫助農戶解決維權問題10余件。

二是對于農藥經營銷售點,我局與其負責人簽訂了《農藥銷售責任保證書》,督促農藥銷售商守法誠信銷售農藥。并發放相關農資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單至各家農藥店,除了對其進行宣傳教育之外,還要求店主配合工作,將宣傳單分發至買藥的農戶手中。

三是發動各鎮政府、村委會干部將安全農資、安全農產品及相關法律法規資料傳達到各村委會,讓農戶切身感受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在這期間我局發送各種宣傳教育資料3000多份,張掛橫幅20余幅,各鎮各村張貼發放的宣傳標語亦達到2萬余份。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四、把好田頭關,確保農戶田間用藥安全

我局把深入各鎮各村田間調查作為執法檢查中的重點來執行。與各村委會干部配合,深入田間調查農戶的農資產品使用情況。與田間耕作農戶交談,了解農戶田間用藥情況和做相關法律宣傳,鼓勵農戶舉報假的農資產品和銷售使用高毒農藥的農藥店和個人。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局發動組織各到鎮農村田間調查共30余次,調查了百余戶農戶農作物種植田地,出動人次達到上百人。

篇(10)

綠色農產品要實現真正產業化,首先要清楚三件事情:(1)綠色農產品是一項綜合性課題,區域性發展解決不了根本,地域間只有互通互補,統籌規劃,規模化集約化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2)綠色農產品生產是一項長期工程,短平快只能是飲鴆止渴。只有三產有機結合,綠色農產品產業化才會成為可能;(3)綠色農產品產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種子生產營銷環環相扣,終端餐桌上才會有綠色農產品。綠色種子是根本,標準化生產是基礎,多渠道營銷是保障。

1 保證種子綠色純度,正本清源

高品質的種子是綠色產品的關鍵,這就對于育種家和育種單位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以蔬菜育種為例,國內育種單位非常重視培育適用于不同生態區主栽的優質、豐產、多抗性品種,在品種的商品性、耐貯運和內在品質方面也有非常大的突破,1980年至2012年,國家及各省(市、區)審定蔬菜新品種3500多個,其中不乏具有優質高產復合抗性高的品種。

只有從種子的選育、生產、推廣入手,才能從源頭上保證綠色產品的真實性。培育優質種子,建立有機種子繁育基地,利用農技推廣部門、種子經營企業多渠道全方位把高科技品種及其配套技術轉化成生產力。

2 生產高標準,嚴要求

2.1 生產基地建設

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地的環境質量要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基地無公害也要擺脫一些認識上的誤區:(1)并不是只有偏遠的、無污染的地區才能從事綠色無公害食品生產,即使在封閉、落后、偏遠的山區及沒受人類活動污染的地區等地方生產出來的食品也不一定是綠色無公害食品,有時候這些地區的大氣、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在大城市郊區,只要環境中的污染物不超過標準規定的范圍,也能夠進行綠色無公害食品生產,從經濟、便捷等方面考慮,在發達地區生產綠色農產品更有重要意義;(2)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綠色農產品,有時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們的生存環境中含有過量的污染物,是不是綠色農產品還要經過專門機構認證;(3)無污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質是否有害也是相對的,要有一個量的概念,只有某種物質達到一定的量才會有害,才會對食品造成污染,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標準規定的范圍之內就有可能成為綠色農產品。

建設綠色農產品基地要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建設,形成農林牧副漁綜合生產的生態農業模式,要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得到充分應用,實現經濟、環境、社會三大效益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可持續發展。

2.2 科學管理

2.2.1 制定標準化方案

依據綠色農產品生產原理和生產標準要求,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強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管理方案,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做出預防方案。技術方案內容要具體,實施要落實到人,做到可查、可用、可控,建立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模式。

2.2.2 科學施肥,綜防病蟲害

有資料表明,我國每年的農田化肥利用率并不高,氮肥的利用率僅為30~35%,磷肥利用率僅為10~20%,鉀肥利用率僅為35~50%,剩余的養分通過各種途徑,如徑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蝕等進入環境。這些過量的使用的化肥對生態循環體系中水體、土壤、農作物和人體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目前,我國現有農藥6000多種,常用的300多種,高效低毒的農藥只占15%。粉劑農藥10%吸附在植物體上,液體20%農藥的1~4%接觸到目標害蟲,40~60%降落到地表,5~30%飄游于空中。

因此在綠色農產品生產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系統自身力量獲得土壤肥料,建立盡可能完整的營養物質循環體系,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機制來防治病蟲草害的發生。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并積極通過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培肥土壤、控制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品質,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2.2.3 做好人員培訓

綠色農產品是知識技術密集型農業,涉及技術面廣,生產者要有綠色生產意識,了解綠色農產品原理和充分掌握相應的生產技術,規范化操作。單位要重視人員培訓和領軍人才的培訓,到高校科學院所學習,多研究生產實際案例,不斷提高人員素質和生產技能。

2.3 延伸優質農產品價值鏈

綠色農產品要避免結構雷同,初級生產附加值低,造成“發散式蛛網循環”,出現有價無市等問題,要在其附加值上做文章,延伸其價值鏈。

農產品的保鮮、加工和貿易是核心環節,利用現代化物理化學技術延長并保持農產品原有的色香味。

綠色農產品不能局限數量,更應追求價值的增加,農產品價值鏈是增值鏈,實現從初級綠色農產品生產、初級綠色農產品加工、綠色農產品的深加工、產品多樣化生產到創新產品的研發、技術指導、運輸等配套服務以及生態農業觀光等多功能開發全方位立體式發展。

3 多渠道營銷

3.1 訂單農業

綠色農產品銷售的最為認可的一條通道就是“訂單農業”,但是面對復雜的市場,農戶面對的企業因市場行情變化而降低收購價格,減少收購量等違約行為;而企業面對農戶有選擇性出售綠色農產品,擅自提供出售價格,甚至違約轉手賣給別人。為完善訂單農業的措施:(1)發揮政府職能,出臺相應政策扶持和服務平臺,為訂單農業提供重要保障,發揮規劃、組織和協調作用,協調好農戶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規范雙方經營行為,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訂單農業的支持力度,確保市場有序運轉,維護市場公平、公正交易,為訂單農業發展創建良好環境;(2)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訂單農業法制化和規范化,增強法制觀念,加大執法力度,強化訂單合同的嚴肅性,提高訂單農業合同履約率;(3)建立訂單農業風險基金,加快發展農業保險。鼓勵商業性保險公司開展訂單農業保險,發揮保險公司對購銷雙方的有效監督功能,促使雙方按合同完成交易,大幅度降低訂單農業的違約風險,建立健全訂單農業的風險分擔轉移機制。

3.2 專業合作社

創新農業組織形式,要完善以農業專業合作社為核心,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經紀人為依托,涵蓋農業生產、加工制造及流通各環節的多層次農業組織體系。通過組建各種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增強談判能力,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業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參與農業園區、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讓農民在土地經營和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增值環節獲得更多的收益。逐步建立某些環節由某一主體獨資、控股或參股的形式參與農產品價值鏈各環節的投資經營,而又與其他主體在某些功能環節相聯結的“混合縱向一體化”的連接機制。

3.3 專業化營銷模式

上一篇: 幼師實習手冊個人總結 下一篇: 體育組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精品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偷拍综合一区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 日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 | 中文字幕日本αv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