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2 12:03: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育評比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大學中文專業本科教學中,比較文學和文學批評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氨容^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歸于外國文學學科領域,而文學批評則是文藝學中與文學理論、文學史共同構筑“三足鼎立”基本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不爭的共識是:“‘比較文學’中的‘文學’,單指文學研究而言,不包括文學創作。所以,比較文學屬于文學研究。是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明確了這一點也就明確了比較文學的學科歸屬和基本屬性。比較文學也就有了質的規定;而文學批評是一種以文學欣賞為前提、以文學理論為指導、以各種具體的文學現象為對象的研究、評價活動。既然如此.比較文學就應該是文學批評的重要內容;而比較文學一旦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就具有了方法論的意義。學界對于比較文學和文學批評的探討,更多地是分而論之,對兩者的天然聯系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盡管樂黛云、陳悖等比較文學界的前輩都不失時機地強調比較文學與文學研究的融通,并呼吁比較文學方法論的拓展,但未能引起批評界應有的響應。在文學批評領域,人們論及方法,更多地關注的是文學批評本身的內在方法和外在方法等方法論體系,比較文學與文學批評之關涉以及比較文學方法論意義的研究還屬于薄弱環節。本文正是針對這一點,嘗試著討論文學批評視域中的比較文學方法論之意義。
一、比較與比較文學
任何存在物都無法獨自存在,任何事物都處于與別的事物所形成的各種各樣的關系之中。比較的意識應該是隨著人類意識的產生而產生的;有意識的比較思維在人類思維的歷史上也會找到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淵源和學理基礎;比較的方法作為人類思維的基礎,其運用也可以一直追溯到遙遠的古代。英國女學者波斯奈特指出:“用比較法來獲得知識或者交流知識,在某種意義上說和思維本身的歷史一樣悠久”;并將比較稱之為支撐人類思維的“原始的腳手架?!?/p>
從學理上推論:比較意識的產生,比較思維的形成,比較方法的運用,似乎一脈貫之,清晰地勾勒出“比較”概念的生成。《辭?!愤@樣解釋“比較”:確定事物同異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梢?,察同辨異是“比較”的基本特性;而察同辨異也是一切學術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因此,比較方法的運用存在于一切學科之中。
法國比較文學研究者梵第根早就意識到比較之于文學研究的重要:“一種心智的產物是罕有孤立。不論作者有意無意,像一幅畫一座塑像,一個奏鳴曲一樣,一部書也是歸入一個系列之中的,它有著前驅者,它也會有后繼者。”馬克思、恩格斯對比較文學產生的背景作了極為科學的說明:“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來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彼麄兊念A言很快被證實。19世紀上半葉,比較文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開始發展起來。直至成為一門顯學。
比較文學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民族文學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以及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和其他意識形態的相互關系的比較研究,包括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而不同國家的學者強調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為代表的法國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影響研究,以韋勒克為代表的美國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平行研究,以阿歷克謝耶夫和日爾蒙斯基為代表的俄羅斯學者則認為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應該同時并重。
比較文學研究盡管各有側重,以致形成不同學派,但其共同點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就是比較。“比較文學中的比較與人類思維中早已存在的比較的方法在具體操作上并沒有根本的差異,然而,比較文學又并非單純的比較,有時也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比較文學中的比較具有某種特異的東西,這種特異性在于:進行比較文學研究,需要處理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文學之間的關系,這時作為研究主體的‘我’無法超然于研究對象之外。而往往先在地認同于兩個要素之中的一個.這樣我們要處理的就不僅僅是兩個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還包括研究主體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可見。比較文學學科中“比較”的意義具有特定的并且確切的學理內容,它是一種旨在把握“雙邊”或“多邊”文學的內在關系.并進而認識它們的本質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思維形態、思維過程和方法論。
總之,比較是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有意識的比較思維體現于人類思維的發展進程之中:比較方法的運用存在于一切學科之中:比較文學中的比較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有其特定的內涵,是一種跨民族、跨學科、跨文化的比較;而比較文學一旦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就具有了方法淪的意義。撇開文學批評而泛談比較文學方法論.抑或文學批評方法論中忽略比較文學方法,這些都必不能探驪得珠,甚至會南轅北轍。
二、文學批評中比較文學思維的滲透
比較文學的研究趨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學的差異性和同一性之間建立一種辯證的關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圍中尋覓思維本質的共性,它是辯證思維方式與方法論的結合?!叭绻麊螐姆椒ㄕ摰慕嵌葘Ρ容^文學作歷時性的追溯,那么.我們便可以發現.由于各個時期比較文學觀念的不同,它的理論背景和指導思想的不同.因而在研究重點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庇绊懷芯?、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的應運而生就是很好的說明。我們還可以發現,比較文學基本的研究方法都與文學批評的理論、方法有著天然的關聯,即文學批評中滲透著比較文學的意識和思維,諸如:社會歷史批評與影響研究,新批評、符號學與平行研究,接受理論與比較文學,女性主義批評與比較文學,文化批判與比較文學等等。
陳悖等學者在《比較文學》中指出:歷史的實證的方法和審美的批評方法.是比較文學史上存在的兩種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對其流變作了梳理:在l9世紀末期到20世紀上半期,比較文學被看成文學史的一個分支,影響研究占有絕對統治的地位,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幾乎成了唯一的方法這類研究在理論上發展到極端,就是梵第根所主張的,把比較文學看成歷史科學,只作事實的搜索考證,研究因果聯系,而排斥審美批評。50年代之后,美國學者提倡平行研究,他們的理論背景是形式主義和新批評,因而在實踐上強調審美的批評方法.強調“文學性”。這種梳理,實際上觸及到了文學批評中的社會歷史批評、原型批評、新批評、符號學與比較文學中的影響研究、平行研究的關系問題。社會歷史批評與影響研究都注重事實的考據,強調實證分析,探微索隱地辨析、說明文學現象之間相互聯系和因果關系;新批評、符號學與平行研究都運用審美的批評方法,致力于發掘無事實聯系的文學現象之間的內在的美學價值,體現了法國學者金伯勒的思考:文學的比較研究不應當局限于“事實聯系的研究”.而必須嘗試把研究導向對作品的價值的思考。
文學批評中讀者反應批評的理論主干是接受美學,作為文學研究的一種新范式。它將讀者置于批評的中心,為考察文學現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接受理論強調讀者的參與和創造,重視讀者的接受過程;比較文學關注作品的“創作經過路線”??剂勘容^的放送與接受,兩者有頗多接近之處。接受理論創始人之一的堯斯為了論證接受理論與比較文學的關系,曾經討論了“歌德的《浮士德》與瓦萊里的《浮士德》:論問題與回答的闡釋學”。將德國的歌德與法國的瓦萊里的作品相比。這顯然是比較文學的視野;而其中叉涉及到瓦萊里對歌德的接受問題,這又屬讀者反應批評的范疇。堯斯正是領悟到了接受理論中的比較意識以及比較文學中的接受因子,才強調:“我們研究《浮士德》時,所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針對歌德的《浮士德》和后來瓦萊里的《浮士德》所回答的問題,對癥下藥?!彼€通過比較和接受研究發現:“歌德以他的人性戲劇回答浮士德神話的原始問題時,已經作r些改動。瓦萊里也發現歌德的《浮士德》的回答已不能滿足他。于是他提出浮士德神話中蘊涵的另一個問題?!眻蛩沟呐u實踐,充分證明了隨著比較文學創作活動、放送者、接受者關系網的滲透,接受美學、讀者批評形成了一個新的理論層面.并由此開辟了文學研究新的探索途徑。
符號學成為西方各種形式主義批評堅實的理論支撐,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都直接從中獲得靈感。符號學研究力圖借鑒語言符號分析法和代碼理論,從意義建構的“零框架”上尋求人類文化的同一性.這與比較文學的跨學科(文學與語言學聯姻)、跨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異同)研究如出一轍。在比較文學平行研究中,有一種間接比較稱為理論移植.即以一國文學理論去闡釋另一國文學作品(俗稱“西論中用”)。上世紀70、80年代.臺灣學者楊牧和大陸學者周英雄先后對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六中的一首小詩《公無渡河》的分析,就是借用西方文學批評中結構主義二元對立原則和符號學原理解讀中國文學作品的典型案例;論者從形式因素人手,創造性地從語音層次的分析上升到語義層次的分析,由此傳達出對生命的喟嘆,進而揭示悲劇精神,充分體現了比較文學的理論移植方法與文學批評的符號學方法、結構主義方法的融合;這種批評實踐,是結構主義詩學中國化的開拓性嘗試,并顯示出比較文學與文學批評的不解之緣。
女性主義批評由于其性別的獨特性、理念的多元性、視角的開放性,自然與比較文學研究產生了許多契合點。當今世界女性主義批評運動千姿百態.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使發生在不同國度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活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注重社會實踐而輕視理論化的英美女性主義批評、理性而多元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法國流派、爭取女權強調本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東方女性主義批評。新見迭出,不乏勝解,各領,形成了比較文學研究的新視閾。并昭示人們:無論是社會學女性主義批評、符號學女性主義批評,還是心理學女性主義批評、女性主義批評。一旦跨越民族、跨越國界、跨越文化.就具有了比較文學方法論的意義。
此外,從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文學和社會學、文學和心理學的傳通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窺見到原型批評、心理分析批評甚至精神分析批評等文學批評方法的特質。
辨析文學批評方法與比較文學方法之關涉.使我們得到的啟示是:比較文學學科的邊緣性決定了它必然要與其他學科發生緊密的關系,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就是比較;而比較文學的根本屬性是文學研究.也就決定了它在文學批評的視野中必然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因此,將比較文學方法論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是文學批評方法論教學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三、比較文學方法論意義
比較文學是比較思維與比較方法結合的產物。它以理解不同文化和文學問的差異性和同一性的辯證思維為主導,其研究方法也因此超越形式的異同類比,而包括了各種文學的不同研究方式,從而展現各種文學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辯證聯系。
問題在于,處于當下這個多元參照和學科整合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歷史性地從方法論、認識論和學科本體論的不同層面,去理解和認識“比較”的不同內涵及其對于文學研究的意義?去思考和探尋這種比較的價值目標將如何影響到比較文學學科方法和文學研究范式的有效性?有學者對此有著自己的見解:“特別是在當下所謂現代性視域和多元文化語境中,比較’只能建立在堅定不移地拆解文化中心主義、肯定多元文化共生權利、堅持價值傾向和發展擔當互補共存的意識基礎之上。如果沒有這些價值理念的支撐,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方法.甚至是跨越文化、語言、民族的比較研究,同樣不能保證得到這個時代的文化對話所期待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一直伴隨著方法論的探索,許多學者致力于新時期文學研究方法有效性的考求;在一致推重“比較”作為比較文學的出發點、思維方式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學界還就“闡發法”、“異同比較法”、“尋根法”、“對話”等研究方法進行了有效的嘗試:實踐證明,它們無論是在比較文學領域還是在文學批評范疇,都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闡發研究既是一種研究類型.也是一種比較方法。它是中國學者的一個創造。王國維、、聞一多等現代學者曾嘗試這種實踐;1976年臺灣學者古添洪把“援用西方的理論與方法.以開發中國文學的寶藏”的研究,稱作“闡發”研究。這種間接比較實質上屬于理論移植,即以一國文學理論去闡釋另一國文學作品:而一國文學理論是從該國文學創作總結、抽象而來,在被用于另一國作品闡釋時,無可避免地隱含著兩種作品的比較:理論移用中的逆與順,折射出兩種作品的異與同。
平行研究中根據性質類型可分為類比研究和對比研究,稱為“異同比較法”。這是一種跨文化的比較研究.是在異質異源的不同文化體系之間進行的比較。它要求從求同出發,進而辨異,進而探究其深層原因;同時,在異同的比較研究中,發現各自的民族特色和獨特價值,尋求相互的了解、溝通和融合。
“尋根法”即“文化模子尋根法”,它是跨文化研究中文化沖突、文化碰撞的產物,是美籍華裔學者葉維廉提出的。他主張在進行不同類型文化背景的文學比較研究時.以文化模子的尋根作為基礎.而且必須從兩個模子的疊合處察同辨異,尋根探源,并認為,只有這樣.方能窮究事物的本來面貌.達到兩者的融合。葉維廉的思考.為中西文學比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納稅評估是稅務機關根據掌握和獲取的各類涉稅信息資料,依據國家的稅收法律、法規,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運用信息化手段和現代化管理技術,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的準確性、合法性、全面性進行審核、分析和綜合評定,及時處理納稅行為中的錯誤,并對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評價,對征、納情況進行全面實時監控的一項動態管理活動,是強化稅源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納稅評估作為國際上通行的一種做法,被看作是強化征管的有效手段之一,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新加坡、香港等地在納稅評估工作方面(包括評稅)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中國大陸借鑒。
一、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與中國大陸納稅評估制度的比較
(一)、從開展納稅評估的歷史來比較
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開展納稅評估的歷史相對較長,有比較完善的納稅評估制度,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而中國大陸近幾年才開展納稅評估工作,納稅評估尚處于摸索階段,有關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總結出來的經驗和典型案例并不多。
(二)、從納稅評估的組織機構來對比
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的納稅評估設置專門的評估機構和專門的評估人員,納稅評估機構與稽查機構的界限比較清晰,而且逐步形成了比較健全的激勵納稅評估人才成長的機制。譬如,新加坡稅務局的評稅部門主要有:
稅務處理部,其職能是發放評稅表,處理各種郵件、文件和管理檔案;
納稅人服務部,其職能是對個人納稅人的當年申報情況進行評稅;
公司服務部,其職能是對法人納稅人的當年申報情況進行評稅;
納稅人審計部,其職能足對以往年度評稅案件和有異議的評稅案件進行復評。而稽查機構則設有稅務調查部,專門負責對重大涉稅案件進行調查。
如果上述評稅部門在評稅中發現重大涉稅問題,必須轉入稅務調查部進行調查。澳大利亞也專門把納稅評估機構和稽查機構分設,以維多利亞州稅務局為例,總共400人的隊伍,除70人從事稽查,160人從事電話服務以及信息處理工作、60人從事內部管理以外,其他130人都從事納稅i’F估工作。香港為納稅評估人員設置了評稅主任、助理評稅主任等一系列職位階梯,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育才、留才的機制,納稅評估方面人才輩出。
中國大陸這幾年開展的納稅評估并沒有設置專門的評估機構和專門的評估人員(除北京市地稅局等少數稅務部門專門設立納稅評估處室或科室之外)。征收系列的納稅評估主要由稅收管理員兼辦,稽查系列的納稅評估主要由稽查員兼辦。目前稅務機關的稅收管理員普遍平均管戶400至500戶左右(未算個體戶、臨時經營戶),常常忙于應付案頭工作,根本無暇開展納稅評估;而稽查員每人每月只主查一戶納稅人,他們通常把納稅評估作為稽查的前置程序,納稅評估深度與納稅面遠遠不能滿足稅收管理的要求。
(三)、從對納稅評估的定位來對比
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把納稅評估定位在管理和服務上。納稅評估是一種非現場的檢查,與現場檢查的稽查有一定的區別。如前所述,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的納稅評估機構與稽查機構的界限比較清晰,前者側重稅源管理,后者側重執法打擊。這些國家(或地區)普遍認為??桃馓佣惖募{稅人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納稅人是想誠信納稅的,不希望被稅務機關追究違法責任,出現稅收問題多是對稅法沒有正確理解與把握。如果為了打擊少數刻意逃稅的納稅人而傷害了大部分誠信納稅的納稅人,這是不值得的。通過納稅評估,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或輔導納稅人糾錯,如納稅人仍置若罔聞,那么此事將由無知事故定性為主動事故,處理方法電由納稅評估轉為稽查。這種重過程服務、輕結果處罰的管理理念,比較符合現代稅收管理的要求,這從他們人員的配置上可以看出來,例如香港稅務部門負責評稅工作的人數為570人。負責稅務稽查的只有160人,兩者比例超過4:1。
中國大陸這幾年納稅評估主要定位為稽(檢)查的前置程序,是作為打擊偷逃稅的手段,納稅評估和現場稽查往往相混淆。納稅評估力量也傾斜到稽查部門,稽查部門人員往往占到全部稅務人員的30%左右。這兩年在推進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進程中,試行稅收管理員制度后。雖然也強調把納稅評估作為稅源管理的手段,但由于在制度、機構、人員等力‘畫未得到有力的保汪,征收管理部門的人員真正能從事納稅評估工作的寥寥可數(與香港的情況剛好相反),納稅評估對稅源管理的作用只是停留在理念階段。
(四)、從納稅評估的手段來比較
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已建立比較完善的計算機評估系統,可憑借大量的涉稅信息,運用計算機程式進行納稅評估,再通知或輔導納稅人補稅,其評估的效率和可靠性很高,稅源管理也非常到佗。
中國大陸這幾年的納稅評估主要依靠評估人員的經驗、業務水平和對涉稅問題的敏感度進行人工評估,雖然個別稅務機關如北京市地稅局、山東省國稅局等在某些行業探索制定了一些評估指標體系。但由于信息共享性較差,加上評估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這項工作開展起來還不盡理想。
(五)、從納稅評估的方式來比較
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一般主要采取先由納稅人自我評估或聘請稅務進行評估,然后由稅務機關專門評估機構的評估人員通過評估信息系統評估決定是否收稅或退稅。譬如,澳大利亞采用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_Jt的自我評估系統。納稅人自我評估后,在評估通知書上提出繳納或退回的稅款金額。稅務部門根據納稅人的自我評估報告進行收稅或退稅。納稅人的納稅情況如何,最終由稅務來定論。如果一個企業企圖在自我評估時弄虛作假,出現偷逃稅記錄,它將因得不到銀行的信任而難以籌措貸款,還口丁能失去客戶的信任而影響企業經營。如果個人有偷逃稅不良記錄,他將冒失去社會信用的風險、會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其就業、職位提升、個人信貸甚至人際關系都將因此受到影響。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冒這個險。
(六)、從納稅評估的效果來比較
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納稅評估的廣度和深度都比較高。例如,香港稅務局在1999至2000財政年度做出的利得稅評稅40多萬宗,年內評定涉及的稅額合共361億元(注意:361億元不完全是查增稅額,而是審查后確認全年應納稅額,其中含有查增稅額),在1999至2000財政年度共處理超過7萬4千宗反對評稅個案。
中國大陸這幾年的納稅評估工作主要由稽查部門承擔,納稅評估只是作為稽查的一種輔助手段,由于稽查局不直接掌握納稅報表、財務報表等涉稅信息,納稅評估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單獨采用納稅評估、質疑約談方式補繳稅款的金額和典型案例并不多。雖然征收管理部門掌握納稅報表、財務報表等涉稅信息,對納稅人的情況也比較了解,而目.圍家稅務總局也將納稅評估作為稅源控管的重要手段,但囿于人力所限.這些重要的涉稅信息并沒有被充分利用來開展納稅評估。
二、改進中國大陸納稅評估工作的建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香港等地納稅評估工作(包括評稅)成功的經驗可用來改進中國大陸的納稅評估工作。
(一)、健全完善信息資料獲取手段和制度
納稅評估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是獲取涉稅信息資料,而信息資料的準確、順利獲取,不能僅僅寄希望于納稅人的誠信度,而需要有合理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手段予以保障。首先,完善信息獲取手段,針對不同行業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新設計納稅申報表,設定邏輯關系更加嚴密、具有更高相關性的數據申報項目,保證申報數據和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從而在基礎環節最大限度的避免申報信息遺漏或者虛假申報等情況的發生其次,健全納稅申報附送財務報表制度,使評估機構得以通過企業附送的財務報表掌握企業收入、成本的變動情況和資金流向,實現申報信息的即時比對,為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納稅評估指標體系奠定基礎,實現對稅源的動態監控。
(二)、調整納稅評估的環節和重點
在中國大陸當前國家所有制結構占較大比重的經濟大背景下,組織稅收收入中大部分是由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繳納的,這砦企業的老總、財務負責人并不是產權人,不是偷逃稅款的直接受益者,理論上他們不存在偷逃稅款的主觀動機。這些企、l的稅收問題多為對稅法是否正確理解與把握,而人為偽造、隱匿財務數據的情況較少。針對這種情況,事后稽查對這些企業不利,因為一旦發現問題,處罰較重,對這些企業的負面影響較大;如果能通過納稅評估,把稅收管理的“關口”前移,及時收集倉業涉稅信息,建立一個對涉稅信息進行納稅評估分析的有效平臺,并按現代審計方法進行審核,一旦發現問題便可及時告知企業糾錯,這種重過程服務,輕結果處罰的管理理念和機制,不僅企業歡迎,稅收管理效率的質量肯定也會大大提高。
(三)、成立專門的納稅評估機構
中國大陸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推出的“稅收管理員制度”明確規定,納稅評估是稅收管理員12項工作職責之一,同時義是一項比較新、難度較大的工作。它要求稅收管理員蟄有較豐富的稅收經驗、有較高的業務水平時對涉稅問題有較強的敏銳性。
目前稅收管理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加上人均管戶400至500戶左右(未算個體戶、臨時經營戶),精力有限,納稅評估很容易流于形式而夠深入,從而影響稅源監控。應該組建納稅評估機構,賦予納稅評估機構合法而完整的權限。包括在稅務機關內部從其它相關部門獲取數據信息的權力,以及納稅評估機構從稅務機關之外的相關職能部門獲取有用信息的權力。另一方面,制定正當程序以規范評估機構的查詢行為,從而以保證權力行使的正當性和合法性。而且可借鑒新加坡設置納稅人審計部對以往年度評稅案件和有異議的評稅案件進行復評的做法,通過納稅評估機構定期對一些納稅人進行納稅評估(或復評),在評估納稅人的同時,評估稅收管理員的二[作質量,有利于強化對稅收管理員的監督制約。
(四)、建立納稅評估典型案例庫
建立納稅評估典型案例庫,可參照MBA案例教學法的模式培訓廣大稅務人員,提高他4r]開展納稅評估的實際操作水平。一方面可激發廣大稅務人員的榮譽感和成功感,提高他們鉆研納稅評估業務的熱情。另一方面,可以為納稅評估人員實行能級管理提供評價、晉升的依據,從而建立起育才、留才的機制。
(五)、建立完善的指標體系
可以參照新加坡、香港等地納稅評估的先進經驗,將有用數據和信息進行整合,確定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分階段、有目標地逐步建立科學、合理、有效地納稅評估指標體系。
首先是前期籌備階段,要實現涉稅信息資料獲取手段的完善,保障納稅評估基礎信息的完整真實。這還需要有完備的社會外部條件作為支持: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F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一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絡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絡環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的中小學,借助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絡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中圖分類號:C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31-0101-04
1 概述
如何解決TBM施工中基于超前地質預報信息的圍巖穩定分類問題對于減少施工風險,保證其快速、安全施工顯得尤為重要。
在山西引黃工程的雙護盾TBM施工中,工程人員根據渣料和TBM掘進參數的地質編錄進行的圍巖穩定分類,不僅快捷簡便,而且符合TBM施工特征。但工程人員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定性階段,運用起來還是需要有經驗的地質專家,很受限制?;诖?,筆者進行了基于可拓理論的圍巖穩定分類方法的研究,并在實際工程巖體的運用中,得到了與實際情況吻合的穩定分類結果。為了進一步驗證可拓理論應用于圍巖穩定分類的合理性,將其與其他在圍巖穩定分類中目前應用已經比較多的數學方法進行比較是很有必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探討了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理論的圍巖穩定分類方法以及其與可拓圍巖穩定分類方法的
比較。
2 模糊綜合評判的基本理論
設給定兩個論域:
(1)
式中:U代表綜合評判的因素所組成的集合,V代表決策評語所組成的集合。首先考慮U中
作單因素評判,從因素考慮該事物對決策評語的隸屬度,這樣第個因素的單因素評判集為:
(2)
它是決策評語V上的模糊子集。有m個考慮因素的評判就構成了總的評判矩陣R。R是考慮因素論域U到決策論域V的一個模糊關系,可表示為:,其中由相應隸屬函數求得。一般而言,巖體各評價因素對穩定性級別隸屬函數可取正態模型。
在所考慮的因素之間,各因素在決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于是定義一個權重,稱為U的因素重要度模糊子集,可表示為:
(3)
稱為對的隸屬度。
當模糊子集和模糊矩陣R為已知時,即可作模糊變換進行綜合評判:
(4)
式中:是與通過一定的模糊算子運算得到的,這里的“”表示取小-取大運算。
成為決策評語集上V的等級模糊子集。得到了模糊子集后,則可根據最大隸屬原則確定其類別。
3 圍巖穩定分類評價指標的隸屬函數
在形式多樣的隸屬函數中如何選取符合工程實際的隸屬函數至關重要。一般而言,隸屬函數時,滿足,而當遠離時,函數值應變小。因此,圍巖各評價指標對穩定性類別隸屬函數可取正態模型,即:
(5)
式中如果給定了的劃分區間,則,,即為所屬區間的平均值。另外各種物理量邊界值介于兩種類別之間,對兩種類別隸屬度相同,令其近似為0.5,即,和分別表示該類別物理量的上下邊界值。則:
(6)
4 圍巖穩定分類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模糊數學在圍巖穩定評判的應用中,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形式各樣,沒有固定的基本模式可循。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主觀賦權;客觀賦權;主觀賦權與客觀賦權相結合。這里介紹一種客觀賦權的方法。
由參考文獻[1]的圍巖可拓分類標準可見,同一指標在各個類別的標準值變化幅度不同;不同指標在相同類別的標準值變化幅度也不相同。因此可以認為指標本身的重要性已反映在變化幅度大小不同的分類標準值之中。但從工程安全的角度考慮,指標的值落入的類別越大,該指標對工程安全的影響越是不利,應賦以越大的權重。根據此原則,參考有序一元比較在確定指標權重時引用1~0作為標度的概念,取定:等于、小于指標的第類標準值(下限值)者,其未歸一化權重等于1,每遞減1類,未歸一化權重遞減0.1。本例j=4,按取定則如表1:
5 模糊算子的選取
在模糊綜合評判的應用中,模糊算子的選取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評判結果的科學性,常用的模糊算子有:取小-取大型、乘積-取大型、加權平均型、全面制約型、均衡平均型。
(1)取小-取大型:,即 。
(2)乘積-取大型:,即。
(3)加權平均型:,即。
(4)全面制約型:, 即 。
(5)均衡平均型:,即 。
6 建立圍巖模糊綜合穩定分類標準
參考文獻[1]的5個評價指標——TBM刀頭推力C1(t)、片狀巖渣含量C2(%)、節理狀況參數C3、風化系數C4、地下水流量參數C5(L/min·10m)作為圍巖模糊綜合分類的評價指標,引用參考文獻[1]的圍巖可拓分類標準,作為圍巖模糊綜合分類標準,如下表2:
7 待評圍巖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計算
以文獻[1]N1段為例,5個評價指標無量綱化后依次為C1=0.29、C2=0.15、C3=0.10、C4=0.55、C5=0.98,根據式(5)計算其評價指標關于各圍巖穩定類別的隸屬度如下表3:
8 待評圍巖穩定類別的模糊綜合評判
將N1段的數據代入式(7)得該段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為:
根據式(4),分別應用模糊算子取小-取大型、乘積-取大型、加權平均型、全面制約型、均衡平均型,得N1段圍巖關于各穩定類別j的最終模糊子集如下表4:
注:表中按最大隸屬原則,隸屬度值最大者即為N1段圍巖所屬類別。
同理分別應用模糊算子取小-取大型、乘積-取大型、加權平均型、全面制約型、均衡平均型,得參考文獻[1]N2段圍巖關于各穩定類別j的最終模糊子集如下表5: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取小-取大、全面制約、均衡平均三種模糊算子算的結果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差別。究其原因:取小-取大型,實質上只考慮了突出評價指標而忽略了其余評價指標影響的評判;全面制約性,恰好與取小-取大型相反,它是突出信息中的次要因素而進行評判的;均衡平均型是用權系數進行限制而進行評判的。均不符合這里所
評價選指標對于評判穩定類別的影響的實際情況。
而乘積-取大、加權平均兩種模糊算子算得的結果均符合實際情況。究其原因:乘積-取大型,雖然其評判結果符合實際情況,但從一定程度上講,它也是突出了其主要評價指標對于評判結果的影響;而在加權平均型中,每一個評價指標對于評判的結果都有一定的貢獻,更符合這里所選指標對于評判穩定類別影響的實際情況。這也進一步驗證了在可拓方法的評判中所選的最終關聯度計算公式:的正確性與科學性。
9 可拓評判方法與模糊綜合評判方法的比較
針對可拓評判方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在山西引黃工程的兩個實際工程巖體中的應用,從理論和應用兩方面對它們進行比較。
9.1 理論上的比較
在模糊數學中,給定論域及中的一個模糊子集A,用區間[0,1]中的數來描述中的元素屬于A的程度,記作,0≤≤1,此函數為隸屬函數,它是描述事物的模糊性的工具。
在可拓數學中,給定論域及中的一個模糊子集A,用中的數來描述中的元素屬于或不屬于A的程度,記作,。表示c屬于A的程度,表示c不屬于A的程度,表示c既屬于A又不屬于A,此函數為關聯函數,它是描述事物的可變性的工具。
由此可見,隸屬函數是關聯函數的特例或者說隸屬函數是一個特殊的關聯函數。建立在可拓集合基礎上的可拓數學,它擴大了數學的研究范圍,使數學的研究領域擴展到研究矛盾問題,擴展到質與量相結合的物元。這兩類數學的區別與聯系如下表6:
9.2 應用上的比較
雖然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和可拓評判方法應用于山西引黃工程中的兩個實際工程巖體的評判時,得出的評判結果都與實際情況吻合,但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受人為因素影響更大:隸屬函數的確定,現應用于工程巖體分類的隸屬函數形式多樣;模糊綜合評判中計算模糊子集的過程中模糊算子的選擇;模糊綜合評判次數的選取,這里只進行了一級綜合評判,究竟采用幾級評判合理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模糊綜合評判相比較而言,可拓評判方法相關方面的確定簡單明了,而且應用起來方便、準確、符合實際情況,受人為因素影響小。
10 結語
(1)隸屬函數是一個特殊的關聯函數。建立在可拓集合基礎上的可拓數學,它擴大了數學的研究范圍,使數學的研究領域擴展到研究矛盾問題,擴展到質與量相結合的物元。
(2)雖然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和可拓評判方法應用于山西引黃工程中的兩個實際工程巖體的穩定分類時,得出的分類結果都與實際情況吻合,但人為因素對模糊綜合評判方法的影響更大,例如模糊隸屬函數、模糊算子、模糊綜合評判的級別選取等,而應用可拓評判模式時相關方面的確定簡單明了,受人為因素影響小。
參考文獻
[1] 黃祥志,佘成學.基于可拓理論的圍巖穩定分類方法的研究[J].巖土力學,2006,27(10):1800-1804.
[2] 蘇永華,顏立新,等.模糊綜合評判法及其在巖體分類中的應用[J].礦冶,2000,(4):6-9.
[3] 陳守煜.模糊最優歸類理論模型及其在圍巖穩定性分類與場地土類別評定中的應用[J].水利學報,1993,(12):26-36.
研究生組:
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
李 琳(華東師范大學,指導教師:李季湄)幼兒園英語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胡麗園(華南師范大學,指導教師:鄭福明)父母數學教育觀念及其與兒童數概念發展關系的研究
張 燕(西南大學,指導教師:劉云艷)情緒調節方式及其對幼兒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
優秀畢業論文二等獎:
華南師范大學
李 春 父母對3~7歲兒童的期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高 華 故事講述與扮演的結合對幼兒敘事能力的影響
廖 莎 父母關于兒童入學準備的觀念研究
西南大學
魏 燕 幼兒教師心理素質基本結構的研究
趙麗君 社會支持對幼兒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研究
劉智成 在園幼兒人身傷害事件的個案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公辦幼兒園為例
王志成 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的個案研究――以重慶市三所幼兒園校本課程開發為例
呂 曉 幼兒園教師課程決策的個案研究――以重慶市江北區A幼兒園為例
本科生組:
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
左慧慧(中華女子學院)熟手――新手型教師在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中語言使用的比較研究
張 怡(陜西師范大學)優秀幼兒教師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教育行為研究
王微丹(首都師范大學)幼兒園教師對專家型教師標準及其影響因素的認知
韓佳伶(首都師范大學)關于家長對幼兒延遲滿足能力培養情況的調查研究
王劍琳(上海師范大學)幼兒自主性游戲中的性別差異
何海波(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流動兒童的文化自尊研究
熙(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基于現場的觀察研究
李 瑩(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幼兒園師幼言語交往的現狀及思考――以寧波市機關第一幼兒園、博聰幼兒園為例
江(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浙江省幼兒園網站欄目建設現狀調查與思考
黃 俊(杭州師范大學)材料對幼兒自主游戲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
張菊芳(杭州師范大學)4~6歲學前兒童心理壓力源的訪談研究
許大龍(西北師范大學)蘭州市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優秀畢業論文二等獎:
中華女子學院
張 娣 5~6歲幼兒面積守恒水平現狀的調查研究
向亞玲 幼兒園數學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研究東北師范大學
史秀芳 對幼兒園節日主題活動設計的研究陜西師范大學
王迎雙 國內外幼兒插圖比較研究
許倩倩 高教育背景父母指導親子閱讀的現狀調查
王 楠 陜西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本科生就業取向的調查與分析
上海師范大學
徐仲卿 上海0~3歲社區嬰幼兒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俞潔靜 幼兒園小班支持性游戲環境的初探
仇 蕓 基于0~3歲低收入家庭學前兒童的社區學前教育模式與實踐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任 蕾 “抒情型”童話與學前兒童審美教育
朱丹麗 對三套幼兒園教材(中班)藝術活動目標的比較研究
俞 灑 受歡迎幼兒的個案研究
王子 師幼互動中幼兒對教師影響的初步研究杭州師范大學
毛美君 幼兒美術教育中范畫價值的初步研究
吳奶兒 學前兒童對死亡認知的調查研究
嚴倩穎 短期訓練對小班幼兒手指精細動作發展的影響的實驗研究
西南大學
唐 贏 陳鶴琴兒童游戲思想述評西北師范大學
路 娟 關于農村留守學齡前兒童教育現存問題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鼓勵獎:
王海霞 吳愛梅 劉麗娜(中華女子學院)
沈笑英 楊欣琳(陜西師范大學)
張 俊 姜 飛 白 云 陳 佳(首都師范大學)
張 穎 陳 夏 金愛萍(杭州師范大學)
陳 琳 張潔瓊 陶 濤 邱瑩瑩 胡巧紅 吳海燕
郁 蕾 謝巧玲 高樂丹(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王 卓(湖南師范大學) 劉 冉(西南大學)
吳麗玲(華南師范大學) 陳竹君 錢舒琴(上海師范大學)
專科生組:
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
張婷婷(安徽合肥幼兒師范學校)關于2~3歲幼兒早期閱讀傾向的調查
胡 靜(安徽合肥幼兒師范學校)在數學活動中建構有效互動行為的認識與思考
鄒 英(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體態動作在中班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覃小秋(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幼兒師范學校聯合辦學點)幼兒園課程與幼兒幸福
吳錦嬋(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幼兒師范學校聯合辦學點)淺談幼兒角色游戲中的師幼互動
賴慧珍(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中班幼兒美術欣賞活動與幼兒色彩運用能力的關系研究
優秀畢業論文二等獎: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幼兒師范學校聯合辦學點
楊 媛 淺談角色游戲與幼兒生活
許麗連 正確認識和對待幼兒的失敗
蒙小華 幼兒散文的教學與研究
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
謝莉莉 中班幼兒快樂感、同情心的研究
王愛萍 幼兒分享行為的現狀調查研究
吳霞花 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技能的影響因素研究
莊碧云 大拇指翹起的度――附屬幼兒園家庭賞識教育的現狀調查及思考
安徽合肥幼兒師范學校
李忠明 關于合肥市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現狀的調查研究
張 蕓 幼兒園活動室環境創設與利用現狀調查及分析
唐翔燕 關于幼兒園開設興趣班情況的調查
宣楊楊 幼兒園環保教育與幼兒行為習慣養成之現狀調查
盧 靜 關于小學生感恩心理的現狀調查
鼓勵獎:
馬丹荔 王 茹 王燕茹 馬 靜 王亞楠 汪 霞
余瓊瑤 楊 蕾(安徽合肥幼兒師范學校)
李 群 周 卉 容 秋 李梅花 藍 艷(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幼兒師范學校聯合辦學點)
吳桂婷 主子吟 肖 雅 林 玲 林李為(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
第三屆(2009年)評選活動將自2008年12月起開始征稿,截稿日期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屆評選結果將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曉。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
幼兒教育雜志社
研究生組:
優秀論文一等獎:
周 英(華東師范大學)中班幼兒依戀內部工作模式對其
同伴沖突情境中表現的影響研究
王蘭枝(內蒙古師范大學)回歸生活課程理念下的幼兒園
園本課程開發研究――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幼
兒園園本課程研究為例
優秀論文二等獎:
廣西師范大學
吳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廣西幼兒園藝術教育課程研究
譚 峰 親子教育機構中教師對家長的指導策略現狀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為例
趙俊婷 兒歌的教育觀研究――基于廣西幼兒園課程文
本的分析
遼寧師范大學
翁曉鳴 3歲兒童氣質發展特點與自主性相關研究
內蒙古師范大學
鮑艷輝 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的教師支持性教學策略的
研究
華南師范大學
黃美賢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及相關
因素研究
本科生組:
優秀論文一等獎:
梅 莉(中華女子學院)早期閱讀活動中教師有效閱讀指
導策略的研究
楊 云(中華女子學院)中日關于大班幼兒同伴沖突與教
師應對策略的比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學附
屬幼兒園與中國恩兒園的比較研究
章佳穎 (華東師范大學)關于綜合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音樂
教育現狀的調查
王麗飛 (內蒙古師范大學) 勞動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兒園的實施情況調查研究
陳 麗(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視覺支架式教
學提升自閉癥幼兒語言能力研究
馬芝(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兒童閱讀障礙
的ERP研究綜述
蘇 姬(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行為異常幼兒 的個案觀察與分析
駱曉笑(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幼兒教師專業
成長動力研究――以L老師為個案的敘事研究
優秀論文二等獎:
中華女子學院
劉 歡 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開展現狀的調查
周惠文 4~6歲兒童對生長和死亡現象認知的研究
劉小娟 公開課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的研究
淮北煤炭師范大學
王穎莉 腳手架理論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運用
首都師范大學
劉曉川 幼兒園教師常規教育觀念的研究
呂小燁 不同時期父母教養觀念比較研究
張 艷 北京市幼兒教師游戲觀的調查
張 菁 關于幼兒園教師對繼續教育的期望與現狀的對比研究
王雪艷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兒合作行為特點研究
西南大學
張璐琳 蒙臺梭利教學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劉淑美 學前專業本科男生專業學習的困惑及對策初探
――基于某大學學前專業本科某年級三位男生
的個案研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董鈺萍 流動兒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統結構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研究的狀況與分
析――基于四種核心期刊的研究
葉 靜 幼兒園新手――專家型教師備課比較研究
汪 靜 流動人口家庭的兒童虐待調查
盧美君 平陽縣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調查與分析
鼓勵獎:
李 娜 劉陳岑 田 甜(中華女子學院)
劉曉娟 趙雪華(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潔 張瑩雪(首都師范大學)
宋 坤 索長清 王宏霞(內蒙古師范大學)
李夢怡 吳小平(西南大學)
胡 瑩 張佳譽 徐麗芳 張 婧 袁慧蘭 李慧慧
金曉樂 張放放 張燕飛(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粕M:
優秀論文一等獎:
安徽合肥幼兒師范學校
張夢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成因及對策
周 潔 關于幼兒觀看動畫片的現狀之調查報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師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師的生存
現狀與分析
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
吳 曉 幼兒園中男女幼兒舞蹈學習的差異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兒的分享行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兒學習習慣培養的實踐與探索
連麗芳 初探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別差異
陳青南 大班調皮兒童的社會影響因素分析及對
策研究
楊 飄 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現狀調查研究
周 虹 5-6歲獨生子女獨立性的研究與思考
鄭婷婷 中班幼兒生活自主性學習的觀察與分析
河南鄭州幼兒師范學校
張秋平 淺談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及運用
青島幼兒師范學校
方珊珊 中班幼兒游戲合作性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
宋佳萌 關于青島市某幼兒園一日食譜中營養成分的初
步分析
廣西幼兒師范學校
韋 微 當前城市幼兒存在的主要膳食問題研究及其對策
李汪明 開啟選擇性語言障礙孩子的心靈
優秀論文二等獎:
合肥幼兒師范學校
李亞男 關于大班幼兒獨立性的調查
吳桂香 幼兒園活動室墻飾初探
趙 方 關于教師對幼兒獎勵方式的初步調查
鎖孝雯 關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視”幼兒的現狀及成因的調查報告
劉冉冉 關于合肥市幼兒園大班教學“小學化”傾向的調查分析
廖韞玉 蚌埠地區城鄉大班幼兒任務意識發展差異性的調查
蘇曉妹 有關幼兒入園準備工作的調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兒園安全嗎――幼兒園接送和門衛制度的完善及實施
鄭州幼兒師范學校
范小顏 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喬 瑩 談幼兒數學活動區的開展與指導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研究
謝 丹 幼兒攻擊的成因及矯正
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
羅曉丹 中班某幼兒攻擊的矯正研究
嚴圓圓 實習幼兒園小中大班區域活動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師管理幼兒園過渡環節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師對小班表演區調控組織的基本指導與策略
林 紅 幼兒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來自于對大班幼兒的調查
陳真真 小班幼兒新入園分離焦慮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兒社會與家庭環境的相關調查研究
高麗麗 小班幼兒的告狀原因及應對策略
王佳秀 淺談臺實幼大二班語言區的創設
青島幼兒師范學校
秦續姣 淺談新教師如何提高教育策略與機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
劉 楠 大班幼兒在園遵守集體規則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調查
廣西幼兒師范學校
張悅涵 異性玩具對幼兒性格發展影響的研究
羅合亮 解開孩子“對著干”的心鎖
韋柳媛 幼兒與同伴沖突的原因探析
盧 巧 城市家庭環境對幼兒與同伴交往的影響
文 雯 幼兒語言過早成熟芻議
石富蓮 教師嚇唬幼兒的現象分析
施 慧 談談幼兒園師源性心理傷害
趙 露 談談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鼓勵獎:
黃麗倩 王 璐 張 咪 李偉偉 張婷婷 韓 萍
陳 輝 許媛媛 尤亞平 韓蘭蘭(安徽合肥幼兒師范學校)
萬 雪 王羅敏 劉 歡 付 慧 牛 圓 張曉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劉翠蓮祝 ?。ㄇ鄭u幼兒師范學校)
羅雪梅 周瑜征 陳 芳 湯媛媛 鄭自新 郭慧蘭
張 云 劉安娜 張 瑛 張 利 陳 娟 嚴 媛
新教材的實施與課題研究的巧妙結合,使我校語文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人才倍出??h課改專家組成員、校教務主任王功政先后為全縣語文教師上了《老王》、《荷葉-母親》等示范課,多次參加課改協作區會議及全縣優質課、說課并進行評課, 被評為縣“自修-反思課題實驗先進個人、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論文《教學設計-反思》獲全國“四項全能”競賽一等獎,《對誤讀〈背影〉的思考》、《本色語文課堂的細節藝術》分別雜在《語文教學與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發表,《新課程背景下說課說什么》獲全國說課論文二等獎,《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探微》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老王〉教學設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研究》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一等獎,《愛,創造美好的境界》獲市論文評比三等獎??h課改專家組成員王翠芳老師獲眾多殊榮:XX年3月,被茅坪鎮評為第一屆初中語文骨干教師; XX年5月,被秭歸縣文聯授予優秀作文指導教師;XX年2月,被九里中學評為優秀語文教研組長;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評為中學語文優秀教師;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學評為優秀班主任;XX年1月,被縣教育局聘為縣語文課改專家組成員;被信息中心評為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其教研教改碩果累累:XX年12月,《孤獨之旅》獲市說課三等獎;XX年3月,《綜合性學習中的主體張揚》市雙優評比一等獎;XX年9月,《農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獲市初中校本教研論文評比一等獎;XX年12月,《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幾點做法》獲四優論文評比一等獎;XX年4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幾點體會》發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進屈原——綜合性學習案例》發表于《語文教學與研究》;XX年年4月,《孤獨之旅》說課發表于《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教研組長鄭家芹老師撰寫的《教師成長與發展報告冊》被評為優秀報告冊,XX年參加縣“走進新課程”語文優質課競賽《綠色蟈蟈》獲得二等獎, XX年10月輔導的學生作文在省知識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第三屆“童之趣”杯大賽征文活動中獲二等獎;XX年 年8月撰寫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說課稿》獲全國說課一等獎;XX年 年11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國家級刊物《文學教育》發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屆中小學師生電腦作品大賽課例《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評為二等獎,并被推薦到省電教館參加決賽獲一等獎;2010年1月撰寫的《積累成語,讀寫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發表;2010年8月撰寫的《按〈課標〉要求指導學生作文,培養能力》獲市級論文二等獎;XX-2010年擔任語文教研組長三年被學校評為優秀語文教研組長。在我校語文課題組承擔的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新課程培訓專項”研究《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研究》課題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學規劃辦“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研究與實驗”課題實驗研究中,承擔了課題的資料整理、結題報告的撰寫、總結驗收等主要工作,都順利通過了驗收結題,被縣教科研信息中心評為初中語文課題研究優秀實驗教師。陳英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俗世奇人》獲二等獎;撰寫的《教師成長與發展報告冊》被評為優秀報告冊;參加縣優質課競賽《俗世奇人》獲二等獎;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評為示范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三等獎;《〈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校一等獎。向春江老師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屆中小學師生電腦作品大賽課例《春酒》被評為二等獎,獲省一等獎;參加全縣說課競賽《紫藤羅瀑布》獲縣優勝獎;《〈楊修之死〉教學設計》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校一等獎。趙應菊老師參加全縣說課競賽《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獲縣一等獎;XX年 年8月撰寫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說課稿》獲全國說課一等獎;《〈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在縣教學研究發表;論文《課堂提問也是藝術》〉獲縣三優論文評比二等獎。宋華蘭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吆喝》獲一等獎;說課稿《讓世界充滿愛》獲全國說課二等獎;《〈孤獨之旅〉課堂實錄》、《實踐語文個性化閱讀淺探》在縣教學研究發表。王誠老師參加縣優質課競賽《斑羚飛渡》獲三等獎;論文《念不完的無字天書》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論文《記敘文教學改進之我見》、《語文綜合性學習淺談》、《教育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分別獲縣論文評比二等、三等獎。梅云銅老師在語文中考復習備考會上的《雨說》被認定為縣級示范課;論文《一張憑證的啟示》、《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之我見》都在《新教育參考》發表;論文《一張欠條的魅力》獲市論文評比一等獎;論文〈《雨說》教學設計〉獲縣論文評比二等獎;中考語文模擬試題獲縣評比三等獎。另我校多位語文老師寫了多篇教學案例、論文在縣教育網上發表。
實驗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動開展不多,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對話反思法”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二、重點工作
1、切實抓好各立項課題的結題準備工作,為下半年“十五”立項課題順利結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⑴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及全校教師參加“XX年度蘇州市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同時,積極為課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公開發表或參評、交流創造條件。
⑵省級立項課題“多方位加強普通中學美育的實驗研究”作為學校的龍頭課題,將成為“十五”課題結題階段的研究重點和結題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傳是文集”第三輯“美育文叢”的編撰及出版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目前各本書稿的初稿已經完成近九成,我們將在9月份組織人員對各個分冊書稿進行修改、統稿、定稿。同時,我們將聯合課題組撰寫“美育”課題的結題報告。
⑶組織各課題組及時搜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形成課題成果匯編,撰寫結題報告,填寫需提交的課題成果鑒定申請書、課題研究成果鑒定書、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等,向上級教科部門提出結題申請。
⑷進一步落實課題組長負責制和考核制,加強過程管理;配合課題組負責人定期召集會議,開展學習、研討活動;配合課題組合理使用研究經費,推動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⑸在準備“十五”立項課題結題工作的同時,我們將認真思考“十一五”學校教育科研的主課題,并為該課題的立項和實施進行初步認證。我們設想發動全校教師就此問題開展討論,共同選擇、擬定學校新的主課題。
2、認真做好“導師制”工作,青年教師培訓以及教育科研骨干的培養工作,為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成熟提供條件;為教師進一步樹立教科意識、改進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條件;為學校骨干教師更上一層樓、擠身“名師”行列提供條件。
⑴做好“導師制”工作。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師不多,所以,本學期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對03、04兩年的“師徒結對”進行必要的調整,向導師和青年教師提出明確目標和任務,并加強有關的檢查和調研,以更好地發揮“傳幫帶”的要求。
⑵做好青年教師培訓工作。今年的青年教師培訓將以組織或協助其他部門組織有關的教學比賽為重點工作和主要任務。本學期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作三年以內(含三年)的青年教師中開展撰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的評比活動。同時,我們將協助教務處組織青年教師參加評優課等比賽活動。此外,我們還要組織3次專題講座,主題包括如何組織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課堂教學、如何進行學生管理,如何進行反思提高等方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9次研討。在新學期中,我們要繼續追求培訓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系統化、實用化,努力實現“引領思想,規范行為、提升素質、促進成長”的目標。
⑶本學期,我們準備為即將評職稱的教師提供論文寫作方面的指導。擬開設兩次講座,一次是有關論文撰寫的通識講座,一次是針對職稱論文評審要求的專題講座。
⑷本學期,我們還要著力抓好教育科研骨干隊伍的建設。我們首先要制定“教育科研骨干培養條例”,明確科研骨干的入選條件、權利、義務以及培養方案。
在確定人選之后,我們將組織他們開展一系列的學習、研討活動。
⑸同時,獨自或配合教務處認真組織教師外出觀摹、學習和交流活動。
3、加強有關新課程的研究,組編兩期以課程改革為主題的《昆中教研參考》(第一期已經下發教師)。同時,協助教務處做好新課程的實施、管理、培訓等工作。
4、努力構筑教育科研的平臺,精心組織各級各類教育科研評比活動,為教師學習和展示教育科研的成果提供機會和舞臺。
⑴繼續辦好《昆中教育》,使之進一步成為我校教師探討教育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陣地。本學期,擬組編以蘇州市“十五”立項課題成果匯編為主題第45期《昆中教育》。同時,我們要進一步辦好《昆中教研參考》和《傳是》“杏壇論語”版。本學期,擬組編以課程改革和學校內部管理為主題的第8、9期《昆中教研參考》以及四期《傳是》“杏壇論語”版、XX年第3期《江花》。我們將積極參加昆山市優秀教育刊物評比,力爭取得好成績。共2頁,當前第1頁1
⑵認真組織各項教育科研競賽,力爭獲得較高層次的獎項。本學期,教科處將組織教師參加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科院、蘇州市以及昆山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組織的江蘇省多媒體課件制作評比、江蘇省中小學各科教學教案評比、江蘇省中學青年教師“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江蘇省“師陶杯”、蘇州市“師陶杯”、蘇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評比、昆山市創新教育論文和個案評比、昆山市課程改革成果評比等活動。
5、認真做好職稱論文評審的組織工作,完成上級教科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工作,積極配合其他處室做好工作。積極參與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活動,積極參加校外教科培訓、會議及學術交流活動,建立并加強同其他教科先進學校、學術刊物的聯系。
三、成員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處工作,協調處室內外關系;對外聯絡與宣傳;處室工作安排;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教師教科考核;編輯《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參考》、《傳是》“杏壇論語”版。
殷金方:青年教師培訓;“導師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養工作;組織“江花”文學社活動和編輯《江花》。
陳炳飛: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昆中教育》、論文評比的審稿、修改工作。
繆 苗:教科處的對外宣傳報道,編輯、校對工作,學校網頁教科部分內容的充實更新,材料發放、收交工作。
四、具體安排
九月份:
1、高級職稱論文送審工作。
2、03、04兩屆“導師制”的調整工作。
3、江蘇省“師陶杯”、蘇州市“教育科研優秀論文評選”、
江蘇省多媒體課件、各科教案評比組織工作。
4、收交教師專題總結。
5、組織青年教師開展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評比活動。
7、編輯《傳是》“杏壇論語”版。
8、部署課題結題的各項準備工作。
9、“傳是文集”第三輯“美育文叢”修改、定稿。
10、高一新生江花文學社成員發展工作。
十月份:
1、上學期教師教科工作及其成果考核。
2、青年教師培訓——講座之一及研討。
3、為即將評職稱的教師開設論文寫作方面的講座之一。
4、編輯《傳是》“杏壇論語”版。
5、編輯《昆中教研參考》第8期(課程改革專題下)。
6、蘇州市第五屆“師陶杯”論文評比組稿。
7、“傳是文集”第三輯“美育文叢”的出版工作。
十一月份:
1、編輯《昆中教育》第45期——部分課題成果匯編。
2、青年教師培訓——講座之二及研討。
3、為即將評職稱的教師開設論文寫作方面的講座之二。
4、編輯《傳是》之“杏壇論語”版。
5、制定學?!敖逃蒲泄歉膳囵B方案”。
6、組織教科研骨干開展學習、研討活動。
7、“十五”立項課題結題準備工作。
十二月份:
1、“十五”立項課題結題活動。
2、青年教師培訓——講座之三及研討。
3、中級職稱論文送審工作。
4、編輯《傳是》“杏壇論語”版。
5、編輯《昆中教研參考》第9期(學校內部管理)。
6、編輯《江花》第6編第7期。
一月份:
1、“十一五”立項課題的征集和初步論證工作。
2、組織教科研骨干開展學習、研討活動。
3、青年教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評選。
3、撰寫教科處學期工作總結。
4、教科處材料整理、歸檔。
一、評選對象
凡我縣各學區、中小學(含教師進修校、幼兒園)教師均可參評。
二、論文要求
(一)理論聯系實際。緊緊圍繞“推進教師教育改革,提高教師教育質量”這一主題,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各單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推薦送評論文:
1.教師專業化發展理論與實踐探討;
2.教師個人專業成長途徑和方法探索;
3.探索區域性教師培訓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
4.推動區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體制改革與重建;
5.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策略、方法和思路;
6.校本培訓基地建設和校本課程研發;
7.培訓者隊伍建設;
8.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文章篇幅限5000字以內。要有標題、摘要(300字以內)、關鍵詞(5個以內)、正文及參考文獻。
(三)每篇參評論文必須按要求填寫封面(見附件1)和承諾書(見附件2)。
(四)所有參評論文均須備有兩種文本,即電子文本和紙質文本,紙質文本一律用A4紙打?。ㄕ乃误w5號字),一式三份,電子文本一份。
(五)已在縣級及以上單位獲獎或正式報刊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均不再參加本次評選。
三、其他事項
1、各學區和直屬學校將論文和《承諾書》收齊,統一按序填寫送審論文《匯總表》(見附件3),送**縣教師進修學校201辦公室。聯系電話:626868,629391,64777047。
2、送審論文篇數分配如下:
單位
直屬
學校
靈溪
學區
龍港
學區
宜山
學區
錢庫
學區
金鄉
學區
橋墩
學區
礬山
學區
馬站
學區
合
計
篇數
每校不超過2篇
30
30
15
20
20
15
15
15
200
3.每篇論文送審費30元;
4.論文送交縣教師進修學校的截止日期為**年1月10日;
(二)申報理由:1師德與政治思想;2工作業績(教學成果、主持及參與的教研課題、輔導學生獲獎情況、所獲市級以上的榮譽、教研方面所獲榮譽、近年的市級以上公開課及講座報告、近年參與的培訓、近年發表的論文、參與編寫的教材及專著、學科帶頭人及青年教師的培養;3教書育人;
(三)晉升以后的工作設想
二、教師晉級述職演講范文
一、基本情況
1971年6月出生,男。1993年6月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專業,本科學歷,并被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在區大瀝中學高中部任教,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在區大瀝高級中學任教,2005年8月至今在第一中學任教。2000年11月,經市中學一級教師第二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具備中學地理一級教師資格。現申報中學地理高級教師資格,并作如下述職演講。
二、申報理由
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己熱愛祖國。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貫徹實施素質教育。關心國家大事,遵紀守法,積極參與各項學習。堅持教書育人,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有較高的師德修養,較強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工作上服從學校的布置,任勞任怨。
曾獲得市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選三等獎、區教育教學科研先進工作者、區高中地理學科論文評比三等獎、區第一屆高二地理能力競賽優秀輔導老師獎、區第一中學“十大優秀班主任”區第一中學優秀班主任、區第一中學“先進工作者”區第一中學優質課競賽二等獎、區第一中學優質班會課評比三等獎、大瀝區優秀教師和大瀝區教育線優秀團員等多項榮譽稱號。參與工作以來。
(一)教學能力及成果
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比較注重抓主干知識的學習以及聯系生活實際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其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對優生,鼓勵他老師指導下獨立鉆研,充分展現他優勢。2008年高考我任教的高三(1班地理平均分為94.72比學校平均分92.39高2.33比區平均分92.37高2.35比市平均分92.07高2.652007年6月首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技大賽中,輔導的李明輝同學獲優秀獎。2007年4月區第一屆高二地理能力競賽中,輔導的何振輝同學獲二等獎、李雪儀同學和張穎欣同學獲三等獎,也因此獲得優秀輔導老師獎。2005年12月廣東省第一屆博冠杯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中,輔導的熊斐影同學獲一等獎、周文勝同學和謝錦添同學獲三等獎。
(二)教研能力及效果
目前已經結題,2005年9月起個人進行《高中地理教學過程性評價探索與實踐》校級課題研究。并且獲得校級優秀課題。2006年6月起參與一中袁小雄主任主持的高中地理(選修Ⅲ)網絡資源建設開發與應用研究》市級課題研究,主要負責圖片、音頻等素材、課件以及各種試題、練習題等,并且已經在教育網開設專題學習網站,充分實現資源共享。2006年12月論文《淺談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教學設計》獲區2006年度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并在交流會上宣讀。2007年12月兩篇論文《從2007年廣東高考地理綜合題看今后備考》和《淺談湘教版地理Ⅰ“活動”使用》獲區2007年度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并在交流會上宣讀。2001年12月論文《高中地理教學的圖象運用》獲市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比三等獎。
(三)教育能力及成果
認為要塑造一個人,擔任班主任期間。特別是高中生,首先要端正思想。學習效果有高有低很正常,但是思想不能落后。也就是俗話說的成才先成人”然后就是集體主義問題,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團隊合作很重要。當然現在具體來說就是班風問題。個人思想問題會影響班風,班風好會促進個人的快速發展,當然班風不好會阻礙個人的發展。例如2005~2006學年度我所帶的高一(18班,從見到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強化我這些觀點,結果這個班六次獲得“優秀班集體”發明了一中的歷史紀錄。優秀班集體”可是考慮了諸多因素,并且用比較科學的量化方式評選進去。因此2006年1月我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同時“優質班會課”評比也獲三等獎。同年9月,因教育工作效果突出被評為一中“十大優秀班主任”重視集體效益的同時,也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例如對于學習效果優秀的學生,經常私下找他聊,像學習方法、學習經驗等,使他效果有更快速度的提高。
(四)培養青年教師情況及效果
由于在2005年7月之前,青年教師培養方面。一直在區大瀝高級中學擔任史地科組長,所以培養青年教師義不容辭。1995至1998年指導黃立雄、謝桂珍老師完成他第一個教學循環;1999至2002年指導徐淑霞老師完成她第一個教學循環。2005至2006學年度我被學校聘為謝群老師的教學工作導師,今年8月她將第一次上高三。2006至2007學年度我被學校聘為陳江寧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導師。以上各位老師在協助下都迅速成長,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和教育成績。
(五)參與繼續教育情況
積極參與各項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之余。使自己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其中有2007年12月市區教育局教研室主辦的地理大講堂—掌握教材改革,靈活實施教學”2007年10月市區教育局教研室主辦的地理大講堂—國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2004年7月我參與由華南師范大學和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聯合舉辦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地理科省級培訓班”等中學地理教學系列培訓課程。2003年12月經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測試,普通話水平為二級乙等。
2004年10月我參與了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級培訓”考核合格。還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班主任工作論壇,為了更好地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及師德學習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和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