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8 01:03: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師校本研修成果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校本研修過程中,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均是研修活動的主體,其中校長首當其沖,校長不僅是校本研修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又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引導者和學習者,因而校長及其領導團隊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因校制宜地健全完善校本研修規章制度,重點是校本研修領導小組工作制度、學校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組工作制度、教師學習與反思制度、課堂教學研討交流制度、成果評價與獎勵制度等。同時落實好校長作為校本研修第一責任人制度,厘清教導處、教研室、教研組(備課組)等機構在校本研修框架下的工作職責及其關系,形成完善的校本研修管理體系,健全推進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機制。制定旨在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創辦特色教育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其實施方案,并把各階段的具體措施分解到各個相應機構,為全體教師的微觀操作指明方向,創設空間,搭好平臺。決不能把校本研修簡單地異化成教師為晉升職稱而應做的個人事情,致使學校校本研修工作處于無政府狀態而面目全非。這就需要學校把做好頂層設計與教師的努力結合起來,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做出無愧于時代要求的貢獻。
二、遵循校本研修實施途徑與方式,增強研修實效性
開展校本研修工作,從學校實際出發,聚焦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攻關,這就要求校本研修實施過程要形成序列,追求實效。校本研修的實施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種: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包括個體的反思和群體的反思,它要求教師根據課改要求,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分析和思考各自的教學行為,提出問題,研究對策,及時調整并改善教學行為。
(二)同伴互助
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教師本人與教學伙伴隨時隨地進行研討、切磋。常采用的形式諸如相互聽課、對話交流、網上交流、教學沙龍等,可達到信息共享、取長補短的目的。
(三)校內合作
常見的校內合作形式包括理論學習、專題研討、課題研究、集體備課磨課、課堂觀察、同課異構、案例研究、教學觀摩、說課評課等,通過集體智慧的凝聚與碰撞,實現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校際合作
每一所學校都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吸收借鑒其他學校的優點,特別是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更應加強校際間的研修活動,積極參與同其他學校的業務合作與研討交流活動。
(五)專家引領
通過專家引領活動的開展,可以拓寬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渠道,給予不同領域和學科相應的專業指導。專家引領可采用學術報告、輔導講座、教學專業咨詢、教學現場指導等形式,其中教學現場指導是最常見和最有效的方式。
三、明晰校本研修成果呈現形式,力促研修嚴謹化
校本研修是穩步推進新課程的重要舉措。為了讓全體老師認識并接納校本研修,以積極的態度投身到校本研修工作中來,學校多次召開校本研修會議,明確校本研修的內涵、內容、主要途徑和方式。深刻理解校本研修對于全面落實新課改目標,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建設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積極組織,認真實踐,不斷創新,扎實穩進地開展此項工作。
2 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
2.1 領導參與和包組制度。全校按照年級或學科分成18個研修小組,每個小組設組長一人,學校領導每人包管2~3個研修小組,負責對承包小組研修工作進行指導、研修狀態、研修進程、研修質量等把握,為學校改進研修工作提供決策和依據。同時,要求包組領導必須按時參加小組研修活動,關注小組研修計劃、研修主題的確定,參與小組集體備課、互動研討、說評課等活動,引領小組研修有序優質進行。
2.2 實施分層研修制度。針對我校教師的年齡結構、教師個性基礎和能力差異,將教師分為:新入崗教師、經驗型教師、研究型教師三類,實施分層研修。新入崗教師——以基礎培訓和教育活動為核心對新教師實施塑造式培訓,隨機聽課,實踐跟進,上好合格課;經驗型教師——以師德培訓、優化課堂教學、歷練教學素質為重點,上好優質課;研究型教師——以課堂開放和校域引領為重點,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發揮示范、輻射作用,上好研究課。確定各層級的培養目標和任務,確保每一位教師獲得最佳的發展。
2.3 實施教研組捆綁式評價。在校本研修過程中,不斷研究改進、完善考核機制。由過去單一的個體化考核,變成“個體與小組考核評價,以小組考核評價為主”的捆綁式評價模式,激發教師團隊精神,強化合作意識。變“要我合作”為“我要合作”。小組研修工作考核成績,視為小組個人成績;小組個人的研修成果,視為小組整體研修成果,個人與小組榮辱與共。評價結果納入學校教師考核。捆綁式評價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和教研組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 注重校本研修實效
3.1 激發教師自主研修,提高研修素質。校本研修,是教師的自主行為,他人是無法替代的。因此,激勵教師自主參與研修是校本研修的基礎。
3.1.1 以課題帶動研修。學校確立了以課題帶動研修策略,圍繞立項課題、項目課題和小課題,組織教師深入學習,選擇研究主題,開展研修行動,同時借助課題培訓,學習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經驗,學習有關課題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學習優秀案例、課例等,優化教師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1.2 以問題帶動實踐。學校要求每次研修活動,必須確定研究主題,明確研究問題,帶著問題參與集體備課、說評課、上課、進行課堂觀察、開展互動研討等,以問題驅動研修,確保研修的實效性。
3.1.3 以反思帶動研修。我們提倡教師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把反思貫穿到研修的全過程。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研修的過程重要,但研修過程的反思更重要。我們常跟老師講葉讕教授的一句話:寫一輩子教案的老師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寫三年教學反思的教師有可能成為名師。我們每學期都要開展教師教育教學案例和經驗交流。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做有心人,不斷反思教學,總結經驗。
3.2 以“三段式”研究方式引領研修。以“三段式”研修模式開展校本研修,是我校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學校堅持平等參與、互動研討型“三段式”校本研修,其中,前續準備階段包括確定主題、群動學習、專題培訓、自主備課、集體備課五個環節;互動研討階段包括教研組課例展示和全體教師的互動研討兩個環節;總結應用階段分為:總結提煉、自我反思和推廣運用三個環節,我們稱為“三段十環節”。“三段式”研修激發了全體教師的學習意識、教研意識、改革意識、責任意識,提升了教師的理論水平、教學素質、敬業精神,老中青教師團結合作、平等互動,共享研究成果,老師們感慨的說:“校本研修是我成長的搖籃。”學習發展、教師成長得益于校本研修。
隨著二期課改的全面開展,“運用‘課程資源’,深入二期課改”成為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新亮點,廣大教師無疑成了課程資源的開拓者,為使教師們正確認識“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價值與意義,使他們具有“整合有效資源,拓展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的實踐能力,我們確立了本項研修專題。
根據我校倡導的“研修目標人本化、層次化”的原則,我們制定的研修目標為:1、適應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使教師形成科學的課程資源觀,充分認識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課程資源價值,提高我校教師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2、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結合,真正行之有效地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3、著力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圍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這一區級重點科研課題,在“立足校本,整合資源,拓展課堂”方面形成學校特色,并最終以校本課程形式推廣、運用。
二、建立了完整的管理機制
1、完善組織架構
我校成立了“中心小學校本研修領導小組”,成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教導主任李素文為具體負責人,各教研組為實施者,每位教師為實際參與者的研修網絡,召開了全體教師參加的研修工作會議,落實相關的研修事宜。此外,我們結合研修內容,聘請教研室教研員為輔導員,提高了本項研修的質量。
2、提供研修保障
一是經費保障。我們設立了專項教師研修經費,教師外出活動有規定的報銷標準,教師專業研修有一定比例的費用報銷。
二是資源保障。我們提供了研修所需的教材、書刊、雜志等作為理論學習的資料;根據階段研修需求,提供相應資源,如:配合學科課堂教學研修階段的需求,我們讓本校學科帶頭人喬鳳霞上課,聘請教研員作實踐指導及點撥;爭取各種機會,提供經費,參加市級項目研修及外區縣兄弟學校的各類相關研討活動……
3、規范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研修檔案資料。與研修考評制度相結合,為教師考核提供依據。我們將本項研修活動資料裝訂成冊,便于審核和管理。
二是嚴格研修項目實施。我們認真檢查教師的研修過程,對教師的參與率、目標達成率等作了嚴格的記錄及考評;認真記錄每次研修內容,并及時總結,以矯枉過正;認真開展動員、階段性總結及全面總結,以提高研修效率。
三是建立研修獎懲制度。我們把研修成績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評優和考核的必備條件,對教師研修學習的出勤率、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等與學校的月考、年度考核直接掛鉤。
三、制定了充實的研修內容
針對本研修項目,我們制定了詳盡的研修內容,要求每個學科組根據學校的研修方案選擇各學科研修內容,并作相應的記錄,每個教師都能認真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研修目標,并能以實際行動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使目標真正起到了導向作用。根據培訓計劃給每位教師配備相應學習資料,一本學習筆記本,要求教師每次學習作好筆記,自己安排自主學習內容。
四、采用了靈活的研修形式
本項研修,針對不同的研修模塊,我們采用了靈活、有效的研修方式,效果良好。
1、集中培訓與教師自訓自練相結合,集中培訓由學校統一安排,分組進行。由學校組織,各教研組專門從實踐等方面進行面授輔導。
自訓自練則采用教師自主學習,教研組分組研討,學校組織教師進行教學觀摩、課題研究,主題報告等形式,從而激發了教師的興趣,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研修中,我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證明理論,圍繞“課程資源開發”,由大規模的集中培訓,到小組內的討論交流,再到與同事間的共同切磋。全校老師在一次次的校本研修中,在一次次的自發學習中,在一次次的課堂實際中,體會并學習合理、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課堂教學效果越來越好。
3、課題驅動
我校的課題研究與校本研修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在學校課題《對農村小學生進行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研究》的牽引下,教師們邊研修,邊提高,邊研究,邊出成效。
4、教學研討
教師的工作是教學,校本研修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學,因此,我們創設機會讓他們進行實踐。為了提高教師們運用課程資源的能力,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實踐研修活動:推出學科帶頭人引領課,讓教師們學習;采用教研組公開課,讓教師們探索;通過教師個人研討課,讓教師們實踐……教師能有針對性地,根據其自身發展需要,圍繞各自目標進行研究,滿足了不同成長階段教師的發展需求。
五、收獲了良好的研修成果
有效的校本研修促進了課程與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也推進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在研修中,我們開發各種培訓資源,努力實現校本研修資源的優化組合。
通過本項目的研修,我校收獲頗豐。
在職教師的學習具有明顯的自我導向性。在職教師通常基于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外部強加的任務通常難以有效地驅動教師的學習。他們通常有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學習目標,比如要補充什么知識?提高什么能力?解決什么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各個教師培訓機構實施的集中培訓、遠程培訓都必須進行前測,在了解教師參培需求的基礎上開展培訓,校本研訓更是要根據學校每個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需要開展培訓活動。即便是這樣操作了,由于集中培訓和遠程培訓一般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培訓活動、校本研訓是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單位開展研訓活動,因時間、場地等有限,很難滿足每個教師的個性化需求。可以肯定,有自我發展規劃和事業心的教師,在我們現在開展的三種培訓方式之外,一定還自發地進行了很多的自我研修活動,以實現其自我發展目標。因此,我們有必要將自我研修作為教師全員培訓的普遍方式納入教師培訓體系。
自我研修有利于幫助教師達到360學時的培訓要求。以“十二五”教師培訓為例,教師現在可以參加的培訓有國家、省、市縣、校幾級培訓。我們測算,湖南省平均每個教師可參加國培、省培60~80學時,參加校本研訓120學時,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60學時,以上共計約240~260學時。這樣全省每個市縣還要安排教師參加100~120學時的培訓。而根據2011年、2012年各地實施培訓的情況,由于培訓經費、培訓能力、工學矛盾等的限制,一些市縣很難完成這個任務。為此,我們可以將自我研修作為教師培訓普遍方式納入教師培訓體系,以幫助教師達到360學時的培訓要求。
二、實施建議
“供給側改革”是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十以來,教育發展的核心是公平、立德和改革,解決均衡與公平問題、質量和效率問題、教育理想與社會現實問題,國家需要與個人期望問題。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是指提高教育供給端的質量、效率和創新性,豐富教育供給結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和教育服務模式的新供給側結構,推進教育從“需求側拉動”向“供給側推動”的轉型,并逐步替代和打破原有單一的培養模式、統一的課程資源、僵化的考試評價,使我國的教育能更貼近學生的個性需求,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為導向,以解決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切入點,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工作,促進廣大教師專業化發展和綜合素養螺旋式提升,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什么是校本?就是“為了學校”,“基于學校”;“研修”:《辭源》上說“研即學習、遵循;著作、撰寫。修即磨、碾;研究、探討”。所謂“校本研修”是指以學校教育和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切入口、著眼點,以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為根本目的,以學校自身力量、資源優勢為主要依托,在學校、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在同伴相互影響下,進而在專家的指導與專業引領下,由學校自行設計與策劃安排實施的一系列、分階段、有層次的教師教育與教育研究有機融合的促進教學的過程與活動。
一、校本研修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1.“為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是校本研修的目的: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體現在改進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從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2.“基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問題。校本研修是學校及教師實際教育工作中發現、思考、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并非由專家指示的問題,甚至是看起來很微小、別人以為很膚淺,但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校本研修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也應促進教師的發展。3.“通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對策。以學校為主,以教師為主,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學習、研訓,實現“研與修”一體化,進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一)教師個人:自我反思,即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及結果的審視、分析過程。自我反思是建立在教學經驗基礎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動的起點,是“校本研修的個人責任”的具體落實。(二)教師小組:同伴互助(共同發展),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建立在教師的合作基礎之上,力求通過合作互動、相互影響,以團隊的形式進行研究。那些尚未形成教師學習型組織的、教師個人自發的研修,一般難以凸現“校本”特點,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校本研修。(三)教育專家:專業引領(專業提升)。校本研修的實質是理念和實踐的結合,校本研修雖然基于學校,對學校的問題進行研究;但提升卻不能缺少專家的專業引領和學術支持。
三、新時代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意義
1.體現教育均衡與公平:辦好學,讓每個孩子上好學。2.實現質量與公平教育: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3.實施智慧與高效教育:講究教育策略與藝術,提高教育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教育理想與完美生命: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的偉大事業,在教育過程中使教師的生命價值實現其美好。
校本研修是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教研形式;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措施。但農村學校大多由于地處偏僻的農村,無論是硬件設施、師資水平還是生源質量相對城鎮學校來說相對較弱一些;因此呼喚農村學校的深度校本研修顯得尤為重要!發揮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團體力量,積極開展校本研修活動,逐步改變研修形式化、程序化、淺層化現象,不斷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
四、農村學校校本研修的現狀
(一)認識誤區,重視不夠,觀念陳舊
一些農村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校本研修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的作用認識不足、觀念陳舊。認為只要考試成績好,教師的教學水平就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就好。校本研修的價值取向模糊,指令性、應檢和追風型研修在農村學校比較普遍。在一些教師眼中,校本研修就是一種對行政命令的執行,是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視校本研修為“負擔”,缺乏主動性、持久性、創新性,不是“我要求參與”,而是“被安排參加”、“被迫參加”。被支配、被約束、被管制下的校本研修,是難以激活一線教師的實踐與創新。
(二)內容枯燥,形式單調,點狀、片段式,缺乏系統設計
目前農村中小學的校本研修內容枯燥,形式單調。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對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還沒有及時反思,更沒有進行透徹、系統的探討與研究。大多數學校的校本研修還只是一般性的聽聽課,流于形式的議一議,沒有什么主題,到學期末老師們只是應付地寫一份教學工作總結;大部分教師認為農村學校的校本研修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和提高課堂教學也并無直接關系,更多只是應付檢查或評比時的點綴。其次在校本研修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有時個人難于解決,而又孤立無援,便會產生退縮和懶惰心理。由此以來農村學校的校本研修因為機制不健全和認識誤區等因素的影響,只能低水平徘徊。
二、農村中小學校本教研的對策
(一)校長重視,立機制,強化措施
校長要提升教育觀念,構建以校為本、以研導修、以修促研、研修一體,互生共榮;引領學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規劃校本研修內容,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創新校本研修方式,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創設有利于教師研修的氛圍,如目標激勵、參與激勵、尊重激勵等多種多樣的激勵方式,使教師感受到只要積極參與校本研修就能實現教師個人目標和學校目標,讓每一位教師真正體會到自己是校本研修中的受益者;從“要我研”轉變為“我要研”,從而使教師參與校本研修成為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校長不僅是校本研修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更應是校本研修的引導者和學習者。校長也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了解校本研修的真實情況,引領教師提高研修能力,與教師共同成長;要給教師在進修、培訓、理論學習等方面大開方便之門,為研修活動的開展提供時間、條件保障。為此,做到這樣兩個方面:一是構建校本研修制度體系。二是要強化措施,推動校本教研活動開展。要通過學校強有力的校本研修制度的落實,來強化規范校本研修行為,使教師的教學研究行為由被動逐步過渡到主動,最后形成習慣,達到教師將校本研修作為自己的一種工作,生活狀態的境界。三要為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提供強有力的保證、服務機制,使校本研修長期持久地開展。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讓研修成為教師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
教師是校本研修的主體,校本研修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于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教師的發展潛力是由教師的反思力決定的。教師應“吾日三省吾身”:我需要研修嗎?我需要什么樣的研修?我的研修能做什么呢?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圍繞某一典型課例或教學細節,用新課程的理念、觀點進行剖析,使研修不再只是簡單的備課,而是研究探討問題;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思考,乃至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目前適合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如下:1.自主研修。自主研修的方法主要有讀書、撰寫反思等。不僅讀與專業相關的書,更要廣泛閱讀專業之外包含歷史、文學、藝術、科學類的書籍,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不斷吸收優秀的知識沉淀,充分領悟知識結構的脈絡與延伸,才能做到自己教學的厚積薄發,才能走出守舊的桎梏。另外撰寫反思也可以幫助自己不斷整理教學的得失,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逐步達到提高自身整體素質的目的。2.集中研修。集中研修是農村學校研修活動的一種有效形式,是集體智慧研究解決“難題”的“大會戰”。還可以根據縣域實際,按劃定的片區,各片區集中研修活動,可由片區學校輪流承辦,承辦學校根據自己學校研修特色,教學工作亮點,確定教研主題。如優秀研修團隊活動展示,優質課交流研討活動,研修成果經驗交流活動等。3.團隊研修。團隊研修具有同伴互助的資源優勢,具有問題課堂化的特點,具有研修交流共長的特點。團隊研修值得借鑒的是觀課議課和集體備課等。觀課議課要以團隊的研修主題作為觀課時的關注點,議課時圍繞著研修主題以及課堂上學生學習狀況為依據;以平等對話的交流方式對授課教師上課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接地氣”的溝通和探討,無需阿諛奉承和“蜻蜓點水”式泛泛而談;最終達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目的。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再不是大家在固定時間、地點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集而不研”的簡單應付,草草了事。4.網絡研修。網絡研修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網絡開展的交流、學習、論壇等研修活動,校本研修與網絡研修整合信息化、主題式校本研修現已成為主流。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有研修博客、QQ論壇,欣賞式探詢工作坊(集散教學精彩的校本研修活動),群策群力工作坊,“教學小現象研究”工作坊等形式以及許多研修茶座就是一個完全服務于校本研修工作而專門建立的,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提供平臺;并在各種形式的研討活動中相互切磋,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主要工作:
一、借助網絡平臺,扎實開展全員培訓
1.加強調查分析,做好繼續教育規劃。在《**區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規劃》基礎上,通過調查研究和分析,總結前一輪全員繼續教育的經驗和不足,制定新一輪全員繼續教育規劃。
2.全員新課程培訓。通過教育城域網提供培訓內容,不斷豐富資源庫,提高培訓效率。攝錄積累部分骨干、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等內容,借助共享教育城域網、蘇州市教師培訓網提供的培訓資源,不斷豐富更新培訓內容。整理出網絡培訓內容,供各校校本培訓和教師使用。
本學期“**教育報告廳”主要以提高教師的品行品德、思想境界和人文素養為重點,安排教師工作中心靈關懷的意識與藝術、信息技術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等內容。“網上**教育報告廳”在本區組織的報告均錄完的基礎上,要拓展到人文、科學方面,不斷搜集更新報告內容。
二、創新研修方式,不斷提升不同層面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
1.學科帶頭人領銜的骨干教師研修。督促各學習型團隊按照《**區骨干教師學習型團隊建設行動方案》和小組活動計劃,學習、實踐、研究、積累、展示、分享,緊密結合教學,并將過程和成果制作成專題網頁。9月底完成網頁設計,12月結合教研科研網改版,完成鏈接,展示學習型團隊研修成果,豐富區資源庫內容。年終結合考核開展團隊研修成果展示匯報活動,評價量化成果,進行團隊考核。
2.教導培訓。結合教研室組織的全區教導主任教學研討、管理研討活動,優化教務主任隊伍,提高教務主任的執行力。繼續落實《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結合示范區建設,加強《中小學綜合管理系統》軟件的應用。通過交流、互助,要求各校教導部門能利用教務管理模塊對學校進行信息化輔助管理,提高效率。
3.班主任培訓。認真組織參與各類班主任培訓,提升班主任素養與工作技能。區班主任培訓班即將結業,修改后完成《班主任育人一得》專輯,包括制作一期電子期刊。
4.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組織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基礎上,組織安排好符合要求的的骨干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專業培訓,盡快聯絡組織,年內完成“國家級心理健康咨詢師”培訓班的組班和開班工作,并爭取取得較高的合格率。
5.新教師見習期培訓。加強對新教師的二級培養與管理,完善試用期匯報制度和考核制度。對新教師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統籌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新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研員和學校教導期初聽課、了解、指導,期末再次調研其變化,并有個人情況記載。試用期滿,學校對新分配教師的師德、教學、管理等項作出綜合評價和鑒定,各方面的工作和表現達到學校規定的一年目標要求(本人有書面的工作總結和思想匯報,教研組有評語鑒定),并記入個人教學檔案。一年見習期結束后,將根據學校相關部門、學科教研員針對新教師師德表現、課堂教學、六認真和參加培訓、個人素養提高情況作出綜合評價。
6.完善考核和評價機制。第五批教師綜合素質考核和“雙百”基本完成,要在實施完成考核基礎上,聽取教師建議,努力制定出符合我區特點、實際的評價方法,真正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三、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機制
依照依安縣教師進修學校師訓部2018年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依照我校實際,確立以“立德樹人”為價值引領,繼續加強教師學習型團隊建設,建立骨干教師為龍頭的強有力教師隊伍,以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為基本形式,營造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來達成教師團隊之間的交流分享,從而促進教師隊伍整體實力的提升。開展“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主題系列下的多樣化培訓活動,引領教師優化學生學習方式和習慣培養,催生學生思考力的培養。搭建平臺,整合各方教育資源,努力辦讓教師滿意的培訓,繼而全面推進三興教育教學工作進程,完成繼續教育工作指標。
二、工作目標
1、構建“研訓—體化”繼教機制,建立開放、靈活的教師培訓形式和終身學習體系,深化課改,創造性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提高中小學教師實施新課改的能力。
2、依照師訓部的工作精神,在教師中開展“以賽代訓”系列活動。在3月中上旬,自下而上開展面向全體中小學教師的讀書匯報演講比賽。營造讀書氛圍,讓廣大教師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營養,使教師成為“有思想的教育者”。演講內容為“讀書與我的教育教學工作”、“讀書與我的成長”、“讀書與我的研究”等。
此活動分為小學組和中學組。小學組下分為新教師小學組、中青年教師小學組(45周歲以下);中學組下分為新教師中學組、中青年教師中學組(45周歲以下),通過鎮級初賽,中小幼各自擇優推薦優秀選手參加縣級初賽選拔,優勝者再晉級市級決賽。決賽階段(4月15日——20日)舉行全市中小學教師讀書匯報演講比賽。
三、主要工作
㈠開展“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主題下的校本研修同課異設系列活動。
1、圍繞以生為本,部分學科開展“相同主題,不同建構”的同課異設活動,即:同學科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設計及教學實踐課。
2、運用比較法,尋找同中之異。每一個研修團隊要集團隊智慧合力設計一節課。兩位執教者展示課后,分別進行教學設計由來及課后反思。
3、觀課議課側重關注點:通過何種教學策略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什么情境下展開自主、互助學習的;學生在自主互助學習中運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學習活動中態度、興趣、情緒怎樣;自主互助學習時間、人數;學生在什么場合下遇到困惑或者瓶頸?如何解決?
㈡開展小主題校本研修成果展示活動
3月中小幼開展相關活動,提煉確立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的關鍵問題校本研修的專題,制定研修專題規劃設計,并開展階段性的圍繞大專題的小主題的系列化行動研究。11月初,梳理校本研修成果展示中的經驗和問題。
㈢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及管理
1、完善教師參加省、市、縣、鎮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動態管理方案。
2、建立骨干教師檔案。對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跟蹤考核指導。骨干教師考核評價檔案袋式評價方法。聽評課、學習進修、考試、評定。總之,對其備、教、導、考、研全面考評。以記錄骨干教師成長、使用,發展歷程。實行動態管理。
㈣積極響應城鄉教師結對活動。
按照師訓部的《計劃》精神,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城鄉教師結對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城鄉聯誼工作順利開展起來。選派優秀的教師進入名校,與“送教下鄉”的教師多交流,多學習,取得經驗,應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㈤強化教師自我培訓
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課改基本技能展評活動。搞好以中心校人員帶頭的自我學習、提高工作。并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工作。組織好新上崗教師的培訓工作。
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大練基本功,定期進行三筆字競賽和展示活動。粉筆字天天練,鋼筆字經常練,毛筆字擠時間練。學校在時間、空間以及設施上提供必要條件。搞好集體備課,實施同課異構課堂展評學習活動。互相聽課,采長補短。
四、保證措施
1、建立領導組織,加強監管、指導力度。
2、充分發揮骨干、學科帶頭人和典校帶動作用。
3、深入學習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貫徹新理念,改變教法,學法,提高培訓水平。把理論學習與隨課指導結合好。
4、以語文教師培訓為基礎經驗,抓好數學教師繼教培訓。
一、強化管理,領導重視,抓住推進校本研修的關鍵。
多年來,我校十分重視校本研修工作。每年都把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培訓,強化校本研修作為學校工作計劃的重要內容。學校成立以中心學校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教研、教師培訓的副校長為副組長的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學校實行領導分管教研組責任制,帶頭聽課,帶頭參與教研活動,并要求在教研組內首先是帶頭學習,其次是服務,最后才是管理。
二、建章立制硬考核,努力建設校本研修制度化新局面。
為了鼓勵老師們積極參與校本研修培訓學習,中心學校出臺了《縣河鎮中心學校教職工專題學習制度》、《縣河鎮中心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縣河鎮中心學校集體備課制度》、《縣河鎮中心學校校本研修考核辦法》、《縣河鎮中心學校校本研修獎勵制度》等,并出臺了優秀研修小組的評選條件和校本研修獎懲辦法。為了使其更具有約束力和深入人心,我們先后在2018年、2019年召開的教師會上將《制度》分發到各研修小組進行討論并提交到教代會上討論通過后正式下發到各學校(幼兒園)執行。一系列制度的出臺,使學校的校本研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規范了學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學校并將教師的研修活動的考核與年度考核、績效考核、評優評先、晉級晉職、崗位設置等掛鉤,將教師研修學分轉換成年度綜合考核分,在《教師年度考核評分細則》、《學校常規管理考核評分細則》、《教育教學年度目標考核責任書》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研修活動。
三、培養中青年教師為重點,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一所好的學校,應該擁有一支理念先進,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讓市縣級骨干老師,在校本研修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因此對各級骨干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的培養,成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挖掘內部潛力: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活動,“導師制”,要求各級骨干教師傳幫帶一個新教師,實行一對一幫扶。開學初,新進教師在 9 月份先聽“導師”課,然后請“導師”指導教學設計與試講,先上一節課,一個月后上一節“合格課”,學校評委組與其他老師聽課評課,評定為合格為止。第二年的 5 月份上一節 “展示課”,形成大家都深入課堂,研究教學的良好氛圍。努力借助外部資源:一是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聽課,尤其是青年教師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讓他們接受高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培訓,促使他們盡快成長。二是給青年教師搭建一個鍛煉的舞臺,組織開展了學校的外出學習老師上一節“匯報課”或是開展一次專題講座,讓他們在講臺上展示學習所得。三是有計劃地請進來。我校充分利用協作區、學區及支教老師的資源,有計劃地邀請縣教師發展中心、兄弟學校的學科專家來校聽課、評課與講座,使“專家引領”在我校校本研修中得到了有效的開展。四是給骨干教師搭建一個鍛煉的舞臺,我鎮積極承辦了2018年12月“國培計劃2019-中小學校長工作坊第二坊總結會”和2019年4月竹溪縣中青年教師大賽的語文和生命安全賽區的參觀研討活動,促進教師觀摩學習和承擔各級各類“對外公開課”,“向下送課,向上獻課”的活動。 2018年6月又申報了“五yue德育文化+紅色教育”一個“十三五”市級課題。圍繞著學校的課題,我們逐漸明晰了研究的范圍和內涵,切入點放在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上。
四、做實教學常規研修,積極創新渠道。
1、學校校本研修包括全體集中研修(由行政辦公室主持,校長、副校長輪流進行專題講座或輔導,每周一教師例會時進行)、教研組長集中研修(由教務處組織,每周二、三、四下午分別是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進行)、班務研修(由德育主任組織,每周二上午進行)、校務研修(由校長組織,每周一上午進行)等多種層次,根據各自實際在學期初擬訂相應的研修專題,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需要靈活調整。各研修組采用問題式研修、教學診斷式研修、案例研修及以實驗課題為導引進行的研修等多種模式,其形式呈現為講座式、中心發言人式、討論交流式、個案評析式等多種形式。這些常規研修我校一直堅持扎扎實實開展,形成了我校務實的校本研修氛圍。
2、為教師研修、培訓提供時間保障,充分利用學校優質設備和資源。①建立學校級研修模式;②各級研修活動教處統一調課;③充分利用網絡教室及校園網。
3、在做實常規研修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開拓形式多樣的研修活動。每學年上學期,學校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制定自我發展規劃,校本研修計劃等,老師們可根據各自實際確立自己的近期規劃和中長遠目標。學校有聯網的電子備課室,每周定期向教師開放并進行教育技術培訓。2018年,學校部分教師自發建立了“縣河語文、縣河數學”微信群,老師們在課堂上困惑隨時在群里進行交流討論,隨著校本研修的開展與不斷深入,其討論主題與交流內容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群管理員這樣號召:“這里是縣河教師的天地,是校本研修交流的茶座!歡迎大家在此對縣河的校本研修暢所欲言!”
五、堅持“三主”,即:讓校本研修成為學校發展的主動力、成為教師成長的主陣地、成為學生受惠的主渠道。在校本研修工作中,我們注重了校本研修成果的轉化,放大校本研修效應。
1、讓校本研修成為學校發展的主動力。經過幾年校本研修的探索,在縣教育局的關懷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學質量和師生素質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先后被縣、鎮授予“小學調研考試優勝單位”“學校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2019年被十堰市教育局命名為“文明校園”。
G627
校本研修,是以校為本的研究修煉,就是以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經驗總結和理論提升,又注重改進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其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筆者認為推進校本研修工作應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在活動開展上想辦法,用精細化的管理,打造校本研修特色。
一、立足校本,拓寬研修基本途徑
(一)強化校本培訓
1.領導重視。學校工作的核心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校本研修則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推進器”。只有領導高度重視,統籌謀劃,帶頭落實,校本研修才能有效推進,不斷深化,研修成果才有科學性、指導性、實效性。
2.專題培訓。學校應在“以人為本、科研興校、走內涵發展之路”理念的指導下,重點開展五類培訓。一是以教育法規為主的師德培訓。二是以組織教學、班級管理、班隊活動為主的管理能力培訓。三是以新課程為主的現代教育理論培訓。四是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五是以教育教學課題創新研究為主的教育教學科研培訓。
(二)夯實校本研究
1.觀課議課。要在中心教研組、學科教研組、年級組三個層面上,以“課前議課確定主題和重點――課堂觀察和初步分析――課后討論與對話――反思與改進實踐”為操作流程,深入開展聽“三課”活動和賽教評優活動。
2.課題引領。要以校內教育教學中亟需解決的問題設計課題,以研究課(活動)作為展示平臺,以課題研究成果體現課改實驗成果。廣泛開展“小課題、短周期、重實用”的專題研究。
(三)研發校本課程
我校校本n程開發與建設始終堅持“德育為首,全面發展,提高質量”和“傳承優秀文化,培育合格公民”的辦學理念,著力開發并實施“吟誦詩文、藝術活動、”兩類校本課程。通過實施校本課程,讓師生積淀文化底蘊,內化傳統美德,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內涵發展。
(四)細化校本管理
1.制度建設。“無規矩不成方圓”。要使校本研修真正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氧吧”和“加油站”,使校本研修真正從“他律”走向“自律”,既要宣傳動員,更要建章立制,既要跟蹤指導,排憂解難,更要嚴格落實《校本研修實施方案》和《教師校本研修工作獎勵辦法》,充分發揮制度在組織實施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2.夯實常規。要把細化教學過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有機整合,積極探索教學常規管理的新路子。通過“中心教研組――學科教研組――年級組――教師個人”這個教研網絡定期開展活動,定期檢查通報,使校本研修各項要求得到全面落實。
3.科學評價。評價具有導向、激勵、診斷、鑒定、調節、監督、管理和教育功能。學校校本研修工作評價小組,負責對教師開展校本研修工作過程進行及時指導,負責對教師教科研成果進行審閱、把關、報送和獎勵,負責對教師落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各項指標情況進行督查考評。
二、緊扣要素,精選研修基本方式
(一)內化自我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我校堅持引導教師交叉運用布魯巴奇等人提出的三種反思方法:
1.反思日記。要求教師采用反思日記的形式對自己的日常工作進行記錄、思考、積淀,從中篩選出亟待解決和自己應反思的焦點問題。
2.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課,并描述他們所觀察到的結果,隨后與其他教師相互交流。
3.行動研究。按照“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實踐導行、反思提高”的研修思路,運用“問題一一計劃一一行動一一反思”的操作模式,鼓勵教師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和他人的智慧記錄下來,轉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復實踐,積累基本經驗,解決教師在教育活動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優化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構建學習型學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途徑,能使教師汲取更多的知識、經驗和力量。
1.“一課兩上”和“同課異構”教學研究活動是同伴互助最好的方式。
2.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同學科、同年級教師在一起共同備課形成共同的教學設計印發給大家,然后每位教師根據各自情況進行補充、修改形成個性化教學方案的一種形式。
3.推門聽課。領導與教師堅持推門聽課,關注常態課堂。構建簡約式互助研討的快捷平臺,加快教師專業化成長步伐。
4.創新評課。重視聽、評課的環節和質量是夯實校本研修的基礎,聽而不評或者敷衍評課都達不到借鑒他人長處,促進自己專業成長的目的,必須創新評課形式并設法提高評課效果。
(三)強化專業引領
專業引領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之一。專業引領者在以專業人士的眼光來觀察教師的行動,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先進理論和經驗,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支撐。
1.理論學習。系統學習專題研究所需的教育學、心理學、兒童心理、素質教育、新課程實施、有效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等基本知識,專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的基本知識,專題研究的案例分析等。
2.專家指導。學校除為教師訂閱教育雜志和教育專著供教師學習外,還定期聘請校外教育教學專家到學校進行理論指導、教學現場指導以及專業咨詢,更新教師觀念,拓寬教師視野。
3.校長引導。校長定期開展教學講座和報告,如專業發展之路講座、教學改革規律探究、新課程理念介紹等,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方向。
在“國培計劃(2016)”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實施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汨羅市教育局和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通過訓前調研,發現了少數學校重教學、輕教研,個別校長不能帶頭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校本研修成了年輕教師的事,成了教研組長的專利,成了有職稱評聘需求的教師群體的事,部分學校的教研活動流于表面形式,完全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督導等實際問題。據此,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復討論“送教下鄉”培訓的最佳切入點,將制度建設與“送教下鄉”培訓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汨羅市教育局的領導下,建立健全了“送教下鄉”培訓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對校本研修的目的要求、組織分工、責任分工、監督評估等作出詳細的規定,形成教師教育股、教師發展中心、基礎教育管理與研究中心、教育技術中心,培訓專家團隊、鄉村學校的上下聯動工作機制。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成為了上下聯系、多層面溝通的橋梁與紐帶。在縣級層面,一是突出了教育局的領導職責;二是突出了教師發展中心的學術職責。在基層學校的實踐層面,我們首先要求各送培學校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其次是將基地學校和送培學校的校長確立為校本研修的第一任人;最后是建立校本研修激勵約束機制,在“送教下鄉”培訓實施方案中,對各送培學校的校本研修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使研修制度建設成為了培訓實施的有力保障。
二、讓“送教下鄉”的領導意識與“校本研修”思維對接
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負責人對“送教下鄉”培訓的認識和管理水平,汨羅市教育局分管隊伍建設的副局長牽頭,教師股組織召開了有全市各鄉鎮聯校校長和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以及“送教下鄉”培訓基地學校校長參加的專題會議,明確了“送教下鄉”培訓與“校本研修”對接的工作思路、工作責任,并要求基地學校拿出切實可行的承辦實施方案,基地學校與送培學校均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對接措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對基地學校的場地準備、接待服務、后勤保障工作、各送培學校的“校本研修”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三、讓“送教下鄉”的基地學校與“校本研修”平臺對接
校本研修的基本場所是教師所在學校,以建立學習型組織為交流平臺。校本研修的宗旨與根本目的是“基于學校”,校本研修的起點與根基是“為了學校”,校本研修的活動狀態與主體是“在學校中”。在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五大項目的九個班級中,都不同形式地組織基地學校的教師,積極參加“示范教學”和“研課磨課”的學習活動。他們以學校為校本研修的基地,從學校出發,在學校中,以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堅持以校為本,在“示范教學”階段,各個基地學校的教師都參加了聽評課活動,在“研課磨課”階段,許多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了研磨活動,并當即收集整理文字材料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動記錄;汨羅市長樂鎮中心小學、汨羅市羅城學校、汨羅市汨羅鎮中心小學等送培學校都發動教師投身課堂教學打磨活動,做到了以學定培,以研促訓,以評促改,使校本研修有主題、有內容、有實效。學員李瑛告訴我們,本學期汨羅市白塘鄉中心小學積極構建了校本教研制度,采用單周大教研,雙周小教研的形式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討,在大教研中主要針對學校大層面的教學問題探索,小教研則以年級組為單位,由備課組長組織老師進行集體備課、聽課磨課、教學問題探索等,加強了教研組團隊建設、課堂診斷、課后反思等多方面的研究,這樣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貼合了教師們的教學實際,通過“送教下鄉”培訓搭建的平臺,學員們的教學水平獲得了更加長足的發展。
四、讓“送教下鄉”的專家團隊與“校本研修”角色對接
校本研修的三條基本途徑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汨羅市2016年的“送教下鄉”活動,在培訓者團隊成員的聘任上,以域外培訓專家團隊為引領,以本地培訓專家團隊為支撐,初中數學、小學語文、中小學音樂、初中班主任、幼兒園教師五個培訓項目所聘請的本土培訓者,都來自基層教學一線,都是近幾年本市的名師,有些甚至是連續幾屆名師,可以說是骨干中的骨干、名師中的名師,他們不僅僅課上得好,培訓、微講座樣樣都行,對教材、對學情、對校情、對校本研修、對學員需求都了如指掌、爛熟于心。而且,榜樣就在身邊,可學、可親、可敬,在“送教下鄉”培訓中他們是學科專家,在學校中,他們又是通過“校本研修”成長起來的教學骨干,由他們來組建專家團隊,實際上也是一個教研組長,既是引領的專家,又是互助的同伴,所以,他們的送教才最有針對性、實效性,最受一線教師的歡迎。
五、讓“送教下鄉”的階段活動與“校本研修”模式對接
在“送教下鄉”培訓中,我們堅持按需施訓、立足鄉村的原則,強調前瞻性與實效性相結合,階段性與持續性相結合,專業引領,能力轉換,實踐指導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等實踐性特征。針對鄉村教師教學與教研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按照問題診斷―通識研修―示范教學―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體提升,共六個模塊的課程設計方式進行培訓。例如:為落實“研課磨課”環節,積極貫徹汨羅市“送教下鄉”培訓的 “三以原則”:課堂研磨,以學定教;培訓實施,以研促訓;人人展示,以評促改。培訓者按片區分小組進行校本指導,要求“個個參與、人人展示”,使每一個學員都得到了鍛煉與提升。
校本研修的基本過程可以概括為“問題-設計-實踐-反思”四個環節,與“送教下鄉”培訓的模式殊途同歸,極其吻合,按照理論指導實踐,反思總結后再實踐,再提高的研修過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不求短期行為,但求持續發展,著力幫助農村教師營造終身學習、校本發展的良好環境,引領農村教師結成專業發展的跨校聯盟和常態的教學教研共同體。
六、讓“送教下鄉”的培訓課程與“校本研修”資源對接
汨羅市的“送教下鄉”培訓項目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驅動、以案例為載體,設計和實施好一系列著眼于鄉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培訓活動,以實踐課程為主體,省級專家引領和一線骨干教師示范,全體學員參與,開展研課磨課、學術沙龍、崗位實踐、校本論壇為主要方式的培訓,并把師德修養、心理健康教育、個人才藝展示、信息技術等課程都編排在培訓過程中。
教師培訓的教W資源是師資資源和課程資源在培訓活動中的動態表現,通過培訓者的有效選擇和使用,使得師資資源和課程資源從“靜態”變為“動態”。首先,教學資源由培訓者與學員共同建構,在研修過程中重視課堂互動和師生對話,幫助學員建立新舊經驗的聯系。許多學員在培訓期間感受到了“學習情境”與“工作情景”的聯結體驗,這種培訓方式,可以從“仿真”狀態有效遷移到“真實”狀態,體現出培訓的有效性。其次,教學資源體現學員之間共建共享。“送教下鄉”培訓項目班級為學員建立了“學習共同體”,學員的課例、課件、心得體會都可以在班級QQ群和學習小組共享,這些認識和經驗的分享,閃爍著教育教學領域的思想火花,其智慧在班級交流和應用中得到升華。最后,示范教學與研課磨課是教師培訓的重要階段,在這兩個核心環節中,我們選取加工了許多有代表性的資源。
七、讓“送教下鄉”的學員發展與“校本研修”成果對接
從知識的復雜性來看,教師培訓要建立在對學員認知獨特性的認識基礎上,為學員提供獲得知識的多種不同途徑和機會,汨羅市的“送教下鄉”培訓活動拓寬了學員的研修視野,要求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五個一”:一節匯報課;一次校本教研活動;一份研課磨課記錄;一次微創新教研論文;一堂微課視頻。在“送教下鄉”培訓的五大項目九個班級的600名學員中,通過說課、微課展示、小組賽課等多種形式,累計完成研磨課560節次,評選優質課75節、精品課40節,組織專家講座21次,生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視頻”等資料436份,形成了培訓理論、案例、游戲、故事、文本、PPT課件等學習成果,使學員的專業成長和事業發展,與學校的的校本研修成果對接起來,汨羅市將這些資源打包或者刻制光盤,免費下發到各個中小學、幼兒園,為它們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資料,最終實現了幫助鄉村教師,幫助鄉村孩子的目的。
在2016年省、地、市級教學競賽中,汨羅市第二中學熊立紅老師參加湖南省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以第1名獲化學課一等獎。汨羅教師參加岳陽市“金鶚杯”教學競賽,有6個學科獲一等獎,居岳陽市前列。汨羅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學競賽中,獲獎選手80%是參加了“送教下鄉”培訓的學員,充分證明了我們的示范教學與研課磨課是卓有成效的。
2016年12月3日,我們組織600名參訓教師,齊聚在汨羅市電影院,參加了“總結提升”的培訓,湖南省教育廳國培辦黃佑生主任親臨現場指導工作,由五個項目的部分參培學員作為代表,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分班級、分科目,采取文藝節目、朗頌、師生同臺講故事、PPT課件展示、視頻匯報等方式,全方位、多視角地展示了各班的學習成果,特別是初中班主任培訓項目班級,通過對“鄉村特色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家校溝通策略”等問題的研究,使參培老師在“班會課如何上?班級活動如何組織?”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總結提升的環節中,汨羅市紅花鄉露水坡中學的李美英老師和班上的學生同臺講述教育故事,就很好地詮釋了教學相長的內涵,整個活動受到了省國培辦黃佑生主任、汨羅市教育局領導、學科首席專家和全體學員的高度評價。
八、讓“送教下鄉”的財力保障與“校本研修”經費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