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項目化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08 04:05: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程項目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課程項目化

篇(1)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C-0079-02

課程項目化改造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項目化課程作為高職教育一種新的課程模式,在把握高職教育本質內涵、體現高職教育特色、提升能力培養效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項目教學法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組織教學活動,特別適合實踐性強的課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是值得高職院校探索、研究并推廣的課程模式。

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運行與檢修課程是高職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核心課程,也是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課程。為了實現高職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針對該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擬采用項目化教學對課程進行改革。

一、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運行與檢修課程現狀

課程傳統名稱為“水輪機及輔助設備”,經能力本位項目化改造后更名為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運行與檢修,是水輪機、水輪機調節、水力機組輔助設備三門課程有機整合并發展完善起來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隸屬于“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培養學生水輪機檢修和維護的崗位能力。同時,考取該門課程對應的“水輪發電機組值班員”職業資格證書是學生獲取畢業證書的必要條件。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主要是應付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單項訓練,訓練內容缺乏與職業活動之間的聯系,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加上學生的抽象思維欠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創新精神,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缺乏系統性、綜合性、專業性訓練的狀況下,導致訓練效果不佳。傳統課程僅就單元知識開展教學,相互間沒有典型的系統案例,特別是缺乏現代水電站設備運行與檢修的案例;教學過程遠離生產現場,學生沒有實踐經驗,難以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教學效果僅能停留在概念層次,無法訓練學生的運行維護能力、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將來的崗位工作。因此,有必要對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運行與檢修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造。

二、課程項目化改造的思路

(一)確定課程對應的崗位能力

課程體系構建堅持校企合作的原則,使課程教學目標來源于企業又高于企業,把企業的工作過程升華為教育教學過程。為此,課程開發與建設需要建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通過調研與分析,本課程培養對象的初次就業崗位是水電站水輪機檢修工或電力安裝公司的水輪機安裝工、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組值班員,隨著能力的提高,可晉升水輪機安裝或檢修技術員、安裝與檢修主管等崗位。對應崗位的能力要求是學生能正確使用工量具完成水輪機拆卸、總裝,能開機操作并調節水輪機功率,能分析處理水輪機常見故障和事故等。在明確崗位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項目課程為主體、以典型產品為載體的項目課程開發原則,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設置課程項目與教學內容。

(二)明晰前后課程的關系

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運行與檢修課程是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的前導是機械制圖、機械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和電機與電氣設備,這四門課程為學習水輪機及其調速器的構造原理和水力機組油、水、氣三大系統的工作原理,打下了讀圖、材料、傳動機構、電機驅動和低壓電器等常規知識與技能的堅實基礎。在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中,水輪機是水力機組安裝與檢修的主要工作對象;水輪機調速器,特別是微機調速器是水電站自動化的主要控制對象;水力機組油、水、氣三大系統是水電站計算機監控主要對象。可見,后續的水力機組安裝與檢修、水電站自動化、水電站計算機監控三門課程是本課程的深化,本課程為該三門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技術基礎。

水輪機是水電站三大主要機電設備之一,水輪機的調節控制是水電站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的核心技術,水輪機的拆裝、調試與維護是水電站運行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本課程對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起到了支撐作用。

(三)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突出能力培養

根據崗位能力要求進行分析,歸納出本課程對應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

1.能力目標。學生能正確使用工量具完成水輪機拆卸、總裝,能開機操作并調節水輪機功率,能分析處理水輪機常見故障和事故。

2.知識目標。了解并掌握水輪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了解水電站輔助設備系統的組成、原理、作用、運行與維護,熟悉水輪機的拆裝流程及工藝,掌握水輪機調節的原理與方法。

3.素質目標。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訓練資料搜集和材料撰寫能力,鍛煉工作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安全施工和工程質量意識。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及成長規律,將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將職業能力要求轉換為課程內容,突出了職業能力的培養。

(四)設計教學項目,與工作崗位對接

為使教學與工作對接、專業與行業對接,確保項目教學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課程開發必須與行業企業合作。為此,本課程結合企業的現有設備,基于“水輪機及輔助設備運行檢修”的工作過程,以真實的設備運行、檢修為載體,設計了“編寫水電站介紹書”、“拆卸水輪機”、“水輪機修復”、“水輪機總裝”、“水輪機功率調節”、“處理水電站油系統運行故障”、“處理水電站水系統運行故障”、“處理水電站氣系統常見故障”、“分析處理水輪機運行故障”等9個項目,共計18個學習性工作任務,把原有的課程內容重構于教學項目中,將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訓練和素質養成融入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中。

這樣的課程開發和設計,實現學習與工作的一致性,遵循了“工作任務由單一到綜合、工作過程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學生自主活動由少到多、職業能力由低到高,充分體現了課程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三、實施課程項目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完成僅僅是教學改革的第一步,課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還必須加強教學資源的建設和項目化教學實施條件建設。否則,項目化教學僅僅是紙上談兵,無法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1.首先要有適應于項目課程教學的教材。教材內容要與課程項目化設計內容一致,教材選擇的項目載體與現有設備相同;在項目化教學剛剛起步,還無法找到合適教材的情況下,教師自編適用于項目課程教學的校本教材成為了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在教材中編制有工作任務單、考核表、學習情境、課程項目等內容,以滿足項目教學的需要。

2.開發虛擬拆裝游戲軟件、教學軟件。對于水輪機拆卸和安裝等項目的學習,通過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可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讓學生直接在實際設備上操作固然是最理想的教學手段,但是,由于水輪機屬于大型成套的生產性設備,價格昂貴,設備配置不可能滿足教學的要求。為此,通過自主研制水輪機虛擬拆裝游戲,不僅滿足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行教學內容操作練習的需要,提高了教學效率,迎合了高職學生的興趣特點,還能有效防止由于學生誤操作造成的設備損害。同時自主開發設計的三維動畫,以形象方式展示設備的結構原理、工藝流程和設備操作過程,可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深化校企合作。與行業企業加強合作,通過技術服務承包項目,特別是結合當前中小型水電站檢修及調試外包的機會,尋找真實的生產過程開展項目教學。學校可以為企業職工開展技術培訓及職業資格認證,同時也爭取更多的企業技術專家和骨干為課程教學服務,達到校企雙贏。此外,通過聯合企業舉辦技能大賽來加強對課程改革的引領作用,跟蹤行業技術發展,有針對性地更新和選取教學內容,保持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的一致;并通過校企合作培養骨干教師,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

(二)一體化集中教學是項目課程實施的有效教學模式

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項目化改造中,以項目載體、任務驅動為原則選取的教學內容,以教、學、做相結合,集教學、實訓為一體的現場教學為主,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問題的思路、相關知識、操作過程,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完全打破傳統教學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行動中學習的興趣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由于每個項目的完成都需要較長的時間,不是三、四節課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在校內也很難配備與典型工作任務相一致的教學設備。因此,為了教學的連續、項目的完整和便于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本課程的教學擬在真實的水電站環境下,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通過集中教學、分組實施完成。對于水輪機相似理論等對具體工作崗位而言理論性太強的內容盡可能簡化,以便于就真實的水電站環境進行該內容的行動導向教學。

實踐證明,項目化課程是一種適合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但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在實施課程項目化改造的時候,除了要做好課程項目設計外,還要注意項目課程實施的可能性,關注教學資源建設、配套實訓基地建設、教學實施與評價改革等方面的問題。只有系統化地策劃整個課程改革工作,才能使教學改革取得預期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劉長春.高職化工單元操作課程項目化改造[J].高教論壇,2010(1)

篇(2)

如何在教學中采用行動導向準則設計相應的教學環境、通過項目教學使學生在行動中形成職業能力,已經成為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思路

課程項目化是指根據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需求,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培養目標,立足職業崗位要求,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內容設計成項目,并根據項目組織原則和完成項目的一般過程實施教學與考核,把現實職業崗位的技術、生產、管理、營銷、服務等一線實際工作內容和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以若干個項目組成課程的教學主線,將若干課程模塊有機地構成與職業崗位實際工作密切對接的課程體系。

課程項目化改造要從科目課程入手,通過課程的建設與改造完善專業課程體系,便于教師全員參與,集思廣益,全面展開,營造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工作氛圍,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同時提高教師職業教育的課程教學能力。這對于學校的內涵建設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

課程改革的原則

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課程項目化改造的核心任務是要在知識與任務之間建立聯系,目標是使課程教學從以知識講授為主變為以知識應用為主;從以理性思維為主變為以能力訓練為主;從以教師講授和課本知識為載體變為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從學生被動聽講變為學生主動參與操作、積極參與新知識探索;從以教師講解為主變為以教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環境和條件為主。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符合高職生源特點,具有鮮明的高職教育特色,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突出能力目標完成職業崗位工作的本領就是能力,課程是為達到某一培養目標而設的,每門課程、每次課的教學都應有能力目標,課程項目化改造就是要圍繞著提高學生的能力設計項目。通過完成項目,使學生在“做”中熟悉工作環境、提高認知能力、鍛煉分析評價與創新能力、掌握事故處理能力、加強與人協作的能力,并樹立安全操作意識,通過與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相一致的基本項目、拓展項目的反復訓練,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以學生為主體課程教學過程要以職業活動、工作過程為導向,緊密聯系工作崗位需求,在體現職業環境特點的教學氛圍中,以完成一個具體的、有實際價值的產品為目標。通過以典型產品為載體的教學活動,教師示范,學生動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學與用之間建立“零距離”通道,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使學生從單純的學習者轉變為生產實踐的參與者,逐步實現學習者與工作者的統一,讓學生學而不厭,學有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及專業關鍵能力。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過程

(一)課程項目化改造的目標

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造并不是在原有的課程教學后增加幾個綜合訓練項目,用以整合應用所學的學科知識,而是要重構課程體系,設計出能夠覆蓋課程教學內容、能夠承載該工作領域所需要的知識、方便實施和評價的工作項目。所設計的項目必須源自工作領域,從而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學生未來的職業實踐相關聯的項目更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及可遷移性,便于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動機,便于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

(二)《機械制造應用技術》課程的項目化改造

課程目標的確定確定一門課程的培養目標,首先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廣泛征詢行業專家的意見,對就業崗位做出正確分析,結合社會與企業的具體情況分析各職業崗位的技能構成,確定課程的整體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要圍繞課程的整體目標設計課程的項目,通過內容的增刪、整合等項目設計,使課程的教學內容以項目貫穿。因此,教師應深入相應的職業領域,全面掌握其職業活動及工作流程,然后結合課程實際做好課程能力目標的分析論證,不能僅以教科書作為依據,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課程教學與職業崗位相脫節、學非所用的問題。從機械加工行業及企業的崗位分析可知,機械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機械制造應用技術》對應的就業崗位有普通機床操作工、設備維修工、輔助設計員、工藝員、質檢員、生產管理員等,從而可得出課程的知識目標是了解機械加工常用設備的特點、加工方法、加工理論,掌握設備的操作方法和加工工藝,具備機械加工生產意識與生產管理知識,為學習后續課程及從事生產技術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素質目標是將職業道德、素質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當中,注意將工藝問題的工程背景及國內外發展概況、質量與經濟性要求等介紹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勤奮學習的進取精神及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應用工藝知識正確選擇和使用機床、刀具,能夠編制一般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圍繞以上三種教學目標,課程項目設計的理念是:以機械行業中典型零件生產過程中的工作任務為基點進行課程重組,科學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真實的制造工作實踐中掌握零件生產加工的知識和技能。

課程項目的設計由于機械產品的制造大部分是通過機械加工在機床、刀具、夾具和工件本身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其課程內容分布在不同種類零件的加工過程中,所以,通過加工軸類零件、套類零件、盤類零件、齒輪類零件、叉架類零件、箱體類零件等6個項目,可將相關內容與能力訓練貫穿一線,將機械加工過程中牽涉到的知識和技能分別滲透到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生產減速器的任務覆蓋課程的全部內容和能力訓練,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項目設計原則。課程教學可以通過集中教學的方式在3~4周內完成,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課內、課外雙線并行,教師課內示范、學生課外輪班操作,以解決資源不足的難題,實現對綜合能力與單項能力的有效訓練。

課程改造的效果該課程通過項目化教學改革,以加工零件為任務驅動,迎合了高職學生動手興趣濃厚并擅長動手的特點,產品的加工過程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掘和提高,學生在后續畢業制作過程中表現出的獨立性和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的工作意識、能力和自信心,都是教學改革前所難以想象的。

篇(3)

1.教材內容偏難、偏舊,與崗位脫節;2.教學方法單調、呆板,教學形式單一;3.職校生源素質的日趨下滑。然而,培養能夠適應軟件藍領等工作需要的中等技術人員是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針對目前教學與生產實際相脫節的現狀,尋找一種有效的、適合中職程序設計的課程設計模式,以幫助中職學生將所學習的程序設計理論知識轉化為軟件開發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是當務之急的一項工作。

一、中職《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課程目標分析

1.總目標

本課程的設計總體目標是:以就業為向導,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以計算機二級資格考試為考核依據,使學生了解程序設計在本專業的應用、發展及其趨勢,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主要培養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建立起程序設計的基本思路,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其中包括算法的概念、程序設計中的基本技巧和一些常用算法;能夠閱讀、理解源程序和設計解題流程的能力;了解結構化程序設計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思想,能編制出風格良好的程序;最后達到使用VB建立一個小型的應用系統的目的。

2.具體目標

(1)職業技能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程序設計和應用軟件的開發兩個方面都得到鍛煉,具有用VB開發Windows環境下應用程序的能力的要求。

(2)職業知識目標。①使學生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可視化編程是最直觀的編程方法,程序人員只需繪制界面,VB自動產生界面代碼,就可以完成許多步驟。這樣大大地提高了程序設計的效率。封裝、繼承、多態是面向對象程序的主要特征。正是這些特征使程序安全、可靠、可重用、易維護,成為當今新興的計算機技術,有力地促進了多媒體應用技術的發展。②使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學生應具有較為熟練地使用順序、選擇、循環三種基本結構編程序的能力,建立起程序設計的基本思路,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主要包括算法的概念、程序設計中的基本技巧和一些常用算法;能夠閱讀、理解源程序和設計解題流程的能力;了解結構化程序設計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思想,能編制出風格良好的程序;最后達到使用VB建立一個小型的應用系統的目的。③使學生具有程序調試和出錯處理的能力。源程序的輸入到計算機運行很難一次成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學生要掌握相關的程序調試方法,如輸出中間變量、設置斷點、分步執行方法等,對出錯程序進行分析和處理。

(3)職業道德情感目標

學習VB主要是學習編程的思想方法,只要學會VB,以后學習其它編程語言就會很容易掌握,所以重中之重就是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以及強烈的責任心和良好的敬業精神。

二、中職《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模塊劃分

通過市場調查和訪談,企業需要的計算機藍領人才應具備計算機軟件編程與應用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精通程序設計語言,了解軟件項目的開發流程,能夠從事計算機軟件初級編碼或開發、軟件調試和軟件測試及技術服務與軟件銷售等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篇(4)

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是課程建設的兩個方面,顯性課程是指學校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實施的課程,是人才培養計劃中的規定課程。隱性課程又稱潛課程、潛在課程或隱蔽課程等,是一種非正式的、沒有書面材料的課程。通常,我們更多的是關注顯性課程的建設,如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實施及評價等,忽略了隱性課程的開發。其實,隱性課程作為一種特殊的課程形式,在高職教學中起到顯性課程不能替代的作用。我院《農用化學品品質檢驗》作為工業分析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后的一門新課程,跳出了原有的學科體系,采用“工作過程導向”,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序化進行全新的詮釋,在顯性課程的設置、課程活動和課程評價的同時,多種方式開發隱性課程,充分挖掘隱性課程的教學功效,使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課程設置中隱性課程的開發

我院工分專業課改團隊科學地借鑒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設計從“職業成長階段職業典型任務職業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的課程開發步驟,開發出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專業課程體系,《農用化學品品質檢驗》是新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隱性課程的開發,首先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指導下,根據職業能力分析的結果,從原有學科體系中選擇相關內容進行重新序化;在建設顯性課程的同時,我們密切關注到了隱性課程的開發,如課程內容應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對職業崗位必需的知識與技能、理論性與職業性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合理分析,使其保持恰當的平衡;其次是針對項目化教學的要求,教師精心選取來自于企業實際的項目加工成教學項目,如“家禽用飼料的品質檢驗”,在安排項目每個任務中的知識點時,努力挖掘存在于項目中的隱性課程,將職業道德、素養、職業核心能力滲透到各個項目的教學中去;最后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對項目中各個任務的難易程度進行合理的安排,既保證知識體系的完整有序,又保證知識層次的逐漸遞進,將知識的鋪陳著眼于“導學”,而不是著眼于“告知”,不但使學生在課堂中接受顯性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具備職業能力、職業感覺和感情、職業態度和職業經驗等隱性知識。

二、課程實施中隱性課程的開發

在項目化課程實施過程中,隱性課程因素涵蓋了教學組織、課堂的各個層面及角落和師生的各種互動。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念、道德情操、行為處事等等。

1、重視項目教學實施體系的構建,進行隱性教育的滲透

在《農用化學品品質檢驗》項目化課程教學中,構建“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項目教學實施體系,設計“入門項目、主導項目、自主項目、綜合項目”多種層次的項目反復訓練學生,培養學生獨立獲取信息、獨立制定計劃、獨立實施計劃和獨立評價計劃的整體行動能力。具體實施中就是把學生分成多個工作室,每個工作室獨立接受任務,完成信息收集及整理、制訂和實施方案、自評與檢查等工作任務。學生在查閱資料和整理信息過程中,擴大了自身的信息容量和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在制訂和實施方案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評與檢查則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遷移性學習能力。在項目的整個完成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安全和環保意識均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實現顯性課程要求達到的素質目標,同時也充分體現了隱性課程的價值所在。

2、重視課堂物質環境建設,開發隱性課程資源

實訓室是《農用化學品品質檢驗》課程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物質形態的隱性課程的主要載體。為充分發揮實訓室物質環境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學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新建多個“一體化教室”,實現了項目化教學要求的“學中做、做中學”,使學生感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在實訓室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依托學院精細化工研究所和分析檢測中心,與現有的實驗實訓中心呵成一氣,完全采用企業文化氛圍和管理模式,營造了真實的職業氛圍,使學生零距離感受企業動作模式,培養良好的職業情感、職業紀律和職業心理。

3、重視課堂心理環境建設,發揮隱性課程的積極作用

隱性課程作為一種特殊的課程形式,它對學生的影響往往不是教師能事先估計或預料到的,它可能是正確的、積極的,對學生起發展和促進作用;也可能是反面的、消極的,對學生的發展起阻礙、誤導作用。在《農用化學品品質檢驗》課程的教學中,學院和教師盡量創建健康和諧的課堂氛圍,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首先,要求教師從多元智能分析高職學生群體的特點,發現他們的優點,尊重他們的人格,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根據學生心理測試結果和自愿原則,使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構建友愛、合作的良好團隊。其次,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靈活運用任務驅動法、引導法、問題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敢想、敢說、敢問、敢談,從而使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繁,教學活動生機盎然。最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水平。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只是他們傳授的知識,教師的人格、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修養以及其在課堂教學的態度、責任心等,將會比知識更能影響學生,甚至影響他們以后的職業發展。因此學院要求課改團隊成員經常一起交流思想,進行政治學習和心理輔導,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師德水平,作為隱性課程的一個方面,保證其起到積極作用。

三、教學評價重視隱性課程的評價

課程評價是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在《農用化學品品質檢驗》課程教學中,我們采用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部分,尤其重視過程性評價,如根據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是否有較強的參與能力、是否具有探究問題的意識、是否思維活躍等評價角度來評價學生的表現;另外尊重學生的差異,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發展。我們發現教師的合理性、前瞻意識的評價,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師生關系和行為處事等方面都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實現了顯性課程中隱性課程的目標。

四、課外實踐鍛煉,提高隱性課程的實效

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中,實習鍛煉是一種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崗前職業隱性教育,因此,學生在完成課堂任務的同時,課外可以積極參與學院精細化工研究所和分析檢測中心的對外服務工作,通過實習,學生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也增強學生的職業觀念,培養其敬業的工作態度。這種隱性教育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能達到的。

總之,在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受到挑戰,課程項目化是當前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取向,項目化課程要求達到的綜合素質目標,對教學活動起到導向、激勵和制約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顯性課程中隱性課程的作用,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當然,隱性課程的開發還需從課程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到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善和提高。隱性課程在項目化教學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我們要善于抓住機會進行探索,采取多種措施、多個渠道開發各種隱性因素,充分發揮隱性課程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蘭杏芳.談課堂教學中隱性課程的開發[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9).

篇(5)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083-03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方法

所謂的工作過程是指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或任務并最終以獲得工作成果為目的而設計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包括完成工作時需要的方式、內容、方法、組織以及工具等。每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都將體現在職業中,每一個職業含有一件又一件的工作過程。20世紀90年代由德國布萊梅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將職業教育與社會職業相聯系,基于職業中的工作過程提出了課程設計方法,也稱為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該方法是通過整體化分析和描述現代職業工作進行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方法。

人們在學習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為了高效獲取知識,利用想象、手工、口述、圖形等多種手段,匯集形成一種情境,我們稱之為學習情境,通常伴隨時代的發展這種情境會有不同程度的創新。工作過程課程設計方法首要的任務就是設計學習情境,學習情境是組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方案設計的關鍵要素。職業教育的學習內容是為完成職業工作過程服務的,職業教育學習情境實際是在模擬職業工作情境,將職業教育的學習內容安排到學習情境中來提高學生的各項社會職業能力。學習情境的開發設計,換言之就是傳統意義上適合職業教育實際情況的校本課程開發,這個過程要求將傳統的按章節設計的課程內容轉換成若干個學習情境,要完成這個轉換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都很高。

二、中藥鑒定與養護技術的特點

中藥鑒定與養護技術是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含加工與營銷方向)、中藥制劑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是針對中藥材生產、中藥材鑒別、中藥材養護、中藥材購銷等職業崗位設置的一門職業能力核心課,是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能訓練課程。它是本校結合本專業實際情況,將中藥鑒定技術與中藥養護技術兩門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形成的新課程。中藥鑒定、中藥養護是藥品工作技術人員應有的專業技能。主要講授中藥性狀鑒定的基本操作技能、顯微鑒定的基本操作技能、顯微特征描述方法、理化鑒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中藥材商品基本養護技術。介紹常用中藥的來源、主產地、采制、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理化鑒別,包括根類、根莖類、莖木及樹脂類、皮類、葉類、全草類、花類、果實種子類、藻菌及地衣類、動物類、礦物類,并介紹了中藥粉末的顯微鑒定、中成藥的顯微鑒定、未知粉末藥材的鑒定的知識。講授中藥商品變異現象、中藥商品變異因素以及一般商品養護與易變異商品養護方法。本課程以中藥的四大鑒定方法及養護技術為手段,闡明各個中藥具體品種的名稱、來源、產地、采收加工、性狀、顯微、成分、理化、功效、商品形態及養護等內容,指導學生對中藥的識別、鑒定和養護,并通過實驗訓練,著重培養學生運用四大鑒定法在具體品種上進行真偽鑒別和針對中藥材進行養護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學習了應用化學、實用中藥學基礎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本課程。

掌握本課程內容,將為進一步學習中藥炮制技術、實用方劑與中成藥及其它后續課程,以及為今后從事中藥的生產、質量檢測、經營管理等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更主要的,中藥行業各崗位在國家職業標準中均有對中藥鑒別能力的要求,中藥鑒別與養護技術是中藥行業崗位群的行業通用技能。中藥鑒定技術、中藥養護技術又是中藥驗收員、中藥購銷員等崗位的職業特定技能。掌握中藥鑒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真正做到鑒別中藥的真偽和優劣,并為學生通過醫藥商品購銷員技能證書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中藥養護技術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進行藥材養護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培養目標直接關系到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必須結合中藥鑒定、中藥養護的特點及社會的專業需求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本課程以中藥鑒定為核心,輔以中藥養護的知識及技能,要求掌握中藥鑒定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相應的養護技能。中藥鑒定有四大鑒定方法,即基源鑒定、性狀鑒定、理化鑒定、顯微鑒定。從傳統的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簡便方法鑒定藥材的外觀性狀特點,外觀性狀包括大小、形狀、表面、斷面、質地、氣、味、水試和火試等十個方面的內容;到現代的結合物理、化學、生物學、計算機技術、使用儀器進行研究分析的先進高端鑒定方法。如:紫外光譜、紅外光譜、薄層色譜、氣相色譜、熒光光譜、高效液相色譜、核磁共振、掃描電子顯微鏡、計算機圖相分析、各種電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學技術、x射線衍射技術、高效毛細管電泳、各種熱分析技術、聚類分析法、人工神經網絡等檢測手段均被吸收到中藥鑒定的方法中,大大豐富了中藥鑒定的內容。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設計過程

(一)課程項目化設計的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項目化設計方法分為三步:第一步,在現今社會職業形勢基礎上分析工作任務,按照能力發展和職業成長規律確定職業典型的工作任務。第二步,設計學習情境,即構建“小型的主題學習單元”,要將學習領域中的能力目標和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論和方法論的轉換。在進行學習情境設計前要確定本課程能力培養目標,在設計的各個教學情境單元中要體現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三個職業能力的培養,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設計教學情境,設計的教學情境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這個問題情境是由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上具體工作任務轉化而來,在教學情境中,一般以具體的任務形式來體現。第三步,編制課程標準,制定教學大綱。

按照以上三步,我們課題組對廣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廣西藥用植物園種子種苗公司、南寧市華泰飲片制藥廠、德洲醫藥公司、桂和堂等幾家中藥種植、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調查,組織企業專家對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含加工與營銷方向)、中藥制劑技術專業崗位群進行了工作任務分析,確定職業典型工作任務,針對不同崗位的工作任務提出了知識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質能力的要求。根據工作任務的相關性,整合形成中藥種植、中藥飲片加工與生產、藥品檢驗和藥品經營與使用四個職業行動領域。行業企業專家提出職業工作過程中的職業能力,專家結合職業能力對學科體系中的教學內容解構,再結合學院實際,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職業成長規律,重新序化并構建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該體系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職業能力基礎課(必修課,占總學分25.52%);第二部分為職業能力核心課(必修課,占總學分44.83%);第三部分為職業能力拓展課一(系級選修課,應修滿12學分,占總學分8.28 %)、拓展課二(院級選修課,應修滿8學分,占總學分5.52%)。以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為例,職業能力基礎課設置了應用化學、植物生產環境等課程。職業能力核心課設置了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藥用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實用中藥學基礎、中藥鑒定與養護技術、中藥炮制技術、醫藥市場營銷技術等六個專業方向學習領域,每個學習領域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課程排序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

(二)課程目標設計

課程總體目標:學習完成本課程設計的項目任務后,學生會運用傳統鑒別經驗和現代鑒定方法鑒定常用中藥,為今后從事中藥的真偽鑒別、質量評價、相關中藥研發實驗操作、中藥材基本養護等工作打下基礎。能運用中藥鑒定、養護的技能操作及相關理論知識熟練完成中藥鑒定、養護崗位所承擔的具體工作任務,同時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職業道德和工作作風,樹立全面控制藥物質量的觀念。使學生成為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實用型人才。課程目標設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理解中藥鑒定及養護操作必備的基本知識;理解350種常用中藥的性狀鑒別要點;認知與中藥鑒定有關的法律法規;掌握中藥鑒定的目的、依據和方法;掌握中藥養護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中藥的來源、主要性狀、顯微和理化特征;熟悉中藥的采收、加工、貯藏對中藥質量的影響;掌握各種不同中藥材養護技術;了解中藥鑒定的意義和任務、常用中藥的主產地和中藥鑒定的一般程序;了解市場假劣藥材動態及中藥鑒定技術的發展動態;了解中藥理化鑒定的基本方法和20種藥材的理化鑒定要點。

2.職業能力目標。能用性狀鑒定技術快速準確地鑒定350種常用中藥材及飲片的真偽優劣;能用顯微鑒定技術準確鑒定20種常用中藥材的真偽優劣;熟練中藥的來源、性狀、顯微、理化鑒定綜合操作技能;學會借助相關書籍解決中藥鑒定的實際問題;會獨立查閱相關文獻獲取新知識;會針對不同的中藥材設計具體的養護方案。

3.職業素質目標。樹立全面控制藥物質量的觀念,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表現出關心、愛護、尊重患者和認真、嚴謹、熱情、勤快的工作作風,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職業道德,為從事藥學工作打下必備的基礎。

(三)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圍繞職業工作過程中實際工作任務來展開,課程內容進行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設計。中藥鑒定與養護技術課程根據中藥鑒定行業發展和領域,職業崗位群需求,遵循學生職業成長規律,以中藥的四大鑒定方法為手段,圍繞四大鑒定技術開展各類型中藥鑒定及配套相關養護技術,教學內容為專業教學服務。設計“中藥鑒定與養護基礎知識”“中藥分類鑒定技術”“中藥分類養護技術”共3個學習情境、15個項目任務,將傳統學科體系進行解構,對工作過程系統化知識進行重構,每個學習項目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指引學生自覺組織相關知識及技能來完成任務。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具體如表1所示。

(四)課程教學實施及教學方法

學習項目的實施主要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步法進行。在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根據不同類型項目任務類型,靈活多樣地采用“任務驅動、工作引導、項目導向、工學交替”四階段教學模式,利用校內外實訓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根據完成不同學習項目內容,教師靈活選擇四階段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等各種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突顯職業教育“以能力為中心”的特點。表2以項目3植物類根及根莖類中藥鑒定技術為例,說明了教學實施過程和教學方法的使用。

表2 項目3植物類根及根莖類中藥鑒定技術

課程 中藥鑒定與養護技術

學習情境 中藥分類鑒定技術

項目名稱 植物類根及根莖類中藥鑒定技術 建議課時 2(80分鐘)

知識目標 1.掌握黃芪、甘草、黨參的鑒別;

2.掌握黨參與明黨參、柴胡與銀柴胡、白芍與赤芍的對比鑒定;

3.熟悉根及根莖類藥材的一般鑒別方法;

4.了解苦參、銀柴胡的性狀鑒別。

能力素質 會運用中藥的基源、性狀、顯微、理化鑒定綜合操作技能;

會借助相關書籍及互聯網解決中藥鑒定中出現的新的實際問題;

會獨立查閱相關文獻獲取新知識。

教學重點 重點掌握黃芪、甘草、黨參的來源、性狀、顯微、理化鑒別。

教學難點 甘草和黨參的來源,藥材鑒別。

教學過程

1、教學準備2分鐘;2、復習引入新課3分鐘;3、設計情境,提出任務,5分鐘(資訊);4、小組學習討論并制定任務的實施方案,計劃20分鐘(決策、計劃);5、方案的實施,計劃30分鐘(實施);6、項目完成效果評價,計劃8分鐘(檢查、評估);7、拓展知識的學習,計劃10分鐘;8、課后作業安排,計劃2分鐘。

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

2、項目教學法;

3、頭腦風暴法 【教學評價與分析】 評價內容:知識能力,制定方案能力,方案實施能力(含小組團隊合作能力、工作態度、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任務完成情況評價方式:教師評價

實踐教學的設計思想:實踐教學針對相關的專業工種,實施“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模式”,采用“做、論、講、評”四環節教學法。做,即實際操作,包括校內實訓、現場實訓(在企業進行)。體現并要努力實現高職教育特色,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技術要實用、過硬,以為學生一畢業就能夠熟練勝任有關工作崗位而進行設計。

(五)課程評價及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評價模式融入了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的考核評價模式。注重對過程的控制,以滿足職業崗位需要為目的,具有“過程性、多元化、雙向性和可持續性的特點”。具體評價及考核方式如表3。

項目3 植物類根及根莖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4 植物類莖木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5 植物類皮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6 植物類葉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7 植物類花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8 植物類果實種子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9 植物類全草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10 樹脂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11 菌、藻、地衣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12 動物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13 礦物類中藥鑒定技術

項目14 中成藥鑒定技術

項目15 中藥分類養護技術 1.學習態度

2.學習紀律

3.操作技能考核

1.學習態度30%

2.學習紀律20%

3.養護報告20%

4.操作技能考核30%

綜合

評價

將各評價單元的分數按照比重累計相加后,按照評價標準分為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級(90分以上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60-69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

四、教學實踐效果

在講授完中藥鑒定與養護技術課程之后,進行期末考核,最終進行綜合評價。約有90%以上學生可以順利通過閉卷考試,幾乎所有的學生能順利通過操作技能考核,最終取得本門課程的學分,成績比傳統模式授課提高了十幾個百分點,特別是操作技能考核,比傳統模式授課學生能鑒別出的藥材增加近百種。此外,我們還組織了學生參加每年的中藥理論知識比賽和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全國中藥傳統技能大賽,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項目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現實企業工作情境指導下,把教育目的、過程和結果與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相互聯系起來,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崗位工作的特點。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更鍛煉了老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和課程職業整合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篇(6)

1 工程測量教學內容的改革

從現有的教材來看,大多數教材的內容落后于生產現場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選用合理的教材,根據現場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對普通測量技術進行適當的刪減,增加相應的應用測量技術和現代測量技術的相關內容。比如:可以增加計算器編程、全站儀在施工放樣中的應用、GPS在施工中的應用等。現在大多數的工程測量教材在應用技術章節講的過于簡單,這在教學中要講到各個方面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普通測量技術作為土木工程專業通用,應用測量技術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根據不同的方向進行選用,現代測量技術作為學生熟悉測繪新技術及其應用。

2 工程測量教學方法的改革

2.1 工程測量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堂教學和課間實習相結合是工程測量教學的主要形式。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工程測量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在工程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從引導的角度講授知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講授中要留出適宜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學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書為主,要適當的引進現代教學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改善課堂環境;學生對所講的知識理解是抽象的,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件中可以引入一些相關的工程實例。

現在測量儀器品種甚多,發展迅猛,使得現在的教學設備陳舊和老化嚴重,落后于生產;而且現在大多數院校的經費緊張,沒有多余的資金購買各種品牌的測量儀器、新儀器和設備,但是現在教學又需要,在這種供需矛盾的情況下,可以從網上和儀器廠家收集相關的新儀器的圖片和介紹,使學生對新儀器有一定的認識。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把相關的教學資料在校園網上,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測量論壇和測量網站,通過互聯網讓學生了解測量的發展動態。

2.2 工程測量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工程測量實訓是工程測量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實訓環節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掌握測量儀器操作技能和測量作業方法的主要途徑。但是現在測量實訓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設計的實訓項目還沒有完全和工程建設相結合。

實訓項目偏少,測量儀器陳舊,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設中的現代測量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儀器運用近來;隨著高職的擴招,現在的實訓設備量偏少,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在改革中,需加大實訓設備的投入和實訓設備的使用效率。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訓項目的訓練。

3 工程測量考核方式的改革

工程測量這門課程有很強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理論和實踐結合非常緊密;采用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難以反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內容過于依賴教材內容,導致學生只注意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略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3.1 工程測量課堂考核的改革

考試只是一種手段,而最重要的是學生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往的考試多采用試卷進行,出一些填空、選擇、判斷、簡答、計算等題目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注重書本知識,不能很好的考核學生運用知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些學生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考出好成績,但是運用知識的能力很差。為了改變這種現象,需要采取試卷考試與能力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把理論考試、儀器操作能力進行綜合考核。

3.2 工程測量綜合實踐考核的改革

工程測量綜合實踐協同作戰特點突出,這對培養團隊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綜合實踐時,更應該注重對過程的考核,綜合實踐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實踐的每個階段,以實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由小組長對每個成員給出評價。實習結束后,以此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在實習中,根據實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儀器的熟練程度、實習期間的表現對學生做出綜合的考核。

3.3 師資隊伍建設的改革

從事工程測量教學的青年教師大多數是從校門進校門,缺乏必要的工程實踐經驗,很難掌握施工單位對新技術、新方法、新儀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去施工單位進修,以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優化知識結構,來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師應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教師除了教學工作以外,還要參加一定的科研活動,承擔一定的工程任務,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項目化教學探索

根據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結合“工程測量”課程教學特點,積極探索項目化教學改革,作如下探索性課程設計。

4.1 課程目標設計

4.1.1 能力(技能)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工程測量》課程的學習,具備測量儀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學生能完成一個單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定位放線、施工控制及竣工測量工作的能力,為后續的測量實訓、學生畢業后從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工作打下基礎。

(2)具體能力目標。

具有距離測量及相應數據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具有高程測量及相應數據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具有角度測量及相應數據成果整理、分析能力。

4.1.2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以下知識。

(1)明確建筑施工測量的任務、要求與工作原則,掌握建筑施工測量的基本知識。

(2)掌握水準儀、鋼尺、經緯儀、全站儀等常用儀器設備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了解現代測量技術發展的趨勢。

4.1.3 素質拓展目標

在完成項目任務活動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貫穿當前企業經營理念,增加企業經濟效益與個人生存發展之間的關系。具體能力如下。

(1)培養自我學習能力、使用工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與人協作能力。

(2)培養高度的責任感、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

4.2 課程內容設計(表1)

4.3 項目設計

(1)項目主題:竣工測量驗收。

(2)項目選擇。

項目1: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天工樓:用于課堂師生共同完成。

項目2: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4#宿舍樓:作為平行訓練項目用于課后學生自主完成。

項目3: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館(放線):用于隨后兩周的綜合實訓(訓練與提高)。

(3)項目分析。

①項目貫穿:選擇的項目中包括了:本課程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在完成項目中各分部分項任務中能夠貫穿。

②任務驅動:以每個分部分項工程為一個基本單元,每個單元中都有各項具體的任務,每次課堂和課后都需要完成相應的數據分析及成果展現,通過任務驅動,將知識點進行貫穿,所有單元的訓練任務完成后,學生應會掌握對應的知識點。

③成果展示:通過兩個平行項目中各單元的任務不斷推進,學生反復訓練,能力不斷提升,所有單元的任務完成后,即一份完整的竣工測量報告及竣工圖。

④實訓設計:課程教學完成后隨后選擇的項目3進行兩周的綜合實訓,項目3較項目1、項目2難度和復雜程度有所增加,通過綜合實訓,可實現學生綜合完成項目任務的能力,達到訓練與提高的能力。

(4)完成項目要求。

①按照給定的項目施工圖完成實際工程的竣工測量報告及竣工圖的繪制。

②按照分部分項工程進行測量。

③質量要求:測量數據齊全且符合精度要求。

④時間要求:實際安排教學時間內完成成果。

(5)單元任務明細及進度計劃(表2)。

(6)完成項目任務措施。

以目前建筑工程建設三方(施工方、監理方、建設方)為基本管理單位,將班級分為三個部門,并選出三個部門負責人,以項目1作為教學載體,每個分部分項工程為一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的具體任務由三個部門分別完成,通過反復訓練掌握單元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7)角色模擬及職責劃分。

4.4 能力訓練項目設計(表3)

篇(7)

1 高職項目化課程改革分析

職業教育的項目課程是以企業實際工作流程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設置相應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組織和設計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各具體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目標的課程模式,其目的是通過課程內容和實際工作情境相結合,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職業技能。①筆者以項目課程的方式在導游英語中進行教學研究并對該課程的學習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調查對象為我校大二的學生和任課教師。調查內容涉及到學生英語基礎、學習動機、課外學習、教學模式及職業英語技能提高情況及改革建議等。

1.1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項目教學組織都以小組的形式出現,學生按照實際崗位的組織形式安排角色,明確責任。教學經過工學結合,任務驅動,做學一體的各個教學環節。調查中56%的學生在項目教學的小組學習中改變被動學習的習慣,學習動機更強了,愿意花課下時間準備項目任務且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但是,項目教學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英語交際能力、導游服務專業知識儲備和職業素養。25%的同學反應英語基礎差或專業知識不扎實在完成項目教學任務時會特別吃力。教師在教學安排上顧全大局,又無法進行個性化教學。

1.2 英語導游服務的職業技能

通過調查,項目目課程充分將旅游專業英語教學情境真實化,學生在導游英語項目課程學習中體會到實際工作場景(入境團地接和出境團領隊服務操作),關于項目教學對英語導游服務職業技能的提高方面,45%的同學認為提高了導游服務過程中的英語聽說譯能力,32%的同學認為提高了實際工作場景的英語溝通交際能力。但是,由于項目教學實施時間較長,部分學生任然未完全擺脫傳統的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尚不能清楚認識到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的統一能帶給他們現實的經驗。

1.3 雙師隊伍建設

為了使導游英語課程的教學達到項目課程預期的效果,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導游英語課程的“雙師型”教師,即既有豐富的旅游專業知識和旅游從業經驗,又有扎實英語應用能力的復合教學能力的教師。在對任課教師訪談中,有75%的教師取得英語導游證并有相關的行業工作經歷,并且在旅游專業英語教學上有七年以上教學經驗。

2 翻轉課堂概述

2.1 起源與定義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國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Jon Bergmann和Aaron Sam將PPT 演示和講解制作成視頻作為家庭作業上傳到網絡而引起眾人關注。②到2011年,薩爾曼?汗(Salman khan)創立的汗學院(Khan Academy)將視頻教學與課堂練習結合開發的系統進一步推動翻轉課堂的實踐,③翻轉課堂開始為眾多教師熟知,并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④

翻轉課堂,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方式是學生在上課前就通過教學微視頻完成知識點的學習,上課時師生一同利用課堂來答疑解惑、交流討論、知識運用與成果展示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的新型教學模式。⑤

2.2 教學優勢

實踐中國內外探索利用視頻教學的例子不勝枚舉,早在20世紀50年代,很多國家都進行過廣播電視教育。但為什么只有翻轉課堂才打破了傳統教育呢?翻轉課堂的鮮明優勢有哪些?

(1)微課視頻要點明確。大部分微課視頻控制在5到10分鐘,該時間段正好是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知識點,在知識點講授中重難點突出,講授方式多樣,增強趣味性。通過網絡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自主學習。(2)學習過程被顛覆。翻轉課堂將傳統課堂上的知識點學習放在課前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和人機互動系統在線監督輔導完成;課堂上師生通過提問和討論,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給予有效的輔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3)復習考查更便捷。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學習后再通過一個線上人機互動系統檢測學習情況。學員的練習完成進度及正確情況會通過云平臺進行匯總,教師也就能宏觀了解到每個學生學習狀況。同時,微課視頻方便學員一段時間學習之后的復習和鞏固。

3 典型任務教學設計案例

根據對項目化課程導游英語教學改革分析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了解,翻轉課堂與項目教學模式可以相互補充,有機融合,構建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項目化課程的翻轉。筆者以導游英語課程中典型任務自然景區講解的教學設計為例,嘗試教學設計流程“二塊三步六環節”,探討導游英語課程教學的翻轉課堂設計。“二塊”是學生學習分為兩個模塊:自學訓練和討論展示;“三步”指教師教學準備的三個步驟:分配學時、編制教案和微課錄制;“六環節”則是兩個模塊的細分。自學訓練是課前老師安排學生完成微課學習,具體分為三個環節:微課學習、線上人機互動系統知識點練習和疑難匯總。課堂上的師生討論展示包括:疑難討論、成果展示和總結反饋。

以英語導游服務自然景區講解為例,重點介紹教師課前準備和課上操作。

3.1 教師教學準備的三個步驟

(1)分配學時。總學時為4,課前2學時,課上2學時,課前和課上教師準備兩套教案。課前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或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按照同寢室成員分配)在寢室上網學習微課視頻,了解講解思路,游覽安排和互動環節;視頻學習后學生完成智慧樹開發的Tell Me More平臺的練習。課上學生教師的指導工作由全面指導發展到強化學生以小組單位合作完成該典型任務。這樣教師就合理的安排了翻轉教學時間。

(2)編制教案。典型任務確定為海南三亞天涯海角自然景區介紹。在微課教案的設計中,教師先將該話題維度分為:對游客問候和歡迎、自我介紹、景觀慨況(位置、結構、特色、評價)、游覽活動安排介紹、問答環節和自由活動注意事項(防曬、海邊游泳安全事項、防止游客走失和海蜇叮咬急救),然后根據教案設計錄制腳本;在課堂教學的教案中,教師主要以提問形式引導學生提問與討論,教師先預測學生的疑難點,然后設計模擬講解任務,明確小組分工,轉換師生角色。教師為游客,學生為英語導游。教師給學生提供了景區的相關背景信息,學生網上搜索并撰寫英文導游詞。

(3)微課錄制。微課視頻制作的質量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一方面,從前期的拍攝到后期的剪輯視頻制作都需要有專業人士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微課視頻要求教師在五到十分鐘內將核心內容講完,并且講解要生動活波,強調視覺效果。教師錄制的微課視頻傳到人機互動的網絡平臺上,該平臺輔以教學課件、筆記、練習、討論區、測試、學習調查、提問區等。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有效地組織學生學習。

3.2 典型任務

自然景區講解的課堂討論展示在導游講解實訓室進行。第一個環節疑難討論,學生將自主學習匯總的問題與老師和同學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在掌握自然景區景點介紹的要點后討論如何豐富講解,既要有創新點也要有特色。第二個環節成果展示,教師鼓勵學生融入角色按照小組依次根據抽到的景點進行實地導游講解展示。第三個環節,總結反饋,教師針肯定各小組的努力成果,找出各小組講解中的亮點,分析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別問題。討論展示給學生機會自主完成漸次復雜的工作任務,不僅強化了專業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還增強了團隊合作、溝通等社會能力,提升了分析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等方法能力。

4 結語

有文章提到,微課視頻不是翻轉課堂的核心,對傳統教學流程的顛覆⑥和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考才是翻轉課堂的真正含義,翻轉課堂的成功得益于探究性學習和基于項目的學習帶來的主動學習。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應該僅僅被當作一種教學新理論研究,而是需要教育者們在實踐中去豐富完善它。“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到項目課程教學中以來,解決了項目教學模式中原有的項目實施時間長,教學情景難以仿真、項目知識難以消化等諸多難題,提高了學生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互動度,課前的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和動力,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明顯提升。筆者在項目化課程導游英語教學中進行了該模式的實踐嘗試也希望有更多高職教師將該模式付諸實踐,為進一步深化高職項目化教學改革作出貢獻。同時,項目化課程的翻轉課堂對高職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促進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建設。

注釋

① 管秀君.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與項目教學法[J].職業技術教育,2008.

② 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③ 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

④ 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

篇(8)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12

Abstract Lathe numerical contro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urse,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dinary CNC lathe and CNC lathe used during upgrading of typical project tasks as the carrier,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e the "NC transformation" cours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research. After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rans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ory and practice; project task

床的數控化改造課程是機床再制造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它綜合了本專業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數控系統連接與調試、數控機床PLC控制與調試、數控機床機械部件裝配與調整和數控機床液壓與氣壓傳動等課程內容,是前期這些課程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應用,對于提高本專業學生從事機床數控化改造或機床再制造方面所需核心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1 課程的基本信息

車床的數控化改造課程是“機床再制造專業”專業綜合應用性課程,開設于二年級學生第四學期后半學期,實行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集中上課,邊做邊學;整合課改前72學時理論授課,4周機床數控化改造實訓(實訓結束后進行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工技能鑒定),變成目前課改后的理實一體項目化授課120學時,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工技能鑒定前1周集中培訓。

2 課程的目標與定位

(1)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機床數控化改造或再制造方面的改造前評估、設計、裝配調試和測試檢驗等工作,具有職業崗位(群)所需的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端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2)專業典型工作崗位。本專業典型工作崗位包括:機床改造工程師、設計員、工藝員和一線操作工,本課程基于機床再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夠滿足這些典型工作崗位所需專業知識和技能。

(3)課程定位。“車床的數控化改造”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屬于專業綜合應用性課程。它具有較少的新知識和新能力要求,更多側重于前期課程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應用,是學生頂崗實習前夕重要的一門綜合類課程。

(4)課程教學目標。

①能根據給定的廢舊車床(包括廢舊的數控車床),考慮多方面因素,如改造成本、廢舊車床目前狀況,綜合評判是否適合車床的數控化改造-廢舊車床性能檢測與再制造性評估;

②按照國家標準(GJB 5481-2005機床數控化改造通用技術要求;GB/T 28615-2012綠色制造金屬切削機床再制造技術導則),能夠擬定或設計廢舊車床整體改造方案(重點:系統選型),并進行詳細設計,包括電氣原理圖繪制、機械結構改造設計等(20%);

③按照給定車床數控化改造要求,如改造用電氣原理圖和接線圖,裝配圖及裝配工藝,整機改造工藝流程,相關系統用連接、調試說明書等,初步具有完成局部或整機改造的能力-拆洗修換裝調(機電);

④能夠對改造后的車床,按照相關國家標準,借助相關工量具,完成精度檢驗和試切加工;

⑤綜合運用先修課程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解決車床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3 課程整體設計

3.1 項目設計

由于學院車床的數控化改造過程目前做不到重復性改造,故把改造過程涉及到的主干知識學習和核心技能訓練,拆解成18個相關性項目進行訓練,具體項目設計詳見表1,這18個項目基本覆蓋車床改造過程的典型工作過程和任務,同時側重于車床安裝、裝配、系統連接與調試、精度檢驗和試切加工等,同時兼顧改造設計。

3.2 課程教學條件

校內實訓基地:兩臺普車改造完成的數控車床,兩臺廢舊數控車床經系統升級改造的數控車床,四臺數控車床CAK6150Di(配置fanuc 0i mate TC系統),可用于本門課程的理實一體項目化教學。

校外實訓基地:學院與山西智創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勤美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進行深入校企合作,在數控機床裝調維修、數控機床升級改造或普通機床數控化改造方面對頂崗實習的學生實施聯合培養機制,鞏固所學專業知識,強化機床改造方面的實踐技能。

課程參考資料:本門授課所用資料是機床廠家和數控系統廠家提供的全套技術資料,如:機床電氣原理圖、數控車床使用說明書(機械與電氣)、fanuc系統系列說明書,數控車床典型部件裝配圖紙和裝配工藝等;四臺改造完成的數控車床改造前及改造過程中整理完成的全套技術資料。

3.3 教學模式

課程設計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貫徹邊做邊學教學理念,突出專業能力培養,將相關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融入到每一次課程當中,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教室與實訓室結合、學習與工作結合”的三結合。

教學過程:每一次課都通過案例或示范任務直觀引入,學生模仿并通過思考,逐步完成類似或難度等級漸增任務,在做任務、做項目過程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同時在一些重要的項目中增加考核任務。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是否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來評價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善于采用引導法、分組討論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課件、技術資料、實訓設備、課程資源庫等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4 課程評價

過程考核、期末考核和技能鑒定考核三者相結合。過程考核側重學生平時學習態度、課堂上任務完成情況,考核項目或任務得分情況,過程考核占到總成績的50%;期末考試側重于理論考核,占到總成績的25%;數控機床裝調與(下轉第68頁)(上接第24頁)維修工技能鑒定考核占到總成績的25%。

4 課程單元設計

下面以fanuc系統選型為例,闡述教學實施過程:

(1)任務引入(15min)。學院有兩臺廢舊數控車床,1987年左右購置,系統為DJK-BS03A,該機床自購置后主要用以數控車削實訓,機械精度保持較好,現需對其數控系統升級改造。鑒于學院數控實訓中心大部分系統為HNC-210系統和FANUC系統,①為了便于維護管理;②同時近幾年在數控機床裝調維修與升級改造比賽項目中,使用fanuc系統較多;③改造完成后也主要用于機床改造課程實訓和技能競賽培訓用,所以經申請領導同意升級為fanuc系統,現需確定系統配置清單和價格。

(2)逆向任務實施(容易著手)(45min)。學院有四臺數控車床,配置的系統為fanuc 0i mate TC系統,請根據課前提供的相關技術資料(選型手冊、部件速查手冊、維修說明書、連接功能說明書等)和設備,確定機床的系統配置清單。學生可以通過現場查看各部件銘牌、系統開機查看系統軟硬件配置,翻閱相關說明書,以小組分工、討論、協作方式最終完成配置清單的填寫(表2)。必要的情況下,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情況或遇到的典型問題進行講解。最終每小組向老師匯報工作。

(3)教師點評總結(30min)。展示學生的成果并點評,之后集中講解學生在做任務中遇到的難題或疑問。

(4)正向任務實施(上課時引入的問題)(45min)。在完成逆向任務的基礎上,已知主軸電機的功率和調速范圍要求,各進給軸電機的功率和扭矩,以及其他改造要求,確定fanuc系統配置清單。

篇(9)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職業教育司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決定,我國啟動了新一輪的職業教育化學課程改革。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借此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向特定的行業和崗位培養合格的生產或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是高等職業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和研究適合高等職業教學的模式,并積極將“項目化教學”的教學模式應用到高職教學中來。

一、教學實施過程

(一)教學目標

化學檢驗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生產一線的化學分析工,其工作任務包括:樣品的采集;樣品的制備;保存與分解;樣品分析;分析結果處理。課程內容是化學檢驗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務。課程通過項目化教學,培養學生學習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論、分析儀器的基本構造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夠運用其知識、技能解決樣品分析中的實際問題,以及積極進取、團結協作、實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態度。

1.技能目標

首先,使學生能夠遵守實驗室衛生、安全要求,學生在實驗室行為達到5S(整理、整頓、清理、清潔、修養)管理要求;其次,使學生分析儀器操作能夠達到化學分析工中級工以上的水平;再次,使學生能夠獨立進行樣品的采集、制備等;能夠對一般分析儀器進行維護,對滴定分析儀器進行校正。

2.知識目標

使學生能夠正確講出定量分析過程中誤差的來源及減免方法;能夠正確講述樣品的采集與保存、樣品預處理基本知識;能夠正確講述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素質目標

努力學習們的團結協作能力;查閱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職業行為能力。

(二)教學組織及教學內容

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要根據工作崗位對專業知識需求及工作態度,重構以項目為載體、以行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體系,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產品檢測任務為依托,選擇典型分析項目;設計實驗報告的編制、樣品的采集與制備、用滴定分析法對物質進行測定、用重量分析法對物質進行測定、用儀器分析法對物質進行測定、按工作過程進行樣品分析實訓等教學項目;以實踐教學為先導,實驗室作為教學實施場所,展開教學,將理論知識講解滲透在實踐訓練過程中,采用“邊講邊練,邊做邊學,邊做邊講”,待學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進行理論延展。使整個教學活動均在實訓室完成,實現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化學檢驗》內容多、實踐性強,教學實施過程中強調理論密切結合實踐,《化學檢驗》主要解決的是樣品的采集、制備、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分析數據處理等問題,而分析檢驗崗位工作是為了完成分析項目工作任務,是重復勞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或項目導向模式組織教學,通過具體、真實的分析工作任務講解,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先講后練”,“邊講邊練”,“先練后講”等方法,增加師生互動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開設實驗項目的訓練,可將學生組成項目學習與訓練小組,分工協作,相互幫助,相互監督,按照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分析操作技能要求進行項目活動,提交任務成果。

(四)考核與評價

《化學檢驗》課程的考核評價按項目進行考核,每個項目分為知識、技能與態度三部分,分別考核,綜合評價。課程考核是項目考核的累積。并將“化學分析工”職業技能認證考核成績與課程考核成績綜合評定為課程總體成績。

1.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應按照項目分別考核,課程考核成績則是項目考核成績的累計。課程成績中每一個項目成績從知識、技能、素質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據提交的成果、回答問題、作業、平常表現及小組互評的結果進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計算機模擬和實操。

2.項目考核

以班組為單位對成員進行考核,采用操作與答題的方式進行考核。每個班組由組長負責小組考核,集體答卷,一人操作其他成員評價,然后按答卷貢獻大小、操作評價和態度對小組成員進行成績評定(排序)。教師根據各組答卷成績、操作成績和完成項目過程中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工作評價成績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劃分為5個等級。考核注重應用,緊扣大綱,項目里重點介紹或講解的知識,就是重點考核的知識;不出偏題、怪題。

二、實施效果

項目教學法目的明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通過對校外專家、行業 企業 專家、校內督導及學生評價,說明實行了項目化教學之后,盡管平時的作業上繳、單元實驗以及技能訓練對有些學生來說是被動的,但是從實施的效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三、經驗總結與問題探討

篇(10)

一、課程項目化的內涵

課程項目化是指根據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和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將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訓練具體技能的項目,并根據項目組織原則實施教學與考核以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課程設計[1]。課程項目化立足職業崗位要求,把現實職業領域的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等實際工作內容和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作為課程的主體內容,并與國家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要求相銜接,若干個項目課程組成課程模塊,進而有機地構成與職業崗位實際業務密切對接的課程體系[2]。課程項目化以能力作為其核心培養目標,幾乎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項目化教學則強調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3]。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項目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性

綜合而言,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國際貿易實務本身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需要。在高職商務英語整個課程體系中,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主干核心課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學方向具體地表現為以應用為目的,以提升國際貿易人才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重技能操作,重實踐教學。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改變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把實際外貿業務工作的具體任務與書本知識相結合,而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項目教學恰到好處地解決了此問題。

2.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造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的需要。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實務課堂上,教師傾向于“以理講理”,過多地講授書本知識,上課內容枯燥,導致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而項目化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身臨工作情景,自我收集信息,教師指導學生制訂實施方案,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解決貿易實務的具體問題,變被動為主動。同時教學項目使課程具有靈活開放性,可及時進行國際貿易信息的更新,保持課程的最佳適應性,又可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達到因材施教、人人成功的職業教育目的。

3.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造是形成優質師資隊伍的需要。若要進行項目化教學,教師就必須是“雙師”型人才,這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完成課程項目化方案設計及實施教學等一系列任務,教師必須不斷地深入到企業中去鍛煉和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水平[4]。教師在課程項目化過程中與企業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從而做到“教最新的”,才能保證讓學生“學有所用”。

4.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造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需要。傳統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老師依托書本,從抽象的概念出發,進行具體知識的講解。因為缺乏與實際工作的聯系,老師講起來“苦澀”,學生學起來“干澀”,且效率低下。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掌握一個概念應當從具體到抽象,從定性到定量,從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課程不能從概念出發,要改變過去“先學后做”的習慣,采取高效的“邊做邊學”或“先做后學”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地掌握課程內容。

三、《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化改革的實踐

2012年,鷹潭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啟動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能力目標項目化改造工作,具體的思路如下:

1.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我系成立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開發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課程負責人、骨干教師、企業經理、行業代表、職教專家。課程開發小組通過與商務局、江西美運鞋業有限公司合作,深入企業進行外貿業務工作崗位群工作任務分析,確定了外貿行業核心工作崗位主要是: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外貿單證員。

2.教學分析及設計。根據外貿業務崗位群分析結果,結合具體學情分析,以江西艾特工貿有限公司為背景,以典型產品為載體,圍繞完成該種產品的出口流程,按順序列出課程的5個教學項目:交易準備—交易磋商—簽訂合同—履行合同—業務善后。其細化子項目及具體學時分配見圖2:

3.課程組織與實施。現以江西艾特工貿有限公司具體產品“太陽鏡”出口中“簽訂合同”項目為例,說明項目教學法的組織實施過程。

(1)貿易雙方已經完成交易磋商,現在中方要制定具體的對外貿易合同,由此創設項目情境。為完成合同條款訂立任務,必須知道有關合同條款的知識,教師由此導入項目任務和項目知識點。

(2)教師根據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分組,指定負責項目組長,一般4~6人一組,每組好、中、差的學生合理搭配。給每個學生準備一份空白合同,每組持有一整套完整的真實貿易背景資料,教師每講完合同條款下的相關模塊,要求學生按背景資料分組擬訂合同的相應條款。

(3)師生一起分析討論簽訂合同,并展示標準合同。學生最初所能想到的條款可能不完整,但通過與規范、準確的條款相對照,正好可以發現問題,學生也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產生學習渴望,教師由此逐次展開該實際運行的合同知識點的傳授及規范英文合同條款用語。

(4)教師更換另一單外貿業務,給每組一套完整的背景資料及空白合同。學生分組擬訂合同。經過上述過程,學生對項目任務已有了清楚認識,對完成項目任務也樹立起信心,此時,教師應鼓勵他們放手去做。

(5)展示條款(中英文雙語條款),評價總結。學生完成條款訂立后,由項目組長利用多媒體在全班進行展示匯報。教師對條款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各小組工作態度與工作方法、小組成員的成長性等方面進行評價,既要看到工作成績,又要看到學生的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張躍西.論高職教育與課程項目化[N].光明日報,2007-12-10.

上一篇: 中藥化學論文 下一篇: 半期家庭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精品受辱视频在线看 | 亚洲人成中文电影 |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色五月五月丁香综合久久 | 偷偷做久久久久免费网站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