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復習計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11 06:38: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生復習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數學復習課怎么設計,顯然它和新授課有著明顯的區別。復習課應該堅持突出重點,精講精練。復習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1.制定的復習目標要有具體性和針對性

目標要具體。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號,例如“通過復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這樣的目標顯得太空洞,到底培養學生的哪些習慣,卻不是很清楚。一堂數學課只能按實際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太多會適得其反。目標針對性要強,目標中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要求需準確,三者之間不能混淆。如小學數學中統計圖表的復習,要將學過的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強化和分化,防止相關或相似知識產生混淆。制定復習目標時,應注意和前面新授課中發現的問題結合起來,以利于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2.將數學知識點串聯成知識網、知識樹

復習階段應該制定好復習教案,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安排時間,合理設計內容,認真備好每一節復習課。不能搞題海戰術,更不能以教師一人講題目來包辦課堂。首先,要把教材體系中的相關數學知識進行再現,基本的數學概念,公式,方法,應該讓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并加以強化。然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這些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總結,分析,形成“知識樹”;將分散,缺乏系統性和條理性的知識,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這也會使學生明白復習課不是可有可無的。如小學數學中的解方程中包括了用字母表示數,解簡易方程,解方程和用方程解決問題等。串聯好的知識網絡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和運用。

3. 優化復習結構,精講精練,有效指導

復習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做到把握重點,分散難點,練習的設計要有代表性。練習題的選取和設計要注重題目的難易程度,太簡單,沒有思考練習的價值,起不到復習的目的;太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傷害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選擇練習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具體情況來定。處理好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的關系,教師不可一口氣講解的太多太雜;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予學生更多地自主復習的機會,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己進行獨立思考。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1.重視課前的復習導入,喚起學生的興趣

數學復習課的內容大多是學生所熟知的,缺少了新鮮感。為避免學生產生學習倦怠,教師要掌握導入的技巧;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同樣會被課堂學習所吸引。要注重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和民主的學習氛圍,利用生動有趣的言語巧妙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復習中來。例在復習“千米和噸”這一單元時,可以從學生們生活實踐入手,詢問周圍同學的身高和體重,讓學生明白生活中離不開這些長度和重量的計量單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設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特定情境。例如,在上低年級的復習口算時,可以創設“木偶王國”開展運動會的情境,把每道口算題設計成運動項目,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比賽,小學生很興奮,學習的熱情特別高。這樣,既有效地減少學生對于復習舊知帶來的疲勞感,又能在輕松的氣氛中開展教學活動中,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復習階段,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各不相同,教師有時難以控制復習進度,小組學習是解決這一難題的好方法。例如:小組開展編寫數學小題目來考考大家。因為每組學生都確立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他們在學習中把個人競爭變成小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小組競爭的局面,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強化了學生的學習的動機。通過小組學習,學生間互相啟發和交流,發揮群體協作的精神,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復習采用分層教學

改變傳統的復習方法和形式,復習課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小學生年齡特點,要有自主性、科學性、新穎性、系統性和針對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因材施教,在提問、練習和布置作業時,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采取分層設計,結合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練習和對學生比較薄弱的環節進行有效地復習,避免機械重復,勞而無功。這樣每個學生各有所得,真正實現復習的目標,最終達到提高復習的效果。

篇(2)

近年來,為了普及高校教育信息化,我國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為學生的學習、科研和生活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目前大學生對此十分認同。就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過去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可能會花去很多時間,而今只需要輕點鼠標就能完成任務。因此,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為學生提供服務是其中的重點。教育信息化是一個社會化的教育,所以不能單純地用“教學”方面的指標來評估高校信息化的建設,還應有其他的一些評價指標。縱觀近年來江西高校信息化發展現狀可以看出,目前江西高校針對學生的信息化服務主要集中在教務及教學方面,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納入到信息化管理中的高校為之甚少。隨著我國高校在校生人數日益增多,傳統的手工服務方式已遠不能滿足如今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 江西高校學生生活服務信息化對策研究

筆者在對江西高校學生日常生活服務信息化研究的基礎上,為了提升江西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及人才培養質量,對目前高校學生生活服務手工業務流程進行研究,征集廣大在校生和相關工作人員的意見,進行學生日常生活服務信息化平臺構建的可行性分析,設計一個功能完善、靈活性強、實用性強及界面美觀的江西高校學生生活服務信息化平臺,最終實現了對學生日常生活服務的信息化管理,以進一步提高江西高等教育辦學的水平和質量,為加快江西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貢獻力量,為江西“十二五”教育規劃決策提供參考。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將江西高校學生生活服務同其他省高校學生生活服務開展情況進行比較研究,找出了外省高校學生生活服務中值得借鑒的有益經驗和應該避免的問題,特別是通過加強學生生活服務信息化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上各省所采取的有益措施更應借鑒,對得到的這些資料進行了比較分析,梳理總結,為江西省教育部門提供參考。

本文作者在研究國內外高校學生生活服務信息化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江西省高校的實際,設計并開發的學生生活服務信息化平臺,以信息化的方式來解決大學生經常遇到的日常生活問題(如寢室設備報修、預訂桶裝水、貴重物品出入登記等),以改善學生的生活效率,減輕高校后勤人員、宿舍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將高校寢室通知管理、訂水服務、報修服務、貴重物品登記服務等從原來的手工服務方式轉為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生活效率,方便學生的日常生活,提升了江西省高校學生生活服務質量和學生的生活效率,降低了服務成本,加快了江西省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

三 本文研究的價值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作為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管理,減輕學校后勤人員、宿舍管理人員等相關員工的工作負擔,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同時能極大地方便學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其成果既可被沒有對學生生活進行信息化管理的高校采用,也可供那些雖然引入了相關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但是原系統并不完善或者尚有很多不足的部分高校借鑒或采用。同時,旨在“十二五規劃”期間,為教育主管部門和相應高校制定提升江西省高校學生生活服務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和實施方案提供一些參考,為提升江西高等教育質量和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進程盡一份力。

四 結束語

本文通過調查研究,查閱資料等方法得到當前高校學生生活服務信息化的資料,并進行歸納整理,將國外和外省的資料與江西高校的資料進行比較研究,從中發現江西高校的優勢與不足之處,并提出了加快江西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和提高江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改進方法,為教育主管部門和相應高校制定提升江西省高校學生生活服務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和實施方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鈸.國內外高校信息化的現狀與發展趨勢[EB/OL].中國軟件網,2007.8.10

[2]顧慶傳等.高校信息化建設之我見[J].科技信息,2011(16)

篇(3)

一、緊扣規則要點,為人際規則意識

養成拓展學習資源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將低年級小學生人際交往關系界定為“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三個維度,基本內容涉及語言、行為、價值判斷和取向等,核心是培養學生“尊重”、“友愛”、“責任”的良好道德品質。如“負責任”這一規則要點,一年級教材設置了“我愛我的家”的單元內容,目標在于培養兒童形成“體貼家人,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的好習慣;又如“關愛”要點,二年級教材設置了“我愛我的班集體”的單元內容,則是想達到“關心他人,友愛同伴,樂于分享與合作”的教育目標。學習共同體的運用應緊扣這些規則要點,不僅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而且要他們學會從人際交流中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成員互相補充、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中,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溝通,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的同時,人際交往能力也得到提高。

當然,在課程內容上,雖然課程教材對小學生人際交往規則的學習有明確的安排,但僅憑這些資源還是遠遠不夠的。任課教師還需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要求,對本校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選擇與整合,拓寬培養兒童人際規則意識的重要渠道,為學習共同體豐富學習資源。比如,任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校內組織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時期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尊重”、“友愛”的人際交往品質。此類拓展的活動資源有:同伴關系心理輔導“快樂的大家庭”“為我的小伙伴點贊”;親子關系心理輔導“爸爸媽媽去哪里”、“爸爸媽媽我愛你”;師生關系心理輔導“今天我是老師”等。

而在校外,比如組織兒童義賣報紙活動,就是綜合培養學生“尊重”、“友愛”、“責任”良好品質的實踐活動。在賣報活動中,孩子們與社會人員進行交流,有不少路人拒絕了他們的請求。有的小伙伴急得哭了:“如果連一份報紙都賣不出去,那該怎么辦呀?”身旁小伙伴連忙安慰:“別著急,慢慢來。”老師也適時指導:“瞧,那邊有一位賣報的叔叔站那么久了,也才賣出幾份報紙。”家長也來鼓鼓勁:“賣報需要勇氣,也需要耐心,更需要對人的尊重。”小報童活動雖小,但在成員的互幫互助下,學生可以學到奉獻自己的勞動,和如何與人合作交流。這種實踐活動,聯動了課內外資源,能夠讓學生在課本上學到規則內容要點,在生活中體驗運用,履行自己的角色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學習共同體的活動應用的是校內還是校外的資源,都必須考慮到人際交往環境及活動中每位小學生的參與度。這就要求教師盡量選擇一些開放的、真實的、具有一定復雜性的任務;必要時,將任務分解成具體的、可操作的若干側面,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活動實踐中都有自己的責任。比如,開展“二年級的生活是怎樣的”主題活動時,老師就為班內小組的學習共同體補充其他年級的資源――讓孩子們彼此分享二年級哥哥姐姐們的回信,在互相交流中了解二年級學習生活中人際交往的規則要點。其中,紀律組長承擔的是組織的任務,安排同學的發言順序;禮儀組長負責臺上禮儀;互動組長在介紹結束后,指名臺下舉手的同學對自己小組的匯報情況進行點評;學負責回答提問等等。這樣的分工,讓每個組員各司其職,學生必須相互尊重、團結進取才能完成好任務。

二、開展合作學習,為人際規則意識

養成提供實踐平臺

學習共同體的特點在于強調人際心理的相容與溝通,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團體作用。通過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等活動,為成員們“尊重”、“友愛”、“責任”的良好道德品質搭設實踐平臺。一個學習共同體中,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保證共同學習效果的關鍵,同時也是培養兒童人際交往規則意識的強大動力。學習共同體需要合理的人員配置,才能使成員們在合作學習時產生互相促進的積極作用。一般情況下,一個班級內的學習共同體以小組為單位,通常四個人為一組。組成初期,教師一般會按學生的能力配置人員,強弱互搭,以便于孩子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保證小組之間的實力相當,也有利于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四人小組僅僅是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增強學習者的共同體意識,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團體中進行學習,才能感受到團體對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在心理層面產生人際交往的需求。老師只有認真指導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依據學生的特長分工、明確職責,才能讓學習共同體發揮有效作用,兒童的人際交往也才能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得到和諧發展。

例如教“中國真大”一課,老師事先選擇四個富有代表性的旅游勝地,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需求或喜好組隊,準備開展合作學習。孩子們就一邊跟著哼唱《爸爸去哪兒》主題曲,一邊按照指示牌的擺放位置組成學習共同體團隊。團隊雖是臨時組建,但人人都有分工。例如,在“準備行李”環節中,組長負責選擇人物卡片,組員們則每人從資源包中取出一件合適的衣服或鞋帽,還要在組長的組織下簡單說明選擇的理由。在這樣的動手合作中,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具體事件上,交流互動就會愉快而富有實效。又如“我們的節日――兒童節”這個主題活動中,由于學生處在相對固定的學習小組,他們開展合作學習時,任務分工很明確,對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也比較熟悉。如匯報環節中,之前的小組長就會主動承擔組織者的工作,在尊重組員們自主選擇的前提下安排好大家發言的先后順序。當這樣常態的四人小組學習形成一定的默契后,可以嘗試打破以往的分組定式,以形式各異的組合方式,為兒童的合作開拓更廣闊的天地。比如執教“好大的一個家”時,就可以根據模擬的旅游目的地,組成不同的“旅友式”組合;執教“和春風一起玩”時,可以根據準備制作玩具的類別,組成不同的“興趣式”組合;而執教“怎樣過暑假”時,還可以根據兒童的居住地,組成不同的“鄰里式”組合等等。

通過組建多種形式的學習共同體,學生能夠體會不同方式的合作,相互分享各自的想法,在相互討論、爭辯和解疑中解決各種問題。這樣一來,他們之間的交互活動會讓他們對人際交往規則產生認知,并促進他們在實踐中運用。另外,在學習共同體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為助學者,本身就是一個培養師生間人際交往的優秀資源。教師有責任提醒、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多與自己進行交流。師生之間的交際,交談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和學生當面交談,不僅能幫助他們解決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提供孩童與成人之間交際的鍛煉平臺。如果由于班級生額數多,班級事務比較繁瑣,師生當面交流互動在質與量上得不到保證,教師可充分運用書面交談的方式,搭建另外一種交際平臺。

三、善用評價激勵,為人際規則意識

養成創造動力機制

在學習共同體中,小學生按照一定的人際交往規則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構知識、分享知識,既能營造成員對共同體的歸屬感、認同感,還能從其他成員身上獲得尊重感,從而提高學習者在共同體中參與的積極性。其中,教師除了要圍繞確定的教學內容及目標構建學習共同體,鼓勵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活動之外,還可以通過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生,以推進人際規則意識的培養,營造一種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信任和欣賞的氛圍。

比如“太陽光的利用”一課的教學中,學習共同體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僅能關注到小組內部每位小伙伴發表的感想和收獲,而且還可以通過自己觀察,發現其他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并用積極的語言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一組學生還應關注到其他小組的學習成果。例如,某小組匯報后,臺下同學這樣評價:“螢火蟲小組的每個小朋友都上臺發言了,而且都說得很流暢,說明他們合作得很好。”“霹靂小組的同學發言聲音很響亮,而且很有禮貌。”也有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或知識,大膽地進行補充。如果臺上小組匯報的資料與自己小組找到的資料相關時,臺下同學就會積極補充。在整個交互過程中,教師不斷根據學習者交流的情況、提交的內容,評價各個學習小組的表現,和每個小組成員的貢獻,而且不停地鼓勵學生小組及個人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種教評、自評與互評的結合對于維持高水平的共同體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篇(4)

關鍵詞: 企業實踐;職業教育;專業實踐

Key words: enterprise practice;vocation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9-0234-02

0 引言

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及時了解本專業的最新進展和對人才的需求,拓寬眼界,以進一步提高職業崗位能力,有利于學生實訓和實習,縮短課程講授和生產實際的距離,有利于企業提高產品研發、技術攻關、員工業務培訓、企業文化建設等,有利于提升校企雙方的軟實力。

1 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的模式和途徑

1.1 學生可以了解企業的業務范圍、公司運作與工作環境,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與管理制度,明確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和工藝流程,強化企業主業的專業知識,學習企業所應用的本專業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

1.2 認真從基層操作工作做起。做到“四不”,即不走過場、不違反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頂崗實踐期間不請假、不遲到早退。

1.3 學習了企業的經營特色,核心的價值觀是“創新、誠信、責任、共贏”。員工積極獻計獻策,公司設采納獎和參與獎,公司利用這種激勵機制不斷應用新方法、新思路,開拓新業務、解決新問題,從而達到業績不斷上臺階的目的。

1.4 便于承擔技能項目任務分析。如電子商務專業創業團隊完成了養天和大藥房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主要包括是網絡營銷整合推廣以及網站的建設維護、美工、百度詞條的建立與完善,醫藥行業網站、論壇的收集和信息,貼吧的建立、軟文的撰寫,相關論壇網站收集、發帖、回帖,百度知道、soso問問、天涯問吧炒作以及效果評估。

2 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有益于教育教學改革

企業創業實踐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通過企業創業實踐,清楚的認識到,原來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上,要培養能滿足市場需要,服務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

2.1 人才培養目標。電子商務專業網絡營銷人才比技術型的人才更受企業青睞,技術是基礎,營銷是關鍵。建議把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在“網絡營銷”和“市場營銷”方向上。會計專業理論內容光靠教師講授學生會很難理解,建議將大量的實踐資料引入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流管理專業學過的理論知識要在實踐中發揮作用,一點就通、一帶就上路,善于思考,能面對各種場合,才是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2 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 電子商務專業修訂網絡營銷課程標準,根據企業的業務開展情況,通過企業自建設網站或利用第三方平臺等方式,從營銷的角度來合理構建企業的網絡營銷平臺。對自建網站的要求熟悉營銷型網站的建設、規劃、實施流程,合理使用搜索引擎優化(SEO)技術和方法;對構建第三方平臺的,要求能選擇合適的第三方平臺,并能在平臺上搭建企業商鋪,并取得一定的營銷效果。會計專業:調整會計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減少理論教學的難度和課時,適當增加學生自己動手能力的業務操作訓練時間。設計一些有針對性新的訓練項目。物流管理專業:進一步深化《倉儲實務》、《運輸與配送實務》的課程改革,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豐富專業教學資源庫,開發編寫倉儲、運輸方面的校本教材。

2.3 進一步改善專業實踐教學環境和條件。如為會計電算化、會計綜合模擬實習、稅法、ERP等課程配置較新的會計教學相關軟件。對老師進行電算化培訓,讓每個會計專業教師至少要熟悉一到兩種當今流行的會計核算操作系統,充分了解會計理論與電算化結合的方式方法;進行會計制度和準則培訓;與企業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

2.4 重視培養學生職業操守、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增加團隊合作配合的訓練項目、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的訓練項目。

2.5 開發具有行業特色、職教特色的精品課程。把老師們在企業中完成的項目進行分解、重構。形成具有理論與實踐雙重價值的經典小項目,多個小項目整合成為大項目,單一培養目標整合形成綜合素質培養目標。把這些精選的教學項目優化、深化,形成有行業特色、職教特色的精品課程開發。

3 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對提高職業技能的效果

3.1 是職業教學理念的新突破。下企業創業實踐,像企業工作人員一樣上班下班,從事企業員工相同的工作,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普遍感受到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需求存在的距離,在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認識。

3.2 培訓形式與內容的新改變。下企業腳踏實地深入生產一線,將培養環境從傳統的教室、會場轉到企業的生產現場,把傳統的學科專家講學變為和企業能工巧匠、行家理手的工作交流,傳統的就書論事轉為真實訓練,把傳統的以教學大綱、專業教材培訓為主轉為以企業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培訓為主。培訓的形式、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在師資培訓的實效性、針對性、操作性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

3.3 師生實踐能力的新提升。教師下企業實踐,一方面可了解本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企業的生產實際,熟悉企業運作模式、企業文化、企業經營理念,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最新技術發展和體驗現實的職業崗位,提高專業技術和技能;另一方面在老師帶著問題下企業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請教的同時,可提高老師推廣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能力,從而實現專業教師職業技能和職業教育能力、教師實踐能力的新提升。

3.4 重構課程教學內容能力的新提高。深入企業頂崗實踐,不僅體驗了企業工作的艱辛,更重要的是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管理制度,發現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職業工作需求的脫節,了解職業崗位(工種)對崗位人員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為重構高職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高職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建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符合職業能力形成規律的高職教育新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實現教師重構課程教學內容能力的新提高。

3.5 制定了各專業學生技能強化訓練方案。下企業頂崗實踐為即將迎來的湖南省專業技能測試奠定了基礎。通過在企業一線實際操作鍛煉體驗了企業真實工作環境中的操作流程、操作規范和技能要求,各教研室在下企業過程中也逐步討論、制定了學生技能測試標準以及專業技能強化訓練方案。

3.6 尋找聯合辦學新伙伴、開辟實習就業新渠道。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之機,不僅進一步加強了與原有聯合辦學企業的聯系,還結交了一批新朋友,為實習就業新渠道的開辟作好了準備。

總之,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是教師鍛煉自我、發展自我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育教學方法的好途徑,為以后進一步深入推進專業的課程改革和專業建設工作做準備。

參考文獻:

篇(5)

高考復習導學案將高考考試大綱、考試說明、教材、教學設計等有機整合,精心設計,合理調控課堂教學中“教”與“學”,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助于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高三高考政治復習備課中,設計制作導學案是必不可少的。

在每年高考大軍中有一類特殊群體,即術科生,他們既要參加省的專業聯考、高校單獨組織的專業考試,又要參加普通文化高考。在目前的高考體制下,術科生在高三階段往往先全力沖刺專業考試,然后全力沖刺文化課考試。術科生的備考策略使文化科高考復習備考僅三個月左右。給術科生制定獨特的高效復習導學案優化設計,提高復習效率,對提高政治成績至關重要。結合近幾年的從教經驗,我談談術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復習導學案優化設計。

一、術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復習導學案優化設計的原則和要求

1.基礎性原則。高考政治的復習中仍然要注重基礎知識,不能好高騖遠,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提高綜合能力。術科生因專業學習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平時學習過程中基礎相對薄弱,所以,在術科生復習導學案的設計中,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和鞏固,掌握教材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我在術科班導學案的設計中以知識點為單位,要求進行基礎知識的填寫。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回歸、落實課本,鞏固基礎,另一方面,填寫完成后,也是術科生記憶的依據,一舉兩得,留下空白區域,讓學生完成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結構體系。

2.核心性原則。目前全國高考考查范圍涉及四個必修模塊共計260多個知識點。根據歷年的高考真題,分析、梳理出常考點、必考點,以這些知識點的復習為核心和重點,不必面面俱到,要敢于大膽取舍。因此,高效復習導學案的設計要堅持核心性原則。重點復習高考中的常考點、必考點。如政治生活中公民、政府、黨、國際社會是常考的,把相關知識脈絡給學生梳理清楚。同時,結合時政熱點,大膽猜測,有所側重。

3.精簡性原則。術科生復習備考時間雖短,但高考錄取分數較低,一般只要達到同批次的錄取分數線的70%~80%即可,不必如普通文科生那樣每一個知識都深入細致、面面俱到。習題要堅持精簡性原則,做到少而精。在復習導學案習題編制中,一個專題,選擇題精選、編創20道左右,材料題2道約4小問,要求他們限時完成,提高答題速度和能力,以免高考時出現因做不完題而無謂的失分。

4.綜合性原則。新高考模式下的文科綜合政治高考試題,以問題為中心,以現實或重大的社會問題為素材,重思維,重遷移,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由于術科生不可能進行一輪、二輪復習,在術科生導學案設計中,在全面準確把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打破課本知識框架,對課本前后相關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增強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以《公民的政治生活》為例,不僅要全面復習本單元基礎知識我國國體、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公民的政治參與內容及公民政治參與的原則、要求,而且要引導學生拓展歸納公民與政府、人大、人大代表、黨之間的關系,形成對公民知識的立體認識,增強學生的綜合思維、知識遷移能力。

5.方法化原則。高考政治試題設題巧妙靈活,綜合能力強,但都有一定的套路和技巧。在復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要迅速提高術科生的高考成績,讓術科生掌握一些審題、解題、答題技巧和方法。因此,術科生導學案的設計,要注重方法性指導,做到事半功倍。

首先是審題技巧。審題的方法一般為先審設問的指向與要求,然后帶著問題審材料提供的信息。審題要全面,不能斷章取義;要準確,不能似是而非;要到位,不能淺嘗輒止。

其次是解題技巧和方法。文科綜合政治試題設問從邏輯角度看,分欏笆鞘裁礎薄“為什么”和“怎么做”三大類。在實際考試中表現為(漫畫、圖表)體現、說明類、認識評價類、原因意義類、措施啟示類等。這些題型都有常規的解題套路和技巧,將這些常規的解題套路和技巧全面整理出來,讓學生掌握和運用,對短期提高政治成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答題的技巧和方法。文科綜合政治試題有些問題答案知識要點基本是固定的,要根據設問材料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對此類問題要在術科生學案的知識復習中進行歸納總結,讓術科生掌握這些基本的套路,從而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數。如經濟生活如何提高消費水平(刺激消費)、企業為什么這么做?怎么做?政治生活中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黨、政協為什么這么做?怎么做?等等,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在考試中靈活運用,對基礎薄弱、能力整體差的術科生來說,這是提高政治成績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術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復習導學案優化設計的主要構成內容

根據上述原則,術科生高考政治復習導學案精心設計以下七個環節:

1.考綱要求。每年教育部考試中心都會編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思想政治),明確規定了考核目標和考試范圍,考試大綱成為高考備考的重要依據。導學案的考綱要求環節列舉出本專題中考試大綱的考試范圍,讓學生在復習時做到心中有數。

2.常考點、必考點。根據近五年的考試真題,歸納總結出哪些知識點是高考中經常考的,哪些知識點是每年基本上都考,哪些知識點是偶爾考到的。通過分類列舉,讓學生對常考、必考的知識點重點掌握,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有效性。

3.基礎知識梳理。根據考試大綱要求,結合常考點、必考點,理出本專題的知識點,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課本完成基礎知識梳理,既讓他們熟悉了課本,又歸納、整理了基本知識點。這些基本知識填寫完成后,成為學生必背的基本知識點。這樣,既回歸了課本,又完成了基礎知識的整理、記憶,做到了一舉多得,從而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4.易混易錯對比。術科生一般基礎薄弱,平時學習時偏重于專業的學習,文化課學習時間相對減少,對知識的理解不是很全面與到位,很容易與相近、相關知識點混淆。因此,把易混易錯知識點列舉出來,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準確,對知識的運用更有效果,特別是對選擇題的解題是非常有意義的。

5.答題模板和基本套路。新高考模式下的文科綜合政治試題,綜合能力強,設題巧妙靈活,但都有一定的套路和技巧。因此,在復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要在短時間內提高術科生的高考成績,讓術科生掌握一些的審題、解題、答題技巧和方法。在導學案的設計中,列舉出本專題中常用答題模板和基本套路,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6.知識網絡構建。這是一片留白區域。讓學生在學習完一個專題知識后,自主構建知識的思維導圖,從而加強對知識的歸納整理、理解運用和知識遷移。

7.限時訓練。適當的訓練題,既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又能讓老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通過訓練規范學生答題,訓練學生規范化答題,在作答、卷面、布局、層次術語表達等方面進行了細節性的規定,并注重檢查落實,引導學生向規范要分數。訓練題型以高考題型為準,題量適當,精選、精編。選擇題20題左右,材料題4小問題左右,難易度適中,并要學生限時完成,避免高考時因答題速度慢做不完題而失分。選題范圍依據近幾年高考真題和各地的高考模擬試題,并結合年度內的時政熱點,精心編創新題,直擊高考核心,提高復習針對性和復習效率。

面對術科生這類特殊群體,編制獨特的高效復習導學案,提高高考復習效率和高考成績,為實現他們的藝術夢想助一臂之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中心組織.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文科)[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李云飛,陸靜.淺談如何提高藝術生高考政治復習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下旬),2009,36(12):22.

[3]戴虎.實施導學案引領打造高效課堂[J].教育革新,2014(02):28.

篇(6)

我們經過深入思考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服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管理和教學中的運用,對推進學校教學、教育和管理的現代化,提升學校教育服務的品質,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鑒于此,我校提出了學校信息化發展目標:高投入,營造一流的信息化環境;高標準,造就一支具有信息素養、勇于創新的教師隊伍;高質量,為學生主動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經過近兩年的發展,我校在構建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中逐漸形成了特色:以教育信息化應用作為學校特色,對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實現了“兩建設”、“兩學會”、“兩促進”的戰略預想。

說明

“兩建設”:一是信息技術硬件建設;二是軟件建設。“兩學會”:一是要求教師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信息素養;二是學會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兩促進”:就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提高辦學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使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為此,學校教育必須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辦學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礎性建設,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

我們的認識:觀念前瞻是提升學校教育服務品質的前提。要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必須多渠道挖掘潛力,進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我們以全新的觀念,確定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設備添置做到整體規劃,實用,夠用,適度超前;經費投入做到爭取政府多撥入一點,社會多支持一點,自己多投入一點。從2005年到2006年,先后投資160多萬元,加快了學校信息化的建設。

(1)抓好硬件建設,為教育現代化提供物質條件

實現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是基礎。目前,學校內部校園網絡體系已初具規模:品牌電腦已超過150臺;建有校園網絡系統、智能廣播系統、雙向閉路電視系統;標準的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兩個;全校教室和實驗室都已安裝了具有3000流明的大屏幕投影儀、實物展示臺、多媒體計算機;一線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學校現有硬件設備已初步達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環境要求。

(2)抓好資源庫建設,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設備的功能

抓好信息資源庫建設,才能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設備的功能。學校注重資源庫的建設,組織了不同學科的骨干教師與學校課件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員配合,共同研究開發契合教育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學校先后購買了大量的教學軟件及電子音像制品,錄制了一批影像資料,建成音像交流中心庫;同時進行語文、數學、自然、美術、音樂等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實現現代教育信息資源合理配置。

2.提高教師信息素養,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目前,經過全員培訓,全體師生的信息素養得到較大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育教學、用信息科技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已成為我校教師的共識,校園網站已成為在網絡環境下教育教學與信息科技整合的師生互動平臺。一支完備的教育信息化的骨干隊伍、一支具有較高的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的教師隊伍、一支能在學習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學生隊伍正在形成,學校正穩步向著實現數字化教育服務的方向發展。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要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素養,必須使教師全員參加信息技術教育的全程培訓,學校有計劃地對全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教師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設計課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優化了課堂教學。

(2)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要很好地實現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就要求教師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實施課程目標,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全體學習者共享。不僅僅是教師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演示,還要讓學生運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運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創作。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不僅是讓學生充分獲得知識,而且能夠使學生進行知識重構和創造,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3.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1)實施信息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當前,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經從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向學生自主探求知識轉移。互聯網則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利用網絡所進行的學習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點,學生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交互學習”、“協作學習”、“發現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知識能力的實際水平與特有的學習方式,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形式,自主地決定學習進度,主動探尋并發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或信息。

(2)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網絡打破了時空的局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網上獲取知識,滿足自己的學習欲望和需求。學校創設的網絡環境為學生自主地參與社會活動、展現自我提供了機會。在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品質得到充分的張揚,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創造需求,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網絡讓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才能充分地展現出來,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面對未來的幾點思考

1.加強學校資源庫建設,開發網絡資源

當前,隨著校園網的建成,其關鍵部分的資源庫的建設則顯得相對滯后。我們將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網上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包括資料文獻庫、信息資源庫、軟件庫和光盤庫在內的校園網絡資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料和信息。

2.加強網絡德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

互聯網上也有一些負面信息,部分學生對此類信息識別和抵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學校應建立“防火墻”,注意把網絡與德育結合起來,開發研制德育課件,盡快使德育占領網上陣地。

篇(7)

文章編號:1005C6629(2015)7C0023C05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從福建省普通高中畢業班教學情況質檢的考試結果來看,近兩年我市有近二十所薄弱校平均得分率不到0.4。轉變復習低效的狀況,探索總復習模式和策略,提高復習實效是教育教學研究要面對的問題。

1 薄弱校的高考化學復習現狀及弊端

多年以來,筆者所在地區薄弱校的高三化學復習課大都以如下的傳統模式、按內容專題來組織復習。

除學生課前練習外,復習課的各個環節,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的復習模式效果很差,現以“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復習教學為例做簡要說明。

(1)課前練習。在復習課之前,教師要求學生完成教輔資料編寫的有關“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練習題。教師全盤按教輔資料布置大量練習,不加篩選、改造,大部分作業是綜合運用知識的習題,與學生的學習基礎差距很大。學生基礎差,又沒有先復習課本,相當多的學生只能抄答案或胡亂應付,練習完成的質量低。

(2)知識梳理。講述本節的復習內容,做知識梳理和例題分析講解。例如,提問什么是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它們之間主要區別和聯系是什么?能否列舉一些實例?學生回答后,教師放映教輔書的配套PPT文稿,講解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常見物質的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溫度、濃度等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電離平衡常數及其應用等。而后講評教輔書上的相關練習。由于專題內容多,過多知識整合于一起講解,學生平時沒有學好,再讓學生“吃壓縮餅干”,更消化不了,理解更加困難,復習效果差。

(3)講評練習。教師講評課前學生完成的教輔書配套練習,一般按教輔書編排的題目順序講解,簡單的題目講得較快,復雜的題目講得詳細一些。由于課時短,內容多,只能一節課講知識,一節課講題,知識復習和相關練習截然分開,不利于提高學生知識理解和應用水平。而且學生作業完成不好,錯漏多,要講評練習作業量很大。為完成進度,教師只能講解答過程、答案,無暇引導學生思考解題思路。對于綜合題,難度大,教師即使花了很多時間講解,學生理解還是很困難,很難達到深化知識理解,提高應用水平的目的。

(4)布置作業。按教輔書再布置有關作業,數量約十幾題,有的是重復練習,有的難度比課前布置的更大。由于復習課收效不大,學生缺少興趣和信心完成作業。而且學生有時還要應付下節內容的課前作業,時間不足,有的根本沒有做。

總之,這樣的復習模式對于基礎薄弱生,復習的知識沒接收多少,對于每節課落下的知識,他們不會再花時間彌補;再加上知識的遺忘,最后的復習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師們卻很委屈:“都復習過了,為什么學生還是不會?”

2 微專題復習模式的設計和組織

2.1 微專題復習模式的提出

針對薄弱校學生,要使課堂復習有效,必須減少復習內容,降低習題難度;應該講練結合,促進知識理解運用;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落實任務完成;注重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反思,逐步培養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注意控制作業布置的量和難度,確保完成。尤其要注意抓住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強調復習知識當堂過關。有效復習的關鍵,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而是學生聽懂了多少,收獲了多少。一定要改變這種教師講得滴水不漏,舍不得讓出時間給學生思考消化,只顧“教”、不顧“學”,導致復習低效的現狀。

一年多來,我們在薄弱學校,探索運用微專題設計和組織高三化學復習課。要求教師不要機械地按教輔組織復習課、布置練習作業。要在了解、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根據學情、考情,合理選擇內容、復習方法和例題練習。將要復習的核心知識分解成小單元,以微型知識點,做針對性復習,力求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和認識盲點[1]。同時注意圍繞主干知識,選擇和設計符合學生學習基礎的例題、習題,講練結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強調促進學生思考、交流。在課堂上,將焦點瞄準學生的“學”,釋疑解惑,力求在小單元復習課上當堂完成復習任務,澄清模糊認識,正確理解化學概念原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2.2 微專題復習模式的教學程序

針對薄弱校學生的高考化學微專題復習模式流程如下圖2所示。

相對于傳統的專題復習模式,微專題模式多了教師情境創設、學生練習講題、交流反思、錯題記錄以及效果檢測環節。只有設置這些環節才能有效調動薄弱生復習的積極性,確保他們參與課堂,促進學生動眼、動口、動手、動腦,改變其低參與、低效率的課堂狀態,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根據學生情況,課前可先布置學生復習相關知識,明確復習課目標,了解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使復習課更有目的性,增加復習興趣,提高聽課效率,培養自學能力。課前任務如閱讀相關教材,整理知識的關系圖等等。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這個專題可以設計成兩個微專題進行復習。第一個微專題復習強、弱電解質概念,常見物質的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第二個微專題復習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溫度、濃度等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第一個微專題的復習過程如下:

(1)情境創設。針對專題內容創設合適的情境,可以是實驗,也可以聯系生活生產實際等等。這個環節起到激發學生復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

演示實驗:在兩個錐形瓶中分別加入50mL 0.5 mol?L-1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將5g形狀相同的鎂條分別放入相同氣球中,然后將氣球分別套在錐形瓶上,同時將鎂條倒入錐形瓶,觀察比較氣球的膨脹快慢以及最后膨脹程度。

通過創設實驗情境,使學生有較強的感性認識,從醋酸與鹽酸物質的量濃度相同,而氫離子濃度不同的角度分析強弱電解質的本質區別,感受在反應過程中,弱電解質存在電離平衡。這不但有利于基礎薄弱生復習知識,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學科素養和觀察分析等能力。

(2)知識梳理。情境創設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學生處在“憤”“悱”狀態,將微專題的知識內容結合情境梳理復習,教師的講解要精彩到位,力圖講透知識點、規律和方法。

提問:回顧復習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概念。氣球膨脹的速率相同嗎?為什么不同?最終氣球膨脹一樣大嗎?為什么?結合實驗現象從定義、電離程度、電離過程、電離方程式、溶液中存在的微粒等方面小結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區別。

在實驗成功使得學生情緒較為高漲時師生共同小結,將強弱電解質的概念、本質區別復習到位。由于有情境創設做鋪墊,學生復習的積極性高、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接受效果比舊模式要好得多。

(3)例題精析。針對所復習的微專題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的例題進行講解,強化記憶,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例題貼合專題內容,難度不宜過大,講解與互動要有效。

投影、分析講解:列表對比①相同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②相同pH的鹽酸與醋酸溶液的c(H+)、pH、中和堿的能力、與過量Zn的反應情況、同等稀釋pH變化情況。

利用習題進一步認識強弱電解質的區別,訓練知識的應用能力,形成基本解題方法。通過習題循序漸進地將同離子濃度和同物質的量濃度的強弱電解質進行深入對比分析。

(4)練習講題。選擇難度適中的習題讓學生完成。習題的選擇要在上一環節例題基礎上適當變式,不僅讓學生鞏固復習的知識,而且逐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的靈活程度。完成之后讓學生進行講題。教師在一旁提醒、糾正、補充。學生講題可以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學生只有理解清楚,才能講;會講,才能真正會做;會做,才算復習到位[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冰醋酸是弱電解質,液態時能導電

B.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強

C. 0.01 mol?L-1 BOH pH=2,則BOH為強電解質

D. 0.1 mol?L-1的HF pH=2,則該溶液中c(H+)>c(HF)

2.在一定溫度下,關于鹽酸、硫酸、醋酸溶液:

①寫出硫酸、醋酸的電離方程式:

H2SO4: ,

CH3COOH: ;

②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 mol?L-1的鹽酸、醋酸,pH:鹽酸 醋酸(用“>、=、

③取相同體積,pH=1的鹽酸、醋酸兩種酸分別加入蒸餾水稀釋到pH=3,需水的體積:鹽酸

醋酸;

④同體積、同物質的量濃度的三種酸,分別放入足量的、完全相同的鋅,相同狀況下最終產生氣體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題目圍繞強弱電解質的區別,變換問題情境,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動手完成,檢查自己對復習的知識是否真正掌握。學生上臺講題,不但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復習理解,而且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沉悶模式,調動全體薄弱生聽課的積極性。

(5)反思交流。雖然經過上述復習,但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部分基礎薄弱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是一知半解。讓學生自主回顧知識內容,審視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如強弱電解質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強弱電解質面對外來變化,如稀釋或化學反應,變化程度不同,有什么規律?若要使pH的變化相同,稀釋的程度又有何區別?最終產生氫氣的量是由什么決定的?等等。

利用反思交流機會學生可以互相啟發理解,使模糊知識點能夠清晰,而懂的知識理解更加深入。學生也可詢問教師,教師對其進行個別點撥,效果更好。利用該環節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進合作,既能使知識缺漏得到不斷地彌補、完善,又能提升學生交流反思的能力。

(6)錯題記錄。讓學生都準備一本錯題本,將上述環節中的錯誤和要點記錄下來,追根溯源以防再錯。錯題記錄有利于鞏固復習反思成果,也用于今后滾動復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7)效果檢測。選擇針對性強的試題進行檢測,確保學生的知識復習到位。效果檢測能有效迅速調動薄弱校學生的狀態,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動手動腦、更高效地獨立完成練習任務;同時有利于師生及時了解復習中的知識缺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過后批改或當場講評檢測試題,針對學生出現的知識薄弱點,有的放矢尋找機會再進行強化。

例如,設計選擇如下習題,幫助學生檢查是否能運用電離的知識,定性、定量地分析酸溶液的氫離子濃度、pH和氫離子的總量。

1.下列物質中,屬于強電解質的是 ;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均填序號)

①氨氣②醋酸銨③氫氧化銅④氫氣⑤二氧化碳⑥硫酸溶液⑦氧化鐵

2.在一定溫度下,有鹽酸、硫酸、醋酸三種酸溶液:

①若三者c(H+)相同時,其物質的量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②中和同體積、同濃度的NaOH,需要同濃度的三種酸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③將c(H+)相同的三種酸均加水稀釋至原來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8)鞏固提高。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布置復習和練習作業來完成。針對基礎薄弱生,課堂上的習題強調幫助學生復習課本的基礎知識,整理知識系統,將基礎知識復習到位。布置少量高考試題或模擬題,通過練習以提升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布置試題,并不是原封不動地將試題塞給學生,而是要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原理經過挑選、拆分、調整、重組,降低坡度編制試題[3]。為了確保學生有時間依據教師的復習,在課后讀書,整理知識內容,學生題量不宜過多,一般就三至四題,確保學生愿意并有能力能夠完成。

1.(2013福建高考改編)室溫下,對于0.10 mol?L-1的氨水:

A.與AlCl3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B.其溶液的pH 13(用“>、=、

C.用HNO3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后,溶液顯性。

2.(2010全國高考II)相同體積、相同pH的某一元強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強酸溶液②,分別與足量的鋅粉發生反應,下列關于氫氣體積(V)隨時間(t)變化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微專題復習模式的每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互為補充,互相促進。情境創設為知識梳理做鋪墊,有利于知識復習;例題精析為學生做題講題提供借鑒;效果檢測可以敦促學生進行有效反思交流;反思交流又能提高效果檢測的結果。當然環節的設置和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要根據不同專題內容靈活調整、合理安排。但該模式強調復習情境的創設;強調通過學生講題、反思交流、錯題記錄讓學生充分理解消化。這樣的模式貼合薄弱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復習重點和練習鞏固都能在課堂上完成,力求微專題知識復習過關。

2.3 微專題復習模式實施的注意事項

(1)微專題復習模式的實施要把控好內容的廣度和難度,做到有針對性地復習和強化。要確保專題內容在課堂上能夠完成,微專題知識梳理盡量控制在前20分鐘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進行。教師尤其要改變“不講不放心”的心態,如果挑選太多內容,將會重蹈傳統復習模式的覆轍。

(2)科學合理地選擇或編制好習題是專題復習任務完成的核心,這直接影響復習效果。注意對題目進行變式,減少低水平無意義的重復,力求通過練習強化記憶、找出存在的問題、彌補薄弱環節,提高對化學知識的分析、應用能力。對于教輔書上難度過大、綜合性過強的題目要依據學習目標和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刪除或改造。

(3)在復習過程中,注意教學策略的使用,比如類比策略、追問策略等。教師要能轉變單純講授為設疑啟發、挖掘學生潛力,切不可一味機械灌輸,做到復習知識與培養能力并重。針對薄弱校學生,除了復習知識,激勵、喚醒、鼓舞是相當重要的。

該復習模式不僅適用于薄弱校的學生,對于一些好學校但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也可以嘗試使用。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課堂復習中要更多的關注積極性、注意力的調動,想法設法讓學生參與課堂,適當變式重復,落實練習完成,確保知識復習到位。

3 成效與反思

筆者在2014屆高三年學科會上首次提出強調當堂過關的高考化學微專題復習模式。為驗證微專題復習模式的效果,筆者在教學視導中重點關注了三所學校。近年來,這三所學校生源狀況基本穩定,但在2013年省質檢的理綜化學成績均不太理想。運用微專題復習模式后,省質檢考試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2014年省質檢試題的難度顯然比2013年要大得多,而這三所學校均能在2014年取得更好的成績。這說明微專題復習模式在薄弱校的高考備考過程中有了初步的效果。我們將有信心在更多的薄弱校推行該復習模式,并進一步分析學生在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提升情況。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由于微專題選擇的復習內容有限,有教師反映這將無法保證按時完成全部內容的復習;選擇使用的教輔大都是按專題編寫,若按微專題復習,將給教師帶來較大的備課量,需要研究如何分工合作編制新學案;薄弱校也有個別尖子生,復習過程如何兼顧尖子生;基礎薄弱生的知識遺忘率特別高,如何重復滾動,鞏固復習成果等等,這些將是我們要進一步思考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a)-0247-05

2013年,武漢市政府啟動了旨在大力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和促進大學生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全方位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青桐計劃”,投入項目資金上千萬元,并啟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千萬平方米”的倍增工程。3年來,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達920萬平方米,大學生創業企業達2 000余家,創業特區達72個,大學生創業熱情高漲,武漢已然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土。“青桐計劃”實施不久,國家人社部、教育部等9個部門聯合啟動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面對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形勢,在大學生就業成為政府工作重點和社會關注焦點的情況下,已經先行一步的“青桐計劃”就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1]。

“青桐計劃”在社會普遍關注之下,如何把“青桐計劃”做得更務實、更有效,是我們應該進行冷靜思考的內容。譬如,如何推進“青桐計劃”的深入實施?如何優化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規范指導?大學生創業企業入孵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否應建立有效的入孵篩選(進入)和成功畢業(退出)的機制?大學生企業孵化器的孵化績效如何?如何對“青桐計劃”孵化器的孵化績效進行評價?等等。

1 大學生創業熱之下的冷靜思考

近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逐年遞增,大學畢業生創業的熱潮已經悄然興起。麥可思研究院《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數據顯示,2015屆大學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比例是3.0%,比2014屆(2.9%)高出0.1個百分點,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3.9%)高于本科畢業生(2.1%)[2]。

2015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的主要風險因素為缺少資金(28%),其后是市場推廣困難(26%)、缺乏企業管理經驗(24%)。大學生初創企業的存活率很低,這在當下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即使在浙江等有良好創業環境的省份,其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由于缺乏對行業的深刻認識,缺少對市場的駕馭能力,缺少技術研發經驗,缺少人脈資源,缺少團隊組建能力以及創業團隊的知識和經驗同質化等,大學畢業生創業存在很大的風險,而在經濟下行期的風險更大。“綜觀中國大學生創業實情,成功率僅在1%左右,探究其根源,原始動力問題仍是關鍵,即大學生自身創業動機的不明晰、不堅定[3]。”

武漢市實施“青桐計劃”3年的探索實踐表明,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問題已經開始困擾和影響著“青桐計劃”的深入推進。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創業熱之下,就大學生孵化器的孵化績效等問題進行冷靜思考,要研究能夠針對各類大學生創業孵化器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幫助政府有關管理部門解決“青桐計劃”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進“青桐計劃”的實施提供決策依據。

2 建立“青桐計劃”評價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青桐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很正常,需要分析研究、加以調整或修正,以利于計劃的深入推進和實施。

武漢市“青桐計劃”促進大學生到孵化器創業、形成所謂大學生企業孵化器(以下簡稱“孵化器”)。

目前大體有4種運作模式:其一,已有的國家級或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其園內辟出“大學生創業苗圃”或“大學生創業特區”建成的孵化器;其二,高校在其園校內辟出“大學生創業特區”建成的孵化器;其三,各區與高校合作建設的“大學生創業園”或“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其四,社會機構用其不少于500 m2的辦公區域建成的孵化器(見圖1)。

這4種模式雖然運作主體不一、孵化舉措各異、力度大小也有差別,但都存在缺乏孵化績效評價的問題,導致許多孵化器出現管理不規范、指導不明確、孵化不到位、績效不明顯等問題。而要評價孵化績效,必然涉及到大學生創業企業入孵篩選(進入)和成功畢業(退出)機制及對孵化器評價指標問題。因此,解決好這些問題,有必要創建和試行大學生創業企業及其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這不僅有利于優化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規范指導,促進動態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業企業孵化器的孵化績效和地方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還有利于為“青桐計劃”可持續發展,并且為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科技部公布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試行)》主要針對的對象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各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而對其他科技企業孵化器只具有一些指導和參考意義(見表1、表2、表3)。

該指標體系對國家級孵化器綜合評分的公式如下:

Zj=YijSiWiTi

其中,Yij表示j國家級孵化器第i個指標的數值得分,Si為第i項指標的權重,Wi為第i項指標的二級指標的權重,Ti櫚i項指標的一級指標的權重[4]。

一級指標由服務能力、孵化績效、社會貢獻構成。

而從“青桐計劃”實施3年以來的管理實踐看,若簡單套用科技部版的一級指標的“服務能力”對大學生創業孵化器來進行評價,大學生孵化器的“孵化績效”和“社會貢獻”及其三級指標的得分都將大大低于國家級孵化器的水平。

在“社會貢獻”下面的“吸納就業、成功企業”二級指標,其下面的三級指標均無法套用評價大學生創業孵化器的孵化績效。

在“孵化績效”的二級指標中,“研發效率、獲獎情況”的三級指標也無法在大學生創業孵化器績效評價中使用。

“青桐計劃”孵化器是一種有特定創業對象的孵化器,在建設和管理上要有別于一般的科技孵化器。因此,政府管理部門亟待創建一個能針對大學生孵化器績效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評價大學生企業孵化器的孵化績效,并且通過試行實踐來逐步完善這一大學生孵化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5]。

3 大學生創業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建議模型

3.1 大學生創業企業評價指標體系

創建大學生創業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旨在規范指導大學生創業企業入孵孵化器,并順利孵化成功,對于未能畢業的企業則退出孵化器,規范大學生企業從入孵到畢業的評價標準,以推動大學生創業企業健康發展。創建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深入實施“青桐計劃”,優化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規范指導,促進動態管理,幫助大學生創業企業入孵孵化器并在孵化器順利畢業,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見表4)。

該評價指標體系以《關于印發的通知》(武科政〔2012〕24號)并結合“青桐計劃”實施3年來的管理實踐而創建[6]。

該評價指標體系體現了規范指導和服務扶持的原則。對于暫不具備條件、不能入孵或畢業的企業,給予一定準備期或延長期,并由孵化器制定專項計劃進行精準服務扶持。

3.2 評價組織實施

以大學生創業企業為對象,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按照規定、標準和程序,定期組織專家進行評價,并評價結果,作為考核其入孵或畢業的重要依據。

實現動態管理之后,大學生創業企業就要按照評價指標體系的有關要求,按期如實上報有關材料。各孵化器則依據職責,指導、監督和協助大學生創業企業做好評價申報工作[7]。

3.3 評價結果及其應用

有了大學生創業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大學生創業企業符合入孵條件的,由孵化器及時吸納入孵;符合畢業條件的,按規定程序報批認定。對那些經孵化畢業的大學生創業企業,在安排相關科技計劃項目和表彰時,應予以優先考慮。

對于不按規定提供評價資料、不予評價認定、提供虛假評價資料的企業,可根據評價結果納入到相關的征信系統管理中去。

4 大學生企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建議模型

4.1 大學生企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

以武漢市《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青桐”計劃鼓勵大學生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的意見》(武政規〔2013〕14號)及其《實施導則》為政策依據,并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等相關文件為理論依據,建立大學生企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見表5)。

建立大學生企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加強和規范孵化器管理,引導和促進其提高對大學生創業企業和創業人才的孵化服務能力、績效水平和社會貢獻率。同時,有利于克服政府管理工作中的“路徑依賴”思維慣性,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更加精準,推進“青桐計劃”深入實施,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健康發展。

4.2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1)政策服務原則。現階段,武漢市政府為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因此,有必要將孵化器為入孵的大學生創業企業爭取政府政策扶持的工作情況作為評價孵化器的重要內容。

(2)動態管理原則。評價指標及其權重系數等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進行確定或調整。

(3)績效導向原則。加大孵化績效和社會貢獻評價權重,引導孵化器履職盡責、貼心服務。

4.3 評價組織實施

(1)以孵化器為對象,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按照規定、標準和程序,定期組織專家進行評價,并評價結果,作為考核孵化器的重要依據。

(2)各孵化器按照評價指標體系的有關要求,按期如實上報有關材料。

(3)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職責,指導、監督和協助全市孵化器做好數據統計、報告、評價等工作。

4.4 評價結果及其應用

(1)孵化器評價結果分為優秀(A)、良好(B)、合格(C)和不合格(D)四個等級。

(2)對評價結果為優秀的孵化器,在安排相關科技計劃項目和表彰時,予以優先考慮。

(3)對不按規定提供評價資料或提供虛假評價資料的孵化器,視為不合格。后者還將被納入征信系統管理。

(4)對第一次評價為不合格的孵化器,責令其提交整改承諾書;對連續兩次評價為不合格的孵化器,取消其孵化器稱號及享受有關政策的資格,并兩年內不受理其重新申報為孵化器的申請。

5 結語

試行大學生創業企業評價和大學生企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用以對3年來實施的“青桐計劃”進行一個全面評估。試行該指標體系還有利于指導大學生創業的深入實施,化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規范指導,促進動態管理,幫助大學生創業企業入孵孵化器并在孵化器順利畢業,幫助孵化器提高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孵化能力、績效水平和社會貢獻率。同時,可以有效地改善政府的管理工作,使大學生創新創業進入常態化的發展軌道。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通過在“青桐計劃”中先試行該指標體系,將能夠起到良好的試驗和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 武漢市科學技術局.破殼的聲音-青桐計劃一周年[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1-45.

[2] 麥可思研究院.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1-56.

[3] 陳文娟.大學生創業動機影響研究―― 以江蘇省高校大學生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15(9):138-14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關于印發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EB/OL].科技部火炬中心,http:///2013-7-19.

篇(9)

1一般資料

1.1材料選取2006年5月——2010年5月,新輔助化學治療后手術切除的NSCLC標本20例,同時具備化學治療前纖維支氣管鏡標本,這20例患者中,鱗癌8例(I-II期3例,III期5例;低分化5例,中分化3例),腺癌12例(I-II期4例,III期8例;低分化7例,中分化5例)。I-II期7例,III期13例,I-II期病例與淋巴結無轉移病例一致,III期病例與淋巴結有轉移病例一致。新輔助化學治療統一采用NP方案[長春瑞濱(諾維本)25mg/m2,d1、8;順鉑40mg/m2,d1-3],術前行2個周期化學治療,化學治療后3周左右手術。肺癌分類采用1999年WHO分類,TNM分期采用1997年國際抗癌聯合會(UICC)第5版惡性腫瘤TNM分期。

1.2方法雙標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采用ZYMEDLaboratories公司生產的免疫組織化學雙染試劑盒,以(AngioBio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小鼠抗人單克隆抗體podoplanin和(北京中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小鼠抗人單克隆抗體Ki-67進行雙染色觀察,檢測新輔助化學治療前后微淋巴管密度(MLD)、微淋巴管Ki-67指數(KI)及腫瘤細胞KI。以podoplanin陽性著色(棕黃色)的單個內皮細胞或內皮細胞簇計為一個微淋巴管。參照Ohno等[1]報道方法進行MLD計數。

2結果

2.1NSCLC患者新輔助化學治療前后MLD變化的比較,見下表:

新輔助化學治療前微淋巴管KI為0.11±0.12,新輔助化學治療后為(t=2.11,P

2.2NSCLC患者新輔助化學治療前后腫瘤細胞KI變化的比較,見下表:

3討論

新輔助化學治療是相對于傳統的輔助化學治療,即術后化學治療而言的。傳統的術后化學治療對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不理想,而從現有的臨床研究[2]來看,新輔助化學治療則可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podoplanin是一種新近被發現的淋巴管標記物,podoplanin糖蛋白的IgG抗體能特異地與毛細淋巴管發生作用,podoplanin陽性的管腔經超微結構證明為毛細淋巴管,是一種可靠的微淋巴管標記物[3],可用來區別毛細淋巴管與毛細血管。雙標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便于從一張切片上同時體現微淋巴管和腫瘤細胞增殖情況,同時檢測MLD和腫瘤細胞KI。

新輔助化學治療機制之一就是通過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和降低其增殖活性兩方面影響NSCLC的進展。本研究中新輔助化學治療所用藥物為諾維本和順鉑。本組患者在新輔助化學治療后腫瘤細胞和微淋巴管KI均降低,考慮與此機制有關。而且新輔助化學治療前,淋巴結有轉移者(或III期患者)腫瘤細胞KI較淋巴結無轉移者(或I-II期)增高,化學治療后又顯著降低,提示增殖活性高的細胞對化學治療藥物敏感,這與姜大慶等[4]研究新輔助化學治療對乳腺癌作用的結果相似。腺癌和鱗癌患者新輔助化學治療前腫瘤細胞K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新輔助化學治療后均降低,腺癌患者腫瘤細胞KI降低較明顯,考慮與腺癌細胞自身超微結構有關,具體機制尚待進一步分析。手術刺激會使殘留的腫瘤細胞增殖加速,通過術前化學治療使腫瘤細胞的活性降低,從而為術后的輔助治療贏得時間,減少了術后復發。

新輔助化學治療后NSCLC患者總體MLD值明顯下降,淋巴結有轉移者MLD的降低較無轉移者明顯(或III期MLD的降低較I-II期明顯),腺癌和鱗癌MLD均降低。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腫瘤淋巴管生成與腫瘤細胞關系密切。在腫瘤的生長過程中,因缺氧等或未知原因導致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的分泌,VEGF-C和酪氨酸激酶受體VEGFR-3特異結合,刺激腫瘤組織淋巴管的增生,在淋巴管的形成及生長中起重要作用。新輔助化學治療通過抑制NSCLC癌細胞的增殖,減少其分泌的促淋巴管生成因子,間接抑制淋巴管生成。本研究結果顯示,MLD的降低與腫瘤細胞KI的降低具有同步性,顯示二者之間的關聯性。②化學治療藥物也可以抑制新生微淋巴管內皮細胞DNA合成,降低其增殖活性,進一步檢測微淋巴管KI,發現新輔助化學治療后明顯降低,這也導致淋巴管生成受抑制。

腫瘤組織的MLD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腫瘤組織和腫瘤細胞的微環境狀態,對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侵襲和轉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腫瘤的病理特征。隨著淋巴管特異性標記物、淋巴管生成因子及調控因子進一步的研究,NSCLC、MLD和新輔助化學治療三者之間的關系將更加明確,為NSCLC抗淋巴管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Ohno M,Nakamura T,Kunimoto Y,et al.Lymphagenesis correlates with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in colorectal cancer.Oncol Rep,2003,10(1):939-943.

篇(10)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1-8437(2012)01-0148-01

小學數學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給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打好基礎。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和年齡的特殊性,要真正的完成這個目標,可謂“任重而道遠”。在六年級的學年末統考復習時,雖然沒有過去那種巨大的升學壓力,但為了以今后的學習。我們需要有效地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一次比較全面、系統的整理。在復習中涉及的知識面廣、量大,系統性強,可是真正用于復習的時間又很緊,而這一階段教學活動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整個學期教學活動的質量,因此不可輕視。為使復習更貼近實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要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干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計劃、有安排,避免盲目行事。復習計劃的制定要做到切實可行,不能為計劃而計劃,要認真分析,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定制計劃。復習計劃定得好,才能使復習工作得到有效實施。根據各年級教學目標、內容、各年段孩子特點以及各年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各備課組在進入復習階段之前就要及時制定復習計劃。復習計劃的內容一般應當包括:復習的指導思想、復習內容、目標以及復習時間安排安排等。

二是要選擇合理有效的復習方法。目前的教學環境下,專家學者們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復習方法,但對不同的對象應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人而異,才能真正實現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達到預期的復習目標。在筆者近二十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不斷總結積累,和身邊老師們的交流探討以為以下一些方法比較適合邊遠地區農村小學數學復習。

1 歸納整理法。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教材一共12本,涉及的知識點多而雜,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概括能力又很有限,因此復習階段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梳理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等知識方面的儲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歸納整理知識就成為復習的第一要務。歸納整理的方式多種多樣。需要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學生掌握的情況區別對待。有的知識需由教師梳理出大的線索,學生填充內容;有的知識則要由學生自己尋找線索,自行填充內容;有的知識點教師可按教材章節次序依次復習整理,有的則打亂教材順序,將知識分類整理。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是要對學生進行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復習過程中還要注意尋找學生的優點適時加以贊賞,提醒疏漏加以補充,保證對知識的整理嚴謹有序、有條有理。用這種方法把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零散知識點有效地串聯起來,形成體系。

2 合作探究法。進入復習階段,學生對有的知識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卻并不十分清晰知識的來龍去脈。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充分展開討論,并進一步弄明白疑難問題。教師在做好旁觀者時,看到在學生確實感覺到有困難的時可以進行一些提示,也可以讓學生提出疑問然后教師進行分析講解,從而真正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但不論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力求讓學生克服畏懼心理。教師要明白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通過自己想辦法搞明白錯誤的原因,優于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講評,這也是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什么要大力倡導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 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下一篇: 醫藥市場經理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 日韩午夜午码高清福利片 | 青青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免费二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