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科學素質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11 05:21: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科學素質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科學素質論文

篇(1)

在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的高等教育體制,一直存在文理分科、重理輕文的弊端,導致工科學生文化素質薄弱,使學生難以適應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征的競爭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如何培養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成為工科院校人才培養需要加強的重點。

1.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

1.1工科大學生人文科學知識欠缺

通過對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調查發現,工科學生對于政治、歷史等知識知之甚少,部分同學甚至對于基本的常識都缺乏了解,更談不上對人文知識系統的了解。

1.2對人文科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我國中學階段過早的“文理分科”,造成學生在思想上存在應試教育的想法,加上長期以來,工科院校的教育偏重于專業知識的灌輸與培養,不少工科大學生認為上大學就是要學好專業知識,因此,工科學生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對于人文科學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生在學習人文社科類課程時投入的精力不多,大多埋頭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導致人文科學知識欠缺。

1.3工科院校中,專職人文科學教育教師缺乏

長期以來,工科院校中存在注重專業課程的建設,淡化人文課程的教育。因此,工科院校在教師的培養方面也存在這些問題。很多社科類教師在工科院校得不到良好的培養,業務水平也因此得不到提升。部分教師看到自身發展困難,主動離開學校,尋找更好的發展。

2.重視工科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2.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加強對人文社科類教師的培養,提高人文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目前部分理工科院校不重視對人文教師的培養,使得理工科院校人文教師知識水平不高,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學校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接觸最多的是專業課教師,加上大學生都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專業課教授十分崇拜,所以,專業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但現有高校教師大多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他們本身也需要補課,補素質教育的課。因此,高校教師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不光要加強人文社科類教師的素質,更要全面提高學校全體教師的綜合素質,尤其要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

2.2加強宣傳,營造文化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良好氛圍

造成大學生知識面不寬、文化素質欠缺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重理輕文,不重視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導致學生從思想上對文化素質的課程不重視的現象。因此,高等學校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應重在教育、陶冶和宣傳。

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大力宣傳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可以在學校主頁上開辟文化素質教育專欄,把有關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內容放到網上供學生瀏覽,開設“網上調查”、“網上講座”、“網上沙龍”等。

2.3完善教學體系,注意人文課程的科學性與靈活性

要從課程設置上切實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即加入古代文化經典的學習力度,讓學生從古代文化的精華中感悟,獲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他們可以和諧地構建起一種更富于人性的生活方式,實現培養“整全性的人”的理想。

2.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人文教育的氛圍

校園文化活動能夠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應通過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學生中廣泛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濃厚的人文氛圍。多舉辦一些高質量的人文社科類的學術講座,充分利用圖書館,多涉獵人文社科類圖書,同時加強與人文社科類大學生的交流,組織一些跨院系的聯誼活動,促進文、理、工學科學生的學習、交流和互動。

2.5加強社會實踐環節,拓展學生的人文素質

社會實踐是拓展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既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理論課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又有利于學生獲取書本上無法得到的知識,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引入社會實踐的指導環節,有助于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增加對人文知識的興趣,從而養成自覺學習人文知識的習慣,拓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閻志堅.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改革—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素質教育簡報,2006.(2):6-7

[2]胡顯章、李曼麗.文化素質教育與創造性培養.高等教育研究,2001 (1):43-44

[3]宋彩萍、王麗平、王靜.文化素質教育內涵探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 (1):8-9

[4]張豈之加強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建設.中國高教研究,2004 (4) : 1-2

篇(2)

《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卷中將課程設計定義為:“課程設計是課程的組織形式或組織結構。它取決于在兩種不同的編制水平上的決策:一種是概括水平,在這一水平上要做出價值選擇;另一種水平是具體水平,在這一水平上涉及有關課程因素的技術設計和實施問題”。施良方在《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一書中提出課程設計包括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課程目標有行為目標、展開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三種取向,課程內容包含教材、學習活動和學習經驗。廖哲勛教授認為:“課程內容是一系列比較系統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總和。課程內容是根據課程目標從人類的經驗體系中選擇出來,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序列組織編排而成的知識和經驗體系。”

1.3心理素質拓展課程設計的相關研究

心理拓展訓練的理論基礎是體驗式教育。杜威所倡導的“從做中學”的思想對后期的體驗式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體驗式教育的理論代表還有皮亞杰、庫伯等。皮亞杰的學習和認知發展模式把學習看作是同化和順應之間的辯證過程,即經驗被同化于概念之中,同時概念也要對經驗做出順應。庫伯通過對杜威、勒溫、皮亞杰的學習模式的回顧,把學習描述為一個起源于體驗并在體驗下不斷修正并獲得觀念的連續過程。但學校的“素質拓展訓練”在形式和內涵上又有了新的豐富和延生。學校心理拓展訓練從最初的“團康模式”向“綜合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已經不斷的完善并豐富。“團康模式”最初是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所產生的一種培訓模式,是一種旨在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快樂開心的培訓方式。“團康模式”的最大特點是開心、刺激、好玩、新奇和驚險。它通過簡單的活動,營造快樂、活躍的現場氣氛,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訓練模式”是指通過有挑戰性、趣味性、震撼性的訓練項目來達到學員體能上的鍛煉、精神上的震撼,同時考驗學生的應變及團隊的協作、組織領導、危機處理等能力。目前很多社會上的拓展訓練學校多半是采用“訓練模式”。“認知模式”實質上是指通過項目的體驗實現有意義的教育,教育模式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獲得有用的知識或者啟發學生的情感。“綜合模式”是學校心理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在經歷了一要素論、二要素論、三要素論之后所出現的多元要素構成的教學模式。

2.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課程設計的思路構建

2.1課程目標設計

20世紀初課程開發科學化運動的開展強調了對課程目標的重視。有學者認為目標是課程開發的基礎和核心。以圍繞課程目標的確立、實現及評價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模式被定義為目標模式,其經典形式為“泰勒原理”,即通過目標的確定、經驗的選擇、經驗的組織及結果的評價的回答,構建課程設計的模式。美國課程理論專家蔡斯(RobertS.Zais)將課程目標劃分為課程的總體目標,學科的課程目標和課程目標三個層次。其中第三層次上的課程目標是指課堂教學的最近成果。本文采用第三層次的課程目標,并將課程目標理解為“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預期學習結果”。

2.2課程內容與結構設計

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四類:基礎類項目、破冰類項目、激發類項目和升華類項目。課程的結構設計主要是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以及每次課程的具體目標選擇適當的項目進行組合,以實現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的有效性和系統性。

3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課程實例分析

大一新生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群體。他們帶著期望來到一個新的陌生環境中,彼此渴望交流,但是常常不知如何邁出第一步。相對與中學的課程,大學的課堂相對松散,沒有固定的教室和時間讓同學之間有更多頻繁的交流,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就顯得十分重要。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有助于讓班級同學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有更好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本文以針對大一新生開設的心理素質拓展課程為例,就課程目標、班級規模、課程內容與結構設計、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分析。

課程目標:從個人層面上,提高新生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從團隊層面上,增強班級同學熟悉度、集體凝聚力、提升團隊意識。課程班級規模:30—60人。

課程內容與結構設計: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主要選擇破冰類和基礎類的項目,項目的選擇遵循有的放矢、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篇(3)

人文素質相對科學素質而言,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內在品質和人生的定位、在學識上的積累、獲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具備科學素質必須接受科學教育,養成科學精神“學會做事”;而具備人文素質必須接受人文教育,養精神“學會做人”。以人為本,弘揚人的主體精神正是21世紀的教育主調。為此應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各級各類大學生的必修課,對于全面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這一途徑,可以充分發揮其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綜合價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

值觀,特別是通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使大學生始終自覺做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政治覺悟,正確應對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展現出的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令一切敵對勢力仇視和恐懼,我們面臨的壓力和考驗空前嚴峻。國際敵對勢力總是圖謀遏制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力度不斷加大,手法更加多樣。

第三、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好地幫助大學生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應對復雜問題和突發事件的能力、與社會和諧相處的能力等;更好地幫助大學生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確航向,真正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當前大學生人文素質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當前大學生人文素質存在的問題

1、缺乏社會責任感。當前,在商品經濟和消費主義的侵蝕下,當代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出現了明顯的“轉向”:以個人主義取代集體主義,信奉“個人利益至上”;信奉“及時行樂”……理想信念的動搖,不可避免地帶來社會責任感的淡化甚至于缺失。

2、人文精神缺乏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產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基礎,是人類文化或文明的真諦所在。但是現在的大學生人文精神不是很樂觀。具體表現為功利性較強,過于看重物質需求,很現實;不重視個人修養與品德的提升,綜合素質不高,缺乏修養;缺乏敬業與團隊合作精神,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濃厚;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一旦遇到挫折,便會失去自信,出現孤獨、壓抑、精神麻木等現象。

3、文化素養偏低,人文知識相對欠缺

前些年,教育界受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出現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傾向。因此缺乏人文知識,人文素質偏低的大學生確有不少。如今的學生對閱讀中外文學名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反應冷淡,而對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非常熱衷。在他們看來,拿到了某個等級的證書就意味著自己具備了相應的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識與提高能力無關。

三、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方法和途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把當代的大學生培養成為一名既精通本行業務,又具有廣泛的知識,良好的職業道德,成為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必須避免狹窄的專業訓練,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渠道作用,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

(一)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作用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實施互動式教學法

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置,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創造的潛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互動式教學中,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全身心投入,善用豐富的感情語言,巧妙的動作、神情去影響學生,時刻關注學生的聽課情緒,控制教學進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 ,科學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時要講究科學性、合理性,過多地盲目運用多媒體技術,一味追求多媒體課件的趣味性,導致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喧賓奪主,產生新形式的――“多媒體灌”。多媒體教學仍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教學的不同要求、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多媒體教學的設計。課件設計和運用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原則, 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科特征,合理設計和開發課件。

第三、建立人文化的課程評估考核體系和方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考核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考核評估。

一是對教師的考核評估。首先是對其人文素質進行評估; 其次,是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方法進行考核。教學過程中組織、計劃是否嚴密。教師對課堂的操控風格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興趣和注意力;教師提供的案例、討論題等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學內容、效果的評估。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在大綱規定的前提下,是否結合體育院校學生的特殊性,做到因人施教;學生能否利用該學科相關知識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解釋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等。

二是對學生的考核評估。對學生的考核評估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試卷。這部分考核評估主要是考核學生對該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第二大部分,平時考核,包括創新能力的考核,社會實踐的考核,課堂表現的考核等。

(二)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是相對于課堂教學而言, 是對理論學習環節的具體化和深化,是服務于本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的。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首先,各校應根據實際和本校特色制定活動大綱和配套制度。其次,要建立一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思想素質好、能吃苦耐勞的社會實踐綜合指導隊伍。再次,是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踐基地。要使大學生社會實踐增強計劃性、減少盲目性,就必須建立一定數量的相對穩定的實踐基地。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文素質

1、提高教師駕于課堂的能力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認真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熟悉教學內容掌握重點和難點,結合教學內容,廣泛收集相關案例,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在每次課之前,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精心準備,合理分配課堂時間:教師講解時間,課堂提問、討論、演講等教學活動時間,觀看視頻時間等。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同時也要適合學生的特點,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創造和諧課堂氛圍。課堂的氣氛對于教學的效果很重要,教師應及時觀察課堂的形勢變化,以進行相應的調節。 首先,教師要全身心投入。其次,靈活運用各種語言藝術。例如,風趣幽默的語言、形象生動的語言、無聲語言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微笑能使學生感到和藹可親,產生一種親切感。能夠營造一種愉悅、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在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表情過于嚴肅,不茍言笑,往往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造成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緊張害怕,影響學習效果 。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記》云:“親其師而信其道”。一名教師要做到這點首先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其次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再次尊重學生、愛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學生就會積極配合教師,提高教學效果

2、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加強教學的科研工作。一方面,教師之間互相學習,采取以老帶新,新老互學,統一備課,相互聽課,相互促進的方法發揮集體優勢,共同攻關,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學校組織培訓學習,不斷更新教師的理論知識、擴大視野創新教學方法。堅持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從而推動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045-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表明,“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高等教育重要發展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各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以科學的思維和方法探索未知領域的能力,反映了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在我國已有一定的歷史。最早是在1996年,清華大學率先借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實施的“本科生研究機會計劃”(UROP),創建并實施SRTP。隨后,越來越多的高校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比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軟件設計大賽”等各種科研競賽。大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能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如下:

1.有助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大學生的科研活動打破了重灌輸輕創造、重應試輕應用、重傳承而輕革新的傳統教學摸式,可以幫助大學生充實、鞏固、檢驗書本上的專業理論知識。目前,科學知識飛速發展,而由于課本的編寫、出版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因此大學生上課學習的知識,往往已不是當時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識,而教師也很難在有限的課時里將本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展示給學生。如果僅僅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大學生畢業后將難以適應如今知識經濟信息化的社會。檢索本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養其對未掌握的信息和知識的接收能力,以及對新接收信息和知識與原有掌握信息和知識的聯系能力。大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最新科研動態,從而拓展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加深對本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2.有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高校通過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得到全面的發展。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使大學生的創新和拓展能力有了施展的舞臺。科研能力是指在分析問題時,有所發明創造的能力[2]。高校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增強了大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除了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寫作、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還能夠培養大學生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準確的判斷力、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大學生不斷增強的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要求,為畢業后就業或繼續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報對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1.激發大學生從事科研的熱情。高校學報作為高等院校主辦的學術期刊,為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就是其辦刊的宗旨,《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中第二條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學報是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學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期刊。”[3]高等院校科研的主體由高校的教學科研人員和大學生組成。因此,高校學報也應定位于為這兩部分人員服務。學報不但是教學科研成果的接收器,而且還是教學科研的助推器[4]。高校學報為本校教學科研人員和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廣大平臺。大學生的后,得到的尊重和贊譽,帶來的滿足感,激發其從事科研的熱情,會促使他們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學報上刊登的大學生論文,對大學生除了有更直接的榜樣示范作用,還有拋磚引玉之效,起到鼓勵大學生展開科研競爭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形成一個人人參與的良性競爭氛圍。

2.學報對大學生科研的引導作用。大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參加科研活動,他們的學術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學報的論文體現了多學科、多專業最新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對大學生起著標桿和導向作用。大學生通過借鑒學報的論文,可以學習如何選題,了解該學科該專業的研究方向、研究進展、研究思路和論文相關的觀點和結論,沿著正確的方向研究,少走彎路。大學生初次完成的論文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學報編輯尤其是審稿專家的修改意見往往一針見血,令其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3.學報對論文寫作的指導作用。大多數科研成果都以論文形式公布于眾,但是目前存在部分大學生外語水平頗高,而母語的應用能力較差的問題。在語言文字能力、行文語氣、語法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更何況初次寫作有更高要求的學術論文。初次寫作者往往不熟悉學術論文特有的格式、單位、符號及圖表的使用規范,缺乏對論文寫作規范的理解和掌握。大學生多看學報,多受熏陶,自己寫起論文來,從格式到內容都會得心應手。論文的規范深層次上是對研究態度作風的一種要求和約束,從寫作初期就建立起嚴謹規范的科研作風,這就為他們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學報提升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1.提高學報質量。學報是學生無聲的老師,學報編輯是論文寫作理論的掌握者,同時是學術期刊出版工作的標準和規范的執行者。學報論文中的觀點、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行文規范等,給大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術藍本。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期刊質量的保障。學報編輯要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增強使命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水平,才能創辦出精品期刊。不僅使學報自身得到可持續發展,還可以促進學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

2.多渠道傳播學術論文寫作知識。學報編輯可以定期舉辦講座,講解如何進行學術論文寫作,使大學生掌握論文的題目、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詳細的獨特格式要求。同時,學報編輯尤其是資深編輯還可以在選題和論證方法等方面進行引導和啟發。學報編輯要強化服務意識,積極與大學生作者、讀者互動,搭建好發現、培養人才的學術平臺。在學報網站上刊登學術論文特有的寫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并針對一些日常來稿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做出具體的解釋回答。在學報網站上設置留言板和郵箱,及時回復大學生作者的提問。

3.直接參與論文指導。隨著高校擴招和教育大眾化,專業教師對大學生論文的指導有些力不從心。畢業論文又是高校科研的硬性規定,學報編輯可以協助專業教師,參與大學生科研論文的指導。大學生的論文往往缺乏深度或廣度,而學報編輯不僅是“專家”還是“雜家”,不僅對本校各專業有較深的了解,還廣泛涉獵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學報編輯往往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大學生論文的不足之處,提出修改建議。大學生作者應多與學報編輯交流,虛心接受其所提的意見建議,在與學報編輯的互動中,提高自身學術水平。

4.提出選題,進行征文。學報編輯在指導大學生論文的過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其學習和科研現狀,從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選題策劃。大學生往往由于自身限制,容易重復前人的選題,浪費時間和精力;還常常出現選題過大或過小的問題。學報可以提出一些篩選過的適合本校大學生的選題,使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科研活動,以便盡快做出成果,提高效率,增強他們科研的信心和熱情,為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5.刊登大學生優秀論文。有的大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學術質量上乘的論文,符合學報學術水平的要求,就可以刊載到學報上,這極大地鼓舞了大學生的科研熱情和積極性。每年學校都會有大量的畢業論文,可以在學報中開辟專欄,刊發優秀的畢業論文。如若版面有限,可向學校提出增加學報頁碼用以刊登大學生論文,這也是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工作中的一環。

6.向大學生贈閱學報。當前,學報的分發計劃一般以教師科研人員和作者為主,大學生除非自己主動要求,很難有對其的分發計劃。為了更好地發揮學報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分發計劃在保證教師科研人員的前提下,應考慮大學生的閱讀需求。隨著閱讀學報的大學生數量的增加,需要適當地增加學報的印刷數量,使有需要的大學生都能閱讀到,擴大學報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如果超出預算,可向學校提出相應的申請。

高校應重視學報編輯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使其做好編輯本職工作以外,參與到學校科研與教學活動中,做到人盡其才。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多方面的努力與協調。學報編輯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多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和論文寫作方面的優勢,在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方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規劃綱要》工作領導小組.教育規劃綱要輔導讀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篇(5)

關鍵詞: 高校教師;大學生科研指導

高等學校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能在本專業領域進行一定的科學研究,創造性地解決理論和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質和能力。學生科研的主要內容包括參加相關學科競賽和專業(技能)比賽,組織開展各類科學研究,以及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專利申請。完善高校教師對大學生科研指導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全校師生參加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在對大學生的科研指導中,教師自身的科研素質以及有效的科研指導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形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對大學生的科研指導也是教育科研應關注的領域之一。指導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有多種途徑。

一、 結合專業課的教育進行科研指導

大學生科研主要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活動,而不是獨立的科研科研活動,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結合專業課教學進行科研是培養學生科研興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因為大學生的學習具有專業性特點,學生有大量的時間與專業課教師接觸,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陣地,傳播科學知識與科研精神,幫助學生確定選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專業課教學的被動局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興趣。

二、在師生合作研究中進行科研指導

大學生科研的主要目的不是進行創造發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一種探索活動,因此,師生合作進行科研很有必要。因為學生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師有意識地精心安排課題,有賴于教師因材施教地進行科學訓練指導。教師所承擔科研任務的前期工作也可以讓學生去做,這樣能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掌握文獻檢索、查閱、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特別是在較大課題的研究中,吸取大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工作,一方面能發揮他們在科研中的作用,充當科研助手,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科研精神,科研態度;另一方面,合作科研有利于提高學生科研水平,因為簡單地讓學生自己去承擔科研任務,因其水平有限,科研成果很難得到承認,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三、結合社會實踐進行科研指導

大學生是一個涉世不深的群體,學習的多是理論知識,對社會的需求知之甚少,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他們學習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純基礎理論研究很難受學生的喜歡,學生也沒有這個實力,所以結合實踐搞科研比較實際。在實踐中,容易發現問題,大量接觸業內人士,對學生科研十分有利。因此,各種參觀,調查和實習都是進行科研指導的有利時機。要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指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帶領學生與一些企業合作或單獨建立產學研基地、科技園區,并指導學生以勤工助學、兼職等方式,從事科研工作,使之加深對科技的認識,掌握科技的發展趨勢,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和科研能力。

四、結合學生的學年論文或畢業論文進行科研指導

學年論文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綜合應用一門或數門課程的知識、理論和技能,解決比較復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畢業論文是在學生掌握了本專業要求的全部知識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理論和技能,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理論和實際問題。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是學生從事獨立科研工作的起點,是學生從學校學習過渡到實際獨立工作的關鍵性環節。通過指導學生完成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可以很好地對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進行訓練。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具有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的選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制定寫作計劃,擬定論文大綱,把握研究進度,修訂論文成稿等。

此外,高校應加強學生科研工作的措施及保障,第一,學生科研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是需要教育教學、學科科研、師資隊伍、學生工作等多方面協作的一項綜合性工作,學校需要加強組織領導,并建立健全的工作機構,確定學生科研工作的直接領導機構,負責全校學生科研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督促落實等工作。第二,學校應制定相應政策調動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創新意識強、實踐經驗豐富、年齡結構合理的學生科研指導教師隊伍,為學生科研活動提供及時、全程、專業的指導。成立學校學生科研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依托各學院成立相關學科競賽指導小組并逐步形成學生科研指導教師培訓機制。第三,學校應整合校內資源,完善校、院兩級協調統一、系統完整、功能多樣的大學生科研訓練平臺并構建校、院兩級的學生科研人才選拔與培育機制,開設學生科研指導選修課,實行競賽指導課程制,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學生科研指導課程學習與培訓。第四,學校需要建立完善學生科研工作經費保障機制,提高學生科研基金資助總額并加大對學生科研活動的獎勵和培養力度。第五,學校需要建立完善教師指導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的考核和獎勵力度,把指導學生科研列入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的評聘條件并提高對教師指導學生科研的獎勵標準。第六,學校需要完善學生開展科研創新的激勵機制,在各類評獎評優中加強對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激勵力度,深入推進大學生科研創新學分認定工作,設立以科研助手為內容的勤工助學崗位并改革畢業論文的考核方式,鼓勵學生培育科研創新成果,突出優秀學生科研成果在學生學業考核中的作用。

高校應鼓勵大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增強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探討的興趣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學習科研氛圍。高校教師需要從提高自身素質做起,同時對學生要悉心引導,并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從而真正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后備人才。

篇(6)

[1]魏連秋,張義紅.數學建模競賽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11(8):7780.

[2]姜啟源等.數學模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大潛.數學建模與素質教育[J].中國大學數學,2004,(10):4143.

[4]張克新.依托數學建模競賽,促進數學教學改革[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3):4850.

參考文獻:

[1]李家才.論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教育創新,24(9).

[2]岳曉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高等教育研究,24(1).

[3]葉取源.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2(9).

[4]李玉華.大學生素質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OO1.

參考文獻:

[1]朱路芳.發揮科研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作用[J].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0.

[2]劉娟.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1.

[3]寧永錄.加強創新能力培養,造就跨世紀優秀人才[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

[4]張國才.團隊建設建與領導[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參考文獻:

[1]文思隆著.合唱、指揮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選.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7)

一、我國應著力加強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較低已是我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一個較普遍的問題,我國高校應該加強對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應該實現以下幾個教學目標:首先要“學做人”,學會正確的與人相處,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與熱情,懷有助人為樂與先人后己的良好品德以及孝敬父母與長輩的傳統美德;其次是“學會生存”,既要有有這獨立自主的個性,又要有團隊的合作精神,鍛煉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最后要“學會關心”,不僅僅要學會關心身邊的小事,還要有一顆隨時關注國家大事與國家發展的心。

二、我國應加強理工科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

如今,縱觀我國的各大高校,無論是強調全面發展的綜合型大學還是主要建設理工科方向的理工科大學,學校對于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始終不夠關注。理工科大學教師人文素質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主觀與客觀兩個因素。首先,客觀因素是:理工科老師的教學任務就是教會大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技術知識,熟練各種技術本領,為大學生今后從事相應的技術崗位而做出自己的奉獻。即使客觀因素的確制約了理工科教師對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但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教師依然有義務對理工科大學生進行合理完善的人文素質教育,理工科教師也應當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將其視作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三、理工科大學生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藝術教育牽涉到許多的知識領域,它包括了美術,戲劇,歌劇,表演,音樂以及電影鑒賞等多方面的藝術知識。對于理工科大學生而言,雖然藝術不是他們的專業課程,卻對他們的成才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假使我們忽略了對于培養人感情有重大幫助的藝術教育,勢必會導致我們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無法全面發展,無法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假使我國的教育界還不加緊關注對理工科大學生的藝術教育,那么我們未來的工程師與技師就不能夠與國際接軌,無法完成祖國復興的使命與重任。

四、我國理工科院校的社科學報發展

理工科院校往往注重對于科學技術論文的發表,而常常容易忽視對于社科類論文的發表。其實。理工科院校完全可以刊登一些介紹一些我國優秀的科技公司的發展與我國理工科大學生就業方面的論文,因為作為理工科的大學生依然需要踏上社會找工作,不可能一輩子只在學校這么個小環境里,所以也是要知道些社會方面的知識,從而充實自己的閱歷,使得以后能夠在就業崗位上迅速進入一個良好的狀態,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田潔.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0(11).

[2]丁楠,眭國榮.探究理工高校人文素質培養的有效途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1)

[3]何翔.理工科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內容及對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

[4]景春友.論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5.

[5]王福先.理工科大學人文素質教育若干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

[6]李鳳琴.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 2007.

[7]梁.基于培養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

[8]陳映.新型綜合性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0.

[9]王慧琦.河南省高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1.

[10]付子芳.理工類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0.

[11]洪舜華.理工科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12.

[12]馬世娜.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遼寧大學,2012.

[13]王楠.我國理工大學人文素質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2010.

[14]于晨旭.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肓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2012.

[15]王旎.論我國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融合[D].成都理工大學,2010.

[16]王靜.高校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07.

[17]代榮榮,周思柱,馮進.理工類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芻議[J].現代農業科學,2008(06).

篇(8)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28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Headteachers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LIU Ya

(The Food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In universities personnel training process in the new period, how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students are real problems as a professional teacher and teacher must be considered, by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expertise of academic lectures, writing a series of activit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graduate students, undergraduate graduate academic exchanges and other forms of class activiti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has improved, instructors and mentors say good for the studen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teachers; headteacher;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人才素質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加強學生專業素養的建構與培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在高校教育中,能對大學生專業素養產生較大影響的普通教師群體包括班主任(多為兼職)、專職學生工作的教師(如輔導員)、全職專業教師、專業導師等。在復雜多樣的普通教師群體中,由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優、學歷層次高、奉獻精神強的專業教師兼任班主任,對大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具有顯著的影響。

近年來,我院一改以往專職學生工作者承擔班主任工作的慣例,安排一線專業課教學、獲得博士學位、職稱在副教授或教授的老師從事班主任工作,筆者在2012年9月的新學期有幸成為2012級食工4班22名學生的班主任。作為一名長期承擔本科和研究生教學、指導研究生的碩士生導師,多年的教學和科研經歷,使得筆者深知專業素養提升對學生今后考研和就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因地制宜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為期四年的大學生涯有效提升專業素養,以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專業需求,則是作為高校專業教師兼班主任工作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為此,筆者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 鼓勵學生參加SRP、教師科研和專業方向俱樂部

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原始性創新研究、科研開發以及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方面,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也正因為如此,高校科研在國家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與影響。大學生參與科研,是教學活動的延續和深入,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有助于高效推進教學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人才的培養。通過具體科研活動,讓學生親歷資料查閱、方案設計、實驗、實驗數據整理、實驗結果分析和討論、實驗總結等科研的整個過程,是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方式。這些科研活動形式多樣,包括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P)、國家大學生創新項目、教師科研項目、挑戰杯等。為此在學生大二期間,就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SRP和教師科研。截止目前,班里有4名同學主持了SRP,占全院主持項目總數的20%,主持、參加SRP的學生達17人。另外5名同學也根據個人對專業的興趣,積極參加了學院老師主持的科研課題,其中包括國家級課題。為期一年的科研訓練結果表明,學生不僅拓展了學術視野,培養了學術思維,樹立科學嚴謹的求知精神和態度、提升了實驗操作技能,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還啟迪了學生的科研思路,拓寬了專業知識面,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得到加強。指導教師對學生在SRP和科研期間的表現都給予了肯定和贊揚。

2 舉辦專業知識學術講座

學術講座是高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有益補充,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信心、基本能力、綜合素質與創新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要求每位同學就自己感興趣的某種食品或某些專業知識點查閱近年書籍、期刊等文獻,做成PPT,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學術講座,然后回答在座同學的相關提問,對于沒有回答出來的問題,允許下去準備后再回答。而作為專業教師兼班主任的我,則在適當時候給予專業解釋、指導和點評,確保同學在每次講座中都有實際收獲。如學生在講述“酸奶”這一專業知識的時候,筆者從多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首先食品化學、食品營養學等角度給學生補充專業基礎知識,如,為何酸奶會呈現凝膠狀態?為什么有些人喝牛奶會腹脹、腹瀉,但喝酸奶則沒有問題?為什么酸奶更有利于人體吸收?其次,為拓寬學生知識面,引導學生學會關注學科發展動態,給學生介紹了直投式酸奶發酵劑、益生菌等。最后,從實際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提問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常識問題,如何區別發酵型酸奶和酸奶飲料、如何保存酸奶、酸奶為何會出現粘壁現象?等等。經過學生精心準備、老師適時補充、科學引導下進行的學術講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生專業信息儲備量,提高了學生“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專業綜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這種學術講座,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水平,鍛煉了學生查閱文獻、搜集整理文獻、制作PPT、講解PPT等專業方面的能力,還提升了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此外,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答辯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在公共場合發言的膽量也隨之變大。

3 開展科技論文寫作系列活動

科技寫作是人類從事科學技術信息書面存貯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是科技交流的工具,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決策科學化的依據,是創新性人才必備素質之一。我國著名化學家盧嘉錫曾指出:“一個只會創造不會表達的人,不算一個真正的科技工作者。”作為科技工作者,應當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了解相關部門對文稿質量和規格的要求,熟悉有關的國家標準和規定,并通過寫作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從而使自己能夠得心應手地寫出符合要求的文件或論文。與此同時,科技論文寫作是一門文理相互滲透的邊緣學科,不僅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還涉及到寫作學、情報學、心理學、邏輯學、自然辯證法和方法論等多個學科,是一項既具有高度專業性,又具有高度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專業面,增強人才的適應性及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是高等學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由于教學培養方案設置問題,我院對本科生并未開展科技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但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要面臨課程論文寫作,第二課堂等科研活動中撰寫文章,大四期間完成系列畢業材料(包括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畢業論文等)等方面的寫作。正是由于科技論文寫作教育的極度欠缺,使得絕大多數學生撰寫的學術材料可讀性差、邏輯順序混亂、缺乏系統性和條理性,剽竊現象嚴重,而修改、規范畢業生相關材料也成為指導老師耗費時間最長、老師抱怨最多的一項工作,

為了應對學生在今后科技論文寫作方面出現問題,提早了解科技論文寫作規范、方法和技巧,利用所帶的研究生資源,在給指導的本科畢業生開展任務書、選題指南、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畢業論文、科技論文等系列知識講座的同時,組織本班學生參與聽講。從實戰角度出發,通過針對性講解,讓學生明白科技論文寫作在科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寫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意義,知道如何根據要求寫出符合專業規范的文件材料,掌握寫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學生SRP結題材料準備及結題答辯環節便充分應用到了此項技能,指導老師和答辯老師對學生的表現均反映良好。

4 與研究生、本科畢業生進行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是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學術環境構成要素,是促進和推動學術繁榮與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是高等學校科研的重要內容。學術交流包含著傳遞信息、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過程,是科學研究工作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機制。只有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才能將科學推向前進和發展,并開拓出新的學術領域,對于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大學生專業素養具有重要促進和推動作用。為此,在所帶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畢業生答辯前夕,組織我班學生參加他們的預答辯,并進行提問,讓學生了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別,明確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在拓寬學生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水平的同時,讓學生提早接觸畢業答辯環節,明確其中的關鍵所在。

此外,利用客座研究生返校答辯的機會,向我班學生介紹其科研經歷和客座高校的學校和師資、科研等情況,為學生開啟獲取校外信息的窗口。研究生所展示的實驗筆記、閱讀的英文文獻及每月匯報的實驗總結和PPT,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科研的嚴謹和神圣,也讓有志于考研和今后從事科研工作的學生能提前做好思想準備,“打有準備之仗”。

5 結束語

作為大學班主任,如果僅單純完成學校常規要求的學生管理工作,雖然學生也能順利渡過大學四年,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都不能得到有效激發,青蔥歲月中的重要時光也將平淡而過,考研、找工作或剛就業時也將會面臨許多的不適和后悔,這都需要專業教師的正確引導加以解決。只有專業教師同時擔任班主任工作,適時開展符合學生發展方向的專業活動,學生才能不迷失求學的方向,才能有效提升其專業素養,滿足高校培養高素質、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課題來源:石河子大學《食品化學》精品課程,《食品物流安全管理與技術》二類課程;石河子大學“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項目

參考文獻

[1] 趙偉,張雯,吳慧中.專業教師承擔班主任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效性研究[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4(5):124-128.

[2] 王胡英,周國平.專業教師兼任班主任對大學生學業發展的影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6):45-46,87.

[3] 胡志華.高校專業教師兼任班主任工作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42-43.

[4] 許杰,楊基和.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之實踐導向模式的建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26(12):93-95.

[5] 任萍.《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和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J].科學咨詢,2011(13):106-107.

篇(9)

【摘要】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保障體系完善社會實踐的組織保障體系:一是高校黨委要深入學習中央及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充分認識社會實踐育人的重要性,高度重視,把社會實踐納入高校教改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保障體系 完善社會實踐的組織保障體系

【本頁關鍵詞】論文寫作 期刊征稿 論文投稿

【正文】

2 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構建2.1 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保障體系完善社會實踐的組織保障體系:一是高校黨委要深入學習中央及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充分認識社會實踐育人的重要性,高度重視,把社會實踐納入高校教改的重要內容;二是具體指導社會實踐的學校團委、學生處應深刻理解社會實踐的內涵和實質,充分認識社會實踐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對高校改革發展的推動作用,理清思路,科學設計社會實踐的內容和途徑,選派優秀指導教師,確保社會實踐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三是各系(院)應廣泛宣傳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做好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積極探索專業實踐新路子,增強實踐教學的效果。2.2 科學規劃和設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做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總體規劃:一是高校應把實踐育人納入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實踐活動進行系統的思考;二是圍繞目標,研究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內外條件,周密部署,逐一落實。做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工作:一是科學設計社會實踐的內容;二是設計多樣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特別是要加大課程教學實踐化力度,拓寬社會實踐的渠道和空間。2.3 制定大學生社會實踐質量評價標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效果評價是提升活動質量,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內在要求。社會實踐質量評價標準主要包括:(1)社會實踐活動產生的社會效應。社會實踐活動是否被社會所認可,取決于它給社會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產生了多少影響。(2)社會實踐活動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所起的推動作用。社會實踐是對所學知識、所學專業開設的課程和教師的教學情況有效檢查的主要方式,通過實踐能否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從而促進專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3)社會實踐對大學生本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的積極影響。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實踐來完善自己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能更好的服務社會。2.4 建立穩定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和有力保障,要給予足夠重視。這就要求高校對基地建設要有長遠的規劃,要具有融教學、科研、生產、育人于一體的綜合功能,按照雙向受益原則,積極為實踐單位提供技術服務和智力支持,加強合作關系,促進共同發展。與此同時,也要防止重建設輕培育和利用的現象,克服形式主義的做法,把工作做實,保證工作的效果。[3]2.5 健全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機制要實現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廣泛性,增強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必須健全三個機制或制度:一是要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實踐項目審批制度,完善活動資金申報審核標準,為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和保障;二是建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協調機制,協調課堂教學與課程實踐的矛盾,促使大學生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制度化、經常化,擴大實踐活動的范圍,拓展實踐活動的空間,延伸實踐活動的效用;三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實踐安全保障機制,加強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教育,培訓他們的安全知識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和社會保險機構、安全機構的聯系,建立一個社會實踐安全保護網絡,確保大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消除家長擔憂,確保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總之,社會實踐作為課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對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所以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

【文章來源】/article/43/6390.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篇(10)

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特別是本科生的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鼓勵大學生參與科研課題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條也明確提出,“……要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廣東醫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作為一所省屬重點醫學院校,學校非常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和學校團委的指導下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改革,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和完善的管理機制。以一系列學術活動和大學生科研立項為平臺,大力培養和提高我校本科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并起到較好的效果。但大學生科研工作的開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必要及時進行調查及分析和總結,以進一步找到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我校教學質量,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一、對我校東莞校區大學生科研能力現狀調查分析

1.調查目的、方法、步驟

目的:通過對東莞校區2008~2011年學生科研工作開展較好的第二臨床醫學院、藥學院、醫學檢驗學院和護理學院的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和結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針對當前本科生的科研意識和參與科研活動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以發現我校學生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和步驟:對臨床醫學、藥學、醫學檢驗、護理學等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隨機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87份,有效卷362份;另就2008~2011年校團委和四個二級學院分團委的存檔學生申請及立項的項目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意識。從未參與過科研的學生占總數的57.5%,獨立申請科研立項的占6.6%,參與過帶教教師科研課題的占11.0%,參加各級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的占11.3%,習慣閱讀專業學術期刊的學生僅占42.8%。該數據表明,目前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人數較少,科研意識相對薄弱。

(2)大學生參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的動機。調查結果顯示我校東莞校區的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愿望比較強烈。有60.8%的學生對參加科研活動非常感興趣,68.0%的學生認為參加科研活動可以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分別有66.0%和74.0%的學生不同意“參與科研可以獲得物質獎勵”、“參與科研活動會耽誤學習”的說法,可見學生參與科研的動機是比較端正的。

(3)大學生查閱資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僅28.2%的大學生熟練掌握文獻檢索方法,22.7%的學生不會運用圖書館的信息檢索系統進行文獻查閱,49.2%的大學生選擇從一般網站上了解和收集科研信息,僅53%的大學生會選用學術期刊網進行文獻檢索,表明本科生信息收集能力偏低。

(4)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研素質。參加科研的大學生中,有17.7%的人的選題是由教師規定的,65.2%的人直接將教師申請課題的子課題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僅15.2%的學生通過自己查閱文獻資料確定科研選題;有79.0%的學生不清楚科研過程及步驟,83.1%的大學生不會設計調查問卷,63.0%的大學生不會使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大部分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強,科研素質滯后。

(5)研究論文的撰寫情況。85.6%的大學生認為撰寫學術論文非常困難,僅9.9%的大學生能通過自己調查研究后獨立撰寫論文,而從各處拼湊信息、論文不含個人觀點的學生占60.5%。在對“你認為撰寫科研論文難在哪里”這一問題的回答中發現,大學生中突出存在的問題有:專業知識不扎實、知識運用能力差、論文撰寫能力差、思路不清。

(6)學校和各二級學院對大學生科研的支持。53.0%的學生認為東莞校區的科研設備陳舊短缺;48.3%的學生認為學校圖書館的圖書陳舊、更新不及時,不能提供科技前沿信息;70.2%的學生認為實驗室設備陳舊落后、開放時間不能滿足科研需要;僅5.8%的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學生科研經費和科研硬件設施能保證本科生的科研活動。

(7)學生眼中專職教師的科研能力。有68.8%的學生認為教師的科研能力非常一般;17.7%的學生非常不滿意教師的科研水平;僅有7.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課教師科研能力非常強。東莞校區作為一個新校區,年輕教師居多,且科研硬件條件正在完善的過程中,從現實情況和學生的評價來看,我校專業課教師的總體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8)大學生科研立項情況。通過對我校2008年到2011年存檔科研立項數據的整理發現,隨著學校各項科研管理措施的不斷完善,學生申報科研立項的熱情逐年高漲,申報書的數量和質量、科研立項率逐年提高,但立項項目的結題率和結題的質量偏低。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科研經費不足和指導教師指導不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學生的科研素質滯后、部分學生對困難準備不足、意志品質和責任心欠缺。可見,我們在對學生立項項目的管理和監督方面還需加強。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面

(1)大學生對科研活動的認識和定位存在偏差,對困難準備不足。多數學生并未充分認識到科研創新的艱難和科研成果的來之不易,過度依賴教師,因為不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強的意志品質而輕易放棄。

(2)大學生的科研素質嚴重滯后。體現在收集分析信息資料、選題等獨立思考的能力偏低,科研基本技能不強,專業知識不扎實。

2.學校方面

(1)科研創新觀點落后、科技含量不高;[1]科研創新活動發展不平衡,活動種類少、形式單一、內容簡單、參與人數少成果不多,活動影響未充分體現。

(2)學生科研管理制度不規范,缺乏對學生科研經費和科研進度、科研項目結題的有效監督和管理,還未建立對學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學評價體系和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

(3)投入的大學生科研經費不足、科研硬件條件不夠、實驗室開放少,促進大學生科研活動的平臺較薄弱。

3.教師方面

專業課教師科研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對學生科研的指導不夠;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方法性和藝術性,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科研興趣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大大學生科研經費的投入

要改變我校學生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行政撥款的現狀,開拓“學校—企業、學校—社會力量合作”模式積極爭取校外資金,以加大對大學生科研經費的投入。盡量更新陳舊設備,引進先進儀器,合理分配科研資源,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驗場地,從而保證學生科研活動的正常進行,吸引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加入到科研當中。

2.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

(1)建立科學的學生科研立項評審制度。為保持學生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之確實成為培養和提高大學本科生學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平臺,必須建立科學的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評審制度。要求學生科研項目必須是自主選題或是帶教教師申請課題下的子項目。不能將學生科研立項變相的變為教師申請課題,使學生科研經費成為教師個人科研經費。

(2)學生科研管理要制度化。加強大學生科研項目的全程化管理,特別是中期檢查、后期督查。重視項目申報的“量”和“質”,加強對項目經費使用及項目結題質量的監管。針對如期結題且效果較好的項目,采取激勵機制,真正把項目管理辦法落到實處。通過定期開展大學生科研成果展、開展大學生學術研討會、大學生優秀論文匯編等活動,擴大學生科研成果的影響,以建立對學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學評價體系。

(3)建立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要積極建立有效的師生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參與科研和教師指導學生科研的積極性。可將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的情況納入大學生學業考核評價體系中。將其引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和設立學生科研活動專項獎學金,使學生參與科研與獎學金評定、三好學生評定以及畢業推薦掛鉤,以促進大學生學術科研活動發展。學生科研取得的成績與教師的悉心指導、科學訓練密不可分,為推動學生科研工作開展,學校應出臺教師獎勵政策。對教師指導學生的科研活動,要按勞付酬。鼓勵教師吸納本科生加入自己的研究項目,在教學評優中,可以將教師對學生科研指導以及成果的獲獎情況,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要建立規范化、系統化的教師指導制度,為大學生科研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強化大學生的科研素質

(1)開設科研方法課程,加強大學生科研技能訓練。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科研通識教育和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的科研操作能力與素質。建議開設“創造力開發”之類的科研方法課程,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和了解正規科研的方法和步驟。并通過課程教會學生文獻查閱的方法、實驗設計的原則和調查問卷的設計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分階段、分層次開展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實際問題進行科學建模,讓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的方式,自己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步驟,自主開展實驗,讓學生對真實的科研活動有直觀的了解。教師應注重提高教學的方法性和藝術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為主,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指導方法,有效的開展學生科研技能訓練。

(3)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的作用,讓學生走進去學出來。文獻檢索的課程不要只停留在多媒體課室,要帶學生走入圖書館實地操作,充分利用圖書館海量的圖書資料、數據庫資源,培養學生查閱、運用文獻資料的能力。應適當增加實驗室開放的次數和時間,讓實驗室成為學生的實踐舞臺。

(4)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課外學術交流和科技活動。可以在校園BBS上建立大學生科研論壇、設立大學生科研網站、成立大學生科研協會,并結合網絡教學、學術講座、科研成果交流會、學生科研立項申報書大賽、科技學術節等一系列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促進大學生的學術交流,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創新能力。

上一篇: 網絡音樂論文 下一篇: 財務人員見習期工作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顶级 |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不卡 |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 中文字幕Av在线综合网 |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