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04 13:45: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房屋建筑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房屋建筑學論文

篇(1)

二、利用教學仿真軟件,由一門學科帶動多門學科的教學

根據該門課程的設計和土建類專業的職業崗位技能要求,主要采用教師講授,并輔助問題討論式、網絡教學錄像和電子課件等教學模式,但是這些方法都是處于平面,對學生的立體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仍有欠缺,很多知識點與實際工程都需要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借助于空間想象力使得學生對細部構造、節點構造以及結合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工程質量檢驗等帶動多個學科,豐富學生的知識容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程中通過三維建筑工程仿真實訓系統,綜合行業規范、貫穿教學重點、難點,實現施工場景仿真模擬及流程動態演示、人機相互操作的過程,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虛擬操作體驗,從而達到理論結合實踐,實踐貼近實際的效果,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專業化。同時通過仿真軟件的學習,師生可根據教學的任務、教學的進度、教學的效果、隨時轉變學習知識點,使學生在仿真軟件系統學習中輕松的掌握知識要領,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效率,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認知度。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引領學生步入工作崗位

房屋建筑學》主要解決工程的實際問題、實踐性強具有與工程實際聯系的緊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對身邊所熟悉的建筑物和構筑物進行視覺效果的了解,再通過實際觀察和分析對建筑的內部構造原理進行掌握,使學生對建筑感到熟悉、親近,學習到的知識不只是課本文字的內容,而是和實際相符合的。可在課程開始前帶領學生實習,讓學生對建筑的達到初步認識的階段,通過上課和仿真軟件的應用,讓學生理解建筑構造原理,課程結束后再次帶領學生實習,增加實踐教學特點,增強感性認識、加深知識的理解,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自主選擇課程設計題目,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鍛煉學生實踐和總結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對學生走出校園步入工作崗位的工作能力的鍛煉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傳統的課程設計由教師布置任務,學生通過所學知識進行設計,這樣的方式制約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育是培養人才,加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設計的題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思維,在教學效果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對學生的課程設計,教師應對相關設計的規范和注意事項做耐心的指導和講解,并協助學生搜集資料,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時把所學的理論知識二次強化鞏固。

篇(2)

2.教學內容改革具體做法。教學中優先選用新出版,編寫質量好的教材,保持教材內容的時代性,是培養社會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基本所在。針對教材內容滯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優化教學內容,合理補充新知識,例如添加和介紹國家推廣的節能建筑的設計知識和構造做法,學習和更新建筑設計規范的內容,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最近這幾年的學生就業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學生是去生產第一線從事結構設計、工程施工、工程造價等工作,從事建筑設計的人幾乎沒有,所以建筑設計理論要求不太高,學生只要掌握一般房屋的建筑設計,重點放在建筑構造上,一般要求學生能夠選擇合理的建筑構造方案,并繪制相應的建筑施工圖。教學內容還應包括講授新規范、新標準的要求和控制,教師針對不同類型建筑實例布置學生查閱與運用設計工具書,以此培養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應用規范、標準的能力,比如在講解建筑平面組合設計的時候,結合現行的走道式組合設計中走道的設計,查找建筑規范中對走道具體的寬度、長度的要求,安全疏散距離的規定。

二、教學方法改革

1.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傳統的灌輸式授課方式下,中國學生從小到大都采用填鴨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不去多加思考,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到了大學,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多學生就對上課提不起興趣,有些學生上課是人到心不到,喜歡睡覺、玩手機,注意力不集中,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差,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教學方法改革的具體做法。①采用啟發式、提問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傳統的教學常常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啟發式教學方法課程安排上,教師起到一個啟發的作用,教師上課的時候應盡量深入淺出,知識的講授由容易到復雜,課堂上注意學生的情緒,調整自己講課進度,經常對學生提問,讓學生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上課教學中來,體會到課堂學習是一種互動,不是單方面的輸入和輸出。教師還可以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前布置預習,給學生留幾個問題課后思考。如在講解屋面設計,可先以兩坡屋面設計詳細介紹,然后讓學生思考四坡屋面該如何設計,再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繪制出兩種屋面平面圖,進行對比性分析,分析出相同部位、不同部位,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提問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舉一反三,知識量增加,培養學生勤動手、勤思考的習慣。②討論式教學。討論式教學要求教師進行組織,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成4~5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在上課時布置下一次討論課的教學內容,針對教學內容布置出需要討論的問題,讓學生課后通過圖書館和網絡查閱資料、親自去觀察周圍已經建好的建筑物構造做法、尺寸設計等內容,寫出相應的調查報告。在討論課上各組派代表發言,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補充發言,做到各抒己見,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做出學習內容總結。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南方隔熱做法的種類時候,就布置同學去調查實際生活常用隔熱的方法有哪些,具體怎么做法,上課的時候請同學講解。建筑工程做法很多,教師不可能全部地講解,由于建筑具有共性,只要弄懂工程做法的原理,總結規律,遇到不同問題就能很快找到解決方法。教師在教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如何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是大學教育的關鍵所在,為學生今后在工作中解決難題找到方法和途徑。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1.教學手段存在的問題。我院《房屋建筑學》課時安排為48課時而課程內容的涉及面廣,圖片內容特別多時間短,需要傳輸的信息量大,如何在短的課時內講授這么多的內容,就需要改革教學手段。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和畫需要的時間多,也無法多角度靈活地反映建筑的空間關系。講授建筑節點詳圖,建筑平面布置工程案例如果采用在黑板上繪圖不僅浪費時間,速度慢,而且學生短時間內很難理解和掌握,黑板一擦黑,就無法再現。由于房屋建筑學課程特點,教師在課堂上如果不添加一些案例分析和講解,學生會覺得書本知識過于枯燥、乏味,要吸引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興趣,這就靠教學手段的改革。

2.教學手段改革的具體做法。多媒體教學已經在我校普及,采用多媒體教學好處顯而易見,傳遞的信息量大,大量的圖像讓學生一看直觀明了,加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與藝術效果,使教學更加生動精彩,教師把圖片、文字、圖像及動畫制作成課件,使課堂教學更生動、靈活。房屋建筑學中的建筑構造有大量節點詳圖和建筑設計案例可以通過課件準確的表達出來,時間短,效果好。課件不但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學生也可將這些知識拷貝在自己的電腦上,反復學習。房屋建筑學課程知識實踐性很強,與工程密切相關,教師在沒有條件帶學生去工地的條件下還可結合錄像、模型、實物照片等多種輔助教學手段,條件允許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現場教學,通過帶領學生參觀已建好的建筑物、在建建筑物,由專業教師和現場技術人員共同指導講解,直接接觸各種構造節點的做法、分析實際工程建筑施工圖紙與工程實例的對應關系,鞏固學生對建筑構造和建筑設計的理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我在講授樓梯間設計的時候,對已建的工程的樓梯不同部位一一照相,再利用照片對照進行講授,具體到樓梯凈寬設計、平臺寬度設計、踏步高度、寬度設計、梯井寬度設計,這樣的教學手段就比僅靠嘴來講授,清楚明了得多,學習效果好。

四、考核方法改革

1.傳統考核方法存在的問題。房屋建筑學課程的考試一般采用完全閉卷考試,重點放在學生對建筑基本理論和構造方法的掌握上而考察學生設計動手能力的試題較少,原因有兩點:一是考試時間短,設計題目不易做完,二是設計題目涉及的內容較多,讓學生全部熟記是難以做到的。分析得出結論,單純靠閉卷考試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存在一些問題,開卷考試又會使學生放棄對一些知識機械記憶,忽視本課程的學習。房屋建筑學課程既需要必要的理解性記憶,還需要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需要找到一種理想的考核方法。

2.考核方法改革具體方法。我們針對房屋建筑學課程特點的考核內容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閉卷考試成績占期末總分數的60%。第二部分教學過程布置的小設計,例如外墻身剖面設計、樓梯設計、屋面設計等占期末總評20%。第三部分平時出勤情況占期末總評20%。第一部分著重考核學生理論知識記憶和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部分為應用知識部分,重點考核學生的運用所有知識進行設計的能力和繪圖水平,第三個部分是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這樣的方法可以全面地考核學生。與西方的大學相比,他們部分平時的考核比例可以達到60%,期末的考核只占40%,我們覺得考核方法還可以進一步深化,應針對本課程的特點,將考試方式綜合運用,這樣才可以擴大考試內容的覆蓋面,避免學生的只靠臨時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綜合的考核方式可以考核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設計能力。

篇(3)

(一)開始前的準備和要求

合理分組,任務到人,全班參與。在分組時依據校園建筑類型分6~7人為一組。素質較好的小組負責圖書館、餐廳等功能造型復雜的建筑,而基礎相對較薄弱的小組負責教學樓、宿舍樓等功能相對簡單的建筑。從建筑測繪、記錄數據、核實尺寸到收集資料、分析方案、繪制建筑圖紙等工作,每組任務落實到人,安排好分工協作的具體細節。重溫建筑測量、建筑制圖與識圖知識,強化建筑設計與構造知識。學生通過回顧以前課程的重點知識和自己動手測量建筑,加深、鞏固測量、制圖的應用技能,深入了解建筑設計與實際應用的關系。教師還可在課程設計期間講解、播放一些優秀建筑和類似建筑的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現場教學環境,加深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施工、構造過程和現場的理解,使學生不僅把設計、施工與實際工程案例結合在一起,同時也了解新材料和新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鼓勵學生多收集自己負責的相關建筑類型資料,以班級或小組的形式上課組織討論其功能特性等,并與學校里的建筑進行比較分析,這也是學生間互相交流,開拓思維,擴大知識面的有效途徑。指導教師應提供設計時必需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學生查閱,提醒學生關注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二)具體實施方法

1.建筑測繪。

每幢樓都沒有原圖紙,學生必須在測繪中確定建筑及細部尺寸,最后依據測出的尺寸繪制成平、立、剖面,因此,測繪是制圖的基礎。在測繪過程中學生發現比原本想象的要復雜和困難,不但要學會如何正確運用測量知識測得又快又好,還要發揮空間想象力。他們碰到困難,一起動腦筋、想辦法,通過細心琢磨,巧妙運用知識技巧,省時省力地解決了測繪中碰到的難題,形成了集體的凝聚力,激發了學生的潛能。在確定立面尺寸時,學生先站在合適的位置縱觀建筑,再利用相機或快速表現圖記下全貌,掌握建筑整體形象,然后通過立面測繪確定建筑立面。學生利用專業知識深入思考、討論分析,或經教師指導,最終結合平面畫出滿意的立面。這些使學生深深地感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所帶來的益處,不但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增添了就業的自信心。

2.繪制草圖。

每個小組確定了建筑平、立、剖尺寸后結合校園建筑設計原理即可繪制建筑設計草圖,教師指導時按照一個組一套圖紙結合實物進行指導,并與學生交換意見。繪制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在相互探討中解決各種疑問,小組間的競爭也促使他們不斷完善各自的設計,學生的熱情和創造力在緊張活潑的氛圍中得以充分激發。

3.鼓勵創新,保留學生的個性化設計。

在建筑形式與平面保持一致的情況下保留每個學生對細節的個性化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由于有些建筑尺寸條件限制不能準確測出,允許學生做合理的改動,但是一定要在滿足平、立、剖對應的前提下正確表達自己的創意與構思。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保證了有一定的自主創新的設計空間。

4.按照制圖標準正確繪制圖紙。

最后學生在匯總制圖時,又會出現一些細小問題,此時學生再次找出建筑制圖書和參照規范,重新溫習,修改錯誤,正確繪圖,最后再繪制成建筑CAD圖。學生不但重復記憶和整理前面累積的內容,而且又把建筑CAD完整實戰演習了一遍,也算是額外的收獲。

(三)教師在本次課程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在學生繪制草圖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圖紙與實物進行對比中檢查、完善圖紙。在這個繪圖階段,教師應展示一套標準設計圖樣,并指明圖紙繪制的要點,防止學生犯一些常規錯誤。也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對照標準及時找出各自圖紙的錯誤并改正,避免學生因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圖紙的正確性。教師不應為學生準備得過細,否則就會助長學生的依賴心理,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采用互動式評圖可起到評定和教育啟發的雙重作用,是一種很好的評圖形式。在設計中如果只是單純地給出一個分數,而不幫學生分析圖紙中的問題,就失去了訓練的意義。

二、新的課程設計改革的優點

第一,這樣的課程設計避免了學生對建筑設計不甚了解下的盲目設計,加強了知識的直觀性,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增強授課的感染力。同時,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對尺度概念有了較深的體會,形成了牢固的記憶,進而樹立起正確的建筑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本次課程設計鍛煉并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制圖能力。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會直接從事建筑工程領域的設計與施工工作,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工程設計與制圖能力影響深遠。但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目前最薄弱的環節依然是工程實踐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足夠的工程實踐。本次課程設計有針對性地鍛煉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學生不但繪圖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對建筑設計和細部構造設計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和切身的體會。第三,采用這樣的課程設計方式,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層次和能力培養要求,提高了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從課本到實物,從細部到整體,從分部到分項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正確對待建筑與構造設計。學生把測繪的數據變成了圖形乃至圖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第四,本次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在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的配合意識、團隊精神,通過實際工程訓練初步建立學生全面協調統一的思想,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意識和團隊整體意識。第五,通過這次課程設計學生熟練掌握了建筑識圖、制圖的能力,一般建筑的設計原理及應用,建筑構造設計能力和CAD制圖能力,以及查閱資料的能力。第六,這樣的綜合訓練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的建筑測量、制圖、構造、建筑CAD等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對前后課程的鏈接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第七,本次課程設計對學生進行了全方位的鍛煉,不但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耐心乃至恒心。學生普遍反映相當于進行了一次系統的學習,專業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增添了今后就業的信心。

三、高職“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改革的配套措施

在教學方面的配套措施:(1)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建筑制圖、建筑材料、建筑CAD等前序課程與后續課程銜接緊密,內容緊跟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要求;(2)學院硬件配套合理,確保學生觀賞視頻、測繪、制圖、電腦繪圖等工作順利進行;(3)圖書館的書籍豐富翔實,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專業素材與資料。與用人單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為課程設計改革提供便利條件和導向作用。學院與系部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與管理,指導教師注意因材施教,科學設計“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的內容。

篇(4)

2科學評估文物古建筑實際火災危險性

文物古建筑,歷經數百上千年的歷史歲月,能夠存在到今天,其中自然有隱含的奧秘和古人的智慧,尤其是防火設計的考慮和建筑防火功能的簡單、實效,多隱藏在建筑實體的各個細節、各個方面而不為人所察覺和簡單識別。最直觀、最常見、最有效的莫過于馬頭墻的設置。馬頭墻古謂封火墻,其建筑高低錯落,實體土墻相接相對,完全隔斷緊鄰的建筑,實現了相同于現代建筑的防火分區和防火單元的功能,且戶戶分割,防火單元劃分更小、更多,十分有效,如圖1所示。較常見的建筑材料選用,取材千差萬別,如應縣木塔的樓梯扶手選取的是極特殊木質,密度非常高,質地異常堅硬,刀鋸實施鋸切極為困難,其木材分子結構高度固化穩定,很難受熱分解,且扶手直徑達15cm,一般日常使用的火源短時間內無法點燃。一些古建筑內無任何電器線路和照明,亦無其他任何火源,不宜隨意要求增設火災報警和自動滅火系統。其原因一是增設火災自動報警、自動噴水金屬管道等滅火系統后,人為增加了火源,可能造成雷電波侵入、感應雷等雷擊起火情況,變無火源為有火源,變無雷為可能主動引雷;二是文物保護價值不允許隨意增設非必要或增加火災危險的外來設施和金屬管道等,破壞文物原貌且不安全。因此,在分析古建筑火災危險性和制定消防安全方案時,必須透徹了解和科學評估古建筑結構特點和真實火災危險性,有針對性地評估論證,正確制定消防安全保護方案,避免缺乏操作性和科學性。

3編制特殊消防專業規劃和更高防火技術標準

在古建筑群和古城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古建筑群和古城建筑被持續、無序、甚至過度開發利用,未同步考慮消防安全專業規劃和消防設施建設,尤其是空余土地被持續開發建設新的仿古建筑和現代功能型場所,融入古建筑群,且使用性質復雜多樣,火災危險性極高,而消防執行標準和建筑定性難以實際把握,防火技術措施更是未經統一和規范,這就無形中給古建筑群和古城建筑帶來巨大的新生火災危險。因此,在發展地方旅游經濟的同時,必須對古建筑群和古城建筑進行專業的消防規劃,合理改造、搬遷、拆除重度危險源,降低原住居民密度,逐步整改電氣線路、采暖等系統性火災隱患,完善消防基礎設施和水源,建設專業消防站,建立現代火災監控體系,完善自防自救功能。對新建仿古建筑,改建、修繕古建筑,應加強地方立法,編制地方消防標準和技術措施,提高此類建筑消防設計標準,嚴格審批把關和監督,嚴控新的火災隱患生成。

4“火源控制”為核心

文物古建筑防火,必須貫徹“火源控制”這一核心工作思路。筆者在一線工作中發現,許多基層消防機構和文物古建筑管理單位沒有認識到,對于古建筑防火而言,火源控制是最實際、最適合、最有效、最切實可行的方法,這是基于文物古建筑絕大多數使用功能單一,火源較少的特點而來,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由側重各類復雜的、低效的強化安保措施轉變為簡單的消除室內微火和電氣火源的思路,實現釜底抽薪、化繁為簡,突破傳統思維定式的目的。實踐證明,如此思維方式和簡化對策,實際效果遠勝于各類得不償失的復雜消防措施。簡言之,其核心思想是:火源沒有了,消防的根本問題就解決了。火源控制的常用做法如,寺廟燃香統一在殿外定點香爐內,殿內嚴禁使用明火,或使用金屬、石材等不燃深槽燭臺,燭臺供奉香案表面包覆銅、鐵皮防止傾倒蠟燭引燃木臺面,不設電氣照明,或改造為實埋線路地燈、穿不燃管密封保護等,用簡單的方法徹底消除火源,或使微火和電氣火花被完全隔絕,杜絕一切起火可能。關于雷擊,雖因古建筑防雷和選址科學而數百年甚至千年不遇,但可靠的現代防雷設施、措施和滅火準備仍是必要的。

5消防水源建設是重點

近年頻發的古建筑群火災事故,損失慘重,教訓慘痛,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消防水源缺乏,不能使用或不出水,水量水壓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消防車被迫遠距離運水、滅火,貽誤滅火戰機,使小火釀成大災。從古建筑防火工作來看,絕大多數文物古建筑建于深山,坡陡路窄,水源奇缺,冬季氣候寒冷,僅有的零星水源亦完全或部分結冰,無法使用。一旦發生火災,滅火器難以控制時,幾乎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文物古建筑燃燒殆盡。因此,此項工作應作為消防投入的首要對象和重點,盡最大努力在古建筑周圍或附近建設充足、可靠、利于取用的消防水源,并設置可靠的冬季防凍措施,確保能夠隨時使用。可采用深位水池、常高壓高位水池、自動探測控制電伴熱管道內外保溫系統、短距自動干式水消防系統、其他常規或特殊外保溫措施等。其中,室外消火栓和臨時加壓系統,必須確保完整可靠好用,可適度提高消防設計標準。

篇(5)

2.“兩院一體化”模式下建筑學研究生培養探索 

3.基于創造力構成的建筑學研究生教育研究

4.尋找跨學科研究旨趣的交集——建筑學研究生跨學科國際合作培養模式探索 

5.中美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結構比較研究 

6.建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對策

7.全日制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8.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問題的思考

9.剖析與思考——論建筑學研究生教育

10.立足務實 尋求創新——從論文選題看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

11.建筑設計構思的探索——荷蘭TU Delft建筑學研究生課程畢業設計有感 

12.基于IPA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服務質量評價研究——以建筑學專業學位為例

13.對我國建筑學研究生教育的反思

14.中美建筑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比較

15.中美建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16.建筑學專業學位實踐基地建設的現況及建議——以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為例 

17.民辦高校建筑學專業教育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18.淺談建筑科學類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  

19.建筑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研究   

20.關于建筑學人才培養策略的反思與探討   

21.建筑學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2.關于建筑學教育教學方法的探討    

23.生態建筑學和景觀建筑學與風水的關系  

24.淺析認識傳統建筑學與思考新時期建筑學    

25.職業教育背景下的建筑學專業教學研究    

26.建筑學重點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初探   

27.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及培養對策研究     

28.嘉庚特色獨立學院建筑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29.民族院校建筑學專業學生學習現狀調查與分析   

30.建筑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創新實踐 

31.景觀與建筑的融合景觀建筑學的發展與實踐    

32.引進優質國外教育資源對建筑學專業教學的啟示 

33.關于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34.室內設計教育中建筑學背景的意義分析   

35.以深化設計為主導的建筑學構成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初探  

36.建筑學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37.淺析建筑學專業中環境設計課程的“以評促建”     

38.對建筑學專業基礎課教學現狀的困惑與反思   

39.淺析應用型本科建筑學的實訓課程模式   

40.應用型大學背景下建筑學導師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41.對高職院校《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42.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討論  

43.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產教融合的途徑研究    

44.建筑學專業教育中科學建筑觀的培養    

45.建筑學專業建筑設計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46.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淺析   

47.建筑地理學是有助于國強民富與國泰民安的中國特色建筑學      

48.“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研究      

49.基于建筑學角度的“成渝城市群”房地產價格持穩原因探析  

50.低年級建筑學專業“設計結合建造”教學模式探析    

51.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    

52.應用型本科建筑學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改探討      

53.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思考     

54.建筑學專業設計課程教學新模式     

55.高校建筑學教育問題與對策探討   

56.建筑學專業型碩士培養管理特色研究    

57.關于建筑學設計中的生態建筑設計的發展探索    

58.建筑設計專業教學方法的創新改革    

59.“一定要有自己的建筑學體系”:記杰出的建筑歷史學家陳明達先生   

60.建筑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創新實踐   

61.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共建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研究   

62.應用型大學背景下建筑學導師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63.建筑學專業國際聯合教學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   

64.建筑學專業學生專業特長培養研究 

65.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教學體會  

66.建筑學重點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初探      

67.建筑學專業型碩士培養管理特色研究     

68.仿生建筑學及其應用相關探討   

69.建筑學專業本科生專業英語教學初探    

70.建筑學專業學習與教學樓的空間形態    

71.關于生態建筑學的若干探討   

72.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教育模式的優化    

73.淺析對生態建筑學的幾點探究   

74.工程管理專業“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   

75.關于生態建筑學的探討   

76.適應“卓越計劃”的地方院校建筑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77.淺談建筑學教育中應強化建筑地域性特色   

78.BIM技術在建筑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79.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建筑學校建筑學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研究   

80.建筑學專業地域性特色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81.本科教育評估背景下的建筑學專業評估機制探討   

82.英國建筑學學科、學位及其職業教育概述    

83.芻議建筑學中的生態建筑     

84.一般性高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方向應面向實戰的思考  

85.建筑師執業注冊制度下藝術類院校建筑學專業變革   

86.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及培養對策研究   

87.美國大學建筑學專業Top10介紹   

88.獨立學院建筑學專業內涵建設與優化研究    

89.建筑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90.立足務實 尋求創新——從論文選題看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

91.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問題的思考

92.建筑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93.全日制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94.建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對策

95.中美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結構比較研究

96.尋找跨學科研究旨趣的交集——建筑學研究生跨學科國際合作培養模式探索

97.建筑設計構思的探索——荷蘭TU Delft建筑學研究生課程畢業設計有感

篇(6)

《房屋建筑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城鄉規劃等多個專業開設,涉及學生面廣量大,并且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建筑工程類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介紹了民用建筑設計原理,建筑設計的基本步驟,房屋建筑的構造原理與構造方法等基本知識。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本課程對于所有與建筑工程相關的專業均是一門基礎課程。如何讓本課程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至關重要。

一、目前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該課程涵蓋了民用建筑設計和工業建筑設計兩大部分內容,涉及公共建筑設計、民用建筑設計、單層廠房設計、多層廠房設計,但教學計劃安排的課時量較少(64學時左右),對于廠房設計這部分內容只是一帶而過的講授,學生也是一知半解。

2.該課程的內容大多數為國家的規范、標準的解釋,內容枯燥無味,在課堂中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較困難。由于該課程是學生較早學習的專業課程,對大部分建筑、建筑構件等概念無具體的認識,再加上大部分上課都是課堂理論教學,學習效果甚微,存在黑板上蓋樓的現象。

3.由于土木CAD的快速發展,大部分學生認為手工設計、作圖已經過時,對平時的手工大作業敷衍了事,造成對基本設計原理和制圖標準掌握較差,看不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以至于越學越對本課程不感興趣。

4.教材中的作業、插圖較陳舊,無法跟實際工程相銜接。

二、解決方法

1.《房屋建筑學》課程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的課程,應用性較強。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強調課堂教學,配合掛圖、錄像,但受可實際參觀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學生在課外教學中對實際工程掌握和處理能力,受到極大的制約。加強多媒體立體課程的建設,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將發生較大的變革,在教學中課堂理論教學與知識的擴充及實踐結合起來,利用多媒體課件密集的知識量,使理論與實踐做到有機的結合。同時多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根據施工圖動手制作相關模型,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制作樓梯間、基礎等模型。

2.《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僅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主的教授學生雖然易懂,但真正讓學生動手設計時,學生會出現無從動手的尷尬局面。而立體化多媒體課程在教學設計時,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自主學習、強調“協作學習”等。因此,這種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課后以自主學習為主,對于像《房屋建筑學》這類課后需不斷自學的課程,多層次的知識信息的組合將使學生學習更加合理、學習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3.利用信息時代的教育技術,可以使《房屋建筑學》課程建設充分利用和優化教育資源,在學科建設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建筑教育普及等方面實施教學改革,滿足教學內容更新經常化、教學活動實施手段多樣化、學生學習合理化等新的教育教學標準。

4.在作大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允許學生用計算機繪制較簡單的圖,但數量不超過3張,其他作業還是采用手工作圖,其中有一張圖紙要上墨線。可以避免學生應付做作業。

5.在開學初安排8個學時的實地參觀學習,讓學生認識建筑,為理論知識學習打好基礎。

6.大力推廣使用國內優秀教材。以知識點為單元組織教學,不斷更新和深化教學內容,始終保持與國內外先進建筑技術水平的同步增長。

7.以網絡為基礎,課件上網,優秀作業展示,逐步實現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適應現代教學要求。

8.在授課過程中,國內建筑和國外建筑設計方法、風格同步講授,同時多講國內優秀建筑的設計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我國建筑業正面臨著新一輪革新,對土木建筑人才的需求不僅表現在量上,而且表現為質的提高和飛躍,因此,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是本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傅文慶.現場教學法在《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31

[2] 劉志麟,劉豐賢.淺談《房屋建筑學》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6.4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7-0067-02

房屋建筑學是土木工程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又具備一定的綜合性,它主要介紹基本的建筑設計方法和常見的建筑構造等。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是本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第一次進行相對完整的課程設計,也是檢驗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成果的主要實踐環節。如何提高課程設計質量,如何通過課程設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何通過課程設計將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如何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表達力、創造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 自主科學選題,激發學生積極性

課程設計的選題是課程設計順利進行的前提,選題應該綜合考慮設計時間、學生基礎、課程內容、學生興趣等諸多問題,所選擇的題目應該是學生比較熟悉且能經常接觸的建筑。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及基礎不同,應該給出不同的建筑讓學生自主選擇,如課程設計經常采用的中小學教學樓、多層單元式住宅、幼兒園、別墅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和興趣自由選擇,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選題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基礎不同、興趣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類型的題目,做到每個學生都能選到合適自己的題目、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課程設計、每個學生都能在課程設計中有所收獲。同時,所選擇的題目除了符合課程教學要求外,還應讓學生養成查閱資料、遵守規范、進行實地調研等好的設計習慣。

中小學教學樓設計屬于中等難度的設計,這類建筑學生接觸得非常多,和大學教學樓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學生對于此類建筑都有一定的認識,完成起來難度并不是太大,適合大部分同學。

多層單元式住宅屬于較為容易的課程設計題目,這類題目網上的參考資料較多,可以參考不同樓盤的戶型圖,也可以參考學生家的住宅,完成起來難度不大。這類課程設計的重點在于啟發學生多思考、多比較,通過自己的使用感受來思考建筑的布局合理不合理,建筑好用不好用,如何才能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如何能夠使建筑住起來更舒服。

幼兒園的設計相對較為復雜,因為學生接觸不多,同時,一般的小城市具有一定規模的正規幼兒園并不多,可以進行參觀和實地調研的選擇很少,這類題目需要學生更多地上網和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可以很好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養成查閱資料的良好習慣。

別墅設計相對而言比較復雜,但是此類建筑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類建筑限制較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設計喜歡的建筑,比如假設自己要建一棟別墅,那么這棟別墅應該是什么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好,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總之,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題目的權利,使每個學生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題目,這樣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作欲望,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查閱資料的習慣。

二 合理安排時間,保證設計質量

傳統的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是安排兩周,這兩周一般是在期末前,這種時間的安排并不是很科學。首先,靠近期末考試,學生需要期末復習,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設計;其次,因為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部分在教材的前幾章,此時距離學習建筑設計的時間已經較長,不能及時地鞏固課程所學知識;再次,集中兩周時間,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進行選擇、嘗試、構思、查閱資料;最后,該課程設計是學生第一次做課程設計,設計經驗不足,同時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也不是特別理想,集中兩周完成課程設計,學生的完成情況不是特別理想,也缺乏創意,大多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尾。考慮到集中兩周進行課程設計的弊端,筆者對課程設計的時間進行了重新安排,將課程設計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下發任務書階段,將這個階段提前至完成房屋建筑學課程建筑設計部分的講解后,大約時間為第五周。此階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選題,鼓勵學生翻閱不同建筑的圖片和資料,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如果條件允許,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時間帶學生參觀學校及周圍的相關建筑,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第二個階段為初步設計階段,這一階段的時間安排為第六周至第十六周。安排學生花兩周左右的時間查閱相關規范,自行觀察相關建筑,在圖書館閱讀相關建筑設計作品集,力求做出具有設計感且符合規范的作品。從第八周開始,每周按時提交相關建筑物平、立、剖面圖的初步設計圖,與老師進行探討和進行相應的修改。這段時間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時間。

第三階段為定稿階段,這一階段為第十七周。這一階段主要安排學生進行圖紙繪制,教師安排固定的繪圖教室,為學生按照學號安排座位,每個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根據前期的初步設計進行定稿的繪制,教師每天隨機抽查學生到位情況,同時檢查學生的繪制情況。

這種安排拉長了課程設計的時間,使學生查閱資料、進行構思設計、與老師進行探討的時間都大大增長,同時安排最后一周集中繪制成果,可以提高學生的繪圖質量和繪圖效率。同時,可以將課程設計與教學更緊密地結合,將課程設計融入教學,通過課程設計復習課程內容,通過課程內容幫助課程設計的完成。

三 多種繪圖方式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以往的課程多采用手工繪圖或計算機制圖當中的一種,筆者考慮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鞏固大一所學知識,為今后的課程設計打下堅實基礎,認為將兩種繪圖方式結合更為科學。

在前期的初步設計階段,要求學生采用手繪的方式畫出建筑草圖進行討論與修改。在修改完成后可采用計算機進行繪圖,畫出完整的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樓梯詳圖等,交由教師檢查其是否符合相關規范。在論文的定稿階段,要求學生繪制手繪圖,即在第十七周集中在繪圖室繪制手繪圖,要求每個學生將前期完成的計算機制圖手工繪制到A2圖紙上,并且符合相關制圖規范。

兩種制圖方式相結合,能夠體現計算機制圖方便修改、便于保存等優勢,也能體現手工制圖全局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性的優勢。通過計算機制圖可以培養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為以后工作打下基礎,通過手工繪圖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制圖規范的掌握,同時在繪制的過程中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兩種繪圖方式的結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 完善考核方式,客觀評價學生成績

以往的課程設計都是根據學生最終的完成成果進行評分,沒有體現出學生前期所做的一些工作,包括準備工作、資料查閱、初步設計等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同時,由于不同學生所做的課程設計題目不一樣,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應該進行綜合考查。本文將總成績的評定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平時成績,占30%。根據學生前期所做的準備、資料查閱、初步設計修改、討論課及繪圖課到課率等實際表現進行評分,激發學生前期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到課率,也能更為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的表現。

第二部分為定稿成績,占60%。根據學生最終完成的設計定稿進行評分,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評價。首先是設計作品的獨特性、新穎性,即學生是否獨立完成,是否存在抄襲,設計作品有無創意等;其次是與任務書的符合程度,考查學生是否認真閱讀任務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完成規定數量圖紙;最后是圖紙整體完成效果,即圖紙是否干凈整潔,是否符合相關制圖要求等。

第三部分為設計討論,占10%。在第十六周安排兩節課的時間進行課程設計討論,每位同學準備約3分鐘PPT,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與分享,其他同學與老師可與設計者進行探討與討論,有利于設計作品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 結束語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第一次獨立進行課程設計,也是房屋建筑學的重要實踐環節,因此,如何提高課程設計的質量、提高教學的效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等都是值得我們教師思考的問題。在國家大力提倡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進行不斷地思考、探索與實踐,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篇(8)

當今社會,加強房屋建筑成本控制是從激烈競爭中獲得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筆者從多年的具體施工中總結得到了在這方面的一些措施,我把它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加強施工中人力資源的控制,第二個方面是降低原材料在工程施工中浪費的現象,第三方面是合理地控制各項費用的開支。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工程施工包括建設前期準備、工程的實施及工程竣工這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離不開成本的控制管理。

1房屋建筑成本控制重要性概述

要想控制房屋建筑的成本就要弄清楚它的重要性。筆者根據多年來房屋的施工經驗可知,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要是在于降低項目成本,提高房屋建設的經濟效益,增加施工企業利潤。同時,筆者也認為房屋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應該隨著項目施工的進展發生變化,更要與生產諸要素的經營管理相結合。只有這樣的結合才能做好房屋建筑成本的控制。

2.房屋建筑成本控制管理原則

任何建筑都要考慮它的成本控制,時下房屋建筑成本控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本文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找到了房屋建筑成本控制方面的一些規律,做到這些會對其成本管控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具體行文如下。

第一方面要遵守責權利相結合原則。在此基礎上,第二方面要采取全面介入的原則。第三方面我們還要采取經濟效益原則。就成本控制而言并非工程質量越高成本控制就越好,兩者關系并不成正比。

總之,實現成本控制不僅要依靠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實現相對的節約,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以較少的消耗來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3.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上面筆者概述了房屋建筑成本控制重要性及控制原則,這些只是在整個控制的過程中起到輔作用,最重要的還是控制措施。現在筆者再加以論述。

3.1編制施工成本計劃。筆者認為,編制施工成本計劃是房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根本。現在很多企業的房屋建筑項目都與施工企業簽定的內部承包合同,項目部經濟核算結果,施工組織設計、機械設備及利用情況緊密地相連,項目負責人在充分理解房屋工程的特點、重點、難點后,就要及時地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降低工程成本的具體措施,并預測采取這些措施后取得的經濟效果,以制定降低成本的目標,并不斷測算調整。

3.2加強施工材料的管理。這里所述施工材料管理有別于傳統施工材料的管理,這里所述的材料管理首先通過對工程進度的掌握與科學的計劃,明確施工用材料的進場數量進行控制,明確施工材料采購數量,減少材料堆積造成的企業資金占用。

3.3及時做好施工人員的日常管理工作。房屋具體的施工人員是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施工整個團隊為了嚴格執行施工管理規定,就必須建立健全施工人員的管理體系。筆者認為要對施工安全檢查人員也要進行職業素質與道德的培養,嚴格施工過程的安全檢查,避免非設備操作人員操作設備、避免設備操作人員操作規定外設備等,以此保障施工過程的安全,保障施工過程人員的職責明確,奠定施工質量的基礎。

3.4加強施工過程技術管理及現場管理。這個環節對于整個施工過程中都很重要。多年來的實踐證明,筆者認為,施工企業必須重視施工過程技術管理,通過對技術人員責任制的建立,明確技術管理責任,保障工程施工質量,減少由于施工技術問題造成的事故及質量通病,降低成本。另外,我們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現場技術管理人員還要加強旁站、加強現場管理,降低消耗,促進成本控制的有效實施。

3.5做好最后的結算審核工作。房屋工程竣工結算是整個工程的重中之重,起著關鍵性作用。一般地來說這個環節是被諸多的房屋建筑施工企業視為房屋質量好壞的生命線。在這筆者建議要核對合同條款,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驗收合格才能列入竣工結算,并在結算過程中嚴格執行合同約定的結算方法等;落實設計變更洽商,只有經建設單位和監理工程師審查同意、簽證的變更洽商才能列入結算;還要注意的是必須按圖核實工程數量,招投標工程按工程量清單發包的,需逐一核對實際完成的工程量,然后對工程量清單以外的部分按合同約定的結算辦法與要求進行結算。

綜上所述,在目前房屋建筑市場上來說,房屋建筑成本控制在整個項目目標管理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所述的對其實施成本控制,對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經營管理等方面都對房屋建筑成本管理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提高工程質量、確保安全施工等方面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但是,也有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房屋建筑質量嚴重下滑,這其中與我們的施工人員責任不到位,沒有責任心有直接的關系。如何加以改善,需要我們每個施工人員用心細心去做。筆者認為,只有加強施工企業項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才是向科學管理要效益的具體舉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地自我完善,增強企業生命力,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期刊論文,施工企業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12) .

2.萬鵬程,建筑施工企業工程成本控制現狀與對策分析,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

3.謝國升.淺析如何加強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06).

4.李亭土.建工程質量控制監督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3).

5.張慧;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與管理優化措施分析[J];中外建筑;2011年05期

6.呂菲;趙新陽;如何加強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核算[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篇(9)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事業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而近幾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尤其是地震,地震對房屋等建筑物的破壞非常的大,為了避免這些自然災害的破壞,就必須對建筑結構進行加固。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剛韌程度,使其滿足相關規范所允許的變形程度和裂開縫隙寬度的要求;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耐久性,以便改善使用功能。為了消除這類房屋建筑中的安全隱患,提高長期使用質量,在確信有加固價值的前提下,就應該對存在隱患的房屋建筑進行加固,其目的是提高房屋建筑結構構件的堅固程度,讓其滿足有關規范要求;本文就研究了建筑結構加固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方法。

一、 房屋建筑結構加固的原因。

1. 在設計過程中使用的標準太低,不能滿足用戶對于房屋功能的要求。

2. 設計中出現概念性的錯誤,例如計算過程有誤差、設計考慮不全面而出現缺陷等。

3. 由于施工水平和施工條件的限制,對于設計中的一些問題,只是通過改變參數等手段減少建筑的缺陷,根本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或者建筑材料本身的質量就不夠,在后期的使用中,建筑結構和建設構件出現問題,不能耐久使用。

4. 更改構件用途在施工中為了圖方便,在某些位置使用的構件與標準不符,使得構件負荷超載。

5. 為了滿足有些用途,建筑隨便改造,改變了建筑原有的功能。例如增加房屋層數、增加房屋負載等。

6. 由于房屋所處的環境問題,構件或者結構的性能提前老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木結構遭到白蟻破壞,使得結構的力學性能下降,而不得不對房屋進行加固。

二、 房屋建筑結構加固的主要程序。

1. 對存在隱患的房屋建筑進行鑒定。

2. 根據房屋現狀及鑒定情況選擇和確認加固方案。

3. 加固施工圖設計。

4. 施工組織設計及審核。

5. 施工。

6. 驗收。

三、 房屋建筑結構加固的基本原則。

1. 制定方案的總體效應原則在房屋建筑結構加固的方案制定時,不僅要考慮鑒定結論問題,還要考慮委托人或使用人要求和加固后房屋建筑的總體效應,包括形狀、體量、造價、安全、工期、工藝以及施工的可能性等。要在房屋整體無損益或損益較小的前提下,消除房屋建筑結構或構件存在的隱患。

2. 加固材料的選用和強度取值原則。

3. 荷載計算取值原則。

4. 承載力驗算原則。

5. 與抗震消防結合的原則。

四、 加固方法。

1. 增大截面法。這是將房屋建筑結構構件截面面積增大的一種加固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增加房屋結構構件的受力能力,還能改善結構構件剛韌性能。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結構的加固。

2. 外包鋼加固法。將房屋建筑結構構件的周圍加上鋼材的一種加固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外包鋼和濕外包鋼。外包鋼加固法雖然在不增截面面積的基礎上可以提高結構構件的受力能力,但這種方法耗鋼量較大,相對加固費用較高。

3. 預應力加固法。運用水平拉桿,下撐式拉桿或者組合拉桿,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加固的方法,這種加固方法是在不改變建筑使用空間的基礎上提高房屋建筑結構構件的受力能力。這種加固方法效果好、經濟,但對技術的要特別嚴格。

4. 改變受力體系法。這種加固方法是通過增加支點或托架的方法,從而改變受力體系的一種加固方法。增加支點能夠減小房屋建筑結構構件的跨度,提高房屋建筑結構構件的受力能力,這種方法適用于舊式建筑的改造。

5. 外部粘鋼法。這種加固方法是用具有強粘結力的粘合劑把鋼材緊緊的粘在房屋結構構件外表面,鋼材與結構構件共同受力而起到加固作用。這種方法的施工工期短、操作簡便,結構構件加固后不會改變形狀和空間。

6. 化學灌漿法。是采用專用設備將配置好的化學漿液灌入到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裂縫中的一種加方法,灌入的化學漿液能很好的與混凝土融結,增加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整體性,這種方法能使結構構件的功能得到較大限度的復原。

7. 水泥灌漿法。采用專用設備將水泥壓入房屋結構構件裂縫中,讓其與墻體等粘合的一種加固方法。

8. 加固地基法。具體有基礎加固、樁式托換、地基處理等方法,可視情況而定。一般房屋建筑結構的加固都比較復雜,不僅受到建筑物原本條件的限制,而且還受鑒定者的水平、鑒定結論準確程度、加固方案的選用、施工水平、施工條件等的制約。

五、 國內房屋建筑結構的運用。

這里僅談一談房屋建筑抗震加固方面。汶川地震后,房屋建筑抗震越來越被重視了,很多建筑都進行了結構抗震加固。國內采用的結構抗震方法主要是耗能減震,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采用這種抗震技術可以減少地震波對建筑物的沖擊,能有效減少房屋建筑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損失,達到了房屋建筑結構加固的目的。這種抗震加固方法在具體的建筑物加固時不會對現有建筑物增加受力負擔,而且不用加固基礎,大大的降低了加固造價,縮短了建設工期,并且方便震后的房屋建筑的修復。耗能減震主要分為位移相關型和速度相關型,耗能減震器主要有粘彈性阻尼器和粘滯流體阻尼器、耗能器支撐可單獨支撐,也可組合支撐。支撐形式有人字支撐、對角支撐、十字支撐等,如北京工人體充場就是采用粘滯流阻尼器與主體結構組合支撐進行抗震加固的。我國很多地區對文物保護建筑的抗震加固,采用了位移型金屬開孔軟鋼加勁阻尼器來減少地震對建筑物的損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屋建筑結構的抗壓韌度。房屋建筑結構質量隱患問題,如果是由于勘察、設計、施工、材料或外界自然因素引起的,房屋建筑結構構件變形和開裂則是質量問題和隱患發生的主要前兆。有些變形和裂縫是允許出現的,有些變形和裂縫是不允許發生的或者有一定限度的。一旦發現上述不正常現象,就應當派專人隨時觀察其發展情況,做好記錄。并聘請有資質的危險房屋鑒定單位進行鑒定,做出鑒定結論,以確保房屋建筑結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進行該建筑結構設計中基礎埋深問題的解決控制中,應注意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建筑基礎埋深設置要求標準的目的上進行分析考慮。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求中,對于建筑埋深的設置要求,主要是為了滿足建筑地基變形與穩定性的要求進行制定的,以避免建筑地基埋深問題造成的建筑整體傾斜與建筑結構傾覆滑移變化。根據相關驗證計算公式,通過實際地震作用大小假設計算后,可以看出上述建筑工程結構的抗傾覆與抗滑移能力遠遠大于設計要求標準,這說明該工程基礎埋深設置是合理的,這主要是與建筑結構設計中,結構傾覆滑移變化不僅與建筑基礎埋深有關,也與建筑結構的高寬比有很大的聯系。

結語:綜上所述,我國建筑結構存在以上問題,并且舊房加固對于節省資源、優化基建資金、延長房屋使用壽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緩解目前的住房面積緊張、能源枯竭、環境污染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建筑事業的不例外,所以,加強對建筑結構加固方法的研究,對提高我國建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只有成分了解了建筑結構加固的原因和方法,才能大力提高建筑質量,為人們的生活及日常事務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王佩.建筑結構加固技術淺析[A]. 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 2010 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

[2]郭仕群.某工程中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的綜合應用[A].第 17 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8.

[3]歐廣星.淺談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 2009 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

[4]徐振凱,袁志軍,胡吉群.建筑結構檢測與加固方法[J].工程力學,2006.

篇(10)

多層單元式住宅屬于較為容易的課程設計題目,這類題目網上的參考資料較多,可以參考不同樓盤的戶型圖,也可以參考學生家的住宅,完成起來難度不大。這類課程設計的重點在于啟發學生多思考、多比較,通過自己的使用感受來思考建筑的布局合理不合理,建筑好用不好用,如何才能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如何能夠使建筑住起來更舒服。幼兒園的設計相對較為復雜,因為學生接觸不多,同時,一般的小城市具有一定規模的正規幼兒園并不多,可以進行參觀和實地調研的選擇很少,這類題目需要學生更多地上網和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可以很好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養成查閱資料的良好習慣。別墅設計相對而言比較復雜,但是此類建筑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類建筑限制較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設計喜歡的建筑,比如假設自己要建一棟別墅,那么這棟別墅應該是什么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好,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總之,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題目的權利,使每個學生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題目,這樣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作欲望,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查閱資料的習慣。

二合理安排時間,保證設計質量

傳統的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是安排兩周,這兩周一般是在期末前,這種時間的安排并不是很科學。首先,靠近期末考試,學生需要期末復習,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設計;其次,因為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部分在教材的前幾章,此時距離學習建筑設計的時間已經較長,不能及時地鞏固課程所學知識;再次,集中兩周時間,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進行選擇、嘗試、構思、查閱資料;最后,該課程設計是學生第一次做課程設計,設計經驗不足,同時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也不是特別理想,集中兩周完成課程設計,學生的完成情況不是特別理想,也缺乏創意,大多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尾。考慮到集中兩周進行課程設計的弊端,筆者對課程設計的時間進行了重新安排,將課程設計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下發任務書階段,將這個階段提前至完成房屋建筑學課程建筑設計部分的講解后,大約時間為第五周。此階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選題,鼓勵學生翻閱不同建筑的圖片和資料,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如果條件允許,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時間帶學生參觀學校及周圍的相關建筑,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第二個階段為初步設計階段,這一階段的時間安排為第六周至第十六周。安排學生花兩周左右的時間查閱相關規范,自行觀察相關建筑,在圖書館閱讀相關建筑設計作品集,力求做出具有設計感且符合規范的作品。從第八周開始,每周按時提交相關建筑物平、立、剖面圖的初步設計圖,與老師進行探討和進行相應的修改。這段時間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時間。第三階段為定稿階段,這一階段為第十七周。這一階段主要安排學生進行圖紙繪制,教師安排固定的繪圖教室,為學生按照學號安排座位,每個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根據前期的初步設計進行定稿的繪制,教師每天隨機抽查學生到位情況,同時檢查學生的繪制情況。這種安排拉長了課程設計的時間,使學生查閱資料、進行構思設計、與老師進行探討的時間都大大增長,同時安排最后一周集中繪制成果,可以提高學生的繪圖質量和繪圖效率。同時,可以將課程設計與教學更緊密地結合,將課程設計融入教學,通過課程設計復習課程內容,通過課程內容幫助課程設計的完成。

三多種繪圖方式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以往的課程多采用手工繪圖或計算機制圖當中的一種,筆者考慮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鞏固大一所學知識,為今后的課程設計打下堅實基礎,認為將兩種繪圖方式結合更為科學。在前期的初步設計階段,要求學生采用手繪的方式畫出建筑草圖進行討論與修改。在修改完成后可采用計算機進行繪圖,畫出完整的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樓梯詳圖等,交由教師檢查其是否符合相關規范。在論文的定稿階段,要求學生繪制手繪圖,即在第十七周集中在繪圖室繪制手繪圖,要求每個學生將前期完成的計算機制圖手工繪制到A2圖紙上,并且符合相關制圖規范。兩種制圖方式相結合,能夠體現計算機制圖方便修改、便于保存等優勢,也能體現手工制圖全局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性的優勢。通過計算機制圖可以培養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為以后工作打下基礎,通過手工繪圖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制圖規范的掌握,同時在繪制的過程中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兩種繪圖方式的結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上一篇: 安全監測解決方案 下一篇: 新年祝賀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日韩精品国产aV | 色五月综合婷婷久久狠狠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看片 |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久久综合色_综合色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