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0 17:42: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養老心得體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中心規劃
1、樹立發展目標:把握需求,提供服務,注重實效,使老人過上有保障有尊嚴的生活;落實政策,開拓創新,辦出特色,創建省級示范養老機構。
2、明確服務思路:中心以老年人家庭為基本服務單位,依托家庭(家屬)和社區,有效運用政府購買服務資源,組建高素質專業服務隊伍,與社區緊密合作提供服務,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服務效果。
3、理順服務關系:
與老人: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為基礎,老人和家庭充分參與;與社區:發揮各自優勢和資源,與社區緊密合作開展有效服務;與政府:用好政府購買服務資源,實實在在解決社會養老問題。
規范服務流程:中心建立了規范的服務流程,建立關系——需求評估——服務設計——服務實施——效果評估——后續跟進。
4、打造專業團隊:中心建立專業的工作隊伍開展服務,目前全體工作人員20名,其中行政3人,社工3人,康復師2人,養老護理員10人,財務1人,廚師1人。
二、主要工作
1、中心建設,夯實基礎
設施方面,在建筑面積有500㎡的營盤街社區的房屋投入資金進行裝修和設備購置,安裝了電風扇、電視機,配備了桌椅、飲水機、報架、書櫥、培訓室,鋪設了地板,增加了戶外健身設備,各種防火防電設施一應俱全,能同時容納幾十人共同活動;制度方面,健全了管理制度、服務指南、家政服務員工作職責、專職義工崗位職責、老年活動室制度、醫療保健室制度、志愿者服務探望制度等,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養老網絡系統。
2、考擦學習,厚積薄發
過去四個月,中心工作人員中心為探索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打造特色養老工作,在前期分別走訪了長沙市各區的居家養老中心,通過各種方法學習了外省市和國外開展居家養老的各種服務方式,尤其是香港、上海等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養老服務特色,根據本區和本中心的資源優勢,努力計劃并逐步打造自己獨特的養老服務特色。中心管理人員到長沙民政學院社工系、康復系考察學習,并邀請為員工開展培訓。
十月二十八號,中午一點,我們五人連同其他志愿同學在學校北教學樓宣傳欄處集合,出發前,我們集體合影了一張,讓照片把此刻的歲月留下,飄揚的旗幟定格在溫暖得太陽下,激情的召喚。我們迎著東方走向了麻丘鎮敬老院,當我們經過長長的瑤湖大橋時,頓時感到天朗氣清,心胸開達,充滿了豪邁之氣,我們每個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氣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將在此刻開始走向成功。有一種雄心想與天工比天高的沖動,畢竟我們闖過獨木橋的艱辛在此得到回報,尤其是來自甘肅的段利鵬和來自青海的張永環,他們瘋狂的喊出心中的壓抑氣息。畢竟誰都努力過,誰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們彼此心意互通,都想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一路上秋風習習,正值收割稻子的時候,一路的稻香,一路的鳥鳴,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熱情,在陽光中彌漫。豐收的喜悅讓羅占征唱起了他們家鄉的民歌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是我和馮文都在努力為他鼓掌,難得釋懷一次,何不盡興痛快呢?
走著、走著、一步、兩步、三步……身邊的208公交車不時得鳴笛,眾多的轎車和長途公車仿佛都在為我們歡歌,終于在馬路的一側,在一座低矮的古樸的青灰色的房屋龜縮于此,在破爛的圍墻內外,喧囂與寂寞對比如此鮮明,讓我不禁感嘆,再怎樣繁華的地方,依然還有角落里沉睡著孤寂與無奈。
走進麻丘敬老院,首先迎接我們的是院長,一個身材中等的中年男人,把我們帶進敬老院,簡單的交代活動事宜和要搞得勞動,接著陸續又有了很多老人,白發蒼蒼的、滿臉憂傷的。還是我們的馮文同學懂事,畢竟大我們一點,一口一個爺爺奶奶叫個不停,叫的賊甜,在他的帶動下我們也不再拘謹了,羅占征身材高大,一手攙扶著一個老爺爺另一手牽著一個老奶奶,這難得的鏡頭怎能錯過。我趕緊卡擦一下,他跑不了了。我們幾人派幾個人去后院幫他們拔草前院打掃衛生,另外我和張永環以及其他同學,心得體會布置表演場景調試音響效果,此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將近一個小時得行程沒有讓我們得熱情冷卻。見到他們讓我們更加堅定讓自己帶給他們一絲的快樂,在我替他們謄抄完一些重要的申請材料之后,羅占征以及段利鵬也從后院拔草回來。
接下來就是我們準備已久得文藝節目了,首先我們合唱了一首《歌舞青春》。個個唱得神采飛揚,反正再怎么難受得也不是自己,然后我們再一曲《夕陽紅》奉獻給各位老人,祝他們老友所樂。節目之后,我就拿著相機到二樓幫他們攝影了當做留念。段利鵬和羅占征來了一個正步走,特別認真但是很搞笑,馮文和張永環來了一手軍體拳,引著爺爺奶奶們哈笑不止。
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地意義,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
2、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作為我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更要以發展的和諧的誠摯的心來搞好保障工作,確實打造好“和諧社會”的工作,充當好角色,努力創造良好的環竟,服務氛圍,高效、廉潔的工作模式,心為服務對象所想,解弱勢群體之難,構建好和諧工作的幸福網。
3、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社會主主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通過學習,我深刻地感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發展內涵的深刻理解`方案范#文.庫整-理^和科學把握,對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素和創新,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堅持科學發展觀已成為我們的重大國策,作為一名勞動保障人,我就學習的收獲,談幾點體會: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來統籌方方面面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等的綜合利用,促進社會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2、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注重以人為本,人性化的管理,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的重要保證。只有關心群眾、愛護群眾,讓群眾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才能凝聚人心,齊心協力,戰勝和推動我們的事業全面發展。
在2013年接近尾聲的時候,東方、北京、浙江、天津和愛奇藝聯袂同時播出由趙寶剛執導的41集電視連續劇《老有所依》。該劇以其深刻的思想主題和演員們精彩的演繹,吸引了無數電視觀眾的眼球,也引發了很多老年和年輕觀眾的思想共鳴。在我國正以加速度的方式迅速的進入老齡社會,社會家庭結構的變化使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養老問題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年來,雖然我國的電視熒屏也播出過一些優秀的劇目,但是,以養老為題材的電視劇還不多見。《老有所依》通過巧妙的故事情節的設計,實現了對現實社會養老問題的藝術化的全新演繹,關注年輕一代為了解決父輩和祖輩的養老問題所作出的努力,成為反映養老題材的經典之作。
1 劇情簡介
《老有所依》這部電視劇是我國著名的趙寶剛導演繼《奮斗》、《北京青年》之后,又一部反映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的力作。該劇選擇了社會普通階層的三個典型的家庭,既有江木蘭和呂希組成的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在面對“空巢”江父、癱瘓的呂母、以及老年癡呆的爺爺的養老問題的掙扎與努力,也有余淼、田咪這種不務正業,以啃老為生的小夫妻與養母亞芝面對啃老兒子媳婦的無奈,以及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的雷頌華與精神空虛、畏懼死亡的母親之間的各種較量與沖突。三個典型的家庭,三種不同的老人,三種截然不同的對待老人的態度,對“空巢”老人的關心與溫情、對“空虛”老人的無奈與對立、對善良老人的啃老與虐待。劇情設計的沖突不斷,充滿戲劇性,各類現實生活中矛盾的真實再現,加上導演與演員對劇情的傾情演繹與藝術升華,讓這部反映社會熱門的養老話題的電視劇更加不斷,虐心十足,觸動了人們的心靈。但是,這部電視劇的成功之處除了揭示現實,最重要的是還給出了“老有所依”的解決之道,通過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共同努力,親情的回歸,積極的面對養老問題,最終實現了讓老人有所依靠的和諧溫馨的大結局。
2 社會背景
《老有所依》這部電視劇的拍攝于2012年,于2013年11月份正式首播。該劇選擇了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養老問題為主題,該劇的社會背景正是我國當前的社會現實。根據聯合國的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我國已經于1999年就正式進入了了老齡化社會。按照我國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在2011年開始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年代,老齡化人口比例越來越大,全社會養老的形勢更加嚴峻,養老問題的解決不僅關系到老人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需求,而且對整個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都產著巨大的影響,成為我國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迫切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家也對于這一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并且積極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在社會養老、養老保險、社區衛生服務等各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效果。現代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對年輕夫妻承擔著雙方父母四個老人,甚至是雙方祖輩的養老責任,這種上有老下有下的家庭,讓很多年輕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承受著不堪重負的經濟與精神上的雙重壓力。然而,現實中也有一些年輕人,整日游手好閑,不務正業,以啃老為生,不但不會養老,還要讓老人養活他們,這種啃老一族雖然不是社會的主流,但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實。
3 劇情點評
《老有所依》這部劇中有很多對現實生活情節的真實反映,藝術的再現了各種矛盾沖突,精彩的劇情牽動著很多觀眾的心。該劇中既有江木蘭在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的情況下贍養父親和爺爺,以及江父為了怕木蘭擔心隱瞞自己的病情的感人場面,也有江木蘭、呂希兩個年輕人無論怎么努力都很難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的無奈與掙扎,讓人看了在感動之余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共鳴,現實中像這種年輕夫妻并不在少數,他們孝順、努力,想憑自己的努力讓老人老有所依,但確實這條路走得很艱難。還有老年人為了子女付出了自己棺材本,最后在絕望中相互抱團取暖的無奈。當然,該劇中也不乏余淼裝抽風,騙取養母的錢財與關心、田咪逼走亞芝流落街頭,遭遇車禍、賈幸梅為了得到拆遷款買大房子處心積慮,然后又在老人癡呆后千方百計的把老人趕出家門、精神肉體遭受折磨的變態保姆對呂母的殘忍虐待等黑暗面的情節,這些劇情既讓觀眾感覺真實可信,在觀看電視劇時還不免會產生氣憤與譴責,但正是這些真實的呈現,也才能觸動人們的內心深處,引發人們的深刻反思與自省,從而喚醒人們良知的回歸,讓人明白親情的重要,懂得理解與珍惜。同時,這些陰暗面的再現,也會對全劇的正面教育意義起到反襯的作用,使劇中全力塑造的孝順、能干、堅強、堅持原則的江木蘭的形象更加完美,從而充滿了正能量,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但是,從劇情來看,該劇對陰暗面的劇情較多,相對來說,正面感人的劇情稍顯不足,在觀看過程中,感動少了些,憤怒與譴責更多。
4 啟發教育
在觀看這部電視劇時,除了被劇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溫情場面所感動,讓劇里面一些戲劇性的黑暗面的揭示所觸動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觀看這部電視劇,對養老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這部電視劇中以藝術的方式展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家庭中年輕一代對待老人的不同態度,最終以年輕人的積極努力,以親情和愛感動著每一個人,以尊重和理解為養老問題的解決創造了可能,實現了對老有所依的問題的圓滿解決。
如今的現實社會,雖然說國家對養老問題十分重視,出臺了各種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的政策制度,并且已經落實,社會上也在探索各種有效的養老模式和途徑,希望可以更好的應對我國的老齡化問題。然而,老人不但是社會的老人,更重要的是家庭的老人,現在的家庭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但是養老問題不能只依靠社會,最終還是需要家庭、社會、國家共同努力,為老人創造一種溫馨舒適健康積極的生活環境,讓老人不僅在物質生活上實現老有所養,還要在精神情感上實現老有所依。
總而言之,養老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社會的不可回避的問題,引發全社會各個階層人員的高度關注。《老有所依》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題材,感動了無數電視觀眾。劇中通過各種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賢惠孝順的江木蘭、機關算盡的賈幸梅、裝瘋賣傻、懦弱無用的余淼等,真實的反映了現實社會中年輕人對待老人的各種態度。盡管電視劇中也不乏對種種社會黑暗面的揭示,例如,雷頌華母親購買保健品被騙、江木蘭的弟弟由于父親的疏忽被拐騙、呂希的等、田咪為了小利不擇手段的欺詐行為、賈幸梅故意把老年癡呆的父親丟了、江父與亞芝的黃昏戀受阻等,但這些都是作為一種配料,最終是為了反襯親情的偉大,讓人們在看這部電視劇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人間可貴的親情,同時也受到了教育,對當前的熱門話題――養老,引發了觀眾對這一問題的深刻思考,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產生了一種正能量,溫暖著很多人,感動著無數人,揭示出親情是實現“老有所依”唯一方式,也是解決養老問題的唯一途徑。深刻的主題、真實感人的劇情、實力演員的精彩表演,都讓這部電視劇成為了熒屏經典之作。
參考文獻
弘揚勞模精神學習心得1學習勞模精神,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勞模“愛崗敬業、為國為民的主人翁精神,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艱苦奮斗、艱難創業的拼搏精神,勇于創新、改進的開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于奉獻、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緊密協作、關愛的團隊精神”,是各行各業、各崗位在千變萬化的復雜社會環境下不斷前進的精神保障。
有責任的社會人,我們要學習勞模精神,樹立起“愛崗敬業、為國為民”的主人翁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創新、尋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難,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勞模那種堅定理想信念、以民族振興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勞動模范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突出的業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有著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干好事業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就要像他們一樣,志存高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
學習勞模那種勇于創新、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和開拓精神。我們要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尋求革新,創新工作方法。
學習勞模那種艱苦奮斗、艱難創業的拼搏精神。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充分說明了事業是實干出來的,任何心存坐享其成、好逸惡勞思想和做法的人是不可能干出一番事業的。求真務實、兢兢業業工作,就是我們學習勞模的行動。
學習勞模那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和甘于奉獻、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
學習勞模那種緊密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團結就是力量。
勞模精神是時代的旗幟,大力弘揚勞模精神,我們就要牢固樹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生態度,像我們身邊的勞模一樣,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說真話,走正道,辦實事,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中,銳意進取,務實奉獻,為社會的美好明天而奮斗!
弘揚勞模精神學習心得2最近,我學習了國網公司10位特等勞模的事跡,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感動,催我奮進。他們雖然都是國網公司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員,但卻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是前進途中指路的明燈。
記得小時候老師常殷殷叮嚀:參加工作后要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我也曾淺薄地認為,愛崗敬業就是要為了工作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為了工作忽視親情和友情,為了工作視帶病的身體于不顧忘我投入。可在經歷了多年的工作,并學習了勞模的事跡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崗敬業。
敬業不是加班加點,敬業不是任勞任怨,敬業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就拿營業廳的工作來說吧,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工作,機械的運動,可工作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我們要學會在工作中尋找樂趣。面對客戶不理解的時候,要想想他們滿意后的笑臉。如果人在干事情的時候沒有激情,那么顯然就會缺乏自信,工作也是不可能干好的。因此,“創先爭優”客觀上要求我們每個員工都必須要有“不怕吃苦”的良好心態。
勞模的榮譽并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來創造的。只有在實際工作中真正付出了辛勞和汗水,才能對得起勞模的稱號。怕苦怕累當不了勞模,面對困難時畏縮不前也同樣當不了勞模。那么到底要怎么樣才能成為工作中的模范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認認真真地想問題,踏踏實實地干事情。而且,“創先爭優”靠的絕對不是哪一個人的力量,而是要大家一起團結協作,體現團體力量和價值才能夠創造出模范和業績。
作為我們基層的員工來說,我認為應該要堅持以下幾點:
要真正熱愛本職崗位,熟悉本職業務,融會貫通,增強業務能力。工作的任務越來越重,新的形勢對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還存在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堅持學習不斷的進步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做一行、精一行。
要主動親切工作和服務對象,不要因為別人對自身工作高看一眼而自我感覺良好,把自己封閉和孤立起來,而要多上一線服務群眾,真心實意地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做好事,把自身工作的良好氛圍造濃一些。
要提升境界,倡導奉獻情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胸襟寬廣,甘為人梯,時時處處以企業發展為重,以他人的成長和進步為榮,努力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要有吃苦精神,甘舍小家為大家,發揚不怕辛勞、連續作戰、追求完美的優良傳統,保質保量的完成上級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
我相信,只要以勞模精神為指路的明燈,在平凡的崗位上真正做到踏踏實實、勤學肯干,就一定能贏得他人尊重,實現自我價值。
弘揚勞模精神學習心得3近日,我拜讀了培訓中心陳東老師的勞模事跡材料,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久久無法平靜。正所謂"見君一襲風雪骨,始信人間有謫仙",陳東老師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什么是創新轉型、學習超越的勞模風采,他用27年的堅守,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一曲偉大的勞模贊歌,鑄就著萊鋼曾經的輝煌和未來的希望。
眾人皆知蓮無垢,誰知蓮心苦。陳東老師是勞模,是多領域的專家,一個個榮譽的光環閃耀著璀璨的光芒。但誰又知,這光芒的背后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辛,多學一些、多做一點、多忍一會,正如文中所說"點滴工作皆學問立足崗位成專家",正是這一點一滴成就了陳東老師今天的成功!與我而言,或者說對一些入廠良久,建樹乏善可陳的青工而言,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財富。
成功就是要比別人多學一點,陳東老師的專業是地球物理,在職工培訓管理和教學領域依然得心應手。為什么?因為他相信技不壓身,自學了軟件工程碩士專業、自學了工業工程本科專業,他相信未來的某一天肯定能用的上。后來當他擔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萊鋼"精益管理"培訓項目組組長的時候,之前的技能儲備給了他莫大的幫助。像我們這些青工,從事的工作可能與所學專業相去甚遠,但這并不能成為我們懈怠的托辭與理由,我們更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所能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盡可能做到"一專多能零缺陷",自己的專業要強,自己的技能要多,自己的缺陷要少。要知道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給你一個崗位,你能不能適應?你會不會開展工作?這都靠我們平時的努力和積累。
成功就是要比別人多做一點,中心大討論的時候曾有個命題"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其他的用不著我管",這個觀點對不對呢?陳東老師給了我們答案,當他發現自學考試通知單分發工作困難時,雖然不是他們科的事,卻主動擔當,刻苦鉆研解決了難題,最終幫助了別人,成就了自己。這對我們青工來說,是極具有教育意義的,在現階段萊鋼處于轉型發展、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更不能再存著各掃門前雪的心態,拈輕怕重、斤斤計較,要勇于擔當,對自己的工作要盡心,別人的工作要熱心。每天少做0.1,365個0.99是0.025;每天多做0.1,365個1.01就是37.8.因此我們學習要做到1.01,工作要做到1.01,每天多做一點點,就會超過別人一大截,成功的關鍵就在這0.01.
成功就是要比別人多忍一些,陳東老師忍受住了學習的寂寞,忍受住了工作的壓力,忍受住了失去愛人的痛苦,最后他成功了。對我們青工而言,成功的路并不好走,充滿了荊棘與坎坷,這就需要我們有"8+N,5+2"的工作精神,或為了學習而挑燈夜讀頭懸梁錐刺股,或為了項目而連續加班無視孩子渴望陪伴的眼神,忍受常人所不能忍。但是成功的路上卻也并不擁擠,因為能堅持下去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在岔路口駐足不前,迷失了方向,我始終堅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
弘揚勞模精神學習心得4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時代的先鋒。長期以來,廣大勞模以平凡的勞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鑄就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全國各族人民都要向勞模學習,以勞模為榜樣,發揮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共同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黨的干部,作為從工農群眾成長起來的領導核心,肩負著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因此,領導干部更加需要帶頭發揚勞模精神,帶頭踐行勞模精神。
勞模精神,說到底,就是真抓實干精神。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良好風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尤其應該在真抓實干上當先鋒、做表率,要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少數干部為官一任,不是腳踏實地、老實肯干,而是作風漂浮、工作不實,不會出實策,不想鼓實勁,不能辦實事,滿足于吹吹打打,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但敗壞了黨風政風,還令老百姓深惡痛絕,反映強烈,影響極壞。領導干部帶頭發揚勞模精神,就是要能夠靜下心來、沉下身子、彎下腰來,真抓實干,踏實肯干,立足本職、干好本職,在真抓實干中服務人民、造福人民、取信于民。
弘揚勞模精神,尊重勞動創造,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只在五一勞動節的時候,才提起、才強調。它必須體現在每一天、落實在每一項工作中。這就要求我們各級各地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時時刻刻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和勞動模范,讓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和終生追求。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會組織要高度重視勞模、關心愛護勞模,支持勞模發揮骨干帶頭作用,幫助勞模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廣泛宣傳勞模先進事跡,使勞模精神不斷發揚光大,使真抓實干精神落地生根。
弘揚勞模精神學習心得5所謂“擼起袖子加油干”表現出了勞動者十分充足的動力以及激情,勞動是光榮的,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建出了自己幸福的生活。在武漢市洪山區張家灣街道烽勝路波光霞影b區綜合生鮮大市場中,有一對夫婦,在菜市場里的一個攤位上為大家提供著新鮮的蔬菜,已經堅持了將近七年的時間。
一天的時間從凌晨2點夫人的丈夫就早早的起床,開著一輛面包車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上,去武泰閘批發蔬菜。而夫人在大概五點的時候就起床,開始洗臉刷牙,穿好衣服,背上背包,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勞動。夫人到達菜市場后,去批菜的丈夫也隨后載著新鮮的蔬菜到達了目的地(菜市場)。然后,夫妻兩個就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把推菜的小車推到面包車旁,然后將一大袋一大袋的蔬菜拿到小車上,然后推到菜市場內;
將一袋袋蔬菜有順序地拿出來,夫人負責帶葉子的蔬菜,把桶里倒滿水,一手抓一把菜,在水里涮一遍;她的丈夫就負責那一些不帶葉子的蔬菜,整齊的擺放在一起;他們做完這些事,估計已經八點了。
此時,買菜的顧客已像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涌進菜市場,空氣中充滿了嘈雜的聲音,就連聾人也要被他們吵得受不了。過了這段人多的時間段,差不多已經十點了。
這時夫人就拿著十幾塊錢去買午飯了(這里是早飯和午飯一起吃)。他們還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兒,他還有一個妹妹,這兩個孩子,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就會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例如:
用掃把把地掃干凈,然后用拖把拖干凈;
把桌子拾干凈,把碗端到廚房的洗碗池,用抹布將碗洗干凈;再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凈,把剩菜端進冰箱里;
把床上的被子疊起來,放在一角,再把被單扯平;
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是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的病變為患者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而造成血管的阻塞、狹窄,最終導致患者的心肌發生缺血,嚴重的患者會導致心肌的壞死。本病發病率、死亡率均較高,嚴重的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筆者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38例老年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療效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6例患者均為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老年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8.72±11.48歲;病程2-8年,平均4.15±1.37年。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60~77歲,平均年齡68.66±10.75歲;病程2-8年,平均4.18±1.22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臨床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西醫《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同時符合《中藥新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和《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中的相關診斷標準。
本病在中醫辨證分型為氣虛血瘀證。主證為胸悶胸痛。次癥為心悸、氣短、乏力、神倦、面色暗;舌淡紫,脈象弱、澀。
1.3 排除標準
排除年齡小于60歲及大于80歲的患者;排除過敏體質的患者;排除伴有嚴重高血壓,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排除伴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排除伴有精神異常的患者;排除不愿參加此研究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包括口服硝酸異山梨酯片,10mg/次,每日三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膠囊,10mg/次,每日一次;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次,每日一次;口服鹽酸曲美他嗪片,20/次,每日三次。療程為2周。
1.4.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同時,均給予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方為:生黃芪30g,當歸、赤芍、地龍各15g,川芎、紅花、桃仁、葛根、益母草、鹿含草各10g。每日一劑,水煎服,取汁300mL,分早中晚三次,于餐后服用。療程為2周。
1.5 療效判定標準
中醫證候療效判定:顯效:患者的主癥、次癥基本消失,證候積分下降70%以上;有效:患者的主癥、次癥均有所好轉,證候積分下降30%以上;無效:患者的主癥、次癥無明顯改善,證候積分下降30%以下;加重:患者的主癥、次癥均明顯加重,證候積分未下降或者升高。
西醫療效判定: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疼痛次數明顯減少,疼痛程度明顯減輕;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加重:患者的疼痛次數增加,疼痛程度加重。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數據資料用t檢驗,組間對比用X2檢驗,P
2 結果
心絞痛西醫療效,觀察組中11例(28.95%)為顯效,23例(60.53%)為有效,4例(10.53%)為無效,總有效率為89.47%;對照組中4例(10.53%)為顯效,15例(39.47%)為有效,19例(50.00%)為無效,總有效率為50.00%。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西醫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
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實施過程中產生問題的原因
(一)農民對新農保政策不理解,參保意識差
盡管新農保實施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導致農民對新農保政策還處于不大愿意接受狀態,這主要源于:一是,有的農民認為自己交錢就是自己吃虧,所以思想上有排斥;二是,有的農民認為以后會有更優惠的參保政策。
(二)養老保險金給付水平低,農村社會保障功能受限
中央規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但是,55元的基礎養老金待遇水平相對于現在人民的生活而言是較低的。在目前的生活水平下,參保人員領取的養老金,發揮的作用較低,保障水平有限,起不到養老保險功能,至多只能體現其鼓勵作用。
(三)新農保政策不細致,實施過程中存在具體困難
新農保政策盡管有了實施過程,但對于諸多實際問題,卻沒有做到詳細解釋并具有實操性。首先,許多已經進行了戶口轉移的農民,他們依然生活在農村,他們無法得到有效的參保資格和保障;其次,許多老年人尤其是60周歲的老年人沒有身份證,導致他們需要補辦身份證才能解決問題;第三,新農保在實施過程中,有許多捆綁式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度較大。
(四)投資渠道單一,養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難
當前,養老保險缺口較大已經成為舉國關注的問題。在新農保方面,盡管有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但龐大的投入也必定需要基數很大的收入。但在新農保的投資渠道上,由于機構的不健全,缺乏專業的人才和嚴格的管理制度等,導致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都無法獲得有效保障。
(五)與其他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銜接不夠完善
新農保制度是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一個子系統,作為整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一部分,新農保制度的順利推行必須協調好與其他制度之間的關系。新農保制度與其他制度的銜接轉換中最難的是與“地方新農保”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與轉換。
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實施過程中產生問題的對策
(一)采用多種方式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
一是,要完善宣傳模式,加強對宣傳工作的重視,加大宣傳力度,有針對性,圖文并茂,讓學歷不高,識字不多的農民能快速理解和接受;二是,完善發放機制,養老金出現變化時,隨時發現并解決養老金發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三是,發揮家庭養老優勢,家庭養老作為當前農村的主要養老方式,應該充分利使之成為現時新農保的有效補充方式。
(二)完善新農保的籌資機制
一是,應該明確國家補助和各級政府補助的制度化,并在制度中根據各地經濟的差異,進行科學的調配,實現平衡;二是,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資金到位,建立各方出資的約束機制,確保出資各方履行其出資的責任和義務;三是,尤其強化各級政府出資責任意識,兌現出資責任。
(三)發揮法律的管理和約束作用
一是,首先是要明確參保人的權利與義務,要通過法律明確規定,實現真正的依法建設新農保;二是,要用法律來明確規定新農保的管理體制,以及相應的管理機構的配置等;三是,確認新農保的政府、媒體及社會監管方式,實現新農保的依法建設,依法增值,依法保障農民的權益。
(四)增強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教學的成功與失敗老師是決定性因素,老師采取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氛圍和情境的主因。做為老師,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老師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心靈的媒介。老師可以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一場危機惡化或解除,孩子是否能受到感化決定權在于老師。
我想,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們需要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一.塑造富有個性的魅力形象
經常會聽到: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會帶出什么樣的班級。因為在潛移默化中班主任的思想行為已經深深影響著學生。為人師表為首位:班主任的德才學識、情感人格、言行舉止等都會給學生留下深遠的影響。班主任魅力形象應該具有:1,將愛進行到底。只有愛學生的老師才會收獲學生的愛。愛就是要寬容,面對天真可愛的孩子偶爾的小缺點,得寬容處且寬容。2,時尚無極限。除了衣著打扮要能給學生正確的時尚信息,言談舉止要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可愛的,親切的,熱情的。比如,可以有意識了解學生中流行的話題,感興趣的內容等等。3,一身書卷氣。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班主任,加強自身文化修養是大有必要的。班主任工作,從讀書做起。讀好知識書,如班主任的專業書刊,學科專業書籍,社會熱點的書,學生愛讀的書等等。一個班主任,首先是一個人,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是一個有魅力的人,人不一定要長的美麗,但是一定要有魅力。
二.營造富有特色的魅力班級
魅力班級應該是有個性的,獨特的,獨一無二。作為班主任,擔任著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的任務。掌握一個有魅力班主任的基本要素,就能把握好魅力班級營造的訣竅。魅力班級應該時刻充滿歌聲,掌聲和笑聲。比如;不同節奏的鼓掌等。掌聲折射的是人的心聲,它能從不同角度去影響著每一個學生。此外,還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潛能生,鼓勵其舉手,善于觀察,用其所長補其所短。一個魅力班級的文化建設是重中之重。教會學生設計“家”,讓班級擁有家的溫馨。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引導班級中的每個成員都來為這個大家庭出謀獻策,培養班級主人翁意識。集集體的力量,共同開創獨特的魅力班級。
三、創造和諧團結的魅力群體
由于人口的老齡化、少子化,世界各國又共同面臨著一個如何養老的問題。長期以來,人類傳統的養老模式是“養兒防老”的家庭式養老,在人口老齡化、少子化面前,這種傳統養老模式的作用與功能越來越難以有效發揮,人類只能“尋求他法、另謀出路”。通過長期的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世界各國尋覓到所謂的“他法、出路”只能是各社會成員之間通過互幫互助的方式來共同養老。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建設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我國也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的基本特征。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現象對我國的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我國正面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轉型,這種變革同樣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往往是負面的。年輕人贍養父母的意識在逐步下降,人口的自由流動、住房條件的改善、青年人與老年人之間的生活習慣與觀念的巨大差異等又帶來了空巢老年人、獨居老年人的大量增加,這些現象導致了傳統家庭養老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甚至到了崩潰或瓦解的邊緣。上述因素又交織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這迫使我國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因此,我國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當前,從中央政府到基層政府、從整個社會到每個個體都非常關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這項巨大工程的建設進程,因為這項工程關系到每個社會成員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還是老年人,都與這項工程休戚相關。正是在各級政府的努力和全社會的關注下,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許多老年人的養老有了一些保障,年輕人贍養父母的負擔有所減輕,老年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質量得到了一定提高。
但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正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離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期望與要求相差甚遠,還遠遠沒有實現讓老年人過上既有尊嚴且有較高晚年生活質量的目標。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有主觀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上的困難。我國是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等客觀現象大大增加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難度。而且,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始較晚,這不僅要求我國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同時又帶來了體系建設上的諸多困難。許多發達國家是在“未老先富”和在社會經濟進入轉型、矛盾突發期之前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包括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在內的一整套社會保障體制,通過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有效地化解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經濟矛盾。這些國家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重視。
長期以來,我國的許多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存在著諸多弊端,這些弊端具體表現為城鄉分離、地域分割、人群分隔等。雖然這種制度改革具有中國特色、也比較符合我國的一些實際情況,但也導致了許多問題和矛盾。首先,這種改革帶來了城鄉居民之間、不同地域居民之間、不同人群之間參加不同的社會保障制度,無論是在負擔上還是在享受待遇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顯然這種制度安排會最終導致不公平;其次,這種改革對未來的制度統一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帶來了最終制度的統一成本很高、難度巨大。
在城鄉分離、地域分割、人群分隔問題中,當前在我國最有條件實現的目標是城鄉統一。地域統一、人群統一還面臨著諸多障礙,如我國現行的“分灶吃飯”的公共財政體制問題、各地之間相互割離的管理體制等,這些障礙又一時難以解決,而“城鄉統一”基本上不會遇到這些障礙。所以,先從“城鄉統一”開始,然后再逐步解決地域分割、人群分隔問題,這種思路比較符合我國國情,也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同時,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起步晚,這又給實現其“城鄉統一”提供了極大的機遇,通過頂層設計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實現城鄉統一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具有強烈的客觀要求,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常住人口老齡化程度遠遠高于城鎮,農村老年人及其子女的經濟收入又普遍低于城鎮居民等,這些因素就更加要求加快建設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從而保證農村老年人享有與城鎮老年人同等的社會養老服務權利。
200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了《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被俗稱為“新農保”。“新農保”采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制度框架,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國家財政全額支付最低基礎養老金,中央財政將對地方進行補助,并且會直接補貼到農民頭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之所以被稱為“新農保”,是相對于以前各地開展的農村養老保險而言的。《指導意見》指出,2009年,“新農保”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旗),以后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
《指導意見》頒布一年多來,各個試點地區如火如荼地開展試點工作。2010年,國務院又批準了一批“新農保”試點地區,要求“新農保”試點覆蓋面擴大到全國23%的縣(市、區、旗)。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主要有少子化帶來的對傳統家庭養老的沖擊,2035年左右到來的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主要有失地農民的增多和巨量的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動農村減貧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意義重大。同時,對改善心理預期,促進消費,拉動內需也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實施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一、基礎養老金替代率比較低
《指導意見》中指出,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這一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的養老模式在結構上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相同,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但是替代率遠低于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新農保”中基礎養老金55元由國家財政全部負擔,其在整個養老待遇的結構比例中還是較大的,是制度最大的亮點,也是吸引農村居民參保的重要方面。但是,從替代率角度看,55元的基礎養老金待遇水平較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2008年全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61元…,而“新農保”中每年660元的個人基礎養老金補貼占家庭人均純收入的比例為13.86%,遠遠低于當前我國城鎮職工基礎養老保險不低于20%的基礎養老金替代率。因此,在“保基本、廣覆蓋”的基本原則下,也應考慮適時調整“新農保”養老金的替代率。
二、個人繳費意愿不高且存在逆向選擇
這里的個人意愿差異既有年齡因素也有繳費金額因素,在自愿性保險中一般會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同樣,“新農保”也存在著逆選擇,參保人員更傾向于選擇較低的繳費檔次、較低的費率、較短的投保年限投保,以便相對于自己繳費來說獲得更多的基礎養老金,即投保人沿著對自己有利而不是對舉辦者有利的方式去投保。盡管制度設計的總體思路是“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但基礎養老金并不與自己繳費成正比。在“新農保”試點中,呈現出個人繳費意愿不高與逆向選擇并存的現象,首先是中青年的參保意愿不足,45歲以上的農村居民參保者較多,其他年齡段的人則只要有可能就傾向于不參保,即使參保也多選擇最低檔次即每年100元的繳費。筆者認為,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農村居民存在短視,不過多考慮未來生活的狀況,只要繳夠年限,老年有養老金拿即可。另一方面“新農保”中繳費檔次及補貼制度的局限性。《指導意見》規定,“地方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可給予適當鼓勵,具體標準和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確定”。
可見,在制度設計時,國家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但是,縱觀各地的“新農保”試點,這一政策規定還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具體的實施方案還沒有出臺。因此,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把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適當鼓勵”落到實處。另外,30元與最低繳費檔次100元比較,相差3倍多,是其30%的金額;與最高檔次500元相比,相差近17倍,是其6%的金額。如果地方政府不實行梯度型財政補貼,農村居民更愿意參加100元的繳費檔次,以獲得相對較高的地方財政補貼。此外,最低每年30元的地方財政補貼對于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將不會形成吸引力。作為“新農保”一項激勵制度,政府對農村居民個人賬戶實行多繳多補,這一規定滿足了保險中“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邏輯上滿足“激勵機制”理論。但這一規定忽略了農村居民中經濟困難的群體,多繳多補,對于無力繳費的農民是不公平的,不同檔次繳費標準下替代率存在固定的比例關系,選擇最高檔繳費標準時的替代率水平是選擇最低檔繳費標準的4倍。因此,繳費年限相同時,選擇高檔次繳費標準的參保人個人賬戶待遇水平遠遠高于選擇低檔次繳費標準的參保人,不利于彌補貧富差距,發揮社會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因此,在“新農保”制度實施過程中。應權衡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特別貧困的家庭適當照顧,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設定適當的繳費檔次與補貼額度。可考慮增加國家和地方政府補貼,以更好地保障廣大農民的日常生活。
三、“新農保”責任分擔結構不利于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轉移
《指導意見》規定,“‘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即“新農保”制度的責任主體為個人、集體和國家,但考慮到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集體經濟實力有限的現狀,“新農保”的責任主體是國家和參保者個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責任主體為國家、企業和個人,企業和個人的責任主要體現在為參保者繳納養老保險費方面,國家的責任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以及基礎養老金調整等方面。二者制度責任分擔結構有差異,為城鄉社會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設置了障礙,既不利于在城市打工的青年農民參保,也不利于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筆者建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應盡快制定“新農保”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其他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辦法,使其二者能夠順利相互轉接,實現居民利益最大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四、參保捆綁模式的弊端
“新農保”制度中,對于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這種方式雖然能提高中青年的參保率,提高社會的養老意識。但這一“捆綁”模式帶來種種弊瑞:首先,“新農保”是自愿參加的制度,而第一代老人的養老金收入以第二代的參保為前提,給“自愿”參保增添了強制意味,不僅制度本身矛盾。也使“新農保”的受歡迎度下降。其次,捆綁式的參保模式也不利于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在我國,有大量的農村年輕勞動力在外地打工、創業,且大多渴望在城市生活,在各種社會保障制度沒有銜接起來前,將父母的基礎養老金資格與子女參保捆綁起來,這種變相的強制性給我國城鎮化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
五、個人賬戶中政府補貼部分不可繼承缺乏人性化
《指導意見》中規定,“新農保”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即個人賬戶中政府補貼的資金,參保人死后,不可繼承,參保農村居民個人賬戶中地方財政補貼的部分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屬于政府所有。這與個人賬戶資產私有性特征是矛盾的,缺乏人性化,也會降低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與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轉換。筆者建議,個人賬戶中政府補貼的部分歸個人所有,可以繼承。或者采取分類實施的辦法,正確處理財政補貼資金,即根據參保者繳費年限的多少給予相應的補貼和延伸福利。如參保者在未領取養老金之前死亡,可以分為參保5年內、5~10年、10~15年、15年以上四個檔次給予部分的補貼或者發放相應喪葬補助金的方法。對于正在領取養老金的參保者死亡的情況,若賬戶仍有余額,也可以根據其余額領取年份的多少給予相應的補貼或者發放相應的喪葬補助金,讓參保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實際享受其實惠。
六、個人賬戶的保值增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