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創業指導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4 18:03: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就業創業指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就業創業指導

篇(1)

2、當前大學生就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2.1就業教育認識欠科學,重視不夠。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院校的自身發展及社會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高職院校普遍意識到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就業指導理論研究、教育實踐起步較晚,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一些重要問題的認識尚未到位,尤其是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認為大學畢業生應該先找工作,即先就業,再去創業。一些高校重“進”輕“出”,對招生肯花大力氣,對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卻開展不力,造成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素質存在明顯缺陷,大多缺乏職業選擇和生涯規劃能力,對自我、社會、職業的認知不清楚等。

2.2就業教育內容相對陳舊,形式較單一。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主要利用課堂講授、報告會、講座等形式開展就業創業教育,內容僅限于方針政策指導、就業信息、擇業方法技巧指導等方面,存在空泛化和形式化的問題:一是教材的適用性不夠、指導內容理論性過強,與現實社會實際聯系不夠密切,模擬性的求職面試等訓練比較缺乏,指導過程缺少交流與互動;二是指導體系系統性不強,時間和內容安排不合理,尤其對大一、大二學生指導不夠,而對畢業班學生則是一擁而上、臨時突擊;三是指導內容側重對就業過程中的面試技巧、簡歷寫作等指導,職業意識與職業生涯等方面的教育嚴重缺乏。

2.3就業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專業水平有限。一是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人員多是“半路出家”,大多數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只是憑借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或相近專業背景開展工作,嚴重缺乏專業化、規模化及理論知識;二是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在整支隊伍中所占比例很小,工作量大,無暇顧及專業知識的鉆研和自我提升;而兼職人員則更愿意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要工作和專業中去,難以有效從職業生涯的層次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迫切需要理論的提升。

3、大力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

3.1大力改革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首先,改革課程設置,構建具有創業教育特色的課程結構。高職院校應緊緊圍繞學生的創業、就業來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同時,學院還應形成一套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設以創業學以及企業管理、企業策劃等基本知識為主體的選修課,使之與專業課程設置相配套;要把創業的社會常識、創業指導、創業心理和技能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增加進去,從而促成學生對創業理論的了解;其次,改革教學方法,促成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1)在課堂上可考慮采用創業案例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2)在課外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交流,開設創業教育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實施創業教育;(3)定期舉辦對話交流論壇,請創業成功人士直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地對話,為學生提供創業借鑒與指導。

3.2加強校企合作或創辦校辦企業。高職院校一般都是采取“2+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2年,校外企事業單位定崗實習一年),高職院校應該在學生與企事業單位之間建立橋梁,讓學生的就業活動與企事業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充分利用企事業單位的資源,為學生就業創設有利因素。高職院校也可以創辦校辦企業,在校辦企業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創業,團體協作,實現創業。

篇(2)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教育產業化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與發展的主要方向。隨著高職院校畢業生逐漸畢業,能夠順利進入社會,找到自己的位置,畢業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一年的特定時間將成為人們和媒體關注的焦點。畢業生不僅關系到每個學生家庭的未來,也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人力資源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內容

在當今的大學里,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創業”的狹隘概念已經慢慢淡化了,取而代之的事轉變成更廣泛的職業、進取、開拓的表現方式,體現了創業精神的內涵,體現了創業精神和創業精神,體現了開拓創新的過程。在“創業教育”的理念基礎上,從具體的操作技能作為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標,以人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基礎教育轉型的核心。從這個角度看,創業教育無疑是學生的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一個新的視角和載體:創業的概念并不局限在自主創業,更指的是企業家精神,創新和綜合素質發展和推廣,這些對于從事各個領域和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創業教育是發展和提高受教育的創業精神和創業精神,發展未來企業家的教育和教育實踐的理念。(1)創業意識深化。創業意識教育是開展教育的基礎。創業意識,所謂的“指商業實踐活動,是為了激勵人們的人格心理傾向,包括商業需求和創業動機,對創業精神和創業理想的興趣,開拓信念和世界觀等。”(2)創業知識整理。所謂的創業知識是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金融知識的綜合知識。(3)創業能力實踐。創業的能力,教育,是開啟教育的關鍵。“創業能力”是指影響商業實踐效率的心理狀態,使創業實踐順利進行。(4)創業心理學教育課程。創業心理教育是培養大學生開展教育的條件。企業家心理,是指企業家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心理和行為的實踐活動,對人格特征的調節作用,即情感、意志、情感過程和意志。

二、高職院校就業創業出現的問題

(一)近年來,高職院校盲目擴張,發展過快

大學和大學是否有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這是有爭議的,無論他們是否有能力擴張和擴張。關于創業教育的想法有一個神話。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不受創業教育或教學的啟發,一些老師認為,大學生應該首先學好專業知識期間學校創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必要性是為數不多的創新能力強,好成績的學生教育,沒有統一,缺乏就業指導、創業教育機構,不能及時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指導。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教育是一項領導工作,而不是與自己有關的工作。在學生層面,大多數學生缺乏創業意識,即使是那些有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大學生也還沒有形成一種風險意識,這種風險是盲目和沖動的。

(二)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在教育就業市場上,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業務的大部分教師在高職院校教學就業適用于管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機會較少,也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訓練,了解少,創業教育在創業教育設置,這項研究是不夠的,很難開展課程建設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創業教育也是不可能的。與市場的聯系更少。我們不應該有效地把握市場,正確引導學生創業。目前,我們學院主要從事就業指導、創業教學和研究室教師的教學工作。實踐條件沒有,學生缺乏實踐訓練,實踐基礎,不能有效地學習和組合。

(三)缺乏支持指導和增長機制

創業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絕大多數的國內高校學科發展歷史、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和不夠深入研究規則,當學生有開拓意識,如何進一步指導和幫助是導致商業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還會有必要的業務情況分析,工業和商業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技能培訓、政策支持等。高職院校辦學模式c市場不相關聯。首先,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沒有緊密結合,反映了地區特色。其次,建立職業創業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理論和一種不考慮實際需要的輕實踐。第三,教學方法簡單、陳舊,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現在創業教育主要停留在組織水平的創業競爭,報告,局限于表面,并提供模擬演習基地、實習基地和其他實際的幫助少之又少,一方面,很少有公司愿意提供機會,讓學生學習實際的企業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面是缺乏倡議在這個過程中,很少的學校積極主動聯系。學生,家長們沒有及時轉變就業觀念和選擇職業理念,大多數學生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工作機會給國有企業機構,大公司,不愿意去小公司小單位。對就業問題的優勢分析和表現的不夠充分。

三、強化就業創業的策略

(一)明確教育工作創造業務的目標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實施創業教育來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和擇業理念,豐富學生的商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形成一定的創業能力,完善大學生的創業模式。

(二)建立就業和創業教育體系的課程體系。在高等職業院校中,不同的開放創業教育課程沒有成熟的條件,因此在高校就業指導課程中加強創業教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重點培訓已被選為一些專業的教育課程。在課程的形式中,可選課程可與必修課程結合使用。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同等的教育。

(三)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創業水平和實踐水平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加實踐、教育、培訓、實踐教師工作實踐的機會,真正了解市場,建立專業化、專業化、高素質的就業隊伍。創業教育實踐、創新和綜合素質決定了教師創新素質、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創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教育觀,加強自身素質,積極收集有關就業和創業信息,給學生提供橋梁引導。此外,學校還定期加強就業指導教師的培訓,提高企業的能力,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就業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面對各種工作。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創業教育教師缺乏創業的經驗,很難達到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一方面,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通過理論研究來改善他們的創業理論,通過進一步深化社會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我們需要雇傭社會工作者來填補企業家的職位。

(四)拓寬創業教育渠道,提高教W效果

當前的創業教育模式是單一的,效果不理想,可以模擬,課外實踐小組,和創業競爭,深化學生的經驗,以取得更好的成績。課程單元設計,實施項目教學,真正使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加強行業和技術的整合。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是一個知識單元作為教學計劃,實施過程理論與示范,操作實踐整合單元教學。提到學生興趣,在每個任務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培訓,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際上可以使學生掌握一項技能。仿真應用通過外部專家模擬面試,模擬環境的創建一個完整的采訪中,該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理解,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個人形象設計、面試技巧、創業教育等。除課堂教學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學生發展和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創業比賽。

(五)提高教育事業的知名度。促進大學生的教育

學位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思想的必要手段。創業教育既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心態。只有通過提高思想意識,才能鼓勵大學生價值觀的改變。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大學生的領導已不再是耀眼奪目,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大學生的教育宣傳尤為重要。因此,大學應該把宣傳工作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的大學生,大學畢業生職業選擇和人生選擇或他的價值和廣泛的實現理想。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專欄,報紙、電臺、網站等,加強公眾對大學生的創業行為,優秀的文化環境,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構建大學生“創業輿論氛圍,形成提倡大學生創業的價值;第二,我們必須在學校建設教學和學習精神,和加強創新,創造性教育,構建創新教學的氛圍,形成“研究創業,創業學習”的良性循環,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意識創業巧妙;第三,我們需要鼓勵大學教師和學生對系統建設的創新、創造、創業,特別是廣泛成功的企業家創業行為,創業精神和斗爭,刺激學生的創業激情和創業理念,形成一個濃厚的氣氛。

四、結語

總體而言,創業教育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亮點。最近火熱的模式是高職院校可與地方企業實施合作辦學,訂單式培養。高職院校也可以嘗試創建創業孵化園,把公司企業引進來,增加就業機會,同時采取優惠政策鼓勵扶持在校生在孵化園創業,這樣不斷進行研究和實踐,以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創業型人才。

篇(3)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近五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據,我們可以比對,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60萬人,2012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80萬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99萬人,201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2015年的畢業生人數突破749萬。連續幾年的“史上最難就業季”給人的感覺就是:對于就業,“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怎樣用好大學生,使其有用武之地,筆者對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做了調查研究,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有益的決策參考。

一、網絡營銷發展趨勢

1.搜索引擎將成為網絡營銷的代表

我國搜索引擎營銷將朝著更層次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搜索引擎的競爭結構也隨著市場的競爭而改變。我國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包括,應用層次提升,應用范圍擴大,應用深度增加,多方位競爭結構。

2.Email營銷帶來無限商機。

Email作為網絡營銷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曾為網絡營銷帶來了無數的商機。Email營銷的發展趨勢包括:一是e客戶關系管理。現在有一些e客戶關系管理公司,它們的核心是:發送個人化的、精確的、與客戶相關的和有時效性的電子郵件營銷信息。二是多媒體營銷信息。嵌入多媒體信息使得電子郵件也能提供更豐富的、更具沖擊力的營銷信息。三是分析用戶特征。通過分析多個數據源使得企業能夠分析用戶特征、對之進行分類,從而優化與用戶的互動。

3.網絡品牌營銷發展趨勢明顯

網絡為每一個創業者提供了迅速發展品牌的機會,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也不論它們是否曾經擁有品牌影響力,這種機會是均等的。網上創業者可以通過網絡廣告、富媒體廣告和擴展式營銷等互聯網媒體拓展企業品牌。網絡廣告以其絕對的優勢被眾多的專家學者們,公認為未來世界廣告的發展趨勢。常用的工具包括免費電子書、免費軟件、免費FLASH作品、免費賀卡、免費郵箱、免費即時聊天工具等可以為用戶獲取信息、使用網絡服務、娛樂等帶來方便的工具和內容。

二、大學生網絡創業就業現狀

1.全國網絡創業就業總量逐日增大

據調查,2014年全國個人和企業網店規模分別為1.6人和6.93人。據此推算,全國通過開設網店直接創業就業的人員1003.72萬人。從網店店主的年齡看,25-34歲年齡組的占63.5%,24歲及以下的占21.9%,35-44歲年齡組的占12.9%,45歲及以上的占1.7%。年齡在25-34歲之間對應的是80后的網絡創業者,年齡在18-24歲之間對應的是90后的創業者。網絡創業者中80、90后青年群體成為絕對主體。而網店員工中八成以上為34歲以下青年人。

2.大學生創辦網店帶動就業總體規模日趨廣泛

大學生網絡創業更善于運用云計算、智能終端等新技術。據調查,2014年全國個人網店和企業網店中,大學生創辦的網店各占59.7%和71.6%,網絡創業就業人數。據此推算,大學生網絡創業就業總規模約為618萬人,占全國網絡創業就業人員的六成。其中,在校大學生創辦的網店帶動就業人數約30萬人;畢業5年及以內大學生創辦的網店帶動就業人數約231萬人;畢業6年及以上大學生創辦的網店帶動就業人數約357萬人。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創業更加注重創辦技術密集型的企業,且更加善于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等新技術。目前,半數以上的大學生網店店主不了解甚至沒有享受過相關扶持政策,不知道或從未接受過創業指導或創業培訓。七成以上大學生網店店主希望政府強化網絡創業就業的扶持政策。

三、大學生創業就業主要模式

1.創辦網站

創辦網站要充分考慮技術、資金和人才等問題,選擇合適的辦網規模和類型。大學生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目前,有幾種比較成功的方式可供參考,如創辦BBS論壇、開設博客和威客網站等。這對初涉商海的大學生要求不高,而且可以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是一種比較便捷的網絡創業途徑。

2.網上開店

網上開店是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的大學生網絡創業模式,受資金、店鋪和時間等方面的限制較少,具有門檻低、風險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的優點,特別適合商業運作經驗不夠的大學生創業者。許多高校BBS論壇上都設有專門的板塊,為商家廣告和其他相關信息。同時,也有不少大學生在淘寶、拍拍、易趣、當當等網站開網店銷售產品,拓寬了商品交易渠道和業務經營范圍,加盟C2C網站平臺,開辦自己的網絡小店,就成了大學生進行網絡營銷創業模式的高一級的選擇。

3.網上自由職業

大學生是一個知識素質高、創造力強、富有活力的精英群體。不少人在網上從事自由職業者創業,如擔任兼職網絡編輯、電子暢銷書作者、專欄作家等。這些職業的時間比較靈活,工作地點也不受限制,大學生能在享受自由和瀟灑中實現創業。但其中不足之處在于收益比較低,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能將其作為賴以生存和積累財富的主要手段。

四、促進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對策建議

1.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作為大學專業知識教育的一種延伸,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深化和發展。一是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對個人和社會樹立一種責任感,培養其創業思維、服務意識以及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的精神,讓其對網絡創業的艱辛和風險有充分的認知;二是要加快網絡創業知識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科學、合理地設置相關的課程體系,明確高校創業教育培養的目標、內容和方式三者之間的關系,邀請網絡創業成功人士和有關專家開設專題講座,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三是要加強大學生網絡創業技能的輔導,通過網絡創業競賽、高校與商業網站聯合培養、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區和實驗基地等途徑,為網絡創業提供可靠保障。

2.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政府部門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倡導和弘揚創業型的社會文化,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支持創業、尊重創業、寬容失敗、創業光榮的輿論環境。同時,要大力加強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相應的獎懲機制,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處力度,增強公民的誠信意識。此外,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尤其是網絡創業的正確認識,摒棄“創業不如就業”、“網絡創業虛擬不可靠”等狹隘觀念,充分認識到網絡創業本身也是一種就業,尊重大學生的個人選擇,理解、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從事網絡創業活動,成立高校網絡創業聯盟,形成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讓網絡虛擬經營成為大學生創業前的試驗場。

3.建立網絡創業資金支持體系

大學生創業的自有資金不足,往往在創業的重要轉折點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而失敗。政府應通過財政撥款、社會募捐等方式成立專門的大學生網絡創業扶持基金,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大學生網絡創業者提供低息貸款,簡化貸款審批程序;同時,高校也應結合自身情況,拿出專門資金,對大學生網絡創業予以支持,尤其要重點扶持前景良好的網絡創業項目。此外,政府部門要動員社會力量,鼓勵民間私人資本、相關商業網站等投資大學生網絡創業活動,拓寬資金的來源,并建立合理的資金風險分擔和轉移機制。

參考文獻:

[1]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3.

[2]阿里巴巴商學院網絡創業研究中心.大學生網絡創業現狀與趨勢.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3]麥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篇(4)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分析

二十一世紀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標志,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國家對綜合型創新人才的不斷需求,很多高校都為培養創新人才、加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不斷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生產方式的轉變,很多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并不如人意,為此,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為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夯實基礎,從而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與創業機會。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當前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正確,對自己的就業缺乏客觀的認識。很多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無法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價值,比如,一些大學生對就業單位的地理位置、薪酬福利、帶薪假期以及工作的發展空間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是往往脫離自身的實際,一味盲目地追求高薪職業和經濟發達的地區,造成很多學生涌向同一種單位過獨木橋,導致一些單位之間人才的分布不均,就業壓力增大。第二,一些大學生缺乏創業的意識。面臨畢業的有些大學生對自身的專業技能與工作能力缺乏客觀的認識,同時也不了解市場對該專業的需求狀態,使得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就考了找工作,而很少思考如何根據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創業。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率非常低,而創業成功的幾率更低,這一方面反映出當前的大學生缺乏創業的意識,另一方面體現出高校對大學生在創業教育與創業指導方面的效果不盡人意。

二、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的必要性

首先,通過就業與創業教育可以轉變大學生的就業態度。由于很多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狀況,不切實際的就業思想無法在就業過程中獲得適合自己的職位,因此,通過就業與創業指導服務就可以緩解這一狀況,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比如,很多大學生非常向往去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待遇高的地方就業,而忽視了去中西部等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地區發展的現狀,從而造成人才的分布不均衡,形成惡性循環。各個高校應該意識到這種就業意識給大學生的就業以及給國家人才需求方面造成的不良影響,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與創業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新的就業觀,在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同時還可以為中西部引進更多的高級人才,使全國人才分布能夠得到均衡的發展。其次,通過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目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淡薄,高校應該通過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教育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及舉行創業方面的比賽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并且為準備創業和正在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幫助與服務,在全校畢業班級發動創業教育,喚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業技能得到良好的培養與鍛煉。最后,通過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一部分大學生在即將畢業找工作的過程中對感到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工作方向,更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明確的規劃。然而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對大學生的擇業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通過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方面的指導與服務工作,可以幫助迷茫的大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得到及時專業的指導和相應的服務,從而能夠順利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工作,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職業發展計劃。

三、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強和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教育與指導工作,幫助大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這地,應該將職業發展規劃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而科學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必須是建立在學生能夠對自我能力的充分、客觀認識的基礎上的,高校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客觀地評價自我,分析自己的優勢及不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等,幫助大學生制定出符合自己特點的職業發展策略。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或者舉行模擬現場招聘等第二課堂的形式來為學生的發展構建平臺,增強大學生創業的實踐性,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意識及能力,提高學生的擇業競爭力。第二,高校應該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創業的觀念、方向與心態。很多大學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將就業的方向投向了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致使東南地區人才濟濟,造成就業競爭大,而中西部地區的很多就業崗位卻無人問津,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在就業是存在觀念上的誤區,高校首先應該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的觀念,調整就業的心態,鼓勵大學生將目光投向中西部地區,深入到基層工作崗位和農村第一線的工作崗位中,這樣既可以彌補中西部地區職位的空缺,還可以降低就業的競爭壓力,為推動中西部的經濟發展做出干貢獻,只有經過一線崗位的實踐鍛煉,青年大學生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職業發展中有更多的機會。針對很多大學生過于看重單位的福利待遇和單位的性質等問題,這與當前的就業形勢是相脫離的,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先就業再擇業才是最佳的選擇。再者,針對一些拔高就業條件的大學生,高校應該有針對性地指導,讓學生從自身、就業單位等從整體上把握是否可以實現自己的就業理想,高校應該將就業創業教育與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結合,讓學生時刻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形勢,讓學生可以在就業與創業道路上少走彎路。第三,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教育的實訓基地。為了加快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步伐、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效果,高校應該為大學生建立有關就業創業的實訓基地,建設和完善創業基地,或者是借助企業的幫助實現良好的校企合作,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實訓與指導。可以通過與高校專業結合度高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甚至掛牌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可以讓大學生在畢業之前熟悉就業環境,了解創業的環節,開拓眼界增長見識,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高校應該切實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模擬訓練與指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技能與社會應變能力,以此來達到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最終目的。第四,積極探索和開發有助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教育模式。一個高校的就業率代表著這個高校的教育質量,在當前的就業創業教育背景下,只有通過不斷的完善和健全就業創業教育體系,探索出一條適合高校自身發展的道路,才對高校、學生和社會三者都有意義。比如,轉變傳統的就業教育為創新型的就業教育,主要體現在高校要以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和培養符合型的人才為主,尤其是培養出具有綜合型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再者,對就業創業課程的建設要組建一支專業的、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訓經驗的師資隊伍,可以將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除此之外,高校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而非智商教育,高校在加強大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等智商教育的同時,更加應該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與人文素質等情商教育的培養,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價值觀與就業觀等,這也是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現代社會不僅要求大學生要具備高于普通人的智商,能夠掌握現代科技,很多單位更加看重大學生是否具備高于普通人的情商,可以輕松適應當代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各種壓力,情商的高低已經成為很多單位招聘人才的主要標準之一。

參考文獻:

[1]朱璟,張薇薇.大學生就業及創業問題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9(01).

[2]王瑜希.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的目的和意義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6(11).

篇(5)

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最突出問題是就業市場出現了供需雙方的結構性矛盾。大多數大學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到社會上無用武之地;而不少用人單位卻招不到令他們滿意的人才,大學生所具備的能力素質與他們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由于大學生在校期間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自身沒有很好的創業能力作為基礎,所以對于充滿風險、缺乏保障的自主創業很少有學生敢于涉足。即便是選擇了自主創業,也多以失敗告終。

1.2就業觀念陷入誤區

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偏差,其主要表現在對自己將來就業區域的限定、就業單位的限制以及就業崗位的要求等方面。東部沿海地區是大多數大學生的首選,而西部經濟落后的偏遠地區根本不予考慮,這就直接導致東部地區就業競爭和就業壓力不斷增大,而西部邊遠地區的大量空缺的就業崗位卻出現“無人問津”的局面。

2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舉措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主流是正面、健康、積極的,但市場經濟的過度物質化發展對大學生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沖擊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多元化的意識形態的并存也直接削弱了青年的道德修養和情商的提高和發展。大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功利化思想、急于求成、盲目跟風、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等等,這些都成為了大學生就業創業路上思想和行動的絆腳石。這是因為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過程中思想道德和情商教育弱化的表現。

2.1進一步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重要內容,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質量。科學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的,要正確引導大學生深化自我認識,結合自身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制定出職業生涯規劃策略,采用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挑戰杯、招聘模擬等第二課堂的形式構建學生發展平臺,提高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擇業競爭力。

2.2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心態

針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就業崗位人才濟濟的現象以及西部偏遠地區的就業崗位“無人問津”的局面,高校首先要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和就業心態,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農村、西部和第一線去就業創業,既能有效填補西部地區的職位空缺,又能推動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青年大學生實現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對過分看重工作地點、單位性質、福利待遇等脫離實際,拔高就業條件的大學生,老師要針對他們進行個別的就業創業教育與指導,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當今的就業大環境,促使其自身知識和技能與職業崗位需要的對接。高校要努力把就業創業工作與市場需求、人才培養結合起來,與服務社會、服務學生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增強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在就業創業工作中走出一條特色之路。

2.3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

國家《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加強對老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加強創業教育,使大學生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已經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必然趨勢。開展創業教育,一方面可以培養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和創業技能,激發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具備和增長一定的社會就業能力,從而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據優勢;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不僅為其自身的全面發展搭建了平臺,還可以通過創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創造更大更多的社會財富。對維護社會的穩定和推進各項事業的積極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4創建和完善就業創業基地

高校在建立教學實習基地的同時加快就業創業基地建設步伐,結合實習基地建設,實現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圍,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指導和實訓。與聯系密切、專業結合度高的企業掛牌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畢業前的就業實習,開拓新的就業市場。通過形式多樣的生產實習、社會調研和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要切實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的力度和模擬演練,提高大學生在就職過程中的應變能力和方式方法,以此來達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的最終目的。

2.5積極探索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新模式

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是學校的質量工程、生命工程,在現有的就業創業教育模式下,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實踐和探索出一套促進高校自身發展的就業創業教育新模式。高校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重新整合和有效利用有利的社會資源,創新發展思路,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創業競爭力,對于大學生的切身利益、高校、社會三者的穩定都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5.1變分散式教育為系統性教育

我國的就業創業教育基本上處于無序零散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沒有形成相對科學、系統、權威的教程體系,整體上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規范性。澳大利亞對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起點比較早,體系也相對完整。在初中教育階段,就已經將職業教育納入到學生的必修課中,而到大學階段,就業創業教育已經被列為學生教育培訓的重點。大學畢業生可以參加由當地政府、行業協會、學校內部的教育機構與社會培訓機構提供的豐富的預備教育課程和多種服務。大學畢業生通過參加技術和繼續教育部門的課程培訓,可以掌握具備進入職場的基本能力,為學生將來的順利就業打下基礎。這種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就業創業教育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成功保障。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把最初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儲備及政府的創業政策、心理承受力調適、招聘面試策略等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地加以教育和指導,達到最大限度發揮整體教育功能的目的。在實踐和完善就業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時,要特別注重整體的結構是否合理,重視教育的階段性和漸進性,構建全方位、系統化、科學化的就業創業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雙重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使之更具科學性、長期性和系統性。

2.5.2變傳統型教育為創新型教育

就具體的改革措施而言,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改:①轉變人才培養觀念,變傳統的單一人才觀為現代復合通用人才觀,培養具備交叉專業基礎、應對激烈競爭環境、勇于獨立創新等高素質的綜合應用型人才;②高校不單要設置就業創業理論課程,還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人才流通渠道,建立和培養一支具有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專職教師人才隊伍;③高校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發展特色和學科突出優勢,推動和促進產學研緊密合作,有效實現教育、科技和經濟的全面互動發展,從根源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④高校要全方位構建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平臺,完善相關方面的配套服務體系,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吸收和利用社會資金,創造政策上鼓勵和資金上支持大學生在校期間進行自主創業的氛圍,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上的優惠和物質上的保障。

2.5.3變智商教育為情商教育

我們倡導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要與社會的實際需求同步甚至是領先,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在強調大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智商教育的同時,更加重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質的情商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就業觀和創業觀。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是不僅要具備高于普通人的智商,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創新技能,而且應具備高于普通人的情商,能輕松適應現代經濟社會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和社會壓力,這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用人單位選人的重要標準之一。

篇(6)

教育的和諧是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夠充分及時就業。就業形勢嚴峻根本問題在于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就業觀念、創業觀念不夠正確造成的。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每個學生個人家庭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學校前途命運和社會和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結合職場變化的新趨勢和學生自身的特點開展職業教育指導,使學生增強職業競爭力,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找到一份與自己興趣、愛好、能力相當的職業,提高就業率,已成為學校發展中務必解決的現實課題。本文謹加強職業教育指導,讓畢業生畢業充分及時就業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僅供教育教學參考。

一、明確培養目標 重視就業環節

畢業生不能正常就業,多數原因在擇業方面普遍存在著不愿從事勞動強度大、社會地位低、獲取報酬少的職業,加上社會上一些用人單位在接受畢業生就業時,一味追求高文憑、高學歷,忽略了人才結構的調整,導致了畢業生就業日趨艱難,給國家帶來了嚴峻的社會問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能否就業,如何就業,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件頭等大事。因此,學校除了要指導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練好專業技能外,還要大力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教育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念、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創業能力,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人才不同層次的要求,這不僅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而且還會影響到學校的生存、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在探索實踐學生就業創業要強化兩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明確培養目標。強化專業教學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加大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力度,優化資源,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創造良好條件;調整專業結構,優化專業建設,提高畢業生與勞動力市場的適應度。學校主動與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聯系。對社會經濟發展緊缺專業,實施專業獎勵;加強校企合作,完善實習制度,穩定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學校應成立由行業和企業共同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研究和制定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保證專業教學的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工學結合是學校更好面向市場、服務經濟和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在行業和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所有的學生都要經過實習,縮短學生的就業準備期。建立動態的用人單位信息庫,通過組建行業性和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工作,大力推進校企深度融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畢業生的充分高質量的就業提供良好的保證。

一方面重視就業環節。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重視職業教育指導就是幫助學生準備就業、選擇職業、獲得職業、適應職業和轉換職業的學科,是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實現勞動力和職業崗位的最佳組合,以滿足不同時期、不同經濟條件下職業發展的需要。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當數量的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對專業并不是很了解,有的對某個專業只是產生好奇,而不是為了獲取職業,對未來職業的認識是朦朧的、淺薄的。他們在校學習期間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愛好、志向等并不是很明確,到了真正選擇職業的時候,許多學生存在畢業前的迷惘。同時,學生對社會需求也不了解,不能正確給自己定位,擺正位置,普遍存在“攀高”心理,他們擇業時,到國有企業怕效益不好,到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擔心工作不穩定、沒有保障。重視職業指導和職業教育就是要改變學生的種種不良狀況。學校在就業推薦指導中要堅持做到:首先,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重視職業指導工作與德育工作的結合,充分發揮職業指導的育人功能,德育為先會做人,技能為本會做事,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的教育,強調技能是立業生存之本,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其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職業方向的選擇,最終要由學生自己確定,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重點在于教育與引導,要根據受教育者自身特點,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地計劃、選擇和決定自己前途的能力,從新生入學開始,就指導學生制定個人生涯規劃,以個體性格與人生定位確立發展方向;再次,堅持職業指導的發展性和系統性。職業指導工作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用發展的眼光分析社會和職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為社會準備合格的人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個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加強學校與家庭、學校與企業的溝通,增強工作的實效性。指導有志于自謀職業與創業的畢業生摒棄舊觀念的影響,正確認識在國有、集體、個體企業中就業,所有制只是分工不同,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學生就業后,通過創新、創業、創造,實現人才強國戰略。

二、加強隊伍建設 全面指導就業

加快專職職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搞好職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條件。職業指導是一門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獨立的內容外,有些內容還會反映在其他學科中。從事職業指導與培訓工作的人員,大都接受過廣泛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知識的培訓,并且是在比較成熟的理論指導下開展工作的。職業指導教育過程要注意與其他學科、尤其是專業課的結合,做到相互滲透,進行知識的遷移和轉化。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和社會需求,針對不同專業教育的特點,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導、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調整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優化專業結構,提高教育質量。使學生在學習有關職業、擇業、創業、心理、社會等有關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課堂內外的各種教學活動,把個人的職業興趣、職業理想、職業心理、職業能力和求職技巧等的培訓訓練變成在理論指導下的自覺行動,重點工作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健全職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工作體系。充分發揮《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在職業指導中的主渠道作用,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學校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社會公共服務。利用人才交流市場,開展職業指導和畢業生就業工作者的業務培訓、組織人才供需交流、提供畢業生和就業信息、為學生進行個性化咨詢指導,也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理順學校職業指導與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加強指導利用網絡就業訓練。成立職業指導協作委員會,進行職業指導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專題培訓,提高職業指導工作者的素質,增強職業指導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其次,堅持就業指導貫穿教育的始終。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一直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就業率高能取到良好的辦學效益,促進學校招生工作,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隨著勞動力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服務就業、進一步搞好畢業生的推薦就業工作已成為學校的首要任務。事實證明,學校在強化專業知識教學和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是提高就業率的有效途徑。就業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的始終,從入學教育到畢業教育:一是新生入學教育應視為就業指導的開始,讓新生一進校就對所學專業有所了解,只有了解專業,才能熱愛專業;二是在校的學習過程中,經常鼓勵學生走向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深入調查研究,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在社會行業中的人才需求,不斷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學習的內在動力;三是堅持做好畢業生就業前擇業觀系列教育。學校通過就業指導課,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經常聘請企業負責人對畢業生進行就業形勢、道德、擇業觀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引導學生端正就業思想,認清形勢和自我價值,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騖遠,適當就業;四是為增加畢業生的就業意識和擇業能力,學校應結合專業的需要,組織學生直接到企業進行在崗實習,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增加對生產組織過程、生產環境等環節的感知,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再次,就業憑競爭,上崗靠技能。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就業的客觀規律。學習和掌握好職業技能無疑是學生實現就業的最根本途徑。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寬厚的知識基礎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在日趨激烈的勞動力市場中是沒有競爭力的。即使搶先端得飯碗,丟得也往往比別人快。職業學校更要重視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使學生不僅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還具備優良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自我控制能力、公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適應工作的健康體魄,能埋頭苦干、遵章守法,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具有創業素質、創業本領,敢于和善于創業的品格以及不靠學校安排,主動搏擊職業市場的創業理念,為日后開創一番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中重視轉變學生的傳統職業觀念。通過多種途徑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不求定位先就業的擇業觀念、先求生存、再求發展的就業觀念、不等分配自找市場的創業觀念。對不同專業班級均開設職業指導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指導,使學生逐步樹立較為穩定的專業思想、正確的職業觀,為成才打基礎。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式的職業指導,特別是班主任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職業指導教育,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學校不定期地請優秀畢業生回校介紹擇業、就業、創業過程中的體會和成功經驗,讓在校學生學有榜樣,趕有方向。畢業前夕,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根據畢業學生的特點,擬定就業實習計劃,安排學生就業實習。并對學生在實習進程中出現的各種思想動態進行跟蹤教育指導,及時解決各種問題。通過實實在在的實習指導,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優點、缺點,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適當位置,為就業作好充分的準備。總之,通過指導和教育,使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就業形勢,認識職業、掌握擇業技巧,認識自我、從容面對現實。

三、強化擇業訓練,實現充分就業

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指導和畢業生就業工作,實現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包括:把職業教育指導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學校的整體工作,并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整體水平的重要內容;整合學校職業教育指導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資源,進一步加強與社會人才和勞動力市場的聯系,搞活機制,營造畢業生就業大市場;發揮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兩個積極性。重點工作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加強擇業訓練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突破口。不斷改變不良狀況,實現充分就業,職業指導教育是“服務就業”,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它能使我們的教育與社會的職業需求、與學生的就業緊密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提高職業意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開發他們的創業精神,實現觀念上的根本轉變。改變很多學生在供需見面時普遍存在自我推薦能力差的現狀,防止學生在選擇職業和就業方面存在盲目性。我國正處在一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產業不斷升級的時代,職業多變、人才競爭加劇。學校需要結合社會實際,向學生介紹社會現狀,讓學生充分了解社會,做好適應社會的心理準備,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擇業觀,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具有高尚的職業情操和扎實的工作作風,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特點正確選擇職業,順利成才。教育指導的工作是:幫助學生了解個性,增強自信,從容就業,讓學生先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解自己的個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揚長避短,找一個最佳結合點。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明智選擇職業。引導學生樹立雙向選擇、競爭上崗、熱愛本職、奉獻崗位的觀念。

其次,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職業的存在和發展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形式。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應以社會的需要為前提。職業本身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加強對學生進行就業政策的指導,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國家利益與個人志向的關系、創業與就業的關系、國有企業與鄉鎮企業、合資企業、私營企業的關系;學校、教師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的同時,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氣質、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征,使他們對自己各個方面的狀況,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為確定自己的職業期望、職業方向、職業選擇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擇業問題上,學校要化大氣力教育、指導學生形成“不求定位先就業”的擇業觀念。即不能單純地把個人的興趣、愛好當作擇業的先決條件,也不能把“工作舒適、掙錢又多”作為擇業的必要條件,而是把社會的需要放在個人職業選擇時的首要地位,以適當的期望值對就業單位、崗位做出果斷的選擇,邁好人生路上重要的一步。

篇(7)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以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的方法為研究重點,提出重視與大力發展學校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對于學校和學生均具有現實意義,在現實的高校就業與創業教育工作中,需要改進工作方法,以先進的方法來做好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工作,具體可以采用: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相關機構,配備專門負責就業創業的教師;將就業與創業教育,貫穿于基本的教學過程中,全面提升就業與創業指導;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與創業教育中應注意理論與就業創業實踐的有效結合;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更新就業和創業的觀念;為更好的社會競爭,高校應適當做出改革以更好地的培養出社會所需的人才,以為國家和社會負責,為學生自身的長遠發展負責.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創業;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3-0262-02

21世紀是一個以創造、創新、創業為特征的世紀.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含義和內涵、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等方面探討了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創業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大學生潛能,以開發大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大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創業基本素質,具有較高的創業意識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形成經營管理和綜合性的創業能力和知識結構,培養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獨立生存、發展的本領.大學生創業教育應以提高大學生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尤其注重培養大學生“白手起家”創辦小企業的精神和能力,務求使更多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

隨著1999年我國高校開始擴招,全國范圍內的大學每一年的招生人數都在增長,致使幾年來我國高校的畢業人數出現井噴式增長,由原來的幾十萬一下子增長到現如今的八百萬左右.學生畢業人數增多,社會中所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非常有限,則出現了很多大學生畢業后無法正常找到工作這一現象,很多大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這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很大壓力.大學生自身也會承擔較大壓力,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與創業問題,不僅僅是學生個人的事情,也與學校的長遠發展具有一定關系,并且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具有現實意義.新形勢下由于市場競爭相對激烈,所能提供給大學生的就業崗位非常有限,在面對這樣的客觀環境下,如何開展大學的就業與創業自救問題,則是擺在大學面前最重要的課堂.

1 加強高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的緊迫性分析

時下由于我國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很多學生不用留級便直接進入高校進行學生,筆者發現近年來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的年齡普遍比沒有擴招前學生的年齡要小,再就是當前的在校大學生,由于其多出生于改革開放后,很多相對富裕的家庭,相對的生活條件都很優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是其最重要的事情,涉世程度非常有限,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對于學習的認知能力也很有限,因此,在時下的高校學習過程中,很多大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在對就業等人生問題相對思考較少,因此,對其進行必要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則顯得非常迫切.

筆者在近幾年高校就業不理想的現實工作過程中總結到,除時下高校畢業生環境相對較差的客觀因素外,還有一大因素制約學生就業的有序進行,便是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就業心理.由于大學生多深處學校,對于社會的很多事情不是很了解,因此,在現實的就業過程中,很少有學生能夠擺正自己的就業心理,很多基層人才需求量較大的地方,學生怕吃苦,怕薪酬低等具有這樣心理,不愿意去基層就業,滿腦子想的都是外企、央企等等,當學生具有這樣的心理時,則對其進行就業與創業教育已到了非常緊迫的地步.

2 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的方法分析

2.1 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相關機構,配備專門負責就業創業的教師

為了更好地的保障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工作的有序開展,學校必須建立相應負責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的職能部門,將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課題來抓.設立相應的職能部門,讓一部分高校教師專門負責學校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工作,整理更多的創業與就業經驗,開拓更多的就業渠道,定期組織人才招聘會等等.除此以外,還需要學校委派專門教師對大學生進行以就業和創業為主體的培訓與學習,設立專門的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創業與就業技巧,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社會就業現實,以增強學生就業與創業意識,提高學校基本的就業率.

2.2 將就業與創業教育,貫穿于基本的教學過程中,全面提升就業與創業指導

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教育是學校的頭等難題,為更好地的培養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意識,在現實的高校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需要普通的高校教師也要融入到大學生的畢業與就業的指導過程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將所教知識與社會現實接觸,讓學生多了解現實社會的就業情況,并且盡可能的讓所教知識與現實的就業與創業所需要的知識進行銜接,并學科知識與就業知識的有效滲透和有效互補,讓學生無時不刻的都在增強就業與創業知識,無時不刻的都在考慮就業與創業問題,來實現創業與就業的全方位教育,以更好的服務與現實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

2.3 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與創業教育中應注意理論與就業創業實踐的有效結合

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教育,不僅僅是理論層面的空談,更應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現實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與創業的指導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互統一,不可進行脫離社會實際情況的空談.在現實的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創業與就業教師,應結合大學生專業特點以及社會需求,來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教育.應注意不同學科之間差異,使學生在學習有關職業、擇業、創業、心理、社會等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課堂外的各種教學活動,把個人的職業興趣、職業理想、職業心理、職業能力和求職技巧等的培訓變成在理論指學下的自覺行動.在現實的工作過程中,要多組織學生座談、看錄像、模擬進行就業面試等問題,增強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就業與創新的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的能力.

2.4 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更新就業和創業的觀念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事關高校存亡的重要問題,一直備受各高校的重視,在現實的大學就業過程中,除應學校要做出自身的努力外,大學生自身應該認清現實的就業途徑,更新創業與就業的觀念,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質,以更好地實現就業目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大學生日后生活的重要問題,在沒有擴招之前大學生被譽為天之驕子,由于每年所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現實的就業過程中,多數都是大學生自主去選擇就業單位,并且由于大學生的數量較少,很多用人單位為了能夠招募到最優秀的畢業生,往往會為部分學生開出優厚的待遇,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大學生是佼佼者具有就業選擇性,能找到好工作.隨著我國擴招的開始,大學教育也發生的翻天腹地的變化,有原來的精英教育逐漸轉變為大眾教育,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激增,使得原本緊缺的人才市場,出現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實局面.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大學生需要認清現實情況,認清現實的就業問題,改變原有對于大學生的認識,改變就業觀念,在高校學習期間,便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和閱歷,讓自己進入社會更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2.5 為更好的社會競爭,高校應適當做出改革以更好地的培養出社會所需的人才

大學畢業生從某種角度看,應該是高校的優秀作品,在現實的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如果就業率較低,或者說學生的創業能力非常有限的話,則從側面反映出這所高校在培養優質人才,創造優秀作品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學生的就業問題是高校存亡的關鍵,也是高校在社會得以存在的基石.在現實的高校辦學過程中,為了做好學生的就業創業工作,作為人才的培養機構——高校也需要對學生負責,為了提高學生在社會競爭中的認可度,提高學生在就業創業以及社會競爭的能力,則需要高校放下自身的身段,進行必要的內部改革,對一些不適應市場發展,對學生就業不利的專業就行重新修訂,增設一些社會急需且符合社會發展的新專業,并且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保證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需要高校聘請最為優秀的教師進行講授,嚴抓學生的培養質量,讓所培養出的大學生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更好的滿足于社會競爭.

3 結束語

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問題,不僅是關系到學生日后的成長問題,也是關系到所在學校的長遠發展的問題.重視與大力發展學校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對于學校和學生均具有現實意義,在現實的高校就業與創業教育工作中,需要改進工作方法,以先進的方法來做好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工作,具體可以采用: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相關機構,配備專門負責就業創業的教師;將就業與創業教育,貫穿于基本的教學過程中,全面提升就業與創業指導;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與創業教育中應注意理論與就業創業實踐的有效結合;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更新就業和創業的觀念;為更好的社會競爭,高校應適當做出改革以更好地的培養出社會所需的人才,以為國家和社會負責,為學生自身的長遠發展負責.

參考文獻:

篇(8)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中目前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認識上存在誤區。一部分人認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就是在教授學生如何創辦企業,只適用于想創業的少數人,對不想創業的大多數人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另一部分人認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就是一場實踐演練活動,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創業設計大賽、企業家講座等來豐富自己的簡歷。這樣偏頗的觀點,極大制約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在學生中的影響力。[1]第二,實踐環節較為薄弱。目前,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還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理論課課堂教學和案例分析是其主要開展形式,或者請幾個當地的企業家舉辦幾場創業講座。也有一些高校做了創業模擬系統來模擬企業的運營情況,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但是由于管理難度大,缺乏各個環節的有效指導,使得創業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未能取得預期效果。而創業大賽、創業實踐等活動覆蓋范圍較小,也不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第三,教師團隊的素質不足。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通常是由其他崗位的教師兼職擔任,很難做到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就業創業指導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工作上來。而且大部分的教師自身并沒有相關的創業就業實踐經驗,只能照本宣科,很難講出實質性的有效內容。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與就業指導相融合的具體措施

(一)培養學生創業意識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當鼓勵高職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就業指導則應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并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從而保證為社會輸送具有“創新、創造、創業”核心素質的人才,滿足現代企業的用人需求。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的結合,能覆蓋到大部分學生的需求,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了創業者的能力,用創業來實現就業,又提升了就業者的素質,加強了就業者的職場競爭力,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職業品格,并將“創新、創業”的思想根植于學生心中,使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有開創自身事業、實現自身價值的規劃。

(二)根據專業特點優化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職業生涯規劃。這一部分中,教師通常會以優秀畢業生的就業、創業經歷作為案例進行分析,為學生樹立起榜樣,使學生在課程中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規劃。第二,自我認知。在這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充分了解自我,對自身職業價值觀的誤區予以糾正,并學會正確看待、評價他人。第三,職業認知。教師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應當帶領學生關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對本專業相關行業的影響,培養學生對經濟局勢變化和行業發展前景的敏銳度,并加強對相關行業領域中各大企業的組織架構、專業崗位設置以及崗位需求特點的關注度,從而引導學生按照企業用人標準來經營自己的學業。第四,擇業準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招聘和求職的模擬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對企業的文化理念、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職業素質、企業各個崗位的職責劃分以及職業標準等要求有所了解,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信息采集、處理、甄別以及整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生對勞動力市場需求等相關信息資源的有效運用,增加學生多渠道就業的能力。第五,創業準備。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對企業的模擬運營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市場的調查方法、企業的經營程序以及融投資、企業計劃、生產、銷售等經營環節需要注意到的問題,有助于養成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和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學生計劃、統籌、決策、組織、協調、管理以及執行等相關能力。[2]

(三)提高教師團隊素質

篇(9)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的正確樹立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可以有效地解決大學生畢業以后的出路問題。大學生處于擇業和就業的初始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而崇高的的擇業理想和追求,幫助他們運用科學理論和方法選擇自己的職業,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大學生充分地認識自我、真正地了解社會,使大學生們根據行業、職業對于從業者的要求不斷地改變和完善自我,幫助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務社會,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重要的一員。

(二)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和相關政策

了解就業形勢以及就業政策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大學畢業生正確理解就業政策、準確把握就業形勢、理性面對就業現實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我,才能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就業目標、正確地對自己進行定位。在這樣的意識和前提之下,當代大學生才能夠自覺地將個人的就業理想與社會的發展和需要相結合,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相聯系,才能夠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就業形勢和相關政策方面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與此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導大學生了解國家就業制度改革的相關事項、關注我國就業制度改革方面的過程和進展、理解和支持國家當前所采取的就業方針。總之,這樣可以幫助大學生根據國家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將本人的理想和當前的現實相結合,不斷調整自己的就業方向或者不切實際的期望,自覺地遵守國家的相關就業法規和政策,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和支持的前提下合法、合理地就業。事實上,這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清晰有效地了解和認識就業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解決大學生在就業、擇業和創業的過程當中產生的疑問和困惑,幫助他們正確地處理和分析問題,認識就業中出現的全部與局部、主流與支流、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下正確地就業、擇業和創業。

(三)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人是社會化的生物,而職業道德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的重要促成部分,理應受到重視。在指導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法律規范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嚴肅的法律觀和正確的道德觀,而且能夠促進他們自身的全面發展,這對于他們將來正式走向工作崗位、順利就業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四)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現今激烈的競爭形勢和嚴峻的就業考驗,使得很多大學生產生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幫助大學生緩解心理壓力不僅關系著他們畢業之后能否順利地擇業和就業,而且對我國經濟的繁榮和穩定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措施幫助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正確地認識這個問題,幫助他們準確地定位自己和完善自身,克服因為可能的就業困難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思想政治教育在這一方面顯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通過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能夠促使大學生們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社會適應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這樣,將來走向工作崗位,他們也能更好地工作和學習,為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

(一)職業生涯規劃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自身素質,制定將來的職業規劃。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通過這種職業規劃,大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規劃自己的未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幫助畢業大學生在真正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以前就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一個良好的規劃,以便更好地擇業和生活。

(二)就業觀念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對于大學生就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正確的就業觀念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就業觀念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擇業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就此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可謂意義重大。

(三)職業道德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社會實踐、典型案例分析、課堂教學、就業實習等多種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增加他們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愛崗敬業、艱苦奮斗和樂于奉獻的精神。職業道德關系著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后能否認真對待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這部分內容對大學生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四)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國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精辟、見解獨特,理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這樣,大學生將來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做出正確而理智的判斷。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順應中國實際而提出的新的理論規范,對加強我國思想文明建設具有良好的啟示作用。

(五)心理健康教育

在對大學生的就業進行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作為重要的指導內容而獨立存在的。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嚴峻,適當的將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認知自我、理性處理復雜的問題和人際關系,減少就業壓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大學生就業的方法和途徑

(一)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

目前,我國的高校并沒有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這對于就業指導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是非常不便的。實際上,根據國外的相關經驗,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前期準備。在這方面,我國高校可以借鑒國外高校的成功案例,把促進大學生的擇業和就業也當作主要工作重點來抓。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在吸收和引進外國的成功經驗和方法的時候,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照搬國外高校的成功模式,犯教條主義錯誤。

(二)組建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隊

組建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隊應該被列為高校工作的重點項目中,對于專業隊伍的構成人員、相關的培養目標、措施和計劃這些工作內容,學校在制定學期總體工作規劃的時候都應該將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進行。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這個過程相當復雜和艱難。因此,高校在就業指導的人員構成上應該嚴格把關,在綜合考量的基礎上選拔人員,力爭組建一個綜合素質較強的專業就業指導團隊。

(三)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的時候,還應該號召大學生更多地參加社會實踐,為大學生實習創造更多的機會。豐富的實習經歷能夠鍛煉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擇業和就業,從而縮短將來的社會適應期。因此,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時候,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應該積極聯系就業企業,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以此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就業。

篇(10)

近年來,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2007〕26號)“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關于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教高廳〔2007〕7號)等通知精神,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已將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納入了教學計劃,作為一門課程給學生講授,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地方師范院校作為我國高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如何建設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如何將其建成一門適合自身發展的、深受學生喜歡的課程是必須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一、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是地方師范院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的根本目標

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大學生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是實現事業成功的關鍵。其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與就業創業和職業發展需要相一致。而定位于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地方師范院校是我國高校中一個特殊的群體,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發展,地方師范院校連年大幅度擴招,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校的超常規發展以致其無論在生源質量,還是在辦學特色、培養口徑、專業設置、實踐環節等方面,與名牌大學和一些社會影響大、專業強的綜合類大學相比都差距較大,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強,再加上地方師范院校較之部屬或地處省會的師范院校在經濟發展、地理位置、信息靈敏度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劣勢,這都會導致大學生在求職時遇到種種障礙。因此,在進行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建設時,就必須緊緊圍繞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這一根本目標來進行。

二、傳授就業創業知識是地方師范院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基本任務

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知識的傳授,幫助大學生掌握該領域的相關知識,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傳授和方法的指導。幫助大學生通過分析自己的性格、氣質、興趣、價值觀、情商、智能等個性特征,認識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解決職業生涯規劃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協助他們有目的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二是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知識的傳授和訓練,幫助大學生了解職業,增強職業意識,進行職業訓練,掌握就業創業基本技能,實現順利就業和創業。

三、實現“三個結合”是地方師范院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的關鍵環節

1.實現課堂教學與專題講座的結合。課堂教學是課程建設的主要渠道,具有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與其他比如專業課、“兩課”、外語、計算機等公共課相比受到的重視程度還不是太高,再加上授課學時、教學手段、師資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往往難以達到理想效果。而專題講座由于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實用性,能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本課程的開設應通過邀請一些校外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企事業單位領導、社會成功人士、杰出校友等來舉辦各類專題講座,幫助學生認識了解就業形勢,知曉就業政策,熟悉就業法規,進行科學擇業。因此,在進行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建設時要注重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的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學到真本領,以便解決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問題。

2.實現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的結合。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要能切實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為他們就業創業和適應今后工作以有效的指導。因此,加強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機結合是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時必須高度重視的內容。一方面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加強本門課程的理論教學,讓學生能夠掌握豐富的求職擇業知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擇業價值觀;另一方面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求職擇業實踐訓練,通過頂崗實習、假期實踐、參觀考察、就業創業沙龍、觀摩大型人才招聘會、舉辦系列求職大賽等活動,模擬求職過程,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得到鍛煉,幫助他們提高求職擇業的技巧和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

3.實現常規教學與科學研究的結合。常規教學是把已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它具有現實性。而科學研究則強調遠景,強調要認清時展的主題,緊扣時展的脈搏,做到與時俱進。可見,加強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科學研究,不僅是準確預測人才發展方向及社會需求的客觀要求,也是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水平的現實需要,更是本門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關鍵所在。雖然當前就業創業指導課上課教師已經開始較為重視本門課程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其他專業課相比,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的科學研究才剛剛起步。所以,在進行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建設時,要特別重視科學研究工作,以便提升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

四、加強體系建設是地方師范院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可靠保障

1.加強環境體系建設。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是就業工作系統的一部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全體教職工的廣泛參與、學生主體意識的充分發揮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等環境因素都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該門課程順利開展和較好發展的基本保障。學校要通過校園網絡、廣播電視、報紙報刊、宣傳櫥窗、大學生社團活動等形式來宣傳高尚的職業道德、弘揚奮進的職業精神、倡導高超的職業能力,努力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全員參與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校園文化,讓學生較早地樹立職業意識,促使其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因此,要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環境,就必須使就業創業教育思想在校園內達到“宣傳媒介中有、師生意識中有、人文景觀中有、實際行動中有”,使就業創業文化氛圍充滿校園,讓大學真正成為大學生充分展示人的價值和實現人的價值的精神家園。

2.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課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從課程的屬性上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體系應包括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實踐課程;另一方面,從教學內容上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體系應包括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與專業的有機融合、教學評估等。在課程體系設計上,地方師范院校特別要將有關就業創業的內容和因素與專業教學緊密聯系起來,這樣既不打亂原有的專業教學計劃和秩序,又通過專業教育的滲透,豐富大學生就業創業知識,協助大學生完成大學生活,實現由“校園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和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時要高度重視課程體系建設,不僅要有一定目標、相應內容與活動,還要有高質量的教材、完整的教學大綱、全程化的教學計劃、標準化的教學課件、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規范化的教學管理、針對性的實踐環節,更要在教學模式上大力推行體驗式教學,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環節當中,明確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其主體意識,變“要他學”為“他要學”,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

3.加強師資隊伍體系建設。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是一項涉及學科門類多、知識面廣、時效性強的課程,它不僅要求上課教師具備豐富的就業指導知識與扎實的就業指導技能,還應具備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方面知識,更要具備與時俱進,把握經濟發展趨勢,洞悉行業發展動向,特別要具備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的實戰經驗。可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就業創業指導課的師資隊伍,是本門課程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因此,根據“要盡快提高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把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擺到整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教育部[2002]18號文件)的要求,我們在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時不僅要充分認識到好教材的重要性,更要清楚地看到一支相對穩定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師資隊伍的核心地位。要做好這項工作,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校內師資的培養。主要從學校目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或管理工作的人員當中,選拔一批就業指導知識與實踐經驗豐富,并熱衷于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研究的人員組成骨干師資隊伍,采取送培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習深造、學術交流、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支持,為他們到學生、用人單位、其他高校中去調研和學習提供幫助。二是聘請就業創業指導客座教授。學校要從企業、政府部門、社會等領域聘請相關的人力資源部門干部、黨政領導、社會成功人士、人力資源專家學者等參與到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中來,充分利用他們所擁有的淵博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廣泛的社會資源,來促進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德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思路探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7):120-122.

上一篇: 安全責任制度 下一篇: 鄉鎮敬老月活動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日本久久免费高清国产 | 欧美一二区一二区在线 | 亚洲欧美偷国产精品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