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7 10:40: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子產品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專業培養目標為核心;針對電子產品制作、檢測、調試與管理崗位的電子工藝技能;以電子產品制圖制板員、電子產品維修試驗員、工藝助理工程師、SMT操作員的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實訓內容源于電子企業產品生產工藝的技術應用;培養勝任電子企業電路設計制作、調試維修與工藝管理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教學宗旨是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社會。
緊跟企業電子產品生產新工藝、新技術,經過社會調研與崗位分析,確定電子產品制作、檢測、調試與管理崗位的電子工藝技術應用職業能力,依據課程教學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開發出實訓項目。以項目為引導,選取企業生產的實用電子產品為載體呈現教學內容,依據電子產品生產過程,融入職業資格標準,設計出相應的學習任務。
構建“雙師結構”教學團隊,與企業兼職教師合作,保障校內外實習實訓等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建設具有模擬真實工作場景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室和具備實踐補充功能的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得到鍛煉。
采用基于電子產品制作工藝的“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實施以行動為導向,以電子工藝技能培養為核心的“做前知、做有依、做中思、做有果”四位一體教學組織,運用案例分析、項目教學、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現場教學、現代教育技術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做到學生、學院和社會三方受益。
二教學內容的選取
(一)教學內容選取步驟
第一,崗位調研分析。針對電子工藝技術應用職業崗位進行調研與分析,得出典型工作任務;依據職業崗位要求,分析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質。
第二,職業能力確定。依據課程教學目標,對同類知識、技能歸集和序化,分析出電子工藝技術應用崗位的三層次職業能力。
第三,實訓項目開發。以電子工藝技能培養為核心,按照生產現場用到的不同電子產品生產工藝,開發出相應的實訓項目。
第四,教學載體確定。以實訓項目為引導,選取行業企業生產的,能涵蓋實訓項目工藝要求的典型電子產品作為教學載體。
第五,學習任務設計。參照“電子設備裝接工”和“電子產品制版工”的職業資格標準,融入環保要求和企業安全文化,以電子產品生產過程為主線,設計出相應的學習任務。
(二)選取教學內容
3教學載體確定
選取實際應用多、適用范圍廣、易于操作的雙聲道BTL功放、SMT調頻收音機和KJD11-36型局部通風機自動切換控制器作為教學載體,分別涵蓋了單面板通孔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單面板表面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單面板混合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及雙面混裝電子產品制作的職業能力要求。
載體一為雙聲道BTL功放,通過載體一的設計制作,可以使學生掌握單面板通孔安裝電路的設計制作方法和工藝要求。
載體二為SMT調頻收音機,要求學生在掌握單面板通孔安裝電路設計制作基礎上,通過載體二的設計制作,學習表面安裝電路的設計制作方法,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通孔安裝和表面安裝電路設計能力。
載體三為KJD11-36型局部通風機自動切換控制器,通過載體三的設計制作,要求學生在掌握單面板混合安裝電路設計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學習雙面板混合安裝電子產品的設計制作方法和工藝要求。
一個教學載體即是一個實用電子產品,教學過程中,要求對產品進行電路板設計制作、檢測調試及工藝設計管理。通過3個產品的制作,學生掌握了根據電路要求,選擇元器件安裝方式,設計并制作單、雙面電路板,確定適合的生產工藝,調試組裝為電子成品的方法,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一)整體教學組織與安排
“做前知”―――學生制作產品前,由教師通過演示操作、視頻解說、圖片說明等形式,說明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聽、看、試操作等形式,知道了做什么,明確任務。
“做有依”―――學生動手操作前,教師通過講演結合、學做結合、討論互動、設疑、啟發等教學方法,將該怎么做所依據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傳授給學生。
“做中思”―――學生在產品制作過程中,通過自查,進行質量檢測(包括電路設計檢驗、電路性能檢驗、電子產品質量檢驗等),填寫學生自查表,反思任務存在的問題,分析、總結任務實施情況。
“做有果”―――在每個任務完成后,學生自制出電子產品,并進行成果展示與考評。
(二)單元教學組織與安排
每個學習任務均以《任務單》的形式呈現,《任務單》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如同在工作崗位的工作過程。我們設計的《任務單》為校本教材的角本,經過教學實施、信息反饋,優化學習任務及《任務單》,形成校本教材。《任務單》包含教學方案、任務布置、相關知識、技能要點、工作計劃表、任務實施、學習考價、相關習題、后續任務安排等部分內容。
教學方案:主要用于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包括學習目標(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學時安排、教學方法和材料等。
任務布置:由3~5名學生組成學習團隊,教師通過演示操作、視頻解說、圖片展示等形式,講解、說明項目內容,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目標。
相關知識:本著“體現職業性和必須夠用”的原則,為學生提供與電子產品生產相關的,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講授時注意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發現規律性技術,鼓勵、敦促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在生產實踐中思考、總結、創造;學生可瀏覽網站或查閱教材、參考書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的學習。
技能要點:為學生提供與產品生產相關的實踐知識和崗位所需的職業素養要求。通過教師(師傅)的演示,使學生初步認識產品生產工藝和技能要點,做到有的放矢。
工作計劃表:由學生按照電子產品制作的工作過程,列寫出工作計劃表,使學生熟悉工作步驟,理清工作思路,按工作計劃進行操作。
任務實施:通過具體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訓練學生及團隊的電子工藝技能,提升安全質量意識,培養職業能力。實際操作時注意為學生提供切磋技藝的機會,即邀請動手能力強、掌握快的同學進行操作示范、經驗介紹,同學自由提問,為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創造條件。
學習考評:根據《項目考核標準》、《實訓報告考核標準》和教學要求,設計出學生自我考評表、教師(師傅)對學生考評表、教師(師傅)對學生團隊考評表。以考評表的方式,檢驗學生學習效果。考評內容包括學生成果展示、學生自查、自我考評、教師(師傅)考評學生、教師(師傅)考評學生團隊、教師考核、點評等。
相關習題:學生通過完成相關習題,鞏固所學的知識點、技能點。
后續任務安排:該任務完成后,布置下一階段的任務要求,學生可以通過團隊討論、查閱資料、現場收集資料等方式,熟悉后續學習任務。
四考核與評價
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對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全面考核與綜合評價,制訂了《項目考核標準》和《實訓報告考核標準》,采用學生、專職教師(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師傅)三方共同參與的過程考核辦法,通過對4個項目中的11個任務進行學生自我考評、教師(師傅)對學生考評和教師(師傅)對學生團隊考評,評定學生的綜合成績。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每個學習任務,學生要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完成,需要將學校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的考評相結合;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表現進行自我評估,為鍛煉其自我評價的能力,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因此,在課程的考核與評價中,學生、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參與,進行過程考評。
學生綜合成績由對四個項目的過程考核成績決定,其中,項目一、二各占20%,項目三、四各占30%。過程考核中,學生自我考評占20%、教師(師傅)考評學生占30%、教師(師傅)考評學生團隊占30%,實訓報告完成情況占20%。
其中,學生自我考評是學生根據自己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考評;教師(師傅)對學生考評是考核學生在產品制作過程中表現出的自主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新知識和新技能掌握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師傅)對學生團隊考評是考核學生團隊在產品制作過程中表現的團隊協作能力,實訓報告主要考核學生應知應會內容的理解與領悟情況。各實訓項目成績由四部分組成,任何一部分缺失都不能構成完整的實訓過程。
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用如下公式計算:課程綜合成績=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以教為本”轉變為“以學為本”,盡可能使教與學的活動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進行,促進學生從學習者角色向工作者角色轉變。開放校內實驗實訓室、機房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應用技能實訓項目允許學生自由選取、自主完成,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將學習權還給學生,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掌握學習和工作的方法,在群組勞動中學到知識、鍛煉能力,并有機會發揮所長,在團隊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分享成功的快樂。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二)把實訓教學搬進工廠,貼近企業工程實際
課程每一個實訓項目的制作都是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邊做邊學完成的。為在實訓室中營造職業氛圍,我們不僅購買了工廠生產用的設備,將實訓場地按照工廠的標準建設布置,張貼操作規程、安全注意事項等條例標識,還要求學生必須穿著實訓服并以實訓班組的形式參加實訓,讓學生盡可能地在真實的崗位環境中實訓。
(三)探索實踐了基于電子產品制作工藝的“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依據本課程知識、技能、素質目標,選取實用電子產品作為載體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基于工作過程構建教學過程,開發具有實用、可操作、可檢驗,并注重趣味性的實訓項目。在項目引導下,以培養單面板通孔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單面板混合安裝電子產品制、雙面混裝電子產品的設計與制作三個層次的職業能力為主線,按照電子產品生產工作過程,從電路板設計電路板制作組裝產品整機調試維修,分別設計出3個學習任務來完成電子產品的設計、制作與調試維修。
參考文獻
[1]職業技能鑒定指導編審委員會.電子設備裝接工職業資格標準[M].工業與信息化部出版社,2005.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06-1349-02
Teaching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KOU Zhi-wei,SUN Wan-li,XU Ming-na,SU Xi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 China)
Abstract:Electronic technic training ar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 for the system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It i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e students ’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analysis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of teaching,summed up for this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the teaching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and development .
Key words:electronic technic;training;exploration;engineering practice;teaching methods
隨著電子技術和電子產業的迅速發展,在“電”與“非電”專業相互交叉、滲透、融合的今天,對工程工作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綜合技能要求,這就使得培養具有基礎理論知識、行業創新精神、工程素養的復合型學生成為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結合點,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電子工藝實訓》是以工藝性和實踐性為主的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和培養學生工程素養的有效途徑,學生接受電子工藝工程訓練,學習電子工藝知識,可以增強實踐應用技能,培養勞動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工程規范意識,培養初步的工程設計能力和求實創新精神,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學習和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從2006年學校設置《電子工藝實訓》課程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探索,目前取得一定的成績,根據我們最近幾年的教學探索及經驗總結,有下面幾點體會。
1教學內容探索
《電子工藝實訓》是以電子工藝學為理論基礎,以模擬電子產品生產制造過程為切入點的一門工程實訓課程,其包括內容多、涉及面廣,如何在限定的課時內、有限的教育資源下使學生學到這門課的理論精髓及基本工藝技能一直是擺在諸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這就需要我們根據課時精心編排、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的教學是學生形成全面知識體系、科學思維方式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有,而且要具有結構性、系統性。《電子工藝實訓》理論課程有其自身的知識體系與學科特點,需要一定的理論課時去講授。注意先要為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然后側重講述掌握電子工藝技能的過程和方法,盡量減少純理論性的敘述,重視基本工藝和實際操作技能的介紹和學習,而且要應用多媒體手段將理論有針對性的展現在工程產品中,理論聯系實際,可以使學生加深印象、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學生以后在工作崗位上的實際操作打下良好基礎,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作為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的技術學科,在建立起基本的理論知識結構,掌握了基礎的工藝技能方法后,就要有相應的獨立實訓操作,這也是該類課程最大的特點。在實訓項目的編排上以電子產品為載體,根據先前講授的理論內容沿著電子產品剖析,采用“基礎技能分項實訓+電子產品綜合實訓”的實訓模式,使學生在掌握了基本電子工藝技能的基礎上,完成具體的電子產品的制造生產。學生能夠站在生產廠家或技術工程師的角度認識電子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了解工藝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理論內容與實訓內容見表1,理論課程的重點放在印制電路板的設計與制作以及表面安裝技術兩方面,這也是難點內容。實訓課程的重點是表面安裝電子產品綜合實訓、通孔插裝電子產品綜合實訓,這兩個項目基本包含電子工藝學課程的所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基本內容教學的同時,要適當的介紹電子工藝的前沿技術及發展動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要結合生產實際
將電子工藝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基礎工藝技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的需要。
2教學方法探索
實訓教學,實質是教學,目的是實訓,在設計課程教案時既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也要結合工程實踐,通過多種手段將實際工程產品的生產制造流程搬進教學課堂,使得理工科學生能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接觸生產實際,使得所學專業與社會職業分工初步接軌,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2.1上好第一節課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在學校主要是以理論課為主,對于工程類課程認識不足,部分學生在開課前就產生了恐懼心理,為了讓學生正確對待課程,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上好第一課至關重要。通過電子類工程產品展示與課程概述,介紹課程特點、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要求與學習方法等,讓學生轉變角色,以電子生產廠家工程師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職業與所生產的產品負責,進行工程訓練。
2.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不同于生產實際,也不能把教學課堂搬進現代化電子產品生產廠家,我們只能將極其有限的小型電子產品的生產工藝濃縮成一個可行的教學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接觸的工藝過程與生產實際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有必要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多角度走近電子產品。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現代化大型電子產品生產過程,能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不容易表達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能夠規范的演示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課堂教學質量。也能節省教學時間與投入資金,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接觸科技前沿,了解新技術、新工藝。而且《電子工藝實訓》理論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實踐性強、課時偏少,非常適合應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就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將大量的教學內容用形象的演示動畫與生動的實物圖片展現在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
2.3選好實訓產品
《電子工藝實訓》課程的實質就是在理論基礎的指導上,通過基本技能訓練,在實訓課堂上學生模擬電子產品的生產制造工藝流程,制造出合格的電子產品。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電子產品適合課堂教學?這個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教學內容與教學課時而定,我校經過多年的探索針對不同的教學需求選定了三種電子產品,作為我們的課程的教學載體。理工類專業學生采用的是一臺FM/AM收音機,其調幅電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調頻電路采用集成電路CD2003GP/GB和少量元件、功放電路采用CD2822CB/ACP獨立設計而成的一款收音機,學生既可以學習到經典的超外差接收機電路,也可以感受到集成電路在在電子產品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焊點在200個左右,收音效果好,恰好適合教學;非理工類專業學生采用的是采用CXA1691BM集成電路為主體,加上少量元器件構成的FM/AM收音機,焊點少、容易組裝、調試簡單,能夠充分調動非理工類專業學生積極性;表面安裝工藝綜合實訓采用的是以集成電路SC1088為核心的微型FM收音機,整機全部采用SMT元器件,非常適合實驗室SMT實訓。
2.4強調基本工藝技能訓練
實訓教學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電子產品的生產過程,稍有大意電子產品就有可能成為次品、廢品,因此要特別強調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例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實習過程不注重理論學習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急于求成,做的產品成功率不高。針對這種現象,在焊接五步法訓練時先讓學生焊接導線造型,熟練焊接方法后再利用廢舊電子產品進行拆焊,拆焊后再進行焊接,教師巡查指導,直到學生的焊接技術合格。基本技能全部訓練合格,最后進行電子產品的組裝,利用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教學,不僅提高了電子產品的合格率,而且也使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強化。
3結束語
經過這幾年的課程探索與教學實踐,《電子工藝實訓》課程的更加符合教學實際與“大工程觀”的工程教育理念,在培養理工院校學生的生產安全意識、工程規范意識、產品質量意識,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方面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前言
電子產品整機裝調實訓課程是電子技術專業學生在學習了模擬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等專業理論課程之后而開設的一門集教學、設計、裝配和調試為一體的實踐課程,一般實訓時間為4周。該課程局有非常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傳統的實訓教學中,首先是教師講解原理和注意事項,然后學生機械的按照的老師的指令完成任務,最后教師按照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和實訓報告給出學生實訓課程的成績。這種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完成任務的實訓模式,會導致學生不愿動腦,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必須改革原有的實訓教學模式。本文筆者嘗試將項目教學的方法引入到電子產品整機裝調實訓課程中以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使他們畢業后能更好更快的適應工作崗位要求。
1項目教學法及其特點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以行動為導向,以實際生產的工作任務為主線,由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實際工作的全過程。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由主體地位變成了學生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2)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成了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在這種學習環境中,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3)實踐性強,更有效地實現知識與技能向實際應用的遷移,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習慣。
2項目教學法在電子產品整機裝調實訓課程中的應用
2.1確定項目任務
高等職業教育不要求培養學生能設計一個復雜的整機電路,但應該能看懂或基本上看懂各功能塊所起的作用,對于學過的單元電路應能夠正確選取和使用。而電子產品整機裝調實訓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電子與信息技術類專業一項重要的集中技能訓練,是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因此我們將超外差收音機裝調作為電子產品整機裝調課程的實訓項目。通過本次實訓,我們要求學生具備以下能力:①能熟練使用常用工具和儀器儀表,并且能掌握焊接技術及焊接工藝;②具備元器件識別和檢測能力;③具備分析典型、常用電路能力;④具備電子產品裝配、調試和指標測量的能力;⑤具備一定的分析、總結能力。為了使學生達到以上能力,
把實訓項目一共設計成3個子項目,具體如下:超外差收音機的安裝、調試和性能參數測試。
2.2制定計劃
電子產品整機裝調實訓課程要求每個學生制作一個收音機,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每個實訓項目制定詳細的計劃。比如收音機安裝項目,對學生的焊接技術、工藝和元器件識別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雖然他們大一都進行了這幾個方面的實訓,有的同學掌握的比較好,那么安裝項目就可以很快完成,而有的同學可能焊接技術還不達標,那么他就要計劃安排時間先練習焊接。因此,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知識結構制定計劃是非常必要的。
2.3項目具體實施
1、準備階段
首先教師布置本次實訓要完成的項目、實訓目的、基本要求和具體任務。其次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具體任務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查閱相關方面的資料,比如:超外差收音機的原理,元件的識別與檢測,收音機的統調與維修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引導學生學習,但教師不必面面俱到,而要點到為止,要留給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
2、實施階段
為了推行項目教學法,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引進了貼片生產線和插件生產線。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實際的工作經驗,我們完全按照企業的生產和管理的模式,可將學生分成3組,每組10人,選取一名組長,負責實訓材料的發放和工具的領用等。在實施收音機安裝子項目時將生產線分為十個工位,包括準備工位、元件成型工位、元件插裝工位(每個工位可負責插3-5個元件)、元件插裝檢驗工位、波峰焊工位和焊點檢驗與修整工位。在完成了收音機安裝項目后,本組成員對自己生產的收音機進行調試,每個學生至少調試一臺,目的是讓每個學生掌握調試電子產品的技能,在完成此子項目時,首先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收音機的原理、電路板識圖和收音機調試的方法等,教師可以對學生加以引導,是學生能掌握收音機調試的方法與技能。在學生完成收音機調試后,還應對自己調試的收音機進行性能參數測試,主要測試頻率范圍、靈敏度、選擇性、不失真功率和整機頻率響應特性等參數。學生不僅要自己學習測試這些參數的方法,還要準備一些自制的設備,比如在測試靈敏度時要求每組自制產生標準電磁場的裝置。除了學生自己測試參數外,還應有質檢員測試,質檢員可有同組的其他成員擔任。
2.4項目評估
項目評估是項目教學實施情況的驗收。在學生完成項目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展示其成果,并進行討論、總結和評價。分析評價主要是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在充分享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時,還能客觀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使他們學會欣賞和肯定別人的長處。最后教師在學生評價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做適當的點評,并幫助學生作歸納總結。
3結語
電子產品整機裝調實訓課程實行項目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一方面項目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項目教學法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與企業工作情境高度一致,讓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學到了知識,使學生在校內學到的技能與職業崗位需求之間的差異更小,學生的職業氣息更濃,為以后畢業直接上崗打下基礎。項目教學法能使教、學過程和實際工作過程達到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Electronic Products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QIAN Dongfang
(Shangyu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Shaoxing, Zhejiang 3123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Vocational "electronic products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summed up" display analysis practice summary expanding "five teaching links, focusing on the five teaching links,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etc.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electronic products;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0 引言
項目教學注重“做中學、做中教”,符合現代中職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的思維模式,是當前中職教育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是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對一些電子產品的安裝與調試,幫助學生了解電子產品的裝配工藝,鞏固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掌握電路圖的分析、電子元器件的檢測、電子產品的安裝與調試,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為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幾年來我們通過對項目教學在“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中的實踐,總結出 “展示―分析―實踐―總結―拓展”五個教學環節的“五步項目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我們以“555振動報警器的安裝與調試”為例詳細介紹項目教學法的在“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中的應用。
555振動報警器的電路原理圖如圖1。
1 實施步驟
“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中應用“五步項目教學法”可用表1進行簡單的描述。
1.1 創設情境 展示實物
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不但能使項目任務具體化,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和動機。“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實物來創設情境,教師要親自動手做好教學用的電子產品,切身體會產品制作過程的難點。要重點展示實物的功能和特點,讓學生有直觀的感性認識。要明確實訓項目的重點及實訓的正確結果,使實訓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教師在實物展示過程中要創設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參與回答,和學生進行互動,打破單調的教師展示教學格局,采用啟發誘導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本實訓項目可以創設的問題有:報警聲是怎樣產生,怎樣做到振動報警,還可讓學生例舉些其他的報警裝置等。
1.2 言簡意賅 分析原理
項目實物展示后,在任務的驅動下,進入分析問題階段,主要是分析電路的原理。電路原理的分析要突出整體、抓住關鍵,可忽視細節部分的分析,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電路的工作原理,并為后面的調試工作做好知識的鋪墊。教師在講解原理時要多提問、多引導、多啟發,師生互動。555振動報警器的整體工作原理:555構成單穩態觸發器,TQ9561形成報警電路,報警電路的工作與否受VT2的直接控制。當水銀開關SW受振動接通后,555的3腳輸出高電平,VT2導通,報警電路工作。報警時間的長短由R1和C1決定,也可直接按復位按鈕使555的3腳輸出低電平,VT2截止,報警電路停止工作。要引導學生分析VT1、VT2起什么作用,使學生清楚VT1、VT2不同作用,也為調試時為什么可短接VT2的C、E極做好鋪墊。
1.3 動手操作 實踐任務
分析原理后,就是動手操作環節。在實際的安裝與調試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主要起引導、答疑、監督作用。實踐操作一般包括元器件的清點與檢測、安裝、調試三塊內容。學生常常會輕視元器件的清點與檢測這一環節,領到器材后迫不急待地去安裝,這既不利于學生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也極易為后續的安裝調試埋下隱患。教師一定要使學生理解元器件的清點與檢測的重要性,要告知學生若在安裝過程中才發現元器件有缺少或損壞,要學生自己負責解決。教師要重視巡查,督促學生認真踏實做好清點與檢測工作。
在正式安裝前,教師要特別提醒學生該產品安裝的注意事項,使學生少走彎路,做得順做得暢,提高課堂效率。本項目主要要提醒學生:TQ9561安裝時要用導線或電阻的多余引腳將1、3、5焊接加長引出;水銀開關可先不安裝,在調試過程中再安裝;復位按鈕不能直接裝在電路板上,要用導線引出,并注意導線的長短。
調試是實踐操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難點,教師一定要在學生進行調試前集中講解調試前要檢查什么,調試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出現故障要怎樣排除這三方面的內容,避免學生無頭緒的瞎搞,使學生在調試的過程中也有章可循。本項目調試主要方法:報警部分調試時,將VT2的C、E極間短路一下,若有正常的報警聲發出,說明報警電路工作正常,若不正常,應重點檢查TQ 9561上的振蕩電阻是否安裝可靠;555單穩態電路調試時,調試時用短接水銀開關兩焊點的辦法來模擬,當工作正常后,再焊上水銀開關,具體水銀開關位置怎樣安裝,要根據報警器實際安裝方式確定,保證水銀開關的狀態平時應為斷開,而有振動時開關能可靠接通。
在整個實訓過程中,教師要多巡視,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要適時指導,對典型的問題要及時向全體學生進行講解。要重視課堂秩序的管理,不能管得過嚴,使整個課堂缺乏活力,也不能放任學生,造成課堂秩序失控,保證學生在輕松、有序的環境中完成項目任務。在學生分組實訓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項目,發現有“請人做”、“搭便車”的現象要及時制止、引導。為更好地體現教學過程,方便后面的總結評價,教師應設計一些教學用表,如元器件的檢測表,電壓、波形測量記錄表,調試評價表等。
1.4 師生互動 評價總結
總結評價是項目教學重要的環節,任務完成后一定要對學生的作品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評價的重點要放在學生項目成果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上,將能力、素質、知識的考核評價融合于項目任務的完成過程之中。可采取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評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關注學生項目完成的情況,還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不僅能總結實訓過程中的收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等,還可提高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能力等,讓學生在評價活動中全面發展。教師總評一方面要對學生個體進行項目評價,幫助學生總結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為,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內化;更要對學生實訓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重點難點進行高度的梳理和概括,幫助學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識貫穿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1.5 完成報告 拓展任務
現在很多的中職生都覺得專業實訓課后無作業很正常,學生覺得實訓課就應沒有書面作業;教師是覺得現在的中職生知識能力水平普遍較差完成不了實訓總結報告。其實這些想法是不對的,只要教師設計好實訓報告的規范樣本,選擇學生學過、做過、碰到過的報告內容,降低難度、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實踐證明學生能完成較高質量實訓報告。一般的報告內容可主要包括簡述電路工作原理、調試步驟、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測試記錄、拓展任務等,不同的實訓項目報告內容要略作調整。實訓報告中測試記錄的具體要求由教師確定,如“555振動報警器的安裝與調試”的測試內容:電路不報警時555集成電路2、3、6腳的電壓和VT2的B、C腳電壓;電路報警時555集成電路2、3、6腳的電壓和VT2的B、C腳電壓,555集成電路3、6腳的電壓波形等。拓展任務要求學生搜集一種555集成電路的其他應用電路或其他的報警器,并簡要分析原理,促使學生進一步拓展知識,提高能力。最后教師要認真批改學生實訓總結報告,點評完成情況,并選擇幾位拓展任務完成較好的學生在下次課堂中進行介紹,使實訓報告真正起到總結經驗、固化所學、拓展提升的作用。
2 注意事項
項目教學法的特點是“理實一體,學做合一”,各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用、學有所得”。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要合理選擇項目。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項目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學能否有效開展,進而影響教學效果。中職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的項目要根據學生的現有認知和能力水平多考慮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工作緊密聯系,與國家專業技能鑒定更好銜接的項目,突出項目的適用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 項目的選擇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把握本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要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既能應用已知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2)要小組合作競爭。盡管中職電子產品的安裝與調試都是每個學生一個產品,但還是有分組的必要性。只是這種小組應當是學生互補搭配的組內互助小組、組間競賽小組。小組內學生互相交流討論,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溝通合作、協調互助、待人接物的能力。小組間要營造一種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想學、愿學,使學生在良性循環中感悟競爭給自己帶來的進步和快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操,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一、職業院校與企業的需求
需求是人類社會謀求利益的“引擎”,校企雙方能否從對方處獲得需求是校企合作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校企雙方要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就必須搞清楚對方有哪些需求。
(1)職業院校需求情況調研方法與數據。征求教育專家意見,根據高職院校的教學條件和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教育規律,為了不失一般性,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部分示范性高職院校和非示范性高職院校作為被調查對象,然后設計問卷調查表。表格中對各項目有需求者,采用打勾方式填寫;無需求者,采用打叉方式填寫;對于未收回的調查表,按無需求處理。將所有項目數據匯總,如表1所示。
(2)高職院校對企業需求調研數據分析與結論。調查表1發出后,全部收回,調查有效率為100%,說明本調查表有效可靠。下面對各項目進行分析與總結。
一是人才培養方案方面。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所有學校均需要企業人員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這主要是因為職業院校對企業生產經營不夠熟悉,為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職業院校迫切需要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工作。
二是實習實訓基地方面。從表1可知,職業院校對企業在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方面的需求為100%,表示所有學校都迫切希望與企業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職業院校無法添置這些電子產品生產設備,因此他們均希望與企業合作,借助企業的生產設備來訓練學生的技術技能。
三是兼職教師方面。企業的技術技能專家和能手對電子產品制造設備最熟悉,對電子產品制造要求也最清楚。因此,高職院校希望聘請企業的技術技能專家和能手作為實踐教學指導兼職教師,為學生傳授技術技能,指導學生操作生產設備。這一點,表1的數據得到了充分證明。
四是教材開發方面。表1的數據表明,各高職院校均希望與企業合作合編校企教材。這與當前的教材編寫現狀,以及職業教育的要求有關。目前,高職院校的教材大多數是自己編寫的,校企合編教材很少,由高職院校單獨編寫出來的教材與企業的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差距,為了使教材內容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高職院校期望與企業一起開發教材。
五是師資培訓方面。示范性高職院校對企業的需求率為90%,非示范性高職院校對企業的需求率為100%,總有效率為95%,這表明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均渴望企業幫助培訓師資。出現這一現象,一方面,是因為高職院校有相當大一部分專業教師來自于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他們沒有企業生產經歷,或企業生產經歷較短,實踐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另一方面,是因為電子行業發展迅速,原來具有生產技術技能的教師,其技術技能很快就被老化。因此,高職院校都希望聘請企業的技術技能專家和能手培訓或提高教師的電子產品制造技術技能,也希望教師通過參與企業的電子產品研發工作來提高與鍛煉自己的科技研發能力。對于示范性高職院校,因師資力量較強,所以對企業培訓需求稍低,而非示范性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較弱,對企業培訓需求強烈。
六是知識產權物化方面。從表1可以看出,高職院校部分教師有了研發成果,他們希望借助企業這一平臺將其物化,實現校企共贏。
七是學生就業方面。由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職業院校,特別是示范性職業院校希望企業能為學生提供技術技能含量高且待遇優良的對口專業就業。但總的就業崗位需求并不像我們平時想象的那樣強烈,原因是現在的電子產品制造企業非常多,用工需求量大,學生不難找到工作。另外,還有許多非電子產品制造企業也需要一定數量的電子技術專業人員,因此職業院校并不擔心學生的就業問題。示范性職業院校畢業生,其技術技能水平比較高,社會能力也比較強,學生畢業后自己能在較短時間內找到工作,并不十分依賴學校安排就業,因此他們只是希望企業提供技術技能含量高的就業崗位,而對普工勞動密集型崗位并沒有多過的需求。非示范性職業院校在希望企業提供技術技能含量高的就業崗位的同時,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就業率。總之,所有的學校都希望學生能學有所用,高質量就業。
2、企業對高職院校的需求
(1)企業需求情況調研方法與數據。為了保證調研信息全面準確,本課題組成員采用頭腦風暴法和企業專家咨詢法,按照電子產品制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典型工作事務和完成這些事務需要的支撐要素設計調研欄目,欄目內容包括企業管理、產品研發、產品制造、市場營銷和產品售后服務等五個方面。運用問卷調查法進行欄目內容調研。為了不失一般性,被調研的企業有公有制企業、私有制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有經濟發達地區企業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調研情況如表2、表3所示。表格中對各項目有需求者,采用打勾方式填寫;無需求者,采用打叉方式填寫;對于未收回的調查表,按無需求處理。將所有項目數據匯總,如表2、表3所示。
(2)企業對職業院校需求數據分析與結論。以下根據調研情況表2、表3對各項目進行分析與總結。
一是企業管理方面。從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何類所有制企業均需要高職院校給予管理支持,總體需求一般。他們主要需求的是管理人才,而對管理理論需求比較低。從表3可以看出,大、中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對管理人才需求欲望較強烈,小型電子產品制造企業對管理人才的需求欲望偏低。這是因為大、中型電子產品制造企業需要較多的是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特別是面向生產一線的管理人員。另外,他們還需要一定數量的文職管理人員,對高層管理人員無需求。對于小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因員工較少,對管理人員的需求量不大。在管理理論支持方面,大型企業需求少,中、小型企業需求多,這是因為大型企業管理比較完善,管理理論與經驗比較豐富,而中、小型企業管理理論和經驗比較欠缺。另外,從表2可以看出,外資企業對管理理論需求也較少,這也是因為他們管理理論與經驗比較豐富。
二是產品研發方面。從表2可以看出,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對職業院校產品研發需求不大,私營企業對職業院校產品研發需求很大。從表3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大型企業對職業院校產品研發需求不大,中、小型企業對職業院校產品研發需求較大,尤其是小型企業。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因自身研發能力較強或有新產品生產引進渠道,因此這類企業對職業院校產品研發需求不強;另一方面,企業對職業院校不太了解,他們認為職業院校研發水平較低。其實,現在的職業院校有較強的研發能力,有許多研發成果需要物化。課題小組在調研中發現,企業對職業院校在產品研發方面的需求主要是產品研發前的信息搜索、研發過程中的理論支持以及知識產權的授權。
三是產品制造方面。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所有的企業均需要高職院校為其提供人力資源支持。隨著電子行業的發展,電子產品制造業需要大量高素質、能吃苦耐勞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這些人才主要來自于職業院校的畢業生。
四是市場營銷方面。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所有企業對高職院校有市場營銷需求。從表3還可以看出,中、小型企業對高職院校的需求很強烈。這是因為市場營銷在企業生產經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企業需要職業院校為其進行市場策劃,為其培養營銷人才。
五是產品售后服務方面。從表2和表3可知,企業對職業院校在產品售后服務方面需求欲望很強。這是因為現代電子產品的生產已經發展成用戶導向型生產。對于電子產品來說,由于科技含量較高,普通用戶在使用、維修維護方面需要企業提供售后服務,而這些售后服務的提供者主要來自職業院校的畢業生。
高職院校對電子產品制造企業的需求可以概括為人才培養支持、學生就業支持和知識產權物化支持,而電子產品制造企業對高職院校的需求也可以歸納為人力資源支持、員工培訓支持、信息資源支持、知識與技術支持、知識產權物化支持和市場策劃支持。由于校企雙方都有需求,因此校企雙方可以充分利用對方的需求,按照優勢互補與共贏的原則,實現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二、校企合作優勢分析
校企雙方都想從對方獲得需求,那么,校企雙方又能否滿足對方的需求呢?這就要分析他們雙方各自存在哪些優勢,分析這些優勢能否為對方服務,以便他們雙方開展校企合作,共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1、職業院校的優勢與服務能力
(1)人力資源豐富。企業的用工主要來自社會勞動力市場和高校應屆畢業生。盡管社會勞動力市場能為企業提供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但這種勞動力市場所提供的主要是以農民工為主的只能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的人員,對電子產品制造企業來說,這些人員未受過專業培訓,技術技能不符合要求。而職業院校電子專業畢業的學生是針對電子企業需求而培養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這種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才是電子產品制造企業真正需要的人力資源。職業院校能源源不斷地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另外,職業院校還可以利用其紐帶優勢,通過校友會等形式將往屆畢業生組織起來為企業服務,比如,電子產品市場信息調查。
(2)員工培訓優勢明顯。職業院校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不管是新員工崗前理論培訓,還是老員工在新產品制造前的理論培訓,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團隊在員工理論知識培訓方面,其培養人才的能力遠超過企業培訓人員對員工培訓的能力。如果他們一旦掌握了企業的技術技能,有了企業的實踐能力,會利用其豐富的教學經驗使員工很快走上工作崗位,為企業提前創造利潤。
(3)知識產權豐富,產品研發能力較強。職業院校有科教機構,科研人才聚集,產生了許多科研成果,這些知識產權需要物化,這正好彌補了企業因人員有限,產品研發周期較長,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不但研發周期長,甚至還愁于新產品開發的短板。另外,職業院校教師團隊理論知識厚實,可以作為企業的兼職研發人員,為企業研發產品、開拓市場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同時職業院校之間也可以聯合起來組成強大的研發團隊,為企業提供更為強有力的研發支持。
2、企業的優勢與服務能力
(1)企業生產設備齊全,生產技術和工藝先進。企業的生產設備可以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具,將其先進技術技能移植于學校,可強化人才的引領作用。職業院校可以利用企業這些優勢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實現學生與職業零距離對接。
(2)企業有高超技術技能人才。企業的專家和能手的技術技能水平遠超過職業院校的專職教師。讓這些專家和能手作為職業院校的實踐兼職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技術技能,使其更容易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
(3)企業有培養科技人才的環境。企業科研器材豐富先進,財力充足。其知識與技術技能用于解決生產經營實際問題,其實用的科研工作更能培養研發人員的市場觀,有利于科研人才的成長。企業可以利用其研發環境優勢,引進學校參與其研發工作,不但可以獲得理論研發支持,節省研發時間,還可以培養教師的研發社會服務能力。
三、發揮職業院校的優勢,以共贏為基礎,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以上分析了校企雙方的需求,作為迫切需要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的一方――職業院校,應該充分利用企業的需求,發揮自身的優勢為企業服務,爭取與企業一起共建實習實訓基地。
1、以自己的優勢,換取對方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由于職業院校的優勢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也需要職業院校的幫助,有些需求甚至離不開職業院校的支持,因此職業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需求欲望,以自己的優勢,換取企業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利用優勢互補,調動企業積極性,與自己一起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2、利用共同的期望,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1)利用校企雙方人才質量期望的一致性,推動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職業院校需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企業需要使用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雙方對人才的質量要求一致,而實習實訓基地是培訓學生技術技能的有效載體,利用實習實訓基地可以培養出有工作經驗的人才,正好可以滿足企業希望獲得有工作經驗員工的期望,從而實現學校育人與企業用人的無縫對接。因此,校企雙方應該利用共同的期望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2)利用經濟利益的一致性,推動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企業可以利用學生在實習實訓基地實習期間廉價的勞動力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學生在實習實訓期間學到技術技能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收入,企業與學生在經濟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校企雙方應該利用經濟利益的一致性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注:課題項目:湖北省職業教育科學研究科研課題“職業院校‘校中企”、‘企中校’電子產品制造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與途徑研究”課題編號:G2013C062)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唐國華、唐志賢: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中企業對學校資源依賴度的實證研究[J].職教論壇,2012(25).
[2] 王文槿:關于校企合作的企業調查報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
[3] 吉文林、胡新崗、黃銀云、李巨銀、蔣春茂、吳植、桂文龍、陳小權:基于企業視角的校企合作調研分析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1).
[4] 游貴巧:企業人才需求分析與職業院校的發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3).
[5] 李少輝、焦授青:企業資源需求視角下的校企合作關系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1(10).
[6] 陳麗榕:校企合作的各方需求動因分析[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5).
[7] 孫妍麗、沈亞強: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問題的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5).
關鍵詞 :企業作業指導書課程改革
一、背景資料
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是筆者所在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模擬企業生產,基于產品為導向的系統化課程改革理念下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同時,學校以往的常規教學流程是“理論-實驗、實訓教學”,這基本上是保留在單一的技能培養層面上,培養出的學生與企業所需的人才需要、技能要求、素質要求相距甚遠。因此,有必要通過課程改革引入企業生產線的崗位生產作業指導書(以下簡稱作業指導書),為學生創造接觸實際企業生產的學習情境,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廣西機電工業學校在國家級改革示范校建設過程中,在重點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建立了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主線,基于工作過程,以企業作業指導書為載體的課程體系。在實施過程中,按企業要求改造相應實訓室,同時加大教學過程的改革,由之前的“理論+實驗、實訓”改為“企業+產品+生產線”的以生產過程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二、實施企業化課改的準備工作
1.建立生產性實訓車間
為了打造既能滿足教學需求又能符合企業生產要求的生產實訓一體的現代化生產型實訓室,學校聘請了社會企業一起參與建設了首條帶有生產性的電子技術綜合應用實訓車間,完全按照企業標準廠房設計和布局,配置了2條生產流水線,共有工位50個,其中生產工位48個,檢驗工位2個。2套生產檢驗設備,24套通用設備,焊接機以及點膠機、先進的焊接機、制板機、產品檢驗等專用設備,滿足了生產小型電子產品和專業課程的需要。
2.配置了不同產品生產(工作)任務情境下的作業指導書
為把企業的標準、規范、科學、市場化的理念融入到作業指導書中去,在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的課程中,學校配置與之對應的作業指導書(《電烙鐵使用作業指導書》《分立件插件標準作業指導書》《質檢員操作標準作業指導書》)和《分立插件外觀檢驗標準》等多個文件。
作業指導書分布在具體的各個教學工作任務中,也相當于企業生產各工序下的具體工作任務。這些生產任務、生產流程,在生產線的工位牌上明白、準確、清晰地標示出,讓學生知道在生產或實訓教學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操作步驟是什么,做到心里明白,同時體現了企業對生產過程的標準控制。作業指導書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①作業名稱、適用范圍;②作業質檢具的準備;③操作流程圖;④技術標準、工藝要求、安全注意事項;⑤編制者、審核、批準、修訂;⑥作業前后的要求及驗收、交接等。
3.編制豐富多彩的理實一體化教材
除了給學生配置圖文并茂的作業指導書外,學校配置了網絡資源,網絡上有自主編寫的理實一體化教材、動畫課件、學習任務書、相關電子產品安裝工藝標準、課程學習標準、微課視頻教學等。這樣極大方便了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
學校除了安排專任教師教學外,還聘請企業方技術骨干、行業能手一起參與教學,以保證教學不脫離企業的實際需求,并且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實現校企對接,管理對接。
三、作業指導書編制原則
采取企業作業指導書的形式教學的目的是使教出的學生更能接近企業的實際生產用人需求。為此,在編制作業指導書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由企業的技術骨干與學校教師共同完成編制
作業指導書專業性非常強,不可能由任課教師獨立完成,當然也不能完全由企業人員單方完成,要根據企業的技術目標要求和危害(隱患)辨識分析以及教學需要進行編制。要由企業方的班組長或技術骨干與校方的教師共同收集相關資料,并按作業指導書的項目內容及要求進行篩選整理,最后形成一個系統可執行又便于教學的作業指導書。
2.根據培養對象融合教學需求和企業生產來編制
在編制指導書時,不能一味只考慮企業的要求。在滿足企業生產基本前提下,融入教學知識,同時注意生產對象是學生,不是員工,其最多算個準員工,另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編制。
3.編寫形式上可靈活多樣,通俗易懂
編寫作業指導書最終目的是給學生生產和學習使用。為了給學生增加學習興趣,提高效率,在編制指導書時,多采取圖表、填圖、圖形等形式多樣又通俗易懂的模式。例如對于電阻、電容的安裝,要求采取實物圖片的樣式標明安裝的技術要求、最佳的安裝參數、容易出現的安裝問題等等。同時均配制有相應的視頻,以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基于企業作業指導書教學過程實施及應用
1.實施前準備
教學實施前準備相當于企業的崗前培訓。在作業指導書編制完成后,組織學生(準員工)學習培訓,掌握其中的內容,為上線生產(實訓)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同時,新上崗的學生(準員工)學習培訓完成后,要經過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嚴格按企業制度要求執行,同時,每個生產現場的工位牌上均放置有作業指導書,以便于學生在每天的工作學習中予以實施。
組建小組合作學習,模擬企業工作機制。實訓室采用小組化教學,學對應企業的線長,副組長對應線長助理,學習委員對應品管員。電子專業實訓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要模擬企業的工作流程,模擬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以小組生產線合作的形式開展教學。這樣能讓學生在仿真的企業工作情境下學習,完成實訓或真實的生產任務,培養學生在學習生產過程中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培養其職業習慣與職責履行的自覺,提升職業素養。
2.過程實施
以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課程為例,該課程的教學生產實訓在校內新建設的電子技術綜合應用實訓車間進行,以實訓生產的方式組織實施。比如生產(組裝)“音頻功率放大器”這一電子產品,其教學流程為:開班前會下達任務領料檢測安裝測試、檢驗總裝產品終檢及評價成果展示、總結7S作業結束。課程的教學流程如下。
(1)開班前會:教師總結過去的學習工作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檢查;學生作自我著裝、儀表的檢查。
(2)下達任務:教師布置當天的學習和工作任務。
(3)領料:助教發放,線長簽領生產物料和生產用具。
(4)檢測:上線前,檢驗物料(元件)的好壞,品管員監督,確保產品質量。
(5)安裝:上線組裝生產產品。務必對照作業指導書,按標準工藝要求安裝。
(6)測試、檢驗:按標準對半成品進行測試、初檢,品管員監督,保證產品合格。
(7)總裝:對合格的半成品進行總安裝。
(8)產品終檢及評價:對成品進行終檢后入庫,同時對完成的產品進行評價(與課程成績掛鉤)。
(9)成果展示、總結:展示產品,增強自信心,并對所做工作進行總結。
(10)7S作業: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按照企業的標準進行7S作業,學習企業管理方式,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達到提高企業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改善員工精神面貌及提升員工職業素養的效果,最終形成良好職場素養。
3.應用注意
為充分發揮作業指導書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學生以準員工身份來要求自己,并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要求執行。
(2)帶班教師要不厭其煩地教育提醒學生注意安全生產,以避免事故及傷害的發生。
(3)帶班或實習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包括出勤、精神狀態、學習狀況、生產情況等,并及時評價。
(4)不同電子產品按難易程度安排教學學時。
(5)提醒學生在生產學習過程中做好詳細的記錄,并將指導書及記錄用于生產結束后存檔作為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依據。
(6)在實施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或需要補充的地方,要及時補充完善,做到持續改進,使作業指導書保持真實有效性。
4.應用效果
通過以電子產品生產工作過程導向的“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的課程學習,學生的一致反映如下。
(1)把理論課本改變成作業指導書的形式,學起來通俗易懂,很容易上手,并達到項目要求,按照指導書的步驟一步一步去做,可逐步學到教學知識。
(2)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作業指導書被視為“學習寶典”。
(3)比較容易形成較好的職業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就業競爭力。
對學校2013級電子專業的學生依照作業指導書實施教學以來,得到了全校的教改評價中的較高評價。事實上,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和端正學習目的均有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五、小結
事實證明,在經過企業化的“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課程學習和訓練后,學生在生產、學習過程中與人溝通、交流方法以及職業習慣與職責、職業素養方面有了較大提升。在學校2012級、2013級電類學生使用后,企業優先錄用。其中2012級不少學生工作幾個月就走上了一線生產管理崗位,如2012級電子電路班有5位學生當上了生產線長、班組長等。還有的進入了工藝部門工作,這些都說明了課改的作用。下一步對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作業指導書中的不足之處還要進一步解決完善,使其在課改中發揮更大的實效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惠群,陳桂蘭,張瑩.高職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
[2]王建民,楊靖,劉春奎等.《煙草工程專業生產實習作業指導書》的編寫及應用[J].輕工科技,2013(4).
[3]姜大源.職業教育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 高職;電子;實訓課;教學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training courses;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5-0177-02
0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與設備愈加先進,運用范圍也愈加廣泛。為此,做為一名現代電氣專業學生,掌握一定的電子專業技術,練就一手過硬的基本技能是職業教育和學生生存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是迫在眉睫的任務。現就如何提高培養高職學生電子專業技能談析下面幾點。
1 基本功訓練要扎實
先進的電子科技與先進的電子產品都是由電子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發展而來的,學生要掌握先進科學、先進技術就必須把基礎環節打牢,否則將一事無成。
電子基本技能技術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焊接技術;第二是元器件識別與質量判斷;第三是分析產品線路工作原理及元器件的作用并組裝電子產品,第四是故障點查找與修復。其中焊接技術為電子操作技能中的基本功。一個電子產品焊接質量好與壞直接影響著產品的性能與壽命,所以這一環節一定要嚴格訓練,嚴格把關,為培養良好的技能水平奠定好基礎。
焊接技能要讓學生分幾步來掌握:一知道焊料與焊劑的種類,會依焊接產品性能來合理選用;二會依據焊件規格熟練選用烙鐵型號;三熟練掌握焊接技能中的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用烙鐵吃上適量焊錫下焊,此種方法比較難掌握,但一定要多加訓練,使學生牢固掌握,第二種是用焊錫絲放在焊點處熔焊,此種方法較易掌握;四是訓練去焊技術,這一環節不可輕視與焊接技術同樣重要,要快速準確去掉元器件才為合格。具體焊接標準如圖1。
2 電子產品組裝與制作
產品組裝訓練實質上是將焊接技術與元器件檢測判斷合而為一的一個系統操作訓練過程,然而,最好的電子實習產品是收音機,因為它包含了弱電的方方面面。現就我院校制作產品超外差收音機為例,闡述一下此環節訓練要點。
第一步,訓練識別檢測元器件。在產品組裝前,首先要將壞元器件一個不少的檢出調換,否則組裝的產品不能正常工作。主要訓練學生會用萬用表不同檔位檢測電阻、電容、電感、變壓器、中周、二極管、三極管等技術數據,篩選出好的元器件組裝產品。
第二步,使學生熟知電子產品的工作原理。這個環節必須嚴格訓練,為組裝和調試及下一步維修工作打好基礎。訓練時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總體到具體,循序漸進的步驟實習。如圖2,首先讓學生熟練學會并繪制方框圖工作流程,知道信號在每個環節上的變化,接著學習圖3收音機工作原理,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應著兩圖來掌握,例如方框圖中的天線,在原理圖中學生馬上要知道是T1的a、b 端,本機振蕩是由CB與T2構成等。然后再掌握每個環節的工作任務及作用是什么,信號由輸入端到輸出端變化過程要清楚。
第三步,知道電路中每個元器件擔負的作用。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在產品出現錯誤時,能正確分析原因并找出故障點,提高檢修速度及準確性。例如圖3中電容CA與CB主要是用來調整諧振頻率f大小,電容C2、C3等是用來通交隔直,C8是退耦電容等,這些學生一定得熟練掌握。
第四步,組裝產品。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利用焊接技術把不同元器件規范正確的焊接在線路板上。遵循安裝工藝要求操作,即先裝低矮和耐熱元器件,再裝大元器件,最后裝怕熱元器件。
這部分教學盡量把相關的無線電常識介紹于學生,如信號是如何產生,如何傳播,其它類型收音機又有什么特點與不同處,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心里就很清楚,很透徹,培養了興趣,提高了效果。
3 故障檢查與排除
故障排除實訓,主要結合學生自制產品出現異常現象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學會查找、學會排除。教會學生應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也就是利用萬用表檢測線路各種技術數據,具體分為兩個步驟步,第一步測靜態值,第二步測動態值。以兩步測試數據值就可斷定功能模塊是否正常,也就是找出故障范圍。
例如我院校一學生組裝圖三收音機,整體檢查正確,測靜態值,得出結果為A、B、C三點正常,D點無數據,經檢查功放輸出部分元器件都安裝正確,焊點也較好,但無靜態值,不用說此部分肯定有故障,繼續測試電壓值,發現測到a點處有電壓,b點處無電壓,顯然變壓器輸出斷路,然而觀其元件,焊點、管腳都完好,問題判斷為線路內部,拆下測試,線圈斷開,經排除修復,收音機正常工作。
4 結束語
隨著高職院校辦學方向的發展與提高,實訓環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進一步強化電子專業技能課教學,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4.1 加強電子理論課教學力度 電子實訓課一般安排兩到三周時間,除去基本功訓練,剩余的時間也不多了,在原理分析及故障排除階段中,深感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較差。因電子產品是一個非線性器件,不知因果關系就無法準確查找,同時實訓當中,理論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上對技能幫助明顯要好些。
4.2 變動實訓中不合理環節 如焊接訓練階段需增設焊具體元器件,如可買些便宜的電阻、電容讓學生練習焊接,這樣可以為下一步學生制作打好基礎。另一個是增設故障檢修環節教學,以學生自制的故障產品和專門設置的故障產品為例,強化調試與檢修環節教學,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檢修技能水平。
4.3 制作典型產品 市場電子產品種類繁多,實訓要盡量從典型產品入手,教會學生方法、解決問題能力,保證部分產品在實訓課教學中精益求精,符合高職教學要求。
4.4 實訓教師技能經驗有待提高 理論與實踐有著不可分隔的關系,兩者絕對不可脫離。只講理論不講實踐就帶不好學生實習,只講實踐不講理論遇到問題不能正確分析解決,更引導不好學生,所以在教學環節上老師首先應具備過硬的技術水平。提高教學技能水平的途徑,一是老師自身要多多鉆研,二是教師盡可能多接觸實際總結經驗、開闊眼界,這樣教師將會更好的做好專業教學工作,服務于高職辦學特點。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F407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在我國的電工電子專業課程中,電子產品裝配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如何讓學生學好電子產品裝配的基礎知識,并了解其在電工電子專業課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二、電子產品裝配理論知識
1.電子元器件基礎知識:重點要掌握各電子元器件的結構組成、分類、作用、電路符號及常用的字母表示符號、引腳判別和性能檢測等。對不同的元件要求的內容和程度也不一樣,電子裝配中數量上用得較多的、常用的應該作詳細的介紹,例如,電阻、電容器、二極管、三極管等。不常用的元器件,如晶振、陶瓷濾波器、可控硅、場效管、達林頓管、電聲器件和顯示器件、變容二極管等,對這些元器學生平時接觸少,用的機會也少,但很多現代電子設備中用到了這些元件,對這些元件的作用、電路符號及性能特點作一些簡要的介紹。
2.電子裝配基礎知識:電子裝配中常用的工具及設備的作用;裝配前應做好的準備工作;元件及材料的認識和清點;用到的工具及設備;元件的篩選(外觀檢查及儀表測試):裝配順序:從小到大,從輕到重,先里后外,先水平后立式,上道工序不影響下道工序的安裝;裝配的工藝要求要讓學生記背;手工焊接的步驟及影響焊接質量的因素;SMT安裝技術,教材上只作了簡要的闡述,但目前很多電子廠教采用了該技術,所以教學中要作專題講解。導線與接線端子的焊接種類和常見的焊接缺陷:裝配技術文件:能看懂原理圖或工裝圖;萬用表的使用步驟及方法;電子產品裝配中的注意事項:防觸電、防塵、防潮、防靜電等;印制電路板的認識及使用注意事項.
三、電子產品裝配基本技能
電子產品裝配基本技能如下:電子產品裝配中工具及儀表的熟練使用,如萬用表、示波器、信號發生器、計數器、頻率計等:手工焊接的訓練;元器件的引腳成形:導線端頭的搪錫處理;元器件的性能檢測與判斷:電子整機的防塵與屏蔽;導線的走向與捆扎;印制電路板的結構組成及使用;整機裝配工藝與要求:電路板的清洗;元器件的拆除。
四、基于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電子產品裝配
1.開展以項目為主導的模塊化教學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涉及內容廣泛,如何將這些內容串接起來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置訓練項目,將教學內容模塊化,電子理論與實操整合進項目之中,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如:依據競賽時的內容,實習時分為電子元件與儀器模塊、電子產品裝配訓練模塊、模塊安裝與測試、protel抄板模塊、單片機裝配模塊、綜合訓練模塊等, 在每個模塊中,分若干項目展開,每個項目下有具體的實訓目的,將理論及實訓中的要求滲透進去。實習中,把握兩條主線,一條是各實訓模塊, 讓學生系統的掌握電路的元件識別、電路安裝、電路檢修、電路調試等知識,另一條是各實訓模塊下的知識要點,以任務為導向,以問題為紐帶,掌握這些理論等知識就容易多了。這樣進行實習教學時就按部就班,有的放矢,老師易教,學生易學,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 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實習效果也有大幅提高。
在具體專業裝配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實現:以問題為紐帶、化結果為過程、以綜合為導向,以項目為主導的模塊式教學。
2.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實踐過程。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競賽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需要掌握的知識比較多,要求競賽選手臨場發揮的能力特別強,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相當重要,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何而來呢?在實訓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開展探究性學習, 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五、電子產品裝配在電工電子專業課程中的作用
電子工業的發展,促進了電子產品裝配技術的提高,具體技術發展如下。
1.過孔安裝技術
(一)元器件的布局與排列。元器件布局、排列是按照電子產品電原理圖,將各元器件、連接導線等有機地連接起來,并保證電子產品可靠穩定地工作。如果布局、排列不合理,產品的電氣性能、機械性能都將下降,也給裝配和維修帶來不便。
(1)元器件布局的原則。應保證電路性能指標的實現;應有利于布線,方便布線;應滿足結構工藝的要求;應有利于設備的裝配、調試和維修。
(2)元器件排列的方法及要求。元器件的標志方向應按照圖紙規定的要求,安裝后能看清元件上的標志。若裝配圖上沒有指明方向,則應使標記向外,易于辨認,并按照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順序讀出。
安裝元件的極性不得裝錯,安裝前應套上相應的套管。安裝高度應符合規定要求,同一規格的元器件應盡量安裝在同一高度上。安裝順序一般為先低后高,先輕后重,先易后難,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元器件在印刷板上的分布應盡量均勻,疏密一致,排列整齊美觀。不允許斜排、立體交叉和重疊排列。元器件的引線直徑與印刷焊盤孔徑應有0.2~0.4mm 的合理間隙。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裝處理。MOS 集成電路的安裝應在等電位工作臺上進行,以免靜電損壞器件。發熱元件要與印刷板面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允許貼面安裝,較大元器件的安裝應采取固定(綁扎、粘、支架固定等)措施。
2.表面安裝技術
表面安裝技術(STM)又稱表面貼裝技術、表面組裝技術,是將電子元器件直接安裝在印制電路板或其他基板導電表面的裝接技術,主要問題有這幾點。
(一)元器件有缺憾。表面安裝元器件目前尚無統一標準,給使用帶來不便。品種不齊全,價格高于普通器件也是發展中的問題。
(二)技術要求高。如元器件吸濕引起裝配時元器件裂損,結構件熱膨脹系數差異導致焊接開裂,組裝密度大而產生散熱問題復雜等。
(三)初始投資大。生產設備結構復雜,涉及技術面寬,費用昂貴。
3.微組裝技術
微組裝技術(MPT-microelectronics packaging technology,又作MAT)和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發展是實現電子產品微小型化的兩大支柱。微組裝技術被稱為第五代組裝技術,它是基于微電子學、半導體技術特別是集成電路技術,以及計算機輔助系統發展起來的當代最先進組裝技術。它是以現代多種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精細組裝技術,主要有以下基本內容。
(一)設計技術。微組裝設計主要以微電子學及集成電路技術為依托,運用計算機輔助系統進行系統總體設計、多層基板設計,電路結構及散熱設計以及電性能模擬等。
(二)高密度多層基板制造技術。高密度多層基板有很多類型,從塑料、陶瓷到硅片,原膜及薄膜多層基板,混合多層及單層多次布線基板等,涉及陶成型、電子漿料、印刷、燒結、真空鍍膜、化學鍍膜、光刻等多種相關技術。
(三)芯片貼裝及焊接技術。除表面貼裝所用組裝、焊接技術外還要用到絲焊、倒裝焊、激光焊等特種連接技術。
(四)可靠性技術。主要包括在線測試、電性能分析、檢測方法等技術,以及失效分析。
六、結語
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學習對電力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因此,在電工的后續學習中,要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加強對電子產品裝配的重視,嚴格學習體系,促進電工電子專業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曉飛、胡建 基于標準化的電子產品Top-Down設計技術研究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10(39)
以往多數院校開設的電子工藝實習,大多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電子元器件的常識,熟悉常用電工電子儀表的使用,通過手工焊接練習學會組裝一個超外差收音機、穩壓電源或聲控臺燈之類的簡單電子小產品[3]。這種傳統的實訓內容單一,實習設備落后,限制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回流焊接技術和SMT等工藝的引入,改變了傳統過孔插裝技術的局限性[4],而EDA技術的廣泛應用,對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教學體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原有硬件條件基礎上進行了實訓教學改革,每學年針對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電子信息、通信工程等電類專業十幾個教學班,進行2周的電子設計綜合實訓[5]。在實訓內容上設立了3個必選模塊,包括印刷線路板設計、計算機仿真和電子工藝裝配實習,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基本內容的實訓。設計項目改變原來的單一產品,在必選模塊的基礎上增加自選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對于參加大學生電子競賽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自行準備設計方案和電子電路,靈活安排開放實驗室,給予他們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把“必選”模塊與“自選”模塊相結合,引入模塊化和層次化的教學理念,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因材施教目的,有利于學生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模塊組成見圖1。
2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平臺充實實訓內容
2.1實訓教學大綱和內容體系的整合我們在總結經驗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訂了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教學大綱[6]。對于培養目標和教學重點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面向社會和生產實際。對于產品設計,要讓學生了解有關國家技術標準和各種常用電子器件的技術參數,學會查閱各種資料,并了解電子新工藝、新技術,強化電路設計和動手能力。教材對于電子實訓也十分重要。我們在多年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編寫了《電子技術實習指導》,內容包括印制電路板設計、計算機仿真和電子工藝實習三大部分,介紹了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測試方法、焊接技術、波峰焊、再流焊等,以及印刷線路板設計、電子電路仿真、典型電子產品的組裝與調試等內容,并通過對T-2906FM收音機的焊接調試和安裝,使學生了解電子產品的基本工藝,熟悉SMT器件的組裝技巧。我們進一步整合了實訓內容和各部分學時分配方案,重在加強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學時分配見表1[7]。
2.2教學手段和資源的整合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是針對電類專業大三學生開設的實踐課程,一般在學完“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后進行。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學生學習基本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測量方法,了解手工焊接和自動焊接技術的基本機理,觀看焊接工藝視頻等,使學生初步建立起感性認識,再通過實際制作組裝FM收音機等電子產品,了解整體電路的調試方法,熟悉完成一件電子產品的全過程,保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絡資源的極大豐富,為電子設計綜合實訓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保障,如Multisim電子電路設計與仿真、Protel印制電路板(PCB)設計等軟件,已成為電子設計綜合實訓教學環節中必備的工具和手段。我們結合省級精品課程“電工電子課程群”和示范中心建設,豐富了“電子設計與綜合實訓”網站資源,使教學體系更加規范和完善。
3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完善實訓考核機制
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和制訂是整個人才培養過程的基礎和保障,只有建立了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確保各種培養措施的正確實施,培養目標的真正實現。人才培養方案就要確定“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兩個問題,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和課程配置等要素。根據高職教育的目標和特點,我們按照以下思路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
1.圍繞企業需求和職業面向確定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應通過廣泛、深入的市場調查和企業調研,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根據專業的職業面向和就業崗位群確定專業培養目標,使高職人才培養具有明顯的職業方向性和崗位針對性。同時在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時還要考慮崗位適應性,既要確定直接就業目標還要確定崗位發展目標,體現高職教育的基本崗位操作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統一。
2.圍繞職業能力要求確定能力體系。在明確了就業崗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后,要進行職業崗位分析,通過對各崗位的具體工作范圍、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的分析,總結典型工作任務,明確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求,形成定位準確、內容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的職業能力體系。
3.圍繞知識、能力、素質目標設計課程體系,進行課程配置。在能力體系的基礎上,進行能力分解,明確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點、能力點和職業素質,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以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為出發點,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并進行課程配置。
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1.職業崗位與職業能力分析,確定培養目標。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電話訪談、網上調研等多種方式,針對專業的就業需求、職業面向、就業崗位任職條件等問題進行調研,明確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群及職業技術能力與素質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能力體系。
根據以上的分析,最終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在裝備制造業、電子裝備制造業配套的電子企業及電子產品制造類企業中的電子產品生產、檢修和研發領域,從事電子產品裝配、檢測、調試、工藝管理、產品維修、產品輔助設計等工作,可從事的工作崗位有生產線裝配工、產品在線質檢員、生產線工藝員、電子產品維修員、PCB板設計助理工程師、電路設計助理工程師等。簡而言之,即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精湛的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與適應能力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能力分解,設計課程體系。實際工作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對本專業的高職學生有一定的層次要求。一般高職學生在企業的首崗主要是生產線操作工,經過1?3年后約50%的人員會轉崗到管理崗位,如設備維護、售后服務、運行管理、質量檢測與監督、工藝管理、線段負責人等,在小型電子企業還有10%左右的人員會轉崗從事電子產品開發與設計工作。
因此,我們確定本專業的首崗為生產一線裝配工。目標崗位—是生產線工藝員、質檢員、現場管理者、產品售后服務人員,能從事相應技術應用與服務工作;二是中小型電子企業的產品設計、開發人員,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電子產品、協助完成中型電子產品設計、開發和技術推廣,經過3?5年的工作實踐后,可以成為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我們對能力體系進行了層次上和內容上的分解,確定了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
在此基礎上,我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以職業素質課程和專業基礎能力課程為基礎,專業核心能力課程為重點,提高專業拓展能力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實行三階段能力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注重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融合,在人才培養的初期、中期和后期設置了電工技能實訓、電子產品制作實訓、電子電路設計實訓、電子產品維修實訓課程,分別側重培養學生的電子產品裝配、設計和維修等專業核心能力。在實踐課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真實電子產品為載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電子產品的設計、裝配、調試維修全過程,使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工作過程相結合,通過選取的產品載體逐級增加難度和復雜程度,實現學生能力的遞進培養。
三、關于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