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6 00:54: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理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資料
選取河南大學護理學院2002級和2003級護理本科生為實驗對象(該院自2003級護理本科改為四年制,因此兩個年級同時學習《社區護理學》),兩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比性。選擇2003級162名護理本科生為實驗組,2002級65名為對照組。
1.2方法
將162名學生分為16組,分別和開封市疾病控制中心、開封梁苑社區衛生服務站、河南大學校醫院、河南大學附屬中學醫務室、河南大學幼兒園、開封市高級中學醫務室、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開封市SOS兒童村、五福養老院等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分別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檔案建立等工作。比較兩組期末考試總分、理論知識部分、工作實踐部分平均成績。
1.3統計學方法用SPSS統計軟件分析,分別進行兩樣本t檢驗。
2結果(見表1)
3討論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4152
國內刊號:42-1154/R
郵發代號:38-34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護理學雜志》(半月刊)創刊于1986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護理學術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華中科技大學權威期刊。
辦刊宗旨
[中圖分類號]R2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1)15―0008―02
蒙醫護理學是研究使人合理調養身體,保持健康,延年益壽,使病者康復的一門學科。蒙醫護理學注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既注意飲食和起居這兩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時還要注意精神的調養,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度的情感變動,保持心胸舒暢和樂觀愉快,也注意適應氣候的變化,避免外邪侵襲及突發因素,以堅持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其次是使人體生命活動保持正常狀態,延年益壽或人體內外關系失調時,使這些關系恢復正常,使體內失去平衡的“三根”與“七素”關系恢復到正常平衡狀態。
開展蒙醫臨床護理的注意事項:自古以來,蒙古民族常年馳騁于廣闊的草原上,隨著水草而游牧和狩獵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感染上疾病都要靠蒙醫藥治療。經過漫長的歲月,蒙古族人民已經習慣于接受蒙醫的治療方式。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廣大牧民群眾仍然保持著這種信仰。如果想把蒙醫護理工作從整體上搞好,就必須弄清和懂得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民族習慣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搞好蒙醫臨床護理。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應該有一顆熱愛蒙醫護理事業的責任心和為患者服務的決心,對待病人要和藹可親,視病人如親人,體貼入微。對各種醫療操作、治療方法都要詳細地向患者做出解決和交代,取得病員配合,要給病人一個安詳、舒適的治療和康復環境,這樣有利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同時開展,縮短疾病康復的時間。
下面有以下四點來介紹蒙醫護理學。
1、飲食護理
飲食為產生和滋養體內的“七素”之物質基礎,飲食與藥物性能相同,則有增強藥效,相反則減低藥效,合理調攝飲食,對保持體內“三根”與“七素”的平衡狀態和疾病的治療以及延年益壽具有極重要的關系。因此,蒙醫特別重視飲食護理工作,視為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蒙醫飲食護理按年齡、體質、地理及患病情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調整方法及蒙醫學“寒則熱之、熱則寒之、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基本原則,熱性病者以甘、苦、澀味、輕、鈍、稀、柔性的具有營養易消化的飲食為宜,如山羊肉、雞蛋、豬羊新鮮油、小米粥、綠豆、豆類食物,新鮮蔬菜、冰糖、牛馬奶、涼開水、清茶等飲食。禁用酸、堿、辛、熱、銳性的飲食,如陳肉、陳油、蔗糖、酒、蔥、大蒜、嫩椒等。
2、起居護理
起居不當會引起各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勞累過度,可使氣血傷耗,出現氣虛乏力,四肢困倦,精神疲憊等癥狀,亦可引起心、腦黑脈疾病。而過度安逸,則易使“巴達干”增盛,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低弱,抗病能力降低,不但食少力乏,精神不振,而且易發生疾病,還有房勞過度則易耗傷腎精,出現腰腎酸軟、眩暈耳鳴、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等癥狀。蒙醫學中以人的身、語、意三方面的行為起居來增強體質,保持健康狀態及防病治病為起居護理。身、語、意三方面行為不要過度疲勞困苦,對舌、眼、腦等各器官不能使其疲困不堪,否則引起各種疾病,如強力負重、長時間在強烈日光和高溫環境中勞動;過食熱性、酸、堿性及油膩等不易消化之食物;情志不舒,暴怒;氣候反常,嚴重干旱,冬季過暖;過分使用熱性藥物和罹患熱性病等均引起熱性病。熱性病患者的起居護理是避免上述幾種不良因素外,應在既肅靜又干凈、空氣新鮮、涼爽濕潤之地,有花有草的環境中患者所喜之人(患者不煩)安靜舒適地進行護理為最佳。
3、心理護理
精神活動即情感,隨著事物和環境的不同而活動變化著,如果情感變化過大,精神上受過度刺激,如興奮、驚嚇、痛苦、悲哀、生氣等,則亦引起“三根”和“七素”失調,氣血不和而發生各種疾病,而精神活動活躍能使人的身心振奮,智慧敏捷,紅光滿面,食欲增加,消化良好,增強體力,從而加強人的抗病能力。蒙醫護理學中非常重視心理護理工作,并注重不管是正常人還是病人必須避免不良精神活動和強刺激。在臨床護理中給予病人舒適的環境外,和病人交談時用和藹的語言引導病人消除各種心理障礙的因素,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增強抗病治病的信心,提高治療的效果,這也是心理護理學的特點。如熱性病患者的心理護理上禁止大聲說話、喊叫、與別人吵鬧等。與病人交談時語言要和諧、緩慢地進行交談;避免生氣,過度驚嚇、過度興奮、悲哀、痛苦、急躁、嫉妒等不良心理活動和精神上的強刺激,要使病人心胸寬廣、心情愉快、情緒穩定的進行治療。
4、時序護理
自然界氣候的變化,如四季的更換、寒熱的交替,對身、語、意的行為及人的體內有一定影響外,對病理變化也有一定的影響。蒙醫學根據自然界氣候特點,適應四季變化,避免和治療外邪的侵襲,有序的進行護理稱時序護理,是屬起居護理范圍。蒙醫把四季變化分為6個時季來解釋并結合各時季的氣候情況進行護理。四季的分法是:①每年10月16日~12月15日為孟冬季節;②12月16日~2月15日為下冬季節;③2月16日~4月15日為春季;④4月16日~6月15日為盂夏時節;⑤6月16日~8月15日為夏季;⑥8月16~10月15日為秋季。根據這6個時季的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采取適合各時季的飲食調攝和起居調解的方法進行護理。孟冬季節和下冬季節天氣寒冷,人的體力充沛,汗腺閉塞保持體溫。因外界寒冷如果缺乏營養,不能夠補充體內熱量則體力消耗過多,因此以甘、酸、咸味的具有營養的飲食為主,如牛豬肉、油類、牛奶、酒等。起居要溫暖為主。春季里由于冬季積累的“巴達干”多而目,胃火相對弱,易發生消化不良,因此以苦、辛、澀味,輕、糙性質的飲食為主,如陳白面、罕地生活的動物肉類、蜂蜜、開水等,起居方面多活動、白天禁睡。孟夏時季節氣候炎熱,應以甘味,輕、涼、油性飲食為主。禁止強力勞動、疲勞、避免曬太陽,常洗涼水澡,穿輕薄衣服,保持環境衛生,陰涼、通風處療養。夏季雨水多,氣候潮濕,春季積累的“赫依”,開始活動對胃的消化有影響,應以甘、酸、咸味,輕、溫、油性食物為主。避免受涼受潮,在空氣新鮮的干燥處療養。秋季由于雨季里積累的“希日”開始活動,因此應以苦、澀味的飲食為主。避免早晚受涼,午間受熱,在涼爽之療養。
5、討論
蒙醫護理學是蒙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蒙醫護理學在臨床上有著自己的與其他各族醫學所無法取代的優越性,合理性的特點。用上述4種護理與各科各種疾病進行斗爭是我們蒙醫護理學與其他兄弟醫學的不同之處,各種護理措施相結合進行綜合性的護理工作是對防病治病,醫療保健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隨著現代護理學的展,蒙醫護理學也不斷地充實和發展著自己,現代護理學與蒙醫護學在臨床上互相交流,互相發展是值得研究和開發的領域。
護理學學習內容包括以下內容:
護理學基礎,護理學導論,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和婦產科護理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護理心理學,藥理學,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護理專業,是一種大學專業類型。護理本科學制四年,根據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培養具備人文社科、醫學、預防保健知識、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來源:文章屋網 )
將我校2012級三年制中專護理1班49名學生設為實驗組,2班50名學生設為對照組。兩組均為女生,實驗組年齡(16.67±0.87)歲,對照組年齡(16.01±0.76)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以及基礎課考試成績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兩組均在第三學期開設基礎護理學課程,教材選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王靜芬主編的《基礎護理學》,共180學時,其中理論教學84學時,實踐教學96學時。兩組由相同教師授課,教學內容及課后實訓室練習時間均相同。
1.2.1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法為主、微課為輔的教學方法。(1)微課教學內容準備。授課內容選擇《基礎護理學》重點章節: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患者飲食的護理、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排泄護理、藥物療法、靜脈輸液與輸血法、標本采集。針對難點和重點內容,如排泄護理章節中“男、女導尿術的兩次消毒方法”“男性導尿管的插管方法”“留置導尿管的注意事項”“比較各種灌腸法的異同”等較難理解及操作的問題,可以結合當前此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也可以充分利用大量護理操作視頻和現有各類豐富教學資源,經過創作與整合,制作成不同類型且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視頻來輔助課堂教學,視頻時間一般限制在10min以內。(2)建立微課學習平臺。任課教師建立QQ群,上傳制作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隨時瀏覽觀看;學生也可將微課視頻下載至電腦與手機上,隨時觀看,自主學習。同時,教師每周在固定時間利用QQ群進行在線交流、反思、答疑、測試和評價。
1.2.2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首先通過講授法進行理論教學,然后進入實驗室采用“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練習—教師再指導”三段式傳統實驗教學法,課后學生自主練習各項護理操作。
1.3評價方法包括
(1)理論及操作考核。兩組理論考試內容、方式、時間均相同,總分100分,其中使用微課授課的相關章節共占45分;操作考核采用我校自編的《基礎護理學技能考核項目及評分標準》,總分100分,其中使用微課授課的相關章節共占45分,兩組考核項目相同,由相同教師評分。(2)學生對微課教學效果的評價: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在學期末對實驗班學生進行調查,內容包括7方面。共發放問卷49份,回收4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統計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兩獨立樣本t檢驗。
2結果
兩組學生期末成績比較實驗組學生期末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及相關章節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傳統教學法是學生在固定的時間、特定的實驗環境內,通過講授、示教、練習等方法進行學習,盡管具有直觀、操作性強等優點,但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資源浪費較大。微課延伸了教學時間,拓展了教學空間,使教學的實現更簡單易行且節約資源。在教學中,微課里包含的內容以點狀分布,可以是一種題型的精講、單元知識的歸納,也可以是教材的全新解讀,既可以傳授一種方法,也可以對教學經驗等技能進行展示。微課對傳統教學法進行有效補充,不僅適合移動學習時代,也適合學生個人特點。
3.1微課優化教學效果的體現
3.1.1提高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進入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是初中畢業生,起點低、基礎薄弱,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學方法,缺乏學習自主性?;A護理學引入微課教學,特別是在一些侵入性、實踐性操作項目(如動靜脈穿刺、鼻飼術、導尿術、吸痰術等)的學習中,更能體現其優勢,如在學習“男性導尿管的插管方法”時,采用栩栩如生的動畫設計微課視頻,使男性泌尿系統的解剖和生理特點一目了然,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微課將給學生的移動學習帶來新的學習契機,以及多元化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學習,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基礎護理學教學質量。
3.1.2增強學生理解能力,拓寬知識面
由于微課短小精悍,課程設計是針對一個個小題目,突破重點、難點,切合學生實際,解決實際困難。如:在輸液反應理論教學中,教師可就每節的重點、難點知識制作微課視頻,上傳到網上,學生隨時點播學習,加深理解,將新知識納入現有知識體系。學生可以課后去聽微課,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根據知識掌握程度尋找更多拓展內容,從而深刻理解課本知識,突破學習難點,達到查缺補漏的作用。
3.1.3增強師生交流合作
微課學習對象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打開多媒體終端設備連接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選擇相應內容來學習,也可以將微課視頻下載至電腦與手機上,并可對課程內容發表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教師可以通過總結學生對自己課程的評價來改進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15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凈增加11.5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當前就業遠景
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世界性的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在澳洲,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洲注冊護士的資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聯邦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再者,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潛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的醫院都設有涉外門診,而一些合資醫院以及“洋”醫院更是如雨后春筍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護理學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么就業選擇將更為寬廣,可以從事在華的涉外醫護服務、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資料傳遞等。
主要課程:人體結構與功能、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基礎、藥理學基礎、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精神科護理、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管理學、康復護理、護理基本技術操作、護理見習、社區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
關鍵詞:
學習興趣;中職院校;兒科護理學;
一、創設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一般都會有一種對新鮮事物好奇的心理,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緊緊抓住學生這一特點,通過采取豐富的教學資源來創設一教學情境,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實現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1]?!秲嚎谱o理學》作為護理專業學生的重要專業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因其白衣天使的愿望即將實現而容易產生探索和好奇的心理;因此為更好的激發起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情境的創設就顯得尤為必要。《兒科護理學》的基本理論都是在經過對小兒長期的觀察、分析和大量的臨床護理實踐經驗總結而來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以“主人公”“、發現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如在進行預防接種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對當地的婦幼保健所進行參觀,實地學習小兒的預防接種情況,之后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參觀經歷,對接觸到的一些疫苗種類進行總結列舉,由此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答案獲取知識,使得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枯燥乏味課堂變得有趣生動,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將學生的觀察和思考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明顯的改善了教學質量[2]。
二、善于總結,強化學生記憶,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兒科護理學》這一課程所涵蓋的知識都是比較凌亂的,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記憶也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同學都反應在課堂上都比較清晰,而課下就會很容易忘記,即使教師在筆記和板書以及授課方式等多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努力,但課下如果學生不進行認真的總結,依然會很快忘記課堂所掌握的知識。因此引導學生善于總結,特別是針對一些重點內容的總結就顯得尤為必要。如在學習“小兒生長發育”相關知識時,將小兒的動作可簡單的概括為“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十會立,一歲能走二歲跳,三歲自己能穿衣”,這樣簡化的形式不僅有效地總結了相關知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記憶[3]。所以,做到善于總結,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掌握,而且對增進學生學習興趣也發揮出了重要幫助。學生在掌握了所學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掌握了一些快速記憶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也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和歸納,將《兒科護理學》中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有效地“串、并聯”,將知識系統化,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三、啟發質疑、調動學生求知欲
學習開始于思考,而思考又源自于疑問。學生對于某一新鮮事物的質疑,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思維興趣的激發也有著一定的幫助[4]。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抓住時機,進行巧妙的設置疑問,對于一些疑難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有效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授課過程要選取一些臨床上的實際案例,結合臨床實踐,引入一些趣味性話題,引導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根據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完成對問題的有效解決,問題的成功解決也帶給了學生一定的成就感,促進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學知識,也能夠促使學生保持一種高度的學習熱情參與到后期學習環節中。如在進行新生兒疾病護理相關知識時,教師提出相關問題“新生兒哭鬧減少是否表示病情出現了好轉?”問題的提出,學生們立刻活躍起來,積極的參與課堂討論、各抒己見,在總結學生結論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闡述患病小兒出現哭鬧的原因,并以此來正確的判定小兒哭鬧的情況,這給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根據這一形勢進行更深入的引導,對于所出現的“小兒哭鬧減少”的癥狀切忌不可麻痹大意,要學會認真觀察和分析,因為在臨床中也有不少患兒病情加重而出現哭鬧減少的案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的設置和解決,賦予了傳統枯燥乏味的課堂更多的生動活躍的氣氛,有效地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灌輸式”教學,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式教學,不僅有效地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樂意參與其中,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束語
通過對《兒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學習成績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對于護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還需要明白,學生學習興趣長久的維持下去以及將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探索和實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正視學生實際現狀,努力挖掘對教育而有利的因素,并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方能逐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曉春,孫海燕.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習興趣——淺談《兒科護理學》課程的興趣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6):273+322.
[2]高玲.如何激發中專護理學生學習《兒科護理學》的興趣[J].實用醫技雜志,2008(20):2735-2736.
選擇我院2009級涉外大專護理班,78人,年齡18—21歲,學生均已學完醫學基礎課程、計算機及文獻檢索。
2教學方法
2.1學習循證知識,培養循證意識在護理帶教中,首先向護生介紹循證醫學、EBN的概念、方法,使護生明確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實踐中,不僅需要運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為患者服務,同時還可以根據文獻報道、雜志、互聯網或向專家咨詢等其他途徑獲取證據,為患者提供最適合的個體化服務H。
2.2循證護理的實施在《護理學基礎》課堂教學中選擇部分內容進行循證護理教學和實踐,如危重病人的護理。①提出循證問題。根據病例,詳細描述危重病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護生能夠合理地利用醫療護理資源,結合臨床醫學知識掌握病例中患者現有的或潛在的不健康信息,確定護理問題。在此過程中,針對本章的教學實習要求,對危重病人病情急、變化快、護理難度大、工作任務繁重等提出循證問題。②尋找循證支持,獲取最佳證據。在確定護理問題后。指導護生證據的獲得可以通過國內外醫學文獻報道、知識網絡服務臺數據庫等途徑。
3評價方法
3.1學生的期末理論和技能操作成績。
3.2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采用筆者自制問卷對護生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獲取信息的相關技能、自學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和培養循證意識等。
4結論
4.1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將循證護理教學模式應用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有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為了解決問題,不斷地查找資料、廣泛閱讀,在這一過程中,知識也得到了鞏固,記憶更長久。EBN教學模式使學生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終身學習的能力。
醫圣張仲景在論述藥物煎煮方法時甚為詳盡,如藥物煎煮所需何種溶媒、溶媒用量多少、藥物煎煮先后順序、煎煮火候把握、煎取藥液多少等方面。在藥物煎煮所需溶媒的選擇上十分考究,針對病證及方藥的不同,會選用不同的溶媒,有泉水、甘瀾水、潦水、東流水、井花水、漿水、泔水、麻沸湯、醋、酒等。仲景治陽虛飲動欲作奔豚證,以甘瀾水為溶媒煎藥,意在去水寒陰凝之性,溫陽利水而無助水戀邪之弊;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證用潦水取其味薄,調脾胃,而不助濕熱之功[1]。藥物煎煮的過程中有先煎、后下、烊化、沖服、浸泡之分,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藥物應用的作用。烏頭湯方先煎烏頭以減輕其毒性,以防止毒副作用;桂枝人參湯證后下桂枝,取其氣銳先行以解表,以助藥效之意;炙甘草湯證先煮他藥,后入阿膠烊化,既能發揮藥力,又避免藥物粘鍋;大陷胸湯證,待大黃、芒硝熬好后沖服甘遂,乃因甘遂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沖服取效;大黃黃連瀉心湯證以麻沸湯浸之須臾,以取其味之輕揚,薄其味之重濁。煎煮的過程中,要根據藥物的屬性、病情的需要等方面綜合考慮,決定火候的大小,有微火、中火、急火之分。仲景在桂枝湯證中強調用“微火”,意在較少解表藥力揮發,增強藥物療效;半夏湯證中“以水一升,煎七沸”,即為急火猛煎;在未注明“微火”“急火”之處,一般均為中火。煎取藥液多少方面,根據病情的程度有濃煎、煎湯代茶飲的不同。仲景對于桂枝湯證病重者,可濃煎1次,分3次溫服或頓服,如熱盛吐衄證的瀉心湯“煮取一升,頓服之”,效宏力專,增強降火止血之功;對于半夏散及湯證,煎湯頻頻含咽或少少含咽,使藥效持久,疾病向愈。
2藥物服用
要使煎煮的藥液發揮其應用的藥效,達到滿意的臨床效果,正確的服用方法同樣重要。常規服法是大多數處方所使用的服用方法,如桂枝加桂湯證,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桂枝人參湯證,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白虎加人參湯證,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桂枝湯證服法,是仲景最為用心之服用方法,根據病情的程度,決定服藥的頻率,“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止后服法,是中病即止,以防傷正的服藥方法,如大承氣湯證“若更衣者,勿服之”。再煎后服法,目的在于使去掉頭煎藥液中的部分水分,使之藥性濃厚,增強療效,如小柴胡湯證“煎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頓服法,意在效宏力專,如留飲欲去證治甘遂半夏湯“以蜜半升,和藥汁煎取八合,頓腹之?!焙史?,意在藥力持久的作用于病變部位,增強療效,如苦酒湯證“去滓,少少含咽之”。藥物適宜的服用溫度與服用時間也是正確服用藥物的重要環節,對于藥物的療效也起著重要作用。中藥湯劑以溫服為主,但在特殊情況下,會依據病情需要和藥物寒熱屬性的不同而決定服藥溫度,以增強療效。仲景據此提出溫服、小冷服、適寒溫服等服藥溫度。如豬苓湯證“內阿膠烊化,溫服七合”,溫服是較為常見的服藥方法。寒飲搏結胸胃證之生姜半夏湯“煮半夏取二升,內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小冷服為“治寒以熱,涼而行之”的反佐之意。桂枝湯證“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是指服藥時“寒溫”必須適當,過于溫熱則服而不受,過于寒涼則服后達不到“熱以助陽”的效果[2]。藥物合適的服用時間,對于藥效的正常發揮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仲景提及的服藥時間有平旦服、飯前服、晝夜服三種。如十棗湯“平旦溫服之”,清晨空腹服用,藥力迅猛,直達病所,迅速發揮藥效;桃核承氣湯“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飯前服藥有利于藥物吸收,加強療效;梅核氣之半夏厚樸湯“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晝夜均服用,能夠較好的保持藥效的持久,促進疾病恢復。臨床中以養胃為意,且對胃腸道刺激的藥物,主張飯后服用[3]。
3藥后觀察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思想[4],亦是辨證施護的重要指導思想。觀察汗液情況,判斷預后,如桂枝湯證“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盡劑”“一服汗者,停后服”,若汗出病愈,停止服藥,以防傷正。觀察小便顏色及是否通利,是判斷療效的重要方面,如谷疸之茵陳蒿湯證“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5];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證“小便利則愈,如不利而無效?!保?]觀察大便通利程度,是判斷疾病向愈及中病即止的重要指征,如膈間之飲木防己加茯苓湯證“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大承氣湯證“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后勿服。”觀察嘔吐情況是判斷病位、藥物療效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調整服藥溫度的重要指示。陽明病寒證根據嘔吐的情況,判斷病位屬陽明,還是屬上焦,“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瓜蒂散證以藥后嘔吐為見效,但應中病即止,以防傷正,如“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眹I吐也可是藥物格拒的表現,治療熱證當以寒藥,若寒藥寒服,則藥物格拒嘔吐,當以寒藥熱服,反之亦然。觀察腹部溫熱程度,是調整藥物用量的重要指標,以發揮藥物最大療效。上燥下寒水停栝樓瞿麥丸證”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薄昂疂窕魜y理中丸證”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
4飲食調護
仲景善于運用飲食調護,充分發揮醫食同源的作用,可將食物與藥物進行配伍,或在服藥后運用特定的飲食調護,使藥物發揮最大效力,更好的治療疾病。食物與藥物配伍調護治療疾病,如血虛內寒的寒疝證,采用當歸生姜羊肉湯,遵《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意,選用血肉有情之品羊肉補虛生血。百合病誤用吐法后的救治,采用百合雞子湯,取百合養陰清熱,雞子黃養陰潤燥以滋胃陰。服藥后飲食調護,促進疾病向愈。如桂枝湯證“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瓜蔞桂枝湯證“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二者啜熱粥,其目的是使谷氣充養,加強發汗,以調和營衛,祛邪外出。懸飲之十棗湯“得快下后,糜粥自養”,緩和藥性,顧護胃氣,以防甘遂、大戟、芫花峻猛傷正;硝石礬石散“以大麥粥汁和服”,方中硝石性苦寒,故服大麥粥汁,保養胃氣。仲景注意飲食禁忌,以利于藥效發揮,提出“凡飲食滋味,以養于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若不因食而生,茍全其生,須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自為害,若得宜則得益體,害則成疾?!比鐬趺吠璺胶蟆敖浠舻仁场薄肮由?,生瘡”“梅多食,壞人齒”“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動痰飲”等。
5起居調護
起居適宜能夠顧護機體,調養正氣,以助防病祛邪。仲景提倡“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勿令竭之”等起居生活方式,加強自身護理,養生保健,預防疾病。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指出藥后溫覆以助藥力,促進發汗,達邪外出,使疾病愈。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湖州市某高校三年級護理學生、湖州市各市級醫院(湖州中心醫院、湖州第一人民醫院及湖州第三人民醫院)實習生。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護理學生均曾在臨床見習或實習,對護理安全概念有一定的認識,并學習了一定的護理基本操作。
1.2 研究方法隨機抽取200位大學三年級在讀護理學生和200位實習生進行不記名現場填答問卷調查,答卷完畢,即刻收回。共回收問卷:護理學生200份,實習生185份,有效問卷385份,有效率為96.25%。
2 結果
2.1 護理學生對自身的護理職責權限不明確就“是否能離開老師單獨執行治療性操作”的模擬案例問題上,在校護理學生和實習生的選擇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學生的護理安全及相關法律意識淡薄就“護理學生離開老師獨立操作,當犯錯時,責任誰擔”調查中,仍有一部分護理學生認為是帶教老師的責任或者是自己的過錯,在校護理學生和實習生的選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護生獲得護理安全及相關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在“在校護理學生和實習生分別對護理安全認知獲得途徑的調查表”中,在校護理學生和實習生的選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