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00:28: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藥品安全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主管單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主辦單位:國家食品藥品質量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8629
國內刊號:11-5219/R
郵發代號:80-25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中國醫藥導刊》經新聞出版局批準,從2008年7月正式有雙月刊變更為月刊。定價:23.00元/期。歡迎廣大醫務者、專家、讀者、醫藥工作者積極訂閱并向本刊投稿,提出寶貴意見。
方針與任務
《中國醫藥導刊》集醫學、藥學及相關政策法規于一體,力爭站在當今世界醫藥科技發展的最前沿,突出"前瞻性、實用性、指導性、科學性",積極協助我國臨床醫藥工作者,及時了解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政策和法規,掌握國內外醫藥科技產品的最新發展和治療學進展的最新動向,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制觀念、理論素養和診療水平,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水準醫療服務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促進我國醫藥科技事業的良性發展。
受眾讀者群
讀者對象為廣大臨床醫生和臨床藥學工作者和其他醫藥衛生人員、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
隨著我國邁入“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但由于個別人的利欲熏心,以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監管不力,出現了震驚全國的山東非法疫苗案,讓人們痛心疾首。事關國家改革發展大計,它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更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重要、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
一、事件的爆發
2016年3月18日,山東濟南警方破獲一樁案值5.7億元的非法疫苗案,疫苗含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該省犯罪嫌疑人龐某衛母女自2010年以來,從陜西、重慶、吉林等10余個省市70余名醫藥公司業務員或疫苗販子的手中,非法低價購進乙肝、流感、狂犬病等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然后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加價銷往廣東、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18個省份,長達5年的時間。
事件一經報道,迅速成為社會人們關注的焦點,引發網友熱議。而這次的事件波及范圍之廣、時間跨度之長前所未有,尤其是犯罪嫌疑人曾因非法從事疫苗藥品經營活動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緩期五年執行,但是她竟然能在緩刑的期間繼續從事販賣,令人詫異。
二、何為問題疫苗
從醫學上來講,疫苗是指用細菌、病毒、腫瘤細胞等制成的可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的生物制品,是減毒或者滅活后的病毒,本身也常有一定副作用,通過疫苗接種使接受方獲得免疫力,被廣泛認定為能減少許多疾病的流行和影響。加之使用對象大多數是新生兒、嬰幼兒及青少年,所以注射了問題疫苗便可能對人體帶來不可預見的危害。
三、非法疫苗的流通問題出在哪里
(一)監管難度加大
自2005《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為了保證疫苗質量的穩定可靠以及群眾用藥安全有效,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大了對疫苗的監管力度。根據《條例》中的規定:疫苗生產廠商可以直接向接種單位、疾控機構或疫苗批發商從事疫苗銷售活動,疫苗專門由疾病控制機構供應的壟斷局面被打破。進而增大對疫苗流通過程監管的難度。
(二)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市場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帶來了巨大財富,但經濟利益至上的逐利特性,也誘發了極端利己主義的傳播與擴散,誠信的缺失、喪失道德底線,使藥品買賣人員為了巨額利潤不惜觸犯法律鋌而走險。他們唯利是圖,只認錢,不講德,甚至為一己之利,突破道德底線、挑戰法律權威,人生觀與價值觀完全扭曲。
四、如何提高對藥品的監管效力
(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
1.牢固樹立正確的藥品監管指導思想和科學監管理念
準確把握工作定位,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監管與服務、公眾利益與商業利益的關系,依法履行監管職責,維護政府藥品安全監管的公信力,讓人民群眾用上安全有效的藥品。
2.建立統一高效的藥品監管體系
完善疫苗的流通體系,在疫苗的銷售和運輸環節,藥品監督部門要聯合其他相關部門組織專門人員對疫苗市場進行不定期檢查,檢查疾病控制機構與接種單位疫苗購進渠道資料是否齊全,購銷記錄是否完整,購進渠道是否合法,是否做到賬物相符,若發現疫苗購進中存在違法行為,應依據《條例》進行嚴懲。
3.監管者應切實履行自身職責
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按照其監管職責,堅持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不為蠅頭小利而知法犯法,需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新的監管形式
除了當前電子監管已成為疫苗安全監管的手段之一。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創新更多監管形式,比如人人參與機制,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監督中來。
(二)藥品生產企業
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作為疫苗的生產商,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疫苗批發企業和人員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檢查冷藏設施、設備和冷藏運輸工具是否符合規定要求,不違規將疫苗銷售給不良批發商。
(三)公民個人
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應該積極參與到社會事務中來。不斷完善自身道德修養,同時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從身邊發現藥品安全隱患,及時反映給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監督工作。
注解:
大會現場(王樹明 攝)
陳永明在致辭中指出,學術交流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科技工作者提升自身學術水平和服務經濟社會的橋梁。他希望與會的各位專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交流與爭鳴中啟迪思想,孕育創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為推動海南科技創新,促進產學研相結合,振興綠色產業,實現綠色崛起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本次論壇設“醫藥科技創新與藥品質量安全”、“現代農產品加工與食品安全”、“熱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等3個專題論壇,圍繞生物與新醫藥、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等三個領域的關鍵技術與產業發展戰略,組織了跨學科、跨部門的系列學術交流活動。
論壇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作《中藥現代化研究進展》報告和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胡小松作《農業與食品產業發展與創新》報告。張伯禮院士在報告中指出:“中藥作為中華民族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全球興起的中醫藥熱,不是因為中國強大了,而是人類健康的需要。因此,我國啟動了中藥現代化計劃,這中間包括重大中藥新藥創制,總體投入為300億元,在中藥現代化過程中,根據各省中藥資源,區域特色和科技力量,國家部署了22個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現已基本完成。”胡小松教授在報告中指出:“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國外有英國的瘋牛病、日本的牛奶污染、比利時的二惡英等,國內有三鹿奶粉、瘦肉精、蘇丹紅等。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不僅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也動搖了公眾對食品消費的信心。在我國開展的一次健康威脅調查中,食品不安全位列健康危害因素第二位。在談到食品添加劑時,他表示,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食品添加劑是好東西,是我們不能缺乏的。使用食品添加劑,才能保證我們加工的食品色、香、味、形非常美妙。三聚氰胺也好、瘦肉精也好、蘇丹紅也好等等大量報道出來的,并不是食品添加劑,都是非法添加物。”
張伯禮院士做報告(王樹明 攝)
此次論壇共收集到論文135篇,為促進海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相關領域和關鍵技術問題解決和產業發展貢獻科研智慧,積極發揮了科技對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一、引言
隨著科技與社會的進步,網絡消費正步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網購食品也成為人們采購生活必需品的一種便捷方式。然而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毒奶粉”、“霉大米”、“地溝油”、“瘋牛病”、“口蹄疫”等時有發生,一件件讓人觸目驚心,這也讓人們不禁對網購食品的質量安全感到擔心。據了解,網絡食品交易糾紛也經常發生,案件比例約占網絡商品交易糾紛總數的20%。由于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聊天工具等手段得到商品信息,才使一些不法經營者借機銷售價高質劣甚至假冒偽劣的產品。還有許多消費者購買到劣質或變質的食品后,雖然氣憤,但因維權過程相對麻煩,舉證困難,個人損失又不太大,因而沒有選擇向工商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只好自認吃虧。由此可見,網絡食品安全問題亟待解決。2015年4月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經修訂并通過,并將于2015年10月1日實施。新法案進一步明確了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監督與治理原則,并對網絡食品經營新增了制度性規定。新法規定由互聯網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承擔主體審查義務、管理義務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然而,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能做到的只是對食品經營者入網資格的審查和對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的提醒,對于實際交易中商家銷售食品的質量、食品生產源頭管理、貯存及運輸安全的實際管理也是力不從心的。
二、理論概述
食品溯源是指在食品供應鏈的各環節(包括生產、加工、貯存、運輸及銷售等)中,對食品及相關信息進行跟蹤、管理和追溯,使食品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處于有效的監控之中。我國食品安全溯源理論起步相對較晚,目前還處于推動階段。但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食品溯源理論與網絡交易相結合,將成為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重要方法,也將極大地促進我國食品安全溯源體系的發展。
三、我國網購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難點
1.網購食品質量難以保障,消費者維權困難
由于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聊天工具等手段得到商品信息,對實際商品質量無從知曉。待收到商品后時常發現有腐敗變質、臨近或超過保質期、假品牌食品、甚至是“三無食品”等現象。因為要拆包才能發現質量問題,網購食品常常陷入不能退換貨的困境。一旦消費者投訴,商家便以買家保存不當等理由拒絕賠償,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只好自己承擔經濟損失。
2.假冒偽劣食品難以控制,損害正規企業利益
由于網絡交易食品經營準入門檻較低,一些不法經營者獲得準入資格后,就假冒正規食品企業經銷商銷售冒牌食品、偽造名牌企業商標冒充綠色或有機食品,以次充好,以不合理低價擾亂正規食品銷售市場。他們在欺騙消費者的同時破壞了正規企業的聲譽與品牌形象,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很大危害。
3.網絡交易第三方監管困難
根據新《食品安全法》規定,互聯網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承擔主體審查義務、管理義務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然而,由于網絡交易跨地域性和虛擬的特點,使食品企業經營條件審查困難,加上網絡交易食品經營準入門檻偏低,相當一部分的網店是以家庭作坊為據點的網購食品生產商,很難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其生產環境、生產環節和生產人員的健康狀況以及食品安全認證情況,更令人堪憂,這些都為提供交易平臺的第三方監管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4.食品質量監督部門跨地域性執法困難
新《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違反本法律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并立即報告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這說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網絡食品交易有共同監管的職責。但是,網絡食品交易以網絡為載體,有跨區域性或無境域性特點,導致以地域為基礎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執法存在職責劃分與管轄問題。并且,網絡交易中商家逃離了常態化的市場監管,使網絡監管執法過程中的固定證據難獲取,而電子證據取證又很容易滅失,也是監管的一個難點。
四、構建網絡交易中的食品溯源體系
1.建立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
信息管理是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建立獨立于網絡交易服務平臺之外的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全面負責網銷食品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與相關系統信息對接及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監管。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為生產、經營者提供信息導入系統,為消費者提供公開的食品安全溯源查詢系統。生產者、經營者等將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貯存及銷售過程中的所有信息進行記錄,導入信息監管平臺。信息監管平臺要求食品供應鏈上各參與方必須提供完整的信息,并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核與監督。經信息監管平臺審查,食品溯源信息完整真實,并符合國家安全指標的,信息監管平臺進行合格標記。對標記后的商品,由信息監管平臺提交給網絡交易服務平臺,經其審核通過后可以在該網上銷售。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從源頭阻止了不合規企業經營者進入市場。同時信息監管平臺將食品安全溯源系統與網絡交易系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對接,消費者在收到網購食品后可以通過食品安全溯源查詢系統清楚地了解到該商品的詳細信息,并通過“查詢正確”和“查詢不符”兩個按鈕,將查詢結果反饋給網絡交易系統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決定是否付款,對問題產品企業進行檢查和處罰,保證了食品從產至銷的全過程質量安全可追溯,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完善食品安全追溯法律與制度
目前,我國關于食品安全溯源還沒有形成專門的立法,但在新《食品安全法》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各級地方政府可以以新《食品安全法》為支持,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溯源的內容與規范,明晰各級組織的職責與范圍,細化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任務與責任,建立起權責一致、分工合理、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管理制度。司法部門應以實際案件為依據,查找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漏洞與隱患,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針對食品安全溯源領域管理不完善、溯源困難及網銷食品監管復雜等問題,細化法律法規,建立起與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相適應的、相匹配的、互相補充的、可操作性強的法律規定,通過立法的方式賦予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嚴肅性與強制力。
3.推行RFID技術的應用
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在國外建立的較早,特別是在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我國食品安全溯源理論雖然起步較晚,但已有了很好的開端。比如上海構建了“上海食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北京市有蔬菜質量安全溯源系統,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2010年在廣州亞運會清真食品追蹤溯源體系中運用RFID技術,實現了清真食品追蹤溯源項目路徑上供應鏈信息環節無縫對接。借鑒這些成功的經驗與技術,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可以推廣RFID技術應用,提供與食品供應鏈終端參與者對接的信息平臺,便于食品溯源信息導入系統。而食品生產者、經營者等只需添置RFID識別設備,即可完成食品信息的輸入,既方便快捷,又不會大幅增加生產經營成本。消費者收到商品后,可以通過電腦、手機、電話等手段進行查詢和信息檢驗。特別是物聯網為這一應用得以實現提供了有效的技術途徑。
4.建立網絡食品經營企業信用檔案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本質上就是信息管理系統,需要確保信息的完整性與傳遞的連續性。在食品供應鏈中,各參與方必須將與食品及其屬性相關的各種有效信息進行標識后,及時傳遞給下一個參與方,且保證后者能夠正常應用傳遞的數據信息。在此系統中,信息的真實有效是關鍵。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將各參與方導入的食品信息保存,并據此建立各參與企業的信用檔案。一方面,作為食品安全溯源體系識別和追蹤的基礎信息來源,一旦食品安全危害事件發生,可以追溯和召回產品,及時阻斷問題產品流向社會;另一方面,追溯食品“從源頭到餐桌”過程中各環節全部信息,從而可以追究相應環節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也將進一步加強各參與企業的自律性,為食品安全加碼。
5.開放公眾查詢,拓展社會監督渠道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難以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終端信息不易采集,但食品的網絡交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消費者通過網絡采購食品,他們的自然信息就留在了交易系統中。通過信息對接,食品安全溯源系統也就保留了終端消費者的信息。并且消費者收到商品在確認收貨之前,必須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統中查詢該食品的信息,與食品包裝上標簽信息和實物進行對照,信息無誤且質量未發現問題,點擊“查詢正確”按鈕,通過鏈接轉至網絡交易平臺進行確認收貨,網絡交易服務平臺向賣家付款。如果經對照發現該食品的實物信息與溯源系統中信息不符,或是發現質量問題則點擊“查詢不符”按鈕中止付款,并將溯源信息截圖與問題食品照片提交給信息監管平臺。信息監管平臺將在規定的時間內重新核實消費者訴求信息,同時向食品經營者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檢查經營者生產及經營條件的申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被投訴單位進行檢查。如果屬于個別食品問題,則買家拒絕付款,并由賣家承擔相應賠償;如果屬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整體條件不合格,則關停該企業,取消其生產與經營資格。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將公開檢查結果和處理意見,幫助消費者取得損害賠償,保護消費者權益,實現了消費者直接參與食品質量監督。同時,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建立開放型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公眾和社會各單位、團體均可在注冊后查詢到食品產、供、銷等完整信息,將此系統與同時將此信息系統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工商管理系統等進行對接,資源共享,將便于他們對食品企業的資質審查、產品抽檢、日常檢查、投訴處理、行政處罰、誠信記錄等業務執行,拓寬了社會監督的渠道。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在食品網絡交易快速發展的今天,利用物聯網技術整合食品產業鏈數據信息,構建網絡交易中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可以使網絡終端消費者直接參與食品質量監管,拓寬社會監督渠道,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參考文獻:
[1]周應恒,張蕾.溯源系統在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農業質量標準,2008(1).
[2]高嶸.基于物聯網的豬肉溯源及價格預警模型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0.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317-03
一、研究背景
當前中國食品藥品檢驗系統主要由中檢院和各省、市級食品藥品檢驗機構承擔國家藥品評價抽驗、餐飲食品檢測、保健食品檢測以及食品藥品風險監測、標準研究與檢驗檢測方法研究、日常監督抽驗工作。這些機構普遍面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檢驗任務與研究工作的雙重壓力和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矛盾;二是在相關專業學科領域缺少有影響力、號召力、引領力的學科帶頭人。在檢驗工作與學科研究實踐中,遇到問題只能靠自己摸索,常常是同樣的問題困擾了不同單位,不同單位卻各自為政,難以形成科研攻關的合力,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難以共享。因此,以國家和省級食品藥品檢驗機構為主體,依托與高校聯合建立的教學科研基地,建立科學高效的食品科學、藥學、精細化工學、食品科學相關學科制度體系,充分利用食品藥品檢驗機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資源,加大相關學科人才培養與科研工作力度,樹立學科帶頭人,引領食品藥品檢驗相關學科領域難點問題和共性問題的研究和攻關,大力推動食品藥品檢驗研究相關學科特別是重點學科建設與發展,以使食品藥品檢驗研究機構在檢驗檢測技術、方法的研究上有所建樹并確保未來能夠順利完成工作中面臨的各類新任務。
二、學科與學科帶頭人的定義
1.學科與學科建設。2009年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第7條規定:一級學科是具有共同理論基礎或研究領域相對一致的學科集合。第9條規定:二級學科是組成一級學科的基本單元。二級學科設置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1)與所屬一級學科下的其他二級學科有相近的理論基礎,或是所屬一級學科研究對象的不同方面;(2)具有相對獨立的專業知識體系,已形成若干明確的研究方向;(3)社會對該學科人才有一定規模的需求。
學科建設主要包括學科方向、學科梯隊、研究基地、科學研究、學術環境、人才培養及管理等基本要素。推進學科建設不僅可以推動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專業特色、優勢學科的發展和學科帶頭人的成長,改善學科梯隊的結構和實驗基地建設,提高隊伍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推動碩士和博士學位點的建設,而且能對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提高專業技術與科研水平也會起到積極作用。
2.學科帶頭人。所謂學科帶頭人,就是對某一學科有較深入的研究,能夠掌握該學科的發展動態;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有高尚的品德修養、道德情操和為學科獻身的精神;有很強的協調能力及社會活動能力;在學科發展、梯隊建設、科學研究(含科技開發)、人才培養中起帶頭和核心作用的專家、學者。
學科帶頭人必須在學科中起帶頭和核心作用,是就學科帶頭人在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隨著學科的迅速發展和不斷交叉滲透,一方面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學科越分越細;另一方面所面臨的問題綜合化,學科交叉越來越廣泛。因此,現代社會的科學研究越來越需要群體作戰,而群體作戰則必須有指揮官起領導和核心作用,能夠帶領大家團結奮斗。
三、食品藥品檢驗系統學科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1.必要性研究。在食品藥品檢驗系統推進相關領域的學科建設是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與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事業發展的迫切要求。一是在當前嚴峻的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下,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監管需要更加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行業專業人才缺口非常大,現有的人才隊伍結構以及從社會招聘的高校畢業生專業適用性不是很強;三是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的標準研究需要一支相對穩定、更加專業、同時在實踐研究與理論研究領域均有良好基礎的人才隊伍。
2.可行性研究。目前國家級、省級食品藥品檢驗機構開展學科建設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一是具備相應資質。中檢院已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全國多個省級所與高校聯合建立了教學基地,如湖南省院已成為中南大學校外研究生教學點,與湖南中醫藥大學聯合設立了“中藥有毒有害物質快速檢驗及脫除湖南省工程技術中心”,是中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學基地。二是擁有人才支持。中檢院和多數省級所具有專科、本科、研究生教學資格和能力,全國食品藥品檢驗系統擁有了一支以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為領軍人物的師資隊伍。三是具有專業理論基礎。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具有各自相對獨立的專業知識體系,已形成若干明確的研究方向。經過多年的檢驗與研究實踐積累,出版了大量科研成果、論文、論著,為學科建設奠定了實踐和理論基礎。四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社會對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方面的專業人才有相當規模的需求。
四、食品藥品檢驗系統學科建設的路徑、發展方向與目標定位
(一)食品藥品檢驗系統學科建設的路徑
1.加強與高校聯合。辦好高校教學與實習基地,參與相關學科的教學計劃制訂,在相關學科的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養教學過程中承擔更具體的教學與實習指導任務,可以參照臨床醫學等專業,把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相關專業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分配比例設定得更加符合實際,更加合理。
2.推進重點實驗室建設。要培養出一流的人才,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首先必須有一流的條件。發展學科優勢必須有一批用于高、精、尖科學研究以實現重點學科建設中科研手段現代化為目的的專用設備、儀器,使實驗室具有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基礎能力。可由各省級所申報,以中檢院為龍頭,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在全國系統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作為系統科研的領頭羊,把本系統的專業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學科建設優勢。一是在中檢院建立重點實驗室,搭建橋梁,實現國際接軌。二是充分發揮東部和沿海省的優勢,先行發展和建立具有創先領域的重點實驗室。三是充分利用中部和西部的藥材資源優勢,建立具有區域特點的中藥、民族藥的重點實驗室。
3.建設定向培養的教學學科體系。省級所要爭取相關學科的學位授予資格。例如,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都是藥學二級學科,中藥學是一級學科,各省級所可以根據各自在不同專業所擁有的人才優勢或技術優勢,選擇一到兩個學科作為為藥品檢驗工作定向培養人才的重點學科,在人、財、物資源的投入上給予重點扶持。關鍵是在教學計劃的制訂和課程設置上要積極參與,發揮應用的作用,以促進人才培養與實際應用相接軌。
4.建立學科帶頭人培養機制。采取逐級推薦、選拔的方式,對系統內特別優秀、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一經確定為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則在一定時間段內,在政策上、科研經費上、培訓交流上給予傾斜政策,同時嚴格考核該時間段內該培養對象的業績與表現,期滿要對其進行評價和鑒定。學科帶頭人培養機制應納入全系統人才發展規劃,對培養對象實行屆期制動態管理。
(二)食品藥品檢驗系統學科建設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定位
1.發展方向。食品藥品檢驗系統學科建設應服從服務于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工作,根據國家現有的學科設置,可以選擇以下學科作為主要發展方向:(1)化學的二級學科:分析化學;(2)生物學的二級學科: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3)儀器科學與技術的二級學科:精密儀器及機械;(4)食品科學與工程的二級學科: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5)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二級學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6)藥學的二級學科: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7)中藥學(一級學科);(8)保健食品的二級學科:食品營養學、毒理學;(9)化妝品的二級學科:精細化工學、皮膚生理學;(10)機構管理的二級學科:管理學。
條件成熟后,還可以在學科目錄以外,自行設置相關二級學科,例如,中藥學是一級學科,將來可以在中藥學以下設置中藥鑒定、中藥炮制等二級學科。
2.目標定位。通過推進全國省以上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的學科建設,在全國系統形成一個良好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與發展機制,使省級檢驗檢測機構中檢驗技術型人才與科研教學型人才在角色定位和職能承擔上適當分流,各有側重,從而解決檢驗與研究、教學任務相互交叉,技術人員工作超負荷的問題,也為研究型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同時,有利于本系統更好地參與藥學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提升本系統在相關專業領域的聲譽和學術地位。
基本目標:一是為省級所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領軍人物,提高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檢驗機構專業技術與科研水平;二是為各級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培養實用型人才;加大中國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專業技術人才儲備;三是推進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重點實驗室建設;四是促進相關學科、專業本科、研究生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建設與發展。
五、食品藥品檢驗系統學科建設相關配套機制的建立與實施
(一)建立學科帶頭人選拔與培養機制
由中檢院牽頭,在全國系統建立學科帶頭人選拔與培養機制。
1.明確培養目標。即經過幾年的集中支持和重點培養,使培養對象在本學科領域有一定學術地位,能準確把握本學科發展方向,在國內同行中有一定影響,成為所在單位學科拔尖人才。其杰出者通過進一步培養,成為能夠帶領本學科趕超或保持國內先進水平的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
2.明確選拔原則。規定選拔程序,通過個人申報,所在單位進行初評,提出推薦人選,并向中檢院推薦為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中檢院定期對各省推薦培養對象組織專家考察、評審。中檢院組織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各省所上報的推薦人選進行評審,中檢院對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結果進行審定,確定入選人員名單后,在中檢院網站公布。
3.明確培養方式。各有關單位要結合學科建設的實際和發展重點,對培養對象提出具體的培養任務和培養目標,制定培養計劃,落實培養措施,與培養對象簽訂培養目標責任合同。培養目標責任合同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培養方向,培養期內主要承擔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任務,培養措施(含實驗室提供的條件)、培養對象的權利、義務以及職責等。培養計劃報中檢院備案。
4.明確培養期任務。建立考核制度,建立科學考核與動態競爭的管理機制。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培養期可為三至四年,不搞終身制。培養期結束,不再參加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選拔。按照“動態培養、嚴格考核、公開競爭、擇優汰劣”的原則,對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進行嚴格考核、動態管理、滾動發展。中檢院每兩年組織專家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進行綜合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行優勝劣汰,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培養資格,終止資助,并不得參加系統學科拔尖領軍人才選拔;考核優秀的,優先推薦參加學科領軍人才選拔。
5.建立激勵機制。對于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優先安排國內外進修,或國內外參加高水平的學術會議。設立培養基金,每年給予培養對象一定的自主研究課題科研經費(1萬元~3萬元)。在同等條件下,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可優先聘任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
(二)制訂學科發展規劃
組織制訂全國食品藥品檢驗系統學科建設發展中長期規劃,確立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重點建設項目,用一到兩個五年規劃的時間,初步建立全國食品藥品檢驗系統以中檢院為主干,省級所為分枝的比較全面、獨具特色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相關學科體系。
六、結論
食品藥品檢驗研究系統的學科建設是實踐科學檢驗精神和中國食品藥品檢驗文化體系建設的關鍵部分。要用什么樣的機制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成就人才、激勵人才?學科建設是實現人才隊伍配置科學化、競爭機制化的必由之路,本課題通過對學科制度和食品藥品檢驗研究機構學科與專業特點、優勢的研究,論述了在系統內開展學科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就本系統學科建設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可行性建議。但由于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這些建議、觀點可能還比較粗淺,如有機會我們將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 洪毅.學科建設理論與實踐中的幾個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8,(2).
[2] 姬長生.學科建設芻議[J].煤炭高等教育,1999,(2).
[3] 程樺,李道先.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6,(4).
[4] 李雙群.淺談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J].高等農業教育,2006,(1).
1 全國藥檢信息化概況
目前,我國藥檢系統的現狀是處于大部制框架下的藥品監管機構改革階段(2008年至今),藥檢體系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各個藥檢所(院)的基本工作職能是藥品檢驗檢測,但隨著人民群眾對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生物制品等等的日益關心與重視,藥檢所(院)的檢驗檢測范圍也正在逐步擴大。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的以人工方式去管理這么多的藥檢日常辦公業務和眾多食品、藥品、化妝品等的日常檢驗檢測業務既不科學又不經濟。這樣信息化成為最有效管理藥檢所(院)日常業務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藥檢系統中,信息化通常應用在檢品管理、行政辦公、標準查詢、網站信息平臺等。在如此眾多的應用系統中,一個行之有效的信息化體系將會在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等方面發揮出重大作用。
2 全國藥檢信息化分類
根據調研情況全國藥檢機構可以按照經濟區的模式進行劃分,主要分為西部、中部和東部沿海三大類型,對這三種類型進行總結并歸納其問題和建議:
2.1 西部地區藥檢信息化
這些地區主要的代表有甘肅、青海、、貴州、寧夏等地區,這些地區大部分藥檢信息化情況是以中檢院開發的99版系統為主業務相關報告書、輔助以的資產管理系統、辦公系統、圖書管理系統等等作為藥檢信息化的基礎系統。根據調研資料發現,在這些地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藥檢信息化認識不足;信息服務水平跟不上藥學科技發展的步伐;還受到區域或自然條件限制等問題。在技術方面,對抽驗結果的分類比較;統計分析;以及對藥品生產經營、技術指導等都有缺陷。
2.2 中部地區藥檢信息化
這些地區主要的代表有湖北、河南、安徽、山西、內蒙古等地區,這些地區的主系統大多數是使用中檢院領導開發的《藥檢所管理系統2008版》(簡稱08版)報告書。在這些地區的藥檢所(院)中,其中一部分是直接在08版的基礎上擴展相應的管理職能,另一部分則是重新開發一些輔助的日常辦公系統。根據相關的資料,總結這些藥檢所(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技術力量薄弱;真正的網絡化,無紙化辦公還未實現;保密和安全措施還存在一定漏洞等。
2.3 東部沿海地區藥檢信息化
這些地區主要的代表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在這些地區中,其主要特點是經濟比較發達,信息化投入較大,很多所(院)的核心業務系統是引入國外的平臺,還有的甚至是自行開發。然后輔助于行政辦公、網站交流平臺等組成的信息化。這種模式的信息化系統對加強實驗室信息化的建設與管理和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有重大促進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對收集的資料發現存在的問題有:復雜的多系統給管理帶來不便;軟件和維護人員的專業性;費用高;擴展性差等。
3 科學檢驗精神的引入與藥檢云計算
2011年12月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李云龍院長在全國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電視電話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科學檢驗精神的實質與內涵為“為民、求是、嚴謹、創新”。
藥檢云計算是構建的是一個整體大型的云計算,各種信息資源從國家級機構到地方都納入了一個整體:國家級藥檢機構提供藥檢政策法規與技術支持;省級機構進行一些全國性的藥檢監督抽驗軟件、國評、各地的藥檢情況匯總;地方級的藥檢機構為相關企業提供報告書、檢驗檢測等服務。第三方也提供一些服務,如:虛擬化管理、加密存儲等,與之相聯系的工商、質檢、稅務部分提供企業或收集到的其他與食品藥品安全相關的信息等。這樣建構的藥檢云計算是頂層設計融入多部門、多數據的藥檢云計算,能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共享交流不暢通、資源利用不合理等問題。
4 未來藥檢云計算的研究方向及存在的問題
藥檢云計算作為藥檢信息化發展的新的機遇與挑戰,將會在藥檢系統的方方面面上帶來巨大的變革:在工作上,檢驗工作人員可通過管理訪問藥檢云計算平臺來控制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查看檢驗流程等以達到在家、出差、甚至移動的車輛中,照樣能辦公的目的;在生活上,檢驗工作人員或是普通民眾可采集食品藥品化妝品等問題產品的第一現場證據傳輸到藥檢云計算中對比檢驗機構實驗室內的一些數據;在學習上,檢驗工作人員或人民群眾都可以在線學習、在線數據挖掘、合理利用信息等;在管理上,建立從原材料產地――工廠――企業――物流――用戶等領域的一體化監管,隨時隨地的監控到可能發生在任何環節的問題;在思維上,大數據、分析統計等技術可能改變食藥化市場、獲取新的認知,甚至監管方式會由現在單純地依靠檢驗機構變成全民參與的監管。總之,藥檢云計算給藥檢信息化帶來的是一種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創新。
雖然藥檢云計算是藥檢信息化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它還并不是盡善盡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藥檢云計算的能耗問題,藥檢云計算的規模相當巨大,服務器、機房、交換機、路由器、傳感器、UPS、空調、監控、照明、除灰除塵設備等的耗電量管理問題。
(2)藥檢應用程序遷移問題,藥檢機構程序眾多,如何不影響原程序且不停止運行的情況下遷移這些應用程序。
(3)虛擬機的兼容問題,虛擬機的版本、生產公司等都可能不相同,藥檢云計算整體如何利用好虛擬機的資源分配。
5 總結與展望
文章主要通過對全國藥檢系統信息化情況進行的全面調研,歸納了藥檢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利用科學檢驗精神結合信息化的最新技術提出了通過藥檢云計算來解決這些問題,并通過研究闡述了藥檢云計算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婧怡.河南省市縣級藥品監督檢驗現狀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
[2]陳為,李健.藥檢機構信息化建設與質量管理工作的融合[J].中國藥事,2013,6(9):913-918.
[3]李云龍.積極踐行科學檢驗精神[J].求是雜志,2012,06:30-31
[4]龐璋帆,羅震鈞,涂婕.淺談藥檢云計算平臺的構建及大數據挖掘[J].軟件導刊,2013,09(12):128-130.
近期,“地溝油”再次成為民眾熱議的焦點,《中國青年報》的報道描述了“地溝油”從餐館下水道里的“紅色膏狀物”輕松變成清亮“食用油”、經低價銷售重回餐桌的經過。地溝油是用含油脂成分的殘渣及泔水加工而成,加工后不論合格與否都不得食用。[1]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將加工后的“地溝油”用于餐飲服務業,給百姓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這是繼“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再一次暴露政府在食品安全領域監管的缺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于2010年3月18日下發了《關于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此次“地溝油”事件的暴露并非偶然,因為在幾年前已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人民日報在2001年11月29日的環境新聞《誰來管管地溝油》就曾提出對“地溝油”規范管理的擔憂;時隔九年“地溝油”不但沒有終結,產業反而日益壯大。正是這種事件凸顯出政府公共管理的缺陷,特別是政府在食品安全領域管理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以個方面:
一、管理缺乏預防意識。食品安全的監管應該從源頭抓起,建立食品安全評估預警機制,把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防范于未然。[2]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事故將嚴重危害百姓的身體健康,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食品安全領域的事前控制尤其重要,防范勝于救火。“地溝油”事件無疑暴露出政府尚未建立健全社會運行狀況的監測體系及危機預警系統,從以前發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也可以看出畢業論文怎么寫,“亡羊補牢”多于“未雨綢繆”監管缺乏預防意識。
二、沒有建立完善的全程管理體系,管理漏洞多。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采用“一個管理環節由一個部門管理”的原則,采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制度,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有關管理權分別賦予了農業部、質檢部門、工商部門、海關部門、商務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局部門等多個職能部門,這種分段管理模式可謂是“九龍治水”。首先,管理部門多、環節多導致了管理資源的嚴重浪費,不利于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效能論文提綱怎么寫。其次,各部門對食品安全質量管理的標準要求不統一,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另外,“九龍治水”的管理模式在應急管理過程中權限不清、職責不明,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錯過最佳管理時機。國家應明確授權一個行政管理機構對食品安全實施全程管理,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多頭管理模式。[3]建立嚴格的管理體系,用法律手段確保各項監管得以執行,重塑公眾對政府的公信度。
三、對涉案人員的懲罰力度不夠,懲戒作用有限。參與生產、加工、銷售的違法經營者,懲罰的力度太小違法成本太低,不足以對其它經營者起到有效的警戒作用。雖然我國在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管理均有法可依,但是總體來說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違法責任設計不科學,處罰普遍較低,違法成本遠低于違法效益。即使發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監管執法部門的清查也多是搗毀窩點、查封加工點或企業整頓,違法經營者得不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因而起不到有效的懲戒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政府官員問責機制。對相關責任人實施問責的目的就是要對其形成有力的監督和制約。然而,當前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卻存在著逃避問責、隨意問責等問責不力和問責效能低下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官員問責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合法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官員問責缺乏統一的法律依據,沒有解決好問責的實體性和程序性問題;哪些情形需要追究責任、追究誰的責任、由誰追究、如何追究以及問責對象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等,都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其次缺乏完備的官員問責程序將導致逃避問責、隨意問責和暗箱操作的情況時有發生。完備的官員問責程序應當包括問責啟動、問責事項的調查、問責對象的處理和問責決定的復核審查等步驟,同時也應對官員的復出情形作出規定。當前被問責官員短時間內重新復出的情形時有發生,建議對被問責官員先進行民意測評再決定其是否重新復出畢業論文怎么寫,有利于體現官員問責制的嚴肅性和對民意的尊重。
五、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缺陷。政府發展觀和政績觀要靠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來量化表現,不同的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導致不同的政府發展觀和政績觀。現階段我國尚未建立科學的、可行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的政績評價體系,導致“評價失靈”現象時有發生。當前,我國政府績效評價體系難以引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誤導政府決策和行為也在所難遇,主要表現在:首先,政府績效評價的內容、程序、方法不規范,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其次,過分注重經濟指標在政府績效評價中的比重,忽視經濟質量、生態效益、民生質量和社會發展。現行評價指標體系中GDP指標比重過大,輕生態環境指標、民生質量指標,忽視在加強社會管理、增強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績效評價。再次,領導干部缺乏正確的政績觀指導,導致政府績效評價失去正面的激勵作用。部分領導干部片面認為“政績”就是經濟增長,大搞“數字政績”和“形象工程”。“地溝油”事件的發生就是當前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下“評價失靈”的典型案例。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發展多元化的新形勢下,社會利益主體和社會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社會問題日益增多。這一現實對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要把加強社會管理,尤其加強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管理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深入研究事物發展規律,正確預測未來趨勢,做到防患于未然。為不斷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的效率、效益,完善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管理工作中的預測能力論文提綱怎么寫。預測能力的提高,對于政府履行監管職能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預測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管理的起點,食品安全管理千頭萬緒、高度復雜,要求管理者從長遠的、戰略的角度出發,預先考慮和預測可能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在心理上和物質上做好充分對抗困難境地的準備。“精明的人解決問題,天才避免問題”事前的預防重于事后的補救,政府在公共管理過程中,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前做出妥善的安排。
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徹底終止“九龍治水”現象。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權責交叉重復,部門設置過多,分工過細畢業論文怎么寫,職能相互交叉重疊,導致多層管理、政出多門。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必須撤銷不該設的機構,根據政府應履行的職能重新整合政府組織系統,從而為政府正確履行職能,避免行政不作為提供體制保障;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要根據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部門的建設,從而使政府職能的履行更加符合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三、加大對違法經營者的懲罰力度和完善官員問責制。對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不僅要使其破產,還要依法追究責任人、經營者的法律責任,對造成危害的有監管責任的政府部門和官員要問責,要追究其失職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一個責任型和服務型政府必須建立制度完備的問責制度,建立“權責統一”的行政體制,明確劃分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在制度中明確規定行政責任追究的主體、追究事故的類型、追究環節以及追究時限等。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引導政府官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頻發食品安全事故反映出我國一些地方政府過分重視經濟增長的政績評價,而忽視對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等與民生相關的政績評價。針對當前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重新定位、研究和設計政府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薄貴利教授認為,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和要求;二是有利于促進各級政府轉變職能;三是有利于提高各級政府民主行政、科學行政和依法行政能力;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五是科學合理,簡便易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4]這四點充分概括了當前我國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當具有的特征和條件,也應當成為當前我國重新定位、研究和設計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朱永義、李靜,泔水油、地溝油生產銷售追蹤調查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2004年第16卷第5期。
[2]胡稅根,翁列恩.預見性政府治理與社會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
[3]黎慈.試論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完善[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9,(1)
[4]薄貴利.推進政府績效評估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1).
[5]唐娟.政府治理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6](澳)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XX年藥品抽驗工作全面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其中基本藥物抽驗380批,超額30批完成任務,日常監督抽樣181批,超額11批完成任務,抽樣覆蓋率全面達到省局規定要求。基本藥物抽驗不合格5批,不合格率1.3%,日常監督抽驗不合格31批,不合格率17.1%,其中主要是中藥材不合格13批,不合格率達86.7%,此外,我們還開展了禽流感專項藥品抽樣檢驗、酊劑專項、醫院制劑專項抽樣檢驗和藥品快檢方法研究及藥品檢測車篩查,均全面高質量的完成了任務,經省局考核組考核,各項工作指標和工作質量均位居全省同行業前列。特別值得肯定的是我市藥檢所在全省各市的藥檢所食品藥品檢驗比對實驗中,力挫包括省藥檢院和市州藥檢所,取得第一名的佳績。在省藥檢院組織的學術論文交流活動中,有3篇論文入選大會交流,入選論文數僅次于省院和武漢市藥檢所。
二、“三萬”活動見成效
XX年,我再次作為工作隊隊長,率隊入原種場村開展“萬名干部入萬村”活動,我深入村組開展調查走訪,帶領全局機關干部進村開展清潔大掃除,率領工作組走訪慰問貧困戶、五保戶和留守兒童,采購紅豆杉等珍稀樹苗等與村干部一道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還與村干部一起研究村莊規劃,發展集體經濟思路,與農民商討壯大專業合作社的舉措,圓滿完成了三萬活動的各項任務,受到沙湖原種場黨委的好評。
三、創園工作作貢獻
今年夏秋之交,我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創建全國園林城市工作,創園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我局既有單位庭院創建任務,又有包保路段和監管行業創建任務,我在合理布置機關庭院創建工作的同時,親自到包保路段做各單位各居民戶的工作,帶領工作隊員開展路段巡查,組織機關干部上路段清除雜草、垃圾等勞動,并在嚴格計算工作量的基礎上,組織工匠對破損路牙、路面進行維修,保證包保路段經多次督查、自檢、考核過關,為創建園林城市作出貢獻。
四、機關工作保平安
我分管機關工作呈現會議多、事務多、開支多的局面,因此,我合理安排時間,努力應對各種會議和事務,且盡量節省開支。一年來,機關平穩運行,沒有發生任何安全事故,也沒有因機關運行不暢而影響工作或受上級批評。在基建壓力十分巨大的情況下,我合理調度資金,節約使用每一分錢,保證了機關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
近期,中央電視臺推出“舌尖上的安全”系列報道,對食品安全亂象進行跟蹤報道,食品安全問題又引起廣泛關注。據中國新聞網2013年6月17日報道,實施四年的我國首部《食品安全法》即將啟動修改,治亂用重典,加大食品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建立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成為此次修法過程中公眾關注的焦點。 與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鄰國日本長期擁有“食品安全的神話”,鑒于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和法制的傳承性,日本的成功經驗或許可以為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提供借鑒。
縱觀各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都是在規定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構的組成和職責、進行風險分析的情形、風險分析的具體程序等等,這些內容主要屬于行政法的范疇。因此,本文在行政法的視野下,比較研究中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最后提出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建議。
一、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概述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是指通過對影響食品安全質量的各種生物、物理和化學危害進行評估,定性或定量描述風險特征,并在參考了各種相關因素后,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措施,并對有關情況進行交流的過程。 根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對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定義,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是由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三部分構成的完整體系。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作為風險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征:
第一,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食品安全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應當遵循客觀規律,運用科學方法,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得出風險評估結果,并以此為依據制定風險管理措施。它以科學為基礎,每一環節都是依據科學研究結論,而不是某個人的主觀臆斷,具有顯著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第二,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具有專業性和獨立性。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由醫學、農業、食品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進行,具有極強的專業性。為了確保風險評估結果科學客觀,很多國家都實行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相分離,提高風險評估機構的獨立性。風險管理則由專門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負責,從而使風險分析制度具有了較強的專業性和獨立性。
第三,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具有公開性和透明性。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是在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下誕生的,很多國家也是在嚴重的食品安全危機下建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這就要求它不僅要從客觀上保障食品的安全,還要從心理上重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非常強調分析過程的公開和透明,通過多種方式積極與社會公眾加強風險交流。
二、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現狀和問題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國際社會普遍遵循的原則,但是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尚不完善,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一)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現狀
在風險評估方面,農業部成立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是對農產品質量進行風險評估的最高學術和咨詢機構。衛生部組建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承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并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2011年10月13日,籌備三年之久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北京成立,該中心是我國第一家國家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業技術機構。
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國實行的是分段監管體制: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承擔綜合協調職責;國家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在風險交流方面,我國對其重視不夠,相關法律規定多為原則性的,如《食品安全法》第六條規定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二)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存在的問題
1.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過于分散。根據現行法律,農業部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衛生部成立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并舉辦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三個機構性質和職責相似,人員結構基本一致,但卻屬于不同的部門。造成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過于分散,影響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進行。
2.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機構合一受到質疑。我國現在承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機構大多由風險管理部門組織,使得其提交的風險數據或決策建議有受到行政管理者意向影響的嫌疑,加之風險交流工作滯后,使公眾對風險評估結論的真實可靠性產生了質疑,從而缺少了公信力。
3.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部門協調性差。由于我國實行分段監管模式,由衛生部、農業部、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共同承擔。但是現實中各部門溝通協調性較差,互相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出現了“十幾個部門管不了一桌菜”的尷尬局面。
4.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落后。盡管我國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都要求加強風險交流,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依然落后,此前關于乳品安全標準的爭論更證明了這一點。衛生部2010年3月頒布的乳品安全標準要求每百克的蛋白質含量大于等于2.80克,生鮮乳菌落總數允許每毫升200萬個,而此前的1986年標準分別是不低于2.95克和不超過50萬個。難怪媒體驚呼“一夜倒退了25年”,更有人認為乳品新標準是以保護奶農為借口,被個別大企業綁架的標準。面對公眾的強烈質疑,衛生部只解釋道: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和產業實際,引發人們強烈不滿,更突顯出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落后。
三、日本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考察
為應對食品安全事件,保障食品安全,日本政府引進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修改食品安全相關法律,對食品安全監管機構也進行了改革。
(一)日本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法律制度
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外食品安全形勢發展需求,在2003年頒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明確了制定與實施食品安全政策的基本方針是采用風險分析手段:第一,風險評估。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時,應當對食品本身含有或加入到食品中影響人體健康的生物、化學、物理上的因素,進行影響人體健康的評估。第二,風險管理。為了防止、抑制攝取食品對人身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應考慮國民飲食習慣等因素,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第三,風險溝通。為了將國民的意見反映到制定的政策中,政府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時,應采取必要措施,向國民提供相關政策信息,為其提供陳述意見的機會,并促進相關單位、人員相互之間交換信息和意見。
為了適應新的食品安全形勢,制定于1947年的《食品衛生法》也于2006年進行了修改。該法是日本控制食品質量安全與衛生的重要法典,對幾乎所有食品都有詳細的規定,包括制定食品、添加劑、器具和食品包裝的標準和規格等。此外,日本政府還對《農林水產省設置法》進行部分修改,把風險管理部門從產業振興部門分離出來,并予以強化,成立產業·消費局。
(二)日本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管理機構
為加強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管理,日本于2003年在內閣府增設食品安全委員會,與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共同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
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隸屬于內閣府,是專門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機構,主要職能是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等風險管理機構進行勸告和監督。厚生勞動省作為真正行使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主要對進出口及國內市場的食品衛生實施監管。另外,隨著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建立,厚生勞動省的職能已由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并舉轉變為單純的風險管理。農林水產省主要負責對生鮮農產品的監管,它與厚生勞動省的區別在于側重對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階段進行風險管理。
四、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建議
通過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現狀的分析,對比鄰國日本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經驗,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
(一)整合現有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
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過于分散,不利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整合,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衛生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專門負責監督、審核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二)實現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的分離
在借鑒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我國應當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進行改革,實現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機構的分離。由新成立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門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工作,把風險評估機構從風險管理部門分離出來,直屬于國務院,以提高其地位和獨立性。
(三)強化各風險管理部門的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