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1 22:21: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國資委環保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19年國資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市財政局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展開工作,按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促進我市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今年國資工作四步到位:
一、完善管理制度開好端。
今年擬定的《津市市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津市市市管國有企業人員任用及薪酬管理實施辦法》、《關于成立津市市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委員會的通知》、《津市市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委員會議事規則》四個國資管理工作文件,在七月份以前全部印發。這些印發的文件,是我們手中的利器,從而為國資工作開創了良好局面。
二、不畏困難敢啃硬骨頭。
一是拆除保河堤鎮原廣豐豬場市環保部門要求拆除的設施設備。二是拆除原改革企業肉食公司位于品元宮倉庫附屬房屋。三是拆除原乳制品“釘子戶”非法占有的國有資產危房。保障了居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時下,有拆除就有阻力,特別是拆除原乳制品一“釘子戶”非法占有的危房時,阻力重重,可是國資人迎難而上,力排干擾,在挖機的助力下,將臨街路面的危房推倒,贏得了社區居民和路人的熱烈點贊!
三、開拓市場造福一方。
2019年我市啟動了鄉鎮管道燃氣項目公開招標程序,經過兩次公開招標,均因投標人不足三家而廢標,為盡快推進我市鄉鎮管道燃氣項目建設,盡早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鄉鎮管道燃氣的惠民政策,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市國資中心啟動了鄉鎮管道燃氣工作的后續程序,市國資中心、市住建局燃氣辦對兩家投標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該項目建成后對于提高我市鄉鎮居民生活水平、改善鄉鎮人居環境、促進鄉鎮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實現國有資產利益最大化。
1、依法處置了納入產權交易的部分產權國有資產79.96萬元。2、行政事業單位公車公開拍賣95.43萬元。3、收取污水處理費643萬元、租金106.75萬元。4、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收益49.68萬元。5、全市國有資產的棚改征拆款17206.45萬元。截止到目前為止,國有資產收益總額1.81億元,與年初工作任務1.5億元相比,增長20.66%。其中,在常德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功處置18臺公務用車,獲得收益82.7萬元,實現預期收益的170%(評估價值48.6萬元)尤為鼓舞人心。
四、認真履責為政府分憂。
一是完成津市市8家平臺公司清理整合工作。完成一家國資公司轉型工作,完成兩家公司注銷工作,兩家平臺公司完成工商注銷登記、稅務清核、登報注銷手續工作,完成三家公司整合工作。二是與常德市國資委對接繼續推進“三供一業”社會化工作。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是深化國企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利于國有企業減輕負擔、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我市積極推進企業分離移交“三供一業”工作,按照時間節點要求,較好的完了中央、省屬駐津市國有企業的供水、供電分離以及物業移交的協議簽訂,下一步我們按照上級要求穩步推進駐津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三是認真完成全市行政事業單位辦公用房登記工作。我們歷時一個多月,日夜加班加點,不厭其煩地與各單位銜接、核對數據,終于圓滿完成任務,并獲得常德市機關事務局好評;四是認真回復政協2號、十號提案的工作,按照提案要求具體落實到位。出臺了《津市市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建立改制企業資產處置聯動會議機制,進行資產確權登記,基本上得到了提案委員的認可和肯定;五是對所有接收的國有資產形成定期巡查(包括安全檢查、資產維護、保值增值等)的工作,比如原機電學校內的環境整治、白蟻防治、房屋維修等等。
一年來,通過全體員工上下一心的努力,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和任務。但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我們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做大國有資產總量思路不廣,產業結構不優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計劃
2020年國資中心將繼續站在全市發展的高度,緊密圍繞我市經濟發展的總目標,著力抓好國有資本運作和融資平臺建設,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等工作。全體員工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力爭實現2個億的奮斗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作了四點規劃:
1、繼續做好融資工作,使企業資金鏈良性運轉,利用現有的資源,積極對接各金融機構,爭取限度的信貸支持。
2、繼續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原則,創新投融資理念,整合運作各類資源,加強國資資產與金融機構的對接,建立良好的銀企合作長效機制。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
2018年在公司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本人在安全環保部副部長的崗位上一直以謙虛謹慎的態度,認真工作的精神,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F將今年以來的安全管理工作向與會領導述職,情況匯報如下:
一、安全工作主要數據完成情況
①重傷以上事故:截止11月底未發生重傷以上安全事故;
②職業病發生率:截止11月底無職業病發生;
③火災事故:截止到11月份底火災事故0起;
④新員工入廠安全教育:截止到11月份,共組織新員工培訓1次;建立車間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卡;全年共組織各類安全培訓 16 場次,接受培訓400余 人;
⑤2018年7月完成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備案;全年共組織應急演練2次,其中:消防滅火演練1次,危險化學品泄露桌面演練1次,通過演練,能夠提高全員安全意識;
⑥2018年5月完成現場置業危害現場檢測;9月組織了一次崗中職業危害體檢,體檢人數共計40人,未發現職業病和疑似職業病的病例,更新了員工體檢檔案;
⑦2018年6月,雨季到來之前完成房屋建筑、設備設施及配電室的防雷檢測;
⑧2018年8月份完成各單元滅火器打壓及試劑更換。9月份協助布雷博惠聯對公司所有消防設施進行了維保,包括;消防自動報警系統、消火栓滅火系統、應急照明等。
⑨2018年11月完成對公司廠界噪聲、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的檢測,合法辦理排污許可證;
⑩2018年7月,結合質監局對公司年檢到期的安全閥10塊,壓力表10塊,可燃氣體報警3塊,叉車10臺,壓力容器3臺等進行效驗、年檢,合法辦理了使用證;
⑪截止到11月底,共辦理作業票37份,其中:登高作業5份,用電作業8份,動火的10份,相關方施工14份,執行情況較好;
⑫2018年共收集轉運危險廢棄物15次,危險廢物庫房累計儲存5.5T,并進行了分類標識、儲存。棄渣處置3次、油漆桶處置3次、切削液處置7次,廢機油處置2次,滿足法規要求;
二、2018年完成主要工作
①認真落實安全安全目標責任
2018年初,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28份,與副總5份,與總監6份,與部門負責人及車間主任17份。
②體系推進情況
2018年5-10月份,5個月完成EHS環境管理體系換證,組織各單元內審員,對各車間、職能部門按照區域進行了年度危險源辨識、環境因素的補充和更新,共收集危險源1800多項,環境因素500多項。新增環境風險識別3項,更新安全和環境的法律法規2項;修訂三級文件2個,新增管理制度2個。
2018年9月開始,積極主動開展“雙控”體系建設,利用兩個半月時間,完成公司安全生產“雙控”體系建設,現場張貼風險管控卡6塊,應急處置卡8塊,正在制作中。
③安全教育培訓情況
2018年安全環保部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借助2018年EHS培訓計劃,組織了400人/次各類人員培訓共40課時,15場,對參加安全法和環保法及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訓人員進行筆試考核,培訓合格率100%。
④持續隱患治理排查工作
積極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實做到安全事務心中有數。每周至少一次組織專項安全檢查,及時了解安全生產情況。每月分多次對重點區域檢查,每季度進行全面檢查,組織相關部門對特種設備進行檢查,督促、落實維修、檢驗、保養,使所有設備能夠健康穩定運行。本年組織專項安全檢查30次,月度檢查8次,日常檢查多次,查處各類隱患違章188項;
⑤嚴控現場作業審批
加強危險作業許可審批的管控,嚴格落實安全防護措施對重點部位動火作業的防火措施,專人監管;截止到11月底,共辦理作業票37份,其中:登高作業5份,用電作業8份,動火的10份,相關方施工14份,執行情況較好。
⑥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
安全生產月期間,組織員工進行安全知識競賽,參賽人員52人;消防安全培訓、火災應急演練1場,參加人員60余人;隱患排查共提交33條;安全微電影觀看300余人等活動。
⑦環境方面
制定了公司環境控制目標,并對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記錄,主要漆渣、
三、工作亮點(2-3條)
①本年度降本指標50000元,截止到11月份,共完成89170元,完成率178.4%;
②截止到目前,共接待國資委旗下公司及區安監局組織的機械行業50余家單位到公司安全生產觀摩;
③在環保政策緊張情況下,客服困難,解決大氣污染二級預警錯峰生產,未給生產造成影響;
④考核加大現場個人行為違章和管理人員責任查處力度,處罰人員11人/次,累計考核金額6600元;
⑤11月份順利通過EHS體系每三年換證工作,12月份發放新版體系證書;
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2-3條)
①集中應急演練缺失,未能普及全員;
②現場特種作業人員還存在無證上崗
③安全生產和管理創新力水平有待于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5-10條)
①全面落實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專項工作,認真排查消防安全隱患,落實動火作業審批、消防器材巡檢等措施,確保消防安全。
②健全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在安全生產工作的同時要負責相應的安全問題。誰生產、誰負責安全。完善安全生產考核細則。在1月份完成各層級、各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書的簽訂工作,明確各級管理人員都要勇于承擔各自的安全責任,認清各自肩負的安全重任;同時進一步完善安全目標責任考核細則,實現安全生產考核與運行的適應性、充分性。
③定期召開安全會議,總結安全生產工作,針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制定整改與預防措施,傳達上級安全精神,部署相關安全工作。
④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確保安全培訓取得實效,切實提高員工的安全知識水平,增強員工的安全生產憂患意識,保證安全生產順利的進行。1月份策劃制定EHS培訓計劃;4月份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復審;6月份消防安全教育培訓;11月份冬季交通安全培訓等。
⑤落實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隱患排查與治理工作。安全生產大檢查采取日常檢查和特定節假日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在落實日常檢查同時,開展“元旦”“春節”“兩會”“五一”“中秋”“國慶”等重大節日前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及時排查安全生產過程中安全隱患,確保平安過節。
⑥策劃推進ISO45001:2018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換版工作,維護ISO14001:2015體系運行,確保體系有效運行。
⑦落實好夏季防汛工作。每年6-10月份是主汛期,在雨季到來之前,做好應急物資儲備,防雷檢測等,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⑧按照上級要求,開展安全生產月各項活動,提高全員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防護能力。
六、工作建議和困難
①機加車間現有員工200余人,員工結構年輕化,文化素質低,工作中靈活性差,在加上現場設備繁多,兼職安全員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建議車間增加1名專職安全員,更好的擔負起安全生產管理責任。
②配件組裝車間生產過程主要是打磨、噴漆、清洗,打磨,噴漆清洗沒有固定區域,夏天外面露天打磨噴漆,直接污染環境,冬天現場操作直接向車間排放,現場也存在火災風險,在環保巨大壓力下,也不好監管,隨時都有被處罰風險。
③污水處理站設備老化,工藝落后,且公司水質也較為復雜,運行過程中總有大大小小毛病,滿足不了水質達標排放,嚴重影響正常運行,請領導重點關注。
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遠,安全永遠沒有終點,需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原則,常抓不懈,我將嚴格執行公司領導的安排和指導,扎扎實實奮斗在安全管理的第一線,堅持深入現場,把安全管理工作做細做實,腳踏實地的為公司安全生產盡一份心,盡一份力,盡一份安全管理人員應盡的一切責任。
以“科學治理、長效管理”為指導方針,“點、線、面”集中整治整體推進為工作思路,按照政府統一領導,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機制,集中各方力量,從2009年6月開始至年底,集中一段時間,重點針對城區餐飲煤油煙擾民投訴嚴重的區域進行專項整治。在專項整治取得實效的基礎上,通過各相關部門嚴格審批把關和強化日常監管,使城區煤油煙污染擾民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城區煤油煙污染投訴明顯下降,實現市餐飲業的產業升級。
二、整治對象
區、區、區城區餐飲經營戶和單位食堂,分期分批進行整治,按區域分三批進行整治。
三、整治內容
(一)嚴格控制新改擴建餐飲業煤油煙污染
新、改、擴建的餐飲經營戶和單位食堂,必須全部使用清潔燃料(電、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前置審批手續,必須通過環保、衛生部門審批,方可辦理營業執照。
(二)集中整治現有餐飲業煤油煙污染
1.布局要求??傮w布局合理,廚房的設置不影響市容;洗、燒、制等過程必須在廚房內完成,不得在公共通道上進行洗菜、洗碗等作業活動;不得違規亂搭亂建、亂開門窗、擅自改變房屋功能經營;必須采取措施防止熱污染。
2.油煙排放要求。有油煙排放的飲食經營戶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安裝有效油煙凈化裝置對油煙凈化處理,并通過專用的油煙排氣筒排放,凈化率和排放濃度必須達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油煙排氣筒應合理設置,防止對周圍居民造成影響,不得向城市公共雨水或污水管道排放。油煙凈化設施應該按有關規定定期清洗,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
3.燃料要求。禁止使用塊煤等高污染燃料。
4.噪聲排放要求。各噪聲源(排風機、鼓風機、冷卻塔、空調器等)應采取必要的隔音降噪措施,不得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5.污水排放要求。對產生的含油污水必須設置隔油池,經隔油處理后排市政管網,所產生的廢油進行無害化處理。
6.垃圾處置要求。產生的廢棄食用油脂、餐廚垃圾的污染防治,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執行,不得亂堆亂放。
7.選址要求。選址應合理,不得占道經營,對周圍環境不得造成較大影響。戶外占道經營產生煤、油煙污染的燒、烤、煎、炸等各類食品加工點要全面取締。
8.證照要求。餐館必須取得環保、衛生、工商等行政審批許可手續。全面取締經限期治理逾期污染物排放未達標的餐館,全面取締無任何整改條件或無任何環保設施的餐館,全面取締無證、照或證、照不全的餐館。
四、進度安排
整個專項整治工作從2009年6月15日開始至2009年12月31日結束,分為調查摸底、宣傳發動、治理整改、總結驗收四個階段。
(一)調查摸底階段(2009年6月15日至7月15日)
市環保局牽頭對三區城區范圍內的餐飲經營戶煤油煙污染情況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做好登記、造冊、建檔工作,確定煤油煙污染整治單位名單、整治要求、整治時限。
(二)宣傳發動階段(2009年7月15日至7月31日)
召開市城區煤油煙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動員大會,在日報、晚報、電視臺等媒體《關于防治城市餐飲業環境污染的通告》和分批整治單位名單。各新聞媒體單位要積極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各有關單位要深入到各整治單位宣傳專項整治的目的和意義,告知整治內容、步驟、時間、要求,確保整治工作順利開展。
(三)治理整改階段(2009年8月1日至11月30日)
一是在8月31日前取締在戶外占道經營產生煤油煙污染投訴的燒、烤、煎、炸等各類餐飲經營戶、食品加工點。
二是在9月30日前、10月31日前、11月30日前分別完成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限期整改的餐飲經營戶和單位食堂(由各區政府提供第一、二、三批整治餐館名單)。
三是對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務的餐飲經營戶,由各區政府牽頭,依法采取行政強制手段,予以關停取締或、沒收高污染燃料設施。
(四)總結驗收階段(2009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各責任單位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市聯席會議辦公室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組織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五、組織分工
建立市城區餐飲業煤油煙污染防治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制度,研究部署和督促推進我市煤油煙污染防治工作,協調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由分管環保工作的副市長任召集人,成員單位為市環保局、市規建局、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經委、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局、市食藥監局、市國資委、市民政局、市委群工局、市委維穩辦及三區人民政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
(一)市級相關部門和單位職責
1.市環保局(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對整治工作實施統一協調、督辦;負責指導區縣做好餐飲項目的環評審批與環保“三同時”驗收;負責承辦相關會議和做好專項整治的驗收、總結工作。
2.市工商局:負責對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新、改、擴建餐飲經營戶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從源頭上控制煤油煙污染;負責取締和查處無照經營的餐飲單位;依法受理和查處其他相關部門移交的案件。
3.市衛生局:負責檢查餐飲單位的衛生狀況,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要依法查處;對拒不改正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要依法吊銷其衛生許可證。
4.市食藥監局: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完成后,負責檢查餐飲單位的衛生狀況,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要依法查處;對拒不改正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要依法吊銷其衛生許可證。
5.市商務局:負責牽頭規劃建設具備條件的娛樂、小吃一條街,劃定區域,對小型餐飲經營戶進行集中規范管理。
6.市城管局:負責對在戶外占道經營產生煤油煙污染投訴的燒、烤、煎、炸等各類餐飲經營戶、食品加工點依法予以整治或取締,防止因占道經營發生的煤油煙污染問題。
7.市規建局:負責拆除餐飲單位違章建筑、制止亂開門窗和擅自改變房屋使用功能經營餐飲的違法行為。
8.市公安局:負責對單位及個人阻礙公務的行為依法作出處理,保證整治工作順利開展。
9.市財政局: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劃撥資金用于市政府確定的餐飲集中區域內的污染治理設施建設。
10.市監察局:負責對煤油煙專項整治工作不力的責任單位和個人進行責任追究。
11.市民政局:負責城市煤油煙整治工作中的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
12.市經委:負責協調清潔燃料推廣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13.市委群工局:負責做好對上訪群眾的解釋工作。
14.市委維穩辦:負責處理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
15.日報社:負責按要求在日報、晚報刊登整治通告、整治名單;負責宣傳煤油煙污染整治工作,對個別整改不力的單位予以公開曝光,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16.市天然氣公司:負責為城區餐飲經營戶實施“煤改氣”工作,對下崗職工等困難經營戶原則上只收取安裝成本費。
17.市自來水公司:負責對拒不接受整改的餐飲單位停止供水。
18.電業局:負責對拒不接受整改的餐飲單位停止供電。
(二)三區人民政府職責
各區人民政府是這次煤油煙污染專項整治工作的主體,作為責任單位,負責轄區內專項整治工作的組織實施。要結合實際情況,細化實施方案,召集、組織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街道、社區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并根據整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提請市聯席會議辦公室移交相關職能部門處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餐飲業煤油煙污染專項整治是堅持以人為本、解決污染擾民,為市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本方案的安排,按照職責分工,細化工作方案,加強配合,協調一致,形成合力,扎實抓好專項整治各項工作,確保整治工作穩步推進,從根本上解決餐飲業煤油煙污染問題。要強化責任追究,對沒有按期完成整治任務的責任單位在5日內通報批評,并按《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對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責任追究。
(二)建立工作制度,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各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工作任務,責任到人,集中力量,有效解決餐飲業煤油煙污染擾民這一熱點難點問題。各區、各部門每月底將工作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計劃書面報聯席會議辦公室。聯席會議辦公室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辦,及時通報工作進展情況。
(一)統籌兼顧,做好項目前期工作
1、完成各類報建和審批。根據天津市塘沽區有關規定,一是完成土地變更容積率公示及項目立項審批;二是完成項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審批;三是完成環保評估、合理用能評估及地震安全性評估報告的編制,報相關政府部門審批;四是完成初步設計工作及方案設計、審查工作,并進行了超限審查及圖審的前期準備;五是積極跟蹤地價款返還工作。
2、組織技術論證,深入市場調研。(1)邀請天津專家對金唐大廈項目基礎及基坑工程項目進行論證,確定最優方案;(2)進行技術論證會,為基礎樁試樁設計和施工、檢測提出合理化建議;(3)舉行設計方案研討會,通過選擇增加負二層層高,采用雙層機械停車位的方式來解決停車位不足問題;(4)提前介入水、電設備設計工作,系統地從節能、經濟等方面進行論證,合理降低用電總容量設計。通過舉行專家論證、設計協調會,并深入市場調研,了解和收集資料,為設計提出合理化建議,可為公司節約各類投資約5700萬元。
3、完成工程招標及技術咨詢的委托。根據規定,金唐大廈各類項目招投標工作必須在天津完成,鑒于公司對項目當地招投標操作程序不盡熟悉,為減少非必要環節,規范招投標程序,經集團公司工程領導小組研究,并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定了天津一家專業工程招投標公司,負責金唐大廈各類工程項目招標及技術咨詢工作。
4、完成酒店設計的前期準備。多次與酒店管理公司專業人員進行溝通,將酒店設計參數提供給設計單位。今年11月27日,順利與合作單位法國雅高集團簽訂了天津金唐諾富特大酒店《管理合同》和《技術協助合同》。
5、提前進行金唐大廈項目的前期策劃和市場調研,從政策法規、市政規劃建設、市場銷售等多方面了解天津房地產市場,從經營的角度為項目設計提供合理化建議,為將來的項目銷售打下基礎。
6、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加強與天津市塘沽區區委、區政府及響螺灣管委會的工作聯系。通過與天津市發改委、建委、消防、環保、人防、供水、供電、供氣單位及塘沽區規劃局、建設局、國稅局、地稅局、建設交易中心、質檢、安檢、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建立了初步的聯系,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規范操作程序,抓好工程招標工作
從今年起,金唐大廈建設全面啟動,為規范操作和降低建設成本,所有的工程項目都報集團公司相關部門進行審核,對于需要進行招投標工程項目,嚴格按照天津市政府、深圳市政府及集團公司有關規定,報集團公司工程領導小組審議,確定招標方式,再委托公司組織招投標。據統計,全年共完成包括技術咨詢服務、招標、設計、勘察、監理、檢測、施工等20余項招標工作。先后完成招標、設計、監理、勘察、技術咨詢服務、臨時工程、基坑支護及工程樁施工、試樁施工、試樁檢測、工程樁檢測、監測、環保、合理用能、安全性評估報告的編制等32項合同的編制、審核工作,合同總金額為1.014億元人民幣。
(三)加強質量管理,爭創優質工程
金唐大廈項目是集團發展戰略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內容,也是集團重點開發項目,我們本著“創品牌、爭優質”指導思想,從設計到施工各個環節,做到一絲不茍,嚴格把關。同時,認真抓好安全生產,根據集團公司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組織架構,不定期組織監理公司、施工單位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通過與施工單位簽訂安全責任書,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年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四)樹立大局意識,順利推進三項制度改革
三項制度改革是集團公司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公司全體員工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認真學習和落實集團公司有關文件精神,以集團公司利益為重,正確對待個人的得失,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改革。員工通過競聘或雙向選擇,順利上崗。此次三改,科學設置了公司各個部門,員工也接受了一次市場競爭的洗禮,增強了危機感、責任感和競爭意識,將有利于提升了公司競爭力。
(五)加大宣傳推廣,提高公司知名度
金唐大廈項目作為集團第一個在外地投資的開發重點項目,得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塘沽區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得到了深圳市國資委及產權單位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和支持。為提高公司知名度,公司積極做好金唐大廈項目宣傳,按要求完成各級領導的考察、指導的接待工作。并在與項目的酒店管理公司簽約時,邀請了天津市塘沽區政府、各職能部門及多家新聞媒體參加了的簽約儀式,達到了預期的宣傳效果。
(六)加強內部管理,規范公司運作
1、加強費用控制,合理調配資金。鑒于金唐大廈總投資額較大,為合理使用資金,滿足開發建設需要,公司對資金需求進行仔細核算,并與集團相關部門協商制定資金使用計劃明細表。同時,本著厲行節約的原則,嚴格控制各項費用開支,其中辦公費用16.9萬元(主要為租金、水電取暖費、通訊費等),車輛費用7.1萬元,業務接待費用12.6萬元。
2、加強學習和廉政教育。一是深入學習、領會集團公司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結合實際,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標;二是學習天津相關法律法規,熟悉各項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三是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虛心向有經驗的單位及專家取經、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四是加強廉政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杜絕各類不正之風。
3、加強內部管理,完善規章制度。一是做好人事管理,根據三改后公司部門和人員設置,考慮金唐大廈開發建設實際情況,并結合集團公司對各公司業務重組時間不長,工作任務較為繁重,個別部門面臨不足問題,公司15名員工除天津出差外,其他人員合理安排到集團本部相應部門協助工作;為保障員工利益,經咨詢深圳社保局和請示集團公司,公司員工勞動關系由集團公司與員工簽訂,員工社保和企業年金仍在深圳繳交。二是逐步完善辦事程序和規章制度,各類文件嚴格按相關程序進行審批;三是對各類文檔、合同進行規范管理。
4、關心員工生活,提高員工凝聚力。由于項目離深圳較遠,部分員工需長時間出差天津,為減少員工顧慮,公司從人性化出發,關心和豐富員工生活,為員工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全體員工也都能顧大局、識大體,服從公司安排,克服困難,努力工作。
二、存在問題與困難
回顧一年的工作,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項目各項工作基本能順利推進。但也有存在著不足和問題:
1、響螺灣總體規劃滯后及響螺灣管委會要求形象進度,使金唐大廈工程項目處在邊設計、邊施工、邊辦理各種前期手續,從而使工程建設不能科學有序地開展,增加了各項工作的難度。響螺灣管委會與塘沽區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不足,也給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
2、作為外地企業,對當地有關政策及辦事程序需要一定時間的了解和熟悉,使工作受到一定的影響。
3、金唐大廈項目屬于超高層,技術難度高,員工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4、由于在外地工作,員工對當地工作環境、氣候等方面需要適應和調整,同時,由于長期在外,面臨兩地分居、無法照顧家庭等問題。
三、2009年工作計劃
2009年,是金唐大唐項目全面啟動的關鍵年,公司將按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項目全面開展工作,繼續加強對各方案的嚴格審核、把關,并提高工作效率,力爭達到工程項目的進度要求。
(一)工程項目前期工作
1、項目報建及審批工作:包括完成土地合同變更、控制性詳規方案報批、初步設計階段消防、人防審批、合理用能、環保審批、施工圖各報建審批工作、超限審查工作、供電、供水及供熱、燃氣、通訊等審批工作。
2、設計工作:包括主體施工圖設計、外墻裝飾方案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室內裝修方案設計工作(酒店、酒店式公寓及公共部分)、樓宇智能化及監控各項方案及施工圖設計等工作。
3、招投標工作:包括外墻裝飾設計、室內裝修設計和樓宇智能化及監控系統等設計招標工作;完成主體工程施工招標,包括:土建、給排水高低壓配電、消防、人防、空調系統、電梯、供熱系統、弱電系統等施工招標。
(二)現場施工進度
1、完成基坑支護及工程樁施工。
2、完成3層地下室及外墻防水工程。
3、完成土方回填。
4、完成主體工程至五層。
(三)項目資金使用計劃
根據2009年度工程進度需求,結合集團的實際情況, 2009年計劃投入總資金為2.6億元,控制投入2.08億元。
(四)進入實質的營銷策劃、推廣工作。一是深入了解響螺灣片區的房地產銷售政策,及時辦理項目預售的相關手續;二是進行市場分析,確定營銷策略、時機、目標;三是制訂宣傳推廣,印制宣傳手冊,完成售樓處、樣板房的選址、設計、裝修等;四是加強與金融部門協調,爭取在項目貸款、銷售按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一是全力完成收入任務,力爭實現收支平衡。截至11月底,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5547萬元,同比增長23.8%;預計全年能完成人代會批準的目標任務49230萬元。到11月,全縣一般公共預算實現支出180350萬元,同比增長1.9%;預計全年完成支出189000萬元,較上年增加15260萬元。通過盤活存量、調整結構,努力實現全年收支平衡。
全縣基金預算支出完成18329萬元,同比增加9522萬元,增長108.1%。
二是優化結構,推動平穩運轉。堅持“過緊日子、過好日子”,預計全年壓減一般性支出10%以上,民生支出占比超過一般公共預算的70%;我縣“六?!薄傲€”工作有序推進,財政運行良好。
三是全力保障,確保扶貧成效。緊緊圍繞脫貧攻堅規劃和目標任務,聚集“兩不愁、三保障”,科學規劃安排扶貧項目資金。截至11月底,2020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總投入6891萬元,比2019年增加3884萬元,增長130.9%,其中,縣級配套資金3181萬元,比2019年增加1166萬元,增長57.62%,形成財政扶貧資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扶貧投入同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相適應,有效保障脫貧攻堅資金需求。
四是主動作為,抓好重點工作。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保障重點工作投入,投入肺炎疫情防控資金3344.1萬元;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資金3989.96萬元;鄉村振興12532.44萬元;脫貧攻堅縣級配套資金3281萬元;助力企業發展3463.17萬元;入股四川銀行5005萬元;解決金糖司等企業安置資金1954.5萬元;四好公路建設和鄉村公路建設資金4199萬元;污水處理廠建設資金875萬元;鄉村文化旅游節(冬季)活動經費和西瑤鎮布衣三寨國家AAA級風景區建設資金487.1萬元;教育均衡發展基礎設施項目資金5271.71萬元;安排體育廣場、法治廣場、公租房一期歷史遺留問題資金4764.43萬元;機關幼兒園等三個幼兒園建設資金4415萬元,衛計婦幼中心建設1102萬元,扎實推進全縣各項重點工作順利開展。
五是優化程序,嚴格投資評審。堅決做到從政府項目預算資料的審查接收、評審人員的安排、評審過程、結論復核,全部通過評審管理程序規范運行,確保整個評審環節的合法合規。截至11月底,共評審項目200個,送審140121.4萬元,審定133434.8萬元,審減6686.6萬元,審減率4.8%。
六是形成合力,常態化資金監管。對我縣直達資金分配下達及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全面掌握我縣直達資金分配下達及使用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截至11月底,我縣財政直達資金及特別抗疫國債共分配資金26628.25萬元,實際支付24049.5萬元,支出進度為90.32%。
七是大力清理,盤活閑置資產。對全縣139戶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及閑置資產進行清查,共計清查出經營性及閑置資產203處,總價值1.49億元。并將其中產權明晰、價值1414.58萬元的22宗資產,移交農文旅司和國資公司進行經營管理。
(二)各項工作推進情況
一是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補短補差工作。共規劃實施脫貧攻堅補短補差項目137個,其中安全住房及住房功能改造項目12個,解決建卡戶242戶615人居住條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施安全飲水等項目55個,受益人口1374戶6052人(其中貧困戶636戶2801人);實施基礎設施項目50個,計劃完成通組路、產業路、入戶路164.9公里,解決3580戶17900余人(其中貧困戶1124戶5704人)產業發展、交通運輸行路難問題;開展公共服務設施、雨露計劃、扶貧小額信貸貼息、“巾幗行動計劃”、“扶貧?!?、貧困戶公益崗位等項目20個,受益貧困戶3544戶15748人,扶貧成效顯著。
二是持續有序開展鄉村振興。積極配合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爭取上級投入,有序開展鄉村振興、現代農(林)業園區建設,安排資金2569萬元支持產業發展。
三是切實加強民生保障。截至目前,代繳1.61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金額404萬元;代繳1.7326萬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額173.26萬元;安排困難群眾價格臨時補貼1696.06萬元。
四是建章立制,加大盤活力度。在存量資金季報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存量資金管理,實行動態清理和盤活機制。截至11月底,收回存量資金11156.47萬元,按原用途保留3034.49萬元,統籌使用8121.98萬元。
五是扎實有效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進一步提升評價廣度、深度和質量,充分挖掘資金使用的最佳效益、最大潛能。2020年選取支出績效評價項目77個,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資金總額5.258億元。
六是全力推動PPP項目。繼續實施教育均衡發展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第一期)項目。同時,推動黑水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及鄉村振興(PPP)項目(第一期)規劃,爭取今年進入財政部PPP項目庫,全力爭取明年動工實施。
七是及時兌付惠民惠農補貼。2020年1-11月通過“一卡通”發放監管系統,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共41項,發放金額12915.90萬元,占到位資金的92.45%。
八是圓滿完成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按照省州關于開展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要求,由財政局牽頭,協調組織部、檔案館和城南城北社區等部門,于10月底圓滿完成15戶國有企業560名退休人員(其中:82名退休黨員)的總體移交和接收任務。
九是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組織對縣屬國有企業進行全面清理,分類制定我縣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總體規劃,提出理順國有企業監管體制,深化國有企業專項發展具體方案;整合重組農文旅司、南絲路集團和銀鴻絲業,改革工作有序推進;投資設立金沙建設投資公司,公司運行良好,已實現利潤總額721萬元;投資設立寧興人力資源公司和眾誠保安公司,深挖行業發展潛力。
十是嚴格執行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截至2020年11月,我縣公務卡刷卡消費達到1955萬元,同比增加526萬元,增長36.81%。增長額及增長率均屬全州前列。
(三)存在的問題及短板
一是財政支出規模小,財政保障水平低。我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規模2016-2018年均為15億元左右,2019年提高到17億元;但仍是全州倒數第一,且是全州唯一一個低于20億元的縣。由于支出規模小,縣級可用財力非常有限,2020年預計全縣可用財力11.94億元,其中“三?!敝С稣紦?0.51億元,可用于發展的資金非常少。
二是財政增收乏力。我縣的蠶桑、烤煙發展等支柱產業已到達極限,新的穩定的財源未建立,亟需補充。
三是國有企業規模小,融資還本付息壓力大,資產分布零散,經營業務單一,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差。1-9月增虧企業6戶,盈轉虧企業2戶;減少盈利企業6戶;銀鴻絲業全年累計借款35615萬元,支付利息1544萬元難度大。
四是國庫對外借款20630萬元,全部借給國資公司用于發展縣域經濟或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無法消化。
五是自2019年四季度以來,400萬以下工程納入政府采購致使我縣政府采購工作量劇增,同時采購機構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更是加大政府采購監管工作的難度。
六是上級部門安排工作和下達資金時要求地方財政安排或配套資金,導致地方財政壓力過大。
二、2021年工作計劃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各項政策,緊緊圍繞收入目標任務,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稅收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潛力,嚴格依法征收;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確保非稅收入及時收繳入庫,努力實現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預計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20年增長6%。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加快支出進度,在確保項目質量的前提下,切實加快項目開工建設和在建項目實施進度,形成更多實物工程量和資金支出量;嚴格實行直接支付制度,推動財政資金直接惠企利民,保證財政支出穩步推進,確保全年財政工作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一)具體舉措
一是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圍繞縣委縣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聚焦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同時,指導、督促各預算單位提高項目預算執行率,對前期規劃不實、資金對接不精準、實施有困難的扶貧項目,縣財政將調劑閑置項目資金用于其他建設進度快、資金需求急的項目。
二是繼續推進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搶抓貧困縣2020年全面脫貧摘帽契機,協助扶貧、民宗等扶貧主管部門,積極爭取上級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扶貧機制,扶持優勢特色產業,加大產業扶貧力度。
三是認真分析研判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以盤活農村集體土地為基礎,圍繞現代農(林)業園區建設,支持創建省級、國家級園區,積極爭取上級投入,助推鄉村振興。
四是加大政府性資產清查評估力度,做大做強國資公司,力爭新增資產20億以上,增強國資擔保能力,為社會發展奠定投融資基礎。
五是加大投融資力度,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促進中學分校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城市建設和康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六是加快推進黑水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及鄉村振興(PPP)項目(第一期)實施,力爭年內進入財政部PPP項目庫,2021年3月前掛網招標。
七是精研政策爭取項目。重視政策分析研究,細化完善項目儲備,加強中央、省、州政策的收集研究,找準新出臺的政策對號入座,抓住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引導等領域包裝一批有規模、上檔次、后勁足的上報項目,力爭更多項目列入上級扶持范圍。
八是積極對接爭取資金。最大力度爭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事業、“三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垃圾處理體系建設、城市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專項資金支持,保障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九是積極支持烤煙、蠶桑主要支柱產業發展,穩步轉變財政支持發展方式,大力提效積極的財政政策,認真落實國家、省州更大規模減稅、更明顯降費政策,抓好財政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等各項政策落實落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十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過好日子”思想,嚴格遵照“六?!薄傲€”的保障序列安排預算支出,足額預算各項民生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對脫貧攻堅、民生、“三農”、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投入,堅決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增長。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8-0163-02
一、研究背景
環境問題是一個古老的問題,自從人類開始步入文明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就開始出現對空氣、水、和其他自然環境因素的污染問題。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類自身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加劇。1996年,KPMG(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對13個國家的環境報告進行了調查,發現環境報告已經成為年報中的一部分,大約3/4的公司在年報中包括了環境信息,1/4的公司提供了單獨的環境報告。
中國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措施,最終目的也是要求企業主動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一般來說,公眾可以通過報刊雜志、公司網站、公司年報等途徑來了解一家公司的經營活動狀況,同時,伴隨著越來越多環境問題的出現,企業的環境污染及治理狀況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鑒于公眾要求、法律強制、企業自愿等各種原因,許多企業開始在年報等各種媒介上披露環境信息。因此,對會計報告中環境保護信息披露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過研究,了解中國目前環境保護信息披露的現狀,并據此提出建議及改進措施以提高環境保護信息披露水平。
二、中國環保信息披露的法律支持
中國在有關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號——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主要限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環境信息披露的規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3—2005年全國污染防治工作計劃中提出了規范上市公司環境審查制度,并于2003年了“關于對申請上市的企業和申請再融資的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的通知”、“關于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公告”等文件,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形式等有了較具體的規定。
結合2008年國家環??偩诸C布的《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及《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要求,2008年5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旨在引導各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重視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指引》明確規定須以臨時公告方式披露的環境信息、公司可以自愿披露的環境信息以及被環保部門認定為污染嚴重企業必須披露的信息范圍,同時還明確了有關環境信息披露的程序性要求,如公告方式、報備文件等。
三、會計報告中環保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隨著環境管理的重要性的提升,各種利益相關方對企業會計報告的信息披露要求也相應提高了,但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有不同的訴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環保信息披露就有了新的發展。社會信息和環保信息開始被合并在一起,形成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近幾年來,在全球范圍內,企業環保信息披露逐漸從自愿轉變成為政府規定。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環保部及國資委都了關于環境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環保部也了“2011年全國污染防治工作要點”,要求推進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建立重點行業上市公司環境報告與制度,并編制一系列相關細分行業“十二五”規劃。在歐洲,英國、瑞典和丹麥也將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作為硬性的規定。
中國企業在年報中對環境信息披露的現象并不多見,但企業會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環境信息的披露,如排污申報登記,通過新聞媒體傳遞獲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信息,在產品包裝上披露綠色產品標志以對環境負責的態度。這種披露行為的動因,也存在著外因和內因,只是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表現方式。在中國,政府的影響力則是最主要的。中國政府已將環境保護作為中國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的核心,以環境法規體系為規范企業環境行為的主體。因此,企業披露環境信息,最主要的接受對象是政府。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所規定的環境影響報告、排放污染物許可證制度中規定的排污申報登記,其對象都是環境保護的行政主管部門。雖然聯合國早就提出了建立綜合環境與經濟會計系統以對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改進的建議,但是目前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計量指標還是GDP(國民生產總值),環境業績尚未融入經濟核算體系中,因此,政府也就沒有提出企業披露其環境活動的經濟影響的要求。而中國資本市場尚不完善,投機性強,社會投資者對企業的影響力還比較弱。所以,以年報這種主要面向投資者的文件形式披露環境信息的現象就比較少見。
四、環保信息在會計報告中披露的改進措施
1.將有關環境財務影響信息直接列入現有報表的相關項目中,不進行單獨披露。如把繳納的排污費視同一般費用列入“管理費用”,把專用于環境保護與智能的設備視同一般設備列入“固定資產”,把企業環境違規罰款視同一般的罰款列入“營業外支出”等等。中國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就是采用這種方式對環境信息的處理和披露的。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環境問題和環境利益相關者對相關信息的需求了,必須亟待改革。
2.在現有財務報告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擴容,把企業的環境信息區分為貨幣性信息和非貨幣性信息。對于貨幣性環境信息采取在現有報表中增加項目或附表的方式披露,對于非貨幣性環境信息則分別情況相應增加到“公司基本情況”、“董事會報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報告期內重大事件及對公司的影響”等模塊中進行披露。這種方式在國外已經被證明是走向獨立環境報告書的可行之路。美國、日本、丹麥等國家在推行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過程中,都曾經歷過這種方式,并最終過渡到了目前的環境報告書階段和可持續發展報告階段。中國由于正處在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初級階段,對于那些環境管理尚不具備條件的企業選擇這種方式作為一定時期的過渡也是符合國情之舉。該種方式下,須把企業的環境財務業績信息納入現有的財務報表體系,把環境經營與環境管理信息納入到“公司基本情況”、“董事會報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報告期內重大事件及對公司的影響”當中。
3.擴充現有的財務報表項目或增加附表,把企業的環境財務業績融入其中。企業的環境財務業績主要包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與費用、環境收益等相關信息,把這些信息融入現有的會計報表體系,實施起來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擴充現有報表的項目采取附注的方式披露相應的環境財務業績信息。具體可考慮:在資產負債表中增加與環境財務業績有關的項目:如在固定資產項下增設“其中:環境專用設備”;在預計負債項下增設“其中:預計環境負債”;在存貨項目下增設“其中:計入產品成本的環境支出”等。在利潤表中增加與環境業績有關的項目:如在營業成本項下增設“其中:計入銷售成本的環境支出”;在管理費用項下增加“其中:計入管理費用的環境支出”在營業外收入項下增加“其中:環境減免稅、環境補貼”;在營業外支出項下增加“其中:環境罰款、環境事故賠償、環境停產損失”等。在現金流量表中增加與環境有關的流入與流出項目:如:在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下增加“其中:收到的與環境有關的現金”;在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下增加“其中:支付的與環境有關的現金”;在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項下增加“其中:購買環境設施支付的現金”等。同時在現有財務報表附注中增加有關環境財務業績的項目信息,如在資產負債表中增加“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等補充資料;在利潤表中加注“環境支出”、“環境收益”等。
第二種方法:不增加現有的報表項目,而是采取增加現有附表的方式披露相應的環境業績信息。具體可考慮增加一張“企業環境財務信息表”。把企業的環境經營與環境管理信息進行分解,相應融入現行財務報告的、“董事會報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報告期內重大事件及對公司的影響”當中。
綜上可以看出,在現有財務報告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造,在報表的附表中增加“企業環境財務信息”表,同時分類歸集企業的環境經營與管理信息,與現有的財務報告進行有機融合的方式不僅與中國現行的財會法規和環境管理法規相接近,而且基本能夠滿足中國企業當前對外進行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需要。
五、結論
企業會計報告中披露環保信息,實際上是對會計報告的優化和完善。它反映的,不僅是數據本身,還映射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宏觀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變化以及中國整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同時也使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從經濟層面上升到共建友好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問題,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非常敏感,它關系到國家甚至人類的發展和延續。良好的經濟運作體系,能夠使國家在金融方面穩步向前;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保證經濟體系的正常運作。然而良好的生態環境,源于企業自身和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這正是會計報告中環保信息披露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袁建國,李毅,江波.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綠色會計探討[J].財會月刊,2005,(26).
[2] 李曉花.低碳時代的環境信息披露淺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2).
(一)全市目標任務
COD排放總量比年減少1.6%,其中工業加生活減少1.6%、農業減少2.1%;NH3N排放總量比年減少1.1%,其中工業加生活減少1.1%、農業減少1.6%;SO2排放總量比年減少1.6%;NOx排放總量比年減少1%。根據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年環境統計資料,結合考慮國電熱電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等大型項目投產等情況,為完成上述目標任務,2012年全市COD、NH3N、SO2、NOx應分別完成新增削減量9500噸、1230噸、10400噸、6500噸。
(二)各縣(市、區)、開發區、臺商投資區目標任務
二、重點計劃項目
(一)排放廢水污染物的重點結構減排項目
淘汰落后的產能、設備、工藝,加快技術更新進步,是推進和落實污染減排的重要工作。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按期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設備。本計劃所列項目,各地應再認真組織調查,核實無誤的必須依法依規按期淘汰到位。
1.淘汰皮革企業落后產能、設備、生產線
對已在年底前淘汰關閉的生產規模10萬標張/年以下的皮革企業和規格2.8米×2.5米及以下的皮革加工轉鼓,要嚴格監管、關停到位;要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對發現的未經批準擅自建設、投產的皮革企業、加工點要立即取締,并銷毀其生產設備。
市安海可慕皮革集控區皮革企業要加快推進重組整合工作,重組后的4家皮革企業產能均須達到30萬標張/年以上,并達到《清潔生產標準制革工業(牛輕革)》(HJ/T448-2008、HJ/T127-2003)規定的二級清潔生產水平。
2.淘汰造紙行業落后產能、設備、生產線
立即組織淘汰關閉單條年生產能力1萬噸及以下以廢紙為原料的制漿生產線、幅寬在1.76米及以下并且車速為120米/分以下的文化紙、幅寬在2米及以下并且車速為80米/分以下的白板紙和箱板紙及瓦楞紙生產線、以廢紙為原料的抄寬1092毫米及以下造紙機組成生產紙和紙板的生產線、抄寬1575毫米及以下生產生活用原紙和迷信紙等造紙機(白紙邊除外)、年產1萬噸及以下造紙生產線,以及石灰法制漿工藝。對已在年底前淘汰關閉的污染嚴重的造紙企業,要嚴格監管、關停到位。
3.淘汰紡織印染等行業落后產能、設備、生產線
立即組織淘汰74型染整生產線、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前處理設備、浴比大于1:10的間歇式染色設備、濕法氨綸生產工藝、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劑法氨綸及腈綸生產工藝、落后型號的印花機。強制使用小浴比染色設備和工藝,限期淘汰單位產品水耗超標的染色設備和工藝。對已在年底前淘汰關閉的污染嚴重的紡織印染企業,要嚴格監管、關停到位。
加強涉水行業整治,結合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及重點行業專項整治,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小化工、小制藥等行業落后產能(生產線)。
(二)排放廢氣污染物的重點結構減排項目
年底前已停產或淘汰的安溪煤矸石發電有限公司、省德化縣德義熱電有限公司應嚴格監管,不得擅自恢復生產。
2012年底前,淘汰窯徑3米及以上水泥機械化立窯、水泥干法中空窯(生產高鋁水泥除外)、水泥濕法窯(主要用于處理污泥、電石渣等除外)、直徑3.0米以下的水泥磨機(生產特種水泥的除外)以及水泥土(蛋)窯、普通立窯等落后水泥產能;淘汰年產100萬平方米以下的建筑陶瓷磚、20萬件以下低檔衛生陶瓷生產線,建筑衛生陶瓷土窯、倒焰窯、多孔窯、煤燒明焰隧道窯、隔焰隧道窯、匣缽裝衛生陶瓷隧道窯,石灰土立窯,磚瓦24門以下輪窯以及立窯、無頂輪窯、馬蹄窯等土窯。
(三)工業園區廢水治理工程減排項目
1.未實行污水集中處理的出口加工區、南安經濟開發區水暖產業園區、惠安惠東工業園區、安溪經濟開發區龍橋工業園區、安溪經濟開發區湖頭工業園區必須加快完成污水集中治理工程建設,實現工業園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2.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園區、臺商投資區惠南工業園區、安平開發區和已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南園區、洛江經濟開發區萬安園區、洛江經濟開發區雙陽華僑園區、經濟開發區、安東工業園區、南安經濟開發區成功科技園、惠安經濟開發區城南工業園區、安溪經濟開發區城區工業園、永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德化陶瓷產業園區民營科技園、德化陶瓷產業園區城東工業項目區,要進一步完善管網配套,實現工業園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3.已建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要在2012年底前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對污水處理系統運行情況實行動態實時監控。在建和新建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必須同步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并建設中控系統,確保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使用。
4.全市各工業園區內所有排污企業廢水必須自行處理達到接管標準要求方可排入污水管網,其中:重點排污企業必須根據省、市政府下達的工業園區整治意見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實行集中治理前,現有工業園區內所有排污企業必須自行處理達到排入環境的標準。各工業園區應根據園區的發展計劃和廢水處理需要,及時啟動污水處理設施擴建工程和配套管網建設。
(四)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減排項目
1.造紙行業要全面實施廢水三級處理,在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規定的噸產品廢水排放量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水回用率。其中,有條件的制漿造紙企業要在現有生化處理的基礎上,于2012年底前建成投運廢水三級氧化深度處理設施;其他造紙企業要實施三級處理和水回用工程。以廢紙為原料的造紙企業2012年底前噸產品廢水排放量要低于10噸。所有制漿、造紙企業必須認真實施廢水深度治理和回用工程,嚴格按照《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的各時段排放限值規定達標排放;同時應當采取措施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對生產廢渣和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要進行綜合利用,確實無法利用的,要按規范處置。所有造紙企業凡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限期于2012年7月底前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務的依法責令停產整頓或關閉、整合、重組。
2.印染行業各企業要采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加大水回用力度,2012年底前單位產量廢水排放量要下降30%左右。其中,大堡(南華)、伍堡(海天)、錦尚(綠源)和東海垵(金)漂染集控區污水處理廠(環境工程公司)廢水深度處理回用工程應于2012年底前完成方案、2013年組織施工、2014年6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廢水深度處理回用能力要達到集控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的30%以上;上述集控區外的所有紡織印染企業的廢水深度處理回用工程應于2012年10月底前完成方案、2012年底前動工建設、2013年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3.皮革行業必須全面完成深度治理。所有皮革加工企業(含原皮、藍濕皮加工,不含后整飾)必須全面實現“五水分流分治”,采用無銨鹽脫灰技術,含鉻廢水、含硫化物廢水全部實行回用,綜合廢水應采取膜處理等方式再生工業用水、無法再生回用的應深度處理達標排放?,F有規模在30萬標張/年及以上皮革企業必須通過二級清潔生產審核。
4.化工、石油加工、陶瓷、制藥、農副食品、食品、飲料、采礦等排放廢水的其他重點行業,各地要分批實行全行業廢水深度治理,通過實施清污分流、清潔生產審核、完善生化處理設施、實施深度處理、水回用等措施,減少廢水污染物排放量,或者經論證后接入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深度處理。
(五)火電熱電企業脫硫脫硝工程減排項目
1.火電熱電企業脫硫工程減排項目
現有燃煤電廠(熱電廠、企業自備電站)的脫硫煙氣旁路,必須全部實施鉛封。國電熱電有限公司應在充分論證確保不影響生產安全、供電供熱可靠性的前提下于2012年底前取消(拆除、封堵)脫硫煙氣旁路,已取消脫硫煙氣旁路的鴻山熱電廠要進一步加強脫硫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綜合脫硫效率要達到95%以上。
熱電有限公司、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等采用循環流化床工藝脫硫的熱電廠以及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清源科技有限公司、鳳竹集團、永春美嶺人造板廠、永春宏美紙業有限公司、玖龍紙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自備電站,必須進一步完善脫硫工藝和中控系統,自動添加脫硫劑設施必須穩定規范運行,必要時進行爐外脫硫,提高脫硫效率,綜合脫硫效率要達到90%以上。
2.火電熱電企業脫硝工程減排項目
限期建成投運燃煤電廠脫硝裝置。鴻山熱電廠限期于2012年11月底前完成脫硝技改,綜合脫硝效率達到75%以上。國電熱電有限公司1#、2#機組限期于2013年9月底前完成低氮燃燒改造和新建脫硝設施,綜合脫硝效率達到75%以上。
已建脫硝設施的機組必須確保脫硝投運率和脫硝效率。國電熱電有限公司3#、4#機組必須加強LNB和SCR運行管理,確保機組出力達到額定出力的50%及以上時SCR穩定投運,綜合脫硝效率達到75%以上。
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熱電有限公司、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玖龍紙業()有限公司、鳳竹集團、永春美嶺人造板廠、永春宏美紙業有限公司等本市所有燃氣電廠、循環流化床電廠、企業自備電站必須嚴格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確保NOx等大氣污染物達標排放。已建低氮燃燒設施的要穩定運行,達不到要求的限期于2012年底前或《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的時限完成低氮燃燒改造或者建成投運脫硝設施,確保NOx達標排放。
(六)非電企業脫硫脫硝工程減排項目(見附件4-3至4-5)
1.三安鋼鐵有限公司、德化鑫陽礦業有限公司要加強燒結機脫硫設施的運行管理,實施優化改造,確保綜合脫硫效率達到80%以上,確保穩定達標排放;要抓緊實施脫硝示范工程并確保于2014年底前建成投運。敬泰實業公司限期于2012年底前建成投運有色金屬冶煉煙氣脫硫設施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
2.美嶺水泥有限公司限于2013年底前完成低氮燃燒改造和新建脫硝設施,綜合脫硝效率達到50%以上。安溪湖頭水泥有限公司、安溪三元集發水泥有限公司和德化海峽水泥有限公司要嚴格執行污染防治“三同時”制度,實施低氮燃燒,配套建設脫硝設施,綜合脫硝效率達到60%以上,否則不得投入生產。
3.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應加強加氫處理裝置、催化裂化裝置、硫磺回收尾氣處理設施和其他已建脫硫裝置的運行管理并進一步完善治理工藝,提高硫磺回收率,加熱爐或焚燒爐應于2012年底前全部使用清潔燃料,綜合脫硫效率達到80%以上。
4.集中供熱項目。國電熱電有限公司、鴻山熱電廠、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熱電有限公司集中供熱覆蓋范圍內的非電燃煤(重油、渣油)蒸汽鍋爐,限期于2012年底前淘汰。市應于2012年啟動燃氣電廠集中供熱項目,2013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5.清潔能源替代項目。區、豐澤區的全部區域、洛江區的萬安街道和雙陽街道區域、開發區的清濛園區全部區域限期于2012年底前分期分批淘汰燃煤(重油、渣油)鍋爐,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各縣(市)政府應于2012年在環境質量敏感區域劃定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實施清潔能源替代;現有1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重油、渣油)鍋爐,限期于2012年底前分批淘汰;現有4蒸噸/小時及以下、使用8年以上的10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重油、渣油)鍋爐,限期于2013年底前淘汰或改造(改燃清潔燃料)。港區、臺商投資區應加大轄區燃煤(重油、渣油)鍋爐的清潔能源替代力度。市、市應于2012年完成紡織印染行業燃煤(重油、渣油)熱載體爐的清潔能源替代方案,全市紡織印染行業燃煤(重油、渣油)熱載體爐限期于2013年底前完成清潔能源替代。
6.未列入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清潔能源替代計劃的燃煤(重油、渣油)鍋爐,分期分批于2013年底前全部建成投運脫硫設施;其中,20蒸噸及以上鍋爐,應在2012年底前采用能持續穩定去除二氧化硫(硫化物)的工藝完成脫硫設施建設,并配套規范、完善的脫硫在線監控設備和中控系統,綜合脫硫效率要達到70%以上。
7.60蒸噸及以上鍋爐,限期于2012年底前完成氮氧化物減排工程建設、在線監控設備安裝、中控系統建設方案、2013年9月底前投入使用,綜合脫硝效率應達50%以上。
8.嚴格控制新上中小規模燃煤鍋爐。在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和集中供熱區域范圍內,新建、擴建項目不予批準新上燃煤自備電站和燃煤(重油、渣油)鍋爐;在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和集中供熱區域范圍外,新建、擴建項目應優先采用清潔能源,原則上不再批準新上燃煤自備電站和規模小于20蒸噸/小時的燃煤鍋爐,確需新上燃煤自備電站和燃煤(重油、渣油)鍋爐的必須同步配套除塵、脫硫、脫硝設施,1蒸噸/小時以下鍋爐鼓勵采用電鍋爐。
(七)陶瓷企業污染治理工程減排項目(見附件4-6)
所有陶瓷企業必須嚴格執行《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污染因子必須全面達標排放。已達標的必須確保治理設施穩定運行、持續減排;未達標的一律責令停產、限期整治;對治理無望的或未按期完成整治任務的,由所在地政府責令關閉。
1.全市所有陶瓷企業限期于2013年9月底前完成窯爐的清潔能源替代。
2.所有陶瓷企業無論是否改用清潔燃料,氮氧化物都要達標排放。達不到排放標準的,應通過改造燃料燃燒方式,采取低氮燃燒方式,或者采用廢氣循環、活性碳法除氮,或者建設廢氣脫硝設施,或者其他穩定、持續、有效的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措施,確保氮氧化物達標排放。
3.沒有條件改用清潔燃料且又相對集中的陶瓷企業群,應于2013年9月底前采取集中供應水煤氣并完成水煤氣集中供應企業的脫硫(硫磺回收)設施建設,綜合脫硫效率應達90%以上。
4.沒有改用清潔燃料且因零散分布無法實施集中供應水煤氣、又未實施脫硫且無法確保持續穩定達標排放的陶瓷企業,限期于2013年10月底前責令關停或者淘汰。
(八)生活COD、NH3N治理工程減排項目
1.原有已投運污水處理廠要進一步提高負荷率
全市各地要切實加強污水配套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工作,充分挖掘減排潛力,確保中心市區寶洲、北峰、城東污水處理廠和港、、、惠安污水處理廠提高運行負荷率和進水濃度,確保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污水處理廠全年基本滿負荷運行并提高進水濃度。市中心區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工程必須于2012年底前建成投運,尾水應盡量再生利用于工業生產等。
2.新(擴、改)建污水處理廠要加快投運并確保負荷率
各地要嚴格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下達2012年度市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任務的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實施各污水處理設施及其配套管網項目建設,確保各污水處理廠按時投入運行并達到規定運行負荷率,要采取有力措施提早完成;同時,對照《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十二五”市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計劃的通知》要求,著手組織開展各相關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提前開工建設項目,促使項目盡早發揮減排效益。
3.規范處置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強化垃圾滲濾液治理。各地要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各縣(市、區)和開發區、臺商投資區“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的通知》要求,抓緊建設并按時完成污泥、垃圾滲濾液規范化處理處置設施,全面、及時、妥善處置污水處理廠污泥和垃圾填埋廠、垃圾焚燒發電廠滲濾液,實現達標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九)農業COD、NH3N治理工程減排項目
1.科學控制畜禽和江河湖庫水產養殖總量
各縣(市、區)和臺商投資區要科學控制區域內畜禽養殖和江河湖庫水產養殖總量。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必須立即搬遷關閉、拆除到位;禁建區內禁止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已建畜禽養殖場應限定畜禽養殖數量,其污染物應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達不到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應搬遷或關閉。未經環保、國土、農業等部門審批的養殖場,一律依法關閉、拆除。
2.全面治理畜禽養殖污染
所有不屬于拆遷關閉的規?;笄蒺B殖場和養殖小區,必須實施全過程綜合治理方式(包括:建設雨污分離污水收集系統、采用干清糞的方法收集糞便、尿液進入沼氣池發酵處理、沼液經生化處理或多級氧化塘處理后達標排放或灌溉還田、糞渣和沼渣通過堆肥發酵制取顆粒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或者采取改進養殖方式(生物發酵床、墊草墊料養殖,且墊料還田利用或生產有機肥),實行生態種養(污染物處理后全部回用農田)等。對未能在期限內完成養殖方式改進以及全過程綜合治理達標任務的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由所在地政府依法予以關閉。2012年底前,各縣(市、區)、臺商投資區完成全過程綜合治理的規模化生豬、肉牛、奶牛養殖場的養殖頭數,應達到本轄區相應的規?;B殖類別總頭數的60%以上。
3.大力推進專業養殖戶整合和治理。各地要加快畜禽養殖規?;?、集約化進度,推進專業養殖戶整合,實行規模化、小區化養殖并實施污染全過程綜合治理。
4.引導科學種植
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防治化肥和土壤有機質流失。推廣循環農業生產模式,減少污染物排放。
(十)機動車排氣NOx治理工程減排項目(見附件7)
1.對達到國家規定強制報廢年限的機動車,一律強制報廢,依法辦理注銷登記手續。
2.加快淘汰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鼓勵其他類型老舊機動車輛提前報廢。
3.對延緩報廢的車輛,一個檢驗周期內經3次檢驗不合格的,或者在延緩報廢期限內不按規定進行安全技術檢驗上道路行駛被依法查處的,收回牌證,注銷檔案。
4.強化機動車源頭污染控制。新增機動車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階段性新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并符合機動車環保型式核準目錄要求。污染物排放水平達不到國Ⅳ排放標準或者在用車尾氣檢測不合格的機動車,不得轉入。機動車使用年限距強制報廢年限不足兩年的不予辦理轉移登記手續。
5.加大機動車排氣監管。2012年月日起,市全面實施機動車環保標志發放和管理;加強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停放地抽檢、道路抽檢工作,對排氣不合格的車輛,依法依規予以查處。
6.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和市交通委、國資委要加快對屬于“黃標車”的客運車輛的更新工作,新增、更新的客運車輛必須達到國Ⅳ排放標準,鼓勵公交車、出租車使用LNG、CNG等新能源和混合動力。中心市區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必須采取措施加快淘汰所屬“黃標車”。進入中心市區的營運車輛原則上應符合綠色車輛標準的,營運“黃標車”應力爭在2012年底前完成更新、淘汰或變更營運線路。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減排監測體系
嚴格落實省、市下達的年度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計劃,不斷完善減排監測體系,提高減排監管能力。2012年要認真抓好市環境監測監察實驗中心建設,豐澤區、港區、市、市、惠安縣、永春縣、德化縣環境監測站應于2012年底前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區、洛江區、南安市、安溪縣應于2013年底前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
(二)加強監督管理
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和重點排污企業的自查自律工作,嚴格排污許可管理。要堅持“勤罰”的高壓態勢,定期在《晚報》等主流媒體公布停產整頓和關閉取締的環境違法企業名單,進一步鞏固落實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自查自律行動年活動成果,推動減排計劃項目建設進度,保證減排治理設施穩定規范運行、達標排放,督促落實關停淘汰措施。建陶、印染、皮革、造紙、電鍍、化工等重污染行業企業,凡污染物超標排放的,嚴格依法責令停產整頓,限期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責令關閉;其他行業企業污染物超標排放的,嚴格依法停產整頓,限期完成整改。
(三)落實減排政策
嚴格落實和不斷完善減排經濟政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實施集中供熱、清潔能源替代、節水回用的鼓勵扶持和經濟約束政策措施,采取有力的經濟政策促進主要排污領域減排工作;要建立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鼓勵重點排污行業“上大壓小”;嚴格執行新(擴)建項目總量指標調劑,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對造紙、印染、化工、皮革、合成革、火電、建材等重點排污行業實行全行業排污總量控制,促進行業增產減污;認真貫徹執行《省物價局省環保廳關于加強脫硫電價管理促進燃煤發電機組脫硫設施建設和運行的通知》、《省物價局省環保廳關于試行脫硝電價管理促進燃煤發電機組脫硝工作的通知》、《省物價局省環保廳關于加強脫硫電價管理促進燃煤發電機組脫硫設施建設和運行的補充通知》和鋼鐵、石材等行業企業的差別電價政策,促進脫硫脫硝減排項目的落實、減排設施的正常運行和石材行業的整治工作;嚴格執行《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的通知》要求,對工業用水實行定額計劃用水管理和差別水價政策,提高工業水回用率,有效降低單位產品排污負荷;市水利局應牽頭于2012年6月底前制定造紙、印染、皮革、石材等重點行業的綜合用水和單項用水的定額,市物價局和有關縣(市)根據行業用水標準適時出臺企業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市、市、南安市應于2012年底前對重點耗水行業實施差別水價政策;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污水處理運營費同處理效果掛鉤政策,將污水處理廠出水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污泥處理合格率等統籌納入運營管理考核內容。
實行未完成減排任務的限批政策。對不按計劃完成污水處理廠建設或者管網配套年度任務的市、縣、鎮,暫停當地以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為主要污染物的新擴建工業項目審批。對不按計劃完成污水集中治理任務,以及不按要求實施集中供熱或者雖建集中供熱設施但不按要求拆除小鍋爐的開發區(工業園區),暫停其區內新擴建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項目審批。對不按要求完成減排任務的地方、區域和企業,實行必要的環保限批和評先創優減排“一票否決”。
(四)履行減排責任
1.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臺商投資區管委會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本行政區域減排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減排工作機制,加大減排資金投入,落實減排項目,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按期實現減排目標。
2.企業減排主體責任。所有排污單位必須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落實目標責任,強化管理措施,積極籌措資金,自覺進行污染減排,確保按規定時限完成減排項目。要定期向環保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報告減排項目進展情況,自覺接受監督。對未按期完成減排任務的排污企業,當地環保部門要予以公開通報,限期整改,并向金融機構通報相關情況,列入企業征信系統。
3.部門“一崗雙責”責任。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市人民政府轉發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暫行規定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十二五”重點領域減排工作部門分工責任的通知》要求,按照各自分工,認真履行減排工作責任,齊抓共管,加強溝通配合、協調聯動,充分發揮減排工作聯席會議作用,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工作。
(五)健全工作機制
1.細化減排計劃,落實減排項目。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臺商投資區管委會要按照本《計劃》精神,制定和細化本轄區減排工作計劃,將減排任務分解落實并認真組織實施;其中,各地的非電脫硫脫硝減排項目、陶瓷行業減排項目和紡織印染、造紙、化工、農副食品、食品加工、飲料等行業廢水深度治理減排項目計劃應于月30日前報市減排辦備案。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本《計劃》的要求,將減排工作納入本部門重要工作內容,全力推進減排工作。
2.加強項目調度,健全減排臺帳。各縣(市、區)、開發區、臺商投資區要按規定落實減排調度制度,報告本轄區減排計劃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各減排項目單位每月要向所在地環保局報告減排項目進展情況。各燃煤電廠、污水處理廠每月要向所在地環保局和市環保局報告上月生產運行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各減排項目單位要建立并完善減排工作檔案臺帳。
隨著世界各國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政府綠色采購已經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所謂“政府綠色采購”,就是在政府采購中著意選擇那些符合國家綠色標準的產品和服務。政府采購的綠色標準不僅要求末端產品符合環保技術標準,而且要按照產品生命周期標準使產品從設計開發、生產、包裝、運輸、使用、循環再利用到廢棄的全過程均符合環保要求。
政府綠色采購的市場效應分析
(一)政府采購的規模擴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采購的范圍和采購規模日益擴大,政府采購已經成為當前各個國家和地區乃至全球貿易的最大消費者。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各國政府采購消費大約相當于各國GDP的10%左右,發達國家的這個比例要更高一些。如歐盟各成員國政府采購每年約1萬億歐元,占其GDP的14%左右(還不包括公共事業部門的采購)。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購額達到14萬億日元。聯合國每年支出約30億美元。
由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公共事業的不斷加強,政府采購不僅價值大,數量多,而且涉及的產品范圍廣。據初步統計,2005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達到了2500億元以上,占當年財政支出的7%,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7%.2004年全國政府采購貨物類規模為1048.7億元,占采購總規模的49%,比上年增長了17%.工程類采購規模為948.3億元,占采購總規模的44%,增長了44%.服務類采購規模為138.4億元,占采購總規模的7%,增長了33%.
(二)政府綠色采購的市場效應
實施政府綠色采購可以成為引領綠色消費的重要手段。由于政府采購具有消費規模大,資金量多,涉及面廣和市場帶動作用明顯等特點,是我國建立可持續消費模式的突破口。因此只要政府將環境要求納入其采購模式,增加綠色產品的購買力度,對市場中環境友好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必然產生重大影響。
實施政府綠色采購對供應商產生積極影響。政府行為代表社會公共利益,通過政府采購,優先考慮綠色產品、綠色服務和有利于環境的工程項目,必然會促進企業向綠色方向發展。供應商為了贏得政府這個市場上最大的客戶,必會積極采取措施增強其產品的綠色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對環境和人體的負面影響程度。
實施政府綠色采購有助于提高我國企業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作為一個世界制造大國,我國主要的加工制造行業中,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技術及其產品還占很大比重,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經常遭遇綠色貿易壁壘和其他市場準入問題,一些產品由于達不到環保標準而無法進入國際市場或者無法長久立足。實施政府綠色采購能夠通過綠色標準、綠色認證和綠色清單等措施的引入,將國際最新綠色產品信息和動向及時傳到國內相關企業,引導企業加速產品的升級換代,提升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實施政府綠色采購可以促進綠色產業和技術的發展,有利于形成可持續生產體系。政府綠色采購因其量大面廣,可以引導和培養一大批綠色產品和綠色產業,帶動和促進綠色清潔技術的發展。具體地講,就是政府要通過綠色采購,進一步引導企業調整生產和技術結構推行清潔生產技術,促進電子設備、交通設備等輕污染產業的發展;加快對化工、造紙、冶煉、電力等重污染產業的技術改造,減少自然資源消費和污染排放量;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等。如美國有近1/3的家用電器是在“綠色旗幟”下推出的。
實施政府綠色采購可以促進綠色消費市場的形成,提高公眾環境意識。政府綠色采購對普通消費者有強烈的引導和示范作用。消費者的綠色取向促進了綠色消費市場的形成,提高了公眾的環境意識。盡管這些國家公眾綠色消費行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政府綠色采購無疑發揮了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國外政府綠色采購的實踐
許多國家和地區為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紛紛對政府采購制度進行修正和完善,并通過政策和法律逐步使政府綠色采購理念制度化。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積極推行綠色采購,以聯合國、世界銀行等為代表的一些國際組織也組成了綠色采購聯合會、很多國際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組織自愿實施綠色采購,綠色采購已經成為世界性趨勢。
在實踐中,各國紛紛推出各項推動政府綠色采購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推出鼓勵和推動綠色采購的法律與行政命令;制訂和出版各種指導綱要與手冊;列出綠色采購產品清單等。各國推動政府綠色采購的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由國家政府確立政策方向,指導下一級政府進行采購。如法國由中央管理機關制定采購計劃并向基層部門貫徹;丹麥、日本由國家推出可持續采購國家政策,指導地方政府與民間的組織與團體推動綠色采購;另一種是以地方團體先自發的綠色采購行動為主導,政府僅屬于輔導協助的地位。如瑞士聯邦建筑物組織會議作為民間行業組織負責協調建筑業采購。
(一)美國
目前,美國政府主要以聯邦法令與總統行政命令作為推動政府綠色采購的法律基礎,如美國總統第13101號行政命令“通過廢棄物減量、資源回收及聯邦采購來綠化政府行動”與美國資源保護與回收法(RCRA)。美國政府盡管還沒有制定綠色采購法,但政府采購法第23章專門做了規定,該章的名稱是“環境、自然保護、勞動安全和無毒的工作場所”,主要內容就是綠色采購規定,如23?904款明確指出,采購那些對人民健康和環境影響最小的產品和服務是政府的采購政策。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已經先后制定并實施了采購循環產品計劃、能源之星計劃、生態農產品法案、環境友好產品采購計劃等一系列綠色采購計劃。
(二)日本
1994年日本制定實施了政府綠化行動計劃,擬定了綠色采購的基本原則,鼓勵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機構采購綠色產品。1996年日本政府與各產業團體組成了日本綠色采購網絡組織(GPN),參與該組織的會員團體承諾將通過購買環境友善物品及服務,減少采購活動對環境的不良影響。GPN的活動主要包括頒布綠色采購指導原則、擬定采購指導綱要、出版環境信息手冊、進行綠色采購推廣活動等。2000年日本頒布了綠色采購法,這是日本為建立循環型社會頒布的六個核心法案之一。綠色采購法規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屬的機構都必須制定和實施年度綠色采購計劃,并向環境部長提交報告;地方政府要盡可能地制定和實施年度綠色采購計劃。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和私人組織實施了綠色采購。
(三)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的綠色采購屬于聯邦政府“政府綠色行動”的一部分,該行動計劃由聯邦環境部主導,并于1992年后開始制定許多供各部門參考的實施綱要。加拿大政府的環境管理準則敘述了各部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以及實施各項措施綠化政府的目的,其政府綠化作業實務則將采購品是否具有環境標
志列入考核對象,指導各部門如何就綠色采購、廢棄物管理、水資源使用、建筑物能源使用、公務車輛使用、土地使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7個項目采取最佳作業來達成環境目標。1995年,加拿大政府頒布了《綠色政府指南》,要求各個政府部門制定自己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具體計劃,并將其納入政府的日常事務和決策中,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購。此外,環境部擬定的“辦公室家具之環境規格”詳細列舉了采購承辦人員對采購品的投標資格、產品設計、產品使用材料、制造過程、產品包裝與行銷、產品使用、產品廢棄處置等各個生命周期階段中應予以考核的事項。(四)德國
德國自1979年起推行環保標志制度,國家規定政府機構優先采購環保標志產品,規定綠色采購的原則包括禁止浪費、產品必須具有耐久性、可回收、可維修、容易棄置處理等條件。在1994年9月27日通過的循環經濟法第37章中對政府采購循環經濟產品作出了原則規定,明確規定聯邦政府有關機關應擬定工作計劃,進行采購、使用有關物品;擬定建設計劃,采購和使用滿足一定的耐用性、維修保證、可再利用性等規定的環境友好型產品和服務。
(五)歐盟
許多歐盟國家的政府開展主動性環境采購計劃已經近10年了,各國之間的綠色采購合作也日益密切。為了避免混亂、進一步協調各國的行動,2004年8月,歐盟委員會了“政府綠色采購手冊”。該手冊主要指導歐盟各成員國如何在其采購決策中考慮環境問題,為此歐盟委員會還建立了一個采購信息數據庫,目前信息庫中已有100多類產品的信息,包括產品說明書、生態標簽信息等,還提出了一般采購建議。
完善我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的啟示
(一)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根據2003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九條明確規定:“政府采購應當有助于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目標,包括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為在我國政府采購活動中追求環境保護社會公共政策目標奠定了法律基礎。除此之外,我國還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推進政府綠色采購的政策文件,如2004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通知》提出,政府機構要在資源節約活動中發揮表率作用,制訂節能實施方案和能耗水耗定額、支出標準,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降低費用支出,帶頭節約資源。2004年12月《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對節能產品實施政府采購制度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用財政性資金進行采購時,在技術、服務等指標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采購。
雖然以上這些政策和法律文件為我國推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法律基礎,但在整體上還存在結構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體表現為政策法律協調性差、操作性不強。例如《政府采購法》第九條只是籠統地將“保護環境”作為政府采購的公共政策目標,在原則上規定了政府采購應當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而對如何在政府采購中保護環境、促進政府綠色采購,則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和具體措施。又如,《實施意見》從政府帶頭節約能源的政策目的出發,僅僅規定了政府對于節能產品的優先采購措施。因此,我國應借鑒國外經驗,以可持續發展原則為指導,在全面建設小康目標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大目標下,結合推進行循環經濟和促進可持續生產與消費,制定促進政府綠色采購的相關法律、制度及配套措施。目前具體來說,就在現有法律政策的框架下,進一步修訂和頒布適合我國國情的政府綠色采購法律和政策措施,對政府實行綠色采購的主體、責任、綠色采購標準和綠色采購清單進行細化和完善,為促進推行政府綠色采購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進一步實施和完善環境標志計劃
環境標志與政府綠色采購都具有市場特征,同時兩者都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兩者可以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國家在推動其政府綠色采購時是以環境標志計劃(或稱生態標志計劃)為基礎的,例如加拿大在采購產品時把產品是否有環境標志作為選擇標準之一;日本政府機關是采用第三方認證體系或綠色產品信息系統作為采購綠色產品的參考標準。挪威也是通過環境標志認證體系來推動綠色采購的。環境標志認證標準以及環境標志認證產品正在成為許多國家綠色產品標準的依據和綠色產品清單中最優先考慮的產品。
我國環境標志計劃始于1994年,是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國家11個部委共同發起的。12年來,我國環境標志建立了較完善的標準體系和審核體系,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56項標準,覆蓋了綠色采購的主要產品,已有1100多家企業的21000多種產品獲得了中國環境標志。目前,已獲認證的產品中大多都與政府采購密切相關,如環境友好型辦公設備和用品、環保建材、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等。環境標志對于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節約能源,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污染,保護人體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推進綠色消費,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環境標志產品的特性主要從環境友好角度充分考慮減少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安全、資源能源節約、再生資源利用以及產品的可回收和再循環。我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范圍不斷擴大、種類不斷增加,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制度基本涵蓋了政府采購的產品內容,是下一步我國制定政府綠色采購標準、清單和指南的重要基礎。
雖然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環保、節能標志共有四種,分別是十環標志、環境標志II型、節能標志和能效標識。但在政府綠色采購具體實施過程中,到底依據什么標準采購環保、節能產品,卻表現得無所適從、手足無措。這些清單和標志,既各自獨立各有側重,又互有重疊互不相屬。為確保環保、節能產品政府綠色采購能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號和概念上,國家權威部門應盡快作出明確的決定。
(三)建立綠色采購標準
綠色采購標準的制定是實施政府綠色采購的核心。可以根據目前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等制度,選擇政府采購所涉及的優先領域,分行業、分產品制定綠色采購標準和清單。從國際經驗看,實施政府綠色采購的大多數國家是將環境標志產品作為綠色采購的主要對象。環境標志產品是各國制定綠色采購產品標準和指南的重要基礎。為了核查和審計的方便,許多國家都將環境標志產品與政府綠色采購產品掛鉤,政府綠色采購產品指南的制定都以環境標志產品為依據和基礎,要求政府采購環境標志產品。因此,要盡快制定各類綠色產品的綠色環保標準;加快行業內綠色標準的推廣工作;加快對綠色產品的“環境標準的認證”步伐,使綠色產品生產企業有章可循,有規可矩,為綠色產品和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當然,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還可以通過經濟手段的價格優惠和財稅補貼來扶持政府綠色采購發展;通過規范和公開相關綠色采購信息,公布政府綠色采購的執行情況,建立起對政府綠色采購的監督機制,以促進政府綠色采購的健康發展;通過密切關注WTO《政府采購協議》及與環境相關協議談判進展,來推進我國政府綠色采購更加符合國際綠色規則的要求等等。
參考文獻:
1.萬秋山。全球政府綠色采購政策發展現狀和我國的對策[J].環境科學動態,2005
2.沈曉悅。大力推進我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J].環境經濟,2005
3.陳軍。世界各國政府綠色采購的發展現狀[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4
所謂綠色稅收,又稱環境稅收,是為了保護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推進清潔生產,實現綠色消費而征收的稅收。與綠色稅收的概念相對應。綠色稅收制度,包括綠色稅收法律制度及稅款征收管理制度和稅收考核評價制度。
1綠色稅收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20世紀60年代,由于工業化的迅猛發展。許多國家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累積性的環境污染問題,使生存和發展都受到了嚴重威脅。加強環境保護,以稅收強制手段控制全球環境退化度問題。已成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核心問題。197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第一次提出了發展與環境問題,并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使關注環境保護問題的可持續發展準則得以公認。隨著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確立,為解決全球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的環境退化問題,經濟學家庇古率先提出“政府利用宏觀稅收調節環境污染行為”的環境稅收思想,是綠色環境稅收得以產生的思想理論基礎。
隨著國際貿易中關稅壁壘和綠色壁壘的宏觀稅收調控作用的突現,世界各國已逐步開始探討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綠色環境稅收”問題,促使經濟學家庇古的“宏觀稅收調節環境污染行為的綠色環境稅收”理論得以實行.于是順應世界潮流的綠色環境稅收應運而生。
綠色環境稅收制度最早在歐洲誕生,瑞典1988年第一次賦予綠色稅收這一解決環境問題的經濟手段以法律形式,隨后德國、日本、挪威、荷蘭等國也先后征收二氧化硫稅。德國和荷蘭還征收水污染稅,用于保護水資源。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90年代初丹麥、芬蘭、荷蘭、挪威、瑞典和美國相繼開征了碳稅。例如,美國已著手對每噸碳征收6~30美元的碳稅,并開始征收交通稅,每次行程收稅1~4美元。此外,還有噪音稅、固體廢物稅等保護環境的稅收。環境保護在不少發展中國家也受到重視,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的一些國家也先后開征綠色稅收.或對原有稅種進行“綠化”使之具有環保功能。
1992年6月.在巴西召開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會議認為污染者應該承擔污染治理的責任.國家當局應努力促使內部負擔環境成本.并且適當照顧公眾利益.而不扭曲國際貿易的開展,對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產品征稅。1994年,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在馬拉喀什簽署最后文本的前夕.GATT決定成立WTO“貿易與環境委員會”,專門負責解決因環境問題而產生的貿易爭端,力求使環境問題的處理制度化。該委員會在工作計劃中擬首先考慮的問題包括為達到環境目的的收費和稅收。1997年12月,160個國家在日本京都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呼吁發達國家在2008—2012年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5%。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各國除了使用直接干預和硬性規章制度等傳統政策工具外.還采用綠色稅收和排污許可證兩種政策.其中綠色稅收是目前各國控制污染的主要手段。
歸納起來,國外實現的綠色稅收有如下特點:
1)有著相同的國際依據率先實行綠色稅收的國家,其綠色稅收的征收和改革措施都以《京都議定書》和其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協定為共同依據。OECD和歐盟成員國已經在綠色稅收改革方面提出許多新措施.這些組織已經成為各國進行綠色稅收改革討論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
2)對二氧化碳排放征稅是綠色稅收改革的關鍵實現環境目標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對目前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征稅。但是.由于很難準確地測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以該稅是按照排放氣體中碳的估算含量來征收的.這樣就使各國的綠色稅收稅率差異相當大。
3)綠色稅收具有環境目標和收入目標獲取收入并不是實施綠色稅收的主要目標.因此綠色稅收一般都不會取得大量收入。從OECD的數據庫看,19個發達國家從綠色稅收中取得的收入占GDP的百分比不足2%.其中希臘高于4%,墨西哥和美國最低.只有1%。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的綠色稅收改革都有雙重目標.一是改善環境,二是利用籌集的資金糾正其他稅種對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所以綠色稅收具有環境目標和收入目標的雙重性。
4)環境目標和產業競爭之間的關系在綠色稅收的設計和征收中有重要影響主要表現在.有的國家沒開征此稅.又沒有其他補償措施.所以已開征綠色稅國家的企業可能以公平競爭為由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減免稅收。這樣就使得一些已開征綠色稅的國家最后又放棄了一些綠色稅種。如芬蘭對電力部門豁免碳稅,丹麥也用自愿協議取代了碳稅.挪威為了應付石油部門投資的下降.正在考慮取消碳稅。在缺乏補償措施的情況下,綠色稅收可能會影響國際競爭。
2建立綠色稅收制度的必要性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十分關注資源環境保護問題,已開始利用法律和經濟手段進行環境保護.特別是1993年以來,我國基本上形成了利用行政手段保護環境的排污收費制度.國家已規定了污水、廢氣、廢渣、噪聲四大類100多項排污收費標準。
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通過收費使環境的外部成本得以內部化。并為環保工作提供專項資金。排污收費制度,使我國在調控自然資源合理利用、減少環境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這種排污收費制度存在不少問題,制約其作用的發揮。1)排污費的征收標準偏低.且在不同污染物之間收費標準不平衡。2)征收依據落后,仍是按單因子收費。即在同一排污口含兩種以上的有害物質時.按含量最高的一種計算排污量.此收費依據不僅起不到促進企業治理污染的刺激作用。反而給企業一種規避高收費的方法。3)排污費征收管理不規范.征收率低.征收成本高.相當一部分被環保部門用來維護其機構人員支出;征收阻力大.排污費不具有完全的強制.立法基礎薄弱。權威性差。4)排污費的使用不科學。原應該用于環境治理的費用被人為地挪作他用或被擠用.使用分散,周轉慢.影響了治污步伐和排污費的使用效益。
我國現行的稅制中.涉及自然資源的稅種包括資源稅、城市房地產稅、土地增殖稅、農業稅等,而無涉及環境保護的專門稅種。在國際貿易中也沒有開征旨在環境保護的綠色關稅。結合我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現實.在我國建立綠色稅收制度就顯得尤為必要。
將排污收費制度改為綠色稅收制度。具有以下有利因素:1)強制性和權威性增強。稅收由國家法律規定.并保證其實施.人為因素較少.有利于減少拖欠.也有利于杜絕“亂收費”現象。2)排污稅收的目的在于抑制污染,而非原先的收費側重于污染產生后的治理.有利于納稅人加大自身的環保投入.有動態的激勵效果。3)有利于專項管理。
用稅收方式征集環保資金.有利于??顚S茫龃蟓h保的投入。4)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排污稅收邊際成本較收費降低。5)稅收環保條款能增強企業環保意識.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3建立和完善綠色稅收制度的建議
3.1建立專門稅種
開征環境污染稅。污染稅是為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環境退化度.實現綠色清潔生產.在資源開發和利用中.對資源、環境的破壞污染行為征收的環境污染稅種。目前,環境污染稅缺位.治理污染的資金主要通過征收排污費籌集。在中國環境污染13趨嚴重.環保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有必要改排污收費為征稅.對排污企業課征污染稅。借鑒國際經驗,污染稅可細化為水污染稅、大氣污染稅、污染源稅、噪音稅、生態補償稅等一系列專項新稅種。在稅基選擇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課稅.一方面刺激企業改進治污技術.另一方面也不會妨礙企業自由選擇防治污染方法。對應稅包裝物.可用企業的產量為稅基。在稅率設計上,不宜按“全成本”定價,防止稅率過高而造成生產抑制.導致社會為過分清潔而付出過大代價.最適宜稅率應等于最適資源配置下每單位污染物造成的邊際污染成本,在實踐中可采用彈性稅率.根據環境整治的邊際成本變化.合理調整稅率.同時對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污染程度的企業實行差別稅率。
3.2完善現行資源稅
資源稅是為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實現代際公平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或限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根據自然資源不可再生的稀缺程度差價征收的綠色稅收種,是綠色稅收主要稅種之一。1)擴大征收范圍,將目前資源稅的征收對象擴大到礦藏資源和非礦藏資源.可增加水資源稅.以解決我國31益突出的缺水問題;開征森林資源稅和草場資源稅.以避免和防止生態破壞行為.待條件成熟后.再對其他資源課征資源稅.并逐步提高稅率.對非再生性、稀缺性資源課以重稅。2)鑒于土地課征的稅種屬于資源性質.為了使資源稅制更加完善.可考慮將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并人資源稅中.共同調控我國資源的合理開發.同時擴大對土地征稅的范圍,并適當提高稅率,嚴格減免優惠.加強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意識。3)完善計稅方法,加大稅檔之間差距。為促進納稅人珍惜和節約資源.宜將現行資源稅按應稅資源產品銷售量計稅改為按實際產量計稅.對一切開發、利用資源的企業和個人按其生產產品的實際數量課征。
3.3實施綠色關稅制度
針對員工適應能力、創新能力、改進能力薄弱的現象,結合公司“十一五”總體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員工素質提升工程,突出高技能、高技術人才培養及專業技術力量儲備培訓,為公司建立具有永續競爭力的卓越企業提供合適的人力資源。
二、編制原則
(一)戰略性培訓與適用性培訓、提高性培訓相結合。
(二)面向全員,突出重點。
(三)集中管理,統籌安排,責任明確。
(四)盤活資源,注重實效。
三、培訓的主要任務
(一)結合公司新工藝、新設備、新流程,以職業生涯發展為動力,以技能鑒定為手段,以技能培訓、技術比武與導師帶徒為載體,大力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
1、開辦精煉、連鑄、軋鋼、焊工、儀表工等個專業工種技師(含高級技師、技師、內定技師)培訓班,共培訓名;開展焊工、儀表工、鍋爐、汽機等個工種高級工培訓班,共培訓名。
2、高標準、嚴要求,切實抓好公司鉗工、天車工等通用工種及部分行業工種青工技能比武培訓,培養公司級技術能手名。同時根據國家、省及行業要求,組織相關工種技能大賽參賽人員的選拔與培訓,培養省級以上技術能手2名。
3、大力實施技能人才“”培養工程。
各單位從實際出發,為經驗豐富、掌握絕活的優秀技能人才(特級技師、責任技師等)配備1名理論豐富、文字表達能力強的員工做助手,形成1名優秀技能人才加1名高學歷助手的高技能人才團隊,導師向助手傳授實踐經驗,助手幫助導師提高理論知識,整理操作經驗、訣竅、心得等,培養一批知識型與復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4、選送公司球團豎爐、高爐、轉爐、連鑄、精煉、軋制等方面的操作骨干50名,到相關同類企業現場跟班培訓,學習、了解先進的操作技術與方法。
(二)充分利用內外資源,大力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與技術提升培訓。
1、發揮培訓中心作用,分層次開辦計算機應用提高、計算機三維制圖、液壓技術、變頻技術、PLC、英語等培訓班。
2、結合新產品開發,有計劃聘請內外專家講授“”知識,開展技術專題講座次;結合現場工藝與設備,從設備廠家聘請專家來公司開展高層次的液壓技術、變頻技術、特殊儀表等專業的現場培訓,促進新技術、新工藝的傳播。
3、加大送外培訓力度,有計劃地選拔名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公司等國外先進企業進行對口崗位培訓,派遣名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國內相關企業、高等院校學習,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為公司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提供智力保障。
(三)適應公司發展與管理提升的需要,加強公司所需各類管理人員的培訓。
1、根據省委、省國資委、集團等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有計劃地選拔高、中層管理人員人送外培訓,進一步提高高中層管理人員的生產經營與管理能力。
2、加大各層級管理人員脫產輪訓的力度。對新近提拔或擬提拔的中基層管理人員進行任職資格培訓;以MBA核心課程為主要內容,結合公司管理實際與要求,舉辦一期為期1年的中層管理人員脫產輪訓班;以基層管理理論與實務為主要內容,舉辦二期6個月以上的基層管理人員脫產輪訓班;繼續以《企業班組長培訓教程》為主要內容,在班組骨干人員中組織5期、脫產1個月的培訓;通用管理能力與專業管理能力相結合,舉辦一期脫產6個月以上的采購、營銷系統人員培訓。
(四)分層次繼續開展各類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適應性與提高性培訓。
1、根據各管理體系認證的要求,采取集培辦班方式,繼續分層次開展2000余人的內審員、相關管理人員、關鍵崗位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取證、復證集中培訓;采取自主辦班、班組學習、網上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法律法規、文件體系的全員培訓,培養員工的質量、安全與環保意識。
2、為規范設備管理,減少設備事故,外聘專家舉辦一期以高、中管理人員、設備科長、專業點檢員為主要對象的規范化點檢定修培訓班;采取自主辦班,開展以TPM設備管理知識及簡單的設備維護、設備管理規程、應急預案、崗位職責等為主要內容的設備操作與維護人員的培訓。
3、配合公司持續改進工作,繼續做好人員的培訓與系統各級用戶培訓。
(五)為公司“十一五”新上技改項目做好人員儲備培訓,根據項目規劃提前開始培養大高爐爐長、工長、轉爐主煉鋼工與搖爐工、精煉連鑄班長等關鍵崗位人員。
四、實施策略與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現代培訓理念,營造全員學習氛圍。
公司將通過電視、報紙、網站等媒介的宣傳報道,促使各級管理者深刻認識到“培訓開發是企業快速發展的推動力”、“培訓是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培育開發下屬、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團隊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自覺站在公司建設具有永續競爭力的卓越企業的戰略高度重視員工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公司必須整體營造出“需要學習”的氛圍,促使員工真正認識到“適應崗位要求,提升自身素質、是每位員工的責任和義務”,培訓是幫助員工提高生存能力和崗位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努力提高員工學習的主動性。
(二)完善培訓制度,加強考核與激勵,健全培訓管理體系
1、適應公司管理變革和人力資源管理集中的要求,優化培訓管理流程,修改并完善《員工培訓開發管理辦法》等有關培訓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提高培訓開發的效率。
2、加強計劃管理,嚴格考核,保證培訓效果。將所有培訓分為公司集培、單位自培、送外培訓,集中管理,嚴格按經濟責任制考核工作要求定期對培訓中心、各單位完成培訓計劃及培訓效果的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同時加強對培訓員工的考核,將員工培訓結果與待遇、使用掛鉤。
3、完善培訓獎勵措施,對培訓效果顯著的項目實施單位、優秀學員、優秀教師(含兼職教師)進行評優并給予一定獎勵,同時提高兼職教師培訓授課及師傅帶徒的津貼標準,鼓勵員工傳授知識與經驗。
(三)對內整合資源,充分發揮技術部門優勢,提高自主培訓開發的能力;對外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培訓資源互補,滿足高層次培訓需求。
1、進一步發揮培訓中心在通用專業(工種)基礎理論、基礎技能培訓方面的作用,多渠道解決培訓基礎建設資源,提升培訓中心在通用工種技能培訓硬件設施水平,滿足員工基礎技能訓練的需要。
2、發揮技術中心、信息自動化中心、檢修中心等單位(部門)在現場技術、現場操作方面培訓的優勢,將其資源納入公司有關專業(工種)現場技術、技能培訓資源管理范圍,確保公司所需培訓的針對性與實用性。
3、從公司整體利益出發,打破單位(部門)界限,充分利用現有及閑置資源,促進同工種不同單位之間相互學習、交流與培訓,實現培訓資源共享。
4、加強外部培訓信息的甄別,選擇與優秀的培訓機構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同時加強與等兄弟單位的相互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四)進一步加強培訓工作者隊伍建設與培訓教材開發工作,為培訓提供合格的師資與有效的藍本,做好2009年個人工作計劃。
1、聘請專家來公司對內部培訓師(特別是兼職教師)、考評員、培訓管理員進行專業訓練,提高培訓工作人員隊伍整體素質。
2、組織公司專業技術職務人員,開發一批符合公司裝備、工藝技術實際的培訓資料,加速完善試題庫、案例庫,滿足培訓需要。
3、發揮培訓中心專業優勢與業務特長,使其為各單位的自主培訓提供業務指導。
(五)加強過程管理和監控,確保培訓質量。
在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按培訓質量管理標準進行管理,重點抓好培訓準備、培訓實施、考核評估等“三個環節”,一方面督促培訓責任單位根據需求做好課程設計和師資選聘,加強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管理與質量控制,嚴格對學員的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培訓效果評估方式,從學員反應、學習成績、用人單位評價等方面測定培訓滿意度。
五、有關說明
(一)公司所有主要培訓(含公司集中培訓、各單位自主培訓、送外培訓等)均納入本計劃(具體培訓項目見附表),其他臨時性培訓按計劃外培訓管理。
(二)涉及黨建工作、工會工作的有關培訓項目列入公司黨校計劃,日常性的政治學習、班組學習列入“”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