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26 11:25: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區養老服務調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對象。本研究于2016年11月—2017年2月實施,采用方便抽樣法,從河南中部、東部、南部、西部、北部各選取1個地市,對當地年齡≥60歲、居住年限≥10年的63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所有調查對象均對本次調查知情同意、并積極配合。1.2方法。1.2.1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其中部分內容根據他人研究改編。①老年人基本情況:性別、居住地、文化程度、子女數量、婚姻狀況、退休前職業、月平均收入、養老方式、患慢性病情況、自理程度等。②對養老服務資源信息平臺的使用意愿。③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內容的需求及程度[67],包括醫療服務、日常照顧、文化教育、精神慰藉、健康教育與咨詢5個維度、22個條目,并采用“完全必要”“有必要”“無所謂”“不必要”4個級別來表示程度。問卷重測信度為0.9,Cronbach’sα系數為0.8。調查者向調查對象講解調查目的,指導其自行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63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問卷610份,有效回收率為96.8%。1.2.2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2010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用SPSS21.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描述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以及老年人對養老服務資源信息平臺的使用意愿;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內容的需求得分采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描述。
2結果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2.2老年人對養老服務資源信息平臺的采納意愿。老年人均未使用過養老服務資源信息平臺,94.4%的老年人未聽說過此類平臺,大多數老年人(87.2%)對養老服務資源信息平臺有使用意愿,其中,67.7%的老年人愿意經常使用該平臺,63.8%的老年人愿意推薦該平臺推薦給其他老年朋友。見表2。2.3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內容的需求程度。表3顯示,老年人需求最高的3項服務功能依次為醫療服務、日常照顧及健康教育與咨詢。醫療服務內容中需求得分最高的3項為定期檢查、專業護理、緊急呼救,分別為(3.50±0.80)分、(3.43±0.87)分和(3.36±0.83)分;在日常照顧中需求得分最高的為代做家務,為(3.24±0.92)分;在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中需求得分最高的2項服務內容為慢性病知識和中醫藥保健,分別為(3.21±0.93)分、(3.15±1.01)分;精神慰藉服務類別中需求最高的是為心理疏導(2.90分±1.05分)。
3討論
3.1優化醫療服務內容,豐富精神文化服務內容。表3顯示了老年人對不同層次健康維護服務的需求特點。在專業醫療服務項目類別中,以定期體檢需求最為突出。這是由于老年人多為慢性病患病群體。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已達到71.8%,有研究顯示,老年人總患病率75.1%,且多處于1種~3種慢性病并存狀態[810],因此,老年人對健康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生理健康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需求日益提升,需求得分最高的服務為心理疏導。這可能由于當前獨居老年人較多,子女工作繁忙而無法陪伴老人,老年人大多沒有工作,且缺乏合理安排老年人生活和社會活動內容與時間的能力,易引起孤獨感。此外,老年人對文化教育服務也具有一定需求。這可能與社會的發展的同時、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認識有所提升有關。因此,在養老資源信息平臺上應完善專業護理、康復訓練等醫療服務相關內容的信息,邀請有關服務機構入駐;同時,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初診平臺,由醫務人員初步診斷老年人的病情,方便老年人及時獲得醫療服務,也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此外,加強與旅游服務業以及教育機構的合作,在平臺上推送相關活動信息,供老年人選擇和訂購,豐富精神文化服務內容。3.2注重中醫藥保健服務。中醫的“治未病”理論在疾病防治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在中老年養生和防治慢性病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能和積極的效果[11]。本研究顯示,老年人對于中醫藥保健相關知識的需求較高,僅次于對慢性病知識的需求。這可能與中醫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中醫保健理念易被老年人接受且大多數老年人具有一定的自我保健經驗,加上電視等信息媒介的宣傳,使得老年人對中醫藥保健認知和需求逐步提升。養老服務提供者應增加或加強此方面服務,可注重將其發展為自身的特色服務。隨著微博等新媒體的不斷出現,信息的傳播方式由人們被動接受的單向傳播方式逐漸過渡為與信息傳播者相互影響的互動傳播方式[12],但在信息快速傳播的同時也伴隨信息真假難辨的問題。針對上述特點,可考慮在養老服務資源信息平臺上搭建視頻直播平臺,不定期地邀請專家進行視頻講座、與老年人在線互動,未能及時觀看直播者還可回放內容。建立信息真偽鑒別系統,老年人可以將所獲相關知識內容輸入,系統將信息反饋到后臺,通過相關專業人員判斷繼而使老年人獲得真實的知識。對于已經解決過的問題,系統將自動同步上傳,以便于遇到類似問題時系統自動回復,從而減輕任務量,在滿足老年人進行個人保健知識需求的同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醫文化的發展。3.3按需對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分類管理。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的多元化發展必然要求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具備更高的素質。研究顯示,國內養老護理服務的信息化建設起步相對較晚,信息化水平較低,護理服務人員專業程度不等,導致老年人所獲得的護理服務參差不齊[13]。故可與養老機構協作,在養老服務資源信息平臺上,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個人檔案,并根據提供服務的不同背景條件(如學歷、工作經驗)等分類,便于老年人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這種舉措也可達到增加養老護理人員工作機會的效果。3.4增加老年人緊急呼救服務。近年來,空巢老人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類老年人群體,空巢老年人的日常監護需求較高,尤其是應對各種突發意外的生命安全監護[14]需求。本次調查結果也證實了這一現狀趨勢。因而,可在養老資源平臺上增加緊急呼救功能,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進行設定,緊急呼救按鍵選取突出但不突兀的顏色予以區分,設置快速撥打按鍵,便于老年人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準確地將求救信號傳遞到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人員可依靠定位系統在最短的時間趕到老年人身邊,檢查、處理其問題并通知相關機構和個人(如醫院、公安及其子女)。3.5簡化平臺操作方式,提高社會影響力。表2顯示,老年人對養老服務資源信息平臺的使用意愿較高,但大多數老年人并未聽說過類似的平臺。除去老年人的使用意愿、感知有效性因素外,這與老年人對養老資源信息平臺的操作性、安全性、可信度及認知環境等因素直接相關[15]。因此,在平臺構建過程中,設計者應設計直觀簡單的圖標、字體以及大小,使信息表達更清晰,同時采用簡易的操作方式,在信息輸入時可應用智能聯想或語音輸入系統,也可使老年人通過點擊預設好的自動框中的語句進行快速問答,提高老年人的輸入效率;優化平臺的容錯性能,降低老年人的學習和使用難度;此外,管理政策及制度的支持是消除老年人的安全顧慮的關鍵,同時與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等機構合作,提升平臺資源信息的可信度。努力營造良好的智能養老氛圍,提高社會影響力,促進平臺的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城市老年人;社區養老;信息化需求
引言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城市老年人數量不斷激增。居家養老方式仍然是老年人的主流養老方式,社區服務在居家養老中有著獨特的優勢。同時,隨著我國社會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關注度的增加,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發展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1-2]。據此,我們從需求視角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進行研究,以社區養老信息化為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建設的重點,提高社區養老服務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3]。將信息化建設作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和體現著養老服務的發展水平和工作效能[7-8]。課題組立足于城市老年人的需求,從阜新市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接受者的角度出發,對于制定科學合理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政策法規,完善滿足老年人個性需求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制度體系,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4]。
一、阜新市社區居家養老基本狀況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阜新市人口老齡化情況嚴重。加快建立健全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尤其是建立城市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體系已經迫在眉睫。從整體上看,阜新市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化的水平較低,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信息化需求與社區養老服務水平的發展還存在差距。本文通過社區層面,探討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將進一步建設養老信息化服務理念在社區養老中逐步開展起來,對于應對人口老齡化及加強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開發社區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二、城市老年人社區養老信息化需求研究的問卷設計及檢測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和發放
為了了解城市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需求情況,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我們首先明確了調查的目的和內容,確定調查對象。由于調查的人群是阜新市城區的老年人群體,我們決定采用問答式問卷調查方法。同時我們也來到阜新市20個社區委員會進行走訪,進一步了解阜新市社區居家養老信息服務狀況。
此次研究調查對象為阜新市城區老年人,年齡在60到90歲之間,調樣本覆蓋阜新市的20個社區,共抽取330個老年人構成樣本。實際發放問卷330份,有效問卷300份,問卷有效率90.7%。
(二)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
研究統計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匯總、可靠性分析。為進一步考察調查問卷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采用AMOS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居家養老信息化需求調查問卷的結構是可接受的,再次說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三、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化需求統計分析
經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社區老年人對提供生活照料類信息、體育健身類信息、精神慰藉類這三類信息需求迫切。隨者年齡的不斷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當老年人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遇到障礙時,對外界力量提供日常照料類服務的需求愈加強烈。此外,老年人對社區活動場所和設施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可以看出老年人對鍛煉身體非常重視,應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在精神慰藉類信息功能回答中,老年人對提供心理咨詢類信息的需求很大,但對其他兩項需求較少,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心理較脆弱,對陌生人接觸仍比較拒斥。
四、研究結論
日常照料類服務需求普遍。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逐漸降低,對日常生活類服務有普遍需求[5-6]。醫療健康類需求較為強烈。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進一步退化,對醫療健康類服務需求增加,而老年人對社區醫療服務的知曉率、利用率都不高,因此對其需求率均高于利用率[7]。可以看出,老年人對醫療健康類服務需求較為強烈。需更多關注精神文化層面需求。調查中發現多數老年人有著較為積極的生活態度,但是還有部分的老年人抱有消極、焦慮的情緒,尤其是部分空巢獨居老人更是長期缺乏情感、心靈上的慰藉,精神層面的需求沒有得到相應的程度的重視和滿足[8]。
五、相關建議
(一)按需設立居家養老社區多樣化服務
在對老年人進行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需求調查之后進行分析匯總,不同的老年人也有著不同的社區服務需求。這樣就會形成老年人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多樣化需求狀況[9]。老年人對社區服務的需求,主要表現為需求的共性和個性。共性需求通常集中表現在基本的生活、健康服務項目上,同時老年人對社區服務需求上又存在一定的個性化的需求要求。因此在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發展中,要切實設置供老人選擇的多樣化的服務項目。
(二)引導老年人樹立積極的養老生活態度
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聞媒體渠道大力宣揚積極健康的養老方式,鼓勵老年人積極穩妥的應對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在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區中,可以利用公共廣播及宣傳平臺,向老年人傳達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要不斷的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識,提高老年人的合法維權意識。
(三)運用政府力量滿足老年人社區服務需求
本文從老年人需求角度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進行研究,但政府在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有效的滿足老年人的社區服務需求,需要政府發揮相關的職能[10]。
首先,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政策體系方面,應著重加強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體系的規劃。其次,資金供給方面主要針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中的部分完全的公共物品支付費用。最后,提高社區中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選拔任用優秀的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服務社區,同時也要引入其他各行業并且熱愛老年服務事業的人員。
參考文獻:
[1] 張奇林,趙青.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發展探析[J].東北大學學報,2011(5)
[2]丁志宏,王莉莉.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均等化研究[J].人口學刊,2011(5)
[3] 楊智慧.完善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2013(5)
[4]劉滿成.社區服務居家養老信息化需求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4)
[5]陳麗群.社區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解決思路[J].硅谷,2012(12)
[6]彭艷芳.國內城市居家養老的研究綜述[J].社會工作理論探討,2010(3)
[7]趙青.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現狀及問題淺析[J].今日南國,2010(7)
慢性病健康管理為健康人、高危人群、患者提供綜合、主動、系統的健康管理措施,是我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重要職能之一[1]。實踐表明,社區綜合干預的方法是有效防控慢病的最佳手段。在我國,以社區為基礎,開展慢病綜合防治已大范圍實行[1-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均為慢病患者進行有關防治慢性病知識的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相關資料,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講座、社區義診等;專業人員定期為居民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相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慢病患者提供個性化專業人員上門服務及社區日托服務,引入老年慢病患者專業化服務[2-4]。因此,為探索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成都市郫都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踐中,利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管理平臺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通過對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實施前、后社區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務情況,及其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服務上的差異,以更完善的模式及規范的流程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慢病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質量。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設計干預性調查
2014-06與2016-06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內容上的實施情況。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成都市郫都區10個社區的常住老年人,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公園、老年活動室等場所實施調查。橫斷面調查研究調查2016-06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同服務主體在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內容上實施情況。抽樣方法同前。
1.2對象
干預性調查研究對象:在成都市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服務的老年人。橫斷面調查研究對象:慢性病管理服務區域的老年人與同時段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服務的老年人。納入標準:①年齡≥65周歲,有一定的讀寫能力,意識清醒;②同意參加本調查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配合度較高;③經三級醫療單位確診的慢性病患者;④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時間≥6個月(前瞻性隨訪調查)。
1.3方法
1.3.1慢病管理內容
以多種衛生服務主體為核心、利用多種衛生服務資源,在特定的管理協調體系中,對正常人群、高危人群、慢病人群實施衛生服務,并且適時調整服務策略,針對性開展慢病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健康教育與促進、健康檔案動態管理、年檢與監測。
1.3.2干預性調查
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問卷調查的方法,分別于2014-06和2016-06采用面對面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成都市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500位老年人進行數據收集,主要包括基線調查與干預結果評價兩個部分。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姓名、年齡、性別、聯系方式等)、健康教育與促進、健康咨詢、年檢與監測、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預、健康檔案動態管理、滿意度等相關信息。
1.3.3橫斷面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數據收集。于2016-06/2016-09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性病管理服務區域的500位老年人進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同前。
1.3.4指標定義
1.3.4.1管理人數
最近1次隨訪所有慢性病患者進行建檔管理的人數。1.3.4.2管理率管理率=慢性病管理人數/轄區內估算的慢病患病總人數×100%。
1.3.4.3控制人數
最近1次隨訪慢病指標達標的人數。
1.3.4.4控制率
最近1次隨訪慢病指標達標的人數/已管理的慢病人數×100%
1.3.4.5滿意人數
問卷調查中對所有慢性病管理滿意的人數。
1.4質量控制
調查前,根據調查內容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使其理解各項調查內容以及注意事項;調查期間,調查員相互核查問卷填寫內容,檢查是否有邏輯錯誤或者遺漏,及時改正錯誤;數據錄入階段,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數據錄入的時候設置自動跳格、錯誤報值等功能,減少錄入過程時的錯誤。在數據錄入前,對數據錄入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強調數據錄入時注意事項。數據錄入過程中執行雙輸入錄入法,并進行雙錄入實時校驗,及時發現錯誤并更改。在數據錄入完成之后要進一步進行邏輯查錯和抽查,以保證數據質量;數據分析階段,運用SPSS21軟件對數據進行邏輯查錯和清理,保證數據質量。
1.5統計分析
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整理及統計描述分析;采用χ2檢驗比較計數資料的差異性,檢驗水準為P<0.05。
2結果
2.1基本情況
干預性調查500人,回收問卷495份,有效率為99%;對基線495人進行干預,回收問卷482份,回收率為97.4%;平均年齡為72±3.2歲。橫斷面研究調查500人,回收問卷492份,有效率為98.4%;平均年齡為69.6±4.3歲。在不同服務主體中,慢病患者基本情況(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經濟狀況)和患病情況等因素上均衡,差異無統計學差異。
2.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慢病管理情況
針對性開展慢病健康管理服務后老年人的滿意度明顯增高。其中健康咨詢提高31.7%,健康教育與促進提高31.2%,年檢與監測提高32.3%,健康檔案動態管理提高28.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3不同服務主體之間慢病管理情況對比在慢病管理中,相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健康咨詢高出11.7%,健康教育與促進高出16.2%,年檢與監測提高21.2%,健康檔案動態管理提高29.7%,滿意度提高28.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慢性病管理是一種綜合社會、社區和家庭各方資源的新型養老模式[5]。以家庭為基礎、對老年人進行健康評估干預,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不僅帶動影響家屬對老年人的照顧能力,而且提高老年人的慢病自我管理能力[6]。
3.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效果顯著
3.1.1實施慢性病管理后,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的慢病管理內容實施效果顯著
成都市郫縣社區幾家養老中心在開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后,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在5個維度上水平(健康知識咨詢、年檢與監測、健康教育與促進、高危因素干預、健康檔案動態管理)均顯著的提高(P<0.05);且慢性患者對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的滿意度由71.5%提高到85.6%,慢性病管理人數、管理率及控制率也明顯上升(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對某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并對其進行個性化管理。因此與管理前比較,加強了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檢查、健康教育、家庭訪視等,故社區老年人對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14.1%。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實施加強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醫療機構合作,促進了養老和醫療康復的更好融合[7]。因此,必須大力推廣以慢病管理服務為核心的社區居家養老理念,并不斷的規范服務流程,使得老年人慢病管理取得一定成效[8]。
3.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優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隨著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斷增高,自我照顧能力下降[9],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打破傳統的僅由老人自理或者子女、親戚照顧的固有模式,建立以家庭為依托,以社區化服務為輔助的居家養老新模式。使得老年慢病患者在自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舒適安全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慢性病管理對象年齡層次不等,依存性較差,難以全面考慮老年人的特殊化需求,優化性欠佳,老年人滿意度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慢性病患者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滿意度則更高,慢性病管理率、控制人數、控制率等都較高,可見老年人更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或社區里獲得定期、就近、方便、專業的健康護理照顧的服務,以減少其家庭依賴程度,減輕家庭負擔,促進自身健康養老[10]。因此,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開展具有著必然性[11]。
4參考文獻
[1]楊敏,錢英.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養老服務需求的調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2]孫海燕,王峰,杜冰,等.鹽城市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項目實施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8):4-7.
[3]張波.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研究綜述與展望[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4):10-14.
[4]路顏羽,路雪芹,白琴,等.城市社區老年人護理意愿及臨終關懷需求調查分析[J].社區護理,2009,24(20):82-84.
[5]林軍,趙加奎,等.城市居民慢性病預防素養及影響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2013,8(3):177-179.
[6]紀珊珊.金華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現狀調查報告[J].改革與開放,2010,5(10):75-76.
[7]周育瑾,吳江,張升超,等.深圳市桃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5):1738.
[8]孫海燕,孫國珍,周滋霞.鹽城市不同養老模式下高齡老人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61-63.
[9]何婷婷,洪倩.合肥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慢病防治能力建設的現況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3):311-316.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52
[中圖分類號]D63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8-0-01
1 調查基本情況
東城區共有17個街道、182個社區、10個養老機構,調研采取問卷調查及座談交流的形式在兩個街道、27個社區進行。其中,和平里街道為全區最大的街道,包括20個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近2.4萬人,服務提供商39家;體育館路街道包括10個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1萬人,服務提供商28家。在民政局和街道辦領導的幫助下,筆者上門走訪了上述兩個街道的27個社區、174戶老人,完成了調查問卷。問卷涉及被訪者的基本信息、養老方式及養老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2 調研分析
2.1 智慧養老服務需求分析
從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受老人收入水平的限制,現在的養老方式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收入較高且穩定的老人更容易接受機構養老。此外,目前社區中養老服務不夠完善,基礎設施不夠健全,需要大力提升和完善養老服務內容。
通過與東城區社區服務中心、街道辦領導及工作人員的座談交流,了解各部門在養老工作中的實際需求。社區服務中心主任提出關于養老服務提供商監督管理的需求,包括服務商的資質審批及接入管理、服務商的退出管理、退出之后如何告知老人、服務價格、服務優惠點、服務商的評估與考核、如何對其服務進行反饋、如何獲悉服務是否提供、如何進行回訪、服務滿意度調查以及服務商如何進行對接等方面;同時,他希望該平臺能夠對全區服務商每月、每季度、每年的總體基礎數據進行匯總統計。
東城區和平里街道民政科科長介紹了目前養老工作方面的情況。和平里街道養老服務以志愿者隊伍和老年協會為主,典型代表為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愛心大姐服務隊、銀發互助服務隊等;同時,街道為老年人提供了181菜籃子生活服務平臺、一刻鐘生活服務圈等服務??崎L指出,目前養老服務比較分散,線上線下未能有效結合,希望能通過養老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解決這些問題。
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民政科李科長指出,要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包括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托老所、日間照料中心以及老年餐桌等,并逐漸將其信息化、智能化。此外,在軟件方面,由于缺乏手段和技術支撐,管理和服務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比如養老服務商的管理、養老卡和養老券的發放等,要逐步完成民政、公安、衛生及殯葬等多部門的數據對接,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2.2 智慧養老問題
結合調研情況,總結和平里及體育館路街道養老工作存在的問題。
2.2.1 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單一
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單一,不能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尤其是最需要服務的失能老人得不到服務保障。兩個街道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雖然公開的服務內容和項目較多,但實際上真正提供給老年人的往往比較單一,如181送菜,菜品有限,且無法實現送貨上門;小幫手便民服務主要提供繳費等服務,無法為殘障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也就是說目前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與老人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位,如何為最需要服務的失能老人提供服務是重中之重。
2.2.2 居家養老服務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
居家養老服務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規模亟需擴大,缺乏規范化管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工資待遇偏低,基本上是外來女工,志愿者很少。大部分人員都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缺乏專業服務知識,只能從事一般的家政服務和簡單的照顧工作,降低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例如和平里社區的某位老人,雇傭的保姆月薪為3 500元,保姆過年回家,老兩口即進入無人照料的狀態,如何有效整合連鎖型服務機構或針對志愿者進行有效管理,需要各方及時介入,緩解當前情況。
3 智慧養老建設意見
3.1 智慧養老建設要點
關鍵詞:
寧波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構建
0020老齡化日益嚴重以及我國老年人的傳統觀念,促使社區養老成為今后老年人養老的一大選擇。民政部表示,將繼續推動養老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舉辦嵌入式社區小型養老機構。[1]但是在目前的實際運作中,存在著老年服務形式化嚴重;缺乏專業的從業人員;醫療保健和護理設施不健全;提供的服務叫好不叫座等問題。[2-5]從根本上來說,是沒有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在不了解需求的情況下盲目運作的結果。本研究通過調查寧波城區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分析影響其需求因素,在借鑒日本社區養老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一、數據來源及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自“基于需求分類的多元化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構建”課題組在寧波市鄞州區的問卷調查。調查時間是2015年12月,調查地點分布在寧波市鄞州區的4個社區。調查組共向社區60-75周歲的老年人發放問卷120份,經過篩選剔除不合格的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7份。
1、基本情況被調查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受訪者中男性28名,女性69名,平均年齡為64.8±3.4歲。從受教育情況來看,未接受過教育的老年人僅占10%,接受過初中以上教育的老年人占到了60%以上。說明城區的老年人特別是低齡老年人總體上接受過較好的教育。從居住情況來看,獨居老人僅有4人,半數以上的老人與子女同住,承擔照顧孫輩的責任。42%左右的老人與配偶同住,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照顧孫輩,如接送上下學、準備晚餐等。
2、養老需求56.7%的受訪者希望自己或夫妻互助料理,24.7%的老人希望子女供養,16.5%的老人希望居家社區養老,僅有1%的老人傾向去養老機構。說明目前寧波城區的老年人對家庭的依賴性很大,對養老機構養老仍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本次調查中,作為最需要的養老保障需求,分別是醫療保健、精神慰藉、休閑娛樂、其他(生活照料、體育健身等),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8.6%、27.6%、19.7%、4.1%??梢姡夏耆藢ψ陨斫】禒顩r越來越重視。同時,城市老年人隨著物資生活的富裕,開始更多的關注精神生活質量。
二、日本的社區養老模式借鑒
日本政府建立了以年金—醫療—護理為核心的老年福利體系和以家庭養老為中心、以社區老年服務為補充的老年服務模式。[6]其特點有:
1、各種完善的法律政策日本政府制定了為社區老年服務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的各種法律、政策。如《老人福利法》規定地方成為老年服務的主體,居家護理照料成為老年人的護理照料重點;《老人保健法》則全面推出老人保健設施;《介護看護保險制度》更是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加快了老年福利服務的市場化。[7]服務機構在競爭中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滿足了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各種需求。
2、有針對性的個性化上門服務社區服務人員定期排摸轄區內的孤寡獨居及臥病在床的老人,并上門服務。要全面了解并評估他們的病因、康復手段、認知情況、甚至精神狀況、生活自理程度等情況。同時在飲食、活動、康復鍛煉、生活護理、病情觀察等方面對其家人進行指導。
3、廣泛應用社會力量政府資助下的民間組織,在市場機制的運作下,提供高效率的服務;征集家庭主婦、大學生或部分健康的低齡老人擔任志愿者,陪伴聊天、送飯等一些輕體力服務??傊?,日本的社區養老服務是在政府指導下,以社區為主體,在社區內建立各種福利設施,由專業人員定期提供入戶服務的模式。
三、基于需求的寧波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
1、基于需求的養老體系的基本框架根據本次調研結果和對日本社區養老模式的借鑒,本課題組提出了新的養老服務體系。首先,要建立以社區為主體,政府主導下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政府制定各種法律政策,給予社區養老服務切實有力的保障。同時,探索市場化養老路徑,提高市場參與度,滿足社區老年人的多層次需求,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同步發展。其次,引導非營利企業和志愿者積極參與。非營利組織如社區醫院和廣大志愿者的參與也是社區養老體系構建的一個重要支持,這將會降低社區養老的成本。最后,應根據需求提供服務。根據目前老年人最需要的健康醫療、精神慰藉和休閑娛樂等需求建立相應的服務體系。
2、基于需求的養老體系的具體內容通過日本的社區照顧模式,可以發現他們的服務特點是住在家庭,養在社區。我們可以借鑒這個經驗,在社區建設服務設施,由專業工作人員進行照顧;組織專業人員和社區志愿者提供入戶服務。首先,建立以就近就醫為主,上門醫療為輔的醫療保健服務體系。要發揮社區醫院的輻射功能,在社區分塊建立醫療衛生服務點。針對出行困難的老年人,還可以推行“上門醫療”。由醫療機構建立健康檔案,定期上門為老人提供護理服務、配送藥等。其次,建設以精神慰籍為主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在調查中發現,老年人對精神健康的追求比較迫切。所以,要開展相應的心理服務??梢栽谏鐓^開設老年活動室等為老年人提供社交活動的平臺;排查社區的獨居或有抑郁傾向的老人,組織專業人員或志愿者上門,通過談心、心理咨詢等方式,消除心理方面的隱患。最后,建立豐富多樣的文化娛樂教育體系。豐富的休閑娛樂活動能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未來養老產業開發的方向。應在社區內開設老年人活動場所,開展各種棋類、球類、文藝晚會等老年人喜歡的活動。針對老年大學報名難的情況,還可以引入社會資金,開辦老年興趣班,豐富閑暇生活。
參考文獻:
[2]曾昱.社區養老服務—中國城市養老服務保障的新選擇[J].天府新論,2006(4).
[3]竇玉沛.建設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力推現代養老服務業發展[J].社會福利,2012(6).
[4]羅遐,陳武.我國社區居家養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大學學報,2013(3).
[5]敖妙.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黨政干部學刊,2012(11).
老年人
居家養老服務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城中村”,因此“村改居”社區也漸漸成為城市邊緣地區發展的主要方式?!按甯木印笔侵赋烦械霓r村村民委員會改為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原來的農民成為了城鎮居民,政府將以城市的管理模式去治理原是農村的地區,同時其經濟結構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農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部分“村改居”社區原農民成了失地無業人員。又由于近十幾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死亡率降低,同時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生育率下降,從而導致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養老問題是每個國家迫在眉睫的工作之一。通過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浙江省寧波市人口年齡分布如下:全市7605689人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654750人,占8.61%。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為響應城鄉統籌發展戰略,面對人口老齡化壓力,“村改居”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本文以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南社區為例,分析“村改居”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及應對措施。
1.“村改居”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
寧波市鄞州區位于長三角南翼,隨著寧波市經濟的發展,城市擴張、城區規模擴大,鄞州區城市化進程加快,形成了以鄞州區新行政中心為中心的城市化框架。城鄉結合部的村落成為城市中的一員,形成了“城中村”,鄞州區東南社區響應政府撤村建居政策進行了村改居。東南社區占地面積22.8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9.2萬平方米,社區戶籍人口3591人,總戶數1458戶,其中老年人756人,婦女1230人,青少年520人,老年人占總人口的21.05%。由于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的推行,東南社區大部分老年人都成為了失地老人。
本次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和訪談法三者結合,對東南社區老年人發放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96份,對其個人基本情況,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情況,期望社區居委會為老年人提供哪些服務以及對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同時對居住的老年人以及社區工作者進行訪談了解東南社區在“村改居”政策中所做出的工作調整及對老年人所產生的影響。
1.1“村改居”政策推行產生的影響
①對社區居委會的影響
“村改居”之前,老年人的養老方式主要為自主養老,“村改居”政策實施之后,大批老年人成為失地老人,其養老方式逐漸由原先的自主養老向社區居家養老轉變。社區居委會就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做出了一定的調整,主要表現在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的建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落實以及居家養老項目的深化。
②對老年人的影響
首先,“村改居”政策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社區為老年人建立了相適應的居家養老服務,老年人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甚至更優的社會保障。其次,“村改居”改善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老年活動室、老年協會、衛生服務站等設施的建立,使老人在失去土地情況下,能夠愉悅心情,豐富生活,享受晚年生活
1.2“村改居”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①居家養老服務普及度不夠
由調查結果顯示,有48.5%的老人現與配偶居住在一起,27%的老人與子女一起,15.8%的老人一個人獨居,4.6%的老人與孫輩一起,2.6%的老人與雇用的保姆一起,1.5%的老人選擇的是其他。另外當問詢老年人現在養老方式時,有51.5%的老人養老方式是伴侶和家人照顧的居家養老,31.7%的老人是自理的養老方式,15.3%的老人是社區照顧的居家養老,1.5%的老人是養老機構養老。
從老年人的養老方式調查可知,東南社區老年人養老除了家人照顧和有能力自理,通過社區照顧養老的老年人僅占調查人數的五分之一不到,很明顯的可以看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普及度不夠?!按甯木印鄙鐓^老年人大多是失地農民,一部分與伴侶相互照顧的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相互照顧的能力也隨之減弱,因此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普及是勢在必行的方式。
②養老服務項目缺少
調查顯示,有71.9%的老人接受過社區衛生服務站組織的免費體檢服務,71.4%的老人參加過社區老年人活動,主要是老年人廣場舞學習,京劇甬劇節目的觀看等活動,61.2%的老人曾參加過社區居委會統一組織的集體外出旅游。經過調查了解到社區對老人養老服務項目涉及的方面較窄,老人生活照料、對老年人精神和心理關注等方面未采取具體服務措施。另外東南社區現已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比較適合低齡、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從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一部分身體狀況較差的老人。
③老年人居家養老基本設施不健全
東南社區從成立至今已建有農貿市場、社區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中心、文體廣場、健身設施等配套服務設施。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同時也由于使用年月的增加,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出現部分設施老化,部分健身設備損壞,損壞設備未能及時修理和更換等問題。
④居家養老服務監督體系不完善
調查顯示,東南社區推行的居家養老服務監督體系主要是就老年人居家養老基本設施的使用及保管、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培養等方面的監督做出了規定。但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服務狀況、居家養老服務資金來源等項目未明確提出監督方案。
2.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改善的對策及建議
在經濟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在老齡化現狀嚴峻的今天,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極為重要。尤其是“村改居”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是社區管理的重點項目,其原因在于,“村改居”社區老年人具有數量龐大,失地待業,身體狀況參差不齊等特點。
通過對寧波市鄞州區東南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調查結果的分析,就“村改居”社區所呈現出來的居家養老服務普及度不夠、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稀少、老年人居家養老基本設施不健全以及居家養老服務監督體系有缺陷四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2.1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
“村改居”社區的前身大多都處于城市邊緣的農村村落,在城鄉統籌戰略下,將附近幾個具有相似性的村莊統一規劃,撤除村民委員會,建立社區居委會。正是因為多個村莊合并的原因,導致“村改居”社區人口具有復雜性,社區老年人信息不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普及度不高。
在科技信息發達的現今社會,社區居委會通過對居住老年人建立的電子信息檔案,正確全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從而對不同老年人提供與其相適應的養老服務。
其次,根據社區內老年人的需求,建議一個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依托,家庭自主養老為基礎,利用社區已有的老年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養老服務設備,為老年人構建一個“在家養老,服務齊全”的養老服務模式,使“村改居”政策之后失地老人生活更加安全放心。
2.2建設社區服務隊伍,提供優良服務設施
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范圍較廣,各個領域有其特有的服務項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要依托各個社區服務組織,因此完整全面的服務隊伍將關系到社區養老服務成效的關鍵。
“村改居”社區具有起步晚,人口復雜等特點,因此需要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加強服務人員素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需進行禮儀禮貌,老年人基本護理,法制教育和家庭緊急救助等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同時服務人員要具備較高的思想覺悟,能夠以服務老年人為目的從事工作。
另一方面,社區養老的基本設施也極為重要,建立老年人活動室、健身設施、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年人閱覽室等配套服務設施,并且對服務設施定期進行維護。
2.3多方籌集資源
“村改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具有老年人福利的性質,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資金是決定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因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堅持政府部門投入的同時,爭取社會各界的資助,比如社會募集、福利彩票,閑置房產出租等形式。
“村改居”社區老年人口基數大,社區居委會在居家養老服務方面應積極鼓勵家庭參與,通過家庭自助來緩解養老服務人員緊張狀況。同時社區居委會組織開展居家養老志愿服務,鼓勵社區居民黨員參與,培養志愿服務意識,弘揚“我為人人”的志愿精神。
2.4完善監督機制
“村改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較突出的問題在于體系建設不完善。“村改居”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形成的時間較短,在推行過程中出現服務脫節、服務局限等問題,社區居委會應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對對應的居家養老服務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出現“蛀蟲沉船”現象。
“村改居”社區在城鄉統籌的浪潮涌現,社區老年人大多為失地老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村改居”社區的必然選擇,因此建立“以社區為依托,家庭自主為基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至關重要,新型養老模式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促進機制。
參考文獻:
[1]潘明策.“村改居”社區工作人才現狀分析及培養思路——以寧波市鄞州區為例[J].三江論壇,2008,(5):29-33
關鍵詞: 社區養老;問題研究;對策建議
Key words: community endowment;problem investigation;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2-0051-03
0 引言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 “空巢老人”的現象也日益增加,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盡管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時代,但是相應的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設備和服務并未落實到位,而社區養老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空白。本文把社區作為養老服務的一個平臺,對萍鄉市社區養老服務進行深入研究。在萍鄉市四個社區隨機抽取20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并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與深入分析,尋找出城市社區養老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原因,并結合國內外先進養老模式,提出針對萍鄉市社區開展養老服務的對策建議,對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1 萍鄉市老年人基本情況及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現狀
1.1 社區養老的概念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兒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養老模式?!吧鐓^養老不是家庭養老,而是社區中的在家養老,社區養老不是社會養老,而是將機構養老中的服務引入社區,實行社區的在家養老。它吸收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方式的優點和可操作性,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
1.2 萍鄉市老年人養老生活的現狀
據統計,萍鄉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20.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1%,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約2萬人。未來15年,萍鄉市老年人還將以年均2%的速度持續增長,平均每年凈增老年人口0.4萬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全市現有69所公辦福利機構、21所民辦福利機構,國有企業聯辦福利機構2所,共收養服務對象8053人,床位9600張,現有的設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1.3 萍鄉市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現狀
由于萍鄉市的社區養老服務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在本次調查采訪中,許多老人也提到自己身體健康,能夠生活自理,現階段在家里就可以實現養老。而當提到社區養老服務時,老人們對于未來的養老趨勢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從調查結果顯示,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機構養老(養老院)并不是老年人養老的首選。由圖1可看出大部分老年人不考慮住進養老院。其中考慮過住進養老院的人數占總體的17.2%,而沒考慮住進養老院的人數占總體的82.8%。
而不選擇進入養老院養老的原因是在家比較方便、自由。其中不想離開想的因素占總體的8.1%,不方便和親友團聚的因素占總體的19.1%,在家方便自由的因素占總體的46.9%,費用太高負擔不起的因素占總體的19.1%,其他因素占總體的6.7%,見圖2所示。
②希望社區養老服務多樣化、人性化。在本次調查中,對于社區養老服務,老年人最想得到的醫療護理服務居多。圖3可以看出其中定期的拜訪服務占總體的14.2%,洗衣打掃服務占總體的12.3%,送餐代購服務占總體的12.3%,醫療護理服務占總體的30.6%,定期的開展娛樂項目占總體的23.9%,其他服務占總體的6.7%。
③對服務商業化的接受程度有待改善提高。由圖4看出老年人對于在家養老原因出錢享受的居多。其中不愿意出去享受此服務占總體的39%,而愿意出錢享受此服務的占總體的61%。
在服務項目本身可接受的價格的調查中顯示,老年愿意拿出20%以下的收入來享受這套服務的居多。20%以下的收入來享受這套服務共53人,20%-40%的收入來享受這套服務共30人,40%-60%的收入來享受這套服務共10人,60%以上的收入來享受這套服務共1人,如圖5所示。由此可見,老年人對于社區養老服務的潛在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2 萍鄉市社區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職責模糊,服務機構不健全,部門間缺乏統籌
萍鄉市社區養老服務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存在政策不完善、監督不到位、規劃滯后等一系列的問題,制約著社區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社區養老組織體系中各有關部門之間缺乏有效配合,機制也不夠完善,很難按照社區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制定詳細周全的服務計劃和提供有效的社區管理和服務,這也成為限制社區養老服務發揮自身效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2.2 經濟來源不足,設施投入滿足不了現有需求
根據國內外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的經驗,制約社區養老服務建設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資金不足。萍鄉市作為一個欠發達的中部城市,經濟和老年人收入更為落后,資金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同時可供使用的設施已經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導致現在還未能夠在萍鄉市建立很好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及機構。
2.3 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認識不足
目前,萍鄉市很多老年人對于社區養老服務的認識不足,甚至有些人對社區養老服務持懷疑態度,對養老服務人員不信任。另外,由于社區的職責機制還不夠健全,承擔了較多的政府職能,工作人員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到了繁忙的行政工作上,基本上沒有太多精力投入到社區養老服務工作中去,更不會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制定合理的服務計劃。因此,對社區養老服務在各方面的認識不到位現象,正阻礙著萍鄉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
2.4 社區養老服務隊伍素質整體偏低
社區養老服務的提供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受薪的服務人員,另一類是不受薪的志愿服務人員。受薪的服務人員因為工資待遇低和社會地位的偏低,導致服務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存在服務質量差、服務水平低的現象,難以達成解決老年人的社區養老服務需求問題。同時志愿者數量較少,志愿服務人員只是憑借自身熱情投入到這項公益事業當中,對于養老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專門培訓卻相當缺乏。
3 萍鄉市社區養老服務的對策和建議
3.1 健全社區養老服務的相關政策規定,明確政府在社區養老中的職責
各級政府應協調與社區的關系,給社區更多的自由選擇權與決定權,為社區承擔更多的職能,以便讓社區毫無后顧之憂地去開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工作。重新定位政府職能,使政府由管理都轉變為服務者、參與者與促進者,對社區養老服務不是直接提供,而是以組織協調為主,制定完善的相關法律政策并加以指導監督,為社區養老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保證服務的質量與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著政府在資源整合與獲取中的重要作用。
3.2 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應建立社會籌資為主、財政資助為輔、多方出資的資金籌措機制。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資社區老年人服務事業。同時,也可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承受能力,對一些附加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
3.3 擴大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關注養老事業
長期以來,中國傳統的養老文化深深影響著群眾對養老方式的選擇。因此,在開展養老服務的過程中,還應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引起社會對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關注。首先,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社會風尚。其次,樹立社區養老服務理念。充分利用現有的養老服務設施,盡量無償開放,實現資源人人共享。最后,通過報紙、雜志、講座等宣傳方式,增加社會各界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使人們積極參與到社區養老服務事業中,為社區養老服務做出一份貢獻。
3.4 加速對老年服務業專門人才的培養
培訓專業養老服務隊伍。養護人員的素質決定了社區養老的服務水平。對現有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人員進行職業培訓,加強對其職業道德、責任感的培養,同時加快養老服務事業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并建立一支穩定的志愿者退伍和一套完善的志愿者培養體制。
4 結束語
人口老齡化是挑戰也是機遇。順應社會的要求,整合政府和企業各自的資源優勢,創造出最好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是萍鄉市社區養老服務提出的理念。相信只要政府支持、社會支持、廣大人民支持,大家齊心協力掀起一場新養老運動,打造一個滿足老年人基本需求與深層次需求的溫情社區,萍鄉市人社區養老服務業將實現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的雙贏。
參考文獻:
我是07社工班的學生鞏鮮妮,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社區照顧理論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對策研究》。我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一是因為目前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關注養老服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我個人對養老服務的興趣。我的學年論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區照顧的,題為《從“我國老年人的戀家情結”視角看老年社區照顧的開展》,而畢業論文就是對學年論文的深入,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淺薄研究能夠為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肖云老師。從確定選題、擬定提綱、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師的精心細致指導,使我很快掌握了論文的寫作方法,并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了論文的寫作。不管今天答辯的結果如何,我都會由衷的感謝指導老師的辛勤勞動,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批評指正。
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子女數量的減少,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目前快速老齡化的現狀。在我國城市社區快速蓬勃發展,社區服務功能日益擴展和凸現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區為依托和載體,使之承擔和發揮其養老服務功能,成為理論和實踐上需要研究的問題。
近年來,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的研究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漸走向深入,研究視角也在不斷拓展。從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文獻來看,多數研究集中在社區的境況、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養老工作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優勢視角、增能理論也開始得到了初步應有。以社區照顧理論的視角來研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運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見。雖然這些相關研究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都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數研究從社會調查的角度出發,比如對我國老年人身體狀況、生活狀況的調查等;問題的分析多數也僅僅局限在淺層次的空洞層面,分析還不夠深刻細致,讓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于問題解決,太過注重養老的物質層面,而忽略內心和精神層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慮不夠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觀政策的層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體,也難以落實,同時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結合當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在社區照顧理論的應用和深入下,重點從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著手,針對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初步提出建設性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社區照顧理論的分析、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社區照顧理論下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對策。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社區照顧理論的來源、相關概念、內涵及特點。旨在增加對該理論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獻的查閱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概括了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總體現狀。主要有: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方式呈現多樣;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環境日趨優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所存在的問題:(1)對社區養老服務認識不足(2)社區提供的服務項目較少(3)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服務質量不高(4)社區醫療有待加強(5)政策法制不健全(6)資金缺乏且來源渠道單一。并對其進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提高社區養老的意識 2、豐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3、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培養,提高服務質量4、加強社區醫療水平5、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6、多渠道的籌集資金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比較分析與實證分析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情況下來進行寫作的。
其次,本人對重慶市部分社區進行了走訪調查,調查對象注意了地域代表性。最后,對大量的資料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原因,并提出幾點可行的建議。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人口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快速老齡化對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1]。一方面,跑步進入老齡社會的中國,養老需求呈幾何倍數增長[2]。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3],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總數1.79億,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絕對數接近1.2億。數以億計的老年群體將產生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這對原有的養老服務體系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就業方式,家庭結構,養老觀念的深刻變化[4]。當前,微型家庭和空巢家庭的不斷增多,養老問題已經不是單個家庭能夠承擔的私事了,養老服務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將日益凸顯,若不能重構養老服務體系,有效滿足社會養老需求,在可預見的期限內有可能引發新的社會矛盾和風險[5]。因此,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優勢于一體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已成為一種必然發展趨勢。
1 社區居家養老及其理論基礎
如何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國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我國基本國情而言,如果光靠政府力量去開辦養老院等機構進行養老,肯定力不從心,養老的社會化必須走"居家養老"之路。
目前學術界關于居家養老的定義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從總體看來,其基本共識如下:居家養老模式基本以居住于老人自己家中為基本形式,以社區設立的養老服務網絡作為聯系手段,該定義用的是全國老齡委辦公室、民政部等十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全面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6]中關于居家養老的模式總結。
居家養老,主要是指政府與社會力量以社區為依托,給予居于家中的老年人群生活照顧、家政服務、康復護理以及精神慰藉等各方面服務于一體的服務模式。這是對之前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的一種補充和更新,更是我國社區服務進一步發展,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居家養老"顧名思義就是建立"居家養老院",以家庭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為那些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邊的老人提供服務。它主要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決日常生活困難,提供社會化服務,破解當今社會難題。
將居家養老服務進行全面地推進,可以有效破解中國日益嚴重的養老壓力,對于提高越來越多老年人的生命與生活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能夠使中華民族幾千年敬老尊老的優良傳統得到弘揚,是尊重老年人心理需求與情感追求的人性化模式;能夠使家庭更加和諧、社區更加和諧、代際關系更加和諧,從而有效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建設;同時,該模式也可以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使現代社會的就業渠道得到擴增,使社會經濟得到增長,從而促進現代社會的發展。
社會福利社會化理論[7]:該理論是西方發達國家福利多元主義理論進一步中國化的產物,它強調了社會福利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以及服務隊伍專業化四種趨勢,為居家養老于中國的發展之路提供一種具體的思路與舉措。
社區照顧理論[8]:它是由社區非正式網絡和正式社會服務機構在所屬地所共同承擔的給予有需求的老年人以照顧的服務方式。其中,非正式網絡一般是由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以及街坊四鄰等群體共同構成,正式社會服務機構則包括各種類型的專業服務機構。
從居家養老服務的角度上分析,楊宗傳[9]把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大致分成四大類:醫療保障、經濟保障、生活服務保障與心理保障。本人在此次研究社區老年人養老基本狀況的過程中,正是參考楊宗傳這種分類方法。
2 調查過程的說明-以北京市甘家口社區為樣本
甘家口社區地處首都北京市海淀區增光路上,是傳統意義上的城鄉結合部,位于老城區旁,于2007年完成了"村改居"建設,本人根據研究需要,選取了該社區進行實地研究和調查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無結構訪談兩種方式進行。至2014年年末,戶籍人口65441人,其中超過60周歲的老人為15817人,占總人口的24.2%,60~69歲老人8971人,占老年人口數的56.7%,70~79歲人口4823人,占老年人口數的30.5%,80~89歲老人1657人,占老年人口數的10.5%,90~99歲老人364人,占老年人口數的2.3%,超過100周歲的老人為2人;占老年人口數的0.01%。在這之中,處于空巢獨居狀態和孤寡狀態的老人總數為1431人,其中,超過80周歲的高齡老人為2023人。
根據上述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老年人口正在呈現出一種基數不斷增大、增長速度不斷加快、老年人命不斷延長、空巢家庭持續增多的趨勢,這一增長速度甚至已經超過了國際上對老齡化社會的評定標準。一般情況下,老年人都不希望在年老之時離開自己所熟悉的家園,落葉歸根的思想在中國更是根深蒂固,因此,在家門口養老必然是中國老人在晚年的愿望,社區居家養老這一服務模式故而應運而生。
本次調查內容不但涉及到老年人的性別、年齡與受教育程度等個體因素;還包括其經濟狀況、收支情況、居住狀態以及婚姻情況等家庭與社會支持變量;而子女探望數量與質量、老年人主要的休閑娛樂習慣與方式、其最需要解決的服務類型以及其對居家養老這一模式的了解程度與對政府在老年人工作支撐上的滿意度等行為變量也有必要探究;而老 年人的健康情況變量我們采用生活自理能力等進行表示。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60份,收回有效問卷310份,問卷有效比率為86.1%。樣本的性別與年齡分布與北京市老年人的基本分布基本一致,調查數據具有較強的說服力,見圖1、圖2。
3 社區居家養老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基于調查研究的結論
我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還只是剛剛起步,各項服務職能還不十分完善[10-12],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3.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設施不夠完善 甘家口社區是一個建于90年代的老社區,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社區不能提供專門的場地以滿足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之需。在硬件設施中不能滿足于老年人的各種需求。社區只能在原有基礎上,利用原老年活動室,成立了兼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站,含有16張病床,以供老年人午間的休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功能的拓展。工作的機構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設施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老年服務設施設計不合理,適用性較差;②服務設施不夠齊全,無法滿足老年人需求;③基礎設施較差,配備也比較單一。
3.2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低,服務內容過于簡單?,F在看來,甘家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專職服務人員主要面向小區內的下崗、失業人員和40、50人員中招聘。這些人員雖然有較強的責任心,但針對老年人服務的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社區建有多支助老志愿者服務隊伍,也因缺乏經驗,不能充分、長效發揮助老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社區專職、志愿者服務人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②上述人員在工作中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③專業化的服務項目較少,心理咨詢、臨終關懷等專業化服務難以開展。
3.3資金有限,后續服務受到制約。從目前的情況看,甘家口社區雖然依靠上級部門的投入,啟動了居家養老工作,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并展開了針對老年人具體需求的一系列服務措施,然而,由于管理資金的來源收到局限,而社區也無適當的經濟來源給予居家養老服務站持續注入所需資金,這使部分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某些后續服務被制約。政府部門每月給予特困、高齡或低保這部分老人居家養老服務所需的資金,促進了部分老年人困難的解決,然而,要使居家養老服務更加全面有效,這些資金卻是遠不能達到要求的。
3.4居家養老觀念落后,服務力量薄弱。許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對于居家養老服務這一概念還不甚了解,對于這種十分符合老年人實際情況與需要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的了解還有待更進一步地深入。部分部門對于社區養老服務開展與加強的重要性、迫切性存在認識不足、觀念落后的問題,也沒有積極鼓勵相關企業單位加入到居家養老服務的市場化運作之中。因社區服務能力有限,服務力量薄弱,缺乏服務的多樣性,沒有專業的服務企業加入,難以有效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對老人而言,他們住在自己社區里,置身熟悉環境,看到相識鄰里,可感受到一種溫暖的友情。所以,老人們大多愿意選擇居家養老的模式。對社會而言,這種居家養老模式可以將政府、社區和市場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是破解老齡化社會問題,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最好選擇。因此,設立一套完整健全的社區居家養老體系對于中國社會養老問題的解決是相當重要的。
4 完善甘家口社區居家養老建設的建議
4.1加強社區養老機構的設施建設 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站的聊天室、心理咨詢室的設施建設,使老年人有一個充分的心情宣泄、情感疏通之所。加強社區多功能活動室、老年文化體育設施的功能,老年人每天都能開展舞蹈、歌詠、戲曲、乒乓等文體活動。根據調查,對于小區老年人關注的健康狀況,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積極開展保健康復、常見病預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知識講座。
4.2建立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 本社區現有2名專職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全部從小區的下崗失業人員中招聘,熟悉轄區內的老年人情況,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在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社區仍需加強對專職服 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成立一支專業且敬業的養老服務隊伍,以滿足老人的多種形式的需求。與此同時,鼓勵社會各階層志愿者積極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事業之中來,并不斷對志愿者的意愿、服務特長和其希望提供的服務等相關信息的登記進行完善,以便于對志愿者進行匯總分類,以拓展鄰里互助式的志愿者服務形式,從而使志愿者能夠盡其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專業與特長,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專業人員與志愿者服務人員互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的建設,能夠從不同的側重點上提供給老年人各種類型的服務,并使其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4.3拓寬資金來源路徑,增強購買服務的群眾意識。不斷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鼓勵社會各界提高對養老事業的關注度,激發社會團體以及企事業單位、包括居民個人給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以捐資、捐物或者提供無償。政府應加強投入社區養老所需的資金,便于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政府購買與社會提供的養老服務。主張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老人自費購買層次比較高的服務,以促進政府購買服務的實現,并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4.4改變居家養老觀念,促進養老事業的市場化運作。加強宣傳新型居家養老這一模式,使得社區居民,尤其是老人能夠轉換思維,改變養老的理念。企業亦可以加強對"夕陽紅"這個日益健壯的經濟產業的關注,多渠道拓展老年人服務領域,滿足老人日益增長的各類服務需求,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劉曉靜,汪連新. 社區養老文化建設:意義、現狀及路徑探析[J].理論界,2013,(4):75-77.
[2]柳博會.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的舉措[J].城市開發,2014,(7):76-78.
[3]王翻,武國榮. 我國社區養老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3,(13):38-39.
[4]李學斌. 西方社區養老服務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城市觀察,2013,(4):62-71.
[5]田逸嬌. 英、美、日三國社區養老服務的經驗及啟示[J].勞動保障世界,2013,(1):51-53.
[6]王莉莉,楊曉奇,董彭滔.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4,(3):29-36.
[7]雷玉明,曹博,李靜.公共服務型政府視野中城市社區養老合作共治模式-以南京市玄武區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13-118.
[8]王盛,白雨辰.關于發展社區養老模式的研究[J].科學發展,2014(3):101-112.
[9]張晴心.國內社區養老研究綜述及其展望 [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2):163-164,174.
【中圖分類號】R9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223-01
根據調查,2012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390萬人,占總人口的14.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2714萬人,占總人口的9.4%,是全球老年人口的 21.4%,居世界首位[1]。中國老齡協會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經達到50%,85%以上的老年人有居家養老意愿,而選擇在養老機構養老的只占 6%-8%[2],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推廣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社區綜合服務為依托、福利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已成為共識,它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的養老模式[3],居家養老也是最經濟最便捷最現實的養老模式。興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山東省城市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方案》和《山東省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的意見》要求[4],社區衛生簽約服務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健康評估、轉診服務以及因地制宜的開展衛生工作宣傳、服務巡診制等個性化服務為主。
1內容、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內容 安丘市社會福利院創辦的“人之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搭建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免費為老年人發放手機,公布服務熱線,提供一鍵緊急呼叫服務、普通呼叫服務、全時定位服務、咨詢維權服務、心理咨詢服務、健康指導以及開展政府購買服務業務等8項無償服務業務,依托家政服務部門開展上門理發、助浴助廚、居家保潔、水電維修、助購陪護、疾病陪護等低償服務,政府給予適當補貼。興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由全科醫師、社區護士、公衛醫師組成的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團隊人員的姓名、業務專長、聯系電話、投訴電話等[5],連同《致居民的一封信》全部公示在服務轄區,且全科醫師服務電話并與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對接,具體負責轄區簽約居民中的慢性病患者指導用藥、隨訪(孕產婦、兒童、≥65歲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電話咨詢、就醫問藥、保健、精神病患者管理、個性化康復指導、中醫健康、規范轉診等基本醫療服務工作[6];社區護士具體負責慢性病患者血壓(血糖)測量記錄、生活指導、家庭護理、協助全科醫師開展相關工作等;公衛醫師具體負責建立、更新簽約居民健康檔案、傳染病防控報告與處置、疾病預防、健康教育宣傳、組織簽約居民集中健康教育講座、簽約服務工作協調等[7]。
1.2 調查對象 安丘市人之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部分居家養老人員 , 興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1.3調查方法 采用調查表形式,包括居家養老人員的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本人及家屬的經濟來源、對服務滿意度、還有哪些期望等。對老人及家屬發放調查表,收集資料,統計數據;對興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領導、相關業務負責人及工作人員進行專題訪談,掌握實施簽約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下步打算;對人之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開展居家養老現狀。對訪談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得出結論。
2結果
2.1興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2年開始實施居民簽約服務,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省增補項目,每年為65歲以上轄區居民免費查體一次,并為他們建立健康檔案。社區衛生簽約服務的目的是要把80%以上居民的健康問題解決在社區,為轄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及全程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提高居民的整體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8]。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有良好的醫療條件,較社會辦養老院、托老院有明顯的醫療優勢,既可以保證老人的基本醫療保健需求,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周邊的大醫院建立了良好的雙向轉診制度,如遇重大疾病可及時轉至附近大醫院診治,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如遇突發危重疾病可按手機一鍵緊急呼叫服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養老信息化服務人員可及時與當地二級以上醫院聯系,120救護車可及時趕到,這樣可有效避免老人在家中養老由于疾病發現太晚而延誤治療的情況。
2.2居家養老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雖然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但是現行提供專業醫療衛生服務和社會服務的機構均按各自系統相互獨立運行,安丘市將社區衛生服務、家政服務通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搭建的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系起來,將社區衛生簽約服務中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社區衛生照顧與康復的等重點工作有效落實,可以解決老人的基本醫療保健需求。家政服務有一批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可以為老人提供家庭照料服務。
3討論
3.1我國于2008年由10個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居家養老模式仍然是目前我國的主要養老方式。根據國情,目前我國尚沒有足夠的養老機構來接納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口, 況且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支付得起這方面的費用,家庭也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所以居家養老是老年人養老場所的第一選擇。發達國家的養老經驗證明,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具有專業養老機構無法替代的積極效應, 因而養老服務方式正逐步由機構養老向社區居家養老發展[9]。居家養老具有減少國家社會投資、緩解家庭照料護理的困難等優點,同時老人仍可繼續生活在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中, 更容易得到親情友情的關懷。安丘市人之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成立的,具體承擔安丘市居家養老工作的專業機構。
3.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管理的功能定位決定其在居家養老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有利于發揮社區衛生機構的優勢,更好地利用衛生資源[10]。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面臨著很多身心健康問題,容易產生悲觀、抑郁等情緒;因受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影響,老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骨性關節病等慢性病患病率較高,有的老人可能同時身患多種疾病,由于行動不方便或經濟上、陪護等方面原因,沒有及時去醫院診治,造成惡性循環。有著專業知識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務人員通過簽約這種方式來承擔這一責任,他們采取入戶或集中宣教等方式進行巡診、慢性病隨訪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干預、健康宣傳咨詢、提供老年護理、采送檢驗樣本和結果等形式,為社區內行動不便的患者、老年患者和殘疾患者就醫提供便利[11],可有效緩解看病難問題,減少居民的醫療費用支出。
3.3目前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人員不足,專業水平不高,綜合管理能力低下,只是負責信息服務平臺的信息傳遞、工作安排等;社區衛生機構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還不信任,不愿接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務人員的健康管理。今后應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 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時加大政府層面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轄區居民了解社區衛生服務內容,積極自愿配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的以全科醫師、社區護士、公共衛生人員等組成的社區衛生服務團隊,要以簽約的方式落實分片包干責任制,以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預等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提高轄區居民的認可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居家養老體系中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郭愛民, 解江林,遲宓宓,等.全國全科醫學培訓工作調查及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4,1(7):14-16.
[2] 張杰,田霖,淺談我國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管理觀察,2009,30(7):174- 175.
[3] 方娟,林梅.社區養老院老人睡眠現狀調查及對策[J].社區醫學雜志,2010,8(11):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