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26 11:25: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療衛生服務工作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當前,我部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以人為本”思想作指導,堅持以基層官兵利益為重,緊緊圍繞廣大官兵的健康保障,深入開展醫療衛生工作,充分確保基層官兵的身心健康,為促進部隊建設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 從政策上給予支持和保證,堅持以基層官兵利益為重
現階段,我部以施工生產為中心任務,各單位多遠離城市和部隊基地,官兵們常年駐扎于野外,人員也較為分散,但為了確保基層官兵的身體健康,上級組織以基層第一、士兵至上為指導原則,及時為所有基層項目單位專門建立了醫療站,配置了專業醫務人員和必需的診療設備,在有限的醫療經費里為基層單位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以滿足基層醫療保障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了基層官兵看病難的問題,充分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組織保障;同時,我部作為施工單位,雖然也注重于經濟效益,但是在基層官兵的醫療保障方面,我們克服了以贏利為目的、以經濟收入為績效的錯誤傾向,正確處理服務部隊與服務社會的關系,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的重心和指導思想,充分發揮部隊基層醫療衛生部門的專職職能,牢固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自始自終把部隊官兵作為服務的主體,充分確保基層官兵應享的醫療待遇,進一步實現了以人為本的政策導向。
2 積極轉變工作作風
好的工作作風可以激發人的工作熱情,作為基層醫務人員,我們的工作作風也直接影響到官兵們的工作態度,為此,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下,我們基層醫務人員也積極轉變了工作作風,一改過去等大家上門來看病的本位主義思想,主動上門為官兵進行服務,經常背著藥箱,上訓練場,下執勤點,到工地上,適時為官兵們巡診、送藥、送溫暖,隨時了解官兵的身體狀況,指導大家科學訓練、安全生產,現場為官兵們防病治病,有效減少了疾病的發生和病情的加重,大大降低了病員的誤工率,直接促進了部隊工作的順利開展。
3 全面提升服務態度
醫務人員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不僅帶給病人心理安慰,還可以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這對疾病的康復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現階段,我們在基層醫療單位全面提升了服務態度,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在官兵就診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堅持做到工作深入細致,詳細了解病情,力爭診斷盡可能準確且治療高效;我們還廣泛開展了“微笑服務”和“家庭化服務”,熱情接待每一位來診官兵,積極為他們營造整潔舒適的就診環境,在治療過程中,對所有病人進行細致入微的關心和照顧,對輸液病人提供環境音樂和報刊雜志,還吩咐炊事班特別準備了病號飯。為督導病人按時按量按療程服藥,且隨時能夠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我們多采用服一次開一次的方式發藥,專門為病員準備了紙杯和開水,讓病員現場服用,盡量不讓病員將藥品帶回宿舍,充分體現了人性化服務理念。
4 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教育,使官兵樹立正確的醫療觀
健康教育是部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環節,基層單位更是如此。基層官兵多缺乏醫學常識,常因道聽途說,或受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廣告宣傳的負面影響和誤導,當他們患病時就直接向醫務人員要藥,甚至還要新藥、貴藥、進口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醫務人員均耐心地對他們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和醫學常識講解,及時糾正他們對疾病治療的錯誤認識,詳細解釋亂用藥物的不良后果,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醫療觀和用藥觀。對個別因訓練和勞動強度過高,思想壓力過大,造成一些疾病久治不愈的患者,我們醫務人員在積極修正治療方案、加大治療力度的同時,主動協同單位主管給予病員更多的關心和心理開導,及時排除他們心中的疑慮與煩惱,甚至陪同病員外診檢查咨詢,使病員得到確切的心理安慰,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無大病、可以治、能治好。
5 心理服務工作緊貼兵心
在當今信息化的環境中,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衛生單位生存和發展的競爭日趨激烈,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還要受到國內同行的擠壓。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加強管理,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提高管理信息反饋的速度、靈敏度和精確度,提高衛生信息統計的時效性,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衛生信息統計工作的現狀
1、領導認識不足。
由于種種原因,有些領導錯誤地認為衛生信息統計工作就是簡單地填幾張報表,事后上報的數據不那么重要,把統計工作簡單化,只有在上級檢查和工作總結時才用得著,不直接創造經濟效益,導致統計部門和統計崗位被撤銷或合并,對統計工作不夠重視。
2、財力投入不足。
信息系統建設也是醫療衛生單位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需要一定財力物力的支持。某些單位在設備購進、房屋建設和醫技人才培養上,表現出很超前的意識,但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則明顯不足,目前大多數醫療衛生單位還沒有建立起全面實用的信息管理系統。
3、統計人員素質不高、隊伍不穩定。
由于受到編制、待遇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單位的衛生信息統計人員素質偏低,統計隊伍相對不穩定。長期以來忽略信息統計人員的引進和培訓,現有的在崗人員中,專門統計人才很少,大部分都是半道改行或兼職的,很少有進修學習的機會,專業素質普遍較低,只能做些日常的資料收集整理、業務工作報表等方面的基礎工作,很難對信息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利用,從而制約了統計信息重要作用的發揮。
4、統計口徑與上級要求不相符。
按照《2007國家衛生統計調查制度》的規定,診療人次數、住院床日數等基本信息是必須如實反映的,而許多單位變相按照收費處方、分解住院、退號轉門診等方法統計,以應付醫保檢查、減少病歷書寫等主觀需求,造成信息統計結果不準確、不可靠,無法真實地反映業務管理的全過程。
5、主管部門培訓督導工作欠缺。
主管部門對基層單位信息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數據監管力度不夠,應該通過組織參觀學習和學術交流,進一步完善統計信息標準,統一指標口徑,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可操作性,同時加大對信息統計工作的檢查評比,防止漏報、虛報、瞞報現象的發生,以提高統計信息的質量。
二、衛生統計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1、衛生資源有效配置的依據
如何有效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合理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每一位醫務管理者考慮的重要問題,而衛生統計信息是管理者有效開發利用本單位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基本依據,從而把有限的財力用在發展急需的項目上,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在購置大型醫療設備前,依據統計信息,先進行市場調查和論證,依據區域衛生資源分布情況來配置資源,減少衛生資源的浪費;同時在業務管理方面,根據門診量、業務收支和床位周轉率等具體指標信息,進行合理規劃布置,改善就醫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
2、科學決策的前提和保障
通過衛生統計信息,單位管理層不但可以了解業務收支、醫療成本等經濟數據,還可以同時了解所服務地區的衛生需求、病人的次均費用、藥費比重等其他指標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反饋,制定單位的發展戰略和具體的業務計劃,調整科室設置,做到人、財、物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做大做強重點發展項目,從而增強競爭力。
3、衡量管理水平的標尺
衡量醫療衛生單位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標,主要是各種醫療指標和經濟指標,利用這些統計信息,不斷總結和完善管理制度,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對醫療費用實行結構調整,嚴格控制藥品費用的比重,從而既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的稱贊,同時也為單位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
4、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前哨站
我國從2009年開始實施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以來,醫改監測就伴隨而來,從統計月報、季報到年報,都離不開衛生信息統計的支持,特別是五項重點改革內容,更是依靠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統計部門和統計人員認真填報、逐級匯總,國家有關部門分析改革進展情況,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為順利實施新醫改奠定了堅實的監管基礎。
三、開發利用衛生統計信息的具體措施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機制,改變過去那種認為信息統計部門只是提供一些機械的統計數字,不創造經濟效益的錯誤看法。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單位管理層應該認識到統計信息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統計信息資源,并對其深入開發利用,以使其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不能停留在傳統的思維方式上。
建立一支由信息統計人員、醫務管理人員和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信息管理隊伍,并保持其相對穩定,并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同時增加必要的資金投入,購置相關的信息處理設施,力求把那些敷衍了事的“死數據”變成活的有用的統計信息;用現代化信息論的觀點來指導工作,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先進的科學技術,探求在新形勢下衛生信息統計工作的新路子。
2、建立健全統計信息管理制度。
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管理制度的約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衛生統計信息的服務質量,也必須建立一種合適的統計信息制度,從而完善統計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管理體制。
強化統計信息的管理、監督職能,除了要求統計人員做好日常工作外,還要建立統計信息定期在單位辦公會上交流、通報、反饋的制度,使單位內部各部門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同時能正確處理好財務、核算與統計工作的關系,以加強統計信息與核算、財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和聯系。
3、加強統計基礎工作,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一是健全統計機構,穩定統計隊伍。在單位內部單獨設置衛生信息統計部門,增加相應編制,配備專業人員;加強對統計人員的培訓,尤其是新擔任統計工作的人員進行崗位業務指導培訓,參加統計業務培訓班,提高其業務素質。只有高素質的統計隊伍,才能真正發揮現代化統計信息的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統計臺賬。通過制定一些表格、賬簿,反映本單位管理活動的全過程,滿足業務核算、會計核算和統計核算的需要,力求統一、簡潔、明了,做到規范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統計臺賬要及時、準確、完整地登記,臺賬之間要有連貫性,指標口徑要一致。
三是嚴把數字關,確保可靠性。嚴格統計信息質量管理,統計數據分口把關,各負其責。統計人員要有高度負責的精神對待每一個信息數據的來源,計算及時、正確,分析其可比性,認真地檢查、審核數據,實行交叉復核簽字手續,逐級匯總上報,確保統計資料“數出一門”,真實可靠。
4、實現統計信息化管理的現代化。
信息化的手段給統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條件,信息化的條件提高了統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有效地減輕了統計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降低了錯誤率。根據醫療管理信息系統(HIS系統)的完善程度,逐步加強信息數據挖掘方面的工作,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利用、存儲等方面實現自動化和現代化,使統計出的信息數據更有針對性,能更好的服務于管理需要。
5、科學設置指標體系,規范統計工作。
信息統計工作首先是為了滿足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其次結合國家、衛生行業統計管理要求,實現統計資料的內外整合。科學地設置統計指標體系,規范指標名稱、統計口徑、計算公式、匯總級次、報告權限等相關內容,便于統計人員科學、有序、規范地操作和運行,既為單位日常微觀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又為國家和衛生部宏觀管理服務,二者兼容,客觀準確地反映醫療衛生單位的運行和發展,為制定區域衛生規劃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6、做好信息統計與財務核算的協調統一。
利用信息化網絡平臺,使單位的綜合信息統計與具體的業務核算、財會部門的會計核算之間基本達到資源共享,協調統一,信息傳遞及時、準確、可靠,定期召開調度會,分析問題的關鍵點,堅持“問題點就是改進點,改進點就是創新點,創新點就是效益增長點”的理念,不斷改進工作程序和協調制度,做到各個部門溝通及時,數據共享,取長補短,為醫療衛生單位的決策和測算提供詳實的信息支撐。
一、半年工作總結
(一)農村衛生工作
1、根據省衛生廳、省財政廳實施第二輪招聘執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要求,我縣新招聘了6名執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2、今年爭取到第一批擴大內需鄉鎮衛生院污水處理及輔助設施建設項目2個,總投資100萬元,三匯鎮、涌興鎮中心衛生院各50萬元。
3、對白兔,鶴林,靜邊鎮,清溪場鎮,三板,土溪鎮,巖峰鎮等七個衛生院擴大內需建設,總投資633萬元,預計八月底主體工程竣工。
(二)城市衛生工作
1、縣醫院外科大樓改建,系香港政府災后援建項目,待香港政府提交立法會通過后實施。
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不斷完善。**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項目開展工作,在基線調查、慢病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均按規定的方案進行,先后派出15名醫護人員到省市培訓全科醫師、全科護士。
(三)公共衛生
1、加強了疾控中心和縣醫院傳染科的設備裝備,加快了縣婦幼保健院門診住院綜合樓建設。
2、進一步落實了突發性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工作制度和工作職責。先后印發了《**縣衛生系統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縣衛生系統衛生應急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縣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方案》、《**縣衛生應急工作培訓工作計劃》、《**縣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對和疫情處置預案》、《**縣甲型h1n1流感醫療救治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預檢分診會診轉診制度》、《**縣應對流感大流行準備計劃與應急預案》;修訂了《**縣食物中毒事件應急預案》,真正做到了有備無患,防患于未然。
3、加強了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建立了醫療救護、救災防病處置等組236個,落實縣、鎮、鄉應急人員共340人,同時組建了衛生應急專家組數據庫共49人。對機關工作人員、縣屬醫療機構分管領導和應急辦主任以及各鄉鎮(中心)衛生院負責人或公衛科長共100余人,進行了突發性公共衛生應急工作培訓和考試。
(四)新農合醫療制度穩步完善
1、參合資金籌集。今年全縣參合110.97萬人,參合率為97.3%,籌集資金7609.88萬元。其中:農民個人繳納221.94萬元,縣財政補助440萬元,中央補助3597萬元,省財政補助3350.94萬元全部到位。
2、參合農民補償。今年1-5月累計受益人數325225人次,補償金額4468.4萬元。其中:門診288029人次,補償金額485.37萬元;特殊門診4661人次,補助金額98.42萬元,縣內住院補償27796人次,補償金額3043.46萬元,縣外住院4749人次,補償金額841.15萬元。
3、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解決“看病貴”問題,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管理的暫行規定》和《關于2009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工作的通知》,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問題,收到較好效果。
(五)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有力
1、圓滿完成了與我省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的,我縣公民閆勇和與其接觸的有關人員的醫學隔離觀察和居家觀察任務,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受到縣委、縣政府的好評。
2、加強了狂犬病防制。今年初,全縣有犬46484只;1至4月底共滅犬10467只(其中限養區犬只503只,傷人畜犬88只);現有犬只35726只(其中新增犬692只,觀賞犬164只,警衛守護犬72只)。在現有犬只中,免疫犬25584只,免疫率72%;辦證犬19491只;栓養犬20931只。犬傷暴露857人次,犬傷暴露后規范處置857人次,規范處置率100%;發生犬傷牲畜1例。處理違反《四川省預防控制狂犬病條例》行為13起,實施行政處罰13人次,處罰款850元。
3、對結核病、艾滋病、霍亂等重點傳染病加強了宣傳、督導、檢查,進一步加強了管理,落實了責任。
(六)婦幼衛生工作成績顯著。
1、4月21日,在達州市婦幼衛生及社區工作會議上,我縣榮獲全市2008年度婦幼衛生信息統計工作及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兩個一等獎。
2、新生兒疾病篩查2300例,篩查率達到42.15%;對縣屬醫療衛生單位婦幼醫生68人進行了婦幼衛生報表網絡直報培訓。
3、努力降低
孕產婦、嬰兒死亡率。今年1—5月,住院分娩率為80.13%,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9.86%;高危孕產婦按規定程序轉診率達98.5%;高危孕產婦管理695人,管理率達99.86%;產前檢查率92.88%,產后訪視率92.47%;系統管理建卡率92.38%,卡冊回收率99%;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1.75%;新法接生5078例,新法接生率99.98%,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0‰;孕產婦死亡1例,死亡率20/10萬;嬰兒死亡52例,死亡率10.4‰;新生兒建卡5010例,建卡率達98.64%;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0.01%,生長發育監測率99%。
(七)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1、為提高鄉村醫生醫療技術水平和整體素質,今年對鄉村醫生業務知識進行了集中培訓、考試、考核,為全國首次鄉村醫生換證、注冊奠定了基礎。
2、加強醫院制度化建設,不斷提升醫院管理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公開服務承諾,公示收費標準及藥品價格,加強醫患溝通與交流,盡可能地讓病人來則安心,走則高興。
3、抓繼續醫學教育。今年上半年已發放好醫生網卡563張。對鄉村醫生遠程教育學員進行了模擬考試,為畢業考試打下基礎。其他進修培訓工作正常進行。
(八)無償獻血工作有序開展
今年1—5月,全縣共計無償獻血892人次,獻血量達29.59萬毫升,滿足了臨床用血需求。
(九)衛生執法力度加大
1、對醫療市場進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成立了兩個清理整治組,分別由楊汝奇副局長和瞿海林副局長帶隊,對全縣醫療市場、娛樂場所進行了拉網式清理整治,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2、加大衛生執法力度。在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節假日期間出動衛生監督員210人次、車輛50臺次,按照《食品衛生法》、《公共場所管理條例》的要求,檢查餐飲業285家、超市4家、農家樂13家、酒店5家、娛樂場所10家、旅游景點2個,對存在的問題,責令單位及時整改,消除了安全隱患,確保了節假日居民食品衛生安全。
3、認真開展打擊餐飲消費環節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出動衛生監督員138人次,監督檢查785家,監督乳制品49個樣、火鍋底料12個樣,樣品合格率100%.
4、對全縣123所學校的食品衛生、生活飲用水、傳染病防治進行了監督檢查,通過檢查學校食品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工作,衛生許可證持證率100%,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上崗率達到97.7%,對個別學校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把整改落到實處。
5、加強了醫療機構、血液制品監督管理。出動衛生監督員319人次,車輛41臺次,檢查醫療機構216家,取締非法行醫4家,責令停業3家,警告12家,限期整改15家,沒收藥品73個品種,沒收器械20件,罰款5.34萬元。
(十)中醫工作不斷加強
1、開展**縣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培訓,培訓師資60名,分批對全縣60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57所村衛生站確定的師資力量進行培訓,目前,全縣各級醫療衛生單位正按照局安排推廣中醫適宜技術。
2、為全縣中醫藥在崗臨床人員100余名(50歲以下)溫習中醫四部經典著作培訓報名。
(十一)醫療行風明顯好轉
1、積極探索和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印發了《2009年全縣衛生系統紀檢監察暨糾風工作要點》,與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
2、按照縣紀委要求,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扎實開展“學習王瑛同志先進事跡活動”和“衛生系統商業賄賂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活動”,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3、加強了對各醫療衛生單位醫療收費項目、標準、藥品價格公開情況的監督檢查,不斷提高收費透明度。嚴格執行《達州市醫療服務價格》規定。
4、實行首診責任制,醫務人員做到熱情接待,仔細診斷治療。醫生對不屬于責任范圍內的,引導病人到相關科室進行診治,無推諉患者現象發生。
5、醫務人員對病人實行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減少了大處方,濫檢查的做法。
(十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扎實開展
1、我局組織縣級醫療衛生單位正副職領導多次學習《**縣人民政府關于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管理辦法(試行)》,《**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圍繞“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我該怎么辦?”開展了深入學習討論,明確了責任及過錯責任追究,每個職工自覺把責任落到實處,主動把責任區清掃得干干凈凈,辦公室設備存放得整整齊齊,窗明幾凈。
2、堅持每周五對責任片區進行集中清掃和日常衛生監督,保證了責任片區整潔、有序。在日常衛生監督時,我們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目的、意義向廣大居民宣傳,提高廣大市民的文明意識、衛生意識、功德意識,引導廣大居民共同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十三)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效顯著
3月27日,衛生局召開了縣級醫療衛生單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動員大會,傳達貫徹了縣委、縣政府關于深入貫徹學習實踐科學發觀動員大會精神,同時結合衛生工作實際,印發了《**縣衛生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和《學習調研階段日程安排》,明確了工作目標、步驟、方法、要求。做到按規定動作進行。在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中,領導撰寫調研報告15篇,黨員干部寫學習心得300余篇,辦學習專欄8期,信息簡報36期,宣傳標語8條。全體干部職工理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全縣農村衛生基礎差,底子薄,診療水平普遍較低,衛生服務能力依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亟待提高。
2、醫技人員短缺、基層人才引進難和流失嚴重,衛生資源總量不足,招聘困難。
3、地方財政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足,鄉鎮(中心)衛生院設備缺乏,不能適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需求。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縣委、縣政府“五氣”新要求,樹立干部新形象。
2、堅持不懈地按要求搞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及2009年愛國衛生專項行動。
3、接待處理。全面完成積案化解年任務;完成縣人大、縣政協的提案、議案。
4、全面啟動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工程。各醫療單位要按照5月26日《全縣婦幼衛生暨社區衛生工作會》上的要求,將婦幼衛生工作抓緊、抓好,落到實處。
5、抓好中央擴大內需建設項目工程的質量、安全、資料積累,做好審計準備,按時搞好竣工驗收。
6、提高突發性公共衛生處置能力。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預案,落實應急設備設施,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7、有效控制傳染病。進一步做好各類重點傳染病疫情的防治工作,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暴發流行。要求做到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率達100%,計劃免疫“五苗”全程接種率達98%。
8、婦幼衛生工作。進一步培訓婦保人員,孕產婦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分別降至55/10萬和13‰,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50%以上。
9、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按照第一年方案實施第二周期醫院管理活動,落實醫院評審、評價制度,制定惠民醫療措施、開展惠民醫療;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做好預防和處置醫療糾紛;嚴格醫師、護士的準入管理和考試考核工作;按期校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10、努力推進中醫事業發展。做好鞏固四川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成果,力爭中醫門急診量達到縣、鄉、村門急診總量的40%;積極建設中醫特設專病、專科,走特色效益之路;積極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和新成果的運用。
11、不斷加強衛生法制建設。廣泛宣傳衛生法律、法規,提高衛生法規的社會普及度、認可度和接受度;落實衛生執法監督“網絡化”管理;進一步加強衛生執法檢查,打擊非法行醫,保護群眾健康權益。
二、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加強兒童醫療服務機構建設。加快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根據實際情況和醫療需求增加兒科門診和兒科病房。
2.完善兒童醫療服務網絡。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明確服務功能定位。加強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規范化診療和急救處置;做好兒童醫療和預防保健工作。加快建立完善出生缺陷綜合防控體系,做好孕婦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加強與康復機構協作,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促進優質兒童醫療資源流動和下沉。
3.構建兒科醫療聯盟。促進區域間兒科醫療服務同質化,推動區域醫療資源、患者需求的雙向流動。通過對口支援鼓勵兒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診、巡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方便患者就近就診。
三、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改革
1.合理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合理體現兒科特點及不同年齡人群醫療服務差別。收費標準高于成人醫療服務收費標準。調整后的醫療費用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避免增加患者就醫負擔。
2.提高兒科醫務人員薪酬待遇。健全以崗位風險評級、服務質量數量和患者滿意度為核心的內部分配機制,做到優績優酬,提升兒科醫務人員崗位吸引力。在醫療機構內部分配中,充分考慮兒科工作特點,合理確定兒科醫務人員工資水平。
3.開展貧困家庭兒童醫療救助。加強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和慈善救助的有效銜接,實施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一步提高兒童重大疾病救治保障水平。
4.做好兒童用藥供應保障。建立兒童用藥審評審批專門通道,優建立健全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預警機制。
四、防治結合提高兒童醫療服務質量
1.促進兒童預防保健。規范開展兒童保健、兒童健康管理,做好預防接種,強化新生兒和嬰幼兒保健、生長發育監測、營養與喂養指導等服務。開展健康知識和疾病預防知識宣傳,提高家庭兒童保健意識。
2.加強兒童急危重癥救治能力建設。開通兒童急危重癥綠色通道,提高救治能力,提高兒童疾病院前急救反應能力,及時將急危重癥兒童轉運至上級醫院。
3.有效應對高峰期醫療需求。制訂兒童就診高峰期應對預案,滿足高峰期兒童患者醫療需求。
4.加強中醫兒科診療服務。設置中醫兒科,提供兒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診療服務。
5.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暢通醫療糾紛投訴渠道,建立投訴反饋制度。大力開展“平安醫院”建設。
五、存在問題:
2009年,國家啟動了分2009―2011年、2012―2015年、2016―2020年3個階段,將歷時11年的新一輪醫改。國務院進行了頂層制度設計,采取自上而下與鼓勵基層創新探索相結合的辦法強力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以黔江區2009-2011年階段性醫改成果為案例,探討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行性及操作路徑研究。
一、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行性分析
(一)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理論支撐
醫療衛生,全世界尚無一種理想模式。目前,具代表性的醫療模式有三種:以美國為代表的商業保險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全民醫保模式,以英國為代表的國民健康模式。三種模式,各有利弊。美國模式醫療費用高漲,群眾看病越來越貴,窮人看病問題越來越突出;德國模式,居民稅負越來越高,承受壓力越來越大;英國模式,醫療服務效率低下,看病難問題越來越嚴重。
1. 完全免費醫療只是一種理想狀態。醫療是人的基本需求,這種基本需求與個人的消費能力、與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密切相關。如果完全免費,人們付出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醫療需求將大量釋放,勢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醫療費用高速增長、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全球70多個醫療制度相對成形的國家中,只有古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醫療,即患者看病個人無需支出任何費用。而人們通常提到的免費醫療國家,個人仍然需要支付一定費用。免費醫療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不是一種普遍模式。我國是一個正處于發展階段的人口大國,城鄉、貧富、區域差距明顯,個人醫療需求差異大,財政支付能力有限,實行完全免費醫療不適宜,也不現實。
2. 有范圍界定的免費醫療值得探索。基本醫療衛生屬公共衛生范圍,為群眾公平地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政府的責任。在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的醫改推進過程中,要使群眾感到看病不貴,基于以下3個方面的分析,應該對有界定的免費醫療路徑進行探索。一是“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是醫改的核心理念,從“公共產品”角度看,是為群眾免費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理論支撐。二是醫改3年來,政府衛生投入,特別是對基層醫療衛生、基本醫療衛生的投入明顯加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籌資壓力,為探索在范圍、內容、空間上有界定的免費醫療操作路徑奠定了基礎。三是我國農村群眾占大部分,也是“看病貴”的主要群體。解決群眾最關心、最期望、最迫切的問題是政府的責任,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
(二)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財政可承受度
探索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操作路徑,首先應解決的問題是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內容(包括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具體內容的服務成本。國家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的職能定位就是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本文換一個角度來界定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內容本身入手,而從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機構著眼,把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范圍、內容界定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為群眾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以黔江區為例,2008―2011年,黔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入、支出逐年增長,當年收支基本平衡。也就是說,現行財政投入狀況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正常、發展健康。
按照醫改十二五規劃,城鄉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水平將提高到年人均360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年籌資水平將超過400元,有望達到500元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持續。
二、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效益分析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對破解群眾“看病貴”問題操作路徑的有益探索,必將產生明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方面一是使群眾感受到黨的政策溫暖,二是使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要求得到落實,三是使醫改的具體要求得到落實。經濟效益方面一是將刺激消費,二是將提升勞動力素質,三是將提高黔江對外開放水平。
三、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框架設計思考
黔江多年農村衛生創新改革,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運行機制,實施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雖然操作路徑將發生了重大變化,但不需要對衛生系統內部現行管理運行機制作顛覆性改革,只需要作局部調整。
(一)籌資調控的制度設計
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籌資途徑由財政補助、城鄉居民醫保報銷、群眾就醫個人支付費用3個改為財政補助、城鄉居民醫保報銷2個。
1. 財政補助途徑。不調整現行的補助方式,仍然由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設備配置和維修)、人員經費、藥品零差率補助、公共衛生補助、衛生應急等5個主要方面構成。
2. 城鄉居民醫保報銷途徑。提高基金使用率,當年基金節余控制在10%左右,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的基金比例不低于當年基金支出55%。這是在財政不明顯加大投入情況下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也是引導群眾合理利用衛生資源、保證群眾從醫保中得到更多實惠的重要措施。
(二)支付調控的制度設計
支付調控通過支付制度改革實現,主要包括兩個層面。
1. 財政補助投向供方(醫療機構)、城鄉居民醫保投向需方(群眾)。無論是財政對基層衛生的補助,還是醫保基金支付,采取核定總額給衛生系統的辦法。政府只向衛生系統要結果,要“群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免費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改革結果。這種總額核定的辦法,不但能夠充分調動衛生提供方的積極性,也能夠使衛生行政部門能夠及時利用經濟杠桿有針對性的改善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2. 醫療機構通過服務獲得財政補助和醫保基金。財政補助經費,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政府按工程進度和質量進行核撥;公共衛生經費按全市的統一政策標準核撥給衛生行政部門,由其按醫療衛生機構完成工作任務和質量進行考核劃撥;藥品零差率補助在現行補助標準的基礎上根據近3年使用增長比例核定標準、人員經費綜合考慮全市以及我區其他行業標準進行總量核定,劃撥給衛生行政部門,由其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后統一劃撥;衛生應急補助根據發生的突發衛生應急事件、衛生應急物資日常儲備需要進行核定。醫保管理部門按照預付的辦法,將醫保基金預撥給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仍然要通過深化項目付費、單病種限額付費、門診處方限額制度、次均住院費用限額制度、人頭付費、門診處方用藥規范等支付方式改革建立醫藥費用綜合控制措施,嚴格控制醫藥費用增長,提供服務后采取報銷的方式獲得補助。
(三)組織管控的制度設計
1. 對衛生系統服務提供績效的管控。由政府篩選衡量衛生服務提供公平性、效率、有效性、選擇性,群眾健康水平改善、居民滿意度、服務提供滿足度、經濟風險防范的主要指標,制定綜合評價辦法,每半年對衛生系統進行一次綜合考核評價,重視評價結果的運用。
2. 對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責和主要負責人履行管理責任的管控。由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衛生機構年度目標任務、院長年度任期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嚴格考核,以及采取扣分的辦法對衛生常規指標、約束性指標和禁止性規定進行管控。
3. 對醫療衛生人員行為的管控。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制定以工作量、工作質量為主要內容的績效考核辦法,嚴格考核來實現。
(四)關鍵性操作環節的制度設計
1. 醫保基金向基層傾斜。2008―2011年,在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水平翻兩倍多的情況下,黔江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群眾看病報銷綜合補償比僅從37%提高到40%,群眾從醫保中受益與基金增長比例相差太大。2008―2011年期間,黔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獲得基金占當年基金支出比例從56.05%下降到32%,下降明顯。綜合以上兩組數據,應將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明顯傾斜基層,比例應達到當年基金支出的50%―60%,以使群眾更多受益。這也是落實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低水平、廣覆蓋”和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
2. 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衛生部門必須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規范診療行為,以及基本藥物使用、基本醫療檢查項目、藥物用量等進行全面系統的制度設計,嚴格執行才能保證目標的實現。為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應充分考慮衛生行政部門在醫保制度設計中的參與性和對醫保基金使用的實質性管控權。如果衛生行政部門缺乏對應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使用醫保基金的實質性管控權,失去了利用基金這一經濟杠桿深化醫藥費用支付制度改革的基礎,勢必難以遏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3. 引導群眾合理利用衛生資源。目前的現狀是分級診療制度落實差,導致綜合醫院人滿為患,甚至專家級醫生整天忙碌于群眾的常見病、多發病,造成綜合醫院資源嚴重浪費,也明顯加重了群眾就醫負擔。在制度設計上,應采取限制性辦法,使基層首診制度真正落到實處,真正實現“首診在基層、康復回基層”的分級診療制度。
4. 抑制群眾就醫需求井噴式釋放。免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包括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結合國家、全市明確的范圍和內容,影響黔江群眾健康的主要因素,對服務內容進行細化,免費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免費,應采取“規制”的辦法防止群眾就醫需求井噴式釋放,造成衛生資源浪費。可以采取兩種辦法,一種是對門診就診病人收取一定額度的掛號費、對住院病人收取一定額度的基本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這部分收入應直接存入衛生行政部門設置的專戶,納入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統一平衡,不作為醫療機構可自行支配的收入);另一種是設定個人當年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住院就診最高限額,超限額部分個人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經歷了一系列重要變革,由預算會計報告制向權責發生制的轉化成為預算會計體系革新的一次重大飛躍。西方發達國家為順應新公共管理運動潮流及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發展趨勢,彌補現行預算會計之不足,紛紛對本國公共財政管理和預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極大提高了政府的財政透明度:新西蘭政府首先提出了政府預算制度從收付制到權責發生制轉變并率先制定了相應的改革措施;美國則通過逐步實行權責發生制最終建立起雙軌政府預算會計制度。發達國家通過轉變政府職能、開創權責發生制模式,在公共財政管理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性成果,從而建立起了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財務預算會計體系。
(二)國內實施情況
我國預算會計一直以來都以收付實現制作為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會計改革的深入,這種核算方式只能反映政府財政預算收支情況,不能全面反映一個政府所有的資產、負債及費用,更不便于政府作出重大經濟決策,因而亟待修正。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要求,2010年財政部啟動了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工作,經先期試點后逐步予以推廣,現已擴大到23個省區。2012年財政部要求全國所有省份必須試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遼寧省亦于2012年被納入試編范圍,根據同期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辦法》開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工作。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實施不僅成為公共預算會計基礎發展的重要節點,更成為引導整個政府特別是遼寧省財務會計體系構建和預算制度變遷的一大突破口。
二、遼寧省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相關問題研析
根據財政部要求,截至2012年底全國23個省區必須全部完成相關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工作。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省傳統計劃經濟思維濃厚,相對于其他省份,試編工作更是繁重。截至2014年底,遼寧省14個市級及所屬縣(區)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僅有一半試編完成。分析遼寧省兩年的試編工作情況,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以原值計入為單一計量范式,導致會計要素確認不清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是會計信息資料的高度濃縮,而會計要素的確認則是記錄財務信息的開始,因此明確財務報告要素成為科學預算的基礎。從過去兩年的財務報告試編情況來看,遼寧省在編制資產負債表特別是涉及資產要素諸如水利、公路、市政設施等公共基礎設施處理時均采用原值計入的單一范式,將其全部納入資產要素范疇,從而導致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要素確認不清、歸屬不明。基于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涉及面廣的特點,要素不清進一步導致諸如動植物資產的確認等部分能計價或不能計價的特殊項目缺乏衡量標準。目前政府將這部分資產直接列示為消耗性資產,造成了現今許多動植物資產難以價值計量的困境。要素的難以確認歸根結底是由于我國尚未完全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準則。現行的預算制度以及《試編辦法》無法從根本上幫助政府準確確認綜合財務報告要素,順利完成試編工作。
(二)以表轉表為會計記錄核算程序,導致記錄方法繁瑣失范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是會計的最終產品,沒有經過會計系統的確認、計量和記錄,再完善的財務報告也無法反映真實的財務信息。記錄是指對價值運動經確認后的政府會計信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復式記賬要求在會計賬簿上加以登記的過程。會計記錄是對財務活動及其結果進行具體的描述和量化。但是目前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記錄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對各報表反映的數據進行甄別和匯總,不是一個由政府會計相關單位按照規范的準則要求,在客觀經濟活動中自然核算和匯總的過程。從遼寧省編制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很多都是采用表轉表的記錄方式試編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不完全符合會計記錄的原理。同時,編制涉及的數據轉換、合并以及補充的數據資料等都比較大,導致記錄過程十分復雜、繁瑣,會直接影響政府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性。顯然規范會計方法是整合會計編制工作、降低會計核算復雜度和順利完成試編工作的重要途徑。
(三)以折算估值方式為數據整合途徑,導致信息質量缺乏真實
完成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編制工作除了準確確認要素,準確計量并保證信息質量更重要。我國的國有資產龐大且難以統計。回顧2014年遼寧省的預算表可以看到,2014年遼寧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 190.7億元,加上中央補助收入1 772.2億元等其他收入后,總收入合計為5 928.8億元,總支出合計為5 925.2億元。面對龐大的國有資產,政府面臨獲取完整基礎數據的大難題。在遼寧省試編階段,政府綜合財務報表大部分數據來源于財政總決算、部門決算、固定資產投資決算和國有企業財務決算,再通過折算估值等方法編制成綜合財務報告。決算各套報表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質量,特別是部門決算中財政代列數據主要憑借編制人員主觀判斷,判斷的結果可能對政府費用結構產生較大影響。政府會計信息系統的缺乏導致取數和整合數據不夠準確,影響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阻礙政府順利完成試編工作。
(四)以信息不公開為逃避監管手段,導致財政監督機制缺位
我國現階段面臨著公共財務管理改革和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需要政府公開相關信息,這也是建立完善財政監督機制的一項重要內容。總體上說,我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公開程度差、透明度低,公眾獲取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信息的渠道受到嚴重限制,造成外部監督的困難。目前,包含遼寧省在內的23個省份全部沒有公布其完成的試編報表。2014年錦州市圓滿完成報表試編工作報告中未涉及相關披露問題。財務報告披露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現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面向政府各級部門使用,并未考慮審計機構、社會公眾以及相關利益人的信息需求。我國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公布是時間問題,報表的審計、披露是完成財政透明度,是滿足相關利益人信息需求的基本要求。因此,完善的審計、披露制度是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工作的一個重大問題。
三、完善遼寧省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工作對策
基于遼寧省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過程中的難題,筆者嘗試從以下方面提出相關對策,以期為遼寧省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工作順利推行提供有益借鑒。
(一)明確政府財務報告準則,確保會計要素清晰分明
從遼寧省綜合財務報告試編情況不難看出,確認資產負債要素是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一大關鍵。會計要素難以確定歸根結底是由于缺乏政府會計財務報告準則的支持。財務報告準則不僅能夠解決財務報表項目確定的問題,準則的確立也規范了財務報告記錄方法以及主體范圍的界定。會計準則明確政府編制財報要素的確認標準,不僅使財務報告項目反映的內容更加科學,而且有利于強化對信息供給者的硬性約束。制定政府會計準則對于解決財務報告要素不清的問題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是整個試編工作最開始且最重要的問題。
(二)規范預算會計記錄方法,建立政府專屬核算體系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經過一定的會計程序,將經濟信息數據分別在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進行記錄,政府會計才能加工生成具有不同詳細程度的政府財務信息。目前遼寧省及其他政府部門出現不規范的記錄方法,僅將原來的預算報告轉化為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并不能全面反映會計信息。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制定準則加強對規范記錄方法的規定。首先,在現今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建立屬于政府部門的核算系統,分別設置總賬、明細賬、現金賬,同時完成匯總制下的總賬、明細賬的建立,方便進行各行業的合并核算。其次,數據來源嚴格控制到每個核算單位規范形成總賬和明細賬,不僅僅停留在預算報表和財務報表。最后,類比企業會計記錄的方法,通過完整的賬簿形成會計報表,進行財務分析。規范每一個記錄環節,會計記錄才能保證綜合財務報告中內容的完整可靠。
(三)完善財務報告核算制度,提高取數整合質量能力
從遼寧省各市、縣試編的經驗中,可以看出政府應該盡快完善核算制度,提高取數和整合數據的能力。綜合財務報告的編制要以會計核算和報表為主要依據,為此相關信息系統就需要盡快研發出來,進而加快政府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以及完善,從而形成自下而上的信息匯總制度。首先,在現有財務總決算等系統軟件的前提下進行完善,在此基礎上研發相應的系統軟件,實現與現有上述系統直接鏈接、取數,從而解決相關數據的轉換、合并等復雜問題。其次,需要完善并推廣預算單位統一的財務核算系統,針對試點單位,總結經驗,從而加快推廣步伐,使得更多的單位能夠加入進來。此外,還需開發能夠與相關國有企業數據對接的軟件系統,對于試編涉及的企業單位,不僅要求其數據通過電子信息化方式報送,還要研究開發有關的系統軟件,進而有效地提高數據的分析效率。
(四)健全財務報告審計管理,強化信息公開監管力度
為保證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信息的真實可靠,提高其公允性,迫切需要建立與之配套的審計管理制度,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一套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審計制度。在美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需經過獨立審計部門的審計方可正式遞交國會和向公眾披露。而我國政府審計還只停留在財務收支審計的層面上,未來政府審計應逐步向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兼顧的方向發展。以遼寧省為例,應該積極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審計制度,通過審計以及其他鑒證機關對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審計,給予一個客觀、公正的鑒證報告。這樣做不僅能夠保障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還能夠使使用者大膽、放心地使用,也為進一步的公開工作提供保障。
集中形式的財務核算工作是我國最近幾年提出來的具有高效科學性質財務管理機制,對解決我國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近些年的科技發展,人們對基層醫療建設有著更高的要求,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工作成效有著更高的期許。隨著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和財務管理工作慢慢取得一定的成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眾多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對醫療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財務工作的現狀
(一)管理制度逐漸清晰化
我國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程度不夠高,整體的管理機制不完善,正處于一個初級的探索階段。雖然我國各地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水平較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整體的管理水平未能高度適應當今的發展需求。隨著近幾年的探索,我國的基層醫療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地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管理中,管理制度更加清晰化。例如今年年初成立的柳北區區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核算中心在實際的工作中明確了相關人們的職責,部門和負責人的聯系更加緊密,更好的實現基層衛生的服務工作。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沒有實現相應的待遇
這里說的待遇主要是編制的問題。基層的醫療工作單位大多數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待遇受到工作考核以及職稱晉升的影響,由于沒有解決相關的待遇問題,很多會計人員的工作待遇較低,不符合實際的工資待遇。這樣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基層會計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準確率,影響著整體基層衛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降低了整體的基層衛生服務水平。
(三)工作人員和工作總量的比例不科學
根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開展中,存在著會計人員和實際會計工作總量不相符的現象。很多基層地區的會計核算人員僅有2―4人,而實際的衛生會計工作總量正常情況下需要5―7人完成,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實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延長了會計工作的總時長,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情況和工作情況未能通過會計數據實現正確的體現。
二、實行集中形式的財務核算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工作開展起到的作用
(一)強化了會計信息的正確性
會計信息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工作的開展情況有著重要的反映,如果會計信息的質量不夠正確,那么就會使整體的會計工作受到阻礙,下一階段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工作受到影響。采用集中形式的會計核算工作手段可以使會計人員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開展情況實現有效的監督,將以往的基層單位的經濟業務的處理形式實現質量的轉變,將原有的單一工作環節轉化為現有的多環節處理工作,使整體的財會處理工作實現更高效的管理。
(二)減少核算工作對人員數量的需求
實行集中形式的核算工作,可以將具體的核算工作分攤到各個單位的會計人員身上,各單位的會計人員將本單位的實際會計工作細心核對好上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核算中心,再由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進行核算。這樣的核算形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人員的工作總量,減少核算工作對人員數量的需求。
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會計工作開展的有效對策
(一)明確工作機制
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應該明確實際的管理人員和責任人,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的整體工作開展實現有效的人員監管機制,使整體的核算工作得到順利的開展。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將醫療工作的負責人和具體財務管理人員實現統一制,這樣可以使具體單位的財務信息更加完善更加準確。
(二)提升相關核算人員的待遇
柳北區區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借調的人員,整體的機構編制沒有實現明確的落實,人員的編制也沒有實現最終的落實,這樣的情況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整體衛生核算工作的開展進度。所以政府機構應該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會計人員的工作待遇,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整體的財務工作實現高效的開展。
(三)提升醫療財務管理機制
各基層地方的醫療財務管理中,由于沒有至上而下的有效管理制度,財務管理的責任人出現不清晰的現象。為了解決此問題,應該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管理機制,簡化實際的管理的關系,使整體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財務工作實現高效的運轉和實施。
四、結束語
為了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會計信息質量,使整體的核算工作得到高效的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通過集中形式的財務管理,在實際的工作中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工作實現實時的監管,使整體的監管力度更強。同時,可以提升管理機制的科學性,使監管的機制更健全,提升整體的醫療財務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身的身體健康越來越關注,對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期望和要求。人們對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關注,一方面有利用于醫院根據人們的期望和要求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對于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社會上對醫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醫務工作本身的高風險性、高強度性[1],使得很多醫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本文簡要論述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特征,并據此提出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對培養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提高醫療衛生機構工作效率、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等有所裨益。
1 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特征
研究表明,心理狀態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心理品質能夠促使人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工作生活當中去,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目前,我國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普遍過大,我們選取100名醫務人員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因工作壓力而產生心理壓力的人員比例竟然高達54%,見表1。
醫務人員心理壓力過大,將直接降低他們的工作效率,影響醫療衛生單位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因此,只有關注和培養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才能更好地促進醫務工作的進行。醫務人員良好的心理品質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1健康的心理狀態 醫務人員對人們的生命健康負有重要的責任和義務,醫務人員的工作本身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醫務人員應該以此為榮,用飽滿的精神和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去[2]。認識到醫務工作本身的神圣性有利于醫務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有利于醫務人員更好地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因此,醫務人員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首先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積極樂觀地應對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和問題,更好地完成自己自己的工作。
1.2負責的工作態度 醫務人員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還應該富有責任心,即負責的工作態度。醫務人員負責的工作態度,首先表現在醫務人員要對自己的工作性質和價值有清醒的認識,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其次,醫務人員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3]。醫務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順利地攻克醫學科技上的難關,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任務。最后,醫務人員負責的工作態度還表現在需要有一定的抗壓能力。
1.3妥善的人際關系處理方式 醫務工作不是簡單的單項活動,而是醫務人員和患者及患者家屬的雙向活動,良好的醫患關系是醫務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基礎[4]。首先,醫務人員要正確處理自己與患者和患者家屬之間的關系。醫務人員應該尊重患者及患者家屬,對于他們的疑問和困惑要耐心解答,富有同情心。其次,醫務人員還要正確處理自己和同事的關系。醫務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不是醫生、藥劑師或者護理人員一方就能獨自完成的,需要各部分的相互配合。因此,醫務人員妥善的人際關系處理方式還應該包括尊重領導和同事,各方協調合作,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
2 提高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管理措施
2.1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期望和要求。醫務人員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對于醫務人員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實現醫療衛生機構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目標。總之,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對于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醫療衛生機構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對于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工作。具體來說,醫療衛生機構在加快自身的科學化管理進程的過程中,應該將培養醫務人員的良好心理品質工作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機制,設定專門的咨詢機構,使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得到有效疏導。
2.2醫務人員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良好心理品質 醫務人員自身的健康狀態關系著其是否能夠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去,是否能夠更好地對人們的生命健康負責,醫務人員本身的健康狀態與患者的健康息息相關。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疾病,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因此,培養醫務人員良好的心理品質,還需要醫務人員本身加強對這方面的重視,以健康的心理狀態、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妥善的人際關系處理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目前,社會上對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給與了更多的關注和期望,這就需要醫務人員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醫務人員工作作風的改進是以良好的心理品質為前提的,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于醫務人員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們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因此,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強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樹立和培養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忠權.論新時期如何培養醫務人員良好的心理素質[J].中國健康月刊(學術版),2011,8:2.
[中圖分類號]R19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5(b)-134-02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Ⅲ。所以要發展和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設,做到“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必須統一思想認識,切實轉變觀念。各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者從國家經濟社會及“三項改革”和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高度,深刻認識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目前。受多種因素影響,一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乏競爭市場和創新意識。因此,要在機構、人員和技術等服務要素中引入競爭機制,強化創新意識,使社區衛生服務在競爭中發展。實現“劣者淘汰、適者生存、優者發展”,使社區居民從競爭中更多地獲益。因此,明確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各部門的作用是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的關鍵所在。
1 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
1.1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要作為政府工作來抓
社區衛生服務是依靠社區組織推進的一種大眾健康行為,包含有大量的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保障內容,是體現政府衛生政策的一項重要社會活動。因此要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沒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主導作用,社區衛生服務就無法展開和健康發展。政府要調整城市衛生工作重心,對城市衛生資源進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心下移到社區。真正把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納入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之中。
1.2保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資金
政府要調整衛生投入結構,把更多的資金投向社區衛生服務上。在社區開展大眾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傳染病控制和身心康復、婦幼保健以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全民教育,提高群眾的健康保健意識。政府要保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硬件設施和醫務人員的正常待遇。
1.3政府協調作用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涉及許多相關部門,同時也會碰到諸如經費籌措、補償機制、收費價格、人事制度以及醫保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政府要起到一定的協調統籌作用。例如浦東新區在2008年為了解決3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編制問題,多次和區編辦協商,一次性解決了90個事業單位編制,保障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常工作的開展。
2 街道、鄉鎮的組織作用
2 1行政部門要重視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按照社區綜合建設要求,把社區衛生服務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切實落實上級政府各項政策措施,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解決實際困難,創造工作便利條件。如浦東新區北蔡鎮人民政府為民辦實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改建了北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在硬件的建設上按標準化實施,使北蔡居民有了一個溫馨、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造福一方百姓。
2.2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
提高老百姓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知曉率,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廣泛宣傳動員廣大社區居民支持和參與社區衛生服務。如在建立健康檔案和健康衛生宣教的同時,多了解居民的情況,同時可以向居民作健康宣教,使醫務人員與居民建立一個互動的關系,讓居民真正地參與到社區工作中來。
2.3協調社區綜合建設各方面有利因素
形成社區衛生服務與其他社區建設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工作態勢。
2.4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對轄區衛生資源實行全行業管理
如北蔡鎮現有人口24萬,按照上海市的標準設置,應有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政府在統籌兼顧、合理配置方面作出了調整,安排了一家民營醫院,一方面可以分流一些病人,同時可以使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正當競爭,為衛生服務機構創造有利的行業環境,加強對社區服務規范管理,促進其有序發展。
3 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持作用
現有的衛生資源分布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要求,決定了現階段社區衛生服務的承擔者只能是醫療衛生機構。因此,目前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是由現存的醫療機構在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下轉辦形成的,這就充分說明了醫療機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不可替代、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有不少翻牌的醫療機構,由于遇到社會群眾工作方面的困難和社區衛生服務低效益問題,所以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積極性下降,或是即使已把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推出去了,只重視從事醫療服務。如果不能保持和發揮這些醫療機構的支持作用,社區衛生服務將成為無本之木。所以必須從各方面鼓勵支持已經翻牌的醫療機構,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在承擔義務與獲得利益的一致性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政府要解決轉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啟動資金,配備必須的硬件設施,為一級醫療機構翻牌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奠定好一定的物質基礎。如浦東新區3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收支兩線之后,在讓利于民,降低患者負擔,保證醫院職工收入的情況下,總計投入資金。
要嚴格執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準入制度,防止不合理的市場因素沖擊社區衛生服務,保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既得利益。政府部門要對各類醫療加強監管,防止不當行為的不當競爭。
制定合理收取服務費用的價格政策,既要凸顯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又要考慮增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自身活力的需要和體現衛生服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實行適度的有償服務也是解決社區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保持社區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4 衛生行政部門的行業管理作用
4.1衛生行政部門要當好政府的參謀
一個地方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方面作用發揮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對社區服務工作態度是否積極、參謀是否到位。衛生行政部門要善于學習和借鑒好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為政府制定配套社區衛生服務政策措施出主意、想辦法,盡可能減少和避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走彎路。上海浦東新區自2007年實行管辦評分離后,成立了浦東新區醫療管理中心,3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了收支兩線,醫保預付制,運行至今,成效良好。
4.2要合理布局,避免不正當競爭
要制定嚴密的衛生區域規劃,合理布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其他醫療衛生機構,避免醫療衛生機構之間不合理競爭,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創造有序的行業環境和必要的生存空間。
4.3加強規范管理
關鍵詞 待攤支出 會計處理 業務討論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中設置了“待攤支出”科目,核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組織、管理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活動等日常發生且需要分攤至醫療支出和公共衛生支出的各項間接支出,并且應按照待攤支出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將本科目余額按照職工人數、場地面積等合理可行的分攤標準計算,并分攤至“醫療支出”和“公共衛生支出”中進行具體反映和詳細核算。
一、業務處理規則
費用報銷、領用物資、購置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應付職工薪酬等日常業務,借記“待攤支出”、“醫療衛生支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庫存物資”、“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占用(在建工程占用)”;同時借記“財政基建設備補助支出”、“待攤支出”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
二、應用舉例
(一)經濟業務
XX鄉鎮衛生院擔負著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基建設備補助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結算,本月發生的有關經濟業務如下:
1.支付綜合樓修繕費用30000元,其中財政補助撥款20000元,非國庫財政補助10000元。
2.辦公室報銷差旅費1000元、會議費800元。
3.外科領用衛生材料一批1200元,財務科領用辦公用品一批800元。
4.兒科主任外出參加公共衛生業務培訓,報銷會議費1300元,沖減原借款1300元。
5.組織慢性病防治、婦幼健康教育活動,領用衛生材料3000元,以現金支付宣傳費等公用經費2300元。
6.支付計算機耗材款300元,其中外科80元、兒科100元、院長室120元。
7.購買醫院管理軟件一套150000元,其中申請財政補助100000元、自有資金50000元。
8.購買空調三臺18000元,其中辦公室一臺5000元、急診室二臺13000元。
9.購買X光機一臺450000元,全部申請本級財政補助予以支持采購。
10.計算本月職工薪酬90000元,其中行政后勤10000元、醫療支出60000、公共衛生支出20000元。
11.月末按照醫療支出、公共衛生支出的分攤比例,對“待攤支出”明細科目的匯總數進行分攤。
12.月末登記總賬、明細賬,并且結賬、轉賬。
(二)會計分錄
(1)借:財政基建設備補助支出――綜合樓20000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20000
借:待攤支出――非財政資本性支出 10000
貸:銀行存款10000
借:固定資產――房屋建筑物30000
貸: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占用 30000
(2)借:待攤支出――其他公用經費――差旅費 1000
――會議費 800
貸:現金 1800
(3)借:醫療衛生支出――醫療支出 1200
待攤支出――其他材料支出800
貸:庫存物資――衛生材料1200
――辦公材料 800
(4)借:醫療衛生支出――公共衛生支出 1300
貸:其他應收款――兒科主任 1300
(5)借:醫療衛生支出――公共衛生支出 5300
貸:現金 2300
庫存物資――衛生材料 3000
(6)借:醫療衛生支出――醫療支出 180
待攤支出――維修費 120
貸:現金 300
(7)借:財政基建設備補助支出――無形資產 100000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100000
借:待攤支出――非財政資本性支出5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
借:無形資產――管理軟件150000
貸:固定基金――無形資產占用 150000
(8)借:醫療衛生支出――醫療支出 13000
待攤支出――非財政資本性支出 5000
貸:銀行存款 18000
(9)借:財政基建設備補助支出――X光機450000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450000
借:固定資產――專用設備――X光機450000
貸: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占用 450000
(10)借:醫療衛生支出――醫療支出 60000
――公共衛生支出20000
待攤支出――人員經費 1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90000
(11)“待攤支出”科目借方余額為77720元,其中分攤至醫療支出為57247.11元、公共衛生支出為20472.89元,分攤明細匯總表如下:
根據上述分攤表,進行賬務處理如下:
借:醫療衛生支出――醫療支出――人員經費 7365.82
――其他材料支出 589.27
――非財政資本性支出 47877.80
――維修費 88.39
――其他公用經費 1325.85
醫療衛生支出――公共衛生支出――人員經費2634.18
――其他材料支出 210.73
――非財政資本性支出 17122.20
――維修費31.61
――其他公用經費 474.15
貸:待攤支出――人員經費 10000
――其他材料支出800
――非財政資本性支出 65000
――維修費 120
――其他公用經費1800
(12)月末登賬結賬轉賬(略)。
三、需要討論的問題
(一)公共衛生的界定
我國公共衛生的內涵及領域至今尚無統一認識和明確定義,盡管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現“公共衛生”的字眼,但對其內涵的認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國應有相應的權威機構或授權研究機構來界定公共衛生的內涵和范圍,便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真實、準確地歸集和核算國家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的投入和使用。
(二)醫務人員兼職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時,如何進行核算
基層會計制度只是籠統地對“日常發生且需要分攤至醫療支出和公共衛生支出的各項間接支出”列入“待攤支出”科目核算,而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際工作中,除了管理工勤科室外,不可能將基本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完全獨立分離。
當一個特定科室的醫務工作者兼職進行這兩項服務工作時,如何來記錄對應的工作量、人工耗費及物品支出;又比如組織醫務人員參加抗震救災、突發疫情防治等工作,如何來核算確定公共衛生支出的工作量及相應耗費。這些情況都需要國家出臺實施細則加以量化和規范,使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怎樣的分攤標準才算合理
基層會計制度提出采用“合理可行”的分攤標準進行分攤,列舉了“人數比例、房屋面積”參考標準,從實際操作層面上看,這些分攤標準相對固定、核算簡單,但沒有與“醫療支出、公共衛生支出”這兩種支出的動因相關聯,分攤結果很粗放。
在信息化的時代,應該盡可能科學合理地反映價值的形成過程。比如參考采用醫療衛生收入比例、醫療衛生支出比例、增長比率、績效考核指標等動態標準來分攤,是否要比人數、面積等靜態標準更客觀、更合理一些呢?
(四)多期間多樣化分攤問題
“待攤支出”科目賬務處理規定“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尚未分攤的待攤支出余額,但本科目年末應無余額”,這就產生了一個多期間分攤不均衡、同期間分攤比例多樣化的問題。舉例說明如下:
(1)在12月份用自有資金購買一臺設備,計劃其后的8個月分期攤銷,但會計制度規定年末應無余額,那么該項支出必須在本月分攤完畢,這將出現費用分攤極不均衡的情況。
(2)在該科目下,日常費用性支出類明細科目當月分攤完畢,資本性明細科目仍有余額,這在分攤模型上出現多樣化的現象。
(3)在該科目下,一種費用(電費)的分攤,如果本月采用按面積分攤,下個月采用按人數分攤,不同期間的分攤標準不統一,這也影響分攤結果的準確性與可比性。
這些問題都需要國家出臺實施細則予以說明,并且征求各地的實踐效果,充分反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實際情況,以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有效地開展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