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技術風險匯總十篇

時間:2024-04-21 14:54: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風險管理技術風險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風險管理技術風險

篇(1)

風險理論把風險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純粹風險是指只有損失機會而無獲利機會的風險,如火災、地震等。其后果只有兩種可能,即有損失或無損失。投機風險是指既有損失機會又有獲利機會的風險,其后果有三種可能:盈利、損失、不盈不虧,如股票投資、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投機風險因有利可圖而具有程度不同的吸引力,使人們為求得利益而甘冒風險。

1 技術創新風險屬于投機風險。創新主體希望通過成功的技術創新獲取期望的利益。但是技術創新系統在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作用下,創新活動最終有三種可能的結果:一是創新成功,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二是創新失敗,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甚至無法回收前期投入的資金;三是技術創新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僅使投入與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風險類型上,技術創新風險屬于投機風險。

2 技術創新風險是一種動態風險,有其復雜性。即由技術創新系統的外部因素或內部因素的變動,如經濟、社會、技術、政策、市場等因素的變動,研究開發、市場調研、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均可能導致風險的發生。而所謂的靜態風險是指由于自然力的非常變動或人類行為的錯誤導致損失發生的風險,如地震、火災等。

3 技術創新風險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技術創新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技術經濟活動。通過對技術創新系統的組織管理,尤其是樹立風險意識,完善風險管理,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風險損失的發生和發展,使受控的技術創新活動向預期目標發展。

4 技術創新風險導致的失敗結果在某些條件下是可以改變的。例如,電視機、電子表在美國公司經歷失敗之后,卻在日本企業手中經過完善和市場開拓,最終獲得了成功。事實上,影響技術創新的風險因素有一些是可以控制的。在改變某些可控因素之后,能夠改變原來失敗的結果。

5 技術創新風險是可管理風險。雖然技術創新風險不可能完全滅除,但總的來說,技術創新管理比較完善的創新主體,能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某些風險因素,其技術創新成功的可能性相對就會高一些。因此,要取得技術創新的成功,必須在完善技術創新管理的同時,還要加強技術創新的風險管理。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德·杜拉克說過:許許多多成功的創新者和企業家,他們之中沒有一個有‘冒險癖’。……,他們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為他們能確定有什么風險并把風險限制在一定范圍內,恰恰是因為他們能系統地分析創新機會的來源,然后準確地找出機會在哪里并加以利用,他們不是專注風險,而是專注機會。”

2 技術創新風險是一個理性過程中的風險

在技術創新這一具有創造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許多可變因素以及事先難以估測的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響。這些因素的影響使技術創新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但技術創新過程是創新主體理性行為主導的過程,并不是人們所想象或認為的那樣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強的隨機過程。因為,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的,其中每個階段都包含有分析、評價、決策和實施等符合邏輯的理性行為。創新設想調研開發中試生產市場銷售技術創新過程的技術創新風險分析矩陣〔3〕表明,在技術創新整個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均可能存在技術風險、資金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決策風險、政策風險,或者說不同特征的風險,如技術、市場、管理、決策等風險,在創新過程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其發生變化的規律存在顯著的差別。技術創新風險分析矩陣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生產風險管理風險政策風險創新設想調研評估研究開發中間試驗批量生產市場銷售創新主體需對這些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事前、事中分析。一方面可以采取風險管理措施,使風險處于受監測狀態,防范風險,降低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完善的技術創新管理,如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對創新設想進行評估,切實按照目標顧客的需求和企業發展戰略的要求開發新產品,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使技術創新活動實現其目標。事實上,技術創新綜合能力不同的企業,他們所面臨的創新風險有著明顯的區別。創新綜合能力強的企業,相對而言創新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一些技術創新調查項目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這一點〔1,2〕。有的研究認為〔4〕:新產品失敗率25年來保持穩定的原因,是對新產品管理能力的長期改進,要保持這種穩定,可能意味著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技術創新風險進行理性的分析,始終致力于完善技術創新管理和風險管理,是防范和控制創新風險的基本措施。

3 技術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步遞減

美國布茲·阿倫和哈米爾頓咨詢公司根據51家公司的經驗,歸納出新產品設想衰退曲線〔5〕。從新產品的設想到產業化成功,平均每40項新產品設想約有14項能通過篩選進入經營效益分析;符合有利可圖的條件,得以進入實體開發設計的只有12項;經試制試驗成功的只有2項;最后能通過試銷和上市而進入市場的只有1項。事實上,在衰減過程中許多不確定性因素被逐步排除,或者說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因素隨著過程的進展而逐步減少。衰減比率會因產品不同、技術的復雜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別。而越保守的公司,其衰減率越高。但衰減曲線的形狀具有典型性。

這一衰減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學習過程,獲取經驗的過程。在創新設想階段,重點是要明確技術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在調研評估階段,重點研究顧客是否存在這種需求,企業有無能力利用這一環境機會;在取得進展后,要盡量明確在可靠程度方面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但即使到研究開發的后期,甚至產品投放市場后,不確定因素還會存在,還是會遇到一些預想不到的新的風險。

一些資料表明,有些創新活動,對創新項目估計不足,有時甚至不存在技術可行性或市場接受能力;對研究開發費用、設備調整費用和批量生產費

用估計不足,特別是常常低估后者,致使投資超過預算,甚至超過企業的承受能力,而承受過大的風險。因此,在考慮創新項目的評價時,不僅要進行事前研究,而且還要進行事中研究,對各個階段都要進行評價,即由一次性評估轉變為多階段的評估,有一次性決策轉變為多階段決策。

4 技術創新的風險隨創新過程的推進而具有積累性

國外的研究表明,應用研究階段的成功率一般低于25%,開發研究階段成功的可能性為25—50%,產業化或商品化階段的成功率一般為50—70%,三個階段的投資大體為1∶10∶100。上海對7個高新技術產業的調查,其投資的比例為1∶103∶1055。1980年美國全國工業會議的調查結果,新產品開發各階段的費用和時間的占用比例如表1所示〔5〕。顯然產品樣品開發和商品化階段是資金投入最大的兩個階段。表2 新產品開發的時間和費用分布概念開發樣品開發試銷商品化合計時間(%)14402323100費用(%)10301644100(注:根據〔5〕整理。)

為準確描述風險的大小,我們設I為創新項目的投資費用,P為該創新項目失敗的概率,V為風險變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V=I×P(1)技術創新項目從概念開發到市場實現要經歷的階段設為n個,則各階段的風險Vi與該階段的累積投資額I0i和失敗概率Pi之間的關系為:Vi=I0i×Pii=1,2,…,n.(2)其中I0i=∑Ii,Ii為各階段的投資額。顯然,由于投資具有積累性,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盡管概念開發、方案分析階段的淘汰率最高,但是由于該階段投資費用和投資累積量較低,由(2)表示的風險Vi還是比較小的;而在樣品開發和商品化階段的投資比較高,累積投資量逐步擴大,其失敗率雖然不像概念開發、方案分析階段那么高,但由(2)式計算的風險V是很大的。

篇(2)

引言

對于地鐵施工來說,其存在著一定的復雜性。且在實際施工中由于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在地鐵施工期間有著諸多不確定的風險。在發生風險后,就會直接延長地鐵的施工工期,這樣也就對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產生出了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深刻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時還要落實好地鐵工程施工的核心,這樣才能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需要加強安全風險管理體制,同時還要不斷完善監測技術,以此來保證施工的質量可以滿足規范的要求。

1地鐵建設安全風險管理的概念

由于地鐵的施工環境特殊,施工技術復雜,投資金額較大,而且施工周期長,在施工期間有著太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地鐵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經常造成安全事故。地鐵施工中的安全風險管理主要是采用先進的技術,對地鐵施工進行監測,從而進行安全風險的評估和管理,在地鐵施工中,有著處理和優化安全風險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安全風險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在地鐵施工前,對其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和分析,在施工過程中可以對安全風險進行管理控制,在控制安全風險之后,進行歸納總結,所以地鐵施工中的監測與安全風險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社會和廣大群眾的利益。

2地鐵施工監測技術

2.1靜力水準監測對于靜力水準監測來說,已經成為了地鐵測量技術中的之一,具有精度高與遠距離測量等優勢。且就現階段來說,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了地鐵施工與后期運行上。2.2GPS測量對于GPS測量工作來說,有著便捷與精準的優勢,可以不受時間與地點等方面的限制,這樣也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通過GPS測量可以對地鐵施工過程中進行精確監測,一定的監測周期之后,則會進行復測,顯然這有效的提高了監測的準確性。而且該監測技術沒有受通視條件的約束,打破傳統測量的限制,監測范圍大,效率高,而且方便操作,有著很多技術優勢,因此GPS測量技術在地鐵施工中被廣泛應用,另外,該項監測技術一般適用在首級監測管理系統中。2.3智能實時監測系統現階段中大量智能實時監測系統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了地鐵項目施工監測中,主要是通過全站儀的高度智能化,對地鐵施工進行監測,利用光機電技術進行監測,可以進行遠程施工控制,有效的對地鐵施工進行監測,并且將監測數據傳輸,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智能實時監測系統讓監測工作的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如測量機器人系統等,這較以往傳統的監測有著質一般的飛躍,從而大大提高了監測的效果。

3對地鐵施工安全管理風險造成影響的因素

對于其他項目工程來說,安全管理風險的因素一般有評價、估計和監測等,地鐵施工中的安全風險類型與其相差不多,但同時也具有自身的安全風險類型。3.1自然上的風險對于自然界變化來說,常常是出人意料的。所以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風險直接影響著地鐵的正常施工。一般來說,主要有環境、地理、氣象等自然災害,所以對于這一類風險來說,一旦出現就無法補救。3.2技術上的風險通常來說,如果在地鐵項目施工階段,施工團隊沒有較為專業的施工技術以及施工設備,則會造成施工項目在竣工時,無法達到工程目標,這就是所謂的技術風險。項目施工的的工程設計水平、設備的性能、項目方案等都是技術風險中的因素。3.3經濟上的風險由于受到了市場經濟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地鐵施工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原材料價格上調等現象,或是出現稅收提高等。也正是在這種經濟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地鐵工程項目建設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同時也加大了風險的發生。所以在實際中常常將這種風險定義為經濟上的風險。3.4管理上的風險只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才可以使得地鐵工程有序的開展,如果管理職能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現象,這樣也就造成了地鐵工程項目出現了管理上的風險。

4地鐵施工監測技術上存在的缺陷

現階段,我國地鐵施工監測技術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仍然有著一些不足之處。施工監測覆蓋的范圍小,在采集數據方面還沒有實現自動化,還有一些操作需要人員來完成。同時,監測系統的風險評估不夠完善,評估系統和信息采集、決策等不能有效的結合,每個環節幾乎是獨立進行的。地鐵施工監測標準也不夠完善,和實際的施工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比如像某地鐵施工中,技術人員在進行監測過程中,發現部分區域的沉降量已然超過標準3倍,但并沒有發生事故,而部分低于標準的區域卻是出現了安全事故。還有一些技術人員在監測的時候,對于監測主體區分的不夠明確,對于一些多方面存在差異項目的監測,也是利用一樣的監測技術,使得監測結果不夠可靠,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5控制好地鐵施工風險的措施

5.1做好風險排查工作要想處理好地鐵施工中的安全風險,則應該從源頭做起,防止安全風險的發生。因此,在地鐵施工過程中,需要先對地下管線等線路埋設進行仔細調查,同時還需要調查清楚地鐵附近的地質情況以及建筑設施情況。及時和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實現高效的協調合作,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將一些可能存在風險排除,將風險規避。另外,還需要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完善解決方案,爭取將損失降到最低。5.2及時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就現階段的地鐵施工來說,施工人員的受教育水平偏低,這已經成為地鐵施工中最為關鍵性的問題之一。在實際的施工中,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由于施工人員的違規操作或者自身的疏忽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地鐵施工事故不斷發生。因此,為了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定期對施工人員組織安全風險知識的培訓,同時還應該要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這樣才可以保障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施工規范和要求來施工,這也就有效避免了地鐵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地鐵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質量。5.3做好施工中的安全風險控制工作對于地鐵的施工,每一個施工環節都應該充分利用監測設備,并且在實際的施工中要明確監測設備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地鐵施工現場設置出科學合理的監測點,這樣就可以實時監測施工過程,一旦出現沉降或者移位等現象,就可以立即報警,使得施工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并且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來處理好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使得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質量得到提高。在地鐵施工階段,可以對風險進行級別劃分,對于部分風險較大的施工項目,必須要實時監測。同時施工團隊要加大監測力度,及時將監測數據上傳,對其進行分析處理。5.4加大監測技術投入的力度相關技術人員應該要重視監測技術的研究,加大技術投入的力度,完善監測技術的管理標準,不斷研究創新我國的監測技術,利用先進的監測技術,爭取早日將監測技術實現智能化和自動化,以便提高地鐵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鐵項目的施工對于整個城市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地鐵項目的建設工作,必須要重視施工中的監測技術和安全風險管理。只有將地鐵施工中的風險管理工作做好,認真對待地鐵施工中的每一項環節,盡早找出施工中的風險,及時的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這樣才可以避免發生安全事故,提高地鐵的施工質量和安全性,給城市的發展提供一條健康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徐華春,王文明,閔順江,汪華剛.高速公路路橋施工風險控制體系研究[J].建設科技,2015(08):91~92.

篇(3)

2技術監督

2.1技術管理模式運行監督

電力企業相關管理的核心構成內容其中之一就是技術監督,是確保相應模式合理運行及持續發展的措施。

2.2技術監督結構模式

技術監督按照需要構建幾個主要的結構模式。1)為企業生產管理系統,考核技術及監督全面工作狀態,就是對生產過程中的供電企業,還有對監督服務的電科院。2)就是為技術服務相關的系統,對供電企業管理模式程序監督測檢,又對相關人員實施考核及培訓,還要全面開展實施設備跟蹤評定,合理的促進供電企業技術管理水準的提升。3)讓領導重視生產運行系統,通過領導的重視,對各項危險以及潛在危害實施測檢,領導還要按照監測結論予以相應的評價。

2.3技術監督內容

在實施技術監督工作的時候要遵循,安全第一、超前監督、防患于未然的一些原則進行,根據質量管理的相關原理,構建及有效保障供電企業的技術管理模式運行,利用開展一些技術監督工作,全面的實現電力安全生產的核心內容。電力技術監督是技術管理模式的監督有力后盾,其監督工作基本包括管理體系性監督測檢、試驗能力的監督對比、運行設備的監督測檢、設備處理措施的監督、相關技術內容的監督及強化等。經過合理的工作,深入了解設備的一些基本狀態及分析評定設備,根據預試系統的周期性、按照指標的指向、儀器設的可運行性、人員素質的追準、實施測檢的準確性、文件歸納的控制性,評定措施的完善性,分層測檢供電企業技術管理的基本情況,對使用率較高的設備進行試驗對比及直接的進行檢測,按照明確的試驗參數及運行值,合理準確的對設備狀態進行評定,要深入的掌握設備運行情況,做到第一時間發現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盡早給出處理措施,跟蹤測試處理情況。經過開展周期性技術監督測檢,審核供電企業技術管理體系在供電過程中是不是具有全面性以及合理性,可以進行年度審核及考試等措施,促進技術管理模式的完善,深化電網的安全運行體系。技術監督工作要遵循全過程的思想理念,實施系統控制的措施,從采購、設計再到制作、施工一直到最終的運行,要完善好基礎建設的過程,就要實施周期性的測檢及審查,還要有全面啟動調試的核心驗證環節。目前廠網分開、主輔分離也隨之一點點的開始運作,電力業務的全面拓展正在持續的進行深化,一些企業之間的利益紛爭變的尤為明顯,之前的行政措施已經沒有效果了,實施依法監督,強化相關機組的技術測檢及輸變電基礎構建工程品質的技術測檢,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同樣也是電網安全生產的核心工作之一。電網公企業要全面發揮電科院的技術裝備及人才特點,對輸變電設備與并網機組按照相應的技術指標實施設備檢查,準確的參數,定量評定審核,減小隱藏的一些風險。

3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是對隱藏安全事故模式所定制的,其由調度進行相應的預案及技術預案構成。調度需要做的預案涵蓋了:對能夠預見的以后會出現的事故情況所實施的具體處理措施以及運作程序,技術預案通常是隱藏在事故系統所挺像到的領域,其中處置涵蓋了預算配備的備用材料、搶險用具、技術安全概念等。調度進行預案主要針對能夠預見的事故,且技術準備預案可以給出處置的靈活性以及機動性,還可以防止預見之外的一些情況發生,幾種預案是相輔相成、相互聯系的。通常應急預案是要隨機應變的,要保持階段性的堆砌進行改進及全面完善,要一直有保有良好的狀態。

篇(4)

一、引言

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競爭愈演愈烈,世界經濟正逐步轉向以基于知識的經濟為主導的新模式,知識和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大大超過資金、勞動和自然資源的貢獻之和,成為最主要的經濟要素,技術創新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力,它既是技術創新的主要執行者,也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投資者。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代表著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水平。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主要源泉,能增強其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企業技術創新風險識別與分析

企業在創新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技術、市場和資金等方面的風險,即存在一個“風險序列”,在這樣一個“風險序列”中,關鍵的風險因素有以下幾種:(1)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高科技企業創新過程中最基本的風險。其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技術開發的不確定性。R&D能否實現預定的目標,各項技術指標和性能指標能否達到要求都無法確定。二是技術應用的可行性。工藝技術條件是否成熟到可用以順利實現產品化是企業研究成果產品化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三是產品生命周期的不穩定性。科技的飛速發展使產品的生命周期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技術的突變會使產品隨時遭到市場的淘汰,從而形成了極大的風險。(2)組織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決策風險。決策者如果缺乏長遠眼光和全局觀點,有可能作出錯誤的創新決策。戰略層的決策風險具有全局性,因而無論是危險還是機會,其結果都會使損失或利潤得到放大。第二,能力風險。在創新過程中因缺乏管理能力和管理經驗而導致創新失敗。第三,人才風險。企業員工的素質和可利用性,關鍵的技術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和管理人才能否獲得,以及如何對人才進行激勵和管理會帶來人才風險。第四,財務風險。企業創新階段,資金的高投入和收益的不確定性給其融資的渠道、成本和運用均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它突出地表現在企業R&D及未來的生產、銷售活動中。若R&D周期過長或銷售狀況不佳導致投資收益不能彌補支出,其結果不僅是導致創新終止,還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滅頂之災。第五,信息管理風險。對顧客需求和科技發展等外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足,企業將無法確立創新項目或立項不準確。在創新的各環節間內部信息溝通不暢也可能導致創新失敗。(3)市場風險。市場不僅是技術創新的起點,還是技術創新的終點。市場風險在企業技術創新中擁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創新產品不適應市場需求或其變化而未被市場充分有效地接受所導致的風險。不同性質的創新產品,市場風險不同。服務項目通常開發較易,但市場需求變化快;消費品開發難度相對大,需求變化較快;工業產品需求變化慢,但開發難度最大。市場風險具有客觀性、傳遞性、多變性等各種特征。市場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企業的市場調查和分析方面的風險。包括:一是難以確定市場的接受能力。一項全新的創新產品或服務推出時,由于不能及時了解其性能、質量等,市場往往心存疑慮而持觀望態度。同時由于慣性消費,對新產品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因而企業對市場接受能力難以做出準確估算。二是產品的市場容量不確定。新產品由于其先進性和創新性,使得對新產品需求規模的預測通常不準確,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同樣會使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利潤甚至陷入虧損。三是難以確定創新產品的競爭能力。第二,目標市場選擇不當的風險。創新產品目標市場的選擇關系著創新的成敗。如果目標市場選擇過大,則市場缺乏針對性;反之,如果目標市場選擇過小,則造成成本高、收益小的情形。第三,企業的營銷策略。如新產品推出時機的選擇;營銷隊伍的構建;宣傳方式與力度的選擇等。第四,市場競爭的壓力。強有力的競爭者的介人,模仿者低價占領市場都會給企業帶來市場競爭的壓力,使企業面臨風險。(4)價格風險。價格往往是消費者考慮購買與否的首選因素。價格定位不準,往往直接影響著創新的成敗。新產品的定價需結合新產品所屬行業、新產品本身的特點、市場需求的特征以及企業自身實力等多種因素進行定價,定價太高或太低對創新企業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5)來自外部環境的風險。企業獲取外部信息的不完全性、非保真性、滯后性、外部環境因素的或然性和突變性等等,都使企業難以獲取關于外界環境的有效、充足的信息。在不能充分了解外部環境對企業創新影響的情況下,創新風險會很大。風險可能的來源有:政治風險、法律風險、自然風險、社會文化風險、與原有技術環境的協調。除了上述風險以外,在企業創新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其它風險,如風險、產業化過程風險等。所有這些風險的存在使技術創新名副其實的成為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

三、企業創新的風險管理

(1)市場風險的防范。針對技術創新中的市場風險來源,企業應在充分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充分利用信息、加強市場調查預測、加強市場營銷、注意產品定位、選擇適當的合作伙伴和保護好創新技術等措施,進行市場風險的預防和控制。(2)重視研發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穩定、高效的人才隊伍。人才風險會直接加劇技術、市場和組織管理等種種風險,在各類風險中處于關鍵地位,其風險一旦形成,就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3)分散、轉移創新風險。如采用多元化產品策略,分散技術創新風險;利用風險投資、保險、證券市場以及適當的激勵機制等方法,轉移技術創新風險;加強合作,轉移和降低風險;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做好風險防范工作。(4)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一是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強大的技術能力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基礎,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企業可以通過引進人才、購買專利、技術合作,甚至兼并,聯合有價值的企業來不斷壯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增強戰略風險管理意識。開展積極的戰略風險管理,即對影響創新的種種深遠的、長期的風險因素進行系統化的戰略綜合管理,可以使企業能夠獲得更強的適應能力,從而在風險面前有備無患。(5)增強風險監控能力。在制定風險應對措施后,還需要連續監控環境變化對風險的影響,注意環境的變化是使風險出現的可能增大還是減小。風險監控常用的方法是:一是定期開會討論風險。項目參與者和管理人員就風險召開主題會議或將風險管理作為會議議程的一個內容,討論風險狀態并構思應對策略。二是對已察覺的風險注意記錄并跟蹤、監視和控制,內容包括風險的可能性、后果和相應的對策。三是使風險水平與管理層次匹配。如果風險在較低水平出現,中層管理人員就可以處理,而對任何威脅整個項目的風險須提交給企業高級管理層。四是風險專項管理機構(人員)。職責為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獲取風險信息、進行風險跟蹤、分析、提供應對措施等。(6)重視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的中止決策。根據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所總裁布萊克的統計,約有40%的R&D 項目在技術上未能獲得最終完成;技術上獲得成功的項目約有45%未能開發出產品;已經商業化的項目中,約有60%在經濟上不能獲利。這一結果表明,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的項目在研發過程中失敗了,存在中止的問題。但是,源于多種復雜的原因,長期以來,人們在技術管理中較為重視項目實施前的初始選擇,而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管理跟蹤,特別是中止決策則較為忽視。如果在創新過程的初始階段淘汰率不高,不盡早放棄那些沒有成功希望的方案,就會使一些不可能取得技術成功或市場成功的開發項目進入創新的后期階段,將使風險沉淀和積累下來,最終導致風險的增加或進一步擴大,甚至導致企業的經營危機。

參考文獻

[1]盧小賓.我國信息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4(10)

[2]RobertA.Burgelman.Modesto A.maidique,Steven C.Wheel

wrigh.t.技術與創新的戰略管理(第一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70

篇(5)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污染場地是指因從事生產、經營、處理、貯存有毒有害物質,堆放或處理處置危害廢棄物,以及從事礦山開采等活動造成污染,且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產生危害的空間區域。就污染場地環境而言,范圍更廣,包括場地內部環境及周邊可能影響到的環境,涉及場地內部的土壤和地下水、車間墻體和設備、各種廢棄物,場地周邊的土壤、地表水、空氣、生物體及居民住地等。

1.污染場地修復技術

根據場地特征和暴露情景,參考污染場地修復技術初篩矩陣,初步提出基于控制污染源的原位和異位修復技術和切斷暴露途徑的阻隔技術;采用定性矩陣法、專家評估法或類比法等方法,評估預修復目標的可達性。如果修復目標不可達,則應調整修復目標,如提高土壤修復限值,縮小修復范圍,增加投資,延長工期,改變土地利用方式等。

1.1、定性矩陣法

采用定性矩陣法評估修復技術,判斷預修復目標是否可達,應按照以下五個步驟依次進行。

(1)列出污染場地特征信息

污染場地特征信息包括場地位置、場地面積、場地地形和周邊生態環境、地表覆蓋情況、場地所有者和場地邊界、場地周邊交通狀況、服務設施位置、歷史和規劃的土地利用類型、臨近地塊的特征、場地距飲用水取水口的距離、場地距地表水體敏感目標的距離、與場地有關的環境影響評價資料和排污申報資料等。

(2)列出土壤和地下水特征信息

土壤特征信息包括土壤類型、PH值、粘土礦物含量、有機質含量、粒徑分布、土層深度、容重、土壤異質性等,地下水特征信息包括含水層深度、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力梯度等。這兩種特征影響污染物在場地中的遷移轉化。

(3)列出關注污染物特征信息

關注污染物信息包括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水平、空間分布、存在形態及在土壤膠體、孔隙水、氣相中的分布、理化性質(可溶性、密度、毒性、蒸汽壓、粘性、在氣/水界面的分散力、分配系數、自然降解率)等,以及影響污染物遷移轉化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信息。

(4)確定初始篩選條件

初始篩選條件主要包括修復技術是否能有針對性地處理關注污染物、修復效果的好壞、修復技術是否成熟、成本/效益是否合理、能否和其它修復技術集成、修復技術是否容易獲得、修復時間是否允許、修復過程是否對環境和安全產生不利影響、是否需要第三方監測、是否符合各利益攸關方的要求、是否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等。

(5)篩選備選技術

依據初篩條

件,對修復技術進行定性篩選,滿足所有篩選條件的修復技術定為備選技術。對于多污染物復合污染場地,則對每一種污染物以同樣的方式篩選備選修復技術。

1.2、類比法

通過比較兩個場地之間的區域環境特征、自身環境特征、污染特征和修復目標的相似性,將已經實施修復的場地中應用的修復技術應用到待修復的場地。區域環境特征包括氣象水文條件、地質地貌狀況、生態環境特點、敏感受體分布等方面。

1.3、專家評估法

根據專家的豐富經驗,結合場地所在地的區域環境特征和場地自身的環境特征、污染特征、修復目標等相關信息選擇修復技術。

2.污染場地風險控制技術

2.1、物理/化學/生物修復技術

物理/化學/生物修復技術通過物理/化學/生物方法來分離、固定或削減介質中的污染物,達到清潔土壤和降低污染物危害環境與健康風險,或通過改變污染物在介質中的化學形態而降低其毒性的技術手段。物理修復技術包括客土、換土、去表土、深耕翻土、淋洗、電動淋洗、熱解、玻璃化技術等。化學修復技術通過添加特定的化學物質將土壤中的污染物轉化為低毒、難溶態并被固定在所形成的礦物晶格中,使污染物與周圍環境隔離,降低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常用的添加劑有無機改良劑和有機改良劑。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是通過動物、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命代謝活動將污染物吸收、富集、轉化,改變污染物的毒性,進而恢復土壤系統正常生態功能的過程,是實現環境凈化、生態效應恢復的生物措施。

2.2、工程控制技術

工程控制是人為建設的封存阻隔系統,用于控制污染物向下遷移,表層滲濾和降雨入滲作用下的污染物遷移以及污染物在地下的自然滲濾和遷移,即利用工程措施將污染物封存在原地,限制其遷移,切斷暴露途徑,以降低污染風險和保護受體安全的阻隔技術。工程控制的施工技術成熟,成本相對較低,工程建設周期短,對不同類型的污染都具有較好的風險控制效果,近年來在污染場地風險控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常用的工程措施有水平阻隔和垂直阻隔如泥漿墻、灌漿墻、板樁墻等。

2.3、自然衰減技術

自然衰減法是利用污染場地天然存在的自然衰減作用使污染物濃度和總量減小,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達到污染修復目標的場地修復方法。自然衰減作用包括對流、彌散、稀釋、吸附、沉淀、揮發、化學反應和生物降解作用,其中對流、彌散等前6種作用將污染濃度降低,或是從一種相轉移到另一種無危害或危害較小的相,污染物仍然存在,屬非破壞性作用;純化學的轉化一般很少見,過程也很緩慢,更常見的是有微生物參與的生物降解作用,這種作用可將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屬破壞性作用,可真正的去除污染物。污染物的自然衰減存在于所有污染場地,但是自然衰減強度不盡相同,取決于污染物性質及其所處的環境條件。自然衰減法進行修復的污染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主要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如地下儲油罐泄漏的汽油,其它燃油、石油管道破裂泄漏的石油烴,工業上廣泛使用的有機氯溶劑等。隨后處理的污染物種類越來越多,如復雜混合污染物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后的廢水滲濾液以及軍事基地的炸藥TNT、林業上使用的木料防腐劑、農業上使用的殺蟲劑等。

2.4、制度控制技術

當污染場地剛被發現,或者由于受到經費和技術的限制,某些污染場地修復后仍有污染物遺留在場地上,無法達到任意使用和暴露的標準時,就需要制度控制來減少污染物對人類和環境的暴露風險,保護修復的完整性。制度控制是一種非工程的措施,即運用行政和法律法規等管理措施控制污染場地,減少污染物對人類和環境的暴露風險。制度控制在場地修復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可以通過限制公眾對土地或資源的使用,引導公眾在場地上的行為,減少和控制污染場地的發生與風險。然而制度控制技術要求完善的管理政策與法律法規,以及污染場地跟蹤管理系統。制度控制的成功實施需要多部門之間、多群體之間甚至跨領域之間的通力合作,需要政府加強統籌和協調,涵蓋制度控制的計劃、實施、維護和執行的整個流程。

結束語

現今,污染長絲的修復技術和風險管理技術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綠色、環保、生態”的提出,人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發環保、高效的污染場地風險控制技術。同時,還必須要不斷的加強污染場地的監督和管理,減少和控制對場地污染的發生。針對于修復和控制管理污染場地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完善場地修復技術和控制管理的體系,建立健全污染場地風險控制相關的標準。目前我國污染場地風險控制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必須加強與污染場地風險控制技術相關的學科建設,著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同時注重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污染場地風險控制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吉敏.我國城市工業污染場地土壤修復綜述[J].上海環境科學,2014,03:132-135.

篇(6)

石油鉆井工程項目是一個以地層為工作對象,高投入、高風險和高技術水平的特殊工程項目,在鉆井作業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根據石油鉆井工程項目的特殊性,選擇適用于石油鉆井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方法,為石油鉆井公司及時評價與應對鉆井工程項目中的風險提供科學合理的解決思路與方法,為進行風險分析提供科學準確的計算基礎,通過風險應對把風險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達到最大的安全保障,使工程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一、石油鉆井風險管理的概念

(一)對風險管理的認知

風險是指度量事件造成的后果和發生的可能性的一種標準。那所謂的風險管理,也就是說如果把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降到最低的一個管理過程。其中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度量評估,提到相對應的策略并進行處理風險三個步驟,風險評價(恢復)是指對前三個過程的評定,對未識別的潛在風險或可能失效的控制措施進行補救。

(二)石油鉆井工程項目風險的界定

從鉆井公司角度來看,石油鉆井工程項目風險指的就是鉆井公司進行投標或者承接的石油鉆井工程所作出的決策,或其他與鉆井工程項目相關的行為和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所引起的可能后果偏離了鉆井公司預定的項目目標。

石油鉆井工程項目以地層為工作對象,是隱蔽性工程,施工工藝復雜,存在大量的不確定因素,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故要采取特殊的措施進行彌補,所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

二、鉆井作業現場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技術方法

危害分析跟控制程度一定要跟風險的嚴重程度相適應,重大的危害可能會傷害到所有的井場人員。不同狀況的風險需要不同的技術方法去識別和控制,另外還需要一些專業的操作人員來操控。為保障重大危害信息的控制可以被井場所有人所知道,必須采用高級的風險管理方法來識別重點危害。如果有必要的話,也可以針對具體的風險提出具體的研究方案和控制措施。

現將中石油A鉆井項目所采取的風險防控技術方法分述如下:

(一)危害識別研究和危害控制可行性研究

針對那些不常出現的風險,像鉆井作業的高溫高壓以及交叉作業等,一般對這方面的潛在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后果以及控制措施,這兩種技術方法用的比較多,在運用這兩種技術的時候,一般要求有專業的現場操作者在場,這樣能方便快捷的識別可能會面臨的危害以及潛在后果。這些研究識別一般對選擇設備、程序和培訓有很大的影響,這也能運用特定的程序把人員的風險降到最低的程度。

(二)判斷樹法

我們先分析一下對井場的風險評估,A項目評估風險的方法是判斷樹法,這種分析法一般對于識別所有的危害和產生的后果以及風險的總程度有幫助,我們來看一下對井場的風險評估,Y項目采用了判斷樹法來進行風險分。假如這種分析方法有助于識別出所有的危害和產生的后果,以及總的風險程度[1]。如果風險超一定的程度,就一定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把風險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圍上。任何一個井場都要參照判斷樹法來進行核查,因而,井場的操作程序不僅僅是靠經驗來編制的,全部的操作程序都要有綜合利用降低風險的措施。另外,判斷樹法還對現場使用工作許可系統的識別有幫助。

(三)井場施工評估

項目的類型不同出現的風險和危害也會不同,A項目在招標或實施某一工程合同前就要研究一下項目的可行性,針對施工的不同區域來識別風險,并且選擇最好的鉆機來進行施工。這些研究還包括識別施工區域儲層的具體特點(如含硫化氫或高溫高壓等),在項目準備階段就要考慮設備的選型和人員的培訓等。

(四)“工具箱”會議式的風險評估

“工具箱” 會議已經成為了施工現場風險管理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可以把風險的評估結果快速有效的告訴施工人員。A項目在施工之前就要要求先開展一個“工具箱”會議,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出現偏離施工計劃的情況,施工人員需要再重新一起研究評估下一步的工作步驟。“工具箱” 會議的目的是就是讓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都能知曉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以及操作的程序。

(五)安全觀察與溝通卡

A項目會對所有員工以及第三方人員都參加“安全觀察與溝通卡”程序的培訓。為了讓“安全觀察與溝通卡”程序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起到作用,還為此特意制作了一種安全檢查卡片,這個卡上提醒檢查的人員有哪些相關的工作需要檢查,并且在卡上注明檢查情況的記錄,以防相同的事件重復發生又采取措施。[2] “安全觀察與溝通卡”程序是想管理部門直接提供反饋的有效方法,這樣也有利于對風險評估。

上面介紹的這集中A項目風險的評估方法,他們之間有存在著怎樣的聯系?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運用這些技術能否識別井場所有的風險。“安全觀察與溝通卡”程序最大的作用就是安全觀察與溝通的作用是:發現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如,灑水將地面滑、雙手插褲袋走梯子等等此類的不安全行為。因此,利用“安全觀察與溝通卡”程序可以及時發現并且解決這種不安全行為。隨著井場工作越來越復雜,那么風險評估的方法也就需要提高。例如我們一群人進行一項相互聯系的工作,就可以利用“工具箱”會議式的風險評估清單來確保這個項目的每個方面都有被考慮,并且采取了預防措施[3]。當工作越來越復雜的時候,對人員和環境造成的風險也就越大,這個時候就應該運用判斷樹法來進行評估。當一項項目的風險隱患到最大的時候,就得運用危害可行性研究,憑借相關的資料來分析評估井場也許會存在的安全風險。

三、風險評估帶來的好處

風險評估需要全體員工都要參與,這樣可以是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和作業安全,并且在進行風險評估的時候需要每個人在施工之前都對這個項目有個深刻的理解,對于那些復雜一些的步驟,要進行分析哪一步可能會存在風險,并且及時采取預防措施,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我們舉例說明:

例如下套管作業,這項工作包括吊裝,對扣,緊扣等工序,主要涉及到高處作業、起重作業、高壓液體等。利用風險評估來識別風險并且建立起安全的操作程序,做出施工步驟圖,在施工的工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步驟圖來進行分析。這種評估方法對確保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還讓工作人員可以了解工作的性質和安排,這樣起來,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中石油A項目還建立了審核程序,會不定期的去審核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這種審核對加強現場風險管理也起到了監督作用。

結語

風險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識別和消除風險來保證員工和環境的安全,合理的選擇和運用風險防控技術是實現風險管理目標的關鍵。中石油A項目通過建立風險識別和評估程序,實施全員、全過程的風險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公司員工的執行力,不僅全面實現了各項HHSE指標,并為公司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篇(7)

前言:

做好風險管理與關鍵技術的研究才能保證通信網穩定運行,這也成為了眾多電力企業共同關注的事件。一般來講,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主要是利用自愈環保護和獨立雙通道保護技術不斷增強風險控制能力,但隨著通信網的增多,網絡運行中也出現了很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增加了通信網運行風險,因此,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就成為現代電力企業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有必要對其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一、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概述

所謂的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實際就是了解通信網的情況,做好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以及控制風險,這些內容均屬于管理準備組成部分。首先,對于風險識別來說,就是了解在通信過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危險,導致危險發生的因素有哪些,這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只有掌握了風險來源,并對其進行分析與總結,就可以將風險控制住;風險分析就是找出導致風險發生的原因、了解風險發生幾率,并分析導致風險可能帶來的后果;風險評估就是根據風險后果對風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便確定風險次數與嚴重程度;風險應對就是針對風險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做好從本質上消除風險,并聯系實際制定可行的應急預案;風險控制,就是結合當下實際情況,全面評價與分析風險,降低風險發生幾率[1]。

二、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依賴電網風險管理。對于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來說,存在過度依賴電網風險管理的情況,缺乏獨立性。如在調度中,電網調度已經逐漸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調度規程,風險預警管理機制也相對完整,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有根有據,風險管理責任也十分明確,但通信網的風險管理卻較為薄弱,盡管也有危險源分析,但卻過多的依賴于現場風險控制,并沒有構建完善、系統的通信風險管理體系[2]。2、風險管理意識有待提高。對于風險管理來說,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參與,所有人都要主動參與其中,并將安全作為自己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好風險管理工作。但現階段,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卻存在用局部解決所有問題的情況,主要風險管理工作全部落在了管理人員和班組長身上。3、災備應急系統建設過慢。盡管電力通信網建設速度較快,但卻依然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經常出現通信中斷的情況,容災能力很差,部分通信監控系統還存在系統薄弱的情況,難以備份災備數據,如果發生故障,整個地區的通信都會陷入癱瘓的局面,因此就需要做好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強化對關鍵技術的研究。

三、做好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的措施

1、風險識別技術。要做好通信網的風險識別,就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技術方面。由于通信系統難以滿足”n-1”需求,這就需要從通信電源、傳輸設備、站內聯絡電纜等多方面入手,逐漸找出發生故障的地點,尤其是線路保護、中調遠動的等,一定要做到全面分析,以便了解造成中斷的原因;第二,管理層面,主要是了解設備運行與作業管控等方面的風險,做到從通信設備各個方面入手,分析出設備以前存在的缺陷,采取的處理方式以及運行環境等多種內容,并管控現場,檢查是否發生作業人員不安全的情況。2、風險評估技術。電力通信網的風險評估,最常使用的是層次分析方法,主要了解影響電力通信網安全運行的因素,以便獲得安全風險結構層次圖,進而確定影響因子。要做好風險評估,應先明確任務清單與工作內容,了解各個步驟,應將危險性評價方法應用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做好風險評估[3]。3、風險控制技術。風險評估之后就是風險控制,在這一過程中,應采用既經濟又合理的處理方法,將風險控制層次理論應用到風險控制中。在確定風險控制途徑的過程中一定要聯系風險性質,做好設備維修與改造工作,并加強對人員的教育培訓,同時,也要將作業環境作為日常費用部分,這也是做好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因此,一定要做好通信網的風險控制。

結論:

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直接影響到電力通信情況,如果其中發生風險,務必會導致通信中斷,因此就需要全面分析風險管理,研究其重點技術,強化對關鍵技術的管理。本文聯系實際情況,提出了做好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的關鍵技術,主要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以及風險控制等三方面入手,構建了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體系,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電力企業相關人士帶來一定啟發,做好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工作,減少不良事故的發生,真正促進我國電力事業進一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一、大數據技術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的必要性

第一,構建現代稅收體系的要求。大數據技術是我國的基礎資源,對稅務部門分析數據、重大決策的確定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稅務部門需要合理使用該資源,來提升數據質量,發現潛在價值,加快稅務風險管理的改革速度。第二,時展的必然需求。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納稅人數量得以增加,促使企業越來越趨向于國際化、智能化。在此基礎上,稅務風險管理系數加大,要求企業在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同時,掌握納稅人的相關數據。所以,強化企業的稅務管理,是實現資源共享的重要舉措。

二、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為了推動經濟、企業發展,我國開始對以往的財稅體制進行改革。而營改增的相關細則,也為企業稅負的降低提供法律上的幫助。但是由于企業不夠重視稅務籌劃工作,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過程中出現這樣幾個問題:第一,企業缺乏對稅務籌劃工作的重視。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不但能保證企業合法,還能規避和減少稅費繳納,這是降低企業稅負的關鍵[1]。現階段,部分企業領導不了解稅務籌劃工作的重要性,使得無法繳納稅務,增加財務負擔。第二,稅務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在企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稅務風險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但是和稅務風險防范相關的機制,并不是很完善,導致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細則,不利于規范稅務籌劃工作,增加管理風險。第三,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待提升。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業業務范圍擴大,復雜程度提升。但是,我國并未針對稅務籌劃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統,使得稅務工作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導致稅費繳納不合理,嚴重時違反稅法規定,造成嚴重后果。

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路徑

為了規避企業稅務風險的發生,需要結合大數據時代特征,合理使用大數據技術,來完善管理體系,推進稅務籌劃工作,具體表現如下:

(一)增強人員風險意識

數據是動態的,而大數據則是信息技術、數據和思維結合的產物,要想有機結合這三者,除要借助先進的處理技術外,還要具備風險意識。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過程中,需要順應社會的發展潮流,引入共享理念,便于有效整合相關信息。一旦出現稅務風險,就要結合員工檔案、稅收系統,以此強化納稅人員的風險意識。同時,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構建合適的稅務風險治理平臺,滿足各部門信息共享的需求。結合大數據特點,明確納稅人的發票使用情況、稅務登記系統,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特點。

(二)完善稅務風險防范機制

首先,制定完善的稅務風險防范機制,確保稅務風險管理的有章可循。其次,明確規定稅務籌劃、風險防范的執行準則,促使各項工作都朝著預期目標進行。最后,構建績效考核機制,定期或不定期的評估風險防范結果,獎勵防范措施執行效果好的員工,處罰執行力度低的員工,激發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強對風險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

稅務工作數量龐大,分析和處理過程乏味,必須讓員工時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提高工作熱情[2]。企業在制定工作機制時,需要為員工提供開放的環境,使其調整最佳狀態投入工作。稅務風險管理內容復雜,員工素質直接影響著管理效果,因此需要加強對風險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構建激勵機制,激發工作熱情,提高專業知識掌握度和風險管理水平。

(四)基于大數據技術構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統

篇(9)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只有充分地識別出各種風險,才會有完善的風險管理。內審人員對企業風險管理機制的審查首先是從其風險識別開始的。風險識別是指借助于各種分析方法,完整地辨識出風險的來源和所在。這些方法主要有:

(一)政策分析法主要是分析辨識政府制定的政策對企業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包括對政治社會穩定性、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經貿政策以及環保政策等的分析,以識別危害性風險的具體來源。

(二)制式表格法利用保險業或專業風險管理組織設計的標準表格來辨識風險。常用的表格主要有風險分析調查表、保單檢視表、資產暴露分析表等。這些制式表格是針對一般企業組織設計的,可通過登陸相關組織的網站獲取。其優點是經濟方便,缺點是缺乏彈性,無法滿足特定企業的需求。

(三)財務分析法一是結合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來辨識企業所擁有的實質資產、財務資產及其面臨的風險;二是利用財務比率的計算來綜合分析辨識企業的財務風險。如“z”計分公式的運用:z=1.2x1+1.4x23.3X3+0.6x4+x5其中: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廣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x4――優先股與普通股市值/負債賬面價值;x5――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可根據最后計算出的“z”值結果來判斷企業財務風險狀況。三是流程圖分析法。根據企業的生產流程和管理流程圖來判別企業的經營風險,如圖1所示。根據該企業的材料供應流程和產品銷售流程,可分別判斷M企業正面臨供應商過于集中與客戶過于集中的風險,進而判斷該企業具有較大的營業中斷風險。四是實地檢視法。指企業風險管理人員和內審人員通過與實際操作人員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了解風險狀況,以及實地檢查企業資產等方式來判斷企業風險。僅僅運用一種或兩種方法是無法全面識別企業所面臨風險的,因此,內審人員在評估時通過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風險識別技術,來確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是否得到最大程度地識別。

二、風險評估技術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

在識別出風險以后,就要對其進行評估,以確定其重要性與危害程度,從而為企業的風險控制確定重點。風險評估包括兩個方面:風險損失頻率估計和風險損失程度估計。

(一)風險損失頻率估計估計風險損失頻率,主要是通過計算損失次數的概率分布,這需要考慮三個因素:風險暴露數、損失形態和危險事故,三項因素的不同組合影響著風險損失次數的概率分布。如果企業建有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也可根據信息系統提供的歷史數據來估計損失頻率。一般依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可將風險分成五類:幾乎不發生,約每一百年或更長時間發生一次;可能但未曾發生,約每二十年發生一次;發生過數次,約每五年發生一次;經常發生,每兩年發生一次;絕對發生,一年發生一次或幾次。不同的企業還可予以進一步細分。

(二)風險損失程度估計風險損失程度的估計需考慮三個事項:同一危險事故所致各種損失的形態、一個危險事故牽連的風險暴露數以及損失的時間性和金額。而對于財務風險損失程度的估計,最新的方法則是風險值(VAR)法,即在既定的風險容忍度下,市場狀況最壞時確認投資組合最大的不可預期損失。同樣,按風險損失程度可將各種風險劃分為五類:最嚴重,損失金額占營業收入的10%以上者;很嚴重,損失額占營業收入的7-10%;中等,損失額占營業收入的5~7%;不嚴重,損失額占營業收入的3~5%;可忽略,損失額占營業收入的3%以下者。不同規模企業可按不同比例予以劃分或細分,編制風險矩陣圖表,以判斷各類風險的重要性和損失程度。如表2所示可以初步確定,以2-4分為低度風險,5-7分為中度風險,8-10分為高度風險。風險度不同,企業的風險控制方法組合也會不同。內審人員在審查本企業的風險評估時,一般結合本企業的資產規模、風險承擔能力、行業背景以及風險偏好等因素,評價本企業風險評估所選方法的適當性和風險劃分的合理性,以最終判斷確認的風險管理重點是否符合企業實際。

三、風險控制技術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

風險控制是指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按各類風險的重要性分別采取不同的風險控制方法,通過降低損失頻率,縮小損失程度,將可能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點。一般的風險控制方法有:

(一)風險規避當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生產經營活動獲得的利潤予以抵消時,放棄該項經營活動以規避風險就成了最可行的方法。風險規避包括完全規避與部分規避兩種。完全規避,要不惜放棄伴隨風險而來的盈利機會。部分規避,則要綜合考慮成本因素和社會、心理等其他非經濟因素。規避一般包括兩種策略:一是進攻型規避,即在高收益和低風險替代選擇中,選擇高收益而不顧忌風險;二是防守型規避,即在高收益和低風險的替代選擇中,選擇低風險而不在乎收益。

(二)損失預防與控制一是在危險事故發生前采取措施消除引發危險事件的因素,減少危險損失頻率。企業的各項安全防火、防盜以及財務預測、債務人信用評估等屬于此類損失預防;二是危險事故發生后,采取相關措施控制損失蔓延,以降低損失程度。如緊急抗災、股票投資止損線等就屬于此類損失控制。

(三)風險分散與中和風險分散是指企業利用多元化經營、多方融資、資產多元化,以及爭取供應商和客戶多元化等措施來分散經營風險;風險中和則是利用套期保值、遠期外匯業務等措施來避免價格、匯率等風險。

篇(10)

1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各領域的技術都實現了重大變革,從鐵路隧道建設的角度看,我國的隧道的施工技術也呈現出不斷優化的趨勢。與此同時,鐵路隧道施工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施工難度過大而施工技術還有待提高這導致了鐵路隧道施工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加強鐵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鐵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是目前鐵路隧道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不僅如此,加強施工風險管理還是保證隧道施工順利進行的關鍵,也關系著隧道工程目標的建設進度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2隧道施工風險管理具體情況

隨著鐵路隧道工程建設的不斷增多,近年來隧道施工有以下特點:施工時間特別長;工程施工任務量重;隧道施工技術復雜;工程施工涉及方面十分廣泛等,這些特點都對鐵路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戰,使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性大大增加了。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數量不斷增加,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增加,這給我國的鐵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技術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要求。因此,針對我國隧道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工程建設相關負責人應該從根本上重新認識當前隧道施工的實際情況,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由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保證鐵路隧道建設的安全有效的進行。

3提高鐵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技術

3.1注意設計中的風險管理

隧道設計是鐵路隧道施工的基礎,把鐵路隧道設計工作放在隧道建設的首要位置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因為鐵路隧道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它并不是單靠一個階段就能完成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保證施工的風險管理。在隧道施工工程前期做好風險管理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相關負責人只有從最開始就重視隧道施工風險管理才能真正意義上降低隧道建設安全事故的發生。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制定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對工程施工中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采取科學的解決辦法,這樣才能進一步降低隧道施工的危險系數。

3.2通過監控保障施工風險管理

在開展鐵路隧道施工過程中對各方面進行監控是十分有利的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對工程施工材料進行檢查,通過施工材料的檢查為隧道安全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其次,要檢查施工要求的支護和桅桿,從而進一步確保支護和桅桿的質量,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最后,還要確保對防水設備的質量做進一步的檢查等。要從隧道施工的各個方面著手,對可能出現的每一環節進行質量檢查。不僅如此,針對隧道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位移情況,相關負責人還需要做好隧道施工變形檢測工作,這也是鐵路隧道施工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任務。

3.3做好關鍵部分的管控工作

一般情況下,隧道施工的防水工程建設需要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建設,重點表現在該防水工程必須能夠有效防范積水可能帶來的危險,排水效果也要很可觀,最重要的是要能高效攔截等等。隧道防水工程的建設要結合當地具體的地質狀況,規劃出合理的防水系統。除此之外,鐵路隧道建設中的排水系統的建設也是十分重要的,從防水材料的選擇到排水設備的準備,再到相關設備的安裝,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具體的掌控,保證工程排水系統的有效運行,從而避免隧道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漏水和積水現象。

3.4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體制的建設

建立健全相對完備的安全管理體制對鐵路隧道施工的安全建設十分重要,不僅要完善安全管理體制,安全操作機制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對于隧道施工中危險系數特別高的施工部分,工程人員可以聘請更加專業的特種工進行完成。在施工即將開展的前期,相關負責人還要組織培訓工作,培訓要十分嚴格,要切實遵守相關的規定,真正為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只有獲取相應的資格證書,才可允許他們參與到隧道施工建設當中。工程人員只有抓好每一個環節的監控工作,才能夠促進隧道施工安全、有效的進行。

4結語

總而言之,鐵路隧道施工中的風險管理十分重要,正確理解鐵路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緊緊抓住鐵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技術,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內降低風險,還能有效的保障隧道施工的綜合利益。因此,鐵路隧道施工時要將制定科學的風險管理相關措施放在首位,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體制,這樣才能降低隧道施工中的危險系數,保障施工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莊志.鐵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技術及應用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30).

上一篇: 高三語文重點知識點 下一篇: 勞動教育的豐富內涵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视频之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欧美 | 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片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 | 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