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21 14:54: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業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前言
傳統語文教學是將老師放在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學習,而教育改革還原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傳統教育中,作業也存在較多問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也成為改革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作業負擔過重,還會出現很多其他問題,主要有表現在作業更多是為了鞏固學生課堂知識,但涉及實踐應用的較少,此外,很多作業是書面性的,并且統一,學生不能自主選擇等。這樣就使得作業不僅不能促進學生學習,還成為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因此,合理的設計語文作業,尤其是開放性作業,是非常重要的,其改革也勢在必行。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設計開放性作業的必要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傳統教育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使得教學多數以“填鴨式”進行,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發散,缺乏創新意識。小學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語文老師應該在設計作業時進行創新,尤其是開放性作業。開放性作業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差異性作業給每個學生自信
個體是具有差異性的,一個人至少具有七種智力,如語言智力、人際關系智力、音樂智力等,每個人的智力不可能是相同的,各個智力的發育也是不一樣的。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得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樣,也就是成績有好壞之分。傳統教學中,老師設計的作業都是一樣的,學習好的同學來說,沒有挑戰性,不能促進他們的學習,而學習差的同學又不會,打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感覺作業既不太難也不太容易,使學生能在作業中取得成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
2.開放性作業讓學生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桌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作業讓學生禁錮在課桌上,僅僅是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完成作業,就像把河水限制在規定的池塘里。而開放性作業讓學生走進生活當中,通過親身體驗,收集資料、數據等,才能完成作業,有時候還需要同學之間、或者與家長一起合作。這樣既讓枯燥的語文增添色彩,又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感受。
語文本來就是語言教學,來源于生活,也應回歸生活,將學校內容融入到具體的生活場景當中,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寫日記時,以往很多學生都是像記錄流水賬一樣,老師可以設計讓學生去觀察上學路上發生的事這樣開放性作業,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開放性作業設計策略
開放性作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減輕了學生負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在生活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發生思維。但我國傳統教育更多的是單一的作業形式,如何來設計開放性作業是小學語文研究方向,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作業形式多樣,內容綜合
開放性作業不只是簡單的讓學生選擇作業,或者答案不是單一的,開放性作業應該形式多種多樣,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還使得學生體驗生活。首先,開放性作業應該具有趣味性。這要求老師根據教學內容,找到結合點,注重學生智商、情商的培養,在作業形式以及內容上革新。例如,《微笑著承受一切》中如果讓學生背誦課文,或者熟讀表現主人公堅強的句子,并不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可以讓學生分組體會坐在輪椅上的生活,然后給自己或者課文中的桑蘭寫封信。其次,作用應該具有層次性,才能更好地針對個體的差異性,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設計開放性作業時,可劃分短期作業、長期作用以及實踐作業。短期作業也就是平時的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拓展。長期作業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需要老師引導。而實踐作業包括觀察式、表演式、操作式作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以及合作能力。開放性作業設計在形式上多樣,還應該注重內容的綜合,知識綜合以及能力綜合,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2.作業評價多向發展
作業評價是作業設計中的重要環節,開放性作業評價應該多向發展,不僅僅是單一的對錯評價,優秀的教學應該挖掘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并進行合適的表揚,對于學生的作用評價也應該這樣。第一,重視學生的作業過程,在其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進行了解,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第二,采取多種評價形式,作用評價不僅局限于老師給學生打分,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發現學生的創新意識。多向作業評價,對學生好的習慣、品質進行表揚,不好的習慣勉勵,既不傷害學生的信心,又激發了他們學習興趣。
3.讓作業走向自主
開放性作業的核心就是自主,小學語文教學注重的就是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生成為一個充滿個性、靈氣的個體。讓作業走向自主不僅是學生自主選擇題目,還應該讓學生自己來設計作業,讓他們當一回老師,作業的設計要求學生對教學內容熟悉理解,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四、結束語
作業是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業設計應該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應該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地設計短期作業、長期作業以及實踐作業,不僅形式多樣,內容也應該綜合發展,評價更應該多向化。
參考文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就要求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布置應由統一、專制走向“自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獨立完成走向協助合作。
一、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要具有趣味性
一直以來,作業的作用被定位在“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上,直接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
二、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要具有層次性
1.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對其發展的要求進行作業量的增減。對于學習能力弱、態度不認真、知識掌握不牢的學生,可適當增加作業量。這樣,所有學生就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2.作業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遵循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原則,給學生一個可以選擇的范圍。能力強的可選做較難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選擇簡單的。讓優秀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讓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能承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主動性。
三、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要注重實踐性
謝覺哉說:“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死書庫。”語文作業的設計也要注意實踐性,不僅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取得第一手材料,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即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用于實踐,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激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
四、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要具有合作探究性
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學習的過程,也是思維碰撞、潛能發揮的過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業,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新知識的生成性、建構性,也要求學生必須加強合作,學會合作。今后學生面臨的作業更多的將是探究性作業。
五、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要具有創新性
創新是時代的要求與語文作業的設計要求更多地注重培養兒童的靈活運用能力,在運用中強化創新意識。語文作業的創新性,主要應體現在靈活運用課文的語言材料來表現學生的自由思想和個人見解,注重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靈活性和應變性,使學生在用語言反映思維的活動過程中,優化思維的創造性品質。比如,在學完《稱象》后,鼓勵學生用一些模擬材料試試還有什么好辦法“稱象”。又如,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給課文配上圖,給古詩配畫。再如,學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編成小話劇演一演。這些類似的作業,都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要具有學科整合性
傳統語文作業的內容只局限于本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缺乏聯系和滲透,它雖然能提高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效率,卻容易使學生形成狹隘、封閉的知識觀。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作業設計要淡化學科間的界限,把語文學科同其他學科在知識上相關或思考方法相似的內容綜合在一起布置作業,以打破傳統語文作業中形成的單純的語文知識學習觀,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不僅包括單純的語文知識的掌握與應用,還應該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滲透與融合的過程,從而糾正學生片面性單科思維的習慣,促進其應用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
七、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要體現差異評價性
每個人的個好、能力都是有差異的。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們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發展。雖然語文老師的職責在于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必要把每個學生都教成文學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
總之,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布置應該緊扣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生活,使孩子們能融在其中,樂在其中,得在其中,折射出一道道絢麗的作業風景線!讓每位教師都能設計出一份份別出心裁的作業,培養出真正的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是一個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環節,其
與課堂和課外教學一起構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完整體系,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鞏固與運用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與方法。
雖然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但是在現在教學中小學生的語文作業設計依舊停留在原有的抄抄寫寫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業進行優化設計就要從其目前存在的問題出發。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在作業設計中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主要為:缺乏針對性、缺乏選擇性、缺乏多樣性、缺乏社會實踐性和存在隨意性。
在缺乏針對性上,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完
全不顧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程度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往往布置一些比較偏于難的作業,這種作業的設計模式是完全不顧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的,這樣就導致了小學生在語文作業中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在缺乏選擇性上,其主要表現在,教師只是片面地多布置作業,沒有對自己所布置的作業有計劃性的精心設計,這就造成作業單調而又乏味,學生在寫作業的時候也沒有獲得實際的效果,學
習效率非常之低。
在缺乏多樣性上,很多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完全不顧作業形式的多樣性和內容上的豐富性,只是拿大量的時間去找一些已經掌握或者將已經講解到的習題劃入到作業的范疇內,這樣所布置的作業是完全沒有挑戰性的,不僅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一個固定的模式下。這種情況如果存在的時間比較長,那么對學生的創意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在缺乏社會實踐性上,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都固定在一些死記硬背的東西上,無法將學生身邊的事物聯系到學習中,這樣學生就無法在作業中對這些知識去思考、其觀察、其感知。長久下去,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就和作業脫節,學到的知識也無法應用到生活之中。
存在隨意性的現象在小學語文課堂作業布置中是最明顯的。很多教師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只要打好學習基礎就可以了,在作業的布置上無需過于精細化的追求,因此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也就隨便地布置一些例如抄生詞、超課文這些簡單而又機械性的作業。在這種作業模式下,小學生的作業設計是不用經過任何思考的,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簡單而又機械的作業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優化設計的應用
1.設計多元化的作業
作業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作業來說,其不是單一而又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是讓學生在一種愉悅而又合理的情景中獲得知識與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已經注意到對學生參與學習熱情的調動,但是,作業同樣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樣也就忽視了對學生充分運用多感官和多角度認識事物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堂作業設置上嘗試一種新的方法。首先可以將過去單一的文本作業嘗試改進成具有趣味表演性、多層次性、可操作性、自我選擇性和實踐性等多種類型的作業,然后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以查資料、圖畫、剪報以至于手工制作的形式來完成自己的作業,鼓勵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思考與分析,以多種形式來將自己的作業呈現出來。作業不僅是一個載體,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它又是學習和教學中的一個憑借,讓學生在這個支點和起點之中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作業的創造中,讓學生在一個愉悅的情景下,充分地利用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一些熟悉材料對自身的潛能進行挖掘和展示,不僅可以獲得很多豐富的知識信息,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全面參與學習的能力。
2.設計自選式作業
作業不僅是學生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理解到升華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課堂作業的設計中,教師要想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獲得一定的知識,就要從不同角度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而在這個基礎之上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作業。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在講解完課本上的內容之后再來布置作業的,這樣在作業的量、難度和完成形式上,就由教師占據著一定的主動權,而學生就會在一種被動的局勢下按照教師的規定將這些作業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雖然學生都能夠按照規定將這些作業完成,但是用功的學生會完成得比較好,而那些不夠用功的學生常常都是采取一種拖延與逃避的方法對付作業。但是,如果讓學生在作業上自主選擇,這樣他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接受度、自己的學習興趣,一步一步來完善自己的知識水平,并在這個完善的過程中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水平。選擇作業,不僅讓學生在學習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了熱情參與的欲望,同時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不再僅僅局限在書本之中。
3.設計多層次作業
無論是傳統的教學體制還是現在的教學體制,在教育的對象上都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從學生的個體出發,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在發展的空間上也各有不同,因此,不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作業設計上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和知識基礎采取不同的實施手段。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在知識水平上處于同一起跑線,但是他們的接受能力和個性特征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因此在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中教師就應該多層次而又有差異性地進行。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在適當減少作業量與降低難度的基礎上,讓他們做一些抄寫有趣味性的東西,以此來讓他們在易學和樂學的基礎上解決他們接受能力差的問題,在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對于那些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可以適當地增加作業的難度,對于他們的作業設計可以從積累語言文字、提高操作能力、拓展課外閱讀水平等方面出發。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學生接受能力差的問題,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更重要的是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例如,在詞語造句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求學生對“幸福”一詞造句,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對這個詞從不同的句型中進行,對于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可以造一句話,相對較好的學生可以多造幾句話,非常好的同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以擬人、比喻這些角度出發來變換出不同的句型。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中其作業的設計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其解決方案的實施一定要從最優角度出發。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對于它的優化設計不僅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同時還需要從學生的個性出發,采取人性化的方法來實施,這樣才能使作業設計得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將作業的優勢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作業設計缺乏差異性。一個班級的學生個體是有差異的,有的教師只注重文本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難以對這樣的語文作業產生興趣。基礎薄弱的學生做起來有困難,基礎較好的學生則不屑完成。長此下去,就會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快不了,一些學生吃不下、跟不上的現象,學生對完成作業提不起興趣,這樣的作業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2)作業布置缺乏系統性。今天布置什么作業,明天布置什么作業,全憑教師興致,往往缺乏科學的統計依據,教師布置作業的量顯得較為隨便,導致學生有時忙,有時閑。且作業設計有簡單化、模式化的傾向。例如,在課后要求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而閱讀材料與課堂教學缺乏實質性的關聯,且教師又沒有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這樣的作業學生往往難以落實。實際上,這些簡單化、模式化的作業,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且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毫無實效。
二、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原則
(1)作業設計要體現針對性。因材施教,發展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作業要體現個性化,要有助于“提優、抓中、補差”。設計作業應注重作業的層次,有一定的靈活性,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選擇作業時能“愛我所愛”、“對號入座”,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作業設計要體現開放性。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開放式的作業要求學生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使作業和生活接軌,讓學生通過課外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設計開放性作業,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3)作業設計要體現趣味性。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認為負擔重,除了指作業量多以外,還有一個方面是作業乏味。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乏味的。興趣跟時間的占用是成正比的。興趣越濃,就越舍得花時間。當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種種途徑、方式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有趣的事情之后,還應該在作業布置讓學生感受到創作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學生的智慧與趣味化的作業設計碰撞在一起,經常會產生很多閃亮的火花,讓我們為之驚嘆。如學習詩詞時,為進一步讓學生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情感,不妨設計詩詞配樂、配畫的作業。學生嘗試用音樂、畫面來詮釋它,看是否能淋漓盡致地把詞中的意境表現出來。也可設計配樂朗誦,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比賽。能說的說、能奏的奏、能畫的畫,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讓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鞏固。這些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一方面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特長,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激發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4)作業設計要體現實踐性。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學習語文,提高能力的舞臺。課改后的語文教學,更應體現“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適應時展的課程體系”的理念,語文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得”又要關注學生的“習得”,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關注學生的生活,與時代生活聯系起來,設計注重運用性、實踐性的作業。這樣的作業能讓學生在讀讀、議議、演演的實踐過程中,充分運用語文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而有所體驗,有所發現,有所積累。這些實踐性的作業設計,超越了文本課堂,引導學生走向現實生活,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素養。
與別的學科相比,初中學生覺得語文的學習并不難,所以不夠重視。在課堂上不夠認真,會導致學生完成作業時,遇到的困難無法及時有效地解決,會使他們完不成作業,或為了完成而抄襲他人的作業,從根本上削弱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師面對大量無效的批閱,影響了教學效果,也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情況。因此,在對語文課堂課后作業的篩選和處理上,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使學生對語文課程興趣盎然,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根據學生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
分層次作業就是根據知識點的多少、思維的難易程度、知識交叉聯系的程度等把作業分層,這樣可以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設計出不同的作業,引導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作業時,教師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需要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針對語文基礎比較一般學生而言,作業的設計主要突出對概念的理解、對基本詞匯的掌握和綜合運用;針對少數基礎較好的學生設計,應該主要突出概念的綜合運用和拓展延伸,以及對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靈活運用比如設計一些較為復雜的實際問題和開放性問題等。由于一個班級的學生以中等成績的學生為多,教師應該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設計篩選中等難度的課堂課后作業上。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復合性問題,將新教的知識點和上一課程的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復習前面所學的知識,達到理解和靈活運用的狀態。這類問題往往綜合性較強,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可以作為學生選做題來設計。
這種層次性作業的設置,可以使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對作業進行自主選擇。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從較簡單的作業開始,在理解概念學會應用后再逐層嘗試。基礎扎實的學生可以直接選擇較高難度的層次,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更上一層樓。
二、系統設計語文題組型作業
設計語文題組型作業可以為學生創造機會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縱向探討或橫向思考,使學生加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內在聯系的理解。比如學習了某些具有關聯性的原理后,為了使學生加深理解,明確各種原理的區別和聯系,教師可以讓學生接觸題組型的語文題目來提高自己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由于這種題目難度較大,可能很多學生都不會做,不過讓學生思考這種題目的過程,就是讓學生進步的過程,教師可以在看到學生的思考或者解題過程時給學生以鼓舞,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有信心。
三、靈活運用開放性題目引導學生的思維
教師可以對教材中比較基礎的課后習題或例題稍微加工改變,考察和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并有助于學生靈活掌握的新學知識,深刻理解經典例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多設計一些開放性題目。這種題目的設計方式很多,比如可以讓學生自編考試題目,相互測試,或者只是留下題型或者詞匯讓學生根據新學知識設計題目并解答。這種做法具有新穎性,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作業的開放性設計,要求教師深挖語文思想方法,引進一些具有現實意義、思考價值的開放題,從而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斷升華。
四、設計生活化作業,強化語文學習的應用性
作為語文的大課堂,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該結合所教內容,聯系語文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具有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針對初中生的生活特點,教師還可以將生活知識與語文知識相結合,設計出包含生活知識的作業題,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學習生活知識的重要工具,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學生動手能力強,教師可以編選一些實踐性作業,使學生間接理解掌握所學的各種知識、規律、方法、技巧等,在現實或者模擬的現實中獲得實踐性的完善,完善個人的知識體系,理解抽象的書本思想觀念。學生因為自己動腦、動手獲得了直觀的理解。
五、針對學生特點布置閱讀性作業
由于現在網絡資源發達,教師可以布置語文閱讀作業,讓中職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完成閱讀性作業,引導學生自主提升語文水平。教師通過讓學生尋找語文的趣聞、軼事,了解歌詞與劇本、語文與社會、語文名篇等,使學生領悟到:語文知識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鑒于語文知識在社會發展、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中有極廣泛的應用,因而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結語
總之,教師布置語文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打好基礎,學會運用,改進教學。實踐研究證明,教師刻意編選合適的語文題目,設計具有層次性、系統性、開放性、應用性、自主性的語文作業,有利于打破初中語文教學的不良局面,對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仁柱.《初中語文教學如何體現為專業課服務的原則》;《吉林教育》;2009年.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應當從學生主體性培養的角度入手,從學生終身學習的層面展開教學,這種背景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如何能夠更好的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展開教學,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本文中筆者就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趣味課堂的構建展開研究,重點從課堂語言、課堂情景、課堂作業三個重要的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分層解析。
一. 課堂氛圍要融洽,課堂語言趣味化
就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培養來講,寫字、識字、認字、讀字是該年齡段學生主要的學習目標,換句話講,這也是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重點,在小學語文課程新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其目標要求實現學生樂于學習漢字,能夠產生主動識字的主觀能動性。”[1]為了更好的實現該目標,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從課堂語言入手提升語言趣味,強調課堂氛圍融洽。
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有效的采用了趣味性的語言,一方面高效的實現了課堂氛圍的融洽,另一方面有效的緩和了傳統意義上“嚴師高徒”的師生關系,對于促進學生漢字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眾所周知,在低年級小學識字教學中,關于筆順規范的教學課程實踐一直是教學的一大難點,在該難點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恰當運用趣味性的課堂語言,從低年級學生所特具的直觀形象思維入手展開教學,最終的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升。例如在“回”這個字的識字教學中,針對很多小孩子總是先封口后才將里邊的“口”寫進去的錯誤筆順,筆者按照錯誤的筆順將“回”字放大寫在黑板上,然后運用風趣的語言告訴孩子們:“孩子們,你們這樣好壞呀,明明看到媽媽回來了,先把家門給關上了,然后讓媽媽從窗戶爬進來,怎么能讓媽媽不生氣呢?”在開心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心領神會。
二.學生興趣要激發,課堂情景趣味化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數的課文都是短小精干,美感與情趣蘊含文字表達,意境與想象富含優美童趣,所以該類課文的閱讀教學特別適合教師的講課走興趣化路線,讓課堂情景實現趣味化[2]。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時,作了如下設計:(配樂,師描述并貼“夜空圖”;生閉上眼睛根據描述做動作,想象)讓我們一起飛向藍天,坐到月亮上。看,藍藍的天上有許許多多星星一閃一閃,在向我們眨眼。彎彎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讓我們飛吧,飛吧!飛上藍天,坐到月亮上。(貼上小女孩)師問:小姑娘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你坐在月亮上還看到了什么?說話訓練:我坐在月亮上,看見()。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復指導朗讀課文第二句。在這樣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受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象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東方明珠、長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閃現在他們眼前。扎實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三.學生欲望要喚醒,課堂作業趣味化
作業的設計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因此,我設計作業盡量使作業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如,很多學生喜歡繪畫,學習古詩《鵝》[3],我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只“美麗的大白鵝”,把鵝在水中游的動作、神態用畫展示出來;這樣的作業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更樂意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涂忠敏.小學語文教學要結合教材師生互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64-01
減負增效一直以來是教學中所面臨的較為復雜的議題,既要在減負的同時又要增效,這是我們教師所期盼的理想境界。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的認識教學現狀,認識減負增效,積極的從教學觀念的轉變入手,提高備課的質量,優化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全方位的去實現減負增效,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膚淺教學見解: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效率依然不高。首先,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依然傳統化,或是“新策略”和“傳統式教學”并用,實質上就是打著課程改革的旗號搞傳統式的教學,以教師教為主,教師大量灌輸,學生被動接受,課堂的主體角色不突出,無法實現減負增效。其次,課堂形式比較單調。由于觀念的傳統化,教學方法的按部就班,致使其課堂的形式單調、枯燥,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負擔較重。最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沖擊,教師無法正確抉擇,加大了減負增效的難度。我國的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致使教師、家長與學生都關注分數,升學率成為了評價學校、教師的指標,最終導致學生將面對眾多的作業與任務,學生的學習壓力巨大,加之素質教育的沖擊,很多的教師陷入迷茫中,不知應是“抓成績”還是“抓素質”,使得教學一會兒注重素質,一會兒又回到了成績上,不利于減負增效教學策略的實施,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
二、小學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重要性分析
所謂的“減負增效”,其實也就是在減少負擔的同時增加效益,但并不是減少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是減少上課時間,而是減輕不必要的負擔。就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而言,減負增效勢在必行。通過減負增效,學生將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實現師生互動,實現二者的共同學習與進步。主要是教師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開展教學,并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自主的學習與思考,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實現增效減負的目的,這既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也是落實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擺脫文山題海,通過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加課堂效果,是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
三、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減負增效有效策略分析
1、轉變教學觀念,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觀念決定一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想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減負增效,我們應積極的從教學觀念的轉變入手,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和知識技能,認真學習課程改革指導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樹立科學正確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讓學生親身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實現真正的減負增效。此外,教師還應要有明確教學的目標意識,目標決定著教學內容、教學節奏、教學方法,甚至決定著教學中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有了目標,才有教學的針對性。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仔細斟酌,學會結合學生,結合實際,結合教學大綱,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合理利用教學時間,以實現減負增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注重備課,優化教學環節
備課作為教學的初始,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減負增效教學目標的實現。新課改提倡“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認真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的從備課環節入手,注重對課堂質量和內涵的深層次挖掘,注意到課程內部所能夠蘊含的知識點,提高備課的質量,優化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從而實現減負增效,提高教學效率。為此,在備課環節中,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備課時,教師要靜下心來,反復研讀教材和各種資料參考書,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其次,教師要讀透學生。充分的搞清楚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個性差異以及學習的興趣動機。最后,教師要學會滲透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應結合學生學習方法,綜合考慮教材、學生、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通過比較和分析而得出教學方法。只有這樣,充分的去提高備課的質量,優化教學手段和教學環節,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減負增效。
3、優化作業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減負增效,不僅要關注課內,也要重視課外,更要注重教育學之間的互動,更需要看到效益和減負之間的互相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面,我們教師還應重視其質量,減少其數量。作業設計時,教師要注重方法,講究科學性、合理性,對作業的安排教師要以“精”“少”為原則,結合課堂教學目的,突出重點,而且要力求讓學生在學校內完成作業,減少學生的課后負擔。這樣,課堂內外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
總結: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實施減負增效策略,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是課程改革得以落實的需要。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總結教學方法,不斷的去探究教學途徑,讓減負增效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在我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注重對學生語文知識的講授,還應該要注重激發小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必須應該進行改革。
1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灌輸式教學,語文教學課堂缺乏活力: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天真活潑,對周遭事物都十分好奇的階段,在這個時候他們比較好動,并且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階段。但是在我國大多小學學校的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是注重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是否有上課認真聽講,是否有真正學到知識,而過于壓制小學生的天性,忽視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調查也不難發現,在這一時期,小學生的好奇心極其旺盛,他們經常會問各種各樣在語文教師看來非常幼稚的問題,很多教師都因為覺得麻煩不愿意回答學生的問題,只是讓小學生聽話,認真聽課,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課堂提問的興趣,語文教堂氣氛過于嚴肅沉重,缺乏活動。同時這種依托教材,灌輸式的教授知識的方法,嚴重的壓制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小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的學習。
1.2師生關系疏遠,小學生畏懼提問:小學生離開家庭,邁入學校,教師在他們的眼里成為最被依賴的存在,他們不僅信賴教師,更畏懼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采取嚴厲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生就會產生畏懼感,對于所學的知識即使帶有疑問也不敢進行質疑。一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提出問題,遭受到語文教師的批評和其他同學的嘲笑。二是許多學生都會擔心自己因為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而被其他人認為“不聰明”。在這種沉默的教學氛圍下,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效果很差。
1.3小學語文題海戰術,作業太多:小學語文的改革還應該培養孩子多讀課外書,不應注重題海戰術。只有多讀,多看,孩子才見識多,多讀書,應該學習美國小學語文的做法,建立閱讀圖書卡片,每天或每周布置閱讀要求,讓家長簽字,督促孩子完成,每周閱讀書目可老師提供,小學一二年孩子讓家長每天檢查完成,從啟蒙教育開始讓孩子們都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2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策略
2.1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小學生對于語文這門課程是否具備一定的興趣。只有小學生喜歡語文這門課程,愿意參與到其中來,當他們對教材內容有想法或者有疑問時,才會想要進行提問,獲得老師的答疑解惑。并且他們會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為自己的語文學習進行文學知識積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小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這門課程的魅力,喜歡上語文,只有熱愛,他們才會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當在語文學習中遇到難點問題時,他們也會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去解決,如通過網上教學資料查詢與同學之間溝通和交流等。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分組討論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布置下討論的課題,讓學生先在課下做好這篇文章的預習工作以及相關資料的查找。其次,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針對這篇課題進行課堂討論,教師在一旁給予指導。最后教師選取一名小學生進行最終的發言總結。通過這種學習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還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2.2語文教師進行課堂設計,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新課改環境下,教師講授課程的方式也不再是單一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因此在教學前,語文教師應該做好課堂設計,在這一堂課中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合理規劃課堂時間,如課堂講授運用的時間長度、多媒體視頻播放的時間長度、學生發表觀點和想法的時間長度等。其次教師要設置相關環節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將角色扮演法或者情景教學法等。最后在下課之前,可以讓學生進行發言總結或者布置作業讓學生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自己制作相關語文教學內容制作相關的PPT,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在這里我們仍舊以小學語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以課為例,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網上搜集有觀的地震事件的資料,如圖片和視頻等,然后將其圖片或者視頻播放給同學們,讓同學們體會地震帶給人們的傷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將地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真事向同學們講授,然后以此來引出本篇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讓同學們在文章中體會愛和情的美好。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2.3語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創建平等友好師生關系: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又是剛剛離開家,步入校園,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們的心理極其敏感和脆弱。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除了重視對語文知識的講授,還應該更加關心和愛護學生,創建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必須要創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與學生構建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小學生不再懼怕老師,而是將教師當做可以信任的人,大膽的表達自己對于教材內容的質疑和想法。其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不懂就問,提高自己的成績。最后教師對于學生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呵護,少一點批評,少一點指責,讓學生從喜歡上語文教師開始,進而喜歡上小學語文這門科目。
參考文獻
在目前大多數的小學里面,小學語文的教育還是以應試的教育為主。迫于升學壓力,小學語文的教學無法真正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在很多課堂上,能很明顯地看到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是講解習題,尤其是之前反復考過的習題。另外目前的升學,也是仍然以學生的單純的成績為唯一的考核方法,這也迫使了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應試為主的教學結果。另外,目前大多數的學校,學生的升學率是與老師的工資及收人直接掛鉤的,這也在另外一個方面阻礙了目前素質教育的實現,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藝術路徑的實現。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仍然以傳統的課程設計為主
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在多數的學校巨仍然是以傳統的課程設計為主。老師根據以往的教學方式,備課、上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等常規的流程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受到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老師在教學上固有的模式的影響。尤其是在教育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限的老師,在改變教學方式上比較困難,固有的模式沒有發生變化。雖然提倡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的綜合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往往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進行,所以素質教育也就無從實行,更談不上開展下去。
二、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藝術路徑的方法
(一)優化老師形象語言藝術
一個老師的形象和語言會直接影響教學的結果。老師的形象會給學生帶來榜樣性的作用,老師的語言主要是在課堂上的語言,會左右學生的認知結果,老師授課時的語言是否準確生動,直接會影響學生接受的情況。尤其是小學生,更需要通過老師語言的講解獲得更多的知識。所以優化老師的形象和語言的藝術化勢在必行。一個單調的講解,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枯燥無味,會讓學生厭惡學習。所以優化老師的形象和語言,首選需要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繪聲繪色,所講的內容能夠在學生的心目中形成鮮明的形象,讓學生從中領悟到老師要表達的意思,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記憶課堂的內容和知識。
(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時間
一個學生在30分鐘內的課堂時間,思維是不斷變化的。一般在開始的10分鐘內,思維是最集中的,中間的十分鐘時間內思維是最為活躍的,快下課的時候思維是逐漸下降的。老師在課堂時間結構的安排上,要根據這個整體的規律去布置課堂講解的內容,讓學生能在整堂課上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維始終是活躍的,而且在老師的講解之下,有很大興趣和動力,能夠不斷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效率。尤其是課堂的最后,學生思維下降的時候,老師要注意通過安排一些技巧性的課堂內容去提高學生最后十幾分鐘的思維,避免讓學生產生整堂課在下課之后知識和內容都拋諸腦后的不好結果。
(三)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多種多樣的。傳統的教學手段僅僅是憑借著老師的講解和板書來進行的。目前越來越多的多媒體已經參與到了課堂的教學手段當中去。針對學生很難理解的內容,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造非常直觀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暢通無阻。而且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也會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說在講到地球的一些知識和內容的時候,學生由于沒有辦法看到整個地球的狀態,老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下地球的整個狀態,這些畫面能夠從直觀上刺激學生,讓上課走神的學生盡快地進人課堂氣氛中來。
(四)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包括老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這兩個方面。課堂評價能夠有效地激勵學生自我學習。評價一定要運用得當,運用不得當,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評價要以激勵和鼓勵為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對于出現的特殊的情況,老師需要積極地去處理,避免引起學生自我感覺差,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線教師不僅掌握了新課改理念的新要求,而且也努力將新時代誕生的新的教學方法融人小學語文的實踐教學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觀因素,致使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與理想的教學效果依舊存在一定的差距,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依舊不夠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對于新課改理念下誕生的新的教學方法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實際使用過程中形式化和模式化嚴重,例如,對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很多小學語文課程成為多媒體展示課。
二是一些教師依舊沒有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依舊是教師為尊,老師努力講課,學生被動記憶,反之一些教師則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自己退居幕后,使得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感情、說話的場所,教學效果大大下降;三是教學過程很難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新課改理念下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工作的方法
通過對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闡述可知,雖然取得了成績,但是依舊不夠理想,因此,為優化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工作,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差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即學生應該是語文課程的主體,學生應該主動去學習語文知識,做自己喜歡的作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教師不能也不該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基本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W習目標,開展不同的教學工作。
就拿學生的日常作業來說,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依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選擇語文課外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針對自己的特點設計出適合學習發展的課外作業。這種課外作業,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能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鞏固學習的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成就感,保證了學習積極性,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鑒于學生之間個性發展的差異,課題組對自主性課外作業進行了探討,對作業量、作業難度和作業方式進行了設計、重組,讓學生自主選擇、設計作業。
2.立足生活,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習語文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是最容易和社會生活取得聯系的學科。“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性資源,讓學生視野由課內向課外和生活延伸拓展,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語文實踐活動,如參加學校文學社各種文學活動、當學校播音員、參加辯論會、辦手抄報、演講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活用了知識,增長了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在實踐中通過談一談、說一說、想一想、寫一寫、演一演、問一問、查一查、畫一畫、做一做,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與唱、畫、游戲、制作、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結合,恰當地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愛身邊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會、國家的緊密相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并挖掘自身的創造潛能,開發自身的多元智能,并且在學習研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創造的快樂,不斷地成為個性健全發展的人。
3.有效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就是說,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所教授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將情境教學法、情感體驗法、問題探究法、故事導入法、小組合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應用到小學語文的實踐教學中去,并通過科學合理地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和觸覺,給學生營造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