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匯總十篇

時間:2024-04-17 15:57: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篇(1)

二、實踐性是勞動教育的第一特性

勞動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實踐性,沒有實踐就無法體現勞動教育的效果,所有勞動教育光說不做等于白說,光說不練等于沒練。正因如此,教師和家長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勞動項目,在實踐中通過動腦、動手、動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才能讓學生在實踐合作之中體驗到相互合作所帶來的快樂,更能在實踐中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勞動的真正價值。實踐是勞動教育的最好途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得到鍛煉,得到成長。當然,對勞動教育內涵的理解要寬泛。

三、教給孩子勞動方法讓孩子會勞動

現在的孩子,由于長時間不勞動,沒有勞動的意識、方法、技巧,所以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方法勢在必行。勞動課和其他學科一樣,要培養孩子觀察、動手、動腦的習慣,最后形成勞動技能,提高素質。這里,勞動方法的學習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和家長要耐心幫助孩子掌握每一項勞動的方法,使孩子會勞動、巧勞動、動腦勞動、認真勞動、創新勞動。凡是勞動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會勞累,這是當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樣讓孩子走出因身體不適而不想再勞動的瓶頸,是每一個教師和家長應思考的問題。要把勞動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勞動教育中茁壯成長起來,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教育任務。

篇(2)

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勞動教育中,能夠將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勞動。

1勞動教育的意義

(1)加強合作交流。在集體勞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生為了完成集體的勞動目標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因此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合作交流意識,并且嚴格按照課堂秩序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展開導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具備的特征進行合理分組,并且確定每一組的組長,學生在接受課堂反饋的過程中,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提出疑問。學生在這種小組學習合作中更積極投入,更樂意地參與其中,更珍惜這樣的小組學習合作方式,通過小組協作進行小組學習,并徹底檢查問題,以解決現有的教學問題。學生在反復的問題討論和實驗過程中,充分利用科學知識和材料,建立有序的合作分工,在相互激勵中不斷完善相應的知識體系結構,最終追求驕傲和榮譽,克服問題解決中的困難,以促進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1]。(2)促進動手實踐。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缺失了勞動教育,也就失去了實踐的重要含義,一些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知識形成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開展動手實踐。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開展勞動教育時需要推進高階思維的形成,而不是一味地將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唯一途徑,否則會失去實踐學習的重要價值。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勞動實踐來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折射到學習中。例如,在進行教學分類的過程中,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劃分不同的知識點,也不知道分類背后的依據是什么。因此,教師在合理分類時可以增加一些實踐性的模擬情境,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學分類的意識[2]。(3)累計問題經驗。勞動教育涵蓋了很多方面,在進行高校勞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動手實踐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希望學生通過實踐產生價值。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勞動經驗更好地學習,充分發揮教育的真正價值,使得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解決問題及經驗累積的過程。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通過經歷和學習形成經驗、技巧、方法等,最終能夠解決各類問題,確保學習的多樣性,培養思維創新能力、意義認知建構能力[3]。

2思政教育元素在勞動教育中的融入與創新應用

(1)創設勞動情景。作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應當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而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及重要資源,在文化傳承及知識傳遞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教材,并且創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有關勞動教育及思政的相關資源,充分發揮當下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存在的價值。通過圍繞教材例題創設相應的情境,除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落實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功能。同時,教師應從勞動教育這一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探索,并且創造性地對教學資源展開利用和挖掘,延伸課堂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教學質量[4]。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專業特征,將軍隊文化及企業文化貫穿于專業教學中,以校企合作項目、畢業設計項目的各項措施作為重要的載體,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宇航服、戰訓服等類型的服裝進行項目探究,最終融入愛國教育及勞動教育。(2)打造師資隊伍。想要推動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育更加專業化,應當建立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及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背景下開展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育,應當結合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特點,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在為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應當加強理論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責任感及使命感。同時,服裝設計專業可以在校內選擇一些具有相關教學背景的教師擔任課程講師,也可以對外聘請一些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及實踐經驗的勞動教育傳遞者,如勞動模范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構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從而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根據教學規律設計多媒體課程,收集數據,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思維、練習等教學聯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正逐漸從被動傾聽轉變為主動學習,在校企合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深入挖掘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元素,圍繞品牌文化及畢業生案例等多項內容出發,使得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融入文化教育,強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3)開展教學評價。首先,素質教育要求服裝設計專業勞動評價機制更加關注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從而達到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的最終目的。故而,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的目標構建不能過分依賴傳統評價體系,而是應敢于挑戰,突破原有評價體系的桎梏,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創新與創造、合作與共享等目標設定其中,立足“教”和“學”兩個基本點制定綜合性評價目標體系。其次,教師主導下的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不能只拘泥于勞動知識的建構,應充分了解學生勞動學情,預設教學目標,并預測教學目標達成度[5]。教育事業是人的事業,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底蘊。因此,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的建立也應是動態發展、有機生成的。服裝設計專業勞動教學評價應從對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文關懷和美育情感培育出發,從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出發,把美育能力視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設計到教學評價中,構建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首先,評價的因子設計必須體現學生持續發展的特征,如合作、自我管理、美育創造力等內容;其次,評價措詞要彰顯服裝設計專業學生持續提高的特點,如“不斷改進”“學會使用”“持續提升”;最后,評價的標準要符合服裝設計專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美育培養規律,不能出現“揠苗助長”式標準[6]。(4)開展提問教學。高校勞動學科內容具備較強的綜合性,蘊含豐富的知識量,其教學的有效性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課堂上實現有效提問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師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在教學問題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等合理設置相應的問題,使課堂提問環節得以發揮其積極作用,為后續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動作用。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并圍繞重難知識點作相應的知識延伸,根據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及知識理解能力,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設計相應的問題,促進師生共同思考、共同進步。此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需要注重連貫性,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前后的密切聯系,實現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逐漸理解問題背后所揭示的課程內容。此外,教師需要關注思政學科所具備的較強抽象性而給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記憶帶來較大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設置問題內容時可從現實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結合現實生活展開深入思考,加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感知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服裝設計專業勞動項目,并且自覺維護勞動的成果,在專業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使專業教育能夠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同時,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堅定學生的專業志向及勞動信念,努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特教中專學校課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為例[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6):138-139.

[2]葛彥,傅海洪,呂冬云,等.“服裝結構與工藝”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紡織科技進展,2021(6):63-64.

[3]李仙娥,劉躍強.勞動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6):66-68.

[4]王新剛,郭宏洋.中高校思政課中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提升問題研究:以統編人教版教材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21(6):102-107.

篇(3)

1、關于幼兒:

小班幼兒的勞動意識比較薄弱,中大班幼兒相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勞動意識,但整體勞動意識都不太強,幼兒對于勞動的理解大多是幫助別人做事,對“勞動”的實際意義了解不全面。

在一些力所能及、趣味性強以及日常生活中經常參與的勞動中,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較高,主動性較強,但對于一些耗時較長、對勞動技能要求稍高的一些勞動,孩子們就會因為怕苦怕累、沒有足夠經驗、失去信心等因素逐漸表現出畏難情緒,很多時候都不能堅持參與整個勞動過程。

2、關于家長:

據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家長都認為有必要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家長想要培養幼兒勞動能力的意識較強,認為孩子的勞動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并且十分支持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也有部分家長提出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勞動技巧,或是為家長減輕負擔。

3、關于教師:

根據調查,我們發現100%的老師都認為在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對幼兒的成長有幫助,90%以上的老師都認為勞動教育在“培養勞動習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培養勞動意識和興趣” 、“增進體質,鍛煉意志”、“培養觀察力和創造力”、“增強道德責任感”、“學習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巧”等幼兒能力提升方面有極大的意義和幫助,83%的老師都有意識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并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積極滲透勞動教育。

二、勞動教育的內容

1、關于幼兒

在幼兒園,大班幼兒在熟練掌握獨立生活技能的同時,更多是以值日生的角色參與到勞動當中,開始為周圍的人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幫助老師發放餐具、晾曬毛巾、收拾整理游戲材料、照顧自然角里的動植物等;小班幼兒則更多的是進行自我服務勞動,逐漸做到不依賴成人而獨立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穿脫衣服和鞋襪、獨立的盥洗、進餐、睡眠、起床等。

在家里,孩子們更多的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擦桌子、擺碗筷、倒垃圾、取快遞等。

2、關于家長:

家長在家更多的是引導孩子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70%由祖輩照的孩子顧,由于過分溺愛,很多時候都由成人包辦代替,參與勞動的機會較少。

3、關于教師:

在幼兒園的勞動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為主,同時結合種植活動、區角活動、集教活動、場館活動,逐漸提升了孩子的勞動技能。

三、家長及教師在勞動教育中的教育行為

1、家長的教育行為

從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情況來看,60%以上的家長對幼兒的家庭勞動教育只停留在意識層面,實際不太愿意讓幼兒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原因包括擔心孩子做不好、有危險性、弄臟衣物、占用孩子學習時間等;有40%以上的家庭,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以父母示范為主,并沒有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趣味性,目的性較強,從而導致幼兒失去興趣而不愿意做的情況發生;還有將近5%的家長會用勞動作為懲罰孩子的方式,使孩子從小對勞動產生不良的理定勢。

2、教師的教育行為

教師雖然在意識上比較重視勞動教育的開展,但在實際工作中,勞動教育主要是在生活環節鼓勵幼兒參與實踐性勞動活動,更多地是對幼兒勞動技巧、自理能力、生活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引導,對于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勞動教育中對幼兒勞動意識的各種意志品質的提升、幼兒在勞動教育活動中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相互合作、表現創造等各綜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引導和培養不夠。

四、目前幼兒園勞動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分析

1、關于幼兒:

幼兒喜歡做的勞動都比較簡單,并且能夠輕易完成,有63%的幼兒怕臟怕累,遇到問題和困難容易放棄,做事容易半途而廢,這也說明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對于成人的依賴性較強。

幼兒的勞動意識不強,不能真正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及意義,也不能在勞動教育中獲得更多的發展。

2、關于家長:

90%以上的孩子在幼兒園能夠積極參與勞動,在家顯得有些不太主動,60%左右的幼兒有參與勞動的意愿,但是家長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持。有的是家長包辦和溺愛的情況也比較嚴重,家庭觀念不統一,導致幼兒參與到勞動中的機會減少;有的家長會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設想各種各樣的結果,如弄臟衣服、耽誤時間、擔心受傷等等,從而忽略了幼兒渴望勞動的需求,不給幼兒嘗試的機會,幼兒進行的家務勞動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為自我服務的勞動,幼兒的家庭責任感并沒有良好的建立。

3、關于教師

教師對于勞動教育本質的理解不夠深入,更多是以掌握生活、勞動技能的練習作為勞動教育的內容,因此導致開展的勞動教育活動形式單一、內容不全,缺乏趣味性、探究性, 也未能充分利用活動、環境、社區、家長等豐富的資源來開展豐富有趣的勞動教育活動,從而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調動孩子們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

五、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1、關于幼兒:

除了在一日生活中逐漸提升幼兒的自理能力及基本的生活勞動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討論、實踐、探究、分享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其熱愛勞動、吃苦耐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通過在勞動中的不斷思考、不斷嘗試,鍛煉自己的勞動能力;通過體驗到勞動為他人帶來方便的滿足感,逐漸萌發為他人服務的勞動意識。

2、關于家長:

幼兒勞動教育的開展不能僅僅依靠幼兒園,家庭的勞動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幼兒園要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理念,引導家長端正觀念,即勞動教育應該融入生活,勞動是生活,生活來源于勞動,從而更好帶動孩子更新勞動觀念,讓勞動意識深入幼兒心中。

在生活中,家長應該放開雙手,同幼兒園一起,形成家園合力,共同培養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充分給予幼兒參與勞動的機會,從小培養幼兒養成熱愛勞動的情感,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家長從自身做起,利用下班或者周末等居家時間,帶領幼兒一起參與勞動,在親子共同勞動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勞動是快樂的體驗而不是懲罰性體驗。

篇(4)

然而在現實教育中,勞動教育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在學校,沒有專門的勞動課教師,勞動課被視為“副課”,隨時都有可能被語文、數學等“正課”擠占;在家庭,家務勞動被家長或被家長聘請的清潔工包辦。

勞動教育之所以不受重視,一個原因在于考試成為指導義務教育的“指揮棒”。因為勞動能力提升不能直接幫助學生獲得高分,所以老師和家長認為孩子主要任務是“文化課”學習,“文化課”之外的活動(包括勞動)都應受到嚴格限制。另外一個原因在于人們普遍認為勞動能力提升無須教育。很多家長和教師認為通過模仿、揣摩、實踐等,孩子的勞動能力會自然形成,勞動教育是一種多余。無疑,通過模仿、揣摩、實踐等,一些基本的勞動能力能夠形成和發展,但是較為復雜的勞動知識以及勞動能力、勞動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教育。

如果沒有受到應有的勞動教育,學生不僅容易對勞動持消極態度,還容易缺乏起碼的獨立自主能力。這樣的學生長大后,容易自私自利、貪圖享樂,毫無責任感。

有效開展勞動教育,國家重視是學校和教師重視的前提和基礎。所以說,《管理標準》對于推進勞動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保證勞動教育的質量,在教師職前和職后教育中,國家都應重視師范生、準教師或教師勞動教育觀念、技能技巧的培訓,鼓勵各級各類相關機構開發和完善勞動課程,必要的時候應培養專門的勞動課教師。除此之外,要正確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教育者需要全面理解勞動教育,不能把勞動當作懲罰學生的手段,而要引導學生,使勞動成為學生的需要;不能不顧學生年齡特征和勞動能力成長規律超負荷實施勞動教育,而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從學生力所能及的勞動開始;不能不顧地域特殊情況實施勞動教育,而要根據地域特征實施勞動教育。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只追求勞動形式而忽視勞動的內核,不能只看重勞動滿足欲望增加財富的表層功能而忽視勞動促使人自由解放的本體功能。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曾明確指出,“勞動本身,不僅在目前的條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僅僅在于增加財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它就會把人“當作勞動的動物,當作僅僅有最必要的肉體需要的牲畜”。

勞動教育雖然是必要的,但它也是有限度的。勞動是人為了滿足生存需求而進行的實踐活動,它只為個體自由解放提供了必要基礎。一個人要成為自由人,不僅要具有“勞動能力”來面對自然,滿足自己基本的生理性需求,發現自己的力量,形成自我意識,還要具有“精神自由的能力”來面對自我,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具有“過公平正義政治生活的能力”來面對他人和共同體,與他人自由平等相處,從事社會活動和政治活動。一個人只具有勞動能力,而不具有“精神自由的能力”和“過公平正義政治生活的能力”,這個人還不能成為真正的自由人,他仍時時刻刻受到本能欲望的支配和奴役,永遠都沒法領會到精神的高貴和公平正義的美善。

篇(5)

今年的勞動教育宣傳月活動以大力開弘揚勞模精神、抗議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發廣大學生以奮發有為的進取狀態,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的,以“愛勞動、愛人民、愛家鄉、愛祖國”為活動主題,我縣*所中小學,*名中小學生參與了此次活動,主要通過廣泛宣傳、創意制作、成果展示等形式開展了此次勞動教育宣傳教育月活動。

二、主要做法

(一)認真部署,明確要求。

*縣教科局向全縣各中小學下發通知,對自治區《關于開展2021年勞動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中的活動目的、活動主題、活動時間、和活動內容,以及《自治區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清單》向各中小學進行了傳達,并對勞動過程指導、活動材料上報等相關工作提出了具體建議和要求。

(二)各學校積極響應,確定方案。

各學校根據各學段學生年齡特征、針對實際學情,分年級選擇了合適的項目和內容,安排了適度的活動時間和強度,確定勞動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并在各學校廣泛宣傳,通過勞動教育實踐,引領學生在勞動中健康成長。

(三)密切家校聯系,保障落實。

為提高學生活動的規劃和管理能力,各學校充分借力學生“家長”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與家長協同育人。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家長的陪伴與呵護,避免安全隱患。老師悉心引導,家長近身“助力”,學生親身實踐,使勞動教育取得實效。

(四)落實有亮點,活動顯成效。

1、疫情專題篇。關注疫情、積極投入“疫情防控”,成為全縣中小學生成長的必修課。探究病毒來源、宣傳如何科學防護、記錄疫情人生百態、贊美勇敢的逆行者。學生們開動腦筋,做有創意的宣傳海報、繪制防護漫畫、制作“防疫”繪本;用手抄報記錄在疫情面前迎難而上的最美逆行者,傳遞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的家國情懷;“小主播說新聞”、“詩朗誦”為堅守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加油,為中國加油!

2、生活勞動篇。活動主題“ 家務小達人”、 “垃圾分類我在行”,低年級小主題“疊衣服”、“每天早早起床疊被子”、“整理我的房間”等等,讓家里干凈整潔;“護綠小衛士”讓綠色凈化心靈;“我是廚房小幫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讓一粥一飯表達對家人的愛;“一起來做老游戲”讓親情洋溢;“做時間的小主人”、“體育鍛煉我最棒”讓身體更健康。

3、設計制作篇。“居家小小設計師”、“變廢為寶小制作”、“ 心靈手巧我在行”等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利用各種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紙張、布塊、針線、盒子、一次性水杯這些小物件經過巧手后發生的神奇變化,培養了觀察力、想象力、創意物化能力。

4、藝術創意篇。“我眼中的秋天”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用畫筆畫出了秋意盎然的美麗新疆,也畫出自己的童年、童趣、童真。有些學校開展了“寫中國字,做中國人”、“一日一字抗疫有我”主題活動,孩子們以書法歌頌逆行的白衣戰士和一線防護人員,實現了思想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和統一。

5、實驗探究篇。“生活中的圖形”、“趣味小實驗”、“我是小小科學家”活動中,學生們在科學實驗中學會思考,培養了動手能力,激發了創造力,認識到科學就在身邊。

四、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勞動教育宣傳月主題活動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教育意義,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活動時間短,宣傳力度不夠,活動教育意義持久度不夠。

2、勞動實踐形式單一,大多集中于干家務、整理房間等簡單的勞動形式。

篇(6)

從案例所及“校園除草”這樣的勞動任務,或者說想以此展開的勞動教育有兩個具體的操作思路:

1.設立勞動小崗位,使學生擁有自主選擇的可能。

從學校層面講,教學班以外的公共區域的管理,既可以設置專門的校級崗位,面向全校學生招聘,又可以根據就近原則(近班級所在位置,近學生能力所及)分配給各個班級,納入班級勞動小崗位統一管理。無論是校級崗位,還是班級崗位,我們都可以按照崗位設置崗位競聘崗位實踐崗位評價崗位輪換這樣的運作過程,豐富并提升那些不被人們重視的學校、班級日常勞動的育人價值。

勞動崗位設置,可以從學生生活的具體維護和建設需要出發,從發揮學生才能、彌補其不足的角度出發,鼓勵由學生提出、策劃各種類型的勞動崗位,自主地設計勞動崗位的職責,確立合理的勞動崗位目標,讓勞動崗位的產生與設置過程,成為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自主地建構生活的過程。勞動崗位的名稱不求統一,可以個性化命名,像“黑板美容師”、“桌椅小排長”、“護綠小天使”等,不僅崗位名稱與崗位內容相關度高,而且富有童真稚趣,崗位競聘時往往會受到許多學生的喜愛。

勞動崗位的競聘,要提前公布崗位職責和人數,以供學生對照選擇。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愿望,自主選擇有興趣的勞動崗位,包括適合自己且能勝任的崗位,也包括挑戰自我、希望在實踐鍛煉中提高自我的崗位。過程中,教師可以適度給予指導,但不要替代學生選擇,更無需扮演“任務分配者”的角色。因為是“我要做”,比起“任務分配”可以少許多“很難做到公平”的自責。

學生新接手一份勞動崗位工作,會因為自身能力、個性和崗位間的差異等呈現出不同狀態。作為教師,除了耐心等待學生的實踐、體驗與發展,還需要時時給予幫助、引領和糾偏,而不僅僅只是“監督落實”。特別是對于那些“嬌生慣養,根本不會勞動;由于體質問題,勞動能力比較欠缺;好溜尖耍滑,會投機取巧”的學生,更要在尊重學生發展差異的同時進行分類指導。

前兩類學生,初次承擔勞動崗位工作往往會感到有困難,老師一定要對他們充滿期待,并給予手把手的指導,及時肯定他們在勞動崗位工作中的點滴進步,因為這份崗位工作能否做下來,不僅影響他們對勞動的快樂體驗,還會影響他們自信心的建立。對于第三類學生,可以通過目標引領,鼓勵創造和多元評價來激發他們參與勞動實踐鍛煉的內需。

另外,勞動崗位的定期輪換,不僅可以豐富每個學生的角色意識,使學生在不同角色的動態流動中得以發展,也是追求“勞動中的公平”的一個有效舉措。

2.組建勞動項目組,為學生創設協作互助的時空。

勞動教育,除了自主選擇勞動崗位、定期輪換來盡可能追求“勞動中的公平”,我們還可以通過勞動項目組的建設,來促進學生差異資源的積極轉化。

這樣的項目組一般說來,有三種類型:

一是把小干部培養與勞動崗位進行橫向溝通,組建項目組。例如:紀律委員――課間小巡警、綠化小衛士;生活委員――餐廳小衛士、水電節能員;勞動委員――黑板美容師、桌椅小排長、地面清潔員……項目組“組閣”時,由班委、隊委擔當項目組的組長,項目組各崗位的工作內容即為班委、隊委的管理內容,這樣既可以明確小干部的職責,在相對穩定的較小范圍內培養其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又可以通過評價項目組工作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

二是通過“一崗多人”來組建勞動項目組。例如:黑板美容師項目組、桌椅小排長項目組、地面清潔員項目組等,因為組內成員勞動內容和要求相同,最能實現“同伴互助”“以老帶新”,學生便于相互比照,容易找到同伴比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便于發現自己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如果能加入“崗位小能手”之類的評比,還能促進學生的爭先積極性。

篇(7)

這種教育信念的形成源自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歷中的長期觀察。他發現“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明的,好鉆研的智慧”。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許不是因為智力原因,而在于他們看不見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依存性),而復雜的創造性的勞動,可以將其中的環節、步驟、操作之間的依存性展示在兒童面前,有助于兒童注意力的集中與思維活動的激發。蘇霍姆林斯基在勞動教育方面突出貢獻之一,是他發現了兒童思維生長與勞動教育之間具有相互建構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勞動,并非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而且他認為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對學生有害。“缺乏動腦的勞動,也跟隨便讓人去搞一點什么體力勞動(以免他無所事事)一樣,都是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很有害的。我在十年期間對140名學生(從7歲到17歲)的智力發展和智力生活進行了觀察,這些學生都是由于家庭生活的原因而不得不每年花幾個月時間去從事不需要任何技能的、單調而沉重的體力勞動的。這種缺乏動腦的勞動的情況,在青年人的整個智力面貌上留下了痕跡。”“我想,有些思維品質是只有在雙手從事精巧勞動的條件下才能發展的。”在他看來,“思維的本源和刺激就是讓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聯系。”因此,他提出利用設計和裝配各種裝置、機械和儀器的勞動,促進兒童發展那些用來發現因果聯系、機能聯系、時間聯系的思維能力,使兒童思維處在不停地運動與持續地探索中。在這種勞動中“信號多次地由手傳到腦,又由腦傳到手;腦教會了手,手也發展和教了腦”,精細化的勞動操作,從神經生物學意義上與“習得”的心理機制等方面不斷促進兒童的思維走向細致化。為了進一步提升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水平,促使兒童的“思維裝備”從“單核”升級為“雙核”,他強烈推薦我們“教給兒童用左右手都會工作”,并且欣喜地告訴我們,那些學會了用雙手工作孩子的典型特點就是“不斷產生新的構思和具有發明創造精神”。

非常可貴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并不是神經生物學家,但他通過長期的經驗觀察,準確地發現了復雜勞動在智力訓練之間的交互關系,并且像一個系統工程師那樣,規劃出一個全面鍛煉思維能力的勞動教育體系。

二、勞動豐富完善學生的精神生活

“勞動從童年起就進入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成了他們的理想,喚起了他們的最深刻的歡樂感――發現世界、進行創造的歡樂感。”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并沒有停滯在思維/智慧的層面上,而是跨進了精神領域。帕夫雷什中學那些小小“設計者、育種者、電工和無線電工”們,在各種各樣的創造性勞動中,檢驗著各種設想和猜測,而從中獲得的發現,“能給人以人格尊嚴的內心感受”,個體的價值在一次次發現中得到切身的體驗。那些經歷著構思、設計、檢驗、修改過程、充滿失敗挫折甚至艱苦的勞動,則“考驗著人的性格,鍛煉著人的意志”,“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勞動、堅持精神、意志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遇到挫折不氣餒的精神”。那些對勞動缺乏興趣的學生,在輔導員的努力下,勞動激情被喚醒,產生了為自己所做到的事的自豪感。那些迷戀上勞動的學生,在愛上一樣東西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精神,特意安排所有的小組都按照自己的獨立性原則進行活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我們努力使每一個少年學生都成為勞動者、思考者、探索者,使他們在有趣的、令人鼓舞的創造活動中來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各種各樣的勞動角落點燃起關于未來的幻想的火花。

“我們的光榮的、艱難的而又扣人心弦的目標,就是在每一個人面前揭示勞動的偉大,努力把每一個人培養成勞動的創造者、詩人和藝術家。”

蘇霍姆林斯基清醒地認識到:“緊張的體力勞動從來就不是最終目標,而只是實現既定意圖的手段。”這個既定意圖,就是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勞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兒童思想品德、智力智慧、審美能力(或創造美)的能力等素質的全面提高。舉例來說,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孩子們從創新勞動中獲得的感悟,竟然能夠從學生的角度,用馬克思與但丁的話語寫下這樣的反思:“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在學業方面,豐富的勞動教育并沒有讓學生的成績下滑,相反,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框架中,勞動教育開啟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篇(8)

一、營造勞動氛圍。使學生喜歡勞動

勞動課上老師的首要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導”,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樂于勞動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通過創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如:把自己當做環境衛生的保衛者,班級的美容師,把枯燥的衛生打掃變得富有人情味,學生干起來也特別積極;也可以運用嘗試發現法,讓學生積極思考自行發現問題,并尋求答案。教師不論用哪種方法,都應注意以下兩點:(1)教師要擺正位置甘當配角,配角不等于消極參與。教師應適時參與學生討論,使學生忘卻師生界限,消除學生的被驅使感。(2)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失敗。勞動課實踐操作的本身就是學生嘗試創造的過程,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正視失敗,告訴他們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手畏腳,封閉自卑,不敢嘗試。

二、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

“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是一個知識和技能掌握轉換和運用的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雙手靈巧,熱愛勞動的學生一般都具有較清晰的思維。小學階段的學生勞動教育尤其要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人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加農村勞動,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最偉大,我們有機會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

三、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勞動技能

有效利用課堂,落實勞動教育。在學校除了通過勞動教育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外,充分利用晨讀課和班隊會主題課開展活動,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比如教師節來臨,學校大隊部統一制作勞動內容《老師您辛苦了》;三八婦女節來臨,學校統一勞動內容:獻給媽媽的禮物。我們應該把空間留給孩子,為他們搭建發展的平臺,使其互相交流,互相提出具體的建議,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從而有效地進行勞動教育。

提供勞動實踐機會,耐心指導勞動方法。勞動教育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好的,關鍵在于在理論教育的前提下,還要抓好勞動實踐,因為勞動實踐是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基礎和前提。良好的勞動習慣只能在長期堅持不懈地勞動實踐中磨練和沉淀,僅憑紙上談兵的說教是無濟于事的。要想辦法指導學生在實踐勞動中學會運用學到的基礎勞動知識,并形成一定的技能,從而享受成功的愉悅。應注意啟發學生體驗勞動的感受,并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獲得多方面收獲。比如,開展“誰有一雙巧手”“今天我當家”“勞動多快樂”“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勞動技能比拼”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對勞動的濃厚興趣。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將更有利于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

篇(9)

現象之一:有些家長怕苦了孩子,經常主動代替孩子參加學校勞動,有的甚至就連最簡單的值日也甘愿親手代勞。

現象之二:一群孩子在學校食堂里隨意糟蹋飯菜,班主任發現制止后,立即以“一粒糧食是怎么來的”為題,對全班20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答卷中,只有2名同學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從地里種出來的,僅占全班學生總數的10%。其余學生有的回答是從糧店或超市買來的,有的甚至荒唐地說是汽車送來的。

現象之三:一名學生在父母的“特別”呵護下,順利地完成了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升入大學后,由于父母不能陪讀,經常因生活中的瑣事影響學習,最后被迫退學。

上面列舉的現象,有的雖說只是發生在個別學生身上的“特例”或“個案”,但它也從不同側面暴露了當前學生勞動教育存在許多問題。究其原因。還應該從學生所處的家庭客觀環境與特殊地位中去分析思考。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現在的在校學生已不是單純的獨生子女,有的已經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在一個家庭中,往往是幾代人圍著一個“太陽”轉。他們不僅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的甚至對家長的服務感到“不及時”“不到位”都:要發脾氣。在他們的思維中沒有勞動的概念,更談不上對勞動的認識以及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很多孩子好逸惡勞,講究吃穿,經不起挫折。從表面上看是這些孩子幼稚無知,但在實際上,勞動教育的缺失已影響到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到他們全面、科學和終生發展。

實施以勞動認識教育與勞動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教學操作。

針對目前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現狀,學校教育應充分發揮對社會和家庭不利影響的抑制作用,緊緊抓住當前小學部分學科綜合改革的有利契機,認真按改革的思路和要求,深入挖掘和整合學科資源,把勞動認識教育與勞動實踐鍛煉,全面、準確地融入《品德與社會》和《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中去,編制出適合本校并具有當地特點的校本課程。同時,堅持勞動認識教育與勞動實踐鍛煉相結合的原則。以更加開放的形式和方法實施好以下的操作。

對學生進行勞動意義認識的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沒有普天下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就沒有現在的學習環境和幸福生活。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教育。在小學中、低年級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父母每天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以《父母為我的每一天》為題,要求學生口述父母每天為自己辛勤付出的事例。在小學中、高年級,教師可以以一件普通學習用品或生活必需品是怎么來的為題,和同學一起走訪當地生產一線的工人、農民。在走訪過程中,要求學生詳細具體地記錄出這些產品的生產、加工等過程。教師把這些材料收集整理后,放在教室圖書角內供全體學生學習、交流。

對學生進行勞動文化的教育,使學生了解認識勞動在人類進化和發展進步中的作用。在小學中、高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下列問題為內容,組織指導學生以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資料。一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么;二是勞動在人類進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三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發現了哪些問題,又是怎么解決的。對于學生收集的資料,教師可以組織召開故事會、演講會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在班級墻報辦一期《勞動教育》專題;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在校園網上學習和交流。

對學生進行勞動者光榮的教育。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感受到勞動者的偉大和光榮。開展這方面內容教學中,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對當地勞動模范、對當地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調查走訪上,特別是對本地、本校先進模范教師的調查專訪上,大力弘揚他們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質,使教育內容更具有現實性、鮮活化的特征。

在使學生對勞動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應積極組織開展好各種形式的勞動實踐鍛煉活動。古人說:“凡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由此看來,實踐鍛煉是勞動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

篇(10)

一、 開展勞動素質教育的意義

1 、開展勞動素質教育能促進德育教育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修養和世界現是在人與人交往中,在勞動中形成的。勞動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美德,通過勞動課的活動能使學生養成愛護設施,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習慣,同時能改變學生懶惰的習慣和輕視體力勞動的觀念,通過勞動課的教學,還能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關心集體的優良品質。

2 、開展勞動素質教育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換和運用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雙手靈巧,熱愛勞動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比較清晰的思維,這是因為勞動實踐能促使腦的思維和手的勞動相結合。手腦結合,腦教導手,手又發展和訓練腦,使人心靈手巧,學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聰明。

3 、開展勞動素質教育能促進美育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這是美學家的觀點。在筆者看來學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勞動教育可以成為一塊藝術教育的小天地。因為勞動課所從事的創造不僅要求運用科學的知識去創造,而且要求運用美學的知識去創造。學生創造出來的作品,不僅有技術規格的要求,而且有結構、造型、色彩等審美工藝的規格要求,這就必然使學生從中獲得審美能力的發展。可以開辟一個勞技作品展覽室,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作品參展,學生們各顯神通,用麥稈、紙、木頭、石頭、桔應、可樂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種物件,從中表現出極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重視勞動教育是這樣重要,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般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許多家長過份溺愛孩子,盡量不讓孩子因為干家務而臟著累著;有些家長由于自己年少時,受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書讀得少,因而把自己想上學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寧愿自己多干些,也要給孩子騰出時間學習。在學校,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為追求升學率,教師多注重對學生進行智育的培養,文化成績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教師對學生品德的評定,在分數第一的思潮中,勞動教育被拋到九霄云外……這種種教育都導致了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勞動或逃避或干不好,試想一個不愛勞動和不會勞動的人如何能面向未來。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長此以往,學生恐怕連生存的能力都要大大降低。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為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在目前的情況下,必須幫助他們從對父母和老師的依賴中解脫出來。低段學生特別是一二年級可塑性強,教師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注重平時的勞動實踐,逐步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轉貼于

二、開展好勞動技術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營造氛圍使學生喜歡勞動。

勞動課上教師的首要職責不在于"教"在于導,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樂于勞動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過創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如把自己當作環境衛生的保衛者、班級的美容師,把枯燥的衛生打掃變得富有人情味,學生干起來也特別積極;也可運用嘗試發現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問題,并尋求答案。教師不論用那種方法,都應注意以下兩點:

(1) 教師要擺正位子甘當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極參與。教師應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并使學生忘卻師生界限,消除學生的被驅使感。

(2) 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失敗。勞動課實踐操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嘗試創造的過程,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所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正視失敗,告訴他們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閉自卑,不敢嘗試。

2、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

低年級兒童的勞動教育尤其要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入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觀農村、工廠,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我們有機會能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3、教給勞動方法,使他們學會勞動。

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勞動教材,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并根據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參看課文圖示,用課本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勞動技能。如教材安排的"整理書包"、"削鉛筆"、"疊被子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同時結合學校的勞動實際,教給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入校第一次大掃除,教給學生怎樣掃地、排課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環境,又學會打掃方法。教學生勞動,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視,因此要發動家長,每逢節假日教孩子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組織學生向家長學一樣勞動本領,開展"我學會了……"的活動,擴大學生的勞動范圍。

4、重視評價,鞏固教學效果,讓他們自覺勞動。

在勞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勞動熱情,自覺端正勞動態度,是取得良好的勞動效果的重要保證。

①學生自評。在勞動中,要求學生隨時檢查自己做到了沒有,做得對不對,與要求有多大差距,隨時做到自我調整。

②學生互評。學生相互間的啟發幫助,比教師一個人面對四十幾個同學考慮得更周到、細致。

③家長參與評價。對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勞動,學生在家的實踐由家長給予評價。

④教師評價。在上述的基礎上,再由教師對學生作全面的評價,重點放在總結經驗,明確下一步的努力目標上。

上一篇: 互聯網行業投資分析 下一篇: 保險公司精細化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精品 | 日韩精品福利性爱 |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 | 在线好屌妞国产精品 | 亚洲日本熟女视频 | 中文字幕午夜乱理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