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存在的問題匯總十篇

時間:2024-04-16 16:21: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德育存在的問題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德育存在的問題

篇(1)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08-0117-02

中職德育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陶冶情操,進而能樹立正確人生方向,其教學內容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法律、就業等多個方面。雖然德育是一門學科,需要傳授知識,但其本身更是情感、人格的陶冶過程,與其它學科的知識相比,其目的性遠遠大于工具性。對于中職德育教育而言,應更關注學生對于德育知識的認同、理解和感悟,讓他們在學習知識、求智的同時進行人格積淀。

在學校開設德育課已有多年,引起廣大教師和學者的普遍關注,并涌現了一批研究成果,豐富了德育教育教學的理論研究,也為德育的實踐提供了方法指導。但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成效不足以適應新的變化。那么,中職德育教育怎樣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達到取得良好教學實效、實現德育促進師生和諧發展的最終目的。筆者認為,可從分析開展德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著手探討。

一、中職德育存在的問題

德育教育伴隨人的一生,應從中職生、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探索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 學生方面。

(1)心理不成熟,為人處事的能力不足,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中職生大多數來自農村,社會閱歷有限,一些行為習慣、待人接物的禮儀等存在諸多問題,而且不善于與人交往、溝通,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學生表現出我行我素的個性。

(2)缺少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與家庭環境有關。有些家長常年在外打工,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很少,因而得不到充分的親情關懷,感受不到家的溫馨。只好由爺爺奶奶代管,結果過分溺愛。得不到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必然導致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出現偏差。這樣,學生缺少健康成長的環境,就容易養成不良品德。

(3)社會偏見對學生的影響。社會上對中職生存在偏見,認為他們是學習不好、品行不端的差生,對中職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將一些可以通過關心、引導從而教育成優秀人才的學生推向了社會的對立面,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后果。

2 學校方面。

(1)德育工作形勢不容樂觀。目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形勢令人擔憂:一是多數學校比較注重專業技能、重文輕德現象并未發生根本性轉變;二是學生對學校的德育普遍持抵觸和反感情緒;三是部分企業重技輕德的錄用原則導致學校和學生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這些現象都阻礙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德育教師工作經驗、知識積累較欠缺。目前,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大多是普教轉型或者非師范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教學理論。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么照搬或借鑒普教經驗,要么憑借所謂的“師道尊嚴”在工作中靠“灌輸”、“利誘”或“威逼”,忽略了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思想特征、個性心理等與普教的差異,造成工作實效不高,甚至適得其反的后果。

(3)德育課程特色不明顯。中職德育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在德育課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師依然以知識傳授為中心,沒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有的德育課老師甚至只會講條條框框,照本宣科。

3 社會方面。社會環境對中職學生的教育存在許多消極影響。如頹廢的流行音樂、網絡和影視節目,極端化、物質化、金錢化的社會風氣等,使得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發生扭曲,是非善惡評價標準混亂,法制觀念淡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缺失或錯位,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

由于中職德育教育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綜合影響,再加之中職生文化素質還有待加強,導致厭倦學習,甚至出現心理障礙,造成逆反心理,抑郁、消沉,抽煙、打架、上網、早戀現象屢禁不止,給中職生德育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二、轉化措施

面對中職德育工作所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采用以往一貫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已明顯不能適應中職教育快速發展的時代要求。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 學生方面。問題是教學中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學生學習進步的推動力。德育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把“問題”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讓學生成為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人才。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最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所以,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應做到:端正思想觀念,樹立現代的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求異精神: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自由,允許學生有各種奇思異想,但必須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并倡導“自由、探究、合作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質疑、探究問題的機會。

(2)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當前的德育課教學中,許多學生在學習上比較懶惰,課堂上不愿積極思考,更不愿回答教師的提問,原因就是缺乏學習動力和強烈的求知欲。因此,要善于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引起探究欲望,從而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至解決問題:①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打破教材束縛,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知識,特別是一些社會、經濟、政治方面的熱點,以及發學生生活方面的問題時,可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探索、發現;②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設疑、布疑、激疑、質疑和存疑,讓學生自主釋疑、解疑。這樣可以使學生經常表現出疑惑、驚奇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篇(2)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22—0024—01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目前,加強德育工作已成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通過筆者廣泛深入的調查發現,很多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較差,跟不上時展的需要,必須花大力氣重視和解決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落后局面。本文就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做以簡單分析。

一、跟不上社會轉型的需要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新現象、新事物層出不窮,社會各方面變化巨大。農村中學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分強調教學的社會價值,忽視學生個人發展的價值,而廣大的中學生在對待社會的現實問題和對象,對待書本中的現成的理論,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不同的想法,對待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問題,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農村中學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關注他們的生命成長規律,學生希望解決的問題得不到回答,沒有把學生的思想實際作為思想政治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傳授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成長實踐和需要相脫節。學生不能用所學的思想政治課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所遇到的當今世界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懷疑,就會感到思想政治課的無趣、無利和無用。

學校的教育環境也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輕德”的傾向。在學校內部,以升學為中心,以應試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主要看“升學率”的高低,看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作為社會中的學校,無論是普通教師還是校長在社會壓力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下,不得不為了學校的“聲譽”和單純的“成績”而放棄道德教育的功能。因此,學校的整體德育工作應采取積極的措施幫助學生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每個學生都明白,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既尊重個人權益又提倡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既鼓勵公平競爭,又不忘互助;既不懈求是務實,又富有遠大理想;既鼓勵通過正當途徑發財致富,又不忘他人和國家利益。

二、跟不上學生自我實踐的需要

學生的需要是由認識支配的,并隨著認識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是德育的重要功能和職責。德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成長發展得更好。

我們從事德育工作,既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項任務,更不能把它作為管理學生的一種手段。中學德育存在著專門化和知識化的傾向,如把思想政治課置于封閉狀態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形成單一的說教模式,“灌輸”式的教學就成為知識化德育課程最簡便易行的方式。這樣,高尚的道德便縮水為邏輯嚴密的道德條目,從而斬斷了道德與生活的血肉聯系,道德成了與學生學習無關的客觀知識對象。這種客觀和外在的知識對象與學生當下正在進行的生活無法發生意義聯系,學生無法產生真正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無法進行也不愿意進行道德的自我實踐和道德的自我教育。這種灌輸性的說教與強制性的學習已經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進行的道德教育,這樣的道德教育其實效當然不高。

三、跟不上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需要

篇(3)

在學校中我們經常會說育人為本,其含義就是以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為根本,人都做不好,其他能力再強也不能造福社會。但是,現階段的學校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一心只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這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可見德育教育的開展是必要的,學校和教師需要認真對待。

一、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在部分學校中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質。老師盲目地說愛國和熱愛自己的民族,規范道德品質,紙上談兵,過于空大,小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讓學生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為了從根本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必須先讓學生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愛國影片和一些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幫助學生理解子孝、愛國、助人的概念。同時,老師可以講一些反面事例,讓學生重視德育教育,規劃正確的人生道路。

三、將德育教育與生活相結合

學習就是要與生活相結合,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同時與生活結合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在學生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德育的影子,和父母和朋友的交往都需要德育的滲透。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好人好事,為學生樹立榜樣,例如,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讓座,拾金不昧等,雖然都是小事,但卻是最貼近小學生生活的。以小見大,從小事做起。

四、豐富校園文化,增添良好的道德氣息

環境對于一個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關鍵的,小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健全,這時良好的環境對學生思想的形成是舉足輕重的。學校可以在班級內和校園內粘貼名人的畫像,并標注先進事跡,為學生樹立榜樣,同時,學校可以樹立光榮榜,對道德思想先進的學生進行表揚,更好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篇(4)

中職學校為了追求更高的學生就業率,更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學校教育工作主要是以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學習成績以及教師的研究為主。在這種評價機制下,學校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學生的德育評價都流于形式,片面地以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主要評價依據,沒有將德育納入評價體系中,德育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校德育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教育機構。部分學校對于德育工作沒有將教學資源分布在德育工作中,沒有明確的規劃,工作沒有明確的思路,制度不完善,工作過程不規范,沒有科學的評價體系。因此,中職德育教育還不完善,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采取措施完善中職德育教育工作。

二、中職德育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教育觀念落后

中職學校比較重視學生就業率,而對德育教育則不夠重視。在工作中,本人發現大部分學校的教育觀念仍是傳統的以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為主,對學生的考核也是主要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沒有將德育教育滲透進教學中。因此,需要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德育重要性。

(二)教育方法不恰當

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還是側重從形式上進行管理,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放松了對學生的關心,沒有將知識教授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這種教育方法是有缺陷的。本人通過與學生的接觸,發現品德不良的學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引起的,他們比較注重義氣,但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

三、中職德育教育對策

(一)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教師及學校要加強德育工作,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在學校專業技能教育的基礎上,要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幫助學生提升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增強學生的奉獻意識。

(二)加強德育法制教育

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法制教育,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使學生自覺遵守法律,具備較高的道德觀念,讓學生明辨是非,判斷正誤,有正確的道德行為標準。

(三)加強校風建設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環境,校風是學生成長的精神環境,對學生的精神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強校風建設,讓學生在良好的校風中學習,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良好的校風對于德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校都應注重建設良好的校風。

(四)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其個性良好地發展。同時,要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幫助學生樹立符合自己的德育目標,對學生取得的成就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良性發展。

(五)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篇(5)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內容,德育工作是學校的首要工作。學校教育能否培養出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對德育的管理。當前農村中學德育工作是農村中學教育的薄弱環節,直接影響到了農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農村基礎教育的快速發展,所以必須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學學校德育管理工作。

1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1學校領導不重視,機構不健全

首先,部分校長沒有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所謂的“校長只操兩份心,檢測成績和資金。其次學校德育管理體制不健全,各項德育計劃難以得到落實。農村中學都設有主抓德育的副校長,政教主任,下面是各班的班主任,學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統就是德育副校長——政教主任——班主任這樣單一的管理模式,一般的任課教師雖然名義上有德育的責任,但實際上任課教師的任務就是上好自己的課就行了,班級德育活動、學生思想教育活動主要靠班主任一個人來完成。學校雖然設有學生會、團委等,但是這些組織往往是有名無實,很少組織活動。學校雖然都有年度德育工作計劃,但都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這些計劃主要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

1.2德育責任模糊,德育工作者積極性不高

倡導落實全員育人、大德育觀的背景下,教師的德育觀念日益淡化。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愿意擔任班主任,害怕承擔學生問題帶來的責任,工作中只管教學,不管教育,課堂上沒有體現德育滲透,對待問題學生不敢管不愿管、放任縱容、很少主動配合管理班級、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能推則推。

另一方面,班主任負擔過重,壓力過大,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受到嚴重挫折。教師之間的關系出現了不和諧的現象,教師往往各自為戰,相互之間的溝通和聯系較少,對學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統一的協調和配合。在應試教育和重壓之下,個別老師也出現了一些相互拆臺的現象,給學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1.3德育觀念陳舊,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不高

面對教育形勢的變化,農村中學的部分教師的德育觀念陳舊、素質不高,影響了德育的實效。一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仍然習慣以權威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采用強令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借獎懲權威,專制壓服學生,強迫學生接受和服從既定的道德規則,不太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視對學生人格特點和個性發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師生間的矛盾,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不利于德育的實施。還有不少教師缺乏終身學習觀念和自我提升意識,不能主動把握社會道德動態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識的更新和充實,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進提高,不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特點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滿足學生道德成長的新要求。

1.4教育網絡脫節。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結合不到位

表現表現在學校方面,學校的教育活動僅僅局限在校園范圍內,與社會、家庭聯系較少,不能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由于目前學校德育工作多為“封閉式”,學校的“小課堂同社會的“大課堂”未能有機的結合起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溝通聯系和組織協調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沖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與反作用,最終導致學校德育的低效與失敗。

2對農村中學學校德育管理問題的思考

2.1加強領導。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網絡

加強學校中學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時效性,組建一支負責任、能力強、辦法多的德育工作隊伍至關重要。理所當然,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負責機構是黨、團組織和政教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班主任。因此農村中學要建立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網絡,形成(1)在黨支部、校長室領導下,由學校中層行政以及班主任為骨干,教職工全員參與的學校德育工作網絡。(2)在團委、學生會、少先隊等部門組織下,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工作網絡。(3)由班主任全面協調、具體操作,任課教師參與的班級工作網絡。在組建德育網絡的同時,務必使各科室要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并制訂相應的考核要求和獎懲條例,形成較為完備和規范的德育管理制度。校長要做好德育工作的檢查和督促,及時提出改進建議;組織教師認真總結德育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以中學督導評估細則中的德育內容為依據,對相關德育工作者進行考核和獎懲。要強化制度導向,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使德育成為教育中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的形式,提高中學德育的實效。

2.2明確責任,調動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

發揮德育組織作用必須明確學校各位教師的德育工作職責,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實。在農村中學,班主任教師和科任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所以明確班主任教師和科任教師的責任,調動其積極性對于學校德育工作就有重要意義。

第一要調動班主任教師加強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因為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學校要翩定班主任工作職責、考核細剮,明確班主任的責任,增強班主任的責任感。

同時學校要同建立激勵機制,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首先,對班主任實行目標考核激勵機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學校要建立合理公平的班主任目標考核機制,在班主任完成目標的情況下,提高班主任的津貼待遇。班主任津貼不僅是班主任的工作勞動所得,也是對班主任工作的肯定和鼓勵,可以更好的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讓班主任參與班級學校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地位。班主任在班級教學管理上要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在學校管理工作中也要有自己的發言權。班主任只有參與管理工作,才容易產生認同心理,增強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從而才能強化動機,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第二要調動各科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使道德目的在一切教學中——不論是什么問題的教學普遍存在并居于主導地位。

如果不達到這一點,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這句人們做熟悉的話就會成為偽善的托辭。學科教師是不容忽視的德育工作者,學校提出要在學科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滲透德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就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給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各學科德育都要以以知識為載體,實現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效果。學校要制定科任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級工作的具體要求,并對他們的工作在評選優秀教師工作中有所體現,同時也把他們此項工作的好壞納入每期末的工作質量評價中。

2.3更新觀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面對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我們認為應更新教育觀念。更新觀念重點體現在一個重視、兩個克服上,即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義傾向;更新人才觀念,克服用一個模子培養人才的傾向。必須樹立為受教育者今后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的觀念,樹立為受教育者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觀念。同時還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確立人在經濟社會生產中的主體地位,要求給人的個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德育工作者的著眼點,應放在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身上,致力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健全,實現人格個性的社會化。為此,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著眼點的現代德育觀。

觀念的更新,需要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要做好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必須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的素質。學校重視對教師的培訓,通過教育理論學習,舉辦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德育工作者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傳播者和建設者,要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因為,教師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職業道德的好壞是學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樹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標志,是德育工作科學化的保證,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要針對新形勢下農村青少年成長的特點,進一步加強以下六個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愛國主義教育、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艱苦奮斗教育、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學校要鼓勵教師進行德育研究,對德育研究作出成績的要給予鼓勵和表彰,以此調動廣大教師進行德育研究的積極性。

2.4加強聯系,積極拓寬農村中學德育途徑

篇(6)

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全面提升我國人口的素質。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其素質教育至關重要。在各項素質教育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處于啟蒙階段,加強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不僅有利于塑造合格的人才,更能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針對我國當前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一、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現在很多家長由于工作比較繁忙,忽視了對孩子的德育教育。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容易溺愛孩子,造成孩子在德育方面有所欠缺。并且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將孩子送到學校就希望學校能教育好孩子的一切,忽視了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且在鄉村或者偏遠地區,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很多小學生成為留守兒童,父母言傳身教這一塊更是缺失嚴重。

(二)教師能力有待提高

當前,獨生子女較多,每個小學生都是家里的“寶貝”,父母及其他各位親人都對其呵護有加,對某些行為甚至縱容,導致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糾正學生的空間就比較小,有時批評輕了沒效果,批評重了學生容易做出各種極端行為。而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方式比較滯后,僅僅停留在口頭的規勸上。如何適應新形勢下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合理地對小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培養他們的德育素養,這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傳統教育認識的偏差

由于德育教育的成果難以顯而易見,因此,在大多數學校中,教師主要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在傳統教學中,傳授哪部分知識就強調開設一門課程。在培養孩子德育素質方面,往往誤以為通過一門思想與品德類的教育課程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而忽視了其他學科和課程的教育作用。并且為了不讓小學生的成績輸在起跑線上,只強調學習,忽視了對其他能力的培養。如一個好的勞動習慣是一個人良好品德的開端,但當前還是有許多家長認為學習才是學生的正事,勞動是在浪費學習時間。

二、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互補

小學生除了在學校,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里,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其應該與學校教育形成一個有機的互補。家庭成員應該努力構建一個良好的家庭德育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在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應該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有利于父母和教師探討出比較好的教育模式,并且更全面地認識小學生的優缺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感、榮譽感。

(二)重視教師素質的提高

教師是小學生日常最容易接觸到的人之一,在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教授課本知識,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德育觀。而且,教師要主動學習,特別是學習心理學知識,減少與小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障礙,讓學生敢于、樂于向自己傾訴各種問題,樂于采納自己給出的批評建議。此外,學校還要重視對教師各項能力素質的培訓,確保教師能夠及時適應形勢的變化,接受好的、新的教學方法。

(三)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

語文、數學、體育等各門學科都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平臺,所以,我們應該抓住一切機會,潤物細無聲地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在講授語文課本知識的同時,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字詞句的把握,更要重視這類題材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作用。尤其是要給小學生創造德育實踐的機會,如鼓勵小學生參加勞動和文娛活動,讓小學生有更廣闊的展示平臺。通過德育實踐活動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和膽量,使其獲得相關技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結語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教育。因此,家長和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多管齊下,利用一切可能的平臺為小學生提供鍛煉成長的機會。

作者:陳慧慧 單位:美迪斯國際俱樂部

考文獻:

篇(7)

(一)中學德育教育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德育為先的辦學思想未落實。傳統教育的陰影短時間內還無法消除,部分學校仍十分注重學生的智育,即使推行素質教育多年,許多學校仍然以初、高中畢業后考上重點學校或名牌大學學生的多少為辦學目標,對德育的目標和要求較籠統,導致智育和德育的分割。雖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但不能落到實處,不能做到在各學科教育中有機滲透。思想政治課也只局限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高談闊論,拘泥于完成教學任務,僵化地指導學生哪些內容該記,哪些內容該作為理解內容,哪些重點、難點知識需要掌握,至于怎樣用所學的知識指導學生的言行似乎考慮得不多,導致學與用處于分離狀態。

(二)德育目標脫離實際且雜亂無序。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工作雖講究品德教育,但脫離學生實際、脫離社會實際,只是灌輸空洞的、不適應時代需要的教育內容。

(三)德育內容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脫節。德育內容顯得陳舊、單薄,不足對當前復雜的社會現象進行歸因。

(四)知與行分離,重視道德知識的灌輸,輕視實踐教育和道德行為的養成。

(五)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形式單一不夠靈活,方法刻板不夠生動,大話連篇。只注重資料臺賬是否齊全,注重表面文章,學生易形成逆反心理,表現出雙重人格——思想觀念與行為表現不一致。

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對策

(一)加強師德教育,發揮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身示范,首先必須具備強烈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熱愛教育事業,鉆研業務,提高業務水平,時刻牢記學校對學生的要求,牢記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同學校形象緊緊相連,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其次必須具備創造力,拋棄保守、守舊思想,在信息瞬間萬變的社會中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捕捉新的有價值的信息以指導德育;再次,必須具備一顆平常心,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擺脫物質誘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對那些引起人們混亂的事情能保持一種平靜、泰然自若的態度。教師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會引導學生助人為樂;教師的責任心會激發學生的使命感;教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會激發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

(二)重視入學教育、注重在各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對于新入學的學生來說,學校環境、教師、同學、課程、管理方式都發生了變化,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抓住這個適應過程搞好學生的入學教育,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治課教學一定要結合當前形勢,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同時,教師還要利用這種角色轉換,施以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正確角色定位,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除了專門的政治課外,德育還應針對不同學科特點施以教學,任課教師一方面要重視以教材為基礎的知識傳授,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確立他們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堅持“內因依據論”原理,將社會需要、歷史責任、人類理想、社會道德的規范和要求,通過課堂教學和外因作用轉化成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情感,從而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社會、認識人生,從理論的角度幫助學生明白道理,同時滲透德育教育。

篇(8)

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這個階段表現出很強的自我意識特征,藐視權威,想要擺脫父母和老師的約束,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但是在面對真正的問題時,卻表現得無能為力、束手無策。因此,這個階段德育工作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來設計和開展,但是學校往往從利于自己管理的角度出發,制定出了統一的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差異。如果長期以往,學校將不在是樂園,而是軍營;學生也不在是青少年,而是軍人,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造性。

(二)德育方式單一,缺乏科學性

很多學校和教師對“5<2”式的德育效能模式是很肯定的,即五天的學校德育效果小于雙休兩天的社會的負面誘惑。學校和教師長期處于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很多學校為了維護生存,減少風險,大量減少學生集體活動的開展,導致學校的德育方式很單一,對于學生的德育僅僅是生硬的“禁止”“不許”的規章,而學校推崇的德育經驗其實是全面監督學生。學校德育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成為聽話的孩子,但是很少考慮學生自我約束機制的建立和培養,也沒有關注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的開發,“無知則無行”,學生自然會缺乏這方面的有效行動。因而,這種管制與反管制的德育模式效果顯而易見。

(三)德育隊伍建設的落后性

大多數學校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著手建設了一支德育隊伍,形成了“校長——政教主任——班主任”的德育管理體系。這個體系看似合理,但是力量不強,往往造成班主任夾在學生和學校之間,成了“替罪羊”和“敢死隊”。無論學生造成的問題大與小,輕與重,在校內或校外,第一個面對的就是班主任,家長找班主任,學校也找班主任,使得班主任處在一個矛盾的焦點。很多能夠化解的小事都有可能被放大,降低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而其他科任教師似乎是“無官一身輕”,下課和學生缺乏交流,不關心學生的成長。更有甚者,在自己課堂出現的小問題,也要找班主任解決,似乎德育只是班主任的事情。

(四)德育途徑認識不清

大多數學校認為德育范圍僅限于學校德育,學校德育的重點在每周一下午的班會。其實德育工作的開展,不僅要在班會上來完成德育工作要切實開展,不能僅將其作為課時計劃,不能僅僅通過德育課講授、德育考試或者簡單的德育評價來實現,這些都背離了德育的本質,而且與現實相去甚遠。

二、初中德育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對策

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密切合作,涉及很多層面和很多環節,注意很多細節問題要始終做到實事求是和普遍性與特殊性結合。針對上述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些許對策,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指正,以期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服務于學生。

(一)繼續加強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涉及到學生做人的準則。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這個過程最有效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以身垂范”,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和感化學生。這種潛移默化的德育方法,能真正凈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品質。

(二)通過QQ或微信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

在提倡教育現代化的時候,我們也要實現交流的現代化,倡導老師加學生的QQ或者微信,與學生暢所欲言,真誠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動態,通過這種交流可以比較準確和及時地掌握學生的思想情況,并使以后的德育工作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2―0031―01

德育是學校各種教育之首,是學校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所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的如何,直接映射出一所學校的辦學水準與育人水平。雖然我國早已推行素質教育,但在教育教學水平檢測與評估時,或多或少受應試教育的因素影響。于是,學校總是將教育教學業績作為衡量學校整體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導致學校德育工作形同虛設,現狀很不樂觀。有的老師在德育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收效甚微,并沒有像教學業績一樣效果明顯。筆者結合個人多年從事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淺談一些感受與思考。

一、小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 德育工作缺少全員性。許多教師認為學生的德育是學校領導及班主任的事情,個人只要將任教學科教好就行了。甚至還有人認為,學校德育工作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在考試過程中很難體現,與其白白浪費時間進行德育,不如給學生講解一些題型以便提升成績來得實惠。長此以往,學校的德育工作只會停留在表層,或是半路夭折,難以融會貫通,更不會產生好的教育效果。

2. 德育工作缺少持續性。德育是抽象的教育,短時期內很難凸顯效果。整日忙于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的校領導、班主任很難抽身去進行德育。有的老師起初也是信心百倍地制定德育計劃,但往往難以始終如一地貫徹執行,缺少持續性。在貫徹德育工作時,方式單一,做法粗糙,難以對孩子起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3. 德育缺少連貫性。學校是德育的主陣地,雖則學校德育工作落實并不到位,但或多或少還會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但家庭教育就顯得很薄弱。很多家庭教育關注的只是學生的物質需求,關注最多的是學生的成績。在家長眼中看來,學生能考出好成績才是硬道理,才有發展前途,甚至部分家長還為孩子灌輸“成績好,一切都好”的錯誤思想。尤其是農村學校,考不上高中、大學,就只能打工,回家種地,學生在此種環境下成長,就會淡化德育觀念,過分看重成績,形成一種畸形發展。

4. 德育缺乏現實性。學校德育工作存在著“假”、“大”、“空”的形式主義,關于愛國教育、誠信教育等都是簡單的理論詮釋,理論與現實脫鉤,諸多教育很少能讓學生在實際鍛煉中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探索。以清明節為例,縣城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革命烈士陵園去緬懷革命先烈,聽老前輩講述他們革命的故事,但諸多鄉村學校根本無法實現。

二、小學德育工作對策研究

1. 德育工作全面化。學校要在學期初制定詳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工作計劃,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讓每位老師參與到德育管理工作中來,學校定期不定期對德育工作進行督查與反饋,將班級德育工作納入學期考核,將德育工作作為評優選模的首要條件。通過任務分配、過程監督與管理、考核與獎懲結合等方式,強化德育工作,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2. 德育工作常態化。面對教師德育工作半途而廢,缺失信心,學校要將德育工作常態化,要讓教師明白,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僅靠三分熱度就可以完成的。教師在德育工作方面,要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有評價,針對不同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不搞一刀切,不搞整齊劃一,要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篇(10)

1中職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

(1)生源素質不高。中職生普遍入學成績比較差,大多存在自卑心理,加上對自身要求比較低,往往會做出一些比較出格的事情,比如,逃學、曠課、說臟話等。甚至有些學生推崇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為人好吃懶做、怕苦怕累、不思進取,缺乏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導致中職院校德育工作在客觀上面臨很大的挑戰,出現很多問題。

(2)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物質條件整體上越來越好,但是社會貧富差距大、城鄉二元制結構等問題,導致部分人世界觀、價值觀的扭曲。中職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奉行“讀書無用論”,不服從學校的管理,對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3)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但是,中職學校的很多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地打工,對孩子缺乏管教,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不前,不愿吃苦受累,致使學校德育工作難以取得好的效果。

2中職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家長和學校都不夠重視。在當前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就是希望他們能掌握一門技術,將來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而學校也常常會忽視對學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養,片面強調專業技能的學習,對學生一些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睜只眼閉只眼,不進行及時的批評教育。

(2)教學內容俗套陳舊。學校的德育教學內容枯燥空洞,脫離實際,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導致很多學生對于這種“文件式”“口號式”的德育活動產生抵觸心理,不能夠感受到德育的意義和重要性,致使德育效果微乎其微。

(3)教師缺乏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德育工作依靠每個教師去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但是中職學校教師大多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也沒有德育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只注重基礎內容和專業知識的教育,而忽視德育,再加上學校沒有對每個教師有硬性的要求,也沒有安排相關的培訓和考核制度,德育發展創新缺乏后勁。

3加強中職德育的措施

(1)將德育和技術教育結合起來。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并取得成功,除了自身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手段和謀生技能外,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正確的職業理念、適應社會大環境的能力,并且要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秉持對職業的熱情和信念。將德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工作環境聯系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 工程監理等級劃分 下一篇: 小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亚洲人成网最新在线 | 一级A爱做片免费观看国产 香蕉精品偷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第2页 | 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观看 | 午夜高清拍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