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匯總十篇

時間:2024-04-12 15:36: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淺談語文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淺談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篇(1)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課程,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從小學時期就開始重視語文學科的教育和培養,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和成長有著十分巨大的積極作用。()本人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有著較為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歸納和總結出語文教育重要性有如下幾個方面,供各位同行參考。

一、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包括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著中國的軟實力,體現著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起步階段,是學習和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會使他們日后有一個良好的發展。

“才如江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學習中,他們會接觸到古詩的魅力,比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灑脫,又比如“天蒼蒼,野茫茫,風草地見牛羊”的遼闊。還會體會到宋詞的所表現詩人的感情,如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無奈,又如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所表現的他為報效的祖國的滿腔熱血。經過對這些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們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積月累會使他們打下一個良好的語文基礎,加深文化底蘊。

二、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

語文是一門十分廣泛的學科,它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還有語言組織能力等等。語文的學習不單單是為了語文學科的成績提高,還是為了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語文的學習甚至可以影響到政治、歷史、地理、甚至英語學科的學習,這些學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語文基礎上才能學好的,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思維能力。如果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是無法去學習一些相關的科目的。語文這一學科就好比是一種工具,你只有有了這個工具才可以去學習其他的科目。

三、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當今的社會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感嘆:現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看的是日本、韓國動畫片,過的是圣誕節,而留下來傳統的東西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熱衷于外來文化,中國的'年輕一代正越來越遠離我們的傳統文化。目前外語學習越來越紅火,孩子從幼兒園起就學英語。但是對能否準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卻不夠重視,存在不少問題,現在有的大學生連寫書信都感到困難。這清晰的指出,我們正在受到外來文化的嚴重侵蝕。當代的學生們如果再這樣下去,那中華的古老文明則無法繼續傳承下去。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它更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縮影。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國文化。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幾千年漫長的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五千年來,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作為未來中國發展的希望,小學生學習語文,了解傳統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他們會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歡上中華文化,可以培養出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來文化對我們侵略,使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

四、有利于提升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今的社會上,寫作水平是一項重要技能,工作中、生活中、到處都需要,假如一個人沒有良好的文筆和寫作基礎,是無法再社會上立足的。然而,寫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良好的語文基礎,更需要長期的積累。所以,越早的積累就會有更多的發揮和提升的空間。

篇(2)

教師不是詩人,但是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藝;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萬馬的氣概。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尤其應該如此,教學需要理念的創新,更需要實踐的創新,一手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為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求精求活,從而內化為學生高尚的思想和行為,達到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統一。

新課程標準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九年義務教育低年級教學主要以識字、寫字為主”。新課改明確要求低年級老師必須要讓孩子身心愉悅地學習。下面談談愉快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 明白什么是愉快教學法 愉快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愉悅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在快樂中動腦、動口、動手,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實行愉快教學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采用了愉快游戲式、想象引導式、情境表演式、競賽激勵式、有效表揚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愉快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愉快式教學是完全必要的,俗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道出了心理學上的一個重要道理,在快樂的心情下,思維活動得以順利展開,追求真知的毅力得以萌發,記憶力也就增強,最感興趣的事是“不思量,自難忘”的。

愛因斯坦也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傳授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興趣盎然地去領會。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某種學科發生了興趣,就會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不但學習效率高,而且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加深記憶,從而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不斷追求新知,并表現出學習的創造性。教師就應該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樂學、愛學,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就可以調動起來,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3. 愉快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實施

第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讓學生在玩中學[1]

愉快式游戲是小學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式。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涉及如“開火車、比一比、爬樓梯、摘蘋果”等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2時,我設計了開火車讀,拍手讀,比一比誰讀的最棒,然后把生字結在書上的蘋果里,利用搶讀的形式進行,誰摘到了,蘋果就給誰,一下子就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詞。

第二、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教與學的過程是情感交流過程,情感具有動力和催化作用。在愉快情緒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動會更敏捷,更卓有成效。老師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熱情傳遞給學生以親切,鼓勵和尊重信息。我們在傳授知識同時,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科學知識獲得,學生對學科的態度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消極。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關懷中得到知識,受到教育。

比如在教學《比尾巴》時,我先用愉快故事式導入法,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 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要進行一次比賽,想去參加嗎?看,他們都來了,是誰呀?(大屏幕出現6種小動物。)它們來干什么?它們今天要進行一場有趣的比賽。是一場什么樣的比賽呢?

同學們都很好奇。這時我采用圖片展示、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演一演的辦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活化了課堂教學。

第三、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刺激學生求知的欲望;認識自己,注重自信心的培養;告知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以及直接的奮斗目標等[2]。

教與學的過程是情感交流過程,情感具有動力和催化作用。在愉快情緒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動會更敏捷,更卓有成效。老師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熱情傳遞給學生以親切,鼓勵和尊重信息。當智能與美好情感經驗相融時,可爆發出驅動力。因此,師生關系和諧是以情感為紐帶的。真情交融,能使雙方同時感受到教與學的無窮趣味,師生情感及時溝通,營造一種師生間平等,親切融洽的教學氛圍,在師生對話中,交流中,溝通中,達到了從真情交融進入心智交融,形成教與學相互推進。我們在傳授知識同時,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科學知識獲得,學生對學科的態度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消極。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關懷中得到知識,受到教育。

第四、教師樂教、善教與學生愛學、會學相結合。

教師樂教、善教與學生愛學、會學相結合,是實施“愉快式教學”的保證,要實施“愉快式教學”教師必須樂教。如果一位教師不熱愛教育事業。則他的工作肯定不會是全身心投入的。同樣道理,如果學生缺乏學習動力,一上課則無精打彩,昏昏欲睡,老師講得再好,也是一場空。教育最根本的力量源泉來自教育對被教育者的直接影響,教師講課要生動形象,要善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帶著微笑,走進課堂,如春風吹進學生心田。以高尚的道德,和藹可親的教態,以身作則的模范行為成為學生模仿,學習的榜樣。“愉快式教學”效果就更加明顯,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使課堂教學有聲有色,同時,喚起學生自覺是“愉快式教學”的核心,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喜歡自學,學會自學,做學習主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應教給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

比如在教學低年級《蔬菜與水果》時,為了讓學生人人能學,教師在每個學生的桌上放了蔬菜和水果,還在小碗里放了煮熟的蔬菜。上課時,學生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嗅,認識了不同蔬菜的顏色、形狀大小和氣味;更有趣的是,孩子們還可以親口嘗嘗不同蔬菜的味道,了解了蔬菜之間的味覺區別。最后學生用蔬菜與水果練習說話,同桌相互介紹。這樣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對掌握的知識進行了運用,感知尤深!

第五、教師在講課中要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

教師在講課中要善于調控自己情緒是實施“愉快式教學”的關鍵。蘇聯教育家別利欽科說過:“跨進教室門就要記住,您是一堂課締造者,要是心理狀態不佳,不相信自己的創造能力,就會使一堂課黯然失色,沒有生氣。”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人們的情緒情感伴隨著人的全部活動,良好的情緒,情感和心境給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動效能。情緒和情感對于腦力活動的人們來說,尤為重要。如果情緒悶悶不樂,感到壓抑,大腦的高級神經活動就會發生抑制,大腦的活動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場面:上課鈴響了,許多學生氣喘吁吁跨進教室,課前準備很不理想。一位教師目睹這一切,抑制不住心中怒火,對學生進行訓斥,而學生則有些不以為然。教師心情不能平靜,一個人講,臉上毫無表情。教室氣氛沉悶可怕。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也沒有完成。而另一位教師面對這種情況,他掃視全班,用嚴厲眼神注視學生,態度嚴肅莊重,和藹而又平靜,有分寸做一次講評,用簡短而又有力的語言使全班學生很快穩定下來,顯然后一位教師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教師要善于用樂觀、向上、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學生,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認真。常言道“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質量。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各具性格、層次不同的“人”,而好的學習方法就能體現學生是主體,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從而有利于學生情、知的開發和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可見《愉快式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啊。

篇(3)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同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中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應是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必要的人文涵養、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的人才。語文是職業學生重要的必修課程,在職業學生的全面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很多職業學校忽略了語文的重要性,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很低,這樣導致教師對上語文課的熱情不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水平低。

一、職業語文教育的現狀

1.語文課程不受重視,越來越處于邊緣化狀態

職業學校學生相對其他同等教育層次的學生的綜合素質要低一些,并且職業學校重點抓專業課,像語文這樣的基礎課基本沒有什么地位,甚至有的學校為了多留些時間給專業課程,大量刪減了語文和其他基礎科目的教學內容。這直接導致職業學校學生的文化素養更加難以和普通高校學生相提并論。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基礎課得不到重視呢?

主要是因為學校的教學目標很明確:為企業培養技術性工人,保證學生畢業后可以順利上崗。當然,從一方面來說,促進學生就業是好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樣做的后果弊大于利,既讓學生的學習過程過于單一,也使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個人的全面發展及素質提升和社會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2.學生不愿意學,老師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職校生基礎知識薄弱,行為習慣也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課就是睡覺。老師也困惑: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該教什么,怎么教?在教學方法上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更多的結合現在職業教育的課改精神,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使得本來就重專業技能輕文化基礎的職業學生對語文學習就更加提不起興趣。學生對這種缺乏新意的上課方式顯得厭倦、疲倦。再加上職業學校的學生的課堂紀律意識淡薄,行為習慣差。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又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維持課堂紀律,這樣必然會影響教學進度和師生情緒。有時候上課一提問、一討論,學生就借此起哄、聊天,整個課堂亂哄哄,反而浪費時間,影響教學。很多職校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好多基本知識也是一問三不知,討論不出什么結果來。所以,語文課堂上基本采用單一的灌輸法: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傳授著書本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著書本知識,整個課堂一般只有教師一個人在說。德國教育家季斯捷爾維格說:“不可能把文化修養和教育交給或者傳授給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想要獲得文化修養和教育自己的人,他應該親自參加活動,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從外部只能得到激勵而已。”所以,這種全憑教師一個人講授的課堂教學方式如同雞肋,弊端不小。

3.語文教學內容與專業教育相差甚遠

職業學校現有的語文教學內容跟學校設置的各專業內容相去甚遠,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僅僅滿足于完成語文教學內容也就是教材的內容,課堂內容僵化。還有的教師一絲不茍地緊扣教學參考書,只是為了完成教參規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很少反思為什么學生不愿意學習語文,這些教學內容有沒有適合職教生的專業特點,有沒有脫離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和需要,教學目標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發展需要。教師常常把掌握教材內容當做唯一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記住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識,把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當做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基本標準。學生也把完成教材規定的一些知識內容當成任務,而很少主動去吸收教材以外的知識。這樣的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了學生的專業特點,不利于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應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生看不到知識與他們現實生活世界的關系,看不到語文在專業中的應用,于是逐漸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內容探析

1.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要結合專業特征,突出職業特色

語文課在突出職業特色、突出不同專業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不同要求的同時,也要突出展示語文課自身的完整知識能力體系。在突出為專業課服務的課程特點的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與專業課之間絕不是依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的關系。理順這樣一種關系就能在有職業特色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既保證語文學科的獨立性又滿足專業課教學以及專門人才培養對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語文教學突出職業特色可以改變以往語文課作為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產生的“此消彼長”的情況,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的交叉、教學方法的改進、評價體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努力來實現語文課與專業課的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大膽地嘗試教學改革,嘗試讓語文教師和專業教師共同融洽地在課堂中執教。語文教學要突出職業特色,并不意味著語文課向專業課看齊,更不是像某些教師認為的語文課向專業課“讓路”和“低頭”,而是在語文課與專業課之間尋找良好的契合點。學生專業課的學習離不開語文課中語文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但是要真正體現出語文課的課程性質特點,也必須配合專業課的教學和就業的要求。要逐步理清語文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關系,而不必拿語文課和專業課進行高低比較,衡量各自的影響力,這樣才能夠讓語文教學的職業特色充分發揮,使得相互配合的課程共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注重提升學生的信心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初中、高中時學業成績處于學習群體的中下游,長期得不到來自教師的真切關注,處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學習的信心受到嚴重挫傷,提不起學習興趣。另外,社會上存在對職教學生的偏見,認為職教學生不如普通高校學生,認為他們是考不上大學才來的,以后一定不如正牌大學生。因此,學生大多是帶著“學習失敗者”的心理陰影跨進職校大門的。所以我們不能給他們打上“低人一等”的標簽,而要鼓勵他們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令全社會為之驕傲的人。教師可以很容易用語文帶給學生們成功的體驗。寫好一個字,寫好一段話,有一個優美的句子,有一種獨到的見解,都是提升學生信心的契機。語文課應利用這種優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能夠學好的信心。通過閱讀,我們要讓學生從思想認識上加入這種語言所屬的國家或民族,接受這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影響。讀書可以美身,體驗我們的民族精神,同化并發揚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讓他們知道,即使自己現在成績差一點,但是作為民族的一分子,也要努力學習,在以后的勞動中,完全有能力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增加語文課堂的開放性

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應增加語文課堂的開放性,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語文課本只是有限的書本知識,是一個范本,是師生探討和學習的基本內容,而非學習的全部內容,語文的學習應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語言背景下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經常讓學生欣賞課本以外的優美文章,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發言,并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想,整理成本,甚至形成自己的網絡文學,學生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又愛上了語文,提高了語文素養。學生是朋友,不是對手;學養是氣度,不是架勢。我們可以大膽嘗試,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創造。

三、做有專業特色的語文課教師

新時代的職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語文雖然是一門基礎文化課,如果教師不了解培養對象將來從事職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特點,不能建立起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就會忽視語文的應用性。這就使語文課將無法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進而喪失職業語文的特色性,喪失其在職業學校中存在的價值。作為語文教師怎樣拓寬專業面,了解學校各專業的特性和學生就業方向,并以此為指導,既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又和專業教學結合,針對學生情況因材施教,上出有專業特色的、有職業特色的語文課是我們的研究和努力方向。

1.語文教師要學習一門相關技能,爭取成為“雙師型”“復合型”教師

教師是教學的生命線,是教學質量的直接實現者,乃至是學科教育的全部。如今的優秀職業學校語文教師應是雙師型、復合型教師,其業務能力囊括了本學科的知識能力及所教專業的相關知識要素,實現語文與各專業的深度結合。語文教學要名副其實地專業化,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對學生的求職、謀生能力負責。為此,語文教師要通過自學或其他途徑,要對各專業、崗位語文能力的需求度把握準確,無論是教學的原則與目標、進度計劃與時間安排、內容處理與策略選擇,還是課后作業與考評細則等諸方面,都必須要切實做到語文教學專業化、職業化。

2.語文教師要深入專業,共同把握專業脈搏

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語文專業的扎實功底外,還要盡可能了解所教專業,要不斷搜集這個專業的新知識、新信息,并學習各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雖然語文教師不可能也不必要成為這些方面的專家,但如果對所教的專業有了解,那么更可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語文教師和專業課教師要相互融合,有時間和機會可以更多地去接觸專業,經常一起參與專業的各項活動,感受專業課教學特點,深刻體會專業建設內涵,盡可能了解所教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在專業的專業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從而更明確該專業的語文課上到什么樣的程度,教哪些內容才夠用。我們以前一直以為下企業是專業教師的事情這個觀點要改變。假如有機會我們語文老師也可以積極的和專業課教師一起下企業做市場調查,帶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利用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和專業教師共同帶隊,帶著任務與學生一起實踐,熟悉各個工作崗位的情況,并深層次的了解一些部門的策劃、管理、運作。

3.語文教師要講授“應用型”語文課

我們知道,職業教育是“就業型”的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應用型的教學方法。這應是職業教育教學的本質特征。這應是職業教育文化課改革的明確方向,也同樣是職業教育語文課改革的明確方向。語文課要根據專業崗位的不同要求,加強崗位應用意識,才能實現語文課為崗位能力服務的目標。讓語文課教師了解專業、熟悉專業,結合專業需要開展語文課教學是職教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在語文課上我們也打破學科體系,上“應用型”的語文課。各專業的語文課教師針對不同專業要求開發專業性強的語文課教材。假如有一天能把語文課上到了實訓室,上到了車間,上到了企業,我想這樣的語文課,學生學起來目標明確了,真正感覺到有用了,學習的興趣和質量也就大大提高了。

四、結束語

語文包含著博大的中華文化的精華,能夠孕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每個教師的知識和閱歷能夠給予學生的也許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這一滴滴的水終究會匯集成小溪,匯聚成江河。目前,用人單位對職業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語文也要盡量適應社會的需要,為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找到一條良好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陳和.關于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構想[J].職業教育研究,2007,(8).

[2]李天驥.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淺析[J].當代教育之窗,2010,(4).

[3]潘予霞.對高職語文培育學生社會能力的探討[J].河南教育,2007,(2).

篇(4)

烏申斯基說過:“成功的教學所依賴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與生活閱歷,他們有著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有著一定的認知基礎,他們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根據初中生好奇心強的特點來設計富有趣味性與藝術性的問題,以此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如在學習《死海不死》這一課時,為了引發學生的關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在題目上大做文章,提出這樣的問題:題目中的兩個“死”各是什么意思?“死”與“不死”是相對的,這是否自相矛盾?同時針對文章結尾,我提出:“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句話時的“死”又是什么意思?這幾個小問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勢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說明文更加富有吸引力,改變了以往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機械配合教師教學的被動行為,實現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愉悅學習。

二、激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初中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究欲,一個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進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弗得”的憤悱狀態,此時,學生會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展開積極的探究活動。此時,學生的思維最為活躍,情緒最為穩定,大腦皮層最處于最亢奮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展開探究活動,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真正實現了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徹底實現了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構建的轉變,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構建生本教學模式的根本體現。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在學生理解困難處、膚淺處、錯誤處設計問題,以問題為紐帶引發學生認知矛盾,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問題情境,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讓學生開動腦筋,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充分享受探究的樂趣。如在學習《孔乙己》一文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孔乙己姓甚名誰?他真的姓孔嗎?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卻難以回答,這樣便很自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與思維轉移到文本的閱讀上來。學生會主動地、積極地進行閱讀,以解決心中的困惑。這樣,學生在閱讀中主動思考、積極思維,從而深入文章的主題,認識到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這樣的教學在學生主動探究中完成了對知識的理解,達到了學生對文本、對主題的深刻理解。這樣的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的過程,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

三、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篇(5)

Discussed shallowly reads aloud the teaching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importance

Wu Aihua

【Abstract】Reads aloud is the educative purpose, is also one teaching media, utilizes well can receive th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effect, reads aloud the status and affects noticeable. Teaching process: The stimulation interest, character word Fan Du, text Fan read; The instruction reads aloud――the read-out rhythm and the stress, the read-out expression and the intonation; Reads thinks of the union. Hoped that everybody takes seriously to read aloud the teaching.

【Key words】Reads aloud status and function; Reads alou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古人云:“書非讀不能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確是,當你翻開人教版語文初一上冊的書,你會吃驚地發現:六個單元中,有五個單元的教學重點,都提到了朗讀“提高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要練習朗讀……”“要反復朗讀……”“要學習朗讀……”“要繼續練習朗讀和默讀……”足見朗讀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1)讀書可以明義,讀書可以明理。朗讀可以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老師移情動容的朗讀,可以引學生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作者的內心,對課文進行深層的理解。比如:“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請讓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作者強烈的感情,作者的腳步通過朗讀全然呈現,往往會使老師走出“只會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困境,大大提高四十五分鐘課堂教學質量。(2)多讀可以培養學生語感。我常年重視朗讀訓練,形成長期系統的習慣,學生語言領悟能力逐步提高。在老師感情充沛以情動人時,他必然在潛移默化中喜愛朗讀,提高自己的語感能力。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聲情并茂的朗讀引領學生來到濟南,喜愛濟南的冬天。比較家鄉冬天,覺得很相似,更愛自己的家鄉了。尤其是下小雪的片段和寫水的片段,學生更是喜愛,自覺便去朗讀成誦,語感培養也就水到渠成。(3)精讀讀出技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精讀分析會讓學生提高表達技巧。如《紫藤蘿瀑布》寫一樹花――一穗花――一串花――一朵花,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生動的比喻擬人,讓學生邊朗讀邊想象,他們會在朗讀中也為紫藤蘿的茂盛亮麗而興奮和感動。再讓學生寫自己最喜歡的花的作文,必然收效良好。

其實,朗讀作為一種語文能力,它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它既是一種教學的目的,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如果運用得好,會使整個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生動活潑的效果。那么,怎樣進行朗讀訓練呢?我談一點個人的體會:

1 激發朗讀的興趣

我先介紹國家普通話測試題目是讀字音、讀詞語、讀課文、說口頭作文四道題,介紹電視臺播音員普通話測試等級很高,介紹要當老師以后先要普通話測試過級。這樣讓學生有大語文的觀念,有大語文的目標。同時要求他們要每人必備字典詞典,隨身攜帶,隨時查字正音,爭取努力三年,三年后普通話遠遠超越別人,超越老師,像播音員一樣能讀,能說。初一學生上進好學,可塑性強,他們信心十足,真正愛上了朗讀,愛上了我的語文課。

2 字詞范讀,要求語文教師要有比較高的普通話朗讀水平,聲母韻母讀音到位,聲調也要到位

老師的示范加上日常指點和鼓勵,學生養成準確讀字詞的習慣,在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讀音慢慢規范,標準。

3 課文范讀,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朗讀興趣

列寧說過:“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注意,記憶和思考。”范讀的作用,在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快速走進課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引起強烈地朗讀興趣和求知欲望。我們情真意切地朗讀《化石吟》,同學們便穿越時空,聆聽遠古的呼喚,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們聲情并茂的朗讀《皇帝的新裝》,一個荒唐的社會展示在同學們面前,讓學生們頓生厭惡之情;我們抑揚頓挫的朗讀《理想》,讓同學們萌生了“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的豪情壯志。……在范讀的過程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幕幕多彩的情意,激蕩在同學們富有創造的想象中,于是,我們的學生便又躍躍欲試,想要一讀為快了。

4 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古人云: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朗讀過程中,僅僅要求發音準確,吐字清楚,聲音洪亮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朗讀技巧方面加以指導和訓練。

(1)要讀出節奏和重音:尤其是詩歌的朗讀。詩歌的節奏感比較強,抒彩比較重,讀出節奏,讀好重音,顯得尤為關鍵,以《理想》為例:“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節奏的劃分,有的是按章節來劃分的,兩字一拍;有的是按意義劃分的,依內容而定。重音的確定,是根據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定的,朗讀時一方面語氣要加重,另一方面,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適當的停頓或托音,這樣,重音的表達效果更加鮮明。

(2)要讀出語氣,讀準語調。一般地,寫人敘事的文章包括兩種語氣:一種是作品中人物的語氣,另一種是敘述人的語氣。要讀出人物的語氣,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體會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讀出敘述人的語氣,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兩種語氣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當然,讀出語氣的前提,是要讀準語調。語調是指句子中間的高低、快慢、輕重、停頓的變化。只要能正確把握這些變化,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現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篇(6)

經過全市老師的多次教學、摸索、驗證,發現這種教學模式很適合新形勢下的教學思路。“六環三步”教學模式中一個核心程序是師生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最終達到問題解決。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有助于養成問題意識,實現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學生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學習方法得到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

“以問題為中心”的“六環三步”問題導學模式分為六個環節,三個步驟。六個環節是指:提出問題――整合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概括――拓展應用――生成創新。三個步驟是指: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篇(7)

首先,感知是認知的開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首先來源于感知。它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礎,是人類獲得感性認識的主要形式。通過這種初級的簡單的認識,對外界事物反復的感知,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如果離開初步的感知,其他一切較高級的復雜的心理現象都難以產生。假如一個人失去了感覺和知覺,那么他就不可能產生認識,更難以產生如正常人一般的情感和意志。所以,只有通過反復感知,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記憶力并為思維提供素材,再在此基礎上,通過思維形成理性認識,從而將理解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2.感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初中語文教學是以文章教學為中心,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教學活動,是一個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項智力因素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忽視感知這條線,就會使學生喪失自主獲得知識的機會,削弱其求知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成為“守株待兔”者。

首先,從學生方面看,初中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時期。他們的認知過程還不能脫離直觀。現在的孩子,由于獨生子女多,學前教育普遍提前,他們入學年齡仍偏小,在心理上還沒有形成固定的認知結構,思維水平基本上還停留在感性階段,遇事、求知有時憑一點點經驗或學習、生活中積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具體設疑,使他們能在明快、簡潔、輕松的教學環境中認知,并且在這種感性認識的反復實踐中逐步形成理性的思維活動。

其次,從閱讀本質特點來看。閱讀不僅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活動和語言技能活動,更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英國學者羅素指出:一切學科本質上應從啟迪心智開始。學習過程中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記憶、理解和思考。閱讀首先是視覺感知文字信息,是由感知過渡到思考的過程。正如蘇聯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贊科夫指出的,語文教學的重心應該轉移到學生獨立認知活動上去,要發展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與態度。

篇(8)

一、中學語文教師的思想觀念

語文學科是一門思想性較強的學科。“文”與“道”在教學實踐中,可謂水融、不可分離。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樹立為教育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理想,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具有終身從教、不計得失的犧牲精神。語文教育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以適應語文教學的需要。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在當今知識社會,創新精神已經成為現代師范精神的一個具有特殊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師要敢于大膽嘗試先進教學方法,吸收先進的科研成果,努力開創語文教學的全新局面。

二、中學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

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就是語文教師在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中所具備的個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質。在教學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操行,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語文教師人格魅力特征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語文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語文教師必須嚴謹治學,敢于創新。在指導學生聽、說、讀、寫的教學實踐中,一定要確保科學性,力求正確性、準確性、清晰性、嚴密性。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及完善,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必須具有鮮活的長流之水才能不斷地滋潤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們的心田。因此。語文教師,應勤奮努力、積極進取,奮發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更新知識素養,扎扎實實地提高業務水平。

篇(9)

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E.Sapir對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做出了精辟的闡釋,他說:“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一方面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人類的知識、經驗是由語言來描述、來儲存的,人類的風俗習慣、行為規范、、社會體制和價值觀念等也是由語言來描述和分析的。可以說語言就是文化的折射;另一方面,作為文化的一種折射,語言本身也深受文化的影響。如何看待文化滲透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看法:

1 文化滲透的必要性

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數語法基本功扎實,但在和西方國家的人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卻常常會引起誤會,甚至是憤怒。而究其原因就在于對西方國家的文化缺乏足夠的了解。例如:在街上或外面碰到外國人就問:“Hello!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 ”這些問題會令外國人很難接受,因為這類問題他們認為是自己的隱私,只有在移民局這類的地方才會使用。正如語言學家沃爾夫森所說:“在與外族人交流的時候,本族人對于他們在語音、語法等方面的錯誤都會比較寬容。而違反說話規則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美國社會學家G.R.Tucker和W.E.Lambet對于外語教學中只教語言不教文化就有這樣的看法:“我們相信任何這類企圖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使得他們不僅不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的民族。相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動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該民族語言的基礎。”學習外語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知識的過程,脫離文化孤立地來教學英語的話,就會給語言教學帶來諸多困難。

2 文化滲透的重要意義

2.1 文化滲透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許多學生簡單的認為:“只要打好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掌握一些閱讀技巧,理解能力就自然上去了。”許多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僅僅就局限于字面的理解,容易“望文生義。”如果缺乏對語言國文化的了解,就很難真正意義上理解所學的文章。而詞匯、語法和文化知識是閱讀理解的三個關鍵要素,但如果不重視其文化的學習就難以邁向更高的英語閱讀理解水平。

2.2 文化滲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就能激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進行文化滲透,介紹必要的英美文化知識,也是調動學生學習氣氛和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快了的學習。正如美國教育家斯賓塞提倡的“快樂教育”那樣,教育要盡量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快樂的情緒去學習知識,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為一種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過程。

2.3 文化滲透有助于學生認識英漢交際風格的差異

一位翻譯陪美國客人吃飯,當他們飽嘗了中國的美味佳肴后,翻譯問:“What staple food would you like?”(你想吃點什么主食?),這令美國客人很費解,因為美國人通常把一餐當中吃得多的稱為主食,而中國人則無論吃什么菜都是把米飯和面食作為主食。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因此,如果忽視了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的重要作用,語言在交際運用中就會出現差錯。

3 文化滲透的方式

3.1 結合中國文化,欣賞英語諺語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華——諺語。在課堂中,開展Guess and Translation 專欄,學生分組做競猜,通過多媒體課件每顯示一個英語諺語,各組內每個成員都可起立翻譯,前提是用漢語的諺語來翻譯。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譯為:今天是昨天的教師)學生要譯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為最佳,該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譯為:活著無目標,就如航海無指南針。)顯示該諺語后,教師先向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詞詞意是什么?根據sailing 航海一詞,學生都會根據這一詞猜出compass是指南針之意,再翻譯該諺語,“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這句中文諺語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3.2 對比中西節日,學習背景文化

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有的節日,隨著文化的融合,中國節日特別是傳統節日倍受外國朋友的青睞,如燈籠節又叫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清明節( Tomb-sweeping Day),龍舟節又叫端午節(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Mid-autumn Day) ,重陽節(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樣,學習英語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開展“中西節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 專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收集關于西方節日的相關信息資料、圖片、音樂或影片,可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課件,向“中國人”簡介西方節日的相關習俗知識;另一組收集中國的節日,同樣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其由來、習俗等等。

3.3 巧用動物滲透文化知識

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動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漢語說壯如牛,英語卻說as strong as horse.壯如馬;漢語說亡羊補牢,英語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亡馬補牢”;從以上的關于動物的習語中可能聯想到在語言形成與一個國家的社會形態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是農耕民族,以牛為主要的勞動力,故出現“壯如牛”一說,西方是以游牧為主的,所以馬在他們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現“壯如馬”“ 亡馬補牢”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樣西方對狗是情有獨衷的,所以英語中有大量的關于狗的習語,如 lucky dog 幸運的人,top dog 優勝者,under dog 失敗者, 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會叫的狗不咬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按功行賞等。在教學中滲透有關此類的文化知識,并鼓勵學生收集相關動物的習語,開展“動物晚會”Animals’ Party 的活動。

文化是語言的一部分,要使學生能夠使用得體的語言進行交流,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就要適當的進行文化滲透,否則,盡管學生能夠在語法方面正確無誤地講英語,但可能造成許多的誤會和不愉悅。

參考文獻

[1]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篇(10)

中圖分類號:H09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1-00-01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經濟的飛速發展又不斷促進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提高。在一些國家目前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大學失業人數每年都在增加,甚至一部分大學生待在家里幾年也沒有找到工作,還有就是許多企業一線技術崗位空缺,正是這種情況促使中職教育存在著廣泛的發展空間。可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近幾年出現用人單位與員工發生糾紛的現象卻越來越多。根據很多用人單位都反映,究其原因,最后發現現在員工的個人修養、職業素質低下,缺乏相應的職業道德。那么要想培養出一個出眾人才,一個綜合素質高,讓用人單位滿意的人才,這就需要學校在對培養對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之外,還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個人氣質、文化修養及道德素質的培養。而在學校進行相應綜合素質培養,其主要的方法就是對其進行文化、道德熏陶,即語文課程的開設能起到關鍵作用。

一、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訓練中進行。要著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文化修養的覺悟得到提高,具有初步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同時我們必須采取熏陶漸染,潛移默化,循環往復,逐步加深”的方法,從而更好的發揮語文教學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作用。我們大家都知道,大部分學生是進不了普高,才進職業高中,另一部分還是“直升生”。他們基礎差,學習自覺性缺乏,自卑、厭學。而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我們中職學生精神世界有著很大的影響。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更是中職學校的重要內容。讀書可以明理,明做人之理,明報效國家之理。古人還說“君子之學,必先明之者心,知所養,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謂“自明而誠也”。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具有豐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以使學生胸襟開闊,心靈凈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并將其轉化為學習上的動力,堅定理想和信念,發奮學習,報效祖國。而語文教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恰好體現了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中職語文教學方式的重要性

在中等職業教育中,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找其原因:一方面,學生重視程度下降。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術型人才,專業課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主課,而文化課則成為副課。另一方面,教師重視程度下降。由于中職教育沒有升學壓力,致使一些語文教師缺乏創新精神,教學模式化,形式呆板,教學中缺少情感互動。因此,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個別學生甚至覺得語文枯燥無味。所以要想提高中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其語文教學的方式就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來改變這種現狀呢,就要我們隊教學的方式進行一定的創新。

第一,從教師本身做起,教師應從根本上更新觀念,明確責任。中職語文教師應明確語文教學的責任,它負載著人類文明傳承的重任,承擔著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責任,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讓語文課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的舞臺,一個生活的濃縮片段,一個理想展翅的天空。學生在語文課上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釋放自己的激情,培養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語文課雖然是一門重要的工具性文化基礎課,同樣受到了冷遇。所以教師應從根本上更新觀念,明確責任,提高學生對語文課重要性的認識。

第二,從學生抓起,引導學生轉變觀念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愿你獲得真正的財富―能力》中提出適應當今市場經濟需要的十大能力是自制力、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分析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預見力、決策力。似乎未提語文能力,但實際上每一項能力都和口頭的“語”、書面的“文”有關,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的榮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更多地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在課堂中的演講、寫作、片段寫作訓練等可以既給學生以壓力又給他們以誘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語文課內容的理解,豐富詞匯,鍛煉口才、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從而增強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第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和諧課堂氣氛。語文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韻律。教師是指揮,學生是不同種類的樂器,要合奏出和諧美妙的音樂,才能形成“教”與“學”的良性互動。質疑討論、創造情境、播放音樂、引入課件等等。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學生愛上語文課,我們的目標就達到了。所以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而且更能引起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上一篇: 城市公共景觀設計 下一篇: 醫藥行業定義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又爽又猛又粗国产免费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午夜美女性爱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三级欧美 | 亚洲无线码二区在线观看 | 日少妇高潮出水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