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1 16:10: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景區的經營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通過將旅游電子政務、數字化景區和旅游電子商務等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并提高旅游服務和管理水平,最終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加強對智慧旅游在旅游景區經營中應用方式的研究已成為當前旅游部門和相關技術部門需要著重開展的關鍵工作。
1.智慧旅游時代下旅游市場特點
智慧旅游時代下旅游市場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散客和自助游客的比例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需求的個性化發展,傳統的以團隊為主的旅游模式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而自助游和散客在游客總量中的比例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變化趨勢,而這一情況的產生正是由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旅游產品更能夠滿足游客在衣、食、住、行、購、娛方面的個性化需求所導致的;(2)旅游方式的自由化、休閑化發展。當前,游客的旅游體驗更加趨向于自由化和休閑化,而在旅游方式上,游客則更傾向于通過上網咨詢和下載旅游軟件等智慧化的手段出行,以便提高自身獲取旅游景區信息的準確性和便捷度。
2.傳統旅游景區經營管理弊端
2.1外部經營弊端
傳統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外部經營弊端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宣傳方式過于僵化。對傳統旅游景區宣傳模式進行分析可知,其大都以海報宣傳、電視廣告以及旅行社營銷和節會活動為主,在宣傳方式上過度機械化,且在付出較高宣傳成本后,無法獲得預期效果,從而形成了對景區經濟效益增長的嚴重制約。二是客源渠道狹窄,傳統旅游景區的客源渠道大都來源于旅行社以及旅游市場自發的門票經濟,然而,在當前旅游市場由團隊逐漸向散客轉化的過程中,大多數游客則更傾向于在網絡中獲取旅游產品的相關信息,相應地,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傳統客源渠道已難以滿足景區自身發展的需求。
2.2內部治理弊端
傳統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內部治理弊端主要表現在:(1)景區服務水平較低。對旅游景區的經營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可知,其較一般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更強,例如,在旅游安全保障方面,相關安全防護基礎設施不僅涉及建筑、電氣、水利等諸多層面,而且還需配以相應的技術進行建設,已出現安全保障不完善的情況,從而增加安全隱患。還需說明的是,對于旅游景區而言,其無法像其他企業一樣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企業文化規范人員行為和提高服務質量。(2)旅游資源的保護能力較弱。目前,我國個別景區仍然存在破壞性建設的情況,而客流疏導和對游客行為規范工作力度的缺失也進一步加劇了旅游景區植被破壞、環境污染和文物的破壞。
3.智慧旅游理念在旅游景區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3.1外部經營手段的優化
首先,旅游景區應進一步強化旅游產品的新媒體營銷,通過借助新媒體營銷手段來加大景區的宣傳力度,通過加強同旅游專業網站、旅游論壇和手機移動終端等新媒體的合作,使游客能夠對其相關旅游產品和服務予以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依托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擴大推廣范圍,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進而提高旅游景區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其次,智慧旅游理念強調以網絡平臺作為旅游景區客源的核心平臺,通過搭建旅游產品的電子商務平臺,從而滿足游客在衣、食、住、行、購、娛方面的需求,以網絡選購的方式強化游客旅游體驗的同時,拓寬客源渠道,為旅游景區提供可靠的客源保障。
3.2內部治理手段的優化
智慧旅游理念在旅游景區經營管理中應用的另一體現即內部治理手段的優化。首先,智慧化旅游理念要求旅游景區進一步提高其服務水平,一方面,通過構建并完善景區網絡通信設施和安全基礎設施,從而為景區經營管理的智慧化轉型奠定通信和安全基礎,通過優化地區無線網絡、配置智能終端和構建門戶網站,為游客提供通信、信息查詢等諸多服務,滿足游客旅游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將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引入景區經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并輔之以向英國的考勤辦公系統和可視對講系統,進而提高景區工作人員的業務處理和信息管理效率,為其各項決策、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據。其次,在旅游資源保護方面,智慧旅游理念下,旅游景區應與相關技術部門展開高效合作,積極構建客流網絡管理系統和景區電子監控系統,利用電子門禁、智能監控、人員定位和車輛追蹤等系統功能引導游客流向并規范游客行為,在保護旅游資源的同時,提高景區服務水平。
結論
本文通過對智慧化旅游時代下旅游市場的特點進行說明,并針對傳統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弊端,對智慧旅游理念在旅游景區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做出了系統探究。智慧旅游理念更加側重旅游景區新媒體營銷和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通過完善通信、安全等基礎設施和構建客流管理與電子監控系統來提高景區服務水平和保護景區資源,對于促進旅游景區及旅游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X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05-0261-01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人民收入的增多,閑暇時間的增加,旅游需求的增長,作為“朝陽產業”的旅游業正在迅速蓬勃的壯大,越來越多的旅游景區在不斷的開發,同時也得到了很多游客的“青睞”,為了保證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游客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分析與掌握景區旅游流的時空分布特征
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從各個游客集散中心或常住社區前往景區進行觀賞、游樂等活動,在景區內部和外部系統之間形成一定強度的旅游流。這里主要探討旅游景區內部游客活動的時空規律。
1.景區旅游流的時間變化
景區旅游流的強度在一年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表現出較強的季節性。淡季游客較少,大量設施設備閑置;旺季人滿為患,景區資源環境承受較大壓力。由于氣候等自然條件的變化,旅游景區的植被、地表景觀等一年四季呈現出節律性的變化。因此,我國的許多以自然資源為依托的室外景區都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從接待游客數量來看,有明顯的淡季和旺季。例如,每當冬季來臨,由于九寨溝大雪封山,進入景區的公路、山路路面結冰、結霜,汽車難以進入,部分游客對寒冷天氣無法適應,冬季九寨溝的游客明顯減少,形成淡季。影響景區客流季節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出游時間。對于我國出游人口的大多數而言,由于工作等原因,平時一般沒有外出旅游的時間,中、遠程距離的旅游往往集中在節假日或長假期間,而周末雙休日是近程旅游的高峰期,寒暑假是教師、學生出游的集中期。
在一天之中,景區旅游流的強度也是不均衡的,表現出明顯的時段性。高峰時段會形成游客排隊等待,低谷時段則游客稀疏。景區由于與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務基地的距離遠近不同、開放時間、活動內容等不同,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時段,會形成客流的高峰和低谷。在進入景區的高峰期,景區入口處客流量巨大,會形成游客的排隊現象;在沒有開展夜游的景區,黃昏時段是游客離開景區的高峰期,在景區出口,客流強度較大等等。例如,深圳歡樂谷的開放時間是每天9:30―21:00,由于晚19:00有大型主題晚會,每天3:00前后是入園高峰期之一。
2.景區旅游流的空間變化
一般而言。景區都有一個或多個出入口,進入景區后,游客在導游的帶領下、在導游圖或路標系統的導引下,會沿著一定的線路或景區游道進行游覽。以最簡單的一日游景區為例,旅游者要經過到達―泊車―買票―驗票進入―參觀、游樂、看節目等―午餐―參觀、游樂、看節目等-出口―取車―離去完整的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游客的空間位移過程是線性的、連續的,如果游客在某一處停留時間過長,或者說是某個景點停留游客過多,也會出現旅游流。同時,在旅游景區出入口、高級別的吸引物、主要游樂場、表演場所、購物場所、就餐地點、游道的交匯處等節點會形成人流匯聚,特別是在旅游旺季的高峰期,這些節點會承受游客超負荷的壓力,對資源環境、接待設施產生較大的影響,會出現游客排隊、等待,容易產生各種事故。
二、對旅游景區最大環境容量的確定與控制
旅游環境是指旅游活動得以生存、進行和發展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是旅游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旅游環境系統不是指一個單純的自然環境,而是一個包含了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在內的復雜系統,該系統是圍繞作為環境主體的旅游者而建立起來的,它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與主體的多種組合產生相互聯系的復雜系統。而旅游環境容量是指一定時期內,某種狀態或某種條件下,不會對旅游目的地的環境、社會、文化、經濟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質量等方面帶來無法接受的不利影響的旅游業規模最高限度。它是建立在旅游環境系統基礎之上的,在文章中,主要探討的是量化的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數最大值,即在滿足游人的最低要求和保護風景區的環境質量要求的情況下該風景區所能容量的最大的游客量。
旅游環境容量具有靜態性和動態性的特點,長期而言,旅游環境容量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系統,它隨著旅游者消費行為的變化、旅游地的發展及旅游時間的延伸而不段變化。影響旅游景區環境容量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態、資源、天氣、當地風俗文化、當地居民態度、游客素質、游客心理、時間、空間分布、接待能力等等。旅游景區應利用現代化、先進的科技工具,隨時檢測并關注景區內游客的數量,在景區熱門景點未達到飽和前,不需要采取任何控制容量的管理措施;一旦熱門景點出現擁擠,應立即通過電子公告牌向游客發出預警信息,引導游客流的合理改向;如果熱門景點的超載經常發生,景區應考慮設立新的景點,或者是提高門票價格,強制分流等,同時為預防以后超載事件的發生,延長景區開放時間,加強淡季促銷,分流一部分旅游旺季時的游客。
旅游景區是旅游業發展的核心要素。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旅游者消費行為的日趨成熟,與旅游景區相關的飽和超載、過度開發、管理體制不順、旅游體驗欠缺、國際競爭力下降等深層次問題逐漸顯現,成為我國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新“瓶頸”。突出表現在:由于景區管理水平的低下,導致部分一流的資源成為二流甚至三流的旅游產品。目前,旅游景區管理及服務人員非專業構成的特點,將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懂專業、職業化的景區管理服務人員將成為景區競爭力的主要構成要素。《旅游景區管理》已成為市場需求最迫切的專業課程,也是實踐應用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其目標在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景區管理人才。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現代旅游景區發展的趨勢和管理理論的動態,加深對旅游景區規范化管理和高效益的市場化運作的認識,掌握現代旅游景區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基本策略和運作技巧,培養參與現代旅游景區規劃設計和市場營銷能力,為學生架構現代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理論體系和操作模式,使學生們既有理論基礎,又具備動手能力,從而為學生將來從事旅游景區的經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但由于這門課程開設較晚,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因此,在景區管理的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入“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景區管理課程教學與景區產業互動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從而為需求緊迫的景區行業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項目教學法相關理論
(一)項目教學法的概念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為了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習慣于一個完整的方式,所設置的“項目”包含多門課程的知識。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項目教學法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的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教師已經不是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是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學生具有90%的積極性。
(二)項目教學法的作用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以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教學為例,可以通過一定的項目讓學生完成模具設計、加工生產、產品質量檢驗等生產流程,從中學習和掌握機械原理、材料處理、制造工藝以及各種機床的使用與操作。還可以進一步組織不同專業與工種,甚至不同職業領域的學生參加項目教學小組,通過實際操作,訓練其在實際工作中與不同專業、不同部門的同事協調、合作的能力。
(三)項目教學法的特點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1、目標指向的多重性。對學生,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對學校,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探索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管理特點、考核評價、支撐條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學校課程體系。
2、培訓周期短,見效快。項目教學法通常是在一個短時期內、較有限的空間范圍內進行的,并且教學效果可測評性好。
3、可控性好。項目教學法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活動由教師全程指導,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練習技能。
4、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完成一個項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從原理開始入手,結合原理分析項目、訂制工藝。而實踐所得的結果又考問學生:是否是這樣?是否與書上講的一樣
二、項目教學法在《旅游景區管理》中的應用
(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課堂授課為主,學生通常學到的知識是間接的、理論性強的,這樣就和社會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要求相差甚遠。一個好的項目能夠把學生帶入旅行社經營管理的職場,讓學生真正身臨其境地扮演工作人員的角色,設身處地地進行分析和判斷企業所處的情境,考慮每一個步驟可能給旅行社運營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旅游景區開發與設計內容時,學生不能深刻理解且容易忘記。在項目進行時,學生會不斷地用項目開發設計的程序來反復操作,這樣一來在無形中會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思考和運用,使得知識變得難以忘卻,同時還能琢磨其中的一些細節和注意事項。
(二)注意項目的確定和篩選
設計好的項目是項目實施的基礎環節,我們一定要重視。一個好的項目要以職業能力為目標,適當選用教學內容,要把各個知識點自然的聯系起來。設計項目要考慮項目的可操作性,分析學校可使用的教學設施,盡可能的模擬全真的企業場景。項目要把握好難易程度,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同時要兼顧學生的整體水平,具備一定的可發揮余地。項目結束后要進行評價的,所以設計時要注意項目的可評價性。在項目化教學中,大多的項目都是需要同學們分組合作完成,最好采用自愿結合的方式,以5—6人為一組,并選出組長、副組長。在這里一定要賦予組長、副組長相應的權力,可以在項目結束后對自己的組員進行相應的打分評價,允許并要求他們采用公司管理方式帶領組員共同完成項目任務,這樣可以更深入地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組織能力。
(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作為旅游專業的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在實踐和理論上的業務水平,豐富專業上的相關知識,俗話說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在項目教學中,更需要能夠理實結合的專業教師,能夠精選項目,課前熟悉項目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準備好項目討論可能涉及到的相關知識,注意與其他教學手段的協調,講究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這些都需要專業教師在平時加強專業理論的探索,多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能多到相關企業去實習,接觸第一手的行業相關信息和資料。
(四)項目評價必不可少
項目是分組或獨立完成的,為了多掌握知識技能,項目完成后必定要進行相應的總結評價。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先由各組代表通過PPT展示等方式來進行項目說明完成項目的步驟、方法,其他組進行點評,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欠缺,如何改進。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知識點。
總之,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媒介,以職業能力為目標,以企業為背景的系統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開展合作和探究式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構建,項目教學法有助于挖掘學生潛能,提升創新能力,從而獲得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或任務的知識與技能。
參考文獻:
[1]秦雅林.項目教學法在旅游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06,(35).
[2]宋麗華.淺議項目教學法[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5,(S3).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旅游市場出現了“散客化”的旅游潮,歐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國的散客市場份額達到70%~80%,有的甚至高達90%。經營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成熟度的重要標志。我國散客旅游的比例雖然低于旅游發達國家,但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據2006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的統計,在出境旅游中,2006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3452.36萬人次,其中經旅行社組織出境旅游的為843.02萬人次,只占出境旅游總數的24.42%,比2001年降低6%。在我國國內旅游中,2006年我國城鄉居民出游總人次為13.94億,其中由旅行社組織的僅為7583.78萬人次,僅占出游總人次的5.44%,比2001年降低2.12%。可見,散客旅游已占我國旅游客源市場的大半江山,旅游市場正在進入散客時代。散客旅游的發展是旅游業進入更高層次、更新階段的產物,也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旅游景區所形成的以旅行社為主要渠道,專注于團隊旅游市場的營銷模式和傳統理念,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散客旅游的涵義
散客旅游是相對于傳統的團隊旅游形式而言的。國際上,散客常被稱為FIT(Foreign Independent Tourist),意為去異地獨立旅游者,這種旅游往往預付一定旅費,沒有陪同,人數一般在5人以下。但在某些地方如果游客有要求,也可提供導游服務。在我國,散客旅游常又被稱為自助或半自助旅游,是由游客自行安排旅游行程,零星現付各項旅游費用的旅游形式,強調其旅游行程由散客自行安排和計劃,人員構成可以是單個游客,也可以是一個家庭或幾個好友,人數一般不超過9人。
在實際旅游活動中,散客的表現多樣,很難用一個很明確的定義來描述,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界定。但不論是哪種形式,散客都會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旅游行程安排的自主性強,付費方式相對靈活,旅游產品購買的“點菜式”。根據旅游者購買旅游產品的方式和內容,我們可將散客旅游劃分成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1.散客包價旅游。這是指旅游者根據和旅行社一同制訂的旅游行程計劃進行的旅游,這種旅游要依托旅行社來完成,與團隊旅游相同的是通常也采取一次性預付旅費的方式,其包價服務項目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旅游行程計劃完全是由旅游者自行來制訂的,旅游者的自主性比較明顯。但在旅游活動實施過程中,游客的隨意性和靈活性相對較差。
2.小包價旅游。也稱為選擇性旅游,通常是指旅游產品中的住房及早餐、機場(車站、碼頭)至飯店的接送和城市間的交通由游客委托旅行社來完成,其費用由游客在旅游前預付,其他的旅游項目如導游服務、午晚餐、參觀游覽購物等可由游客自由選擇,其費用可由游客旅游前預付,也可現付。
3.組合旅游。這種旅游方式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旅游者自行從旅游客源地分別前往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目的地組成旅游團,按當地旅行社事先的安排開展旅游活動。旅游者將在旅游目的地的游覽項目委托給當地旅行社,其他如住房、城市間交通等都由游客自行解決。
4.全自助游。這種旅游方式通常不與旅行社形成委托關系,旅游者自行前往旅游目的地,根據自己的旅游行程計劃安排旅游活動。其突出的特點是旅游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強,對旅游產品的購買是“隨走隨買”。
二、散客旅游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旅游環境方面。現代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與完善,旅游景區服務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為散客出游提供了物質保障。現代通訊手段的進步,使旅游者獲得旅游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獲取旅游信息的便捷使旅游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旅行社的依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交通設施的發展和服務的完善,民航價格的回落,私家車擁有量的迅速增加,使游客自行出游不再是難事。同時,由于許多地方政府開發旅游的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景區被開發出來,景區服務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散客出游有了更多的選擇范圍,也有了更好的物質保障和安全保障。
2.旅游者方面。旅游者消費意識的覺醒與提高,自主意識與自主能力不斷增強。由于出游的時間寶貴,人們對旅游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特別需要適合自己個性、主題的旅游線路。旅游者消費觀念的日漸成熟,他們開始不滿足于規范化團隊旅游對個性的壓抑,追求適合自己個性和需要的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
同時,旅游者結構發生變化,中青年游客出游比重增加。相對于老年游客和兒童游客,中青年游客更具有喜愛冒險刺激的性格特點,同時由于中青年游客工作和家庭的壓力大,出游時間更顯寶貴,所以他們對旅游的質量要求更高,特別需要適合自己個性、主題的旅游線路。
國際經濟聯系加強,商務活動日趨頻繁,商務游客的增加也是散客旅游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3.旅行社方面。傳統旅行社推出的包價組團旅游方式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旅游線路、旅游項目限制過多,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旅游者的個性需求。同時,由于旅行社推出的旅游產品結構單一、重復,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不足,導致旅游者難以找到符合個性需求的有特色的旅游產品。另外,個別旅行社和導游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壓縮景點游覽時間,增加購物次數,延長購物時間,導游服務質量差,使得游客對團隊旅游失去了興趣和信心。
4.其他方面。2008年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辦,我國作為舉辦地國際聲譽和吸引力都會得到極大的增強,大量外國游客也將涌入我國。此外,國家從2008年開始實施新的休假制度,改變了過去集中三個黃金周的休假方式,增加了傳統節日的假期,實行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新的休假制度的實施為散客自由出行、避開旅游高峰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三、當前我國旅游景區在營銷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旅游景區的產品大多缺乏個性,市場認可度低,基本為一次性消費,重游率低。
由于景區資源的類同化導致景區產品的同質化,由于個性的缺失難以形成有特色的產品,極易被復制克隆,難以擺脫低層次低水平的競爭。對景區資源的深度利用不足,沒有形成產品體系。既缺少主打產品,又缺少衍生產品和伴生產品,產品的譜系和延伸不足。
景區產品的規劃設計缺乏針對性,市場認可度低。概念性的產品停留在理念上、規劃中,未能轉化為市場形態的產品。傳統景區產品模式是以景觀為中心設計,以觀光為主線展開,游客被組織計劃安排,被動的消費產品,導致景區產品大多為一次性消費,重游率低。
2.旅游景區的營銷渠道單一,以委托旅行社的分銷方式為主。直接針對散客的銷售渠道還未真正建立起來。
我國大多數旅游景區還是以旅行社為主要營銷渠道,利用價格折扣的優惠,來爭取進入旅行社推出的線路,形成了很強的路徑依賴。一些旅游景區認為,散客市場利潤薄、業務零碎,索性對散客市場漠不關心,甚至完全放棄。這種重團體輕散客只會讓利潤空間有限,對散客市場的不關注,失去的是更大的市場蛋糕。
3.旅游景區價格策略和獲利模式單一,沒有針對目標消費群體建立科學的景區價格收益體系。
目前,我國旅游景區大多還停留在產品經濟層面,獲利摸式單一,贏利模式基本上都屬于門票經濟。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門票加上少量的其他收入。景區的經濟增長仍主要依靠增流量漲門票。
4.旅游景區的宣傳促銷溝通單向乏力,基本處于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狀態。
旅游景區現在已經認識到旅游屬于注意力經濟,開始重視進行宣傳促銷,但一些旅游景區促銷投入逐年遞增,邊際效應卻是遞減,效果強差人意。其原因在于單個的旅游景區就其規模、影響力和感知力難以形成一個獨立的吸引源,難將旅游者吸引過來。
四、面對散客旅游時代,旅游景區開發與營銷新策略
散客旅游的發展是旅游業進入更高層次、更新階段的產物,也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散客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景區固有的營銷模式和營銷理念已顯得不合時宜,針對散客的消費和需求特征,旅游景區應當走出對旅行社的過度依賴,逐步向散客市場傾斜,開辟景區營銷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1.正確認識旅游景區產品,構建完整的景區旅游產品體系。
旅游景區產品不能僅僅理解為旅游地的風景名勝,還應該包括必要的旅游設施、旅游環境、游客觀賞和參與的各種活動項目、景區管理和各類服務等。旅游景區產品的實質是服務,而不是風景名勝本身。
旅游景區產品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
(1)旅游線路和景區基礎設施。這是旅游景區產品的硬件部分。旅游線路包括景區外交通線路和景區內游覽線路,也就是景區的通達性。旅游景區產品的銷售不同于一般的實體商品,其經營要依靠大量的客流。在國家交通條件改善的情況下,影響旅游景區通達性的不是主干交通,往往是旅游景區門前的最后的“十公里”。
(2)旅游景區吸引物和活動項目。旅游景區吸引物是景區內標志性的觀賞物,是景區旅游產品中最突出、最具有特色的景觀部分,是旅游景區賴以生存的依附對象。景區內的活動項目能使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更有趣味性,更能突出旅游服務的主題,因而往往成為旅游促銷的重要內容。
(3)景區管理與服務。包括在對旅游者服務之前的景區規劃、設計、開發、加工、組合、采購服務和直接面對旅游者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這是旅游景區產品的核心部分。
在正確認識旅游景區產品的基礎上,旅游景區應充分考慮散客的個性消費需求,開發適銷的景區旅游產品:第一,在旅游交通上要重視景區內交通線與景區外交通主干道的有效銜接,完善景區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能滿足散客在景區內的吃、住、行等基本需求,有效延長散客在景區的逗留時間,由時間引出需求效應。第二,景區產品開發應堅持以觀光產品為主, 同時要積極開發度假休閑、都市娛樂、會展旅游, 自駕出行、自由探險、運動休閑、拓展訓練以及高爾夫旅游等新型的、游客參與度高的度假旅游產品和專項旅游產品, 構建完整的旅游景區產品體系,以滿足游客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第三,引入現代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方式,管理的技術以提高景區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從過去接待型經驗型的傳統管理階段轉到精細化人性化的現代管理階段,根據旅游景區的管理特點,尋求有所創新又簡潔實用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2.建立旅游景區多管齊下的營銷渠道策略。旅游景區產品銷售渠道能否促進最終的銷售目標的實現, 取決于旅游景區對銷售渠道的設計和管理。只有建立多層次、多方向的立體旅游景區營銷渠道網絡,才能解決旅游景區營銷對旅行社過度依賴的問題。
隨著旅游產業的日趨成熟, 旅游產品的銷售渠道日益增多, 景區直銷、旅行社、旅游協會、電子商務、捆綁其他銷售渠道、各種旅游交易會, 博覽會等等。歸納起來,營銷渠道主要有兩種模式;直銷和分銷。
直銷,是指景區不通過中介機構,直接面向旅游者銷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其執行主體,可以是景區的營銷中心或市場營銷部門,也可以是景區控股或參股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旅游公司。景區直銷的方式,除了在客源地自設銷售點之外,還有上門推銷、電話推銷、信函推銷、網絡推銷等。
分銷,是指景區通過某種契約形式,將銷售任務委托給旅游經銷商以及其他專業機構去完成。在委托銷售的同時,景區也會相應做出承諾,讓渡部分銷售權限給機構,如時間地點的選擇和門票價格的確定等。
旅游景區到底如何來設計銷售渠道,景區應結合景區自身的特色,充分考慮銷售渠道目標的確定、渠道模式的建立及成員的選擇。旅游景區在充分利用現有的傳統渠道時, 還要密切注意新興的渠道。短渠道銷售是未來旅游營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企業應利用互聯網這個渠道, 加強景區旅游信息化服務建設,配合滿足游客的個性化要求, 實施定制營銷, 縮短分銷渠道, 盡可能讓最終顧客受益。
(1)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社分銷渠道,在旅行社設立景區咨詢窗口,加強對窗口服務人員進行景區知識和特色的相關培訓,使旅行社咨詢窗口能為散客熱情提供有關旅游景區的各種旅游信息,推薦靈活多樣的服務項目,給予散客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及時追蹤散客市場動態,做好信息反饋,
(2)逐步建立和健全旅游景區散客預訂系統,尤其是在交通、客房和瀏覽項目方面逐步建立為散客服務的電腦預訂網絡,通過電腦聯網,隨時了解景區的交通情況和景區飯店的預訂情況,接受散客咨詢和預訂,并可提供旅游資源方面的信息。
(3)在景區所在的中心城市的交通樞紐,如航空港、碼頭、車站、市區主要街道路口等設立醒目的中外文路標、導游交通圖、指示牌等,清晰地標示旅游景區的地點、方位和距離,為散客“指點迷津”。
(4)在景區散客主要客源城市的繁華地段設立“旅游問訊中心”,提供旅游咨詢幫助以及代購交通票、代訂客房等服務。
(5)有條件的旅游景區可開通旅游信息咨詢專線電話。
3.針對散客消費方式,制定靈活的價格策略,促使景區發展從流量增長型向效益增長型轉化。散客旅游的付費方式是零星現付,即購買什么、購買多少,都按零售價格當場支付,價格比團隊旅游相對貴一些,因此散客對價格變化的敏感度也高于團隊游客。對于散客旅游市場的開發應更好地發揮價格杠桿的良性調節作用,采用靈活的定價方式。此外,一些過去只對團隊的價格策略也可以經過改造而移植到散客市場上來。
(1)區別不同時間實行差價。如旅游淡、旺季實行浮動價,淡季景區內的客房餐飲實行優惠,連續消費越多,價格越優惠。景點門票周末價高于平時,旺季價高于淡季價等。
(2)景區套票優惠制。對旅游景區內所有的游覽景點和游玩項目進行捆綁銷售,實行套票優惠,套票可在規定時間內消費,這樣散客也可以獲得價格優惠。
(3)重游客優惠制。旅游產品是無法儲存的,要保持一定的銷售量,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客源,對重游景區的散客,可以憑前次購買的門票存根獲得一定的價格優惠。
(4)預付優惠制。這種價格方式打破了散客旅游時傳統的“現付現享”難優惠的付款方式,散客在景區可以通過預付款方式購買在景區內吃、住、行、游、購、娛等消費通用的消費卡,刷卡消費時可獲得相應的折扣優惠,未消費完的可全額退回。這種方式可以使游客在景區內自由、方便地消費,同時還能獲得價格優惠,對景區來說也能盡可能地回籠資金,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以人為本,建立旅游景區多樣化、精細化的產品促銷網絡。一個旅游產品最終要實現銷售,往往需要經過大力的對外宣傳和推廣工作才能完成。在旅游市場運行過程中存在一個銷售鏈,即“旅游產品宣傳促銷旅游客源旅游效益”的連動過程,在這個鏈條中宣傳促銷卻是最為關鍵環節。
旅游產業具有先天的宣傳功能,游客是旅游景區對外宣傳的核心。游客在游覽景區后會與親朋好友分享旅游的體驗與感受。這一特殊的分享過程,使旅游景區對外宣傳具有了更加濃厚的人本色彩,旅游促銷要注重以人為本。在散客旅游時代,針對散客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 旅游景區開展促銷工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促銷方式多樣化。散客旅游時代也就是個性化消費時代,游客對不同的旅游促銷方式感知程度各不相同, 單一的促銷工具無法讓所有的游客都感興趣。旅游景區企業必須根據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和愛好、旅游景區產品及市場特點采取不同的促銷工具和促銷策略。如可以采取旅游廣告、公共關系、營業推廣、人員推銷、節事活動、口碑、網絡、捆綁優惠銷售等方式, 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加以組合。
(2)旅游景區廣告要采取多樣化的媒體組合。景區廣告目的在于展示景區的風格、特色,塑造景區形象,勸說各地的人們來游覽,因此景區廣告是以勸說性廣告為主。在現代社會中,生活方式和社會活動多樣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媒介接觸習慣。旅游企業必須根據目標顧客最有可能接觸到的媒體來傳播旅游產品和品牌概念。一般來說,景區的廣告是多種廣告形式的組合,電視、戶外廣告、雜志通常是景區理想的廣告組合方式。相對于傳統媒體,網絡媒介具有信息海量性、時效性、互動性的優勢, 有關資料表明喜歡旅游的人群往往都喜歡網絡。因此網絡是旅游景區廣告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媒體。
(3)注重景區細節促銷。相對于團體游客,散客在旅游過程中會表現出對周圍環境、設施、布局更加留意和敏感,從景區游覽線路和導游指示牌的設計、公共洗手間的布局,服務人員的著裝態度甚至小到景區垃圾桶的形狀、間隔距離以及是否分類投放,都會成為散客旅游過程中關注的對象和旅游結束后談論的話題。因此,旅游景區要關注細節,完善為游客服務的功能與設施,注重設計的細節,環境的細節,營造的細節,管理的細節,服務的細節,走精品取勝之道,使細節出亮點,精品成賣點。
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導游業務[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73~79;115~116
[2]田里:旅游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4~138
從國內研究成果看,景區餐飲相關文獻最早見于2000年,截至2014年7月,以景區餐飲/景區飯店等為關鍵詞的文章數為26篇,其中,張滿林[1]等分別對泰山等景區餐飲的餐具、安全監管機制等進行了實地調查;徐波林[2]等從環境影響的角度探討了景區餐飲低碳模式構建問題;孫英杰[3]通過調查北京市4A級以上旅游景區餐飲狀況,提出了景區餐飲的評價標準;其它學者分別從產品、建筑、布局、消費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研究對于旅游景區餐飲關注度不高,研究成果較少。通過梳理現有文章發現,景區餐飲研究仍未脫離社會餐飲的一般范疇。然而,與社會餐飲相比,景區餐飲在客源構成、市場營銷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獨特性,不能簡單地將社會餐飲的研究結論直接應用于景區餐飲的研究中。因此,從旅游景區餐飲的特點出發,探討景區餐飲的業務構成和核心內涵,有助于旅游景區餐飲的科學管理和旅游景區的健康發展。
二、旅游景區餐飲類型
目前,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景區餐飲類型進行了劃分,姜若愚按照餐飲服務經營方式,將其分為景區自主經營、承包經營和特許經營;趙建橋從消費層次出發,認為風景名勝區餐飲設施包括餐飲點、餐飲店、一般餐廳、中級餐廳和高級餐廳;孫英杰總結出北京4A級景區餐飲類型包括御膳、飯店、西式快餐、零售亭等,上述旅游景區餐飲分類仍然采用了社會餐飲的分類方式,未能體現出旅游景區餐飲的特殊性,本文以游客類型為出發點,通過綜合各類型游客的消費金額、停留時間、核心需求等內容,將景區餐飲分為團隊餐飲、普通散客餐飲和高級餐飲,并以此為依據,總結其經營管理特點。
1.團隊餐飲。團隊餐飲主要針對普通旅游團游客以及拓展會議等特殊團隊游客,團隊餐飲的特點體現為客流量大,但人均消費低;在產品質量方面,客人普遍關注食品衛生和菜品特色問題;由于團隊餐飲講究翻臺率,所以團隊餐飲更注重高工作效率,不要求過高的服務標準。
2.散客餐飲。散客餐飲經營管理的重點在于方便快捷,并能夠體現出景區當地飲食文化,因此,需要核心關注其餐廳布局和產品創新。與團隊餐廳依托景區市場營銷終年都有固定的合作對象不同,散客餐廳的客流量極為不穩定,因此在市場營銷和產品創新方面要求較高,需要更加靈活多變的市場營銷策略和多樣化的營銷手段。
3.高級餐飲。高級餐飲消費形式主要是包間消費,這類客人對產品安全、質量、特色等具有較高要求。同時,該市場客源構成主要是少量的游客和當地與景區聯系緊密的企事業單位,需要極大地依賴景區公共關系,這使得餐廳在顧客關系管理方面具有更的要求。
三、旅游景區餐飲經營管理特點
1.客源構成的多樣性。受市場區位等要素的影響, 旅游景區餐飲客源以游客為主,周邊居民消費較少,其核心客源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不同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水平,因此,景區餐飲在客源構成上具有多樣性。
2.經營管理復雜性。客源構成的多樣性決定了旅游景區餐飲在市場營銷和產品創新等經營管理思路上不能像社會餐飲一樣集中選擇某個目標市場,開展經營管理活動,它需要更加靈活的管理方式才能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層次游客的消費需求,這使得景區餐飲管理存在著極大的復雜性。
3.關聯性。景區餐飲是構成旅游景區系統的子系統之一,這決定了它必然與景區其他組成部分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景區餐廳從財務上看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但從產品價值鏈的角度看,其在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設備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依賴性,因此其各項業務都需要與整個景區形成較強的關聯性。
旅游景區作為旅游體系中引起旅游者出游動機的直接觸發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旅游業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大多數景區現狀令人擔憂,“圈起地來坐收門票”是當前一些景區的真實寫照,在這樣的景區里,游客感受不到精細管理與人文關懷,常常高興而來,掃興而歸。我國旅游景區經過30年的發展,在硬件上已獲得了極大的改善,但在軟件上卻仍然面臨著嚴峻的現實,同旅游飯店和旅行社等兄弟行業相比顯得較為滯后,這與旅游景區人才的匱乏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
一個景區光有“景”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能使“景”不斷產生新的吸引力的“人”。目前,旅游景區最為緊缺的人才主要有4類:一是旅游景區經營管理高端人才;二是隨著旅游信息化發展需要的一些技術人才;三是公關人才;四是國際化人才。因此旅游景區的發展需要培養一大批既善于經營管理,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且能進行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高層次、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關于景區人才的培養,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并不多見,在CNKI中國期刊網上以關鍵詞“景區+人才”進行搜索只得到15條記錄,其中對“景區復合型人才”的論述更是空白。針對旅游景區目前相關人才的緊缺現狀,本文認為可將這幾類人才進行整合培養,提出“旅游景區復合型人才”,即具有一定概念能力、技術能力和人際能力的國際化綜合性旅游景區經營管理人才。其中,概念能力是對復雜情況進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技術能力是使用某一專業領域的有關程序、技術、知識和方法完成任務的能力;人際能力是與處理人際關系有關的能力;國際化人才是指具有國際化視野以及知識結構的人才。另外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本文的復合型人才有個前提,即專業性,“復合”與“專業”并不矛盾,即對旅游業尤其是旅游景區的經營管理必須有一定的學習和實踐,在此基礎上同時復合以上多種能力。
一、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對旅游景區的重要性
1.對景區而言人才資源比旅游資源更重要。行業發展,人才是關鍵。人才是旅游景區最核心的資源,是景區建設、經營、管理的中流砥柱。我國的中西部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由于景區管理人才的缺乏,資源的壟斷性優勢在缺乏科學、人性管理的情況下逐漸被削弱,景區運營達不到理想的境界。與此相反,東部地區資源稀少,但人才濟濟,管理方法的先進性彌補了其資源的不足性。深圳屬于旅游資源非優區,但華僑城集團公司非常重視對管理人員的要求,重視管理制度的規范,業務流程的重組,最終創造了驕人業績,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的旅游主題公園。可見,旅游資源可以創造,旅游人才卻不可多得。一個景區無論其先天優勢多么突出,若缺乏專業人才,不能夠輔以良好的經營和管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必然會下降甚至消失。
2.復合型人才更符合旅游景區的需要。相比飯店等行業,旅游景區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對技術、設備和高水準的管理理念的依賴程度更高。例如,信息化的智慧型景區是大勢所趨,全國首個“智慧景區”九寨溝已實行景區管理智能化,通過移動道路測量、網格化管理、全球定位、遙感、地理信息、視頻和物聯網等新技術,來解決旅游旺季景區景點資源電子化、門票智能化、游客行為追溯、智能化引導和時空分流、景點負荷監控等問題。可見,旅游景區對人才的要求是“質量”大于“數量”,目前最缺乏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也是當前制約景區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旅游景區人才現狀
旅游景區正面臨著嚴峻的人才問題。
1.景區人才數量不足。據初步估計,目前全國旅游業從業人員600萬,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實際需要旅游專業人才達800萬人,旅游業人才缺口至少有200萬人,今后還將以每年20萬的速度遞增。而且旅游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飯店和旅行社,占全行業人才總數的近九成。旅游景區的快速發展需要大批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具備多種復合能力的優秀管理人才。然而,與此不相適應的是旅游景區人才培養遠遠落后于景區需求。
2.景區人才質量總體偏低。不少景區管理層人員文化水平偏低,對現代旅游經營管理理論和技術知之不多,導致盲目上項目、經營不科學、管理不到位,給景區發展帶來了巨大損失。同時由于國際化人才的缺失,景區接待國際旅游者能力偏低,制約了國際旅游市場的發展。景區人才的職業培訓在內容、形式、優化整合各種教育培訓資源等方面均落后于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業。
作為旅游業的一個最核心的子行業,復合型旅游景區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瓶頸,這樣的情況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旅游景區尤其嚴重。
三、旅游景區人才問題原因分析
旅游景區人才數量和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在高校。從目前國內旅游教育情況來看,酒店管理與旅行社管理等專業的教育逐漸成熟,而景區管理專業教育還未真正開展。各旅游院系專業設置的指導思想存在偏差,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所以目前開設旅游景區管理專業的院系數量不多,景區人才的質量就更無從談起。據調查,只有少數職業院系在旅游管理專業下設有景區管理專業,如廣西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承德職業學院、湖南女子職業大學等,桂林理工大學是唯一一所設立了旅游開發與景區管理系的高校。除此以外,大多數旅游院系只將“景區管理”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課程看待。專業設置指導思想的偏差導致旅游院系學生就業意識的偏差,認為景區不存在什么管理,不需要專業的人才,故而選擇去景區就業的比例很小。
四、旅游景區復合型人才培養建議
1.在本科層面設置旅游景區管理專業。目前高校的旅游專業教育體系是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多種特質的景區專業人才的。而專科教育只能培養出具有某一方面技術能力的人才,所以旅游景區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應在本科階段著手。各旅游院系應創造條件加快旅游景區管理專業的設置,使其成為重要的本科專業。對于一些條件還不成熟的旅游院校,至少應將景區管理模塊從其他方向中獨立出來,獲得與旅行社管理、飯店管理等模塊并級的地位。旅游景區專業地位的提升意義深遠,可解決景區領域人才的空檔問題,減少旅游專業人才的浪費,促進景區及目的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2.旅游景區管理專業課程設計思路。旅游景區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須以把握景區未來發展趨勢、突出景區管理專業自身的學科特色、并重視與相關學科之間的融合等為原則。圍繞旅游景區復合型人才的各種能力的培養,設計了以下課程:一是概念能力,包括管理學原理、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旅游統計學、旅游市場學、旅游心理學、旅游法規、旅游地理學、旅游文化與審美、旅游公共關系、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景區經營管理、旅游景區人力資源管理、旅游景區與信息化等。二是技術能力(結合實踐教學),包括旅游景區開發與規劃、旅游設計與制圖、旅游營銷與策劃、計算機基礎、旅游電子商務、導游業務、英語聽說寫、專業英語、應用文寫作、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三是人際能力(結合實踐教學),包括交流與溝通學、旅游公關禮儀等。四是國際化視野,包括世界旅游業概況、客源國概況等。
3.采取多樣化的人才教育手段。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及就業指導教育,使其真正理解旅游景區人才的重要性和市場廣闊性。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應采取理論結合實踐、同時開展一些能力競賽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多種教育手段。理論教學除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施以外,還可以運用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等現代教學手段;實踐教學可以開展校企合作和產學研一體化的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深圳華僑城與暨南大學旅游學院的成功結合堪為典范,其它地方也有一些類似的嘗試。通過校企合作,景區員工可與專業學生交換培養場所,以彌補各自在理論、實踐上的不足。景區管理者可與專業教師互通有無,教師可以到景區去掛職鍛煉,或參與景區經營管理科研課題,來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景區管理者也可以到高校去進行經營管理理論的系統學習,或作為兼職教師到課堂為學生做一些實證講座。學校與景區方面還可以考慮開拓一種高效、互利的訂單培養模式,為景區復合型人才做好儲備工作。除了課堂理論及實驗試或景區實踐教學環節以外,課外還必須定期舉辦一些賽事來輔助提升專業人才的多種能力,如辯論賽、講演比賽、服務大賽、禮儀大賽、創新大賽、設計大賽、策劃大賽、導游大賽等。目前已有一些旅游院系正在進行這些方面的工作,效果顯著。
4.推行旅游景區管理人員資格準入制度。目前旅游景區管理人員不僅大多數沒有旅游專業背景,而且學歷普遍偏低,本科以上學歷所占比例極小,對于景區的管理運營往往力不從心,應盡快實行景區管理人員職業資格證制度,使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職業教育和培訓相結合,如景區職業經理人、經營師、管理師、營銷師、策劃師、企業培訓師等。景區職業資格證及相關培訓制度的實行,將使景區管理人員的層次得到顯著的提升,并對景區行業現有從業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逐步實行淘汰制,盡快提高我國景區行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梁志華,吳迪.景校合作下對旅游院校體育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才智,2011,9
[2]朱海滔.旅游人才隊伍面臨三大困境[J].中國人才,2011,5
根據低碳型旅游景區的闡述和我們對旅游景區的界定,本文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定義為:
低碳型旅游景區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進行低碳化建設,采用低碳化經營,來滿足旅游者休閑度假、參觀游覽、康樂健身、學習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間區域。通過定義我們可以對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區即是在旅游景區的基礎上,在規劃、建設、經營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來經營景區,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區傳統的發展模式轉變成低碳的發展模式,用以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
1.低碳型旅游景區概念
1.1 旅游景區之概念
根據國家旅游總局《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旅游景區的定義為:旅游景區是以旅游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與地域,它具有參觀游覽、康樂健身、休閑度假等功能,具備相應旅游服務設施并能提供相應旅游服務的獨立管理區。這樣的管理區應有統一的經營管理機構與明確的地域范圍,它包括風景區、寺廟觀堂、文博物館、旅游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游樂園、植物園、動物園以及工業、農業、科教、經貿、軍事、文體藝術等各類旅游區(點)①。
鄒統釬(2008年)在《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中對旅游景區的定義闡述為:旅游景區是依靠旅游吸引物,從事旅游休閑、管理、經營活動的,有明確的地域范圍的區域。周玲強(2006年)為旅游景區的界定應以旅游景點概念的界定為基礎,他認為旅游景區的定義應為:旅游景區不同于旅游景點,旅游景區是由多個旅游景點組合而成的旅游活動區域,旅游景區除了包括特定的各種旅游設施、提供各項旅游產品和服務,還能提供其他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務的場所。旅游景區也可以理解為多個旅游景點的聯合體[43]。
綜合國內外學者和專家對旅游景區定義的闡述,本文將旅游景區定義為:
旅游景區是以旅游吸引物為依托,能滿足旅游者休閑度假、參觀游覽、康樂健身、學習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間區域。
1.2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概念
低碳型旅游景區是指將低碳發展的理念融入景區的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活動中,在景區的整個建設經營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強低碳宣傳和教育,培養旅游景區工作人員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環保意識的新型旅游景區。
根據低碳型旅游景區的闡述和我們對旅游景區的界定,本文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定義為:
低碳型旅游景區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進行低碳化建設,采用低碳化經營,來滿足旅游者休閑度假、參觀游覽、康樂健身、學習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間區域。通過定義我們可以對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區即是在旅游景區的基礎上,在規劃、建設、經營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來經營景區,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區傳統的發展模式轉變成低碳的發展模式,用以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分類標準與傳統景區的分類標準是一樣的。參照闡如良和鄧念梅(2008年)對旅游景區的分類標準與方法,本文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功能的不同,我們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劃分為低碳觀光游覽型、低碳休閑度假型、低碳歷史遺跡型、低碳風情體驗型、低碳康體娛樂型以及低碳科考探險型;
(2)根據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屬性不同,可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劃分為低碳人工型、低碳自然型、低碳人文型、低碳復合型;
(3)按照低碳型旅游景區的成因區別,可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劃分為:自然形成的低碳旅游景區,如低碳地質公園、低碳森林公園、低碳自然保護區等;人工建造的低碳型景觀和場所:如低低碳名人故居、碳文化遺址、低碳古代工程、低碳宗教場所、低碳園林、低碳主題公園、低碳鄉村公園、低碳野生動物園、低碳園藝公園、低碳展覽館、低碳美術館、低碳博物館、低碳溫泉療養地、低碳度假村、低碳滑雪場等;特殊的低碳節事的活動,如低碳狂歡節、低碳藝術節、低碳傳統民俗節等。
根據旅游景區劃分為自然類景區和人文類景區,我們可以把低碳型旅游景區也劃分為自然類低碳型旅游景區和人文類低碳型旅游景區。自然類低碳型旅游景區和人文類低碳型旅游景區各項的具體分類如下圖2.3所示:
2.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內涵
隨著大家對低碳經濟的熱衷,旅游業界對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熱情高漲,同時旅游業界也進行了關于低碳型旅游景區建設的一些實踐和研究。比如在景區內宣傳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識、倡導低碳食住行游購娛等措施。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景區內的碳排放量,有利于降低景區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從整體上來說,這些措施過于局限,不能彰顯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內涵。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內涵分為自然內涵和認為內涵兩部分。
2.1自然內涵
自然內涵指的是,在旅游景區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過程中嚴格貫徹低碳理念,全過程堅持低碳化操作,這既是低碳型旅游景區的本質要求,也是低碳型旅游景區的自然內涵。低碳型旅游景區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整個景區的碳排放量或者是景區內人均碳排放量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
2.2人文內涵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人文內涵指的是,旅游景區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有一個良好的低碳旅游的社會大環境,要有能夠貫徹低碳消費理念、堅持低碳消費行為的光大參與支持者。
只有在對低碳型旅游景區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才能把握低碳型旅游景區得自認、人文內涵,才能明確景區低碳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才能走出景區可持續發展之路。
3.低碳型旅游景區的特征
3.1低碳型旅游景區必須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效果
景區如果不能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體驗,那么景區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低碳型旅游景區也是如此,不能因為單純強調景區的低碳化而忽視了游客的旅游體驗。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是以保證游客的體驗價值、體驗質量和體驗效果為前提的,低碳型旅游景區必須要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效果。
3.2低碳型旅游景區必須采用新能源和新技術
目前我國旅游景區的能源大多以煤炭和燃油為主,這樣不僅增加了景區的碳排放量,而且造成了空氣污染。旅游景區要低碳化建設和發展必須放棄以煤炭和燃料為主的傳統能源使用模式,而采用現在低碳的能源代替,從而降低景區的碳排放量和空氣污染,降低景區的運營成本等等。
3.3低碳型旅游景區必須降低景區能耗和碳排放量
傳統旅游景區內建筑物和旅游設施的耗能在整個景區的耗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大量的旅游設施和建筑物一方面缺乏對風能、海洋能、太陽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景區的建筑物和旅游設施達不到國際的節能標準。甚至有一些景區內的餐飲和住宿業將奢侈豪華的建筑和裝修作為目標,這樣給大大提高了景區的能耗和污染。因此,我們要發展低碳型旅游景區,一是要降低景區內的能源消耗,二是采用新技術來降低碳排放量。
3.4低碳型旅游景區需要得到大家的積極參與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不僅要滿足游客的旅游體驗效果,不僅取決于景區低碳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向景區工作人員和游客灌輸低碳旅游的理念,倡導游客低碳旅游行為,提高景區工作人員和游客低碳旅游的參與度。要實現這些,景區首先要培養景區工作人員的低碳理念和低碳意識,再通過這樣員工的低碳服務和引導,進而培養游客的低碳意識,引導游客的低碳行為。只有景區工作人員和游客都豎立了低碳環保的意識,把低碳理念轉化為自身的低碳行動,景區的低碳化建設才會實現,景區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4.低碳型旅游景區的目標
4.1經濟目標
完成經濟目標,實現經濟效益是景區低碳化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建設低碳型旅游景區不僅要采用新能源、新技術來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來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建設低碳型旅游景區也要促進各個產業部門之間的聯動,實現景區自身和相關行業的經濟效益,最終為實現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的增長貢獻出一份力量。因此,這里所說的低碳型旅游景區的經濟目標就是保持經濟的增長,推動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國民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4.2社會目標
我們知道,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出來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同時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和諧發展也是我們社會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而低碳經濟和低碳旅游帶來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效益是不可小覷的,低碳經濟和低碳旅游代表一種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基于此,低碳型旅游景區建設的社會意義重大。通過建設低碳型旅游景區,可以營造整個社會低碳化發展的氛圍,扭轉人們奢侈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讓人們計算自己的碳足跡,為自己的碳排放量買單,開展碳補償行為。因此,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可以實現社會效益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目標。
4.3環境目標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旅游,成了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時,旅游業也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趨增長,旅游正在悄然興起并迅猛發展。
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蓬勃紅火的旅游背后存在的諸多問題:當前市場的背景下,我國的風景旅游區卻仍然延續著計劃經濟的模式,大部分還屬于事業性質,純屬公益事業,經費靠財政撥款。旅游區管理機構雖然既有保護的職能,又有組織生產、經濟、解決就業和社區管理的職能,但因政企不分,事企不分而導致了諸多弊端,如資金短缺,經濟效益低下,機構臃腫等。由于風景旅游區不同于一般的企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必須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積極探索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新模式。
一、國家直接經營管理模式
國家直接經營管理模式就是國家集風景旅游區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于一身,景區的管理、保護和開發經費由國家財政承擔,景區的門票及其他旅游項目由國家定價(一般定價很低),收入上繳國家。這種管理模式在保護遺產、體現社會公共利益、資源整合等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但從實踐中看,這種經營管理模式存在著明顯的缺陷。效率低下,從而導致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其經濟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體現。嚴重阻礙了風景旅游區的健康發展。專業性或公益性強的景區(景點),如國家森林公園、保護區的核心區、文物保護區、宗教朝拜地等實行國家經營管理,由國家委托專業人士經營。嚴格控制旅游的過度開發,保護自然文化遺產。
二、市場化經營管理模式
市場化經營管理模式就是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真正把風景區作為一項產業來對待,將其作為獨立的主體推向市場。存在的市場化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項目的形式招商引資,由多個投資主體進入景區行使經營權;另一種方式是壟斷經營權,以一家作為投資主體,進行壟斷經營。由于政企職能分開,產權比較明晰,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效率得到了提高。近年來,碧峰峽、桐廬、太湖源等一大批景區(景點)將經營權不斷地拍賣出去,這種經營意識是對傳統管理意識和管理體制的一大突破。
但也要認識到,旅游業是以持續為目標,需要將經濟、和環境效益結合起來考慮,而企業經營者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環境效益。因此目前完全按市場機制經營的方式遭到了質疑。如黃山風景旅游區,從保護遺產的角度出發,必須嚴格遵循“景區游,區外居”的旅游方式,而黃山股份公司為追求贏利,必然盡可能以高消費方式將盡可能多的游客留在景區,由此必然造成遺產質量破壞,從而出現了在黃山發展旅游經濟后“景區的環境衛生和安全質量提高,而遺產質量反而惡化”這一似乎怪異的現象。另外,這種純商業化經營必然以其壟斷性而傷害游客正當利益。由于風景旅游區不同于一般的企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我們在引進市場化機制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要讓市場化經營管理模式健康。有序地發展,必須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及制度保障。
(一)建立規制風景旅游區開發和保護的體系
雖然有《風景名勝區暫行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但是這些規定缺乏實施細則,對一些新做法缺乏裁決的依據,對實際執行中的一些破壞資源、侵蝕國有資源、使用權不明確的現象難以做出有效認定和判罰。尤其在民營企業開發旅游景區的過程中,由于沒有相應的具體法律法規對旅游資源開發行為進行規范,具體操作上對旅游資源的權力歸屬沒有清晰的界定。要明晰風景旅游區產權,并使其規范化運作,就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將景區開發行為予以規范,對破壞景區資源的行為和做法給予懲罰。
(二)改革管理體制
我國風景區旅游資源的所有權主體是國家,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風景旅游區資源所有權。為保證國家產權的統一和國有資產的收益,國務院可以指定一個權威機構行使風景旅游區資源產權。對產權進行統一管理;負責風景旅游區規劃的審批、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租賃,風景旅游區資源使用權轉讓、風景旅游區資源保護規劃等。該權威機構可視需要,在各省或各片區設立派出機構。發展建立風景旅游區日常管理機構。并對其擁有領導權、監督管理權和對風景旅游區資源開發經營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權。日常管理機構由派出機構代表、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代表、當地群眾代表、開發經營單位代表等組成,具體負責風景旅游區開發建設的監督管理,監督國有資源的用途,保證國有資源保值增值,并進行風景旅游區日常的市場管理、資源管理、環境管理。整個管理系統的經費均由國務院按旅游稅收的一定比例統一撥付,以防受地方政府部門和經營者的牽制。
(三)加強對旅游資源的管理
風景旅游區不是單指景觀資源,而是以景觀資源為核心,由產品系統和支持系統組成的一個綜合體。在風景旅游區經營管理體制改革中,分清旅游景觀資源和旅游經營資源。旅游經營資源才是我們的改革重點(包括住宿、餐飲、娛樂設施等),增強競爭活力,提高風景旅游區的收入。旅游景觀資源不應作為風景旅游區創收的主要途徑,而要以保護為重,國家應建立景區財政補貼制度,為景區維護經費來源提供保障。對那些交由企業運作的經營性景區,應制定門票價格管理制度。
三、“零門票”公益性經營管理模式
一直以來,有些人簡單地認為,把優美的自然資源圈起來,坐收門票,這就是在搞旅游。所謂的旅游產業,也僅僅是收收門票而已。其實,恰恰相反,旅游產業的最高境界應該追求“零門票”,將門票經濟轉為產業經濟。如果眼光還只是瞅著門票,而不注重尋找新的替代性收入增長點,一味通過提高門票價格來搞景點開發,旅游產業最終只能走進一條“死胡同”。如今的旅游產業是全方位的,連著娛樂、交通、餐飲等眾多行業,是一條很長的產業鏈。發展旅游產業,眼光絕不能盯在一張小小的門票上,而是要在“吃、住、行、購、游、娛”這六大要素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因為留住了游客就留住了財源。人文精神是發展旅游產業的靈魂。在全世界旅游產業的建設中,以人為本的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等人類文明及其人文精神始終是推動這個產業發展的靈魂。毫無疑問,倘若缺乏歷史厚重的沉淀和文化燦爛的光彩,那么,無論是八達嶺的長城、西安的兵馬俑,還是耶路撒冷的“哭墻”、麥加的“圣石”,它們皆毫無價值。退而言之,即使是那些天公造就的自然奇觀,如中國的九寨溝、張家界、美國的黃石公園,也正因其符合人類熱愛自然的天性而成為旅游勝地。
2006年12月初,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的游客人數已突破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近2億元。而在2003年以前,黃果樹的年均游客人數還一直徘徊在50萬人次。一年一百萬,三年三級跳。告別單純的門票經濟是今天黃果樹旅游產業獲得歷史性突破的關鍵。雖然現在我們的發展仍離不開門票,但發展的增長點已漸漸轉向景區品牌和景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去年以來,國內眾多景點紛紛漲價,但黃果樹景區始終堅持門票不漲價,并設立了景區免費開放日。
我國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明顯不足滯后了我國旅游景區的開發,不利于旅游業的發展。因此,探索、建立一套既有利于資源保護又有利于景區管理的我國景區管理體制和適應旅游業發展需要的科學經營機制,是一個具有很強現實意義的課題。必須積極探索旅游景區經管理的新模式,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加大引進市場化經營模式,通過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景區管理模式,為廣大百姓提供更優美、更舒適的旅游服務,為旅游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有力的管理制度保障。從而更好地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崔風軍.風景旅游區的保護與管理[M].北京:旅游出版社,2001.
旅游景區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運行管理的,主要包括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技術環境等,其中制度環境是一個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特征所決定的政府行為在景區業中的現實反映,對景區的發展和運作模式起著直接的制約作用。制度環境的變遷主要由經濟發展水平、旅游市場態勢、市場化和法制化程度等因素構成。
一般而言,在市場化和法制化程度較低的國家或地區,傾向于對景區實行嚴格管理,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政府行業部門的微觀規制手段和相應的政令、條例、審批和檢查程序等進行。發達國家或地區則傾向于較為寬松的管理,主要通過一般的法律和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輔之以協會和社會公眾監督來進行管理。
圖旅游景區制度環境及管理模式
一、我國旅游景區現行管理模式的不足
政府對景區業的微觀規制主要是指各級行政部門對景區的建設、經營管理等活動進行限制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景區管理模式。我國旅游景區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1.多頭管理、條塊分割
目前我國旅游景區分別隸屬多達12個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根據我國現行的行政體制,各類風景名勝資源和文物資源分別歸建設、林業、環保、文化、宗教、水利、地質、旅游等部門行使管理權,并按其價值大小和地域范圍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分別由各級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管理。
一個景區內往往有多個部門實施管理職責,如旅游部門,專門負責景區內的旅游開發、服務設施、組團參觀和賓館評級等;風景管理局,隸屬于城建部門,專門負責景區內的山水林木自然景觀管理及整體規劃的審批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文物局,隸屬于文化部門,專門負責景區內所有的出家人的管理、待遇和政策等;地方政府,負責景區內的治安、物價、村鎮管理等;各權利主體都在各自的權利范圍內行使其管理權。表面上看,各部門都有各自的管理權限和管理范圍,分工合作,實質上因其作用對象同處一個景區內,人為分割在實踐中造成了效率缺乏。各個部門在本位意識驅動下,推諉或爭利的現象時有發生。
2.政企不分、機制落后
許多景區尤其是風景名勝區及文物景區,由于條塊分割和政、企、事不分,政府機關的衙門作用與舊國營企業的各種弊端兼而有之。在經營接待上基本是等客上門,很少主動宣傳;在經濟收支上,對大多數重點景區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要求景區自收自支,并擔負扶助地方經濟的職責。在組織人事上,機構臃腫,冗員較多,機制落后。這種管理模式導致了眾多旅游景區一方面是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另一方面是景區開發的無序、低效甚至破壞。一些社會公益性較強的景區由于財力投入不足,不能嚴格按照政策向公眾開放,仍作為經營性企業來運作管理。
3.經濟效益第一,過度開發嚴重
一些地方政府把景區作為經濟資源,盲目通過發展旅游來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景區開發被地方經濟發展拖著跑,不斷去找新的盈利點,以保證不斷向地方“輸血”,而把資源的保護放在其次,甚至以破壞資源為代價換取短期的經濟效益。部分景區(包括世界遺產景區)的收入被用于補充地方財政收入,如北京八達嶺景區門票收入的40%上繳延慶縣財政、十三陵景區門票收入的30%需上繳昌平區財政。同時景區管理機構趨于企業化,管理者把追求盈利,而不是把保護公共資源當成主要目標。武當山建福宮火災就是因為管理部門將其出租給武校當校舍,而又疏于監管造成的。景區開發建設過程中有城市化現象。
二、我國旅游景區分類管理的主要模式
由于景區經營權的轉讓使得一些地方吸納了資金,促進了景區的開發,從而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所以景區經營權的轉讓如今已成潮流。另一方面景區經營權轉讓帶來的諸如過度建設、環境污染以及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也遭到建設部門、文物部門和相關專家的反對,并導致一些國家重點景區的經營權轉讓計劃流產。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景區經營公司是否可以上市、景區是否可以“兩/三/四權分離”、是否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政府的力量是否應該加強等方面。
其實,景區不可能采用某種通用的管理模式,不同類型景區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應該根據景區資源的公益性質確定資源的使命,然后建立與使命相應的資金、管理、經營、監督機制等,以保證管理手段、管理能力與管理目標相適應。如縣級以下的景區可在政府的規劃和監督下,交與企業經營,而對省級以上的景區如世界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景區的管理可以借鑒國外景區管理的先進經驗,如美國、韓國等,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對景區進行專門管理。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的景區,以對資源的保護和資源的社會公益性為管理重點。韓國國家公園的預算分為自行預算和國家勞務事業費兩部分,國家公園的入園門票收入及各種設施、經營收入及部分政府捐助都屬于自行收入,主要用于人員工資、津貼、福利費和公園管理日常開支;公園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和維修主要由國家負責。
表1 中、美自然文化遺產管理模式比較 中國 美國
名稱 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旅游風景區、自然狀態下不可移動的文物、歷史文化名城等類 國家公園、國家森林、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國土資源保護區、某些博物館等五大類
所有權 名義上的國家所有,實際為部門和地方所有制。但相當數量的遺產管理機構并不掌握遺產資源的產權(如土地權、林權等)而只有對資源的部分管理權 大多數為聯邦政府直接掌握產權并全權委托給遺產管理機構,少量為自治團體、企業和個人所有
規劃體系 按部門管理,在部門內部進行評審 內務部國家公園管理局丹佛規劃中心統一編制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單體設計,規劃成果完成以后普遍征詢公眾意見
資金機制 以地方財政撥款和地方經營籌資為主 國家公園的建設運行經費進邦政府財政經常性預算,其他遺產為分級所有、分級出資,同時有大量的社會捐贈資金
管理機制 絕大多數為屬地化管理的事業單位 垂直管理為主的非營利機構,同時有大量的志愿者參與
經營機制 多數為政企合一、自收自支;少數以經營權轉讓方式全盤轉移給公司進行市場化經營 有限范圍的特許經營
監督機制 地方政府監管為主,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為輔 上級主管部門和公眾共同監督
*資料來源:蘇楊,美國自然文化遺產管理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旅游調研》,2005年(4)
對于不同景區的分類管理,國內外相關的研究很多。許多專家都提出了比較中肯的看法。我國旅游景區可以實施三種主要的分類管理模式:公益型模式、中間型模式和競爭型模式(表2)。
公益型模式適合世界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等具有世界級或國家級壟斷資源的景區。這類景區以資源保護為主要目標,嚴格控制開發建設,由政府適當撥款并嚴格監管。可持續發展理論是這類景區的核心指導理論。
中間型模式適合具有一定的科教功能,但休閑旅游功能占據主導地位的景區。這類景區有一定的公益性,但經濟開發是其保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區域得到發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采用企業管理、政府監管的方式,同時可以積極引進各種資本參與景區開發。
競爭型模式適合一般景區、主題公園、旅游度假區等人造為主的、競爭性的景區。這類景區以市場開發為主要目的,核心是通過創造旅游產品滿足游客從而獲利。最關鍵的就是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表2 旅游景區分類管理模式比較
管理模式 公益型模式 中間型模式 競爭型模式
資源等級 世界級國家級壟斷資源 壟斷競爭性資源 競爭性資源
典型例證 世界遺產 城市公園 主題公園
主要功能 保護與科教功能 科教休閑功能 旅游休閑功能
利益中心 全民中心 地方中心 游客中心
管理目標 資源保護為主 保護開發并重 經濟開發為主
指導理論 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 融合理論 旅游體驗論
管理性質 事業管理為主 企業管理政府監督 企業管理
資金運作 撥款+特許經費+贊助 經營創收+補貼 經營創收
三、旅游景區分級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1.加快旅游立法,加強景區經營管理的法制性規制
旅游法制建設的目標是以法制規制取代經濟性規制。我國景區目前在經營管理方面缺乏明確、統一的法律規定,經營者缺乏法制性約束,應制定《景區管理法》等規范景區的經營與管理。在《景區管理法》還沒有制定以前,加強聯合執法是一條可選之路。
2.加強人才培養,推動景區職業經理人制度的發展
目前旅游景區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水平不高,嚴重影響景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影響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對策是在政府引導下,委托旅游高等院校培養符合景區管理工作需要的中基層人才,同時加強景區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培養,重點是推行景區職業經理人制度,建立行業管理人員的準入與評價制度。
3.增強景區協會的職能,建立公開、透明的社會監督
景區管理機構需要民間組織在財力、人力上的幫助和在管理上的監督。當前,政府有關部門發展任務繁重,難免顧此失彼,景區管理可加強各級景區協會的建設,完善其職能作用,發揮其專業組織在協調、監管、培訓、認證等方面的作用。沒有監督的權力容易被濫用,任何的經營管理權都需要公開、透明、嚴格的監督。民間監督的加強和完善有利于抑制不正當競爭和過度開發等破壞環境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張朝枝:世界遺產地管理體制之爭及其理論實質[J]商業研究, 2006,(08)
[2] 龐婷:風景名勝區管理法律制度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3] 郭亞軍:旅游景區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4] 張明新,姚國榮:旅游景區管理模式選擇研究――基于景區資源產權關系[J].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8, (07)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0)09-0050-04
隨著我國旅游事業的迅速發展,濱海體育――以健身、娛樂、醫療、競技、消遣等為目的,在海濱開展的體育運動方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廣東具有綿長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濱海體育資源,在濱海體育經營管理方面具有長期的實踐經驗,也見證了我國濱海體育的發展。本研究對廣東濱海體育經營管理現狀進行調研,以期為廣東省乃至我國濱海體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1 廣東濱海體育經營管理現狀
1)運作方式管理。
廣東濱海體育運作方式主要由景區管理委員會、旅游公司和非景點公司管理。景區管理委員會運作方式主要由地方政府設置,地方政府直接參與管理濱海體育旅游活動項目的管理,其經營特點表現為:第一,通過收取門票的方式開放公共體育活動場所(海濱浴場等),提供濱海體育旅游活動項目(游泳等);第二,通過租賃景點場地給體育項目經營者,讓經營者自主進行濱海體育活動項目的開發與經營,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旅游公司運作方式是指旅游景區管理機構通過承包或租賃等途徑,委托授權專門公司獨家經營景區資格的方式經營管理,或者是由管理機構出面組建旅游公司的方式進行經營管理。如湛江東海島中國第一灘、茂名第一灘,汕頭南澳島等。旅游公司具有獨立法人實體資格和市場主體地位,全面負責處理濱海體育活動項目的規劃、開發、經營管理等,而景區管理機構主要職責在于,對濱海體育活動項目的開展給予必要的審批、監管和提供相應的保護措施。如深圳大梅沙、小梅沙;陽江大閘坡、臺商獨資的海上旅游世界――放雞島;惠州大亞灣等。非景區獨立運作方式并不多見,是指濱海體育經營者根據特定體育運動項目的特點,在非特定的濱海區域設置濱海體育運動項目,并通過在城市設立的辦事處召集參與人員來實現,其優勢主要在于靈活多樣,符合社會的需要,但不利于管理部門的監控,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如深圳的休閑潛水。
盡管頒布《行政許可法》,廣東省濱海體育管理,包括場地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以及行政審批等方面,依然存在著濃厚的行政管理痕跡,旅游景點資源的公有化性質導致其市場化程度不高,管理缺乏對市場變化所具有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同時,由于運作方式多樣化,使得旅游、公安、工商等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能難以得到有效體現。
2)規劃管理。
濱海體育規劃管理包括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資源的多樣性和可利用性、旅游產品的生命力等方面,涉及到區域濱海體育規劃、景區(景點)濱海體育規劃兩個方面。
廣東省整體區域濱海體育規劃進入到全面發展的階段。由廣東省海洋、旅游部門研究編制的《廣東省濱海旅游發展規劃》已經開始落實,其重點在于開發陽江海陵島、湛江雷州半島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海濱旅游度假區。同時,各濱海城市和旅游景點也制訂了相應的規劃管理方案,如珠海的《飛沙灘旅游度假村總體規劃》、陽江《放雞島旅游度假村總體規劃》、深圳《大鵬半島旅游規劃》、湛江《東海島旅游發展規劃》等。這些規劃的落實對于濱海體育的發展將有著重要影響。
景區(景點)濱海體育項目主要是由景區(景點)或項目經營者根據自身的需要而自我設置,并沒有進行系統的調研,也沒有相應的項目規劃(見表1)。
濱海體育規劃是建立在資源導向性基礎上,系統、長遠的發展規劃,需要通過挖掘自身的特色旅游資源豐富和發展旅游活動項目和內容,以增加旅游景區的活力和魅力。然而,廣東濱海體育缺乏特色規劃,對市場和資源研究不足。除了陽江大閘坡增添有“海上樂園”游樂場所、放雞島有潛水運動等特色項目之外,其他海濱場所提供的濱海體育旅游活動項目,主要都是游泳、戲水、水上摩托艇、沙灘車、駱駝等。廣東省內有不少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眾多,僅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有汕尾的滾地金龍,湛江東海島的人龍舞、遂溪的醒獅等,但旅游景區管理部門和經營者沒有充分將豐富的本土濱海體育旅游資源與濱海旅游銜接和融合。
3)人員管理。
濱海體育的人員管理分為職員管理和游客管理。
職員管理包括常設機構人員管理、一般工作人員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管理3個方面。由于濱海體育項目具有季節性、高危性等特點,常設管理機構人員一般采取輪換值班的方式,無論是旅游的淡季或者是旺季,常設機構一般都是旅游景區所必須具備的職能部門或機構,可以處理景區或景點的各種信息,應對各種突發緊急事故,維護景區社會治安事件等,主要包括辦公室、醫療室、治安辦等。其他人員主要是根據季節的變化和工作的需要臨時聘用。一般情況下,技術人員和一般工作人員都是以聘用的方式在每年4月開始上崗,11月結束,專業技術人員(如救生員、潛水教練、動力傘機械師等)還必須接受專業資格檢查或接受必要的崗前技術培訓(一般在每年的3月由體育部門組織),做到持證上崗。
游客管理體現在各旅游景點規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對旅游者遵守情況的監督、檢查方面。實地調查訪談證明,一方面,盡管各濱海景區的管理者和經營者都制定了相應的從事濱海體育應該注意的事項和規定等,但是總體上仍然不規范,如內容不具體、不明朗,難以操作,而且還存在諸多的“霸王條款”,以逃避相應的法律責任,例如,茂名中國第一灘的沙灘車運動項目,對于游客傷害事故就制定諸多強制性的免責條款;另一方面,對游客遵守規章制度的監督、檢查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五一”、“十一”等節假日人流高峰時期表現的尤其突出。
人員管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管理松散,安全隱患突出。
人員管理松散突出表現為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動性過大。濱海體育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征,使得經營者與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只有6~7月的工作合同時限。隨著經營者的變化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動,必然會給管理帶來諸如上崗培訓、職員之間工作的銜接和配合等問題。新技術人員并不能完全熟悉景區環境、水文、氣候等,也難以很好地操作相關體育設備,從而導致管理的疏漏,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安全隱患突出表現在專門醫療機構缺乏。實際調查發現,除了深圳大梅沙、茂名第一灘等少數旅游景區有專門醫療設置之外,其他景區主要是通過和當地社區“聯姻”的方式來完成規定的醫療機構配置,人員不足、設施簡陋,難以實施有效救援,更無法應對突發。
4)價格管理。
根據《廣東省游覽參觀門票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廣東省旅游景區的價格管理分別實行政府定價、政府
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3種定價形式。實地調研顯示,旅游景區門票主要由景區管理委員會或旅游公司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市場狀況確定價格,經地方政府部門審核之后實行,屬于市場調節價。門票主要包含景區自身提供的公共濱海體育設施的使用費,如公共海濱浴場以及相應公共活動場所的體育設施等,陽江大閘坡門票還包括海上樂園等,陽江放雞島的門票價格包含往返該島船票。而非公共體育活動項目(如滑翔機、沙丁車、駱駝等)需要通過游客單獨付費。
不同景點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也不盡相同。例如,陽江市規定,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屬于公共觀賞和游客參與的濱海旅游類型景區,企業自主經營,市場化運作,門票管理權限按屬地管理。門票的價格主要由游客意見調查、市場調查、景區經營者投入情況,管理費用情況和參與同類型景區的門票價格而綜合制定,兼顧政府、經營者及游客等多方面利益,更有利于景區的可持續發展。門票的支出主要在于景點維護、上繳當地財政、宣傳、工資支出及管理費用。而管理部門主要是負責每年對景區門票收支情況進行審定和定期監督,并對門票收支管理提供指導性意見。汕頭市規定,游覽參觀點按分級管理權限由市、區(縣)二級管理,AAA以上的游覽參觀點由市物價局直接管理,其他由區(縣)管理里。濱海休閑旅游屬于經營性商業行為,其游覽參觀點則完全通過門票收入補償日常管理維護費用和合理利潤。
調查表明,非公共濱海體育項目的經營者基本上是獨立的企業業主,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體育活動項目價格主要是由經營者自己根據市場的需求狀況和自身的經營成本進行靈活定位,景區管理部門和上級物價部門一般不進行干預和限定。總體上看,廣東濱海體育非公共體育活動項目價格收費建立在市場機制基礎之上,相對較為合理。但在人流量大的季節,價格上漲較為明顯,通常在“五一”或“十一”假期比平時要翻1倍左右。
總體上看,廣東濱海體育在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之后,無論是管理者、經營者,還是消費者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門票的定價問題,對價格基本認同。
5)服務市場管理。
濱海體育服務市場的經營管理主要體現在服務質量、市場營銷等方面。
濱海體育服務質量方面。廣東濱海體育服務管理除了實施國家旅游局1991年頒布的《旅游行業對客人服務的基本標準(試行)》的要求外,還要求經營者和管理者樹立了“以旅游者為本”的服務理念,把旅游者滿意或不滿意作為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努力實現“無差錯服務”和“無缺點服務”雙重目標。為此,諸多景區的管理者或經營者都已確立問責制。
濱海體育市場營銷方面。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目的地競爭越來越激烈,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推廣成為競爭的重要手段,濱海體育既是目的地形象的載體,又是形象傳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對目的地營銷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因此,品牌戰略是廣東濱海體育的一個重要舉措。例如,茂名提出“中國第一灘”、湛江東海島提出“中國第一長灘”,陽江放雞島打出“海上樂園”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同時,各主要旅游景區或者是通過與旅行社聯合等多種方式推廣自己,或者是通過開發新的體育旅游項目來擴大自己的影響,體現自己的市場價值。
然而,濱海體育具有不同于其他體育的文化特色,人們常把濱海體育簡單地理解為曬太陽、游泳的層面,沒有挖掘出滲透本土體育傳統魅力的濱海體育文化。目前大多數旅游景區還只是在本地進行宣傳,很少出現在省級新聞傳媒中,更沒有走出國門,也沒有成熟的濱海體育旅游營銷運作模式、營銷手段,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夠。
2 廣東濱海體育經營管理發展的建議
2.1 轉變政府管理職能,樹立市場主體地位
轉變政府管理職能,確立濱海體育的市場主體地位是當前廣東省濱海體育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只有樹立濱海體育的現代企業制度,使其成為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市場經營主體之后,才能充分調動經營者的動力,從而避免多重管理而出現政令不暢、無人負責,但又利益共爭的資源浪費局面,陽江放雞島的經營模式就是極好的例證。正是由于當地政府職能部門充分放權,使得外商在短短的兩年時間之內就已經投入近3億元人民幣,使放雞島在極短時間之內就得到規劃開發,并很快就成為極有影響力的廣東濱海體育旅游的海上樂園。
2.2 加強濱海體育人才的培養,提高從業人員待遇
作為具有高危特征的濱海體育行業必須有著專業的人才隊伍,建立一支穩定、高素質的濱海體育人力資源隊伍,并做好相關職業人員的培訓是發展濱海體育的基礎。高校體育專業或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可以增加濱海體育的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濱海體育運動項目(如救生等)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學習。濱海體育管理者和經營者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從業者的專業技能。同時,要改變目前濱海體育從業人員工資待遇過低的現狀,改善其工作環境,以形成穩定的敬業團隊,從而保障濱海體育的安全和良性發展。
2.3 營造本土文化氛圍,突出精品、名牌項目戰略
“旅游景區對自身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市場展現能力構成了景區經營的核心競爭優勢,因此,景區必須把文化創新能力放在對經營舉足輕重的地位。”濱海體育文化包含濱海和體育兩重元素的整合,是一種全新的4S:(陽光、大海、海灘和體育)濱海體育文化。濱海體育文化不僅僅是現代西方體育和海濱的結合,還主要表現為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和形式與海濱的融合。廣東省有著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濱海旅游景區要強化濱海體育的民族性和可參與性,豐富旅游者的文化體驗,不僅要樹立濱海本土體育文化氛圍,還要挖掘本地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湛江東海島的人龍舞、網龍舞等),突出精品、名牌體育運動活動戰略,以凸現其人文關懷,通過濱海體育文化提升景區品牌特色和景區特色價值,塑造景區的市場優勢。
2.4 加強法制建設,構建完善的法制管理體系
法制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濱海體育在貫徹旅游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管理需要制定詳細的管理規則,逐步完善本地旅游市場人、財、物的綜合治理,做到依法管理。其次,旅游監管部門和各級旅游協會要定期開展旅游、公安、工商、物價、衛生、質監等部門的聯合執法,整治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構建濱海體育旅游的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和服務質量監督網絡,形成有效的行業管理和旅游執法的監督行為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崇生,曹衛,朱石燕,等,對“海洋體育文化”及“濱海體育休閑產業”的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1):63-65
[2]曲進,我國濱海體育休閑客源市場特征與開發策略研究――以廣東省、海南省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4):59-63
[3]何成蓮,曲進,我國濱海體育休閑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9(1):70-73
[4]編者,游覽參觀點門票收支呼喚規范管理[J],粵港澳市場與價格,2005(12):4-9
[5]王晨光,兩個著名旅游景區游程實錄與管理評析[J],旅游學刊,2004,19(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