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的特征匯總十篇

時間:2024-04-08 16:24: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風險管理的特征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風險管理的特征

篇(1)

風險理論把風險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純粹風險是指只有損失機會而無獲利機會的風險,如火災、地震等。其后果只有兩種可能,即有損失或無損失。投機風險是指既有損失機會又有獲利機會的風險,其后果有三種可能:盈利、損失、不盈不虧,如股票投資、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投機風險因有利可圖而具有程度不同的吸引力,使人們為求得利益而甘冒風險。

1 技術創新風險屬于投機風險。創新主體希望通過成功的技術創新獲取期望的利益。但是技術創新系統在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作用下,創新活動最終有三種可能的結果:一是創新成功,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二是創新失敗,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甚至無法回收前期投入的資金;三是技術創新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僅使投入與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風險類型上,技術創新風險屬于投機風險。

2 技術創新風險是一種動態風險,有其復雜性。即由技術創新系統的外部因素或內部因素的變動,如經濟、社會、技術、政策、市場等因素的變動,研究開發、市場調研、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均可能導致風險的發生。而所謂的靜態風險是指由于自然力的非常變動或人類行為的錯誤導致損失發生的風險,如地震、火災等。

3 技術創新風險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技術創新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技術經濟活動。通過對技術創新系統的組織管理,尤其是樹立風險意識,完善風險管理,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風險損失的發生和發展,使受控的技術創新活動向預期目標發展。

4 技術創新風險導致的失敗結果在某些條件下是可以改變的。例如,電視機、電子表在美國公司經歷失敗之后,卻在日本企業手中經過完善和市場開拓,最終獲得了成功。事實上,影響技術創新的風險因素有一些是可以控制的。在改變某些可控因素之后,能夠改變原來失敗的結果。

5 技術創新風險是可管理風險。雖然技術創新風險不可能完全滅除,但總的來說,技術創新管理比較完善的創新主體,能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某些風險因素,其技術創新成功的可能性相對就會高一些。因此,要取得技術創新的成功,必須在完善技術創新管理的同時,還要加強技術創新的風險管理。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德·杜拉克說過:許許多多成功的創新者和企業家,他們之中沒有一個有‘冒險癖’。……,他們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為他們能確定有什么風險并把風險限制在一定范圍內,恰恰是因為他們能系統地分析創新機會的來源,然后準確地找出機會在哪里并加以利用,他們不是專注風險,而是專注機會。”

2 技術創新風險是一個理性過程中的風險

在技術創新這一具有創造性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許多可變因素以及事先難以估測的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響。這些因素的影響使技術創新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但技術創新過程是創新主體理性行為主導的過程,并不是人們所想象或認為的那樣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強的隨機過程。因為,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的,其中每個階段都包含有分析、評價、決策和實施等符合邏輯的理性行為。創新設想調研開發中試生產市場銷售技術創新過程的技術創新風險分析矩陣〔3〕表明,在技術創新整個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均可能存在技術風險、資金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決策風險、政策風險,或者說不同特征的風險,如技術、市場、管理、決策等風險,在創新過程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其發生變化的規律存在顯著的差別。技術創新風險分析矩陣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生產風險管理風險政策風險創新設想調研評估研究開發中間試驗批量生產市場銷售創新主體需對這些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事前、事中分析。一方面可以采取風險管理措施,使風險處于受監測狀態,防范風險,降低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完善的技術創新管理,如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對創新設想進行評估,切實按照目標顧客的需求和企業發展戰略的要求開發新產品,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使技術創新活動實現其目標。事實上,技術創新綜合能力不同的企業,他們所面臨的創新風險有著明顯的區別。創新綜合能力強的企業,相對而言創新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一些技術創新調查項目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這一點〔1,2〕。有的研究認為〔4〕:新產品失敗率25年來保持穩定的原因,是對新產品管理能力的長期改進,要保持這種穩定,可能意味著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技術創新風險進行理性的分析,始終致力于完善技術創新管理和風險管理,是防范和控制創新風險的基本措施。

3 技術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步遞減

美國布茲·阿倫和哈米爾頓咨詢公司根據51家公司的經驗,歸納出新產品設想衰退曲線〔5〕。從新產品的設想到產業化成功,平均每40項新產品設想約有14項能通過篩選進入經營效益分析;符合有利可圖的條件,得以進入實體開發設計的只有12項;經試制試驗成功的只有2項;最后能通過試銷和上市而進入市場的只有1項。事實上,在衰減過程中許多不確定性因素被逐步排除,或者說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因素隨著過程的進展而逐步減少。衰減比率會因產品不同、技術的復雜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別。而越保守的公司,其衰減率越高。但衰減曲線的形狀具有典型性。

這一衰減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學習過程,獲取經驗的過程。在創新設想階段,重點是要明確技術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在調研評估階段,重點研究顧客是否存在這種需求,企業有無能力利用這一環境機會;在取得進展后,要盡量明確在可靠程度方面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但即使到研究開發的后期,甚至產品投放市場后,不確定因素還會存在,還是會遇到一些預想不到的新的風險。

一些資料表明,有些創新活動,對創新項目估計不足,有時甚至不存在技術可行性或市場接受能力;對研究開發費用、設備調整費用和批量生產費

用估計不足,特別是常常低估后者,致使投資超過預算,甚至超過企業的承受能力,而承受過大的風險。因此,在考慮創新項目的評價時,不僅要進行事前研究,而且還要進行事中研究,對各個階段都要進行評價,即由一次性評估轉變為多階段的評估,有一次性決策轉變為多階段決策。

4 技術創新的風險隨創新過程的推進而具有積累性

國外的研究表明,應用研究階段的成功率一般低于25%,開發研究階段成功的可能性為25—50%,產業化或商品化階段的成功率一般為50—70%,三個階段的投資大體為1∶10∶100。上海對7個高新技術產業的調查,其投資的比例為1∶103∶1055。1980年美國全國工業會議的調查結果,新產品開發各階段的費用和時間的占用比例如表1所示〔5〕。顯然產品樣品開發和商品化階段是資金投入最大的兩個階段。表2 新產品開發的時間和費用分布概念開發樣品開發試銷商品化合計時間(%)14402323100費用(%)10301644100(注:根據〔5〕整理。)

為準確描述風險的大小,我們設I為創新項目的投資費用,P為該創新項目失敗的概率,V為風險變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V=I×P(1)技術創新項目從概念開發到市場實現要經歷的階段設為n個,則各階段的風險Vi與該階段的累積投資額I0i和失敗概率Pi之間的關系為:Vi=I0i×Pii=1,2,…,n.(2)其中I0i=∑Ii,Ii為各階段的投資額。顯然,由于投資具有積累性,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盡管概念開發、方案分析階段的淘汰率最高,但是由于該階段投資費用和投資累積量較低,由(2)表示的風險Vi還是比較小的;而在樣品開發和商品化階段的投資比較高,累積投資量逐步擴大,其失敗率雖然不像概念開發、方案分析階段那么高,但由(2)式計算的風險V是很大的。

篇(2)

公共養老金、私人資本以及保險公司的資金是風險投資的資本來源,由于風險投資的回報非常豐厚,所以近幾年來風險投資的規模擴展得非常大,由此可以看出,風險投資的勢頭已經勢不可擋。但是高收益的背后必然存在著高風險,如何避免風險的發生,同時獲得最高的回報,是所有投資家面臨的難題。

一、風險投資的含義及特征

(1)風險投資的含義。風險投資具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廣義的,一種是狹義的,廣義上的是指一種風險較高,但是收益也比較高的投資;狹義上的是指針對高新技術以及創新服務而做的一種投資。一般情況下,理論研究的風險投資都是指狹義的風險投資,本文中探討的風險投資也是狹義上的。

(2)風險投資的特征。1)風險投資是一種中長期的權益投資。風險投資的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在3年到10年之間,也正是由于投資的周期比較長,在這期間內的收益不確定性也比較高,這就直接影響了風險投資的流動性。2)風險投資的投資客體以具有潛在高成長性的高科技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規模都比較小,產品的創意性比較強,不過大多數產品都還處在雛形階段,沒有經過市場對其的檢驗,未來是否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從另一方面來看,做風險投資是為了最終獲得超額的回報,這些還沒有得到市場的檢驗和消費者認可的產品,未來一旦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所投資的資產還有價值就會千百倍的增值。3)風險投資是一種無擔保、高風險的投資。一般情況下,剛剛起步的中小型企業才會需要風險投資來進行支持,這些企業由于剛剛起步,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來作為抵押和擔保,而且一些尚未得到正式開發或者應用的技術和產品,存在著未來是否會得到市場和消費者認可的不確定性,所以進行投資的風險也比較高。

二、風險投資項目階段性風險分析

(1)種子期。在種子期階段,可能會由于產品或者技術的不成熟而使得風險投資存在產品風險和技術風險,也就是產品或者技術可能成熟的可能性。在這個階段的風險非常大,隨時要承受著一旦產品或技術不成熟而面臨的零的回報率。

(2)創業期。在創業期的產品和技術已經接近成熟,同時也得到了市場和消費的認可,但是這個時期的產品和技術并沒有完全的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所以仍然存在著市場風險,這些風險包括產品和技術的吸引力、市場對產品或者技術的認可度以及產品和技術的市場競爭力等等。

(3)成長期。這一階段的產品和技術基本已經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企業的模式也已經得到了擴張。這一階段的主要風險是經營風險、財務風險還有創業者的道德風險。企業規模以及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資金的需求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這時候風險企業一定要向外籌措資金,這樣一來就必然會加劇財務風險。而且創業者的道德風險也需要著重注意,逆向選擇以及敬業精神都嚴重影響著企業未來的發展以及項目的報酬率。

(4)成熟期。在成熟期企業所面臨的投資風險是推出風險,退出的難易程度、退出的渠道還有退出的實際都是需要面臨的難題。不同的退出渠道與時機,都會影響風險投資者的投資回報。

三、風險投資管理的策略

(1)認真分析項目計劃書的可行性。一份確實可行的計劃書,可以對風險投資者產生足夠的誘惑力。在進行投資之前,風險投資者要計劃書中,有沒有完整的說明企業的經營狀況,未來的發展規劃還有發展前景,另外,對這個企業的核心技術也要多家研究。一般情況下所投資的技術或者是項目,都還處在試驗階段,并沒有付諸實踐,所以對于該項技術是否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是否能夠實現,需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將其變成實用的技術,同時還要評估所投資的新產品是否需要依靠其他家的技術,這個產品有沒有自己獨特的核心技術,這些因素都需要進行考慮。

(2)考慮創業家的素質。無論是風險投資家還是創業家,他們之間其實是合伙人的關系。企業能否經營的穩妥這些都直接與創業家的素質相聯系。風險投資者在投資時,要從多個角度來考察創業者在其工作的領域中有沒有獨特敏銳的觀察力,產品的市場是否非常熟悉,懂不懂如何開拓新市場還有是否具備利用發展資金的能力,有沒有將自己的技術變成實用技術的能力等等。當然了,這種對創業家的考量并不是絕對的,很大程度上與創業者的自身素質息息相關。對于風險投資者來說,選對了創業者,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個成功優秀的創業家,不一定要具備高深的技術知識,但是必須要具備創新意識以及愿望,不墨守成規,也不人云亦云;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善于發現機會并利用機會,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敢于奮斗,敢于崛起。

(3)走合作研究之路。走合作研究之路,指的是企業之間或者是科研單位之間,綜合自身優勢,聯合進行開發研究,進而共同生產銷售。這是一種提高開發效率、減少風險的有效途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合作雙方會共同承擔風險,也會共同分享成果。合作研究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西方國家在獨立開發的同時,同時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對于一些開發困難,但是對各國都有利的高科項目都會聯合進行開發,各國來提供經費。在我國,有很多高新產品,多是經過聯合開發而得到的程度。

(4)做一套完善的市場調查。為了避免或者盡量減少投資風險,風險投資家在對企業的產品或者技術進行投資之前,都應該做一套完善的市場調查,了解該產品或者技術在市場以及消費者心中的接受度和受歡迎程度,根據市場調查做一份完善的銷售計劃和宣傳計劃。

(5)建立一套靈活的激勵機制。在管理層面,歡迎企業管理者資金入股,也可以技術入股,允許占有企業中一定比例股份甚至絕大多數股份。在管理層完成了經營指標之后,也可以擁有更多的股份。在一定條件下,企業可以進行回收和購買企業的全部股份。

風險投資公司控制股份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投資的安全,當資本已經增值時,投資企業就會退出,而且讓企業持有大部分的股份,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種約束的同時也是一種鼓勵。可將企業內10%到20%的股份拿出做成期權計劃,不同的管理層有不同的比例,都可以賦予優先購買股份和在公司上市時以市場價售出的權利,利用這種方法來管理企業管理隊伍。在發放薪酬方面,員工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就會按照規定得到一定的報酬。在工資中,不變的是基本工資,董事長的工資則是由股東來制定,而經理的工資則是由董事會來制定,員工的工資則是由總經理董事會制定,而其中最大的變量,就是業績獎金了,業績越高,得到的獎金也越多。

四、結束語

風險投資是投資于高新技術的一種投資活動,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化解投資中的風險對風險投資有著重要的意義。

篇(3)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醫院病案管理也逐步趨向于現代化、電子化、信息化及數字化。因此我們要了解及掌握信息化的特征及存在的風險,來保證病歷信息的完整性、嚴密性、可靠性及安全性。1 病案管理特點

1.1 信息技術支持著病案信息的綜合與儲存 醫院病案管理信息化的不斷發展,HIS、LIS、PACS等系統也不斷運用到病案管理中來,而且以電子化與數字化的臨床信息也不斷運用到臨床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臨床治療的工作效率與質量,而且病案信息也不斷需要進一步整合與集成。在八九十年代,病案儲存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放置,因此相對來說,就會遺失一些病歷資料,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增加成本。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部分病案可以通過電子與數字形式存儲到電子計算機中,這樣就使儲存變得簡單、方便。所以,信息技術支持著病案信息的綜合與儲存,病案信息變為以電子化、信息化、數字化及媒體化等的方式,使病案的利用與傳輸更加方便、快捷與可靠,因此信息化在病案管理中也得到廣泛應用。

1.2 互聯網技術為病案的管理利用創建了較好的平臺 隨著科學技術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醫院也開始對病案管理信息建設加以重視。我國檔案管理法律法規不斷增加信息資源的開發,也為人們查找檔案提供了方便,讓人們有權利利用檔案資料。人們對檔案的知曉意識及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需要打開病案管理的封閉狀態。病人及家屬不僅需要有診斷、處方與配藥的信息記錄,還需要醫院為其提供咨詢以達到全方面的了解。所以,病案的信息化與社會化使臨床資料不斷完備,使衛生管理部門更有效地進行管理,從而提高醫療服務的水平。

1.3 較大的數據庫及數據挖掘技術為病案信息管理的開發提供了保證 病案應具備標準、規范、信息化的資源,這才能夠保證病案資源信息的有效利用。病案資料的不斷開發,就需要較大的數據庫及較強的數據挖掘技術,建立多層病案管理信息的資料中心庫,利用較強的決策樹、聚類分析、回歸分析等數據挖掘方法提高病案信息的管理水平,這樣才能保證較完善的病案資料,來滿足大眾對病案資料的知曉需要。2 病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風險及所需的預防措施

2.1 病案信息化管理過程中有人為造成的風險及所應采取的針對性的措施

2.1.1 泄密風險 病案信息的真實性為臨床治療及科研教學提供可靠地基礎資料,保證了病人能夠享有報銷權利,也是有關司法機關解決醫療糾紛的主要憑證。因為病案資料中會詳細、客觀、完整的記錄病人的疾病情況,以及治療措施與護理措施,有些記錄內容可能會包含病人隱私。所以,臨床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有保護病人隱私不受侵犯的意識,使病案信息化可靠發展。因此我們要防止病案信息被非法的存儲與取出,避免病案信息在網絡上別盜取與篡改。通過對數據進行加密,將病案信息內容變為沒有任何意義的密文,避免其他人員查看與篡改病案資料的原始數據,保證病案資料的完整與安全。

2.1.2 完整性受損的風險 病案的信息化為臨床醫療與科研教學提供了較為可靠的數據資源,也是評估醫院臨床治療水平、管理水平及服務質量的主要依據。保證病案信息的完整性是病案管理過程中的基本工作。加強醫務人員對管理病案信息的完整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維護信息資料完整性的意識,減少病案資料缺損的風險性。

篇(4)

COSO委員會將全面風險管理定義為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受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的影響。這個過程從企業戰略制定開始貫穿到企業的各項活動中,用于識別那些可能影響到企業潛在事件并管理風險,使之在企業的風險偏好之內,從而合理確保企業取得既定的目標。我國也引入了全面風險管理方法,在2006年6月時,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出臺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將全面風險管理定義為,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具體來說,全面風險管理相對于傳統風險管理而言,有如下特征:

1.就目標而言,傳統風險管理僅僅是為了消極地回避風險;而全面風險管理是公司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利用多種手段管理風險。

2.就管理主體而言,傳統風險管理主要是指財務部門的財務風險控制;而全面風險管理強調公司的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

3.就管理客體而言,傳統風險管理僅僅關注單一的風險個體,而全面風險管理從總體上綜合考慮一系列風險集合,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

二、網絡環境下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實施流程

(一)制定全面風險管理目標

任何一個管理方案,都需要首先明確目標。同樣,將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與企業的戰略結合起來,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起點。

一般來說,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損失控制目標,這與傳統風險管理無異,主要是涉及保險最基本的經濟補償職能,要實現日常穩定經營;二是價值創造目標,與傳統風險管理相區別的是,全面風險管理尋求風險優化,即在充分的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公司將資產分配到風險較小、收益較高的領域,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故在制定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時,需要考慮到公司價值創造的目標。

(二)確立自身的風險偏好

對于全面風險管理的目標來說,保險公司除了控制傳統的經濟補償風險,還涉及到價值創造的目標,而后者更是區別于傳統風險管理的根本特征。保險公司需要通過對風險的全面管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確立自身的風險態度。

風險偏好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風險厭惡型、風險中立型、風險喜好型,保險公司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適時調整自身的全面風險管理策略。比如,一個保險公司若是屬于風險喜好型,則可能采取較為激進的策略。在設置風險偏好的時候,企業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的資產狀況、經營目標、經濟形勢等多種綜合因素。

(三)實施全面風險管理

這一流程涉及到具體的實踐操作,與傳統風險管理一樣,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管理、績效評估四大步驟。

1.全面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風險管理人員通過大量來源可靠的信息資料進行系統了解和分析,認清經濟單位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而確定經濟單位所面臨的風險及其性質,并把握其發展趨勢。這個階段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強調全面性的風險識別,即綜合考慮企業當前面臨的所有風險,進行全面的認識,列出風險清單。

2.全面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涉及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個方面,定性分析要求保險公司認清所面臨的風險的本質和內在邏輯聯系;定量分析則需要保險公司建立起一套統一的測量模型,該模型需要綜合考慮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內在聯系,將多種風險因素都納入模型測度之中。

3.全面風險管理

這個步驟要求風險管理者在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從多種可選的風險管理方案進行研究并選擇其中最合理的方案,并加以貫徹實施。這個步驟需要站在全面的高度上綜合考慮和度量風險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將價值創造的目標放在首位,實現公司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風險優化的目的,在風險控制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4.全面風險管理績效評價

保險公司需要定期對風險管理的績效進行跟蹤評估,并對此進行適時的調整,以符合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監管要求。

三、保險公司在全面風險管理時代下的對策

(一)完善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體系

按照保監會的要求,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履行風險管理執行職能,對上負責貫徹董事會的風險管理決策,制定具體的全面風險管理政策;對下記錄并檢測各個業務單位的風險活動,并進行動態調整,使得日常業務操作符合風險管理目標。從而,為全面風險管理提供組織保障。

(二)加強風險管理人才的儲備

目前,保險業的專業性高素質人才還遠遠跟不上國際水平,而風險管理這項工作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極高,因此保險業迫切需要建立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對此,一方面需要構建專業的內部培養體系,積極招聘和培養高素質的風險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還要實施開放的引進人才策略,從外部引進專業的人才,帶來先進的風險管理經驗。為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目前,我國保險行業還不成熟,因此需要懷著開放的態度,吸收借鑒國外保險公司先進的保險理念,同時還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照搬移植,要建立起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全面風險管理策略,從而促進行業自身的發展。

二十一世紀是全面風險管理的時代,只有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才能夠應對當前錯綜發雜的金融風險環境,增強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促使保險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一、現代企業風險管理概述

(一)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風險主要指無法達到預期報酬的可能性。而企業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預料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一定的偏差,從而有蒙受損失和獲得額外機會的可能性。企業風險具有客觀性、偶然性、復雜性、可變性等。所謂風險管理,是指企業面對風險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以便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利益的管理活動。美國國家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贊助機構研究小組(COSO)報告中認為:內部控制是一種由企業董事會、管理階層與其他人員執行,由管理人員階層所設計,為達成運營的效果及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相關法令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

(二)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

損失前風險管理的目標包括經濟性目標、安全性目標和履行社會責任目標3個方面:經濟性目標、安全性目標、履行社會責任目標。

損失后風險管理的目標包括維持企業繼續生存、促使企業繼續經營、促使企業收入穩定、促使企業繼續成長、完成社會責任5個方面。

二、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現代企業抗風險能力分析

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主要取決于其風險的識別能力、風險的承受能力和風險的化解能力這3方面。企業的風險識別能力與人的素質和能力密切相關,即與人的經驗、風險意識、所掌握的知識以及對信息的把握等方面有關。企業有一個風險承受力的問題,當然也要有一個逐步適應、不斷提高的過程。目前,企業的資金普遍短缺,其風險承受能力自然也就比較脆弱。現在頻頻出現的企業集團化趨勢正是反映了企業努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要求。企業置身于市場經濟大環境中,環境的變化既蘊含機遇,也隱藏著危機和風險。這需要企業具備化解和分散風險的能力。

(二)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不強、企業管理者當局對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模糊、風險管理缺位的現象比較普遍。具體來講,我國企業的風險管理存在經營體制和管理制度上的風險,成功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就會變成失效的模式。同時,我國企業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管理理論素質偏低。企業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企業改革滯后。

三、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

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管理技術選擇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等。

(一)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風險主體對所面臨的風險以及潛在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性質的過程。對風險的識別一方面可以通過感性認識和經驗來進行判斷;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則必須依靠對各種客觀的會計、統計、經營資料和風險記錄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從而發現各種風險的損害情況以及風險發生規律。風險識別是一項具有持續性和系統性的工作。

(二)風險衡量

風險衡量是指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的詳細損失資料加以分析,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幅度。風險衡量以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為主要測算指標,并據以確定風險的大小或高低。風險衡量一般需要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必要時借助計算機完成。風險衡量與風險識別以及風險處理在時間上不能截然分開。事實上,有些數量分析活動是在風險識別的過程中進行的,有些風險處理措施則在風險衡量時就已經存在。

(三)風險管理技術選擇

根據風險衡量的結果,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目標,需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技術。風險管理技術分為兩大類: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和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前者是以避免、消除和減少意外事故發生的機會,限制已發生損失繼續擴大的一切措施。后者是通過事先的財務計劃來籌措資金,以便對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及時而充分的補償。通過財務處理,可以把風險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風險管理效果評價

對風險管理技術適用性及其收益性情況進行分析、檢查、修正與評價稱為風險管理效果評價。在某一特定時期內,風險管理技術選擇是否最佳,需要進行科學的評估。風險管理效益的大小取決于是否能以最小的風險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在風險管理的實踐中,通常要考慮該項技術的經濟性、其與整體管理目標的一致性、實施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同時,由于人們的認識水平具有階段性以及風險管理技術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對風險的識別、評價,以及技術的選擇需要定期修正,使選擇的風險管理技術適應變化了的情況需要,從而保證管理技術的最優使用。

四、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企業風險管理的對策

1、加強企業內部環境建設。內部環境體現了企業的特征,影響到企業員工的風險意識,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提供了有關原則和結構。(1)健全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只要存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便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能夠保證經營方針和計劃的貫徹與執行,維護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確保會計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法規、準則和制度的相關要求,同時還能防止、披露和糾正錯誤與舞弊現象的發生。(2)加強企業風險文化建設。企業應形成相對穩健的風險文化。海信集團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他們始終堅持“要發展,更要健康”的發展思路,在保持財務健康的前提下穩步地謀求發展。他們認為企業不應求一時一事的高低,應求強而做,只有做強的企業才可以真正做大。

2、完善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為使企業風險管理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發揮,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相對獨立于企業組織的整體控制。現代企業風險管理機構要獨立地開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它是對企業最高管理者負責。

3、完善現代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在現代企業風險分析清楚后,就應立即制定相應的預防轉化措施,盡可能減少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現代企業風險預警制度若要能夠有效運作,就必須要有正確及時且合乎企業所需要的各種風險管理資訊系統,提供及時而完整的經營成果數據供企業的經營者及各部門負責人以實際經營狀況數據體系來與財務指標數據相比較。

4、構筑3道防線――領導責任線、崗位責任線、審計責任線。(1)領導責任線。由于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企業的領導層應給予充分重視和支持,定期專門研究企業風險管理問題,并根據企業的環境和形勢變化確定本企業風險管理的重點和近期目標,要在企業行為決策過程中重視風險的比較論證,充分評估要對面臨的和潛在的風險,及時采取對策。(2)崗位責任線。企業風險管理者要對本企業的風險管理負最終管理責任。在企業風險運行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下,企業各崗位風險管理者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執行并維護有效的風險管理框架,企業所有員工都有責任向管理者當局報告本企業的風險管理情況與問題。(3)審計責任線。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在本企業的風險管理中負有監控責任。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可通過對企業管理者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評估、提出改進建議來幫助風險管理者履行其職責。企業的外部審計人員也能從獨立客觀的角度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向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方面的有用信息。3條防線缺一不可,其中領導責任線是關鍵,崗位責任線是重點,審計責任線是保障。

(二)未來企業風險管理的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國企業的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整體運行的一項十分緊迫而又非常艱巨的任務。我國企業的風險有其自身的特征,并且在一定條件下是可控的。因此,企業的管理既要借鑒國外企業風險管理的先進經驗,又要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縱觀全文,現代企業風險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內容復雜,是需要現代企業全員參與的一項管理活動,它是現代企業內控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現代企業繼企業戰略和質量管理的又一重大方面。現代企業應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風險組合觀、優化觀、動態觀,合理地確定企業風險度和風險管理目標,增強企業風險管理意識,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從而達到提升企業價值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曉群.風險管理[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張坤,李嘉明,周和生.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3、錢肇基.現代企業管理新思維叢書――風險管理[M].中國電力出版社,1999.

4、周兆生.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4(4).

5、宋清華,李志輝.金融風險管理[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6、陳很榮,程鵬,吳沖鋒.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價值分析[J].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0(10).

7、許謹良等.企業風險管理[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閻天三,李永超.強化企業風險管理的對策與建議[J].經濟經緯,2000(4).

9、唐振達,柯學寧.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研究――關注風險管理 提升企業價值[J].學術論壇,2006(1).

10、陳洪雋.關于我國企業風險管理的若干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05(93).

11、石玉英,喬林等.現代企業風險管理方法簡述[J].科技與管理,2005(4).

12、David Mcnamee,Georges Selim. The Nest Step in Risk Management[J].Internal Auditor,1999(6).

13、Bradbury,J.A.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differing concepts of risk[J].ScienceTechnology&Human Values,1998(14).

篇(6)

在討論風險管理與現有體系之間關系時,需要明白風險管理是在現有體系基礎上進行的整合與優化,它將企業的大小問題都分類劃分,分為了核安全、生產、輻射防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等多個方面。全面風險管理是在現有體系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分析利用,盡量使原有制度融入風險管理中,不斷完善核電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制度[1]。

二、履行全面風險管理職能的部門

在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部門是內部審計部門,此外還包括了戰略發展部門以及法律部門、運營管理部門等。現階段大多數企?I都成立了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一般情況下風險管理與內審部門相結合,就核電企業而言,管理的重點在于核安全,一些核電企業也會將風險管理職能設立在與核安全有密切聯系的部門。無論在哪一個部門,履行全面風險管理的職能包括了許多方面,比如:為高級管理層提供總的風險監控方法。職能的不同設置與內部控制和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履行相關的職能,這樣有助于企業的全面發展。

三、核電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有效風險管理的特征

根據風險管理的相關標準以及先進企業的實踐經驗,可以發現有效的核電企業的風險管理應該滿足一些基本的特征。主要包括:有相似的風險語言,有統一實施的政策;在整個組織中每一個風險管理的責任都經過系統設置,并且分派到了相應的員工身上;有專業的組織和工作人員進行待遇風險管理體系的評估和優化;有完整的ERM保障機制,實現動態運轉和持續提升;在關注風險的負面影響時充分利用風險的積極作用[2]。

(二)我國核電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水平

國內外在管理措施上雖然有不同的地方,但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我國的管理手段可以借鑒國外的方法,但是不能完全復制。基于“核”和“電”的行業特征,我國現階段探索了符合自身風險管理的道路。例如中國廣核集團在2006年就啟動了全面風險管理的工作,建立了十分完善的體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落實了ERM工作。從2007年開始,中國核工業集團的核電成員單位作為第一個實驗點并且不斷發展。完善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實例有:核三門核電有限公司的風險管理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管理的效果,便于業務的進行。

我國核電企業全面風險的管理水平雖然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風險評估基礎、風險管理組織的運轉、風險管理方面人才的缺乏以及風險管理技術應用范圍不夠全面等。這就需要不斷提高我國核電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水平,盡量降低風險水平。

四、提高核電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建立風險管理體系,規劃風險管理框架

對于風險管理,不能只是停留在對于企業風險管理發展情況的了解,更應該結合該行業的發展情況,如果可以有針對性地建立風險管理規劃,計劃最近一段時期的成長步驟,就有可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規劃風險管理框架關系到每一位員工,最為主要的是讓企業的最高管理者參與進來,承擔領導責任,否則相關體系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可以在完成風險評估之后繼續開展重大風險監控,完成專項評估,最后進行風險管理監督檢查的工作。

(二)關注重大風險,合理分配資源

重大風險一般是指評估出的高風險,一旦發生影響程度極高和管理改進迫切的風險就需要從專業人員、風險程度以及風險本質等方面來考慮,確定重大風險。不同公司風險數量和內容都有所不同,影響風險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業務保障資源是否充分、管理層管理的側重點、企業面臨的環境政策、核電廠的自身特點等。高層管理人員需要根據風險分析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使得資源利用率發揮到極致[3]。

(三)風險分級管理,進行持續監控

篇(7)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2-0048-03

一、企業應急管理、風險管理、危機管理的內涵特征

(一)企業應急管理

企業管理者對突發事件造成其管理基礎發生變化后的應急反應,不論管理基礎是確定型基礎還是不確定型基礎都可能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因而成為應急管理研究的內容[1]。企業的應急管理如圖1所示。

(二)風險管理

與企業應急管理相類似的名稱有風險管理、危機管理等。我們粗略界定一下它們的研究范圍和關系。風險管理,也叫不確定性管理,最初將其用于投資學領域中,它強調對風險的測量與利用。比如,在投資學中的風險管理,認為一項投資為不確定事件,并假設這一事件的隨機分布(即假設其為隨機事件),同時利用隨機變量的方差來衡量其風險的大小,然后通過平衡方差與投資收益來達到對投資項目的評估與管理。也就是說,傳統的風險管理期望利用不確定事件的某種發展規律(如統計規律、分布特征)來衡量不確定事件造成損失的大小,進而刻畫風險,最后獲取某種意義下(風險中性、風險追求或風險規避)的收益值,這是一種狹義的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在金融投資學中的成功應用,使得企業管理中其他領域也重視了對不確定性的管理,現在基本上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企業風險管理理論。風險管理重要的是要確定各種不確定性的分布特征,風險管理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大體分為4類:

1.金融財務風險。它包括:價格類風險(資本定價、利率、匯率等風險),流動性類風險(現金流、短期投資、資產變現、機會成本等風險),金融信用風險(違約風險、信用等級降低等風險),通漲或緊縮類風險,對沖風險等。

2.運營風險。它包括:商業運作類風險(人力資源、產品開發、渠道管理、供應鏈管理、商業周期、產品服務損害等風險),授權類風險,信息技術類風險,商業信息風險(預算和企業計劃、審計信息、退休金管理、投資評估、稅率變動),等等。

3.戰略風險。它包括:企業形象損失類風險(品牌和商標受損、企業欺騙行為、不受歡迎的公司公共策略等風險),競爭戰略風險(各種企業競爭戰略風險),客戶需求風險,社會或者文化類風險,技術創新風險,資本可用性風險,政策、法律、法規類風險,等等。

4.損害風險。它包括:火災和財產損失風險,颶風等自然災害風險,人身、財產安全類風險,商業犯罪風險,工作相關的疾病類風險,責任喪失類風險,等等。

企業的風險管理如圖2所示。

大量的難以估量的不確定事件的存在,使得傳統風險管理面臨嚴峻挑戰,量子基金就是著名的典型案例。對沖是利用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產品、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和財務杠桿構造的風險綜合與抵消方式,以獲得無風險或投機性收益,它的基礎依賴于對風險的刻畫。在量子基金存在的前31年的歷史里,獲得的平均回報率高達30%以上,但是1998年量子基金遭到重大損失。

(三)危機管理

危可能給企業造成損失,機則可能給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危機管理是針對各類事件給企業可能造成危或者機的影響時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危機的產生可能是隨機不確定事件帶來的,也可能是突發事件造成的;危機管理可能包括風險管理,也可能包括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危機管理是對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綜合應用,危機管理強調企業所處危機時刻的管理選擇,如危機公關、媒體管理等。

企業的危機管理如圖3所示。

二、企業應急管理、風險管理、危機管理的比較

企業的應急管理、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在管理的內容、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管理的切入點等方面具有區別與聯系。

(一)管理內容

從管理內容上講,不論應急管理、風險管理還是危機管理,都是企業對廣義不確定事件的管理過程,但危機管理強調企業所處危機時刻的管理選擇,風險管理強調隨機事件風險的度量和統計規律的應用,而應急管理強調事件對管理基礎的改變。風險管理期望加強對不確定事件客觀發展規律(或統計特征)的應用;應急管理期望解決企業管理者的主觀管理基礎與不確定事件客觀發展沖突;而危機管理期望綜合應用各種方法解決不確定事件對企業造成的危機。由此可見,管理內容上三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區別,但其相互之間的關聯也非常緊密。如圖4所示。

風險管理、應急管理和危機管理都期望從不確定事件的全過程加以管理。風險管理強調事前的決策,所以需要假設事件發展規律;應急管理更注重事件發生的應對,所以強調突發事件對已有決策前提的影響;而危機管理是一種危機狀態的描述,強調利用各種方法轉危為機。不確定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所組成的系統已成為現在不確定性管理的重要特征,只是從不同角度發展而來的管理方法強調的重點不同、角度不同。

(二)管理方式和方法

風險管理在管理方法上注重對風險的測量,強調風險與收益的平衡(tradeoff)和風險的綜合與對沖,基本上可以劃為企業日常管理范疇;應急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正在積極探索過程中,主要有突發事件下的重新管理(以rescheduling為代表)、動態計劃法、干擾管理(dismption management)、突發事件發展規律應用等;危機管理方法通常以定性為主,強調將危機外置。

(三)管理切入點

風險管理是探索不確定事件的發展規律及其應用的過程。對企業管理而言,主要是一種不確定事件的事前管理;應急管理大多強調突發事件發生后如何處置,以事后管理為主,當然如何解決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需要一個系統化的解決過程;危機管理是危機發生或危機潛在發生的管理,它的管理切入點可以是發現危機、危機發生時、危機發生后,但主要強調危機發生時的管理切入。

三、應急管理的總體框架與三級機制的建立

如果突發事件意味著強烈的負面影響,企業也需要平穩發展,那么對突發事件要做好目標分類,設計應急管理的總體框架:一級:事前應急管理二級:事中應急管理三級:事后應急管理,建立應急管理三級機制。

(一)一級:事前應急管理

沒突發事件,是指企業期望平穩發展,沒有突發事件將成為其追求。也就是企業希望自己的管理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要達到這個目標,確定事件基本可以保持不變,而隨機事件也可能通過提高統計的精確度得以實現,因此最重要的是待知事件的管理。企業管理者需要盡可能熟悉企業的情況和面臨的環境,使得自己的管理基礎中盡量少地出現待知事件。從企業發展來講,企業平穩發展,需要聘請熟悉行業情況、企業情況、地區情況的管理者,并且企業的投資行為應在自己熟悉的行業中進行。同時,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確保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保證會計資料真實性,防止人為突發事件,是企業事前應急管理的重要內容。知突發事件,是指當突發事件的發生不可避免,企業的管理基礎必然會發生變化、受到影響,則企業應知道事件發生、可能的影響、可能的持續時間等一系列信息。這就要求企業加強不確定因素預測和預警工作。抗突發事件,是指企業可以充分的應用現代管理技術,設計企業管理,如果發生突發事件也不會對企業產生實質影響。例如制訂穩健的生產計劃,當面臨的需求(訂單)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生產計劃不用調整,也就是提高計劃的穩健性或魯棒性(robustness)。

(二)二級:事中應急管理

1.充分的應急資源。企業需要為可能的突發事件作充足的資源準備,包括人、財、物、信息等。突發事件下,信息缺失是重要問題,企業應急信息系統管理很有必要。

2.科學的決策方法。如果詳細的評估可能沒有時間展開,這時需要建立迅速評估機制,科學方法以支撐實時決策過程。

3.專業的應急隊伍。企業日常管理工作強調對風險的測量與應用,但懂得如何進行突發事件發生后的應急工作的則相對較少。企業應在專業的應急設備和應急人員準備等方面加強工作。

4.積極的應急戰略。戰略是對影響企業長遠的事件所進行的規劃工作。突發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往往是企業倒閉的動因,如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石家莊地方法院于2009年2月宣布三鹿公司倒閉。企業缺少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戰略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大忌。要達到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還需要對企業的應急管理流程加以設計,或者進行應急流程再造(emergency process reengineering,EPR)和企業應急協調。

5.充分的應急合作。對一般影響較小的突發事件,企業可利用自有資源應對。但突發事件如果影響太大,就會超出企業的應急能力,需要外部資源支持和援助;另一方面,突發事件對一個企業的影響,可能通過供應鏈、資金鏈等企業的利益鏈而傳播,多企業共同應對突發事件對利益相關的企業都有利,這就是多企業對突發事件的協調應對管理。

6.先進的應急理念。突發事件會對企業的各個方面造成沖擊,企業的應急管理決策者應首先明確何種應急目標的實現,對應急管理的執行有實質的影響。例如,在公共管理領域,應急管理強調“以人為本”。

7.完備的應急培訓體系。企業應加強應急管理的培訓和宣傳工作,以樹立員工的自我應急意識和獲取應急知識的意識。

(三)三級:事后應急管理

突發事件后的事后管理目標為恢復與提高。需要完善企業應急系統,作全面的評估。加強事后資源管理與分配、事后修復管理計劃、提升優化應急流程等。

參考文獻:

[1] 姚杰,計雷,池宏.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的動態博弈分析[J].管理評論,2015,17(3):46-50.

篇(8)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發展和人們對金融風險認識不斷加深的產物。最初,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于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強調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這主要是與當時商業銀行業務以資產業務,如貸款等為主有關。20世紀60年代以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負債風險管理方面,強調通過使用借入資金來保持或增加資產規模和收益,既為銀行擴大業務創造了條件,但也加大了銀行經營的不確定性。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市場利率劇烈波動,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或負債風險管理已不再適用,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突出強調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的協調管理,通過償還期對稱、經營目標互相替代和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80年代之后,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有了新的提升,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更加深入。特別是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存貸利差變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廣泛使用,市場環境的這些變化都顯現出原有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存在的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表外風險管理理論、金融工程學等一系列思想、技術逐漸應用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進一步擴大了商業銀行業務的范圍,在風險管理方法上更多地應用數學、信息學、工程學等方法,深化了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管理科學的內涵。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正式出臺并不斷完善,標志著西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和統一,也意味著國際銀行界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基本形成。

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是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模式和內容獲得巨大發展的時期,回顧20多年來銀行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歷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幾乎都凝結在《巴塞爾資本協議》當中。因此,對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來講,《巴塞爾協議》的誕生和完善,是國際銀行界風險管理革命性的成果。尤其是巴塞爾委員會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第一稿)和(第二稿)。新巴塞爾協議全面繼承以1988年巴塞爾協議為代表的一系列監管原則,繼續延續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以信用風險控制為重點,著手從單一的資本充足約束,轉向突出強調銀行風險監管從最低資本金的要求、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約束等三個方面的共同約束。

可以說,新巴塞爾協議充分體現了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理念的發展方向,如果說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誕生前的銀行競爭還屬于無序競爭的話,那么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規范下的銀行競爭將是以風險識別、度量、評價、控制和風險文化為內容的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競爭。這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和標準。

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不足

與國外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外部來看,銀行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環境還不成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用體系尚未健全是重要的原因。此外,外部監管和市場約束的作用還遠遠沒能充分發揮,在我國,銀行業信息披露還很不規范和不完備,外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措施還相對簡單,市場對銀行的外部約束作用還有待加強。

從銀行內部來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觀念、技術、方法等方面也與國外先進銀行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第一,在風險管理認識上存在差距。在國外銀行,十分重視風險——收益匹配的原則,把控制風險和創造利潤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對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的關系認識還有差距。第二,風險管理理念上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還不到位,仍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主,對市場風險、操作性風險等重視不夠。二是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差別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業務、不同風險、不同地區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僅不能管理好業務風險,反而容易產生新的風險。第三,風險管理方法上的差距。與國外風險管理方法相比,風險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風險識別、度量等方面還很不精確。第四,風險管理體系上的差距。體系的健全和獨立是確保風險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觀的分析能力的關鍵。但在我國,一些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往往還不健全,風險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多,獨立性原則體現不夠。第五,信息技術上的差距。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改善風險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礙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大量業務信息缺失,無法準確掌握風險敞口,直接影響到風險管理的決策科學性。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任務及要求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可以分為兩部分,從商業銀行內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通過建立嚴格的內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風險和確保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銀行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從商業銀行外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加強商業銀行監管,進行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從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為了實現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盡快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必須滿足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適應業務發展要求。商業銀行是以盈利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為核心的企業,業務發展是商業銀行的根本任務,沒有發展本身就是風險。不顧風險的發展和不顧發展的“零風險”都是不對的,風險管理并不是杜絕風險,而是在資本配比的范圍內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適應外部監管要求。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外部監管越來越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將監管部門的監管作為三大支柱之一。外部監管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合規經營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強風險控制的內在需求。監管法規是金融競爭中的“游戲規則”,銀行風險管理只有與外部監管相適應,才有機會在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第三,要適應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發展趨向的要求。隨著國際銀行業的不斷變化,風險管理的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仍將繼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生時間還很短,與國際先進銀行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緊跟國際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時掌握銀行風險管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

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按照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的理念和經驗,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發展方向應努力做好五個方面的轉變,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第一,風險管理內容由信用風險向信用、市場、操作性風險轉變。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復雜化,銀行的風險由原來的信用風險為主發展到多種類型風險共同作用。與此同時,國際銀行業對各種類型風險的認識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漸提高,風險的管理由管理單一風險到管理多種風險,體現了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不僅要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而且應更加重視市場、操作性、法律等各類風險的管理。

第二,風險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間接管理相結合轉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還比較簡單,一些銀行風險管理還主要以直接管理為主,如審批授信項目、清收不良資產等。但從未來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看,要進一步發揮間接風險管理的作用。

篇(9)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發展和人們對金融風險認識不斷加深的產物。最初,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于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強調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這主要是與當時商業銀行業務以資產業務,如貸款等為主有關。20世紀60年代以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轉向負債風險管理方面,強調通過使用借入資金來保持或增加資產規模和收益,既為銀行擴大業務創造了條件,但也加大了銀行經營的不確定性。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市場利率劇烈波動,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或負債風險管理已不再適用,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應運而生,突出強調對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的協調管理,通過償還期對稱、經營目標互相替代和資產分散實現總量平衡和風險控制。80年代之后,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和技術有了新的提升,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更加深入。特別是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存貸利差變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廣泛使用,市場環境的這些變化都顯現出原有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存在的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表外風險管理理論、金融工程學等一系列思想、技術逐漸應用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進一步擴大了商業銀行業務的范圍,在風險管理方法上更多地應用數學、信息學、工程學等方法,深化了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管理科學的內涵。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議》正式出臺并不斷完善,標志著西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和統一,也意味著國際銀行界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基本形成。

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是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模式和內容獲得巨大發展的時期,回顧20多年來銀行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歷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幾乎都凝結在《巴塞爾資本協議》當中。因此,對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來講,《巴塞爾協議》的誕生和完善,是國際銀行界風險管理革命性的成果。尤其是巴塞爾委員會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第一稿)和(第二稿)。新巴塞爾協議全面繼承以1988年巴塞爾協議為代表的一系列監管原則,繼續延續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以信用風險控制為重點,著手從單一的資本充足約束,轉向突出強調銀行風險監管從最低資本金的要求、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約束等三個方面的共同約束。

可以說,新巴塞爾協議充分體現了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理念的發展方向,如果說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誕生前的銀行競爭還屬于無序競爭的話,那么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規范下的銀行競爭將是以風險識別、度量、評價、控制和風險文化為內容的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競爭。這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和標準。

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不足

與國外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外部來看,銀行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環境還不成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用體系尚未健全是重要的原因。此外,外部監管和市場約束的作用還遠遠沒能充分發揮,在我國,銀行業信息披露還很不規范和不完備,外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措施還相對簡單,市場對銀行的外部約束作用還有待加強。

從銀行內部來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在觀念、技術、方法等方面也與國外先進銀行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第一,在風險管理認識上存在差距。在國外銀行,十分重視風險——收益匹配的原則,把控制風險和創造利潤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對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的關系認識還有差距。第二,風險管理理念上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還不到位,仍以信用風險管理為主,對市場風險、操作性風險等重視不夠。二是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差別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業務、不同風險、不同地區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僅不能管理好業務風險,反而容易產生新的風險。第三,風險管理方法上的差距。與國外風險管理方法相比,風險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風險識別、度量等方面還很不精確。第四,風險管理體系上的差距。體系的健全和獨立是確保風險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觀的分析能力的關鍵。但在我國,一些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往往還不健全,風險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多,獨立性原則體現不夠。第五,信息技術上的差距。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改善風險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礙是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風險管理所需要的大量業務信息缺失,無法準確掌握風險敞口,直接影響到風險管理的決策科學性。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任務及要求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可以分為兩部分,從商業銀行內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通過建立嚴格的內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風險和確保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銀行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從商業銀行外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加強商業銀行監管,進行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從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為了實現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盡快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必須滿足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適應業務發展要求。商業銀行是以盈利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為核心的企業,業務發展是商業銀行的根本任務,沒有發展本身就是風險。不顧風險的發展和不顧發展的“零風險”都是不對的,風險管理并不是杜絕風險,而是在資本配比的范圍內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適應外部監管要求。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外部監管越來越嚴,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將監管部門的監管作為三大支柱之一。外部監管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合規經營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強風險控制的內在需求。監管法規是金融競爭中的“游戲規則”,銀行風險管理只有與外部監管相適應,才有機會在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第三,要適應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發展趨向的要求。隨著國際銀行業的不斷變化,風險管理的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仍將繼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生時間還很短,與國際先進銀行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緊跟國際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時掌握銀行風險管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

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按照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的理念和經驗,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特點和要求,筆者認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發展方向應努力做好五個方面的轉變,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第一,風險管理內容由信用風險向信用、市場、操作性風險轉變。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復雜化,銀行的風險由原來的信用風險為主發展到多種類

型風險共同作用。與此同時,國際銀行業對各種類型風險的認識程度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漸提高,風險的管理由管理單一風險到管理多種風險,體現了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不僅要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而且應更加重視市場、操作性、法律等各類風險的管理。

第二,風險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間接管理相結合轉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還比較簡單,一些銀行風險管理還主要以直接管理為主,如審批授信項目、清收不良資產等。但從未來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看,要進一步發揮間接風險管理的作用。

篇(10)

企業是以價值最大化為目的的經濟實體。要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其前提是要保證企業的存續,那么我們有必要對企業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本文基于此點,將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進行一定的探討和分析。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概念及成因

要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管理,了解財務風險的定義以及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基礎,本節將對財務風險的概念與形成原因進行闡述。

1.財務風險的定義

廣義的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環境變化及其他難以預料的因素影響,使得企業的預期財務收益與最終實現收益存在差異的可能性,它涵蓋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本文研究廣義的財務風險。

2.財務風險的成因

財務風險涵蓋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所以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原因也具有多樣性,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財務風險產生原因當中,并非每次都只是某一種原因在單獨地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種原因共同影響所致。

它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1)政治因素的影響: 社會的政治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變化都可能對企業財務產生影響;(2)外部因素的影響:市場供求變化、商品價格變化、競爭對手戰略調整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另外,當企業的債務人死亡時,可能會使得債務不能如期收回,引起企業應收賬款回收的風險;(3)內部因素的影響:企業內部因素包括企業的管理水平與員工素質兩個方面。當企業的管理水平與員工素質較低時,企業財務管理應對經濟變化的能力就不足,企業的財務決策會發生失誤或者是財務執行發生失誤。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及分類

只有對于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與其分類進行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地認識財務風險,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合理的管理與控制。

1.財務風險的特征

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特征---客觀性、廣泛性、不確定性、可控制性、兩面性。

2.財務風險的分類

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生產經營的各個階段。根據企業財務風險的來源,可以將財務風險分為如下幾種:

(1)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的提供、產品的生產、產品的銷售各個環節的不確定因素導致企業資金情況的變化,引發企業財務風險增大。

(2)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指企業對某個項目或者是某項資產投入一定的資金后,因為市場對于項目的評估或者資產價值評價的變化,而導致最終的收益與預計產生一定差異的風險。

(3)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是指由于資金的供給與需求市場或者社會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影響企業的籌資成本、籌資能力等方面,從而導致企業已經籌集的資金或即將要籌集的資金給企業財務帶來不確定性。

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

根據學者們之前的一些研究,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

1.沒有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企業風險意識不足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需要建立一定的管理機制,目前很多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企業的風險意識還不夠強。

不少企業的企業財務決策人員以及決策的執行人員風險意識較弱,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2.沒有足夠的企業運營資金,過度依靠負債籌資來維持經營

資產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是企業的自有資金,可認為是沒有成本的,而負債則不同,需還本付息。所以如果企業負債過多,有較大的財務杠桿效應,在在經營不利或者是投資失誤的情況下,會加劇企業的財務風險。

3.沒有有效的財務監控制度,缺乏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控

當前,在財務監督與控制方面做的比較好的企業數量很少,大部分企業缺乏有效的財務監督與控制。但是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沒有相應的財務監控制度作保證是難以實現的。

四、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策略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有多種策略,經常使用的有回避財務風險、控制財務風險、分散財務風險與轉移財務風險。

1.回避財務風險

企業在面對財務風險發生概率較大或者是財務風險一旦發生其損失額度較大的情況時,企業可以考慮回避這些財務風險。回避風險可以分為完全回避與選擇回避兩種。

2.控制財務風險

當企業已經面臨某些財務風險的時候,企業所應該想到的就是控制財務風險,即盡量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或者盡量減少財務風險發生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程度。控制財務風險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控制風險發生的概率;二是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三是控制風險發生造成的損失程度。

3.分散財務風險

有些財務風險完全有自己承擔可能一旦發生損失值較大,會給企業造成很大影響,因而企業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分散財務風險。例如,通過企業經營的多樣化,企業投資的多樣化,利用相關較小的多種業務或多種投資方式與投資方向等使得企業整體的非系統風險實現下降,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4.轉移財務風險

企業在認識到財務風險對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后,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將這些財務風險轉移給其他經濟體。主要包括保險轉移風險以及非保險轉移風險兩種方法。

五、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

要增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能力,可以采取構建并加強加強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組織系統、財務風險管理預警系統、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系統等手段來獲得。

1.財務風險管理組織系統

我國目前在在理論,比較缺乏財務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的研究。企業應建立專門負責財務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配備專門的財務風險管理人員,他們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進行協調與具體規劃。

企業可構建如上圖所示的財務風險組織系統圖。在企業董事會下面可以設立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由財務風險管理部門主管以及其他業務部門的主管參與組成,專門負責企業日常的財務風險管理,并定期對企業董事會進行報告;在財務風險管理部下面再設立企業財務風險的風險管理部,由管理信息系統部、戰略部與監控部組成,他們主要負責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信息的收集、篩選、整理、傳遞與報告等工作,風險管理部門還需要與企業財務部門、研發部門、人事部門以及數據處理部門等進行積極的協作,及時掌握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各種數據及信息的變化,企業其他各部門也要積極配合好財務風險管理部門的工作,及時向財務風險管理部門報告變動資料。

2.財務風險管理預警系統

財務風險管理預警就是指通過定性或者定量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從而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提出警示,以便采取相應措施來應對財務風險。包括財務預警定性方法與財務風險定量方法。

(1)財務預警定性方法

定性預警分析主要通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整體狀況進行綜合分析,根據企業整體或者子部門所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風險嚴重性排序分類,從而及時對企業采取恰當措施。

(2)財務風險定量方法

財務風險的定量分析是指利用企業的財務數據等,運用概率論知識、統計知識和計量知識構建數學計量模型,對企業的財務性質進行量化處理,以數值表示的方式來表示企業的財務狀況。

3.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系統

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是指根據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過程中,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發揮會計技能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

(1)建立高效的財務風險內控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企業財務內控制度就是對企業各部門、各崗位環節的職責以及行為進行規范,從而達到提高財務管理效率,促使企業資產不數增值。

(2)強化企業財務風險內控制度的實施力度

財務風險內控制度有效實施,需要各部門、各員工的共同努力,并有相對獨立于財務會計部門和相關業務管理部的人員對制度的設計的執行效果進行評價。

(3)提高企業財務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主體,企業會計控制主要需要由會計專業人員來完成。企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主要包括具有良好的會計政策的職業判斷能力、應具有在本單位組織和實施內部控制的能力、具有財務管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田笑豐 秦 嬌:財務風險管理及防范策略淺析.決策與信息[J] .2009.6.

[2]凌世壽 梁海娟:財務風險管理淺析[J].財會月刊.2002.9.

[3]劉新華:公司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對策.現代經濟信息[J]

[4]莊子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促進企業健康發展[J].價值工程.2011.3.

[5]丁元純: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健全財務風險防范機制[J].對外經貿財會.2006.2.

[6]周 宏:論財務風險管理[J].中國審計.2003.4.

[7]朱艷春: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商品與質量.2011.2.

[8]羅偉鋒:論企業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措施[J].中國對外貿易.2011.

[9]張宇飛: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方法與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2.

[10]王云漫: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控制措施[J].現代商業.2011.3.

上一篇: 勞動教育素養 下一篇: 傳統農業發展方式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视频 | 精品尤物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国产盗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