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4 10:28: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智慧物流的看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投資者會議的一場演講中,因全場演講使用英語,有中文媒體將他的發言翻譯為“中國制造的假貨比真貨質量更好”。面對這些不懷好意的斷章取義,馬云近日在《華爾街日報》上公開信,稱阿里巴巴對假貨零容忍,會堅決打擊假冒商品。在結合馬云的演講和當時的語境后,他想表達的意思應是“假貨比真貨好,假貨會越來越強大”。這里的“假貨”指的是那些為國際大牌代工的工廠平臺,將那些為國際品牌大批量生產制作中出現的瑕疵品,在適當裁剪后拿出來售賣。
什么是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不是搞個無人機這么簡單
“不要認為搞了個無人機,就是進入了智慧物流。”近日,菜鳥網絡CEO童文紅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達了自己對于智慧物流的看法。她認為,智慧物流是一個復雜的體系,不簡單等于智能機器人,也不等于無人機,還應包括數據和服務標準打通等。童文紅表示,菜鳥已經在智能化方面布局,因為中國的中小物流公司需要有這樣的智能化設備。童文紅稱現在物流界談無人機,其實更多是做秀的成分。
若十年前封殺淘寶小店主會怎樣?
那樣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如果在10年前淘寶的小店主和店家因為沒有營業執照或者是沒有開發票而被當時出臺的政策完全殺掉,可能就沒有現在的阿里巴巴。”
近日,馬化騰在出席活動時發表演講,稱互聯網使得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各個行業都必須要擁抱互聯網。他表示,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挑戰很大,會遇到很多困難的地方。為此,馬化騰還拿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案例作為對比,“如果5年前《微信》誕生的時候,因為簡單的沖擊到了運營商通信而出臺政策把它直接關閉、殺掉,那就沒有今天《微信》的市場。
馬化騰提到,在過去一年,O2O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旅游產業也正在發生各種融合,交通領域更是競爭激烈。“‘互聯網+’在未來有很多的創新機會,騰訊的定位是做連接器,能夠把服務和用戶連接起來。”談到騰訊應該關注的領域,馬化騰稱,第一個是云服務,第二個是LBS信息,第三個是安全。
未來互聯網的表達方式是什么?
直播
“直播將成為未來互聯網的表達方式和標配,并且將顛覆電視等一些傳統行業,如果與VR結合,必將催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與全新的模式。”6月15日,黑馬成長營導師、奇虎360公司創始人周鴻t在《花椒直播》上與學員們分享最近一年來,他對互聯網和創業創新的最新觀點。周鴻t認為,直播一定是未來一個更大的方向,而不僅局限于打賞和抽成模式。直播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你永遠無法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同時,你可以通過親自參與,來創造直播的內容。直播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
周鴻t表示,直播有兩個最重要的特點。第一,實時。再漂亮的女主播,如果只是錄一段視頻,時間一長都看不下去。第二,互動。直播可以讓你盯著一個主播聊一個小時,就是因為有了互動,而且這種交流是人際關系里面非常近的交流。
下個千億美元市值公司將出在哪個行業?
利用人群學習某些東西的初創企業
“在我看來,這種外包信息、從中學習然后出售成品的模式,非常有可能誕生下個1 000億美元企業。”近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在倫敦舉行的創業磨坊歐洲大會上稱,他知道哪個領域將會誕生下個1 000億美元大公司。他認為那些成功“利用人群學習某些東西”的初創企業將會迎來下個巨大的市場機遇。施密特舉例稱,某人去看不同的皮膚科醫生,給每人1美元去分析皮膚樣本以便診斷皮膚問題。施密特認為,這些數據可被輸入機器學習系統分類,然后向皮膚科醫生出售成品。
智慧旅游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客戶端、移動通訊網絡等新技術為依托,以滿足游客需要、為游客提供服務為核心,將信息化滲透到旅游活動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智慧旅游通過信息化的全面覆蓋,達到線上線下資源的有效銜接,是實現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滿足多樣化旅游需求的有效途徑。
智慧旅游項目與智能電網開發一樣,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成為“創新揚州”建設過程中新的亮點,也將為揚州城市旅游的推廣營銷注入新的概念,增添新的活力。
近期,筆者因為工作關系對智慧旅游進行了初步的學習和研討,智慧旅游從概念的提出到項目的推進,讓我們體會到“創新”將成為旅游業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地位的靈魂。在這里,針對城市旅游產業的創新談幾點看法。
1.旅游業發展要建設和營銷兩條腿走路
通過近十年的城市規劃與傾力打造,揚州贏得包括“聯合國人居獎”在內的多項國際國內城市大獎。“精致揚州”的城市品牌已經確立,城市影響力正立足長三角,輻射華東,逐步擴散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現代旅游業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而是“酒香更要會吆喝”。這里的“吆喝”就是旅游營銷,“吆喝”做得好往往能夠事半功倍,決定成敗。
“世界級公園”、“世界名城”的發展目標定位很高,很有氣魄,十分鼓舞人心。但我們要避免長期停留在自拉自唱、自己給自己戴高帽的階段,應該制定具有國際視野的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營銷戰略,更新營銷理念,創新營銷模式,整合營銷渠道。這樣才能夠盡快提升揚州的國際知名度和城市美譽度,讓越來越多的各國游客愿意來看一看揚州炒飯的故鄉,贊美揚州是具備中國特色和國際品味的世界級旅游城市。
2.城市旅游的創新首先是城市定位和營銷理念的創新
揚州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中等城市,要打造“世界級公園”,建設“世界名城”,需要有清晰明確的城市定位。“精致揚州”、“世界會議和休閑之都”較好地詮釋了揚州的城市風格和未來的國際定位。巴拿馬駐華首席代表莫福杰先生對揚州的贊美“I Found China in Yangzhou”,讓我想到了這樣的廣告詞----“看中國,品揚州”。
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是揚州的城市名片,景區的開發經營主體----揚州瘦西湖旅游發展集團作為揚州旅游產業發展的龍頭,迫切需要經營理念的創新。
管理學界有這么一種說法:“一流企業做文化、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做資本,三流企業做項目、做產品。”
揚州瘦西湖旅游發展集團要做中國一流的旅游企業集團,我們要經營和推銷的“文化”和“標準”應該是一種最時尚、最潮流的“現代生活方式”。這種“現代生活方式”是符合國際化標準的,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是無法復制的,是世界范圍內精致美好生活的典范。
3.旅游創新帶來生活體新驗,服務提升需要政府多投入
游客離開日常工作與生活的環境去旅行,是為了滿足自身“探尋新文化、體驗新生活”的訴求。旅游生活體驗的附加值越高,游客的消費投入可能就越大。在當下的網絡時代,智慧旅游項目的落實將增添旅游服務的信息科技含量,給旅游活動的過程帶來科技時尚的氣息。蘋果公司電子產品火爆熱銷的初期,曾出現青年消費者不惜賣器官也要購買iphone的特殊案例,這種現象從一個側面充分反映出新生活方式體驗對人類產生的巨大吸引力。
智慧旅游項目建設需要政府的配套資金投入,如果缺乏政府投入,智慧旅游乃至智慧城市建設很可能只會停留在宣傳造勢、概念炒作的層面。去年5月,與揚州一江之隔的江蘇省鎮江市在首批18個“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中搶占先機,拿到目前全國唯一的“國家智慧旅游服務中心”的金字招牌。作為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的全國智慧旅游服務中心,鎮江市政府提出:以鎮江科技城為主載體打造“智慧旅游產業谷”,把鎮江建設成為全國領先、輻射全球的“智慧旅游”城市。據其樂觀估計,鎮江“智慧旅游產業谷”未來五年的營業收入將突破1000億元。我個人推斷這1000億元的營業收入是建立在18個“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都將在今后五年投入巨額資金并且委托鎮江“智慧旅游產業谷”實施項目建設的良好預期上,政府的資金投入支持對于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在此可見一斑。
4.揚州旅游產業發展迫切需要品牌創新與產品創新
在前期召開的揚州市重點上市企業工作推進會上,江蘇笛莎公主文化創意產業公司的匯報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江蘇笛莎公主文化創意產業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兒童服裝、童鞋、飾品、娃娃等系列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物流的專業公司。笛莎DEESHA品牌2005年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大陸,其系列產品提出“每個女孩都是公主”的概念,將父母對掌上明珠的疼愛與呵護化為設計的靈感,將高貴、精致、優雅的公主元素流行化。“笛莎女孩時尚生活館”在全國已有近80家店鋪,營銷網絡遍布北京、上海、西安等20個大中城市的一流商圈。笛莎公司2010年落戶揚州,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2011年銷售額達到1.29億元,同比增長5倍,2012年實現3億元的銷售目標。笛莎公司已經分別與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簽訂合同,計劃于2013年實施股改,啟動上市準備工作。江蘇笛莎公司的案例充分體現了品牌產品的市場魅力及其帶來的企業發展潛力。
瘦西湖旅游發展集團作為揚州文化旅游產業的龍頭企業集團,可以率先在產品開發與品牌創新方面做點文章。建議集團投資設立“瘦西湖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使之成為揚州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領軍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可以定位在文化旅游產品的創意設計、生產銷售、物流配送等方面。
揚州的特色旅游商品較為豐富,有玉器、漆器、醬菜、牛皮糖、鹽水鵝等,這當中至今沒有出現一個如同揚州炒飯一樣能夠代表揚州的國際知名品牌。我們選取什么產品,創造什么樣的品牌去實現這一突破呢?選來選去,毛絨玩具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揚州是亞洲最大的毛絨玩具生產基地,產品行銷全國并出口至海外許多國家。長期以來,揚州的毛絨玩具產業缺乏品牌創新意識,號稱超過10萬人的產業大軍大多數在為國外以及國內其他品牌提供廉價勞動力。本地銷售的毛絨玩具主要出現在風景區附近的私營店鋪和晚間路邊的地攤上,產品傳統老套,走低價路線,碩大的一只玩具狗僅賣幾十元。
我們要把毛絨玩具打造成為能夠代表揚州的標志性的旅游商品,必須創立國際水準、國內領先的自主品牌。來自成熟市場的經驗顯示,對于同一類產品,消費者最多只能記住7個品牌,而排名第1的品牌利潤可以達到第7名的5倍以上。
5.強化品牌意識,做大做強揚州文化旅游產業
“瘦西湖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首先要做好自主品牌的創意設計,注重品牌元素的國際化、時尚化、流行化。要精心設計品牌的中英文標識和LOGO,在香港和內地分別實施商標注冊。確立高起點、高定位的品牌戰略,打造毛絨玩具的中國馳名商標。
綜合考慮公司的資金投入和團隊建設,毛絨玩具系列產品的品牌發展要做好三年規劃,分三個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是品牌創立期,主要工作有:公司管理及文化創意團隊的招募、文化創意公司的設立、品牌發展戰略的制定、品牌商標的創意設計、產品的設計與生產、本地旅游市場的產品營銷等。這一階段的產品生產可以采用委托加工的形式,以減少資金投入。產品主要在揚州本地銷售,建議在瘦西湖、個園、何園、大明寺等主要風景點內設立標準化的品牌專營店。
第二階段是品牌培育期,主要工作有:管理及設計團隊建設、產品設計系列化、生產基地建設(可考慮收購成熟的生產企業)、品牌營銷戰略的制定、市場企劃推廣、目標市場定位等。這一階段將著力推進在揚州旅游市場的營銷深度,在文昌商圈、京華城、東關街、古運河碼頭等重要旅游節點設立專營店。制定品牌專營店管理細則,將營銷網點逐步輻射到長三角地區。
第三階段是品牌擴張期,主要工作有:投資拍攝品牌形象動漫系列劇,選取央視、新浪等主流媒體播放,面向全國及港、澳、臺地區做好品牌推廣;品牌專營店進一步覆蓋大陸各中心城市、重要旅游城市、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
一、物聯網概述
(一)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提出已有十余年了,它最早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uto-ID研究中心于1999年提出的。物聯網最初的含義是指把相關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以達到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的目的。2005年11月,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了題為《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的報告,在這一報告中進一步擴展了物聯網的概念。這一報告指出,在物聯網時代,通過在各種物品上嵌入一種移動收發器,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交換。2009年,在北京舉行的物聯網與企業環境中歐研討會上,歐盟委員會信息和社會媒體司的負責人也提出了一個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是一個動態的網絡基礎設施,它具有基于標準和互操作通信協議的自組織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虛擬的物具有身份標識、物理屬性、虛擬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與信息網絡無縫整合。
根據上述國外機構對物聯網的定義,我們可以提煉出一個簡單的易于理解的物聯網的定義,即物聯網就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信息傳感技術把物品與物品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以實現信息交換的智能互聯網。由此可見:①物聯網仍然是一個互聯網,它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拓展出來的新網絡;②物聯網的用戶端已經延伸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即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交換;③由于物聯網應用了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信息傳感技術,因而它具有智能屬性。
(二)物聯網在當今世界的發展
物聯網最早是在美國提出也是首先在美國引起廣泛關注和政府重視的。2009年1月,IBM公司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構想,建議奧巴馬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而物聯網就是實現這一構想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爾后美國總統奧巴馬對IBM公司“智慧地球”這一構想做出了積極的回應,并將其提升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將物聯網和新能源一起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從此物聯網引起了全球各國的廣泛關注。我國也在高度關注和重視物聯網的研究。總理曾做了三次關于物聯網發展的講話。2009年8月,總理在視察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所時,對于物聯網應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提出了“感知中國”的概念。物聯網已被正式列入我國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并且我國目前已經把傳感網明確列入了《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物聯網在中國可謂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此外,歐盟也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
二、物聯網在未來物流領域的應用
物聯網的用途十分廣泛,可廣泛用于公共安全、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平安家居、政府工作、智能交通以及現代智能物流等社會各領域。物流行業不僅是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一,也是信息化及物聯網的重要應用領域。有報告預測,在2011、2012和2015年,中國物聯網應用于物流市場的產值將分別達到230億元、350億元和650億元。就物流領域的應用而言,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實現物流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可以說物聯網的引入將徹底顛覆和改造傳統的物流產業和物流管理模式。這不僅能為企業帶來物流效率的提升、物流成本的控制,也從整體上提高了企業及相關領域的信息化水平,從而達到帶動整個產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
(一)傳統物流模式的局限性
所謂物流就是將貨物從供應地向接收地準確、及時、安全地進行物品配送的過程。傳統的物流模式雖然可以說達到了物流的基本要求,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現代物流要求的提高,傳統物流模式的局限性日益顯現出來。傳統物流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①物流企業沒有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服務,如在貨物配送過程中,客戶無法清楚地知道貨物的配送狀態;②傳統物流將采購、運輸、倉儲、生產、配送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過程孤立開來,相互聯系的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之間缺乏協作聯系,從而造成低效的供應鏈管理;③傳統物流的成本比較高,效率低下,不僅影響到微觀企業的利潤空間,也會使全社會物流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過高。
(二)物聯網在物流領域應用的優勢及積極作用
物流領域是物聯網最有現實意義的應用領域之一,物聯網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會大大提升物流產業的自動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可以推動物流服務各環節的有效整合,對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從物流服務各環節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生產物流環節
企業的生產物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物流活動,即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燃料等投入生產后,經過下料、發料,運送到各加工點和存儲點,從一個生產單位流入另一個生產單位,并按照規定的生產加工過程進行加工、存儲的實物流轉過程。如果在生產物流環節引入物聯網技術,則可以實現生產環節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產成品的全過程跟蹤和識別,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工跟蹤識別的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跟蹤識別的效率和準確率。
2.運輸物流環節
運輸物流主要是指運用運輸基礎設施如公路、鐵路、海運、運輸車等基礎設施,把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生產要素從購買地運輸到生產地或者把產成品從生產地運往銷售地的過程。如果在運輸物流環節引入物聯網技術,即我們只要在運輸的貨物和車輛上貼上電子識別標簽,并在運輸線路上安裝一些信息接受和轉發設備,就可以實時了解所運貨物的具置和相關狀態了。這樣可以使對處于運輸物流過程中的貨物管理更加透明,可大大提高運輸物流的可視化程度。同時還可以加強物流企業應對運輸途中意外事故的預測和處理能力。如可以根據道路交通情況,優化設計更便捷有效的交通路線,從而提高運輸物流環節的效率。
3.倉儲物流環節
倉儲物流就是利用企業的庫房、場地,儲存、保管、裝卸搬運和配送貨物的過程。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倉儲物流管理,一方面可以實現存貨管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把存貨盤點由以前依賴于人工盤點轉換為依賴于物聯網信息技術來自動進行貨物盤點,這可以大量節約存貨盤點時間和企業勞動力。另一方面,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迅速準確地了解庫房的存貨情況,即每一種貨物的存儲量在當前還有多少,與企業的需求狀況一比較,就可以迅速地做出補貨決策,這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庫存管理能力,也減少了無效庫存的發生。這樣,倉儲物流效率的提高必然會增強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
4.配送及銷售物流環節
在配送環節引入物聯網技術能夠迅速準確地了解物品的具體倉儲位置,這可以大大減少貨物找尋的時間和相應的勞動力成本,從而能夠節約挑揀貨物的時間,加快貨物配送速度。同時,還可以避免人工挑揀貨物的錯誤,保證貨物配送的準確度。另外,運用物聯網進行配送服務還可以實時跟蹤貨物的配送狀態,準確合理地計劃和管理貨物的預期送達時間。在貨物銷售環節,傳統的物流模式是售貨員人工找尋貨物并出售產品,如果在銷售物流環節引入物聯網技術,則當顧客提取貼有電子標簽的貨物時,智能售貨系統會通過信息自動感應并識別貨物,
這樣一方面可以迅速標識出顧客提取的商品數量和價格,提高銷售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某些顧客偷盜商品的行為,避免企業或銷售方的無謂損失。
目前,我國的物流業信息化水平仍不高,自動化水平也很低,整個物流行業的總體效率還有待提高。物聯網的出現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也給了物流業一個巨大的發展良機,我們一定要借力物聯網來主動地全面提升我國物流業的智能化、自動化與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姜彬.談物聯網在我國物流領域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
[2]趙昱.物聯網對物流活動影響之展望[J].企業導報,2010,(6).
[3]邵順增.物聯網應用及發展[J].硅谷,2010,(24).
1.1物聯網的應用研究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體育競賽與體育訓練、教育培訓、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3]。
1)物聯網在社會經濟與生活中的應用楊子江(2010)提出物聯網對環境保護的推動作用,認為借助物聯網技術可對生產的節能減排進行全程監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聯網中無線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人體運動狀態監測系統的設計方案,以滿足老齡人護理需求。朱小妹(2010)設計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生產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在各農作物領域應用傳感器,實現各種數據的自動采集。李盧一(2010)基于對物聯網研究現狀的把握,探討物聯網在構建智能化教學環境、豐富實驗教學、輔助教學管理、拓展課外教學活動方面的作用。李勝廣(2010)提出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城市應急預警系統中,實現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聯網的出現催生了第四代生產業,提出生產業發展的4階段模型,其技術維度依次為數字計算機、微機、互聯網與物聯網。物聯網在企業方面的應用研究:賈凱(2005)搭建了物聯網在醫藥流通中的應用框架。劉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聯網的藥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溫平(2010)設計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設備運行狀態監測系統,監測設備的溫度、振幅,實現信息的及時上報與報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維編碼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統,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信息的采集與查詢和追溯。朱帥(2010)在“物聯網對未來零售業的影響”一文中提出“技術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點”、“機遇和挑戰并存”。此外,不少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就物聯網自身發展進行了研究。焦泉(2010)闡明物聯網與知識產權的關系,提出加快我國物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的思路。寧煥生(2010)提出中國物聯網網絡管理協議結構(RFID-MP),為中國物聯網的架構、信息服務系統和網絡管理協議的發展和研究提供了參考。顧晶晶(2010)設計了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拓撲結構的物聯網定位模型。楊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務架構(SOA)的物聯網企業應用基礎框架,該框架利用射頻標識構建的物聯網對企業產品全流程進行監控,通過SOA實現海量數據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為企業資源整合提供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張云霞(2010)對物聯網領域現有商業模式進行分析,指出適合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商業模式。這些研究都為我國當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物聯網在物流方面的應用
物聯網在物流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物聯網對物流的影響以及物聯網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應鏈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關于物聯網對物流的影響,趙昱(2010)展望了物聯網對物流活動的影響。王繼祥(2010)提出物聯網在物流業中的應用,包括: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企業的智慧供應鏈。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屬于物聯網帶動產業,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聯網時代物流企業的轉型升級為供應鏈網絡管理組織的主導企業,物聯網催生新的物流運作模式———專業化“物聯網服務商”。戴定一(2010)認為物聯網時代的“智能”是基于網絡的,或者說是依托“基于網絡的集中式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的”;物聯網促進物流智能化;“數據中心”是網絡經濟社會的一個創新的經濟主體,存在“商務模式”運作等困惑。關于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操作中的應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務。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全過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務。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術與物聯網的關系。薛飛(2010)提出把物聯網融入物流園區的建設中,利用物聯網在不同物流園區間搭建一個互通互利的網絡結構。王曉亮(2010)提出物聯網可用于我國鐵路運輸的客票防偽與識別、站車信息共享、集裝箱追蹤管理與監控及倉庫管理。物聯網在物流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一方面表現為RFID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另一方面為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羅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產品電子代碼)系統及其在現代物流中的應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領域的應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設計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項目)應用于供應鏈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與物聯網的關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發揮優勢物聯網助力春運,實現車票實名制管理。王燁(2010)提出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在物流安全領域的應用。荊心(2010)研究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系統體系結構。俞靈(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聯網體系結構規劃設想。AntonioJ設計了基于物聯網的醫院智能信息系統,用于檢測過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標簽物流中泛在計算的應用。在供應鏈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討論物聯網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李旸(2010)提出物聯網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影響。畢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流供應鏈研究。張佶(2010)提出物聯網提升紡織供應鏈管理水平。周受欽(2010)提出“物流裝備物聯網”的概念,即物流裝備智能化加上傳輸網絡及管理系統與運營系統。
1.2我國物聯網應用研究現狀評述
我國對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的研究非常多,這些研究豐富了物聯網的理論研究領域,對我國物聯網的理論體系完善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滿足了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獻中提出的主要觀點本文僅對物聯網應用方面的文獻作梳理,未涉及大量關于物聯網技術的文章。上述文獻從物聯網應用的各個角度展開,形成一些明確的、共識性的觀點:①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將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稱為信息產業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整合,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現全球“智慧”狀態;③物聯網帶來了新的產業革命,可利用物聯網信息通信技術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和結構;④作為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物聯網可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實現信息的共享、反饋;⑤物聯網將是一個新興產業,物聯網產業是具有萬億元級規模的產業;⑥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的障礙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標準化、整體規劃等方面。總體而言,文獻較客觀地描述了我國當前物聯網的發展現狀,闡述了發展物聯網的益處,對我國未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同時探討了物聯網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應用方向。此外,關于物聯網的應用研究角度非常豐富,研究人員眾多,不僅限于高校、企業,還包括政府人員;同時研究視角奇特,既包括新興低碳經濟與物聯網的關聯,也包括傳統的科學發展觀、與物聯網的關系分析。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物聯網畢竟是新興事物,因此,不可否認當前物聯網理論與應用研究的作用與貢獻。但是也應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總體表現為研究內容較空、雷同,學術界對此的討論非常熱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實踐應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僅著眼于物聯網的基本概念和細微的應用點,研究內容也不夠深入,僅是對物聯網技術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對題,對物聯網的分析、應用有些牽強附會。應用研究性的文章“為應用而應用”,缺乏應用的基礎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聯網應用性文章研究從點著手,但是也僅限于點,而非線、面。例如研究主題為“物聯網應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數論文僅是對采購、生產、配送、銷售、回收(召回)等供應鏈過程各個環節的監測,缺少全過程的協作,同時側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聯網產業鏈各主題對實物智能管理的協作。研究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監測,而無后續支持: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處理。多數論文均將物聯網作為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分析,對物聯網商業模式與產業運營的研究較少、較淺。關于物聯網產業鏈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論研究較少。
2對物聯網的認識
關于物聯網的現實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聯網的重要性,學術界和企業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鑒互聯網的發展,本文認同物聯網存在的必要性,認為其發展大有前途。物聯網的信息技術、政府關注都不再是問題或者障礙,同時隨著突發事件、消費者便利性、企業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聯網由此應運而生,滿足基于智能物體處理與互聯的網絡需求。當前關注的不應該是物聯網的機遇,而是如何引導、創造物聯網市場需求。在一些高端領域,如軍事、醫藥、應急體系中率先開展物聯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技術、經濟、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試,從而為未來物聯網的普遍實施奠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關于物聯網的本質(或者特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2.1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性
物聯網技術包括信息、網絡以及IC技術,這些是業界公認的,同時物聯網還是一項經濟技術與管理技術的交叉學科。要成為真正“物物相連”的網絡,前期投資非常大,在關鍵領域的物聯網實踐可能要面對高投入低產出。此時物聯網的應用研究應更多關注其適用性與實用性,而弱化其經濟學效用分析。隨著未來物聯網呈現為“泛在網”,物聯網將涉及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而控制區域物聯網的經濟運營就成為經濟學者亟待解決的難題[4]。物聯網“泛在網”的萬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2.2物聯網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
物聯網的性質和運作類似電子商務,都是提供了一個經濟發展的平臺和商務環境。物聯網具有服務(應用)功能,因此可將物聯網劃分為第4代生產業[5]。物聯網開創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主要反映為新的產業鏈,其實用性和盈利性必須得到關注和體現。物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其研究應側重經濟學角度,即引導、擴大規模性的需求。在當前物聯網商業模式的確立與發展中,政府發揮著引導作用,可促進在國家公共領域(交通控制、應急管理等)物聯網技術和管理對程序性的事務實踐的應用,為未來民用、市場化的物聯網實踐積累經驗。
2.3物聯網表現為一種網絡集合
物聯網是萬物相連的網絡,是信息網絡和實體網絡的集合。其中信息網絡是萬物信息流的載體,物體實體網絡是萬物發生關聯時的實物移動網絡,其部分與現有物流網絡重合。物聯網運營的目的是萬物智能處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體控制是過程,物體處理是結果。物聯網的實質是一個網絡,其信息網絡和實物網絡都是物聯網運營的經濟網絡。在物聯網運營中網絡應發揮實物信息溝通與實務移動功能,規模經濟是物聯網物流的經濟學原理,在未來物聯網規劃上應加強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
3辨析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
基于上述分析,將物聯網看成一種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和獨立的產業來看,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就較明確了。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如同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物流支持物聯網各種物的移動(處理)活動,同時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的服務市場以及物聯網對智能物流發展的推動。物聯網對智能物流發展的推動表現為當前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
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聯網的運作
物流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理念的行業之一,RFID、EPC技術也都在物流領域有實踐應用。在物聯網這種新的信息環境、產業結構和商務模式下,物流發揮著實物流通的基礎設施、派生需求與支持服務的作用。物聯網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將萬物相連,實現對物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中對物的智能處理要求物是移動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動的,這就需要物流節點、運輸線路等支持物的轉移與暫存之間的協調,甚至會需要物流中心這樣的大型物流節點實現區域內物聯網物的智能處理的全部活動。因此由物流節點與運輸線路構成的物流網絡是物聯網運作的基礎設施。物聯網的價值不是表現為可傳感的網絡,而是各個行業的參與和應用。物聯網應用需根據行業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有價值的開發,提供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環境監測、老人護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個行業物聯網運作的本源性需求,這些智能管理相應地產生物的操作,例如轉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動,并繼續派生出運輸、儲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物聯網任務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動,物流表現為物聯網運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質是一種服務,實現物的迅速流轉,物流管理在物聯網運作中亦發揮服務支持的作用。隨著制造業的全球化,產品的生產制造、流通擴大到了全球范圍,因而基于制造產業的物聯網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應鏈物流管理。物聯網與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融合將成為企業信息發展的趨勢,物聯網的應用將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各個環節間的無縫集成和產業間的整合。物流作為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在物聯網的服務支持表現為:一是在具體節點、區域內以及區域間物流活動,支持物聯網的具體物的操作,二是通過物流外包實現物流服務的專業化,三是跨區域物流的物流企業協作,以降低服務成本。
3.2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的服務市場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可以理解為: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物聯網的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是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其所到之處皆有可能成為物流服務的市場或者潛在市場。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服務市場表現在3個方面:1)物聯網產業本身的發展需要物流服務。物聯網將成為全球信息通信行業的萬億元級新興產業,目前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產業在發展的同時還將帶動傳感器、微電子、視頻識別一系列產業的同步發展。隨著物聯網產業的芯片制造、工程實施、平臺建設與系統運維的逐步推進,將形成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物聯網產業鏈涉及大量的物資采購、安裝,隨之將產生巨大的物聯網工業物流服務需求。2)物聯網應用帶來的物流服務需求。物聯網不是孤立的網絡或平臺,應用是其根本,物聯網的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各行各業。當前物聯網行業的應用需求和領域非常廣泛,潛在市場規模巨大。物聯網的這些應用領域都涉及物的智能處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務的需求方。3)基于物聯網應用帶來的新的物流服務需求。物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降低了生產成本。從價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聯網的“價值”是“對象所具有的功能與獲得該功能的全部費用之比”。只有不斷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聯網的“價值”才能提高,該產業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6]。當前與未來物聯網的應用主要側重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例如國防軍事、環境監測、智能電網等。物聯網的應用需要高服務質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動滿足特定領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協作來降低物聯網的運作成本。
3.3物聯網與物流網絡結合,實現物的智能化管理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體育競賽與體育訓練、教育培訓、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3]。
1)物聯網在社會經濟與生活中的應用
楊子江(2010)提出物聯網對環境保護的推動作用,認為借助物聯網技術可對生產的節能減排進行全程監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聯網中無線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人體運動狀態監測系統的設計方案,以滿足老齡人護理需求。朱小妹(2010)設計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生產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在各農作物領域應用傳感器,實現各種數據的自動采集。李盧一(2010)基于對物聯網研究現狀的把握,探討物聯網在構建智能化教學環境、豐富實驗教學、輔助教學管理、拓展課外教學活動方面的作用。李勝廣(2010)提出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城市應急預警系統中,實現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聯網的出現催生了第四代生產業,提出生產業發展的4階段模型,其技術維度依次為數字計算機、微機、互聯網與物聯網。物聯網在企業方面的應用研究:賈凱(2005)搭建了物聯網在醫藥流通中的應用框架。劉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聯網的藥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溫平(2010)設計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設備運行狀態監測系統,監測設備的溫度、振幅,實現信息的及時上報與報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維編碼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統,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信息的采集與查詢和追溯。朱帥(2010)在“物聯網對未來零售業的影響”一文中提出“技術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點”、“機遇和挑戰并存”。此外,不少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就物聯網自身發展進行了研究。焦泉(2010)闡明物聯網與知識產權的關系,提出加快我國物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的思路。寧煥生(2010)提出中國物聯網網絡管理協議結構(RFID-MP),為中國物聯網的架構、信息服務系統和網絡管理協議的發展和研究提供了參考。顧晶晶(2010)設計了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拓撲結構的物聯網定位模型。楊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務架構(SOA)的物聯網企業應用基礎框架,該框架利用射頻標識構建的物聯網對企業產品全流程進行監控,通過SOA實現海量數據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為企業資源整合提供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張云霞(2010)對物聯網領域現有商業模式進行分析,指出適合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商業模式。這些研究都為我國當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物聯網在物流方面的應用
物聯網在物流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物聯網對物流的影響以及物聯網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應鏈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關于物聯網對物流的影響,趙昱(2010)展望了物聯網對物流活動的影響。王繼祥(2010)提出物聯網在物流業中的應用,包括: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企業的智慧供應鏈。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屬于物聯網帶動產業,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聯網時代物流企業的轉型升級為供應鏈網絡管理組織的主導企業,物聯網催生新的物流運作模式———專業化“物聯網服務商”。戴定一(2010)認為物聯網時代的“智能”是基于網絡的,或者說是依托“基于網絡的集中式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的”;物聯網促進物流智能化;“數據中心”是網絡經濟社會的一個創新的經濟主體,存在“商務模式”運作等困惑。關于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操作中的應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務。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全過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務。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術與物聯網的關系。薛飛(2010)提出把物聯網融入物流園區的建設中,利用物聯網在不同物流園區間搭建一個互通互利的網絡結構。王曉亮(2010)提出物聯網可用于我國鐵路運輸的客票防偽與識別、站車信息共享、集裝箱追蹤管理與監控及倉庫管理。物聯網在物流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一方面表現為RFID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另一方面為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羅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產品電子代碼)系統及其在現代物流中的應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領域的應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設計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項目)應用于供應鏈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與物聯網的關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發揮優勢物聯網助力春運,實現車票實名制管理。王燁(2010)提出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在物流安全領域的應用。荊心(2010)研究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系統體系結構。俞靈(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聯網體系結構規劃設想。AntonioJ設計了基于物聯網的醫院智能信息系統,用于檢測過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標簽物流中泛在計算的應用。在供應鏈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討論物聯網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李旸(2010)提出物聯網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影響。畢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流供應鏈研究。張佶(2010)提出物聯網提升紡織供應鏈管理水平。周受欽(2010)提出“物流裝備物聯網”的概念,即物流裝備智能化加上傳輸網絡及管理系統與運營系統。
1.2我國物聯網應用研究現狀評述
我國對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的研究非常多,這些研究豐富了物聯網的理論研究領域,對我國物聯網的理論體系完善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滿足了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獻中提出的主要觀點
本文僅對物聯網應用方面的文獻作梳理,未涉及大量關于物聯網技術的文章。上述文獻從物聯網應用的各個角度展開,形成一些明確的、共識性的觀點:①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將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稱為信息產業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整合,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現全球“智慧”狀態;③物聯網帶來了新的產業革命,可利用物聯網信息通信技術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和結構;④作為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物聯網可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實現信息的共享、反饋;⑤物聯網將是一個新興產業,物聯網產業是具有萬億元級規模的產業;⑥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的障礙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標準化、整體規劃等方面。總體而言,文獻較客觀地描述了我國當前物聯網的發展現狀,闡述了發展物聯網的益處,對我國未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同時探討了物聯網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應用方向。此外,關于物聯網的應用研究角度非常豐富,研究人員眾多,不僅限于高校、企業,還包括政府人員;同時研究視角奇特,既包括新興低碳經濟與物聯網的關聯,也包括傳統的科學發展觀、與物聯網的關系分析。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聯網畢竟是新興事物,因此,不可否認當前物聯網理論與應用研究的作用與貢獻。但是也應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總體表現為研究內容較空、雷同,學術界對此的討論非常熱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實踐應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僅著眼于物聯網的基本概念和細微的應用點,研究內容也不夠深入,僅是對物聯網技術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對題,對物聯網的分析、應用有些牽強附會。應用研究性的文章“為應用而應用”,缺乏應用的基礎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聯網應用性文章研究從點著手,但是也僅限于點,而非線、面。例如研究主題為“物聯網應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數論文僅是對采購、生產、配送、銷售、回收(召回)等供應鏈過程各個環節的監測,缺少全過程的協作,同時側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聯網產業鏈各主題對實物智能管理的協作。研究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監測,而無后續支持: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處理。多數論文均將物聯網作為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分析,對物聯網商業模式與產業運營的研究較少、較淺。關于物聯網產業鏈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論研究較少。
2對物聯網的認識
關于物聯網的現實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聯網的重要性,學術界和企業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鑒互聯網的發展,本文認同物聯網存在的必要性,認為其發展大有前途。物聯網的信息技術、政府關注都不再是問題或者障礙,同時隨著突發事件、消費者便利性、企業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聯網由此應運而生,滿足基于智能物體處理與互聯的網絡需求。當前關注的不應該是物聯網的機遇,而是如何引導、創造物聯網市場需求。在一些高端領域,如軍事、醫藥、應急體系中率先開展物聯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技術、經濟、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試,從而為未來物聯網的普遍實施奠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關于物聯網的本質(或者特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2.1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性
物聯網技術包括信息、網絡以及IC技術,這些是業界公認的,同時物聯網還是一項經濟技術與管理技術的交叉學科。要成為真正“物物相連”的網絡,前期投資非常大,在關鍵領域的物聯網實踐可能要面對高投入低產出。此時物聯網的應用研究應更多關注其適用性與實用性,而弱化其經濟學效用分析。隨著未來物聯網呈現為“泛在網”,物聯網將涉及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而控制區域物聯網的經濟運營就成為經濟學者亟待解決的難題[4]。物聯網“泛在網”的萬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2.2物聯網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
物聯網的性質和運作類似電子商務,都是提供了一個經濟發展的平臺和商務環境。物聯網具有服務(應用)功能,因此可將物聯網劃分為第4代生產業[5]。物聯網開創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主要反映為新的產業鏈,其實用性和盈利性必須得到關注和體現。物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其研究應側重經濟學角度,即引導、擴大規模性的需求。在當前物聯網商業模式的確立與發展中,政府發揮著引導作用,可促進在國家公共領域(交通控制、應急管理等)物聯網技術和管理對程序性的事務實踐的應用,為未來民用、市場化的物聯網實踐積累經驗。
2.3物聯網表現為一種網絡集合
物聯網是萬物相連的網絡,是信息網絡和實體網絡的集合。其中信息網絡是萬物信息流的載體,物體實體網絡是萬物發生關聯時的實物移動網絡,其部分與現有物流網絡重合。物聯網運營的目的是萬物智能處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體控制是過程,物體處理是結果。物聯網的實質是一個網絡,其信息網絡和實物網絡都是物聯網運營的經濟網絡。在物聯網運營中網絡應發揮實物信息溝通與實務移動功能,規模經濟是物聯網物流的經濟學原理,在未來物聯網規劃上應加強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
3辨析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
基于上述分析,將物聯網看成一種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和獨立的產業來看,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就較明確了。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如同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物流支持物聯網各種物的移動(處理)活動,同時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的服務市場以及物聯網對智能物流發展的推動。物聯網對智能物流發展的推動表現為當前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
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聯網的運作
物流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理念的行業之一,RFID、EPC技術也都在物流領域有實踐應用。在物聯網這種新的信息環境、產業結構和商務模式下,物流發揮著實物流通的基礎設施、派生需求與支持服務的作用。物聯網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將萬物相連,實現對物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中對物的智能處理要求物是移動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動的,這就需要物流節點、運輸線路等支持物的轉移與暫存之間的協調,甚至會需要物流中心這樣的大型物流節點實現區域內物聯網物的智能處理的全部活動。因此由物流節點與運輸線路構成的物流網絡是物聯網運作的基礎設施。物聯網的價值不是表現為可傳感的網絡,而是各個行業的參與和應用。物聯網應用需根據行業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有價值的開發,提供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環境監測、老人護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個行業物聯網運作的本源性需求,這些智能管理相應地產生物的操作,例如轉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動,并繼續派生出運輸、儲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物聯網任務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動,物流表現為物聯網運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質是一種服務,實現物的迅速流轉,物流管理在物聯網運作中亦發揮服務支持的作用。隨著制造業的全球化,產品的生產制造、流通擴大到了全球范圍,因而基于制造產業的物聯網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應鏈物流管理。物聯網與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融合將成為企業信息發展的趨勢,物聯網的應用將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各個環節間的無縫集成和產業間的整合。物流作為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在物聯網的服務支持表現為:一是在具體節點、區域內以及區域間物流活動,支持物聯網的具體物的操作,二是通過物流外包實現物流服務的專業化,三是跨區域物流的物流企業協作,以降低服務成本。
3.2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的服務市場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可以理解為: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物聯網的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是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其所到之處皆有可能成為物流服務的市場或者潛在市場。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服務市場表現在3個方面:1)物聯網產業本身的發展需要物流服務。物聯網將成為全球信息通信行業的萬億元級新興產業,目前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產業在發展的同時還將帶動傳感器、微電子、視頻識別一系列產業的同步發展。隨著物聯網產業的芯片制造、工程實施、平臺建設與系統運維的逐步推進,將形成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物聯網產業鏈涉及大量的物資采購、安裝,隨之將產生巨大的物聯網工業物流服務需求。2)物聯網應用帶來的物流服務需求。物聯網不是孤立的網絡或平臺,應用是其根本,物聯網的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各行各業。當前物聯網行業的應用需求和領域非常廣泛,潛在市場規模巨大。物聯網的這些應用領域都涉及物的智能處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務的需求方。3)基于物聯網應用帶來的新的物流服務需求。物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降低了生產成本。從價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聯網的“價值”是“對象所具有的功能與獲得該功能的全部費用之比”。只有不斷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聯網的“價值”才能提高,該產業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6]。當前與未來物聯網的應用主要側重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例如國防軍事、環境監測、智能電網等。物聯網的應用需要高服務質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動滿足特定領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協作來降低物聯網的運作成本。
3.3物聯網與物流網絡結合,實現物的智能化管理
(一)以身作則,嚴格遵守物流中心制度,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細節考核,為各項工作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對一個集體的約束和激勵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在兩個領先的大討論中我認識到遵守制度考核的展開,為我們引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為進一步規范和落實各項規整制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工作中,我始終堅持用制度講話、用制度做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正感受到制度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所以我在起草物流中心文件時候,始終以物流中心首要制度為依據。
(二)“兩個領先”的學習我的心得體會是辦好物流網站,推動卷煙上水平,既不是蠻干,也不是盲目干,而是在尊重客觀事實、堅持科學態度的前提下,用勇氣干、用智慧干,把握科學發展的內在規律,關注不斷變化的競爭動態,學習借鑒其他公司先進的成功辦好網站的經驗,認真研究先進典型的成功秘決,善于獨立思考、辯證思維,學會舉一反三、總結提高,加快外地經驗本土化、工作思路科學化、改革創新機制化的步伐,做到“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凡事追求完美,追求建立卓越物流網站的目標。
(三)協助領導建立健全物流中心績效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
(一)創新生成原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注重教學模式的教學結果,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的發展,并且,傳統的教育讓學生失去個人思考空間,教師采用僵化的教學方法,只是機械的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而忽視了課堂本身的價值和物流管理的實踐性。采用PBL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完成布置的項目,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還會發現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又產生了新的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相互合作探究的原則
由于完成物流管理項目需要團隊的配合協作,僅靠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無法全面完成的。小組合作是PBL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各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了解,進行資源優化,讓每一個人在小組中發揮優勢,此外,小組成員之間對問題的探討有利于解決問題,還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整合和利用,讓項目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完善[2]。
(三)思維開放性原則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因此,運用PBL教學,有利于創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根據社會實際問題,采用開放性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時不受課堂的局限,也不受教材內容的影響,而是以操作實踐的結果為準。并且每個小組的最終結果也各不相同,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二、PBL教學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情景中創設問題
由于PBL教學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情景創設法,將項目設置在一定的環境下,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問題之前,要查閱資料,并考究項目創設的可操作性,然后安排學生完成項目,從而加深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習的認識。
(二)在合作探究中完成項目任務
PBL教學模式主要以任務驅動教學為主,教師為學生安排任務,學生在選定項目之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實踐調查,然后小組成員根據每個人的專業所長優化組合,合理搭配,制定出完整的項目執行計劃,并讓小組成員熟悉計劃方案,包括項目的時間分配、活動計劃 、項目的思路和項目目標等。在方案執行中,小組成員要收集各種信息,并進行詳細分析、整理,然后集思廣益,小組成員一起探討,最終按照制定的方案完成項目任務[3]。
(三)大家一起交流項目完成結果
在各小組完成項目作品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其項目成果進行展示,讓學生之間分享學習。項目成果交流的形式有辯論會、報告會,或者展覽會等,通過這些形式展示各小組的項目成果,不僅能讓其他學生借鑒項目完成過程中的經驗,而且也有利于學生獲得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認識,加強技能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各小組之間的交流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
三、PBL教學模式運用的條件
PBL教學模式的運用 是具有一定的條件要求的,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主要原因在于物流管理專業具有滿足它的條件。
首先,PBL教學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擁有一個教學平臺,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平臺,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指導學生的學習實踐,學習也可利用平臺闡釋自己的觀點,表達他們對某一項任務的看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當今社會教育中,教師是學生的朋友,也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指引者,他們之間是平等的,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學習,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電子商務已成為發達國家中、高等教育培養商業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以商業課程為主干,形成了電子商務專業職業教育、學歷教育配套的培養體系。在電子商務教育中,突出了商業環節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建立了相關的實驗、實訓場所,并要求學生至少完成一個實際的電子商務項目,更加結合實際,強調實踐環節,全面培養學生的商業素質、法律素質、財務管理能力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科學實驗是現代信息技術賴以發展的重要實踐環節,而電子商務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則是以實訓教學形式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重要途徑。深化電子商務實訓教學改革,在加速中、高等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電子商務實訓課程是學生學習電子商務方法、技能的重要渠道,對于學生學習和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思想、研究問題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都起著開闊思路、激發探索和創新精神、提高素質的重要作用。
二、電子商務實訓所依據的理論框架
電子商務實訓所依據的利潤框架如圖1所示。一個企業實體上游連接著供應商,下游連接著客戶,供應商管理與客戶管理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企業實體除了本身具有的商業場所外,還應有虛擬商廈、虛擬配送中心、虛擬銀行等,虛擬商務將成為傳統企業的發展方向。在虛擬商務中,交易安全問題是人們普遍關注的。支付結算是企業資金流的體現,物流配送是企業實施電子商務中物流的具體體現,安全認證是電子商務交易安全的體現。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站建設等基礎技術是企業實現電子商務、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礎。電子商務所依賴的社會環境有法律、法規及相關的政策、標準等。
三、電子商務實訓的主要內容
電子商務專業主要培養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從事商務活動的專門人才。根據這一培養目標,電子商務實訓的主要內容是:
1.網絡應用。這部分的實訓主要是在Internet上進行的,一個50座的實訓室接入Internet的下載速度不應小于128Kbps,包含的實訓內容有瀏覽器的使用、電子郵件、BBS、新聞組、FTP等。
2.電子商務模式。電子商務模式實訓主要包括B2C、B2B、電子商城交易等單項模塊。
3.網絡營銷。網絡營銷實訓包括網絡商務信息的采集、分類整理、和網站建設等基本內容。
4.網絡銀行。網絡銀行實訓主要包括網上存款、網上支付、網上查詢、電子錢包和銀行卡的使用等基本模塊。
5.物流實訓。物流實訓主要指信息技術在倉儲管理、運輸配送中的基本應用。
6.電子商務安全實訓。電子商務安全實訓主要指CA認證、數字證書的使用及防火墻的更新、設置等。
四、電子商務實訓教學的組織和實施
為了便于學生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在實訓教學中可進行分組。實訓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其中合作學習占重要地位。學生面臨復雜的綜合性問題時,需要依靠同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合作既是學習的手段,也是學習的目的。通過合作學習和研究,學習者可取長補短,同時培養了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如彼此尊重、理解及容忍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執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在中職電子商務實訓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要求學生以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由組成實訓小組,共同制定實訓目的、實訓環境、實訓記錄、結果處理,共同研究并總結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建議者、傾聽者和協調者的角色。分組的作用是為了學生討論方便,也可以設計成6人一組或8人一組,相關的硬件、軟件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決定。教師組織不同小組利用機會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學習的面更廣了,在小組學習中也培養了協作學習能力。
五、電子商務實訓報告的撰寫
電子商務實訓報告的主要內容有:
1.實訓目的。實訓目的是指實訓所能達到的預期目標和要解決的問題。例如,電子錢包網上購物的實訓目的主要有電子錢包登錄、獲得銀行卡證書、銀行卡購物轉賬及銀行卡購物查詢。
2.實訓環境。包括場地、硬件、軟件及所用到的器材等。
3.實訓記錄。在實訓過程中,對于突發事件、異常的數據要詳細記錄,這些現象往往是發明的創新點,在這些數據中可能存在著沒有發現的規律。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及知識管理被認為是企業最具競爭力的有力保障。現代物流企業是集物流運作現代化、物流技術現代化、物流管理現代化于一體的現代物流服務型企業,面對知識經濟的浪潮,知識資源的管理在現代物流企業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l現代物流企業知識管理的特征
1.1現代物流企業的特征
現代物流企業是相對于傳統物流企業而言的,是指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將運輸、倉儲、包裝、配送等功能實行高效率有機結合起來的一個價值鏈。現代物流企業的物流運作、物流管理是十分復雜的體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嚴密,必須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與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一個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知識已替代實物資本成為企業增長的根本動力、成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源泉。
1.2現代物流企業知識及知識管理的特征
1.2.1現代物流企業知識的特征
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類。顯性知識指可用語言、文字或符號表達的知識,如書本知識、物流企業的制度、法規等,隱性知識指那些非正式的、難以用文字和語言表達的技能、技巧、經驗和訣竅等。顯性知識容易通過計算機進行整理和存儲,而隱性知識則難以掌握,它存儲在各個雇員的大腦里,是雇員的個人經驗。在現代物流企業中。制度、法規、管理訣竅、經營理念等顯性知識是企業生存、發展乃至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各種物流技術人才、管理人員及基層操作人員互相配合,通過交互式學習和知識共享,共同貢獻知識智慧,增加組織知識儲量,最終轉變成現代物流企業生產力,這是現代物流企業知識的特點。
1.2.2現代物流企業知識管理的特征
知識管理指對知識資源進行組織、利用和再生產的過程_1_。針對現代物流企業而言,知識管理就是物流技術人才、物流管理人員、基層操作人員乃至客戶互相配合,通過交互式學習和知識共享,共同貢獻知識智慧,增加企業知識儲備,最終轉變成現代物流企業生產力的過程。
在知識共享和交流的過程中,“人”在其中起著關鍵和決定性的作用,在知識創造和傳播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人的參與。所以現代物流企業在進行知識管理的過程中要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員工知識和組織知識的更新,加強與客戶的聯系,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保證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現代物流企業知識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對“知識人”重視不夠,缺乏高級管理人才
在很多物流企業里,對“知識人”重視不夠,思想理念還停留在工業經濟時代,對員工智力資本的認同停留在口頭或形式上,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具體表現在:
2.1.1忽視“知識人”的價值
“人”是知識資本的載體,是知識資本的所有者和運用者。在現代物流企業,以“顧客為根本”、以“職工為資本”是企業保持長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I2l。對知識資本的收益權利和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對等,員工知識資本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回報,盡管大多數企業讓員工參股,讓知識資本參與企業剩余財產的分配,但知識資本所創造的財富與應得到的回報往往差距懸殊。另外,有些企業在某些領導和員工自己的潛意識里,對“知識人”能創造的價值認識不清、重視不夠,“知識人”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例如筆者到長沙的某一物流企業進行調研時,發現這個物流企業的老總認為現在人才濟濟,人才市場供大于求,對員工乃至高級管理人才的留用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在薪酬上以降低成本為名,一壓再壓,而在大會小會上總是擺出一種“他不缺人才”的姿態,這個企業的員工乃至高級管理人員在物資和精神上都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所以.這個企業乃至有段時間因為員工的流動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業務因為高級管理人才的跳槽而被迫中斷。
2.1.2缺乏良好的工作環境
有些企業領導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缺乏相互信任,企業內部你防我,我防你,充滿緊張與相互猜疑的氣氛,缺乏和諧的工作環境;有些企業管理者對員工有嚴重的偏愛傾向,對某個團隊或個人表現出不公平的偏好,致使沒有受優待的員工產生怨恨和厭倦的情緒,以致整個團隊的工作難以正常展開。正因為沒有共享和互助的積極向上、健康的工作環境,致使“知識人”在精神上沒有歸屬感和責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沒有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他們的能量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更談不上創新。
2.1.3缺乏系統的、有計劃的、持續的溝通
管理者通常都希望他們的員工不需要任何指點或有效組織就能完成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員工都能達到指導手冊或客戶的要求,不同員工技能水平、處事態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員工需要支持、呵護、相互尊重的交流與溝通,而管理者往往缺乏耐心,工作一刀切,沒有做到有計劃地、系統地去挖掘、開發每一個員工的潛力。
正由于對“知識人”重視不夠,知識人在物資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致使企業很難留住高級管理人才,有時甚至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2.2知識管理的內容與實踐脫節,缺乏創新
在大多數物流企業里,知識管理是為管理而管理,追求形式而不重其實質,與實踐脫節。具體表現在:
2.2.1管理者對知識管理的內容認識不清
在絕大多數現代物流企業里,把知識管理理解為物流技術的應用或管理.知識管理的內容就是對物流技術的培訓。事實上,物流技術只是知識的一個方面,現代物流企業的知識管理應該還包括存在于企業中的人力資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術、市場分析、精誠合作乃至企業的經營戰略等各方面的內容。現代物流企業知識的多樣化和復雜性,給知識管理增加了難度。由于對知識管理內容的偏頗和知識管理本身的難度.使得知識管理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知識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
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由于知識的有效組織、培訓、共享機制的建設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使得知識得不到共享,員工和員工之間缺乏相互信任和溝通,知識不能進行正常轉化和儲備。沒有根據正確的需求培訓恰當的人選
現代物流企業屬于知識密集型企業,知識管理涉及到物流技術、服務運作、管理理念、客戶關系等各個方面,有些企業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財、物購買軟件、進行培訓,開展各種各樣知識管理咨詢活動,但效果不是很好,投入了大量資源建立的知識管理機制或系統能為企業帶來多少效益不得而知,企業的這些活動似乎都帶上了只管投入不問產出的“公益”色彩。原因在于管理者沒有根據企業正確的需求來培訓恰當的人選.沒有考慮到每個具體人的專長、天賦、性格特點,培訓方法、手段過于簡單,工作沒有做細、沒有做到位。
2.3知識管理缺乏系統的績效評價與獎懲制度
績效評價是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的過程就是管理的過程,而獎懲制度是知識管理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績效評價制度包括評價指標的建立、評價標準的確定、配套的獎懲措施。大多數物流企業在知識管理績效評價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沒有建立績效評價制度和獎懲制度,有些企業即使也做了一些嘗試,但指標的建立不成體系,或者標準的確定不是定的過高就是定得過低,缺乏目的性和可執行性,或者以考核代管理,只重視獎懲,而忽視開發,或者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3知識管理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3.1建立培訓與業務之間的合作關系
建立培訓與業務之間合作關系的第一步要求知識管理者明確公司的經營目標,全面理解公司的業務,深入了解公司的各項經營活動,做到目的明確。第二步要求知識管理者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加強交流與溝通,包括對公司高層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訪談,讓他們闡述自己對公司遠景、策略導向、可持續發展、近期存在問題等各方面的看法,借以理解公司的經營目標與決策層的遠大志向;還包括與普通員工的溝通,借以了解每個員工的專業特長、性格特點、知識優勢與不足,做到心中有數。第三步對公司員工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培訓,讓培訓與公司經營目標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員工從中獲得自己所需知識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訓資源,促進個人知識的內化,增加企業的知識儲備。
3.2建立有效的知識管理績效評價制度和獎懲制度
績效管理是促進員工能力開發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績效的有力工具。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重點在于通過一定的評價指標對員工知識做出評定和估價,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優劣做出判定,目的是促進員工知識能力的提高,促進個人知識向組織知識的轉化,從而增加組織知識儲量,改進組織知識績效。知識績效評價指標可以從員工知識績效評價、組織知識績效評價、外部知識績效評價、創新績效評價幾個方面進行設置。其中外部知識績效評價指標在現代物流企業顯得更為重要,主要是評價對外部顧客的需求、利益的了解程度,如顧客贏利率、顧客忠誠度、客戶情況數據庫建設水平、知識聯盟的開發利用水平等等指標,目的是充分掌握顧客的需求,想顧客之所想,更好地為顧客服務,實現企業雙贏,從而增加企業外部競爭的干擾能力,避免客戶轉向競爭對手。
知識績效評價標準的確定,可以根據每個指標來設定一個標準,但有些指標標準是很難量化的,所以在確定標準時,應充分考慮本企業歷史水平,同行業先進水平,以及其他可比的標準,同時還應注意環境的變化。獎懲制度是績效評價制度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企業應該建立嚴格的與績效評價制度相配套的獎懲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個人乃至企業的知識績效,保證知識管理系列措施的有效實施。
3_3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1金字塔式三層引導模式簡介
本模式由三層:專業知識層、思維方式層和價值觀層構成,之所以以金字塔命名是因為越往上一層,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要做到就越難,越挑戰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的教學功底。在每一層級,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做什么。具體如圖所示:
2金字塔式三層引導模式具體運用
2.1傳遞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層級是當前物流管理專業教師要做到的最基本的職能。要獲得大學生的認可和尊重,作為一個高校教師應深入理解并熟悉所教專業知識,對所教專業課程有完整的自我學科體系,同時還需要及時了解學科前沿,全力把最新的學科前沿知識傳授給學生。對所教的物流管理專業班級的《物流管理》和《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師除了為學生選擇學科體系比較全面的教材外,還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校規定的課時,安排出每一門課程完整的學科體系中具體包括教材上的那幾個章節以及除了教材外教師補充的章節。然后,在第一次給學生上課時,把完整的該門課程所包括的學科體系告知學生,并詳細說明每一個章節所要花費的課時。這樣,學生能從總體上和時間維度上了解本門課程的概括和具體進度。在講授專業知識時,教師要思路清晰,并能隨時根據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反應情況,快速調整教課進度。在講《物流管理》課程中“物流”的定義時,很多學生面部呈現出復雜難懂的表情,提問才知道學生們看到“物流”二字是的理解是物的流通,但是真正的定義是:物品從供給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同時對供給地、接收地和實體流動這幾個名詞學生不太理解。此時,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更加透徹的明白這個概念,需要從整個經濟領域由生產、流通和消費構成,其中物流所處的位置在流通領域,解決物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地的時空距離,創造時空價值。從而讓學生在理解并掌握物流所處的位置的基礎上,深入理解物流的定義。
2.2傳遞思維方式
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前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在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這樣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授學生解題,每個題目都會有既定的答案,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方面的學科,往往正確答案僅有一個。所以,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培養下,學生的思維方式基本都是非對即錯的二維模式。而這樣的非對即錯或者非黑即白的二維模式在面對大學教育中的專業課案例討論或者考試時,學生往往不知如何應答。那么,如何把學生的思維方式從二維的逐步引導并培養成多維的思維方式呢?對所教的物流專業學生,很多知識點都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來逐步培養學生的多維思維方式,比如,在《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中講倉儲設備時,搬運設備有電動叉車和內燃叉車。在介紹這兩種搬運設備時,除了讓學生找出兩種設備的區別外,還可以提問:如果你是一家倉儲企業的采購主管,企業擬采購10臺叉車,你選擇采購電動叉車還是內燃叉車?很多學生,一聽到這樣的提問時,都會很快回答:采購電動的,因為現在油價很貴。也有少部分學生會回答:如果我是采購主管,我打算采購內燃叉車,雖然現在油價貴,但是電動的叉車會出現沒有電或者動力不足的情況。而實際中,很多企業采用的是混合搭配,比如采購6臺電動叉車,4臺內燃叉車,這樣可以彌補電動叉車需要等待充電的不足,還能解決企業采用內燃叉車油價高的成本問題。通過提問以及教師告知實際運作過程中企業的選擇,學生在面對二選一的提問時,能用一分為二的多元思維方式來分析實際情況,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不同的策略,從而實現引導學生轉變思維方式的目的。
2.3傳遞并引導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講教師在大學期間所做過的經歷了很多努力和付出才獲得獎項;或者講教師自己在大學期間的社會實踐事情,并在講的過程中總結當時的社會實踐給自己帶來的感觸和成長。這樣,學生在聽的時候會聯系自己,然后去規劃想做的事情。在學生想去實踐或者去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過程中,教師應主動關心并給予一定的指導,從而使學生逐漸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教師要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引導。在《物流管理》課程中講庫存策略時,庫存策略中用的比較多就是“庫存ABC”分析方法:它是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企業庫存物料、在制品、制成品等按其重要程度,價值高低,資金占有和銷售情況進行分類、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并分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各類貨物所占的庫存量和價值比例如表1。單純的講解這個策略時,50%的學生,都不會認真的去理解這個策略的中各類貨物如何分,還有10%左右的學生根本不聽或者不跟老師的講解思路一起思考。為了使教學效果明顯,同時還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可以在講完這個策略時提問學生。比如:“大家還能這個策略中學到什么?”或者問學生:“你們理解了這個策略后,覺得在哪些地方還能再運用這個策略?”學生在聽到提問時,會把注意力轉移到提問的問題上,為了能回答老師的提問,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會很快的去理解“庫存ABC策略”到底是什么,各個分類的比例如何分。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想回答老師的提問,但是問題又來了,很多學生僅限于理解并掌握這個策略,但是感覺回答不了老師的提問。
此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討論的空間,在討論思考后,找2個學生來談談他們的看法,在學生的看法上給予引導。比如“庫存ABC策略”可以讓我知道為什么企業要制定不同的客戶服務水平標準。再比如“庫存ABC策略”還能運用到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過程中,對于在關鍵時候能幫助自己的同學或者朋友,在日常的人際關系中應分在A類,重點維護;而對于班級中經常一起上課的同學但是接觸不多,但可能以后工作上會有業務往來,應分在B類,一般維護,在一般節日及大型節日時以短信或者郵件的形式問候對方。而對于同學校或者同學院有時候活動認識但很少接觸的同學,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會有交點的同學,放在C類,在比較大型如春節時以短信問候對方。同時要告訴學生分類的目的不是說A類對于自己來說就比B類和C類重要,而是讓我們投入不同的關系維護時間去維護好自我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