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2 11:48: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物醫藥的前景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6-0152-01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有效備課
1.有效備課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傳統備課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動詞描述的教學目標,學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需要準確了解。
2.有效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的把握,考慮學生的求知熱情,學生并不只是一張白紙。在現代社會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積淀,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有效備課更要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
3.有效備課要求對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開發”教材是眾多學者、專家心血的結晶,是經過精挑細選、反復錘煉的。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但在傳統備教材中,教師一般主要是分析本節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難點,與前后知識的聯系等。而有效備課應更強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組織和排序,也就是說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獲取知識的手段比教給學生知識還要重要,掌握學習方法可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當今社會是知識更新和知識爆炸的時代,因此,獲取知識的方法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研究討論,養成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見,這些是提高科學素質和研究的重要方面。為此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采取多種形式,創造研究討論氛圍,倡導合作學習,在一定范圍內討論,辯論,培養合作精神
三、有效傾聽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學會傾聽,那么也必須從教師的耐心傾聽開始
教師在提問后,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在傳統的教學中,常見的現象是教師提問后馬上就叫學生回答,而且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或錯誤時,教師馬上打斷,叫另一位學生回答或教師代為說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他要么沒有機會說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會意識到他的答案是錯誤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聽完。也許這種做法教師不是有意的,但挫傷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于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于在傾聽時察言觀色,了解學生言辭背后的思緒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回應,比如對對方說的問題點頭示意或做出相應的反應。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要善于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回答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的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小腸的結構是如何與功能相適應的這一問題,學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這時教師可以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此外,激勵性反饋還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成功體驗,這也是生物教學加強“有效教學”的一種策略。
四、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近年來,福建省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很快,在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領域發明轉移擁有量,位居全國第六位,一批創新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例如廈門大學與養生堂萬泰公司歷時14年,投入近5億元研究成功的“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用于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很多國外企業想到中國來找市場,同時又有很多中國企業想走出去,如何才能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以色列TBN集團總裁Sigal女士給出的答案是“合作”。Sigal女士圍繞“國家商業發展與中國創新”這一主題,介紹如何建立成功的全球合資企業,創造合作共贏的平臺;如何利用獨特的中國創新方式進入新市場,以及如何利用國際孵化器資源培育生物技術和生物醫藥產業。她認為,國際孵化器資源對于中國市場,尤其是有想法、有創意的年輕人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研發和創新平臺。
生物醫藥產業化始于上世紀70年代,在生物產業中,生物醫藥起步較早,規模較大,進展較快,在整個生物產業中占到70%到80%,是整個生物產業的核心。尤其是近10年來,生物醫藥行業的表現異常活躍,一些生物醫藥的產品治療了很多在過去無計可施的疾病,如對肝炎、癌癥的治療都起到了積極的治療作用。
在國際上,生物醫藥行業一直被各國看好,無論從研發還是產業化角度都成為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生物產業的核心和重點。美國、歐盟等生物醫藥技術前沿國家和地區,近年來的創新藥多半出自生物醫藥領域,且受到醫學界的歡迎,銷售額迅速增長。像基因工程類產品、疫苗類產品,單抗產品等,都給了醫生全新的選擇。事實上,生物醫藥不僅是全球創新藥研發的新寵,在我國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攀高,增速在不斷加快。
創新是源泉
目前,國內在生物醫藥上已經做到了把國外已經產業化的產品迅速轉移到國內進行產業化,而現在需要的則是創新,科技突破是生物醫藥行業做大做強的難點,同時也是關鍵點。可以說,創新是生物醫藥發展永遠的動力源泉。當然,這可能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但國家近年來一系列重大專項的支持,使我國生物醫藥已經具備了原始創新的能力和基本條件。
高通量基因克隆表達、大規模細胞培養及純化技術平臺、抗體人源化平臺等一系列技術平臺的建立,奠定了我國生物醫藥研發的基礎條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承擔了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尤其是原始創新的主要工作;大量海外留學生的歸來,充實到生物醫藥行業的各個環節,大大縮短了我國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摸索階段;企業研發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如沈陽三生制藥的紅細胞生成素、廈門特寶生物的長效抗干擾素等,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政策是推動力
自1993年6月29日我國第一家醫藥公司—哈醫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至2009年3月我國共有醫藥上市公司100家,醫藥板塊作為朝陽產業廣受投資者關注。醫藥上市公司已成為我國醫藥行業中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優勢群體,成為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主力。其中屬于生物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醫藥行業的18%,代表了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利用資本市場的總體狀況。筆者將對這18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進行資本市場利用現狀的實證分析,以期對利用資本市場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1生物醫藥產業上市公司總體發展概況
生物醫藥是一個投入相當大的產業,前期的研究開發與后期的產業化都需要雄厚的資金作為保障。生物醫藥業的發展需要資本市場為其注入資金、專業技術和人才等多種現代生產要素。生物醫藥公司上市是走向資本市場利用的有效途徑,上市后的生物醫藥公司可成為龍頭企業,擁有組織制度優勢、市場組織優勢以及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優勢。
至2008年底,我國已有18家生物醫藥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籌集到大量生物醫藥業發展資金,同樣也說明我國生物醫藥業目前對資本市場的利用主要是通過股票市場進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醫藥類公司—四環生物上市以來,深、滬A股市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迅速發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從最初的9億元增長至44.08億元,增長了3.9倍。可見,生物醫藥業類公司整體籌資能力在不斷增強,生物醫藥業的投入不斷加大,有力推動了我國生物醫藥業的發展。
2生物醫藥產業上市公司資本經營情況分析
生物醫藥類企業發行上市進入證券市場,打開了通往資本市場融資的道路,為生物醫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積極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資本運營,為生物醫藥業的產業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業績穩定增長,為各公司上市后實施配股或發行債券創造良好條件。適時分析該類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情況,結合企業實際、經濟發展內在要求以及資本運營的規律,發現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適時進行資產調整與重組,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對于該類上市公司持續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2.1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分析
2002-2007年,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總體呈穩步增長趨勢(見圖1)。2002年平均每個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3.267億元,占醫藥類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已達到4.291億元,占的醫藥類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長0.205億元,年增長率為5.89%。其中,長春高新、北海國發、交大昂立、錢江生化、星湖科技、誠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在4億元以上,收入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3.842億元,年平均增長7.119億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長僅2.102億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營業務收入方面,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較大幅度增長,而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徘徊在2億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凈利潤為0.149億元,占醫藥行業整體水平的23.97%,變化范圍在0.01-0.31億元之間,年際間有較大的變化幅度。北生藥業、銀廣夏、深本實、四環生物、長春高新等5個公司的平均年凈利潤為負值,萊茵生物、達安基因、交大昂立、誠志股份、四環藥業、上海萊士、天壇生物、雙鷺藥業、華蘭生物、科華生物等10個公司的平均年凈利潤為0.519億元,是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見,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年際間存在明顯波動,體現出一定的風險性特點,但超過一半以上的該類企業仍然可以獲得較大的凈利潤。
結合圖1來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別是兩個逐年增長的過程。但在18家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凈利潤都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些公司應該屬于本行業的優勢企業。但其主營業務收入雖逐年增長,凈利潤卻依然存在年度間的大幅增減變化,說明其年際間存在明顯的成本增減變化。
2.2凈資產收益率分析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企業自有資金投資收益水平和資本運營的綜合效益,是企業獲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該指標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投資人和債權人權益的保證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間有明顯差異。但誠志股份、達安基因、天壇生物、萊茵生物、華蘭生物、雙鷺藥業、科華生物、上海萊士等8個公司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6.83%,公司之間的差異范圍在5%-35%之間,年際變化幅度為12%-22%,屬于具有穩定凈資產收益的企業。而四環藥業、北生藥業、深本實、長春高新、四環生物、星湖科技等6個公司的年際間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負值,屬于自有資本獲取收益能力和資本運營效益較差的公司。說明生物醫藥上市公司之間、年際之間其資本收益和資本運營效益存在差異,也是其經營風險的體現。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業普通股股東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業利潤和承擔的企業虧損,是衡量上市公司獲利能力時最常用和綜合性較強的財務分析指標。每股收益越高,說明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2002-2007年我國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為0.13元,年際間變化范圍在
-0.06-0.23元之間,公司間變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間;其中上海萊士、雙鷺藥業、華蘭生物、科華生物、萊茵生物、達安基因、天壇生物、誠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個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醫藥業平均水平,達到平均每股收益為0.45元,公司間變化范圍在0.13-1.01元之間,年際間變化范圍在0.33-0.47之間。但深本實、北生藥業、銀廣夏、四環藥業、長春高新、四環生物等6個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為負值,星湖科技、北海國發和錢江生化等3個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僅0.02-0.06元,遠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凈資產是上市公司年末凈資產(即股東權益)與年末普通股總數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凈資產為2.16元,年際間在1.75-2.57元/股之間波動,公司之間的差異范圍在-3.24-4.23元/股之間。除了深本實和ST銀廣夏的為負值外,其余公司的均為正值,其中雙鷺藥業、交大昂立、華蘭生物等12個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高于生物醫藥行業整體平均值,年際間變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間,公司間差異范圍為2.31-4.23元/股之間。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間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營,總體呈現出穩定發展的趨勢,但是生物醫藥公司之間和年際間存在明顯差異,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均比較高,顯示出穩定的高水平發展優勢,其資本經營狀況良好。
2.4我國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市場潛力分析
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與其他行業類上市公司比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場增長潛力。因為投資者投資股市除了希望獲得眼前的穩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業的高成長性和具有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特征的生物醫藥類高新技術產業,必將是投資者投資追逐的熱點領域。
(1)生物醫藥業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物技術是當前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的一個熱點,生物醫藥作為生物技術開發應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醫藥研發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高科技與資本對接,為生物醫藥類企業提供誘人的發展空間。作為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生物醫藥產業既有很高的投資收益和廣闊前景,技術創新活動又充滿風險性。但是風險往往與機遇并存,這也是風險投資的魅力所在。只不過在投入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活動時,企業經營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進行風險控制即可盡可能地避免之。
(2)獲利能力與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關。從每股收益來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具有獲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業績,年平均每股收益達到0.45元,明顯高于醫藥行業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為負值,盈利能力較差。說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資本運營好的公司可以獲得明顯高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對于投資選擇來說這也是風險性的一種體現。
(3)資產負債率較低,凈資產收益率較高。除深本實和銀廣夏兩個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1.62%,明顯低于醫藥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0.83%。2002-2007年醫藥行業的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64%,而生物醫藥業為3.53%,其中近半數的上市公司更達到了16.83%。可見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在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綜上所述,約30%-50%的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等指標方面明顯高于該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屬于本行業的優勢企業,具有良好的資本運營和獲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際間的差異也是影響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利用潛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優勢分析
2003-2007年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9572.78萬元,是非上市生物醫藥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潤為5624.29萬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都比遠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說明生物醫藥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優越性。
3結語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積極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資本運營,為生物醫藥業的產業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業績穩定增長,為各公司上市后實施配股或發行債券創造良好條件。
2002-2007年,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營,總體呈現出穩定發展的趨勢,其中約30%-50%的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等指標方面明顯高于該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屬于本行業的優勢企業,具有良好的資本運營和獲利能力;除開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際間的差異也是影響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利用潛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醫藥業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投資者投資追逐的熱點領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資本運營好的公司可以獲得明顯高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數生物醫藥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較低,凈資產收益率較高。因此,我國的生物醫藥企業具有良好的市場潛力。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都比遠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說明生物醫藥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200……8[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2國家發改委.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關鍵詞:生物醫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
1生物醫藥產業的概念及特征
1.1生物醫藥產業的概念
生物醫藥產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生物醫藥產業是指將新藥研究、開發、生產,以及疾病的診斷、防治、治療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產業。狹義的生物醫藥產業是指在醫藥產業中應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等。
1.2生物醫藥產業的特征
生物醫藥產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的范疇,因此,其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的一般特征:高投入性、高風險性、高收益性和知識技術的密集性。與其他高新技術產業一樣,生物醫藥產業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因此對人才與技術的要求都比較高,準入門檻也相對較高,這就導致了其高投入性。一般而言,根據生命周期理論,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周期可分為種子期、創業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由于其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很容易實現其價值的快速成長,成長速度過快與技術成果的不確定性,共同導致了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性。
此外,生物醫藥產業還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長周期性和政府管制性較強。由于生物醫藥產業的生產研發過程較為復雜,階段較多,導致了其具有周期性較長的特點。如一項新藥從最初的研發到在市場上流通,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而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它的使用涉及人身安全與社會穩定,必須受到政府政策的嚴格管制。
2生物醫藥企業應用傳統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局限性
2.1未針對生物醫藥企業的特征進行評價
目前,對高新技術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較多,但是,高科技企業所屬的行業眾多,很少有學者結合生物醫藥企業的行業特點,針對生物醫藥企業建立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生物醫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還不夠成熟,對其的案例應用方面研究更少。研究分析生物醫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可以根據生物醫藥的行業特點和主要影響因素,構建針對該行業的具體評價指標體系,補充和豐富現有的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
2.2未能充分考慮企業科研創新能力
生物醫藥企業由于其科技含量很高,其科研創新能力應該成為對其進行信用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傳統的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考慮不夠充分,如企業的產品認證情況、R&D投入比等。
2.3對財務現金狀況的評價不充分
企業的財務現金狀況是企業經營管理與整體運營情況的重要體現,而且這類指標可以從企業公開的財務報告中獲取。為了使生物醫藥企業在應用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時更具客觀性與科學性,應該在指標體系中充分考慮企業的財務現金狀況,從企業內部決策的視角來評價企業的信用狀況。
3.生物醫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前文對生物醫藥企業的特征及其應用現存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局限性的分析,本文在參考已有高新技術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引入了評價科研創新能力的指標,增加了銷售現金比率,并重視對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分析,構建了生物醫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表1,我們可以看出,該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從財務與非財務兩方面出發,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兩個部分。其中,定量指標包括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潛力和財務現金狀況五個部分;定量指標包括企業基本素質、科研創新能力和企業信用記錄三部分。接下來對所用的各一級指標進行解釋:
3.1定量指標分析
(1) 企業償債能力。償債能力是企業信用的保障前提,是企業信用評價中的重要指標。企業的債務可分為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既然都屬于負債,遲早都是要還的。如果企業不能保持一定的短期償債能力,其生存將會面臨危機;長期償債能力則可以反映企業對財務杠桿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分析企業償債能力時,我們對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指標都進行了選擇。短期償債能力的評價指標為速動比率,長期償債能力的評價指標有資產負債率和資產報酬率。
(2) 企業營運能力。營運能力可以反映出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以及資產使用效率,一定時期內,企業獲取利潤的水平與其資產管理水平是正相關的。在評價企業營運能力時,我們選取的指標是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3) 企業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企業的盈利質量能夠反映出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與未來的前景,對以獲取股利的股東而言,盈利能力的分析至關重要。我們選擇了具有概括性的銷售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4) 企業發展潛力。企業的發展前景可以通過對以往的發展狀況進行合理的預測得到,沒有企業是停滯不前的,特別是對處于種子期和創業期的企業而言,預測其發展狀況尤為重要。本文篩選的評價發展潛力的二級指標有:凈利潤增長率、主營收入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
(5) 財務現金狀況。持續健康的財務現金流可以支持企業的正常運轉,當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斷裂或存在隱患時,給企業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我們在此評價指標體系中加入評價企業財務現金狀況的指標,以充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這些指標包括: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盈余現金保障倍數和銷售現金比率。
3.2定性指標分析
(1) 企業基本素質。企業的基本素質反映企業的基本組織狀況,對企業的信用狀況有很強的影響力。分析企業基本素質的具體指標有:政策環境、管理層及員工素質和組織結構與企業文化。
(2) 科研創新能力。高新技術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科技含量高,生物醫藥企業也不例外,科研創新能力甚至能決定一個生物醫藥企業是繼續生存發展還是走向滅亡。對科研創新能力的分析從專利及核心技術、R&D投入比和產品認證情況三個方面分析。
(3) 企業信用記錄。我們可以根據企業以往的信用狀況合理推斷企業未來期間的信用趨勢,因此信用記錄也作為考察企業信用的重要指標,具體包括企業擔保記錄和合同履約情況。
[參考文獻]
降價無礙大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周發出通知,決定降低頭孢曲松等部分單獨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涉及抗生素、心腦血管等藥品。正是這則利空誘發了醫藥板塊的調整行情,那么,究竟其對整個行業產生了多大的利空呢?
海通證券對此表示,此次單獨定價的取消,主要針對外企而言,并且本次降價二級市場已有預期。國家發展改革委2005年以前對特定企業,包括國內知名品牌企業生產的藥品實行優質優價,即單獨定價。本次取消部分藥物的單獨定價對國內企業負面影響較小,對外企的影響較大。
中信證券亦明確指出,此次降價對行業影響有限,對上市公司更是影響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單獨定價是針對最高零售價格而言,而非招標價或出廠價。而對于某些品種,由于此前各省的歷年招標使得價格不斷降低,實際零售價早已遠低于最高零售限價,有的省份甚至已將價格壓到了本次限價之下。總體來看,藥品價格下降是一個一直在持續的長期趨勢,此前,包括國家的25次行政性降價,以及各省市的招標,都不斷在壓縮藥品價格。而企業則通過研發新產品、壓縮生產成本等加以應對。我們認為此次針對單獨定價產品的降價,其幅度并未超出預期。醫藥行業的發展前景仍值得看好。
中金公司更是旗幟鮮明的表示,此次降價創造了公平競爭的環境,利好國內仿制藥企業。此次降價表明了發改委對未來藥品定價的態度,外資原研藥將不作為定價標準。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外資藥企的“超國民”待遇,縮小了外資內資藥品的定價差異,創造了公平競爭的環境,有利于國內仿制藥企業的發展。此次降價盡管調低了部分首仿藥品的最高零售價,但首仿藥仍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國家鼓勵醫藥創新的大方向不變。
國金證券則目光放得更長遠,他們認為,在2010年各地新的藥品招標管理辦法試點的基礎上,全國范圍的價格調整預計在明年內出臺。在降價是一種大趨勢的背景下,價格調整政策將加速國內醫藥產業結構的調整,兩類企業將明顯受益:(1)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推動者;(2)研發型企業。此外,2010年受制于基本藥物目錄價格的調整,在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企業的發展也受到影響。隨著相關降價政策的出臺,在基藥市場占比較大的中藥企業有望恢復增長。如果政策力度不大的話,企業還能獲得價不降、量上升的超預期局面。另外,中藥現代化、中藥品牌的延伸、中藥企業機制的變革也是值得投資的因素。
增長仍是主旋律
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正在經歷持續快速的發展,也正是這樣持續快速的發展才能有力地支撐其資本市場中醫藥板塊的蓬勃發展,從而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融資和投資的路徑,成為其事業和財富成長的源泉。
醫藥行業 飛速發展
近一年來醫藥板塊的驕人表現離不開整個醫藥行業飛速發展的有力支撐。據統計,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以及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國醫藥行業發展勢頭迅猛,近十年來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并呈現供需兩旺的產業鏈格局。據國家統計局和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藥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已實現9443.30億元,預計2010和2011年將分別實現12560.00和15450.00億元,近十年來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自2000-2009年的十年間,我國醫藥制造業的資產和利潤總額累計分別增長了6,542.43億元和857.38億元,占全國資產總額和全國利潤總額的比例基本上保持在2%或以上;在醫藥行業整體規模和供給能力不斷增長的同時,醫藥市場的銷售規模和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藥品市場銷售規模逐年增長、需求強勁,而且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購進總值也在逐年增加,預計未來市場對這些商品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助推生物醫藥行業快速成長
醞釀推出的生物醫藥產業振興產業規劃激發了各地投資生物醫藥產業的熱情,成為生物醫藥行業快速增長的新助推器。10月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規劃到2020年生物產業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11月的消息透露,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上報至國務院。
綜合各種來源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生物醫藥企業已經發展到500余家,生物醫藥行業年總產值接近1000億元,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2009年,全球生物制藥產品的市場規模超過1250億美元,占醫藥制造業的17%。目前美國生物醫藥產業占GDP的18%,而我國約占2%,因此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于2007年公布的《生物產業“十一五”規劃》第一次將包括生物醫藥在內的生物產業作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并提出2010年生物產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約占當年GDP的2%;2020年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以上的發展目標。隨著《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最終,相信將進一步確立生物醫藥行業的戰略地位,同時建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促使生物醫藥行業的加快增長。
我們看好生物醫藥行業在維持目前30-40%增幅高速增長的基礎上未來加快增長的發展前景,看好擁有較為完善的自主創新與產業轉化體系,并初步展現良好市場化前景與擁有較為成熟經營基礎的生物醫藥企業實現和保持加快增長的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R—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08—0252-01
生物醫藥產業是正在蓬勃興起和迅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高附加值及低能耗、低污染等特性,直接與人類健康、食品生產和安全、綠色資源和生產、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是指運用生物醫藥研發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和技術,為生物醫藥研發活動提供研發策劃、技術支撐和成果轉化服務的產業,包括政策咨詢、投資咨詢、技術咨詢、創業孵化、研發、技術交易、成果轉化等服務內容。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現已成為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藥開發過程的日趨復雜和國際上醫藥管理的不斷完善,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得到迅速發展。
1.南通市生物醫藥產業基礎
南通市生物醫藥領域已經形成現代中藥、生物醫學材料、生物藥等產業。2010年全市規模生物醫藥企業90家,實現產值132.4億元,同比增長42.8%。新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在全省的產值排名從2009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5位,首次超過了南京、無錫和常州。南通市生物醫藥產業已形成中成藥系列、西藥制劑系列、生物與海洋藥物系列和醫用新材料四大產品系列,已逐步形成了以南通大學為依托的江蘇省神經再生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南通市生物醫藥技術重點實驗室、良春風濕病研究所、江蘇省核酸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市級生物醫藥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南通市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2.1 政策導向支持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是一個資本密集、知識驅動的高技術產業,產品研發時間長、成本高、風險大,技術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復雜性和綜合性,并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管理。生物醫藥可分為四個主要階段:藥物發展、開發、制造和銷售,每個階段包含著一系列專業化的環節。整個環節以占據支配地位的大型跨國“生產者”為中心,來協調各環節的經濟活動,形成全球供應鏈的垂直分工體系。
2.2 集群優勢推進南通市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發展
南通市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產業集群現已初具規模。其中,在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就分布有30多家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相關企業。其中,聯合國南通農藥劑型開發中心作為亞洲地區最具現代化的農藥劑型研發中心之一,為我國和亞太地區生態農業、環境保護工程化研究開發的公共服務平臺。南通聯亞藥業有限公司多項新藥申請成功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審查,已成功在美國上市或正在通過FDA認證的制劑藥品累積達到100多種,并與全球十大著名醫藥公司之一——美國禮來制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拓展仿制藥生產和銷售。南通聯科藥業有限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納人才進行新藥研發。百奧生物技術(南通)有限公司擁有關鍵技術的自主性知識產權以及10余項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其總公司在美國硅谷設有研發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小片斷干擾核酸(siRNA)藥物研發公司之一。南通邁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美國知名的分子技術工業公司(MTC)在中國的生產基地、研發中心、銷售中心。江蘇領航干細胞再生醫學工程有限公司是國家重大自主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基地,是中國干細胞技術自主創新的引領者,擁有國內目前標準最高的干細胞技術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示范基地,建有產業化規模的干細胞GMP制備中心、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干細胞儲存庫。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直銷經營許可,該公司食用菌研發中心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江蘇省農業科技型企業”,并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3.南通市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發展對策
3.1 借力政策東風,加快南通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發展
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的發展與醫藥產業發展密切相關,是受政策影響較大的產業,政府主導的藥品招標、政策性藥品降價,以及普藥“定點生產、直接配送、統一價格、強制使用”等措施,都對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南通市至今未正式出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政府要盡快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戰略發展目標,研究重大發展問題,制定相關扶持引導政策,實施戰略發展措施,強化組織協調和服務功能,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建立生物技術、醫藥、臨床等研究領域、生產領域的技術專家、產業發展、生產經營管理專家組成的專家咨詢委員會,開展戰略咨詢、技術論證、產業規劃、市場研究等,提高產業發展的科學性、可靠性。
3.2 打造特色園區,建設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集群載體
集群發展有利于緩解生物醫藥產業持續不斷的高投入,更有利于塑造區域內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業的市場影響力。比如江蘇泰州醫藥高新區,已集群了50多家大學和醫藥研發機構,有300多家公司先后落戶,并加大了國際國內合作和人才引進,與全球十大生物產業園區建立了戰略聯盟。為此,江蘇省科技廳專項支持泰州醫藥高新區休斯頓醫學研究中心建設,打造國際醫藥研發交流合作平臺。
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樣,生物醫藥產業的底色就是創新。創新不僅包括科技創新,還包括制度創新。要想讓建立在新技術、新產品之上并具有戰略意義的生物醫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勢必要改革、完善現有的體制、機制,以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以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創新成本的最低化、成果轉化的最快化。
北京市委市政府為G20工程制定了24字發展方針:創新工作機制、強化頂層設計、聚焦支持對象、貢獻規模增量,其中第一條就是“創新工作機制”,明確了以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
作為實施G20工程的牽頭單位,北京市科委結合生物醫藥產業的自身特點和內在發展規律,重點在創新工作機制上進行了積極探索。
第一,按照“一盤棋”的理念,建立相關部門協同作戰的聯動工作機制,完善與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鏈條相對應的政策支撐鏈條,著力提升創新效率。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鏈條,涵蓋了上游的產品創新、中游的藥品生產和下游的臨床應用,涉及科技、藥監、衛生、人保等多個部門,只有部門聯動才能擰成一股繩、形成一條鏈。為此,北京市科委與北京市藥監局合作,共同建立“北京生物醫藥創新促進平臺”,搭建新藥審批綠色通道,監管部門提前進入新藥研發階段,及時給予服務,縮短了審批周期;與北京市衛生局合作,形成了“一品兩規三劑型”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創新品種獲得加分;與北京市人保局合作,推動了以重點企業創新品種為代表的醫藥新品種及時納入北京市醫保目錄,在解決百姓健康需要的同時促進了創新。這些措施打通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任督二脈”,顯著提高了企業的創新效率,激發了創新的內生動力。
第二,針對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和自身特點量身定制服務措施,推行“一企一策”的服務模式。充分考量企業不同規模特點、創新能力、市場化前景等要素,把企業分為規模企業、潛力企業和引進企業,確定了創新實力強、研發投入比例大、具有一定產業規模或有很大發展潛力的100余家創新型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然后建立檔案和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及時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并針對新版GMP、藥品招標、企業重點實驗室認證等具體問題定期召開協調會,制訂實施支持措施,“貼身、貼近、貼心”服務好企業,使政策資源切實落在需求上、落在企業里、落在產業中。
第三,政府引導與發揮市場作用并重,鼓勵企業依靠創新實施“大品種戰略”。北京市科委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支持企業把重視科技研發、加大研發投入作為跨越發展的內生動力;“有計劃、成系統、有步驟”地組織實施國家重大專項、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等專項。在科技計劃組織方式上,采取公開招標、邀標、擇優委托和穩定支持等多種方式;在經費安排上,采取無償資助、貸款貼息、政府資金股權投資等不同形式,調動全社會優勢資源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同時,組織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集成、成果轉化、平臺搭建和標準創制活動。堅持政府引導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并重。順應市場需求,激發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結合政府規劃引導、政策激勵、組織協調,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生物醫藥產業是當前全球發展最為迅速和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美國作為現代生物技術和生物醫藥產業的發源地,其行業發展更是成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典范。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政府、市場和企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這對行業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的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提供有效的經驗和借鑒。
一、政府給予極大的政策扶持
美國政府在其生物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政府的定位、法律法規的健全還是政府研發經費的投入,都給予該產業極大的政策扶持。政府的宏觀指導為生物醫藥產業的壯大和成長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1.政府定位明確
在生物醫藥企業的早期研發階段,美國政府在行政保護、專利法實施、研發費用抵稅等方面給予企業許多優惠,鼓勵企業創新和投入。白宮、國會均設有專門的生物技術委員會來跟蹤生物技術的發展,研究制定相應的財政預算、管理法規和稅收政策。而到了成果產業化階段,政府一般不再介入股權投資和具體企業的運行管理,全部交由企業去實現,市場化造就了美國生物醫藥的高效運營和產出。
2.配套法律法規健全
美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來保護和鼓勵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通過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合作研究、鼓勵發明創新并促進技術轉移。目前,美國已出臺《技術轉移法》、《技術擴散法》、《專利法》、《知識產權法》、《藥品審批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對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技術擴散等強有力的法律保護體系。此外,政府還對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的規章進行改革,出臺《藥品專利期延長法案》、《加速藥品審批法案》、《藥品價格和非正當競爭法案》等,給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3.研發經費投入充分
政府提供充足的研究經費是美國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取得突破發展的重要保證。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源源不斷地給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撥款或資助,幫助他們完成前期的基礎研究。根據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NIST)的一份經濟學研究報告顯示,政府在生物醫藥行業每年的研發投入達到210億美元。政府除了直接增加投資外,還利用稅額優惠(如減免高技術產品投資稅、高技術公司的公司稅、財產稅、工商稅)等稅制來間接刺激投資;各州政府也為生物醫藥產品開發提供經費補貼。許多州還設立專門機構,成立了研究基金會、風險投資基金會等來募集研究經費。
二、市場有效調節產業運作
美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市場較為成熟,民間資本的投入和工業界的投資資金充足,由市場和產業資本為主導而進行的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和商業化運營,在美國較為規范有序。
1.資本市場運轉健康
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額、持續的資金支持。從1998年開始,資本市場每年的融資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其中證券市場融資和風險投資是兩大支柱。以2003年為例,當年總共169億美元的融資額中,上述兩項投資占到當年融資總額的97.6%。由于資本市場的成熟,投資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強,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轉使得美國的民間和工業界的投資遠遠超過政府投資。根據美國的稅務政策,投資成功的資本所得因為要承擔風險可以給予優惠,即使投資失敗也可以抵扣當年收入直至全額抵完,這讓風險基金和天使投資人有更大的耐心和激情去投資和扶持具有創新性的生物醫藥企業,使源源不斷的資本注入到新的生物醫藥項目中去。
2.盈利模式值得借鑒
與我國生物醫藥產品主要靠市場營銷方式獲得盈利不同,美國生物醫藥產業主要依靠專利保護獲得市場壟斷,取得壟斷利潤。美國的原創生物藥品價格由企業自行決定,在產品專利期內,產品價格始終保持上漲趨勢。
三、企業自身不斷尋求發展
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場的良性運作下,美國生物醫藥企業獲得了很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但企業并沒有完全依賴政府和市場而是不斷尋求自身發展的方法。
1.產品推廣模式科學
與我國急功近利型的帶金銷售方式相比,美國生物醫藥企業的臨床推廣方式非常科學、有效。企業主要通過免費送藥、參與參與醫生的繼續教育和支持專業學術會議等方式進行產品臨床推廣。
2.生產管理方式轉變
美國的生物醫藥行業現在集中精力進行生產的更多的是知識是專利而非藥品。在WTO的框架下,利用知識產權的保護,在全世界范圍內推銷企業的專利、技術、概念,而藥品生產大量地在其他國家生產或委托生產。
3.通過重組、并購和結盟壯大企業
2002年以后,全球資本市場全面萎縮,美國的生物醫藥產業也受到極大沖擊。2002年,美國約320家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中有20%實施了重組,與此同時,該行業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并購。例如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藥企業美國Amgen公司斥資160億美元收購IMMUNEX公司,Medlmmune公司收購Aviron公司,Chiron收購Matrix公司等。這些生物醫藥巨頭通過跨國合作、兼并和剝離等方式進行的戰略重組,大大強化了生物醫藥企業的經營規模及經營實力,也大大刺激了傳統制藥廠商與生物醫藥企業的結盟和重組,為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的復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蘇州國際生物醫藥中心,在具體建設中把握“三高”原則,即共享設施起點高、服務對象水平高、合作渠道層次高。添置了醫藥開發必須品牌核磁共振儀、液質聯用儀、PCR、氣相色譜儀等儀器設備,建立了孵化實驗室、數字圖書館、分析測試中心等30多個公共實驗室。引進了貝爾達生物科技公司、興科現代工藝工程中心公司等企業,構筑了政府和企業相互協作、互相配套的大平臺體系,成了創業科技企業的最適棲息地。摸索和制定了實驗室租賃和使用制度、實驗室“三廢”管理制度、儀器使用須知和儀器使用收費標準等。
生物醫藥中心與中國科學院、蘇州大學、魁北克生物城等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推動平臺的國際化水平,加強產學研結合。
二、發揮作為優化區域科技人文環境平臺輻射效應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區域科技人文環境的營造至關重要。作為孵化器和公共服務平臺,發揮的便是營造科技環境和創新氛圍的作用。生物醫藥中心和創業園緊緊把握這個宗旨,在引進項目上把握三個重點:一是項目具有創新性;二是項目帶頭人的良好背景;三是項目產業化前景。多年來,生物醫藥中心引進了90多個生物醫藥科技公司和100多名高技術人員,包括40多個海外歸國留學人員,這些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等著名高校的一流人才,不僅帶回了項目,帶來了世界科技發展的信息,還充分融合和扎根于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土壤中,通過橫向合作、產業服務、技術開發,帶動了地方科技創新潮流和技術變革,使蘇州高新區成為生物醫藥創新技術的源泉。
三、強化風險種子基金與創新型項目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