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2 11:48: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企業效益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目前,我國物流市場競爭態勢激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企業不可回避的選擇。在最近十年里,服務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尤其是在航空、機械設備、電信和通訊設備、以及運輸設備這些高科技產品行業。Gallagher et al.(2005)的報告表明服務收入占企業總的營業收入的30%或者更高,而且這個比例還在增加[1]。
物流客戶服務逐漸成為企業供應鏈管理領域的重要因素,企業通過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各種服務性活動,相應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同時實現良好的客戶滿意、客戶忠誠和企業業績。但是,單純的追求客戶滿意度,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不僅不會帶來相應的效益,反而會增加企業的物流成本。因此,應當在控制企業物流成本的同時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從而達到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業績的目的。
一、重新認識物流服務
由于顧客對物流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反映的及時性和頻次、批量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土地價格上升造成物流中心投資費用增加;商品多樣化和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等不確定因素造成的庫存費用上升等等,造成的物流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成為企業經營決策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重新認識物流服務,不能把物流服務簡單的當做一項對客戶的免費服務。物流服務是發生在買方和賣方以及第三方之間的一個過程,即在交易中實現產品和服務增值的過程。一個企業的物流客戶服務水平可以作為衡量物流系統為客戶創造時間和空間效應的能力的尺度,它決定了企業能否留住現有客戶和吸引新客戶的能力,直接影響企業市場份額和物流總成本。
物流服務不僅要在服務量上滿足客戶適量性、多批次、廣泛性等方面的要求,還要在服務品質上滿足客戶在安全、準確、迅速、經濟等方面的要求、而且服務的內容也不僅僅限于運輸與配送、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處理這些基本內容。需要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更貼切的服務。尤其是針對首選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也就是在提供基本服務的基礎上他,滿足更多的客戶期望,為客戶提供更多利益和不同于其他企業的優質服務。
二、物流服務效益分析
1.“效益背反”問題
“效益背反”是物流領域中內部矛盾的反應和表現,普遍存在于這一領域。所謂“效益背反”是指系統中的其他要素會受到另一個因素的變化的影響,從而發生改變。也就是說,某一個或幾個功能要素的利益損失,必然存在另一個功能要素的優化和利益;反之亦然。例如,減少倉庫數量并減少庫存,必然會引起庫存補充頻次的增加,從而使運輸成本上升。因此,必須整合物流系統,使物流系統化、整體化,即將系統的各個部分有機的結合起來,來研究物流的總體效益,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佳效益。
2.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的關系
物流服務水平與物流成本之間存在著效益背反的關系,簡而言之就是“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同時會導致物流成本上升”。在以客戶為導向經營理念的影響下,現在企業物流管理不能為了降低物流成本而忽視物流服務,應在確保必要的物流服務水平的同時,以較低的成本構筑物流系統進行運作。一般來說,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的互動關系有以下四個方面:
(1)在物流服務水平不變的前提下,考慮降低成本。這是一種在維持一定服務水平的同時盡力降低成本的辦法。
(2)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物流服務水平。這是一種追求效益的、積極的物流成本對策,也是一種有效的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方法。
(3)為提高物流服務,不惜增加成本。這是許多企業提高物流服務的做法,是企業在特定顧客或其特定商品面臨競爭時,所采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做法。
(4)用較低的物流成本,實現較高的物流服務。這是增加銷售、提高效益,具有戰略意義的方法。
在具體的應用中,需要綜合考慮企業各方面的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雖然物流服務水平與服務成本之間存在著效益背反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措施盡量的減少、降低“效益背反”對提升物流服務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影響。比如設立整體目標,即用總目標代替企業內各部門的目標,使物流總成本或供應鏈的總成本最低,實現物流的整體功能。通過系統要素的整合,使系統總體最優化,減小“效益背反”的影響。在這里我們利用物流服務水平與物流成本的關系建立一個波士頓矩陣,在保證企業整體目標的同時,針對企業的不同服務,為決策提供一些戰略的指導。如圖所示
①明星服務
這種類型的物流服務水平較高,物流成本較低,是企業物流方面核心競爭力所在。企業應保持這種服務,還應該在系統允許范圍內,根據各戶需求的多樣化,適當提升物流服務水平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
②金牛服務
這種類型的物流服務水平較低,但物流成本也較低。對于此類服務可以考率客戶及產品的實際情況。
③問號服務
這種類型的物流服務水平較高,但物流成本也較高。對于這種服務,可以考慮在保持相應物流服務水平的基礎上,針對具體的情況,改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④瘦狗服務
這種類型的物流服務水平較低,物流成本很高。對于此類服務,企業要分析具體的原因,如果無法通過恰當的方法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服務水平,可以考慮剝離此類業務。
3.整合物流系統,提升物流服務
聯想公司總裁楊元慶說:“現在電腦技術發展很快,國內外廠商生產電腦的工藝水平和技術含量越來越趨于同一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售后服務就成了廠商進行市場競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你,必須通過更好地服務來爭取消費者。”服務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經營決策者所重視,但服務不是單獨的一項業務或者產品,需要整個企業的協調運作,物流服務亦是如此。物流整合是實現現代物流系統化的有效手段,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的整合,即整合和優化企業各種物流渠道;可以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整合,即加強供應鏈的管理或建立信息化的物流聯盟;也可以通過整個社會的物流資源整合,統一規劃,合理配置物流資源來實現。通過物流整合,企業可以以高服務、低成本滿足自身的物流需求,并且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海爾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就認識到,世界500強企業擁有向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一流物流能力。并以此獲得競爭優勢。繼而海爾開始推行國際化戰略,希望通過物流整合躋身世界500強,實現物流管理的總體目標,使物流能力成為海爾的核心競爭力,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戶提供最優的服務。海爾集團從組織結構和業務權限上將海爾集團的各個部門和環節分散的物流資源和活動進行整合――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使采購、生產、物流配送一體化,成立了“物流推進本部”下設采購、配送和運輸三個事業部。通過整合,海爾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物流咨詢、社會化聯合采購、社會化的物流服務這三個方面,大力拓展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業,并且以高水平的服務、低成本滿足了企業自身的物流需求,還拓展了發展途徑,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三、結束語
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更好地適應競爭,企業必須從顧客的需求出發,根據自身情況,立足整體發展目標,以系統的觀點看問題,用總體目標代替企業各部分,各部門的目標,整合物流系統,制定最優的客戶服務水平,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力,提升企業業績。
參考文獻:
[1]Gallagher, T, Mitchke, M.D., Rogers, M.C. Profiting from spareparts[J]. The McKinsey Quarterly.2005(03)
[2]Amanda J. Schmitt. Strategies for customer service level protection under multi-echelon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11(45).
[3]趙寧,天春.《物流企業客戶服務》[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2]國家稅務總局2009年第81號公報《關于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處理有關問題的通知》.[EQ/BL],2009.04.16.
[3]國務院辦公廳1990年11月公布的《關于積極發展環保產業的若干意見》.[EQ/BL]http://chinalawedu. com/news/1200/22598/22624/22993/2006/3/xu14571242516360029849-0.htm,1990.05.11.
[4]鐘譽源.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發展中政策工具實施狀況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5]國家環境經濟政策研究與試點項目技術組.國家環境經濟政策進展評估:2013[J].中國環境管理,2015(03).
[6]宋坤.企業環保投資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山東濱州地區石化企業為例[D].華東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7]葉麗娟.環保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差異研究-基于全國個省市面板數據的分析[D].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8]蔣洪強等.環保投資對國民經濟的作用機理與貢獻度模型研究[J].環境科學研究,2005(l).
2007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給國內燃油市場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包括中石化在內的國內幾大石油巨頭紛紛提升石油價格,并且對內稱無法滿足本土市場需求,對外卻大量出口,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燃油市場的壓力。中石化的這種行為發人深思:企業作為經濟和社會主體的混合體,在實現企業股東權益最大化的同時是否應考慮其經濟活動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主動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企業履行社會成本在短期內可能會增加經營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可以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空間,幫助企業實現長遠發展。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出
理論界一直將企業視為一種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現代產權理論和制度經濟學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組合”。而在這一系列契約中,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契約是最高層次、最重要的契約。在企業產權分離的情況下,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成為衡量管理層履行受托責任最重要的指標。
20世紀30年代,科斯提出一個新的命題――企業的社會責任。隨著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延伸。所謂企業社會責任,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在創造利潤,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并且對股東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社會和環境的責任。這里的社會是指,包括一切能夠對企業的活動造成影響,或受到企業活動影響的社會主體。
企業作為經濟主體,管理層在決定是否開始某一經濟活動時,一定會考慮該活動所帶來的相應的成本和效益。只有當效益大于成本時,管理層才會做出開展該經濟活動的決定。只有以成本與效益分析為導向,企業才能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二、企業履行社會責的成本與效益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國內外各大企業的年報中經常能看到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report),但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本與效益從來沒有出現在年報當中。因為其在確認和計量方面尚存在許多問題:
1.相應的成本和效益難以完全確認
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時,成本的涵蓋面應當盡量全面,即盡可能包括一切相關成本;效益的內涵也應該盡可能完整。然而,對企業及其經營環境認識的有限性導致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所帶來的成本和效益難以被全面認識。因此,企業適當的履行社會責任所帶來的成本是不可能被完全確認的。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許多成本,有些成本例如資本支出、形象受損等可以明確定義,但是有些成本或由于本身的性質或人的缺陷導致其難以被明確定義或指出,因此無法在財務報表中列示;效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2.成本和效益難以用貨幣量化
雖然有些成本效益可以被明確定義,卻無法用貨幣可靠計量。企業不承擔社會責任會使企業的形象受損,但是這究竟會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影響在目前的會計理論體系下根本無法可靠估量。履行社會責任所帶來的效益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非經濟效益。除某些經濟效益例如成本降低,生產率提升等能夠量化,大部分的經濟效益及非經濟效益很難量化。例如,企業適當的承擔社會責任幫助企業樹立的良好形象和形成的良好文化,但是良好形象和文化到底有多少價值,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的。
三、解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與效益問題的對策
雖然到目前為止,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還沒有根本性的解決方案,但是通過以下兩個措施的適當應用能夠使這兩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1.盡可能全面考慮成本和效益
盡可能全面地考慮成本和效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難以全面確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成本和效益的問題。
(1)分析成本時需要關注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
社會責任內涵的寬泛性,導致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成本構成復雜性,包括已經發生及將來一定時期內一定會發生的成本和因承擔責任造成的潛在經濟效益的損失。
①沉沒成本。分析沉沒成本可以從三個主要方面入手:對員工承擔責任所造成的成本;對自然環境承擔責任所造成的成本;對社會公眾承擔責任所造成的成本。第一,企業應當為員工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定期的培訓。良好工作環境的創造和外部專家的聘請需要企業投入額外的成本。第二,某些企業為達到保護環境的目標會選擇購買有助于環保的生產設備,或者研發某些環保的生產程序。一方面這些環保設備都比較昂貴;另一方面,新工序的研發往往需要投入一大筆資金。因此在進行成本分析時,為保護環境而支付的成本不容忽視。第三,企業對社會公眾承擔責任。企業應當定期為社會公眾提供及時可靠的與決策有用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這些信息的披露主要以各種報告為載體,而各種報告的編制需要投入額外的人力物力。另外,企業對資助慈善活動或者向慈善機構捐款,都會帶來成本。
②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往往是潛在而不易被定義的,所以在分析成本時應當予以足夠重視。所謂機會成本,就是把一種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2)分析效益時應當考慮的問題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能為企業帶來許多利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
①經濟效益。企業因承擔社會責任帶來的經濟效益主要有兩個方面:成本的降低、政府的補助。
第一,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可以向社會證明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例如,諾維信天津生產工廠通過了ISO-14001環保認證,盡力做到清潔生產,廢物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廢水處理后變成中水,免費提供給當地農民灌溉農田;固體廢料經過處理后變成生物肥料,改善天津市的鹽堿地土壤。這一舉動在為企業贏得良好聲譽的同時,還為企業節約水、電、能源的開支,變相為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
第二,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可能為企業贏取獲得政府補助或者稅收優惠的機會。例如,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推動節能減排,設立每年預算為1億元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以調動企業積極性。開展污水原位再生、蒸汽凝結水回收、非電空調、熱泵、離網型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照明等環保項目的企業,可在每年的3月或9月向開發區有關部門提出申請,通過認定后便可從“節能環保專項資金”中獲得總投資30%~50%不等的財政補貼。
②非經濟效益。管理層在考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帶來的經濟效益時,更應當關注非經濟效益。適當承擔責任創造的非經濟效益大致有以下兩個方面:形象和企業文化。
第一,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形象,形成競爭優勢。合理的承擔社會責任,可以提升企業的社會聲譽,在消費者群體中形成品牌忠誠度。良好的形象會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依賴性。在消費者看來,把商業責任和社會責任相結合的企業,會將社會責任滲透到企業的產品設計、生產流程、產品質量檢測和產品的售后服務中去,從而增大對該產品的依賴程度。
第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為員工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與員工建立良好的勞資關系,有利于形成員工忠誠和穩定員工隊伍,并且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幫助企業創造核心競爭力,確保其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用一定方法對成本和效益進行量化
對企業因承擔社會責任而帶來的成本和效益進行量化是一個難點。目前,實踐中主要運用成本體系和效益體系進行計量。核算企業履行職工責任的成本,主要采用直接測算法和以單位工資折算的方法;核算履行環境責任的成本,除了可以采用直接測算法以外,還可以采用市場價值法、影子價格法、修正人力資本法等進行折算;核算履行公共社會責任的成本,可以采用直接測算法,市場價值法和以單位工資折算法。對履行社會責任所帶來的收益進行核算時,企業可以采用效益計量體系:經濟效益的核算采用機會成本法和影子價格法;非經濟效益的核算采用社會調查法和專家評估法。
總而言之,企業履行社會成本在短期內可能會增加經營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它可以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空間,有助于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然而,值得關注的是,企業管理層在進行成本與效益分析時,需要考慮所有可能的相關成本和效益,并以一定的科學方法加以量化。只有在這種前提下,企業才能運用好社會責任的成本―效益原則為自身創造更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蔡寧:企業社會責任的費用效益研究.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9-32
[2]羅俊:官員和企業家論企業的社會責任.經濟參考報,2007-11-9(32)
[3]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法律出版社,1999:46-54
[4]徐耀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與途徑.企業文化,2007(1):30-33
[5]朱麗霞: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及其管理.企業改革與管理,2007(12):57-60
一、交易成本理論
早在1937年,科斯(ronald coase)就注意到企業存在交易成本的問題,指出如果價格機制能夠有效地配置資源,那為何在公司內部仍需對資源配置進行計劃和指導?科斯認為,企業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存在著利用價格機制的成本。這一成本可以歸納為許多因素,如:發現價格的成本;談判和簽訂合同的成本。因此,不是采用同每個員工簽訂規定其詳細責任的個別合同的方法,而是集中在企業內部進行管理監督的方法,才能夠帶來明顯的成本節約。在公司外部,價格變動指導著生產,生產活動通過市場上一系列的交換而得到調節;在公司內部,這些市場交易消失了,企業家作為調節者取代了由交易形成的復雜的市場結構,企業家在指導著生產活動。科斯提出的這一觀點及交易成本概念引起了研究制度經濟學家的很大關注,之后許多經濟學家對交易成本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
奧利佛?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把交易成本定義為利用經濟制度的成本,并對其細分為兩類交易成本,事先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事先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談判和維護合同協議的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則包括交易偏離要求而引起的不適應成本;糾正事后偏離而引起的成本;合同管理機構的運作成本;協議保證生效的抵押成本。威廉姆森認為,交易成本的存在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意味著交易合同不可能詳盡周全,存在疏忽欠妥之處;二是機會主義,意味著合同的不當之處可能被對方利用;三是資產的專用性,意味著交易不能從自由競爭的市場進行,需雙方保持持續不斷的經濟關系。資產的專用性是指人力資本和實物資產在一定的程度上被鎖定,與其投入要素形成特定貿易關系。一般而言,一項資產的生產能力隨生產過程中其他投入要素的專業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然而,資產的專業化也增加了專業化資產所有人的風險,如果其他投入要素不能按時投入,那么資產專業化所有人就會蒙受損失。
二、企業縱向并購決策的相關成本
所謂企業縱向并購(又稱垂直一體化)是指生產過程或經營環節相互銜接、密切聯系的企業之間,或者具有縱向協作關系的專業化企業之間的并購。縱向并購又可分為:前向并購,即向其產品的后加工流程方向并購,如生產零件或原材料的企業并購機加工企業或裝配企業;后向并購,即向其產品的前向加工流程方向并購,如裝配或制造企業并購零件或原材料生產企業。企業進行縱向并購的主要動因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從而給企業帶來價值。企業縱向并購能把原來由市場主導的交易行為內部化后提高了對相關資源以及市場的控制力。所謂交易成本是指能使市場交易順利進行所需的費用或支付的代價,包括市場交易中尋找交易對象、簽定交易合同、監督、執行和履行合同所發生的費用以及由于資產的專用性而帶來的成本。
企業進行縱向并購中發生或預計要發生的各種費用,將其歸納為兩類成本,即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統稱為企業縱向并購相關成本。企業進行縱向并購使市場交易內部化,一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并購后規模增大,內部組織比并購前更為復雜,管理成本上升了。企業是否進行縱向并購應取決于交易成本的降低額(假設為Ct)與管理成本上升額(假設為Cm)之間的比較,若Ct-Cm>0,則應進行并購使之內部化,反之,不進行并購,由市場進行交易。企業并購是否成功進行取決于并購雙方成本――收益的比較,雙方都有利可圖,并購才能成功。
(一)縱向并購中應考慮的交易成本
1.契約成本。契約成本是指M1簽定交易合同、監督、執行和履行合同所發生的費用,用at表示,它一般不隨資產的專用性程度θ的變化而變化。
2.套牢成本。套牢成本是指M1因資產的專用性被套牢所帶來的損失,用ct(θ)表示,它隨資產的專用性程度θ的提高而增大,ct(θ)為θ的單調增函數。
(二)縱向并購中應考慮的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M1縱向并購后由于組織機構和管理部門的增多而帶來的監管成本以及由于對M2進行業務、人員整合所帶來的成本。可見M1管理成本可分為兩類:
1.監管成本。監管成本是指M1縱向并購后由于組織機構和管理部門的增多而帶來的成本,用am表示,它一般不隨M1資產的專用性程度θ的變化而變化。
2.整合成本。整合成本是指M1縱向并購后對M2進行業務、人員整合所帶來的成本。用cm(θ)表示,它一般隨資產的專用性程度θ的提高而減少,cm(θ)為θ的單調減函數。原因是M1對M2資產的專用性程度越高,并購后,雙方在業務、人員方面越容易整合。
縱向并購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范圍經濟。范圍經濟所能得到的利益可以作為與資產專用性程度θ無關的常量,當作監管成本的減項處理。
三、企業縱向并購決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企業縱向并購的邊界
從上可以看出企業縱向并購決策涉及的有關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企業進行縱向并購主要動因就是要通過產權或控制權的重新安排以減少交易成本,但也同時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即管理成本。企業是否要進行縱向并購,即M1是否要向前一體化并購M2,從成本――效益分析上看,就是分析并購后M1交易成本的減少(Ct)是否大于管理成本的增加(Cm)。因Ct=at+ct(θ),Cm=am+cm(θ)因此需判斷:
Ct≥Cm,即at+ct(θ) ≥am+cm(θ)
若Ct≥Cm,縱向并購將有成本效益,成本降低額為C=Ct -Cm,M1應并購M2,使市場交易內部化;否則,由市場進行交易。由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與M1資產的專用性程度θ有一定的聯系,因此,M1并購決策與其資產的專用性程度θ相關聯,如圖1所示。
若M1的資產的專用性程度θ≥θ0,則M1可前向一體化并購M2,使市場交易內部化;否則,由市場進行交易。
滿足Ct =Cm 時的θ0,就是企業M1 進行前向一體化并購的邊界,即當M1的資產專用性超過臨界值θ0時,企業縱向并購將帶來成本效益,企業可以考慮進行縱向并購。
(二)企業縱向并購的決策
企業縱向并購即使存在著成本效益,也并不必然導致縱向并購的發生。因為企業并購還需要考慮成本效益的大小以及并購雙方的利益安排。
縱向并購所帶來的并購增值就是每年成本降低額的折現值,即:
式中:C――成本降低額即C=Ct -Cm;T――企業所得稅稅率;K――權益資本成本率。
V就是縱向并購雙方所能分享到的并購增值。當并購方企業M1支付的溢價不超過V時,M1可以考慮縱向并購M2,這時并購雙方都能從并購增值中獲得利益。
總之,交易成本對解釋企業的縱向并購動因有一定的說服力,并為企業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進行縱向并購決策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在企業縱向并購決策中,分析并購前后的成本――效益情況,可判定并購是否合理可行。
【主要參考文獻】
摘 要: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的大好時期,對電力需求十分迫切。而電力體制改革正處于一個關鍵的時期,因此,在這一期時期尤其需要做好企業自身的安全成本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對安全成本概念及構成進行界定,進行安全成本優化分析,進而提出增強效益的對策,為電力企業安全成本管理提供可靠借鑒依據。
關鍵詞:安全成本;安全成本優化;安全效益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電力工業發展滯后將制約著其他行業的發展。電力系統的故障,不僅造成本系統的停運,減少的電量供應,造成電力企業直接經濟損失。也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間接損失。因此,各級政府、各級單位對電力安全由為重視。經濟越發展對電能的需求也會越大,人們對供電系統的安全性要求也相應的提高,尋求如何保障以最小的安全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收益,是電企目前需要做好的緊要工作之一。
一、電力企業安全成本分析
電力企業的安全成本是以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包括安全成本的科學分類及安全成本的特性。安全成本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國內關于電力安全成本研究還近乎空白狀態,所以對安全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下文對電力企業的安全成本進行界定,并對安全成本構成及特性進行分析。
電力企業安全成本是為保證和提高電力企業安全水平,改善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條件等進行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或因安全問題所支付的一切費用。安全成本由保證性成本和損失性成本構成。保證性成本是保障或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所付出的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包括安全工程費用和安全預防費用;損失性安全成本是企業因安全問題而產生的事故損失,它涉及到企業的內外部的各種損失而帶給企業的成本支出。
安全成本由損失性安全成本和保證性安全成本構成,因此安全成本受兩者的影響,進而影響安全水平。各項工作的綜合反映,具有自身的特性和變化規律。認識這些特性和規律,有利于指導電力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如圖所示,保證性安全成本、損失性安全成本影響安全水平,同時三者都受安全保證程度的影響。首先保證性安全成本曲線隨安全保證成本的增加而提高。而損失性安全成本曲線的變化趨勢則相反,其隨著安全保證程度的增加而不斷降低。安全水平曲線則隨著安全保證程度的增加先不斷下降,然后微微上揚。保證性安全成本和損失性安全成本是互逆的,兩者相互影響和聯系。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安全事故越嚴重,企業的損失越大,損失性安全成本越大;企業為實現安全生產,往往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設安全設施,采取安全措施等,以預防安全事故發生,以提高企業安全水平。
二、電力企業的安全成本優化分析
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安全投入并非越高越好,需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適時調整安全投入。如圖所示,保證性安全成本和損失性安全成本與安全水平三者交叉作用,可找到一個安全成本最低的理想點——最低合理安全成本。我們結合電力企業生產實際特點,將安全水平曲線劃分為三個區域:安全改進區域、安全成本最佳區域、安全過剩區域這三個區域。分析三個區域安全水平的特點,原因,以提出優化策略。 (1) 安全改進區域。此區域由于損失性安全成本的不斷增加導致安全成本過高,導致企業安全效益的降低,增加企業負擔,影響安全管理工作。在此區域的優化措施包括:合理配置企業安全資源,防止浪費;加強對安全設施和安全技術的維護和創新;完善企業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建立企業安全成本獨立的會計核算體系,
(2)安全成本最佳區域。此區域的安全成本趨近最低,說明安全成本最為合理,安全保障適中,安全工作較理想。所以此區域的優化策略主要集中于穩固企業安全成果,如建立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實現安全工作的標準化和制度化。對安全投入進行獨立核算,分析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制定解決措施,為安全工作提供依據。
(3)安全過剩區域。此區域由于保證性安全過高導致安全總成本不斷增加,從而造成安全功能過剩。此區域的優化策略包括:降低不必要的安全費用,精簡安全管理流程,降低企業形式化安全工程建設以降低安全成本,最大限度地保證安全生產,防止事故發生。
三、提升電力企業安全效益的對策
電力企業為了保證安全生產,降低安全事故,需要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從而提升企業安全效益。我們可以依據企業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安全資源的合理規劃,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浪費。優化資源電力企業需要有效利用有限各種資源,以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合理配置和利用安全資源,達到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是提高企業安全效益和社會安全效益的重要途徑。另外,電力企業可以制定符合實際需求的安全規范和制度,減少和防范安全事故發生,可以轉嫁本企業的一部分損失費用。
(2)加強員工安全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員工的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電力事故不斷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電力企業要從根本上解決安全隱患,提高安全效益,需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增強意識。其根本途徑是對員工的進行安全培訓和安全教育,及時更新員工的知識結構和工作技能。
(3)完善企業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投入的長期保障機制。電力企業的安全效益的提高前提是加強安全管理,即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保障各種安全措施有效、順利實施。財務管理對于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同樣電力企業在進行安全成本管理的時候,尤其需要做好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其次,保障企業有效安全管理的另一措施是建立電力企業安全投入的長期保障機制,即建立企業安全管理專項資金和電力安全設備研發與使用,從資金和設備上保證企業安全生產;最后,電力企業的安全規章制度和規范要落到實處,實現安全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和制度化。
四、結束語
本文依據電力企業安全管理的實際情況,首先對電力企業安全成本的概念及構成進行界定,然后進行安全優化分析,并提出提高安全效益的措施。充分理解在電力成本及其構成的相關關系,可保證電力安全生產,并且更好地發揮安全成本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從而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 周維,葉義成.煤炭企業安全成本與安全投資比例優化分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7,33(9).
[2] 蘭小童,安全成本與效益分析[M].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4-16.
一、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的意義
1.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有助于石油化工企業做出合理的財務預算和安全決策。企業管理層經過安全經濟分析,能夠明確包括安全決策本身在內的各項管理活動和各有關活動的安全性能要求,提出多重或雙重有效防護措施和應急救援措施,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的負效益應進行充分的估計,并做出預防性準備。因而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是決策層制定經營戰略和安全決策的依據,是石油化工企業做出合理的財務預算和安全決策必不可少的工作。
2.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幫助企業合理進行資金分配。財務管理是石油化工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處于整個管理的核心地位,如何合理地進行資金分配則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資金分配涉及到安全成本、生產費用、風險投資、福利保障計劃等。進行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可在安全投入資金、設備折舊費、員工福利保障計劃、安全成本等方面,為安全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幫助企業進行合理資金分配。
3.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經濟分析可以優化成本和效益的關系,使企業獲得期望的經濟效益。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是企業總成本和總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的關系,使石油化工企業獲得期望的經濟效益。石油化工企業管理者通過事故預防的博弈模型,了解石油化工企業的不安全行為的成本對石油化工企業收益的影響,了解石油化工企業管理者監督成本與員工違章率的關系,以及從何入手采取科學的、有效的手段,加大事故預防和控制的力度。
二、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效益-經濟效益
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效益可分為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無益消耗和經濟損失的減輕,以及對經濟生產的增值作用是安全的經濟效益。生命與健康、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安全與安定,是安全的非經濟效益,它們的實現是通過安全技術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通過減少事故發生、危害事件發生來實現的。
安全經濟效益是指通過安全投資實現的安全條件,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保障技術、環境及人員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潛能,為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它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1.直接減輕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給人、社會和自然造成的損傷,實現保護人類財富,減少無益損耗和損失,簡稱為減損收益。
2.保障勞動條件和維護經濟增值過程,簡稱為增值收益。
三、石油化工企業增值收益分析
石油化工企業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對石化企業經濟生產的貢獻,這是“安全是生產力”作用的體現。安全的生產力功能通過三方面來實現:首先,職工的安全素質是生產力,即對于一個生產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質不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還在于其安全素質的提高能夠提高其生產的工效,體現在工人生產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高效;二是生產資料中包括安全設施、裝置、設備等,生產資料是生產力,顯然安全設施、設備等也隨之與其完成生產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對于技術創造的安全環境,保證了生產技術功能的實現,因此,也從中間接體現生產力作用。增值收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2.安全生產經濟增長貢獻的估算。
四、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效益的估算
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效益不但包括經濟效益,而且還包括非常經濟效益,因而單純的計算其中的某一部分還不能反映整個安全效益的全貌,在上面我們對安全的非經濟效益進行了簡單的定量化,但是由于非經濟效益定量化的復雜性,我們在具體的實踐中,很難精確化的計算出來,為了彌補這個不足,我們采用下面所介紹的層次分析法對其進行分析,以求出安全效益,層次分析法就是根據安全的宏觀效益和微觀效益對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經濟進行分析,分析得出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關系。
所謂安全宏觀經濟效益分析,就是對提高安全水平為國家、為社會創造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和計算,以期在提高安全水平的同時,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安全微觀經濟效益分析是指研究生產和生活中,安全活動投入所帶來的利益與投入消耗之間的數量對比關系[15]。所謂的安全微觀經濟效益就是對安全和安全管理進行經濟性分析和經濟效益評價,以期在改善安全的同時,為石油化工企業創造最好的經濟效益。進一步說,安全微觀經濟效益分析就是從經濟和經濟效益的角度,應有經濟分析方法對不同的安全水平和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進行分析和評價。
五、主要結論
本論文通過對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理論分析,得出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1.對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的合理確定以及優化問題嘗試著進行了理論上的評估,特別是對通常難以量化的非經濟效益進行了理論上的初步分析。
2.由于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所產生的效益不像石油化工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那樣能夠取得最快最直接的經濟效果,它具有間接性、隱蔽性、潛在性等特點,因此不容易被人們所重視。長期以來,我國在安排生產性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時,往往由于投資不足或出于“節省”的考慮,對項目中配套的安全衛生設施隨意削減。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使投產后的生產項目無法正常運轉,或生產不能健康運行。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發生,提高我國的安全生產水平,加大安全生產的投入是一項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的重要舉措。
3.從理論上求得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的最優配置和其最優方案的選取,將提到的效益估算運用到石油化工企業之中,計算出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之間的關系,從實踐中為石油化工企業的投資決策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3] 李紅霞,田水承.企業安全經濟分析與決策[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4月:270-277.
[4] 林柏泉.安全學原理[M]. 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年7月:1-12.
成本會計信息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企業成本,通過企業成本分析研究企業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的關鍵點和薄弱環節。一般來講,企業成本會計信息中,其成本的構成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要素:
1.企業成本會計信息的生成成本。企業的成本會計信息源于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企業會計人員通過對企業相關會計活動中會計要素的收集、匯總、記錄、計量、確認以及報告、分析等相關流程步驟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并最終將經濟活動中的信息轉化為成本會計信息,這個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必然會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產生相應的信息生成成本。這其中就需要會計人員人力費用、相應的辦公設施及辦公軟件等來作為物力支撐,產生成本。為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對于會計報表的審計活動所產生的審計費等也屬于成本會計信息的生成成本。尤其是對于較為復雜的會計處理,其相應的會計生成成本會更高些,總的來講,這些會計信息生成成本都具有可計量性的特點。
2.會計信息傳遞成本。會計信息是企業會計人員通過對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記錄、計量、報告等產生的,但同時會計成本信息的使用者往往是企業管理層、投資者以及債權人等,成本會計信息需要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傳遞,才能真正實現為他們科學合理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會計信息的傳遞過程就是會計報告的披露過程,這其中需要相關財務軟件、人工傳遞等費用成本,產生期間待攤費用或者人工費用,這些都屬于成本會計信息中的成本構成要素。
3.管理機會成本。企業的會計報告按照信息使用者不同區分為財務會計報告和管理會計報告。后者主要是為企業管理層服務的,屬于企業內部會計信息,它一般是根據企業管理層的信息需要來設定會計計量的方法和模式,相關會計信息因為不需要對外,管理層可以根據主觀意愿來解釋相應的成本信息,對于公認會計原則不需要完全符合。正是由于管理會計的定位,企業管理層可以依據主觀意愿來解釋相應會計信息,這就會造成管理者選擇其中某一解釋方式時形成管理的機會成本。同時,企業一般設置相應預算對企業成本進行考核評價,通過實際會計數值與預算會計信息之間的比較分析,找出產生差距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措施,促進企業目標實現。正是在管理層計劃管理過程中,出于對相關計量方法和模式的主觀選擇,可能會對管理產生不科學合理的評價分析,這就會造成企業管理中的機會成本,這也屬于企業成本會計信息中的成本構成因素。
4.其他相關成本因素。當前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環境日益復雜,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例如企業在管理經營中可能會面臨訴訟、談判、信息技術培訓等相關活動,這些都需要企業為之付出成本代價,通過訴訟成本來為企業生產管理鋪平道路,通過談判成本來降低企業成本,獲得競爭優勢,通過技術培訓費用來提高相關人員專業技術能力等,這些費用成本的產生都增多了企業成本會計信息中的成本。
二、成本會計信息中的效益構成分析
效益分析是企業成本會計分析中的另外一個方面,一般來講,效益構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成本的降低。通過降低企業生產管理成本,可以直接提升企業利潤,增強企業效益。降低企業成本主要有下面方式,一是在不改變原先的技術手段、經濟規模以及相應的產品質量等情況下,通過積極實施提高生產效率、合理組織企業生產以及降低企業日常消耗等一系列措施來實現企業成本降低的目的。
2.積極改變原有的成本發生基礎。企業成本要素之間的管理聯關系構成了企業成本發生的基礎,因此基于對相關基礎的分析研究改變企業管理制度、組織結構、產品工藝及以產品流程等諸多方面有效改善成本發生基礎。
從筆者單位處理的一項固定資產進行分析。為了盤活資金,筆者單位的一棟老辦公大樓準備處理,如何進行處理,是銷售還是長期出租?如果銷售,已有買方同意出價300萬元購買。但經過多次討論,仍未達成一致意見。筆者就針對出售與長期出租展開了一番籌劃:若長期租賃,租金是300萬,到期此項資產無償歸租入者,但涉及的稅金有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營業稅、城建與附加、印花稅等,合計稅負為17.5%,需要負擔的稅費是53.1萬元。如果直接出售300萬,該樓原值是500萬,累計折舊260萬。所涉及的稅負有營業稅、城建附加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合計應負擔的稅費是29.35萬元。從以上計算可得出,不論從資金的使用上,還是從稅收的負擔上,出售方案會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通過以上對比分析,筆者單位在此項交易中合理節稅23.75萬元。
二、納稅籌劃是降低企業稅務風險的有效途徑
首先,從2006年增值稅的檢查說起,市國稅局提出,筆者單位增值稅的稅負低于其他市,且從收入、成本、線損都沒有查出影響增值稅的原因,最后關于增值稅稅負低的問題,決定對供電公司實行增值稅評估。征得國稅局機關的同意,由筆者單位自查原因,通過查資料、實地調查、詢問,了解到影響稅負的主要原因是我市某縣的躉售電價高于其他縣,而農業用電量所占比重很大,工業發展非常緩慢,主要企業均處于停產與半停產狀態;本次調價中,居民生活用電沒漲,而其他幾項均調增0.044元,電費收入并不大。所以,在相同電量的前提下,銷售收入相對較低,購電成本較高,由此產生的稅負也較低。
其次,從處置積壓存貨的審批問題上分析,筆者單位有一批長期積壓造成貶值的材料,賬面價值50萬元,經估算變賣價值20萬元(不含稅),如果處置,則將形成30萬元的損失。該損失稅前扣除是否需要稅務機關審批,在這個問題上,經查閱資料,咨詢稅務機關,根據《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在銷售、轉讓、變賣資產發生的財產損失,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以及固定資產在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發生的財產損失,應在有關財產損失實際發生當期中扣除。由此可得,該筆業務符合規定,處置變賣資產形成的損失不用審批,只需報稅務機關備案后,納稅人就可以自行申報扣除,所以筆者單位排除了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以及人為的管理責任,并在稅務機關備案后處置了該項資產。如果不通過調查,就會按照非正常損失處理,就應當進行進項稅轉出5.1萬元,變賣該批存貨需繳增值稅3.4萬元,合計就繳納增值稅8.5萬元;如果不用審批的情況下,也就是一筆正常的銷售業務,購買該批存貨包含的進項稅就不用轉出,只需繳納變賣該批存貨的增值稅3.4萬元,從損失的最終反映看,影響利潤5.1萬元。
從以上例子可以得出,進行合理避稅,應該以現行的稅法及相關法律為法律依據,要在熟知稅法的前提下,利用稅制構成要素的稅負彈性進行合理避稅,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使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轉三、從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差異談納稅籌劃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不同會計政策選擇下的不同會計處理方法,會形成不同的納稅方案。企業納稅籌劃的目標是減輕稅收負擔,爭取稅后利潤最大化。
首先,對于廣告費、招待費的處理影響會計利潤情況:稅法規定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以上費用按規定比例扣除,按稅法規定超過部分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這就是稅法與會計制度的差異問題,有的把這些超支的費用調到應付福利費,擠占福利費,有的調到了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等自有資金里,這樣做企業無疑是提前納稅,不僅違背了會計核算的真實性,而且從納稅籌劃的角度看,此舉并不是企業最佳選擇,沒有起到籌劃的效果,所以作為會計人員要按照客觀性的原則,真實準確的記錄每一筆業務,與稅法有差異的地方,也是在納稅時調表不調帳,不能影響企業報表與賬簿的真實性。納稅籌劃,除依法運用各種手段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外,還可以通過獲取資金時間價值等途徑實現納稅籌劃的目的里對于限額列支的費用,企業應選擇有利于企業的會計政策,以獲得遞延納稅。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4-0043-02
一、企業的環境問題
由于長期以來采取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企業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致使h境極度惡化,造成了企業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把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域,把有毒有害氣體物質直接排入大氣,把固體廢氣物隨地遺棄和堆放等,這些問題已經開始制約經濟的增長,企業作為環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須進行環境管理,否則將帶來嚴重的后果。
二、企業環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基本原理
成本效益分析其基本原理是企業對若干方案進行分析、評價、優選最優方案時應用的一種方法。
(二)環境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驟
1.弄清問題
2.環境功能的分析
3.確定環境破壞的程度與環境功能損害的關系
4.弄清各種對策方案,改善環境的程度
5.計算對策方案的成本,包括投資和運轉費用
6.計算對策方案的環境效益
7.成本與效益現值的計算
PVC=∑Ct/(1+r)t,PVB=∑Bt/(1+r)t
8.成本與效益的比較
(1)凈現值法:NPV=B-C
(2)成本效益的比較:BCR=B/C
(三)實例分析
某鋼鐵公司有15噸氧氣頂吹轉爐三座,采用三吹二次作業方式,日產鋼1000噸左右。煙塵采用未燃法濕式除塵方式,設計處理污水量為5000m3/噸,污染造塊能力為40-60t/噸,煉鋼轉爐除塵污水水質和污泥化學成分見下表:
該投資項目的有關投資及產出是:廠房占地面積2108平方米。工程費用169.645萬元。形成固定資產139.94萬元,污泥團產量1400t/d,除塵廢水循環率80%以上,每天根除污水7920立方米。參照當時的銀行貸款利率,貼現率為5%,經濟壽命為10年。(以上數字來源:武漢鋼鐵公司;《工業污染防治及技術經濟分析》[M],冶金工業出版社,1991年版)
把廢氣懸浮物直接排入大氣,對人體健康有害,造成蔬菜減產,對建筑材料的損害。政府每年對排污罰款30多萬元。而投資項目在運行中需要的運行成本有動力消耗8.75萬元,材料7.98萬元,工資及附加費14.01萬元,車間管理費0.62萬元運輸費0.58萬元,綜合折舊費5.99萬元。鋼鐵的價格為3200元/噸,石灰價格為80元/噸,螢石價格為477元/噸。
1.外部環境成本的估算
(1)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損失估算
大氣污染導致呼吸系統疾患和肺癌死亡率增加,影響區內的人口為10萬人。根據流行病調查結果,污染區內平均每人每年呼吸系統疾病的醫療費用為90.253元,清潔區醫療費用為20.956元。據調查,因呼吸系統疾病增加的病假天數,污染區為4.868d/(人.a)清潔區為0.832d/(人.a),污染區勞動人口8萬人,其工資率用非農業人口每天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25元/d代替.目前,污染區肺癌死亡率平均損失工作15年,高出全國平均值4年,共計損失3000個工作年.每年職工創造國民生產總值8000元/(人.年)計,則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總損失為C1為:C1=10×10000×(90.253-20.956)+8×10000×25×(40868-0.832)+3000×8000=3.90017×107(元)
(2)大氣污染對附近蔬菜減產造成損失的估算
據調查,蔬菜因污染減產30%~50%,據對豇豆、南瓜、絲瓜、海椒、小白菜、蘿卜、菠菜、茄子等九種蔬菜種植面積加權,蔬菜減產率為38.25%,污染區蔬菜種植面積為3000hm2,平均產量為31000kg/hm2,當時蔬菜平均價格為0.85元/kg,蔬菜因污染減產損失為C2:C2=3000×31000×38.25%×0.85=3.0236625×107
(3)大氣污染對建筑材料損失的估算
據調查,中檔油漆在污染區平均使用壽命為1年左右,而在清潔區使用壽命為2年左右。通常鋼材用漆約占涂漆總量的50%左右,單位面積(1m2)用漆量以0.6kg計,涂漆鋼約有15%用于室外,則污染區室外涂鋼面積為3.05×104m2/a。根據化工產品價格,醇酸樹脂類、氨基酸樹脂類等常用中檔漆的平均價格為14元/kg,不同規格鋼材表面處理難以程度不一樣,通常涂漆鋼材的操作工時費用為油漆費用的2倍。即每平方米油漆鋼的費用為25.2元。則大氣污染對建筑材料的損失為C3:C3=3.05×104×25.2×2×(1/1-1/2)=0.7686×106(元)
2.對污染、損失費、污染治理費、經濟效益的計算
污染損失費=原材料流失費+需繳的排污費+人體健康受害的損失費+對蔬菜造成的經濟損失+對建筑材料造成的損失=3200×12500+80×20000+477×6000+3.90017×107+3.0236625×107+0.7686×106+30×10000=1.2916892×108(元)
如果企業采取環保措施,污染損失費就不需要作為企業的環境成本,轉化為企業的環境收益。
污染治理費用(內部環境成本)=年運行費+污染治理設備的折舊費+工程費用
=37.93×104+13.994×104+169.645×104=2.21569×106(元)
經濟效益=回收的原材料費+節約生產用水+減少的排污費+生產污泥團的收入+減少污染的社會經濟損失費+回收并利用的石灰粉塵+螢石耗量的降低=3200×12500+80×20000+6000×477+42000+289000+532000+160000+286000+3.9001×107+3.0236625×107+0.7686×106=1.30177925×108(元)
3.環境成本效益比率
(1)環保項目實施前的成本效益比率=1.30177925×108/1.2916892×108=1.007811515
(2)環保項目實施后的成本效益比率=1.30177925×108/2.21569×106=58.75277
4.投資償還期
投資償還期按公式P=(B-C)?Crp式中Crp―現值因子,即Crp=[(1+i)n-1]/i?(1+i)n,則169.645×104=(1.30177925×108-2.21569×106)×[(1+5%)n-1]/5%×(1+5%)n,n=1.82(年)
5.十年凈現值NPV
NPV=1.30177925×108×(P/A,5%,10)-169.645×104=1.003498433×108(元)
6.環境成本效益分析
實施前,環境污染損失M1.2916892×108元,成本效益比率僅為1.007811515;實施后,環境污染損失費大幅度的下降近乎為零,成本效益比率為58.75277,是實施前的約60倍,投資回收期1.82年。實施環保項目,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按當年該企業能源消耗計算,每從煙塵中回收1噸鐵相當于節約525公斤標準煤,再按公司鐵水成分和生產水平,以年產100萬噸鋼計,將轉爐污泥造球煉鋼,相當于每年從煙塵中回收鐵12500噸,石灰20000噸,螢石6000噸),而且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結論
筆者認為,“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只不過是一個手段,而重要的是它的分析應用問題。”環境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為管理者提供信息,及早發現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目前環境成本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仍有許多的問題,如大氣污染造成損失的數據的不好采取,所以沒有足夠的數據建立大氣污染對環境造成的損失的劑量―反應模型,只簡單地通過污染區與清潔區的對比。但只要沿著這一方向堅持不懈地努力,環境成本制度的建立和應用將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參 考 文 獻]
[1]肖序.對企業環境成本應用的一些探討[J].會計研究,2000(6):57
二、企業金融的主要意義——經濟效益
國家制定的微觀經濟政策、規定的制度加上市場的宏觀調控決定著企業金融的范圍是否廣泛,是否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就從側面降低了企業金融的風險。那么企業金融的經濟效益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討論:1、企業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地推進了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緊鑼密鼓的相融合,企業的生產范圍大規模地呈現上升趨勢,這就大大地提升了企業經濟的競爭能力,給中國提供了強大的企業發展的資本,間接地降低了企業金融的風險。2、企業金融業的發展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從而為提高企業金融的經濟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就是說企業金融的生存概率有了一定的前提與保障。企業金融的作用不僅僅是這些,還能夠逐步地對金融機構的產權結構進行優化與升級,進而促使金融機構穩步前行。3、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經濟效益,企業與金融業快速地實現彼此的交融與互利互助。企業與金融業的有利結合在一起,互幫互助,它們之間實現了共同協作發展,自然就降低了風險與資源的流失,提高了經濟效益。隨著我國市場調節力度的不斷完善,為金融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契機,各種各樣的市場形式應運而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經濟效益,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企業金融的風險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還在不斷地摸索前進,與之緊密聯系的企業金融和政策方針以及一些制度還不夠好,所以,我國企業金融的危機(風險)自然不可避免。在經濟發展的今天,企業金融的風險具體可以體現在幾個方面:1、企業金融使得金融市場混亂不堪,由于一些不法交易的進行,對金融市場的管理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從而減少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金融的發展在企業與金融機構先協作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變化,關系到各種不同的企業經濟和金融業的范疇,規模大了,不正當交易伺機而動,這都使得風險的大幅度提升,必然會一起金融市場的混亂。2、企業金融促使一些企業盲目的追求前進的步伐,不能夠做到穩中求勝。在企業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有的企業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而盲目地擴大企業的規模,使得企業的資源分散開來,那么企業的主要業務就會受到沖擊,也無法真正的做大做好,這樣就得不償失。在企業金融的實施過程中,由于金融機構與各行業的分工沒有做到各盡其職,增加了企業金融的風險,無疑達不到企業發展的要求。
四、企業金融的防范策略
為了盡可能地降低企業金融的風險與潛在的危機,我國需要針對此做出幾點解決的措施,從而提高企業金融的經濟效益。
1、企業金融需要加快發展的腳步,不斷地改善經濟體制與制度的規定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加快加大內部監管的力度并且逐步地完善社會制度,才能對企業金融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2、我國應加大對不正當交易的打擊力度,做到嚴格執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企業金融市場發展的規范化,對金融機構與企業實行分工明確,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合二為一,共同為促進企業金融的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