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30 17:55: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聞學好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5-0008
合理地進行數學問題教學,可以使數學課堂真正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更好地達到課堂效果和課堂目標。那么,如何搞好初中數學問題教學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是問題教學的前提
在教學中,創設生動具有情趣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學習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好方法。1. 創設現實的教學情境。《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數學的學習與發展是為現實生活所服務的。2. 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趣味性情境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枯燥的、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直觀地趣味化、游戲化,激發學生情趣,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三點確定一個圓時,我們可以講一些生活瑣事,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位同學家中衣柜上的圓形玻璃鏡不小心被碰碎了,這個同學是僅僅找到一塊帶有邊緣的碎片到鏡店就配了一塊合適的鏡子,請同學們考慮一下: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嗎?這個同學是用什么方法完成的?這樣,短短的幾句話,就可以把學生的生活經歷、動手能力、情感體驗與數學有機地結合,使學生樂于聽、愿意學。3. 創設懸念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乘方時,筆者采用如下故事:拉面師用較粗的一根面對折、拉直,再對折,拉直……這樣拉20次是多少根,拉次呢?這樣,學生對這個問題產生興趣,于是就產生一種渴望的心理去研究,此時他們的學習不用教師強迫,他們是自愿自發的,也容易接受新知識。4. 綜合性學科的問題情境。通過近幾年的數學教學發現,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科之間的聯系。特別是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這也說明了數學也接近生活,這也為自然科學教學提供了展示平臺,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如在反比例函數的應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體積與壓強的關系。這種教學情境從自然科學中反映了一種數學建模的方式,能夠把自然科學的知識引申到數學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的綜合性。
二、問題設計是問題教學的保證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問題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在數學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有待重新認識。1. 問題的設計應順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教師設計問題必須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問題的把握應在學生的能力范疇內,略高于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問題。任何高于或低于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的問題,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的自覺性。2. 設計應具有開放性。《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開放,顧名思義,就是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從數學角度上來講,可以從數學問題的已知條件、結論、方案策略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余地。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在不同的角度上,不同的知識水平上就會給出不同的見解。例如,在講測量時,我們只需提供給學生一條皮尺去操場上測量旗桿的高度,其余的就由學生來完成,那么不同的學生就會給出不同的答案。(1)用升旗的繩子拉著皮尺去測量:(2)晴天利用身高與旗桿成影,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通過測量計算;(3)也可以利用臂長與到旗桿的距離,再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計算;(4)可以利用鏡子成像,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計算;(5)添加測角儀,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解。這些方法不得不說是好方法,m然整節課只講測量旗桿的高度,內容雖少,但知識面廣,學生興趣也非常濃,每位學生都躍躍欲試,真正做到了教學要面向全體。
三、課堂提問是問題教學的有力保障
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適當、準確的提問可以為學生指引正確的思考方向,啟發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善教者,必善問”。提問的效果取決于教師發問的技巧。1. 提問應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基礎上。在數學教學方面,教師提問最忌諱:“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提問只能說是嘩眾取寵,課堂形式搞得熱熱鬧鬧,但效果全無。問題的設計要有鋪墊,有程序、有輕有重。問題的提問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從層層設問的過程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相應的知識。2. 提問要把握時機。一個適時的提問,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掀起軒然大波:一個巧妙的點撥,可以使學生從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兩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益。因此,要精心把握好提問的時機。
(1)在關鍵點上點撥。當一個學生在學習中,對一個問題進行全身心投入思考時,遇到困難之處,這時教師應及時提問,切中要害,正如“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生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從而激起學生更進一步的學習欲望。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滿堂問,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影響學習效果。這個道理最簡單不過了。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視覺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運用和處理信息的現代化素質。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有以下好處。
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孔于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學校校園網的建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教學創造了優異條件。現代信息技術以播音員朗讀范文的動人聲音,不但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更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現代信息技術使學生處于愉快的教學情境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與愉悅的心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能夠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語文教學偏重知識系統和能力訓練體系,注重傳授語法詞匯知識,語言教材中收錄的少量文字只是作為傳授知識的范文。網絡情境的語文教學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網絡教學的理論基礎需要強調的是: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動態的,可根據具體內容靈活變動時間跨度和環節,并不意味著某一節課一定要具備所有環節。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可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整合,教師更多地是一名向導和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 ,而學生是對信息進行選擇性的主體,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三、能夠培養學生在信息社會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起,構成了學生進行知識創新和學會如何學習的基礎。信息素養不僅是一定階段的目標,而且是每個社會成員終生追求的目標,是信息時代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
1、培養學生信息獲取、分析的能力
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并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及鑒別,對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2、培養學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計算機給閱讀帶來最大變革是高效率檢索式閱讀方式的出現,網上連通就能實現文本節點的跳躍,向多重時空輻射和伸展,學生駕馭了超文本的寫作,也就完成了“換筆”‘(從手寫走向鍵盤輸入),形成網上獲取知識、加工、反饋、整合的能力,具備了現代人應有的素質之一。
3、培養學生協作意識和使用網絡語言交流的能力
通過互聯網等平臺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開闊視野,并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協作。形成個性的語言風格。個性化的語言特征源于獨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維品質。因此,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見與認識理解,有自己的觀點。要勇于向常規發出挑戰,標新立異,不滿足于已有的結論,善于并敢于懷疑權威的東西。要鼓勵學生大膽使用一些哲理性語言、獨特的句式、選用獨創的詞語等。
4、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才方面,負有特殊的使命。隨著國際間經濟、科技、教育、軍事及綜合國力競爭的加劇,“創新”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技術將深入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面對瞬息萬變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創新”能力顯得極為重要。
(1)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
一個創造性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具備寬廣而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視野,以及獲取知識進行整理、分析、綜合、開拓的能力。“探究性學習”為我們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探究性學習”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施瓦布教授提出來的。他認為學生應該像“小科學家”一樣,以主人的身份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須煞費苦心的告訴學生怎樣思考問題,教會學生面對陌生領域去尋找答案的方法。而現代教育基礎就恰好具備了大容量存儲教學信息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探究所需的豐富的學習資料,有助于培養學生通過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以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探究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提高認知水平,更能激發其創新意識,發掘其創造的潛能。
(2)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創新離不開“想象力”。英國詩人雪萊說:“想象是創造力”。信息技術從多方面為想象力的發揮創造了條件。首先,通過交互式學習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網絡真正的力量在互動性,互動性創造了社區并且聯合社區內的使用者,讓人們對作品、主題、趨勢和當中的想法產生興趣。電腦網絡交互式小說的興起,大大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欲望,學生置身其中,可以充分馳騁自己的想象,隨意改變作品的主題思想、情節結構、人物命運和結局。人機對話的互動性,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活了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其次,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將影視藝術中時空跳躍、時間倒置、蒙太奇等手法運用于電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想象,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從而引發學生創新的火花。
總之,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或采用單機教學,或采用多機教學,或多種教學手段同時使用,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對教材的挖掘,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注意引導學生自學,組織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整和的教學,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信息技術課程和語文課程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的報告》陳至立
[2]《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何克抗
作為一種面向實際教學的先進的教育理念,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理念對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初中課程的學習中,閱讀不僅僅對學生的語文成績和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它也是學好其它各門功課的基礎,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針對語文閱讀實際教學,教師不僅要明確教學目標,尋找正確的教學方法,還應當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做好教學過程設計和閱讀教學評價,從而達成教學目的,提高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的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隨著新時代課改的深入與發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手段也將更加豐富。
一、做好初中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在試行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一種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對引導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具有積極作用,是學生通過進行學習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就是老師通過文本教學實現與學生心靈對話的過程。與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不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作為學習的切入點,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身感悟和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學中營造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閱讀教學,學生不光能在語文和寫作能力上獲得長足的進步,閱讀教學對學生理解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中,比如英語和數學應用題或其他學科內容的理解上都能起到正面作用,使學生能更好的吸收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的知識,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做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二、做好初中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戶外教學
只有通過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才能夠準確地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針對新課程提出的具體要求,語文閱讀教學必須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開展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能夠應用多種閱讀方法,對文學作品進行初步的理解和鑒賞,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知識積累能力。在課堂教學形式上,教師要采用更靈活的教學方式,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主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在對一些特定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運用戶外教學的形式,使學生對文章作者的經歷、生活體驗、背景、情感等有更深刻的認識,降低學生對作品解讀空間的局限性,增強學生的對文學作品的獨立解讀能力。
(二)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閱讀教學
隨著現代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在課堂中對網絡資源的利用也更加頻繁。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十分普通的教學方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同樣能通過靈活地使用各種網絡資源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要做好語文閱讀教學中對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首先教師要對良莠不齊的網絡資源進行比較嚴格地刪選,教學內容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齡需求;其次教師要對在網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做好精心的準備,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出預案,使網絡教學不流于形式;最后,在網絡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加強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教師要告訴學生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利用哪些網絡資源來提高閱讀能力,在教學中增強與學生的互動,真正實現高效率的課堂教學。
(三)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的個性化發展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教學局面,為適應這種新的發展形勢,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引入個性化教學的理論,創建個性化的教學課堂。第一,個性化閱讀教學課堂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點,關心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和多樣性,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思維方法;第二,在課堂教學上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不是將教師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方式,讓學生對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感悟,從而實現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第三,教師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自己的看法和認識,鼓勵學生對其它觀點進行批判和質疑,引導學生擺脫慣性思維的束縛,啟發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鼓舞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展開激烈地討論,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
(四)注重開放式教學
第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更加開放,教師可以采用其他渠道獲取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而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之中,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擴展學生知識面;第二,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采用更開放的教學形式,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按部就班的一對多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類似于小組討論、分組競賽等其它模式開展教學,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第三,引導學生用開放思維來思考問題,在查找資料和課堂分組競賽教學的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做好初中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成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做好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知、理解和鑒賞的能力。通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直觀上,學生能夠提高語文成績和寫作能力,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優秀的理解思考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新的知識,對提高語文教學成果乃至整體的學科教學效率都具有正面意義。從其他方面來看,語文閱讀教學擴展了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能夠掌握到更多課本教材上沒有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結束語
對新課程指導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做好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整體的教學效果都具有積極意義,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們要更加注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探索中尋找到更多有效的途徑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革,辛文.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4(6)
對于作文,除了強調學生要多讀、多寫以外,還要注重作文指導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寫作的一般規律,向他們傳授作文入題、入體、入格的方法與技巧。這個過程需要做到具體、細致、系統,要按照作文指導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擬題。盡量不寫老套的題目,努力做到創新。要學會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寫作的需要,根據自己對其他文章的借鑒,擬出一個有新意、有特色的題目。
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寫一個好的開頭。“簡明扼要,提綱挈領”是開頭的要訣。開頭不妨用名言警句導入、用經典名句、流行歌詞導入等,開頭語言既要簡潔又要扣題,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最后,要引導學生學會寫好結尾。結尾與開頭一樣,也是文章的刀刃。點明主旨、力求簡潔是它的基本要求。結尾若能夠做到新穎深刻,或擲地有聲,或寓意深長,或令人警醒,力爭為文章增添更多亮點。還有,要引導學生學會寫好過渡。過渡好比是文章內容的橋梁。只有過渡得自然、順理成章,文章才會連貫、順暢,才會有感染力。
有的學生怕寫作文,寫起作文,只是胡編亂造。究其原因,是學生認為作文中有“草”沒“花”,于是想用幾個“塑料花”來掩飾作文中的粗陋。這樣的作文不可能表達真情實感。所以,要杜絕學生胡編亂造,要寫出真情實感的內容,最可行的辦法是充實學生的心靈。其實,作文中的“真”是一種生活態度。作文就是要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在才力與素養的協助下才能實現表達“美”的目的。“眼高手低”不僅是認識與技能之間關系的不統一,同時也讓表達技能不能得到發展。因此,對事物的認識,要先達到“眼高”的境界,這也是作文過程中最重要的條件。“眼高”不僅是認識水平的體現,而且對思想境界的提升起到了定向作用。
二、訓練寫作技巧,掌握寫作方法
初中生對于作文的認知程度還不是很高,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指導,特別是寫作技巧,更需要指導,特別是在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將閱讀分析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范文的寫作技巧中汲取寫作經驗,然后逐步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
比如,《孔乙己》中的細節描寫,僅用極精煉極儉省的筆墨去摹寫人物的特質氣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是一個迂腐窮酸好喝懶做又死要面子,死也不肯放下讀書人架子的形象。文中的動作細節很多,讓人過目難忘的莫過于下面兩個細節:“排出九文大錢”和“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排”既表明酒錢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又能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來。“摸”不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時的經濟處境,同時也表明了孔乙己沮喪的內心。通過肖像、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孔乙己這個封建科舉制度奴役下的可憐的犧牲品,這個被封建社會扭曲了靈魂的“多余的人”的性格特征顯現在我們面前。
寫作教學與訓練只占語文總學時的1/3,寫作知識傳授與寫作訓練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同時,寫作教學也陷入以功利為目的的模式化僵硬化誤區。寫作不是注重有物可寫、有人可記、有感可發、不是來自生活的需要,而學生為了取得好分數,可以任意拔高,泛泛而談,甚至不惜編造謊言,欺騙讀者。正如一學生所說,我們寫作文不能寫心理話。老師教導我們,你們的作文不是寫給自己看,而是寫給閱卷老師看,只要寫得有技巧,只要讓閱卷老師覺得滿意就行了。考試是指揮棒,寫作教學成了讓學生讀范文背范文,按一定的套路套改作文。寫作訓練,議論文無非引證、例證、歸納等,能自圓其說,論據充分;記敘文無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能語法通順,結構合理。可見,不是考試作文題本身給“撒謊”留下了空間,而是為功利,不顧真話假話真情實情了,如此的寫作教學,顯然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抓寫作訓練,以科學化的寫作教學為語文教學的突破口,才能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我們總喜歡讓學生按自己的統一要求作文,認為這樣利于批改,便于評講,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問題,也可以使作文教學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發現這樣做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寫作基本規律。從我們自己的寫作體會看,要按照一個比較狹隘的固定要求作文,如果不是湊巧這一方面恰好有所積累,要寫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學生的情況不一樣,但考試都是統一要求的,我們必須弄清楚考試作文與平時作文的區別。實踐證明,考試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測量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而平時作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考試作文是看結果,平時作文是重過程。如果學生根本不想寫、無法寫,又怎么能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標呢?所以,保證學生的寫作自由,倡導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我們再聯系近幾年來的中考作文命題,不難發現,近年來中考作文都盡可能地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2-0072-02
作為老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初中語文與小學語文學習上的不同:(1)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升學壓力小,全憑家長老師督促學習,沒有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2)小學語文知識單一,內容簡單,初中語文知識豐富,內容復雜,文體多樣;小學學語文以老師教讀帶讀為主,中學學語文則在老師指導點撥下學生自學為主,學生需要自己用心去體會感悟;(3)小學以課堂上聽課為主,升入初中后要求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老師由過去的“保姆型”變為“指導型”,這就要求學生自己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一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1.誘導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如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能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導入課文有許多方法,只要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行。例如,教學《口技》時,為學生表演了一段鳥叫,同學們的興趣被激發起來,有的同學自告奮勇模仿火車聲、馬蹄聲,又有人說這些都沒有相聲演員表演得好。這時筆者說,他們不過能同時模仿三五種聲音而已,明朝林嗣環寫的《口技》更妙,藝人能同時發出幾十種、幾百種聲音,話還沒講完,學生就迫不及待地閱讀起課文了。
2.設疑
課堂設疑是開啟學生心智、激發學習動力的一種有效方法。“疑”設得好、設得精、設得巧、設到點子上,就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一些平時不善發言的學生,他們不是不會發言,而是未被老師撥動心弦。只要將“疑”設到學生的“興奮點”上,他們便不能不發,求異、創新的思維火花,也會隨之迸發。
3.活動
活動的形式很多,說、辯、誦、唱、演均可。
第一,說:指導學生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說明文、議論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編成快板或順口溜,課堂上說幾段,既能調動學生興趣,又能加強理解記憶。
第二,辯:找出課本上有爭議的地方,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
第三,誦:教一些膾炙人口的詩歌、散文時,不妨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小型的朗誦會,讓學生的感情融進字里行間,又怎會不受感染而產生興趣呢?
第四,唱:許多課文都可以與歌唱結,音樂與文學相通,書聲與歌聲都是語文課上的一道風景線,音樂不但能活躍氣氛,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五,演:有一些課文篇幅較大,故事情節較強的,可以將課文分成幾部分,請學生分組、分工演出。
4.競賽
心理學研究表明,競賽能使學生為自尊好勝而奮斗,因此,我們不妨在課堂上恰如其分地開展學習競賽。學習完詩歌單元后,筆者會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舉行賽詩會,由學生為自己隊命名。激烈的競爭氣氛馬上形成,老師再適時地在旁“煽風點火”,使得雙方隊員個個摩拳擦掌。當出現好詩、好句時,老師會豎起大拇指以示夸獎。兩隊的比分形成拉鋸,離下課還剩5分鐘時,都爭先恐后地朗誦自己的創作。
二 明確學習重點
就初一語文的學習重點而言,初一語文學習的重點應放在如下三個板塊:
1.文言文閱讀
雖然因為中考文言文都放在課內,相對而言,文言文閱讀不是中考中的難點,但對初一學生來說,小學接觸相對較少,到了初一首先需要培養語言習慣。這就好像英語學習一樣,必須將常見的實詞、固定搭配等語言習慣掌握了,才談得上理解和做題。因此,建議學生多讀多背,不僅是背中考必背的篇目,最好能在時間較充裕的初一將課本中出現的文言文都背誦下來,這對接下來的初中學習很有幫助,同時其益處還能延續到高中語文的學習。因為文言文高中會繼續考查,并且考的還都是課外的,如果初中有了較多的語感培養,高中將會輕松很多。
2.記敘文閱讀
綜上所述,文學類閱讀是初中階段學生的重點,具體到初一,文學類閱讀主要呈現方式是記敘文閱讀。這部分,建議教師多引導學生做閱讀題,若有條件,還可以給做的題進行分類,并對解題方法加以總結。
3.作文
相比小學作文而言,初中作文從評分標準及規定字數等方面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僅從字數來說,初中語文的要求就比小學提高了200字,并且中考高分作文的字數一般都在800字或更多,對于寫600字以下作文的初一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需要剛進入初中就加以重視。
三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家常常談論“學習”,即“學的習慣”。人生的每一天,都要學習新的事物。實際上,語文是一門趣味無窮的學科,這種趣味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書籍文章、優美的散文、通俗的戲劇、朗朗上口的詩歌、情節生動的小說,這些都值得去學習。可利用初中語文學習的十大習慣,幫助學生順利地過渡初中,提前適應新初中學習。(1)熟讀、背誦課文的習慣;(2)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3)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4)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5)記日記的習慣;(6)規范書寫的習慣;(7)專注地聽他人說話的習慣;(8)說普通話、注重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9)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10)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只要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就可以幫助學生插上翅膀,飛得更快、更高。
TN911.72-4
一、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特點
數字信號處理,簡稱DSP,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英文縮寫,是面向電子信息學科的專業基礎課。凡是利用數字計算機或專用數字硬件、對數字信號所進行的一切變換或按預定規則所進行的一切加工處理運算都可成為“數字信號處理”。對于DSP,狹義理解可為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字信號處理器;廣義理解可為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譯為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此我們討論的DSP的概念是指廣義的理解。
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已經滲透到了信息與通信工程,電路與系統,集成電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物理電子學,導航、制導與控制,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水聲工程,電氣工程,動力工程,航空工程,環境工程等領域。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牢固掌握離散時間信號和系統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深入理解離散傅里葉變換的基本原理,掌握應用快速傅里葉變換方法解決信號分析問題的方法,掌握數字濾波器的設計原理和實現方法,學會信號譜分析的基本方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有關信息、通信方面的課程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數字信號處理的先修課程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先修課程有很多,最重要的也是銜接最緊密的一門課程就是――《信號與系統》。簡單來說可以將信號與系統和數字信號處理歸為同一類專業課程,從內容上看,《信號與系統》主要學習模擬信號的處理分析,《數字信號處理》則負責數字信號的運算處理。
通過《信號與系統》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建立起信號及線性系統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特別是頻域分析方法,為學習后續其它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課程正式引入頻率域的概念,打破以往學習中所有信號或變量以時間t為自變量進行分析的傳統思維,此時學生會出現一些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有的學生很長時間才接受理解頻率域的概念。因此,信號與系統是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最重要的先修課程。
三、數字信號處理課程設置知識要求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是為電子信息類專業三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主干必修課程,它是在學生學完了信號與系統的課程后,進一步為學習電子信息類專業本科階段專業知識打基礎的課程。本課程通過講課、練習、實驗使學生掌握數字信號處理技術這門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與本科階段的很多專業課(例如《通信原理》、《通信電路》、《圖像信息處理》、《微波原理及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等)有很強的關聯性。學習該課程前,學生不僅必須掌握《高等數學》、《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微積分》等數學領域的基本運算知識,而且需要掌握《電路分析基礎》、《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信號與系統》等專業基礎知識。
四、數字信號處理課程設置能力要求
數字信號處理課程設置能力要求以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相結合,在學習數字信號處理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驗訓練,加強學生掌握實際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的專業技能。通過該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應能具備數字信號領域相關系統的分析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工程實例分析及實驗訓練,應能具備數字信號處理中信號分析和數字濾波設計的實踐能力;通過時域離散系統時域及頻域的分析與學習,掌握數字系統對信號的分析處理、識別、濾波的認知能力、設計與開發能力。
五、數字信號處理課程達成目標要求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時域離散信號與系統的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學會利用序列傅里葉變換和Z變換,分別對時域離散系統進行頻域分析計算和復頻域內的分析計算;掌握數字信號處理學科的核心算法離散傅里葉變換及其快速算法的基本原理,體會數字信號處理領域的奇妙之處;掌握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網絡結構,能借助MATLAB及CCS軟件對典型IIR和FIR數字系統網絡結構進行設計及仿真;掌握數字濾波器設計中,無限脈沖響應數字濾波器與有限脈沖響應數字濾波器設計過程的不同,以及兩類經典數字濾波器各自的特點;掌握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的實現、多采樣率信號處理等。通過實驗環節訓練,讓學生具備對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的分析理及設計創新等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丁玉美,高西全,數字信號處理(第三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姚天任,數字信號處理(第二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生活幸福、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初中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諸多矛盾,使他們面臨很多的心理問題或困惑,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極為必要。語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很多,語文教師應該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科性質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與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組成部分
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有著心理健康教育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更應把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作為重要任務,使之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語文學科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學科。語文是將古今鮮活的事例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分清善惡美丑,以古今賢能為榜樣,在對作品的學習中感悟借鑒。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正確認識,正確評價,更好的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面對挫折;保持自尊、自信、自愛、自強的狀態;對學習投入極大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更有效地創造價值。
二、利用語文教材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是要培養學生健康的性格、健康的情緒情感和健全的意志品質。健康情緒情感與良好性格的培養。性格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最為密切,養成良好的性格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良好的性格對健康的人際關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鴻門宴》中一代梟雄項羽,滅秦勢如破竹,但終因驕傲自大,剛愎自用,功敗垂成;《赤壁之戰》中猜忌多疑的曹操,正是被人抓住了性格弱點,落得大軍被燒的結局;《孫臏與龐涓》中滿腹才學但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龐涓,最終成為反面教材。而《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藺相如心胸寬廣,不與人計較,廉頗也能知錯改正,負荊請罪,兩人成就歷史佳話。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要有意識將性格情緒對人的影響指出恚讓學生懂得健康情緒情感與良好性格對人生的影響。健全的意志品質培養。在學習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時,教師要讓學生深入理解有業、敬業、樂業之必要,認識到敬業樂業是人類合理的生活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責任心”與“興趣”。讀《傅雷家書》,要讓學生細細體會一個父親的關心體貼,對挫折要有正確的認知和對挫折的耐受力及挫折的排解力,面對挫折要學會堅強。在學習《過零丁洋》等詩文時,要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三、在主題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指在交往過程中所結成的心理關系。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有助于自我完善、心理保健及促進社會協調。教師要多設置主題活動,設置研討交流環節。課內小組交流。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設置問題。如“劉邦在鴻門宴中為什么能死里逃生”(《鴻門宴》),“時傳祥精神在當代是否還有意義”(《尋找時傳祥》),“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穆公退兵的”(《燭之武退秦師》)。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學會認識自己、欣賞別人,展示自己。在研討交流中感悟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正確對待自己的優缺點,學會虛心傾聽,學會反思,勇于發表不同意見,對不同于己見者不諷刺、不挖苦,要讓學生知道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學會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證。課外實踐活動。利用周六日和寒暑假,為學生布置社會實踐作業。有獨立學習完成的,也有小組集體完成的。如學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我愛這土地》等課文,以“愛祖國”或“愛家鄉”為主題布置手抄報作業,讓學生感受祖國和家鄉的變化;又如“我愛老照片”主題手抄報,讓學生在搜集老照片時感受成長的快樂,感恩父母和家人;布置“尋找那些漸漸淡出人們視野的物品”主題活動,讓學生感受時代的變遷。課內外主題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在研討交流中對自我有了正確的認識,增強了自信,增強了學習的樂趣。
四、通過作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鏡”。有些成績平平的學生有時寫出一些有真情實感,令人愛不釋手的好作文,而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作文卻寫得很一般,很平淡,很讓人失望。因為在低成績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挫折、失敗和痛苦比較多,這對他們的成長來說似乎是“壞事”,然而對寫作來講卻不能說極其有利。學生積郁在心里的喜怒哀樂以及強烈的愛憎,一旦找到噴發的突破口,往往可以寫出很多叫老師興奮不己、拍案叫絕的優秀作文。所以,語文教師要仔細地尋找表達他們感情的突破口,熱情鼓勵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2.通過精心選擇文質兼美的課外閱讀文章,對初中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他們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并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不但教給他們讀書方法,還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閱讀感受,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收到實效。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自己教育自己,培養良好的自我教育習慣。
毫無疑問,“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都是數學新《課程標準》所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然而,就具體的教學活動而言,我們認為關鍵的因素恰又在于我們如何辨證地處理好這對矛盾。合作不應該是一種順從,而是一種相互認同、相互接納,合作要以獨立思考為基礎,要因材施教。有的內容需要自主探索而不需要合作,不同的學習內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時機。如當學習活動中產生不同意見時、研究結果多樣時、獨立思考困難時、解決策略不同時、需要分工操作時等等,這些都是合作學習的好時機。同時,學生合作還需要注重方法的引導和訓練(如:怎樣傾聽別人的意見,小組合作中不同角色的作用等)。與單純的追求形式相比,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應該注意通過提出適當的問題,創設合理有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并根據教學的需要采取適當的教學形式。因此,也可以這樣說,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都是學習的不同形式而言,沒有優劣之分,都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當然,在這些學習過程中應努力讓學生表現自我,體驗成功。“自主探索”是讓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和生動活潑的思維活動。教學中應該通過創設一種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表達的時間和空間;而“合作學習”作為現代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效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兩者在教學中能做到相互滲透、相輔相成,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達到既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群體效應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與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和訓練如何協調
眾所周知,數學的本質是一種抽象,一種模型。我們在數學教學時,既要體現它的普遍性的一面,也要體現它的特殊性的一面。為此,我們既應明確反對數學教育完全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并應充分發揮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已建立起來的知識和經驗,作為新的學習活動的良好基礎。但同時則又應該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數學教學所應具有的“數學味”。新《課程標準》指出的“現實的”數學學習內容,既可以是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思考或操作的屬于思維層面的現實。當然這些內容應當位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數學應用是數學教學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標,也是當前課改的重點內容之一。在關注應用意識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既要主動聯系生活實際,在實際背景中應用數學,又要主動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還要十分重視探究應用的活動過程。我們知道,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再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是更應該讓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運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數學地”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理性精神。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努力引導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所有的學生都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界的眼睛,同時又有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的頭腦。
三、 接受學習與創造學習如何科學地運用
新課程改革對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種種弊端進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為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踐行新理念,致力于教學改革,在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語文教學如何擺脫費時低效狀態,實現高效教學是我們共同關注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對新課改的認識與具體的教學實踐對提高教學有效性,初中語文教學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以往的教學過于強調教案的完美與教學的流暢,將整個教學嚴格地控制在教師手里,嚴格地按照預定的教學方案進行,不允許學生有與教案無關的舉動,將學生視為被加工的對象,接受知識的容器,整個教學是封閉而呆板的。新課程改革提倡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提出要擺脫教案的束縛,要學會運用教學機智靈活處理那些以往被視為異常的舉動與言行,使之成為教學新的生長點、學生思維的轉折點,造就課堂生成的精彩。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就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動態生成就沒有必要再進行課堂預設,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課堂的動態生成與預設并不矛盾,生成是建立在充分預設的基礎之上,只有做好預設才能在教學中更為靈活地處理突發事件,使之成為教學的亮點。我們在進行課堂預設時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控教案,駕馭課堂,使課堂教學呈現動態性。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準確掌握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的媒介,教師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只有準確地掌握本節教學內容,才能使教學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展開,不偏離主題。二是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充分預設到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預留足夠空間,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突發事件,提高駕馭能力。
二、處理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這明確指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二者不可偏廢。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對文章的分析,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寫作特色、主題思想等逐條進行分析,將語文課上成了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人文性缺失。學生沒有情感交流、心靈互動、思想碰撞的機會,這是傳統語文教學枯燥無味,學生興趣喪失的重要原因。新課標更加關注語文的人文性,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因素納入教學目標行列,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我們要還語文以真實的面目,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語文教學更富魅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實現知識與技能、態度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有機結合,將其滲透于具體的教學中,而不是將三個方面割裂開來,生搬硬套。我們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得到心靈的觸動、審美的熏陶,讓學生得到身心愉悅的發展。
三、處理好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
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提倡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實現教學相長、共同進步。這要求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從屬地位,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參與,在主動探究中完成知識的構建,成為知識的真正擁有者。我們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放權給學生,為學生的主體參與創設平臺,以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習潛力,釋放學習潛能,張揚學生個性,馳騁學生想象,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也不只是學生的,而是教師與學生一起的學堂。教師的放權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有扶有放,發揮好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并要扶放有度。放,讓學生主體參與;扶,給予啟發與指導。我們應發揮學生主體性與教師主導性,使學生主動完成知識探究過程,成為主動的探究者,真正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
四、處理好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提倡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以黑板為代表的傳統教學手段相比,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現代教學手段改革了信息傳遞方式,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習空間,優化了教學手段與學習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多媒體并不是萬能的,在帶來巨大教學優勢的同時,其自身也必然存在不足,對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現代教學手段如此,傳統教學手段也是如此。它們都有著各自不可替代的優勢與不足,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我們提倡教學的現代化,并不是要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手段,而是要在繼承傳統教學手段優勢的基礎上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實現優優聯合,共同為教學服務,助力語文新課改,為學生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課堂教學,使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參與其中,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
總之,新的教育形勢下賦予了課堂教學更豐富的內涵。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改,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在理論與實踐中找準最佳結合點,提高理論認識層次與教學實踐層次,用理念來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提高認識,處理好教學的各種關系,這樣才能真正推進新課改,開創語文教學的盛世。
參考文獻:
[1]閆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考試周刊,2011(88).
[2]胡新華.處理好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幾種關系.現代教育探索,2010(7).
一、 感悟課程,形成新理念。
語文新舊課程課堂的最大區別在于:舊課程課堂是以知識傳授為重點,教師要將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分解,學生通過傾聽、練習和背誦,再現老師傳授的知識,以應付大大小小考試。而新程課堂則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參與學生開放式的探究,讓學生真正掌握終身有用的學習,研究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那么,什么樣的初中語文課程才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得以落實并達到預期的目標呢?
1.課堂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這一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即要注意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以及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各種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2.課堂要有開放意識。
只有開放的中學語文課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學語文課堂,才能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3.語文課堂要重視學生良好方式的形成。
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在語文課堂中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的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4.課堂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通過語文實踐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二、 加強新課程課程教學探究,駕馭新課程標準下的新課堂。
1.要有民主的氛圍。
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課堂中,教師必須采取民主、寬容、理解的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師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如果教師能帶著這樣一種認識走進課堂,那這樣的課堂才真正屬于師生雙方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得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2.準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
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課程的特征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
3.要有充分的讀。
讀的形式很多,有朗讀、默讀、誦讀等,這些都是閱讀的重要方法。它們在幫助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筆者認為學生充分地讀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配合使用,使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4.要有自由的表達。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不是老師單一表演的舞臺,也不是學生被動靜聽的場所。在課堂中師生應有充分的交流,學生應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和機會。
5.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的講授為學生學習的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交流互動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
6.要有客觀的評價。
在“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評價的地位越來越高,評價的方法越來越活,評價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的反饋評價。通過課堂評價,可以起到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中的優缺點;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只要教師的評價是客觀合理的,而且蘭時體現了一種師愛、一種民主的話,即使是指出學生的缺點的評價,學生也是會樂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