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技術特點匯總十篇

時間:2024-03-29 11:41: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媒體技術特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媒體技術特點

篇(1)

0 引言

有人說藝術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社會,就會繼而產生有之密切相關的藝術形式,隨著數字科技的發展與電腦的普及,視覺工作者開始改變傳統的以紙和筆記錄社會變化發展的方式,開始使用電腦與數字科技來描述生活、表達思想、傳播信息。一種被稱為數字媒體的新藝術形式應運而生并在上世紀末獲得了迅猛發展。是一個年輕、多元、高速發展著的新藝術領域,數字媒體藝術不是特指某一種特定的藝術形式,而是基于現代計算機數字平臺創造出的多種媒體藝術形式。

1 新時期數字媒體藝術界定

數字媒體藝術是在計算機技術與網絡媒體發展的大環境下產生的新藝術形式,信息技術是數字媒體藝術產生的先決條件,同時也為數字新媒體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技術支持。目前學術界對數字媒體藝術的范圍界定基本可以概括為:以計算機數字化技術為支撐,革新藝術方式,打破傳統藝術創作手段、傳播途徑與承載媒介,由功利到審美,繼而在倫理界發生深刻變革的一種新型藝術形態。

數字媒體藝術的產生,是人們對更高層次的審美追求的結果,傳統的藝術形式如版畫。雕塑等只能滿足人們的視覺需要,但是視覺只是人們多種感知方式之一,還有味覺、觸覺、嗅覺等。對于傳統藝術形式的作品而言,永恒性與靜態性是其明顯特征,人們對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動接受,正是在這樣的原有資源不能滿足審美需求的情況下,數字媒體藝術應運而生,它不但能夠運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更高更快的傳達信息,同時人們可以加入到其中進行藝術的創作,并且他們的參與體驗作為作品的一部分被記錄下來。

2 新時期媒體藝術的特點

數字媒體藝術包含了多種學科的元素,導致科學技術和藝術的區別越來越不清晰。新時期的媒體藝術特點表現在:

2.1 技術特征明顯

所謂技藝,傳達的信息是技術與藝術是分不開的,藝術的發展需要技術來做支撐,傳統藝術由于其強大的感染力,技術的作用并沒有得到重視與發揮,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與數字媒體藝術的興起,科學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日益密切,技術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技術,甚至發展到關注技術本身,因為這是實現藝術創作的必經途徑。隨之而來的是現代藝術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技術成為藝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數字化創作與表達方式

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與展示都離不開技術,計算機的軟件是實現藝術創造的工具,計算機硬件與投影設備是展示藝術作品的手段,與傳統藝術作品不同,數字媒體藝術是以0和1構成的虛擬數據為承載媒介,而非實際存在的自然界物質元素。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相比在作品的創作與展示上都有很大區別。

2.3 信息傳播途徑多感官化

目前在電影院看故事片的人越來越少,視聽感受強烈的動作、科幻電影受到了人們的青睞,追求多感官享受與真實空間感的數字化立體電影是影響未來的發展方向。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多感官信息傳播途徑不是將人體感受機械撮合,而是在融合之中保留各個器官的不同。數字媒體藝術的多感官信息傳播途徑融合了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訊技術、音樂學、影視學、藝術美學等多種學科的藝術創作形態,最終協同為一體。

2.4 數字媒體藝術的偶發性與交互性

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有時是由計算機操作程序進行控制,在此可以將計算機理解為創作者與觀者的對話媒介,二者通過計算機實現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在數字媒體藝術中,觀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和創作者,參與方式不同,感受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不同。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由于其交互性有偶發性的特征,這種偶發性的特點改變了傳統藝術作品一成不變的形式,實現了藝術創造的多樣性。

2.5 數字媒體藝術的超越時空性與沉浸特征

沉浸感是和交互性處于同等地位的一個數字媒體藝術特征,人們在觀看數字媒體藝術作品時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使用虛擬內容代替實像,依然可以使人獲得真實的感受。同時數字化技術大大拓寬了藝術家的創作視野,使藝術創作范圍得到極大拓展,甚至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進行藝術創作。

2.6 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走向平民化

傳統的藝術形式需要創造者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與特別的創作風格,而數字媒體藝術的誕生使創作大大改變了以往人們對于藝術創作的群體認知,出現了平民化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藝術作品的創作者,藝術創作不再是少數人的事情。

3 數字媒體藝術出現偏離藝術本體的現象

3.1 數字媒體藝術的風格趨向標準化和同質化

處于數字時代的當今社會用寫作管理模式思維,將包含人在內的客觀世界作為征服與控制對象,為實現管理的方便,導致世界日益趨同,豐富性與多樣性減少。數字時代用封閉性網絡進行構架,統領對人類發展有益的資源,在這個構架內,有已定標準引導人們進行藝術創作,所有的創作必須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而任何與協議標準不符的內容都會被過濾掉,數字時代的這種限制大大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壓制了人們的創作渴望,減少了藝術創作的獨創性與多樣性,藝術創作風格趨向標準化和同質化。

3.2 過度信仰技術,偏離了藝術本體

計算機的操作使用并不是藝術家的強項,因此他們在技術面前可能會不知所措,導致過分追求技術制作的完美而忽視了對藝術本身的關注度。盡管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并不清楚信息對他們自身有什么價值以及獲得這么多信息做什么,但已經相信整個社會已經處于信息時代,我們身邊的每臺計算機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沖擊下,人們開始懷疑自我獨立存在的價值,甚至開始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系統將主宰未來世界,人們再難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分辨開來。

3.3 藝術創作出現模塊化問題

科技的發展對藝術創作有利有弊,計算機操作的便捷性與模塊化改變了傳統的藝術創作形式,很多人認為創作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要有想法與創意就能夠就行創作,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很多人在藝術創作之前不再進行積累與思考,而是希望利用計算機獲得意外的創作效果。人類在人工智能中逐漸失去了獨立的存在價值,思想越來越多的受到技術的制約,隨著計算機實現合成功能越來越強大,創造性在藝術中也越來越少,藝術創作過分依賴技術會使其變成機械生產,有人預測,按照這樣的形式繼續發展下去,終有一天藝術作品也會像普通商品一樣可以進行批量生產。

4 總結

數字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藝術創作方式,技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并成為進行藝術創作的一個關鍵部分,但是數字技術有機械性的特征,如果將其作為進行藝術創作的主要實現形式,會導致藝術創作的多樣表現形式和獨特的藝術觀念受到影響,藝術創作應回歸到藝術創作的人類本體,打破觀念束縛,實現思想的解放,使藝術創作不再受技術的束縛。

參考文獻:

[1]朱潤.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特性研究[C].山東師范大學,200904.

篇(2)

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特點

1.以網絡閱讀為主。電子產品及網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人們不再以傳統紙質書籍的閱讀為主,而趨向于網絡閱讀。相對于紙質書籍的閱讀來說,網絡閱讀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第一,網絡閱讀范圍非常廣泛,可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第二,網絡閱讀更加方便、快捷,隨時隨地都可以展開,而且想要找什么信息,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夠找到;第三,多媒體平臺的出現,使得網絡閱讀圖片、影像更加清晰;第四,利用多媒體平臺,讀者可以就一個話題、一個觀點或者是一本書展開激烈討論,并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這些優勢的存在使得網絡閱讀成為很多人,尤其是大學生的首選。

2.快餐式閱讀深入人心。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快餐式閱讀應運而生。快餐式閱讀如同快餐一樣,閱讀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快餐式閱讀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c:一是閱讀內容得到簡化,更容易理解;二是能夠通過文字、圖片,甚至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夠使讀者從視覺、聽覺各個方面來了解內容,加深印象,便于記憶。

3.閱讀方式多元化發展。電子閱讀能夠使人們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而且可以即時進行討論、互動,傳播信息也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說,電子閱讀有著傳統閱讀無法替代的優勢,但是傳統閱讀的一些優勢也是電子閱讀無法替代的。電子閱讀雖然接收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但是這些信息沒有經過分類,有的時候還會夾雜著虛假信息,讀者在了解信息的同時會受到廣告的干擾,這些都是電子閱讀的不足。還有一點就是,電子閱讀不利于人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現階段,很多人的閱讀是電子閱讀和傳統閱讀同步進行,閱讀方式更加多元化。

二、基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特點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策略

1.構建數字圖書館。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也應該根據大學生閱讀的特點來改善自己的服務,其中之一就是構建一個更加現代化的數字圖書館。現階段,人們閱讀方式更加多元化,紙質書籍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閱讀的需求。所以,高校圖書館應該構建數字圖書館,同時,還要注意擴大數字圖書館的館藏,及時更新相關內容,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高校在構建數字圖書館的同時,還應該對相關信息進行加工。因為收集來的信息是雜亂無章的,這樣并不利于大學生的閱讀。為此,高校圖書館應該把相關的信息進行整理、分類,還要編制索引、摘要等,方便大學生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高校應加強對數字圖書館的管理,提高圖書館管理技術,使其能夠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方便讀者展開深度閱讀。

2.講究個性化服務。首先,圖書館應根據讀者的特點把相關信息進行分類。每個讀者感興趣的內容以及需求都是不同的,圖書館應該把數據資源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這樣每一個讀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其次,圖書館根據讀者的特殊需求,提高服務質量。雖然高校圖書館面向的是大學生,但是大學生有時為了科研需求,需要尋找的信息內容更加高深,此時,普通的推薦服務無法滿足這些大學生的需求,因此,要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圖書館要把信息進行篩選、過濾,留下更加高級的信息,把這些高級信息進行分類,構建一個高級信息資源系統。同時,圖書館還可以構建網絡服務系統,及時了解讀者的需求,經常進行互動,從而完善服務。再次,圖書館應引導讀者選擇傳統閱讀。傳統閱讀的優勢是電子閱讀無法替代的,但是大學生更傾向于電子閱讀。為此,圖書館應該善于引導,開展相關讀書活動,推薦相關經典書籍,改善圖書館的環境,與高校教師加強合作,促進大學生接受傳統閱讀。最后,高校應選擇優秀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對于已經入職的工作人員,高校還要定期展開培訓,根據每一個工作人員的特點,例如學歷、專業等進行定向培訓,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除了普通的工作人員之外,還應該選拔具有專業水平的高級工作人員,使其能夠滿足讀者更深層次的需求。

篇(3)

著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產業的不斷完善,漸漸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學科就是旅游管理。新媒體技術與旅游管理工作的互相碰撞,將會對旅游業整體的發展起著有效的促進作用。如何發揮新媒體在旅游管理中的技術優勢和理念優勢,這將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問題。

一、新媒體所具有的特點

要想將新媒體在旅游管理中有效應用,對其特點的探究十分有必要。只有全面了解新媒體的特點,才能將新媒體技術合理的應用在旅游管理工作中。新媒體就是依托當前的信息技術,將各個終端作為基礎,從而進行廣泛的信息傳播和交流的平臺。新媒體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在技術層面上具有先進性的特點

新媒體技術之所以被廣泛應用,關鍵在于其在技術層面的先進性。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技術層面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①新媒體主要由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組成,而當前的高新技術主要就是指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因此新媒體在技術層面具有先進性。②新媒體的具體使用,需要依托相關的設備和平臺。而平臺都是虛擬的,人們通過這些虛擬的平臺進行交流、信息傳輸、獲取服務。這些都依靠新媒體對于多種先進新技術的有效融合。③新媒體應用在各個領域的時候同樣需要技術上的支持。這就決定了新媒體在技術先進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二)在信息傳輸方面具有便捷性的特點

傳統的大眾媒體一般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完成信息的傳輸工作,對于人們獲取知識的便捷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而新媒體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具有在信息傳輸方面的便捷性,在時效性上優勢明顯。新媒體通過網絡這個大平臺,滿足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需求。因此新媒體如果在旅游產業中有效應用,將對旅游管理的發展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在用戶群體方面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新媒體在用戶群體方面的廣泛性其實就是指使用新媒體的用戶非常多,近乎達到了全民參與的程度。新媒體的發展離不開廣大用戶,例如微信和微博,差不多每個人都在使用,通過廣大用戶日益增長的信息獲取需求,促進了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將新媒體運用到旅游管理中,對旅游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可持續性進步產生明顯的促進效果。

二、新媒體在旅游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加強旅游品牌的建設力度

旅游品牌的建設對于旅游產業的發展意義極為重要。旅游品牌是一個旅游景區的價值所在,是旅游景區最核心的特色。因此旅游品牌建設是旅游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將新媒體運用到旅游品牌建設中,可以提供廣泛而富有深度的應用思路。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和用戶群體廣泛的優勢,對于旅游品牌的特色宣傳和推廣效果作用十分明顯。同時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的平臺,對其他旅游品牌的宣傳策略、建設優缺點進行學習和借鑒。而新媒體在旅游品牌建設中已經被廣泛應用,因此只有發揮創新精神,保持一定的特色,才能發揮新媒體對旅游品牌的建設作用。

(二)有效提升旅游管理的效率

新媒體可以在宏觀管理層面上提升旅游景區的管理效率。主要表現為:①新媒體在信息傳輸層面便捷性的特點可以便于旅游管理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如果發生管理方面的問題,能用最快的時間來解決問題。②利用新媒體可以大大提升旅游景區管理的技術水平。旅游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新媒體,將大量的工作內容用新媒體的技術平臺來完成,使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達到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例如建立網絡售票平臺。通過使用新媒體,減少了旅游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管理過程得到簡化,促進了旅游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景區服務反饋系統

旅游管理工作中最重要就是景區服務,大多數游客來旅游景區游玩,對于景區服務也十分在意。因此也應該重視新媒體在景區服務方面的應用。通過新媒體建立景區服務反饋系統。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這個反饋系統進行提問,旅游管理人員通過對問題的分類,及時解決問題并回答。游客通過這個反饋平臺會收到旅游管理人員的回應。在一定程度上,旅游服務反饋系統,不僅對旅游管理起著監督和促進的作用,還能夠為游客排憂解難,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四)促進旅游產業的信息互通

篇(4)

作為集網絡優勢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一體的網絡新媒體,它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已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工作方式與思維模式;同時它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世界現、人生觀和價值觀。向來對新鮮事務敏感又易于接受的大學生對其鐘愛有加,成為我國網絡技術受益最早、最廣、所受影響最深的群體之一,在這種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也隨之發生變化。為此我們必須認真地分析網絡新媒體特征,了解和把握當代大學生發展特點,這是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

一、網絡新媒體時代的特點

到現在為止,媒體的發展大概經歷了精英媒體、大眾媒體、個人媒體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也分別代表這媒體發展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現在互聯網迅速發展,新媒體以個人為中心,已經走向了主流,其實以微博,博客最為典型。

由此看來,我認為,現在互聯網絡發展迅速,擁有以個人為中心的新媒體、利用新媒體的特點、特性而進行傳播信息的當今時代即可稱為新媒體時代。作為新媒體技術的一個環境因素,并且作為一種伴隨著媒體的發生與發展而在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新媒體時代,它擁有諸多特點。

(一)信息內容的豐富性

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承載和傳播的信息流特別龐大,豐富性體現在在手機短信、微博微信平臺這幾個方面。從表現形式上看,有靜態的文字信息和動態的畫面信息、還有立體的聲音信息等內容。從信息來源上看,有政府的官方正式通知、公告,集體或個人的合法官網等類型的合法信息;由上可見,新媒體時代信息內容是極其豐富的,這也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

(二)信息檢索的便捷性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網絡媒體可以檢索到大量的信息,包括文本和非文本信息,還可以利用相關的軟件對檢索的信息快速的進行再利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信息形式的多樣性

新媒體時代,有了更豐富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依托于科技的支撐,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電子設備快速的更新換代。目前,手機打破了以往空間的限制,較之電腦更便于攜帶,溝通更便捷。通過短信,人們可以發送文字信息,語音,微信的流行更方便了手機的溝通。總之,在新媒體時代,以寫信(紙質信件)、發電報等傳遞信息的方式已基本被取代,新媒體可以對各種信息進行多種方式的傳送,而且其傳播其形式也越來越復雜多樣,也越來越適合當代人們的主流追求,越來越適應當今時展的需要。

(四)信息來源的隱蔽性

目前,網絡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機的普及,以網絡為基礎的各種交流方式,如e―mail、微博、人人網等成為公眾信息交流的平臺。但,這些平臺傳播信息較為開放,人們可以隱身,甚至匿名,而有特殊目的的人甚至化名進行信息的編輯和發表,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無法考證這些信息的確切出處,造成了信息的隱蔽性。新媒體時代信息來源的隱蔽性特點,為新媒體時代本身造成了負面影響。目前很多以手機短信、QQ消息形式的詐騙案家頻繁發生,即是與網絡信息來源的隱蔽性有著直接的關系。

(五)信息價值的多重性

以新媒體形式傳播的信息,因為接受者不同,所以信息的價值會有較大的不同。對于不同受眾的主體來說,有的信息沒有任何意義,有的信息反而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同樣的信息含量,僅僅因為其傳播的途徑,信息操縱者和接收者的個人價值觀不同,就能使信息價值具有多重性,而這也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顯著特點。

二、新媒體技術的研究開發對于學生生活和學習形成的影響

調查總體上顯示出了如下特點:接觸時間早,上網時間長,信息獲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觀多參與少,信息瀏覽較健康等五大特點。

具體闡述如下:大部分大學生在他的初中時期甚至小學時期就開始接觸網絡。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經濟基礎的厚實,電子產品迅速普及,幾乎人手一3G手機,電子產品大范圍普及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也使得學生接觸新媒體的時間大大提前。新媒體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對于自身從互聯網獲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學生會通過自己的綜合判斷來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簡單的去相信網上的言論。依賴于用互聯網來獲取新聞等信息,只是鑒于互聯網的信息的及時和信息檢索的便捷。總體來說,幾乎所有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深遠,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舉足輕重。

三、新媒體時代怎樣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

第一,思政工作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了解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和特點,學會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他們厭煩了內容陳舊、形式枯燥、盛氣凌人式的道德說教。渴求與教育者進行平等雙向交流與對話。教育者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努力創建一個能將培養目標內化為個體自覺意識的寬松和渚、自由有序的教育環境,利用網絡技術消除法制與思想道德教育中成人化標準、理論化形式、課堂化模式的弊端,幫助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第二,組織豐富多彩的虛擬世界的校園活動,創新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搶占虛擬世界的思想陣地。

篇(5)

關鍵字:

多媒體;技術;應用

前言:

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為信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它能夠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完善,其技術影響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因此,本文探究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1多媒體技術的定義及特點

1.1基本定義

多媒體技術,即以計算機為載體而進行人機交互作用,信息搜集、整合、加工、處理以及邏輯關系構建的技術。其中,媒體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另一方面是信息存儲的載體。本文媒體主要是指信息傳遞載體,即在計算機平臺中,將圖片、文字、視頻、動畫、音頻以及聲音、影像等信息進行數位化處理,并將其置于交互作用的界面中,從而豐富計算機的功能。此技術不僅符合社會發展需要,而且能夠創新信息的獲取方式。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拓展電腦的應用領域、豐富電腦的功能優勢,而且還能加快新型電子產品的發明的使用。

1.2主要特點

首先,交互性。電腦使用者能夠在此技術的輔助下,及時的進行交流和溝通,這不僅能夠豐富知識儲備,而且能夠提高問題的解決效率。其次,集成性。由于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多種技術進行包含,并且最新的硬(軟)件技術能夠統一集成,進而此技術具有集成性特點。然后,無紙輸出性。傳統出版易受紙張局限,但是多媒體技術出版不僅能夠打破這一限制,而且能夠大量存儲信息,信息快捷存儲。最后,非循序性。即“超文本”功能下信息查詢方式簡單、查詢時間較短,能夠有效避免信息冗雜性這一不足。

2多媒體技術的具體應用分析

2.1應用方向分析

2.1.1應用于現實生活

多媒體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領域較廣,主要包括家庭、藝術、游戲、圖書、建筑設計、檔案以及通訊等方面。其中,多媒體技術在游戲中的應用率較高,所以游戲愛好者與日俱增。此外,電子設備和手機產品也是多媒體技術的產物,它們的出現不僅便利了人們的生活,而且提高了部分企業者的商業利潤。

2.1.2應用于教育領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素質教育受到了社會各行業的廣泛關注,多媒體技術滲透到教育領域,是迎合新課改需要的表現。此技術不僅在教學情景設置方面,還是在教學資源豐富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遠程教育還能打破傳統教育教學中的時間和空間局限,進而有利于促進師生間建立良好的友誼、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教育事業實現真正的變革。此外,多媒體設備走進課堂,學生在此技術特點及優勢的影響下能夠集中學習注意力,進而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2.2技術層面分析

2.2.1信息檢索技術

使索引系統、信息檢索系統、信息自動化獲取、數據庫以及可視化信息系統等成為應用現實。現如今,信息檢索領域中,內容條件下的圖像檢索已成為相關工作者和工作單位的研究主題。此檢索是在可視特征的基礎上,具體包含運動、顏色、位置、大小、形狀以及紋理等,在總圖像庫中查詢出與被查詢對象相似度極高的圖像。此索引功能的應用能夠充分發揮檢索優勢、增強檢索能力。

2.2.2信息交互技術

此交互技術指的是,借助動作、語音、視線、書寫以及嗅覺等動作通道和人體感覺通道,在數據手套等新型傳感技術和全息圖像的基礎上,通過非精確方式與多媒體技術進行交互作用,進而強化人機交互的協調性、優質性以及效率性。其中,多媒體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主要目標。

2.2.3數據壓縮技術

此技術能夠為文件儲存、數據加工、數據保密、音頻(視頻)信號壓縮、數據安全應用等奠定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此技術還能在新型網絡浪潮中,豐富、完善數據壓縮理論,創新數據壓縮技術方法,進而促進新型編碼技術的形成。

2.2.4動畫制作技術

在電腦模擬二維空間中,構建色彩豐富化、樣式多元化、紋理清晰化、設計別樣化的三維造型,同時,在合理燈光位置以光色的協調下,形成系統性、連續性的動態圖像。

結論: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的實際特點和應用遠遠多于上述所述。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和應用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還會被賦予新的元素和內容,進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前景也會越來越好。因此,我國社會能夠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會逐漸提高。

作者:李艾哲 單位:四川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篇(6)

二、媒體融合發展的現狀和要求

2014年以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日漸成熟,移動化、社交化應用得到普及。通訊進入4G時代,新興媒體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不抓住新興媒體發展的機遇,傳統媒體的受眾規模不斷縮小,存在喪失輿論主導權的危險,各媒體深刻認識到了形勢的嚴峻,紛紛建立和完善適合自己特點的新興媒體平臺。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社、報社等先后開通法人微博、微信公共賬號,建設自己的新聞客戶端,對新聞內容進行二次生產,以占領輿論陣地,發出主流媒體聲音。但是傳統媒體在擁抱新興媒體到來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巨大沖擊,傳統媒體建設新興媒體,如果不謀求融合,只是將其作為自己新聞的一種表現形式,那就又會走上10多年前建設網站的老路,即使可能壯大了門戶商業網站旗下的新興媒體,卻無法達到占領輿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目標。發展新興媒體的道路,可能會導致傳統媒體的發展空間和影響力受到影響,甚至會關乎生存。同時,傳統媒體旗下的新興媒體又需要大量技術和資金投入,沒有商業網站的資本運作方式,沒有傳統媒體的不斷輸血,傳統媒體旗下的新興媒體發展前景并不明朗。因此,要提高傳統媒體中新興媒體的地位,將新興媒體融入傳統媒體當中,一榮俱榮,才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發展道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關系經過不斷發展和探索,從傳統媒體建設新興媒體(網站),到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動發展(報網互動、二維碼),現在需要進入到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階段。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從屬關系,也不是對手關系,而是榮辱與共的關系。新興媒體的發展壯大不應當以犧牲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為代價,傳統媒體也不應以保護自身固有的利益而限制新興媒體的發展。只有進行充分融合,媒體才能夠發展壯大,才能夠發揮宣傳輿論引導作用,完成中央賦予的主流媒體職責。這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的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倡導的平等對話原則,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傳統媒體要發揮內容和人才優勢,新興媒體要發揮技術和靈活的優勢,最終做到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具體來說,就是需要對傳統媒體的體制、運行機制進行改革,以適應新興媒體的特點和要求,在此基礎上,經營方式不能再墨守成規,走過去粗放型廣告包打天下的老路,而是需要運用大數據分析、精準投送、線上線下等新形式拓展運營模式。

篇(7)

0引言

基于數字媒體藝術的廣泛應用,展示設計也隨之快速發展,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展示設計涵蓋內容廣、涉及領域多,對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創新展開探究,有利于豐富藝術創作形式,激發創作靈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信息化時代下,數字媒體藝術利用先進的科技為大眾生活提供便捷,設計者通過不斷創新藝術設計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研究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創新發展,進而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

1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新特點

數字媒體藝術是在數字化技術與傳統藝術下應運而生的新型藝術形式,其吸收藝術的精髓,且由信息技術做支撐,打破了傳統藝術形式的束縛,內容和模式發生了改變。分析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新特點,實現數字媒體藝術對藝術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發設計者的創作思維。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輔助下,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新特點包括科技性、虛擬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現為數字媒體藝術是科技發展下的產物,其實現了藝術與科技的有機結合,將藝術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現出來,并形成獨特優勢。科技性的應用特點突破了傳統展示設計平面、靜態的束縛。虛擬性也是數字媒體的重要體現,基于技術的發展,實現虛擬性的變化,應用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融入虛擬現實技術,如博物館、展示會等活動要求中。融合性特點表現為數字媒體藝術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展示設計中的傳統藝術內容可以通過科技形式展現出來,彌補了傳統藝術與大眾脫離的缺點,吸引更多受眾群體。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也增強了受眾的參與積極性。

2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2.1交互式創新展示

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創新應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動性,強化參與者的主動體驗感。基于現實的客觀條件,不僅需要增強展示設計的交互性,還需要表達展示設計的意義。在信息化時代下,人們對科技的需求不斷增強,傳統參觀形式的設計無法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創新展示,促使展品與人們實現溝通交流。為展現設計的創新性,通過數字媒體藝術加大交互式展示的沖擊性具有一定作用,滿足受眾互動需求的同時也帶來良好的參與感。開發有效的互動設備,如智慧城市系統,在地圖中引入實時交流等功能,增強系統與用戶的交互性,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帶來良好的體驗。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交互式創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戶需求進行實時變化,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數字化信息。為避免展示設計中信息的堆積,需要設定過濾參數,突出動態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統功能打擾。交互式創新展示在數字媒體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對展示設計具有直接影響。

2.2空間式創新展示

數字媒體藝術是新時代的產物,對傳統藝術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空間開闊,表現形式創新,構成要素新穎。基于不同的展示實物與場地,展示設計的空間感也不相同。空間作為展示設計的關鍵元素,空間設計不合理不僅影響視覺效果,還將與整體的展示設計理念產生沖突,帶來不好的影響。基于數字媒體藝術對展示設計進行空間式創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間模式中,對實物及區域進行合理劃分,提高展示空間的利用率。基于科學的統籌規劃,對展示空間進行合理布局,以期達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滿足設計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學技術,數字媒體藝術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其藝術價值也不斷提高。4D技術如今的應用面不斷擴大且深受用戶的好評,4D技術滿足了受眾群體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體驗,具有良好的推廣使用意義。將4D技術應用于展示設計中,實現空間式創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間中為受眾群體提供多樣化的體驗,提高用戶滿意度。將數字媒體藝術巧妙地應用于空間式創新展示設計中,增強用戶的多重體驗感。

2.3二維式創新展示

二維式展示設計雖然較為傳統,但在數字媒體藝術應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視。早年間,電腦噴繪等數字媒體藝術是展示設計中的創新內容,其突破了傳統的設計手段,增強了設計感,并與用戶實現了相對良好的互動,增強了觀展者的代入感。隨著技術的進步,數字媒體藝術的功能增多,影像技術等數字化技術得以使用,創新展示設計也不斷發展,但是仍然不可拋棄二維展示這一傳統因素。在數字媒體藝術中對二維式創新主要體現在靜態向動態的轉變,如世博會上的清明上河圖,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將靜態的畫卷動態地展現出來,融合投影技術、三維動畫技術,將傳統藝術通過現代化手段展現出來。二維式創新展示將清明上河圖中人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出來,為現代觀展者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二維式創新展示實現多樣化的發展,不僅可以用圖文表達,還可以在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輔助下全面發展。

2.4網絡式創新展示

網絡式創新展示實現了數字媒體藝術與展示設計的有機統一,是新型的藝術展示載體,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戶喜愛。基于當前的信息技術,多數設計者嘗試利用網絡技術豐富展示設計形式,進而達到創新性效果。將傳統的藝術用全新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可以有效展現藝術設計理念,便于受眾群體的理解。通過網絡式創新展示設計的表達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網絡式的藝術載體,革新傳統的展示設計思維模式,達到豐富設計效果的目的。網絡式創新展示主要體現于人們在網頁上的瀏覽,為提升用戶觀感,對網頁創新設計、實現空間變革、打破傳統的空間束縛均有重要作用。數字媒體藝術下,網絡式的創新展示設計具有溝通便捷、分享實時的特點,利用網絡的時間和空間優勢進行創新性設計,充分表達出傳統展示設計的理念和內涵,將取得一定成效。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藝術可以逐漸發揮創新應用的優勢,為展示設計拓寬發展空間。

3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傳統的設計理念,結合信息技術提升了觀展者的體驗感。基于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科技性、虛擬性、融合性特點,可以實現交互式、空間式、二維式、網絡式的創新展示設計,進而滿足人們的欣賞需求,推動傳統藝術的時展。實現數字媒體藝術與展示設計的有機結合,為設計者帶來靈感,豐富展示設計的表現形式,以此達到最佳的藝術展示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茜.數字媒體藝術在展示設計中的創新運用探討[J].價值工程,2014(28):245-246.

篇(8)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12-0245-01

一、新媒體技術與學校、社區教育

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一種新的傳播和媒體形態,它依托電腦、手機等終端。目前,被應用較多的包括微博、即時通訊工具、流媒體等。學校、社區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發展的主力軍。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受體是學校中的學生及社區群體。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普及率已經達到80%,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對于教育的影響可想而知。

二、新媒體技術的特點

(一)及時性

及時性特點體現最完美的當屬即時通訊工具。即時通訊就是可以在一瞬間發生的,通訊的周期、信息傳遞周期非常短的通訊方式。目前主要的即時通訊工具有QQ、微信等等。

微信是繼QQ之后,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微信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能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信息內容大,范圍廣,傳播速度快

這一特點表現最好的就是流媒體。流媒體指在數據網絡上按時間先后次序傳輸和播放的連續音頻、視頻數據流。與傳統的播放方式不同,流媒體在播放前并不下載整個文件,只將部分內容緩存,使流媒體數據流邊傳送、邊播放,這樣就節省了下載等待時間和存儲空間。根據上述分類,常見的流媒體的應用主要有:視頻點播(VOD)、視頻廣播、視頻監視、視頻會議、遠程教學、交互式游戲等。

三、新媒體技術在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中的應用及影響

(一)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現狀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顯然是“新手”,并且被冠以“最不好控制”的教具的稱號。隨著大眾媒體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腦、手機、平板的普及率幾乎達到80%,尤其對于新生代的學生們,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最為普遍。針對這樣的趨勢,如何更好地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至關重要。雖然目前我國的教學仍以團體授課為主,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仍顯老舊,新媒體技術是空閑資源甚至是阻礙課堂的“罪魁禍首”,但誰也無法否定新媒體技術的力量。

(二)新媒體技術的影響

1.影響教學方式。相對于傳統的集體授課制,一對多、一對眾的只是傳授方法,新媒體技術是每個人的私人教師。新媒體技術具有個體性,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接收程度進行課程的學習和傳播,這也就促成了大眾傳播的“小眾化”趨勢。

同時,它又是每個人都可以實現的大眾傳播,因為它能夠完成資源共享。傳播的媒介形態日趨豐富,而傳播行為日趨自由。印刷品傳播和電子傳播的形態、通道是固定的,其傳播的專業要求和邊際成本都很高,傳播者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和控制權;而數字化所必然帶來的網絡化,以及網絡化必然導致的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轉換極其容易。

2.影響教學效果。(1)傳播范圍更廣。新媒體技術依托的是強大的互聯網系統,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無限的超鏈接和更廣的傳播范圍。只要擁有兩個互聯網終端,信息的傳播就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新媒體技術在伴隨性上遠超電腦,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突出了互聯網的超越時空的優勢,這也讓新媒體具有了傳播范圍更廣的特點。對于教學應用來說,可以實現遠程教學、優資共享、隨時隨地學習,對教學的效果影響可想而知。(2)信息更新更快。互聯網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資源共享、資源更新迅速,這一點對于教學十分重要。教育改革與教育效果成正比。針對不同社會時期成長的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針和方法,因此教學資源的更新和共享,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各種知識。同時,資源共享和及時更新也對教育產生了更好的推動作用,推進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其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四、新媒體技術在學校和社區教育的應用發展策略

(一)轉化思想,合理利用

篇(9)

1 背景研究

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多媒體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順應時代的發展開設了數字媒體藝術或數字媒體技術專業。2001年,中國傳媒大學招收了首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數字影視制作相關的方向)學生,并提出“以CG技術與藝術為核心,以寬帶互聯網絡為基礎,深入數字高清應用領域,進行以數字電影、數字電視、網絡多媒體藝術為主的數字藝術的探索與實踐”的專業定位,積極在數字媒體藝術這一領域進行理論和實踐探索,這標志著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真正開始。發展到現在中國傳媒大學終于形成了一種跨學科、跨媒體、科學與藝術與人文相融合綜合培養體系。

2 “技術-藝術”培養體系內涵

2.1 “技術-藝術”思維

“技術-藝術”思維是“技術-藝術”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它解決的是人才培養中的思維理念問題。該概念在《技術-藝術思維》一書中有詳細的論述。從思維結構層面來說,“技術-藝術”思維一種將技術思維和藝術思維融為一體的復合型思維。對“技術-藝術”的理解有三個層次:第一,用技術做藝術。第二,用“技術-藝術”作為手段完成“藝術-設計-語言”三個方面的具體任務。第三,“技術-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思維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術-藝術合力想問題、做事情,探索事物結構,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技術-藝術”思維,為我們更有信心和能力進軍人類思維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術-藝術”培養體系

2.2.1 “技術-藝術”培養體系的內涵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技術-藝術”人才培養體系是一種將美術類專業培養手段與相關工學培養理念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從我們數字媒體藝術、動畫、教育技術學等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人才培養方法。這種方法要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具備“科學精神武裝頭腦、工科知識奠定基礎、藝術能力賦予創意、設計能力服務社會”的復合型創造能力。在對國家的“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服務方面,他們應該既是藝術創意設計家,又是能夠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的藝術造型工程師。

2.2.2 “技術-藝術”培養體系的構成

(1)課程體系設計

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技術-藝術”培養體系中,課程體系是對其最直接的體現,課程體系設計是在培養目標定位的基礎上,設定學生在大學四年中課程結構,根據我們“技術-藝術”相統一,我們把課程分為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選修課四類,在這四個類型中,所有課程都按照課程類型被劃分到藝術類、技術類、“技術-藝術”類三種類型中。

(2)知識結構設計

知識結構設計是“技術-藝術”培養體系內在構成,他直接告訴了我們要培養什么養的人才,該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們培養“科學精神武裝頭腦、工科知識奠定基礎、藝術能力賦予創意、設計能力服務社會”的復合型人才這一目標,我們的知識結構中包括理論課、藝術類型課程、技術類型課程、“技術-藝術”類型課程、實踐類型課程五個層次。

(3)師資結構建設

師資結構建設是“技術-藝術”培養體系的支撐,是專業發展和教學工作的核心。師資隊伍的機構對專業的培養體系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直接影響。

(4)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建設是“技術-藝術”培養體系的運行的有力保障。在“技術-藝術”培養體系中有很多教學任務的完成需要實驗室的支持。對于實驗室建設包括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硬件指的是實驗室的基礎建設,比如實驗設備、儀器、實驗場所等,軟件指的是學生進行“技術-藝術”創造所需要的技術支持,一般情況下學生所學的技術應該處于該技術前沿領域。

(5)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是“技術-藝術”培養體系最終實踐成果的體現。這里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技術-藝術”作品教學,學校和企業相結合的教學實踐模式,以比賽、項目研究、學生素質拓展等為平臺的綜合實踐。系統開展和研究學生就業教育,使學生真正成為“有素質、有作品的人才”。

2.3 “技術-藝術”培養體系的特點

首先,“技術-藝術”培養體系是針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自身特點提出來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最大的特點就學科的綜合性,它是美術學、藝術學、工學、傳播學、心理學等交叉而成的一門專業,其中既有感性思維為主的美術學等藝術類課程,又有以理性思維為主的工學的技術類課程,而以“技術-藝術”思維為主的這種培養體系就是針對這種交叉學科特點而設的,

其次,“技術-藝術”培養體系強調以作品教學為驅動,來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藝術表達能力,技術運用能力等,具有很強的實踐教學特點。我們知道實踐教學是鞏固藝術理論、提高技術應用和加深對技術-藝術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這種強調作品的教學特點主要體現在對資源的混合上,這種混合體現在教師類型的混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混合、教室與實驗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教室與實驗室的界限,打破原來按學科設置教室、實驗室的傳統布局,對實踐教學設施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學為契機的體系改革。

第三,“技術-藝術”培養體系具有強調主體性特點。這里的主體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師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是教學體系的主要實踐者,教師的主體主要體現在教師對“技術-藝術”思維的了解和踐行,體現在教師對課堂的組織、安排、對新技術的學習、對藝術現象的評價、對學生“技術-藝術”創作的指導等。二是學生主體。學生在“技術-藝術”培養體系中培養目標的完成是教師教學的最終體現,在學習和訓練的基礎上,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自身的藝術風格,技術特點,創作類型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3 結束語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一個順應時展而生的新專業,也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專業,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們應該在分析專業特點基礎上,根據我們的培養目標,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等綜合考慮,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養方法.“技術-藝術”人才培養體系是一套還在不斷完善的教育教學理論,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變化,它也會不斷更新其內容,以適應不同的情況。

篇(10)

【中圖分類號】F324.3【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1326-3587(2011)10-0073-02

一、多媒體技術及其實現特點

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業已成為一系列展示模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定義為:“多媒體是指運用計算機技術將聲音、圖形、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特殊效果等單一的媒體形式集為一體的表現形式,是全面的綜合性的信息資源,它能用來達成信息傳播中的任何媒體資源”。

1、多媒體的硬件實現。

硬件主要由成像方式、顯像設備、聲效設備三部分構成;軟件部分有視頻、圖形圖片、動畫、文字等部分構成。常見顯像方式大體包括:1、顯示器顯像。包括大型顯示器和拼接屏、觸摸屏、非平面軟液晶屏等;2、投影顯像。根據幕布材質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普通幕和特殊幕,普通幕根據其形狀有直幕、折幕、環幕、巨幕、球幕;特殊幕,如條幕、簾幕、霧幕、水幕等;3、LED屏幕顯像。亦可以做成多種形狀,如展品“LED數字星球”。即是LED做成球狀的顯像方式4、激光三維立體顯像等等。

2、多媒體展項具有一些有別于實物展項的特點。

(1)實現方式靈活――根據需要,小到在手機上的一塊液晶屏幕,大到屏幕投影均可以成為很好的展示環境。(2)表現力強大――涵蓋了聲音、圖形、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特殊效果等,表現力極為豐富。(3)信息容量大――理論上說,只要硬件支持,多媒體的信息容量是可以無限擴展的。(4)結合力強――由于以上三點的特點,多媒體技術具有強大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可以和眾多其他的展示方式結合。(5)成本低――多媒體展示實質上即是虛擬現實,這種實現方式除軟硬件費用和電力外,沒有其他物料消耗,且可反復使用,成本很低。

二、多媒體技術在科技館中應用的幾個觀點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展示方式,同顯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發展密切相關。已成為科技館展示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媒體技術在科技館中的應用問題上,有如下觀點:

1、多媒體展項不等于“高科技展項”。

多媒體展示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看作是“高科技”;雖然多媒體的發展離不開高科技,但是不能將其直接作為“高科技”來看待,尤其是不宜將“多媒體”和“高科技”畫上等號。多媒體展示手段,作為現代場館的展示方式之一,是同實物展示方式同樣重要的一種展現形式;實物方式同樣可以是“高科技”,例如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的實物展示、機器人展項;如果一個展項僅僅是運用了投影、大屏幕等方式,如果展示內容單調簡單傳統,也無法和“高科技”掛起鉤來。

2、科技館多媒體展項不能代替其他展項。

由于多媒體展項具有展示方式新奇、內容容量大,尤其是損壞率低維護簡單等諸多優勢和特點,在各種場館的運用日漸增多。尤其在科技館,由于多媒體展項對觀眾較強,加之維護費用極低,基于多媒體的展項在科技館中日漸增多。上級部門對科技館的考核多是只要求 “完好率”,沒有將實物實現方式的展品如機械類、力學等展品和多媒體實現方式的展品區別對待。在這種前提下,有向多媒體實現方式傾斜的趨勢。如在兒童科學樂園,由于少年兒童的認知特點,多媒體展項這種虛擬現實的實現方式,按按鈕/非接觸式的參與方式,不如親自動手,觸摸實物對其的記憶刺激印象深刻;即使應用多媒體實現方式,也要考慮與實物展項充分融合,要有較強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否則容易造成“玩起來熱熱鬧鬧,玩完了毫無印象”的尷尬局面。適當使用多媒體在這個展區一般作為輔助手段,展示、介紹一些實物難以表達的內容,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3、多媒體如何實現“互動”。

多媒體技術與其他技術在進行融合后亦可以實現“互動”,符合了“互動性”。現在的多媒體互動方式感應技術上,如多點觸摸技術,基于激光、紅外和射頻(RFID)等的非接觸式感應技術;軟件部分主要是實時選擇播放,其他還有全身立體感應、雙軸鏡、手觸感應、剪影成像等多種方式。同時要區別“互動”和“動手”,兩者不能簡單劃等號。比如展品“穿墻而過”觀眾只要走過即可聽到玻璃的碎裂聲,是互動,但不需要動手。而“動手”則是參與性活動,展品只有在參與者動手操作時才會運轉、移動或變化,才真正體現此展品的表現內容。動手可以產生互動,但互動不一定要動手才能實現。

4、多媒體展示是手段不是目的。

在作為展示的實現方式時,多媒體此時僅作為一種實現手段,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展示我們要展示的內容。例如:科技館在選擇展品時,除可以考慮顯像上選擇吸引觀眾的方式,如選擇水幕、霧幕、簾幕等作為投影實現方式外,還不能忽視了展項本身的內容和互動性,只有將這兩者充分結合,利用好顯示方式,方可達到最佳的效果。如果僅僅認為有“多媒體”或者新奇的實現方式,以展示這種實現方式為主,忽視了本身展示內容,脫離了科技館的特點,則不是一次成功的設計。

5、從世博會看多媒體展項的發展趨勢。

綜合看世博會展館,多媒體是一種依托和手段,主要目的是為展示內容服務的。如國家館“清明上河圖”的展示方式很吸引人,但其展示目的不是為了展示這種“會動的形象”。此外,世博會各館內形形的多媒體,各館無不是在幕布或者說表現形式上煞費苦心,內容的重要程度要甚于幕布的表現形式。在浦西的專題館體現的尤為突出。例如,“思科館”只設計了三件展品:一個大屏幕電視機,一個真人視頻通訊系統展示,一個普通120°環幕播放電影。非常吸引觀眾,只因思科館的視頻的確做得精彩――2030年基于新網絡的生活太令人向往了。

三、結語

因此,多媒體必將成為科技館展廳內一種常規展示手段,展示內容首先必須吸引人,但更關鍵問題是:一切形式,是要為內容服務的,科技館尤其是如此;必須考慮展品的內容如何利用多媒體方式進行更充分或者詳盡的展示,還要進行互動設計,以期達到比常規展示方式更佳的效果。多媒體技術在科技館中廣泛應用必將為科技館展示展覽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將引領展覽技術的變化和革新。

【參考文獻】

1、朱幼文,創新展品的設計思路與制度性制約因素[J]科普研究 2011(2)73~74

上一篇: 交通工程的發展前景 下一篇: 職業安全的定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第一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欧美视频 | 有码视频一伊香蕉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