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9 11:41: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白色垃圾的處理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對耕作和播種造成了極大困難,影響了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農作物減產甚至不產。如果將塑料燃燒,則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環境。將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鳥、魚類誤食,會造成這些動物死亡,若是纏住一些艦船的螺旋槳,則會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白色污染治理辦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關鍵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學家研制了多種自毀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毀塑料、化學自毀塑料、醫用自毀塑料等。
制造這些塑料的指導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使塑料能被光照、細菌或其他化學物質溶解或消除。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造價昂貴,無法與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競爭。我們盼望著早日出現可以與不可降解塑料一樣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夠回收、再生、利用。
二、調查情況
我們小組在學校隨機挑選50人參加我們的問卷調查,共收回45份,占90%(調查問卷附表),結果如下:問題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
調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結果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這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系(高二化學教材對于白色污染有過講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這表明,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二:你經常購買小食品嗎?
71.1%的人偶爾購買小食品,22.2%的人經常購買,只有6.7%的人不買小食品。這是因為,學生族很少有時間在家吃早飯,所以來學校購買食品充饑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裝袋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請看以下的調查),這就為校園白色污染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問題三:你如何處理塑料袋?
上圖顯示只有7人(占15.6%)將塑料袋隨地亂扔,而扔進垃圾箱的占80%,但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
進入垃圾箱中,因為據我們小組成員觀察發現,很多人雖然知道應當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內,卻總是扔到垃圾箱旁,風一吹,塑料袋就滿校園亂飛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兩位選擇其他的同學中。一人表示會把塑料袋扔進視線所見的垃圾箱內。我們發現。校園內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銹跡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過本學期開始后,學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數量,這對于防治校園白色污染是有幫助的。
提供建議如下:
(1)學校應教育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多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學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隨地扔廢棄物的人講講環保的重要性。
(3)學校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
(4)增設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小賣部門口)。
(5)設計一個環保標志,掛在醒目的地方。
(6)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并杜絕使用一次性發泡飯盒(現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就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飯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會增強環保意識。
(8)學校不要焚燒垃圾。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①大部分學生對于白色污染比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對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這需要學校增強環保方面的教育。②相當一部分人雖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隨手丟棄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見,學校培養學生環保的觀念十分重要,同時學校也要作出實際行動,如多設置分類垃圾箱,組織回收有價值的垃圾等。:
(三)學校白色污染現狀調查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對耕作和播種造成了極大困難,影響了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農作物減產甚至不產。如果將塑料燃燒,則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環境。將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鳥、魚類誤食,會造成這些動物死亡,若是纏住一些艦船的螺旋槳,則會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白色污染治理辦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關鍵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學家研制了多種自毀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毀塑料、化學自毀塑料、醫用自毀塑料等。
制造這些塑料的指導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使塑料能被光照、細菌或其他化學物質溶解或消除。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造價昂貴,無法與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競爭。我們盼望著早日出現可以與不可降解塑料一樣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夠回收、再生、利用。
二、調查情況
我們小組在學校隨機挑選50人參加我們的問卷調查,共收回45份,占90%(調查問卷附表),結果如下: 問題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
調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結果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這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系(高二化學教材對于白色污染有過講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這表明,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問題二:你經常購買小食品嗎?
71.1%的人偶爾購買小食品,22.2%的人經常購買,只有6.7%的人不買小食品。這是因為,學生族很少有時間在家吃早飯,所以來學校購買食品充饑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裝袋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請看以下的調查),這就為校園白色污染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問題三:你如何處理塑料袋?
上圖顯示只有7人(占15.6%)將塑料袋隨地亂扔,而扔進垃圾箱的占80%,但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
進入垃圾箱中,因為據我們小組成員觀察發現,很多人雖然知道應當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內,卻總是扔到垃圾箱旁,風一吹,塑料袋就滿校園亂飛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兩位選擇其他的同學中。一人表示會把塑料袋扔進視線所見的垃圾箱內。我們發現。校園內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銹跡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過本學期開始后,學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數量,這對于防治校園白色污染是有幫助的。
問題四:請同學對校園白色污染的處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議。
提供建議如下:
(1)學校應教育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多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學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隨地扔廢棄物的人講講環保的重要性。
(3)學校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
(4)增設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小賣部門口)。
(5)設計一個環保標志,掛在醒目的地方。
(6)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并杜絕使用一次性發泡飯盒(現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就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飯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會增強環保意識。
(8)學校不要焚燒垃圾。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①大部分學生對于白色污染比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對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這需要學校增強環保方面的教育。②相當一部分人雖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隨手丟棄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見,學校培養學生環保的觀念十分重要,同時學校也要作出實際行動,如多設置分類垃圾箱,組織回收有價值的垃圾等。
(三)學校白色污染現狀調查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產量急速增加。近幾年來,塑料制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等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不可否認,塑料方便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隨著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壞了市容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給垃圾綜合利用帶來困難。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 “白色污染”的定義
這要從塑料開始談起。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材料。以石油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這些物質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反應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大,成本越來越低,我們用過的大量農用薄膜、包裝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它們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
2 “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前幾年,有人戲稱我國有兩座萬里長城,一為古長城,二為白色長城,指的是我國鐵路沿線到處是白色的飯盒、塑料袋,這就是視覺污染。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2.1 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2.2 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2.3 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
2.4 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3 “白色污染”的防治
鶴崗市對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視,鶴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在深入區街綜合檢查現場辦公時,就結合實際提出了運用市場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領導的指示和要求,環衛處對白色垃圾污染狀況進行全面調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 定向收購:收購從事環衛工作的保潔員所送的垃圾袋。“社會人”撿拾的垃圾袋不與收購。原因是:以撿拾垃圾為生的人,在從垃圾點、箱、斗中撿拾可回收垃圾(罐類、紙殼)時捎帶撿塑料袋,勢必要打開盛裝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裝物裸露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圍,裸露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傳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飄浮、飛落,一方面加大運輸車輛的容積,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環境,相對增加保潔難度;另外“社會人”從垃圾點撿拾垃圾袋,袋中紙類輕體物將隨風飄逸,污染街巷衛生,就失去了撿拾垃圾袋意義。再則,常年在垃圾場撿拾垃圾回收物的“社會人”,若把撿來的垃圾袋返送至環衛收購點,勢必造成垃圾處置反復,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 撿拾指導:在回收工作中,鼓勵從事環衛工作的保潔員撿拾白色垃圾,增強責任心。要求撿拾的垃圾袋來源于街巷,不要從垃圾點、箱、斗中撿拾垃圾袋。環衛保潔員工作時行走在設置有垃圾點、箱、斗、公廁的街巷道路中,順便撿拾白色垃圾,收集起來,不但減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時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不鼓勵從垃圾點、箱、斗內撿拾垃圾袋,對從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環境污染的,將給予批評等處罰。
3.3 收購價格:暫定垃圾袋回收價格為每公斤3元。
由于廢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顆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場小、價格低,再生利用的經濟可行性差,所以現有的廢品收購點,很少有收購廢塑料袋的,個別廢品收購點收購價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間,導致“社會人”撿拾白色垃圾少。
環衛部門本著化害為利,造福市民的原則,在回收過程中,提高撿拾白色垃圾勞動力價值,調動撿拾積極性。確定收購價每公斤3元。迅速激發了保潔員的積極性。過去被清掃后扔進垃圾箱,被風吹到街上、樹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疊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環衛處。市環衛處對回收塑料袋全部運到外地進行集中銷售,回收了部分資金。
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和運用價格杠桿原理收購廢棄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環衛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減少了,廢舊塑料袋變廢為寶了。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
3.4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因為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許多環保專家認為,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因為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為世界12個貧水國家的名單上;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節約資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紙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從而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3.5 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回收白色垃圾減少“白色污染”,是一種探索性創新辦法,雖需進行一定經濟投入,但可獲得環境效益和社會效
益,并且將在運行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管理辦法,為加快我市城市建設進程,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參考文獻:
什么叫白色污染呢?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發泡塑料餐盒、塑料袋、農用地膜等)在使用后,缺少回收利用價值,大部分被丟在周圍環境里,造成“視覺污染”,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因為這些塑料制品一般是白色的,所以叫白色污染。我們自己發現原來白色污染有很多危害。
1廢棄的塑料農用地膜留在土里,越積越多,時間久了,土壤結成塊,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造成產量減少。
2、扔在陸地上和水里的塑料制品,比如塑料袋、一次性餐盒,被動物吃掉,會造成動物死亡。
3、在我們生活中,廢棄的塑料制品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埋起來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過很久都難以分解。如果燒掉,又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空氣。
4、科學家最近發現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中有一定量的苯乙烯單體,對人體健康有害。
白色污染危害這么大,我們該怎么辦呢?還是有辦法的,要少用塑料袋,最好用布袋或籃子買菜、裝東西。不能用一次性發泡餐盒,要自帶飯盒或用容易降解的餐盒。這樣白色污染就能減少許多了。
塑料自問世以來,以其質量輕、強度高、耐磨性好、隔熱、防水、絕緣、經濟實惠、易生產等特性,受到人們的青睞,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其使用量與日俱增。由于用后被隨意丟棄,形成所謂的 “白色污染”。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影響人、畜健康塑料廢棄物對人的危害早的定論[1]。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研究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存的氯乙烯單體能使人產生“肢端骨溶解癥”,長期接觸氯乙烯單體后,會出現皮膚硬化癥,還有人出現脾腫大、胃及食道脂肪瘤、肝損傷、門靜脈壓亢進等病變。廢塑料也會危及動物健康。動物誤食塑料后,會引起胃部不適、行動異常、生殖功能障礙,嚴重者會引起動物的死亡。
2.影響環境衛生在城市居民區、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五顏六色的廢塑料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造成“視覺污染”。廢塑料與其他廢物混雜在一起,也易導致細菌、病原菌、蚊蠅等的大量繁殖,影響公眾健康。
3.污染土壤、影響生物生長廢塑料進入土壤中長期不降解,會對土壤的通氣性、透水性、養分的遷移轉化、土壤微生物的類型和活性等理化性質產生深刻的影響,降低土壤肥力。土壤中殘留的塑料阻礙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長,影響植物對水、肥的吸收;也會影響植物發芽、出苗,降低產量及作物品質。對土壤動物的正常活動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4.影響航運及水力設施的正常運轉廢塑料進入水體,隨水流漂移,一方面會影響水的流動,堵塞涵洞,降低防洪、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水中大量的廢塑料會纏繞在水力設施如輪船、水力發電機等的轉動部位并致其損壞,引發事故。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塑料用途廣,使用量劇增
(1)農用塑料地膜的使用由于農用塑料增產效益高,導致其使用量劇增。塑料薄膜的應用在我國已有3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全國僅塑料包裝業的年總用量就達5 000萬t;農用塑料年總用量在2 000萬t以上,其中在666.7萬hm2耕地50余種農作物上應用地膜近1000萬t,農產品保鮮膜、營養缽塑料等的使用量亦達1000萬t左右。目前,全國每年約有1000萬t塑料殘余物遺留土壤,單位耕地面積塑膜殘留量達3kg/667m2[2]。由于廢地膜不易分解,積留在農田不易清除,導致農田土壤污染。
(2)商品的生產與包裝塑料制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一系列其他產品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商品的生產、包裝過程,被用作包裝袋、包裝盒、防震泡沫塑料、隔層板及塑料產品等,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他包裝材料,1990-2000 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 8.9%[3]。
(3)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也由“節儉型”向“消費型”轉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我國的泡沫餐具的生產和使用量極大,食品包裝、購物買菜的塑料袋使用數量也是驚人的。據調查[4], 全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消費已達100億只,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購物袋消耗要超過萬億只。
2.人們不良的行為習慣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后隨手拋棄、亂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隨處可見,這是導致“白色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3.垃圾的袋裝化為方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運,在一些地區提倡垃圾袋裝化。城市居民也習慣于將生活垃圾裝進塑料袋內拋棄,給垃圾的分類、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加劇了“白色污染”的程度。
三、目前的治理現狀
1.填埋填埋法是我國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方法。該方法由于簡單易行,勿需繁瑣的操作工藝,是我國處理生活垃圾的一種主要方法。但由于我國垃圾的產量大,并夾雜了大量廢塑料,使其體積龐大,降低了填埋場的處理能力。再加上廢塑料非常穩定,難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在土壤中200年不降解,造成嚴重的土壤污染。因此,填埋法并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
2.焚燒焚燒雖然可以銷毀塑料袋并可以獲取一定的熱能,但在焚燒過程中,塑料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氣體,導致環境的二次污染,危及人類身體健康。同時,建一個垃圾焚燒廠需要較高的投入,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不適宜大范圍推廣。
3.禁用為了治理“白色污染”,國家經貿委及國務院辦公廳先后相繼出臺了相關“禁白令”。1996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處理法》明確規定對固廢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三化原則,對地膜、一次性包裝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作了有關限制。1999年1月國家經貿委6號令,規定到2000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于2001年4月23日、5月29日連續下發了《關于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知》、《關于餐飲企業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禁白令”,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但收效甚微,“白色污染”形勢依舊嚴峻。究其原因,一是塑料的誕生被譽為一場“白色革命”,已滲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給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為使用管理不當帶來污染而禁止使用,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老百姓很難接受,這也是禁白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二是國家針對治理“白色污染”的法律法規缺乏強制性的措施,給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上帶來了一定困難,政府執法不嚴,執法多數是“一陣風”;三是“禁白令”配套措施沒跟上,缺乏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和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由此可見,治理“白色污染”,只靠單一的行政命令是很難行得通的。
4.替代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時,人們在尋求其他替代物來減輕“白色污染”。一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制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與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沒有優勢,難以被消費者接受;盡管可降解塑料可被微生物降解,但總還是存在一個降解周期,用后如果不重視回收利用,同樣可以造成環境污染。二是提倡以紙代塑。認為廢紙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解決所謂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這會給我國并不富裕的森林資源帶來壓力;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并不環保。另外,紙不具防水性,在隔熱、抗拉強度等性能尚無法與塑料相比。“以紙代塑”值得商榷。
四、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
廢物具有二重性,棄之不用即為垃圾,污染環境;回收利用即可變為資源,可重新造福于人類。廢塑料是一種資源,清潔的廢舊塑料可以被重復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因此,加強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關鍵。造成“白色污染”的責任不在塑料本身,而在人類不恰當的行為。對于如何進行廢棄塑料的回收利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宣傳教育通過社會、家庭、學校三結合的方式,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多種渠道加強對廣大民眾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了解對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在“白色污染”治理中的重大意義。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投身到“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中來。
2.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促進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制度是解決垃圾污染,促進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實行了有關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如美國的《資源保護與回收法》,日本的“綠化地球百年行動計劃”,德國、韓國制定了《包裝條例》等,把回收、利用、處置的義務,分解落實到商品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各個細微環節,因而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垃圾分類回收制度的全國性的專門法規。因此,制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制度,是有效治理“白色污染”的前提。
3.制訂促進廢塑料回收利用的優惠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不能僅靠行政命令,而要給回收、加工、利用塑料制品的企業以優惠政策,以經濟杠桿調動積極性。建議有關職能部門或地方政府,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調動超市、大賣場以及連鎖店的力量,通過他們的工作,盡可能多地把使用過的廢棄塑料購物袋回收、集中起來,免費或低價提供給從事塑料再生利用的企業,解開塑料購物袋回收利用工作中,長期以來因回收成本高而無法運作的“死結” [5]。 使眾多的集體或個人積極地投入到廢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中來,徹底根治“白色污染”。
4.加強廢塑料的再生利用的技術研究廢棄塑料經回收后,經過加工處理進行再生利用,制造成各種產品,才算完成了一個循環周期。目前,盡管廢塑料已經有了多種用途,但在回收、分選、處理的技術上還不是很完善,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研制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及綜合利用技術,以使廢塑料的再利用達到無害化及有效利用的要求,緩解環境污染。
結語
“白色污染”的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政府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制訂相關法律、法規及優惠政策,引導人們對塑料產品從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等進行全程管理,重視回收、再利用環節,“白色污染”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參考文獻:
[1]楊福馨侯林青:楊連登編著.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與城市環境[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2月:210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前幾年,有人戲稱我國有兩座萬里長城,一為古長城,二為白色長城,指的是我國鐵路沿線到處是白色的飯盒、塑料袋,這就是視覺污染。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2.1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2.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2.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
2.4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3“白色污染”的防治
鶴崗市對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視,鶴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在深入區街綜合檢查現場辦公時,就結合實際提出了運用市場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領導的指示和要求,環衛處對白色垃圾污染狀況進行全面調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定向收購:收購從事環衛工作的保潔員所送的垃圾袋。“社會人”撿拾的垃圾袋不與收購。原因是:以撿拾垃圾為生的人,在從垃圾點、箱、斗中撿拾可回收垃圾(罐類、紙殼)時捎帶撿塑料袋,勢必要打開盛裝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裝物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圍,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傳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飄浮、飛落,一方面加大運輸車輛的容積,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環境,相對增加保潔難度;另外“社會人”從垃圾點撿拾垃圾袋,袋中紙類輕體物將隨風飄逸,污染街巷衛生,就失去了撿拾垃圾袋意義。再則,常年在垃圾場撿拾垃圾回收物的“社會人”,若把撿來的垃圾袋返送至環衛收購點,勢必造成垃圾處置反復,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撿拾指導:在回收工作中,鼓勵從事環衛工作的保潔員撿拾白色垃圾,增強責任心。要求撿拾的垃圾袋來源于街巷,不要從垃圾點、箱、斗中撿拾垃圾袋。環衛保潔員工作時行走在設置有垃圾點、箱、斗、公廁的街巷道路中,順便撿拾白色垃圾,收集起來,不但減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時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不鼓勵從垃圾點、箱、斗內撿拾垃圾袋,對從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環境污染的,將給予批評等處罰。
3.3收購價格:暫定垃圾袋回收價格為每公斤3元。
由于廢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顆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場小、價格低,再生利用的經濟可行性差,所以現有的廢品收購點,很少有收購廢塑料袋的,個別廢品收購點收購價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間,導致“社會人”撿拾白色垃圾少。
環衛部門本著化害為利,造福市民的原則,在回收過程中,提高撿拾白色垃圾勞動力價值,調動撿拾積極性。確定收購價每公斤3元。迅速激發了保潔員的積極性。過去被清掃后扔進垃圾箱,被風吹到街上、樹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疊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環衛處。市環衛處對回收塑料袋全部運到外地進行集中銷售,回收了部分資金。
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和運用價格杠桿原理收購廢棄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環衛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減少了,廢舊塑料袋變廢為寶了。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
3.4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因為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許多環保專家認為,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因為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為世界12個貧水國家的名單上;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節約資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紙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從而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3.5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回收白色垃圾減少“白色污染”,是一種探索性創新辦法,雖需進行一定經濟投入,但可獲得環境效益和社會效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隨意拋棄的白色廢舊塑料包裝制品(如塑料袋、塑料薄膜、農用地膜、快餐盒、飲料瓶、包裝填充物等)飄掛在樹上、散落在路邊、草地、街頭、水面、農田及住宅周圍,這種隨處可見的污染現象,稱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正破壞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1、廢舊塑料包裝制品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廣泛使用,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們對廢舊塑料造成的環境污染缺乏足夠的認識,將用過的廢舊塑料制品隨意丟棄,給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這種危害主要有兩種: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所謂“視覺污染”,是指塑料袋、飯盒、杯、碗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散落在城市、旅游區和河流水面等,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的刺激,影響城市和風景點的整體美感。
所謂“潛在危害”,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結構非常穩定,很難被自然界的光和熱降解,并且自然界幾乎沒有能夠消化塑料的細菌和酶,難以對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會二三百年不腐爛。正是因為塑料降解時間長,潛在的危害才更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進入土壤里,會影響土壤內的物、熱的傳遞和微生物生長,改變土壤的特質。作為生活垃圾進入垃圾場填埋或散落在田野進入土壤后,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廢棄在地面和水上的廢塑料袋,容易被馬、牛、羊等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動物腸胃里消化不了,導致動物腸胃肌體損傷和死亡,在動物園、牧區、農村和海洋,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目前大多數人對“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缺乏清醒的認識。
2、廢舊塑料包裝制品的治理對策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理,如:城市環衛基礎設施拖欠帳多,垃圾收集容器、處理設施嚴重不足;垃圾未分類收集,能回收的未回收利用;垃圾的最終處置方式基本上停留在堆放或淺埋的水平;一些城鎮將江、河、湖岸作為天然垃圾場;在交通,旅游等窗口行業,除鐵路系統外,還沒有建立起與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統,對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
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缺乏相關法規,以及人們的環境意識比較淡薄,造成濫用和隨意亂扔亂倒和現象相當普遍所致,并非塑料材料本身的責任。
治理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力合作,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配合。
一是利用各行政單位和組織、新聞媒介,學校教育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普及有關知識,大力宣傳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廢塑料的回收,提倡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包裝材料,減少包裝,節約資源,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包裝產品。提供垃圾分類回收,制止隨手丟棄垃圾,減少垃圾產生量。
二是限制或禁止使用難以收集處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裝物。在形成污染的廢舊塑料中,幾乎全部為塑料包裝物,尤其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等。前者由于重量輕、體積龐大,清洗困難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難以有效利用。后者,由于使用面非常廣、很薄等原因造成環境中污染物隨處可見,回收困難。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難以收集、處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裝物,減少和控制使用塑料包裝材料。
三是政府部門可以出臺一些有關政策和措施限制生產和銷售,號召人們行動起來,用手中的布袋子代替用量很大的塑料袋,達到控制和減少“白色污染”的目的。
四是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大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隨手拋棄廢棄物,亂倒,亂扔生活垃圾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的報導應加強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產生塑料廢棄物的生產、經營單位要增強責任感,充分認識到自身應履行的義務。
3、廢舊塑料包裝制品的利用
在管理上一是要對塑料包裝廢棄物進行立法。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處理法》,其中對一次性塑料包裝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確規定應當采用回收利用、易處置或在自然環境中易降解的產品。國家環保總的《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條例》,對有關包裝廢棄物的原則規定做了進一步的細化。二是強制生產者回收包裝廢棄物的試點。從1997年開始,國家選擇北京、天津兩市作為試點,要求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企業按一定比例回收使用后的餐具。具體收集、處理工作由回收公司承擔。生產企業根據各自的產量向回收公司交納收集處理費。十幾年來,此項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北京市的回收率已達60%,天津市已達50%。
在技術方面要運用科技手段,借鑒國外3RID,采用減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措施,達到省資源化(減容、減量)、再資源化(回收利用)、無害化(可降解)的目的。
(1)省資源化(減容、減量)
省資源化即減容、減量,是減少或抑制塑料廢棄物的產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或少用;或通過填充天然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減少塑料用量,不僅節省有限資源,也可減少污染;或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功能,延長壽命,一物多用,減少一次性的塑料包裝的消費量;減薄,即在保證應用性能前提下,通過改變原材料配方和產品結構設計,使產品達到輕量化,薄壁化;減容,即通過壓實、溶解、消泡等方法減少塑料廢棄物的體積,以及開發適量包裝,抑制過剩包裝等。
(2)再資源化(回收利用)
再資源化即回收利用,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包括從立法、回收、生產、檢驗、銷售等一整套系統工程問題,是各國積極開發,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有效方法,從塑料廢棄物總體而言,相當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對一次性塑料廢棄物而言,必須根據各地廢棄物的種類、質量、數量、流向及處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價值、經濟合算的應盡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包括材料、熱能、燃料油、化學品等,這不僅僅有利于保護環境,而且從節約地球有限資源,有效利用再生資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意義。但目前回收利用無論在廢棄物的分類、收集、回收體系的建立,高效回收技術和設備的研制開發以及回收料的產品方向等均會面臨許多技術經濟方面的難題,待于政府和民間加科技投入,能力合作作為重點問題研究解決。
(3)無害化(可降解)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周圍的小賣部,學校及居民住擇等有關泡沫飯盒,塑料袋等的使用調查,結合已有的知識及上網查閱多種方式獲得了一些有關白色污染的知識初步了解“白色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性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使人們意識到對待“白色污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意識到研制新型便攜工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培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分析各種信息資源的能力。
三、調查過程
(一) 調查時間;20xx年寒假,
(二)調查地點;市若干學校,小買部等,
(三)調查對象;在校高中生,及大多數成年男子,
(四)調查方法:①從書店.圖書館查閱有關“白色污染”的資料,
②從網站上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
③從報刊、雜志上了解該怎樣應對白色污染,
④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走訪居民民,搜集有關信息,
5調查過程;1 分好小組明確調查問題,布置小組調查任務,
2 各小組利用各種途徑進行調查任務,
3 將各小組所得資料數據進行匯總與分析,
4 重點探討“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如何防治,
5 去各學校,居民小區等地開展宣傳倡議活動。
四、結果與分析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6)侵占土地過多。塑料類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一般可達100—22019年。
(7)污染空氣。塑料、紙屑和粉塵隨風飛揚。
(8)污染水體。河、海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水面上方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面包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因其絞在消化道中無法消化而活活餓死。
(9)火災隱患。白色垃圾幾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災事故不斷發生,時常造成重大損失。
(10)白色垃圾可能成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們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而其中的殘留物也常常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11)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
五、結論與建議
1 ,政府部門要通過立法等途徑,讓會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食品包裝袋退出歷史舞臺,而改用環保型的可降解塑料袋或其它替代品。
2 ,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鼓勵市民重提菜籃子。盡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3 ,通過稅收等方法提高塑料食品包裝袋的價格,從而減少它的使用數量。其次,建議塑料制品生產廠家,在制作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時候,要采用新型的、容易分解的材料,這些材料在短時間內就會被微生物分解,而且對環境的影響很小。
4 ,設立專門的塑料制品回收箱,把廢棄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食品包裝袋)從普通垃圾中分離出來,以便回收再利用。
5 ,學校應教育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多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
6 ,同學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隨地扔廢棄物的人講講環保的重要性,并進行批評教育。
7 ,學校應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增加一筆收入。
8 ,設計一個醒目的環保標志,掛在學生經過的地方。
9 ,呼吁全社會,呼吁全體同學、老師增強環保意識,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
10, 建議學校個別清潔工不要焚燒垃圾。
六、收獲與體會
這次活動,較好地達成了預期的目標,同學們的收獲很大,主要表現在:
1、引言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雖然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相應的在建筑物的建設、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據不完全統計[1],其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在每萬平方米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就會產生500~600t的建筑垃圾。若按此測算,我國每年僅施工建設所產生的建筑垃圾就超過1億噸,而且還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大量的建筑垃圾占用大量空地存放,污染環境,浪費耕地,成為城市一大公害。但同時建筑垃圾具有資源含量高、易重復利用等特點,建筑垃圾的礦物成分多以Al2O3、SiO2和CaO為主,和傳統的水泥、粘土等鋁硅質礦物原料成分接近。水泥行業是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大戶,需要大量開采粘土、石灰石等原料,不但消耗能源,而且極大地破壞了綠色植被,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礦物資源日益減少,嚴重地破壞了生態環境。如果把建筑垃圾用在水泥行業上,不僅減少了建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減少了水泥生產的能源消耗。
本文主要是對建筑垃圾作水泥替代原料的物理力學性能進行研究,以得到最佳的建筑垃圾取代率。
2、試驗
2.1 原料化學分析
(1)建筑垃圾:廢混凝土和廢紅磚。建筑垃圾經過處理把里面的鋼筋等物取出,首先在鄂式破碎機上進行破碎,然后用球磨機進行粉磨,保證80μm篩篩余小于15%。
(2)BM水泥廠原料:石灰石、低硅砂巖、高硅砂巖、鐵礦粉、煤粉。
根據國標GB176-87《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3286-88《石灰石、白云石化學分析方法》;GB6730-86《鐵礦石化學分析方法》;GB6900-86《粘土分析方法》等分別對BM水泥廠的各種原料進行化學全分析,結果見表1,表2。
2.2 生料配比
保持三率值基本不變,根據建筑垃圾替代石灰石的量不同分為四個試樣:0%,10%、20%、30%。四種試樣的生料分別粉磨,細度控制在80μm篩余≤10%,200μm篩余≤2%,實驗控制三率值KH=089±0.01,SM=2.5±0.1,IM=1.6±0.1來進行配料。在熟料煅燒實驗中可以不考慮率值的影響,生料配合比結果見表3,計算出熟料礦物組成見表4。
3、結果與討論
3.1 試驗結果
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能根據國標GBT1346《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進行檢驗,強度根據膠砂強度GBT17671的標準試驗方法。水泥的物理力學性能測試結果結果見表5,表6。
3.2 試驗現象分析
(1)由表5看出,建筑垃圾的多少對水泥的凝結時間、安定性、標準稠度需水量等無不利影響。
(2)由表6的試驗數據可知,隨著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增加,水泥的膠砂強度呈逐漸減小的趨勢,而且降低幅度越來越大。當建筑垃圾取代率20%時,28天抗折強度降低了6.8%,抗壓強度降低了4.4%;當建筑垃圾取代率為30%時,28天抗折強度降低了16.4%,抗壓強度降低了16.3%,降低趨勢比較明顯,嚴重影響了水泥的強度。
(3)由熟料的化學成分計算結果發現,隨著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增加,熟料的硅酸鹽礦物(C3S+C2S)含量逐漸減小,這可能是水泥強度降低的原因。當建筑垃圾取代率為20%時,水泥的28天抗折強度為6.8MPa,28天抗壓強度為42.8MPa,滿足國家標準GB175-2007的硅酸鹽水泥42.5標號的強度等級。
3.3 熟料的巖相和SEM顯微結構分析
在反光顯微鏡下對0%~30%建筑垃圾的取代率的生料試樣1450℃下的煅燒熟料進行了巖相分析,浸蝕劑:1%NH4Cl,反光200X,分析結果如下:
3.3.1 0%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圖片分析
(1)A礦:煅燒溫度1400℃時,以半自形、它形晶為主,偶見少量柱狀自形晶。晶粒大小參差,大晶粒60~110μm,小晶粒6~9μm,一般晶粒30~50μm,大晶粒占A礦的1/3,小晶粒約占A礦的2/3,大晶粒中含二次B礦包裹物,形成砂眼狀結構,A礦成無序狀相對集中分布。(參見圖5-1)
煅燒溫度1450℃時,半自形、它形晶及少量柱狀六角形自形晶組成。晶粒大小參差,半自形晶約占A礦的2/3,大晶粒約89~165μm,一般晶粒60~85μm,小晶粒15~50μm,A礦中含二次B礦包裹物,形成砂眼狀結構,大晶粒邊緣多被融蝕,A礦分布無序,大小晶粒混雜。(參見圖5-3)
(2)B礦:煅燒溫度1400℃時,圓形、橢圓形、多邊形晶粒,大小參差,成礦巢狀分布,粒徑15~35μm,平均粒徑25μm。(參見圖5-2 )
煅燒溫度1450℃時,圓形、多邊形晶粒成礦巢狀分布,晶粒大小參差,在7~35μm,多數晶粒為20~25μm,晶粒表面交叉雙晶紋明顯。(參見圖5-4)
(3)中間相:煅燒溫度1400℃時,黑色中間相呈葉片狀分布于白色中間相中,白色中間相形狀不規則,分布于A、B礦周圍。
煅燒溫度1450℃時,黑色中間相呈點滴狀、葉片狀分布,與白色中間相共生,白色中間相分布于A、B礦周圍,形狀不規則。
(4)f-CaO:煅燒溫度1400℃,圓形晶粒,粒徑5~10μm,零散分布。煅燒溫度1450℃,圓形晶粒,粒徑10μm,零散分布。
3.3.2 20%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圖片分析
(1)A礦:煅燒溫度1400℃時,以半自形晶、它形晶為主,晶體發育不良,晶粒大小參差,他形晶約占2/3,分布無序相對集中,大晶粒40~65μm,小晶粒7~15μm,一般晶粒25~40μm,A礦中含二次B礦包裹物,成砂眼狀結構,晶粒邊緣可見蝕邊結構。(參見圖5-5)
煅燒溫度1450℃時,以半自形晶、它形晶為主,晶體發育不良,晶粒大小參差,大晶粒70~95μm,一般晶粒25~60μm,小晶粒6~25μm,大晶粒約占A礦的1/3,A礦分布無序,相對集中,A礦中含二次B礦包裹物,成砂眼狀結構。(參見圖5-7)
(2)B礦:煅燒溫度1400℃時,圓形、橢圓形、多邊形晶粒成礦巢狀分布,晶粒大小參差,在7~35μm,平均粒徑2μm。(參見圖5-6)
煅燒溫度1450℃時,圓形、橢圓形、多邊形晶粒成礦巢狀分布,晶粒6~35μm,平均粒徑25μm。(參見圖5-8)
(3)中間相:煅燒溫度1400℃時,黑色中間相成葉片狀與白色中間相共生,白色中間相分布于A、B礦周圍,形狀不規則。
煅燒溫度1450℃時,黑色中間相成葉片狀、點滴狀分布,與白色中間相共生,白色中間相分布于A、B礦周圍,形狀不規則。
(4)f-CaO:煅燒溫度1400℃,圓滴狀零散分布,粒徑7~10μm。
煅燒溫度1450℃,圓形晶粒,零散分布,粒徑6~10μm。
4、結語
(1)隨著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增加,水泥的28天抗壓強度逐漸減小,并且降幅有增加的趨勢。
(2)建筑垃圾20%取代率煅燒出的水泥熟料,硅酸鹽含量比較高,達到75%以上。經過膠砂強度試驗,其28天的抗壓強度達到了42.8MPa,符合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42.5的標準,且凝結時間、安定性等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因此本試驗中建筑垃圾取代石灰石的最佳取代率為20%。
(3)熟料巖相分析表明,經1400℃、1450℃煅燒30min后,0%建筑垃圾取代率的生料和20%建筑垃圾取代率的生料試樣,熟料巖相結構良好,熟料中f-CaO的含量很少,對提高水泥強度與水泥的安定性均有利。
參考文獻
二、調查方法
1、書籍 報刊
2、上街看看一次性用具的產生量
3、上網查找“白色污染”的危害
三、資料的整理
信息渠道 網絡 涉及方面 什么是“白色污染”具體內容 所謂“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于隨意亂丟亂扔,難于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信息渠道:網絡 書籍 涉及方面“白色污染”的危害 具體內容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達到65℃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
我們現在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后,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癥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癥。在我國,我們用的超薄塑料袋幾乎都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個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干,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制成各種塑料袋。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裝飯菜,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時間,通常至少需要200年。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惡英——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原理是紙制品的組成物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而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屬于水資源短缺的國家。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信息渠道 網絡 涉及方面 “白色污染”的防治 具體內容
1、我們應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紙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應過度依賴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兩個塑料袋分類裝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圍之內的,有些顧客卻硬是要求多拿一兩個袋子。大部分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帶回家中當垃圾袋使用,丟棄后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們應拒絕使用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盛裝食物可以使用自備的不銹鋼或塑膠飯盒,既衛生,又環保,還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2、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后,經過處理,既能重新成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在德、日、美等國家,由于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國,回收廢塑料的工作已經起步。我們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把廢棄物分類,以便回收工作能順利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