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術期護理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4-03-28 16:59: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圍術期護理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圍術期護理管理

篇(1)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18-0106-02

doi:10.14033/ki.cfmr.2015.18.059

近幾年,隨著人們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增強,護理安全逐漸得到了廣泛重視,婦科由于護理工作較為繁瑣,護理人員壓力較大,一旦發生失誤很可能引起護患糾紛,而且會對患者的安全產生威脅,影響醫院形象[1]。為了順利開展婦科護理工作,筆者所在醫院對婦科圍術期患者實施了護理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了護理缺陷發生率,效果理想,現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婦科收治的圍術期患者200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55歲,平均(36.8±4.5)歲;手術方式:異位妊娠23例,卵巢癌根治術5例,子宮肌瘤剔除術34例,子宮切除術38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54歲,平均(36.3±4.8)歲;手術方式:異位妊娠22例,卵巢癌根治術4例,子宮肌瘤剔除術35例,子宮切除術39例。兩組患者年齡、臨床體征、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圍術期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圍術期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措施:(1)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身體及心理變化密切關注,向其耐心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和手術方法、作用等,使其對自身病情加深了解,給予患者支持、關心和愛護,保持態度和藹,文明用語,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密切監測患者體征,給予疼痛護理,保護患者的隱私,提高其安全感,避免發生誤解而引起護患糾紛[2-3]。(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科學安全人力資源。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準確、嚴格的記錄,不可隨意,使其認識到護理記錄在處理糾紛及醫療事故方面的重要性,能夠正確反映與評價患者的治療效果。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制定獎懲制度,每月的績效考核雖然不受不理差錯影響,但每月需要開展交流會,鼓勵和獎賞護理記錄質量高的人員,監督出現護理差錯的人員并向其傳授經驗。對護理人員的錯誤進行分析,從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合理排班,以老帶新,使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增強。另外,護士長要科學配備與安排人員,彈性排班,根據時間段的不同進行人力資源安排,避免遺漏重要工作,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3)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成立安全小組,將護士長定為組長,定期舉辦考核、講座、授課培訓等,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安全教育的主題為患者知情權和隱私權的保護以及護理人員自身安全的保護,要求其能夠提前發現安全隱患,積極參與安全管理工資,互相監督和鼓勵,盡可能使患者的合理訴求得到滿足,給予其可靠安全的護理。(4)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婦科護理工作量大且繁重,如果護理人員技術不熟練,出現失誤,很可能影響護理安全,從而引起護患糾紛。醫院應定期開展培訓,加強考核,豐富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其技能水平,確保其基礎扎實,降低醫療事故發生率,做到嚴謹用藥、詳細向患者教導注意事項、密切監測患者體征,提高業務水平,避免護理糾紛[4-5]。

1.3 觀察指標與方法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護理缺陷發生率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缺陷指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違反診療護理規范、部門規章、行政法規、醫療衛生管理法律等而發生的護理過失行為,包括非不可避免壓瘡、護理文書書寫錯誤、護理投訴、護理技能失誤四方面,護理缺陷患者例數之和與總例數之比即為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分數在0~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根據患者評分將滿意度分為3個等級:0~60分為不滿意,61~80分為一般,81~100分為滿意[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院內感染情況比較

對照組共21例患者發生院內感染,感染率為21.0%,觀察組共4例患者發生院內感染,感染率為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缺陷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生非不可避免壓瘡、護理文書書寫錯誤、護理投訴、護理技能失誤的例數均多于觀察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35.5%,遠大于觀察組的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不滿意36例,一般5例,滿意59例,滿意率為59.0%;觀察組不滿意1例,一般4例,滿意95例,滿意率為95.0%,遠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護理安全,婦科手術患者以急癥患者為主,因為患者并不了解疾病和手術知識,加上自身疼痛嚴重,很可能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及預后效果。最近幾年,在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醫院逐漸認識到安全護理模式的重要性,也就是要確保圍術期內護理患者護理過程中不能受到法律規定范圍外的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礙、缺陷、損傷或死亡。為了實現該目標,護理人員必須加強護理安全,在醫療活動中避免因管理、服務、技術等方面的過失而導致患者受到傷害[7]。

護理安全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工作體系較為復雜,必須不同部門共同努力、協同合作,從而達到護理安全的目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次研究中,筆者所在醫院除了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之外,還在增強法律、安全意識方面進行努力,以期促進護理人員轉換觀念,糾正態度,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并加以預防和處理,提高護理安全度[8-9]。結果顯示,對照組的院內感染率為21.0%,遠高于觀察組(4.0%),對照組發生非不可避免壓瘡、護理文書書寫錯誤、護理投訴、護理技能失誤的例數均多于觀察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35.5%,遠大于觀察組的5.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59.0%,遠小于觀察組95.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汪明珍.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4,16(15):1971-1972.

[2]周慧.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圍手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5,20(7):114-115.

[3]劉淑婷,柯捷蓮,梁永華.婦產科護理的安全管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2):109-111.

[4]周繼英.護理安全管理對婦科圍手術期患者的作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3(8):211-212.

[5]李小倩,葉金梅.婦產科護理的質量控制與安全隱患[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1):94-96.

[6]葉林書,張杰.圍術期風險管理與患者安全研究及其臨床實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6):156-159.

[7]黃曉紅.探討護理安全管理對婦科圍手術期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18(22):165-166.

篇(2)

關鍵詞: 風險管理;胸外科;圍術期護理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thoracic surgery;perioperative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2-0312-02

0 引言

護理風險管理指的是護理人員識別、評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針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通過護理風險管理,能夠將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減少,同時,還能夠將護理風險事件對醫院及患者的危害及經濟損失盡量降低。一般來說,胸外科中,大多數患者為肺癌、賁門惡性腫瘤、食管惡性腫瘤患者,這些患者均需要進行開胸手術治療,該手術具有較大創傷,并且術后患者還會發生嚴重的并發癥;所以,護理人員應該要將風險管理貫穿在胸外科圍術期護理的整個過程中,評估潛在風險,在手術前,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給予患者相應的措施,保證患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治療;術后幫助患者恢復生理功能,避免患者發生并發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外科手術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選取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按照患者的住院時間先后進行分組,2010年10月-2011年9月的患者分為對照組,患者例數為50;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分為觀察組,患者例數為50。對照組患者不采取風險管理,觀察組在圍術期護理中貫穿風險管理。對兩組患者在圍術期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存在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 風險管理方法 風險管理涉及的部門較多,基本上,醫院中的所有部門均與風險管理存在一定的聯系,所以,臨床護理中貫穿風險管理必須要得到醫院最高管理層的支持,同時還需要醫院中其他部門的協調,首先,醫院高層管理人員必須要有一致的觀點,才能將風險管理在下級進行貫徹。風險管理包括的內容主要為:評估與分析風險、制定風險管理計劃、評估計劃的結果。

1.3 評估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觀察兩組的文書錯誤、輸液反應、并發癥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情況,采取問卷調查(自制問卷)的方法統計在圍術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經過風險管理之后,觀察組的文書錯誤、輸液反應、并發癥發生次數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同時,風險管理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遠遠高于風險管理前,上述結果對比,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護理風險影響因素

3.1.1 患者自身心理影響因素 由于胸外科患者大多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不但會對患者的生理產生影響,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嚴重影響,大多數患者在圍術期會出現悲觀、恐懼、憂郁、焦慮等消極反應,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出現行為改變,對手術治療及護理效果產生嚴重影響。

3.1.2 術前疾病導致的風險因素 胸外科的賁門惡性腫瘤及食管惡性腫瘤患者在手術前均存在嚴重程度不一的惡心、進食哽噎、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導致患者減少進食,進食減少就不能保證患者營養充足,繼而引發機體營養不良癥狀,患者體內發生營養不良,就會導致患者水電解質平衡狀況受到影響,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癥狀;而肺癌患者在手術前大多數存在呼吸困難、咳痰及咳嗽等不良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發生大咯血的不良癥狀;上述不良癥狀均會對手術及護理效果產生嚴重影響,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1.3 手術治療導致的風險因素 給予患者開胸手術,由于開胸手術切口通常較大,就會導致較大的創傷,術后患者容易發生并發癥,如果術后護理人員沒有詳細監測患者的病情,沒有及時發現不良癥狀,沒有對患者的輸液速度進行良好控制,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另外,不規范的引流管道護理及健康指導,也會導致發生術后并發癥,一般來說,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吻合口瘺、肺炎、出血等。

3.2 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

3.2.1 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可以將胸外科手術患者按照病情及手術情況進行分類管理,針對不同護理人員負責的領域不同,可以給予他們不同的培訓及指導,提高他們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時間操作能力,經過指導,使護理人員的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得到提高,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充分貫徹風險管理,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2.2 提高醫療文書質量 醫療文件中,患者病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該文件在法律上的嚴肅性不容忽視,所以,文書書寫中,護理人員一定要按照相關規定要求進行書寫,保證文書的準確性與規范性,還要保證文書的記錄與醫護人員的記錄相符合。

3.2.3 加強風險識別能力 患者在入院前,護理人員就應該對患者的以往病史、意識狀態、心理狀況、活動能力及體征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術后,還應該加強對病情不穩定患者、老年患者、嚴重病情患者等的巡查。護理人員在病房巡視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患者的主訴,同時,還要詳細觀察患者的呼吸、表情變化,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就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初步評估,馬上通知醫生,必要時還要配合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措施。另外,關于陪護措施、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詳細落實,并且按照規定嚴格執行。

3.2.4 加強風險監控 在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同時,護士長還要對臨床護理過程中的各個基礎及環節質量加強監控,特別是重點對象、重點患者、重點環節、重點時段等重點內容的質量控制,保證每天均做到“四看五查”,四看為:看醫囑單、護理記錄、患者體溫單、重點患者的病情變化;五查為:①是否妥善處理新住院患者;②查患者術前物品是否完善準備;③查病情嚴重及長期臥床患者是否出現壓瘡、床單是否平整及是否按時翻身;④查是否妥當處理大小便失禁患者;⑤查各種引流管是否妥當安置。另外,還要定期考核護理人員的護理狀況,及時反饋結果,針對結果進行相應的改進,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2.5 護理風險發生后的處理 一旦出現護理風險,護理人員要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盡量降低風險損失程度,護士長要馬上趕到風險現場,對風險的發生過程進行詳細的調查,做好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工作,避免出現護患糾紛,然后將風險事件及時上報。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開胸手術;呼吸道;護理管理;效果觀察

開胸手術是臨床外科治療食管、肺、縱隔及胸腔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該項手術耗時長、創傷面積大,常可導致術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合理的護理方案對手術的成功及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至關重要[1]。我院在胸外科手術中,針對性地對開胸手術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管理,收效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2月~2011年4月在我院行開胸手術的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29~67歲,平均42.3歲;食道癌24例、肺癌22例、賁門癌13例,縱膈腫瘤7例,胸部創傷開胸術2例。將以上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以常規護理模式對照組患者實施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呼吸道護理管理,具體方案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戒煙:于術前2周對吸煙患者強行禁煙。為使患者配合治療,需向患者及家屬宣教術前吸煙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即吸煙可刺激呼吸道及肺,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妨礙呼吸管道壁纖毛的清潔功能,致使上呼吸道和肺部并發感染[2]。(2)呼吸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做腹式縮唇呼吸訓練。要求患者取坐位、立位或臥位,先緩慢呼吸2~3min,以使全身放松,然后以一只手輕捂前胸,另一只手位于腹部,口唇開始收攏,行吹口哨樣動作,同時使胸部前傾,并做收腹動作,以口慢慢呼氣,呼氣畢以鼻深吸氣,并盡量挺腹,胸部不動。吸、呼氣時間比為1:2~1:3,頻率為8~10次/min,每日訓練2次,每次持續10min。(3)有效咳嗽訓練:于術前3d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訓練。要求患者深呼吸2次,于第3次吸氣末屏氣片刻,然后用力咳嗽,使氣道內空氣沖出,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向上運動,將其排出。每日訓練3~5次,為術前清除呼吸道內異物及術后清痰、促使肺復張做好準備。

1.2.2 術后護理[3](1)氣管插管和鼻導管的引入:但對肺功能較差患者可與術后保留氣管插管,延遲其拔管時間,護理人員須妥善固定氣管插管,防止其移位;術后以氧流量2~4L/min的速度常規吸氧1~2d,對呼吸困難、嚴重缺氧者,可適當延長吸氧時間,并將氧流量加至5~6L/min。(2)霧化吸入藥物:指導患者術后超聲霧化吸入常規治療藥物(生理鹽水20mL+慶大霉素80000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4次/日,10~15min/次,霧化吸入時囑患者深呼吸,以使霧化后的藥物顆粒進入終末支氣管,提高藥效。(3)叩背助咳:患者取半臥位,護理人員手掌隆空成杯狀,以手腕力量叩擊于患者患側,從下至上、從外向內,以使痰栓松脫,同時囑咐患者進行有效咳嗽運動,2~3/次,20min/次,餐前施行。(4)肺功能鍛煉:指導患者于術后次日始吹氣球,可將氣球口包裹于注射器針頭帽處,并用膠布纏緊固定,要求患者深吸氣后屏氣,進行吹氣球運動,以促進肺復張、增加肺活量、提升肺功能。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數據以±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21.28±2.27)d,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28.64±2.95)d,兩組間差異顯著(P

2.2 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為2.94%,肺不張發生率為0.00%,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1.17%;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為20.59%,肺不張發生率為14.71%,患者護理滿意度為61.76%,兩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研究中,主要在術前及術后對開胸手術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管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于術前對患者進行戒煙要求、呼吸功能訓練及有效咳嗽訓練;術后對患者引入氣管插管和鼻導管,并進行霧化吸入、叩背助咳及肺功能鍛煉。通過兩組的對比觀察得知,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肺部感染發生率與肺不張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 范萍.開胸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醫學信息,2010,25(11):3242.

篇(4)

[中圖分類號] R24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2(a)-0177-05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in fetuses and neonates with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a total of 164 neonates with digestive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with 82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post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whi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y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of seamless connection of fetus and neonate with maternal and fetal specialties including pregnancy care,prenatalintervention,neonatal nursing during birth,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neonatal surgery,and follow-up visits.The surgical effect,average hospital stay,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ure rate and satisfaction by pediatric patient′s familie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in fetus and neonate;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Perioperative period

胎盒律兒醫學是醫學界正在快速發展的新興學科,它涵蓋范圍廣,沿著產科-圍生醫學-母胎醫學-胎兒醫學-新生兒醫學(新生兒外科)的路徑發展。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是胎兒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導致的發育缺陷[1],種類繁多,表現各異,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新生兒生存質量,對患兒家庭造成不容無視的心理負擔,一成不變的“引產”模式已明顯不適應當前的需求,外科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新生兒各個系統發育尚未完善,病情嚴重程度與表現往往不統一[2-3],且手術耐受力低,嚴重影響手術的預后及恢復,因此,早期診斷、合理治療、做好胎兒新生兒圍術期綜合護理是改善預后、降低死亡率的關鍵[3]。本課題主要研究對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胎兒新生兒圍術期進行綜合護理管理,在分娩前進行綜合干預,在新生兒期進行外科干預,實施具有婦幼專科特色的無縫銜接的綜合護理與管理,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消化系統疾病的新生兒164例,符合《新生兒外科學》診斷標準,醫院倫理委員會經討論后同意開展此研究,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即將患兒依次編號為1、2、3......164號,奇數分到實驗組,偶數分到對照組中。實驗組患兒8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平均日齡(7.3±3.3)d;孕婦分娩時平均孕齡(37.0±2.3)周;身長(46.0±5.6)cm;平均體重(3212.99±218.87)g。對照組患兒82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平均日齡(7.1±3.5)d;孕婦分娩時平均孕齡(38.0±1.5)周;身長(48.0±4.6)cm;平均體重(3224.67±204.85)g。兩組患兒胎齡、性別、身長、體重、病情、家長文化程度和家庭經濟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如保暖,加強營養、傷口護理、并發癥的觀察等。實驗組實施具有婦幼專科特色的胎兒-新生兒無縫隙銜接圍術期綜合護理管理,內容包括積極做好孕期管理、產前干預管理、產時新生兒護理、術前護理、術后護理、出院隨訪與追蹤等一系列流程化的護理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孕期管理 按常規開展孕期檢查至分娩,行超聲檢查時詳細檢查胎兒全身發育情況及密切隨訪,重點監測腹圍和胎兒羊水情況,羊水增多是診斷胎兒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特征。胎兒消化道疾病約30%有遺傳學問題,必要時產前作相關遺傳學分析,排除染色體異常。

1.2.2產前干預管理 所有胎兒出現消化道梗阻情況時,都將會出現羊水增多,同時產生一系列胎兒宮內發育障礙的不良后果,因此積極診斷并治療胎兒宮內發育遲緩非常重要;若羊水多至孕婦自身難以承受時,可予抽羊水減壓緩解癥狀。

1.2.3產時護理管理 消化系統疾病新生兒出生時根據羊水增多情況采取積極地護理干預措施;在出生尚未呼吸和斷臍之前,將口腔和氣道內的羊水盡量吸凈,減少和避免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根據病情需要,適時行胃腸減壓。

1.2.4術前護理 ①常規準備:做好交叉配血、皮膚試驗、術前各項常規檢查、留置尿管、應特別注意手術區的皮膚準備、新生兒皮膚嬌嫩,應一絲不茍地做好皮膚護理,必要時留置胃管行胃腸減壓。②術前禁食,既可避免患兒術中發生誤吸,也確保手術順利進行。③口腔護理:一般術前3 d予以生理鹽水清潔口腔,保持口腔衛生,預防“新生兒鵝口瘡”。④保暖:因新生兒皮下脂肪薄,且多為棕色脂肪,如保暖不夠易合并感染時而發生新生兒硬腫癥。將新生兒放置在輻射保暖操作臺,依據其體重、日齡動態調節床溫。⑤氣道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患兒病情取側臥位,頭偏向一側;定時翻身拍背,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對有呼吸困難及呼吸衰竭者,應第一時間予以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4]。

1.2.5術后基礎護理 ①加強體溫管理,做好保暖:保暖是新生兒護理的重點之一。我院所有新生兒手術后都采用國產的暖箱,設置為皮膚溫度控制模式,將溫度傳感線貼于腹壁,設置皮膚溫度為36.5℃,且每日擦拭暖箱,水槽內的蒸餾水每日定時更換。患兒為便于觀察呼吸和循環情況。②生命體征的監護:術后給予心電監護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并合理設置監護儀的各項預警值,如有異常及時調整并記錄,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③嚴密細致的專人護理:因術后易發生嘔吐,有引起誤吸窒息的危險,術后未清醒前均由專人護理。術后更應加強口腔護理,以免黏稠的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持胃腸減壓通暢,在減壓過程中應詳細準確記錄出入量,以便報告醫生及時調整治療補液方案[5]。

1.2.6 麻醉恢復期護理 ①患兒在轉回病房過程中有發生呼吸道阻塞的危險,手術室護士應協同麻醉醫生嚴密觀察患兒,應取側臥位轉送,轉運途中給予吸氧和心電監護[6]。患兒安全返病房后,給予吸氧,注意給氧的濃度及流量,進行血氧飽和度監護,避免發生氧中毒。蘇醒期給予患兒頭部側臥位,預防嘔吐、舌后墜引起窒息;并在床旁備吸引器、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包以備急用。②加強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氣管插管者易滑脫,應妥善固定好,插管的深度做好標記。如有黏痰時,選擇粗細適宜的吸痰管輕柔的旋轉式吸痰,掌握好插入深度和吸痰壓力,避免損傷黏膜,減輕患兒的痛苦。③病室內每日兩次通風,利用空氣消毒機定期消毒空氣,注意設置好消毒時間[7]。④胸部物理治療:術后2~4 h翻身1次、叩背,用空心拳輕叩,自腰部開始由下往上,由外到內,稍有震動感為宜。痰液黏稠者遵醫囑每日兩次霧化吸人。⑤新生兒呼吸窘迫征(RDS)的觀察及處理:個別新生兒術后如出現、呼吸困難、面色發紺,并進行性加重,胸片提示,肺透明膜病變。立即氣管插管注入豬肺磷脂注射液180 mg,并行復蘇囊加壓通氣,固爾蘇使用結束后拔出氣管導管,行無創輔助通氣5 d后改為鼻導管吸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PS)時首先要將藥物預熱至37℃,注入藥物可用針管從導管壁扎入一邊緩慢向氣管內注入PS,一邊復蘇囊通氣,有效地防止藥物噴出。⑥呼吸暫停的觀察及護理:當出現呼吸暫停時給與物理刺激,如托背及彈足底,若癥狀未見好轉,氣囊加壓通氣,壓力為1.5~2.0 kPa為宜。按醫囑使用枸櫞酸咖啡因,臨床效果較好,注意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呼吸暫停嚴重時可用無創輔助通氣及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8-9]。

1.2.7 嚴密細致的病情觀察 觀察胃腸功能恢復情況:保持胃腸減壓,確保胃管通暢,記錄胃液的顏色、量及性質;觀察有無腹脹和嘔吐,記錄排氣排便的時間,以便及時拔出胃管,進食進水[10]。

1.2.8 加強傷口護理,防止傷口感染 ①新生兒手術后,應根據具體手術方式采取不同的舒適,如手術后一般采用截石位。“主張輕柔護理”減輕疼痛。我科統一使用“鳥巢”式護理,用全棉的兒童大浴巾對折一次,滾筒式卷好做成長條狀,四周用膠布貼緊將新生兒環繞成圈,形似讓其舒適的躺臥,頭頸部自然伸展,避免頭低位,在暖箱外使用遮光布,建立一個類似子宮的環境,促進安全感,對患兒給予溫柔的觸摸,減少啼哭。室內光線適宜,可降低視網膜病變的機會;減少噪音、器械操作音,避免突發高頻聲音,對各種儀器設備報警聲應及時關掉快速理;避免在室內放音樂,這對急性期患兒不利,因可增加顱內壓,使SaO2下降,刺激屏氣發生不利于康復。②保持傷口清潔,及時更換傷口敷料,因新生兒自控能力弱,敷料可用橡皮膏封閉固定,外加繃帶包扎或于敷料外面包裹一層塑料薄膜,也可用約束帶固定手腳,可防患兒自行將敷料撕脫或被大小便污染。觀察傷口有無化膿、紅腫等情況,預防傷口感染等情況。若敷料一旦被污染,應及時更換;傷口如有異常及時處理,防止感染,傷口疼痛劇烈影響患兒休息時,應增加撫觸,安撫患兒情緒,必要時給予藥物鎮靜[11-12]。

1.2.9各種引流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避免扭曲、受壓,防止滑脫,必要時將患兒雙手約束。注意觀察各種引流液的量、性狀、顏色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并給予處理。

1.2.10營養支持與管理 術后患兒極易發生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等。應采用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給予營養支持。早期以靜脈途徑為主,但腸外營養液也不可少。如靜脈給藥則使用微量輸液泵勻速輸入,輸注營養液時,一般需20 h>時間≥16 h[13-14]。

1.2.11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的維護 新生兒術后由于靜脈輸入營養時間長,我科多采用PICC置管,既方便又安全。但需細致護理:①因新生兒使用的PICC導管管腔小,嚴禁輸血及血液制品。②置管后第1個24 h更換敷料,卷邊、松脫情況下要及時更換,其它情況可1周更換1次。肝素帽每周更換1次。③PICC導管每8小時脈沖式正壓封管1次,且不能回抽回血。④靜脈營養液需肝素化,每100毫升液體加肝素50 U,能有效的防止堵管。⑤注意泵入速度,不能

1.2.12皮膚護理 新生兒因皮膚嬌嫩,應給予細致的皮膚護理,操作中做到“有愛心、耐心、細心和精心”,尤要做好臀部護理,避免紅臀。對于手術后患兒,主張不包尿布,將其打開墊于臀部下,患兒每次大便后,先予鹽水沖洗,后給予安多福消毒,并給予紅外線照射15 min/次。

1.2.13院感控制 新生兒外科病房醫療護理相關感染發生率較高,應加強病房環境消毒隔離,做好院感防護,醫護人員和操作的器械應重點防控,尤要重視洗手和無菌操作,消毒洗手液和聽診器均專人專用,采用特制工作服,以便有效降低感染率,降低新生兒病死率[16]。

1.2.14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做好肺炎、術后腹脹、切口裂開等并發癥的觀察和對癥護理。對新生兒食道閉鎖患兒因術后易并發吻合口瘺及胸腔漏氣等,術后認真觀察并記錄胸腔閉式引流液和呼吸音的情況,若引流出鮮紅色黏稠液體、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及發紺等癥狀,則警惕出現并發癥,及時報告醫生做好對癥處理。

1.2.15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應密切觀察患兒,監測膽紅素值,早期撫觸對預防新生兒黃疸效果明顯。若出現黃疸應積極治療,預防并發癥。

1.2.16出院宣教和隨訪管理 我院小兒外科將患兒信息納入高危兒管理系統,為患兒建立個人檔案,并建立電話隨訪制度。患兒出院前,由護士指導家長日常生活護理及早期干預方法;出院后由專人負責定期電話跟蹤隨訪及督促回院檢耍一般患兒出院后隨母親42 d回院復查,以后每月回訪1次,6個月以后改為每2個月回訪1次,至患兒滿1周歲或各項發育指標達正常為止。對肛腸畸形的患兒術后回訪尤為重要,因大部門需第二次成形或人工等手術。個別疾病需要長期的隨訪。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手術療效、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及家屬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實驗組治愈率為90.24%,平均住院時間為(23.05±0.92)d,平均住院費用為(10 690±826)元,家屬滿意度為95.12%,各項指標數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3.1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的無縫隙綜合護理管理模式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此種綜合護理管理模式在國外已逐漸成熟,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胎兒醫學多中心團隊、歐洲的Nicoladis等開展了成熟的該學科研究[17],但國內此方面的研究較晚,目前尚未規范、完善,它需要多學科配合和護理循證論證。首先孕期B超檢查時要能對合并消化系統疾病的胎兒進行篩查;其次孕期每次產檢時需要密切監護羊水及胎兒發育情況,能早期正確診斷、治療胎兒發育遲緩等,必要時作相關遺傳學分析,排除染色體異常;再者分娩時給予及時護理干預,如吸凈羊水、及早禁食、胃腸減壓等;最后充分的術前準備、最佳手術時間的選擇和圍術期綜合護理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我院是肇慶市唯一一所三級婦幼保健院,產科年門診人次10萬,年分娩量近5000人次,并與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合作開展此項目,對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胎兒新生兒實施綜合護理管理,實現了胎兒―新生兒無縫隙銜接,是獨具婦幼保健專科特色的創新性護理管理模式。

3.2綜合護理管理在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的應用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高齡孕產婦居多,妊娠及分娩的風險增加,各種先天性出生缺陷的風險也相應增加,對各種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采用綜合護理管理可以積極做好出生缺陷防控任務,降低嚴重消化系統疾病新生兒的出生率,減少不必要的引產,從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3.3綜合護理管理在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提升家屬滿意度

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的無縫隙綜合護理管理可提高治愈,確保手術成功及改善預后,縮短平均住院天數,降低住院費用,減輕家屬負擔,提升家屬滿意度具有重要的意義。綜合護理管理在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的應用可以降低新生兒死亡率、致殘率、從而提高新生兒生存質量。綜合護理管理在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術期的應用可促進產科、新生兒科、小兒外科護理發展及學術交流[18]。

綜合護理管理模式可促進護理人員對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護理理念的轉變,實施規范化綜合護理管理護理,可減少術后并發癥,從整體上提高產科、新生兒科、小兒外科護理水平,確保新生兒術后恢復,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達到患兒家屬滿意、社會滿意的雙贏局面;并對全市規范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護理管理有廣闊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胎兒新生兒圍術期實施無縫隙綜合護理管理,是獨具婦幼保健特色的創新性護理管理模式,可促進產科、新生兒科、小兒外科護理發展及學術交流。在目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積極做好出生缺陷防控任務,減少不必要的引產,提高消化系統疾病新生旱拇婊盥剩減少并發癥,降低住院費用,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新生兒生存質量,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達到患兒家屬滿意、社會滿意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俞鋼.臨床胎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234-244.

[2]高麗麗,李娜,劉旭明,等.新生兒腸造口的護理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世界,2016,5(3):171-173.

[3]馬紅彩. 新生兒先天性肥厚型幽門狹窄的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2):2039-2040.

[4]高潔.新生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10(28):185-186.

[5]劉笑容,腹腔鏡下治療新生兒十二指腸梗阻的圍手術期護理[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10):110-111.

[6]鄭麗麗,諸紀華,鐘菊紅,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10例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5,14(1):38-40.

[7]陳菊英.新生兒全麻術后蘇醒期的監護[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5(11):105-106.

[8]楊春霞,孫麗榮.新生兒全麻術后蘇醒期的觀察與護理[J].大家健康雜志,2012,6(1):27.

[9]張紅艷,任志東,馬小香,等.30例新生兒小腸閉鎖的術后護理[J].全科護理,2016,9(14):926-927.

[10]唐緒容,唐梅.新生兒先天性食道閉鎖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8):1441-1443.

[11]李素芳.新生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圍手術期護理[J].淮海醫藥,2002,20(3):232-233.

[12]陳少春,唐吉榮.先天性腸閉鎖及腸狹窄的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J].現代護理雜志,2005,11(15):1209-1211.

[13]陳小蓮,黃西妹.新生兒胃腸穿孔圍手術期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1996,3(3):26-27.

[14]賈愛玲,賈翠玲,杜美春.新生兒PICC導管的臨床護理方法[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8):266-267.

[15]陽朋輝,劉小容.新生兒腸閉鎖的術前術后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2016,(1):71-72.

[16]馮婕.新生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4):207-208.

篇(5)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管理;親情服務;臨床價值

手術室是醫院中重要的治療場所,但是手術屬于一種應激源,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會出現程度各異的焦慮、抑郁情緒,導致其心率、平均動脈壓等均會出現波動,不利于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1]。本研究分析親情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計80例患者在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行手術治療,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為22~69歲,平均年齡為(42.3±3.3)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為24~68歲,平均年齡為(42.5±3.1)歲。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平均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實施組間對比研究。

1.2方法

圍手術期,2組均行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基礎護理、用藥后自導、飲食控制以及常規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應用親情護理服務,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2.1術前護理

1.2.1.1術前準備

護理人員要注意儀表儀容,在與患者溝通時,要面帶微笑,使用溫和的語言,告知患者術前的注意事項,并囑咐其加強皮膚護理;告知患者術前6小時要禁食禁水,囑咐其及時地取下活動義齒、手表等物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營養狀況和精神狀況[2];為其介紹手術治療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驟、預期效果以及注意事項等,為其講解手術室內的環境和主要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要為患者詳細地講解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及其有效預防對策,以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2.1.2心理護理

要全面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并結合其病情特點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其內心訴求,要尊重患者、關心患者,將患者當作家人去對待,在了解其內心困惑的基礎上耐心地為其解答,并引用臨床治療的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3-4];同時也要注意完善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鼓勵家屬加強對患者的陪伴,要理解、支持患者。

1.2.2術中護理

1.2.2.1熱情迎接

當患者入至手術室后,相關護理人員要及時地、熱情地迎接;同時要及時地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安慰患者,要加強對患者的陪伴;手術室內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以盡量地減少各種應激源,使患者的身心處于相對穩定的水平上。

1.2.2.2術中安撫

在術中麻醉時,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并及時地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穿刺等操作;針對疼痛難忍的患者,要及時地告知主治醫生;術中在執行相關手術操作時,要注意避免制造出噪音,以免刺激患者從而使其出現各種應激反應;針對過度緊張或恐懼的患者,要握住其雙手,并加強與其交談,以分散其注意力。

1.2.3術后護理

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觀察,注意觀察患者的肢體等部位是否有損傷,同時需對其切口情況以及術后的精神狀況進行全面監測;要及時地為患者講解手術的進展情況,以增進患者對自身疾病和手術治療效果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可以有效地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可以安心養病。

1.3觀察指標

觀察護理前后2組心率、平均動脈壓和焦慮、抑郁評分,記錄2組滿意度。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4]和抑郁自評量表[5]評估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滿分為100分,得分越低,情況越好;使用滿意度量表[6]評估患者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對比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前后2組心率、平均動脈壓和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心率、平均動脈壓和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上述指標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滿意度為80.0%,觀察組滿意度為95.0%,2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醫改的不斷深化,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服務水平已成為患者選擇就醫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因此如何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滿意的優質護理服務已成為各級醫院護理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熱點、焦點問題[7]。近年來,親情護理服務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逐步擴大。有研究指出,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對患者應用親情護理服務,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維持其心率、平均動脈壓的基本穩定[8]。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和焦慮及抑郁評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親情護理服務在手術室圍手術期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滿意度,因此,值得推廣使用。

作者:萬衛紅 謝琴 胡丹 單位: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楊靜.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5):70-71.

[2]楊春燕.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25(17):124-125.

[3]李珍珍.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護士,2013,11(25):321.

[4]鄒利平.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延邊醫學,2014,9(36):83-84.

[5]黃曉明,廖瑞熹,賴妮,等.圍手術期親情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4,12(11):26-28.

篇(6)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選擇因股骨頸骨折入院的老年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均在60歲-85歲。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對患者進行抬高下肢并行皮牽引、制動,完善術前檢查。在全麻下行全髖置換術。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的護理,特別是術后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2結果

本組25例患者全部隨訪,隨訪時間3-6個月,98%無并發癥發生。關節功能優95%,良5%。平均下床時間為4-5天,住院時間為14天。3圍手術期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與活動絕對臥床,患肢制動,可進行肌肉收縮、足趾功能鍛煉。臥床患者應防止褥瘡的發生。

3.1.2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為主,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飲食及水果。

3.1.3特殊藥物甘露醇需快速靜脈滴注,250ml在半小時內輸完。用藥期間關注血壓、尿量、腎功、血電解質(低鈉高鉀)。4并發癥

4.1出血觀察生命體征、神志、尿量、肢體末梢血供等,注意觀察有無合并血管損傷。

4.2神經損傷觀察患肢的感覺、活動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

4.3感染觀察體溫、血象變化。留置尿管的鼓勵多飲水,每天會陰護理2次,定時夾閉尿管訓練膀胱功能,及早給予拔除。鼓勵病人深呼吸、痰液粘稠者給予翻身叩背、霧化吸入。

4.4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觀察下肢有無疼痛、腫脹、靜脈擴張、腓腸肌壓痛。加強小腿肌肉靜態收縮和踝關節的活動、理療、預防性抗凝治療。

4.5肌肉萎縮、關節僵硬早期進行肌肉收縮鍛煉,根據患者活動能力,盡早進行肌肉收縮放松運動及未固定關節的各項運動。

4.6壓瘡觀察患者疼痛部位。注意尾骶部皮膚情況。臥床患者定時翻身、抬臀。5術后護理

5.1與活動搬運時可用中單拖住髖關節;抬高患肢15-20cm,外展中立位放置,嚴禁內收、外旋、患髖屈曲小于90度。術后即可進行肌肉收縮鍛煉,在病情允許范圍內可進行屈伸膝關節、踝泵等功能鍛煉。

5.2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高蛋白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5.3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疾病。

5.4呼吸道管理

5.4.1遵醫囑吸氧,保持通暢,觀察療效。

5.4.2鼓勵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時翻身扣背、霧化吸入。

5.5切口護理

5.5.1觀察切口敷料情況及切口愈合情況,有無紅腫熱痛、滲液。

5.5.2妥善固定切口引流管,保持通暢,觀察引流量、色、性質。如果引流液短時間內突然增多,顏色鮮紅,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5.6疼痛護理

5.6.1評估疼痛的級別,針對引起疼痛的原因,給予相應處理,如調整等。

5.6.2宣教減輕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療法、轉移注意力,減輕心理負擔,保證足夠的睡眠。

5.6.3疼痛>4分,原因明確的按醫囑盡早給予止痛藥,觀察止痛效果。

5.7導尿管的護理

5.7.1妥善固定,保持通暢。

5.7.2觀察尿液的量、色、性狀。

5.7.3間歇夾閉尿管,訓練膀胱功能,盡早停尿管。

5.7.4留置者一天2次會陰護理。

5.8藥物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預防血栓。囑患者注射后按壓注射部位5-10分鐘,必要時延長按壓時間。注意觀察注射部位有無小血腫出現,偶有過敏反應。

5.9功能鍛煉

5.9.1術后當天患肢伸直位,不可內收、過度外翻。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消失后即可進行踝泵練習。

5.9.2術后第一天踝泵、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腘繩肌鍛煉。

5.9.3術后第三天引流管拔除后,增加練習幅度,根據情況早期扶拐杖下地行走。下地時患肢先下地,上床時健肢先上床。6并發癥觀察護理

6.1出血觀察生命體征、切口敷料、切口引流等。

6.2假體脫出宣教術側髖關節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嚴禁內收、外旋、蹺二郎腿,患髖屈曲小于90度,翻身時盡量患側臥位,健側臥位時兩腿間墊軟枕。搬運時患肢避免托、抬。如髖部活動時突發劇烈疼痛、髖部畸形、下肢短縮、髖關節彈性固定,及時通知醫生。7教育

7.1與活動患肢抬高15-20cm,防止患肢內收、外旋,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足尖向上)防止關節脫位。3個月內禁止盤腿、深蹲、6個月內禁止側臥。側臥時患側臥位,雙腿之間墊軟枕,早期使用助步器或拄拐活動。

篇(7)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6(a)-135-01

老年患者臟器功能退行性改變明顯,支氣管腺體增生,分泌物增多,黏膜纖毛清除功能降低,代償功能較差,常合并呼吸道疾病,腹部手術使患者創傷加大,疼痛使患者無力咳嗽,且臥床減少運動,極易發生肺部感染,尤其是墜積性肺炎,如未控制病情,會導致呼吸衰竭的發生。本科通過加強圍術期的呼吸道管理,改善肺功能,增強體質,使患者順利渡過圍術期,預期康復。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在2005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行腹部手術210例,其中,男150例,女60例,年齡65歲~88歲,其中基礎病多、瘦弱、體質差者21例,有吸煙史者108例。行胃空腸吻合術35例,膽囊摘除術53例,疝修補術95例,慢性闌尾切除術10例,右半結腸癌腸切除腸吻合術17例。

1.2術前

1.2.1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治療方案,介紹成功病例,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

1.2.2了解病史,協助做好各項輔助檢查,發現患者潛在的基礎病。增強體質,治療基礎病,預防感冒,保證睡眠,使患者的機體狀態能夠承受手術,減少并發癥發生。

1.2.3 行深呼吸及咳嗽、咳痰訓練目的是預防術后肺部感染、肺不張及墜積性肺炎。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方法,咳嗽前應先緩慢深吸氣,吸氣后稍屏氣片刻,然后爆發性咳嗽。一次吸氣可連續咳嗽3次,重復多次可促使分泌物排出[1]。叩打震動方法指導并演示給患者及家屬看:手彎曲成叩杯狀,腕部彎曲,輕輕叩擊胸背部,使黏稠的痰液脫落,咳嗽時容易脫落。針對已有肺部疾病者,應用敏感抗生素,有吸煙史者應戒煙2周以上,做好各項充分準備,待病情控制后再行手術。

1.3術后

1.3.1病房環境溫度20~22℃,濕度50~60%。

1.3.2生命體征平穩后,抬高床頭30~45°,以利于患者咳嗽、咳痰。生命體征平穩后,鼓勵患者床上翻身,變換,24 h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先扶床沿緩走,逐步增加活動量,促進腸蠕動,增加患者咳嗽、咳痰的耐力,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1.3.3維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持續吸氧,注意觀察血氧飽和度,如低于90%應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改善血氧飽和度。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咳痰,如痰液堵塞,無力咳出,應及時吸痰,以免發生窒息。

1.3.4疼痛的護理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指導應用放松療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導患者及家屬咳嗽時兩手放在腹部兩側,輕輕向切口擠,減少切口張力,減輕疼痛。必要時應用止痛劑,避免患者因疼痛而不敢咳嗽、咳痰,致使痰液積聚,引起呼吸道感染,術后及時有效的鎮痛是有效咳嗽的前提。

1.3.5生命體征的監測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經常巡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3.6霧化吸入是常用的濕化氣道、降低痰液黏稠度的干預方法[2]。應用霧化吸入使藥液濕化呼吸道,發揮消炎、鎮咳、祛痰、解除支氣管痙攣的作用。常規霧化吸入,一日2次,濕化液為0.45% NaCl溶液加80 000 U的慶大霉素和1支糜蛋白酶或0.45% NaCl溶液加異丙托溴銨1支。霧化后予翻身、叩背,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1.3.7腸蠕動恢復后,鼓勵患者適當飲水,最好的飲水方法是每次少量約30~50 ml,每小時飲水1次,以胃腸道感覺舒適為度,這樣對呼吸道濕化效果較好,防止分泌物干涸、結痂,促進痰液稀釋易排出[3]。

1.3.8叩背注意事項需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及呼吸變化,如出現氣喘、心跳加快、面色發紺等情形,必須馬上停止。

1.3.9有效控制感染術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暢,特別是上腹部手術要防止膈下積液和感染,以免影響呼吸運動和引起肺部感染。

2 結果

通過圍術期呼吸道管理,避免了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的發生,所有患者預期康復

3 討論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腹部手術后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并發癥之一,其病死率高居各種并發癥之首[4-5]。本科加強了圍術期呼吸道管理,尤其重視術后1周內呼吸道的護理,積極采取一系列的護理措施:術前教育、深呼吸訓練、正確咳嗽方法及變換、背部叩擊、呼吸道濕化、協助排痰等,從而降低了呼吸道并發癥的發生率,避免了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的發生。患者預期康復,臨床應遵循預防為主,護患配合,綜合護理的原則,以最大限度減少呼吸道并發癥。

[參考文獻]

[1]潘偉平,林嘉旋,安邦怡.咳痰困難患者有效排痰方法的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0):949.

[2]汪云霞.超聲霧化吸入與氧氣霧化吸入在臨床應用的選擇[J].家庭護士,2006,4(12):3-4.

[3]俞繼英,邵愛山.慢性肺部疾病的排痰護理[J].護理學雜志,1995,10(6):333-335.

篇(8)

【摘要】通過對圍手術期主要護理職責以及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目的重視圍手術期護理質量。從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的內容包括手術前護理,手術中護理,手術后護理三階段護理總結了發揮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的作用。

【關鍵詞】圍手術期;圍手術期護理;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作用

圍手術期是指病人從入院準備手術直到術后康復,將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三期的護理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為病人提供全程護理的一種工作方法。圍手術期病人不僅受到疾病本身影響,還受到麻醉和手術打擊。不論何種手術,均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另外,手術也可能改變個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甚至給家庭帶來危機,對病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1]。因此,積極采取預防措施,確保圍術期病人安全,加強對手術病人護理質量管理,是我們每一個護士應該重視的。我院自2007年6月以來加強了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確保手術成功,病人滿意,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 圍手術期護理主要職責

是在術前全面評估病人的身心狀況,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備耐受手術的良好身心條件;術中確保病人安全和手術的順利實施;術后幫助病人盡快地恢復生理功能,防止各種并發癥和殘障,實現早日全面康復的目標。

2 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目的

手術治療具有風險性,在通常的情況下,手術可使受術者康復,同時手術又可能有威脅生命的潛在危險,所以說手術治療具有兩重性。對一個手術病人護理來講,涉及到急診科、手術室、各有關外科室三大體系的護理質量。檢驗圍手術期護理工作質量的一個客觀標準則是否讓病人處于最佳身心狀態接受手術,和諧配合手術。面對千差萬別的受術對象,要對每位病人進行精雕細刻般正確的生理和心理,這就要求護士,不但應有較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必須具有嚴格性、協作性、主動性相統一的高尚道德情操,對工作認真負責、遵守規章,嚴于慎獨精神。為此制定了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

3 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的內容

為提高治療護理質量,減少手術并發癥和病死率,加強圍術期護理質量管理,現就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分別闡述。

3.1 手術前護理

3.1.1 手術前護理:指病人準備手術進入手術室這一時期的護理,完善手術前準備是手術成功的重要步驟。[2]

3.1.2 護理重點:評估和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給予病人有關的健康教育,指導適應術后變化的鍛煉。減輕焦慮;促進術后脈搏和血壓的穩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的用量;減少病人術后對止痛劑的需求;增加病人術后活動的主動性;降低手術后感染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3]。對手術病人而言,醫師下達醫囑確定手術方案和手術日期,護理工作應分層次地進行,包括技術上的準備和心理上的準備。

3.1.3 手術前常規準備

(1)健康宣教,加強對病人的術前指導和心理護理。 待手術期間,病人心理復雜,常常既盼手術,又怕手術,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心理 。常常夸大手術的危險性;不理解麻醉的過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對預后悲觀。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強病人的控制感。進行術前教育,安排病人參加娛樂活動都可以達到較好效果。護士針對病人不同心理狀態進行心理護理,通過交談啟迪開導,解除疑慮,給予安慰支持,使病人正確對待手術和樹立信心,努力讓病人感到滿足以保持其術前身心處于最佳狀態[4]。病房護士和手術護士一同與病人進行術前健康宣教,包括術前戒煙,皮膚準備及禁食禁飲,指導術前訓練。講解術后早期活動的目的,術后可能留置的各種引流管、導尿管,指導術后必須進行的鍛煉,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和肢體活動,排便練習,告訴病人取下假牙、眼鏡,發夾,手表和首飾、錢等貴重物品給予妥善保管。囑病人不化妝,不穿緊口襪子。

(2)胃腸道準備,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飲。

(3)手術區皮膚準備,皮膚準備是預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環節,包括清潔皮膚,剃除毛發、沐浴、洗頭、修剪指甲,更換清潔寬松衣服。

3.1.4 急診手術準備:急診手術必須爭取時間,根據病情在做好必要的急救和處理同時,盡快完善術前準備,以贏得手術治療機會,處于休克狀態,應立即建立兩條靜脈輸液通道迅速補充血容量。通知病人禁食禁飲,迅速做好皮膚準備、藥物過敏試驗、急查血、出凝血時間、血型、交叉試驗。

3.1.5 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創造良好的環境。正視病人的情緒反應,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疑問,給予支持和疏導,通過護士良好的技術護理和心理護理,熱情耐心,有禮貌地介紹病室和手術室的環境與規章制度。實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宗旨,通過心理護理使病人感到溫暖、安全和受到尊重,增強受術信心和產生樂觀情緒,順利配合手術。

3.2 手術中護理

3.2.1 手術中護理:指從人手術室到手術結束回到恢復室(觀察室)或外科病房之間的護理。

3.2.2 護理重點:主要協助病人緩解因面對手術和在陌生的環境中所產生的害怕和無助等,使病人有安全感,保證病人順利安全進行手術。術中補液、輸血、準備、文件記錄和手術中病情觀察、保持體內各方面平衡,對術后病人的康復減少并發癥密切相關[5]。建立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書面交接班制度,嚴格執行手術室各項制度和護理操作程序。

3.2.3 全體手術人員團結協作。 手術的成敗,主要在于醫師、護士、麻醉以及全體手術人員是否按照手術規程,密切配合;是否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和查對制度;準備器械設備是否完好無損;各項手術必須物品齊全無缺。

3.2.4 靜脈輸液:短時間內迅速補充血容量,以及保證藥物及時達到體內。

3.2.5 病人擺放,手術取決手術方式、切口位置等。手術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的舒適與安全;有利于暴露手術野,方便術者操作;對呼吸、循環影響最小;不使肢體過度牽拉或壓迫而受損;肢體不可懸空放置,應有托架支持。

3.2.6 手術過程中的觀察,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現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確保病人的安全。

3.3 手術后護理

3.3.1 手術后護理:指病人手術后返回病房直到出院這一階段的護理,現在手術護士一同參與回訪病人情況。

3.3.2 護理重點:是創造有利于病人從手術的創傷中逐漸恢復的最佳條件,盡量預防并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有計劃地有目的開展專題講座活動,定期開展護理查房活動,根據臨床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深靜脈血栓形成與肺栓塞的預防、抗生素的正確配伍、感染的預防、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等。典型病例,及時組織護士學習,通過查房找出問題,統一要求,改進工作。

(1)術后病人的臥位,未清醒前取側臥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腰麻病人術后去枕平臥 6 小;硬膜外麻醉病人平臥 4-6 小時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顱腦部手術可取15° 30°頭高腳低斜坡臥位,如病人伴有休克,應取仰臥中凹位,即下肢或床腳抬高20°, 頭部和軀干同時抬高 15°的;腹部手術后,多取低半坐位臥式或斜坡臥位,以減少腹壁 張力;脊柱或臀部手術后可采用俯臥或仰臥位。

(2)正常生理功能的維護,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有嘔吐物及時清除。給氧,如發現病人煩躁不安,鼻翼煽動,呼吸困難,應立即查明原因,盡快處理。病人生命體征平穩后,鼓勵床上翻身,變換,鼓勵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檢查皮膚的溫度,濕度和顏色;觀察敷料滲血情況。

(3)控制疼痛,增進舒適,采取合適,藥物止痛和減輕焦慮,使用止痛藥物之前數呼吸,若呼吸次數低于12 次每分鐘,不能給藥。

(4)引流管的護理,妥善固定;保持通暢。每日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按需要進行特殊護理,如沖洗;不過久留置各種引流。

(5)并發癥觀察及預防,特別是要正確判斷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及處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6]。協助病人早期活動, 下床行走; 臥床病人做床上移動和翻身;腹部按摩;鼓勵病人每小時需要重復做深呼5 10次;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避免術后嘔吐物誤吸,防止繼發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及早糾正低血鉀,酸中毒等;鼓勵和協助不習慣床上排尿者在床沿,或站立排尿;積極解除排尿困難,防止尿潴留誘發尿路感染;鼓勵留置導尿病人飲水,沖洗泌尿道,觀察排尿情況 。避免和及時處理術后腹脹,嘔吐等導致腹內壓增高因素;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均與術后臥床,缺乏活動有關。一般手術病人均應鼓勵于術后 24-48 小時內下床活動, 但循環呼吸功能不穩定,合并休克,極度虛弱,或是血管手術,成型手術,骨關節手術后病人應根據情況選擇活動的時間。下床活動要循序漸進,可由第一天在床上坐起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至坐床邊椅上數分鐘,然后再開始床邊,房間內和走。

3.3.3 加強心理護理。 手術完畢護士要細心周到處理,手術室護士要親自護送病人回房,搬動時注意保護切口,盡量減輕病人的痛苦,輕抬輕放,擺好位置。病人經過長時間手術,體力消耗很大,極度疲勞,同時又擔心手術的成敗和術后傷口疼痛,這時非常需要護士的體帖與開導。病房護士要勤觀察,勤護理,及時了解病情及精神狀態,同時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心理特點,給予相應的護理。采取靈活措施,善于用解釋、開導、啟發、鼓勵等方法,以達到減輕癥狀,建立康復信心的效果,使病人處于接受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 李夢櫻.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

[2] 李夢櫻.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

[3]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4]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篇(9)

骨科患者通常需要進行手術,且手術過程比較復雜,需要運用到大量的器械醫療設備,為保障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護理人員應做好對應的術前準備和圍手術期護理,基于此,本研究重點探討骨科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配合體會以及器械和外來植入物的管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男78例,女42例,年齡24~62歲,平均(37.5±2.6)歲;患者手術類型:92例植入接骨板,8例脊柱內固定,12例膝關節置換術,8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均采用骨科外來植入物和器械,器械的專業操作性強,醫學與器械生產公司形成良好合作關系,共同確保手術的安全性。1.2方法120例均給予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成立專門的骨科患者護理小組,并制定科學的手術室操作規章制度[1],加強相關護理人員的培訓,提升其專業操作技能,從術前、術中和術后3個環節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1.2.1手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手術前,應及時到患者病房巡視,與患者進行必要的溝通,通過查看病歷、交談等方式[2],掌握患者的病情與常規檢查結果。仔細向患者說明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手術的安全系數,術前身體調整方法,要求患者全面配合手術,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和疾病健康知識知曉率。同時,護理人員需關注患者的心態變化,當患者出現焦慮、消極等不良情緒時,必須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給患者講解手術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手術信心,調整患者身體、心理狀態。1.2.2手術過程護理護理人員應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對相關手術器械進行消毒殺菌,如墊、高頻電刀等,在術中挪動患者時,應指定4名以上的專業人士,利用腰背部墊橫單,將患者以平托的方式移到手術床上,保障患者的舒適性。為患者建立其靜脈通路,調整好患者麻醉,密切關注患者手術的進行情況,及時給主刀醫師傳遞器械,提升手術的效率。與器械管理人員一起清點手術器械、設備、植入物數量,并做好記錄。植入物的產品保證書一式三份,一份須粘貼在護理記錄上,放入患者的病例檔案,一份須粘貼在植入物的登記本中,另外一份須粘貼在材料登記表中,經由相關醫師簽字,以備日后查證。1.2.3手術后護理關閉患者體腔前,護理人員、器械管理人員應再次共同確定器械數量。在完成相關工作后,跟臺人員應仔細對外來器械進行清洗、去污、消毒、殺菌,對器械及時烘干與上油,由雙方人員確認無誤后,在清洗單上簽字。其他手術器械經由護理人員清洗后,須統一送至CSSD中心清洗消毒[3]。此外,護理人員應護送患者轉入普通病房,并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好引流管、敷料更換等方面的護理工作。1.2.4管理器械與外來植入物的方式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手術類型與方式,聯系對應的器械公司,將手術所需要的外來植入物和器械統一送到CSSD去污中心,手術科室派遣專門的護理人員去到CSSD去污中心,與器械公司的人一起清點核查器械,包括患者的性別、姓名、手術類型、手術部位、植入物類型、數量和規格等。雙方人員確認無誤后,在清點簽收單上簽名。CSSD在接收醫院送來的器械后,應及時對器械進行清洗、去污、檢查包裝等,包裝中放好5類化學方面的標示卡,包裝外粘貼相關指示膠帶,標注患者姓名、具體手術時間、主刀醫師、消毒負責人等,完成以上工作后,須做好生物監測工作,只有確定生物監測合格后,才可送到手術室。1.3評定標準護理滿意度評定:對手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護理質量進行評定,總分共100分,每項25分,85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4~60分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結果

120例骨科患者均安全完成手術,通過調查其護理滿意度情況可知,非常滿意115例,滿意5例,不滿意0例,護理總滿意度達100.0%。

3討論

骨科患者大多采取手術的方式,在手術過程中通常會應用大量器械和外來植入物,為確保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必須加強其管理,并配合對應的圍手術期護理。首先,做好患者術前病房巡視,提升護理人員骨科專業知識技能,增強患者康復信心;其次,護理人員應全面掌握器械的應用方式與其獨有性能,嚴格遵守手術操作程序,加強與主刀醫師的配合,科學地縮短患者手術時間,避免患者出現其他感染等并發癥狀;最后,規范地接收外來植入物,保障器械的質量,從而提升患者手術的成功率。本研究中,對120例骨科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并加入對應的器械和外來植入物管理方式,經過手術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達100.0%。綜上所述,將針對性圍手術期護理方式和器械、外來植入物管理用于骨科患者護理過程中,能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馬慧羅,王曉娟,王湘萍.集束化護理在預防外來器械手術部位相關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2):260-261.

篇(10)

臨床心臟疾病患者治療的主要方法包括心臟介入,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是介入成功的關鍵[1]。本文為探究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臨床成效,選取我院收治的心臟介入治療患者80例,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進行心臟介入治療的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5±2.1)歲;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0±2.5)歲。兩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臨床診斷標準

(1)兩組均符合心臟介入治療的標準[2];(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3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基礎護理,包括手術前后協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生命體征的密切監測、遵醫囑完成各項治療和護理等。除上述常規護理以為,觀察組運用安全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如以下方面。

1.3.1心導室的安全管理

心臟進行介入治療和檢查的地方為心導室,心導室與普通手術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應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醫院領導應當根據本院心導室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制度內容主要涵蓋:操作規范、管理規范、醫護人員職責及相關儀器設備管理方面的諸多內容。依據有關規定對所有工作人員產生一定的約束力,促使工作人員能夠合理有效進行各項工作。

1.3.2成立專門的管理組

護士長應當根據科室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設立相應的心導室管理組。選出年資較長的護士擔任組長,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每個小組分工應當明確,在儀器設備管理、消毒滅菌、日常運行等方面,都要將具有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組成員。護士長負責監督,并定期對管理的效果進行統一評估和檢查,對于管理不當的地方護士長應當督促護士及時改正。

1.3.3加強對護士有關心臟介入治療的操作技能培訓

科室護士長應當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可選擇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總培訓者,針對心臟介入方面的各個操作環節進行統一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嚴格按照醫院制定的相關規范制度進行,從而提高護士護理流程的規范化。

1.3.4定期進行專業技能考核

護士長定期對護士進行心臟介入知識方面的專業技能考核,并制定相應的獎罰規定,鼓勵護士提高學習效率。能夠及時發現每個護士在工作中的問題,并針對急救過程中出現的不良情況及時解決,從而不斷提高護理服務管理質量,促進護士護理水平的增高。

1.4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情況;(2)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情況對比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觀察組低,(P<0.05),見表1。2.2護理滿意度方面兩組進行比較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100%優于對照組80%,(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各種心臟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心臟介入治療是目前較為先進的心臟病治療技術,為提高治療的成功率,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安全護理尤為重要[3]。本文通過探究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臨床成效,臨床數據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包括基礎護理和操作規范方面評分分別為(94.65±3.27)分、(93.42±2.28)分,對照組分別(79.53±4.05)分、(77.36±2.85)分,對照組評分比觀察組患者低;對照組滿意度80%明顯比觀察組滿意度100%低。綜上所述,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運用護理安全管理后可以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在改善護理質量的同時,使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應廣泛推廣應用。

作者:戴曉鷗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血管外科

參考文獻

上一篇: 經濟學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下一篇: 少兒音樂教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首页 |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亚洲中文字幕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