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8 10:59: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可再生能源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目前在中國,可以形成產業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電站)、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是可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既是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有效補充手段,也是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是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最終能源選擇。
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氣等。按類別可分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小水電,化工能(如醚基燃料)等。
2可再生能源概述
2.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利用、循環再生的一種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熱能等。隨著世界石油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認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人類歷史進程中長期依賴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薪柴、秸稈等屬于生物質能源,另外還有水力、風力等,這些能源大部分都來自太陽能的轉化,是可以再生的能源資源。
人類近代社會大規模開發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其能量來源實際上也是源自太陽能的轉化,但它們是地球在遠古時期的演化化過程中形成和儲存下來的,對于我們人類來說一旦用完就無法恢復和再生,因此屬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資源。
2.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意義
2.2.1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農村是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最薄弱的地區,能源基礎設施落后,許多農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稈、薪柴等生物質低效直接燃燒的傳統利用方式提供。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解決農村居民生活用能問題,可以將農村地區的生物質資源轉換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為農村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潔的能源供應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保障。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消費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長壓力大,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能源問題,不斷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選擇,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基本要求。
2.2.3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領域、促進經濟轉型、擴大就業的重要選擇。可再生能源資源分布廣泛,各地區都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件。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主要是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有效拉動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擴大就業,推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2.2.4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生態系統脆弱,大量開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對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長較快,對氣候變化影響較大。可再生能源清潔環保,開發利用過程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對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環境、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現在我國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但是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整體上缺乏科學規劃,發展不均衡;有的成果實際推廣應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規模化生產之前的成本也較高,配套設施跟不上;在新能源產業方面面臨著基礎設施和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嚴重缺失的問題。
4加強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1科學評估,加強產業引導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學評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資源潛力。根據我國國情,考慮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運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節能政策體系,建立能源管理機構和咨詢機構,使得政策對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制度保障具有綜合性和戰略性。
4.2加大投資力度與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因此要加大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力度,從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發的技術性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投資巨大、外部性明顯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必須以足夠投入,建立公共研發平臺和檢測平臺,成立工程技術中心,在技術研發、風險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形成集研發應用于一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
4.3實現多元化發展
大力發展除風能、太陽能之外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質能源、沼氣、垃圾焚燒、地熱等。生物質能源在中國發展潛力巨大,應重點發展農林廢棄物(如秸稈)發電、生物質液體話(如生物柴油)和生物質燃料等。
4.4注重基礎設施的完善
堅持實用性第一的原則,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如電網布局、新能源汽車賴以運行的充電站建設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為新能源的應用提供基本條件;調整能源利益結構。
為加快建筑節能工作步伐,推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應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及建設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的實施意見》、國家發改委、建設部《關于加快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全市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本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應用的重要意義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地能、太陽能、風能。它具有清潔、高效、環保、節能、經濟、保護資源的特點。因此推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應用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促進能源互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市太陽能、淺層地能等資源豐富,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特別是在建筑中應用的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國家和省相繼出臺了有關鼓勵措施和政策,積極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將極大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二、推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指導思想及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刻認識節能減排的重大戰略意義,以服務服從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發展,加大城鄉建設的科技含量和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城鄉建設水平,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與進步。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社會需求機制,搞好示范工程和技術推廣,加快普及和推進太陽能、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切實轉變建筑能源增長方式,降低建筑對常規能源的消耗,促進節能減排。
(二)目標任務
1、全市范圍內推廣應用太陽能和地源熱泵技術。
2、對新建項目要積極引導和鼓勵應用可再生能源。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公共項目(體育館、圖書館、文化館、影劇院、大會場、車站等)都要應用可再生能源。
3、對已投入使用的公共建筑,重點是機關辦公場所、賓館、酒店、寫字樓等耗能大的建筑物要逐步進行改造,采用可再生能源。
4、對已投入使用的住宅樓,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有計劃地進行改造。
三、建立推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應用長效工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城建局是我市可再生能源系統建設和運行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可再生能源系統建設及應用監督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任務是制定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政策規劃,實施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組織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申報實施,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支撐和保障體系,推進建筑用能結構調整和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長期平穩發展。
(二)積極宣傳推廣。充分發揮輿論導向與監督作用,大力宣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的意義,積極推廣具有示范效應項目的運作模式、技術應用、運行管理等成功經驗,營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的社會氛圍。
(三)建立完善激勵機制。
1、降低運營成本。對應用可再生能源的項目,系統用電電費按民用電價收取,免收水資源費。
2、補助資金的核定。采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項目,政府將視財政情況予以相應補貼;采暖、制冷等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工程項目,享受城市集中供熱收費和補貼政策;利用中水回用、污水處理以及垃圾降解、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的建設工程項目,給予相應資金補助;對在村鎮建設中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工程項目,將根據可再生能源工程總投資額給予相應的獎勵補貼。對在可再生能源系統建設應用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3、成立專家機構。市政府成立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專家咨詢機構,切實為應用可再生能源的項目提供技術保證。
4、加強政務服務。加強對從事可再生能源經營企業的服務,簡化辦事程序,實行一站式服務,不斷提高辦事效率。
5、培育產業發展。政府將按照省建設廳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系統設備及配套材料的行業標準和市場準入制度,積極吸引和鼓勵國內外可再生能源生產企業在我市投資建廠,強力推動我市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加強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建設管理與運行管理
(一)加強過程控制與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1、根據地域、氣候、資源等情況,制定《*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劃》;研究太陽能、淺層地能、污水源等可再生能源的適用性,形成可再生能源技術設備的可持續維護管理模式,建立嚴格的技術標準及技術規范等,提高可再生能源技術及應用水平。
2、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由建設單位按基本建設程序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可再生能源系統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由建設單位招標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實施,并執行相應標準;使用水源熱泵系統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單位須在水資源管理機構辦理地下水開采、回灌手續。
3、建設單位在選用可再生能源技術(設備)時,應執行國家制定并公布的推廣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錄和山西省制定并公布的推廣使用補充目錄及市建筑節能管理機構備案目錄,嚴禁使用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民用建筑材料和設備。
4、市城建局建筑節能管理機構應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進行跟蹤監督檢查,根據需要組織專家對示范項目進行技術指導、咨詢服務。
5、建設單位委托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檢測機構對完成項目進行檢測,建筑節能管理機構根據檢測報告和其它相關資料組織專家進行驗收評估。
6、根據建設部、財政部有關文件要求,組織符合條件的項目申報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典型示范,重點推進。
(二)強化運行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1、建設單位應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能耗統計報表分析制度,對建筑物用能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定期向建筑節能管理機構上報建筑能耗統計報告。
【keywords】 energy saving;recycled resource;water-loop heat pump system
【關鍵詞】 節能;可再生能源;水環熱泵
中圖分類號 TU831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水環熱泵空調系統可利用的外部能源有太陽能、水(井水、河水、湖水、海水)、土壤能、空氣等。這些能源具有資源無限、可以再生、與生態環境和諧的特點。因此提出可再生能源水環熱泵空調系統對解決暖通空調的能源與環境問題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國外就有很多把可再生能源作為低位熱源應用到水環熱泵當中,其中土壤源作為水環熱泵的低位熱源是在二戰以后就引起人們的重視,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對土壤源水環熱泵進行各種理論和試驗研究,瑞典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開始生產專供冬季采暖的土壤源熱泵機組并已商品化[1]。我國的暖通空調工作者近年來對土壤源水環熱泵開展廣泛的理論和試驗研究。水源熱泵在歐美國家的建筑中也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日本早在1932~1955年間就裝設35座深井水為熱源的水環熱泵系統[2],近年來,在我國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開始廣泛采用以井水源熱泵冷熱水機組作為冷熱源的空調系統,我國的青島還曾提出建造以海水為低位熱源的大型熱泵站的方案。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居世界第二位,年日照時間大于2000小時的地區占全國面積的2/3,處于利用太陽能較有利的區域。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曾進行過太陽能水環熱泵系統的模擬研究。在空氣源利用方面進來我國也進行了雙級耦合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的研究和應用,這種系統就是利用空氣/水熱泵和水/空氣熱泵的耦合,把空氣/水熱泵作為水環熱泵的輔助熱源。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一些外商投資的項目中開始采用閉式環路水環熱泵空調系統,20世紀90年代水環熱泵空調系統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據統計,1997年國內采用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的工程共52項[3],到1999年,全國約有100個項目,2萬臺水源熱泵機組在運行[4]。進入21世紀水環熱泵將得到新的興旺發展,同時21世紀人類也面臨著能源問題的嚴重壓力,為此我們有必要研究探討新型可再生能源在水環熱泵中的應用。
水環熱泵及可再生能源在水環熱泵中的應用
1.1 傳統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的組成
熱泵是一種利用高位能使熱量從低位熱源(低溫熱源)流向高位熱源(高溫熱源)的節能裝置[5]。那么所謂的水環熱泵空調系統是指小型水/空氣熱泵機組的一種應用方式,既用水環路將小型水/空氣熱泵機組(水源熱泵機組)并聯在一起,構成以回收建筑物內部余熱為主要特征的水泵供暖、供冷的空調系統。該系統于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現,故也稱為加利福尼亞系統。該系統于1955年在美國申請專利,很快傳遍美國并早已商品化[5]。
在夏季建筑物的內區和周邊區都供冷的情況下建筑物內部的余熱通過水/空氣熱泵機組由水環路散發到室外。首先,室內側的空氣與制冷劑換熱(此時室內換熱設備為蒸發器)使空氣冷卻下來,熱泵機組里的制冷劑通過壓縮機后進入循環水和制冷劑側(此時的換熱設備為冷凝器)此時制冷劑把熱量傳到循環水中。在冬季建筑物內區需要供冷而周邊區需要供熱,內區排向循環水中的熱量就可以通過循環水帶到需要供熱的周邊區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但是往往在冬季內區向水環路中散發的熱量小于周邊區需求的熱量,使循環水的溫度逐漸降低,當溫度小于13℃時就需要外加的輔助熱源向循環水加熱以補充周邊區的熱需求。而夏季由于熱泵不斷把室內的熱量散發到循環水中,循環水的溫度就不斷升高,當循環水溫升高到32℃時就需要輔助的散熱設備向外界排熱以保持循環水溫在13℃~32℃范圍變化。傳統的散熱和加熱設備是冷卻塔和鍋爐(燃油、燃煤、燃氣、電熱鍋爐)。采用這種高位能(電、燃氣、油等)通過鍋爐轉變為循環水的低位能,再有室內水/空氣熱泵提升后向室內供熱的方式不符合按質用能的原則,是對能源的極大浪費。
1.2太陽能水環熱泵空調系統
太陽能是21世紀人類可期待的能源,我國的的太陽能資源又十分的豐富,因此把太陽能應用到水環熱泵空調系統中就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在水環熱泵空調系統中主要是將太陽能代替傳統的鍋爐等輔助加熱設備。太陽能水環熱泵空調系統又分為閉式和開式兩種, 在閉式系統中當冬季水溫低于13℃時就利用太陽能熱水系統通過板式換熱器對循環水加熱。開式系統又包括三個子系統,既太陽能集熱系統、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熱水供應系統。三系統通過建筑物的消防水池為蓄熱水池連接起來。這樣可以解決太陽能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當循環水溫高于32℃時打開冷卻塔散熱,當循環水溫低于13℃利用蓄熱水池中的水作為循環水給系統供熱。
1.3 土壤源水環熱泵空調系統
土壤源水環熱泵空調系統就是利用地下埋管換熱器作為輔助熱源的水環熱泵空調系統。地表淺層是一只巨大的太陽能集熱器,它收集約47%的太陽能[1],盡管其中有一半能量以長波的形式輻射出去,但剩余的能量也十分豐富。在缺乏地下水或者利用地下水源不經濟的地區這種形式尤為顯得可觀。該系統有兩個環路組成,即一次環路、二次環路。當冬季周邊區供熱量大于內區向二次環路中排熱量時,至到二次環路溫度降低13℃時開啟二次環路從土壤中吸收熱量以保證環路水溫。當夏季機組都處于制冷工況時,機組向二次環路中不斷的放出熱量,至到溫度達到32℃時開啟一次環路,此時一次環路向土壤中散熱,以保證整個系統的水溫。
1.4 井水源水環熱泵空調系統
根據地下水循環系統和水環熱泵空調系統水環路(建筑物內循環水環路)是否分隔開,可以分為閉式和開式二種。閉式就是通過板式換熱器把地下水環路和建筑物內循環水環路分開,如圖1.4.1所示;開式就是直接把地下水和室內的小型水/空氣熱泵機組連接起來,如圖1.4.2所示。之所以應用地下水作為低位熱源是因為地下水終年基本水溫維持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是很好的天然熱/冷源。
在閉式系統中,夏季制冷工況運行時當水環熱泵循環水溫度高于32℃時打開井水源循環系統,二者通過板式換熱器把熱量散發給地下水。冬季當水環熱泵循環水系統的水溫低于13℃時打開井水源循環水系統,二者通過板式換熱器把地下水的熱量傳給室內循環水以保證室內循環水的溫度。開式系統同閉式系統原理相同,不同的是開式系統中室內的水環熱泵循環水就是直接應用地下井水。(附加我國不同地區深井水溫度如下表)
東北北部 中部 南部 華北 華東 西北
深井水溫(常年) 4℃ 8℃~12℃ 12℃~14℃ 15℃~19℃ 19℃~20℃ 18℃~20℃
1.5 雙級耦合水環熱泵空調系統
該系統是空氣/水熱泵和水/空氣熱泵機組的結合供暖,與傳統的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相比,差異在于是用空氣/水熱泵機組代替傳統系統中的鍋爐。
夏季制冷工況運行:當水環熱泵空調室內循環水系統的溫度高于32℃時打開冷卻水系統,室內循環水系統和室外開式冷卻塔系統循環水通過板式換熱器實現散熱的。冬季制熱工況運行: 當循環水溫度低于13℃時帶開室外的空氣/水熱泵機組,此設備也是通過板式換熱器把熱量傳給室內循環水系統以達到加熱循環水的目的。
可再生能源在水環熱泵應用中的優缺點
2.1 太陽能在水環熱泵空調系統應用中的優缺點
優點:①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可用空間大。②太陽能水環熱泵拓寬了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的應用范圍,使內部余熱小或無余熱的建筑物也可以運用該系統。③用消防水池做蓄熱池既節省投資又解決了太陽能的不穩定性,同時多余熱量還可以供生活用水。缺點:①太陽能熱水供應不足或陰天時需要設置輔助加熱器。②夏季仍需冷卻設備
2.2 土壤源在水環熱泵空調系統應用中的優缺點
優點:①地表淺層土壤源是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集熱器,蘊含巨大天然能量。②省去傳統的輔助加熱(鍋爐)和散熱設備(冷卻塔)。缺點:占地面積大,如果埋設淺了土壤溫度和受熱特性易受季節等因素影響,深埋時施工要求和鉆井費用高。
2.3 井水源在水環熱泵空調系統應用中的優缺點
優點:①我國大部分地區常年地下水溫度保持穩定,冬夏均可利用。②省略輔助加熱和散熱設備節省投資。缺點:①鉆井時費用高,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維護要求高。②在采用開式系統時管道容易堵塞和腐蝕。
2.4 雙級耦合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的優缺點
優點:①空氣的利用沒有污染,有利于實現能源、供暖、和環境的協調發展。②有利于降低室外大氣溫度避免“熱島效應”的產生。缺點:①整個系統仍需要冷卻設備。②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冬季空氣/水熱泵機組容易結霜。
可再生能源在水環熱泵空調系統中應注意的問題
3.1 太陽能水環熱泵利用方面
①太陽能的利用具有間歇性和不可靠性,因此設計水環熱泵空調系統時應設置蓄熱曹。②可以將太陽能和其他熱源共同作為熱泵的低位熱源使熱泵的低位熱源多元化,例如將太陽能與土壤源結合。③太陽能是稀薄的能源,在地球表面上的能源密度極低,因此利用太陽能與目前所利用的礦物能相比需要較大的設備投資。
3.2 土壤源水環熱泵利用方面
此系統最關鍵的就是土壤源熱交換器的埋設問題,在使用該系統前首先應對現場進行勘測,先確定熱交換器是采用豎井還是水平方式布置,其次應考慮建筑物的高度,最后還應考慮垂直式或水平式熱交換器的預定位置[6]。地下埋管設計中應注意幾個問題:①土壤的傳熱性能取決于土壤的熱導率、密度和比熱容。②地下埋管換熱器中各管內水流量要分配均勻。③注意換熱器的承壓問題,尤其是垂直埋管,設計中應注意系統最下端管道的靜壓在管路最大額定承壓范圍之內。④注意管溝回填材料的使用。⑤地下埋管換熱器的最小埋設深度也應在凍土層以下。
3.3 井水源水環熱泵利用方面
該系統最大的問題就是地下水的回灌, 回灌一般都存在堵塞問題,也就是說不能100%的回灌,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懸浮物堵塞,因此回灌前要控制懸浮物的含量。二、微生物的生長,因此要回灌前去除水中的有機質或進行消毒殺死微生物。三、化學沉淀,在碳酸鹽地區加酸改變PH值防止化學沉淀生成。四、氣泡阻塞。五、粘性顆粒膨脹或擴散,在水中可注入氯化鈣來解決。另外腐蝕和水質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3.4 雙級耦合水環熱泵利用方面
該系統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北方寒冷地區冬季室外溫度過低造成室外的空氣/水熱泵機組壓縮比過大問題,壓縮比過大最終導致供熱量急劇減小,系統性能系數變小。另外北方寒冷地區冬季室外的空氣/水熱泵機組也存在結霜問題。
結束語
能源和環保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兩大主題,是全球關注的問題。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著的是常規能源的過度消耗與枯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就顯得尤其寶貴。可再生能源在水環熱泵空調系統中的應用達到了即節能又保護環境的目的。是新世紀我們應該大力探討研究和應用推廣的新型節能措施,但對于目前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題應該深入研究,本文就太陽能、土壤源、井水源、雙級耦合水環熱泵空調系統的理論給予了介紹,加深了對這方面理論理解的同時也為更深一步研究試驗奠定了理論基礎。
通過上述我們應該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建筑物的實際情況,經過多方的實際經驗和模擬理論分析選擇利用那種可再生能源的水環熱泵空調系統。
參考文獻
[1] 馬最良.水環熱泵空調系統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 蔣能照.空調用熱泵技術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3] 汪訓昌.水環熱泵系統的熱回收特性及其設計方法[C]. 殷平.空調設計(1).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1-72.
近年來,我市農村沼氣發展迅速,現已累計建設沼氣池12萬余戶,已成為推動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全面了解全市農村沼氣發展狀況,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農村新能源建設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發揮以沼氣為主的農村可再生能源在促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發展現狀
自2001年芮城縣被農業部列為農村沼氣小型工藝試點項目到2002年國家啟動生態家園富民計劃以來,我市先后有13縣(市、區)承擔了國家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的沼氣國債項目建設任務,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共發展戶用沼氣池122109戶,占全市總農戶89.9萬戶的13.6%,鄉村級服務網點134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在建的有7處,建成投入使用的1處,大型沼氣工程在建的11處。
1.1 戶用沼氣發展迅速、覆蓋面大
截止2008年底,全市戶用沼氣發展到122109戶,占全市總農戶89.9萬戶的13.6%,占全省59萬戶的20.69%。全市13個縣(市、區)按照占其總農戶數比例排列前三位的是芮城、稷山、臨猗縣。全市戶用沼氣覆蓋村共計2397個村,占全市總村數3188的73.78%,其中建設規模占所在村總農戶的比例在20%以下的村有983個,20%~30%的有309個村,30%~40%的有452個村,40%~50%的有236個村,50%~60%的有162個村,60%以上的有244個村。臨猗縣占北堡村、新絳縣大聶村等16個村建設規模達到村總戶數的95%以上;建設規模達到100戶的村有238個;占全市總村數的7.4%,建設規模達到1000戶鄉鎮的如芮城縣的西陌鎮等有21個,占全市總鄉鎮數14.48%。
1.2 資金投入大
到2008年底,全市戶用沼氣等項目共投入資金39991.1萬元,其中國家8928.08萬元,省19630.81萬,市560萬元,縣943萬元,農戶自籌9929.21萬元。是近年來國家、省、市、縣農民在農業上投入資金最大的項目之一。
1.3 沼氣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
新絳縣大聶村是個養殖村,全村308戶,共建沼氣池273個,使用率達到95%,一年四季幾乎都在用。沼氣的建成和使用,使該村不僅戶均節煤1.5-2噸,省電200余度,節約生活開支600余元,而且大大減輕了家務用工,減少了環境污染。垣曲縣英言鄉馬灣村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總投資125.3萬元,供氣205戶。在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上,戶用沼氣的推廣和使用,極大的促進了農村“一池三改”工作。清潔了農戶庭院衛生,減少了疾病傳染,深受農民歡迎。
1.4 “三沼”綜合利用的深度和廣度顯著增加
目前全市綜合利用面積達到14.3841萬畝,臨猗、芮城、新絳等縣廣泛開展沼液噴施,沼液、沼渣做追肥,沼液喂豬等多項利用技術,年戶均增收節支達到1500元左右。
1.5 多元化發展加速
目前全市省柴節煤炕連灶(吊炕)已發展2200戶,生物質爐400個。其中吊炕鹽湖區最多,達到400戶,該區的蚩尤村,2008年初開始建設,目前已達15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50%。另外,臨猗縣山東莊村引進總結建設戶用燃秸稈式的地暖,深受農民歡迎。
2 當前以沼氣為主的農村可再能源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當前情況看,盡管運城市以沼氣為主的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取得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但還存在著許多制約運城市以沼氣為主的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因素,要實現運城市農村能源清潔化、環境美好化,必須經驗講壇Experience Forum行業動態地方動態Local 經驗講壇Experience Forum加倍努力。
2.1 資金投入不足,影響農民建池積極性
戶用沼氣國債項目建設,是采取的國家投資一點,省、市、縣配套一點,農民自籌一部分的投資建設辦法。由于我市市、縣兩級財政狀況因素的限制,在配套資金到位上存在缺口,部分村的部分農民建設使用沼氣的積極性不大。據調查表明,萬榮、臨猗等平坦地區每建一個8~10立方米的沼氣池,加上灶具配套費用需要2000元,而垣曲等山區由于池子開挖難,建一套需要2500元,按標準的“一池三改”要求建設,需要3700元左右。目前國家沼氣國債項目的扶持政策,我市(除享受西部政策外)每建一池補貼800元(09年新增項目是1200元),省、市縣共配套400元,合計1200元。其余由建池戶承擔。這樣建成一個沼氣池就要農戶自籌1000~1500元,這對一些尚不富裕的農民來說難以承受,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沼氣事業的發展,不少農戶可望而不可及。
2.2 服務體系運行機制還不規范
戶用沼氣的建成和使用,一方面和消費品如電視機、電冰箱、燃氣灶一樣,都有一個售(建)后服務工作。如灶具的維護(修)、零配件的更換等,另一方面還具存其特殊性,如沼料的投入、沼渣的抽取等,因此健全的后續服務是確保沼氣正常使用的基礎性、關鍵性環節。從調研情況看我市農村沼氣服務體系是從2006年才開始的,現已建成440個。目前存在二大問題:第一,已建成服務站大多數設備不全,運轉不正常,未能發揮其應有的服務功能。其根本原因是資金投入不足。按建設標準,建一個服務站除了技術人員外,最簡單的也需要3.5萬元。而現有的沼氣服務站都是用項目資金(每站1.5萬元)扶持建起來的。這些資金,除去必要服務設備的采購外,按國家規定的“六個一”標準(即:一處固定服務場所、一個原料發酵貯存池、一套進出料設備、一套檢測設備、一套維修工具、一批沼氣配件)還有很大的差距。第二,服務體系的市場化運作亟待加強。現在全市的沼氣服務站大都是無償服務,還沒有形成一套較成熟的按市場化、規范化開展有償服務進行運作的機制。存在著人員、網點的配備,收費標準,服務范圍,服務項目等問題。
2.3 戶用沼氣使用率不平衡,大中型沼氣及秸稈氣化工程建設緩慢
從全市情況看,目前全市戶用沼氣使用率很不平衡。一些起步比較早,管理比較規范的縣如芮城、臨猗、稷山、垣曲、新絳等縣的使用率在80~90%左右,好的村,使用率在90%以上;一些發展較遲,管理跟不上,沼料缺乏,靠近城郊的地方使用率在40~50%,個別的還不到30%。從年使用時間上,好的用戶,一年12個月都在用,差一點的用戶,僅在夏季、秋季5~6個月用,還有的一些用戶,時用時不用。使用率不平衡,其原因,一是在建設初期,選址不當。一些村干,一些農戶認為國家投資錢,先爭取。在其使用中維護沼氣、出渣等,怕麻煩,不想再用下去。二是因為農村養殖業格局的變化。過去家家養豬,現在隨著勞力轉移,養豬業向大戶集中,有相當部分農民都不養豬了,造成一些已建沼氣池沒有原料進池,只好花錢購買豬、牛糞,少數戶干脆停而不用,造成很大浪費。三是體系不健全,后續跟不上,影響沼氣使用。在大中型沼氣工程上2008年底,全市已批復大型沼氣工程項目6處。目前除河津市隆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豬場大型沼氣工程項目建成外,其余5座工程因為資金及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還末建成。全市已批復的秸稈氣化工程8處,已建成投入使用的3處,其它5處也因為資金及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還未建成。
2.4 綜合利用技術推廣力度不大
相關資料和我市部分縣(市、區)使用情況表明,一座8立方米的沼氣池,一年所產的沼肥,相當于15公斤的氯化鉀,40公斤的過磷酸鈣和50公斤的硫酸銨。施用沼肥,可使耕地作物、果樹等增產5~20%。從調研中看,我市在“三沼”綜合利用上還存在著利用率不高、應用面積不大等差距。一是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少。我市沼氣建設,主要以建池為主,對沼氣綜合利用的具體應用技術研究少,例如,我市果樹面積大,利用沼肥種果樹,在何種果樹上,何時施用,怎樣施用等問題,技術研究不深,這往往給具體的推廣工作帶來難度。二是沼氣綜合利用宣傳力度不大。沼氣綜合利用涉及面廣,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大,農民往往只知沼氣做飯、點燈,而沼液喂豬、沼渣作肥使用面積較小,在其它方面使用更少,使得沼氣綜合利用率較低,利用面較窄,局限在一個小的范圍。
3 實現運城市以沼氣為主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經過8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沼氣工程、生物質能自用工程、太陽能利用工程的農村可再生能源格局,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生態化建設已經和正在發揮著巨大貢的作用。按照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可持續,又好又快的總體要求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的要求,我們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的良好機遇,促進全市以沼氣為主的農村能源工作又 42經驗講壇Experience Forum 好又快。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以沼氣為主的農村能源主要工作的發展思路應當是:以科學發展為統領,堅持又好又快的原則,建管并進,大力發展和完善服務網絡,加快“三沼”利用、其它可再生能源等新技術的開發、引進和推廣,形成沼氣-生物質-太陽能農村能源新格局,為新農村建設、農業生態化做出巨大的貢獻。
3.1 以建設為基礎,穩步推進三項能源工程
3.1.1 沼氣工程①戶用沼氣:繼續在適宜農村、適宜農戶建設8-10立方米“常規水壓”、“水流布料”型戶用沼氣。2009年底完成24600戶建設任務。②大中型沼氣工程:按照大型沼氣工程的施工要求和實施方案,督促在建的大型沼氣建成使用。積極協調各方面的力量,解決好施工建設中的資金、技術問題。同時,根據市政府規模健康養殖計劃的總體推進思路,選擇一批養殖規模大、資金力量雄厚,推動力強的規模養殖場,繼續申報一批大中型沼氣工程。③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積極總結、探索養殖小區沼氣、聯戶沼氣建設經驗,完成2009年67處建設任務。在此基礎上,選報一批養殖小區、聯戶沼氣項目,推動和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3.1.2 生物質能利用工程①秸稈氣化工程:要積極總結推廣垣曲縣英言鄉馬灣村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的經驗,完成全市8處的秸稈氣化工程的建設任務,盡快投入使用,發揮效益。同時,以建設500~600立方米的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為主。選擇一批秸稈產量大、資金雄厚的村繼續申報項目,發揮秸稈等生物質能的作用。②省柴節煤炕連灶(吊炕):總結推廣鹽湖區吊炕建設的經驗,在全市選擇一批重點鄉、村,爭取列入國家、省補貼扶持范圍,進行建設推廣。同時,總結臨猗山東莊村節柴地暖邊爐的做法,在全市示范推廣。
3.1.3 太陽能利用工程以太陽能浴室、太陽能路燈推廣為重點,選擇一批重點鄉、村,加快推廣自用步伐,提高太陽能技術在全市的普及率和使用率。
通過以上三項工程的建設和推進,3-5年內,在全市鄉村牢固形成沼氣工程-生物質能利用工程-太陽能利用工程覆蓋面大、使用率高的新型農村能源使用網絡。
3.2 以服務為重點,加快后續服務體系建設
完善健全的服務體系是沼氣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一是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服務快捷的原則,根據“六個一”的要求,在充實完善縣級服務站的同時,合理規劃鄉村級服務網點,通過3-5年的建設,形成服務網點全覆蓋,提高戶用沼氣的使用率。二是在目前全市已培訓1160名初級沼氣生產技工的基礎上,選擇培養和造就一支會建、會管、會用、會修的適合于鄉村級服務網點的高級沼氣技工隊伍。同時加大對熱愛沼氣事業人和村干部進行培訓,爭取培訓達到一村一個明白人,一戶一個明白人,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沼氣建管團隊。三是積極探索總結一套規范的服務網點運行模式,解決好網點服務的內容、服務人員的報酬、網點零配件的購進,網點服務的收費等問題。
3.3 以技術為支撐,認真做好沼氣建設、“三沼”利用新技術的研發、引進、推廣工作
3.3.1 沼料替代技術引進推廣用秸稈發酵、殘果、青草等其它生物質替代禽畜糞便技術,要通過試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農民便于接受的替代技術。
3.3.2 引進和推廣群眾易接受,用材成本低廉的新型吊炕、地暖等技術。
3.3.3 “三沼”綜合利用新技術實踐表明,“三沼”利用,社會、生態、經濟效益明顯。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在運用模式上如“豬-沼-果”、“豬-沼-菜”、“豬-沼-糧”、日光溫室“四位一體”等進行規范化使用和推廣,在運用范圍上如“三沼”應用與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農產品產地建設相結合的模式上總結和推廣,在運用技術上如不同作物上的施用量,施用時間,施用方法進行試驗示范和推廣等。
3.4 以規范為保證,加強沼氣建設各項管理工作
沼氣工程、生物質能利用工程,太陽能利用工程等,從資金渠道上講,既有國債資金、又有配套資金、還有農民自籌資金;從任務來源上分,既有國債任務、擴大內需任務、還有新農村建設任務、退耕還林任務;從建設力量上講,既有技工施工的戶用沼氣,還有有資質的專業施工的大中型沼氣,從使用建設對象上講,面對的全市千家萬戶,同時,沼氣還有一個安全生產、安全使用的問題。因此,強化規范化管理,是確保全市沼氣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3.4.1 加強資金管理規范要嚴格按照國家、省有關資金使用上的規定,該配套的一定要爭取配套到位,該自籌的一定要自籌到位,專款專用。同時管好各項資金。
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減少環境污染、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我國的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已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的條件。200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不包括傳統方式利用的物質能)為1.66億噸標準煤,約為2005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相應減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億多噸。加快發展水電、生物質能、風電和太陽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是“十一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
《規劃》提出,到201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0%,全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3億噸標準煤。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解決偏遠地區無電人口的供電問題,增加農村清潔生活燃料供應,促進農村能源建設。到2010年,初步建立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和技術集成能力,形成自主創新、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和參與國際聯合技術攻關等多元化的技術創新方式。
五類能源發展齊頭并進
《規劃》提出,在水電領域,“十一五”時期,全國將新增水電裝機容量7300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1300萬千瓦。到2010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9億千瓦,已建常規水電裝機容量占全國水電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的31%。
在生物質能領域,到2010年,全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50萬千瓦;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3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農村戶用沼氣池達到4000萬戶,建成大型沼氣工程6300處,沼氣年利用量達到190億立方米;農林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初步實現生物質能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培養一批生物質能利用和設備制造的骨干企業。
在風電領域,“十一五”時期,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 900萬千瓦,到201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風電整機生產能力達到年產500萬千瓦;小型風力發電機的使用量達到30萬臺,總容量達到7.5萬千瓦,設備生產能力達到年產8000臺。國家將重點建設30個左右1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風電場和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做好甘肅、內蒙古和蘇滬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準備和建設工作。
在太陽能領域,到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累計安裝量達到1.5億平方米,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并進行兆瓦級并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和萬千瓦級太陽能熱發電試驗和試點工作。
在農村可再生能源領域,到2010年,全國戶用沼氣池達到4000萬戶,規模化養殖場沼氣工程達到4700處,農村戶用沼氣年產氣量達到150億立方米;農村地區太陽能熱水器的總集熱面積達到5000萬平方米,太陽灶保有量達到100萬臺。
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
為確保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目標,《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措施保障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首先是要全面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法》,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要抓緊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明確發展目標,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考核指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為重點,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大力發展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與公共建筑,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技術標準,強化監督管理,充分發揮科技的先導和支撐保障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相協調,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資源條件,在保護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
(一)堅持政策激勵與市場機制相結合。通過激勵政策吸引企業加大投資,提高可再生能源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力。
(二)堅持推廣與監管相結合。加強對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和使用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健全監督管理體制,促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規范開展。
三、工作目標
(一)加快太陽能光熱系統推廣應用。利用三年時間,使城市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應用普及率達到40%以上,農村達到10%以上。全縣鄉鎮以上新、改、擴建的12層及以下住宅建筑和集中供熱水公共建筑,必須應用太陽能光熱系統,確保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鼓勵12層以上高層建筑合理采用太陽能光熱系統。具備安裝條件的公共建筑,必須應用太陽能光熱系統。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過程中,鼓勵安裝太陽能光熱系統。
(二)加快地熱資源應用。自2012年開始,淺層地能應用取得明顯成效,按照"優先發展土壤源熱泵,積極發展污水源熱泵,適度發展地下水源熱泵"的原則,逐步提高地源熱泵系統在城市供暖中所占比例,城區范圍內每年新增淺層地能技術應用建筑面積不少于10萬平方米。
(三)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應用。優先推廣光伏技術在住宅小區路燈、景觀燈中的應用。
(四)鼓勵發展采用太陽能采暖和空調制冷技術。積極探索應用太陽能采暖、制冷和熱水三聯供技術。
(五)鼓勵生物質能在農村地區建筑中應用。優先發展沼氣能源在供熱水、炊事方面的應用。
四、工作要求
(一)嚴格工程設計。設計單位在進行規劃和建筑設計時,應根據國家有關規范和技術要求,結合工程具體特點,實施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與建筑一體化設計。
(二)嚴格工程標準。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品安裝施工單位應具有相應的專業施工資質,并按照設計圖紙和有關規定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三)嚴格工程監理。監理單位應做好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品安裝施工的監理工作,認真履行職責,杜絕不按設計圖紙施工和應用不合格產品現象。
(四)嚴格建設手續。建設單位應向建筑使用方提供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品的使用方法、維修及后期管理的有關要求,提品供應商出具的產品合格證并簽訂維修服務協議,明確后期使用管理過程中的各方責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的領導,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這項工作的組織實施,組織專家委員會及時對進入我縣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品進行考察論證,確保技術先進、質量可靠。
1 我國能源利用的基本情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不斷增長,但相對于龐大的人口而言,我國的能源儲量是比較少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53位,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以當前占我國能源消費絕對比重的化石能源為例,我國人均化石能源剩余可采儲量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8%,其中石油人均1.8噸,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氣人均1063立方米,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5%;煤炭人均125噸,占世界平均水平79%。預計2010年能源短缺8%,到2040年達到24%左右。目前,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1%,已大大超過國際石油40%的安全警戒線。多年來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占65%-70%,其中約有一半用于發電,導致大量的煙塵排放。根據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資料,中國2009年碳排放量為7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世界總排放量的19.12%,居第一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二氧化碳的70%又都來自于燃煤。2006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最新的“環境可持續指數”,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序中,中國僅位居第133位。
為了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我國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的發展目標。
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仍存在著許多阻礙,如對化石能源稅賦優惠,可再生能源技術幼稚與未規模化生產,生產成本較高,傳統能源市場未自由化,技術與投資的風險等問題。借鑒先進國家的有關政策,對克服上述障礙,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有關國家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
2.1 英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 根據2008年國際能源署資料,英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工具主要為補貼、減稅、可再生能源運輸燃料義務(renewable transport fuel obligation,RTFO)以及再生能源義務(renewables obligation,RO)。補貼政策主要針對生物質能源裝置設備;減稅是針對含有生物質柴油與生物質酒精的油品每升減少20 便士的稅金;RTFO規定在2010年油品中必須含5%的可再生能源;RO要求電力供給中必須要有一定比例來自再生能源,目標是由2007/08年的7.9%增加到2015年的15.4%。
除了上述政策外,英國政府最近又提出幾項措施搭配RTFO與RO,基本內容為:①可再生能源義務買斷。②可再生能源技術分組。
2.2 德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 根據2008國際能源署資料,德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主要體現為2004年修訂的可再生能源法,主要政策措施包括:①并聯及收購義務。②最高收購價格。③可再生能源的來源保證。④可再生能源政策執行報告。
2.3 美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 美國可再生能源政策主要體現為2005年修訂的能源政策法中關于可再生能源部分,基本政策內容為:①對可再生能源進行補貼。②租稅抵減。③可再生能源發電配比制。④可再生能源燃料標準。
3 國外可再生能源促進政策的啟示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下,我國近年來可再生能源事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仍存在市場成熟度低、保障能力不足、政策體系不完整、措施不配套等問題,學習國外的有關經驗,對我國可再生能源促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3.1 將發展可再生能源切實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 我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最大、排放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對可再生能源發展仍存在認識不到位、時冷時熱、政策缺乏連貫性、重號召輕落實等問題,我們必須重新調整思路,從更高、更新的角度推動可再生能源持續、快速發展。如美國政府自20世紀70年代,就意識到發展可再生能源對維護美國在經濟、科技、乃至軍事領域的戰略意義,隨歷經國際原油價格的低迷,仍保持了相關激勵政策的持續性并制定了長遠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
3.2 加強可再生能源的立法建設 我國已經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框架,但法律線條較粗,原則性較強,缺乏可執行性和強制性。如英國,德國和美國的相關法律對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數量、配比比率、補貼數額等有明確的規定,有利于對可再生能源的指導和監管。
3.3 制定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激勵政策 各國都盡量減少政府直接干預,紛紛致力于構建可再生能源市場,努力通過市場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英國的再生能源義務憑證交易,美國的再生能源發電配比交易要。另外,政府可以制定經濟激勵政策,提高能源企業的積極性和解決能源市場的失靈問題,這些政策概括起來有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電力加價和低息貸款等。
3.4 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的宣傳 各國都十分重視強化可再生能源戰略意義的國民意識和民眾參與,增強公眾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觀念,如美國政府推行的“綠色能源”,德國的“能源之星”和英國的“非化石燃料公約”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全民能源和環境意識的提高。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3-010-01
一、旅游循環經濟及其研究現狀
旅游循環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的旅游發展模式,是在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條件下進行旅游開發和開展旅游活動,在旅游業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中,積極開展生態旅游、生態管理和清潔生產,倡導綠色消費的觀念措施,在旅游區內的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之間建立循環鏈,實現旅游業健康可持續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旅游循環經濟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研究的范圍多集中在概念、運營模式、發展體系和實踐方面的研究。國內對旅游循環經濟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但是沒有進行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技術支撐方面應用研究,本文試著從可再生能源技術在鄉村生態旅游區的應用入手,探索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旅游區清潔生產的新范式。
二、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旅游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1.可再生能源技術介紹
可再生能源是指一些人類認識和利用有著相當長歷史且對環境和生態友好的永不枯竭的能源。與傳統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可再生能源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資源豐富,儲量龐大;環境污染小,干凈清潔,對環境友好。目前,許多國家制訂了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使其在全球總能源耗的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20年的15%左右。隨著一大批成熟技術的應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應用的范圍也會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未來的一種主要能源。
2.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旅游循環經濟應用中的意義
(1)節約運營成本
煤炭和柴薪使用簡單方便,前期基本上不需要設備投入,所以鄉村旅游區對煤炭、柴薪的利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利用方式也僅僅局限于最基本的燃燒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最主要的是前期設備投入,成本相對較大,但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設備只需一次性投入,后期幾乎沒有花費,且經濟環保,能夠節約鄉村旅游區的運營成本。
(2)降低常規能耗
降低常規能源的使用的比例是應用可再生能源的一個重要目標。鄉村生態旅游區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儲備,比如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有些旅游區還具有豐富的地熱能。要合理的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源技術,需要依據鄉村生態旅游區的可再生能源組合情況,科學合理的制定利用方案體系,把其應用到旅游區所涉及的各個行業、部門和區域,可以有效的替代常規能源,降低其使用比例,實現鄉村旅游區的生態化發展。
(3)凈化生態環境
常規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煙塵和燃燒廢棄物等嚴重影響了旅游區的光環境、大氣環境、生物環境、水環境和土壤環境等,且燃燒廢棄物的隨意堆放或不正當處理給旅游區造成明顯的污染。應用可再生能源,沒有SO2、CO2煙塵排放,沒有固體廢棄物產生,不會對旅游區的環境、空氣質量產生影響,對旅游區生態環境能夠起到凈化作用。
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鄉村生態旅游區應用的推進措施
鄉村旅游地多是環境優美、資源組合較好的地方,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其所暴露的問題如常規能耗過大、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廢棄物隨意堆放等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把鄉村地區的優勢可再生能源技術利用到發展旅游循環經濟中去,對于鄉村地區節能減排、優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及對資源循環利用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1.政策激勵
與傳統常規生化能源利用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期資金投入較大,旅游企業難以接受,所以政府應該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來激勵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旅游區的應用。第一,制定激勵政策。制定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根據鄉村旅游區的規模、能源利用方式等制定出針對鄉村旅游地區的激勵政策。第二,實行價格補貼政策。對鄉村旅游區采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減免稅收、價格補貼等優惠,企業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前期成本由政府部分補貼。
2.技術改進
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量技術還遠沒有達到大規模應用階段,應用成本較高,應當從國家層面加大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和改進。一方面需要加強研發工作,各科研部門、高等院校應該積極進行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使一批處于試驗階段的技術達到推廣層面,豐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體系;另一方面,積極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歐美和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應該積極的引進并學習消化。
3.觀念更新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是一種環保型、無污染的、可循環利用的能源系統,但是由于目前設備成本較高,沒有引起鄉村地區旅游企業的重視。應該積極的引導鄉村地區旅游企業經營者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潛在優勢,并給予其一定的政策和價格優惠,使其在觀念上意識到利用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示范推廣
我國鄉村旅游區處于旅游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其能源利用系統尚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鄉村旅游區更是缺乏。建立鄉村旅游地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成本效益將會為旅游區特別是鄉村旅游區所重視;二是其所建立起來的運作模式將會為其他旅游區借鑒,為其他旅游區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提供經驗。③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2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1)01-0061-05
Study on the Value Composition and Pricing Model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LIU Yan1, YU Bo1, HONG Fu-yan2
(1.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Th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sition of the energy strategy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lower carbon economics development in these counties. All these come from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such 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environment and application. However, it is still the starting stag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Therefore, the higher cost makes it impossible to compete with the traditional energy and the pricing strategy becomes the bottleneck. Based on the 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ing natural sources,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value composition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and demonstrates them by the way of the dynamic model, 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ons among all the energies. The calculating model is forwarded and it improves the policies for th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Key words:renewable energy;value composition;pricing model
1 研究背景
當前能源發展受到資源約束和環境污染兩大問題的困擾,可再生能源由于其特有的資源和環境優勢,逐步成為21世紀眾多國家能源發展的戰略選擇。面對日趨嚴峻的能源供需矛盾以及環境挑戰,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傳統的能源資源價值理論局限于討論耗竭性能源資源的價值或價格,對可再生能源價值理論和定價方法研究涉及不多。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們需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重新認識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價值。首先,可再生能源對于耗竭性能源具有意義重大的替代作用,同時可再生能源的生態環境價值也需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重新界定。特別是,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處于起步階段,更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補償與激勵機制,以支持它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中國雖然在能源資源的市場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存在大量的環境外部性和代際外部性,使市場機制并不能完全解決能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1,2]。而可再生能源由于初始投資成本較高,在市場機制環境下無力與常規化石能源競爭[3]。在可再生能源定價機制方面,政府制定并實施了一些價格補貼政策,但仍然不能使可再生能源企業實現盈虧平衡,原因在于,政府主管部門無法科學界定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水平。事實上,如果考慮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環境價值,風電將成為一種成效顯著的能源形式[4]。如何科學評價可再生能源的價值,是建立定價補償與激勵機制的理論基礎,也正是本文試圖進行深入探討的核心問題。
基于可持續發展觀的自然資源邊際機會成本定價理論,將自然資源與環境結合起來,是對傳統資源經濟學的一個新突破[5]。邊際機會成本(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簡稱MOC)的概念是由英國環境經濟學家Pearce提出的,是指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從事某項經濟活動而必須放棄的其他活動的價值,包括三個部分:邊際生產成本(Marginal Production Cost,簡稱MPC)、邊際使用者成本(Marginal Use Cost,簡稱MUC)和邊際外部成本(Marginal External Cost,簡稱MEC) [6]。Pearce在其專著中全面闡述了邊際機會成本思想[7]。章錚將Pearce的理論用于自然資源的定價研究,闡述了一個基于邊際機會成本的自然資源定價的理論框架,認為自然資源的邊際機會成本從理論上反映了利用一單位某種自然資源時全社會所付出的全部代價,因此,自然資源的價格應該等于其邊際機會成本[8]。于渤、黎永亮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在最優增長模型基礎上,通過加入環境和資源約束,建立了一個耗竭性能源資源價值分析模型,提出能源資源價值應包括邊際代際機會成本、邊際生產成本和邊際環境成本三部分組成[9],比原有研究更加系統,但是對可再生能源資源價值構成未進行討論。蔣劍勇
認為邊際機會成本模型試圖用統一的分析框架把環境和自然資源直接納入到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特別是價格政策中,是對傳統的資源與環境管理的改革[5]。李國平、華曉龍從資源成本、生產成本、外部成本三個方面分析了非再生能源資源價格的構成,提出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國際先進經驗的非再生能源資源定價改革總體構想[10]。王生衛、肖榮閣對礦產資源開發中生態補償定價機制分析中,提出在定價模式上應把行政機制和市場機制結合起來,把科學定價與依法定價結合起來才能準確制定生態補償的定價機制并使之得以實現[11]。張英群、何義亮建立了再生水資源邊際機會成本定價模型,認為再生水資源的邊際機會成本(MOC)只包含邊際生產成本和邊際外部成本,而邊際使用者成本在開發利用合理條件下,應該等于零[12]。基于邊際機會成本理論的自然資源價值構成分析,將邊際使用者成本和邊際外部成本納入自然資源的價值構成是對傳統資源經濟學的一種重大修正[10]。盡管該理論主要是針對煤炭、石油等可耗竭性資源而提出的,但對于研究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價值構成,建立動態分析模型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2 可再生能源價值構成與邊際機會成本定價模型
2.1 可再生能源價值構成靜態分析模型
本文認為可再生能源資源價值應等于其邊際機會成本(MOC),即由三個部分構成:邊際生產成本(MPC)、邊際使用者成本(MUC)、邊際外部成本(MEC),用公式表示為
P=MOC=MPC+MUC+MEC(1)
其中MPC為邊際生產成本,是指單位新增資源生產過程中所支付的直接生產成本,指開發某一區域的可再生能源所需投入資源勘探成本、機器設備、人力、財力等;MUC為邊際使用者成本,它是指用某種方式利用一個單位的某種資源時所放棄的以其他方式利用同一資源可能獲取的最大純收益,這里可理解為可再生資源由于今天的非持續利用而對未來造成的收益損失;MEC為邊際外部成本,由于可再生能源清潔無污染,具有環境正外部性也即外部收益,體現出外部環境價值,所以其邊際外部環境成本是負值,也即MEC
2.2 可再生能源價值構成動態分析模型
可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必須重新識別其外部環境價值,政府通過價格補貼和稅收優惠對其進行補償,彌補市場機制不足,實現外部收益內部化;另一方面則強調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不斷降低可再生能源邊際生產成本,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3 可再生能源定價模型的應用實證分析
3.1 可再生能源的邊際生產成本
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邊際生產成本,可以用平均增量成本(Average Increment Cost,AIC)作為邊際生產成本的廣義替代概念。將可再生能源建設期的基建投資費用平均分攤到每年所增加的供電量上,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Z為第t年增加新增供電量;PCt為第t年增加的生產成本,包括第t年與提供新增的供電能力有關的運行成本;r為貼現率;n為工程使用壽命。
3.2 可再生能源的邊際使用者成本
對可再生能源的邊際使用者成本MUC的考察,主要是針對生物質能源,其在經濟時間尺度范圍內有一個自然增長率,如秸稈生物質能源。一般來說,當秸稈收獲數量等于或小于其生長量,其邊際使用者成本就等于零,但如果需求量大于收獲量,將面臨與不可再生資源類似的資源耗竭和資源跨時期配置問題,而同樣具有稀缺性,其邊際機會成本中同樣也包括邊際使用者成本[13]。例如利用秸稈為燃料的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如果該項目規劃范圍內出現了以秸稈為原料的造紙、飼料養殖等行業,將會造成秸稈資源供應困難而使其產生經濟稀缺性。隨著秸稈使用量的增大,收購成本會增加。生物質發電企業將承擔這部分追加的生產成本,這正是秸稈發電的使用者因秸稈資源的耗竭而使其他秸稈使用者多付出成本的補償。將其作為MUC的替代是合理的。因此,邊際使用者成本MUC的計算可以采用一種替代的方法求出,計算式如下
MUC=(C′-C)/(1+r)t
其中MUC為邊際使用者成本;C′為追加的邊際生產成本;C為秸稈的邊際生產成本; r為貼現率; t為時間間隔。
3.3 可再生能源的邊際外部成本
可再生能源對環境的正外部性作用有利于降低環境污染壓力。然而現行階段我國一次能源以煤炭為主的格局短期難以扭轉,并且用于發電的比例還在逐年提高,火電已成為最大的單一產業污染源。煤炭燃燒產生45%的二氧化硫排放和空氣中35%的懸浮顆粒物,造成嚴重的酸雨污染,如果不能有效調整能源結構,環境污染會近一步加劇[14]。可再生能源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形成了環境代價的節約,對于減排溫室氣體、保護全球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其環境價值是指減排單位量的污染物,所避免“污染經濟損失”的價值量[15]。可再生能源由于具有環境正外部性即外部收益,體現出外部環境價值,所以其邊際外部環境成本是負值。
可再生能源的邊際外部收益即環境價值如何評價和計量,首先要確定環境價值標準,然后根據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減排量)就可以計算工程的環境成本(或環境價值)[16]。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價值構成對于揭示可再生能源價格扭曲問題,實現可再生能源合理定價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本文基于邊際機會成本理論對可再生能源價值的構成進行了深入分析,通過建立動態模型進一步論證了可再生能源價值的三個構成要素包括邊際生產成本、邊際使用者成本和邊際外部環境成本,完善了可再生能源價值與定價理論模型。由于現實中的能源市場價格失真,外部成本、外部收益無法內部化,所以需要采取行政干預措施,以彌補市場失靈。國家雖已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但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還有待完善,在財政、稅收、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激勵政策亟待加強。因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議如下:
一是科學評價可再生能源的環境價值,并以此為參考依據提高價格補貼水平,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建立充分體現邊際機會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定價機制,破解價格瓶頸問題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制約,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是針對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領域加大技術研發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對設備制造企業給予稅收返還和財政資金支持,有助于加快技術升級和降低設備造價,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競爭力和經濟績效;
三是對常規火電等可耗竭能源的使用征收資源稅、碳稅和能源稅,稅收資金可作為補貼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來源,使可再生能源與常規能源電價形成聯動關系,從整體社會效益的角度看,政府通過建立這種聯動機制,支持可再生能源加快對化石能源的大規模替代進程,為全面建立清潔和穩定供應的可持續能源體系奠定基礎。
參 考 文 獻:
[1]Pearson P J. Energy, extemali tie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will development cure the ills it creates[J]. Fuel and Energy Abstracts,1995, 36(4): 22-24.
[2]Owen A D. Environmental extemali ties, market distortions and the economics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J]. Energy Journal, 2004, 25(3): 26-28.
[3]何建坤,張希良.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與論證報告[R].北京: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院,2004.
[4]Henderson A R, Moegan C, Smith B, et al.. Offshore wind energy in urope-a ye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J]. Wind Energy, 2003, (6): 35-52.
[5]蔣劍勇.水資源價值模型綜述[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5,25(1):62-63.
[6]于連生.自然資源價值論及其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46-151.
[7]Pearce D W. Turner R K.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M]. Harvester Whesatshea, 1990. 321-342.
[8]章錚.邊際機會成本定價―自然資源定價的理論框架[J].自然資源學報,1996,11(2):107-112.
[9]于渤,黎永亮,崔志.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能源資源價值分析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5,10(13):499-500.
[10]李國平,華曉龍.我國非再生能源資源定價改革構想[J].華東經濟管理,2008,6(22):33-34.
[11]王生衛,肖榮閣.礦產資源開發中生態補償定價機制分析[J].現代商業,2008,(2):144-145.
[12]張英群,何義亮.再生水資源邊際機會成本定價[A].全國第二屆環境化學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上海: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化學會出版社,2004.7-73.
[13]章錚.邊際使用者成本:資源產品定價與國際貿易[J].世界經濟,1998,(11):45-46.
陳德銘: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對我國的未來非常重要。
“十一五”能源發展規劃與《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區別是:前者是五年時間的規劃,包括所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后者著重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問題,并且是十五年左右的長期規劃。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資源、環境問題突出,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專門制定一個中長期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對我們國家的未來非常重要。
在過去的100多年,在西方工業化進程中,已經消耗的資源量占全球的60%左右。中國現在將近70%的能源消費依靠煤,這樣的能源結構給我國帶來很大壓力,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人類面臨著可持續發展能源的挑戰,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必須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從現在到2020年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即力爭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2020年提高到15%。
可再生能源對我國來講有一些特別的意義:第一,中國幅員遼闊,很多邊遠地區和農村還沒有納入電網的覆蓋中,所以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帶動這些農村地區的發展;第二,中國的經濟結構要轉型,增長方式要轉變,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產業和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抓手和重點;第三,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世界面臨著很多共同的新技術創新問題,中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有條件抓住機遇,在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實現較快發展。
問: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是什么?其資源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陳德銘:按照近期通過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今后1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總目標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解決偏遠地區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和農村生活燃料短缺問題,推行有機廢棄物的能源化利用,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產業化發展。《規劃》還提出了三個具體目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力爭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2020年提高到15%。
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有非常豐富的可再生資源,能夠滿足開發利用的需求。其中,資源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比如,中國水能資源大概有5.4億千瓦,陸地風能有3億千瓦,海洋風能大概有7億千瓦左右;大概有2/3的國土面積,每年的光照時間在2200小時以上,太陽能資源非常好;每年農林業加工后的剩余物大概可折合的能量是5億噸標準煤左右;另外,中國還有非常豐富的地熱能和海洋能。
問:我國可再生能源將重點發展哪些領域呢?
陳德銘: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是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
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加快,全球能源需求迅速增長,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共同推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持續較快增長,能源需求不斷增加。2006年,能源消費總量為24.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占69%,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增加能源供應,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我國頒布實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保障措施。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是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我們將加快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步伐,到2020年建成水電3億千瓦、風電3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180萬千瓦。積極鼓勵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應用,到2020年建成太陽能熱水器面積3億平方米。繼續推廣戶用沼氣和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加快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推廣應用,到2020年,實現沼氣年利用440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5000萬噸。積極發展非糧生物液體燃料,到2020年形成年替代1000萬噸石油的能力。
中國政府將采取強制性市場份額、優惠電價和費用分攤、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建立產業服務體系等政策和措施,積極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和開發利用,努力實現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總能源消費量15%的目標。
問:有人擔心大規模發展生物液體燃料會影響糧食供應和價格,產生與民爭糧問題,影響糧食安全,請問陳主任,將如何處理好發展生物液體燃料和糧食安全的關系問題?
陳德銘:世界上用玉米生產生物燃料的做法比較普遍。我國的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將通過發展非糧作物和植物發展生物燃料,做到不占用糧田,不影響糧食安全。
我國發展乙醇等生物燃料,不是用玉米,而主要是用非糧食的物質,比如甜高粱、小桐子、文冠果等植物。這些植物大多生長在鹽堿地、荒地荒山上,利用這些東西,把它們轉變成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生物燃料。
我國現有四個企業利用糧食生產乙醇,每年的產量在102萬噸左右,但使用的主要是儲備糧中時間比較久的陳化糧。102萬噸乙醇中80多萬噸是用玉米生產的,還有20萬噸是用其他糧食和薯類植物。
到2010年,我國非糧生物乙醇的產量計劃達到200萬噸,到2020年能增加到1000萬噸,非糧生物柴油產量達到200萬噸左右,使生物燃料總產量達到1200萬噸。這些生物燃料都不是用糧食生產,而是用荒坡荒地、鹽堿地上生長的甜高粱、小桐子等植物生產的。
問:發展可再生能源意義重大,但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規模還很小,請問一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國家將如何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陳德銘:我國現在的可再生能源規模很小,只有約8%。發展中的困難也很大,中國政府將采取五項措施來應對這些困難。
這些困難概括起來有兩個,第一是資源分散,能量密度低,如秸稈生物質原料分散在農村的千家萬戶。第二是技術不夠成熟,開發利用成本高,所以比化石能源的價格要貴一點。
為了克服困難,我國政府主要采取五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政策上加以積極引導,這包括價格政策。政府鼓勵使用風能和太陽能,成本高出常規能源的部分在全國分攤,這就是費用分攤機制。
第二,采取財政和稅收的優惠政策,包括建立專項基金給予補助,也包括減免稅收。
第三,培育市場。市場是十分關鍵的,市場的培育也包括對市場份額的強制和對市場環境的改善。比如,建筑商、房地產開發商要逐步在房地產開發中,安裝一些利用太陽能的構件等。
第四,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的能力建設,主要是指對這個方面的科研的投入、教育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養。
第五,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的意義和利用方法、途徑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公民的意識,提高全民參與的程度。
問:水電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中國將如何開發好水電?
陳德銘:大型水電建設有利于減少大氣污染,對環境的影響是可控的。中國將在非常注意環保和解決好移民的前提下,有規劃地開發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