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7 11:29: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媒體運營的認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筆者認為,我國手機媒體無論在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和業務模式上,尚處于探索階段。
首先,手機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所辦的多采取合作的運營模式。目前,手機媒體主要采取如下方式運作。一是傳統媒體+SP(服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的運營模式所興辦的手機媒體,目前,絕大多數傳統媒體都是采取這種方式。在這種運營模式中,傳統媒體提供內容、sP提供應用服務、電信運營商提供渠道,相應的收入一般按照內容、sP、電信運營商25%、25%、50%的比例分成,當然,相對強勢的內容提供商獲得的分成比例會高一點。目前,很多報業集團旗下報紙的手機報總訂戶在幾十萬的數量級上,一年的收入在幾百萬元級別上。二是傳統媒體直接和電信運營商合作的手機媒體,如新華社、CMMB(中廣移動)等。這種運營模式直接跳過SP運營商,或者傳統媒體收購sP運營商,或者電信運營商直接跳過自己的平臺進行運作,如中國移動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國聯通旗下有新時刻公司。在這種運作模式下,傳統媒體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過40%。三是3G門戶網如空中網等專門化的手機媒體網站,他們致力于打造專門的手機媒體平臺,并通過提供增值服務來獲得收入,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四是門戶網站的手機媒體業務。目前,門戶網站的手機媒體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門戶網站自身提供sP業務,通過和電信運營商進行分成,這些業務主要包括鈴聲、圖片、文字傳情、新聞、游戲、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門戶網站設立專門的頻道專門提供相關的手機媒體業務。
其次,目前絕大多數傳統媒體中手機媒體的定位都是附屬業務,而沒有把其定位為獨立的業務。當然,由于作為從屬業務,尤其是傳統媒體重點扶持的業務,手機媒體可以充分利用傳統媒體既有的內容資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編費用就可以獲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傳統媒體的手機媒體業務多為盈利項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規模小,遠遠不足以成為新的業務增值點,另一方面如果和現有的業務采取交易的方式來獲取內容資源,甚至可能出現虧損狀態。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論和實踐都已經證明,新的業務尤其是發展前景巨大的新業務必須作為獨立的業務來發展,采取相對分權的組織模式,否則就會受限太多,很難在短時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導致業務得不到發展,或者出現被競爭對手搶占先機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機媒體在表現形態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機報、WAP網站、手機電視和手機視頻等表現形態。如CMMB采取的是手機電視形態,傳統媒體多采用手機報形態,3G門戶網站多采取WAP網站產品,門戶網站多采取WAP網站產品和手機視頻網站形態。
最后,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二、手機媒體的未來發展趨勢
由于我國有著巨大的手機用戶群且手機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機媒體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筆者認為,未來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首先,手機媒體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手機媒體已經有巨大的用戶,而且潛在的用戶市場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74738.4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56.3部/百人。全國網民數達到3.8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8.9%。其中手機網民數凈增1.2億人,達到2.33億人,占網民總數的60.8%。因此,有著龐大用戶群的手機媒體必將要迎來黃金發展期。
其次,手機媒體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讀者閱讀趨勢的變遷。當前,從讀者閱讀趨勢上看,一方面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讀者將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獲取信息和娛樂,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主要由等待和無聊時間構成,等待的時間包括等車、等人、候機等時間,無聊時間包括乘車、如廁等空隙時間。在這些時間獲得信息,需要相應的媒介具有及時、易攜帶、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為娛樂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娛樂需求方面,年輕人有著更強的需求,也更為電信運營商和廣告主所看重,廣告主看重的是年輕人所具備的龐大的潛在消費能力,電信運營商看重的是年輕人所鐘愛的手機視頻能夠帶來大規模流量的消費形態:在信息需求方面,這部分人群多為消費能力強的中產階層,這部分讀者需要個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這部分讀者也更為廣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機媒體具有易攜帶、及時、迅速、展示性好的特點,這些都完全符合讀者閱讀趨勢變化的要求。
第三,從手機媒體的發展趨勢來看,手機報、WAP網站都是過渡形態,未來手機媒體必將以網絡媒體的現有架構為基礎來發展。無論是手機報、WAP網站還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標準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滿足讀者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這也注定這些形態只是手機媒體的過渡形態。未來手機媒體必然以巨型的娛樂信息平臺為基礎,并利用互聯網的技術為驅動,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分層娛樂信息收費。
第四,手機媒體將采取“免費+收費”的商業模式。由于手機媒體和網絡媒體一樣,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較小的特點,可以在基礎業務平臺方面利用免費的優勢來盡可能地吸引用戶,并在此基礎上搭建巨型平臺。由于其平臺的空間是海量的甚至是無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機媒體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戶,而且由于其存儲空間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具體說來,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臺發揮長尾效應,把各種個性化和小眾化的用戶吸引到巨型平臺上來。手機媒體“免費+收費”的商業模式可以具體為:充分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用,利用免費優勢吸引巨量的用戶,進而搭建大型平臺進行資源協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增值業務。在具體的盈利模式上,手機媒體將多采取交叉補貼的模式,具體來說就是付費的給不付費的提供補貼,一方面,同質化的信息變得免費,而客戶定制化的信息則要變得昂貴;另一方面,第三方給獲得免費信息和服務的用戶付費。
第五,電信運營商和新技術公司將大力進入手機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更大、更嚴峻的挑戰。一方面電信運營商擁有渠道優勢和巨大的用戶群,又急需尋找新的業務增值點來實現轉型。從電信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將從通話消費為主轉變為以流量消費為主。據國外媒體報道,思科首席技術官帕德馬錫?沃里奧(Padmasreewam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聯網流量將達到560億GB。而這就需要通過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這一信息服務業新興形式,以帶動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證通信業的快速發展。因此,電信運營商必將大力發展手機媒體業務,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在移動互聯
網方面投入了極大的關注,下一步將是人力、物力的大規模投放。另一方面,google、蘋果、微軟、騰訊、新浪等以技術起家的新媒體公司正在虎視眈眈手機媒體業務,由于手機媒體業務對技術的依賴性很強,這些新技術公司將在未來的手機媒體業務領域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
三、傳統媒體發展手機媒體的關鍵
當前,傳統媒體意識到手機媒體的良好前景和潛在的市場規模,紛紛采取手機報、手機電視等多種方式進入手機媒體領域,但是囿于觀念、技術、人才、資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約,成效不大。傳統媒體要想真正發展新媒體,關鍵在于轉變觀念,包括手機媒體的發展思路觀念、利益觀念以及合作觀念。
二、加強組織和領導
新媒體營銷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戰略、策略、媒體組合、文案策劃等方方面面,要想運作得好必須有組織有計劃。現在企業普遍的問題是沒把新媒體營銷當回事,只是把新媒體營銷當做一個附帶的工作,由市場部、營銷部或者辦公室的人員代管代做,而這些人員大多非專業人員,在沒有專業部門、專業人員、專門計劃和專門管理的情況下,運作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要保證新媒體營銷做得好,要有專業的組織管理來做保證,需要從高層、中層到基層都有一定的組織管理保證,高層要充分重視,中層要計劃得當,基層要執行得力,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運營效果。
三、制定系統的運營計劃
我國手機媒體無論在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和業務模式上,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模式,尚處于低水平的發展階段。
首先,手機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所辦的多采取合作的運營模式。目前,手機媒體主要采取如下方式運作。一是傳統媒體+SP+電信運營商的運營模式所興辦的手機媒體,目前,絕大多數傳統媒體都是采取的這種方式。在這種運營模式中,傳統媒體提供內容、SP提供應用服務、電信運營商提供渠道,相應的收入一般按照內容、SP、電信運營商25%:25%:50%的比例分成,當然,相對強勢的內容提供商獲得的分成比例會高一點。
目前,很多報業集團旗下報紙的手機報總訂戶在幾十萬的數量級上,一年的收入在幾百萬元級別上。二是傳統媒體直接和電信運營商合作的手機媒體,如新華社、CMMB等。這種運營模式直接跳過SP運營商,或者傳統媒體收購SP運營商,或者電信運營商直接跳過自己的平臺進行運作,如中國移動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國聯通旗下有新時刻公司。在這種運作模式下,傳統媒體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過40%。三是3G門戶網、空中網等專門化的手機媒體網站,他們致力于打造專門的手機媒體平臺,并通過提供增值服務來獲得收入,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四是門戶網站的手機媒體業務。目前,門戶網站的手機媒體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門戶網站自身提供SP業務,通過和電信運營商進行分成,這些業務主要包括鈴聲、圖片、文字傳情、新聞、游戲、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門戶網站設立專門的頻道專門提供相關的手機媒體業務。
其次,目前絕大多數傳統媒體手機媒體的定位都是附屬業務,而沒有把其定位為獨立的業務。當然,由于作為從屬業務,尤其是傳統媒體重點扶持的業務,手機媒體可以充分利用傳統媒體既有的內容資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編費用就可以獲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傳統媒體的手機媒體業務多為盈利項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規模小,遠遠不足以成為新的業務增值點,另一方面如果和現有的業務采取交易的方式來獲取內容資源,甚至可能出現虧損狀態。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論和實踐都已經證明,新的業務尤其是發展前景巨大的新業務必須作為獨立的業務來發展,采取相對分權的組織模式,否則就會受限太多,很難在短時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導致或者業務得不到發展,或者被競爭對手搶占先機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機媒體在表現形態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機報、WAP網站、手機電視和手機視頻等表現形態。如CMMB(中廣移動)采取的是手機電視形態,傳統媒體多采用手機報形態,3G門戶網站多采取WAP網站產品,門戶網站多采取WAP網站產品和手機視頻網站形態。
最后,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二、手機媒體的未來發展趨勢
由于我國有著巨大的手機用戶群且手機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機媒體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首先,手機媒體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手機媒體已經有巨大的用戶,而且潛在的用戶市場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74738.4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56.3部/百人。全國網民數達到3.8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8.9%。其中手機網民數凈增1.2億人,達到2.33億人,占網民總數的60.8%。因此,有著龐大用戶群的手機媒體必將要迎來黃金發展期。
其次,手機媒體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讀者閱讀趨勢的變遷。當前,從讀者閱讀趨勢上看,一方面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讀者將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獲取信息和娛樂,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主要由等待和無聊時間構成,等待的時間包括等車、等人、候機等時間,無聊時間包括乘車、如廁等空隙時間。在這些時間獲得信息,需要相應的媒介及時、易攜帶、展示性好。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為娛樂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娛樂需求方面,年輕人有著更強的需求,也更為電信運營商和廣告主所看重,廣告主看重的是年輕人所具備的龐大的潛在消費能力,電信運營商看重的年輕人所鐘愛的手機視頻這些能夠帶來大規模流量的消費形態;在信息需求方面,這部分人群多為消費能力強的中產階層,這部分讀者需要個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這部分讀者也更為廣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機媒體具有易攜帶、及時、迅速、展示性好的特點,這些都完全符合讀者閱讀趨勢變化的要求。
第三,從手機媒體的發展趨勢來看,手機報、WAP網站都是過渡形態,未來手機媒體必將以網絡媒體的現有架構為基礎來發展。無論是手機報、WAP網站還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標準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滿足讀者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要求,這也注定這些形態只是手機媒體的過渡形態。未來手機媒體必然以巨型的娛樂信息平臺為基礎,并利用互聯網的技術為驅動,為讀者需求為導向,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分層娛樂信息收費。
第四,手機媒體將采取“免費+收費”的商業模式。由于手機媒體和網絡媒體一樣,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較小的特點,其就可以在基礎業務平臺方面利用免費的優勢來盡可能地吸引用戶,并在此基礎上搭建巨型平臺。由于其平臺的空間是海量的甚至是無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機媒體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戶,而且由于其存儲空間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具體說來,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臺發揮長尾效應,把各種個性化和小眾化的用戶吸引到巨型平臺上來。
手機媒體“免費+收費”的商業模式可以具體為:充分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用,利用免費優勢吸引巨量的用戶,進而搭建大型平臺進行資源協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增值業務。在具體的盈利模式上,手機媒體將多采取交叉補貼的模式,具體來說就是付費的給不付費的提供補貼,一方面,同質化的信息變得免費,而客戶定制化的信息則要變得昂貴;另一方面,第三方給獲得免費信息和服務的用戶付費。以google為例,google對使用其一般手機搜索業務的用戶免費,而通過廣告主等第三方收費來補貼免費,或者把讀者的流量轉移到第三方的網站上,采取和第三方分成廣告收入的方式來補貼免費。具體來說,手機媒體的收入來源一般是廣告、深層次信息服務等增值業務和售賣用戶數據等。
第五,電信運營商和新技術公司將大力進入手機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更大、更嚴峻的挑戰。一方面電信運營商擁有渠道優勢和巨大的用戶群,又亟需尋找新的業務增值點來實現轉型。毫無疑問,三大電信運營商壟斷了手機媒體的終端,又手握將近7.5用戶,在手機媒體的發展中占據極為有利的地位;此外,我國電信業雖然在過去的30多年發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也出現了增長變緩的趨勢,2009年電信主營業務收入8424.3億元,同比增長3.9%;電信增加值5012.2億元,同比增長7.0%,都低于我國GDP的增長速度(9.1%)。從電信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將從通話消費為主轉變為以流量消費為主,據國外媒體報道,思科首席技術官帕德馬錫?沃里奧(Padmasree Warri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聯網流量將達到560億GB。而這就需要通過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這一新的信息服務業新興形式,以帶動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證通信業的快速發展。因此,電信運營商必將大力發展手機媒體業務,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在移動互聯網方面投入了極大的關注,下一步將是人力、物力的大規模投放。
另一方面,google、蘋果、微軟、騰訊、新浪等以技術起家的新媒體公司正在虎視眈眈手機媒體業務,由于手機媒體業務對技術的依賴性很強,這些新技術公司將在未來的手機媒體業務領域占據及其重要的位置。
三、傳統媒體發展手機媒體的關鍵在于轉變觀念
當前,傳統媒體意識到手機媒體的良好前景和潛在的市場規模,紛紛采取手機報、手機電視等多種方式進入手機媒體領域,但是囿于觀念、技術、人才、資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約,成效不大。傳統媒體要想真正發展新媒體,關鍵在于轉變觀念,包括手機媒體的發展思路觀念、利益觀念以及合作掛念。
首先,要加深對新媒體本質的認識,變“先內容后網絡”的觀念為“先網絡后內容”的觀念。從目前傳統媒體從業人員的現有觀念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還抱著“內容為王”的觀念,認為原創的內容依然有無窮的生命力,而互聯網泥沙俱下、虛假信息泛濫等等,并采取“報網互動”等理念來發展新媒體。這種思維依然停留在“先內容后網絡”階段,即內容思維在前而網絡思維在后,本質上還只是把網絡當成一個既有內容分發的工具和渠道。這種思維的缺點在于:首先,沒有認識到傳媒業巨型信息終端的趨勢,未來任何媒體的內容只能是巨型信息終端的一個很小的部分,而最為重要的是這個信息終端必須符合互聯網理念并以互聯網為平臺;
其次,沒有認識到讀者個性化、定制化的閱讀趨勢的變化,原創的內容無論其渠道怎么變化都依然是統一、標準化的信息提供,和讀者的要求相差懸殊;第三,沒有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對媒體業的改變:一是網絡媒體可以通過提供平臺使自媒體成為可能,這就大大拓展了信息源,也使得媒體從業人員的專利轉變為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權利;二是可以利用技術提供及時、深度的信息分析,例如,和訊、東方財富網等可以通過相關分析軟件為你及時提供各支股票的各種技術分析;三是更為重要的是能通過技術手段來分析讀者的信息閱讀偏好,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四是網絡技術也可以解決信息的篩選,解決現實存在的互聯網泥沙俱下的情況,一方面可以利用眾包理論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對信息的求證中;另一方面可以設計評價機制,一旦信息者假新聞就把他的等級大大降低,這就能保證信息者為了自身的聲譽而自身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a)-0050-01
當今,由于手機的巨大消費市場,互聯網新媒體業務運營商之間進行了激烈的競爭。從目前來看,手機終端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基本實現覆蓋,這種覆蓋的面積還在成倍的遞增,不需要進行任何的廣告推廣,用戶量都在不斷的上升,因此說手機平臺的營銷運營具有巨大的客戶群體支撐,消費市場潛力很大。手機的覆蓋面積不斷增加,已經建立了具有雙向交互能力的手機網絡,網絡基本覆蓋全國各地,這為信息交互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促進了商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另外,手機和其他類型的媒體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攜帶,可以進行自由的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施信息的交互,終端用戶獲取信息的速度較快,手段簡單。其他的媒介在這一點上相比,都不占有優勢。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終端獲取各種類型的信息,包括社交活動 商務交易等,可以長久的保持對客戶的吸引力。 在信息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手機未來的發展充滿著很多不可知性,手機的商業運營模式也在不斷進行變動,為了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運營商們需要在這一領域進行詳細的研究,我國在很多地方已經實現了三網融合,信息技術的進步,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獲取和信息的時效性。現在的主要傳播方式就是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傳播,手機由原來單一的人際傳播變為人與人,人與社會交流的主要媒介,手機媒體已經成為當代社會最重要的信息載體與傳播媒介。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手機媒體的影響下,不斷發生變化。
1 手機新媒體發展的趨勢
多媒體化。現在的手機已經由過去的一個單一媒介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媒介。在衛星和數字、移動技術的推進下,手機媒介成為了一個創新人類媒介和市場的平臺。手機已經成為當今一個重要自媒體,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手機上可以閱讀、聽音樂、看視頻等。但是手機媒體的內容、技術、經營模式,現在還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需要不斷完善,漸趨成熟。
個性化。現在已經進入了受眾細分的時代,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才能培養固定的受眾。因此,手機媒體的個性化服務需要跟上當前的發展形勢。這是媒介由傳統的集體使用向個人使用轉變的過程。由于每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個人認識都具有很大的差別,因此,需求的內容具有很大的差別。
象征化。手機已經成為了個人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象征,因此,手機的終端形態和內容選擇展示了使用者的個人特點和身份地位。如同手表超越時間功能成為彰顯個人身份的象征一樣,手機是個人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征。
2 廣電面臨的問題
2.1 沒有傳播渠道
手機媒體主要的傳播特點是分眾傳播、互動傳播和定向傳播。手機作為交互終端對不同的個體進行個性化信息傳播,主要利用無線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從當前我國的情況來看,手機媒體的傳播渠道主要有兩種類型。
中國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家移動運營商完全控制著手機的傳播渠道,具有明顯的集中化和壁壘化。這三者當中,廣電系統由于自身的原因無法與其進行有效的競爭,沒有傳播渠道的把控能力,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內占據一定的比重,需要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否則,很難進入這一領域。從當前分析,手機電視這一領域,未來的廣電系統可以重點發展作為自身的一項核心業務。
2.2 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手機媒體的內容提供方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移動運營商;另一類是手機網站。移動運營商主要采取了短信、彩信、手機報等有限傳播方式,手機電視提供的內容較為豐富,音樂、視頻、游戲等等,但站點數量較少,手中可選擇性較低。運營商得益于其渠道優勢,目前占有相對強勢地位,但長期來看,手機電視將會逐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3 關于手機電視運營的思考
3.1 雙屏互動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手機的用戶量近年來呈現激增的狀態,用戶的規模不斷擴大,用戶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利用手機上網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手機電視的未來發展可以預見具有廣闊的前景。因此,雙屏聯動、雙屏互動是手機電視發展的新趨勢。雙屏聯動和互動作為一種手機傳播的方式,是電視臺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的優勢,把電視臺的內容和手機的廣闊覆蓋面積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利用內容的優勢來擴大手機媒體的影響力,提升手機電視在移動互聯網中的作用,盡力爭取更多的用戶。電視臺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己在互聯網中的影響力,擴大了受眾群,增加了傳播的面積。最終,實現了手機媒體和電視媒體的雙贏。
3.2 節目社交化
互動交流是互聯網時代的受眾特征,他們不再滿足于被動的接受制作者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制作的內容,渴望自身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比如,電視觀眾收看一些娛樂性電視節目的時候,都希望自己可以參與到節目中,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雙屏互動具有很大的優勢。電視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相反,利用手持終端登錄到播出節目的頁面獲得節目內容,與節目的制作者進行及時的在線互動和交流,及時反饋自己對節目的認識,參與節目的嘉賓、主持人的談話內容,提供自己對事件的認識和看法,發表一些評論,這些評論可以利用微博進行快速的傳播和分享。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可以節選一些觀眾的評論或者問題,對現場的嘉賓進行及時的提問,實現嘉賓和觀眾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增加了受眾對電視節目的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參與性。
同時,用戶的社交化分享行為,進一步傳播了節目的內容,提升了電視節目的影響力,有效的宣傳了節目,具有較好的營銷作用。
3.3 文化營銷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注意。一部即將上映的電視新劇可以手機電視進行前期的造勢,規劃好這部新的電視劇進行雙屏互動的時候,往往需要很多的工作準備,包括:導演,演員背景,延伸資訊,花絮等。
新劇播出的時候,利用手機電視實行同步播放,吸引受眾參與電視的觀看,在播放的過程中開展多樣化的內容,比如互動抽獎,微博分享抽獎活動等各種商業活動。圍繞著電視劇的熱點內容,在網站上進行熱點討論,可以極大地提高節目的收視率,也提升了電視臺的影響力。
4 結語
手機電視是運營主體為移動終端用戶打造的一項特色增值服務,如何將這項服務有效的發揮起來,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內容。
參考文獻
和大學品牌形象之間的內在關聯
第一,必要性。高校在社會上的形象,是“自塑”和“他塑”結合的產物。特別是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高校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和競爭,要在激烈的內外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不斷拓展傳播渠道,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增強新媒體傳播力,是高校適應時展需求、承擔大學職責使命、推動文化傳承創新、滿足師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第二,可行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已經成為主流社交工具,顯示出區別于傳統媒體的極大優越性。新媒體最大的特點是賦予每個人創造并傳播內容的權利,社會化媒體的“社會化”特性將媒介與社會聯系起來,使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結合在一起。這為高校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擴大傳播效果、塑造大學形象提供了可行性。第三,緊迫性。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在加快戰略轉型、深化綜合改革的關鍵時期。高校在改革發展的同時,不免會面臨內外部的嘈雜聲音,對外需要獲得更多社會認同和支持,對內則需要凝聚師生校友共識、集中力量干大事。必須充分運用輿論引導作用,引導師生、大眾與學校間的雙向互動和表達,不斷鞏固師生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提升高校新媒體傳播力緊迫性與日俱增。新媒體服務大學品牌建設的現狀及問題第一,認識程度方面仍存在深淺不一的問題。當前,許多高校對于新媒體運營仍缺少必要的、應有的重視,對其意義、地位、功能、作用等認識尚不夠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工作才是硬指標,宣傳是軟指標”的觀念,重實干、輕傳播的現象普遍存在。第二,頂層規劃方面仍存在不明不晰的問題。一些高校無論是從人力、物力、財力等配置,還是從規劃、方案、實施等操作,都把重心放在了更有顯示度的外媒報道上,沒有意識到新媒體在對外宣傳中的實際作用。此外,很多學校校園媒體平臺之間條塊分割嚴重,相關部門各自為政,缺少交流溝通協調統籌機制,學校官方平臺和二級平臺“兩張皮”,使新媒體工作經常陷入“獨自為政”的尷尬境地。第三,傳播內容方面仍存在不精不新的問題。目前,仍有一些高校傳播工作思路、方法還停留在傳統媒體時代,不敢或者不愿意進行工作模式的創新,習慣于用傳統的思路和辦法做新媒體工作。一些高校在運營新媒體時直接將傳統宣傳的內容原封不動地復制到新媒體平臺,導致平臺運營陷入僵化、缺少關注的困境,有些傳播內容受眾不愛看、看不懂、看后無法“消化與吸收”。第四,互動渠道方面仍存在不暢不通的問題。傳統宣傳模式下,高校更注重信息傳播而忽視受眾反饋,一味采取冷冰冰的單向傳播模式,導致新媒不“新”。在熱點與輿情事件發生時,少數學校會使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回應,多數高校擔心新媒體平臺使用不當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通過新媒體平臺和師生、公眾的交流與面對面對話的情況仍非主流,導致新媒體的互動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第五,人才梯隊方面仍存在不強不專的問題。新媒體工作對人才素質有特定的要求,既要具備新媒體傳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同時還要有較強的創新思維。這些都對新媒體從業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他們普遍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高校普遍存在新媒體人才不夠用、不適用、不被重用的現象,新媒體工作人員積極性、主動性不夠,隊伍建設薄弱,使高校新媒體建設受到制約。
中國會展業發展迅速,各地不斷推出的商貿類展會,從宏觀來說,為提升我國制造業水平、為打造城市靚麗名片、為加強我國工商界人士的國際交流和拓展國際空間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平臺;但由于展會運營機構辦展水平參差不齊,其中的一些展會未能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展會運營機構由于熱衷于追求短期經濟利益,不重視對展會品牌的長期培育,導致展會不能持續發展;二是有些展會運營機構雖然有展會品牌培育意識,但由于對展會品牌內涵理解不深和對品牌管理重點把握不準,導致展會的發展也不如意。前一種情況,可以通過展會行業管理加以規范;而后一種情況,展會運營機構必須通過學習展會品牌管理理論,掌握展會品牌戰略管理重點,方可使展會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本文的重點旨在針對后一種情況,通過確認和明晰商貿類展會的品牌概念和品牌實質,提出我國品牌展會的評價標準,并以此為依據給展會運營機構進行品牌戰略管理提出若干建議。
一、展會品牌概念與展會品牌實質
在對商品經濟的研究中,人們對產品品牌的認識,以及表述是琳瑯滿目。在學習他人觀點的基礎上,筆者的理解是,產品品牌是產品全部無形資產的總和,這一“總和”可以以可見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特定“符號”,如名稱、圖案、顏色、字體等,或是它們的相互組合等;也常以一種比較抽象的形式呈現出來,如給人帶來的好的聯想和人們的偏好。這些“符號”以及聯想、偏好等,使產品品牌具有區別它物、證明品質的功能。通常說的品牌產品,就是指那些個性鮮明、質量優異的,能給消費者帶來好的感受的產品。品牌產品所包含的無形資產往往具有很高的價值。產品品牌的實質是產品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是由產品之形象和內涵交疊形成的,能引起消費者產生共鳴的差異化使產品在市場中具有更顯著的競爭優勢。
會展業的主要產品是展會項目(本文所論述之展會是指商貿類展覽會或博覽會),如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屬于服務產品。展會品牌是指展會項目之無形資產的總和,物化可視的是展會的名稱、標識、吉祥物等,抽象可感受的是好的聯想和親近感。品牌展會是指那些形象鮮明、服務優質,知名度和美譽度高的展會。展會品牌的實質是展會項目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是建立在滿足參展客商需要,定位清晰、形象鮮明、卓有成效的基礎上。
對于一個展會而言,品牌創立從成長到成熟,是一個長期的品牌戰略管理過程,其中凝聚了展會主辦機構大量的心血、智慧和創新。一個品牌展會的打造,需要有明確的品牌戰略,以及相應的實施策略,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樹立、品牌經營和品牌文化形成等。在研究展會品牌戰略管理前,有必要在上述理論的基礎給品牌展會一個具體的描述,即展會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能稱其為品牌展會,從而使品牌戰略管理有明晰的方向。
二、品牌展會的評價標準
用什么標準評價一個展會是否是品牌展會?迄今為止,國際國內沒有統一的標準。綜合業內人士的看法,結合我國的實際,筆者認為在我國滿足以下八個條件的展會可稱為品牌展會。
一是良好的展會舉辦地及場館。展會舉辦地城市的環境美化、交通運輸、酒店服務、消費娛樂等是否良好,展館是否能夠提供舒適的展示空間、優質的設施服務等是吸引客商參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行業協會和行業代表企業的堅定支持。行業協會,以及行業中代表企業對展會的堅定支持,是確保展會宣傳效果和影響力的重要條件;行業協會的參與,以及行業中代表企業的參展無疑也提升了展會的水平。
三是形成規模效應。品牌展會必須是在同類型或同行業展會中規模大的展會,在展覽期間,整個行業眾多有實力的賣家、買家和中介齊聚一堂。有規模效應的展會,意味著大批的產品供應商和采購商參展,以及由此降低的組展商單位成本,和其他各方投入產出比率的增加。
四是代表行業發展方向或展示行業最高成就。這體現了展會的專業性和前瞻l生。這樣的展會必定有明確的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且能提供幾乎涵蓋整個專業市場的所有信息。由于提供的信息全面、專業,必然吸引眾多客商和觀眾參展。
五是一流的展會服務。展會服務貫穿于組展商的整個運營過程,從市場調研、主題立項、尋求合作、廣告宣傳、招展手段、觀眾組織、活動安排、現場氣氛營造、展后服務,甚至包括所有對外文件和信函的格式化、標準化等,都須具備高的專業水準和從業人員的嚴謹處事態度,服務過程體現高效和細致。
六是戰略規劃指導下的連續性和靈活性。只有科學合理的展會發展戰略,才能使展會資源得到很好地分配,才能使展會從謀求短期利益走向謀求長遠利益。展會的連續性要求展會在一定時期內在舉辦時間、頻率、地點和主體活動等方面基本一致;靈活性要求展會根據國內外會展業發展趨勢和參展商要求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展會生命周期的延續是連續性和靈活性的統一,一成不變或忽視市場變化的做法將使展會難以為續。
七是媒體的強力合作。有影響力媒體的強力合作是展會影響力的重要保障。一個展會要成功舉辦,并發展成為品牌展會,媒體宣傳報道充分與否至關重要;展會品牌的形成需要媒體的大量的正面報道;媒體的權威性和可信度,亦有助于提升展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反過來,品牌展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眾多媒體的關注。
八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我國目前的體制現狀下,能得到政府支持的展會,往往能獲得良好的綜合效益,包括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樣的展會,展會運營機構在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能整合更多的資源,從而能為參展客商提供更多的實惠和便利,辦展質量往往較高,展會的品牌影響力更容易擴張。
三、基于品牌展會評價標準的展會品牌戰略管理思路
上述的品牌展會評價標準,為展會主辦機構的品牌戰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1.樹立品牌觀念,制定品牌戰略
要培育一個品牌展會,首要的是展會運營機構要樹立牢固的品牌觀念,認識到只有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展會才可能持續發展。樹立了這樣的品牌觀,展會運營機構才會從舉辦地及場館的選擇、主題的立項、展會活動的策劃、展會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展會的創新等具體方面來實施展會的品牌化發展。同時,必須認識到展會品牌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展會的運營機構要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確立展會的品牌發展戰略。只有在較長時間內堅持一種戰略,而不輕易游離的展會運營機構才能贏得最終勝利。
2.研究環境變化,滿足客戶需要
對展會運營機構來說,參展商是客戶,對參展商來說,專業觀眾是客戶。客戶滿意,展會才有可能持續發展和壯大。客戶的需求是變化的,要做好服務,就必須盡最大努力滿足客戶的需求。此外,展會的外部宏觀環境、行業環境、競爭環境都在變化,只有適應變化,不斷創新,展會才有生機和活力。因此,市場調研尤其重要。設立高水平的研究機構,確保研究內容的科學性、時效性、針對性,是展會品牌戰略制訂和實施的前提和基礎。
3.發揮各方作用,有效整合資源
為打造強勢品牌,展會運營機構還應充分利用各種相關資源,發揮不同利益主體,包括主辦機構、承辦機構、協作機構、參展商、專業觀眾、展會場館、展會所在地等對展會項目運作各個環節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分析、梳理、整合各種資源,并加以綜合利用。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展會運營機構必須努力尋求專業協會、行業內領導型企業、有影響力的媒體、政府等多方的支持。因此,展會運營機構應主動溝通、服務先行,強調互惠多贏合作,以最大程度聚集資源、盤活資源,為展會項目的運營管理服務。
4.致力專業化,展示新成果
專業化是打造品牌展會的必由之路。專業化能夠形成差異化,差異化可形成展會的競爭優勢。專業化使展會運營機構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握客戶的需要,從而在招商招展和展覽會現場管理等過程中更加準確、有效。專業化需要展會運營機構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擁有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實行完善的操作規范、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專業化要求展會專注于某一行業或某一市場的客戶,努力把握行業或市場發展的脈搏,展示行業的最新成果,以新技術、新產品、新觀念的不斷推出,占據同類型展會的制高點。
5.完善場地設施,提升服務水準
場地設施是否完備、便捷,服務水準是否高水平,對展會品牌形象的樹立至關重要。場地設施屬于展會的硬件,服務屬于軟件。硬件建設要使展會的設施,包括展館的空間、水電、采光、空調通風、寬帶網線、消防、電梯、通訊傳輸、疏散通道等是齊備的、令人舒適的、便捷的、安全的。軟件建設要保證展會服務達到一流水準,包括招商招展、迎送接待、通關檢驗、現場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安全保衛、展后跟蹤等都必須是高水準。為此,展會運營方要加大先進技術引進和服務人才培養的力度,做到展會的軟、硬件建設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6.拓展品牌空間,善用品牌資源
要擴大展會品牌影響,必須拓展品牌空間。展會品牌空間包括時間、地域和價值三個方面。時間方面主要指展會舉辦期的長短、舉辦的頻率等,當展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適當延長舉辦時間,或增加辦展頻率,可以增強總效果;地域方面主要指展會的地域擴張,比如一些國外著名展會在其他國家辦展等,可擴大展會品牌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價值方面主要指品牌的綜合經營,品牌的物化形式,如名稱、標識、吉祥物等是重要的品牌資源,要善加保護和利用,通過與高質量、高層次客商的合作,取得品牌的綜合經濟效益和影響力,提升品牌的價值。
7.優待新聞媒體,打造網絡品牌
展會品牌良好形象的塑造,必須借助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的大量正面宣傳報道。做好對這些新聞媒體的公共關系工作,保證展會期間媒體和記者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將吸引更多的媒體或記者關注和報道展會。在眾多媒體當中,互聯網是一種新型媒體,它綜合了傳統媒體的許多優點,且互動能力突出,是展會品牌傳播的重要平臺。展會運營機構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絡的功能,通過建立網站、規劃網站內容、美化頁面、信息篩選和及時更新等一系列工作,在現實展會之外打造精品網絡展會,高效傳達品牌認知和美譽。
8.爭取政府支持,構建良好環境
賽迪顧問認為:融合革命將加速電信技術業務的移動化、寬帶化、IP化及多媒體化發展,毋庸置疑,這將為電信運營商的技術縱深和業務拓展提供最有力的平臺,帶來巨大的利潤空間。但同時,機遇的產生也伴隨著巨大的挑戰。
首先,新的運營理念、運營模式和運營業務將成為電信運營商企業戰略發展的核心。電信運營的健康發展既要以傳統的電信業務為基礎,又要充分依靠三網融合帶來的新技術和新業務。面對新型技術和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問世,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如何應對諸如P2P業務、網絡視頻電話以及互聯網上日漸增多的各類多媒體社區等各種新業務的出現,保持良好的市場競爭,將成為能否健康運營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1.產品形式及流通渠道的擴展使得電視劇的版權類型更加復雜和細化
電視劇屬于我國《著作權法》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電視劇版權則是與電視劇作品相關的著作權,包括電視劇的劇本、配樂、美工、道具、演員肖像等各類版權。根據《著作權法》的分類,主要內容有署名權、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的權利、復制權、發行權、放映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以及傳播者權等,這些權利分屬電視劇版權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既包括狹義的著作權,也包括鄰接權。全媒體的快速發展拓寬了電視劇的播出渠道,催生了電視劇的多種形態和呈現方式,這不僅使得電視劇版權在信息網絡層面的各種權利得以增加和擴展,還使得不同媒體層面的多種權利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例如,在電視劇的播出環節上,電視劇版權可以賣給不同媒介和同一媒介不同層面的播出平臺,也可以賣出不同的播出輪次,交易的方式可以通過買斷、轉讓和授權等。因此,版權關系變得更加復雜,進而對電視劇的版權保護和版權交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參與版權交易的主體更加多元化,電視劇版權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
在歷經幾年的互聯網版權爭奪后,視頻網站在電視劇版權購買方面變得較為理性,不再一味地搶購大制作、大手筆的電視劇,而是從互聯網版權價格戰中脫離出來,轉而采取差異化競爭戰略。這些視頻網站一方面著手購買國內熱播劇和獨播劇,另一方面也積極引進來自英、美、日、韓的海外劇,以獲得更多年輕人的關注。近兩年,為了降低購劇成本,視頻網站也加入了自制網絡電視劇的行列,搜狐視頻《屌絲男士》和樂視網《唐朝好男人》的成功讓視頻網站看到了自制劇的潛力,開始投入大筆資金制作網絡電視劇。到目前為止,新媒體視頻行業已經形成了包括優酷土豆、愛奇藝PPS、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樂視網在內的寡頭競爭格局,進而整個國內電視劇市場由傳統電視臺之間的競爭轉變成上星電視機構的全媒體公司、視頻網站和傳統城市電視臺之間的爭奪。傳統電視臺在應對新媒體競爭的同時,其相對穩定的內部競爭市場狀態也被今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一劇兩星”政策打破,該政策正倒逼一線衛視和二三線衛視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性市場行為,進而形成新的競爭格局。此外,衛視之間的爭奪、新媒體的快速成長、受眾的分流以及其他產業資本的介入,也促使電視劇制作商的生產方式、發行對象、合作途徑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都將影響整個電視劇版權市場的交易關系。在這種情況下,無論電視臺抑或視頻網站都將不得不直面自身所處的全媒體生態環境,審慎考慮企業長遠的發展戰略。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版權運作已經不再單單是為了鼓勵創新而對內容創作進行保護,而是成為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內容,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方向。不得不承認的是,全媒體環境給企業經營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重大的機遇。
3.版權運營變得更有價值、更富有吸引力和必要性
在全媒體時代,媒體形式、流通渠道、交易主體的變化使得電視劇供給主體運營版權的收益和必要性增加。首先,全媒體時代將有更多的電視劇進入公眾的消費視野;其次,同一部電視劇因適應不同的終端和消費者將經歷更加復雜的供給環節,交易的頻次增加,價值補償的渠道也在拓展;最后,競爭的加強使得電視劇市場變得更加富有效率,優質電視劇的版權價格得以提升,版權產業價值鏈隨之延長。因此,在許多情況下,與單純地購買版權來播放獲取廣告收入相比,擁有版權和運作版權的相對價值更高,也正因為如此,版權運營比以往都要迫切。
二、全媒體時代電視劇版權的運營策略
廣告收入、電視收視費用、版權開發是國際各大電視媒體收入的三大來源。盡管我國許多電視媒體已認識到版權收入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更好地運營版權還是一個在探索中的問題。
1.樹立科學的運營思維
從版權經濟的角度來說,版權運營目的是實現版權利潤的最大化。目前,國際各大媒體都在利用自己的版權資源構建完整的版權開發產業鏈條,為的就是把版權運用到極致。隨著國內電視產業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央視、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幾家具有實力的電視機構也正在積極探索版權運營之路。電視臺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避免兩種傾向:一是對版權不夠重視或認識不清;二是過度重視版權,一味追求完整版權。提高版權運營效率和質量的根本路徑是采取科學的運營決策,即在運營版權時必須基于全媒體渠道和產業鏈各環節情況,充分和完整考慮版權運營的收益與成本,既不能因為重視開發和持有版權而忽視運營成本,也不能因為巨大的成本而忽視可能的補償渠道帶來的收益。尤其是,電視臺應當重視衡量機會成本,重視比較不同的版權運營決策,科學分析電視臺所處的環境和自身實力,進而選擇競爭和合作的對象及相應的版權運營決策組合。
2.合理制定版權占有和利用策略
在版權運營變得愈發重要的當下,許多有實力的電視臺已經開始努力地擁有電視劇的完整版權。不過,雖然擁有完整版權應當得到重視,但版權運營并不僅限于此,它包括更加豐富的內容,例如,是買版權還是開發版權?如果是買版權,應當購買哪些權利抑或是否需要購買完整版權?如果是開發版權,是自己開發還是合作開發?哪些權利可以許可或授權?哪些播出平臺可以獲得許可或授權?合理有效的版權占有策略才是版權運營成功的起點。首先,要根據電視劇的生命周期決定購買或開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越是生命周期長的電視劇越有價值占有完整版權,而生命周期短的電視劇則可以考慮購買或占有部分版權。其次,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市場需求,針對其他機構和全媒體的需要,開發不同市場定位和類型的電視劇版權,以實現國內市場甚至海外的擴張和輻射。另外,根據版權交易對象與電視臺的競爭性確定版權許可或轉讓的權利內容和交易范圍。版權交易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版權銷售、海外授權、新媒體開發資源等。盡管版權交易可以實現電視臺占有版權的價值補償,但卻有助于交易對方獲取更多的注意力、廣告收入乃至更大的影響力,這些都是版權交易的機會成本,必須納入考量。因此,電視臺需充分考慮交易方受眾的區隔性和市場實力進行運營。
3.構建適合自己的有效運營模式
版權運營包括版權資源獲得、版權利用和版權管理等內容,電視臺對這些內容及其運作方式的不同選擇構成了版權運營模式。例如,中央電視臺不僅實施了全方位的版權資源開發和儲備策略,并傾向于擁有電視劇的全部版權,明確制定了電視首播、重播、新媒體直播、新媒體點播、新媒體付費點播等傳播方式之間的窗口期制度,還將通過授權進行全產業鏈經營,使版權效益最大化,形成“一魚多吃”模式。而湖南電視臺在將《花兒與少年》作為只在芒果TV獨播的湖南衛視綜藝節目之始,就成為率先公開向視頻網站宣戰的省級衛視,試水綜藝節目“只獨播、不分銷”的模式,舍棄高額的分銷版權收入,而對其傳統電視臺的電視劇依然采取部分分銷和交換的方式,新媒體芒果TV則將重點采取開發獨播網絡電視劇的方式。正如前述分析,不同的版權運營模式意味著不同類型的電視劇在各類各層次全媒體平臺不同的權利交易方式及其組合,進而也意味著不同水平和類別的收益與成本及其相互的轉換。電視臺在選擇版權運營模式時,除了全面考慮可能的收益和成本之外,還必須正確分析自身實力和全媒體平臺的成長性,準確衡量并控制風險。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全媒體時代電視臺的版權運營是基于融合媒介的有效運作,但利用或擁有媒介渠道可以通過合作及資本運作來實現,并不必糾結于渠道的歸屬性以及自建與否。無論如何,版權運營模式都應該是多層次、立體化的,是隨著企業發展和外部經營環境不斷變化的。
4.注重版權的品牌經營
電視劇是文化產品,具有非物質性,從整個電視劇產業鏈來看,其交易和流通的內容是版權,但從消費環節來看,消費者消費的卻是電視劇版權背后承載的內容。因此,版權運營中的版權僅僅是形式,最關鍵的還是電視劇的內容,是產品、服務及其體驗。可以說,版權之爭終將演變為內容之爭和品牌之爭。品牌經營可以為企業樹立優良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口碑,為企業贏得忠誠的消費者,贏得核心競爭優勢。電視臺的版權運營要避免短視行為,從品牌凝聚和品牌提升的角度進行系統設計及決策。
5.建立健全版權運營的保障和支撐體系
(1)版權確權。
全媒體時代的電視劇版權類型和交易環節更加復雜,無論是版權購買、開發還是再交易,其前提是必須保證版權明確和授權清晰。比如,確定每個交易環節的版權歸屬,避免版權糾紛;在購買電視劇首播權時要考慮是傳統電視臺層面的首播權,還是新媒體或全媒體首播權等。因此,電視臺在運營版權時必須注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界定,其權限規定不僅包含權利使用時間和地點,還應將媒體機構、使用終端、傳播方式和范圍等內容納入進來。
(2)版權評估和版權保護。
版權屬于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正確合理地評估版權是企業交易版權和做出科學的運營決策的重要前提,也是版權能夠順利獲得融資和實現開發的保障。與此同時,要保證企業獲得預計的版權收益還必須對所持有版權進行動態監測,以避免利益遭受損失。
(3)版權資源管理。
版權資源管理是通過對版權內容資產進行采集、轉儲、分類、編目等,實現對版權資源的管控及對版權運營和企業戰略的支撐。它有利于電視臺對版權及其內容資產進行分析和優化,能促使電視臺對版權資源進行更好的利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3-0184-02
隨著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的手機網民數已經高達5.91億,占網民總數的93.5%,平均每人每天用手機上網時間達3.1小時。手機成為了連接人與互聯網之間最直接、最便捷的終端渠道。在此大勢之下,互聯網把傳統媒體趕進了一個新時代,媒體的格局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隨著以手機為終端的新興媒體的強勢崛起,傳統媒體尤其是紙媒面臨著發行量下滑、廣告額大跌、贏利能力減弱的嚴峻形勢。2014年頻頻出現紙媒停刊或休刊的消息,傳統紙媒前途堪憂的論斷不斷入耳。
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紙媒只能坐等消亡。相反,如果發揮好自身優勢,并充分結合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在移動端上尋求契機,開發運營新聞客戶端,完全可以柳暗花明,從而實現逆襲。
1 傳統紙媒轉型面臨壓力
曾經何時,傳統紙媒是標準的“高富帥”,它們立足本土,發出輿論陣地的最強音,影響力巨大。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傳統紙媒倍感生存壓力。于是,各個紙媒爭相開發運營客戶端謀求轉型。然而,地市級傳統媒體要開發運營好客戶端,將面臨著諸多挑戰。
首先是面對國家和省級媒體的競爭。2014年,新聞客戶端“國家隊”“省級隊”密集亮相。6月11日,“新華社”總客戶端正式上線;6月12日,人民日報客戶端上線;6月20日,山東大眾報業集團的“山東24小時”上線……而各大門戶網站推出的客戶端,如網易、騰訊、搜狐、鳳凰新聞等,其發展勢頭亦是非常迅猛,在移動終端上“獨領”。地市級傳統媒體運營客戶端在推廣和運營上都將面臨著國家級和省級媒體客戶端的挑戰。
其次,地市級傳統媒體運營客戶端還面臨著來自本地自媒體的競爭。由于自媒體的準入門檻低、操作相對簡單等,近兩年來,每個城市都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平臺。由于這些平臺的運營者經營思路清晰、靈活應變快、不受體制羈絆等原因,他們往往都做得風生水起,并且迅速受到了當地網民的青睞。
無論是中央、省級媒體,還是地方自媒體,大都都想在移動終端上分得一杯羹,為爭奪地方用戶和市場竭盡全力。在這種情況下,地市級傳統媒體要運營移動客戶端,必將面臨著來自以上雙重擠壓。要想沖出重圍,做大做強,并非一件易事。
2 立足優勢借助移動終端求轉型
盡管傳統紙媒處境不佳,生存空間也被其他媒體一再侵占。但地市級傳統媒體的優勢顯而易見:地市級傳統媒體相較于中央、省級媒體以及全國性的門戶網站,在運營移動端上,雖然沒有強大的新聞資源以及影響力,但地市級傳統媒體有其自身的地域優勢;相較于本地自媒體,傳統媒體的靈活性上不如自媒體,但它卻有其特有的媒體優勢等。因此,在媒體融合的大形勢下,地市級傳統媒體發力移動客戶端,如果利用好自身的優勢,找好著力點,必將大有作為。
第一,著眼于內容建設,利用人才和平臺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新聞延伸產品。
一是要做好本地新聞的挖掘和深加工。在移動端的運營中,傳統媒體要利用這種優勢,充分挖掘本地新聞素材,做精做足適合本地受眾的新聞產品,讓用戶獲得在其他的移動終端上得不到的新聞和資訊。同時,運營者也要意識到,移動終端新聞的,不能僅僅是把傳統媒體的新聞搬運到移動端上,而是要發揮好傳統媒體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把傳統媒體原創的內容、權威的信息向新興媒體延伸,充分做好二次加工,多生產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的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只有讓自己的原生內容成為亮點,傳統媒體的移動端才能獨占鰲頭,以其獨特的新聞資訊吸引住本地用戶。
二是要做好新聞的延伸產品。運營者要認識到,“內容為王”并不是“新聞為王”,新聞已經不再是新媒體的全部,也不再是受眾所需要的全部。由于用戶獲取新聞的渠道在改變,用戶的閱讀習慣也在改變。運營者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正確樹立新媒體時代的內容觀,正確面對受眾閱讀習慣改變、閱讀平臺逐漸轉移、新聞分發渠道變得日益重要等現實挑戰,放棄單純新新聞、傳遞資訊的功能,而要以自身的新聞為素材,深挖更多的延伸產品。
第二,著眼于本土優勢,做好跨界融合,做出接地氣、有個性的移動端。
雖然說網絡時代地域觀念不再明顯,但是要做好一款立足本土的移動端,實施本土化戰略仍然是關鍵,這也是地市級傳統媒體的移動客戶端業務發展的基礎。
作為土生土長、最熟悉當地“地形”的傳統媒體,對于市場與受眾都有著深刻的了解,因此,在移動端業務的發展上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地緣優勢,貫徹本土化理念,深化本土化服務,以廣告主需求和用戶需求為立足點進行定位,要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用戶入手,走地緣親和路線,真正打造出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移動端內容,增強互動性,提升對本土用戶的親和力。
除了要提供具有個性化特色的新聞內容之外,移動客戶端還有利用自身對資源的掌握和對市場的了解,做好跨界融合。經營者要將本地用戶最熱切需要的實用信息,如美食、求職招聘、購房租房、房市車市等,按照自身定位及發展需要,有選擇地移植到移動端。
第三,著眼于報網融合,打破界限,抱團“取暖”,形成發展合力。
一是整合。在報網融合的過程中,整合內部資、調整媒體機構幾乎是所有報業集團或者傳媒集團走出的第一步。如2014年7月1日,蕭山日報完成機構重置;12月1日,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中央編輯部正式運作;12月10日,徐州日報全媒體中心正式成立等等。
這些傳統媒體通過結構性調整,整合內部資源,構筑了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競爭需要的全媒體平臺。他們把報紙、網站、移動媒體等等自身擁有的各種產品進行調整,把資源向優勢平臺集中,放大規模效應,減少同質同構惡性競爭,培育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移動端平臺。
二是互通。淡化報網界限,實現傳統媒體與移動端的互相通聯,如在報紙上增強報網互動元素,開辟相對固定的區域作為報網互動欄目,突出體現客戶端等元素;在報紙版面空間充分的情況下,導讀移動端的亮點新聞,或者將移動端的內容制作成二維碼,在報紙上導引,實現報紙網絡的讀者互相影響和引入,方便讀者掃碼閱讀,并形成閱讀習慣。如《南方日報》封面版上設置有二維碼導讀,把讀者“掃”成用戶,把一般新聞“掃”成在線體驗。而他們在報紙版面上強化與移動端產品的互動,將“報”與“網”切實統一起來考慮,哪些適合在報紙上做,哪些可以轉到移動端,哪些可以報網同時進行,哪些移動端互動產品可以在報上做恰當的再造,要有明晰的分工,從而打通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通道。
為什么要說道GSI。這篇文章齊寧將站在甲方的角度(電子商務代運營使用方)和乙方(電子商務代運營公司)兩個角度來分析,讓你去了解一個行業,冷靜選擇一個合作伙伴。
GSI的成功讓很多人按耐不住了,紛紛一些電子商務企業的高管辭職進行創業,還有一些以淘寶為滋生的資深賣家,都認為電子商務是一個為開發的寶藏,確切的說是電子商務代運營。因為這些人已經在電子商務的浪潮中進行了弄潮。他們開始組建團隊,進入電子商務代運營。他們憑借著自己在電子商務行業的運營經驗為客戶進行著不斷的洗腦。起初得到一些客戶,完全是按照銷售分成的形式進行,逐漸的,隨著客戶的增多,運營成本增加,難以支撐代運營業務的扶持。于是出現了客戶不同客戶不同待遇,自然一些客戶運營的好,一些客戶運營的差。而偏偏這時甲方的不理解,一再給乙方進行施壓。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結果,代運營不歡而散。
甲方認識
首先,作為客戶的甲方,要對電子商務代運營有一個深度的認識。這個認識可以從幾個方面認識。齊寧網絡營銷策劃將從幾個重要的方面來指導您,讓您選擇一個比較好的代運營服務商。第一,我們要自我認識,先問我們自己,我們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我們的是要在互聯網上銷售自己的產品。還是為了提高美譽度。還是為了挖掘銷售機會。另外,要了解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是一個傳統企業。是一個純電商。還是一個復合體。用一句話來說說,就是你想通過代運營商做什么。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當我們了解了自己的位置后,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電子商務代運營服務商了。例如,我是一個傳統的知名品牌,我想通過互聯網拓展一個銷售渠道。我對業績沒有任何過高的要求。那就比較簡單了,這時你就可以尋找一些渠道較強的代運營服務商服務。
還有一種自我認識不清,自己定位不清楚,還一心想利用電子商務去銷售產品,把所有的壓力全部都施加給代運營商。所以這種甲方必然失敗。
最為正確的甲方是充分的知道自己的產品或品牌處于什么樣的位置,而確定了公司戰略后,電商作為某個戰略的必須之處。然后對電子商務代運營服務商理解的比較透徹,利用電子服務代運營商的優點。然后再通過分賬、服務費、或項目獎勵等手法將代運營服務商綁在一起,共同良性發展。
乙方認識
作為電子商務代運營服務商。
一、應該認識到自己真正產能。也就說要評估自己的人力物力能支撐多少客戶的服務。
二、應該懂得取舍,對客戶有一定的篩選。杜絕好高騖遠的一些客戶。尤其是不斷用銷售業績作為施壓的客戶。
三、充分的與客戶溝通讓客戶理解代運營服務的優勢,以及自我團隊的優點。
四、將服務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將銷售放在第一位。你們輸出的不是勞力,而是電子商務運營中的經驗和營銷方法。
五、不要給客戶太多的框架。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不同客戶不同對待。把電子商務的門檻減低。
六、永遠是扮演讓客戶騎上馬送一程角色。適當的時候就要結束合作。
七、控制好項目的人員配比,時間進度。
八、杜絕買貨運營,押金代運營。
甲乙雙方
甲乙雙方要互相深度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