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分析匯總十篇

時間:2024-03-27 11:29: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道德與法治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道德與法治分析

篇(1)

2.凝練了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既突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培養時代新人方面的獨特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特征,又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核心素養保持銜接與一體化,同時為道德與法治課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找到了可以落地即與學習內容直接關聯的目標,從而能夠圍繞核心素養重組課程內容。同時,我們還研制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有利于改進教學方式,突出活動和議題式教學,開展綜合性評價,注重過程評價。可以預期,圍繞培育核心素養的教學,能夠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實現了課程目標的綜合性表述與分學段闡述的有機統一

新標準在描述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時采用了一些具有統攝性的大概念。這些目標是核心素養在課程中的轉化和落實,是對學生學習本課程之后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綜合性表述,整合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是對2011年版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傳承與超越。這樣,課程目標側重在學生發展上,落實到具體的問題解決和實踐過程中,不再是相互割裂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與此同時,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按照四個學段,即“二二二三制”(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根據每個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分別闡述了課程的學段目標,使學段目標之間體現出較好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這是課程標準研制的一大突破,尤其是對道德與法治這門政治性比較強的課程,能夠分段進行系統全面的量的刻畫,可以說是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創新。

篇(2)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1]。隨著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以來就一直受到各方的歡迎,現在我國教育工作者們都深深被之吸引,甚至掀起了一股“多元智能熱”。那么要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下進行七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差異化教學呢?首先要解決的是差異化教學問題。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個個體都能夠得到充分的全面發展。差異化教育的優點在于能夠使得社會和學校不再僅僅關注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開始轉而關注學生健全的人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學生的興趣發展程度[2]。就當前的教育形式來看,差異化教育會成為以后的教育趨勢,但是目前差異化教學還沒有被大規模的推行,因為道德與法治本身就是一個帶有差異甚至某些情況下還有對立的詞匯,所以推行道德與法治的差異化教學其實是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的。

二、如何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差異化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所提倡的“為理解而教”、“個別化教育”等理論。

首先是“為理解而教”意在啟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更多地注重學生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如果只是將課本上的知識大聲地朗讀一遍,那么教學就變得毫無意義。理解的教學更有意義,明確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所謂道德就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道德是一個相對比較“軟”的詞匯,它沒有什么條例的硬性規定,但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行為準則,因為德多在人心,道德的標準也在人心,有這么一種說法“罪莫大于無道,怨莫大于無德。”;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約束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現在是法治社會。”要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實現真正的法治國家。法治是硬性的條文規定,是一個有著強制規定需要的遵守的準則,法治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實際案例、分組討論等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道德”與“法治”這兩個詞匯的真正意義,教學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學,真正學到了才是教學。

再次是“個別化教育”,個別化教育是一個類似于差別化教學的詞匯。它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在一個目前還是應試教育的教育體系中提倡個性化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道德與法治來說,因為是兩個既對立又統一的詞匯,所以就有了實現差異化教學的可能,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對比講述,從概念到授課方式,從授課方式到討論分析,從討論分析到提高總結。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結合實際進行分析,針對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生不同的學習理解情況進行教學,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以期達到一個氛圍良好的教學環境,達到了一個各方都滿意的教學情況。

三、結果和建議

無論是多元智能理論還是差異化教學都是幫助學生接受教育,幫助老師進行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要學會合理利用,將理論與現實實際情況相融合,真正實現教學方法的重要作用,真正實現一個良好的智能教學。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在利用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同時也要警惕過度使用或者濫用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真正將多元智能理論融入教學之中

教學的輔助方法有很多,真正實現價值是要將其徹底融入教學之中。多元智能理論是一個相對而言其實比較復雜的理論,在教學之中一定要正確理解并真正將其融入其中才能達到實現多元智力理論的重要作用。無論是“為理解而教”還是“個別化教育”對于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差異化教學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七年級是初中教學的開始,是中學生的一個階段,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要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他們以后更好的發展,所以要將多元智能理論真正融入教學之中,學會融會貫通,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一樣,學習不是簡單的相加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理解,是一種學會學習的能力,學海無涯,學習這條路沒有盡頭,所以只有學習的方法才是茫茫學海上的一葉扁舟。

篇(3)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屬于一門以生活作為基礎的課程,但是在傳統教育模式當中,教師普遍習慣于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中以口述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和枯燥化,哪怕是與生活相關也很難實現高質量教學。對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教學過程的生活化特征,借助生活化的元素進行教學,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動機,從而達到教學質量的全面性提升。對此,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思考具備顯著教育價值。

1引入案例分析生活

想要有效的提升案例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期間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需求等因素采取最佳的案例,并確保案例的教學價值[1]。在案例教學期間案例的選擇會直接決定整體教學質量,案例的選擇空間較大,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新聞事件,也可能是生活當中看到的各種事件。為了進一步提升案例的教學針對性,可以針對案例內容進行適當拓展或調整修改,以滿足教學要求為原則做好內容的優化,真實性可以適當的修改[2]。在案例教學期間應當確保案例本身的吸引力,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有效改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例如,在《我愛我們班》課堂教學期間,教師便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經驗引出相應的案例,并借助案例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先提出“課堂中教師在講臺上講課,班級中有許多調皮的學生,這些學生會導致周邊的同學無法專心的聽課,此時教師讓他們坐到最后一排。但是這一位學生并沒有聽從,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動。”針對這一教學案例,教師可以更好的借助案例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教師所創建的課堂環境中,并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表達,促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意見思路進行表達,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推動。

2優化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優化教學活動,同時圍繞著生活化教學思路開展課堂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是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同時也需要引發學生對于生活化案例的思考,促使學生可以借助思考實現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生活化教育的目標[3]。在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引發學生思維探索意識,教師可以適當的改變教學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方式進行教學。在分組完成后讓小組成員在小組內討論。所有的成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表達意見,并根據不同的意見進行匯總,在討論結束后分享討論結果。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秩序與討論進度的調控,并對偏離主題的小組進行干預,確保小組討論效果。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思維,從而提高生活化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健康與安全這一類話題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借助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可以提出車輛自燃的相關案例,并分析有滅火器與無滅火器的差異。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討論,以“汽車中滅火器重要性”為話題進行討論。在討論后教師可以播放兩個視頻,一個是有滅火器及時滅火并降低損損失的視頻,另一個是因為沒有滅火器汽車最終報廢的視頻。借助對視頻的分析讓學生意識到“防范”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安全意識,確保教學效果。

3扮演角色感受生活

篇(4)

 

整體與部分從來都是一對重要的哲學范疇,整體與部分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整體是由部分有機組合而成的,整體不能脫離某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部分作為整體內部所包含的因素或過程,總是處在與其它部分相互聯系或相互作用之中。因此,從人們對客體的認識來說,只有認識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認識整體,也只有認識了整體,才能更好地認識部分,這應是理所當然的認識論原則。指導學生在學習和復習過程中學會辯證地看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會運用整體學習法和部分學習法進行學習,無疑對提高學習效率和掌握研究事物的科學方法有著重大意義。 

 

一、整體學習法與部分學習法的內涵 

 

任何事物都是整體與部分的統一,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也必須遵循這種辯證關系及其規律:首先,在認識事物的特性時,應該堅持從整體出發去認識事物,而不應從部分出發去認識事物,否則就會陷于謬誤;其次,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時,又應努力通過部分去認識事物整體,通過部分去改造事物整體。 

基于上述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筆者認為:整體學習法就是把學習的內容當作一個整體來學,先求得一個概括、全面的了解,弄清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從整體到部分,以大帶小的學習方法;部分學習法就是把學習內容分成幾個相互聯系的部分,通過學習部分去認識整體,通過學習部分來改造、完善認知結構的學習方法。 

 

二、整體學習法與部分學習法的學法指導 

 

對學生進行整體學習法和部分學習法的學法指導,就是指導學生在學習和復習過程中堅持從整體出發去學習文化知識,并努力通過部分去學習文化知識。 

1.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認識,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對學生進行整體學習法指導,從整體到部分地對一門課程進行學習,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具體做法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來進行: 

(1)分析整套教材,建構學科知識結構。布魯納認為,掌握事物的結構就是以使許多別的東西與它有意義地聯系起來的方式去理解它。他認為每門學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結構,選擇學科的基本結構來教學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則,有助于學生記憶。 

教材的整體知識結構設計反映了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與學生心理發展順序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是教材中所有知識要素和知識之間邏輯關系的總和,也是教材中最深廣最復雜的設計。教材整體知識結構的設計既要考慮保證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更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材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意義建構知識體系,完善其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法指導上應特別注重在吃透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整套教材的設計思路和編排特點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在了解整套教材結構的同時了解學科知識結構,以便站在較高層次上對所要學的學科知識結構建立起整體認識,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意義建構知識體系,完善其認知結構。 

(2)分析教材,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奧蘇貝爾認為,“課程設計的首要任務是確定學科定的組織和解釋性原理,它們能顯示出最寬廣的概括和綜合特性”。所謂“特定的組織和解釋性原理”,是指某門具體學科中那些具有高度概括和包攝水平的基本概念、原則、原理等,它們是“強有力的觀念”,決定了該門學科的基本結構。 

課程模塊是學科知識結構“逐漸分化”的產物,在學科知識結構體系中居于中層,起著“特定的組織和解釋性原理”的作用。要指導學生通過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設計,充分認識、利用模塊在學科知識結構體系中承上啟下的“縱橫貫通”作用,就應處理好三對關系:第一,模塊與學科知識結構的關系:模塊是學科知識結構“逐漸分化”的產物,是學科知識結構的具體化。對模塊的學習需要理清模塊在學科知識結構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對學科知識結構體系的意義,突出了模塊對知識體系的“縱向”聯系。第二,模塊與模塊的關系: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關系包括必修模塊之間、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之間以及選修模塊之間的關系。一般而言,必修模塊之間和選修模塊之間往往以橫向聯系為主;必修模塊往往是選修模塊的基礎,選修模塊是必修模塊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理清了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關系,就能夠很好地突出知識體系的“縱橫”聯系。第三,模塊與主題的關系:模塊進一步“逐漸分化”則是主題,模塊與主題的關系具體表現為教材與教材章節之間的關系。指導學生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設計,幫助學生理清模塊與學科知識體系關系的同時,還要理清模塊之間的“縱橫”聯系,充分發揮模塊的“特定的組織和解釋性原理”作用。 

(3)分析教材章節,建構模塊知識體系。主題是模塊“逐漸分化”的產物,教材的章節有機構成教材體系,而且對基礎知識起到“特定的組織和解釋性原理”的作用。分析章節的知識結構設計,也需要處理好三對關系:主題與模塊的關系、主題與主題的關系和主題與基礎知識的關系。通過指導學生分析教材的章節結構,幫助學生理清主題與模塊關系的同時,通過理清主題與主題的關系指導學生認識并建構起“縱橫”聯系的模塊知識體系,通過理清主題與基礎知識的關系指導學生認識并建構起“縱橫”聯系的主題知識體系。 

對學生進行整體學習法指導,就是分別以學科知識體系、模塊知識體系和主題知識體系為整體,從整體到部分地對課程進行認識,建構起學科知識體系的“立體網狀結構”,為進一步學習筑牢“固著點”和“生長點”,以利于學生的意義建構。 

2.從部分到整體意義建構,完善認知結構。指導學生通過整體學習建構起學科知識體系的“立體網狀結構”后,在運用部分學習法學習章節知識時,教師要特別注重指導學生把部分學習與整體學習結合起來。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其“結構化”到其上位知識中去,也就是說,在用部分學習法學習時,要有意識地把所學內容這個部分“結構化”到其上位的整體中去。具體做法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進行: 

(1)基礎知識“結構化”到章節,完善主題知識體系。學生用部分學習法學習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將所學基礎知識“結構化”到其上位章節知識體系中去。特別是對一些具有“特定的組織和解釋性原理”的理論知識,要指導學生將其“結構化”到模塊甚至學科知識結構中去,在學科背景或學科歷史背景中進行理解和掌握,然后再以這些重點知識作為“固著點”來學習其它相關知識。 

(2)章節知識“結構化”到模塊,完善模塊知識體系。在學完一個章節的內容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進行總結,理清所學章節與其它章節以及教材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地使所學章節與其它章節及教材“發生聯系”,進而將所學章節“結構化”到教材中去,完善模塊知識體系的認知結構。 

(3)教材知識“結構化”到學科,完善學科知識體系。同樣,在學完一本教材的內容后,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及時理清所學教材與其它教材以及整套教材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地使它們“發生聯系”,將所學教材“結構化”到整套教材中去,完善學科知識體系認知結構。 

通過指導學生將所學內容“結構化”到其上位知識體系中去,可以引導學生理清所學知識這個“部分”和學科知識體系這個“整體”之間的關系,達到使所學知識在學生認知結構中都有穩固的“固著點”,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三、小結 

 

總之,只有認識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認識整體,也只有認識了整體,才能更好地認識部分。整體學習法與部分學習法是充分利用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為指導的學習方法。進行整體學習法與部分學習法指導,就是指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采取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這樣一個不斷往復的過程。即先整體學,對全部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然后在此基礎上對于那些重要的部分再深入探究,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做好“縱橫聯接”,建構起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孫小禮.從部分與整體談科學方法[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3,15(4):10—18. 

[2]常紹舜.從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看系統論與還原論的適用范圍[j].系統科學學報,2008,16(1):87—89. 

篇(5)

1 城市河道治理的必要性論述

城市河道水網是大自然賦予城市經濟發展和繁榮的基礎和條件,河道的生態環境與水體質量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僅對于城市面貌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對于城市的經濟與農業的發展也有著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社會由小康社會向現代化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也是城市與鄉鎮一體化發展的必要性條件。河道的全面整治要達到洪澇時期能夠起到有效的蓄水和排水的功能,在旱時能夠保證生產和生活得到必要的水資源補給。

1. 1 河道治理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

河道的全面性清理和生態環境的恢復能夠有效地解決河道內的淤積問題,水體質量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這對于河道兩岸的綠化以及河岸的加固都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另外河道水體質量的提高能夠有效的保證河道兩岸植被的茂盛生長,對于防止水土流失也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1. 2 河道治理能夠有效地發揮城市河道水利系統的綜合

由于城市河道不僅肩負著城市環境的建設作用,同時還是集引、排、蓄、供以及航運等功能于一身的公益性城市基礎工程。河道的全面治理能夠有效地恢復城市河道的這些綜合功能,充分發揮其對于城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并提升城市的競爭能力。

1. 3 城市河道是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必要

河道的綜合治理能夠有效地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使得人民群眾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魅力,真正地做到在城市生活中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提高打下一個有力的基礎。

2 當前城市河道現狀分析

由于前些年我國社會和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狀態,對于城市河道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有所忽略,導致很多城市的河道生態系統遭到了很嚴重的破壞,甚至很多城市原本引以為傲的河流已經變為了城市風貌的一道傷疤,許多河流干涸,污染十分嚴重。

還有很多河道淤積現象十分嚴重,由于河道生態系統的破壞,原本河道兩岸的植被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河水以及船行波的沖刷使得河岸水土流失嚴重,導致了河道的淤積。

另外很多負有防洪職責的河道由于建設時間較早,堤身較為單薄,抗洪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河水的沖刷而降低,再加上河道生態系統的破壞,兩岸的綠化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汛期防洪抗洪的能力存在著較大的隱患。

隨著城市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廢水大量的排入到城市河道之中,使得河道原本的生態系統遭到了破壞,河道自身的降解排污能力不斷降低,導致河道水體嚴重變質。同時由于城市居民環境意識不強,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廢水被大量的排入到河道之中,使得已經受到工業廢水破壞的河道生態系統更是不堪重負,水體質量急轉直下。

根據目前我國城市水體監測數據表明,我國絕大多數的城市河道水體質量為四類和五類,還有很多城市的河道水體質量低于五類,水體富營養化現象非常嚴重,水質型缺水危機迫在眉睫。

河道原有形態的改變也是當前河道整治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人為設障、廢棄物亂堆以及管理不當等因素,再加上一些開發建設工程侵占縮窄河道,使得原有的河道水面被占用,河道的水域總量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狀態,河道的天然斷面形態發生了改變,河道原有的寬度和深度都被人為的縮小,這使得河網原有的調蓄容量大大減少,河道的綜合功能降低。

3 河道整治工作的困難探析

河道整治工作勢在必行,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作為整治工作的實踐者必須要認識到河道整治工作的困難性,也要對在工作中可能出現的種種障礙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夠在整治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效。河道整治工作工程量非常龐大,我國城市河道數目異常繁多,水體總量也是非常巨大,而河道整治工作又是一項牽涉面非常廣的工作,對于社會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由于我國城市河道實際情況較為復雜,污染情況也是不盡相同,很難實施統一的整治標準和制定統一的整治方案。由于河道整治工作工程量非常大,需要投入的資金量非常大,很多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的資金籌措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雖然主干河道治理的資金能夠得到保證,但是來源基本是市政財政撥款或者是政府性貸款,資金籌措的渠道相對單一。這種情況下鄉鎮級別的河道整治工作資金籌措情況更是捉襟見肘,很多鄉鎮河道整治工作由于資金問題而出現力度和進度不統一的現象,進而導致整治工作整體效果的不理想。

河道整治工作受季節的影響較大,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的部門單位數目也是非常多,這就導致各個分部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很難保持步調一致,各個參與單位之間需要協調的工作較多,再加上天氣變化的影響,這就導致河道整治工作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項目整體協調和控制的工作難度較大。河道整治工作中,造成河道形態改變的人為因素很難得到有效的遏制。河道兩岸的居民傾倒垃圾,工業生產單位傾倒工業垃圾以及人為設置河道障礙、侵占河道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對河道整治工作的整體進度有著十分嚴重的影響。這些現象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以短暫利益的犧牲換取長久利益的獲得。

4 河道治理措施探討

總體上,河道治理措施共有6 點:

1) 加強河道河堤的修筑,由于河堤在河水的沖刷作用下而發生水土流失導致河道淤積,進而破壞河道生態系統。

所以為了減少河堤原因而造成的河道淤積,加強河堤的修筑十分必要,這樣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河道淤積的問題,為河道生態系統的恢復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2) 對于彎曲較多的河道或者是游蕩型的河道,可以采取護岸控導的方式來防止河道形態發生改變。在河道發生彎曲的部分加強河堤的修筑,提高河堤的牢固性,保證河道能夠維持既有的形狀。

3) 對于已經發生過彎曲并且彎曲程度較大的河段,護岸方法雖然能夠有效地遏制凹岸坍塌的速度,但是并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河道已經發生彎曲的事實。這時可以采用截彎取直的方法來治理,人為地將已經發生嚴重彎曲的河道改變成直線型的河道,這樣發生坍塌的河道會在后修筑的堤岸保護下不再受到河水的侵蝕而發生坍塌。

4) 對于汊道很多的河道,在整治過程中一般采用堵塞汊道的方法。由于汊道的存在分散了河道的河水,使得原有的河道水量達不到原有的標準,對于河道的沖刷力度達不到原有的水平,這就會導致河道的淤積,將汊道堵塞能夠恢復原有河道的河水流量,水流條件會得到較大的改善。

5) 對于泄洪責任較大的河道,或者是有著航行要求的河道,在整治過程中可以采用淺灘疏浚的方法進行治理。運用機械挖掘或者是人力挖掘等方法將變窄的河道斷面擴大,這樣河道的泄洪能力和維持航行的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6) 對于河道由于人為或者是自然的原因而形成的卡口要及時的進行拓寬或者直接進行改道,以保證河道具有良好的河水通過能力。

5 結語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城市化建設進入到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感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的同時,不禁發現原本美麗的城市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面貌。河道的污染、生態的破壞已經使得原本引以驕傲的河流變成了城市環境的傷痕,因此對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和保護成為了當前城市健康發展的主要目標。

篇(6)

二、基于應試教育和職業素養培養的課程設置建議

(一)建立課外學習社團,完善應試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課程內容繁雜,包含會計法律制度、支付結算制度、稅收法律制度、財政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五個方面,尤其是支付結算、稅收法律和財政法律制度三個章節知識點零碎而抽象,僅僅依靠課堂的理論講解對于考證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對于職業素養目標卻難以實現。因此,為了加強考證知識點的掌握和鞏固,以及實現職業素養的目標,課外學習社團的開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1)對于財務會計專業類學生我們可以進行學習研究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課堂教學研究,為其職業素養的能力培養打下基礎。(2)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企業實踐和社會調查,提升學習興趣,通過企業實踐使學生真正體驗如何將課程知識點落實到會計工作中去。(二)開拓有效的教學方法。(1)優化教學手段。在現階段教學中較為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等。案例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還能與從業資格考試中的案例分析題相結合。分層教學法可以使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盡快通過考試,稍差一點的學生逐步進步。合作學習法能夠較好的解決該課程知識點多,法條多,會計程序復雜的難題。(2)以賽促學。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教學方法的改進似乎還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上我們可以通過在授課或是課余時間進行知識問答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點。(3)有效利用網絡課程。目前,多數學校都在進行網絡資源庫的建設,讓學生在課下的學習時有效的進行知識點鞏固,同時開展自主學習。(三)加強課程之間的銜接,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這是一項較大的工程,需要專業在教學時實現課程的相互溝通,進行一體化教材編制,加強一體化實訓,從教學模式、教材、教學環境等方面的轉變。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避免上課重理論,改善學生學習枯燥的狀況,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會計的實際工作流程。

篇(7)

2地質描述

原設計隧道埋深18~20m,圍巖為第四系塊石、碎石夾少量土層,機構較松散,地表坡角30°~40°,圍巖穩定性差。該段成硐條件差,易產生塌頂。根據坍塌后現場塌落體分析為土夾石松散堆積體,夾雜大塊孤石,有軟弱夾層和滑移面,與設計不符。

3坍塌原因分析

隧道掌子面位于淺埋、土夾石松散堆積體內,且有大塊孤石,有夾層和滑移面,坍塌處圍巖松散,粘結力和自穩能力極差,拱部松散的土石全部滑坍造成坍塌,也使后方施工完畢的初期支護遭到破壞。

4坍塌處理方案

復噴混凝土5cm,以抑制圍巖變位。K38+650~+660未坍塌段的處理,未坍塌段10m范圍內沿徑向全斷面打設內徑φ42小導管(壁厚4mm),對圍巖進行壓漿處理,讓松散圍巖粘結成整體,增加環向圍巖拱形穩定性,防止在清除塌方體時因側壓力導致該段初期支護失穩再次發生塌方。要求導管長度4m,間距1(縱)×1m(環)。注漿固結完畢后,對K38+652~K38+650被大塊孤石沖擊變形立好的2m(4榀)鋼拱架進行拆除換拱,并按設計要求打設鎖腳錨桿和初期支護系統錨桿。對掌子面坍塌下來的松散堆積體采用φ42小導管進行注漿固結,使上臺階形成核心土,保證掌子面的穩定。K38+650~K38+640坍塌段處理。從未坍塌段K38+650處向坍塌段K38+650~K38+640打設雙排φ42超前小導管,布設范圍:拱部180°,小導管長度4.5m,搭接長度不小于2m,并注漿。采用人工風鎬環向開挖預留核心土法施工。環向開挖時,要邊清渣邊噴射砼封閉,防止虛渣滲漏造成小的坍塌。架立I18鋼拱架(每循環進尺不大于50cm,開挖面盡量小,能支立鋼拱架即可),鋼拱架拱腳處各打設4根φ42鎖腳錨管,長度4m,并注水灰比1:1水泥漿。鋼拱架縱向連接采用φ22鋼筋,環向間距1m,與鋼拱架焊接。采用Φ8單層鋼筋網片,網格間距20×20cm。打設系統砂漿錨桿,長度6m,縱距0.5m,環距0.8m,每根系統砂漿錨桿要求與鋼拱架焊接牢固。在通過坍塌段過程中,在K38+650~K38+640拱頂處埋設3根φ150mm鋼管,深入坍塌空腔內部。在K38+650~K38+640坍塌段拱頂埋設8根φ50注漿管,深入坍塌空腔內部。通過坍塌段后,埋設φ150mm鋼管對塌方空腔內壓入C25砼封閉缺口,空腔內壓入的砼厚度約為1.5~2m,砼在空腔內自流找平,形成整體保護層。壓入的砼達到終凝時間12小時后,通過埋設的φ50注漿管對塌方空腔進行注漿填充、固結處理。

5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及預防措施

每次開挖進尺能支立1榀鋼拱架即可。出現小的坍塌后,及時對巖面噴射C20砼進行封閉。加強監控量測。隧道埋深18~20m,在處理坍塌期間,每1次/2小時的頻率觀測地表沉降。隧道內洞頂沉降觀測點及收斂點在塌方地段加密,每1次/2小時的頻率觀測洞頂沉降和收斂。洞內監控量測及地表觀測如有異常,值班人員鳴哨,洞內施工人員迅速撤離。施工時,應設專人負責統一指揮,施工現場嚴禁閑雜人員隨便出入,洞內施工時必須設專職安全員加強觀察,一旦出現險情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加強施工作業面照明設施,避免因燈光較暗,造成安全隱患;在施工作業中,隨時注意頭頂是否有不穩定碎石,如有發現應及時處理,避免發生掉塊砸傷施工人員的情況發生;在進行注漿作業時,要有專人負責,隨時監控注漿壓力和注漿量,同時設專人觀察四周變形情況,并根據量測數據隨時調整注漿壓力,防止因注漿壓力過大,造成變形加劇,造成危險;嚴格控制鋼拱架支護尺寸,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施工;鋼架接頭處是受力的薄弱環節,做好鋼架聯接及鎖腳錨管(桿)的施做;本段圍巖結構松散破碎,應按照圖紙及規范要求,初支應及早封閉成環,盡快施做仰拱及二襯,以確保施工人員、機械安全。

篇(8)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009-01

1 引言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夠使學生的跨領域溝通、交流能力得到增強,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背景文化的巨大差異,使得學生難以在實際的生活、學習過程當中,自然、有效的展開英語應用,這就阻礙了他們英語實踐能力的提升,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文化導入入手,在豐富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結構的同時,也加深他們對于英語背景文化的了解。

2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基本原則

2.1關聯原則

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文化導入過程當中,必須要使得導入

的文化內容與正在教學的知識內容緊緊相關,要從教學內容中放射性地向學生傳遞出文化信息,只有這樣才使學生既能了解

到英語文化背景,又能進一步加深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消化與理解,反之則起不到任何有益的教學作用。

2.2適度原則

要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需要以學生對英語背景文化的了解為基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也不能夠模糊基礎知識教學與文化導入之間的主次,因為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其英語基礎能力可能較為薄弱,所以對于他們還是要以英語基礎知識能力培養為主,否則就算是他們對英語背景文化有了深厚的了解,卻也不一定能夠有效的掌控英語。

2.3實用原則

高職主要是以市場需求為主,為社會培養實用性的人才,它更加關注于學生的就業。所以,在英語教學文化導入中,老師也應當堅持實用原則,注重文化導入的針對性,不要泛泛而談,在一些文化導入上要與學生的專業掛鉤,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就

業與發展。

2.4科學原則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有著較大的弊端,比如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會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僅限于表面,科學性較低。而在文化導入中,老師則應當轉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首先了解他們的英語知識和文化的薄弱點,然后引導性、全面性的開展教學與文化導入,不能憑借老師的主觀意愿,注重學生的感受,避免隨意的開展教學。

2.5開放原則

英語背景文化與英語基礎知識不同,它沒有單詞、語法那樣的固定形態,所以文化導入的方式也多種多樣,除了老師口頭的敘述外,讓學生開放、自主的去體會文化更為重要、更為有效,這樣才能使學生最大程度加深對英語背景文化與語言知識的消化與理解,比如閱讀英文讀物、聽英文歌曲、看英文電影,均是可取的開放性文化導入途徑。

3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

3.1通過英語聽、說教學導入文化

英語聽力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關鍵點,因為通過聽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比如對知識消化、理解的深度和寬度,對英語的敏感性和分析、聯想能力等,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就算能夠較好的完成紙面測試,也難通過聽力考驗。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除了基礎性的詞匯量、發音等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對于英語背景文化的了解非常少。針對這個問題,老師可以針對性的從聽力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英美文化導入,比如可以首先向學生播放一些關于英美政治、經濟、文化的英文配音、配字幕的簡短影片,在學生看完一次過后,將畫面屏蔽掉,讓學生只通過聲音再次了解播放的內容,這樣循序漸進地來,高職學生一定能夠在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也提升了英語聽力。

英語口語是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重中之重,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應著重交際文化的導入,主要途徑有:第一,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尤其是要在細節處對學生進行文化導入、滲透,具體的導入內容,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但主要內容還是應當集中在生活、交往這方面上,比如西方社交禮儀,在不同的場合中如何與人打招呼、祝賀等等;第二,從一些常用的諺語、成語以及格言等,向學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導致的含義差別,并使學生學會掌握這種文化帶來的差異性,等等。

3.2通過英語讀、寫教學導入文化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應當首先提煉出其中的文化知識點,使學生能夠帶著文化意識進行閱讀,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閱讀效果。比如,在講解part-time時,結合part-timestudents介紹美國人的價值觀,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英、美社會。在美國的大學教育體系當中,學生半工半讀,“自給自足”是一個重要的特色,很多美國的大學生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掙錢交一部分的學費,甚至是全部學費,這在美國社會中屬于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而且這些半工半讀的學生并非全部是家庭困難而選擇的這條路,而是希望自己能夠盡早的獨立,因為獨立在美國被譽為是一種美德,它是美國社會的一個重要價值觀。

在寫作中,高職學生由于受我國傳統文化習慣性思維影響,很容易寫作出“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的文章。要解決這種我國傳統文化帶來的“干擾”,單單注重對學生寫作技巧與語言知識的培養是過于片面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學生跨文化領域背景的文化因素導入,引導學生體會中英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同類語篇的不同結構、對同一事物的表達在邏輯思維方式上存在的差異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篇(9)

膽道結石是膽道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包括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膽道結石一般采用手術治療,然而針對殘留結石或者復發性膽道結石,一直存一個問題,就是再次手術會存在黏連重、解剖復雜以及一些不確定因素,使得這一治療幾曾陷入困境。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成熟,腹腔鏡下膽道切開取石不再困難,腹腔鏡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有了很好的發展。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選取 選取我院2010年――2012年普外科中復發性膽道結石患者13例,采用腹腔鏡治療法。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63歲,均有既往手術史,一次手術史6例,兩次手術史4例,三次手術史2例。

1.2 手術方法 術前常規準備同開腹手術,留置胃管、尿管;患者均采用氣管內插管全麻,患者均取仰臥位,考慮原手術粘連,于臍部遠離原手術疤痕處開放造氣腹達15kPa(周曉初關于置入氣腹的原則[1])。氣腹滿意后置入10mm Trocar,進鏡觀察腹腔內粘連情況。對于粘連不重的,可以根據手術需要選擇無粘連處建立其奈其余氣腹,置入主副操作孔;對于粘連嚴重的,需要使用組織剪、超聲刀或電凝鉤分離粘連,再置入主副操作孔。分離時要耐心細致,注意勿損傷腸管,在分離腸管與腹壁間粘連時盡量靠近腹壁。之后根據結石處于膽囊、膽總管還是肝內膽管找到相應的位置進行碎石取石。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P

2 結 果

本次選取的13例復發性膽道結石患者均在腹腔鏡下膽道再次手術治療中獲得成功。手術時間為80-160min,平均時間為120min。術中出血量為90-120ml。術后第一天拔胃管尿管,6-24h可進食可下地活動,平均住院時間為5-8天。術后6月-12月進行復查,未見術后并發癥出現,未見結石復發。根據統計,采用開腹手術,手術時間為90-180min,平均時間為140min。術中出血量為210-340ml。術后一般24-48h才可進食可下地活動,平均住院時需要6-9天,并且術后6-12月復查總有復發。相比本次研究,各項數據均能顯示出腹腔鏡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的優勢。結果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對比見表1。

3 討 論

膽道結石是一種常見病,以往的臨床治療中,主要以開腹手術進行治療。然而,統計顯示,由于結石有殘留或者結石復發,往往二次手術率達到20%[2]左右,有的甚至進行三次以上的開腹手術。然而隨著開腹手術的次數增多,手術的風險性也大大提高。因此,復發性膽道結石的治療成為了膽道外科一大難題。隨著研究的不斷開展,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除了傳統的開腹手術外,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在1991年由美國的Phillips首先開展并獲得成功[3]。而膽道再次手術患者,因黏連重,解剖復雜,術中易出血等問題,還是給腹腔鏡下手術帶來較大困難。所以腹腔鏡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在起初開展時都是比較謹慎。隨著器械以及技術的完善和發展,我國于1992年引進開展此項手術[4],并逐步用于復發性膽道結石。

在本次研究中,對比開腹手術,手術時間平均可以縮短20min,術中出血量為幾乎少一半還多,可下地活動也縮短一天,平均住院時間縮短約一天,最重要的是復發率比較低。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腹腔鏡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的優勢,其手術創傷小[5]、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結石復發少等特點,使得這種療法很快得到推廣。

然而,腹腔鏡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手術并不都能完成。手術的關鍵在于膽總管的辨認,如果能夠清晰的找到膽總管,手術也就成功了一半。然而由于患者可能不是第一次手術,所以都會有一定的粘連,這種情況下,粘連的分離成為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本次研究中,就有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粘連,其中有2例粘連屬于比較嚴重的,幸而都得到了成功的分離,如果腹腔內黏連嚴重,難以辨認膽總管,就應及時中轉開腹,不要勉強在腹腔鏡下操作。因此,腹腔鏡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的醫師還應該熟練掌握腹腔鏡技術,對膽道開腹手術應該有一定經驗。綜上所述,在熟練掌握腹腔鏡技術上,腹腔鏡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可以克服了開腹手術的主要缺點,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結石復發少等優點。因此,我們認為腹腔鏡治療復發性膽道結石是可行的,是值得推廣的一種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 周曉初,尹耀新,盧曉明,等.復發性膽管結石的腹腔鏡手術治療[J].中國基層醫藥,2004,11(6):659-660.

[2] 黃志強.現代腹部外科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版社,1997:465-474.

篇(10)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零售業發展迅猛。大小超市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為了分得一杯羹,在國內零售業進軍超市的同時,國外一些大型零售連鎖集團也紛紛登陸內地,如:沃爾瑪、家樂福、易初蓮花、樂購、吉之島、大潤發等等。

一、大潤發的發展歷程及定位

大潤發零售連鎖集團1996年成立于我國臺灣,以最直接最生活化的方式為消費者服務。1997年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依靠和借鑒成功的臺灣經驗進軍大陸。大潤發的經營理念是:讓大潤發走進每一位顧客的生活中。大潤發超市的選址都在人口數量較多、密度較大、居住地集中的城市。然而在這些地區,往往也集中了其他的一些大型超市,競爭環境十分激烈。在激烈的競爭中,大潤發一直采用的是低價策略。他們的口號是以“長期的低價”滿足更多的顧客。大潤發這一策略的核心就是利用多數消費者尋求低價的消費心理,達到引領消費者的目的。

(一)大潤發的營銷策略

1、產品策略分析

(1)合理的商品結構:大潤發連鎖超市通過大量的隨機問卷調查,重點顧客訪談等方法積極了解顧客的需求,制定了合理的商品結構。大潤發連鎖超市各分店根據當地的市場需求把商品分為不同的類別,并且確定各類別在商品總構成中的比重。

(2)營采分離的管理模式:營銷與采購的分離,有利于規模優勢的發揮,也有助于提高各職能的專業水平。集中采購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公司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有有利于各門店之間資源的互補;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豐富貨品資源。

(3)自有品牌的推出:自有品牌“大拇指”的推出,使得大潤發超市掌控了自有品牌商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部環節,省略了中間環節,簡化了流通過程,從而降低了成本。為其低價策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價格策略分析

(1)長期低價策略:通過不間斷的市場調查,保證超市出售的商品在同一個地區以最低價格出售,以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任。

(2)折扣定價策略:不同的折扣策略,可以使大潤發抓住銷售旺季的時機,樹立大潤發在消費者心中的低價形象,階段性地將超市的經營推向。所有折扣策略的實施,在于穩定經常光顧大潤發超市的顧客,提高顧客忠誠度,起到穩定顧客的作用。

(3)特賣商品定價策略:這種策略,實質是折扣策略的一種延伸。

3、促銷策略分析

服務策略分析:大潤發根據休閑和便利的消費需求,提供了干凈舒適并具有現代感的購物環境:寬敞的賣場、清楚的標識、便捷的購物班車以及便利的停車空間。此外,大潤發的營業員熱情周到的服務,使得顧客在大潤發購物是一個十分愉快的經歷過程。

以筆者的親身經歷,大潤發有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讓消費者感到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當購物者付款之后離開的時候,需要驗收購物小票。雖然是很短的時間可以完成,但這一條足以趕走一個顧客,它傷害的往往是顧客的自尊。

二、吉之島的發展歷程及定位

吉之島作為亞洲最大的零售商,也是贏利能力最強的零售商之一。它1969年成立于日本。公司的宗旨始終以顧客的需要為中心。與上述大潤發超市的定位不同的是:吉之島一直以經營中高檔商品為主,將自己定位為中檔階層的消費者,并根據他們的需求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全面提升服務形象,體現項目優勢定位及長遠市場競爭力。

(一)大潤發的營銷策略

1、產品策略分析:有過吉之島購物經歷的顧客知道:在吉之島,出現在顧客面前的商品往往是人們心中口碑較好的國內商品以及為數眾多的進口商品。鑒于國內一些商品在質量上的一些問題的曝光,使得購物者一進入吉之島購物,往往有安全感提高以及物有所值的感覺,即使是這里的商品價格較高。

2、價格策略分析:吉之島超市的定位為中高檔商品,主要是面對中高檔消費者的。雖然,里面商品的價格較高,但優良的購物環境以及讓顧客滿意放心的商品質量,往往使消費者有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感覺。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加、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這里可能是消費者親睞的購物場所。

3、促銷策略分析:吉之島的促銷主要針對其會員,每周二以及眾多的會員答謝日,實實在在地讓利于顧客。也使得吉之島會員數量不斷增加,這樣既穩定了現有的顧客,也大大地吸收了新的客流。保證了吉之島銷售業績的提升。

4、服務策略分析:相比較而言,吉之島基于自己的定位策略,其購物環境更加優良,各種特色服務更加細致。相比較在其他一些超市購物,吉之島讓購物者會更放松。

雖然大潤發超市和吉之島的定位不同,服務也各有特色。但他們這幾年在內地超市業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他們的發展速度也很快,分析和討論他們的成功之道,對國內眾多零售企業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參考文獻:

上一篇: 社區治理工作亮點 下一篇: 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国产a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高清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男人的天堂喷水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在线人成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