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怎么提高轉化率匯總十篇

時間:2024-03-26 17:21: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學怎么提高轉化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化學怎么提高轉化率

篇(1)

一、試題解析

1.題目。

在一定條件下,N■O分解的部分實驗數據如下:

下圖能正確表示該反應有關物理時變化規律的是( )

(注:圖中半衰期指任一濃度N■O消耗一半時所需的相應時間,c■、c■均表示N■O 。)

初始濃度,且c■

2.簡析。

從題給的實驗數據可觀察到,每10minN■O濃度均分解0.01,反應消耗的N■O濃度相等,說明反應速率相等,即N■O濃度對反應速率無影響,A項正確;觀察表格數據,發現反應至100分鐘時N■O完全分解,說明該反應不是可逆反應,最后的速率為0,即反應不存在平衡狀態,B項錯誤;根據已知半衰期注釋,應用表格數據,若取濃度變化0.1000.050,則可知半衰期為50min,若取濃度變化0.0800.040,則半衰期為40min,可知濃度越大半衰期越長,C項錯誤;若取10min為時間段,計算出0~10min時NO■的轉化率為10%,而10~20min時N■O的轉化率則為11.1%,轉化率最終為100%,可知濃度越大轉化率越小,D項錯誤。

二、試題亮點

1.題干簡潔,圖像新穎,凸顯能力。

試題以一氧化二氮分解為載體,呈現一表四圖、文字少、圖像新穎等特點,試題著重考查學生閱讀圖表、獲取信息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此題相比近三年福建省理綜第12題,題干文字更簡潔,增加表格數據,圖像由一個增加到四個,圖表信息量大,尤其坐標速率――濃度的圖形,教材及練習題從未見過。試題重視考查從圖表中獲得數據和處理應用數據的能力,尤其強化對圖形的數學意義和化學概念之間轉換關系的思維建模,著重考查學生分析、理解、運用信息的能力。

2.概念計算,深度理解,多元考查。

圖表中涉及反應速率、化學平衡、轉化率、半衰期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與考查,把化學基本概念、基本計算通過數據、圖像形象體現出來,要求學生利用圖表中橫縱坐標變化關系,充分進行表、圖轉換,獲取有效信息,多元考查學生能力是高考的熱點。本題涉及速率計算、是否是可逆反應、有無化學平衡概念理解與判斷、根據半衰期注釋進行半衰期計算并分析半衰期的變化規律,此點類似2010年高考題第12題。此題對于圖像分析能力與審題能力有較高要求,難度較大,有較好的區分度,成為2014年理綜化學考題的亮點之一。

3.突破定勢,激活思維,提高素養。

化學反應中某些實驗變量通過實驗數據構成圖像、圖表為表達形式,通過圖表考查學生數據分析能力、思維分析能力。本題圖像B若不結合表格數據,容易掉進“大則先拐先平”化學平衡圖像的陷阱,此題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要求學生通過圖像、表格等多樣化的信息轉換激活思維,否則誤選B。試題體現考查學生處理化學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高考選拔考試以思維為基礎、信息有效獲取等多元學習能力與素養的要求。

三、關于大數據背景下2015年高考復習的幾點建議

2014年高考已經過去,展望2015年高考,我們相信2015年高考將依然遵循“穩中求變、穩中求新”的總體思想。通過2014年高考化學試題的研究,提出大數據背景下2015年高考復習的幾點建議。

1.重視教材,吃透教材;扎實基礎,查漏補缺。

縱觀近幾年高考化學試題,命題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命題趨勢越來越回歸教材。考查的知識依然是高中化學的主干知識,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及實驗探究,試題突出對中學化學核心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的考查。2014年福建高考化學試題主要考點有:基本概念,如溶液、膠體、萃取、同分異構等;有機化學反應類型,如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等;電離與離子方程式書寫、離子濃度討論等;物質檢驗與制備;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的轉化;有機物結構和性質;電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問題、蓋斯定律應用;化學基本實驗原理及操作;物質結構與性質等內容。試題中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鐵及其化合物性質、二氧化硫及亞硫酸鈉性質;電化學腐蝕中吸氧腐蝕;氧化還原的化合價升降法的配平;化學平衡常數、轉化率等主干知識。不難發現考查的知識都是源于課本,但高于課本。一輪復習應從教材出發,弄清基本概念與核心知識點的原理,復習教學可大膽嘗試讓學生復述每個知識點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求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如概念是怎么來的?原理是什么?概念之間有什么聯系與異同點?如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復習時,指導學生把握“結構――性質――用途”的學習主線,避免重復“知識――知識”的低效復習,實現“知識――聯系――應用――感悟”的高效復習,師生要樹立“科學掌握一種方法比做一百道題更有用”的思想。因此,一輪復習中能夠“跳出題海,減負增效”的最重要環節就是重視教材、吃透教材,牢牢把握主干知識、基本方法不動搖。

2.嘗試微課,利用資源;自主學習,高效復習。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資源庫,超媒體技術的應用,使高考復習教學更具個性化、動態化和形象化。根據教育廳規定的暑期學生不能補課的精神,為了幫助高三學生暑期更好地自主學習,我們提供“學科網微課堂”――化學學科網鏈接,推薦微課網在線教育等資源,高三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制作復習小專題微視頻,目前正在開發如氧化還原反應相關概念及考查等70個小專題的課件和微視頻。相信學生通過利用網絡學習資源,能夠在暑假完成高三一輪復習中基礎知識的自主學習與自我檢測,為新學期高效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2)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時,教師只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探究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2]。應用化學綜合實驗課程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和潛能,強化學生對實驗內容和過程理解。我們對應用化學實驗的實驗內容進行了優化設計使之更適合于探究式教學。

一、有關天然產物提取分離的實驗

《甘草酸的提取》實驗側重于酸堿反應和水解反應在天然產物提取與分離的應用。甘草中除了含有甘草酸還含有甘草次酸、甘草黃酮等活性物質,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如何在提取甘草酸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取甘草次酸和甘草黃酮,提取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黃酮應該如何控制條件,請同學預習應用化學實驗指導書和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合理的提取方法和路線。《蘆丁的提取、精制與鑒定》實驗側重于有機溶劑萃取天然產物和重結晶提純天然產物。提取粗蘆丁常用的溶劑是沸水,精制蘆丁常用的溶劑是95%的乙醇,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根據蘆丁的結果和溶解性能,提取粗蘆丁和精制蘆丁是否可以選擇其它溶劑,選擇其它溶劑對提取蘆丁的效率和精制蘆丁的效果有怎么樣的影響,請學生自行設計蘆丁性質和純度檢驗的方法。《菠菜色素的提取與分離、檢驗》側重于有機溶劑萃取天然產物與層析法分離、提純天然產物相結合,重點在于層析法分離胡蘿卜素、葉綠色、葉黃素的過程與方法。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選用萃取和層析洗脫菠菜色素所用溶劑選擇依據是什么,層析柱的制作和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項,請學生思考最后如何檢驗得到色素的種類。通過以上探究問題的提出,學生通過探究實驗迅速掌握天然產物提取分離的常見方法,對天然產物化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得到很大加深。

二、合成實驗

《二茂鐵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與色譜分離》實驗從初始原料逐步反應最終得到二茂鐵并提純。教師在課前告訴學生二茂鐵及其衍生物是一類具有特殊夾心結構的重要的化合物,率先發現二茂鐵具有夾心結構的兩位化學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請同學們查閱二茂鐵的合成和結構分析相關文獻,設計適宜在實驗室內合成二茂鐵的實驗方法和路線。《食品色素――莧菜紅的合成》實驗依次要進行硝化反應、還原反應、磺化反應、重氮化與偶合反應。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合成路線依次順序進行這些反應的原因是什么?初始原料不變是否可以設計新的合成方法、合成路線進行合成莧菜紅,不同的合成方法哪種更適宜用于生產食品色素。《四碘化錫的制備》實驗在應用化學綜合實驗的實驗指導書上只介紹一種乙酸-乙酸酐溶劑合成法,并且沒給出合成四碘化錫的適宜溫度。教師課前給學生提出問題是除了乙酸-乙酸酐合成法外,還可以使用哪些非水溶劑法合成四碘化錫,如何提高生成四碘化錫的轉化率,合成溫度控制到多少最為適宜,請學生參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后,進行分組對照實驗探究和驗證自己的方案。

三、環境化學實驗

水體污染和自凈與所有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水體自凈程度的指標》實驗并不需要教師提出過多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學生自發就去查閱資料設計分析水體污染和自凈測試的指標和方法。《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日變化曲線》實驗需要收集一整天空氣中氮氧化物并測定含量,教師在《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日變化曲線》課前給學生提出問題是自行設計便于收集和測定氮氧化物的小型裝置,要求學生使用自己設計制作的小型儀器收集和測定空氣的氮氧化物,并與使用專用儀器測定的結果相對照。很多學生設計制作的小型儀器測定結果與專用儀器的測定結果吻合度很高,學生為此興奮不已。

四、反應機理研究實驗

篇(3)

文章編號:1005-6629(2009)08-0056-03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批判性思維是人們對所學知識的真實性、精確性、過程、理論、方法、背景、論據和評價等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決策的思維認知過程[1]。培養中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中學生因知識和能力所限,常常對所學的知識、看到的或書上的知識迷信或盲從,常常對教師、名人、偉人的言論、觀點不敢懷疑,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導致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發展不平衡,制約了學生思維品質的進一步提高。如何提高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呢?

1充分利用化學發展史進行教育,使學生樹立批判的意識

從化學發展史上看人們對化學的認識的提高無不和人們的批判性思維有關,事實上就是因為人們敢于對以前的知識、結論的正確性產生懷疑和批判,對它們孜孜以求的探索求證,才能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現象到本質認識化學的規律,才會推動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科學的進步。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對“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化學1?專題―蘇教版必修)這一節內容教學時,我設計了下列問題進行批判性思維教育。

(1)閱讀教材和查閱資料說說原子結構模型是怎樣演變的?

(2)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有哪幾位?他們在歷史上還有什么其他突出貢獻?

(3)這幾位科學家對原子結構模型的貢獻是什么?不足的方面有哪些?你怎樣看待這些貢獻和不足?

(4)從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中,可以發現人們的認識規律嗎?

(5)從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中,能說說科學家所具備的基本素養和科學品質嗎?

從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上不難看出:人們的正確認識就是在質疑批判提高,再質疑再批判再提高中螺旋式上升的。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幾位科學家都是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他們勇于懷疑科學上的“定論”,不迷信權威,孜孜以求的探索求證,使人們獲得了原子結構的科學認識。元素周期表的發明也說明了人們的認識就是在懷疑、批判和探究的過程中得以提高和發展。這類事例不枚勝舉,科學發展史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誰不迷信權威,敢于與傳統觀念決裂,敢于提出新問題、新思想、新方法、新見解,誰就能做出創造性的發現。化學學習需要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

2破除迷信、挑戰權威,樹立批判的勇氣和信心

2.1充分利用教材或高考試卷中的錯例作為反面教學資源,進行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批判勇氣和信心

例如,在人教版化學(選修3)?化學反應原理[2]第62頁[練習]中就有一個錯誤,原文是這樣的:“試解釋下列事實:NaHS溶液呈弱酸性,Na2S溶液呈較強堿性;酸式鹽NaH2PO4溶液為酸性,Na2HPO4溶液卻為堿性”。Na2S溶液水解程度較大堿性較強;NaH2PO4溶液中NaH2PO4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Na2HPO4溶液中Na2HPO4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使溶液呈堿性;教材對上述三種物質的溶液性質敘述正確,無可懷疑;但NaHS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嗎?換句話說在NaHS溶液中NaHS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嗎?筆者做了NaHS溶液的酸堿性檢測實驗,發現NaHS溶液顯堿性,另外筆者還查閱了H2S水溶液的電離平衡常數,求算出了NaHS溶液的水解常數,發現NaHS溶液的水解常數大于其電離常數,這就說明NaHS溶液應該顯堿性,教材的觀點是錯誤的。本人曾以“NaHS溶液呈弱酸性嗎?”為題寫出論文并發表在《中學化學參考》2008年第10期上。教學時怎樣充分利用這一反面教例呢?筆者精心設計了下列問題讓學生探究:

(1)NaHS溶液呈弱酸性的觀點你認為正確嗎?[學生分組活動,質疑、討論]

(2)想一想你能從那些角度說明你的觀點?[從實驗探究和理論探究的角度加以引導,使學生的批判層次深化]

(3)請設計實驗并驗證你的觀點。[學生設計實驗并驗證,教師提供指導]

(4)請查閱資料從理論上探究你的觀點的正確性?[理論分析計算求證結論,批判要言之有理,注意批判的深刻性和精確性,提高批判的邏輯性]

(5)這一例子你受到什么啟發?[注重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教育,樹立批判的信心和勇氣]

(6)怎樣看待教材中的錯誤?[注重唯物辨證法和人生觀教育,使學生的認識更趨理性和合理,有理有利有節提高批判的境界]

(7)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議?[加強科學精神和人生觀教育,升華批判的成果]

再如,2008年全國高等院校招生統一考試(江蘇化學試卷)第二十題也犯了一個錯誤。原題為:

將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氣的空氣(忽略CO2)放入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550 ℃時,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反應:2SO2+O2 2SO3(正反應放熱)。反應達到平衡后,將容器中的混合氣體通過過量NaOH溶液,氣體體積減少了21.28 L;再將剩余氣體通過焦性沒食子酸的堿性溶液吸收O2,氣體的體積又減少了5.6 L(以上氣體體積均為標準狀況下的體積)。(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是_____。(填字母)

a. SO2和SO3濃度相等

b. SO2百分含量保持不變

c. 容器中氣體的壓強不變

d. SO3的生成速率與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 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2)欲提高SO2的轉化率,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向裝置中再充入N2b. 向裝置中再充入O2

c. 改變反應的催化劑d. 升高溫度

(3)求該反應達到平衡時SO3的轉化率(用百分數表示)

(4)若將平衡混合氣體的5 %通入過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試題答案為:(1)bc (2)b

(3)消耗的O2物質的量:0.7 mol-■=0.45 mol

生成的SO3物質的量:0.45 mol×2=0.9 mol

SO2和SO3的物質的量和:■=0.95 mol

反應前的SO2物質的量:0.95 mol

SO2的轉化率:■×100 %=94.7 %

(4)在給定的條件下,溶液呈強酸性,BaSO3不會沉淀。因此BaSO4的質量0.9 mol×0.05×233 g/mol≈10.5 %

分析: 第(3)、(4)兩問是建立在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的基礎上的設問的,這就要求試題的背景材料應該準確無誤無科學性問題。命題者將反應混合氣通入氫氧化鈉溶液,誤認為氫氧化鈉溶液只吸收SO2和SO3不吸收O2,其實溶液中因為生成了亞硫酸鈉也可以吸收O2, 或者SO2和O2直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由此引出的教學設計如下:

(1)該題的答案合理嗎?(創設情境,提供批判素材,質疑引起思考和爭鳴)

(2)21.28 L氣體的成分是什么?有哪些可能的假設?怎樣排除和肯定?(提出問題,引導討論深入,培養思維的嚴密性、科學性)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推測命題者是怎樣思考這一問題的?他的假設能存在嗎?為什么?能證明嗎?(換位思考,培養逆向思維、求同和求異思維,培養學生挑戰權威的勇氣和信心)。

(4)命題者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怎樣才能避免?(將批判性思維引向深入,防微杜漸,進行科學素養和科學品質教育,升華批判成果)。

在人們的意識里人教版教材和高考試題應該是正確的、權威的、不容置疑的,就是金科玉律;教材和高考試卷上的知識、原理和結論甚至每個字每個詞用到一個標點都是經過眾多的專家學者反復推敲論證和檢驗審核的,應該說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就是這樣,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另外,教材和高考試卷的編寫、矯正、勘誤、審查和出版由許許多多環節組成,有很多人為的因素在里面。換句話說教材和高考試卷中出一點錯誤也屬于人之常情,不能因此否定教材和高考試卷的作用和地位,但我們一定要提高責任意識盡最大可能的避免出錯誤,考慮問題盡可能周全,如有可能盡量用實驗證實,千萬不要想當然主觀武斷,不要誤人子弟。對待這些錯誤不能人云亦云聽之任之,這樣既學不到真知,又錯失一次矯正錯誤和探究實踐的機會。也不能認為這是小事一件,不值一提。1892年,英國學者雷利發現從空氣中除去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后得到的氮氣密度是1.2572 g/L;而從分解亞硝酸銨得到的氮氣的密度為1.2508 g/L,他抓住這一微小差異,進行實驗探討、光譜分析,最后確定是從空氣中分離得到的氮氣中含有一種新元素――氬導致的這一誤差,雷利不人云亦云,敢于懷疑,精于思考,善于批判總結,結果有了新的發現。事實證明幸運往往光顧那些勤于思考、敢于懷疑和善于批判的人。修正錯誤首先要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需要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需要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作指導。

2.2鼓勵和支持學生的各種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精心的培育學生的批判意識

中學生要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要充滿自信、敢于懷疑、敢于質疑、不搞迷信、不盲從,要具有好奇心和冒險精神,要具有求勝心和敢于挑戰的精神。作為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允許學生自主探究,允許學生表達和提出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哪怕是一些幼稚的想法,容納學生中各種不同意見,允許學生指出老師的失誤或所犯的錯誤,打破“教師萬能”觀念,鼓勵他們查閱資料甚至實驗求證探究。切忌對于學生求全責備橫加指責,切忌對學生發脾氣、不屑一顧、冷嘲熱諷甚至打擊報復。要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學生針對老師講述的內容或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想法或見解,表明了學生是真正的用心思考了,說明學生存在迷惑進而質疑甚至進行了批判,這實質上是學生批判性思維提高的表現。要知道向老師表述觀點、想法或見解,學生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和信心,這中間有激烈的思想斗爭,有肯定有否定、有繼承還有揚棄,這不正是我們教育孜孜以求的效果嗎?

3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多種方式和手段,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提高認識改正錯誤需要有個質疑批判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利用各種方法技巧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3.1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養成善于質疑的習慣

“行”成于“思”,“思”起于“疑”,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獨立意識,不人云亦云。要讓學生經常自由討論、爭論,多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要讓學生經常地問“為什么”、“怎么樣或怎么辦”而不是“是不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糾錯,自我評價。要引導學生反思概念的形成過程和規律的建立條件和建立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斷的修正以前的錯誤認識,從而不斷地提高批判思維的能力和水平。

3.2在作業和練習中訓練批判性思維

學生由于對新學習的知識、概念和原理不一定認識到位,運用時常常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的思維不嚴密,有的思維邏輯性不強,有的思維廣闊性不夠。讓學生相互批改作業,相互探討,就能及時發現問題,暴露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的不足,改正錯誤的認識,提高思辨能力和批判的自覺性。

3.3在實驗中發展批判思維能力

在實驗中可以這樣設計問題:預設的實驗現象是什么?你看到相同的預設現象了嗎?如果現象和預設相同能得出什么結論?你的預設有什么條件?條件變化還有其他的預設嗎?如果現象和預設不同可能的解釋有哪些?能否從實驗上或理論上證明你的這些解釋?別人是怎樣認識的?能證明誰的認識更好嗎?研究證明實驗能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3.4用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作指導樹立正確的批判方向

批判思維的培養需要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作指導,對某一問題的批判,決不能只是為了嘩眾取寵和標新立異,應該為了說明問題,求真務實,為了更正錯誤避免誤人子弟,為了創新和創造,為了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同時,自己的觀點也要經得起別人的批判,不能聞過則怒,只要是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只要是理由充分,論據正確,我們就要虛心地接受,要聞過則喜,要有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更何況別人的批判有利于改正我們認識的不足,有利于我們的進步和提高。

參考文獻:

篇(4)

1.班斯福德等人的IDEAL模式(問題解決模式)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1.1.確認問題和機遇

首先要確認一個問題的存在,將之視為一個機遇,開始解決問題的進程;

1.2.確定目標、表征問題

正確地表征問題是正式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對問題的表征方式決定著解決問題的方式。欲正確的表征問題,確定解題目標,需做好以下幾步:

⑴集中注意。必須將注意力集中在相關的信息上,而忽略無關的細節。在這個問題中的相關信息是什么?

⑵理解句意。表征問題的第二步是語義理解,即懂得每名話的意思是什么?

⑶解決整個問題。表征一個問題的第三步是通讀所有的相關信息和句子,得出對整個問題的準確理解。

⑷表征和圖式訓練。如何能促進學生的表征和圖式選擇呢?須從領域(如不同學科)特殊性問題的解決策略中獲得啟發。梅耶(1982年)提出了三種改進特殊領域問題圖式的方法:一是對不同類型的問題進行識別和分類;二是用不同的方式表征問題,如用圖片、符號、圖表或詞語來表征;三是選擇、確定問題中的相關信息和無關信息。即是主要步驟包括,分析、理解問題的條件、要求(目標)、障礙,在頭腦中形成整個問題的結構。建構表征之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可能有兩種(成功或失敗)結果,若經評估(如驗證),試圖解決的方案最終失敗,則需繼續建構表征或尋找解決方案(見下圖1)。

1.3.尋找可能的策略

如果你沒有一個可以直接解決問題的現有圖式,就必須采取圖中的路徑來搜索時,有以下兩種程序通常用于搜索有效策略。

⑴算式法。就是采取一步步的程序達到目標的解決辦法,具有領域特殊性。

⑵啟發法。就是使用一般策略去解決問題。現簡介幾種有效的啟發式法:①手段――目的分析法。該法將問題分成很多中間目標或子目標,然后找出每個目標的達成辦法;②逆向思維。這種策略要求從目標狀態出發,反向移向最初的問題。如探尋一個容量較大的課題,經常需要“顧后瞻前,突破一點,順藤摸瓜,逆推順展”;③類比思維。當面對某種問題情境時,先尋求與此情境相似的問題解決方案。當然有效類比的前提是,很了解問題和類比物;④聯想思維。已知某事物(或其某屬性)A1,以此出發,按照相似、相反或互補的思維途徑,而想到A2...An;⑤語言、文字并行化。當你向別人解釋一個問題時,易在頭腦中忽然產生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如果把你的問題解決方案落實為文字,并找出選擇這種解決方案的原因,均很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以下依次為第4步(預期結果和行動)及第5步(反思和評價),具體略。

2.“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問題解決”是一種以問題為主線,引領學生以探究合作的方式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領悟知識、發展能力、培育情感的教學方法。從實踐操作中,教師課前預設問題(往往設計成問題群或問題鏈當然還需在課堂激活情境中反饋問題)。

有了問題作為目標(路標)進行學習導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體驗性課程的自我感悟過程中,以獨立思考為基礎和前提,繼以相互合作,通過同化或順應,建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具體見圖2。

2.1運用于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原理)的教學

重要的概念或定理的教學,因其抽象而難于理解,經常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難點,但只要注意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常能使問題迎刃而解、化難為易,現舉幾例介紹運用該模式時需重點注意之處:

2.1.1注重分解目標,降低思維坡度。如必修2中“用電子式表示物質粒子的形成過程”這一問題(任務),學生總是顧此失彼地老犯錯誤,原因是需要注意的子課題易忘易錯環節(問題)太多,且內容抽象難以理解,為此我給出了如下情景(電子轉移)的示意圖3,在此基礎上并將大問題分解成幾個環節的若干遞進性子問題,具體逐步墊設臺階的辦法:⑴如何表示原子的電子式?⑵如何表示離子的電子式(包括陽離子和陰離子)?⑶如何表示某種物質的粒子的電子式?⑷如何表示某種物質的粒子的形成過程?果然學生掌握效果大大改善,這充分說明問題需要在一定情境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1.2盡可能采用探究性教學,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激趣功能。如對原電池的教學,剛一上課就利用所示實驗(如圖4)展示認知沖突,具體如下:銅不能與稀硫酸發生化學反應,鋅能與稀硫酸反應,并能置換出氫氣這是學生所熟知的。當演示右邊實驗時,學生一個個表現出十分驚訝和不可思議。銅片上怎么會有氫氣冒出,鋅片上反而沒有氫氣冒出,這是怎么回事?將銅片和鋅片用導線(導線中間接入一個電流表)怎樣會有電流通過?“是呀,這是怎么回事?讓我們一起探究探究。”

2.1.3盡可能利用生活素材,通過恰當類比,以化抽象為具體,促進有序遷移。如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的序言教學,同學們感到難以理解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能三個概念及其關系,筆者結合圖示描述講解姚明、林書豪(就讀于哈佛之美籍華裔籃球球星)為何成為NBA賽場神投手!跳得很高(具有足夠能量,是“活化分子” )、跳起后空中投籃“手感“好即投籃的力量和角度取得很好!然后給出了如下幾個概念的關系示意圖5。

2.1.4注重利用“先行組織者“,使目標同化(或順應)于“先行組織者”中。如在教學弱電解質溶液的稀釋(或能水解鹽溶液的稀釋)時,其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或能水解鹽的水解程度)增大,不少同學感到難于理解?筆者在不違反科學性的前提下,教學中將電離方程式作了適當改變:

不妨將0.1mol.L-1CH3COOH的電離方程式改寫為:

CH3COOH+H2O=CH3COO- + H3O+

由于對CH3COOH的電離方程式作了“明修棧道”的“小修補”,巧借學生已經掌握一條關于在化學平衡中物質轉化率的規律性知識――“增加其中一種物質的用量,能提高另一種反應物的轉化率”,便可“暗渡陳倉”地應用“關于物質轉化率的規律性知識”。可見,對相似易混需透徹比較,求同中正向遷移,求異中深化理解,讓模仿與創造接軌。

3.應用于元素化學的教學

元素化學的教學幾乎都可能采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限于篇幅,僅舉例說明。如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第四節之硫酸的教學。

教學思路是主要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首先將濃硫酸與稀硫酸進行比較,教學操作流程如下,先展示樣品(體積相同且已失去標簽的兩瓶樣品),后逐級提問引導探究:

問題1:若要制取硫酸銅,選用銅與稀硫酸反應來制取的方法可行嗎?選用銅與濃硫酸來制取的方法又行不行?請觀察如下實驗:

演示一:必修1(人教版)第101頁之實驗4-9

問題2:在書寫的這個反應中,濃硫酸表現出何種性質?(提示:通過分析得出,濃硫酸表現了強氧化性和酸性)

問題3:還能想到哪些銅的化合物(舉例出具體化合物之物質)與硫酸反應可生成硫酸銅?(提示:通過回憶酸的通性進行聯想思維)

問題4:濃硫酸與稀硫酸相比,除了能與銅等不活潑反應這個特殊性質外,還有其它特性嗎?請觀察如下實驗:

演示二:取20g蔗糖于50ml燒杯中,加入2ml水,攪拌均勻,再加入50ml濃硫酸,迅速攪拌,靜置。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該過程中表現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提示: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得出表現濃硫酸的脫水性、強氧化性)

問題5:⑴取少量硫酸銅晶體于試管中,加入約1mL濃硫酸,振蕩、靜置,約10分鐘后觀察,有何現象?(固體由藍色變成灰白色,溶液顏色不變);⑵用溫度計醮一下濃硫酸,發現什么現象?(提示:通過演示二和問題5,對比濃硫酸的脫水性和吸水性)

問題6:⑴濃硫酸常用作氣體的干燥劑,常用來干燥哪些氣體,為什么?(提示:①能夠干燥:HCl、SO2、CO2、 H2、Cl2 、O2等;②不能夠干燥還原性氣體H2S、HI、HBr和堿性氣體如NH3);⑵實驗室里用金屬與酸反應制取氫氣時,往往用稀硫酸或稀鹽酸,而不用濃硫酸或硝酸,這是為什么?

問題7:現有失去標簽且體積相同的濃硫酸、濃鹽酸各一瓶,你能想出哪些方法進行鑒別? (提示:以此問題為導引,逐步總結出硫酸的通性及濃硫酸的特殊性質強氧化性、脫水性、吸水性、鈍化性)

4.“問題解決”在習題新課教學中的應用

實例:實驗室需要22.4L(標準狀況)二氧化硫,化學小組的同學們取65.0克鋅粒與98%的濃硫酸(ρ=1.84g.cm-3)110mL充分反應,鋅全部溶解后,即將收集的氣體全部送至實驗室,不料經老師檢測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氣體隨即被返回。

(1)化學小組所制得的氣體中混有的主要雜質氣體可能是什么(填化學式)?產生該雜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用化學方程式配以必要的文字說明);(2)為證實相關分析,化學小組的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見裝置圖6),對退回的氣體(X)進行了認真探究。

①組裝好儀器后,盛放藥品之前,必要的一個操作是什么?(答名稱);②B中的試劑可能是什么?作用是什么?D中加入的試劑可能什么?作用是什么?③請分別回答可證實氣體X中混有較多某雜質氣體的實驗現象是什么?F中?G中?④G、H裝置分別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分析:對這樣典型實驗綜合探究題目,在高一階段學生不會做情有可原,但是在高一、高二都作了細致評講,到了高三年級的重慶市二診測試,很大部分同學仍然因不懂而不會做,問題出在師生都總是在“搶”進度,都覺得瞬間老師一講就全清楚了,何必去多花時間探究呢?高一講清楚了,高二又大講特講,即使不會做或做錯了,也未作深刻細致的反思。筆者對本題以圖1、圖2所示理論為指導,結合圖7給學生僅作提示性分析,著重進行反思性引導,使學生印象深刻得多!

現僅作四點提示,第一、“鋅與濃硫酸的反應化學方程式”即是圖示中的“原型”,依“原型”便容易計算出二氧化硫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下),恰好就是22.4L,為何“將收集的氣體全部送至實驗室,不料經老師檢測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顯然“原型”的匹配未成功;第二、為什么“化學小組所制得的氣體中混有的主要雜質氣體” 呢?此時就需要“聯結重組”,原來鋅雖反應完,但通過粗略模算可知,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的濃度降低,很可能濃硫酸變成了稀硫酸,那么鋅與稀硫酸之間的反應為Zn+H2SO4 == ZnSO4 + H2,所以生成的22.4L(標準狀況下)氣體實際上是SO2和H2組成的混合氣體;第三、F中發生的反應為H2+CuO = Cu + H2O,通過稱量F(或G)在反應前后的質量變化,即可借助反應方程式計算出H2的量,其余易解,具體略;第四,注重引導反思領悟,訓練學生思維求異性。思維求異、方法求優是化學面臨的永恒主題,教師要善于設計“開放型”問題(情景開放型、條件開放型、策略開放型、結論開放型,其中策略開放型如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挑戰型”問題,以及最佳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等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從問題的解決中,學會選擇思維路徑,將所學知識進行分解、遷移、轉換(聯想、類比、模仿、改造)、重組等,以最佳途徑解決問題;并且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后,常用以下問題引導學會反思調控:①你是怎樣想到這個方案的?②不用這個方案行不行?③還有沒有其它方案?④那一種方案較好?⑤獲得了什么樣的體驗和對策?

篇(5)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民辦或公辦獨立學院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目前,獨立學院已日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1]。獨立學院的學生擁有當代大學生的共性譬如活躍、熱情、有個性、善于發現新事物,同時他們作為大學生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部分,又具有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不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較差和自律能力有待提高等特點[2]。有機化學實驗作為化學、化工、生物、制藥、食品、醫學、材料等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又是相關專業學生學習《材料化學》、《高分子化學》和《藥物化學》等后續課程的基礎,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有著特殊作用[3]。但是完全照搬本一、本二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與手段,往往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們必須在把握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探索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2012年,筆者參與了江蘇大學京江學院(獨立二級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期間的探索為今后獨立學院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下面是筆者授課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時間

在常規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中,有機化學實驗概述、磨口儀器的介紹、回流、蒸餾基本操作常作為第一講,實驗學時為4學時。這些內容涉及有機化學實驗中的兩大重要操作,即蒸餾和回流。這兩個操作的熟練和準確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后面每一個合成實驗的進度和產品收率。因此,對于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稍差的獨立學院學生來說,第一講的內容可以為5學時,并且適當補充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技巧。比如,教學中可以借助插圖細致、耐心地向學生講解磨口玻璃儀器的類型、型號與尺寸、清洗和拆裝的要領。又如,在講解回流和蒸餾操作時,除了介紹其原理之外,可以編一些順口溜,幫助學生記住操作的注意事項。在回流操作中我們可以用以下順口溜:試劑慢加無危害,通水之后電再開,防暴沸石必須在,水流下進上出來。在蒸餾操作中我們可以用以下順口溜:隔網加熱冷管傾,上沿下沿兩相平。需加沸石防暴沸,熱氣冷水逆向行。同時,在回流和蒸餾實驗后,我們可以提醒學生把回流和蒸餾操作用手機拍下來,便于學生寫實驗報告和下次快捷地搭建裝置。

二、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間提問

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提出了要求。對于主動性稍差的獨立學院學生,我們要求他們課前完成預習報告,預習報告作為平時成績的考評依據。同時我們要重視課間提問,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熟悉實驗步驟的好習慣。譬如,在實驗“乙酸丁酯的制備”的教學中,筆者精心設計了“為什么選用濃硫酸為催化劑”、“為什么選擇增加原料醋酸的量”、“怎么能做到對產品進行粗提和精提”三個問題。在教學中,筆者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并結合實驗步驟分析問題的最終答案。通過這個過程,大部分學生在預習中能更主動地思考問題,對實驗原理、儀器裝置、實驗步驟、主要事項等要點掌握得更好,做起實驗也更得心應手。于是那些平時不愿動腦筋的學生不得不開動腦筋,那些不會思考問題的學生慢慢也學會了如何思考問題,真正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嚴格規范實驗報告書寫

“溫故而知新”,學生在完成實驗報告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重新回顧實驗原理、儀器裝置、操作步驟和注意要點。這樣做,學生實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學生也才能真正地提高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獨立學院的學生自律意識欠缺,把做實驗當做任務,實驗完了他們的任務也完了,實驗報告經常照教材上抄寫一遍,真正的“雁過無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對獨立學院的學生嚴格規范實驗報告格式,內容必須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原料用量及規格、物理常數、儀器裝置圖、轉化產率計算、問題討論和思考題,還明確規定了實驗報告質量是實驗成績的主要考量依據。同時,筆者要求各位學生在實驗報告的最后一部分寫上對實驗的總結,主要涉及分析實驗轉化率低的原因分析、主產品純度低的原因和操作步驟出錯的原因,以幫助大家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避免一些人為的誤差和因素。第一次實驗報告批閱時,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分析和總結不到位,僅流于形式。于是在第二次實驗前,筆者花了10分鐘專門評講了第一次實驗報告存在的問題。通過不停地強調、要求、指導,學生分析問題越來越深刻,慢慢養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最終實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過一年多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筆者所帶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較大提高。當然,實驗教學改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與本一、本二專業的學生相比,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水平存在不足,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篇(6)

1 問題的提出

21世紀高新技術發展突飛猛進,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當代經濟增長的核心,世界各國都在搶占高新技術的制高點。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更是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工業產值從1998年的7110.66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50461.17億元,年均增長24.1%,成為我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2007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保持較快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1207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完成增加值115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8%。當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總額為34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占全部商品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8.6%[1]。目前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中,一些核心領域缺乏原創性技術,導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為薄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近年來,中國政府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型國家”作為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試圖通過技術創新、科技進步來提升產業結構。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投入持續攀升,R&D經費從1998年的56.45億 元,增長到2007年的545.32億元,年均增長28.44%;R&D人員總量也有大量增長,從1998年的70879人年,增長到2007年的248228人年,年均增長14.94%。但與此同時,新產品銷售收入從1998年的1207.254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10303.222億元,年均增長只有26.68%,比R&D經費年均增長率還低[1]。由此可見,增加創新資源投入只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中國在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創新資源的總量投入,更要注重其效率問題,特別是在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國科技創新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效率問題就變得更為突出論文提綱怎么寫。

如何設計一個高效的R&D測評系統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國外學者做過相關研究。Brown和Svenson(1998)提出了最著名的R&D系統框架模型——B-S模型,認為R&D系統方法由輸入、處理系統、輸出等八個主要的單元組成[2]。Kerssens-van Drogelen(1999)從影響R&D績效的權變因素、測度方法和技術等構建了R&D績效測評系統[3]。Bourne(2000)等認為,實施一個完整的績效測度體系應包括績效測度的指標設計、測度指標的選取等四個步驟[4]。Begemann(2000)提出一個動態的績效測度體系框架[5]。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運用參數或非參數方法從不同視角對高新技術產業效率進行了測度。余泳澤(2009)基于價值鏈的視角,將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過程分為技術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兩個階段,并利用DEA模型分別對各階段的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6]。官建成、陳凱華(2009)綜合運用數據包絡分析的松馳測度和臨界效率測度模型,對中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進行了測度[7]。朱有為、徐康寧(2006)利用隨機前沿生產函數測算了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研發效率及影響因素[8]。

綜上文獻,國內學者從不同側面探討高新技術產業的績效測評及影響因素,對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理論與實踐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遺憾的是,專門研究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測評,并分析其效率高低的關鍵影響因素的文獻很少。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如何界定?創新效率如何測評?其關鍵影響因素有哪些?找準并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對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原創性,并提高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加快發展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起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政府的產業結構優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本文通過界定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范圍,基于創新鏈視角,運用DEA方法從兩階段測度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效率,并分析影響效率的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針對性提出有效提高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政策建議,以期為政府和企業提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決策提供參考。

2 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范圍界定及創新效率的測度方法

1. 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范圍界定

在創新的產出方面,專利是一個被經常采用的指標(Griliches,1990[9];池仁勇等,2004[10];官建成、何穎,2005[11];劉樹、張玲,2006[12])。在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專利中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發明專利技術含量高且申請量很少受到專利授權機構審查能力的約束,更能客觀反映一個地區原始創新能力與科技綜合實力(Liu & White,2001[13];Guan & Gao,2009[14];劉鳳朝,2006[15] ,白俊紅等,2009[16])。新產品銷售收入是衡量創新產出的另一個指標,但其中的新產品,若源自于三種專利中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其技術含量沒有發明專利高。鑒于此,本文放棄“新產品銷售收入”而以“發明專利”相對近似衡量高新技術產業的原始性。

由于原創性產業的界定在國內尚無先例可循,到目前為此,學術界難以找到比發明專利更好的反映原創性替代指標。本文認為“高新技術產業的擁有發明專利數占三種專利申請總數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對較好地反映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原創性水平。為研究問題的方便,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和樣本容量大小對實證結果的影響,以及中國目前高新技術產業原始創新能力較弱的現狀。本文從1999-2008年高新技術產業里以“發明專利占專利總數百分比(臨界值暫定為70%)”從高新技術產業的17個行業中篩選出反映相對原創性較高的中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12個行業。需要說明的是,原創性是個相對概念,如果是原創性相對發達的國家,臨界值可適當放大。

2.創新效率的測度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是測度同類型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相對效率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由著名運籌學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首先提出[10],現已廣泛應用于銀行、高校、醫院、保險公司以及制造業、服務業等諸多領域的效率評價。現有文獻中,有關區域創新效率的測度亦基本上是基于DEA方法展開的,本文利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以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每個行業為基本決策單元測度其創新效率。對于任一決策單元DMU0,其對偶形式的CCR模型可表示為

式中:為決策單元的個數,和分別為輸入與輸出變量的個數,為投入要素,為產出要素,為決策單元DMU0的有效值。若且,則決策單元DEA有效;若,且或時,則決策單元為弱DEA有效;若,則決策單元非DEA有效[17]論文提綱怎么寫。

3 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兩階段測度及其分析

完整的技術創新鏈包括: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生產四大環節。由于生產環節涉及的要素太多,由于篇幅所限,為簡化起見,本文只研究原創性高新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鏈的兩個階段,即: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兩個階段(見圖1),分別測度兩階段的創新效率。

3.1 兩階段的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1.技術開發階段

技術開發階段的投入指標:R&D經費,R&D人員。產出指標:擁有發明專利數,屬于一種中間產出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它是指將研發投入轉化為知識產出的能力,從某個角度反映了原創性科技產出。

數據處理方面,主要考慮三個因素:數據的缺失導致采樣不全面;技術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時滯性;價格因素導致數據的虛增或虛減。(1)在技術開發階段的投入產出指標數據處理方面,本文采用了移動平均法和線性插值法彌補了部分產業在某些年份數據缺失的問題。(2)科技從研發投入到新專利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時各種創新活動周期存在較大差異性,例如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幾個月到醫藥制造業和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幾年不等,且時有交叉,使得投入和產出數據不對應。本文選擇滯后期1 年,投入數據選擇1998-2007年,產出數據選擇1999-2008年。(3)有關研發經費的平減方面,首先是要確定R&D價格指數來將當年價格核算的經費總值折算為可比價格,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9)的有關數據,構造R&D價格指數如下:R&D價格指數=0.75*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0.2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其中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基年均定為1998年。然后計算出R&D經費1998-2007年的年平均增值率,即,關于R&D存量的折舊率,參考已有文獻通常采用的折舊率,基年1998的R&D存量,這里用所有時期的R&D支出的年平均增長率代替1998年之前的R&D支出的平均增長率,則1998的R&D經費存量用公式表示為,以后各年的R&D經費存量通過永續盤存法的方法推導得:。

2.成果轉化階段

成果轉化階段的投入指標:技術投入為技術開發階段產出,即擁有發明專利數(反映原創性科技產出),經費投入為技術改造經費,人員投入為科技從業人員。產出指標:考慮到要求能直觀體現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成果在商業上使企業獲利的能力,以及市場通過吸收技術創新而帶來增強競爭力的能力,因此選用新產品銷售收入和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作為成果轉化階段的產出指標。

數據處理方面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數據的缺失、時滯性的處理方法與技術開發階段相同。價格指數方面,成果轉化階段的技術投入指標技術改造經費選用的平減指數采用R&D價格指數,而在產出指標新產品銷售收入和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的平減指數的考慮上,將高新技術產業劃分為兩類,一類是醫藥制造業中的三個細分的產業;另一類屬于機械電子行業即其余的四大產業。因而在這兩個產業的指數選取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選用化學工業1998年為基年將當年價格核算的經費總值折算為可比價格,后者選用機械工業1998年為基年將當年價格核算的經費總值折算為可比價格。技術改造經費的數據處理在年平均增長率,折舊率以及基年和以后各年的存量處理方法都同研發經費的處理。

3.2 實證結果及分析

1 .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效率整體分析:基于技術創新鏈視角

根據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活動的投入產出數據,運用DEA測算兩階段創新效率值(如表1).

表1 技術開發階段和成果轉化階段效率

行業

技術開發效率

成果轉化效率

化學藥品制造

0.324

0.209

中成藥制造

1

0.055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104

飛機制造及修理

0.099

0.501

航天器制造

0.042

0.282

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

0.128

0.531

廣播電視設備制造

0.53

0.266

電子器件制造

0.434

0.557

電子元件制造

0.288

0.516

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

0.554

1

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

0.99

0.103

儀器儀表制造

0.659

0.157

平均值

0.466

0.357

由表1知,技術開發階段效率(0.466)的平均值大于成果轉化階段(0.357),說明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轉化效率已落后于技術開發效率,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效率亟待增強。

綜合表1的技術開發階段和成果轉化階段效率(行業)的數據結果,得出各個產業技術創新效率中技術開發階段和成果轉化階段的二維分布圖,如圖2所示。

圖2 兩階段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矩陣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12個行業中只有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1個行業處于高技術開發效率高成果轉化效率的C區域;落在高技術開發效率低成果轉化效率B區域的有5 個行業:中成藥制造、醫療設備及器件制造、儀表儀器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和生物與生化制品制造;位于低技術開發效率高成果轉化效率D區域的有4 個行業: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元件制造和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飛機制造及修理;其余的2個行業都落在低技術開發效率低成果轉化效率的A區域。

由圖2可進一步看出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效率的原因及其相應的調整方向,具體如下:

A類行業——低開發低轉化

航天器、化學藥品制造,這些行業的研發階段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收效卻不顯著,同時在成果轉化階段盲目投資,對投資的質量(消化吸收、技術引進等)重視不夠。對于這類行業應該兩階段同時加強,既要提高技術開發效率又要提高成果轉化效率。

B類行業——高開發低轉化

儀器儀表、醫藥類、生物與生化制品制造行業等,屬于國家相對比較傳統行業,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并且近幾年國家加大研發投入,技術開發效率高;但由于經濟不可行,技術不確定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缺乏轉化資金等,導致成果轉化率低。這類行業應當在不降低技術開發階段效率的前提下,重點加強成果轉化階段的效率。

C類行業——高開發高轉化

這類行業屬于發展比較成熟的行業,其技術開發階段的效率和成果轉化階段的效率都比較高, 是其他類型行業發展的目標。這類行業的資金、人才和技術投入與產出發展比較配套,經濟發展基礎好,屬于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鋒論文提綱怎么寫。

D類行業——低開發高轉化

電子類、飛機與雷達類,說明此類行業的發展基礎比較弱大多是引進后轉化,缺乏技術開發,技術開發效率不高;在成果轉化階段,技術比較成熟,實現了較高的成果轉化效率,總體上限制了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這類行業應在不降低成果轉化階段效率的前提下,重點提高其技術開發階段的效率。

圖2 整體可看出,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行業除了電子類產品外,大部分行業都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的問題。可能的原因是:1、研發項目缺乏市場導向,導致技術轉化比較困難。高校、科研院所許多研發成果技術含量高,但生產成本很高,缺乏市場競爭力,或者不具備行業生產能力,導致轉化困難。二是許多技術不成熟、不穩定,不具備產業化的基礎條件,在技術轉移中存在很大的風險。2、技術轉移對接程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是為了“科研”而不是為了企業的需求,成果無法迅速轉化,科研的重復和浪費現象比較嚴重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導致成果轉化效率偏低。3、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不強。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技術屬于落后技術、傳統技術和限制技術,從而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技術轉移。3、企業技術轉移的資金不足。技術成果轉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通常是技術開發的10倍。目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問題,高新技術產業由于高風險性,很難取得商業銀行貸款支持。由于受條件限制,獲得政府專項資金扶持的也很少。5、缺乏有效的技術轉移機制。一是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三是缺乏合理的評估機制。四是缺乏風險投資。五是雙方信息不對稱[18]。

針對以上四類不同的行業,可以采取不同的提升渠道:單邊突破式提升:。即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針對各個行業不同的情況,保持住原先的效率高的階段,以其效率低的階段為突破口,加強投入和產出的配比,以提升B、D類行業的技術創新的整體效率。

漸進式提升:例如或者。對于A類行業的效率提升方式有多種渠道,就是先集中精力將某一項優勢發揮至最大,同時再極力彌補劣勢,通過B或D區的過渡,最終成功進入成為C類行業。

跨越式發展:,A類行業需要具備雄厚的經濟基礎,并且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技術開發效率和成果轉化效率兩手抓,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實現的跳躍式發展渠道是有可能的。

2.技術開發階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與產出分析

用DEA方法測度的技術開發階段的創新效率及投入冗余與產出松弛情況如下 (見表2).

(1)效率分析

表2 1999-2008年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開發階段的平均創新效率與差額值

效率

差額

行業

crste

vrste

scale

規模效應

擁有發明專利數

R&D人員

R&D經費

化學藥品制造

0.324

0.324

1

-

100

0.0

中成藥制造

1

1

1

-

0.0

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

0.54

0.738

0.731

irs

6139.5

飛機制造及修理

0.099

0.099

0.991

irs

1131

0.0

航天器制造

0.042

0.307

0.136

irs

23

8883.5

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

0.128

0.396

0.324

irs

14

52

0.0

廣播電視設備制造

0.53

1

0.53

irs

0.0

電子器件制造

0.434

0.435

0.999

-

25944.0

電子元件制造

0.288

0.288

0.997

irs

241

0.0

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

0.554

0.563

0.985

irs

91780.1

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

0.99

1

0.99

irs

0.0

儀器儀表制造

0.659

0.66

0.999

irs

2622

0.0

平均值

0.466

0.568

0.807

3

346

11062.3

從表2可看出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開發階段的創新效率(crste):

中成藥制造和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的創新效率分別為1,0.99,創新效率較高;而飛機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3 個行業的創新效率分別為0.099,0.042,0.128,創新效率較低論文提綱怎么寫。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5 個行業的規模效率分別為:0.731,0.136,0.324,0.53,0.99,分別小于相應行業的純創新效率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無效率主要來自規模無效率,可能的原因:這5個行業規模擴張過快,內部協調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費用增加幅度大于規模擴張帶來的成本降低的幅度。其它行業(除中成藥制造外)的規模效率分別大于相應的純創新效率,無效率主要是源于純技術無效率。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行業技術開發階段創新效率平均值僅為0.466,創新效率較低可能是因為這些行業過多追求技術開發的投資規模而忽視了技術開發效率。這為各行業技術開發階段效率低找準癥結所在,并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學依據。

(2)投入冗余與產出松弛、規模效應分析

為了探討1999-2008年間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開發效率的特點并且尋找未達到有效值的根源,用基于產出導向的DEA模型CCR度量了各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

從投入角度看,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電子器件制造、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這4個行業都存在研發經費冗余,分別為6239.5萬元, 8883.5萬元, 25944萬元,91780.1萬元;相對而言,研發人員顯得不足。化學藥品制造、飛機制造及修理、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電子元件制造、儀器儀表制造這5個行業都存在研發人員冗余,分別為100人,1131人, 52人,241人,2622人,相對而言,研發經費顯得不足。中成藥制造和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的創新效率分別為1,0.99,效率最佳,不存在投入冗余和產出松弛。從產出角度看,航天器制造和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產出松弛分別為23個,14個,存在擁有發明專利總量不足。這些行業需要加大技術開發的原始創新力度。這為進一步調整科技投入產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技術開發階段效率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

從規模效應來看,除了化學藥品制造、中成藥制造、電子器件制造這3個行業處于規模效應不變外,其它行業處于規模遞增,這些行業可進一步增大研發資源的投入以提高技術開發階段的效率。

2.成果轉化階段的效率分析及投入與產出分析

用DEA方法測度的成果轉化階段的創新效率及投入冗余與產出松弛情況見(表3)

(1)效率分析

表3 1999-2008年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轉化階段的平均創新效率與差額值

效率

差額

行業

crste

vrste

scale

規模效應

新產品銷售收入

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

擁有發明專利數

技術改造經費

年平均就業人員

化學藥品制造

0.209

0.222

0.904

irs

0.0

586274.6

221151.2

62714

中成藥制造

0.055

0.17

0.322

irs

0.0

211811.9

39

0.0

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

0.104

0.69

0.15

irs

0.0

18150.0

27

0.0

飛機制造及修理

0.501

0.534

0.938

irs

0.0

906360.1

390404.7

102711

航天器制造

0.282

1

0.282

irs

0.0

0.0

0.0

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

0.531

1

0.531

irs

0.0

0.0

0.0

廣播電視設備制造

0.266

1

0.266

irs

0.0

0.0

0.0

電子器件制造

0.557

0.565

0.985

irs

1415025.5

0.0

264215.0

114122

電子元件制造

0.516

0.533

0.968

irs

918319.9

0.0

235985.1

464750

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

1

1

1

-

0.0

0.0

0.0

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

0.103

0.4

0.258

irs

0.0

54444.3

16

0.0

儀器儀表制造

0.157

0.184

0.855

irs

0.0

188935.1

0.0

10241

平均值

0.357

0.608

0.625

194445.4

163831.3

7

92646.3

62878

從表3可看出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成果轉化的創新效率(crste):

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的成果轉化效率(為1.000)達到最佳外,其它行業效率都較低;而中成藥制造、生物與生化制品制造、化學藥品制造、醫療設備及器件制造和儀器儀表制造4 個行業的成果轉化效率較低,分別為0.055, 0.104, 0.103, 0.157。生物與生化制品制造、航天器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5 個行業的規模效率分別為:0.15, 0.282, 0.531, 0.266, 0.258,分別小于相應的純創新效率,無效率主要來源于規模無效率;其他行業的無效率均主要來自純技術無效率,純技術無效率可能是因為這個行業既定的投入資源提供相應產出能力比較弱。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在成果轉化階段創新效率平均值僅為0.357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創新效率低,可能是因為這些行業過多的追求投資規模,不注重投資效率造成的。這為各行業成果轉化階段創新效率存在的問題找準癥結所在,為有效提高其效率提供科學依據。

(2)投入冗余與產出松弛、規模效應分析

從產出角度看,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元件制造2 個行業的收益性產出不足,相應的新產品銷售收入松弛分別為:1415025.5萬元, 918319.9萬元。化學藥品制造、中成藥制造、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飛機制造及修理、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6個行業的競爭性產出存在不足,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松弛分別為:586274.6萬元,211811.9萬元,18150.0萬元,906360.1萬元,54444.3萬元,188935.1萬元。這些行業要加大科技成果商業化,同時加大新產品出口的競爭性力度。從投入角度看,造成我國高新技術行業成果轉化階段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投入冗余上。中成藥制造、生物與生化制品的制造、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擁有專利發明數與技術改造經費的冗余分別為39個,27個,16個;相對而言,技術改造經費、年平均就業人員顯得不足。儀器儀表制造中年平均就業人員的冗余分別為:10241人,相對而言,擁有專利發明數的技術性投入、技術改造經費顯得不足。這為進一步調整其科技投入產出方向和幅度,提高成果轉化階段效率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

4 結論與政策啟示

4.1 結論

本文運用DEA方法測度了1999-2008年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各行業創新效率、規模效應、投入與產出的冗余與松弛狀況。研究結論可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轉化效率已落后于技術開發效率,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效率亟待增強論文提綱怎么寫。第二,我國原創性高新技術產業除了電子類產品外,大部分行業都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的問題。第三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技術開發階段,中成藥制造和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的創新效率較高,飛機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業的創新效率較低。相對于研發人員和研發經費投入,技術開發階段的原創性產出(擁有發明專利數)不足。第四,成果轉化階段,電子計算機整機制造創新效率最高外,其它行業效率較低。化學藥品制造、中成藥制造等行業的競爭性產出存在不足。第五,從投入產出角度看,兩個階段的不同行業創新效率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源于規模無效率,有的源于純技術無效率。從規模效應看,兩階段的大部分行業都處于規模遞增階段。

4.2 政策啟示

其一,各個行業應根據本行業創新活動是否達到生產前沿、兩個階段的實際投入產出的冗余與松弛、規模性等進行改善,有針對性調整各行業的兩階段的科技投入或產出的方向與幅度,使創新效率盡可能向生產前沿移動。

其二,不同行業根據本行業目前技術創新鏈的不同階段創新效率狀況,分別單邊突破式、激進式、跨越式渠道提升各自創新鏈的不同階段創新效率。

其三,為有效提高原創性高新技術行業的成果轉化率。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提高研發項目缺乏市場導向、技術轉移對接程度、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加大企業技術轉移的資金,加大風險投資。完善缺乏有效的技術轉移機制的法律法規、政策扶持、合理的評估機制、雙方信息的對稱化程度。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年鑒1999-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Brown,M.G., Sevenson,R.A.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41(6):30-35

[3]Kerssens-van Drogelen,Cook. R&D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ore than choosing a set of metrics[J].R&Dmanagement,1999,29(1) :35-46

[4]Bourne M.,Mills J.,Wilcox M.,Needly A.,PlattsK. Designing,Implementing and Upd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al& Production Management[J].2000,20(7) :754-771

[5]Begemann C. Dynamic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0,20(6):692-704

[6]余泳澤.我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科學,2009,(4):62-74

[7]官建成,陳凱華.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10):19-33

[8]朱有為,徐康寧.中國高技術產業研發效率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11):38-45

[9]Griliches,Z..Patents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1990,(4):1661-1707

[10]池仁勇等.我國東西部地區技術創新效率差異及其原因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4,(8):128-131

[11]官建成,何穎.基于DEA方法的區域創新系統的評價[J].科學學研究,2005,(2):265-272

[12]劉樹,張玲.我國各省市專利發展有效性的DEA模型分析[J].統計研究,2006,(8):45-48

[13]Liu Xielin, White S. An exploration intoregional variation in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2001,21(1-2):114-129

[14]Guan J C ,Gao X.. Exploring the H-index atPatent Leve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60(1):35-40

[15]劉鳳朝.基于專利結構視角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差異研究[J].管理評論,2006,(11)43-47

[16]白俊紅等.應用隨機前沿模型評測中國區域研發創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10)51-61

篇(7)

傳單,其形式是一張紙,但不代表醞釀它的過程不需要注入新的營銷思維。而“社會化營銷”強調的就是:找到對的人,說對的話,零距離溝通。

傳單,當你賦予其“社會化營銷”的思維后,就如同產生了化學反應,可提升用戶轉換率。

我以一張已連續收到了3次的燒烤店傳單為例,一步一步道來吧。

Step1:場景。即:何時發?在哪里發?發給誰?

“何時發”和“在哪里發”是“發給誰”的決定性因素。

再說得通俗易懂點,同樣的店鋪,你在城中村發和你在大商場發,傳單呈現內容是截然不同的。

以“蠔之味”這家燒烤店為例。他選擇發傳單的時間、地點是我比較認同的。我連續3天,每天接到店員發給我的傳單,是在一個十字路口。這個十字路口人流、車流南來北往。每次人們站在這里等紅綠燈,如果從綠燈剛轉為紅燈時開始等,要等至少2分鐘。這2分鐘,是“黃金2分鐘”!如果傳單能做地出神入化,店員能和有興趣的路人有效溝通,那么,“用戶轉換率”是相當可觀的。

時間呢?“蠔之味”選的時間也是精準的。時段是晚上6點30到8點間。這段時間,上班族下班回家身心疲憊,饑腸轆轆,腦中思考的問題,通常會離不開一個:今晚吃什么?這時,一張關于“大快朵頤”的美食傳單發到路人手中,很有機會成為一個“備選項”。

發給誰?時間和地點兩個因素決定了“發給誰?”這個時間點,出現在這個地點的,通常都是下班回家的人。當然也有一部分其他人群。我注意到,店員為了“完成任務交差”,管他張三、李四,看到誰就塞給誰?甚至塞給抱著孫子的老大娘。在這“黃金兩分鐘”,更應“以貌取人”,尋找年輕男女,特別是“群聚”的。

Step2:傳單的內容。

可以說,“蠔之味”的內容是個敗筆,把一個潛在用戶變成了過客。

當我收到店員的傳單時,我正想讓味蕾放縱一把。但是,直面我的這只大猩猩,好驚悚,我還以為是什么“5D電影院”的傳單了。然后“大民興逆襲”這幾個字,實在不知道店主要說什么?

傳單封面:

我花了起碼40秒,才明白:原來這是一家燒烤店的傳單。然后,我又花了至少30秒,在傳單上找這家燒烤店的位置?信息太亂,沒耐心了。我問店員:你們的店在哪里?店員的回答是:“哦,這上面有地址。就在那里。”這時,行人綠燈已亮,我已沒興趣再和他確認:地址到底在哪里了?

過了馬路,我又仔細看了一遍傳單上關于“地址”傳遞的信息。總共羅列了5個地址。距離這個十字路口最近的一個地址列在了最后一個,而且沒有任何提示。

傳單背面:

借著這份“敗筆”傳單,總結:怎么寫一份路人愿意看的傳單?

傳單封面:根據場景量身定制。直擊用戶的一個痛點(是一個,不是多個!)把在這個場景下,用戶最想了解的信息毫不費力地送達過去。

“蠔之味”傳單的封面:

A,還在猶豫今晚吃什么?來“蠔之味”吃燒烤吧,全場5折!

B,地址、電話(只寫離發傳單位置最近的店址)

C,請配張能勾起人食欲的燒烤美食圖,或眾人吃燒烤的情感共鳴圖吧

傳單的背面:挑選賣點(最多三個),清晰化闡述。

A,便宜啊。生蠔只要3元一個等等。

B,食材靠譜。只選用肉殼連體的蠔,只選用內蒙古科爾沁百日羔羊。

C,有wifi,可微信提前下單。

把這三點說清楚就行了,其它的,都是干擾信息,是累贅!

我這里再舉一個例子。社區美容院周末時,在周邊給25到50歲的女性發傳單。

封面:通常,美容院的傳單會琳瑯滿目地寫滿她們能為女性解決的煩惱。從臉到腳,面面俱到。但路人讀完后,能記住什么呢?突出一點吧。比如現在進入冬季了,“皮膚干燥要補水”是很多女性關注的焦點。

A,讓你的皮膚來次暢飲,水嫩才能透白。

B,地址、電話。

C,請配張能勾起人“美容欲”的圖。通常,10個美容院發傳單,9個都會配一個完美無暇、來路不明的美女圖。就算走捷徑,你也可以配一個現在大紅大紫的美女明星圖啊,這樣會不會更有帶入感?

背面:

A,鎮店的高科技?

B,鎮店的明星產品?

Step3:發傳單的人怎么和路人溝通?

通常會有兩種極端情況:要么一句話不說,要么死纏爛打。

其實,發傳單是極具“社會化”的一項工作。社會化媒體的魅力之一就是:實現了品牌和用戶零距離溝通。發傳單也是“零距離”的。

那么,發傳單時應該說什么呢?還是根據場景,只說一個重點信息:

蠔之味燒烤店:

“剛下班吧?辛苦了!蠔之味燒烤全場5折,離這里步行5分鐘!”

篇(8)

1.考查依據

2013年新課標考試大綱中有以下要求:了解我國無機化工的生產資源和產品的主要種類;了解化學對廢舊物資再生與綜合利用的作用;了解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特點及精細化工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考查的知識點

36題“化學與技術”模塊試題緊扣綠色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等主題,圍繞新課標考試大綱中的要求,依托兩種鋅錳電池的工作反應原理和區別以及回收利用廢舊普通鋅錳電池的工藝原理等內容,重點考查了學生正確運用化學用語和有關化學知識解釋及解決生活與生產實際中化學問題的能力。具體考查了學生應用化學反應原理中的原電池工作原理、電解工作原理及其應用;化學實驗中物質制備和分離的知識、晶體知識、以及綠色化學的觀點、經濟的視角分析實際生產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刻意考查了學生對陌生氧化還原方程式和特殊電極反應式書寫的訓練。

3.真題再現

36.[化學――選修2:化學與技術](15)

鋅錳電池(俗稱干電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兩種鋅錳電池的構造圖如圖(a)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普通鋅錳電池放電時發生的主要反應為:

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

①該電池中,負極材料主要是____,電解質的主要成分是____,正極發生的主要反應是____。

②與普通鋅錳電池相比,堿性鋅錳電池的優點及其理由是____。

(2)圖(b)表示回收利用廢舊普通鋅錳電池的一種工藝(不考慮廢舊電池中實際存在的少量其他金屬)。

①圖(b)中產物的化學式分別為A____,B____。

②操作a中得到熔塊的主要成分是K2MnO4。操作b中,綠色的K2MnO4溶液反應后生成紫色溶液和一種黑褐色固體,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

③采用惰性電極電解K2MnO4溶液也能得到化合物D,則陰極處得到的主要物質是____。(填化學式)

4.問題設置及評價

本題共有兩個大問題,每個大問題下設置了2―3個小問題。第一個大問題是基礎知識的再現考查。分值為6分。第一小問首先通過觀察判斷電極材料和電解質主要成分,屬最基礎的識記知識,比較容易。接著要求寫出正極主要反應,體現了對電極反應式書寫技巧的能力測試。正確答案的種類有7種,因為生成物中的Zn(NH3)2Cl2學生非常陌生且不能正確分析其組成,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能力要求,得分率很低。第二小問比較說明堿性鋅錳電池的優點及其理由,一方面是課本現成文字的再現,魯科版教材上的原話;另一方面也是考查學生運用綠色化學的觀點、經濟的視角來觀察比較、分析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的能力。標準答案雖然只列出了兩種,但是合理的答案有16種之多。

中學化學中涉及到的化工生產知識滲透綠色化學的觀點,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節省資源,提高原料轉化率和利用率;(2)化工生產中尾氣或廢料的回收方法和處理裝置以防止或減少環境污染;(3)化工生產體現了綠色化學內涵――設計新的化學反應條件,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和排放。在36題的問題設計和回答中都能體現。

第二個大問題是通過分析回收利用廢舊普通鋅錳電池的工藝流程圖,一方面推斷經分離提純轉化的四種物質的成分和化學式,滲透了物質制備和分離的實驗知識以及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知識的考查;另一方面書寫操作b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和電解K2MnO4溶液的陰極產物的判斷。滲透了對陌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和特殊電極反應式的書寫訓練的考查。能力要求較高,問題難度較大,得分幾率較低。

二、試題解析

(1)①【解析】:根據原電池工作原理,失電子的一極為負極,分析普通鋅錳電池的電池反應可知,Zn失電子生成Zn(NH3)2Cl2 負極材料為Zn,電解質的主要成分為NH4Cl,正極的電極反應的書寫,考慮到Zn(NH3)2Cl2的生成原理是ZnCl2結合了NH3所得產物,所以正極反應應該有NH3生成,那么NH4+參與了正極反應,正極反應的主要反應為MnO2+NH4++e-= MnOOH+ NH3。根據電極反應式的書寫習慣和要求,電極反應式的其它合理答案還可以是:

1)2MnO2+2NH4++2e- = 2MnOOH+2NH3

2)MnO2 + NH4+ = MnOOH + NH3-e-

3)2MnO2 + 2NH4+ = 2MnOOH + 2NH3-2e-

②【解析】通過觀察普通鋅錳電池和堿性電池的構造圖的不同以及電極反應原理的分析,可以比較得出兩者之間的優劣,總結出堿性電池的優點和理由如下: 1)堿性電池不易發生電解質的泄露,因為消耗的負極改裝在電池的內部;2)堿性電池使用壽命較長,因為金屬材料在堿性電解質中比在酸性電解質中的穩定性提高。

其它合理答案如下:1)大電流連續放電,理由是負極也由鋅片改為鋅粉反應面積成倍增長,使放電電流大幅度提高;2)單位時間所輸出的電能多(或儲電容量大),理由是電流大能夠連續放電; 3)存儲時間長(或帶電時間長),理由是堿性電池不發生自放電;4)利用率高,理由是鋅粉與氫氧化鉀充分接觸,反應完全;5)環保(或安全),理由是為堿性電池有金屬外殼不易發生電解質的泄露;6)酸性電池長期使用會變軟而堿性電池不會,理由是酸性電池外殼用鋅制成,會參加反應,外殼軟。

(2)①【解析】廢舊電池經機械分離、水浸、過濾后能溶于水的只有NH4Cl 和Zn(NH3)2Cl2,加入稀鹽酸后反應得NH4Cl和ZnCl2,再經過濃縮結晶、過濾得固體仍然是NH4Cl和ZnCl2,加熱能變化再冷卻的化合物B的只有NH4Cl分解得NH3和HCl,冷卻后又結合成NH4Cl,所以化合物B為NH4Cl,那么化合物A就為ZnCl2。

②【解析】熔塊K2MnO4溶解后通入CO2,得到紫色溶液和黑褐色固體,根據常見化學物質的特點,符合紫色溶液的應該是KMnO4溶液,而黑褐色固體可能是C和MnO2 ,因為K2MnO4具有較強的氧化性,不能將CO2還原為C,所以黑褐色固體應該是MnO2,所以該反應是K2MnO4發生了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產物為KMnO4和MnO2,又因為是堿性環境CO2反應得到CO3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離子方程式為:

3MnO42-+2CO2=2MnO4-+MnO2+ 2CO32-

③【解析】電解K2MnO4溶液得到化合物D――KMnO4, MnO42- 失電子得到MnO4-,應該是陽極反應。陰極要得到電子,自然是H+ 得電子生成H2,按照電解原理屬于放氫生堿的類型。所以陰極產物為H2和KOH,主要物質為H2 。

三、答題錯誤記錄

在2013年寧夏理綜的化學選考題中有3544名考生選擇了36題――化學與技術,占全區理科考生的十分之一,比例較往年有所上升。原因是考查的知識點學生不感到陌生,屬于主干知識中的一部分。雖然考試范圍屬于化學與技術,但是知識點的分布都在化學反應原理的電化學知識。而且一上手問題就很簡單,要求填負極材料和電解質的主要成分。所以學生敢于下手去做。但是第二個大問題中涉及到陌生的K2MnO4、KMnO4和MnO2的相互轉化,學生就不知所云,沒了思路。丟分就很多。工藝流程主要是物質的制備和分離的實驗過程,左半部不涉及復雜反應的結晶、過濾、濃縮、冷卻等簡單分離操作,屬于基本實驗操作的考查,學生還能上手去判,但是有很多考生很遺憾將ZnCl2和NH4Cl判反了。工藝流程的右半部分,涉及兩個陌生的氧化還原反應,考查力度和能力要求馬上提高了一個檔次,學生就更難拿到分了。第一問簡單第二問難,工藝流程左半部簡單右半部難,增加了本題的區分度。

具體典型錯誤舉例如下:

第一個大問題中的第一小問中,①化學式和名稱書寫錯誤:Zn寫出Ze、Zm ;NH4Cl寫出NH3Cl、NH4Cl2、HN4Cl等。氯化銨寫出氯化氨、氧化銨、氧化氨、氨化銨、氨化氨等。②電極材料判斷錯誤:Zn Mg、Zn Cu、Zn Fe、Zn MnO2、Zn KOH等等。③把正極主要反應式錯答為反應類型。原因主要是題目本身命制有漏洞,沒有把問題設置準確,出現歧義。如果改為“主要反應式是_____”,學生就不會誤答。④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正確合理答案有7種,與7種答案對應的錯誤主要是不配平、得失電子的“+”“-”寫錯;化學式寫錯:NH3+ 、NH3- 、NH4-。⑤Zn(NH3)2Cl2不知怎么改寫以及NH4Cl沒有拆成離子形式。

第一個大問題中的第二小問中,①寫了一大堆優點,不寫理由。②優點和理由不相符。③錯別字:奈用、環報、完全、代電、污小、染染小、從電多等等。

第二個大問題中的第一小問中,①化學式書寫錯誤:Zn2Cl2、ZnCl、ZnCl3、 Zn2Cl 、NH3Cl 、NH4Cl2、HN4Cl 等等。②判斷完全錯誤 ;③把ZnCl2 和NH4Cl寫反了。

第二個大問題中的第二小問中,①把離子方程式寫成了化學方程式。②離子方程式不配平。③化學式寫錯。④完全錯誤。

四、教學建議

化學與技術這道選考題,并沒有老師和學生們關注的工業制硫酸和硝酸、合成氨工業、侯氏制堿、海水的凈化與元素的提取、自來水的凈化、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綜合利用以及化肥、農藥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等熱點知識的考查,而是選擇了在平時教學中被老師和學生忽視和輕視的鋅錳電池進行考查。在復習中老師和學生對鋅錳電池的電極書寫總是存在障礙,似曾相識但無法寫全,好像知道但無法說清。在復習教學中提出以下建議:

(1)無機化工題已成為近幾年理綜高考的主要題型之一。在26題的無機元素化合物題和36題的化學與技術題中每年都有體現,師生要加以關注與研究。

(2)能否看懂工藝流程或生產流程圖是關鍵,也是難點。教師要帶領學生仔細研究,學會看流程圖,尋找突破口,解決新問題。

(3)加強實驗復習。物質的制備和分離實驗是“化學與技術”這類題經常依托的基礎,侯氏制堿、海水的凈化與元素的提取、自來水的凈化、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綜合利用以及化肥、農藥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等熱點知識都有可能依托實驗考查知識點。

篇(9)

某縣利用遠教播放日開展了“兩學一做”專題講座。起初,學員們學得還很認真,但隨著課程深入,有些學員就開始“犯困”了,屏幕上的講師怎么看怎么像是私塾里教八股的先生。其實,老師講得不錯,深入淺出,論據生動。可為什么聽著聽著就昏昏欲睡呢?筆者以為,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學習方式太呆板、太生硬。

能否將遠教受眾集中起來,能否提升遠教的學用轉化率,是檢驗遠教工作實效的兩個硬指標,而這兩個硬指標又恰恰是遠教工作的難點。為什么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形式和內容存在問題。集中培訓這種形式本身是好的,問題是我們沒有運用好。我們總是主動要求受眾參加培訓,不顧受眾是不是在被動接受。時間一長,我們就把自己搞得越來越被動。此外,遠教的學習內容也存在著更新慢、適應性差等問題。現在的信息技術這么發達,信息來源渠道也越來越開放,人家憑什么大老遠跑到你這里來看一些在家動動手指就能看到的節目?所以,我們再不創新,難免會走進“死胡同”。一些基層單位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也進行了有益的創新嘗試,比如開展個性化服務、對受眾人群開展分類培訓等。雖然遠教服務變得更精細了,可受眾面卻因此萎縮了。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筆者認為,還是要在學習方法的創新上找出路。

首先是要把復雜的形式和內容變簡單。科學測試表明,人在精神高度集中時,其持續的時間只能維持約三分鐘。如果培訓內容與受訓者的錢袋子息息相關,那還好說,如果是一些理論、政策方面的內容,恐怕連這三分鐘注意力都吝于給予,其學習質量也就可想而知。解決的辦法就是要簡化學習內容,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最有效的途徑。吉林省某縣遠程辦開展了“一分鐘黨課”活動,效果就很不錯。他們把原本兩個多小時的課程簡化成了十個一分鐘的短視頻,這就好比把一頭牛分成了幾小塊兒。以往我們總是希望受訓人員一口就能吞下整頭牛,殊不知結果往往與我們的愿望相反。分成小塊兒后,學習者不僅能夠吃得下,也更容易消化理解。當然,要想把復雜的內容變簡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對培訓內容進行高度凝練,還需要我們熟練掌握一些更符合時代要求的信息傳播技巧,比如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圖解化、視頻化,等等。

其次是要把枯燥的形式和內容變有趣。黨員理論學習是黨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絕大多數黨員來說,其過程卻是枯燥的。以文章開頭說到的“兩學一做”為例,就那么逐條地講,長篇大論是很難調動起學習興趣的。那是不是可以換一個思路呢?既然“兩學一做”的教學目的是要讓黨員明確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那么可否用倒逼的方式來促學呢?我們不妨出一些有趣的應用試題,采用答題闖關或知識競賽的模式,然后讓學員們到《準則》和《條例》里自己去尋找答案,這么做一定會比干巴巴地講效果要好。不只是理論學習,實用技術培訓也一樣能創新出很多更有趣的促學方式,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最后是要把嚴肅的形式和內容變輕松。這里說的輕松,指的是要為學員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比方說,我們要通過遠程教育向農民推廣一項新技術,通常的做法是把種植戶集中到一起,然后讓專家宣講這項技術的諸多好處。然而,農民是個現實的群體,看不到實際利益,任你說得頭頭是道,他也不會跟著你走。假如我們變換一種培訓形式,采用新技術向傳統技術挑戰的方式,種植戶就很可能對新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時,我們在學習方法上做一點點的改變,就可以破解遠教工作遇到的諸多瓶頸問題。其實,創新本來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復雜,只要多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身遠教工作開展的好辦法。

篇(10)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260068

網絡教學平臺,又稱網絡教學支持平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教學平臺既包括支持網絡教學的硬件設施、設備,又包括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系統。也就是說,廣義的網絡教學平臺有兩大部分:硬件教學平臺和軟件教學平臺。狹義的網絡教學平臺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礎上,為網絡教學提供全面支持服務的軟件系統。本文所述網絡教學平臺是指狹義的網絡教學平臺,它是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信息傳輸手段于一體的開放空間,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一種方式,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不久前,筆者指導本校青年教師,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載體,以《化學反應原理》(選修4、山東科技出版社)第2章第4節《化學反應條件的優化――工業合成氨》為教學藍本,踐行網絡背景下的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深度融合。下面結合本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就如何融網絡教學平臺于學科教學談幾點思考。

一、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綜合性,選擇恰當教學內容,實施因材施教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自然科學,其學科特點決定了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在網絡教學平臺下學習。從當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結構和運動,有毒、有害實驗的模擬,抽象化學概念、理論的理解,化工生產過程的情景再現和模擬等內容,適合于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利用其超文本、人機對話、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功能進行教學,讓學習者沿著自己的思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調節學習進度和難度,從而實現因材施教。

選取魯科版《化學反應條件的優化――工業合成氨》一課踐行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原因有:一是本節課內容是“化學反應的方向”“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反應的速率”等化學理論知識的延續與拓展,也是學生綜合利用化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案例,便于在網絡平臺上通過文本、圖像、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呈現;二是合成氨反應是學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體系,是重要的化學工業之一,而且是學生自開化學課以來第一次接觸到化工生產,學生對其生產流程、生產設備是陌生的,適合于在網絡平臺上對生產過程的情景再現和模擬;三是經過高中一年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水平正從習慣于感性思維、形象思維向更加關注理性思維、抽象思維轉變,基本上具備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參與意識、合作意識也有較明顯的提高,初步具備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調節學習進度和難度的能力;四是學生已經完成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掌握信息技術操作的基本技能,足以勝任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要求。

二、發揮網絡教學平臺的豐富表現力,優化知識呈現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前課堂教學中,雖然多媒體已進入課堂,但化學課堂教學依然是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或用PPT課件及電子白板代替粉筆和黑板的模式,學生學習依然擺脫不了教師的控制,信息接收是單向的,課堂依舊是枯燥、乏味的。

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改善課堂教學環境的重要環節。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之一,就是其豐富的表現力,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優化知識呈現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前,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一個電子學習包,內含本課教學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資源。學習資源包括本地資源、遠程資源和泛資源三類。本地資源指的是教師在課前收集整理的學生學習時參考查閱的資料,有Word文檔“化學反應條件的優化――工業合成氨導學案”“什么是工業生產的經濟效益”、PPT課件“工業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等。遠程資源指的是教師在課前通過互聯網為學生學習準備的網絡鏈接,學生通過超鏈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資料,有“合成氨廠生產的實地視頻”“合成氨生產的主要設備的動畫模型”等網址。泛資源指的是學生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網搜集的資料。為方便學生搜集資料,教師在學習包中為學生準備了網絡搜索的關鍵詞,有“如何提高合成氨產量”“合成氨生產安全”“合成氨工業的回顧與展望”“合成氨催化劑及發展前景”等。如此豐富的信息呈現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只需一個小小的鼠標,就可以全面了解工業合成氨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生產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之道,既節省了時間,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輸出量,極大提升了學習興趣。而且,在這一情境中,學生的探索空間增大,教學策略更加靈活多變,教師作為信息源的角色減弱,更多的是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三、融合網絡教學平臺的交互功能,轉變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益

網絡教學平臺最突出的特性是信息發送和接收兩者之間進行實時的交換,而不像課堂中使用的多媒體課件那樣,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其交互方式的廣延性和多樣性不僅使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接受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學習。

本課的難點:一是學生不熟悉合成氨工業生產的過程;二是如何綜合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等相關信息,最終選擇出合成氨生產的適宜條件。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觀察到在網絡教學平臺上,一方面學生能根據學習目標自由控制信息的呈現,有的通過播放器對動態圖像(動畫和視頻)的播放、停止、回放來了解合成氨的工業生產過程,有的通過搜索引擎直接上網搜集合成氨的資料,也有的通過學生電腦交互功能相互交換所選擇的合成氨生產適宜條件等;另一方面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助推器,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有目的性地參與學生的交流和討論,對學生的觀點、看法做到心中有數。如學生發現達到高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所需條件產生相互矛盾時,有目的地追問幾個問題:合成氨生產的壓強怎么選擇?溫度怎么確定?N2和H2的體積比為何是1∶2.8?原料氣為什么要循環利用?為什么要在適當的時候將氨氣從混合氣中分離出來?又如,從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交的反饋作業中找出兩份具有代表性的作業,發送到學生機上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在解決生成物濃度對提高合成氨反應速率的影響時,一組學生認為增大濃度,另一組學生則認為要降低濃度,順勢引導學生查看課件中合成氨的速率方程,引發學生討論交流、發表看法,共同得出結論:降低氨氣的濃度,提高反應速率。

總之,筆者認為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要以課程目標為根本出發點,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為目的,把網絡技術的應用“毫無痕跡”地融合在課程教學實施中,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認知工具、交互平臺、資料庫和組織管理的主要功能。

[ 參 考 文 獻 ]

[1]張長江.中學化學教學技術指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 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下一篇: 簡述資產的特征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第一精品视频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影院在线网页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 | 亚洲国产制服丝袜清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