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5 10:56: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紀律教育內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統計與概率”的主要內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包括簡單抽樣、整理調查數據、繪制統計圖表等;處理數據,包括計算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方差等;從數據中提取信息并進行簡單地推斷;簡單隨機事件及其發生的概率.
1.2?熱葜饗?
這部分課程內容的主線為[2]:
(1)數據分析過程:讓學生參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活動,了解數據處理的過程;
(2)數據分析方法:掌握必要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和分析數據的方法;
(3)數據的隨機性:體會樣本和總體的關系.通過表格、折線圖、趨勢圖等,感受隨機現象的變化趨勢;
(4)隨機現象及簡單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通過列表、畫樹狀圖等方法列出簡單隨機事件所有可能的結果,以及指定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結果,從而了解并獲得事件的概率.
1.3核心概念
《課標(2011年版)》提出了十個核心概念,本部分主要涉及三個:
(1)數據分析觀念: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數據分析體驗隨機性,一方面對于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能從中發現規律.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1].
(2)應用意識:結合“統計與概率”的知識,使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和統計與概率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用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加以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3)推理能力: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在“統計與概率”知識的教學中,結合具體內容,培養學生的統計推理能力.
1.4學習目標
初中階段“統計與概率”部分的學習目標為[3]:體會抽樣的必要性以及用樣本估計總體的統計思想,進一步學習描述數據特征的方法,根據數據處理的結果做出合理的統計推斷;進一步體會概率的本質含義,能計算簡單事件發生的概率,能夠應用概率的知識解決問題,體會統計與概率之間的聯系,以及統計與概率在制定決策時的作用.
(1)經歷數據統計的全過程(提出問題、確定樣本、收集數據、整理和描述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
(2)掌握統計與概率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方法;
(3)感受客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初步形成對事件發生概率的認識;感悟一些隨機現象的規律;
(4)運用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推理,作出合理的決策,并進行交流,逐步提高應用意識;
(5)能用隨機的觀念認識并解釋現實世界,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宏觀教學建議
統計和概率主要是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客觀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更好的制定決策,這部分內容已成為一個公民的必備素養,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義務教育階段唯一培養學生用隨機的觀點來理解世界的課程內容,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形成數據分析的觀念,在面對不確定情境或大量數據時,能作出更合理的決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4]:
“數據分析觀念”是統計和概率部分的核心,因為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及應用意識展開.
2.1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
在《課標(2011年版)》中,數據分析觀念包含三層意思:
第一,經歷數據分析的過程,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
第二,掌握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
第三,通過數據分析,感受數據的隨機性[2].
本部分內容“承載”著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任務,形成數據分析觀念的有效方法就是讓學生投入到數據分析的全過程中去.學生經歷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學習一些具體的知識和方法,同時還能體會到數據中蘊涵著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提高自己運用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應“設計必要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識的形成和應用”[1].
案例1加權平均數概念的學習過程[5].
對于加權平均數的概念,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相互交流,進而發現新的知識.
(1)你過去已經學過平均數.你能舉例說明如何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嗎?如果已知一組數據為x1,x2,…,xn,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應該怎樣計算?
(2)為滿足顧客的需要,某商場將15kg奶糖、3kg酥心糖和2kg話梅糖混合成什錦糖出售.已知奶糖的售價為每千克40元,酥心糖為每千克20元,話梅糖為每千克15元.混合后什錦糖的售價應為每千克多少元?
小亮認為:混合后每千克什錦糖的售價是三種糖單價的平均數,即40+20+153=25(元).
小瑩認為:在總體中三種糖的質量不相等,計算每千克什錦糖的售價時,應求出混合后三種糖的總價格,再除以它們的總質量數,即40×15+20×3+15×215+3+2=34.5(元).
你同意上面誰的算法?與同學交流.
(3)上面小瑩列出的算式還可以作以下變形:
40×15+20×3+15×215+3+2=40×1520+20×320+15×220=34.5(元).
由此可見,什錦糖的單價不僅與混合前奶糖、酥心糖和話梅糖的單價有關,也與混合后這三種糖的質量在什錦糖質量中所占的比值有關.
(4)由問題(3)所列出的算式可以看出,數據40,20,15對什錦糖單價影響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樣的.你發現這三個數據影響平均數大小的“重要程度”可以通過哪三個比值反映出來?
(5)某車間工人日加工零件數如下表所示,仿照(3)中小瑩列出的算式,你能計算出平均每個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個數嗎?
在這個問題中,數據20,22,24,25出現的次數是不同的,因此,全部數據的平均數,不僅受上述4個數據大小的影響,還要受到它們占這組數據總件數40的比值440,840,2040,840的影響.這就是說,這些比值的大小分別代表了上述四個數據影響平均數大小的“重要程度”.
因此,我們把比值440,840,2040,840分別稱作數據20,22,24,25的權.
(6)在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中,所有數據的權的和是多少?對比加權平均數與以前學過的平均數的意義,你能說出二者有什么聯系嗎?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學第二學段已經學習了“平均數”的概念,問題(1)就是引導學生回憶這個問題的,本設計也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這個基礎本質上反映出引進加權平均數的可行性).為了體現《課標(2011年版)》提出的“現實性”要求,讓學生加深對“數學來源于生活“的認識,設計了兩個實際問題:第一個實際問題(求“什錦糖”的售價),這是個求平均數的問題.部分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可能會根據小學學過的平均數的求法,得到小亮的結果.為了讓學生自己發現這種計算方法的錯誤,引起認知上的沖突,由小瑩給出了另外一種計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相互交流能判斷出小瑩的解答是正確的.之后,通過對小瑩列出的算式的變形,引出問題(3)中的算式,目的在于使學生感受到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不僅與這組數中各個不同數據的大小有關,也與各個不同數據在總體中所占的比重,即各個數據影響平均數的“重要程度”有關.初步感受加權平均數中的“權”的意義.第二個實際問題,即問題(5)中計算“平均每個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個數”,這也是個求平均數的問題.通過問題(5),學生再次感受到如果各個數據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的比值不同,在計算平均數時它們的重要程度也不相同(體現了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對學生原認知結構中平均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加工改造,引出權的概念和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由平均數概念擴充到加權平均數概念及其求法,擴大了學生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
2.2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標(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應當“根據課程內容,設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這樣的活動要有利于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1].在“統計與概率”知識的教學中,應注重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他們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逐步發展應用意識[2].
案例2怎樣的記分規則才合理[6].
青年歌手大獎賽的決賽在甲、乙兩名歌手之間進行,9位評委的評分(10分為滿分)情況如下表所示(單位:分):
(1)將甲、乙兩名歌手的得分適當進行分組整理,并列成統計表;
(2)分別求出甲、乙兩名歌手得分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3)由(2)的結果,分析甲、乙兩名歌手中誰的演唱水平較高;
(4)如果以平均分為標準區分比賽的名次,那么制訂怎樣的計分規則比較合理?
設計意圖為培養學生能對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統計問題做出分析判斷,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和應用意識,特設計了以上四個問題:(1)要求學生先把題目中出現的評委對甲、乙兩名歌手打分的原始數據適當進行分組、整理,并用統計圖表分別描述;(2)分別計算兩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這三個統計量計算方法的區別;(3)要求學生根據問題(2)的結果,利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對甲、乙的演唱水平進行評價,這實際上是對兩組數據的集中程度從不同角度進行比較.學生通過解答這個問題,能認識到如果在一組數據中出現個別差異較大的數??時,用不同的統計量評價時,結果是不一樣的.(4)制定計分規則是為了消除個別差異較大的數據對平均數的影響,采取去掉兩個極端數據后再求平均數的方法,使評價的結果盡量做到客觀公正,這實際上是對問題(2)中求平均數方法的改進.
2.3加強統計推理訓練
統計推理是國際公認的統計學習目標之一,讓學生具備根據不確定的情境做出決策以及處理統計信息的能力,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中,應結合具體知識,對學生進行統計推理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說理能力,從而實現《課標(2011年版)》指出的“了解利用數據可以進行統計推理,發展建立數據分析觀念”[1]的課程目標.
案例3這種游戲公平嗎?(2016年山東威海中考題)
一個盒子里有標號分別為1,2,3,4,5,6的六個小球,這些小球除標號數字外都相同.
(1)從盒中隨機摸出一個小球,求摸到標號數字為奇數的小球的概率;
(2)甲、乙兩人用這六個小球玩摸球游戲,規則是:甲從盒中隨機摸出一個小球,記下標號數字后放回盒里,充分搖勻后,乙再從盒中隨機摸出一個小球,并記下標號數字.若兩次摸到小球的標號數字同為奇數或同為偶數,則判甲贏;若兩次摸到小球的標號數字為一奇一偶,則判乙贏.請用列表法或畫樹狀圖的方法說明這個游戲對甲、乙兩人是否公平.
析解(1)因為標號為1,2,3,4,5,6的六個小球中,標號數字為奇數的有三個,所以摸到標號數字為奇數的小球的概率為:36=12.
(2)畫樹狀圖:
如上圖所示,共有36種等可能的情況,兩次摸到小球的標號數字同為奇數或同為偶數的有18種,摸到小球的標號數字為一奇一偶的結果也有18種,由此可求出P(甲)=1836=12,P(乙)=1836=12.
2. 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以:“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方式向學生進行灌輸,導致學生學習很被動,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學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上的對立,在這種狀態下進行教學,勢必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堅持用激勵的原則去評價學生,從而創造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3. 創建情感基礎、讓愉快教學走進英語課堂 小學生具有天真、浪漫、活潑的性格,他們更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如果課堂上是一種死氣沉沉、沒有朝氣的氣氛,這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反之如果師生之間能夠像好朋友一樣無話不談,學生在一種非常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活動,效果會大不一樣。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愉快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為創建情感是實施愉快教育的基礎。近幾年來,我一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并在教學中對“英語愉快教學”進行了實驗。實驗告訴我“愉快教學”離不開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愉快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只要能做到以下三點: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一定會上的有聲有色。
(1)師生之間建立情感基礎,讓學生有喜歡老師到喜歡上英語課。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有些教師總是把自己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來,心情不好時,在學生面前易顯出一副懊喪、冷漠的表情,易遷怒于學生,這樣的課堂氛圍一下就變得緊張起來了。反之,如果我們教師能以一副神采飛揚、朝氣蓬勃、充滿關愛之情的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又將怎樣的呢?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少給學生一點訓斥,多給我們一點關心,在課下,我們教師也可以主動與學生打招呼,和他們一起玩游戲,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感到你不只是他們的老師,而且是他們的朋友,盡量和他們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情緒飽滿,用微笑來面對學生,因為微笑能解除師生之間的隔閡,來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
(2)調節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情感指向性。所謂“情感指向性”是指導師生的情感要想著完成教學任務的方向啟動和發展,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如何才能把看似枯燥的英語課堂上的生動有趣,其實一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巧妙的提問,都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提供動手、動腦、自我表現互相交流的機會,努力營造出學生向往的課堂氛圍。
一般來講,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個性比較鮮明,但數學基礎參差不齊,尤其是在高中學文科的學生,數學基礎尤為薄弱。因此,在講授這門課程時,怎樣提高他們對這門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克服畏難心理,能較好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方法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的一些實際問題呢?以下就是筆者從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得出的一些認識。
一、強調應用性,激發學習的濃厚興趣
提高學生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興趣,不只是為了本門課程的考試而學習,而是要當做實用的工具去學。筆者從經管類學生實際需求的角度,審視了經管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將經濟背景、應用實例和現代化的統計軟件融入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對學生而言:增加了經管類學生必備的統計知識,運用統計軟件,結合經濟應用的實質,既對后續課程做了更實質的鋪墊,也為學生以后的實際需要提供了良好的數學基礎。對教師而言:數學教師只要了解簡單的專業背景,知道經管類一些基本定義,就能將《概率統計》講出專業特色,提高上課效率,同時也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借以突破原有教學內容的局限性,將基礎數學課和經管類實際相結合,使學生熟練掌握課堂知識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應用能力。
在教學中,筆者都會尋找一些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知識點,啟發大家一起思考與討論,使課本上的知識生動起來。例如,在講到指數分布時,指出動物的壽命服從指數分布,然后結合它的概率密度函數圖像,將概率密度函數的數學意義和大家從生物學或其他途徑獲得的關于生物壽命的知識進行比較,發現結論一致,大家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對指數分布和概率密度函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講到連續性隨機變量中最重要的正態分布時,首先分析了正態分布的特點,然后列舉了許多服從正態分布的例子,如人的身高、體重,考試成績等等,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比較。接下來,引導他們運用所學正態分布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上班路徑的選擇,根據某地區居民的身高來確定公交車車門的高度等等,大家都覺得非常有趣和實用,對正態分布的重要性和相關的計算方法了解得更加透徹。
二、突出教學重點,有的放矢的完善教學內容
目前,該門課程教學內容以概率部分為主,統計部分只介紹參數估計、假設檢驗,以及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中的單因素試驗方差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并且在實際應用方面幾乎沒有涉及經濟領域的內容。而現實是,經管類學生在以后的經濟方面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更多的是依賴統計部分的知識。例如上課沒有講到的雙因素試驗方差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問題。由此可見,我們的教學內容沒有體現出《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在教學計劃中的基礎課地位,更談不到統計這門學科在經濟生活領域中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重要作用。因此,該課程教學內容已不符合大學數學課程改革的要求,與學生的需求現狀嚴重脫節。加之,在筆者學校,該門課程學時比較緊張,所占學時75學時,學時緊,內容多。因此將學生真正需要的統計知識增加到教學內容中,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針對我校經管類學生的實際需要,根據多年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教學經驗,結合經濟方面對統計的應用,筆者大膽對現有教學內容加以必要的刪減、補充和完善。
1.由于課時所限,根據經濟類的特點,概率論部分的內容適當減少。例如:定理的證明可以刪去,結論會用即可。對于學生在高中就已經學過的內容上課時可以加快速度或者讓學生自己復習。例如隨機事件部分。
2.對概率部分節省下來的時間重點放在統計部分,除原有的知識點,增加了雙因素實驗的方差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的內容。
3.增加統計軟件spss的入門知識,特別是結合方差分析和線性回歸部分的應用。
4.搜集相關的經濟方面的實際案例,使用spss軟件利用統計方法解決。
三、豐富教學方法,多種方式有機結合
一、“統計與概率”考點內容分析
“概率和統計”是每年數學中考的必考題,我市2011至2013年三年的試題均有“概率和統計”方面的試題。考查內容有中位數、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頻率、頻數、概率計算、綜合應用等,每年合計占分比例約為13%。從“統計與概率”的考點分布看,雖然該知識點不是中考中所占分數最多的知識點,但是“統計與概率”的知識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內容,而且從題型分布中可以看到以下幾個趨勢:考試的分數比例非常穩定、所占的分數基本固定、知識點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及引導學生迎接中考時,必須讓學生理解“統計與概率”這一課的知識。
二、在“統計與概率”教學中使用“分層次教學法”的必要性
從近三年考點內容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每年的數學中考中,“概率與統計”的內容分布是具有層次性的,現以我市近三年的考試內容來說明。
1.概念與公式的掌握
從考點分布來看,折線、條形、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是數據與概率的計算,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好最基礎的知識,學生只要能理解該課知識的概念與基本的算法就能拿到分數。它在中考試卷中占有一定的分數比例。教師要引導所有的學生理解、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比如南通市2012年數學中考第12題的題目為:某校9名同學的身高(單位:cm)分別是:163、165、167、164、165、166、165、164、166,求取這一組數據的眾數。
這是初中數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據的分析》中的內容,只要學生能理解基礎概念,就能很輕易的得到答案。
2.簡單的公式計算問題
在學生牢固的掌握了“概率與統計”的基礎知識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簡單的應用這類知識。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夠完成這類知識的計算;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由于基礎知識已經比較牢固,所以通常能簡單的應用已經掌握的概念與公式。
比如南通市數學中考2011年第25題為:某中學調查自己喜歡的球類情況,通過調查得到以下的統計圖:
該題要求求出參加調查的學生人數;如果學生共計有2000人,則求出喜歡籃球的人數;補出喜歡足球人數的條形圖;求出其它球類扇形的圓心角。
這是初中數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統計與描述》和八年級下冊《數據的分析》中的內容,這道題學生只要理解統計的概念,統計的公式的應用方法,就能依照公式計算出答案。
3.綜合知識應用的問題
過去“概率與統計”的知識點考核有可能只考核學生的概念理解問題與簡單的公式計算問題,然而近兩年來,中考已經提高這門課程的考核難度,它要求字生能把學過的知識與現實問題緊密結合起來,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發生的問題。
三、在“統計與概率”教學中使用“分層次教學法”的方法
1.理解學生的差異性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時,必須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有些學生的數學基礎好,且思維寬廣,他們能迅速的吸收各種數學知識;有些學生數學基礎比較差,且思維能力受到限制,他們就是人們常常談到的學困生。教師只有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學習。
2.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學習
對于基礎好且思路寬廣的學優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去學習課本以外的數學知識、鼓勵他們思考更新的解題方法、創造更新的解題思路等;對于基礎比較牢固且有扎實的計算功底;而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教師要引導學生跳出“學習數學僅僅只是學會計算方法”這樣的認知,幫助讓他們建立起數學思想。
3.給學生更多選擇的范圍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如果只劃定一個學習范圍給學生,學生可能會覺得這個學習范圍不適合自己,從而對學習不感興趣。因此教師要用分層次的方法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權力。當學生覺得自己可以針對自己學習的現狀有選擇的學習時,他們會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
比如教師應用初中數學人教版教材引導學生學習《概率與統計》這門課程時,教師在選擇例題的時候,要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學生可以根據目前掌握的知識去鞏固課堂中學過的知識、挑戰對自己來說稍微有點困難的習題,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素質對例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概率和統計”的知識是這幾年中考的必考題,從近三年來南通市數學中考的題型分布中可以看出,學生不僅要能掌握這門課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還要求能靈活應用已學過的知識。教師要針對目前“概率和統計”這門知識的考試現狀,分層次的引導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知識,這樣學生才能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的掌握好概念和方法,從而拿到更好的分數。
參考文獻
我國高校擴招之后,計劃體制下的大學生高就業率不復存在,就業問題逐漸凸顯,自主創業成為大學生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創業教育成為國家行為,創業型人才培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堅定不移的辦學目標。高校創業教育攸關大學生就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創業型人才的主渠道與主陣地之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作為一門面向當代大學生系統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課程,在培養創業型人才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的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功能。我們應該不斷推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創業教育研究,為培養具有較高道德素養與法律素養的創業型人才服務。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創業教育的目標與路徑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與此相適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創業教育的目標則是提高創業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更好地為培養創業型人才服務,在培養創業型人才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順利達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創業教育的預期目標,教學創新的具體路徑則是圍繞創業者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創業活動中的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組織教學,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深入認識創業活動中的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為學生未來創業奠定堅實基礎。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創業教育內容設計
創業是指通過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開辟新的工作崗位、拓展職業活動范圍、創造新的業績的實踐過程。在國家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的前提下,大學生要通過就業觀的調適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為創業者。[1](p.159)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則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為實現培養創業型人才這一目標,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各章中都應該滲透創業素質、創業價值、創業觀念與創業方法的教育,系統講授創業過程中的道德與法律。具體內容設計如下:
(一)緒論部分內容設計
緒論部分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教育學生珍惜大學生活,適應新的環境,提高創業素質,為未來創業奠定基礎。創業教育的重點可安排在第二節,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成才目標、形象塑造三部分內容,重點闡述以下問題:第一,創業素質是實現當代大學生歷史使命的必要準備,創業是極具挑戰性的社會活動,創業素質包括創業熱情、態度、價值觀、性格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這些素質有助于實現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第二,創業能力是大學生成才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專業技能、人際協調等各種能力,都與大學生成才目標息息相關;第三,創業形象是當代大學生的嶄新形象之一,重點從形象塑造方面去分析創業者的形象。
(二)第一章內容設計
本章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結合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重點闡述創業理想及其實現,教育學生要有遠大的創業理想,勇于創業,善于創業。主要安排四個主題:第一,創業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模式,創業理想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積極的意義;第二,創業理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一部分,大學生應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現過程中進行創業,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第三,創業活動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與曲折性,給學生分析創業的風險,打好預防針,增強學生對創業風險的抵御能力;第四,創業理想的實現。
結合理想信念教育進行創業教育,可以在教育學生樹立創業理想的同時,又對創業理想實現的艱巨性有著清醒的認識。
(三)第二章內容設計
第二章主要進行愛國主義與民族傳統教育,在創業教育方面可以重點講授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創業者的愛國情懷,教學中可結合相關案例分析那些成功創業者所具有的愛國理想,勉勵學生努力尋找創業與愛國的最佳結合點,在創業活動中踐行愛國主義;第二,梳理中華民族精神中的創業精神與創業傳統,從中發掘一些創業思想和創業教育素材;第三,梳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的創業精神;第四,如何弘揚創業精神。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創業教育,可以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生動形象、有聲有色,擺脫以往抽象闡述的弊端。
(四)第三章內容設計
教材第三章主要是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因而可以結合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進行創業教育,可以分析創業在人生歷程中的價值,創業對于拓展人生價值的重要意義,創業者面臨的心理環境、人際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主要圍繞五個問題進行:第一,創業對拓展人生價值的意義;第二,創業者的心理素質要求;第三,創業者的人際環境、人際交往;第四,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中進行創業;第五,科學發展觀對創業的指導意義。
通過這些問題的講解,可以讓大學生明確創業者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以及創業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意義。
(五)第四章內容設計
本部分主要進行道德教育,包括道德基本原理、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社會主義道德與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等內容。因此,創業教育可以結合道德教育來進行,分析創業過程中的道德問題,讓學生明確創業活動的基本道德規范,并在以后的創業活動中切實履行。在教材基礎上重點滲透以下四個問題:第一,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對創業者的借鑒意義,教師可以系統梳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規范,從中精選一部分與創業活動密切相關的具體規范,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經典;第二,創業者的榮辱觀,教育學生以創業為榮,以滿足人民需要為榮,以成功創業者為榜樣;第三,創業者的基本道德素質,尤其是對個人與他人、國家、社會的利益關系有正確的認識;第四,創業活動的基本道德規范,即社會主義道德和公民道德規范。結合道德教育所開展的創業教育,旨在使大學生明確創業活動的基本道德規范,提高大學生作為未來創業者的道德素養,并在以后的創業活動中自覺遵守各項道德規范。
(六)第五章內容設計
第五章主要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創業活動與社會公德密切相關,創業活動需要穩定的公共秩序,創業者自然應該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自覺維護公共秩序。本章主要講四個問題:第一,創業需要穩定的公共秩序,著重講解良好的公共秩序對于創業活動順利進行所具有的積極意義;第二,公共生活道德失范對創業活動的影響,此處重點進行相關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深化認識;第三,《環境保護法》對創業活動約束與規制,當前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伴隨著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自然要滲透創業教育始終;第四,網絡創業活動中的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創業活動離不開網絡空間,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同樣適用于虛擬空間,需要切實遵守。
(七)第六章內容設計
本部分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可以把創業教育和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與相關法治教育結合起來,著重分析職業道德及法律對創業活動的影響,家庭生活對創業活動的支持,重點講解以下五個問題:第一,創業者的職業道德,分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對創業活動的約束與規范;第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公務員法》等對創業活動的約束與規范;第三,創業觀教育,強化創業意識;第四,創業環境分析,主要是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創業環境的優劣,明確創業風險,作好心理準備;第五,創業者的愛情、婚姻與家庭,教育學生兼顧創業與婚姻家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八)第七章內容設計
本章主要進行法律意識與法治精神教育,因而結合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創業者的法治意識,主要從以下五個問題入手:第一,創業者所處的法治環境,分析我國法治建設和創業活動的辯證關系;第二,創業者應該具有的法治觀念,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權利義務等觀念有合理認識;第三,國家安全與創業,分析二者的互動關系,堅定努力維護國家安全的信念;第四,創業者的法律修養,在處理創業糾紛時能夠講法律、講程序、講證據、講法理。
(九)第八章內容設計
第八章主要進行法律制度教育,包括憲法、相關實體法和程序法,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問題入手講解與創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第一,創業者的權利維護,重點講解憲法、民法和刑法;第二,民商法律制度與創業活動;第三,行政法律制度與創業活動;第四,經濟法律制度與創業活動;第五,刑事法律制度與創業活動。這些法律規范與創業活動的啟動、運行、調整密切相關,因此要教育大學生明確具體法律規定,以具體法規為導航,成為具有較高法律素養的創業者。
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創業教育教學方法選擇
教學方法是手段,培養具有較高道德素養與法律素養的創業型人才是目的。因此,教學方法要始終圍繞有利于培養創業型人才這一根本目標來選擇。教學方法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三種:
第一,講授法。講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礎和前提,包括教師講授和組織學生講授,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基本觀點的教育,開展正面引導,讓學生明確創業過程中的基本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
第二,討論法。討論是講授基礎上的延伸,通過討論可以引導學生深化對創業活動中的道德和法律規范的認識,探討道德理想、法律理想和道德實踐、法律實踐之間的距離及應對措施,有助于增強創業者踐行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的自覺性。
第三,案例法。案例是理論的動態呈現,引用國內外大學生創業的成功與失敗案例,尤其是本校校友創業的先進典型,從中概括出他們創業成功的經驗和教訓,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引導學生提高認識,即創業必須遵守相應的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
通過對高中數學和高等數學兩者之間進行對比,大學概率與高中概率在教學內容上有許多重復之處,對于一些內容在高中教學中要求較低,比如對概率的概念以及頻率與概率的區別等方面,高中數學教學中就沒有嚴格的要求,也沒有要求學生掌握比較嚴密的公理化定義.大學統計與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兩者在教學內容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大學數學統計教學內容反映到高中,更多的是偏向于計算技巧的訓練,而大學教學在涉及統計教學內容時,比較要注重數學思想的挖掘及數學方法的應用.高中教材統計學的教學要求比較側重于實際運用,對相關的理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較低,因此,對大學生的統計部分的教學體系基本上沒有影響,兩者之間的銜接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二、實現大學概率統計教學與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銜接的方式
1.課程內容的銜接
大學數學概率統計教學內容是在高中知識基礎上的提高和擴充,其顯著特點是知識量增大、理論性增強、系統性增強、綜合性增強.我們在高中初步、直觀地學習了概率統計的基本知識,在大學我們將對有關知識進行理論化、系統化,合理地編制教材,并且進行一些研究性學習,以實現兩者之間更好的銜接.
2.學習方法的銜接
由于高中的學習密度和作業量大,簡單的死記硬背的方法和被動的學習態度都會使學習出現僵局,必須使學生意識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例如,讓學生了解大學所學習的概率統計知識中隨機現象及其統計規律性以及全概率公式與貝葉斯公式等,有助于學生對概率統計知識的更好理解,從而實現了大學概率統計知識與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銜接.比如高中在古典概型問題的講解時比較細,題目難度也比較大,因此在大學時就不需要在古典概型上花太多的時間,以有效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從而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如例題:儲蓄卡的密碼一般由6位數字組成,每個數字可以是0,1,2, …,9十個數字中的任意一個.假設一個人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儲蓄卡的密碼,問他到自動取款機上隨機試一次密碼就能取到錢的概率是多少?在該例題的解析中,可以運用高中數學中所學的基本事件的特點以及結合高等數學中古典概型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的兩個特征,隨機試一個密碼,相當于作一次隨機試驗.所有的六位密碼(基本事件)共有1000000種.
3.教學方法的銜接高中與大學的數學教學方法均以講解法為主,但高中教學要對概率統計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然后總結題型,歸納方法方式,提高教學知識的系統性與網絡化.大一應承接高中教學對解題方法有總結歸納,增加練習課次數和題量訓練量,先讓學生掌握通性通法,使剛入學的學生度過適應期.例如在概率統計內容的概念學習中,可以對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對比學習;對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義、適用范圍、特例等作補充說明等來幫助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使其成為學生自身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例如在例題“在1000個有機會中獎的號碼中,在公證部門監督下按照隨機抽取的方法確定后兩位數為××的號碼為中獎號碼,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抽樣方法”中,該種類型的例題就可以通過高中數學中系統抽樣的方式和高等數學中間隔距離相等的抽取相結合,對例題進行解答.
4.增設數理統計試驗
數學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統計與概率教學內容中,存在許多隨機試驗,許多規律是從試驗中總結出來的.因此,在大學概率統計和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銜接改革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Excel作為數據處理平臺,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在計算標準差、相關系數、平方和分解等問題時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研究、概括、總結能力,鞏固和加深統計和概率的知識內容,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從而實現大學概率統計與高中數學教學內容更好的銜接.
5.高考命題與高等數學知識的銜接
《軍人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是軍隊院校規定的生長學員必修課之一,是對學員系統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員的思想道德素質、軍事職業素質與法律素質,幫助學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成為中國國防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執行者。課程內容對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直接的支撐作用,所以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一、教學內容選取改革
根據軍隊建設發展需要和完成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精選教學內容,按照軍事職業和崗位任職所具備的素質,結合教材體系,序化教學內容。以培養學員的職業素質為導向,并將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內課外實踐相結合,以項目教學法來推進,從而不僅保證了內容選擇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并為學員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出發,確定了三大板塊九大實踐專題的教學內容,體現與軍校學員成長成才主線的結合。
第一部分:思想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愛軍精武教育,主要提供總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前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員形成一個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為重點,以正確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態度、科學的人生價值標準為基本內容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體系。結合軍事職業要求,重點解決軍校學員成長成才的長期定位和發展方向問題,使學員初步具備一定的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能力,培養其為實現軍事職業理想而具有的堅忍不拔的信念,并在職業生涯中無私奉獻、積極進取,努力創造有價值的軍旅人生。
第二部分:道德教育。包括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軍營美德教育,主要是分析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理論和價值導向,軍營公共生活和軍事職業生活的道德規范,以及加強道德修養的方法。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對學員進行道德觀教育,使其在軍營公共生活和軍事職業生活中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加強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重點結合學員的職業定位,培養高尚的軍事職業道德素質,提升軍事職業實踐中德行規范的意識和能力,為其在軍旅生涯中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部分:法制教育。包括社會主義法律在社會生活領域中的具體規定,法律、憲法和其他部門法,重點突出軍職犯罪教育,旨在幫助學員知法、用法、守法、護法,提升其法律意識,培養法治社會“合格守法軍人”的基本素質,初步學會并運用相關法律知識分析和解決軍旅生活領域的現實法律問題的能力,提升學員的職業法律素質。
在思想教育部分,我們強化對學員軍人職業理想的培養;在道德教育部分,強化學員軍人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在法制教育部分,強化學員對軍人職業法律和社會法律的遵守。其關系見圖1。
二、教學內容優化改革
按照軍事職業教育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以知識、能力和素質為基點,構建系列模塊,優化課程內容,重組課程結構。
課程組確立了以德育模塊、專題教學為主的整合思路。把過去以學科為特征的課程教學內容重新進行優化,以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為基點,整合教學資源,內容前后銜接,相互貫通,相應組成了理論模塊、實踐模塊、素質模塊等系列模塊,涵蓋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指導教育等六大內容。通過課程結構的重組、課程內容的優化,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重復和缺失。
教學內容優化后的效果:
1.突顯各內容模塊優勢,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德育建設具有時代性,學員入伍后就深深背負職業的壓力,面臨著情感困惑等各方面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需要與時俱進構建德育系列課程,開展學員德育工作,有助于發揮各內容優勢,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促進了課程整體優化,受到學員普遍歡迎。
在德育系列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既重視課程平臺的開發,又著重進行了課程結構的重組和內容的優化。通過模塊化、專題化的整合,既彰顯出各學科的重點,避免了內容之間的重復,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相互學習借鑒,優勢互補,使德育教育更加扎實有效,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受到學員普遍歡迎。
3.構建了“全員育人”的體制機制。圍繞促進學員成長、成人、成才這一中心目標,學院機關、大隊、營、教研室四個部門聯合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既克服了空洞說教的德育模式,又解決了學員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體現了“全員育人、共同關注學員發展、實現教育一致性”的要求。具體見圖2。
參考文獻
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連續開展了多年,加之當前又在開展排頭兵實踐活動,為避免一些同志對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產生厭倦懈怠情緒,分局領導十分重視思想發動工作。7月14日,分局黨支部召開道滘交通分局2006年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動員大會。會上,分局領導分析了當前反腐斗爭的嚴峻形勢,闡明了當前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全局黨員干部站在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積極參加學習教育活動,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切實做到干凈干事、為政清廉。會上,分局黨支部同時對今年的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進行了部署,提出了“提高認識、注重實效、學習工作兩不誤”的工作要求。會后,分局辦公室及時制定《道滘交通分局2006年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對學習內容、時間安排、教育形式等進行了明確規定,避免了學習活動流于形式,為確保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取得實效奠定了良好基礎。
【基金項目】本研究受校思政項目A-2500-12-01013支持。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246-02
一、研究背景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逐漸演變為普及式教育,越來越多的人能接觸到高等教育。課堂紀律的好壞嚴重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質量。
另一方面,課堂紀律的好壞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大到整個社會的人文環境、小到個體的想法、行為方式都是影響課堂紀律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課堂紀律現狀
在不同的文化、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的形式也與高中階段有所不同。
違反課堂紀律現象普遍化。通過調查統計,有90%的同學在課堂中出現過2種及以上的違紀行為。
曠課現象嚴重。高等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自我、散漫現象嚴重,曠課成為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課堂內違紀現象多樣化。學生在課堂內違紀的行為也呈現出千差萬別的變化。
違紀行為性別化差異縮小。在當代大學生中,男女生違紀行為差異性似乎變得不那么明顯。違紀行為的性別差異化逐步縮小。
三、課堂紀律影響因素的ISM分析
課堂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研究課堂紀律的影響因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和對策,對優化大學課堂知識傳遞成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影響課堂紀律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分別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選取影響課堂紀律的10個要素與本研究的目的要素課堂紀律組成課堂紀律影響因素系統要素集Acts,Acts={S0、S1、S2、S3…S10}。
課堂紀律(S0):課堂紀律為系統的目的要素,本系統中課堂紀律更加傾向于形容一種學生遵守規范的狀況。
認知程度(S1):本系統中,認知程度主要是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生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表現為不同的行為方式。
認知需求(S2):認知需求在本系統中主要是指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獲取需求。
三觀需求(S3):對于大學生而言,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發所產生的需求、所表現的行為方式也是影響課堂紀律的最本質因素之一。
教師素質(S4):教師素質是指教師的綜合評價,是一個教師帶給學生最本質、最全面的表現。教師嚴厲與否、能力強否、可信任否方面的評價等都包涵在這個因素當中。
授課內容(S5):教師的授課內容是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因素。課堂對學生吸引力大的情況下,課堂紀律會相應地維持在一個較好的狀態。
授課形式(S6):與授課內容相同,授課形式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課堂紀律就會相應地維持在一個較好的狀態。
考核方法(S7):有研究表明,一門課程的考核頻率高、考核標準嚴格可以有效地防止“背多分”現象的出現,學生更加注重課堂獲取的知識、更加專注課堂。
有效措施(S8):本研究的有效措施是指教師是否制定合理的維持課堂紀律的行為準則,面對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采取的適時的、有效的反應。
人文環境(S9):大到整個社會的社會風氣,小到一個班級、一個小型組織的習慣氛圍都可以叫作人文環境。這種環境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
家庭環境(S10):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環境。
(二)課堂紀律影響因素ISM模型建立
通過運用自行研發的軟件進行運算,可直接得出系統的解釋結構模型(如下圖1所示)。
圖1 系統解釋結構模型
四、基于ISM 解釋結構模型的分析
通過對系統解釋結構模型的分析,我們對課堂紀律的影響因素系統可以有一個更加全面和系統的了解。
(一)系統結構分析
在模型中可以看到各個因素對課堂紀律的影響方式和途徑各不相同。通過解釋結構模型進行分析,系統共分為四個層次。
(二)全局性因素分析
人文環境、家庭環境、授課內容、授課形式、考核辦法、有效措施六個要素是影響課堂紀律的全局性要素。這六個要素作為系統的輸入性要素,對課堂紀律的好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影響要素
認知程度和認知需求作為課堂紀律的直接影響要素,變動趨勢能夠直接影響課堂紀律的好壞。
五、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嚴肅課堂紀律建議
課堂紀律的好壞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通過對解釋結構模型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課堂紀律除了受到來自教師方面的影響以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課堂紀律也可以通過認知程度發生影響作用。在課堂紀律的嚴肅性、規范性發展道路上,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發揮作用。
(一)豐富課堂內容,嚴格課堂要求
通常情況下,上課內容豐富且能夠被接受、授課形式靈活、對于學習內容考核嚴格、面對違紀行為能夠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都能夠促進課堂紀律的嚴肅性。
教授的內容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同學們對知識的攝取,而適宜的教授方式可以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共同作用,對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產生影響,從而使得教師與學生形成學科上的良好互動,是嚴肅課堂紀律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
(二)重視社會因素,培育良好氛圍
在浮躁、功利的社會氛圍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呈現功利主義色彩,“背多分”現象就是功利主義的最典型性代表。從社會氛圍、家庭氛圍入手,培養良好的學術氛圍、抵制功利主義是嚴肅課堂紀律不可或缺的途徑。
(三)心理結合思政,思想教育工作為保障
在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問題也呈現出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特點。在大學生群體中,思想偏激、心理亞健康甚至不健康的學生數量也在逐漸上升。不能很好的遵守課堂紀律,出現違紀行為的同學作為群體中的一小部分,他們所需要的關注往往會影響教師的正常授課。結合心理干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糾正這部分同學偏差最為有效的方法。
體育教學離不開良好的班級紀律和課堂秩序,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教學管理,維持體育教學正常進行是體育教師基本的職業要求,亦是體育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優秀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技巧,解決教學突發事件的處理藝術,都給體育教學帶來應有的光彩。彰顯出體育教師的教學魅力、人格魅力。和優秀體育教師的教學相比,更多一線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苦于教學紀律,在內心更呼喚擅長管理的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師和班主任之間的關系幾乎是脫鉤的,平時沒有工作上的要求,很少聯系和溝通。這樣勢必影響到體育教師和班主任之間的交流,對體育教學和班主任的班級管理都是極為不利的。筆者從體育教師的角度出發,就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班級紀律進行剖析,以引起班主任的重視,為體育教師開展正常的體育教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體育教學需要基本紀律保障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除了進行教學內容的傳授外,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班級紀律的管理上。雖然說體育教師對維護自己的課堂紀律是很正常的事,但和所帶平行班的紀律相比,總有個別班級需要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管理才能使課堂教學正常進行。
體育課和別的學科的課程最明顯的區別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不僅思維在活動,而且學生的身體也在不停運動,這和平時的課堂教學有著明顯的不同。運動中的學生要完成動作練習必須不停的變換自己的位置,此過程正是學生運動和交流的過程,也是課堂紀律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候。體育教師若把精神放在對學生練習的指導,很難對其他學生過多的進行管理和關注。體育委員進行小組管理,很難完全掌控絕大多數的學生行動,這就為學生的課堂中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出于種種情況考慮都需要給體育教師一個良好的班級紀律保障。這種良好的班級紀律不僅僅是體育教師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要培養的,使學生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而且更多是班主任的工作職責。
二、善管理的班主任更能把握住體育課對學生組織性紀律性的培養
體育學科對學生組織性和紀律性的培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一般學科所不能比擬的。一個善于管理的班主任,都會抓住體育學科的特點,除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外,會善于利用體育課,對班級進行紀律教育。優秀的班主任總會利用班級活動,對班級紀律和班風進行教育,促進班級的班風形成。在日常教學中,體育教師總會有這樣的一個感受,哪班的班主任對體育課重視,其班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課堂紀律則讓體育教師非常輕松駕馭課堂教學,并且在教學中,體育教師只要付出一點精力對班級紀律進行教育,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相反,班主任經常占用體育課或很少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紀律進行要求,其體育教學紀律就會相差很遠,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會費力費心且效果不明顯,課堂紀律也很難滿足體育教師教學需要和要求,體育教師往往感覺很疲憊。若無班主任平時紀律教育,不管體育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多么精彩,總會有學生在練習和活動中忽視紀律,使體育教師不得不打斷正常的教學,停下正常的教學活動,對班級紀律進行管理和教育,耽誤了大多數學生的練習時間。
三、班主任和體育教師相互配合,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級紀律
作為班主任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負責,還要對學生的健康負責,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表現在日常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時的宣傳教育,利用大型體育活動形成班級的凝聚力,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上好體育課。好的班主任必須關心教師對課堂的教學態度,更會看重體育課無可比擬的優勢,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更為在乎。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都可以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以得到班主任的配合。相反,很多班主任也會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班級紀律嚴格管理,使學生的腦海里一直有一個印象,就是良好的班級紀律是學習的基礎。班主任對體育教師有意見的時候,總會說這樣的話:我天天在班級對學生進行的紀律要求,結果被體育教師一節“放羊課”弄的蕩然無存。從班主任的話中,能感覺到體育課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被班主任看的非常重的,如果體育教師和班主任配合很好的話,不僅班主任會支持體育教師的教學,甚至班主任還會身體力行直接參與體育教學活動。我校六年級有一位非常優秀的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很有一套科學的可行的方法,他經常利用班會活動對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練習,共同和體育教師參與體育課堂的班級管理,所以他班學生的課堂紀律非常好,體育教師在班主任的感染下,每一節課都有豐富的內容,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遵守課堂紀律,服從教師管理,尊重課堂秩序。
良好的班級紀律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德育合格的人才需要,把握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一個善于關于班級管理的班主任對促進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最關鍵和最重要的,也一定是體育教師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