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5 10:56: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創意產業發展趨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引言
黨的十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產業轉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迫切期望。 按照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全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的發展奮斗目標是: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也正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為完成這一目標,影響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已不只是民眾傳統產業禁錮下理念的轉換,而是如何進行實際運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主要體征的快速生長,并發揮集聚效應,打造并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鏈,大力培育文化創意交易市場,形成新的產業發展集群,已成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首要考慮。因此,建立并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培育基地,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基地――建設全面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重中之重,也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和趨勢所在。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特征及趨勢
產業園區本身是通過政策扶持、人才集聚、管理支持、資源整合等方式來支持新創企業在其轄區內的發展,使其能夠逐漸發展壯大,創作價值。產業園最初從支持和孵化、營建高新技術企業而興起,同時也是一種介于政府、市場、企業之間的新型社會經濟機構和企業發展平臺。 從企業本質上來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幾乎和新創型的高新技術企業無異,所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培養和指導工作完全可以從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始,在園區提供文化創意類創新企業發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和資源整合,促進此類型企業的成長。 在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推動形成產業集群,催生文化創意企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及推動就業等方面創意產業園區均有重要特征和功能。
1. 創意產業園區內聚集了眾多具有融合、交互、互補功能的產業。園區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產業集群或產業叢集。創意產業的各個類型在總體上看似有著很大的差別,但各部類內卻有共同或相近的特性。如產業上游的資源需求相同;需要的人力資源群體相同或相近;都生產同類功能的產品或相關產品;供給同一市場,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營銷方式、銷售渠道。
2. 創意產業園區的各個企業行業跨度較大。其主要構成包括:文化藝術創意設計時尚相關方面的企業,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企業,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數字網絡內容產業方面的企業,策劃推廣信息咨詢經紀的中介機構,以及有經濟管理、商品管理方面經驗的服務咨詢公司。這種按需組合的方式有利于集群內企業間動態的聯系、資源的整合,從而構成一個網狀的、多方交互的產業鏈條共同體,形成資訊快速傳播、企業共享資源的聚集效應。
3. 高層次人力資源是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的條件基礎。一是創意產業需要大量具有較高教育背景的復合型智力資源,如相關專業技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推廣或經貿教育等相關行業人才及文化藝術的理論與創作、網絡設計等領域人才。二是在創意產業園區內配備不同市場、不同領域需求的多層次專業人才,形成多種創意人才的互補、互需、互助的聚合優勢。
三、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形成條件及相關要素分析
相比較于其他行業的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具有特殊的形成條件,具體包括以下四點:1. 建設完善的創意產業園區,必須進行前提合理規劃和良好的基礎配置;必須擁有強有力的制度保證、政策支持和合理高效的協調機制;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及就業環境。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切合實際的投融資支持及資金扶持;具有創立創意產業基金和風險投資的能力;社會文化和知識資源發展的國內外大環境較好;誠信、互惠、合作、高效的公共關系網絡。2. 提供良好的文化、藝術創意產生環境;對文化標準和文化價值給與極高推崇,對創意、藝術資源、教育、知識產權的予以保護;對人才培養和社會責任有擔當;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繼承、發揚、應用;推動國際多元文化交互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激發城市或園區文化活動的社會氛圍,提高公眾的參與熱情。3. 搭建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特殊市場網絡,打造原有的行業界限形成新的產業發展群落,完善創意產業鏈,加大高新技術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對高新技術的合理使用。4. 除此之外,吸引創意產業人才入駐的園區創意氛圍、城市文化底蘊和舒適自然的生活配套設施區域也是產業園區發展和完善必不可少的條件。
通過對國際及國內多個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歷程、運營模式及現狀的深入分析,其成功因素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1. 經濟因素促進園區規模聚集。合理的租金是促進產業園區項目形成的關鍵因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形成從根本上來說,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是經濟因素,合理的租金價格是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區自然形成的關鍵因素。建筑與地理因素,也增加藝術區對藝術家的吸引力,但它們是服從于經濟因素的次要因素。2. 人才優勢夯實園區創意基礎。藝術家、大師、從業人員的聚集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迅速發展壯大。沃霍、李奇斯坦、勞森柏格、約翰斯成為蘇荷的第一代居民,畢加索、夏加爾、米勒、喬伊斯也都曾流連于巴黎左岸。同樣,北京798的興起源于隋建國工作室的建立,宋莊藝術區的形成少不了栗憲庭、方力鈞的身影,而田子坊也成就了陳逸飛等人的藝術理想。再者,舉凡重要的創意產業聚集地出現,大多有知名高等藝術院校的學術支持與交流活動,這已為世界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歷史所證明。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為學院思想的一個實踐基地與展示空間,而學院則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提供創意基礎、思想來源和專業支持。 3. 政策扶持助力園區持續發展。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成為產業園區項目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這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為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產業轉型點,為城市建設和品牌提供重要保證,遂得到市政府的直接支持,并與地方黨委、政府工作團隊的遠見和集體努力也是分不開的。政府部門制定完善的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完善的法律法規,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 區位依托搭建園區發展平臺。優越的區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選址在靠近城市中心的邊緣地帶,距市中心適當的距離,享受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和適度自由的創作生活條件。 便捷的交通:臨近國道、省道及交通要道,擁有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良好的自然環境:適宜的藝術區與商務區、居住區相關配套設施,形成環境幽靜的“城中區”,有利于增進藝術區對藝術家和商業發展的吸引力。 良好的基礎設施:依托于政府的引導和政策扶持。5. 功能復合推進園區多元化進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是先進文化創意產業區的顯著特點,即產業結構復合,以藝術價值為主導,圍繞創意核心產業區形成具有會展、酒店、居住、文化娛樂等現代服務業的城市功能區綜合體。
參考文獻:
[1]晶瑩,李放.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因與外部條件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6).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已形成東部沿海集聚發展的總體格局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分布進一步顯現。以廣東、北京、上海等地為代表的珠三角、環渤海和長三角等東部地區為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三極。此外,中部地區湖南、湖北,西部地區的四川、陜西也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
國家級基地(園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截至2011年4月,國家已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已達到350個,其中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基地在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分布,軟件和動漫產業基地集中分布于中東部地區中心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西部區域中心城市。在全國204家文化產業基地中,其中東部沿海地區84家,占基地總數的41.17%;東北地區21家,占10.29%;中部44家,占21.56%;西部55家,占26.96%。11家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濟南、成都、廣州、杭州、長沙、大連、珠海等東部經濟發達城市及中西部區域中心城市。8個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主要分布在上海、重慶、杭州、長沙、武漢、天津、廣州、北京等科技和文化融合能力強的城市。
東部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特色明顯。北京成為全國領先的科技創意中心,軟件、動漫及新聞出版產業居于全國前列。上海文化金融發達,擁有全國第一家私募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和文化產權交易所,截止到2011年6月,共計有8家文化創意類企業在海內外上市。深圳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發源地,逐漸發展成為南方著名的創意設計之都,一批以騰迅、A8音樂、華強文化、華視傳媒等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術,以數字內容為主體、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高成長型文化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迅速。蘇州是全國著名的文化旅游和文化科技新區,古鎮、絲綢等文化旅游業興盛。
總體來看,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不平衡發展特點突出,這是由文化創意產業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文化創意產業空間運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它的現代性指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隨著區域文化經濟發展的繁榮程度而呈現較大的差異。文化創意產業是高度的人才、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經濟發達地區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此外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空間運動還呈現以下兩個特征:
文化創意產業資源和要素加速向區域中心城市集聚。城市是文化創意產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空間,沒有城市,就沒有文化創意產業。區域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及腹地經濟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和分工,這種分工是在歷史和社會發展此消彼長形成的,區域中心城市在人才、資金獲取以及文化消費主體和空間等方面比一般城市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文化創意產業資源和要素加速向區域中心城市集聚。
科技和資本改變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格局。數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廣泛應用,帶來了文化生產、文化傳播和文化創新的重大革命,軟件、動漫游戲、數字新媒體等新興數字文化產業的異軍突起能夠快速提升區域文化創意產業規模,改變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格局,西部城市成都、西安,中部城市長沙等地區后來居上。資本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整合與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拉開了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差距,在文化金融創新和文化資本力量雄厚的深圳、蘇州、無錫、三亞等地,產業發展相對較快。
針對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區域分布特征和空間演變趨勢,為了有效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實現產業規模倍增,賽迪顧問認為需要構建多區域、多層次和多模式的空間總體發展格局,按照城市的規模等級不同進行合理分工,此外,各地要通過對文化空間載體的規劃與建設,推進區域文化轉型和價值重構。
基金項目:2013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201301136)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基于產業集群視角的保定市創意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對策研究
收錄日期:2013年9月16日
創意文化產業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朝陽產業,其產品附加值高、對自然資源破壞性小,是提升區域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在國家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宏觀政策下,保定市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有效開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提高文化產業綜合競爭力。
一、保定市創意文化產業園區集群發展情況
保定毗鄰京津,在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堅持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努力把區位優勢和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文化產業呈現出集約化、基地化、規?;陌l展態勢,一批文化創意基地和特色文化產業群正在逐步形成。目前,保定以曲陽石雕、定瓷、易縣易水硯、雄縣黑陶、安新葦編等為代表的傳統特色文化產業迅猛發展,以國家動漫產業發展(保定)基地和徐水巨力影視傳媒為代表的新型文化產業也迅速崛起,基本形成了以動漫游戲、工藝美術、演藝娛樂、出版印刷發行等為主體的“兩大園區”、“十大基地”的文化產業格局,成為該市新興經濟增長點。謀劃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如易縣易水文化產業園區、安新雁翎隊博物館及葦編文化產業園區、安國藥王廟文化景區、順平伊祁山文化主題公園、河北定州文博園等。截至目前,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經營單位由原來的231家增加到525家,從業人員由原來的65萬多人增加到100多萬人。2011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72.5億元,占全市GDP的3.62%,經濟貢獻率明顯增加。保定動漫產業園區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文化產業集群,園區現有從事動畫制作、動漫產品設計、漫畫設計等技術的文化企業20余家。該園區堅持“文化+創意+科技”發展思路,利用科技與人才優勢,先后成功推出3D動畫片《麋鹿王》、電影劇動畫片《豆丁的快樂日記》等一批優質動漫產品在中央電視臺等電視臺熱播。
二、保定市創意文化產業園區集群發展SWOT分析
(一)保定市創意文化產業園區集群發展的優勢
1、文化資源豐富。首先,特色的傳統文化。保定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遺存的文物古跡分布廣、數量多、級別高,在河北乃至全國都具有重要影響。全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在全國地級市中獨占鰲頭。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古北岳祭祀之地北岳廟等諸多歷史人文遺跡;其次,創意的現代文化。保定依托京津的人才和文化資源優勢,在發展動漫產業上搶先一步,大力發展保定動漫產業基地。
2、區位優勢獨特。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環渤海地區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正在加速崛起,這一區域的3億多人口為保定市文化產業提供了潛力巨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良好的區位優勢為保定市承接京津文化輻射、借勢推進保定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3、民營文化企業迅速發展。近年來,民營文化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增加值不斷提高、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企業規模逐步提升,為河北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培養了創新人才、注入了獨特的文化特色活力。民營文化企業的增加值不斷提高,已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半壁江山。
(二)保定市創意文化產業園區集群發展的劣勢
1、缺乏專業的創意人才。保定市不缺少文化,但缺少改造文化和實現創意的人才。一方面創意企業缺少具有創新意識、敢于突破傳統束縛的國際化設計人才;另一方面行業內缺少擁有多領域經驗的高級職業經理人。
2、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知識產權是文化創意產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對產品原創性的承認和保護,是尊重和承認個人創造力的價值。目前,河北省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還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
3、文化發展體制相對落后。河北省的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比較滯后,相當數量的國有文化經營單位并沒有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市場競爭主體處于不公平競爭狀態,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企業占有的文化資源差距明顯,非公有制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影響了保定市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的發展。
4、缺乏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盡管河北省在發展文化產業上有了突破性進展,但是與國內一線城市相比,仍然有差距,表現在:發展速度和規模相對落后、創新能力不足、文化企業運營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不強等方面。這些差距制約了保定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得其城市競爭力低于其他城市。
(三)保定市創意文化產業園區集群發展的機會
1、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河北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0-2015年)》等一系列文件。為保定市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從確立建設文化大市、發展動漫產業開始,保定市委、市政府就對發展動漫產業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保定市關于建設文化大市規劃綱要》、《保定市動漫產業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推動動漫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配套政策,發揮了支持重點文化產業第一推動力的主導作用。
2、文化需求日益增長。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于文化消費的愿望逐年增強,消費領域也逐步拓寬,成為擴大保定市文化創意產品市場需求的重要影響因素。
3、文化條件基礎深厚。保定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遺存的文物古跡分布廣、數量多、級別高,在河北乃至全國都具有重要影響。全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在全國地級市中獨占鰲頭。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古北岳祭祀之地北岳廟等諸多歷史人文遺跡。
(四)保定市創意文化產業園區集群發展的威脅
1、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從生產經營的方式看,目前以傳統的文化生產模式為主的文化單位占了大多數,而以高新技術為依托的現代生產方式的文化企業數量較少;從文化經營的內容看,單一性的文化經營單位較多,而綜合性的文化經營單位較少。
2、文化行業發展不平衡。目前,保定市的動漫和印刷業發展的非常好,但是設計產業從總體上來說卻非常的薄弱,從而導致工業、生活設計現在非常薄弱。文化創意產業內部行業發展的不平衡,使得整體產業鏈發展不完善,因此造成保定市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能力不強。
三、保定市創意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建議
(一)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保定市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文化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名”資源就是一種品牌,通過對燕趙大地“名牌”資源的開發,以文化創意為基礎,結合時尚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到傳統文化產業中來,創造豐富多彩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文化特色的內容產品,打造出著名的文化項目品牌。要打造“文化名城”的保定市,就應當從保定文化產業豐富的優勢資源出發,發揮民族文化資源優勢,繼續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培育保定文化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集群效應,實現外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形成,推動促進知識和技術創新與擴散,實現產業和產品創新,從而增強保定文化產業競爭力,加快保定文化產業發展步伐。
據區域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和區域產業發展理論,以一定文化旅游資源為依托,突破行政區域的界限,以具有同質性或互補性的產品為基礎,以統一協調的文化資源規劃為龍頭,堅持優勢互補、聯動發展、互惠互利原則,加快形成以保定市區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白洋淀、野三坡、淶源涼城、清西陵、涿州國家度假旅游區、阜平天生橋瀑布群、安國“東方藥都”、定州曲陽古文化區等九大景區為核心的旅游點,同時以這些資源為依托,交通干線為軸線,形成旅游合作帶。
(二)建設文化創意產業聚群區。文化產業集聚是強化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抓手。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園區實現產業聚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復制創意,落實產業扶持政策,提高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特色文化產品的產地知名度,打造地域名牌。
(三)突破文化與其他產業融合。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融合,已經成為新形勢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通過產業融合,可以為吸引其他產業的資金、管理、物流、技術,使文化產業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軍,發展壯大。河北省鋼鐵企業、采礦業、制造業、房地產業等都有與文化產業相融合的巨大空間。通過產業融合,既能使傳統產業實現增值,又能使文化產業找到成長的土壤,也能有力地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環境。首先,積極的政策扶持和鼓勵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有力保障。近幾年來,河北省在支持文化企業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這基礎上要根據河北省文化企業資金、物流等實際需要,完善、制定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在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前提下,鼓勵企業大膽創新,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其次,良好的資金支持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力保障。應設立專項資金,采取貼息、補助和獎勵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鼓勵支持非公有經濟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進入文化產業;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河北省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五)引進和培養文化創意人才。創意型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和人力資源。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的環境下,只有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突出特色、提高水平,才能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群發展。
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培育新興文化產業,都需要技術、管理人才來支撐。當前,應立足于打基礎,著眼于上水平。建立人才庫,根據實際需要加強現有人才的培訓。同時,在文化產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創意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引進上制定突破性的優惠政策,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入河北省文化企業,有效解決河北文化企業特別是民營文化企業人才“短板”問題。有了一大批人才的支撐,河北文化產業一定會邁出新的步伐,實現跨越式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我國金融的發展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因素,但是與金融業務發展和金融網點迅速擴張相對比,我國的金融高職教育事業則嚴重滯后。改革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式,以市場為導向,為金融部門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金融人才已是當務之急。
高職金融類專業的建設旨在培養適應市場需要,既懂金融、熟知金融產品,又具備較強的金融市場分析、金融產品營銷技能,從事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理財、一般工商活動等服務第一線的專業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在金融市場激烈變化的今天,高職金融專業應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不斷創新辦學模式,培養適應金融行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寶雞市利用各方面優勢,在金融業發展上取得了快速發展。(1)金融組織體系日趨健全,發展框架基本形成。截止2010年末,寶雞市共有銀行類金融機構22家。其中:政策性銀行1家國有商業銀行4家,郵政儲蓄銀行1家,股份制銀行2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14家,各類網點共計592個;保險公司總數達到25家;西部證券、齊魯證券營業部6家;小額貸款公司5家;融資性擔保機構2家;金融從業人員達17000多人,形成了競爭有序,服務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2)金融總量不斷增長,支持經濟發展能力日益提升。截至2010年12月末,寶雞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076.7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436.95億元,金融業總資產過千億元,均比2005年末翻了一番。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秩序進一步穩定。保險業等其它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有了較快的發展,截至2010年12月末,全市保費總收入達到 29.87億元,賠款與給付支出6.68億元,全市保險深度3.06%,保險密度800.5元,在“十一五”時期年均增長15%以上。利用資本市場成效明顯,截至2010年12月末,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家(寶鈦股份、秦川發展、寶光股份、易食股份、烽火電子),總市值257.37億元,流通市值172.83億元,近幾年通過資產注入、重組等方式,上市公司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3)金融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產品創新層出不窮。“十一五”期間,寶雞市國有商業銀行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市商業銀行并入長安銀行。到2010年12月末,農村信用聯合社12家聯社資本充足率達到3.41%,加權風險資產達到168.65億元,金融改革步伐不斷加快。金融產品日益增多,已從傳統存、貸、匯業務發展到銀行卡、融資、電子、理財和結算等5類、100多個產品,拓展到票據承兌及貼現、回購、國債交易以及資產托管等領域。金融網絡化、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較大進展,服務便捷性顯著增強,服務功能更為完善。
在未來的發展中,寶雞市將通過改革、開放、創新和發展,以把寶雞打造成關中—天水經濟區金融副中心為目標,積極實施,穩妥推進。在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數量上、金融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上,都將有更大的潛力和前景。
根據寶雞市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依據區域金融業發展對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作為寶雞市唯一的金融人才培養基地,在我院高職金融專業辦學模式上,應探索符合市場需求和專業建設實際的辦學模式。在課程設置上,以工作崗位任職資格為要求,構建全程“理實融合”“雙證融通”的課程結構和課程體系。
根據市場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分析,高職金融人才的職業目標定位主要在于商業銀行、信用社、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相關金融中介機構的柜臺服務、客戶服務、營銷服務以及財務會計等領域的中低級職位,要求具有熟練專業技能及技能應用能力。學生培養目標上,以獲得學業證書和專業資格證書“雙證書”為目標,使學生技能符合市場需求。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包括理財、金融柜面、會計、營銷知識能力,與這些能力相對應的資格證書有高職金融管理銀行從業資格、證券從業資格、保險從業資格、期貨從業資格、會計從業資格、營銷師、理財規劃師等7項基本職業證書。構建“雙證融通”的課程體系,應從整體出發,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按照實際工作任務和工作情景構建課程體系。按照模塊式課程體系的思路,根據金融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職業崗位群要求,在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包含技能模塊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課程結構模式。
結合本專業目前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的基本情況,應以金融理財能力為培養的核心能力,以金融為基礎,以會計、經濟管理、計算機為手段,完善課程結構。以學業證書和1~2項資格證書(如銀行業從業資格、理財規劃師)為培養目標,著重培養學生一線操作能力。加大對專業英語和綜合型理財規劃課程的力度。金融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是面向銀行、保險公司、證券投資公司等機構,現在,對于綜合類理財規劃師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培養方法和手段上,應重視校內實驗室建設和實訓課程的建立和完善。鑒于高職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實驗室建設成為高職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中重要的環節,工學結合、理實融合,要通過實驗實訓課程為載體來實現。在學生的校內實訓中,實訓目標應是首先培養學生的職業了解和職業感知,通過單項實訓培養學生的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經過進一步的崗位模擬訓練和綜合實訓完善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根據目前本專業實訓建設的實際情況,在實驗室建設上,應以金融各類軟件如善于銀行業務模擬軟件為基礎,以綜合模擬為主要實驗目標,建立理實一體教學區。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建立更為細化的模擬實驗區或實驗室。如按照金融專業的就業方向,分別建立綜合柜業務實訓室、證券交易實訓室、保險業務實訓室等3個實訓室。樹立和構建“學做一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高職金融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大學本科或更高層次的人才培養不同,它更注重一線操作能力和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將學與做結合,使所學即能所用,是高職培養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大量的實踐證明,在這方面,建立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是最適合的方法。
校企合作應該是校企共贏的合作。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學校解決了學生校外實訓實習的問題。通過共建實訓室、實訓基地,為學校節約了實訓設備與器材,使實訓內容能更好的與企業需求對接;另一方面,企業通過與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編寫教材,深入學校教學工作之中,使自己對人才的需求得以貫穿于教學培養過程之中,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對口人才,也簡化了企業的人才招聘工作。
在高職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中,應和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企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既可以雙方合作完成學生的實訓實習工作,也可以派教師到企業學習,深入崗位,豐富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傊?,校企合作的模式應該進一步的深化和創新。
參 考 文 獻
[1]何瓊,廖婭玲.簡論高職高專金融專業校內實訓室建設[J].職業教育研究.2012(8)
中圖分類號:G124;F0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2)02-0029-06
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是政府部門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的重要舉措,“十一五”期間,各地文化產業集聚區在數量、規模、品牌、產值、社會影響力、扶持政策體系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但與此同時,部分集聚區存在管理部門與市場主體、商業氛圍與藝術精神、產業經濟與公共文化服務的不和諧關系,不利于其持久、健康發展。通過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所做的消費者調查以及借鑒國際經驗,深入揭示并探索這些問題,將為集聚區未來可持續發展模式提供寶貴借鑒。
一、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扶持政策、發展規模與形成模式
(一)國家重點扶持,“十一五”期間發展迅速
2011年10月,文化部部長蔡武在解讀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時強調,“加快文化產業的特色縣、特色鎮、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設,加強文化產業基地、園區、特色產業群的規劃和建設”,“預計2016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①。這進一步明確了集聚區建設在振興文化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截至目前,文化部已先后命名了6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204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及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
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以北京市為例,“十一五”以來,北京市加快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步伐。2006年,北京市頒布實施《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設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分3年投入5億元支持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公共設施工程。同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認定和管理辦法(試行)》頒布實施。截至2011年10月,北京認定、授牌的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共4批30個(見圖1)。這30個集聚區涵蓋了文化產業的主要門類,遍布北京中心城區及周邊區縣。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主要形成模式
1. 自發集聚型(自下而上型)。在上海田子坊、北京圓明園畫家村、798藝術區、宋莊的早期發展軌跡中,藝術家集聚是民間的自發行為,先是少數藝術家選擇在某城鄉結合部、房地價低廉地帶開設工作室,吸引更多藝術家入駐,從而形成地理文化標識;但一旦擴張到一定規模,被納入產業體系,其發展模式就改轍了,商業氛圍彌散和房地價飛漲常常驅散藝術家群體,迫使他們去尋找新的聚集地。這些自發形成的集聚區的發展軌跡,直接暴露出城市規劃、商業利益與原生態文化空間之間的沖突、博弈、共生的復雜關系。
2. 組織建設型(自上而下型)。當文化產業被國家視為推動原有產業形態升級、轉型的動力和未來國民經濟主要支柱之一,自上而下設立集聚區的做法就十分普遍了,行政力量和企業都能成為組織、建設的主體,即“當前大多數藝術集聚區主要是被作為一種區域性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得到資本的支持和政府的推崇”②。
此外,原有旅游景區升級、轉型以及新農村建設、房地產項目運作等都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投資建設的常見原因。例如,2006年頒布的《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可利用的傳統四合院區域、傳統商業街和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等存量房地資源轉型興辦文化創意產業,凡符合國家規定、屬于本市產業升級和城市功能布局優化的,經認定,原產權單位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保持不變,政府可暫不對劃撥土地的經營行為征收土地收益”,這類扶持政策大大提升了行政單位和企業自上而下興辦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積極性,帶動了我國大中型城市投資建設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熱潮。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消費者調查、分析及結論
“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將由規模擴張向整合、提升現有園區競爭力轉移,著力打造集聚區的全產業鏈條。作為集聚區的消費主體,市民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認知程度、參與程度、認可程度與評價,是評估我國集聚區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對選擇集聚區未來發展模式有重要參考意義。
(一)基本情況
課題組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以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程度較高的北京市市民為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 372份,其中有效問卷327份,有效率87.90%。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 人口統計特征
(1)被調查者年齡分布。被調查者中,18~30歲占69.72%,31~40歲占23.85%,41~50歲占3.67%,51~60歲占2.45%,大于60歲占0.31%。
(2)被調查者性別分布。被調查者中,男性占42.51%,女性占57.49%。
(3)被調查者受教育程度分布。被調查者中,研究生或以上學歷占37.61%,本科或大專占56.57%,中專占2.45%,高中占2.14%,初中及以下占1.23%。
(4)被調查者職業分布。被調查者中,學生占25%,商業及服務業部門工作者占3%,部隊工作者占1%,黨政干部占3%,國有企業職工占17%,私營企業工作人員占21%,合資、外資企業工作者占10%,文教衛生、體育、科技工作者占20%。
(5)被調查者收入分布。被調查者中,月收入高于8 000元占8.92%,5 000元~8 000元占13.85%,3 000元~5 000元占25.54%,1 000元~3 000元占25.23%,低于1 000元占6.46%,無月收入占20%。
總體來看,受訪者以中、青年為主體,女性多于男性,絕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受訪者職業分布廣泛,以學生及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主體,具有相對穩定的經濟來源。
2. 消費者行為特征分析
(1)主要動機。休閑需要是市民前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主要動機與目的。調查顯示,以閑逛休憩為目的去集聚區的人數最多,為230人,占70.3%;購物18人,占5.6%;淘寶、收藏4人,占1.2%;就餐6人,占1.8%;會見朋友11人,占3.4%;提升藝術修養39人,占11.9%;其他目的17人,占5.2%;2個錯誤數據,占0.6%(如圖2所示)。因而,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吸引消費者的首要因素在于園區能夠提供一個輕松閑適的藝術環境,使游客能夠得到放松和愉悅,同時達到培養藝術趣味、陶冶藝術情操的目的。
(2)同伴選擇。同伴選擇是考察消費者行為的一項重要指標,以往對藝術活動受眾結構所作研究發現,第一次進劇院的觀眾大部分是結伴前往。選擇家人陪同去集聚區的103人,占31.5%;選擇朋友陪同的213人,占65.1%;其他11人,占3.4%(如圖3所示)。同伴選擇以家人和朋友為主,說明市民在閑暇時間樂于與朋友、家人一起探索、分享集聚區資源。從另一側面印證了被調查者前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主要目的——放松及休憩。
(3)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概念的認知程度。選擇“沒有聽說過”的99人,占被調查者總數的30.3%;“知道但不太了解”的192人,占58.7%;“比較了解”的35人,占10.7%;“非常了解”的1人,占0.3%(如圖4所示)。整體認知程度一般,反映出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在宣傳及市場營銷上的不足。
(4)各集聚區受訪次數對比及分析。在調查問卷中,共羅列了北京市11家知名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由被調查者對去過的集聚區進行多項選擇。結果顯示,受訪次數居前五位的集聚區依次是:798藝術區、前門傳統文化產業集聚區、北京歡樂谷生態文化園、北京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北京大紅門服裝服飾創意產業集聚區。
如前所述,我國現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存在兩種主要形成模式:自下而上型和自上而下型。調查顯示,總體而言,自下而上型集聚區比自上而下型集聚區更具吸引力。在自下而上型集聚區中,798藝術區以165人選擇高居榜首,前門傳統文化產業集聚區以139人選擇居第二名,北京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以101人選擇居第四名;而在自上而下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中,惠通時代廣場以11人選擇而居末(如表1所示)。究其根源,自發形成的集聚區一般具有較為長久的文化資本積累過程,在長期的市場選擇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競爭優勢,這里的文化資本,可以是前門傳統文化產業集聚區、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早在掛牌之前就擁有的歷史、旅游、收藏、藝術鑒賞資源,也可以是798藝術區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陸續集聚藝術家、藝術機構所日漸孕育的濃厚創意氛圍及文化內容生產力。相應地,那些不具備文化資本自然集聚、沉淀、積累過程的自上而下型集聚區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稍遜于前者。
但具有啟發意義的是,從調查結果看,在某些集聚區案例中,上述兩種形成模式的優、劣勢發生了戲劇性轉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行業內知名的自下而上型集聚區宋莊僅獲22票,居倒數第二位。其前身是20世紀90年代自發形成的藝術家聚居村,聚居結構以私家院落為主,商業化設施較少。從行業內評價來看,宋莊是中國最大的原創藝術家集聚地,“原創”是其一直堅持的風格與道路?!八吻f的藝術家堅持藝術至上,絕不迎合普通觀眾的趣味。一些年輕藝術家對原創性的追求要高于創作技巧的培養。宋莊藝術家將自己整體定位為非主流文化,他們根據生活和藝術體驗,從心理、感情和精神方面,建立起一種共同的文化意識,尋求一種集體的力量,用共同的價值觀維系藝術家群體的生活和獨立創作。通過對宋莊藝術家作品的觀察,我們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比如:作品帶有很強的自述情結,主體敘事意識非常突出,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把自我形象安放在所要表現的畫面中,一些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有一種自戀情結,根本不在意別人是否能看懂他們的作品等等?!雹圻@種創作心理和藝術風格,使得這一具有文化特質的自下而上型集聚區在圈內知名,在消費者中卻籍籍無名。相反地,由企業建設的自上而下型集聚區北京歡樂谷生態文化園以103人選擇躋身前三甲,它沒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卻有超高人氣,因為其園區設計突出了“文化景觀”、“藝術表演”和“設備騎乘”三種核心體驗,極大滿足了市民到集聚區進行休閑娛樂的主要目的。
(5)各集聚區受訪次數與被調查者年齡的列聯分析結果。把各備選集聚區的受訪次數與被調查者年齡進行列聯分析發現,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被認可度與消費者年齡有密切關系(見表2)。
不同年齡層對各集聚區的認可度有較大差異。中、青年人更喜歡798、歡樂谷等較為時尚、適宜游樂的園區,年長者則更青睞有歷史感、有故事的集聚區,如潘家園、前門等。
(6)集聚區受訪次數與被調查者職業的列聯分析結果。調查顯示,不同職業背景對于市民選擇聚集區有一定影響,但并不顯著(如表3所示)。
3. 消費者滿意度和感知評價分析
(1)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總體印象。認為“非常好”的21人,占6.4%;認為“好”的114人,占34.9%;認為“一般”的180人,占55%;認為“較差”的9人,占2.8%;認為“很差”的3人,占0.9%。總的來看,整體印象差強人意(如圖5所示)。
(2)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查顯示,宣傳不夠是現階段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存在的突出問題,這與被調查者對“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概念的認知程度調查結果一致,一半以上受訪者對于“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僅停留在“知道但并不太了解”的階段,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集聚區宣傳力度不夠或市場營銷意識欠佳。一些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建立后,并沒有進行很好的后續宣傳,在市民中的認知程度非常低。被訪者認為目前聚集區的第二大問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如環境衛生、道路狀況等尚不能讓消費者滿意(如圖6所示)。
三、消費者視角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模式的對策及建議
在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模式的已有研究中,關于場地提供者與藝術家的利益之爭、商業氛圍與藝術精神的此消彼長等常常被提出并引起關注,但這些問題的考察視角主要是從管理者、經營者或創作者出發。本調查基于消費者視角考察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模式,有以下啟示:
(一)休閑體驗及文化凝聚力是集聚區核心競爭力
市民光顧集聚區的首要目的是為了休閑娛樂而不僅是文化藝術消費,換句話說,準確把握當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獨特功能,是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當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功能已不限于文化消費,它的角色是多元的,即為市民提供公共空間,增進人們在文化、經濟上的聯系,進而增強整個城市的文化凝聚力。
想在現實中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當代集聚區興建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為了在后工業化城市中孕育新的支柱產業,或是在新農村建設中捕捉新的經濟增長點,各地踴躍投資興建文化產業集聚區,眾多盲目投資導致了目標群體定位模糊、園區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事實上,如調查所示,各年齡階段消費者對集聚區的偏好具有明顯差異,青年人鐘愛時尚、游樂風格的聚集區,年長者則偏愛有歷史感和收藏功能的聚集區,沒有特色和品牌標識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消費者黏性低。
集聚區的功能定位在其發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調查顯示,我國現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設計難以滿足市民多元的文化消費需求。消費者前往集聚區往往具有多重目的,如休閑、會友、美食、淘寶、藝術欣賞等,其中,休閑是大前提,因此,集聚區管理者和經營者應著力提升服務意識,把基礎設施建設好,使高端休閑品質成為集聚區的一個亮點。以美國紐約蘇荷區為例,它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及時尚著稱,成為到紐約旅游的必到之處。在蘇荷區,每條街都有大大小小的畫廊,供人們免費參觀,不懂現代藝術的游客也樂得其所,那里有許多經營家具、床上用品、家居擺設的特色小鋪,許多世界知名品牌也都在這里開設分店。
正如英國學者約翰·皮克所指出的,閑暇時間的增加已經使人們參加藝術活動的觀念發生變化,這種觀念把趕赴參加這一活動也當作其中的一部分。對藝術管理者來說,這個“活動”設想應由如下幾項構成(見圖7):
很明顯,對消費者來說,在一項藝術活動舉行的前后就餐、閱讀或談話都是此活動消費體驗的一部分?,F在,很少有在表演開始之前不吃點東西或不出售飲料就直接開場的。④在藝術活動推廣中,藝術場館的其他設施可能被作為主要吸引點加以推廣,藝術反而退居其次,例如,倫敦V&A博物館在1987—1988年的一場推廣活動中把自己定位為“一間帶畫廊的一流咖啡廳”。
調查顯示,除了文化活動本身,觀眾來集聚區與否還受到以下因素影響:與活動相關的設施,如停車、附近街區的安全、餐館酒吧、會朋友的舒適場所以及對社會壓力的緩解。一些公共空間中的光線、家具、陳設表現出特定的階層性,許多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不放松”。在所有這些因素中,最受忽視的一條是人們更愿意獨自前往,還是與人結伴。這引發出另一個問題,即參與藝術活動的條件不僅僅取決于活動的時間、地點、價格這些具體因素,更取決于場館的整體氣氛以及推動消費者結伴參加的努力。⑤由此可知,休閑因素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市民對集聚區整體環境的要求有時甚至超越了文化藝術活動本身。
(二)重視集聚區內產業經濟與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
在我國,文化產業的提出是相對于文化事業而言的,這是文化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目的在于使文化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但對“事業”、“產業”涇渭分明的強調,并不利于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經濟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協調發展。調查表明,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貧乏的集聚區是不可能在市場中勝出的。處理好產業經濟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關系,二者將能夠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1. 共享公共藝術資源,培育募捐文化
無論貧富,都有享受文化藝術的需求和權利。政府在設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時,應當優先考慮并積極鼓勵這一點。例如,英國政府在《2010—2014倫敦文化戰略》中提出,“要鼓勵各種組織更加緊密地合作,促使更多不同年齡及背景的人們參與,并且從我們所提供的文化產品中受益?!雹奘陙?,英國文化部對博物館和畫廊的投入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8%,2008年總額達到3.36億英鎊。通過對博物館、畫廊實行免費入場制度,藝術開始走下神壇,人們可以盡情享受藝術帶來的歡愉并激發自身潛在的創造力。此外,倫敦市政府還積極利用Twitter、Facebook等新媒體手段創意城市信息,與市民親密互動,營造良好的創意城市生活氛圍。
共享藝術資源是社會的文化理想,但藝術機構的日常運營也需要巨額開支,因此,調動各方面力量籌集資金,培育募捐文化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管理者需要長遠考慮的問題。在創意產業發達的英國,籌集資金的渠道是多樣的,有政府撥款、準政府組織資助、基金會資助等,此外,還運用了發行彩票等非常規投資方法來籌集文化基金。例如,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Rich Mix兩個項目以及英國科學、技術及藝術基金會(NESTA)的資金主要來自于發行彩票的收入。
2. 重視培養潛在消費者
注重消費者群體培育,堅持長效原則,是世界許多知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經營者的共識。例如,美國古瑟里劇院的總導演萊特為劇院制定了五年規劃,其別提到:加強對中學、大學的戲劇課程指導,為廣大觀眾提供不斷受教育的機會;建立二百萬美元的學生票基金,使明尼蘇達的高中生們有機會體驗現場表演;出版與提高觀眾欣賞水平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期刊。顯然,古瑟里劇院把發展培養觀眾的目標主要對準了大、中學生。為實現這一目標,古瑟里劇院采取了一些很有吸引力的方法,最著名的是“古瑟里青少年活動劇團”計劃,二十人的學生小組每天早晨在古瑟里劇院上人文課,他們學習劇目,了解劇場運行的所有方面,然后回學校進行實習,他們通過學生票基金可以觀看古瑟里劇院的所有演出。該計劃從1989年開始,至今已有上千名學生進入劇院,學生對學生的傳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該計劃非常成功,它已在美國許多機構開始實施。這一計劃不僅使許多學?;謴土藨騽≌n程,使學生了解戲劇這一行,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養成了進劇場的習慣。⑦
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沒有對消費者長遠的培養計劃,集聚區的未來發展就難以持續。對少年、兒童而言,集聚區可以成為他們最初的藝術啟蒙地,使他們養成藝術欣賞、藝術創作的習慣;對成年人而言,對孩子具有教育功能的集聚區是父母們的首選,如果能夠把休閑功能與教育功能結合起來,那就更好了。成人在漫步、購物、會友、聚餐、收藏之余,還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啟迪,這樣的集聚區一般具有很高的消費者黏性。
總之,政府在設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時,應優先選擇那些文化資本積累比較充分的地區,并助其搭建完備的公共服務平臺。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中,創意應居于核心地位。首先,創意體現在集聚區生產、銷售、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上,這是其核心競爭力,其次,創意遍布于集聚區的整體規劃、建筑設計、商業服務、節事活動、志愿者文化等各個細節,這是其整體競爭力。在當今激烈的文化市場競爭中,集聚區的整體休閑品質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等核心內容同樣重要、不可或缺。此外,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將從長遠角度惠及集聚區的未來發展。
注釋:
①白瀛:《蔡武:預計2016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1年10月23日,參見http:///politics/2011-10/23/c_111117456.htm。
②引自《藝術集聚區與中國當代文化生態》,參見http:///displaynews.php?ArticleID=1929。
③引自《北京市宋莊原創藝術集聚區的發展研究》,2007年7月,參見http:///content/2007720/news_
14118_p2.shtml。
④【英】約翰·皮克,弗朗西斯:《藝術管理與劇院管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版,第90-91頁。
一、產業園區發展的機遇
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著近年來少有的錯綜復雜局面,前所未有的呈現出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而產業園區作為承載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為推動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隨著中央“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等諸多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各級政府日益重視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為促進產業園區創新發展營造了比較寬松的政策環境。
二、創新金融服務助推產業園區的背景
(一)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及轉型升級需要創新金融服務
園區建設與發展已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環節,產業園區想要創新,需要產業園區與園區企業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從根本上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從而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助力園區企業更好發展。
(二)高科技產業園區持續健康發展、產融結合,需要創新金融服務
園區建設、運營,乃至入園企業的培育、孵化、上市,是園區運營的最重要的目標,而對入園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是考驗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之一。產業園區可以通過運用并購、重組、股權轉讓、參股、控股、IPO、發債、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其他多種方式,實現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張及產業結構的多元化發展,為產業園區發展提供金融支撐。
(三)深化金融配套服務,助力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通過采取PPP方式,發起設立園區建設基金,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共同推進園區建設。通過采用BOT方式,委托有經驗的專業開發商及運營商進行代建及園區開發,共同推進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引導社會資本開展園內創業孵化、風投及成長性投資等直投業務,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最終形成涵蓋企業成長價值鏈的系統性金融增值服務。
三、以“張家口北方硅谷產業園區”為例,介紹創新金融服務助推產業園區發展模式
(一)探索國有資本與地方政府合作發展區域經濟的創新模式,助力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北方硅谷園區為省級開發區,是由張家口市、國控公司、上海張江高科園區聯合打造的戰略工程,已列入河北省重點項目,獲得了“省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卡”,并成為了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在滬外唯一的“姊妹園”.硅谷園區采用金融助推產業園區模式就是利用多品種、多層級、多支撐的金融體系,通過搭建綜合性金融平臺、創新銀、企、政、商對接模式、突出“基金+園區+項目”模式、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以母子基金方式創新多層級市場融資,促進產融結合,貫穿產業園區自建設起至幫扶新興產業入園并輔助其成熟壯大全過程,構建園區產融互動的新型發展模式。
(二)助推區域經濟發展,搭建綜合性金融平臺
根據戰略部署,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基金投資為先導,助推區域經濟發展,打造綜合性金融平臺。以硅谷產業園區為核心,以實體項目為支撐,構建了涵蓋基金、保理、融資租賃、貿易、投資咨詢等綜合性金融平臺,并以政府引導和金融服務為抓手,快速取得區域內優質資產、資源、資金,通過資產證券化實現專業化金融平臺的價值目標,全面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通過價值創造,構建產業互動發展新機制,共同引導社會資本,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三)創新銀、企、政、商對接模式,打造高科技產業園區
1、產業園區定位
園區認真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創新、生態、科技”為著力點,以建設智慧園區、低碳園區、冬奧產業示范園區、可再生能源示范園區為宗旨,以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為支撐,以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冰雪運動、醫療健康、智能裝備制造等高科技產業為重點,致力于打造北方首個智慧工業4.0集群。
2、產業園區開發模式
該產業園區由張家口市及橋東區政府、上海張江和國控投資公司三方聯合打造。其中,政府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和土地指標,協調有關部門辦理各項手續,并出資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吸引企業入園;上海張江輸出品牌和15項面向入園企業的增值服務,同時引導張江園區內的企業向北方硅谷轉移;國控投資公司作為投資運營商和系統集成商,負責園區的規劃、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并以園區為平臺,聚合各類戰略投資者、金融機構、咨詢和服務機構等共同參與園區建設。
3、園區的盈利渠道
琉璃廠西起南北柳巷、東至延壽寺街,全長800米。遼金名為海王村,元、明時這里開設官窯燒制修建皇宮用的琉璃瓦件,故稱為“琉璃廠”。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逐漸形成了集琉璃精粹的著名文化街。清乾隆年間停止燒窯,“琉璃廠”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處著名的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
文房四寶為紙、墨、筆、硯的總稱。琉璃廠以經營各種文房四寶贏得了文化人的贊譽。著名的“一得閣”,開業于清同治四年(1865),為中國墨汁制造首創者。制筆名家“戴月軒”,1916年以自己的名字創辦制筆店。其制毛筆具有“提而不散,鋪下不軟,筆鋒尖銳,剛柔兼備”的特點,齊白石生前最鐘愛該店毛筆。
琉璃廠與新華街交界處為“廠甸”,是二百年來京城最盛大的春節廟會所在地。清人馬炯章的《廠甸記》中說“至正月則傾城士女,如荼如云,車載手挽,絡繹于道?!睋嘘P資料記載,1963年的春節,廠甸的游客就達400萬人次。后廠甸中斷。自2002年起,每年農歷春節初一至初六,又恢復了“廠甸民俗文化廟會”。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溫百姓樂事,展現時代風采,再現古都神韻。廟會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以開放式的“趕大集”為特色,由文藝演出、花會游行、工藝展示、餐飲服務、觀光購物、娛樂游藝等形式組成,成為京城春節期間最為熱鬧、火爆的去處。
琉璃廠有許多著名老店,如槐蔭山房、古藝齋、瑞成齋、萃文閣、一得閣、李福壽筆莊等,還有中國最大的古舊書店中國書店,以及西琉璃廠原有的三大書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而琉璃廠最著名的老店則是榮寶齋,有人說:琉璃廠因榮寶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這種說法有它的道理。
有300余年歷史的榮寶齋,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創辦,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其木刻水印知名于世,成為獨家的“亂真藝術”,齊白石也曾對榮寶齋印制的自己的作品難辯真偽。、曾把木刻水印畫《簪花仕女圖》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榮寶齋的前身是“松竹齋”,光緒年間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更名為“榮寶齋”。著名書法家陸潤庠題寫了“榮寶齋”三個字。
清末民初,榮寶齋、大千畫廊等琉璃廠老店紛紛爭懸名家書畫于窗前。引來人們駐足觀賞,成為琉璃廠的一道風景。當時,也是數榮寶齋名畫最多而最為熱鬧。榮寶齋最著名的是木版水印和復制品。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融刻版、印刷、折裁等技術為一體,使水印品的藝術更臻完善,曾得到魯迅先生的贊許。
清末,在原琉璃廠廠址上修建了師范學堂,這就是現在的師大附中的前身。在原廠址往南修建了海王村公園,成為了琉璃廠集市的中心,也是后來廠甸最為熱鬧的地方之一。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國年間老一輩書畫家如于右任、張大千、吳昌碩、齊白石等也是這里的常客。
民國以來的琉璃廠,書店、琉璃等業早已衰落,特別是北京淪陷時期,所有書店都是奄奄一息,許多店鋪紛紛倒閉,正如當年《故都竹枝詞》中所云:“閱肆張羅雀掠門,海王村果靜如林。空閑海估尊哥定,待價千年畫宋元”,一片蕭條景象。
1927年,又建了和平門,修了新華街。從此,琉璃廠文化街分成了如今的東琉璃廠和西琉璃廠。
建國后這里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馳名中外的榮寶齋及中國書店和文物商店的許多門市部如文奎堂、邃雅齋、寶古齋、慶云堂等先后在此設立。過去,書家、名士如何紹基、陸潤庫、康有為、華世奎、翁同、梁啟超、沈尹默等都曾為書鋪、文物店題寫牌匾,后又有當代書家為革文閣、悅雅堂、恰肪齋、振寰閣、韞玉齋等商店題匾。名人書寫的牌匾給人以文苑意境的清雅古樸之感。
1980年,國家對古老陳舊的六里長街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擴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樸典雅,富有民族傳統風格的店鋪,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融圖書、玉石、陶瓷、雕刻、銅器、字畫、文房四寶為一體的高品位文化藝術品集散地和古都風貌游覽區。
1982年琉璃廠文化街整修重建。新建后的街道全長750米,東至延壽寺街,西至南北柳巷,中為南新華街。街道兩旁,鋪面店堂青磚灰瓦,磚雕彩繪古色古香,更具有濃厚的古代街市色彩。
如今這里經營琉璃字畫的店鋪依舊很多。沿街商店近100家,有以榮寶齋和寶古齋為代表的古今字畫,以韻古齋和萃珍齋為代表的金石陶瓷,以來薰閣和一得齋為代表的文房四寶,以振環閣和震云閣為代表的珠寶雜項,以樂海軒和古藝齋為代表的音響樂器,以觀復齋和慶云堂為代表的歷代碑帖,以汲古齋和韞玉齋為代表的仿古文物,以瑞成齋和邃雅齋為代表的文物錦盒和古書裝修,還有文盛齋的紗燈、宮燈和錦昌店的地毯、壁毯等。
太平盛世貴收藏這句千年老話,在中國當今琉璃廠顯得格外貼切。十多年來,沖破樊籬的中國琉璃收藏愛好者,一發而不可收。收藏大眾、收藏組織、琉璃廠文化創意全區、拍賣會,后來又誕生了行業鑒定;這還不算完,收藏雜志,報紙鑒藏專欄,電視專欄《找你》、《鑒寶》、《藝術品投資》等,網絡的收藏網站,還有小說《古街》、電視連續劇《琉璃蟲》、《五月槐花香》等紛紛殺出,吸引了國內外無數人的眼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類收藏協會、收藏品市場均已超過了萬家。中國的琉璃經濟已經成熟了。這真是“飽暖生‘閑’事”、“衣食足而雅趣生”啊!的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人們的腰包鼓了,接著就是精神生活的需求與提升,琉璃收藏已經成為一種現代時尚。的確,人們有錢了,琉璃收藏經濟成為社會生活的新寵而持續走高。
從1989年全國誕生第一家琉璃城――北京琉璃城,到1996年第一屆“北京中國琉璃藝術品博覽會”召開,再到如今琉璃廠文化創意全區火爆的交易現實,我們不能不承認,個人經營琉璃的出現對我國文物市場的發展所起的巨大推動力和影響程度。
二、北京琉璃廠創意園區興起的原因
(一)文化大繁榮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文化市場以“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為指導,基本形成了由娛樂、演出市場、音像市場、電影市場、網絡文化市場、藝術品市場等組成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起以綜合行政執法、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技術監控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監管體系。
文化產業是投資回報最好的行業之一。當代社會各種產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文化產業正是自主創新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的作用,文化產業的資本盈利率比較高,文化產業領域投資熱將會長期存在。最后從消費的角度看,文化產品是與日俱增的消費熱點。在中國文化產業大繁榮的背景下,琉璃品收藏悄然興起。
(二)現代科技的發展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世界范圍內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廣泛,不同文化之間的吸引更加強烈,對歷史的審視就更加冷靜和合理,對文物和藝術就更加珍視。媒體,特別是網絡的驚人發展縮小了地球空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欣賞甚至購買到異域的琉璃,收藏網站與網上拍賣的勃興就是最好的證明??萍嫉牧α堪巡┐缶畹闹袊幕莫毺伧攘?,空前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三)觀念的轉變
隨著中國琉璃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琉璃收藏的概念已經發生變化,不僅限于古代文玩,而且包括文物復制品,包括繼承傳統的現代美術品和現代工藝品。珠寶玉器作為反映人與自然密切關系的傳統飾品已經進入琉璃廠。因此琉璃收藏的外延已經擴大,成為藝術欣賞品的代名詞。琉璃收藏范圍的擴大,必將給琉璃收藏、琉璃廠文化創意園區、琉璃拍賣以及以琉璃為載體的媒體和藝術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多的商機。
(四)琉璃收藏隊伍的不斷擴大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4-0172-03
一、傳統觀光型景區發展相對滯后的原因分析
觀光型旅游是一項最基本的旅游活動,也是目前最為傳統、最為普遍的旅游形式,如觀賞風景名勝、人文古跡、城市景觀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民風和鄉土人情等等。觀光型旅游最大的特征就是旅游方式的單一性、旅游資源的依賴性、客戶群體的廣泛性和消費價格的低廉性。但是,隨著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對旅游需求的增加和旅游產業結構變化促使旅游從觀光向休閑度假的升級,傳統觀光型景區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暴露出很多缺陷和不足之處,也受到了游客們的冷落。
(一)發展觀光型旅游的經濟效益最低
觀光型旅游目的地是以當地的風景名勝為旅游的重點,所以在旅游產業開發中以景區景點為主體,所有的規劃和開發都要以風景名勝為中心,為風景名勝服務。所以,觀光型旅游目前基本上都是屬于短暫而低廉的一次性旅游消費,到一個地方進行旅游觀光的游客基本上不會再回去進行同樣的活動。對于大多數風景名勝區來說,單純發展觀光型旅游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同時,由于觀光型旅游的審美特性,這種旅游形式與經濟消費的關聯性最差,游客的絕大部分消費用于交通,對于風景名勝區來說,投資開發觀光型旅游的經濟效益最低。
(二)觀光型旅游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
目前,如桂林、黃山、麗江、九寨溝、張家界等著名風景名勝區,其旅游產業大多是以開發山水自然景觀等旅游資源為主的傳統觀光型旅游產業,經過多年持續的投資開發之后,已逐漸形成了旅游產品大同小異,旅游市場競爭激烈,旅游發展空間緊蹙的局面。同時,觀光型旅游主要依賴于當地的資源,對資源開發和利用也是有限度的,很多風景名勝區由于過度、無序開發而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為保護生態環境,促使旅游資源永續利用,必須把開發嚴格控制在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這樣,觀光型旅游的外延擴張空間也就受到了限制。
(三)觀光型旅游的不能滿足游客多樣性需求
旅游是一種關聯度很高的現代服務業,涵蓋了以行、游、住、食、購、娛六大要素為主的諸多產品服務及其部門。由于觀光型旅游主要以觀光旅游產品為主,休閑娛樂及體驗性、參與性的旅游產品少,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不同消費層次、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品位、不同個性特征游客的多樣性需求,因而形成了旅游供給和需求結構性矛盾。盡管可以通過種種手段強制或誘導游客進行消費活動,但這必然要以聲譽的損失和對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為代價,從長遠來看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觀光型旅游中往往流傳這樣一句話――“上車歪頭睡覺,下車找廁撒尿,到了景區就拍照,回來啥都不知道”。
二、傳統觀光型景區實現科學發展的理念創新
如何借助外部力量深入挖掘、整合自然景觀資源與歷史文化資源,實現傳統觀光型景區旅游產業結構升級,實現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當前國內許多傳統觀光型景區所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
(一)傳統觀光型景區的升級已迫在眉睫
傳統觀光型景區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源,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文化底蘊奠定了觀光型旅游的基礎,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熱愛旅游的人們,形成了以旅游觀光為市場導向的游客消費模式。傳統觀光型景區雖然旅游資源獨特、品牌知名度高,但以旅游觀光為市場導向的游客消費模式,已不能適應旅游產業從觀光游覽向休閑度假升級的大趨勢,也無法滿足景區提高經濟效益的現實需求。同時,也出現了旅游產品雷同、景區吸引力不足、游覽時間較短、游客消費水平較低、停留時間較短等一系列問題。從國際慣例和旅游產業發展階段來看,傳統觀光型景區的升級已迫在眉睫。
(二)傳統觀光型景區需要提升文化底蘊
傳統觀光型景區面對旅游產業升級和游客需求層次的攀升以及國民休閑時代的到來,只有在旅游產品結構上進行轉型升級,在旅游服務項目上增加創意元素,在旅游活動環節上吸引游客參與……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即,從以觀光為主的產品結構向休閑度假、深度體驗、互動性和參與性強的產品結構升級。對景區景點進行創新創意設計,深度挖掘景區景點現有和潛在的文化資源并提升其文化底蘊,通過文化底蘊的提升來進一步增加游樂性、參與性、體驗性和互動性項目,并以相應主題進行包裝、形成主題鮮明,集觀光、游樂、參與、體驗、互動于一體的休閑度假型文化旅游景區。
(三)傳統觀光型景區需要體現體驗價值
隨著體驗旅游時代的到來,相對于傳統的紀念品,游客更希望買下的是“體驗過程”的“記憶瞬間”作為紀念。因此,傳統觀光型景區必須賦予文化創意內涵,利用現代科技,通過設計景區景點的虛擬體驗系統,將景區景點的建筑群落和歷史故事設計成3D動畫或球幕電影,增加互動性、娛樂性和動感化體驗項目。通過建立虛擬操作系統,體驗者通過操縱桿可以以多種方式漫游在虛擬的歷史場景中,可以隨心所欲地徜徉在歷史時空中,和與他們擦肩而過的歷史人物進行談話、握手甚至擁抱。同時,還可以根據參與者、體驗者扮演的角色,設定一定的故事情節,讓體驗者切身感受回到了穿越時空的樂趣。
三、文化創意產業及其在傳統觀光型景區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務院九部委《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 94號)的文件精神,全國各地都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突破口,文化創意產業高速增長。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
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指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創新的知識和先進的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創意產業活動會在生產過程中運用某種形式的“創意”;第二,文化創意產業活動被視為與象征意義的產生與溝通有關;第三,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種形式的“智能財產權”。
(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據測算,文化創意產業直接影響運輸、餐飲、零售、娛樂服務業等26個行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超過全部產業的平均水平。而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中國也開始得到重視并有很大發展。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崛起,勢頭強勁,逐漸成為這些城市和地區產業發展的新亮點。2009年,由廣東動漫公司制作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紅透半邊天。據有關方面統計,《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電影票房早已超過億元,漫畫書發行量突破200萬冊,銷售額超過2 000萬元,相應的電影圖書、玩具產品等衍生品也陸續跟進,成為文化產業擴展經濟鏈條、發揮乘數效應的最佳例證。
四、傳統觀光型景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案例
一個旅游產品的開發,其基本點是提供游客一種體驗,而這種體驗的構成很復雜,異地性和文化性是構成這種體驗的重要構件。文化創意在旅游體驗提供方面具有很大的適用性。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應該更多地關注旅游業。從某種程度上說,旅游開發就是給游客創造一種文化體驗,滿足其內心的需求。而這些文化創意產業絕不可忽視。
(一)陜西旅游集團公司的大型歌舞劇――《長恨歌》
《長恨歌》是由陜西旅游集團公司投資九千多萬元,歷經一年多創作排演而推出的一部以唐代華清宮遺址為表演地,以盛唐文化為主題,以白居易敘事長詩《長恨歌》為主要內容,集歷史文化之韻、山水自然之美與現代科技之奇為一體的大型歷史舞劇?!堕L恨歌》全長60分鐘,包括《兩情相悅》、《恃寵而驕》、《生離死別》、《仙境重逢》等四個章節十一幕場景,以驪山山體為背景,以華清池九龍湖作舞臺,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為舞美元素,通過近300名專業演員的表演,藝術再現了一千二百年前發生在這里的婉轉動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堕L恨歌》的品牌效應,有效帶動了華清池景區游客人數的大幅度上升,據統計,游客人數每年增加23萬人次,同比增長15.4%,一舉跨越了多年來華清池游客維持在5%~8%自然增長率的臺階。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賓館、交通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延長了游客在臨潼和西安的逗留時間,成為了“西安的金邊名片”。
(二)杭州宋城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型歌舞劇――《宋城千古情》
《宋城千古情》是由杭州宋城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國內首家室內立體全景式大型歌舞劇,分為《良渚之光》以及《宋宮宴舞》、《金戈鐵馬》、《美麗的西子,美麗的傳說》、《世界在這里相聚》五場,敘述時空追溯到文明曙光初現的新石器時代,同時又展望了2006世界休閑博覽會的美好圖景。《宋城千古情》的演出,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小時,卻長演不衰十五年。年均演出1 000場,最高日演8場,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 000萬人次,創收15億元,成為中國夜游市場最為響亮的招牌,被譽為休閑之都――杭州市的標志性演出,為杭州文化產業和觀光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積累了經驗?!端纬乔Ч徘椤芬院贾莸臍v史典故、神話傳說為基點,融合世界歌舞、雜技藝術于一體,運用了現代高科技手段營造如夢似幻的意境,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與法國巴黎紅磨坊和美國拉斯維加斯“O秀”一起并稱為“世界三大名秀”。
(三)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公司歌舞劇――《印象》系列
《印象》系列由著名導演張藝謀領銜的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公司作主創團隊,根據地方政府牽頭組成的投資方的要求,結合景點特色和文化,打造的大型實景歌舞劇。然后由獨立的經營公司進行日常管理和運營。《印象》系列共由五部分組成,《印象劉三姐》中最感動山水的壯美,年演出收入超過2.6億元;《印象麗江》以雪山為背景,最震撼少數民族粗獷的氣勢,年演出收入超過了1.5億元;《印象西湖》最打動人的是那場人工雨,充盈著煙雨江南的朦朧意境,年演出利潤達到了4 500萬元;《印象海南島》能讓游客享受海邊的放松和休閑;《印象大紅袍》能享受到茶文化的情趣?!坝∠蟆眻F隊通過借助張藝謀的明星效應,精心打造了一個以“強大演員陣容、政府傾力支持、科技手段參與、融入旅游線路”的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崆峒山風景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探索
《問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資源優勢,對崆峒山黃帝問道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進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裝整合,通過山水風光、古典樂舞、詩歌旁白、武術表演、生活體驗等,從而形成了一個歷史內涵豐富、文化個性鮮明、具有不可復制性的文化創意產品。
(一)《問道崆峒》的劇情介紹
《問道崆峒》是由崆峒山管理局下屬的崆峒山藝術團繼《黃帝問道》大型歷史歌舞劇之后的又一力作?!秵柕泪轻肌芬劳兄袊澜虅撛粗坏尼轻忌蕉劽谑?,因黃帝問道于廣成子有關。而隴東崆峒學,與甘南藏學,河西敦煌學并稱為“甘肅三大地域學”。藏學以甘南藏民族為主題內容,敦煌學以河西走廊的西域壁畫藝術為主題內容,崆峒學以“道的生長”為主題內容,是各具特色的學術內容。
《問道崆峒》全劇約55分鐘,共分五幕十一場,五幕依次為盤道、聞道、修道、問道、求道?!秵柕泪轻肌吩谒囆g手法上運用現代舞蹈與古代舞劇相結合的方式,再現了當年廣成子在崆峒山修煉得道后,與友人赤松子以棋會友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黃帝聞訊廣成子的養生之術和治國之道后,三次登臨崆峒山問道、求道,黃帝在統一中原后,教人耕作、捕魚的全過程。整個舞劇氣勢磅薄,規模宏大,讓游客在飽覽山川美景的同時享受一頓豐盛的文化大餐和藝術盛宴。
(二)《問道崆峒》的創新探索
《問道崆峒》改變了傳統觀光型景區以游客觀光為市場定位的經營模式,闡釋并賦予了旅游活動的文化內涵,使傳統觀光型景區從單純的歷史文物和文化古跡的游覽觀賞式旅游升級為中國“儒、釋、道”文化的休閑體驗式旅游并以大型歌舞劇形式展現出來,提高了旅游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了傳統觀光型景區的市場吸引力和品牌價值。
《問道崆峒》作為一種鮮活生動、文化精深且具有較強觀賞性和娛樂性的文化創意產品,借助于歷史典故對中國“儒、釋、道”文化進行了全方位、旁白式的闡釋,把沉寂的、靜態的、傳統的中國“儒、釋、道”文化變成了立體的、可感受的娛樂體驗,實現了動態文化演出與靜態旅游資源的巧妙嫁接,促進了文化產品和旅游項目之間的融合與互動,提升了旅游項目的文化內涵與游客基礎,從而達到了歷史與現代的對話、藝術與市場的對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中圖分類號:F129.9
文獻標識碼:A
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過剩引起的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催生了當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性的“低碳經濟”(Low Carbon Economy)發展模式。而城市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中心,消費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0%。例如倫敦市的碳排放量就占全英國碳排放量的8%,并且可能在2025年上升至15%。所以,城市的低碳化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關鍵。發達國家的眾多城市,如倫敦、東京等均制定了一系列低碳行動計劃,是低碳城市規劃和實踐的先行者。上海作為一個擁有深厚工業文明積淀,并正向國際化時尚都市邁進的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設上也應走在全國的前列。
近年來,上海將城市中的工業老廠房等文明遺存加以改造,積極發展創意產業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優勢。上海的創意產業園區發展體現了現代創意藝術與歷史文化的有機結合,它在優化城市產業發展結構、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又以極低的能耗盤活了城市中的工業遺存,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谝陨险J識,本文旨在從低碳經濟視角分析上海的創意產業園區發展,論證上海能否利用創意產業園區進行低碳城市的建設,并希望從低碳視角找到今后上海發展創意產業園區的也應走在全國的前列。
1 理論背景
1.1 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
低碳經濟概念于2003年在英國政府發表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的《能源白皮書》中首次提出,意指通過更少的自然資源消耗和更少的環境污染,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的一種發展模式。它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其實質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其核心是使經濟增長和碳排放脫鉤。實施低碳經濟的戰略思想有兩點:一是改進現有狀態,如使用低碳技術去改造優化已有的工業基礎設施;二是拓展新領域,如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的開發。發展低碳特征產業、調整目前產業結構及產業特征(工業和農業)、建設低碳城市、擴大碳匯、加強碳排放交易等均為推進低碳經濟的可行路徑。
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實行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就是要通過經濟發展模式、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在保證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實現有助于減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設模式和社會發展方式。與低碳經濟戰略不同的是,低碳城市不光包括低碳生產,還強調了城市生活中的低碳消費。故建設低碳城市除了在能源、技術上的低碳化,更加強調調整城市產業結構以實現經濟發展的低碳化,以及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以實現社會發展的低碳化。
1.2 低碳經濟、低碳城市與產業調整的相關研究
由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的發展戰略可以看出,積極發展低碳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是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的一條重要途徑。馮之浚提出低碳經濟將創造一個新的游戲規則,碳排放是其新的價值衡量標準;低碳經濟也將創造新的龍頭產業。所以未來低碳產業的投資與發展前景巨大。吳垠提出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產業基礎必然轉向以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新興產業或產業簇群,而此類新型產業的核心問題便是要解決產業生產力與生態生產力相互融合的問題。鮑健強等認為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限制高碳產業的市場準入,發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產業,如知識密集型產業。以集群經濟為核心推進產業結構創新,以知識經濟為核心推進內涵發展創新是低碳城市發展模式的重要步驟。付允用數據論證了城市產業結構的變化對產業能源消費結構的影響,其中第二產業能耗最大,第三產業能耗最低。由此,范建華提出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越多,低碳經濟發展的狀態越好,但也有學者認為,不能為減排而調低第二產業比重,而應通過優化發展降低其碳排放量實現。總之,低碳經濟的發展不能憑空進行,要借助于產業與產業結構升級,即產業結構升級低碳化。針對低碳城市建設,戴亦欣認為低碳產業和與其相關的環保產業將形成低碳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積極開發低碳產品,引導低碳消費,在市場的運作機制中嵌入低碳因素,是建立低碳城市不可或缺的方面。另外,由于中國仍處于工業化中期,所以與發達國家后工業化的低碳發展不同,劉志林認為,中國低碳城市建設應以產業結構升級、產業能耗降低為主,不能盲目模仿英國、日本等國家以交通、商業與公用建筑以及住宅能耗問題為重點領域。
總之,從相關文獻綜述可以看出,低碳戰略已經是當前經濟發展所應保持的基本態度,而在眾多低碳經濟推行策略中,發展以低碳為特征的新產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所以,了解創意產業的興起與產業調整的關系,是建立創意產業與低碳經濟聯系性的有效視角。
2 創意產業發展與產業調整
創意產業是后工業化時代產業調整過程中興起的新型產業。當全球經濟逐步邁入后工業化時代,一方面,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環境壓力逐漸增加,經濟的新一輪增長要求產業結構調整向微笑曲線附加價值更高的兩端提升;另一方面,人們對消費的需求開始不僅僅滿足于溫飽等基本要求,而逐漸轉向對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及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這時觀念價值,即商品與服務背后包含的能與一些社會群體的精神追求或文化崇尚產生共鳴的附加物,譬如品位、情趣等,逐漸開始取代使用價值在商品市場價值中的決定性地位。這促使了注重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創造財富和就業的新型產業——創意產業的產生。創意產業獨特的價值創造模式使之處于微笑曲線兩端位置,同時創意的設計、個性化的服務極大的滿足了人們對商品觀念價值的需求。創意產業是迎合后工業化時代產業結構調整需求的產物,它使新的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得以以智力資源為動力,擺脫了原先發展障礙的困擾。其中的發展障礙就包括工業化時代的高碳經濟模式所造成的環境和資源壓力等。
上海是中國當代的經濟與金融中心,2009年實現人均GDPIl320.41美元,列中國大陸各省市第一。經濟的極大豐富使城市居民有能力并傾向于追求商品與服務的消費上附加的觀念價值,這為上海率先發展創意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上海又是近代中國工業的發源地,在20世紀末經濟轉型的環境下,上海以工業為主的舊式產業結構不再符合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要求。所以,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產業實施了外遷,大量工業建筑歷史逐漸空置或廢棄。在這種情況下,眾多具有開放思維的藝術家和創意工作者紛紛租賃改造這些舊廠房,這使城市中優秀的工業文明遺跡得到了保護,并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創造價值。這種行為逐漸得到上海市經委等政府部門的支持,多個創意產業集聚區由此形成。據統計,2009年上海創意產業總產出達3900億,占全市GDP比重從5.8%提高到7.7%以上。上海目前擁有M50、田子坊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創意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創意產業品牌效應和產業優勢。
可以看出,創意產業的興起是伴隨后工業化時代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的必然結果,而上海的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正是創意產業發展史的典型體現。另外,由前述可知:產業調整是有效的低碳戰略之一,所以,創意產業與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具備理論聯系性。但創意產業是否是具有低碳特征的新型產業,需要進一步對比分析兩者的特征契合性。
3 低碳經濟與創意產業的特征契合性分析
低碳經濟以“三低三高”為顯著特征,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
3.1 創意產業與“三低”特征的契合性
首先,創意產業的知識密集型屬性契合低碳經濟的三低要求。創意產業是隨著知識經濟對社會分工的影響深入,一些專門研究、開發、創新知識的工作從傳統產業中逐步脫離出來而發展形成的一個獨立產業。故創意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其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強調創新性,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這一屬性決定了創意產業也是通過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即實現產品的觀念價值而產生社會和經濟效益。其不同于對土地、資源存在巨大需求的傳統制造業,消耗自然資源少且無污染,符合低碳經濟“三低”要求。
其次,創意產業的空間存在形式是適應低碳經濟特征的產物。創意產業常以舊城區、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創意集聚區形式存在。例如紐約的蘇荷原為19世紀的廠房倉庫,倫敦的泰德藝術館原為準備拆除的火力發電廠,上海的M50原為停產的紡織廠。目前,在上海已經授牌的81家創意產業集聚區中,由工業老建筑改造而成的占了2/3以上。這些由舊廠房倉庫改造而來的創意產業集聚區首先節省了建造成本,符合低能耗要求;其次以高碳為特征的工業化時期遺存所特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得以保留和延伸,不僅使得其高碳經濟引致的面臨廢棄的城市舊區可重新煥發價值,而且形成了符合低碳經濟特征的低排放、低污染的城市創意新景觀。所以,創意產業這種特殊的空間改造形式本身就是高碳城市向低碳城市轉型的典型表現。
3.2 創意產業與“三高”特征的契合性
首先,創意產業的高附加值屬性體現了低碳經濟的高效能、高效益特征。由微笑曲線可知,產業鏈中間生產制造環節附加值低,處于兩端的產品設計和品牌營銷環節附加值高。創意產業不僅以創造性的點子、設計為主要價值起點,并且通過賦予商品觀念價值而實現了品牌營銷,故創意產業屬于處于產業鏈兩端的高附加值產業,是名副其實的高效能產業。另外,創意產業還有一次投資、多次收益的延伸性特點,故其所衍生的附加價值使之產生更高效益。例如一部《哈里·波特》自1997年問世,圖書銷售量超過4億冊,由其改編的系列電影全球票房已達45億美元,DVD銷售收入達27億美元。這部小說是其作者J·K·羅琳的思維創意成果,它不僅使其由一個靠政府救濟生活的個人成為比“英國女王”還富有的作家,更使其投資公司華納兄弟以一次投資獲得了數以百倍計的多次收益,僅衍生品相關授權項目就為其帶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即使電影在2011年完結后退出大銀幕,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各種不同投資形式,例如籌建主題樂園等,繼續從這個經典創意中創造更多財富。也有調查表明投資一美元的創意產品,其相關衍生產品可以帶來三至五美元的收益回報。
其次,創意產業的強融合性契合低碳經濟的高效率要求。創意產業以創新的思想、技術和設計為其他行業生產提供服務,這使其更容易與其他產業融合,從而實現傳統產業的價值創新,并容易衍生出新的產業。創意旅游、創意農業等概念均是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衍生的產物。創意產業以其居于價值鏈高端的地位滲透融合其他產業,不僅為其他產業帶來了額外附加值,而且參與了更多的利潤分配,這使得創意產業的價值創造更加具有效率。例如創意農業就改變了現代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的產業發展模式,強調用文化元素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通過創意的投入使農產品更具有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創造出新價值和新市場空間的手段,從而實現農產品和產業的增值。
4 低碳視角的上海創意產業園區實踐分析——以M50為例
4.1 M50發展沿革
M50創意產業園位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上海普陀區蘇州河南岸莫干山路50號。其前身為上海紡織控股集團下屬企業“上海春明粗紡廠”,原廠房建于1933年,工廠主要生產“孔雀牌”、“紅蝙蝠牌”呢絨和“金羊牌”毛毯。這些著名的毛紡品牌曾經記錄了近代工業的輝煌。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產業結構從適應性調整轉向戰略性調整,制訂了“優先發展第三產業、積極調整第二產業、穩定提高第一產業”的產業調整方針。在產業布局上,上海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將不符合中心城區發展需要的、占地面積大、有污染的紡織、傳統制造業等搬遷到郊區。1999年春明粗紡廠隨之停產歇業,老廠房騰空。
第一階段,M50在探索中轉型。為了解決土地閑置與下崗工人安置問題,留守的30多名員工對老廠房進行“整舊如舊”的適度包裝并出租。2002年,M50被上海市經委命名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業園區”,當時園區的定位是建設技術含量高的工業園區。但是,很快遇到了能耗高,原有的電力配置不夠,環保成本高,建筑陳舊不符合現代工業要求等問題,作為工業園區,M50運營一直不太好。但同時,園區內擁有的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工業建筑群,其獨特的氣質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前來入駐。所以,這一時期工廠與藝術家一度并存。
第二階段,M50主動向創意園區轉型。在2001與2002年之交,此地塊準備轉讓并動遷改造。但同時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及創意工作者們進駐園區,此時也正是國外創意產業概念剛剛蓬勃興起之時,他們第一時間吸收了國外先進的產業理念,并以此來論證莫干山工業建筑群的歷史文化價值。M50就此引發了來自社會各界、文化研究工作者以及政府對創意產業概念的關注。2004年上海召開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討會,正式提出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并把莫干山路50號作為基地之一。
第三階段,M50正式發展為著名的創意產業集聚區。M50自2005年4月被上海市經委掛牌為上海第一批創意產業聚集區之一,曾先后獲得“上海十大優秀創意產業集聚區”、“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等稱號。園區收入達兩千萬元以上。園區入駐企業130多家,年上繳稅收已達三千萬以上。
4.2 M50低碳經濟理念體現
第一,M50探索轉型為工業園區的失敗體現了城市低碳化的必然。為了適應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要求,M50在進行轉型調整的第一階段首先定位為工業園區,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由于M50在探索轉型初期,沒有實質上把握產業結構調整應遵循的原則,即摒棄高污染、高能耗的高碳經濟模式,向低污染、低能耗的低碳經濟模式轉變。實際上,工業園區的發展方向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原粗紡廠的高碳模式,所以遭遇了能耗、環保等一系列高碳模式具有的障礙。這一失敗從事實的角度證明了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必然要走低碳化道路。
第二,M50主動轉型為創意園區的過程是創意產業順應低碳經濟潮流興起的縮影。M50吸引藝術家自主入駐體現了創意產業園區隨時代興起的一種必然性,而M50主動向創意園區轉型則是在社會各界進一步認清產業結構調整應遵循低碳化原則,認識到創意產業本質上順應了低碳經濟潮流的基礎上,創意工作者、政府及園區管理者三方積極努力的成果。M50創意園的形成時間和方式與國外創意產業興起發展過程接近,并且由于M50經歷了工業園與藝術園、拆遷與保護的爭論,使之更具有典型性。
第三,M50創意園目前取得的成績是創意產業適應低碳城市建設的有利證據。M50由于發展創意產業,首先使得蘇州河畔最完整的民族紡織工業建筑群得以保留,其包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得以延續;其次,粗紡廠以極低的改建成本重新倍數發揮其價值創造能力;并且,由于M50創意園主要產出物為畫、藝術品等,較之前的粗紡廠,其能耗、污染極低,而經濟效益極高。總之,M50創意園不僅成功將原先污染嚴重的城市舊區盤活,并且以更加時尚且具有文化底蘊的姿態成為展示上海的獨特窗口,提升了上海國際化低碳時尚城市形象。
5 上海在低碳視角下發展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議
本文通過對低碳經濟、產業調整以及創意產業發展三者的兩兩關系研究,建立了創意產業與低碳經濟建設的理論聯系性,并進一步通過對兩者的特征契合性分析和M50創意園案例研究證實了上海發展創意產業園區符合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的時代要求。在此基礎上,本文試圖從低碳化視角對今后上海發展創意產業園區提出一些建議。
>> 發展創意產業 建設創意重慶 鳳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發展戰略初探 重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借鑒韓國成功經驗 從韓國經驗看重慶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重慶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制約因素與解決對策探討 湖南文化創意產業優劣勢分析及發展策略 洋河酒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金融支持結合的合力及桎梏分析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 文化創意產業基本趨勢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文化創意產業的運行機制 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反思 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經驗及啟示 湖南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鏈及發展對策研究 廣東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及發展思路 河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及對策 江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及策略選擇 英美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經驗及啟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6]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與發展(訪問時間:2010.11.16)/group/topic/4699660/
(基金項目:本文是重慶市教委2010年度科學技術研究資助項目《推動重慶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項目編號:KJ1017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