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5 10:56: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村改革的舉措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系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全局,關系全面建設小康宏偉目標順利實現,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進,是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總抓手,必須作為戰略任務抓緊抓好。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我國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物質基礎的必由之路,必須作為基本方向長期堅持。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破解農業、農村、農民工作難題的根本出路,是推動城鄉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根本舉措,是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的根本途徑,必須作為根本要求認真落實。
一個戰略任務,一個基本方向,一個根本要求,三者是有機聯系的整體,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把握,牢牢抓住,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民生問題是政黨理論的核心并貫穿于全面實踐的始終,民生是國家之重,國計與民生相連。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落實到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綜合國力的增強也必須體現在人民生計的改善上,改革的深入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果更須著眼于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獲得上。民生與民政密切相關。把握民生這篇大文章的重要性,關鍵是要用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武裝民政干部的頭腦,把各項民政工作的重點真正放在維護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權益和政治權益上,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將過去的特定服務群體向社會公眾拓展,在切實發揮社會求助“兜底”保障的同時,努力提升社會公共水平,徹底轉變臨時性、分散性、應急性的傳統,邁向整體制度安排和規范管理的新目標。
二、認識做好民生大文章的艱巨性
一、充分認識做好農村改革發展和重大投資項目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擴大內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推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做好這些方面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有利于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有利于進一步落實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有利于發揚民主、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進程;有利于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有利于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在規范行政行為、促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
二、扎實做好農村改革發展方面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首都農村改革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切實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利,全面推進政務、村務等信息公開,依法保障農民群眾的民主政治權利。《條例》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國發〔20*〕17號),對區縣、鄉鎮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本市各有關部門、各相關區縣政府要切實做好農村改革發展方面的信息公開工作,保障首都農村改革發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一)加強政策制度措施方面的信息公開。要著眼于維護農村改革發展大局,加大中央、本市出臺的農村制度建設和政策措施創新、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舉措、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信息公開力度。特別是要重點公開農村基本經營、土地管理、農村金融以及低收入農戶增收幫扶等制度措施。
(二)加強關系群眾切身利益方面的信息公開。要著眼于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農業和農村公共事業投入、集體資產處置、綠化隔離地區建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轉非安置、征地補償、涉農補貼、扶貧救災資金發放等事項的公開力度。
(三)加強關系群眾民利方面的信息公開。要著眼于維護農村基層群眾的民利,加大農村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的公開力度。結合現有村務公開、社區建設等工作基礎,構建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推進農村基層信息公開渠道場所建設,確保群眾獲取信息權利的實現。
(四)加強支農強農惠農方面的信息公開。要著眼于農村經濟的中心工作,加大涉農投資項目、農業技術創新、產業經營動態等信息的公開力度。進一步整合與共享農業生產、農田水利、農業氣象、農業科技、農村經濟等涉農信息資源,服務農業生產和經營,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生產,調整結構,為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發揮重要作用,努力把農村信息資源利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五)加強社會管理服務方面的信息公開。要著眼于提高便民利民的服務水平,加大教育、醫療、供水、供電、供氣、電信等公共企事業單位的辦事公開力度。有關公共企事業單位要結合農村基層實際,建立和完善農村基層站所的辦事公開制度,編制辦事公開目錄,抓好辦事公開載體建設,為農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三、積極做好擴大內需重大投資項目方面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全面貫徹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大決策部署,擴大政府投資,促進重大項目引進,努力帶動社會投資。政府信息公開要及時跟進,全程參與,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穿于投資項目實施和資金管理使用的全過程,確保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重大政策措施順利實施,確保財政投資管理使用的安全、透明、高效。
(一)加強擴大內需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信息公開。要緊緊圍繞對中央擴大內需政策措施是否全面領會和落實到位,加大對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援地震災區災后重建、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以及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等擴大內需重點措施執行情況的信息公開。務必做到令行禁止,堅決、迅速地落實好中央和本市的各項政策措施。
(二)加強重大投資項目規劃、立項等環節的信息公開。要緊緊圍繞投資項目規劃、立項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中央規定的投向,除涉及國家秘密的項目外,要通過新聞會、新聞通氣會、首都之窗網站、報刊媒體等渠道向社會公開。特別是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項目決策實施前,要采取多種公開方式,充分發揚民主,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論證,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堅決防止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堅決防止財政資金用于高能耗、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項目以及樓堂館所項目建設,堅決防止不顧客觀條件盲目攀比。
(三)加強重大投資項目審批和建設程序的信息公開。要緊緊圍繞投資項目審批和建設程序是否依法合規,對項目的規劃、立項、審批、用地管理、環境評價、決算驗收等環節,采取多種形式及時公開有關信息,確保公開透明,陽光操作,程序規范合法。堅決防止項目實施過程中各行其是、弄虛作假等行為。
(四)加強重大投資項目完成情況的信息公開。要緊緊圍繞項目建設質量是否安全合格、使用效果是否滿足社會需要,加大對工程建設單位資質以及項目建設質量、安全、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公開力度,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要及時公開集中財力投入重大項目和重點領域的建設計劃、有關投資項目及數額分配情況,也要及時公開項目進度安排、進展階段、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等信息,保障社會公眾的參與、監督貫穿項目實施始終。
(五)加強重大投資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信息公開。要緊緊圍繞項目建設資金管理使用是否規范透明,加強對重點項目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力度,采取多種方式主動公開項目資金種類、數量和使用情況,并通過設立信息公開咨詢、投訴舉報等渠道,主動接受公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確保資金管理使用科學合理、規范有效、公開透明。嚴防滯留、擠占、截留和挪用項目資金,杜絕重大項目建設中發生貪污、挪用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
四、切實加強對農村改革發展和重大投資項目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國情研究室主任胡鞍鋼――實行公平優先的原則,向貧困農村雪中送炭
在發展市場經濟方面,新農村建設就是利用市場機制的原則追求效率。但是不能把這個原則任意地推而廣之,在社會發展方面應當實行公平優先的原則,例如目前還有50%的農民還沒有飲上自來水,這就需要在農村建網,使他們能夠用上干凈的生活用水;現在還有幾千萬農民用不上電,或者用不起電,就需要農村建立電網,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能能源。因而,我們的公共政策、公共資源和公共支出不是要對富裕地區、富裕人口、富裕城市錦上添花,而是應當向貧困人口、農村人口雪中送炭。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曉山――深化農村改革和深化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相結合
中圖分類號:D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8-0278-01
農業農村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農村改革,直接關系到民生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更加有效地徹落實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以及衢州市關于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城鄉統籌發展體制機制的有關精神,江山市委市政府在前期充分考察調研、分析論證的基礎上,2008年制定出臺了以富裕、滿意、美麗、文明、和諧“五村聯創”為主要內容的創建“中國幸福鄉村”的行動綱要和實施意見,努力把江山打造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樣板之一。
一、創建“中國幸福鄉村”是提升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
創建“中國幸福鄉村”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多個層面和層次,包含了諸多主體及要素。具體有五項內容:一是農業產業提升創富裕鄉村;二是農村環境提升創美麗鄉村;三是公共服務提升創滿意鄉村;四是精神文明提升創文明鄉村;五是基層基礎提升創和諧鄉村。村級文化建設是中國幸福鄉村創建的重要內容,并為幸福鄉村創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推進幸福鄉村建設中,要切實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著力實現和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著力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使其成為幸福鄉村建設的中堅骨干作用;著力營造良好的農村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重振鄉村精神,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建設中國幸福鄉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推進中國幸福鄉村建設進程。
二、創建“中國幸福鄉村”的重要意義
創建“中國幸福鄉村”,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推動城鄉結構轉型升級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江山市創建“中國幸福鄉村”,從產業增收、公共服務、農民素質、環境整治、基層基礎5個方面,整體推進全市農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歸根結底是在農村層面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發展,順應“三農”發展趨勢,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為實現江山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創建“中國幸福鄉村”,是結合江山市實際,對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總結的基礎上,針對現實工作中亟需調整改善的薄弱環節制定的一整套完整的切合農村改革發展方向的提升方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浙江省、衢州市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政策的有力舉措。
三、農村文化建設是中國幸福鄉村建設的前奏曲
農村文化活動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既充實了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又增強了農民的幸福感,為幸福鄉村建設提供了新鮮血液,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實現了心身和諧與人際和諧,文化建設是以人民群眾自身為活動主體,以娛樂方式為主要內容,以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為目的的文化,是人們表達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具有娛樂審美、宣傳教育、文化傳承、生活實用的功能。幸福鄉村建設要讓農民過上新生活,不僅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群眾文化具有溝通人際關系、宣泄情緒、調劑精神、陶冶情操、平衡心態的作用,建設農村基層文體俱樂部,廣泛開展以農民為主體的自娛自樂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可以架起溝通人們心靈的橋梁,施行人文關懷的情感撫慰,更好舒緩壓力,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融洽,充實的精神世界,進一步促進新農村鄉風文明。增強農民的幸福感和樂趣感,從而為增加鄉村建設提供精神支柱。
淡化GDP增長目標,地方發展的動力、質量、效率從哪里來?地方兩會陸續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明確答案,更加注重經濟結構優化、創新驅動、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成為各地轉換發展動力、培育發展新引擎的著力點。
重慶對接國家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大部署,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通過產業布局、財政扶持、生態環保、考核評價等分類扶持、差別約束的配套措施,促進了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各功能區域呈現出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新局面。同時,做大做強集成電路、機器人、頁巖氣等1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把創新作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在化解過剩產能、治理大氣污染影響全省生產總值增速約1.75%的預期下,河北省提出“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今年將堅定不移調整經濟結構,繼續化解過剩產能,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同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的新機遇。
2015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淡化GDP增長目標,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騰出空間;向改革要動力,通過改革解決發展新常態下的新矛盾新問題,為地方發展注入持續“活水”。淡化GDP增長目標與深化改革的“雙向互動”在各地兩會上成為共識。
一、措施成效
(一)加快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小麥收割面積30萬畝,畝產484公斤,全縣夏糧產量14.52萬噸。已圓滿完成2019年2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任務,2020年2.5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已掛網招標。打造“一村一品、一鄉(鎮)一業”發展新格局,培育農產品品牌,重點發展苗木花卉、中藥材、食用菌、瓜果蔬菜等特色種植,肉牛、毛驢、小尾寒羊、雞、鴨、鵝等畜禽養殖。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追溯體系,嚴厲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全力推進農業產業項目實施,2019年實施的年出欄2100萬只肉鴨養殖項目正在簽訂租賃合同、1.35萬頭種豬繁育項目已購進種豬5800余頭、日屠宰12萬只肉鴨屠宰項目正在進行掃尾和設備調試工作、可存欄5000頭毛驢的標準化養驢場已完成整個工程量的70%以上。
(二)持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秋冬戰役視頻會、全省第四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村莊規劃工作推進會議及全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會議精神,聚焦主次干道、道路兩側、村內外坑塘溝渠、種養企業、田間地頭、河邊橋頭、房前屋后、拆除危房及閑置宅基地、庭院、廚房、廁所等地方,進行集中清理堆棄的垃圾及雜物、農業生產廢棄物。今年累計整理河道岸坡129.2公里,清理垃圾2500噸,清淤河道197條,動土方135萬方。積極籌措資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點、梯次推進,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確保年底前實現鄉(鎮)所在地污水處理廠全覆蓋,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0%左右。四是抓好“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創建工作。對照“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創建標準,進一步查漏補缺、補齊短板,打造“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鄉村樣板,廣泛宣傳村規民約、家風家訓、文明禮儀,開展好兒女、好媳婦、好女婿等典型推選活動,力爭年底前保質保量完成創建12個省級“四美鄉村”示范村、15個市級“四美鄉村”示范村。
(三)加快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大力推廣“黨建+集體經濟+農戶”、“企業(合作社)+金融扶貧+農戶”、“企業(合作社)+務工就業+農戶戶”、“政府投入+集體經濟+農戶”等發展模式,引導支持農戶戶通過直接、合作、托管、土地入股、資產收益、代種代養等方式融入產業鏈條,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產業收益。通過農業產業項目的實施,我縣實現了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鄉相連接,實現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XX樣板”。
(四)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加快推動農業強起來、農村沒起來、農民富起來。一是突出產業扶貧,把貧困群眾增收放到工作收尾,強化“造血功能”,重點培育貧困群眾參與度高的優勢特色產業,積極培育壯大扶貧新型經營主體,深入推進“一領辦三參與”(村干部與能人帶頭領辦和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愿參與、貧困群眾統籌參與)產業扶貧模式,引導貧困戶主動、深度參與現代高效農業,構建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合作社之間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五)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為重點,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強對鄉鎮審批宅基地的監管。以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為重點,進一步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二是加快閑置宅基地整理行動。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整治利用好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對危房拆除宅基地、長期無人居住宅基地進行集中整治清理,以“四美鄉村”“五美庭院”為建設目標,解決好亂堆亂放、私搭亂建和殘垣斷壁等問題,實施“一宅變四園”(游園、花園、菜園、果園),鼓勵農戶在宅基地上種植果樹、蔬菜、藥材等經濟作物,將“閑置地”改建成“四園”,實現農村有風貌、有顏值、有入眼景觀、有鄉土文化。加快研究落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配套制度。有序開展農民房屋財產權抵押融資、承包地經營權擔保融資工作。
不斷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縮小貧與非貧的懸崖效應,謀劃實施通村公路(橋梁)項目共173個,總投資14553.68萬元,進一步滿足農村群眾出行要求,讓農民群眾出行更方便、更快捷。鞏固提升飲水安全,完成了投資7520萬元,升級改造了9個鄉鎮117個村內管網工程,入戶38410戶,有力保障了全縣農村群眾的百姓的飲水安全。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農村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根據疫情防控工作形勢,持續開展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目前已培訓148人,切實發揮了引領作用。
深化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提高農村公路通暢水平,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累計建設四好農村公路1300公里,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
有序推進水價改革工作,正在編制XXX農業水價改革規劃方案。
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國有農場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組織國有農場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成果建庫上圖工作。
二、存在問題
關鍵詞一:供給側改革
必須做到“三個更加注重”
2016年,農業農村工作實現了“十三五”開門紅。我省全年糧食總產達到3483.5萬噸、增長1.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4.0%;農村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產權確權基本完成,土地流轉率達30.6%;精準脫貧首戰告捷,實現107.8萬貧困人口脫貧、2437個貧困村退出、5個貧困縣摘帽;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03元、增長9.3%,繼續保持“三個高于”(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城鎮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全省GDP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到2.53:1。
今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寫進1號文件標題,還被確定為今年工作主線。究其原因,消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高端化、個性化,名特優產品偏少,好東西供不應求,大量“大路貨”又質量不高、品牌不響,不時積壓滯銷,問題就主要出在供給側,因此,文件首要特點就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強調供給側改革這一主線。
如何做好農業供給側改革?文件提出,必須做到“三個更加注重”、堅持“五個著力點”、守住“三個底線”、明確“六大任務”。在促進數量平衡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質量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在調整生產結構的同時,更加注重優化產業結構、經營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在突出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更加注重體制改革,增強內生動力。
關鍵詞二:項目落實
首次提出發展“四類”農產品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工作,在著眼長遠方向的同時更加聚焦今年目標任務,并通過一系列建設項目落地落實,是今年省委1號文件區別于以往的一個最大特色。”楊秀彬表示。
文件首次提出發展安全農產品、優質專用農產品、特色個性農產品和功能農產品“四類”農產品的鮮明導向,尤其是首次提出探索開發功能性農產品。首次以單獨板塊強調全面拓展農業供給多種功能,提出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森林康養、創意農業、農村電商、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等6個新產業新業態,重點聚焦農產品加工業和冷鏈物流業,還把農業物流裝備建設放在強化農業供給物質支撐第一條予以強調。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面,文件提出要加強農產品“互聯網+”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誠信制度,推行“紅黑名單”制度,實施最嚴格水資源、水環境監管制度,健全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除了以上亮點,文件還圍繞培育“川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育和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等5個方面提出了49個目標、80個建設項目。
關鍵詞三:脫貧攻堅
今年105萬貧困人口要脫貧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省頭等大事付出超常努力,取得重大成效。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750萬減少到2016年的272萬。
文件也對脫貧攻堅這一頭等大事單章部署,提出全面落實脫貧對象后續扶持政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按年度動態調整后的國家扶貧標準等硬政策。
在鞏固脫貧成果上,文件提出嚴格脫貧對象認定、退出和痕跡管理,建立完善脫貧對象跟蹤監測、動態管理機制,全面落實對脫貧對象的后續扶持政策;要求繼續對摘帽貧困縣進行扶持,著力解決脫貧戶持續增收和因病、因災、因學、因智返貧等問題,增強退出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
在聚焦重大任務上,文件明確提出了2017年實現16個貧困縣摘帽、3700個貧困村退出、105萬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
在創新工作方式上,文件提出深入開展以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為主要內容的“四好村”創建活動的目標任務,“四好村”創建這一創新方式首次寫入文件,并明確今年15%以上的村創建成省級“四好村”,25%以上的村創建成為市級或縣級“四好村”。
關鍵詞四:農村改革
新型職業農民來種地
文件提出,要堅持深化農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動搖,其中要求結合四川實際,在六個方面有新突破。
我省在2014年率先全國提出農村改革主攻方向,即“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努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水平”。兩年多推進,取得明顯成效,走在全國前列,今年文件強調堅持這一主攻方向不動搖,提出了六個改革突破的方向。
一、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決定》指出: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決定》指出: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這是全會的一大亮點,意味著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關系在現有基礎上還將保持更長久,將有利于農村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間。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決定》指出:家庭經營要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著力提高集約化水平;統一經營要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這一規定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政策導向。
二、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
《決定》指出: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為保持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不突破,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決定》規定了最要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底線。即“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并提出進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既保護了農民的經營權,又確保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不突破有了嚴格的制度底線。規范土地管理制度,農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有了合法化的界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這為土地經營權流轉提供了更寬廣的探索空間。《決定》對土地的使用和收益作了限定,即“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既保護了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又有利于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有序和漸進式發展,也遏制了非法進行土地流轉的勢頭,規范了農地征用、征收行為。
三、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意味著我國將從農業投入、農業補貼、農產品價格等多方面完善相關政策,不斷強化對農業這一國民經濟基礎和戰略產業的支持和保護。《決定》提出了“三個大幅度”的要求: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于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決定》指出了我國“三農”問題的重點: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三個大幅度的投入機制的形成,為“三農”重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機制保障。
四、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
《決定》指出: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這一制度建設意在為農村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決定》突出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政策方面,加大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綜合運用財政杠桿和貨幣政策工具,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并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都要積極支持農村改革發展,以確保農村改革進程中的資金充足。二是金融準入制度方面有了新的制度設計。《決定》指出:放寬農村金融準入制度。指出將在加強監管和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前提下“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地區中小銀行,大力發展小額貸款,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微型金融服務。”并“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信用合作。”同時強調“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健康發展。”這一系列的金融準入政策將加大改善農村改革發展的資金需求,并拓寬融資渠道,將引導各種金融機構及全社會的金融服務廣泛地參與到農村改革發展中來。
五、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
“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旨在從根本上破除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基礎。《決定》關于這一制度建設的最大意義就在于給農民應有的平等發展機會,從而實現城鄉發展資源和發展機會上的“均等化”。要加快形成城鄉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特別是盡快在城鄉建設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勞動就業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良性互動,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針,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制約,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決定》指出重點做好五個統籌。即: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統籌城鄉勞動就業;統籌城鄉社會管理。特別是對保護農民工權益、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決定》提出:逐步實現農民工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并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方面,《決定》強調:擴大縣域發展自,增加對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促進財力與事權相匹配。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優先將農業大縣納入改革范圍。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9-0122-01
多年來,在黨和國家及各級組織高度重視關懷下,在各級審計工作者恪盡職守、不斷探索、辛勤努力下,農村審計工作得到了不斷發展。審計手段不斷創新,審計方法不斷改變,審計格局不斷提升,為全面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維護農村經濟秩序,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面對快速發展的農村新形式,農村審計工作面臨著新環境、新問題、新格局。如何破解審計新課題,探索新途徑,解決新問題,把新時期農村審計工作推向一個新高度是我們農經審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就如何解決具體問題,結合我縣實際進行探討和淺析。
1目前農村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淡薄,缺乏創新理念。農村稅費改革后,特別是實行村財鄉管、“三資”制度以后,部分審計工作者認為,形勢變了,管理制度落實了,農村審計工作可以放松了,甚至認為可有可無了;
(2)方法陳舊,缺乏創新模式。面對新形勢新特點,人們在審計方法上仍然停留在老問題、老方法、老模式上,工作方式陳舊,工作方法簡單,審計工作抓不到重點,使審計流于形式;
(3)因循守舊,缺乏突破意識。部分地方在新的條件下,對復雜的農經形勢和農村工作,因循守舊,畏難情緒上升,對熱點難點問題缺乏應有認識和審計對策,審計工作打不開新局面;
(4)視野狹窄,缺乏創新手段。在農村重大惠農政策不斷出臺,各種重大涉農政策不斷推出之后,審計工作面臨新局面,部分同志視野狹窄,觀念陳舊,對新形勢、新特點,拿不出新辦法,新手段,使審計工作嚴重滯后;
(5)隊伍老化,缺乏創新活力。由于多種客觀原因,農經隊伍特別審計隊伍出現了人才斷檔、比例失調、隊伍老化問題,農村審計隊伍缺乏應有活力。
2解決農村審計問題的幾個途徑
結合東豐縣實際,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我個人認為應重點抓住如下五個途徑:
(1)抓起點,常態工作不放松。縣級農經工作必須始終把農村審計工作列為重點,納入日程,周密規劃,狠抓落實。東豐縣資產局多年來始終針對東豐實際堅持嚴格的制度審計,規范流程,嚴把關口,堅持從源頭抓起,把住收支關,堵死賬外洞,管住“當家人”,健全責任制,鄉鎮財務全面納入了法制化軌道。14個鄉鎮229個行政村,全面實現了“三資”嶄新工作模式,為創新農村審計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2)抓重點,關鍵問題不放過。把農村現有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看住、管好,讓農民群眾滿意放心,這是農村審計工作的出發點,更是落腳點,東豐縣抓住這一核心問題不放松,凡是涉農工作一步不差,凡是涉農利益一步不讓,凡是惠農大事一個不丟。對高速占地,涉農拆遷、征地補償、惠農獎補等重點領域,即時展開重點審計、跟蹤審計、全面審計。2012年先后對10個鄉鎮160個村進行了重點審計和專項審計,處理不合理支出,糾正違規項目,依法處理了責任人。
(3)抓難點,堅守陣地不退縮。村級轉移支付資金,“三資”各種惠農資金能否按時足額到位,一直是農村工作中廣大干部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和難點。東豐縣始終把審計鋒芒定在這個熱點難點上,多年來對全縣14個鄉鎮229個村定期進行拉網式審計,落實政策,查處問題,保駕護航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審計工作模式取得了全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