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3 17:29: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兒園環境的構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幼兒園是幼兒長期生活、游戲和學習的場所,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賴于在幼兒園內接受教師指導的游戲、舞蹈、歌唱、繪畫、手工等直接的行為課程。然而周圍環境對幼兒成長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這種熏陶和影響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最大化發揮環境的積極作用,做好幼兒園環境藝術設計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幼兒的特征及其影響。
1幼兒的特征及其對幼兒園活動室內設計的影響
幼兒園環境藝術設計是改善幼兒生存環境、提高幼兒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創造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將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室是幼兒園環境中最核心的區域,是幼師進行教學活動,幼兒游戲學習的主要空間,其設計直接關系到幼兒的生存質量。嬰幼兒是人在其人生發展過程中的特殊階段,有著與成人截然不同的特性,幼兒園活動室內設計應充分考慮幼兒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特征。
1.1生理特征
幼兒在3-6歲的平均身高為95厘米-100厘米,幼兒園活動室內的所有尺寸都應該遵照幼兒的平均身高進行設計。在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已經具備了攀爬、跑跳、投擲、搖蕩等運動技能,肌肉的發育相對緩慢,需要視覺的輔助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姿勢。幼兒園活動室需要較大的場地滿足幼兒的各種行為動作,室內設計應該以鮮艷色彩為主。活動室內設計的空間形態、家具造型及裝飾都應為適應幼兒對各項運動技能的行為需求。
1.2心理特征
幼兒心理在此階段隨著語言的出現而不斷發展并拓寬,學會了利用語言或肢體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仍處于發展階段,還無法進行邏輯思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不能正確理解是非對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色彩視覺、空間知覺、方位知覺等感知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活動室內設計可通過色彩、形狀、肌理、結構等刺激幼兒的感官系統,增強幼兒的感知能力;創造小型興趣空間,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利用鮮艷的色彩、豐富的圖案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豐富的想象力有益于提高兒童的再造和創新能力,抽象的圖樣形式、多變的空間形態、有趣的家具設施更有利于想象力的培養;角色場景的營造有利于拓展幼兒的認知和情感的培養。
1.3行為特征
幼兒的行為在其各個發展階段都有著明顯的變化,優質的幼兒園環境與設施的提供能加強幼兒之間的相互交往,增進幼兒與人相處的能力。小班幼兒剛脫離嬰兒期,應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不同感官刺激其感知力,獲得良好的發展;中班幼兒好奇心強,擁有熟練的行動技能和模仿能力,體驗真實情感的主題性設計會更受歡迎;大班幼兒心智相對成熟,動作技巧更加熟練,可進行互動交流的場所是他們所喜歡的。
2幼兒園活動室內環境藝術的構成要素
活動室作為幼兒在幼兒園中學習生活最主要的空間區域,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設計既要滿足他們自身的功能需求和審美需求,更應考慮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接受新鮮事物并與其互動的能力也不斷增強,合理的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設計無疑將有利于兒童智力能力、行為能力與審美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
2.1功能要素
幼兒園活動室是幼師進行常規教學組織,幼兒學習、活動、游戲、就餐的場所,是提供給以班級為單位的幼兒使用的空間,幼兒在園區的50%以上的時間在班級活動室中度過。因此班級活動室是幼兒園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動空間,在設計上需充分滿足幼兒與幼師在活動室內各種行為的使用需求。2.1.1空間活動室幼兒在活動空間活動行為發生的主要場所,在《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中要求活動室的面積不小于50m2。優秀的幼兒園活動室內空間不應該是整齊地擺放著課桌椅,靠墻設置收納柜,而更應該留足夠的空間供幼兒自由選擇多樣活動內容,滿足幼兒的行為需求。2.1.2家具家具是活動室內最重要的功能性陳設。活動室內主要的幼兒家具有桌椅、玩具柜、教具柜、圖書架、水杯架等。雖然每一類家具都有它特定的功能,但在幼兒園活動室內的家具設計上,我們應該力求多樣、多變,不要將思維禁錮在其原本的樣式。家具建筑化便成為了新的趨勢,將家具的設計與建筑空間的界面結合起來,既有效地節約了空間面積,又極大地豐富了空間形態,準確地將幼兒的特征考慮進來,將其功能最大化。2.1.3玩具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教育中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引導幼兒在玩樂中學習,因此玩具是幼兒園活動室內必不可少的。兒童玩具能促進幼兒的運動能力、知覺、思維等各種感官的訓練發展;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能提高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為兒童的智力、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活動室內玩具的選擇應充分考慮設計的整體性。
2.2感官要素
功能的滿足是對設計最基本的要求,充分考慮到對幼兒的人性關懷,應在滿足其行為需求的基礎上,還要實現他們的審美需求。2.2.1色彩活動室的色彩搭配應該是明亮、輕松、悅目的。幼兒對色彩十分敏感,同時也十分喜愛多彩的顏色,因此,在活動室內的色彩運用應該準備把握其度,過于鮮艷的色彩會刺激幼兒的視覺神經,并非大面積的顏色就是他們心中最理想的活動空間,而要合理地運用色彩搭配。在顏色的選擇上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更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利用色彩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性格。2.2.2光光是重要的環境攝入,光雖是視覺感官元素,它也是完成各項功能的基礎。在幼兒園活動室環境中,自然采光是最主要的光線來源。《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中要求活動室的窗地比為1:5,這就決定了活動室需要獲得大面積的自然采光,使幼兒在視覺上感到習慣且舒適,在心理上能和自然更接近、更協調,不僅能看到室外的景色,還能滿足精神上的要求。窗戶可以適當運用色彩組合,在陽光的照射下,室內形成多彩的投影,令活動室內更加生動。人工照明主要滿足陰天、冬天、夜晚等光線不足時的視覺需求,可選擇造型新穎別致的燈具。2.2.3裝飾裝飾是運用各種手段對環境進行美化。幼兒園活動室最主要的裝飾界面為墻面。活動室的墻飾主要是運用線條、構圖、色彩等手段,將生動的形象、絢麗的色彩和鮮明的主題表現出來。為了更大程度地發揮幼兒在環境中主體性作用,設計師應減少繁復的裝飾,給幼兒留出一片天地,讓幼兒參與到幼兒園墻面環境創設中來。通過這個過程,使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發展,同時讓幼兒園的墻面裝飾在不同的主題變現中不斷變化,活動室內的環境也更加具有生命力。2.2.4游戲幼兒對游戲的需求遠大于食物和睡眠,創設不同的游戲場地是設計師應重點考慮的問題。游戲形式的多樣化和各年齡層游戲類型決定了游戲區域不僅僅是一塊空地。不同游戲形式的介入,影響著幼兒園活動室環境的空間形態和結構。我們應該將游戲的過程融入到整個空間中來,提升幼兒在活動室空間中的參與性和體驗感。
2.3個體要素
幼兒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所形成的思想和習慣將影響終身,優化幼兒教育環境將為其一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設計師需要深入研究幼兒年齡、性格、性別等個性因素的差異以及幼兒成長的發展目標及階段性特征。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裝飾藝術設計已不再單純是功能設計,應更加關注幼兒性格和心理活動,注重幼兒個性化設計。
3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
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的功能就是創造一種有利于幼兒共同學習、游戲、生活,健康成長的環境。整體設計由設計師完成,除了最為基礎的使用安全,幼兒園活動室的設計必然被要求以遵循適應幼兒發展的特定規律為原則,這樣才能使得本應有益兒童身心發展的幼兒園整合有利因素,發揮出最大效能。
3.1主題化
建筑空間總是給人以冷冰、封閉的感覺,幼兒處于心智和體能的發育階段,客觀因素的不良感受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一定阻礙作用,通過主題化的室內裝飾手段,可以利用熟悉的人物、場景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給予強烈的安全感,勾起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具體的構成形象、空間層次、主題思想來創造一個適于幼兒學習成長的空間環境。幼兒園活動室內設計的主題及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的。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能成為表現的主題,從幼兒的視角出發,選擇他們喜愛的人或物亦或是故事,不要簡單地從形式、符號來理解,還應從體現文化內涵的角度去思考,恰如其分地進行主題化的表達,營造生動的室內環境氣氛,讓兒童感受到一份濃濃的自然情趣,寓教于樂。
3.2多元化
人們總認為幼兒園的環境里應該有五彩繽紛的顏色,活潑可愛的圖畫;卡通動物造型的幼兒園大門;陽光下色彩斑斕的滑梯、木馬;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游戲區、沙池。然而,幼兒喜歡的幼兒園空間遠不止這些,人們總是低估了幼兒的審美,片面地理解了幼兒的喜好。幼兒園活動室環境應該是有大氣的空氣維度,有大面積的落地窗戶,有明快的色彩組合,有簡單的空間布局。多元化的原則體現在活動室內設計的各個方面:空間表現形式多元化、主題選擇多元化、幼兒參與方式多元化、環境創設途徑多元化等。
3.3科技化
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影響著環境藝術設計的效果。新科技的應用,拓寬了室內裝飾設計的手段,也加深了室內設計的藝術淵源。采光、通風技術、自動化控溫系統等科技手段的運用能使幼兒園室內空間獲得良好的大氣維度,創造舒適的教學環境。紅外線報警系統、自動控制、自動化設備,能為幼兒提供一個盡量安全、舒適和自然的室內環境。多媒體、網絡技術、介質成像等新型科技產品通過多樣的方式能為幼兒的教學提高效率,提升質量。但是科技產品的應用要適中、恰當,避免過量使用,以免起到反作用。
3.4生態化
幼兒對大自然的向往是與生俱來的,但在現代社會中,電視、網絡、手機等電子設備卻占據了幼兒的大多數時間,它們搶奪了大自然對幼兒的吸引力。在幼兒園活動室環境藝術設計中,應注入自然的元素特點,使人與自然親密接觸、和諧對話,讓幼兒仿佛置身輕松自然的生活環境中,回歸他們本真的狀態。生態化原則更是要求在進行幼兒園環境藝術設計時要選擇綠色環保材料,進行綠色施工,最大程度減少裝修對幼兒身體造成的傷害。在進行活動室內的墻面環境創設時,采用幼兒的美工作品作為裝飾材料,既強調幼兒的參與性,又減少了材料的浪費。總之,幼兒園在今日已經成為一個幼兒活動越來越重要的場所,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與幼兒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環境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幼兒園活動室內設計應充分考慮幼兒的特征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運用多元的構成要素創造生動、積極、多變的幼兒園活動室內環境。
參考文獻
[1]陳艷穎,馮旭芳,牛俊杰.關于幼兒環境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1).
[2]魯晶.我國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問題及幾點創新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2(12).
[3]周愛國.幼兒園活動室墻飾的美學設計[J].教育導刊,2011(5).
[4]秦元東.為兒童創設良好的環境[J].學前教育研究,2002(6).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1-0078-01
作為專門性的幼兒教育機構,幼兒園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特別是其特定的環境設置,必然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和和促進幼兒社會化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應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幼兒園環境是兒童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在早期教育日益發展的今天,幼兒生存質量得到普遍關注,幼兒園環境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改善環境,創設環境將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內容。
所謂的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它是由幼兒園的全體工作人員,幼兒、各種物質器材,人事環境以及各種信息要素,通過一定的文化習俗,教育觀念所組織和綜合的一種動態的、教育的空間范圍和場所。這種空間范圍,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具有教育性質,又具有保育性質;既是開放性的,又是相對封閉的。它不僅受到特定的地理環境,空間方位的影響,又受到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氛圍的影響。
一、 幼兒園環境的分類
幼兒園是幼兒長期生活,游戲和學習的場所。在幼兒園,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僅有賴于系統的教學,更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這種熏陶和影響既可能是積極有益的,也有可能是消極有害的。由此可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園的環境從其存在形式來分,可以分為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其中室內環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動室等;室外環境包括操場、園門、門廳等。從其組成性質來分,幼兒園環境可以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幼兒園物質環境主要包括生活設施、教玩具材料設備等。幼兒園精神環境主要包括集體氛圍、活動氣氛、園風、師生關系、教師的教風和人格特征等,是由幼兒園內部許多無形的社會心理因素構成的一個復雜環境系統。它與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共同構成了幼兒園環境的整體。盡管與物質環境相比,精神環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環境,但它對身處幼兒園的老師和幼兒的心理活動與社會行為,乃至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巨大的潛在影響力。
因此,幼兒園環境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物的因素;既包括幼兒園內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周圍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
二、 幼兒園環境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環境如同教師一般,對幼兒的認知具有激發性,使幼兒處于積極地探索狀態,在各種嘗試中使用材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對世界的認識;幼兒園環境也是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幼兒與物體之間互動的關鍵性因素,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具有潛在的深刻的影響。
(一)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幼兒認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不斷發展的。幼兒園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一種刺激條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兒的某些行為習慣。一旦幼兒園環境創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就可以影響或促進幼兒特定方面的發展。
根據幼兒學習興趣、內容,可以將學習內容或成果展示在幼兒園的走廊,教室內,或是在環境中創設問題情境等,通過環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呈現學習內容,延伸學習活動,從而發揮其功能。
例如,在開展“我們的動物朋友”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把自己和家長們一起搜集來的有關動物的圖片、模型等分門別類整理后,展示在教室的周圍,讓人仿佛置身于動物世界之中,從而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此外,孩子們用各種材料,如磚塊、小石子、貝殼、木塊等,在戶外場所鋪設形態各異的小路,孩子們通過用腳踩、用手摸來感知光滑、粗糙、寬窄、長短等。在與周圍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發了幼兒主動活動的愿望,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和欲望。
(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13)05-0027-05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并確定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促進公、民辦幼兒園共同發展是學前教育普及與發展的重要舉措。幼兒園作為一個組織系統,其發展既受組織內部調節的影響,又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公、民辦幼兒園并舉的辦園格局尤其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研究者嘗試從生態系統理論視角剖析公、民辦幼兒園發展的生態環境系統及其作用機理,以期促進公平的幼兒園發展生態系統的構建,推動公、民辦幼兒園的共同發展。
一、生態系統理論及其在教育機構發展分析中的應用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由美國心理學家尤芮·布朗芬布倫納(UrieBronfenbrenner)于1979年在《人類行為生態學》一書中正式提出。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兒童發展受多層次環境系統的影響。這個多層次環境系統包括:微系統(microsystem),涉及兒童和即時環境之間的關系;中系統(mesosystem),即兒童周圍即時環境間的聯系;外系統(exosystem),是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的社會環境;宏系統(macrosystem),指兒童所處文化環境中的價值觀、法律和習俗等。生態系統發展模型還包括時間緯度,或稱歷時系統,即視時間為個體成長變化的參照系。概言之,兒童的變化或發展是時間和環境共同作用于兒童的動態過程,是個體對生態環境系統適應性調節的結果。
生態系統理論起初是用以解釋兒童發展的理論,后來被一些研究者用以分析學校組織的發展。例如,簡楚瑛曾運用生態系統理論揭示了臺北市一所私立幼兒園近20年來內部的變化及其與外部環境的互動關系。本研究將比較分析公、民辦幼兒園的生態環境系統及其作用機理。
二、我國幼兒園發展的生態環境系統及其作用機理分析
各種不同層次的環境因素對幼兒園發展的影響程度不同。不同層次的生態環境系統包括: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和宏系統。如下圖所示,各系統之間相互關聯,不同層次的生態環境系統及其作用機理簡析如下。
1.微系統作用機理
家庭、社區、管理部門、人才市場是與幼兒園發展直接關聯的微系統。家庭通過表達對幼兒園教育的期望與要求、對教育機構的選擇等作用于幼兒園,同時,幼兒園通過園所活動引導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社區通過物質、空間、人員或組織等多種途徑影響幼兒園的發展。同時幼兒園也會通過多種形式,如舉辦家庭教養講座等回饋社區;管理部門通過對幼兒園的管理促進其發展,同時幼兒園發展面臨的困難等則會不斷對管理部門提出挑戰;人才市場為幼兒園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幼兒園則會對人才市場提出人才數量和質量方面的要求。
2.中系統作用機理
微系統之間的聯系構成了中系統。具體來說,管理部門與家庭、社區、人才市場之間會發生聯系,家庭與社區之間會產生互相作用。其中,管理部門可通過提供有關早期教育的指導與信息服務,讓家庭進一步了解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與方法及社區內有關幼兒園的基本信息,而家庭對幼兒園提出的意見或建議也需要管理部門自身作出回應或督促幼兒園作出回應;管理部門要求社區配齊公共服務設施,并為幼兒園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提供物質或空間支持,社區則可能會要求管理部門制定有關幼兒教育發展及其教育資源配置的政策;管理部門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引導人才市場的運作,人才市場的運作則需要管理部門適當監管;家庭之間的聯系有可能影響社區相關組織的形成,影響社區的文化氛圍及其對幼兒園教育的關注與支持度,社區也可以將各個家庭聯合起來,共商幼兒園發展事宜。
3.外系統作用機理
社會分層、社區發育程度、政府職能與管理體制、勞動力市場類型等構成了幼兒園發展的外系統。社會分層會影響家庭對教育機構的選擇;社區發育程度會影響社區教育資源及其與教育機構的互動質量;政府職能定位與管理體制會影響其對教育機構的履職程度;勞動力市場類型會影響勞動者的工資待遇與隊伍穩定性,最終影響人才供給的質量。例如改革開放后,因制度性因素的影響,我國勞動力市場總體可分為體制內勞動力市場和體制外勞動力市場。體制內勞動力市場的就業者工作、福利待遇較好,所以隊伍較穩定;而體制外勞動力市場的就業者工資待遇差,所以隊伍不甚穩定。
4.宏系統作用機理
價值觀、法律和習俗等構成了幼兒園發展的宏系統。價值觀尤其是教育價值觀,如對學前教育和民辦教育的認識等,會影響法律政策等的制定與執行,影響管理部門對不同性質幼兒園的履職程度,影響家庭和社區對幼兒教育機構的態度和選擇傾向,影響學前教育資源的類型和豐富程度;法律政策,尤其是涉及教育、民辦教育、學前教育的法律政策,規定了幼兒園法律關系的相對主體——政府的相關職責,從而影響幼兒園的發展。總之,宏系統對幼兒園的影響是立體網絡式的,即通過影響外系統繼而作用于中系統、微系統,最后作用于幼兒園。
三、我國公、民辦幼兒園發展的生態環境系統的作用機理比較
1.微系統的作用機理比較分析
研究者從家庭、社區、管理部門、人才市場四個角度分別對公、民辦幼兒園發展微系統作用機理作比較分析,并對微系統之于幼兒園發展影響的整體狀況作一評估。具體見表1。
2.中系統的作用機理比較分析
研究者就微系統各要素間的關系對公、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影響進行比較分析,主要涉及管理部門與家庭的關系、管理部門與社區的關系、家庭與社區的關系及其對幼兒園發展的影響,最后就中系統對公、民辦幼兒園作用的整體狀況作一評估。具體見表2。
3.外系統的作用機理比較分析
研究者具體分析外系統各要素對微系統的影響。包括社會分層對家庭的影響、社區發育程度對社區的影響、市場類型對人才市場的影響、政府職能與管理體制對管理部門的影響四層關系,并比較分析其對公、民辦幼兒園的作用機理,最后評估外系統對公、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影響。具體見表3。由于影響幼兒園發展的中系統整體作用力較微弱。故不再展開分析外系統對中系統的作用機理及其對幼兒園發展的影響。
4.宏系統的作用機理比較分析
價值觀、法律政策等是影響幼兒園發展的宏系統,其作用機理比較分析見表4。
四、促進我國公、民辦幼兒園共同發展的建議
總體上看,公辦幼兒園處于支持型的生態環境系統中,可優先獲取財政與人力資源,因此教育質量整體較高,競爭優勢明顯;民辦幼兒園則處于努力爭取政策與財政支持,在抗爭中求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系統中。隨著國家新一輪學前教育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對公辦園建設的高度重視,民辦園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可能被壓縮。基于對公、民辦幼兒園發展的生態環境系統及其作用機理的比較分析,研究者認為要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構建富有活力的公、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以下幾點很重要。
1.樹立正確的民辦教育價值觀。建構公平、支持型的政策環境
民辦園可滿足差異化教育需求,這對于激發辦園體制活力意義重大。我們既要從觀念上充分認識民辦學前教育是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通過政策引領與多途徑財政支持幫助民辦園做強、做出特色。這其中,特別要通過制訂合理的民辦園教師最低工資標準等約束性政策促使民辦園規范化發展。
2.建設服務型政府,將公、民辦幼兒園的發展都納入公共服務體系
有研究者指出,學前教育是“公共產品屬性不斷趨強,公共性程度僅次于義務教育”的準公共產品。因此,不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尤其是普惠性民辦園,都具有公益性,皆宜納入公共服務體系。
3.縮小體制內、外勞動力市場間的鴻溝
如可規定非事業編制幼兒園教師的最低工資標準不低于當地城鎮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或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一定比例:實施人事制度,非事業編制幼兒園教師在職稱評定、工齡計算、培訓等方面與事業編制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4.進一步加強家庭、社區與幼兒園間的聯系
總體來說,當前家庭、社區與幼兒園之間的關系比較松散,幼兒園從中獲得的支持較少。要加強三者之間的聯系,一方面,幼兒園可以指導建立家長委員會或社區教育委員會,積極參與社區的相關活動,以獲得家庭和社區對幼兒園教育的更多理解與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區也要認識到自身是支持幼兒園發展的重要力量,自覺地發揮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勞拉·E·貝克,兒童發展:第五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5-37.
[2]龔維義,劉新民,發展心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2-50.
[3][4]簡楚瑛,從生態系統理論視角看一所臺北市私立幼兒園的變化U],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9,457(11):5-6.
[5][7]賴德勝,論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J],經濟科學,1996,(6):19-23.
[6]陳淑華,上海市幼兒園家長教育選擇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8]劉世聽,能上重點公立幼兒園的家庭非富即貴,私立幼兒園兩極化讓工薪層夠不著[N],中國青年報,2010-08-13.
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是幼兒進行交流的載體,是幼兒進行合作的舞臺,是兒童表達的方式,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就是其中的一種。
一、創設環境要考慮教育目標體系和幼兒年齡差異
目標體系指導著幼兒園的整個教育過程,幼兒園的每項工作都要圍繞著教育目標,為教育目標體系服務,創設優美的教育環境可以促進幼兒成長,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它和其他的教育工作一樣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一)熟悉的環境。幼兒在其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對不熟悉的環境,如不熟悉的人或不熟悉的地方產生害怕感,一般情況下,幼兒喜愛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環境利于幫助幼兒克服害怕感,當一個陌生人出現時,如果有熟悉的人在身邊,幼兒就不會害怕,因此,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應盡量為幼兒提供熟悉的,并與幼兒生活體驗相符合的環境,使幼兒對周圍消除陌生感,并喜歡投入這樣的環境。
(二)富有新意的環境。富有新意的環境能吸引幼兒,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如果讓幼兒始終處于單調、枯燥的環境中,他們就會對周圍的環境失去興趣,所以,我們在創設富有新意的環境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幼兒進行充分的教育,其次是有創設獨特而富有情趣的環境并提供生動的活動形式。
二、圍繞著生成課程的內容來源進行環境創設
我們可根據幼兒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要,幼兒共同生活的矛盾和沖突,幼兒身邊的人或事,社會熱點話題,動植物和自然規律等生成的課程的內容來源進行選材,創設環境。
三、變靜態環境為動態環境
環境的創設也應隨著課程的開展進行不斷的變化,也就是說有些環境信息要隨著幼兒的興趣和能力、課程內容、季節、節日及主體活動的變化,不斷提供適宜的材料,讓環境隨時得到補充和調整,是環境永遠對幼兒保持新鮮和吸引力,是幼兒與環境產生積極互動,經常能從環境中獲得新知識、新經驗。
四、教師創設的環境,不應停留在表層,而要能使幼兒朝縱深方向發展
由于幼兒不是消極的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重視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知識經驗、能力和意愿對客觀環境做出選擇性反應,繽紛主動地與這些環境交互利用,所以教師創設的環境應適宜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水平、興趣、能力、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知識水平,充滿童真童趣。
五、主題環境的地點可以靈活多變
活動室是幼兒主要的活動場所之一,它的開發和利用,對幼兒來說價值甚高。創設環境,既要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注意時時更新,以及平面與立體相結合、因地制宜。樓梯、陽臺和走廊也是幼兒經過和玩耍的地方,所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的環境創設也是很有必要的。幼兒可以在飯后及活動休息的時間到這里去感受環境帶來的影響。
六、家園共建,擴展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的空間
幼兒園雖然是孩子生活的主要陣地,但是周圍環境和家庭氣氛對還在的成長同樣重要,因而在幼兒園主題環境的創設中,我們應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理解,家長的生活環境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發動家長通過各種渠道幫助幼兒收集材料,為幼兒布置主題活動提供保障。我們還讓家長參與主題活動的布置,在幼兒園的走廊擺放、懸掛部署都幼兒的家庭小制作,不僅美化環境,更加滿足了幼兒和家長的成功感,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家長通過參與主題活動的布置,還可近一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協助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
從哲學上講,破后而立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也應該從破與立的辯證角度進行一次革新。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重在課程體系的建設,而課程的建設依托于正確的課程觀、合理的課程結構、多元化的課程活動方式及課程實施途徑等。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發展必須打破原有課程建設板塊中的部分內容,重新樹立新的觀點。
一、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中的“破”位
(一)以技能培養為目標的課程觀
課程建設首先要有正確的課程觀為指導,課程觀是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現行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多以技能培養作為課程目標,這種指導思想直接反映在課程內容的設置及教學方式上面。以簡筆畫、圖案、素描、國畫、水彩畫為教學內容,這是典型的專業美術課程設置,其考核評價必然以技能掌握程度為標準,教師依然以培養專業美術生的觀念進行授課,這種課程觀違背了學前教育美術的培養目標。
(二)美術課程結構固化
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源于早期幼兒師范教育基礎,美術課程設置基本以繪畫、手工及環境布置作為三大結構。近年來,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崗位的前兩年總是感覺工作壓力大,對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有較長的適應期,這說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與職后崗位銜接不夠。多數高校把美術課程教學任務集中在學生繪畫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美術文化的熏陶和美術的情感體驗。主要表現有:在講解美術史論時,沒有結合幼兒審美心理來進行欣賞教學;側重專業基礎寫生訓練(靜物素描),沒有配合幼兒點、線、面構成的技巧與方法;側重中國水墨和水粉、水彩的色彩訓練,沒有符合幼兒油畫棒畫、蠟筆畫等繪畫形式的涂色、配色原理。
(三)美術課程師資不專的客觀表現
1.教師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認識不足縱觀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大都畢業于美術專業,在崗前接受非幼兒美術教育,自身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因此,他們對學前美術教育的目的認識不足,對幼兒園美術教學的認知也是幾近空白。他們步入學前教育美術授課這一特定教師崗位后,由于缺乏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容易導致教學理念的不完善、課程結構的單調、課程內容的局限、評價方式的僵化等現象。2.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研究方向不明在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是關系個人的大事。對于任課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師,擔任課程主要是學前繪畫、手工和環境布置等,因此在科研工作側重于學前教育美術方面更加合理,這樣又容易將自身的專業特長擱置一邊,教師擔心學前美術方向不符合大學所學專業,職稱評定要受到影響。如果過多研究自身專業,對于學前美術又沒有深入研究,教學也會大打折扣,故而導致研究方向不明。
(四)美術實訓教學受限
作為學前美術課程,學生的實踐教學所占比重很大,而現實的美術課程實踐教學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是校內實訓場地少。從手工、環境布置課程來看,手工課程的實訓環節涉及剪、裁、刻等技法,因此需要有專業的手工實訓室。而主題墻面布置需要大型實景課室,缺少實際場景的訓練終究是紙上談兵,難以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二是校外實訓基地不穩定。校外實習基地是開展學生見習和實習工作的有力保障,學生必須到幼兒園進行全方位的見習方能樹立長遠的學習目標。從幼兒園的角度考慮,他們是不愿意接收實習生的,認為見習和實習的學生會干擾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管理及活動。
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中的“立”點
(一)樹立以素養培養為核心的課程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提倡美術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知識的融合,幼兒美育培養重在促進發展,幼兒的美育活動是以培養興趣、開發思維和審美意識為主,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引導孩子開展創造性的美術活動,用美術熏陶孩子的心靈,通過材料探索一些美術表達方法,在興趣中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中訓練手眼腦的協調發展。結合以上分析,幼兒園教師培養不能僅僅注重美術技能訓練,而應該把培養重點放在幼兒教師的美術綜合素養方面。作為幼師培養機構,學前教育專業必須打破原來注重幼師美術技能的課程觀,重新樹立以素養培養為核心的課程觀,以培養幼師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創造、審美感受為主。
(二)樹立三大構成的課程主線
課程主線猶如文章的中心思想,對課程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進入高校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沒有接觸美術專業訓練,所以在學習美術課程時出現諸多困難,由于缺乏課程主線的引導,加上課時緊缺,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技能講授,容易忽視方式方法的引導。三大構成作為美術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實踐證明,它在美術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的課程地位,因此同樣適用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首先,平面構成主要包含點、線、面在二次元的平面上的構成形式法則,平面構成原理適用圖案、環境布置等課程內容;其次,色彩構成是學前教育專業裝飾畫、水彩筆畫、蠟筆畫等課程的基礎,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的配色原理,并能夠掌握色彩的綜合表現能力;最后,立體構成是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的基礎,是利用各種材料并以視覺審美為基礎,依據構成法則重組新的形體課程,也是通過點、線、面來重構空間立體造型的美術學科,重在研究構成立體形態中各類元素的方式方法。學前教育專業引入立體構成,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到手工及環境創設中。
(三)創立多元化的課程類型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內容廣泛,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偏多。面對美術課時的限量、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以及就業崗位意向的現狀,綜合現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實際出發,創立多元化的課程類型是解決這一難點的有效措施。多元化的課程類型包含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大學生社團活動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等。專業必修課是高校教學最基本的形式,將最基礎的美術課程以必修課形式向全體學生進行普及教育,例如簡筆畫、美術手工教具制作等。專業選修課是為少數學生量身定制的學習形式,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未來崗位意向進行自主選擇,這類課程是對美術課程的再補充。高校大學生社團活動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課程類型,以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為例,高校美術教師針對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創辦相關的社團。例如成立手工協會、美術活動設計興趣小組等,手工協會就是對手工課程的延伸,通過活動探索更多的手工材料和制作技巧,利用業余時間提升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訓練也是一種新型的課程類型,已經正式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旨在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組成的項目小組進行學術上的研究和創業實踐訓練等。
(四)建立高職院校與幼兒園的互助合作共同體
人才培養的關鍵就是以就業導向進行課程體系設計,高校一直提倡邀請校外專家和用人單位來共同研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也是開展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建立高職院校與幼兒園的密切合作關系,不僅改善學生實訓、實習基本條件,而且促進雙方師資的深度交流,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1.幼兒園為學前教育專業提供實訓平臺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實訓基地建設,這也是教育類專業實施見習、實習必修課的基本條件,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為此,加強學校和幼兒園合作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一項重要途徑。高校安排學生到幼兒園見習,主要了解幼兒教師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明確在校學習的目的。另外,可以安排學生到幼兒園參加環境布置的實踐。幼兒園經常有主題性的幼兒活動室環境布置,既鍛煉了學生的手工制作能力,也讓學生熟悉幼兒園的相關工作,這些活動為學生適應社會崗位營造良好的環境。
2.提升雙方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一、學前教育課程模式簡介
1.學前教育課程模式的定義
關于學前教育課程模式的定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學前教育課程模式是一個概念框架以及組織結構,它包含基本的哲學思想與管理政策、課程程序;還有人認為,學前教育課程模式是在一定的學前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幼兒園的任務目標,而設置相應的課程模式。現在,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概念是:學前教育課程模式是用具有代表性的、簡單的課程方案,其與幼兒園的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環境相適應,并能對幼兒產生特定的教育功能的一種結構模式或者說是功能模式。[1]
2.學前教育課程模式的構成要素
(1)理論要素:學前教育課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學科知識。這些學科理論的相互交叉,幫助教學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課程理念。每一種課程模式都有一定的課程理念支撐,這些理念幫助教學者在幼兒以及教學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2]
(2)目標要素:每一種課程模式在設計初期,都必須確定自己的功能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在后續的設計以及實施過程中,能夠用該目標進行指導。
(3)結構要素:結構要素包括宏觀、中觀以及微觀的課程結構,簡言之,就是課程的類別、科別以及具體科目結構。本文所說的課程結構主要是指學前教育不同類型的科目以及所占比例。課程目標最終的實現需要課程結構的支持。[3]
(4)系統要素:課程系統僅僅是學前教育系統中的一個小小的分支。不同的課程模式其特點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課程模式應建立不同的支持系統。
(5)環境要素:一種課程模式往往只能適用于其所對應的環境。該環境是構成課程模式的背景要素,其包括宏觀、中觀以及微觀環境,具體來說,宏觀環境是指大的背景環境,如國際環境、國家政策、經濟、文化等;中觀環境指的是該區域的文化以及經濟、政治背景;微觀環境指的是該幼兒園所擁有的軟件以及硬件設施。一個完善的課程模式,必須具備這三個層面的環境。
3.學前教育課程模式的特征
課程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征:整體性特征,課程模式作為一個系統,其在設計過程中,就必須以制定的目標為導向;平臺溝通性,課程模式的出現,將課程基礎理論與課程的具體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調整課程模式,促使課程理論更好的指導課程實踐;可行性,設計的課程模式最終是要投入到課程實踐中,因此,其必須具有可行性,既能夠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又能夠促使教學實踐的順利進行;有效性以及相對性,特定的課程模式都適應于特定的環境,其所發揮的作用都是相對的,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其作用的強弱也在不斷的變化。
二、現階段學前教育課程模式建設存在的問題
1.照搬國外的學前教育模式,缺乏深入了解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與國際的交流日益加深,國外學前教育的優秀的課程模式,如蒙臺梭利教育法、方案法、項目活動教學法等,被引入我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的幼兒園在設計課程模式時,僅是生搬硬套,并沒有根據客觀實際進行相應的調整,導致效果大打折扣。[4]
2.盲目跟風,缺乏明確定位
現階段,課程模式逐漸呈現出個性化、本土化的趨勢,然而,在實施工程中,部分幼兒園盲目跟風,過分追求個性化發展,卻沒有深入的研究課程模式的特征以及內涵。部分幼兒園一直在不斷地學習新的課程模式理論,卻忽略了幼兒的學習情況以及接受能力,導致課程模式改革流于形式。
3.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壓抑幼兒的天性
幼兒園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滿足幼兒成長中精神、身體方面的諸多需求,激發他們對于世界萬物的好奇心,然而,在現實中,許多幼兒園卻開始想幼兒傳授小學的知識,如加減法、漢語拼音、漢字等,并給幼兒布置了很多的聽說讀寫之類的家庭作業,這導致幼兒對學習過早的喪失興趣,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5]
三、學前教育課程模式設計的要點分析
1.制定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
合理的教學培養目標是學前教育課程模式的中心環節。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首先應確定目標。當然,在制定目標時,必須進行全面的考慮。例如,對幼兒的興趣愛好、身心需求等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同時,目標必須以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培養獨立人格為核心。
2.設計合理的課程結構
課程結構作為課程模式的主體,是設計的重點部分。合理的課程結構,有助于提升課程模式的效用。在設計課程結構時,必須事先對目前幼兒園的課程結構現狀進行充分的調查,掌握其存在的優勢以及缺點,從而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其次,還應根據調查結果,對課程結構進行總體規劃,對課程開發進行全程指導。
3.根據課程的構成要素進行相關課程的開發
根據課程模式的五要素進行課程的設計以及開發。首先,其設置的課程必須緊扣教學培養目標,選擇的課程必須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同時,對幼兒進行因材施教,幫助幼兒認識社會。
四、小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環境創設本身更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 幼兒園環境作為一種“隱形的課程”,在幼兒的生活與游戲活動中時刻起著教育性的作用。
銅仁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是一所培養幼兒園教師的學校,幼兒園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師必學的一門課程。幼兒園環境創設需要每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了解知識內容及具體的實踐操作。因此,學生具備相應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非常重要,這需要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在幼兒師范學校中的重要性
銅仁幼兒師范學校開設了一系列關于幼兒園方面的課程,幼兒園環境創設課是其中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幼兒的教育日益重視。隨著觀念的更新,幼兒園的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教師,還要促進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對幼兒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為培養幼師的學校,當學生畢業后進入幼兒園工作,要為幼兒園創設環境。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定義
開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有助于學生了解幼兒園環境的構成形式:園區、大廳、教室、區角、走廊、樓梯間、墻面、睡眠室、盥洗室、衛生間等物質環境和幼兒園人際關系、園風、教風等精神環境。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基本原理、實用技法、規劃與運用策略等,從而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創設幼兒園環境。
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關愛幼兒、一切以幼兒為主的工作熱情,增強學生創作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幼兒園的環境處處體現出教育的意義,洋溢著藝術的氣息,為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活W習環境。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的現狀
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生通過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達到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得心應手的效果。
幼兒園環境創設是建立在手工課程基礎之上的。曾問過很多學生學習手工的目的,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上來,單純地認為只要學會、美觀,卻忽略了實用性。教師在注重技法的傳授時,更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的需要。當老師不斷在傳授理論知識的時候,學生得不到實踐操作,無非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學到的手工,很多學生做出來都非常熟練,也有很多學生明白環境創設的意義,但說出來都是大話,到了幼兒園仍是千頭萬緒。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也有“走園”活動,但很多學生都只是注重環境的表面,沒有具體深入,也沒有老師在這方面具體引導。還有學生說:“幼兒園的環境就是五顏六色。”聽聽教學課,參與幼兒游戲,卻不明白環境真正的意義。有的學校也有幼兒園,但是更多的時候為了幼兒的安全考慮,學生也沒法進園參觀學習。這無疑為學生今后勝任幼兒園工作制造了難題。
二、建設幼兒園環境創設室內實訓室的重要性
(一)對建設實訓室的思考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培養的學生,大部分畢業后要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這就使得他們必須具備較強的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學生除了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外,還應當注重對自身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建設實訓室有助于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建設室內實訓室,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升華。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場地、設施設備的限制,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受到了束縛。實訓室里場地寬敞,豐富材料,學生在專業實訓訓練中,能夠不斷挖掘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拓展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同時,教師在操作演練的過程中,也能發現自身的問題,進而加強了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
以下是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策略,歡迎閱讀!
“環境創設”體現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精心設計與制作的環境創設讓環境承載了教育的內涵,成為幼兒園的“第三位”教育者。作為幼兒園老師,首先需要了解幼兒園教育的基本特點,就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個性發展,為孩子的后繼學習和終身幸福奠基,以《綱要》精神和《指南》目標要求為基準來思考自己的班級環境創設。“環境創設”需要圍繞五大領域來進行創設,總原則是讓環境說話,讓環境參與教育;具體原則是體現藝術性、教育性、創造性、感染力。
1、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需要考慮的因素
在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中,需要考慮顯性和隱性因素。顯性因素,指教師層面的班級管理策略,即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和班級管理的獨特風格;隱性因素,指家園共育層面的幼兒與家長在環境創設中的參與度,即教師如何引發他們參與環境創設的信心、能力和快樂感。
2、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上層空間設計
上層空間是指從墻面1/3以上包括屋頂在內的孩子需要仰視才能看到的空間,不在孩子的主要視覺范圍內,但它又是整體空間的組成部分,所以需要作適當裝飾,可從以下兩方面來布置:
動態布置: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生動有趣的且富有美感的垂吊物或是懸掛物,活潑有序地掛在屋頂,使其形態和色彩都能為房間增添動態的美感,切忌多而繁雜,稍加點綴即可。
靜態布置: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生動有趣且富有美感的平面圖案,有規律地貼在屋頂組成美麗的畫面。
3、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中層空間設計
中層空間是指墻面中間的1/3處,與成人的視線相平,幼兒則需要在遠處或抬頭才能整體感受的部分。它的面積較大,是構成房間主體的部分,需要選擇符合幼兒心理及年齡特點的、比較大型的裝飾。塊面大、色彩和諧、形象生動。可以邀請本班的幼兒和家長一起參加,充分體現家庭參與的特點。在設計、布置和裝飾的時候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班級幼兒因素: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性別、性格等因素,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
藝術因素:班級環境是孩子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呈現出班級成員的文化修養和審美傾向性,考慮文化藝術的因素,使孩子處于藝術化的生活環境中,從小就受到美的熏陶。
材料因素:用于班級環境創設的所有材料必須是無毒的、安全的,從氣味、質感到形象、內容,都必須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使孩子從中獲得益處。
4、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下層空間設計
下層空間是指墻面下部的1/3處和地面,孩子的視覺容易集中于這些部位,是孩子可以充分利用和參與的部分,應完全提供給孩子,讓孩子能自由地展示自己。如設立孩子的個人作品展示區,留出一定空間讓孩子能自由地畫畫,地面安排各種活動區角,給予孩子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的空間。
設計好之后,再總體審視整個班級活動室從色彩、形式、空間的利用等方面是否協調統一,是否是孩子喜歡的,是否符合孩子的個性,是否與整個幼兒園文化氛圍和諧統一。
5、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其他部分設計
我國古代偉大的學者墨子曾做過這樣一個比方,一件白色衣服,如果放到青色染缸里就會變成青色,放在黃色染缸里就會變成黃色。這個比喻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循序漸進不知不覺的過程。幼兒園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一、對環境創設含義理解的誤區
(一)將幼兒園環境創設主要理解為物質環境創設,忽視或分割了精神與物質環境創設的關系。四壁空空,缺乏活動材料的幼兒園,孩子會產生厭園情緒,材料豐富而教師卻不能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和精神氛圍,孩子同樣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因此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孩子的精神樂園,對孩子的成長是重要的。
(二)將幼兒園環境創設主要理解為班級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包括多方面空間的綜合作用,例如:室內外的地面、墻面和空間、而并非單純指班級環境,多方位多空間綜合,能夠盡可能多的為幼兒提供接受各種知識和信息刺激的機會和條件,促進幼兒的無意識學習能力,使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識。因此應該讓幼兒能接觸到的幼兒園的每一寸空間,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墻壁,都具備利于引發和支持幼兒通過與之相互作用而主動獲取有益的經驗。例:樓梯的三字經、一樓的童話故事、樓梯間的幼兒繪畫作品展示、樓梯的成語接龍、吊飾上的古詩與英文單詞、花叢中的提示語等等。
(三)將墻飾理解為單純的展示
一說起幼兒園的墻面環境,我們的頭腦里馬上會浮現活潑可愛的形象,鮮艷亮麗的色彩,逼真的卡通動物,美觀,整潔,富有童趣,似乎是幼兒園的一貫要求,可是當我們辛辛苦苦地墻壁布置得漂漂亮亮,卻發現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掛歷的效果時,是否該反思,墻面環境創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墻面環境的教育價值到底如何來體現?
二、環境創設的原則
我們認為幼兒園環境創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兒童性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是我們的宗旨,也是環境創設的根本所在,環境創設不是教師的獨角戲,主角是兒童。我們力圖使環境體現出“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以激發幼兒探索活動和游戲的興趣,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除此之外,我們讓孩子們走進幼兒園就仿佛走進的大自然的懷抱,墻壁上的花、草、鳥,空中隨風而動的各種掛飾,大廳逼真的長頸鹿和大樹、逼真的各種昆蟲、操場上的沙池和攀爬墻等等,我們讓環境更加立體、動態,力求讓幼兒園的每面墻都能說話,每個角落都能成為孩子活動的空間,使孩子們在環境中學習,在環境中發展。
(二)生活性
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兒的環境規定著幼兒的生活。”幼兒園的環境,惟有適應兒童的生活,才能說話,才能與兒童對話。以春天為例,為反映春天的氣息及配合教學的需要,“白雪皚皚”的外墻變得“生機勃勃”;孩子們手工制作的迎春花躍然墻上,無論是教室的窗簾、還是走廊花盆里新長出的嫩芽,戶外的桃花,都在清清楚楚的讓孩子感受到春天的氣息,都在清楚的告訴孩子,春天來了,同時為了讓孩子們每時每刻與春天相伴,在自然角里,有小烏龜,生活著小蝌蚪,有孩子們親手種下的一顆顆破土而出的各種種子,親手飼養的小動物……在這個小小的世界里,我們讓快樂與孩子相伴。(中三班自然角的蝌蚪昨天已經長出了四條腿,小尾巴還在。)
(三)整合性
幼兒生活在一個整體環境中,這個環境是教師、家長、幼兒
一起創設而成的,因而需整合各方資源一起創設環境。在環境創設中,我園充分發揮幼兒、教師、家長的作用,讓每個班的小朋友了解本月的主題,教師在其中要引導幼兒將興趣點與當前的教育內容有機結合,同時發動家長與孩子一起收集各種無毒的、可利用的廢舊物品,配合主題制作相應的玩教具。或者搜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帶到幼兒園,整合教育資源,達成家園共育的目標。
(四)一貫性
幼兒教育必須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園的環境創設十分注意一貫性,著重通過環境創設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安全常識教育及日常科學教育。如:我們在幼兒園經常活動的地方,設置了安全標識、良好習慣養成圖示等。每月的最后一個周末都是本月寶寶的集體生日,孩子們在這一天收獲祝福、送出祝福、分享快樂。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幼兒園都會成為孩子們表達愛的場所。每年的世界地球日、世界糧食日、愛牙日,孩子們都會在幼兒園里宣布他們的決定。在萬圣節來臨的時候,幼兒園就成了孩子們的魔法城堡,在圣誕夜來臨的時候,幼兒園一定會是圣誕老人出沒的場所。六一兒童節、元旦,孩子們在幼兒園分享歡樂。
(五)適應性
環境創設不僅要適應兒童的特點和生活,也要適應幼兒園自身的
特點、能力和發展需要,幼兒園要利用現有資源,因地制宜的進行環境創設。舉例:呼倫貝爾幼兒園的輪胎、廢舊物品制作的球等等。
中圖分類號:TU2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07)05-0023-03
1 概況
浦東凌橋幼兒園工程基地是由凌橋中學東側與東北二規劃圍成的三角形地塊,園舍建筑在此基地上形成饒有趣味的布局。園舍建筑以一南北向的走廊為主干,串起幼兒園活動室及寢室樓和音體、專用活動室,以及辦公用房和輔助用房。走廊東側為辦公用房,走廊西側則為幼兒活動用房。幼兒活動場地布置了30m的跑道,戲水池、砂坑、洗手池綜合活動設施,植物園、動物房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充分調動幼兒的天性,發展其綜合能力。幼兒園占地面積13173m2,新建幼兒園園舍總建筑面積?7296m2,建筑層數?3層。
本工程設計尊重幼兒的活動和生活方式,以趣味性為主題,在合理緊湊明確的建筑布局中,穿插各種有趣和新穎的元素,使本幼兒園成為幼兒開發智力,幸福生活和發展個性的場所。本案設計手法現代、構成,形成活潑、鮮明的形態,符合幼兒園的建筑特性,并溶于周邊環境中,豐富了城市風貌。以下擬從環境心理學分析角度對本幼兒園設計進行分析,探討幼兒建筑的心理設計要點。
2 建筑布局充分理解和尊重兒童的情感
建筑尊重兒童的尺度,在理性布局前提之下將大面積的建筑重新劃分,安排,根據孩子們好奇,興趣不穩定的心理在設計中進行有邏輯感地變化。立面的陽臺,裝飾構件,走廊的大大小小的窗,樓梯的弧墻,由一定的母題進行構成組合。立面上各種窗子的穿插組合再加上細部和色彩,使得整個建筑顯得生動活潑,大中見小,符合兒童的尺度和心理。建筑在不同的高度開有不同大小的窗子,大面積的玻璃窗帶來明媚的陽光和樹影,小窗則適合孩子們的尺度,可以趴在窗臺上和室外的玩耍的伙伴進行互動,錯落有致的小窗是幼兒園豐富的表情,是孩子們用以游戲的元素。
3 尊重兒童的私密性要求
兒童在心理上也有私密性的需求,私密空間能使他們平靜情緒,集中思想。因此,在凌橋幼兒園的設計中,主要活動室的室內選用有限定但不失活潑圓圈形吊頂,和低矮的開有幾何洞口的隔斷,增加了空間的層次,避免了體量過大對于兒童的壓抑感,給兒童營造一種親切愉快,家一樣的感覺。空間設計虛實相間,既滿足孩子們活動交流的需求,同時也有相對安靜,可以獨處的私密空間。
4 給兒童營造豐富多彩的空間形式
兒童由于對外界事物理解判斷概括的能力較低,借助具體生動的形象才便于他們接受,因此,在幼兒園的設計中,在入口立面上運用了橢圓和流暢自由的曲線,并且這些幾何圖形有些透空,有些為平面圖案,輔以明快,活潑的色彩,并與建筑的入口,庭院,中庭相結合,點,線,面相結合,形成了幼兒園與城市之間流動的“圍墻”,是一種屏障,也是與外界相互窺探交流的界面。
游戲是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幼兒獨特也是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心理學家認為,幼兒的愿望與他們身心發展水平之間形成矛盾,而游戲成了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形式。因此在凌橋幼兒園的設計中,注重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給他們營造了多種形式的活動空間。室外活動場地,與綠化,水池一起構成了藍天下的兒童嬉戲樂園,入口處的灰空間可以讓兒童在大屋頂的庇護之下,進行豐富的戶外活動,享受高高的百頁頂上灑下的陽光,影子,細雨,和風,而音體教室外的公共空間則是具有室內感的室外空間,舒適的木樓梯,彩色的幾何形吊頂,橢圓形的窗子,百頁的線條感,又能與室外的小伙伴方便地聯系溝通;而兒童教學生活的兒童活動室,低低的吊頂,矮矮的隔斷,溫馨的簾幕,給孩子們一種私密和安全的感覺。建筑師精心設計地多種多樣的空間給兒童創造了有趣的游戲場所,舒適的休息場所,適宜的教學場所,適合兒童的身心發展。
5 建筑色彩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