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1 16:44: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思想與政治的關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lifeline of all the 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provide political support and ideological prop for the enterpr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policy decisions,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reasonable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usiness management, so that the two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to promote enterprise reform deepening in the complementary and competitive marke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two closely related, with a major role for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中圖分類號:D631.19
前言
在深入發展的改革開放和快速進步的我國經濟中,中國特色較為顯著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同時,適應于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和利益原則也使企業員工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受到較大的影響,從而使企業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人員面臨著較多困難。因此,在對改革進行深化,對企業市場競爭力進行增強進而提高其經濟效益的同時,對企業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進行探索, 進而促進二者有機結合意義重大。
一、 企業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
(一) 企業管理
首先, 在企業組織和開展的經濟活動中, 有很多內容需要管理,而所有管理的重點歸根結底都為人的管理。根據實現途徑,企業所有管理工作都需要通過人的努力進行實現和完成;根據管理要素,人始終處于運動狀態, 其行為是不斷變化的, 因而在管理工作中較難進行控制; 根據能動性,人屬于主動的個體;根據相互間關系,其他因素只有與人的有效結合, 才能使產品得以形成, 管理目的得以實現。其次, 企業對人開展的管理活動將思
想的管理作為重點。作為行動的指南, 思想總是因矛盾、 因地、 因時而呈現不同的狀態。因此, 企業管理要將人的思想進行時刻關注,在將企業核心價值觀作為共同導向, 引導員工對正確的利益觀、 思想觀和人生觀進行樹立的基礎上, 使員工的創造性、 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和發揮,從而使管理工作中的協同效應得以最大限度發揮, 進而促進企業最大價值的創造。
(二) 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進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指管理人員根據員工存在的各種思想矛盾, 通過對正確、 科學的道理進行宣傳, 在使員工思想問題得以解決的同時,也促進其正確價值觀、 人生觀、 世界觀的樹立, 使員工在工作、 學習和生活中保持積極姿態, 從而實現企業全面發展的疏導教育工作。
二、 二者關系
根據思想政治工作的涵義, 在企業中, 其與管理工作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 組成現代企業管理的有機部分
在現代企業制度中,企業管理主要包括軟管理和硬管理兩部分。其中, 硬管理通常是指將計算機信息系統、 行政命令及各項規章制度等作為依靠, 將現代化物質手段作為途徑, 從而實施的管理; 軟管理是指通過細致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使企業和諧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風氣和共同的員工價值觀得以形成,而使管理企業的目標得以實現。從本質上來看, 軟管理就是對員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事實上, 硬管理對組織紀律和企業制度的管理主要靠強制性,而唯有細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才能使員工對制度自覺遵守。
(二) 在對企業管理的吸收和利用中開展現代思政工作
現代企業管理中組織和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將傳統思政工作的繼承和發展作為基礎, 在對現代企業管理科技手段、 理念和制度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中, 不斷尋求新的內容和形式。根據新時期國家對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和改進的指導,企業要重視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從而使人際關系的處理得以保持正確方式。同時, 企業還要在對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的認真貫徹和深刻領會中,使自身的思想得以進一步解放, 在對保障經濟服務和融入等工作原則的圍繞下,對企業思政工作的內容進行拓展, 對其工作的方法進行拓展, 從而使心理疏導工作得以從人的思想感情上激發。
三、 在企業管理中, 有效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重要作用
作為企業其他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不可或缺的生產力要素,為其他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在企業管理活動中, 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有利于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有利于其市場競爭力的有效增強, 對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意義重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能夠使企業員工間的人事矛盾得以化解, 為其營造和諧、 溫馨的工作環境和人事氛圍, 對于人心的凝聚和員工創造性、 積極性的充分調動具有重大作用。
四、 在現代企業管理建設和發展中,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根據思想政治工作的涵義及其重要作用,結合其與企業管理的關系,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要對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堅持,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不斷創新和完善。
(一) 為與時展的需要相適應, 需要在內容形式上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改變在工作方法選擇上, 要以 “引導式” 代替 “說教式” ;以 “激發式” 代替 “號召式” ;以 “參與互動式” 代替“我講你聽式” , 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的感染力得以強化。在活動形式上, 要在對實際結合的基礎上, 通過將 “創建學習型組織” 、“雙好雙新” 及 “學、 轉、 謀、 建” 等形式各異的活動作為載體,在將思想教育向員工生活、 學習和工作中滲透的過程中,使職員的參與自覺性和廣泛性得以提高,在使其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的同時, 也使其素質得以提高, 情操得以陶冶。
(二) 企業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尋求機制、 體制和制度上的創新。在對企業思政工作管理制度進行建立,對黨和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路線方針政策的結合中,對員工思想實際進行緊密聯系,從而使與企業管理協調的、切實可行的制度規定得以制定, 進而使企業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得以從根本上確立。要對權責明確、 分工科學的組織體系進行建立。企業領導者管理過程中, 一方面要善于運用發展的觀點, 在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重視,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策劃的同時, 將思想政治的強化和改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 在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開展的過程中, 還要重視其內容的科學分類, 在對黨政工團各層次、 各級權限職責進行明晰的基礎上, 促進嚴密的執行層、 管理層和領導層組織體系得以形成, 從而使企業發展的完整戰略得以形成。
(三)現代企業管理中, 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還要對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行堅持。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方式,人本管理重視將員工作為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對其人格和思想的充分尊重中, 使企業各級職工的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得以培養; 在對激活員工潛力工作的充分重視中,使各級職工自身的素質得以極大提高; 在對員工創造性、 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充分發揮中,使企業的凝聚力得以極大增強。同時, 作為企業組織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歸宿和出發點,企業員工思想認識問題的解決十分必要。因此, 企業領導者要善于將思想政治工作向現代企業管理范疇納入, 作為一種實質上屬于以人為本類型的發展戰略, 思想政治工作對其企業外部競爭力和內部凝聚力的增強意義重大,對于企業物質文明建設和制度建設及全面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企業各級領導和相關工作者要在對企業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進行明確的基礎上, 結合自身實際,對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進行探究,從而使企業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企業最大價值得以創造。
參考文獻:
[1]何峰.淺談新形勢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J].山西煤炭2010(08)
[2]呼海平.淺論企業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經營管理者2009(16)
[3]王麗.與企業管理相結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J].政工研究動態.2009(14)
一、“異構文化”現象的表現
根據大學生對校園主流文化的基本態度、價值取向和外在表現,可以將大學生中的“異構文化”分為四類,即激進型、玩樂型、冷漠型和敷衍型。
(一)激進型
激進型表現為思想激進,不信服學校和教師的權威,盲目排斥校園主流文化,易于結成反學校文化的朋輩群體等,屬于典型的“混混主義”。這一類型的學生逃課、作弊、酗酒、穿著特立獨行、破壞公物、打架斗毆,以及“課桌文化”、“廁所文化”、“破壞式畢業留念”等也多出自這類群體。他們習慣于成群結隊地行動,對其他同學表現出不屑。正是這種特性,使得他們更加看重所謂的“哥們義氣”,沖動起來易走極端,易于釀成校園惡性事件,前兩年發生在重慶某大學的因校園戀情引起糾紛、哥們義氣引發學生間打群架等惡性事件,就是其典型表現。不過,這類文化在大學生中表現不是特別突出,影響范圍也比較有限,這是因為大學生不斷走向成熟,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在逐步提高。
(二)玩樂型
玩樂型表現為貪圖安逸、生活隨性、不重視學業,忽視學校所強調的責任感。他們既不愿意遵守校規校紀,也無意追求個人理想,喪失了自己在大學階段的奮斗目標,頹廢萎靡的同時,性心理早熟、性觀念開放、對性的態度有偏差。不少人把“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作為處世哲學,追求享樂、滿足貪欲。一部分大學生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遠大理想,過多地考慮個人需要和自身價值;一些大學生為了追逐名利,虛偽掩飾、溜須拍馬、不擇手段。正因為如此,這類大學生往往會發生各種“拜金主義”和“沉淪主義”的行為,譬如“月光族”、攀比、傍款、混跡娛樂場所、“急嫁族”等。南開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28.8%的學生追逐“畢業就嫁人,要嫁就嫁有錢人”、“找工作看‘錢途’”等。這類文化模糊了大學生文化的先鋒性,使其不能充分發揮“過濾”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文化的生機活力和進取精神。
(三)冷漠型
冷漠型表現為對學校事務漠不關心,對能否拿到畢業文憑不甚關心,一般不太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與同班同學接觸較少,而且關系相對冷淡,常常逃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類學生反抗形式比較溫和,一般不與教師、同學發生正面沖突?!袄淠汀迸c其他“異構文化”類型學生的主要差異在于,他們通常是單獨行動,而不是成群結隊。但是,這類學生也往往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做出諸如自殺、暴力犯罪等極端行為。天津某大學學生馬曉明勒死奶奶、砍倒父親血淋淋的事件,體現了“冷漠型異構文化”的極大危害。
(四)敷衍型
敷衍型表現為表面上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但對學校的價值、目標不以為然,習慣于在背后以諷刺教師、批評學校等小動作發泄心中不滿,認為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拿文憑。這類學生往往也喜歡追逐名利,選擇了一些與主流文化教育相悖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心態,偶爾會做出一些讓人“心驚肉跳”的舉動。戀愛方式露骨、校園尋親、“新陋室銘”等都是這一文化現象的表征?!胺植辉诟?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打撲克,尋思看電影,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神,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戲廳,心里云:混張文憑”。這則大學校園的“陋室銘”,雖有些夸張或戲謔,卻也活靈活現地刻畫了追逐這類文化的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表現。與其他類型相比,敷衍型在大學生中表現稍多一些,因為這類學生在心理特點上更易有從眾心理。
二、“異構文化”現象的本質
上述大學校園中的“異構文化”現象,孕育于現實的社會環境,體現出復雜的本質。
(一)“異構文化”現象是一種文化失態
當今,我國社會由于受多元文化影響,社會文化多樣性日益突出,喧囂浮躁、追名逐利在部分人群中表現明顯。周圍如此的存在投影到這類大學生頭腦中,就形成了喧囂和浮躁這種他們對整個世界的影像,由此決定了他們的心理趨于浮躁和失態,對各種“沉淪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行為盲目認同,進而做出各種荒誕不稽、反叛主流的“異構文化”行為。這種行為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文化失態和失范行為,是受周圍世界深度影響的大學生在學校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表現出的一種與校園主流文化及其代表人物相對抗的態度和行為。
(二)“異構文化”現象是一種媒介行為
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類器官的所有工具、技術和活動,其本身就是一種內容,而內容和載體是不可分離的。按照這個理論,部分大學生身上表現的種種失范的、反主流的訊息以及行為都是一種媒介行為和媒介符號,本身就是含有諸多意義的內容展現。也就是說,“異構文化”行為本身是一種媒介,通過這些媒介可以透視當代大學生身心之中的某些訊息和意義,折射出他們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這些媒介行為有諸多的話語表現形式。麥克盧漢說,正是傳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種多樣的物質條件下一再重現,構成了傳播媒介的歷史行為功效。
(三)“異構文化”現象是一種盲目從眾
文化在有意識的文化之外,也存在無意識的文化。大學生中的那些過度攀比、自殺、破壞、犯罪等“反向”行為,既是那些“問題”大學生在某種意識支配下的結果,又在很多時候體現著文化無意識的支配。不少大學生喜歡跟著自己的直覺走,缺少理性思考和辨析,讓自己的內心感覺決定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行為方式,卻不考慮由此引發的后果。譬如,大學生談戀愛講直覺,跟著感覺追時尚,尤其在從眾行為上更加明顯,不自覺地、無意識地追隨別人,然后盲目模仿和復制別人的行為,而喪失主體理性。當然,從客觀環境來看,寬松的、講究個性釋放的大學校園,也為大學生從眾行為的發生提供了環境支持。
(四)“異構文化”現象是一種文化重構
任何一個時代的文化系統都是舊有的文化系統受外部環境影響而變遷的結果。在當今經濟社會轉型背景下,傳統的文化系統不斷受到沖擊,局部甚至被消解,不同的文化價值觀激烈碰撞,社會文化這個自循環系統需要不斷地更新血液以求自我發展。大學生中“異構文化”現象的出現,就是這個過程的一個縮影。部分大學生那些看似怪異叛逆的行為模式有時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竭力突圍和重新建構的愿景,他們一邊對傳統文化規范進行大膽解構,一邊又設想重新建構一種新的文化模式,但是還缺少建立新的擎天大廈的文化資本,于是其“人性”被慢慢修改,變得過于桀驁不馴和浮躁。
三、“異構文化”現象的應對
面對大學生中的“異構文化”現象,高校以及社會有關方面要充分重視,理性認知,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抵御、教育及引導。
(一)要歷史地審視大學生“異構文化”現象,承認其在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中存在的合理性
“異構文化”現象的出現,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是一種社會歷史的“常態”,而非突然冒出的異類或怪物。我國當代大學生群體正處在風起云涌的社會經濟文化變革時期,他們身上某些自主而為的行為觀念正好說明他們屬于“青春本身”,而不是老一輩或者社會主流為他們強加的約束規范。歷史也已證明,任何一代人都是創造力、生命力和破壞力并存的集合體,無論少時幾多輕狂,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還是由他們所構成,“異構文化”行為只是在特定時期少數人身上發生罷了。由于人在青年階段多少會具有些激進反叛心理,由于我們正處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轉型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先從端正自身思想認識方面著手,丟掉偏見,客觀地看到大學生中“異構文化”現象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以偏概全地用少數人的負面行為去否定一個群體的價值品質。
(二)要加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1 人文關懷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本質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廣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一種人文色彩非常濃厚的學科,是培養人、塑造人、轉化人的教育活動。而人又是有著被啟發、被關心、被教育、被尊重的精神需求,而這種精神需求的實現會產出并轉化成強大的物質力量,成為激發人成長的動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人文關懷,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沒有人文關懷將是空洞和乏味的,是沒有內涵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都是人文關懷。
目前,從大學生狀況看,思想政治工作下的人文關懷顯得非常重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大學生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據調查,目前有一些學生面臨學習的壓力,還有一些學生患有就業恐怖癥,絕大多數的學生希望得到學校、老師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而作為學校,理應站在培養人的高度,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大愛的精神,更多地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更多地與他們進行心靈溝通,減輕學生的思想和心里負擔,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引導學生把個人的需求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的聯系起來,使他們在更多的人文關懷中健康成長。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缺乏一定程度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忽略了如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反而過分強調教育為政治和經濟服務,為社會服務,否認其存在的價值,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和健康成長。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改革以前那種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堅持以人為出發點,注重對所有學生的人文關懷,關心他們的全面發展,尊重他們的個性培養及主觀能動性,從而建立人文關懷的新格局。這是學生所期待的,也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它是教育的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被賦予人文關懷,他肩負人的自身全面發展,是生命價值的一種體現,是構建精神家園的重要使命,它還肩負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發揮人對尊嚴、價值和命運的關注,這樣才能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2 人文關懷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了解人、培養人、塑造人、轉化人、完善人的社會教育活動,是對“人”的基礎教育項目,這是一項最基本的育人工程,這是離不開人文關懷的。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但在國內和國外,當前形勢下大學生正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目前已經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和障礙。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學習和就業的壓力使很多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一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需要人文關懷,需要一種尊重、一種關愛、一種溫暖。如果把這種關懷和真情實感投入到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中,就會很容易抓住學生的心理,更會使學生易于接受學校和老師的正確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從而實現學校和社會引導方向的一致性,從根本上完成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離開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將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必須把人文關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人文關懷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作為學校和教師應深入學生中,多渠道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他們的內心世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抓住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入分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使他們有健全的人格體現,只有這樣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升上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發展和進步。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84-01
0.引言
思想政治的話語邏輯各項常規屬性,尤其是各種邊緣性理念的提出和使用,不但是我國當代時代特點背景下被賦予的各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要求,而且也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過程中,最本質的屬性表現與哲學思維系統的組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話語范圍的學術研究和屬性話語的對應關系,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建設與實踐教育探索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大眾化實踐意義明顯。
1.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話語范圍的三維趨度學術發展
1.1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話語范圍的話語向度理念
向度其實就是向量,是和向量這一數學概念相一致的哲學范圍內的數學名詞,也就是事物的具體發展方向和實際的發展程度。所以,向度的理念和向量、適量都是來源于數學中的一個哲學話語區間。這個話語范圍內,也同語言學角度下的哲學話語范圍相適應。這表示話語向度就是哲學維度下的話語范圍內方向發展,指的是其的發展方向和具體的發展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下話語范圍的話語向度,不但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針對性與時效性的發展,同時也表示著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方向下理論和教育發展中的同向型原則[1]。
在遭遇到國際化、大眾化的發展意識沖擊下,馬克思的中國片化話語回答和應對話語發展的研究有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其將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視線下的話語向度發展作深刻揭示,并且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說事話語中的話語困境,進而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說事話語與文化話語的一種全新發展形式,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觀和方法論。其實可以這樣認為,展開此項研究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唯一渠道。
1.2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話語范圍內的三維趨度學術發展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的話語范圍,在其三維趨度的發展空間中,具體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事業下的常規屬性、邊緣屬性以及非常規屬性等各種話語范圍。有三個較小的維度發展方向,依次為以下幾種:
1.2.1形而下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話語中的形而下方式思想其實就是實踐應用過程中的思維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中的話語范圍形而下趨度發展,其實就是思想教育哲學屬性中的話語應用范圍。同時其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形而下的各種研究應用,簡單的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體系構建的原因。
1.2.2形而上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理念中的形而上方式其實就是理論抽象思維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屬性中的話語范圍形而上,其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屬性話語范圍中的思維使用在話語研究理論中的抽象詞語研究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范圍中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間的關系是最基本的哲學關系,同時其形而上也指導形而下的發展。
1.2.3創新維度
哲學范圍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存有屬性話語和非屬性話語兩種概念的差別,這些用于不但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下的具體應用,而且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形而上的空間發展。
2.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下關系下的話語創新發展
2.1積極展開思想政治教育這些思維模式下的對應關系的創新建設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應的關系屬于一種立體的空間,同樣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發展中不斷發展的源源動力。其表示開始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下的對應話語創新研究平臺的建設,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將話語當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主要的研究平臺、區間和載體。使用哲學思維模式做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對的關系話語作為一般的研究宗旨,積極的展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觀念相對應的話語研究,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下的話語創新研究載體的建設,就能找尋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關系中各項研究主體、時間與空間等。
2.2構建哲學思維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應關系和研究立體空間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所對應的關系和研究的立體維度與時間維度理念,詳細的說其實就是用思想政治教育常規性屬性的話語對應關系和研究為基本出發點所組成的話語觀點群與觀念系統的空間,或者可以表述成用時間和歷史環境的發展變化而組成的非常規性的話語屬性空間[3]。
2.3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系統下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話語體系
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話語教育全新體系,其實就是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理念下與之對應的各種關系話語教育體系,簡單的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所對應的關系體系。其充分表示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哲學話語教育體系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開展具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體系,也是促進我國當代現代化發展的大眾職能。
3.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應的各種關系區間一旦建立,就能夠最大程度的對人類物質世界有認知或者反饋,同時能夠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科技含量與人生的哲學思想內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學體系全新建立方向的時代性標志。
參考文獻:
[1]李憲倫,梁小延,覃萍.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邏輯常規屬性、邊緣屬性與哲學思維構建――步進當代中國大眾化的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09,07(14):8-12.
[2]梁小延,李憲倫. 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下邊緣屬性與非常規屬性話語的應用[J].廣西社會科學.2009,09(12):1-4.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人為中心的社會性教育活動,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內涵,包括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等多個方面。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就是建設人本身與探究人存在的意義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對創造人的精神家園,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也是人文關懷的表現。另外,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來說,無論是受教育還是教育者都是人,換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育德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并相互影響,因此,思想教育本質上也是一種人文關懷。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主要內容
2.1關心并滿足人的需要
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包括生理、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需要五個層次,另外,馬斯洛認為只有低級的需求被滿足后才會想要滿足高級的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需關心并滿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人文關懷關注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方面。
2.2提升精神文明
社會的迅速發展讓人的需求由低層次向高層次不斷地轉變,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后,精神需求就會日益增加。由于所處的環境不同,人們會存在多種多樣的精神需求,同樣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有些人會追求道德情操,有些則會追求低俗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不單單只停留在物質需求方面,更多的是注重提升人的精神文明,幫助人們從物質利益方面上升到塑造理想人格等精神方面。
2.3創建精神家園
由于社會處于轉型的特殊時期,部分人無法適應社會的轉型,從而產生迷茫,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最終的目的是幫助人們創建精神家園。創造精神家園是人文關懷的最終關懷,最根本的是讓人們認識到生命的意義,達到精神自由與心靈自由的境界,同時也是是現代化教育的最終目標。
3.構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內容體系的策略
3.1加強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學方式與方法
思想政治課程無論在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有較強的針對性,當出現不同的論點時,學習的要點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學方式與方法,形成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例如,教師在講解三個代表思想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針對核心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對三個代表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分析和討論過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三個代表思想的看法,從而讓學生養成關注社會主義建設的習慣,對我國的國情有進一步的了解。
3.2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更早地對社會有一定的認識。在開展思想政治實踐活動的同時,讓人文關懷內容滲透到活動中,積極開展相關的志愿者活動。例如,開展下鄉支教的活動,讓學生親自感受貧困山區的教學環境以及山區孩子對學習的渴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3.3教師加強人文關懷內容的引導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所具備的要求更加高,需要有更高的職業素養。學生的學習最需要興趣,教師應當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人文關懷內容的引導。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的發言或判斷存在一定誤差時,教師盡量避免正面的批評。高校學生最大的特征是自尊心較強,教師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才會虛心接受教師所提出的建議與批評,并主動改正。另外,教師對于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要適當地進行鼓勵與肯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針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上所講述地內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歸納與總結,創建輕松的學習環境。
3.4不斷地完善精神文明建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推進,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心靈世界變得越來越空虛,甚至有少數人的社會道德觀念都令人堪憂,因此,需要不斷地完善并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從而提高道德水平。精神文明的建設是人文關懷的重要內容,在完善精神文明建設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堅持以作為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榮辱觀。第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核心,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生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0引言
師生關系作為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之一,是教學領域其他一切人際關系的基礎,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也是如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增進師生雙方的了解,加深師生雙方對彼此的依從感,提高師生之間的默契度,使大學中的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進展地更加順利和通暢。如果在大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和思想政治老師關系僵化,師生雙方的的上課情緒和興趣都將受到極大地挫敗,學生甚至不愿聽教師的授課,或者干脆不去上課,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創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性
1.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創建和諧師生關系是師生關系良性發展的需要
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師的認同不僅僅要從理性方面和感性方面,而感性方面是影響師生關系最主要的因素[1]。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師理性方面的認同感主要來自教師思想政治教學水平和個人的修養、品質等。如果一個思想政治教師不用心備課,上課的時候照讀課本和課件,缺乏良好的理論修為和分析對策,在學生眼中就是一個不合理的教師。而另一方面,如果一位思想政治教師的上課質量很高,然而上完課就走,上課前也準時進入教室,在上課的過程中一致保持“高冷”的態度,只是一味地傳授理論知識,缺乏與大學生溝通和情感交流,學生就會形成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感和層次感。
1.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創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率的需要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所謂的教學,本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相互統一,離開了另一方都失去了意義和價值[2]。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中,師生的關系則是連接“教”與“學”知識的傳輸紐帶。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制約著知識傳輸的質量和功能地發揮。如果師生關系融洽,老師和學生雙方保持經常性地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彼此都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則思想政治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知識掌握都會更加的順利,教學過程也會更加愉快。相反,如果師生關系出現矛盾,將極大降低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將會受到阻礙甚至發展中斷,而教師的授課質量也會大大降低,影響思想政治的教授。
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途徑
2.1 教師方面
2.1.1 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位學生
在大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拋棄只關注表現好,發言積極的學生,而經常忽略課堂表現差,默默無聞的學生,這是師生關系的大忌。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用平等的眼光和態度對待每一位在座的學生,爭取給予每位學生發言和表現的機會,發言后及時用肯定和贊揚的語言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肯定,使學生增加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對于課堂表現差,喜歡坐在教室后面默默無聞的學生,教師一定不能忽略了他們,而是要刻意得點他們起來回答問題或者發表意見和想法,增加他們課堂的參與度,否則,教師對他們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將永遠失去這些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親近感。
2.1.2 采取生動的教學方式
思想政治課程本就是理論性很強的科目,如果教師采取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時間一長,課堂教學難免枯燥乏味,學生必定會產生排斥情緒。因此,思想政治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方式,以大學生為學習主體,把教師自身放在指導者的位置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2.2 學生方面
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程中,要端正學習態度,擺正位置,主動地像教師學習,在遇到問題時,要勇敢地像思想政治老師請教。課余時間,學生要善于主動找老師聊天,進行思想和情感方面的溝通,并悉心誠懇地聽從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人無完人,教師雖然起著表率作用,但他們也是普通平凡的人,因此,學生在發現教師出現失誤時,要盡量去理解和尊重教師,不能因為教師一時的失誤就完全否決教師的整個教學。
3 結語
在大學思想政治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新形勢下的大學教師,要充分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需求,堅持一個都不落下的原則,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博得學生的愛戴。學生也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向思想政治教師敞開心扉,進行誠心的思想溝通。只有通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學質量,進而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一、課前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需要準備,教師應備課,而學生應預習。教師課前備課是為了能夠在課堂上準確清晰地向學生轉達課本的重點,幫助學生掌握教材的要點及方向。學生預習,是為了在開課前,預先對教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學生通過預習可以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并在對教材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以后更好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掌握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查缺補漏。但是,現在的很多學生卻并不重視課前預習,作為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并作出相應規定要求學生完成,具體可分以下幾點:
1.明確預習的范圍和重點
教師應在課前明確指出需要學生預習的課程范圍,注明重點并圍繞其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認真思考。
2.提出預習的目的
教師應當讓學生知道預習的目的,例如要求學生通過預習,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及重點、難點,而非只是通讀一遍完成任務。
3.提點預習的方法
教師在要求學生預習的同時,應該交予相應的方法要點,例如讓學生預習時自行標注重點、難點,在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思考,未能解決的標注后留到課堂上詢問教師等,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為了保證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應予以必要的督促與檢查措施,如筆記的檢查、課前提問等。
二、課堂之上
課堂是教學的中心環節,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應當予以重視。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實例的講解,而非照本宣科,防止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導致興致怏怏、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課程環節中,教師還應注意與學生的互動,可以采取提問、分組討論等方式,引發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
1.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保證聽課質量的重要條件。只這樣學生才能跟上教師的進度,抓住教材重點、解決難點,從而提高聽課質量。只有集中精力,學生才能作好筆記,為課后的作業和應考復習打下基礎。
2.“聽”“看”“思”“記”結合
“聽”即要求學生認真聽教師的授課內容,學生只有認真聽課才能掌握教師傳授的知識。“看”是要求學生注意看教材、黑板或多媒體的內容去了解課程內容,看教師的手勢和眼睛去體會教師想傳達的意思。“思”是指學生在跟上教師授課思路之余,還要勤于思考,發現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做到不僅是學會記憶,還要懂得思考?!坝洝笔侵笇W生應該認真作筆記,在教材上相應地方記下要點、做好標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即便課堂之上記得再牢,也難保課后遺忘,“記”不單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本的記憶與理解,也能作為備案在將來應考復習之時有所作為。
只要將“聽”“看”“思”“記”很好的結合起來,不僅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輕松不少,并且對于學生對課本的理解、記憶、掌握以及日后面對考試都大有益處。
3.注意方法
學生的學習,不光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好每一步,還應當注重完成這些要求的方法。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在全力以赴之后帶來成功。
(1)聽
在聽課的時候,學生應該注意教師對重要問題的講解分析、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的答案、重要的名詞和概念等,而非漫天撒網,一字不漏。
(2)思
學生在聽課時要跟隨教師的思路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特別是那些重要的與現實聯系緊密的問題、容易混淆以及易引起爭議的問題。
(3)記
學生在做筆記時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點,要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切記主次不分、語意不清,也不要一字不落地照搬。
三、課后復習
1.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主動地回顧課程的內容,加深理解,鞏固記憶,掌握課本上的重點與難點。
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應有針對性的選擇與教材重點、難點相關的題目,讓學生在平時的作業訓練中,逐步學習并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與路線。長此以往,不禁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期在考試中得到一個好成績;還可以有效的鞏固復習課本知識。
2.應考復習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3-073-03
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承擔對在校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任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內部,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一、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關聯性與相對獨立性
1.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銜接性與連續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完成教育目標,共享教育資源,共用教育載體,兩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
(1)兩者的教育主體具有交叉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是整個教育過程的組織者、教育活動的實施者,教師的教育方法和自身素質直接影響教育效果的好壞。在大多數高校,從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也承擔研究生公共政治課;在個別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由部分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組成教學小組共同完成,這既是對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本科學生在課堂上近距離地感受名師風采,同時,也有利于增強本科生對理論的學習興趣、了解前沿問題,增加本科生政治理論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本科生是高校中思想最活躍的群體,研究生的思想問題在本科生身上也有反映,從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與本科生接觸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困惑和容易出現的問題,便于集中應對。教育主體的交叉性,有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本科生與研究生共同發揮作用,使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支撐、相得益彰。
(2)兩者的教育內容具有銜接性。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間既不是簡單重復,更不能彼此孤立,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深化與提升。如果沒有本科階段對理論的“認知”與“識記”,不可能有研究生階段的“運用”與“創新”。在具體的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本科生的“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與碩士研究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有重合,前者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要預留充足的空間,重在講清楚講明白,后者要針對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講深、講精,注重思考和提升。這樣既能保證教育的連續、深入,避免出現炒冷飯或者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生搬硬套地復制到研究生教育中去,不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也容易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3)兩者的教育效果具有互補性。沒有高質量的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難達到應有的水平和效果,高質量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以及師資隊伍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環境大致相同,兩者共同分享校內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載體。本科生群體的課余時間較多,組織和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以本科生為主體的校園廣播、主題教育活動、校報等校園媒體營造的教育氛圍則有利于強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生群體普遍比較成熟、沉穩,他們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方式與本科生不同,他們通過定期舉辦學術論壇、讀書報告會、參與網上時事論壇討論等形式能夠帶動本科生的政治參與熱情,引導本科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另外,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能夠吸引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參與、加強互動,在教育效果上優勢互補。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性與獨立性。
(1)兩者的教育層次不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從屬于高等教育范圍內,但是,兩者所處的教育階段不同,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不同,本科生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研究生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兩者在教育體系布局、課程設置、教育方法、教育體例以及各自的功能定位方面都有區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比較長,內容更加豐富、教育渠道和教育載體更加多元化,而研究生教育更強調“管用”,側重“少而精”,而且,兩者在教育層次上的差異不是高和低的差別,而是高等教育目標指導下具體的教育階段的差異,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既不能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去拔高本科生教育,也不能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去應付研究生教育,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并不妨礙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2)兩者的教育對象不同。分析教育對象的思想現狀和心理特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起點,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自主意識較強,思想開放、個性鮮明,容易受到改革開放的影響以及多元社會思潮的沖擊;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體集群性較弱,群體內部異質性較強,比較分散,經常以個體為單位活動,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失衡現象,心理壓力普遍較大。另外,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年齡階段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對理論的需求程度和接受程度也存在差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意識到這種差異性,針對不同教育群體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對策,體現教育的針對性。
(3)兩者的具體教育目標各有側重。從宏觀上來說,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都以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目的。但是,由于教育對象的差異、教育階段的不同,兩者的具體教育目標也各有側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規范言行、提升道德水平,在理論教育方面,強調學生要“知道”“懂得”,能夠感受到的魅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提供科學的思維工具,緩解心理壓力,塑造健康人格,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人才,在理論教育方面,強調要“知其所以然”要“透徹”,能夠用解釋現實問題,驗證的真理性。當然,兩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只是各有側重,有所區別。
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兩者的相對獨立性,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司其職”,保證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兩者的區別容易被忽視,出現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一種表現是質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認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無或者根本沒有必要。長期以來,有學者認為研究生年齡普遍偏大,思想較成熟,自主意識較強,社會化程度較高,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趨于成熟,而且,一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已經接受過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大。這種觀念導致對研究生疏于管理,認為學習和學術研究才是研究生教育的全部內容。另一種表現是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直接復制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認為兩者的教育背景、教育環境相同,本科生遇到的問題在研究生身上也有反映,忽視了研究生群體的特殊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中的作用也沒有發揮出來。這兩種表現的后果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嚴重向本科生傾斜,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人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導致研究生處于“散養”的狀態,思想困惑與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關注和解決。研究生黨團組織的作用被弱化,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而且,與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相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明顯滯后,存在很多空白點,研究空間很大。
2.忽視兩者的聯系,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彼此孤立。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從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和極大的交流空間。然而,長期以來,受到本科生在校人數比例較大以及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處于彼此分離、各自為戰的狀態,出現了一強一弱、一重一輕的態勢,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溝通。一種表現是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給研究生教育更多的預留空間,教育目標與本科生實際相脫節,超越教育階段,出現大而全、假而空的傾向;由于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機制,導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全局意識,在教育過程的設計中不是從本科生教育的薄弱環節出發,給予必要的補充和強化,而是重復教育,碩士研究生的教育部分地與本科生重復,博士研究生的教育部分地與碩士研究生重復,導致研究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可度降低,僅為了賺學分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感受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和實用性,收效甚微,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另一種表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對策的選擇上缺乏必要的銜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做好“啟下”的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有效地“呈上”,兩者之間出現斷層,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大打折扣。
3.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自存在的問題使相互支撐受到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本科生階段不可能完成全部的教育任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重復本科教育的工作,兩者之間需要相互支撐、相互滲透、相互配合。但是,兩者自身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局限性使得彼此之間的支撐作用受到制約。一方面,在改革開放以及西方社會思潮影響的背景下,青年學生群體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尚未完全建立,還處在由傳統向現代的過渡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不夠多樣化,教育對策顯得被動、滯后,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似有實無,適應超越規律得不到相應的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這些問題不僅降低了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消極影響。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環節,部分高等學校存在重視程度不夠,領導體制和工作體制尚不健全,缺乏相應的專職工作隊伍,條件保障還不完全到位。特別是面對研究生規模擴大、培養模式和管理方式發生變化的新情況新要求,還缺乏積極應對的有效辦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仍然處在調整中,輔助教材建設還不完善,研究生導師的作用以及研究生的自我教育亟待加強,這些因素限制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中的作用,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和提升作用不明顯。
三、理順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對策
1.尊重相對獨立性,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加強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同等重要,并非可有可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會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果。要改善目前對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失衡的現狀,認真學習關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適當增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相應的政策指導、持續的資金支持、具體的制度建設以及師資力量的保障。第二,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以新一輪課程調整為契機,緩解原有課程設置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具體而言,與本科生課程要體現吸引力和豐富性不同,研究生課程要體現思想性、學術性、時代性和實效性,要重點解決碩士研究生課程與本科生課程內容部分重復的問題,在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中為博士課程預留空間,保持課程體系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加強不同層次的課程之間的聯系,本科生課程與研究生課程之間要體現出梯度。研究生課程要對專業課程具有滲透性,重視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學有所需,學有所用”。在輔助教材建設上要體現出時代性、前沿性和實用性,不回避理論難點以及時事熱點問題,能夠有助于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對課程選讀篇目要做基本規范,避免盲目膚淺或者與時代脫節。第三,重視研究生的社會實踐教學環節。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發揮研究生黨團組織、專職輔導員和研究生導師的教育作用,鼓勵和引導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尤其重視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這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
一、企業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現狀
就目前企業發展實際情況而言,企業人事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均不是十分理想,仍舊有一定問題存在。首先,企業人事管理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均停留于形式層面。在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在很多管理層人員及工作人員看來,思想政治工作屬于政工部門責任,而人事管理工作屬于人力資源部門責任,兩者之間并無共通性存在,僅僅屬于兩個部門,兩者之間不能同時實施并未能夠進行有效溝通,缺乏充分配合。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人事管理之間。在目前企業運行過程中,在很多人事管理方面的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并未能夠符合實際需求,與企業人事管理工作相比明顯比較落后,未能夠在企業人事管理中較好融入。再次,目前很多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未能夠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其具體表現主要就是在企業中注重業務發展而輕視隊伍建設,注重要求而輕視管理,注重員工使用而忽略員工培養。此外,思政工作能力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有些員工對于思政工作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往往忽略對于相關知識積累及思政工作能力的提升。
二、企業人事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一)企業人事管理工作與思政工作存在共通性。對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其所指的就是企業管理人員,對于企業員工思想上存在的疑惑及矛盾,通過實行科學宣傳,以正確方法將員工思想上存在的問題解決掉,使員工能夠形成正確觀念,確保員工在實際工作中能夠以積極心態投入,其屬于一種教育疏導工作,目的是實現員工全面發展。對于企業人事管理而言,其主要就是通過相關管理體系,有效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促使人才藝術應用能夠得到最優化效益,從而使企業能夠實現規范化及科學化發展。因此,企業人事管理工作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需要完成的基本目標方面存在共通性,同時兩者的作用對象及基本手段也存在共同點,如兩者均以員工為作用對象,均是通過對員工思想產生影響,有效激發員工積極性,使員工行為得以轉變,同時兩者均需要借助企業文化及企業環境等載體使基本目標得以實現。
(二)在思政工作開展中人事管理屬于重要載體。在企業實際發展過程中,企業人事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在企業人事管理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屬于強有力支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可有效激發員工思想積極性及工作積極性,有效發掘員工潛力,這在員工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重點內容。在企業人事管理方面,不能單純依靠制度體系及高層命令,而是需要對管理方法進行不斷創新,以更加科學規范化的現代化方法實行管理,可使企業員工思想行為更好協調,促使企業人事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人事管理工作開展中,兩者之間需要相互借鑒,優先考慮員工利益,以員工基本問題的解決為著手點,在企業人事管理中促使思政工作水平提升,在思政工作中對人事管理進行完善。
(三)在企業人事管理中思政工作為重要基礎。在目前企業發展過程中,思政工作占據重要地位,企業高層、領導者及員工均需要清楚認識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員工思想,使員工思政工作得以更好完善,在員工積極向上思想的基礎上,才能夠營造良好和諧環境。在目前企業改革背景下,企業中出現的各種矛盾也越來越多,導致人事管理面臨嚴峻挑戰。對于目前企業人事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及挑戰,通過對思政工作原則及方法進行利用,可使員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員工矛盾得以緩解,從而使人事管理得以更好開展。
三、結語
在目前企業人事管理工作開展中,思政工作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因而為能夠實現人事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作為人事管理工作人員,需要清楚認識思政工作與企業人事管理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對兩者之間關系進行充分把握分析,為兩者能夠實現有效融合提供支持與依據。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9)-08-0085-02
實施以思想教育服人和以心理教育感人的雙重影響,以情感溝通促進理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融入大學氛圍;迫切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給與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將為整個大學階段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也有利于大學生在以后的整個人生道路上順利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加強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這對于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學校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教育。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是這個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必須根據新生的特點,有的放矢地做好新生思想引導工作,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順利完成由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為整個大學期間的學生思想政治
工作,乃至為學生以后的大學學習、生活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大學一年級新生常見的困惑
1.對新的生活環境的不適應
“大一”新生入學年齡一般在18歲左右,處于未成年向成年人的轉折時期。而他們從小沒有遠離過父母,大多數人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他們現在需要獨立處理吃、穿、用等原來被父母包辦的各種生活瑣事,會一時難于適應。[1]剛離家的大學新生,由于缺乏理財觀,自己隨意支配生活費,超前、過度消費,大學生中入不敷出的大有人在。有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大學生平時消費來源來自父母,越來越多的學生月消費都在千元以上,在錢不夠用時,更有少數學生開始使用銀行信用卡透支。另外,學生生活習慣各不相同,部分學生不能忍受他人的不良習慣,也不喜歡本應自我決定的作息時間被限制,由此產生了對環境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常表現為戀家、失眠、郁郁寡歡、自閉等。
2.對人際交往的困惑
“大一”新生從不同的環境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大學,組成一個新的集體,由于性格、經歷、習慣的差異,往往很難迅速融入這個新集體中。部分學生在經過幾次交際后,發現這個集體中沒有與自己趣味相投的朋友,于是從思想和行動上就把自己獨立于集體之外。這很容易導致他們時常會產生與人交流、與人相處等許多困惑,感到自己活得比同學累許多,乃至產生自閉等心理疾病。常表現為獨來獨往、不與班級或宿舍同學交流、對情緒和情感的控制能力較弱、容易被他人的一句話傷害等。
3.對自我專業學習的困惑
大學與中學在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學的在課程設置上,都是一貫制。為了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學生往往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幾門主要課程上。而大學每一學期都要開設好幾門不同的課程。不少學生對大學課程仍沿用不適用的中學學習模式,結果造成學習上疲于應付,學習成績不理想。在學習內容上,中學時一堂課通常只講一小節內容,而大學則要講幾節,甚至幾章。不少學生適應不了這種快節奏的學習形式而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在學習方法上,中學階段主要是應試教育,老師不厭其煩地輔導,學生則被動地接受。而大學階段強調以自學為主,課余時間較多。面對大量的課余時間,一些學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去充實和完善自己,表現出空虛、無聊的情緒,產生莫名的煩惱。他們在此時往往會產生很大的失落感,對學習產生焦慮情緒,有的甚至會自責、自卑、自暴自棄,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4.對人生目標缺失
人生目標這一非智力因素對大學生成才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生目標會為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中找出確定性,不為外物所動搖;在茫茫人海、紛繁復雜的生活中,人生目標會指明前進的道路和奮斗的方向;在生活和奮斗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人生目標會自己激勵,克服困難,繼續前進。但是,人生目標的缺失,卻會在許多大學新生的身上表現出來。大學新生在考上大學以前,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這是他們在整個中小學階段奮斗的最大動力。而考上大學以后,這種維持了十幾年的奮斗目標就不復存在了。在這個時候,大學新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目標迷失。在這種情況下,新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或者有的新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太感興趣,以致出現厭學情緒。
三、提高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與有效性的措施
1.充分認清教育對象的特點
8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學新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一起成長起來。隨著物質條件和社會實踐的豐富以及互聯網的影響,他們受環境影響較大,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時又缺乏長遠規劃,易感情用事。再加上一直以來他們都在父母的悉心照顧和親戚朋友的關心和愛護下成長,他們在中學往往就是較好的學生,自我定位較高,成才欲望非常強,但社會鍛煉太少,幾乎沒有受過困難和挫折,缺乏艱苦奮斗的品質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心理發展還在走向成熟,較易出現情緒波動。因此,充分認清大學新生的各種特點,針對性地對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方能收到實效。正確認識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流,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和不夠適應的方面,把握工作重點和突破口,以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引導新生堅定理想信念,明確發展目標
作為一名現代大學生,就是要把修身和做人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大學新生可塑性強,要抓住時機,在學生才進大學期間,幫助其確定堅定的人生理想與信念,引導大學新生勤于修身,學會做人。[2]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質,把自己培養成為符合時代精神的國家棟梁之材。
3.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環境
從新生報到至軍訓開始前的這一時段,工作目標可以設定為熟悉學校環境與加深學生對學校、集體的了解,形成初級歸屬感。
首先,對校園軟硬環境的熟悉。校園硬環境主要是指對關系到學習生活的校園環境、硬件設施及其可提供的服務等。校園軟環境主要是指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包括學籍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等。對環境的熟悉可以通過講座、參觀、與高年級學生交流、知識競賽、個案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其中,針對軟環境的制度教育需要長期進行,不可一蹴而就。這不僅僅有利于學生迅速適應校園生活,更是對教育管理者未來規范管理,做好預防性工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次,培養歸屬感。歸屬感是一種集體的凝聚力,是化解新生心理問題、解決現實困難、提供心理扶持的情感力量。首先要強化對學校、院系和專業的歸屬。通過邀請各級領導與老教師對院系歷史、專業特色、發展前景、師資狀況、培養方式等進行介紹,消除陌生感,增強親和力,幫助新生穩定專業思想,建立初步認同;其次要強化對本班集體同學的認同與歸屬,這一情感歸屬在新生適應期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多種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在競爭中加強自我意識,加深同學之間認知與了解,讓他們在短期內相互熟悉,學會在同伴中尋求合作與幫助,初步建立對班集體的認同與熱愛。
4.加強心理指導和心理咨詢。大學新生的心理已經有了一定的閉縮性,加上對心理咨詢的不了解,他們即使遇到心理問題,也往往不會主動尋求心理幫助。因此,大學的心理指導和心理咨詢活動不能“守株待兔”,而要主動出擊,積極了解學生的心態,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早以積極措施實施心理干預。通過團體心理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形式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活動,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及時掌握和反饋大學生思想動態。排除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困擾,恢復心理平衡,更好地發揮個人潛能;同時構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有針對性、多層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構建必修課與選修課、課堂講授與心理訓練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3]實踐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困惑主要是成長中的困惑,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低年級。針對大學新生,開設的專題講座和報告應有所側重,主要解決其適應性困惑,使其能很快地融入集體。
綜上所述,特別是針對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大學新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效果上是相互促進的,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生中發揮導向標的作用;新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初步確立,又可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在高等教育階段是大學生邁向社會階段的第一步,新時期的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徹在新生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有針對性地給予其指導,幫助其明確目標,學會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生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