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會現狀匯總十篇

時間:2024-03-21 11:48: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法治社會現狀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法治社會現狀

篇(1)

通過問卷調查法,對上海體育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2012—2014屆社會體育專業畢業學生就業狀況進行統計。共隨機發放問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187份。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上海市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職業選擇現狀

近幾屆社會體育畢業生的就業方向較分散,崗位主要為:教師、公務員(以警察為主)和街道工作人員、經營性健身場所以及體育用品銷售及咨詢公司、體育拓展培訓公司,還有一部分自由職業者和待業者。其中就職于學校、經營性健身場所以及體育用品銷售及咨詢公司、體育拓展培訓公司的畢業生數量占比重較大,分別為39.50%,8.00%和14.43%。總體來看,有61.93%的畢業生從事了與社會體育相關的工作,其中約六成選擇了體育教師職業。還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38.07%)從事與體育無關的工作。

2.2上海市中小學對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程度

據數據反映,全國2013年中小學體育教師缺口達到30萬,上海市的教師空缺尤為明顯。從各中小學得到的信息反饋了解到,對于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各中小學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需求量。但這僅僅是對代課老師的需求,由于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并無教師資格證,所以大部分并不能繼續在中小學里從教。且從2016屆開始,全國采取教師資格證統考制度,師范類專業畢業后也不頒發教師資格證,這代表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也將和社會體育專業一樣,面臨著畢業后沒有教師資格證,無法進入中小學任教的尷尬場面,這意味著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在教師崗位上與其將有同等的競爭力。

2.3相關體育產業公司對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程度

根據據企業訪談,以及在上海優客策劃素質拓展公司實習期間,親身體驗了解到,社會上得到一些體育咨詢公司、素質拓展公司以及體育用品銷售公司,雖然近幾年取得較為快速的發展,但隨著類似公司企業,團體組織的增加,競爭壓力正在逐步增加。因此,對于從業者的要求增加,雖然就業崗位還存在較大缺口,但對于應聘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提升自身能力。這不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學校在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等方面的支持。

2.4影響社會體育專業就業的重要因素

如今由于高校的擴招,生源大面積提高,而相反的,生源質量隨之下降。一部分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身體素質達不到成為一名體育類專業學生的要求,導致在本科四年的專業學習中并不能很好地駕馭。因此專業技術能力的缺乏導致了應聘時專業素質不夠硬,從而就業難度加大。此外還有部分大學生對畢業后的期望值過高也影響到了其畢業后的就業順利度。此外,社會體育學生的外語水平、計算機水平等理論知識水平狀況也令人堪憂。因此,畢業生的個人競爭力的高低水平是影響其就業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3結語

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逐漸增加,社會上的相關崗位無法容納過多的社會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并且社會對畢業生專業技能的需求期望值超過了畢業生本身的能力;高校擴招導致生源質量降低,同時伴隨著的是教學質量下降;學生沒有在大學四年中重視自己專業技能的達成,也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導致面臨畢業無事可做;大學畢業生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就業觀念造成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難。

作者:吳熔 單位: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馳騁,唐金根.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性研究———社會需求為導向、微格培訓強技能[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48-50.

篇(2)

改變“婦女工作婦聯做”的工作格局,在用好婦聯自身資源以外,充分發揮“聯”字效應,鏈接、整合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實現婦女工作力量的社會化。密切關注市政府關于政社互動和購買服務的政策動向和趨勢,2012年年初,在__市首屆公益創投活動正式啟動之時,實施了女性社會組織“倍增計劃”,加快孵化培育具有婦女兒童和家庭服務經驗的女性公益組織。按照“將自身條件成熟的工作實體規范提升一批、根據工作需要注冊一批、將有需求的社會組織培育孵化一批”的思路,培育孵化女性社會組織14家,其中行業協會類、興趣類組織4家,公益服務類10家。其中,包括和深圳社會組織合作組建全市第一家面向家庭提供綜合服務的專業社工機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培育以“一助一”為主要形式的純公益服務機構——“__愛心幫困服務中心”、孵化以繪本閱讀、親子教育、兒童成長服務為特色的專業機構——“__社區兒童事務中心”。2013年,實施“女性社會組織成長計劃”,按照“誰為婦女兒童服務,我們就服務誰”的理念,率先成立運作縣級女性社會組織指導服務中心,通過在婦聯機關增加業務科室職能、配備專人負責以及和專業的社會組織孵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大力建設集孵化培育、資源鏈接、協調指導、能力建設和項目合作開發等綜合服務于一體的女性社會組織支持平臺。中心設立以來,較好履行了對女性社會組織的代管模式,健全完善了工作溝通、項目督導、培訓交流和服務監管等工作機制,促進了女性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強化了婦聯的樞紐服務功能,推動婦聯組織從“婦女群眾的娘家”向“女性組織的娘家”拓展。

2.著力推動婦女工作專業化發展

學習借鑒社工服務之長,以嵌入式專業服務補充婦女工作、激活婦女工作,帶動婦女工作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一是加強社工知識學習培訓,引導婦聯干部轉變工作理念。先后邀請深圳市婦女社會工作專家來__為全體鎮、村基層婦聯干部開展社會工作實務培訓;邀請__愛德社會組織培育中心老師指導進行項目策劃專題培訓;發動基層婦聯干部參加社工專業進修和職業水平考試;鼓勵吸納專業社工人才成為基層婦聯組織的兼職人員,要求每個區、鎮婦聯要和一個以上專業社工團隊開展緊密型合作。二是探索開展“微創投”項目。組織舉辦了全市婦女兒童家庭公益服務項目創意大賽,以“微創投”的形式鼓勵全市女性社會組織圍繞新形勢下的婦女兒童、家庭需求開展調研和項目創意,成功征集項目48個,最后有12個項目成為優勝項目并獲得了實施的資金支持。

3.著力規范婦女工作項目化運作

依托社區、立足家庭,重點圍繞外來人口社區融入、女性素質提升、情緒疏導、親子關系、青少年成才服務等相對集中的需求,借鑒社工服務模式先后策劃開展了“曬曬我家的幸福生活”、“新__女性幸福禮包”、“和諧心靈企業行”、“七彩夏日”、“關愛小候鳥”、“單親母子增能計劃”、“鹿城親子閱讀計劃”等一批重點工作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連續三年策劃開展 “關愛小候鳥”項目,在全社會激起很大反響。此外,還把項目化運作的工作思路延伸到區鎮、街道社區婦女工作,將“基層婦聯每年培育實施不少于4個由女性社會組織實施的婦女兒童公益服務項目”的要求列為婦女工作考核內容,鼓勵基層婦聯創造條件培育發展女性社會組織,并幫助她們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發揮服務婦女兒童發展的作用,基層女性社會組織呈現出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可喜局面,活力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基層婦聯和女性社會組織普遍感覺到工作的價值感得到增強。

根據__市婦聯于2014年6月對全市女性社會組織建設情況開展的調研顯示,目前__市女性社會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女性公眾參與意識相對不強。我國長期實行的“大政府、小社會”行政管理體制,使得婦女群眾對社會組織的地位、作用等問題理解上存在偏差,對社會組織的發展規律認識不足,對新形勢下社會組織發展的意義、發展趨勢以及功能作用認識不到位,婦女群眾的公眾參與意識雖然在逐漸強化,但相對而言仍舊不強,其自發成立的社會組織大多停留在興趣愛好層面,真正有意識參與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很少。

2.女性社會組織自主性不足。__市的各級各類女性社會組織的建立和發展,主要是基于婦聯、街道、社區等主管單位的推動,82.2%的被調研婦女組織是由主管單位牽頭成立;57.7%的被調研婦女組織主要負責人是主管單位工作人員;73.2%的被調研婦女組織開展活動的場所,是由主管單位無償提供;60.1%被調研婦女組織的活動經費,由主管單位提供,并且有47.1%被調研組織的表示,主管單位提供的經費占組織全年工作經費比例80%以上。

3.女性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能力不足。一方面,面對社會和組織轉型給婦聯工作帶來的新挑戰,各級婦聯干部、尤其是基層婦聯干部知識和能力儲備滯后,工作方式方法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對社會組織開展工作無法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服務;另一方面,女性社會組織大量的都是以興趣愛好為結合點的社區組織,真正能承接政府讓渡職能的女性社會組織數量極少,而且有77%的被調研組織認為,自己的組織目前還沒有承擔政府讓渡職能的能力。

為進一步促進形成女性社會組織建設在全市蓬勃發展的態勢,結合調研情況,提出建議如下:

1.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積極爭取民政部門對女性社團組織放開業務主管單位登記條件,爭取建立合作孵化、共同培育女性社會組織的工作機制,在全市上下爭取實

現女性社會組織登記后抄送婦聯備案,公益創投項目中涉及婦女兒童服務的項目抄送婦兒辦備案的信息互動機制。積極爭取民政部門在政策支持、人才建設、項目運作等方面向女性社會組織傾斜,為女性社會組織的發展營造良好氛圍。2.建立新型服務機構。鼓勵市、區鎮成立女性組織指導服務中心,依托民政部門對社會組織建設的扶持政策,調動各方資源,為創辦初期的婦女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提供各類資源支持;充分發揮培育、指導、服務“三位一體”的作用,加強對女性社團的管理和服務,培育一批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公益慈善類女性社會組織,參與承接政府讓渡公共服務的競爭。

3.培育專業工作隊伍。一方面,對組織的負責人及有關人員開展培訓,提升社會組織成員的社會化工作專業素養,使組織成員掌握基本的組織技能,不斷積累,不斷發展,通過組織人員的專業化,提升組織服務和活動的專業化水平,不斷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和婦女群體需求的提高;另一方面鼓勵婦聯干部、社區干部報考社工師,學習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提升基層婦聯干部聯系、指導各類社會組織,并積極投身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的能力。

篇(3)

緒論

基層社會組織是指在城市所轄的區、街道以及社區范圍內,在農村地區的縣及縣域以下的鄉鎮、村落范圍內,以城市居民或農村村民為成員、以一定地域為活動范圍、以滿足其成員的不同需求為目的、由基層群眾自主成立或參加的從事經濟、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環保、慈善等活動,具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獨立性、志愿性、公益性、服務性及區域性的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①。基層社會組織包括基層社會團體、基層民辦非企業單位,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公益慈善協會、社區服務協會等,其中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是縣域基層社會組織的一個重要模塊。

通過對襄陽市襄州區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調研,認真總結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中的特點與問題,以此為出發點來研究全國縣域基層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并為未來縣域基層社會組織的發展之路總結經驗,更好地發揮基層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一、襄州區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發展狀況

襄州區隸屬于湖北省襄陽市,位于湖北西北部,漢水中游,地理位置并不優越,區域優勢也不明顯。近幾年來,區政府根據中央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逐步建立起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較之其他類型的基層社會組織,規模數量更加客觀,發育更加充分。但是,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仍未獲得大發展。本人就襄州區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進行了調查統計,通過對調查情況表的分析研究,了解到襄州區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中的特點。

(一)、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服務領域局限于傳統行業。

本人共調查了襄州區44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其中服務領域覆蓋面小,主營項目多為種植業,占比59.09%,養殖業占比20.45%。第三產業(除了種植業和養殖業)占比20.45%(見圖1)。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糧食加工收購項目,少數涉及植物保護等農村新興產業,種植業仍是襄州區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絕對主體。

(二)、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成立時間短,屬于新興的基層社會組織類型。

襄州區44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中,2008年和2009年注冊成立的各有1個,均占比2.27%;2010年注冊成立的有5個,占比11.36%;2011年注冊成立的有3個,占比6.82%;2012年注冊成立的有5個,占比11.36%;2013年注冊成立的有12個,占比27.27%;2014年注冊成立的有17個,占比38.64%(見圖2)。其中,2010年以后注冊成立的專業協會有42個,占比95.45%。襄州區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在近五年里才正式注冊成立,發展起來。

(三)、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發展規模小,成員構成不合理。

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服務領域越來越廣,影響力不斷壯大,但組織的正式成員仍未有突破,襄州區的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人數均不超過8人,而成員構成主要是領頭人的直系親屬或者村委干部。根據調查數據分析,成員數量為5人的協會有30個,占比68.18%(見圖3)。

(圖1)襄州區農村專業協會項目分類(圖2)襄州區農村專業協會成員數量

(圖3)襄州區農村專業成立時間

二、縣域基層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

縣域基層社會組織,是伴隨著新世紀的社會建設的推進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其發展狀況呈現出以下重要特點。

(一)、基層社會組織成員構成不合理。

調查了解發現,部分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都是掛名成立,其存在只是為了滿足政府的政績“面子”,領頭人有可能是村委書記或村干部,組織成員則是領頭人的兄弟姐妹、兒子女兒等近親。我國目前大部分基層社會組織的發展規模較小,在編人員少,兼職人員多,同時還要兼顧其他工作,導致工作效率低,無法配合好基層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工作。組織成員學歷較低,從事基層社會組織的動力不是一腔熱血,而是生活壓力所迫,工作被動。

(二)、基層社會組織宣傳不到位。

作為近年來才出現的新型社會組織,基層社會組織還處于萌芽階段,發展時間短,缺少公眾認知度,目前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及輿論媒體對城鄉基層社會組織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沒有認識到基層社會組織所開展的社會活動及提供的社會化服務對于基層社區建設以及滿足于豐富居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積極作用。由于缺少社會的廣泛宣傳得不到社會公眾的理解,基層社會組織也難以取得來自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三)、基層社會組織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

雖然政府積極引導基層社會組織的發展,但是沒有出臺專門的實實在在的扶持政策。例如,我國沒有專門的社會組織稅收優惠政策,更多的是散見于各種法規條文之中,許多基層社會組織無法像公辦學校一樣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城鄉基層社會組織在加強社區建設、養老助殘、農村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由于多種原因許多基層社會組尚得不到來自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支持。

(四)、基層社會組織登記注冊制度不完善。

雖然基層社會組織的量和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我國尚未出臺針對基層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規定,基層社會組織的登記注冊流程復雜,申請登記基層社會組織必須要業務主管單位同意。而我國《行政許可法》實施后,部分業務主管單位由于沒有了收費等許可權,態度消極,不愿意充當業務主管單位角色,許多基層社會組織因此而無法登記。另外,一些基層社會組織由于規模小,達不到《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所規定的登記條件。上述原因導致了很多基層社會組織處于“非法”的尷尬局面。即使實行備案制度,也因為沒有法人資格,無法開立銀行賬戶,得不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往往無法得到應有的政府扶持和獎勵,難以做大做強。

(五)、基層社會組織的服務定位不清

大部分基層社會組織往往在較長的時間內從事寬泛的服務工作,服務領域覆蓋面很廣,但很難培育真正有規模和競爭優勢的項目。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主要局限于傳統農業,沒有站在一定的發展高度,做好協會發展的長遠規劃,由于社會發展的形勢、城鄉居民的生活需求、素質觀念的各異等方面影響,基層社會組織的服務領域方面既有共同之處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很難從中找尋到一個清晰實際的服務方向。

(六)、基層社會組織內部自身建設不完善。

許多基層社會組織屬于群眾自發性組織,沒有明確目標,沒有具體任務,沒有固定活動場所,沒有規范的制度規章,隨意性較強,穩定性較低。部分基層社會組織會員成員構成不合理,專業人員嚴重缺乏,成員文化水平不高,年齡較大,服務社會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基層社會組織由于沒有固定收入來源,沒有大型的固定資產,又缺少運營經費,組織管理起來也非常不便。

三、有關縣域基層社會組織的啟示

基層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找準切入點,充分發揮基層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完善基層社會組織登記注冊制度。

適當降低基層社會組織在人員數量、資金數額、辦公住所等方面的登記條件限制,簡化登記程序等多種手段,及時進行注冊登記,把基層社會組織及時主動納入到民政部門的監管范圍,實施有效的監管。

(二)、健全完善基層社會組織的法律制度。

隨著基層社會組織的不斷發展壯大,目前,關于社會組織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組織發展的需要。政府機關要推動基層社會組織相關法規制定工作,開展基層社會組織立法研究,明確基層社會組織的法律地位,重點解決影響或制約基層社會組織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障礙,營造基層社會組織發展的良好環境。

(三)、加強對基層社會組織的政策扶持。

針對基層社會組織資金少、規模小的特點和經費嚴重缺乏的狀況,打破常規,探索創新,制定切合其實際的扶持政策。一方面要實行稅收優惠和費用減免政策,基層社會組織的非營利性收入應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在待遇平等稅收優惠財政扶持項目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要在政府資助和社會捐贈的基礎上,通過多方籌資建立社會組織發展專項基金,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長遠而充足的資金保障,給予部分基層社會組織直接減免或給予相關補貼,事后的補助對大量底線生存的基層社會組織而言可望而不可即。

(四)、積極培養基層社會組織專門人才。

招募專業人才,吸引年輕會員,提高基層社會組織的專業化水平。積極開展對組織主要負責人及管理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培訓,提高基層社會組織負責人的管理水平。要積極打造基層社會組織的交流學習平臺,通過舉辦培訓班、座談會、經驗介紹會等形式,加強基層社會組織負責人的業務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培訓,提高負責人的素質,更好地為基層社會組織的發展服務。在社會工作開展較好的地區,可以探索嘗試為那些提供社會公益性社會服務的基層社會組織配備專職的社會工作者,增強基層社會組織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服務力量。

(五)、加強基層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建設。

針對基層社會組織組織制度不健全、活動開展不固定、經費管理不規范、日常管理不民主以及缺少組織管理專門人才等問題,民政部門和業務主管單位既要強化對基層社會組織的制度化管理,幫助其建立健全各項組織規章制度,包括民主決策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考核獎懲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接受捐贈公示制度等等,完善內部管理制度。要按照自律與誠信建設的要求,逐步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其社會形象。(作者單位: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注解

①陳為雷. 新時期基層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研究[J ] .理論前沿,2011.10

參考文獻

[1]王艷波.構建限于社會組織發展的環境條件[J] .慈善事業,

[2]魯可榮. 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狀況調查分析[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3

篇(4)

近日,由現代裝飾雜志社主辦的《現代裝飾》設計思潮會以“貴陽設計再出發”為主題的論壇會在貴陽溫莎會所成功舉辦。

活動由《現代裝飾》雜志社區域運營總監張志有主持。到場的嘉賓設計師有:貴州峰上室內外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曾濤、米物空間設計總監吳勇、貴州五加行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黃河、貴陽中人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杜建杰、貴州壹匠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熊勇、阮必工作室設計總監阮必、“ONE TOUCH DESIGN UMITDE”設計師Gerard Patje、重慶夏雨裝飾設計有限公司劉凌、呂謀設計裝飾設計師龍地等。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貴陽各位設計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和探討。整場論壇會圍繞貴陽現狀分析、設計師風格定位、設計公司經營管理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目前,在貴陽設計行業中,設計師們正釋放潛在能力、增添豐富創意、加快發展,加速推進貴陽設計在全國影響力的步伐。怎么樣使貴陽設計再上一個新臺階,獲得更廣闊平臺,這是貴陽設計師們所思考的問題。設計師劉凌和曾濤認為現今貴陽設計團隊在品牌營銷和推廣方面有待改善和提高。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出,設計師不僅要從營銷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要懂得自我營銷,不斷提升和推廣自我形象以及公司品牌,要懂得善于發覺和調節客戶、設計師、公司團隊三者之間的平衡點。一個好的團隊可以使設計師理念錦上添花。貴陽設計師們一致認同貴陽良好的設計氛圍和設計師之間的相互友誼。“貴陽設計同行很團結。”“阮必工作室”的阮必闡述了這一點,并指出:貴陽有很多有實力、優秀的設計師,但是沒有好的機會。尋求一個廣闊平臺讓貴陽設計提升到一定水平,傳承傳統文化,以團結為力量,發掘貴陽地域優勢,結合國外優秀作品,吸引更多優秀設計師參與進來,把貴陽優秀設計師推向全國,這是現在的貴陽設計師最大的愿望。對于貴陽設計師風格定位,黃河認為設計公司應該進行細分,結合自己風格做擅長的事情。吳勇對此持贊同意見,還提出自己的定位“要專做貴陽特色風格設計,符合當地人審美與消費觀。”來自“ONE TOUCH DESIGN UMITDE”的GerardPatie對貴陽的環境很感興趣,希望把國外的觀念融合到設計理念中。

本次論壇得到了貴陽設計師們的高度認可,與會設計師均倡議以后類似活動應該定期舉行,切實促進貴陽設計行業的發展。

篇(5)

一、該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實施現狀

該縣處河北省南部,屬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總人口6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3.8萬人,約占總人口的89.67%。2013年8月份―2014年11月間,筆者先后3次前往該縣實地調研。本研究就此調研,對我國欠發達地區的新農保制度做有限認識。

1.該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實施成果

該縣自2011年成為國家新農保試點縣后,工作成效顯著。目前,16―59周歲城鄉居民參保繳費人數24.1萬人,每年收繳保險費2500萬元,參保繳費率92.3%。城鄉居民60周歲以上符合待遇領取人數達7.7萬人,每年發放養老金約5000萬元,按時足額發放率達100%。

第一,明確保障措施。一是強化領導,精密安排。成立縣級及各鄉鎮(區)級領導小組,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系;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介,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宣傳工作。二是健全機構,夯實基礎。堅持做到“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四落實。設立農保股、農保所及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所,并提供相應編制;于本科畢業生中招聘50人,充實到各鄉鎮(區)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所;采購辦公設備,正常辦公經費全部納入縣財政預算;設立辦公室并增設專項社會保障便民服務窗口。三是搞好培訓,規范程序。分別對鄉鎮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工作。四是嚴格責任,保證落實。印發規范性文件,對業務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明確以“縣人社局牽頭抓總、各鄉鎮(區)具體落實”的工作格局,成立督導小組分片包鄉對各鄉鎮工作進行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確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實。

第二,參保人數及待遇領取人數逐年增加。從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和待遇領取人數上看,雖逐年遞增,但趨勢不太明顯。從參保人數看:2011年為300309人;2012年為308764人;2013年為313083人;2014年為319963人。從待遇領取人數看:2011年為60079人;2012年為67343人;2013年為72833人;2014年為76985人。(見圖一)

第三,基金收支均呈逐年遞增。從該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來看:2011年為5473.86萬元;2012年為6757.61萬元;2013年為7094.87萬元;2014年為7436.67萬元。從該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來看:2011年為2052.15萬元;2012年為4323.03萬元(因2011年待遇從7月開始發放,故無法比較);2013年為4674.69萬元;2014年為4726.72萬元。基本結余呈逐年遞減趨勢(見圖二):2011年基金結余為3421.70萬元;2012年為3410.58萬元;2013年為2420.18萬元;2014年為2309.95萬元。故此,我們可以看出,該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與支出都在逐年增加,并創造了大量的結余,有利于新農保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見圖二)

2.欠發達地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瓶頸問題

雖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在欠發達地區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客觀上講仍存在一些不足,也面臨不少問題。

第一,新農保保障水平較低。調查顯示,該縣目前新農保人均年養老金只有660元,月僅55元,這顯然不足以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養老金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目前規定,養老金最低替代率為55%。一個農民按照年繳費最低標準100元繳費,并連續繳滿15年,該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替代率為10.7%,而該縣企業養老保險養老金替代率能達到60%。顯然,該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替代率相比企業養老保險養老金代替率而言,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這給農民晚年的基本生活帶來的保障能力有限。

第二,青年農民參保率較低。由于欠發達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相對較緩,導致政府補貼和集體補助額度較少。所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開展以來,對農民尤其是青中年農民的吸引力還不夠。目前該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未參保人數占農民總人數的為7.7%,據調查,這其中絕大多數為學生、軍人及在外打工青年。而這7.7%人群中的青年農民中仍定居于農村的青年農民自身則存在著參保意識較淡薄的問題。

第三,信息系統不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信息系統建設相對滯后,影響工作效率。截至目前,該縣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新農保網絡信息系統,導致各個險種參保信息無法方便、快捷的對接,這會給經辦工作和參保人查詢信息帶來諸多不便,并且重復參保和重復領取現象不易發現。

第四,村經辦隊伍不穩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牽涉的人口眾多,工作量巨大,工作重心主要依靠了鄉鎮和村。目前,該縣鄉鎮一級已有專門的經辦機構,有專職勞動保障工作隊伍。村一級也是依靠村干部兼職,導致經辦人員不能專一、穩定性差,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不利于工作的開展。

二、欠發達地區新型農村社會保險問題原因分析

1.地區經濟發展遲緩

養老保險保障水平及養老金代替率相對較低的問題主要因為地區經濟發展遲緩。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參保方式上以農民自愿參加與政府組織引導相結合,繳費方式上以農民個人繳費為主。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農村集體經濟水平和農民個人收入水平都較低,導致了養老保險保障的低水平。以該縣為例,首先,該縣屬國家級貧困縣,整體經濟水平較低。其次,該縣大部分鄉鎮經濟發展遲緩。該縣成規模的鄉鎮企業極少,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第二、三產業極不發達。再次,農民實際收入較低,該縣統計部門2012年公布的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741.85 元,生活消費支出為4689.56 元。

2.地方財力單薄

在村經辦隊伍不穩定和信息系統不完善的問題上存在政府經費緊張的問題。由于政府經費緊張,縣政府雖十分努力進行新農保工作,但沒有足夠的人力財力在每個村設立一個有編制崗位的專職人員負責村級單位的新農保參保繳費、待遇領取申報和資格認證等工作,這就使得目前每個村級單位新農保協調工作人員都是由村支部書記或者村會計義務承擔,促使存在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政府目前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條件完成新農保信息系統建設工作,致使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這方面工作也需要政府長期資金和技術投資。

3.專項政策制定及宣傳力度不足

這導致青年農民參保率相對較低。該縣在新農保工作進行的過程中該縣縣委縣政府在新農保的問題上制定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并進行了大量宣傳,但針對中青年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這一問題仍無相應制度政策性文件,沒有對繳費年限長的參保農民設置激勵機制。青年農民參保率相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認為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較低。對于這種情況政府相關人員應當制作相關手冊,由專業的工作人員下發到各村,并進行詳盡講解。

4.青年農民參保意識淡薄

中青年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開展以來,對農民尤其是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夠。主要原因除了政府宣傳力度不足的問題還存在青年農民的意識較淡薄的問題。大多數青年農民認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不夠高,并且本人年齡離退休有較長距離,所以繳費與否對養老問題相關不大。其并未意識到新農保政策對他們未來生活所起到最基本的保障作用。這就造成了該縣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在中青年農民尤其中青年農民工中極難推廣。

三、完善欠發達地區新農保制度的反思與對策

農村社會是構成縣域最重要的部分,如何解決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大局和黨提出的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實現。下面通過對該縣農村養老問題的調查,對解決欠發達地區農村養老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改革開放帶動了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但其發展仍顯薄弱。欠發達地區要通過政策導向,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龍頭項目建設中,以增加縣政府財政收入,保障財政扶持力度。例如,在穩定經辦隊伍問題上,政府可明確每兩個或三個相鄰村級單位需設置1名專職協辦員負責參保繳費、待遇領取申報及資格認證等工作,工資列入財政預算,確保經辦人員的穩定性。而且應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步伐,投入適當資金和技術,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省、市、縣、鄉四級網絡信息系統,實現各個險種信息共享,方便農民繳費、領取養老金的同時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查閱和統計,以提升經辦服務能力。

2.大力發展鄉鎮經濟,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經濟是社會建設的基礎。我國大多經濟欠發達地區7成以上人居住在農村,其養老不可單靠政府,更需“就地取財”。要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人,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展以特色種植、養殖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重點的特色產業;條件允許的鄉鎮可以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吸收農民土地入股組建農業公司;有計劃組織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最大限度增加農民收入。

3.持續推進政策改革,鞏固和提高參保率

新農保政策不是臨時性的,而是持久的福利政策,應在制度運行過程中,加強宣傳引導,不斷規范管理流程。繼續擴大新農保的覆蓋面、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確保農民長期繳費意愿,都離不開新農保政策長期有效的宣傳。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更需要政府將繳費年限和養老金掛構,對繳費滿15年后又繼續繳費的,加大激勵措施,以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而且可以適當提高中央及省級財政對養老保險賬戶財政補貼的比例,減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方財政壓力。

篇(6)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越來越重視消防安全,對自己的利益的保護程度也越來越高。能否更好地保護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是現在消防執法部門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但一些潛在因素給消防執法部門執法過程中帶來了困擾。例如,法律法規變更的速度遠比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現行消防執法監督體制陳舊;公安現役體制消防機構決定了人員調動頻繁,因此難以保證執法隊伍的穩定性。

針對以上問題,本人認為在當前消防工作形式下更需要消防執法人員加強業務學習,不僅要加強執法力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執法水平,不斷適應消防工作發展變化的需要。本人結合自己幾年的工作經驗,淺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消防法制建設帶來的成果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消防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原先的《消防條例》演變為現在的《消防法》、各省出臺相應的《消防條例》、社區消防網格化管理、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等等。自這些政策實施以來,重大亡人事故相比過去有所降低,這些制度的出臺,無疑是消防法制建設帶來的成果。

二、西寧市消防法制建設的現狀

(一)消防執法監督警力薄弱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是整個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是青海省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是國務院確定的內陸開放城市。西寧位于青海省東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寧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7649平方公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有1325家,西寧市消防大隊共轄10個中隊,現役執法監督人員共有75人,按人均算每名執法人員要分管近50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按單位屬地管理原則,支隊級原有的重點單位“下放”到大隊以后,大隊消防監管的難度增大。而且除日常監督外,大隊消防監督人員還要承擔繁重的專項整治、火災調查、消防宣傳和各類大型活動消防安全保衛以及其他一些臨時性、突發性工作,這樣一來,消防執法監督人員都會感到力不從心。

(二)消防執法隊伍不穩定

消防執法監督人員調動較為頻繁。有些執法人員剛剛熟悉掌握本轄區內的一些基本情況,卻又因為在一個地方待的時間太長而被調到其他地方,導致新單位工作的脫節。

(三)消防行政執法人員業務水平不高

從事消防監督工作的不少老同志存在啃老本的思想,缺乏學習動力,只滿足于自己的“經驗”,在處理各種矛盾時或避重就輕,或盲目蠻干,不適應消防工作的需要。有些在其他崗位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都調到了防火監督崗位上,造成了防火監督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也給防火監督隊伍的成長帶來了很多不利因素。

(四)小場所消防安全比較薄弱

西寧市小場所發展尤為發達,現有2萬多家個體小場所,而相對于一些大型單位和企業來說,這些小場所私營單位就存在幾個弊端:一是場所設置不合理,一部分小場所均把自家的房子來當作營業場所,也就是通常說的“家庭作坊”;二是場所消防設施短缺,很多小場所是未經消防審批,勢必導致場所內消防設施不齊全;三是員工消防安全素質不高,大多數員工都為外地較窮地方來,自身素質并不高,所以也沒有意識去學習一些消防安全常識。上述三個問題的普遍存在,導致西寧市很多火災均發生在這種家庭作坊內,可見這種個私企業消防安全的薄弱程度。

(五)農村、社區消防安全基礎薄弱

西寧市共有近500個行政村、80多個社區,一直以來,農村火災撲救就是一個難點問題,由于農村消防設施的匱乏,對火災撲救勢必造成很大的困難;一些鄉鎮工業園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當地經濟速度發展;農村主要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在農村的居民以老、弱、婦、幼為主,一旦發生火災,逃生自救能力較差。

三、造成這些現狀的原因

(一)體制的變化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我國消防機構為現役制,按照國家的政策,現役部隊大多采取裁員制度,雖然,這幾年來消防部隊有所擴編,但對于消防執法監督人員未達到一定量的變化,這一點就遏制了消防執法監督人員的發展。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逐年增加,由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數量的遞增,消防執法監督人員的數量不變,造成工作的嚴重脫節。

(二)政府獎懲措施不當,導致責任制未落實

《消防法》雖然明確了各政府部門職能要求,各政府部門也提高了對消防的認識,但對其要求沒落實到實處,造成制度掛在墻上執行力在嘴上,干好、干壞一個樣等現象。對一些違反消防行為,沒有及時的處罰和更正,導致消防安全工作不能長時間開展。

(三)部分單位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消防安全設施維護

一些單位片面地認為:發展就是搞經濟。忽視了消防安全,現有的消防安全設施損壞了卻置之不理,消防設施巡查、維護、保養均不到位。

(四)部分執法監督人員缺乏責任心

主要表現在:一是圍繞規避責任開展工作。有些監督人員看到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火災發生的幾率以及所造成的損失都在大幅度增加,重特大和群死群傷的惡性火災也時有發生,使得一些消防監督人員因害怕責任倒查而過分的謹慎,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工作任務能推則推;二是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一些執法監督人員,不主動掌握消防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自己的業務,在一些違反事件上不能給予合理的處罰。 四、消防法制化建設的對策

(一)加大聯勤聯動,完善監督檢查機構

近年來,各地消防部隊開展網格化消防管理機制,但取得的效果不佳,為此,加大聯勤聯動,完善監督檢查機構是有必要的。一是要加大派出所的執法監督。公安派出所要將消防監督責任分解到每名責任民警,明確職責和任務,形成所領導負責、專(兼)職消防民警具體指導、管片民警抓落實的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消防工作考核要與民警的政治榮譽、經濟利益掛鉤,在制度上提高民警自覺行使消防監督檢查職能的責任意識。二是加大社區、農村的執法監督。指定一些社區、農村公務人員進行監督檢查。各社區可按照重點單位的數量確定社區內執法人員,執法人員經過專業消防培訓,并簽訂法律責任狀,保證執法監督正常開展。

(二)充分發揮消防機構和公安法制部門作用,建立一支穩定的法制干部隊伍

目前,我國公安消防機構主要是現役體制。由于現役體制人員調動頻繁,絕大部分執法人員在崗時間較短,而一旦稍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就面臨調動和轉業。而目前的消防執法是一項技術性高、原則性強的工作,要求執法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技術水平和豐富的法律知識。這種體制決定了消防機構很難建立起一支穩定的執法隊伍,同時這種體制也不利于在職干部的業務技術水平提高。

針對這種執法機制暴露出的矛盾,筆者認為只有盡快推進消防體制改革,才能更好地促進防火工作的開展,讓防火工作更加有效,從源頭上減少火災的發生。

(三)加大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宣傳教育機制

消防宣傳作為消防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之一,是傳播消防知識,普及消防法規,提高全民消防意識,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手段。農村留守人員大多為老、殘、婦、幼,要做好消防工作,宣傳必須要先行、要創新。一是要在形式和內容上創新。在形式上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內容要生動、靈活多樣,開展一些貼近群眾生活、貼近實際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消防宣傳活動,防止內容單一、僵化,防止刻意編造、搞表面形式。二是要在宣傳渠道上作“文章”。如以鄉鎮街道消防培訓基地等宣傳陣地為依托,拓寬宣傳渠道和領域。三是要突出宣傳教育的社會效應。教育部門和學校、有關培訓機構要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將消防知識納入教學、培訓內容。

(四)完善規章制度,做到獎罰分明

一是要嚴格執行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規章制度不執行等于沒有制度。各政府部門結合法律法規相關要求,認真履行法律所賦予的職責。二是要強化責任追究。要建立健全的獎懲制度,讓規章制度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一旦觸碰,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責任追究。

(五)健全執法人員教育培訓機構

大隊要改變過去全員培訓、沒有重點的弊端,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分專業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培訓;轉變以往大比武就是戰訓比武的觀念,把建筑工程消防審核、驗收、監督檢查、實施行政處罰、基礎法律法規知識、運用防火監督裝備等納入比武內容,深入開展消防監督業務大比武活動。

篇(7)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公民住房體系中公有住房占主體地位開始解體以及私有住房社會群體的興起,使得社區的依法自治開始具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必然性。但隨之而來的居民小區治理問題卻成為了社會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之一。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政府如何順勢而為,規制和引導以社區業主共有產權為紐帶而建立起來的業主自理自治組織,充分尊重和發揮社區自理自治組織的功能,以最大限度地節約政府公共管理資源,并取得社區治理中政府與業主互動的最佳效果,是擺在我們面前重要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社區居民自治和業委會的發展情況

社區居民自治,是建立在社區、自治含義基礎上的一個綜合性概念,涉及到社區居民自治的主體、客體、目標幾個構成要素。在21世紀的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中,完善居民自治制度,全面推動城市居民自治,是一項重要的政治發展戰略。在現代化發展的整體推動下,城市居民自治發展將成為基層群眾自治發展的主導。業委會是有業主選舉產生的管理社區日常活動的居民自治組織。現階段,我國城市基層民主建設正處于由單一的行政管理向社區居民民主自治的發展過程,居民自治組織的發展還有不完善的地方,自治的實際社會影響力還比較有限,在自治過程中還存在轉統體制對自治的發展的限制,社區居民參與率低、參與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二、桂林市七星區業主委員會的發展現狀及其問題

在業主自理自治過程中成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目的在于使物業管理區域里的全體業主通過制定和遵從共同的契約和規章,能夠依據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對屬于業主們自己的房產物業進行業主的自主治理和自我經營。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桂林市各小區的業主委員會的發展狀況還不容樂觀。

筆者共走訪了桂林市的七個小區,分別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西區教職工住宅區、花園林澗、漓江花園、朝陽社區、五通社區、東岸楓景、廣西師范大學育才校區教職工住宅區。經調查居民滿意程度最高的為漓江花園小區。這七個小區已經成立業委會的有六個小區,占調研小區數的百分之八十五。經調查居民滿意程度最高的是漓江小區,朝陽社區的滿意程度最低。根據調查發現,漓江花園業委會已成立了11年,每年都會召開一次業主大會,其業委會有少量經費,解決問題效率低下,成員由愛心人士兼職,目前三年一屆,業委會主任可連任也可被罷免。朝陽社區有兩個業主委員會,由居民投票產生,且有固定辦公地點,業委會有法人代表資格,能競聘物業公司,屬純商業型小區,業委會成員有工資,存在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西區教職工住宅區是事業單位型小區,而處于城鄉結合部的花園林澗由于居住成員復雜,問題較多。五通社區有三個業委會,成員無工資,一年召開一次業主大會,時間自定。東岸楓景小區業委會組成人員復雜,其辦公場所與居委會合用。廣西師范大學教職工住宅區業委會成立不久,也在業主自理自治的過程中緩慢前進。

從筆者目前所走訪調查的情況來看,桂林市業委會在自理自治的道路上還存在許多問題,待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和辦公場地

在筆者的實地調查和走訪中發現,居民業主委員會普遍存在辦公經費來源不穩定的問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一是業委會不同于居委會,居委會是政府行政權力的末梢,因此不像居委會那般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二是業委會不同與物業公司,業委會沒有權力收取費用。三是業委會沒有經濟收入或經濟收入少。缺乏經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的業主委員會的經濟獨立性,不能有效地開展管理工作。另外,筆者在所走訪的小區中發現43%的業委會沒有辦公場所。由于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導致了業委會成員上班不便以及與業主交流難等問題。

(二)業主委員會委員構成不合理

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即業委會成員中男女失衡及成員人數占小區人數比例不協調。例如漓江花園有420戶居民,按照比例應有業委會成員7人或9人,但漓江花園業委會成員實際上只有5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年輕的居民需要外出工作,只有老人有閑暇時間。選舉業委會成員沒有合理的選舉條例辦法,是否當選業委會成員只看得票率高低,沒有能制定出根據人員比例選出成員。因此造成了業委會委員構成不合理。

(三)業委會與業主關系松散,業委會成員責任意識不高

筆者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業主只有在權益受到侵害時才會想起業委會,另一方面,業委會委員出任此職位是出于一種愛心及無薪兼職的情況下,所以部分人員在工作中不積極、不認真與業主交流解決業主投訴的問題業委會成員的責任意識是有待提高。例如桂電羊角山小區居民反映的垃圾場與老人平時活動的地方太過于接近問題,羊角山小區業委會并沒有及時解決該問題。

(四)業委會與其他社區治理主體間的權責關系不明確,法律地位模糊

在社區治理中,小區的治理主體有居委會、業主委員會以及物業公司三個。許多業主對物業管理的認識還不足,對業主委員會的作用更是含糊不清,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也沒有進行過針對性的學習,有些業主對自己在業主委員會及物業管理中的地位、作用、權利和義務不太清楚,因而很容易造成職責不明確。

(五)業委會自我宣傳力度不夠,業主對其缺乏了解

業委會宣傳工作不到位一是由于宣傳方式單一,業委會主要通過粘貼公告的方式讓居民了解小區的相關信息,其方式簡單單一。二是宣傳成本過貴,沒有經費來源的業委會負擔不起。如東岸楓景小區安裝的電子顯示屏,由于耗電量過高以及維修成本過高等原因電子顯示屏平時都是關閉的。而業主對業委會信息了解不夠的原因有二:一是業委會的宣傳力度不夠,二是業主缺乏相應的權利意識。

三、改善業主委員會工作現狀的對策分析

街道辦是社區居委會的上一級部門,而社區居委會與小區業委會的關系又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所以可以說,業委會是有相關指導部門的。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業委會資金來源不穩定的問題必須得從制度上入手,在相應部門建立相應的專項資金以供使用。只有經濟基礎穩定業委會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要解決業委會成員不合理的問題得從源頭入手。要完善相關條例規定,如年齡區間、男女比例、以及業委會成員數占的比例等。關于業委會與業主關系松散、業委會成員責任意識不高的問題,要加強對業主的宣傳力度,讓業主明白他們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其次,以生活補助的名義、以及考勤的方式向業委會成員們發放一定的資金。最后。擬定相應的值班表。這樣,委員們可以更有動力,也更有效率地去為小區業主服務。

針對業委會與其他社區治理主體間的權責關系不明確,法律地位模糊的問題,只有相關職能部門才能明確劃出他們的職能范圍、人大才能明確他們的法律地位。

針對業主委員會工作宣傳力度不夠以及業主對其信息了解不夠的問題,筆者的對策是開發用于小區的日常信息的手機報。手機報是一種簡單有效低成本的方式,老人小孩都可以使用。

四、結語

隨著住房商品化的發展,以及在當前市場轉型過程中,處于轉型過程中的傳統社區管理不再完全依靠居委會的一元行政管理,而開始轉向居委會、業委會與物業公司的三維框架,業主委員會是業主進行自我管理自理自治的有效形式之一。業主委員會的自理自治之路并不平坦,它需要更多的完善與發展。因此,在住房改革的大背景下,業委會的自理之路也會隨之變化,前途光明。

參考文獻

[1] 劉安.業委會發展的困境及其突破[J].城市問題,2012 (3):98-102.

篇(8)

1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現狀

1.1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

截至2003年底,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有325502名,其中國國家級2006名,一級29509名,二級103409名,三級190578名。日前我國總人口13億,平均每3994名擁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相對數呈現出區域的小均衡性,京、津、滬、遼、江、浙等處于領先地位。

1.2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及學歷

根據《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查》提供的數字,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性別結構基本合理,但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男性占58.34%,其中41-50歲占31.43%,31-40歲占27.17%,高中非體育專業占36.1%;50歲以上占26.1%,初中以下占18.10%。女性占41.66%,其中61歲以上占9.23%,大專以上占13.87%;30歲以下占15.27%,體育專業占28.57%。

2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隊伍的文化程度結構偏低

據統計,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平均占社會體育指導員總數的18.10%,而大專以上體育專業畢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僅平均占社會體育指導員的13.87%。學過體育專業的(包括大學、大專、中專等體育專業)社會體育指導員占28.57%,比例較低,其中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所占比例更低。在各種文化程度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占比例最高的是高中非體育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高達36.1%。所以,從總體上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文化程度結構偏低,高學歷及學過體育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太少。

2.2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源質量不高

在群眾體育活動高度化、多樣化的今天,我們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需求發生了質的變化,不僅需要有很好的學識和專業知識、高超的教學技巧,而且能正確把握人們的體育需求,做出適當的指導。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是獲得等級資格的同時也結束了學習,沒有建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定期培訓或進修制度。與發達國家在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對象在文化程度上有顯著的差異。日本體育運動指導員的培養一直是由大學或體育院校來負責培養,此外體育協會等民間體育團體也培養各種各樣的社會體育知道員。美國社會健康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的取得,必須通過書面和實際兩類的考,如果要提高職業資格評定標準,還必須參加包括“社會交往、人際溝通”等涉及管理方面的內容考試,特別在實驗和實習等方面和大學本科、研究生院的醫學、健康教育學、運動科學的資格完全一致。

2.3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體制不完善

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類型、教學方法等方面還不完善。首先,培養課程的設置還缺乏科學性。我國現行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課程的設置無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層次之分;缺乏培訓課程結構具有的空間有序性和時間連續性,而且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使用同一套教材,在素質要求、知識能力結構方面難以體現不同等級的遞進層次性。其次,培訓方式單一。現行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方式主要是集中面授,雖然上級主管部門曾多次發文提倡面授與自相結合的培訓方式,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學員自學能力不強及缺乏要自我檢查、督促機制,自學有名無實。第三,培訓類型不夠合理我國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分為四級,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由國家體育總局認定,一級、二級、三級分別由省、市、縣三級政府體育行政部門認定,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年齡人群、不同體質人群鍛煉者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要求。

3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對策

3.1發揮體育院校的主渠道作用

由于體育院校專業設置規范、課程選擇空間大,教育資源優勢明顯,有條件和能力培養高質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是高質量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的主要渠道。據不完全統計,我國15所體育院校設置了社會體育專業,每年有兩千余名學生走向社會。按照1998年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規格的要求,經過四年本科的學習,學生具備了較為系統、全而、扎實的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知識與技能,根據《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的規定,已符合中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申報條件,經過專門培訓,體育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將是一支業務能力強、專業知識突出、技能全而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中堅力量。同時,其他專業的學生除了完成本專業的學習外,還將從中受到社會體育方面的教育,通過培訓非社會體育專業的體育院校學生,也將成為我國社會體育的骨干力量,并且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保障。

3.2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課程結構

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課程應包括基礎理論課和技能指導課兩部分,其中,技能指導課應占課時總數的50%以上。基礎理論課既要包括體育人文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又要涵蓋體育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針對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自然科學知識匱乏的現狀,應加大其在基礎理論課中的比例。在進行技能指導培訓過程中,不但要向學員傳授具體的專項技能,而且還要讓學員掌握教法,科學地指導他人鍛煉。在完善課程結構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優化培訓內容.第一,淡化系統性與理論性,突出針對性與應用性。第二,體育社會科學知識的講授應以高度概括性的結論為主,而體育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授則要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用性。第三,培訓內容應盡量反映體育科學發展的新動態,讓學員了解到國內外群眾體育發展的新信息。第四,在進行技能指導培訓時,要適應人們健身娛樂的要求,開設娛樂性強、健身效果好、技術難度低的體育項目。第五,培養學員的創造性思維,根據需要將一些傳統的競技體育項目改編成適合群眾健身的體育項目或自創一些健身項目。第六,強化學員的運動處方能力,包括運動處方的擬定和運動處方實施的監控和調整兩部分。

3.3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會影響力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社會體育領域內的專業人才,他們不但能幫助鍛煉者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而且還能向鍛煉者傳授科學健身的方法,直接增進群眾的體質與健康,同時,還有利于在全社會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目前不會鍛煉的人較多,需要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的卻不多。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們的科學鍛煉的意識,使人們了解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功能和作用,知道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能夠給他們帶來什么益處。這樣既加深人們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新興職業的認識,進而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認可度,激發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又能吸引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隊伍中,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

參考文獻

[1]何敏學等.面向2010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制的轉變與發展[J].體育學刊2006,(1):39-41.

篇(9)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育因此得以興起與發展,在此背景下,社會體育指導員便應運而生。1995年,政府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09年,頒布《全民健身條例》;2011年,出臺《全民健身計劃》,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逐步意識到社區體育的重要價值,由于對社區體育的實際需求,社會體育指導員得以迅速發展,其發展促進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相關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十多年來,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雖取得大的發展,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關注與解決。

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種類及發展歷程

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增進人民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1、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種類

包括游泳、健美操、蹦極、滑雪、滑冰、保齡球、卡丁車、輪滑、射擊、射箭、潛水、漂流、攀巖、拓展、山地戶外、滑翔傘、熱氣球、動力傘、跳傘、武術、柔道、跆拳道、拳擊、摔跤、散打、空手道、擊劍、馬術、帆板、滑水、足球、籃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壘球、臺球、高爾夫球、圍棋、象棋、國際象棋、自行車、航海模型、健美、健身教練、體育舞蹈等共計47種。

2、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歷程

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是醞釀與準備階段(1983-1994年);二是出現與快速發展階段(1995-1999年);三是曲折發展階段(1999-2004年);四是科學有序發展階段(2005年至今)。

二、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體育指導員快速發展這一事實是無容置疑的,但同時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眾多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弊端。

1、組織機構不夠健全

目前,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大多由體育行政部門管理,而缺乏相關社會力量的參與,缺乏專門組織機構的有效管理,比如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使用與再培訓和及時提供信息資料等方面缺乏一套自我完善的管理機制。

2、管理不完善,職業資格準入政策難以落實

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準入門檻極不規范,許多企業無視政策存在,公然挑釁政策的權威,執法不嚴直接導致市場秩序陷入混亂,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難以按市場規律得以科學發展。

3、培訓模式過于傳統

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培訓過于籠統,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項目,現有體育指導員的實際水平很難采取分別指導。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理論知識過重,實踐類內容偏少,專業技能水平偏低。同時,培訓時間有限,培訓過程復雜,而供學員思考與討論的時間有限,不利于學員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缺乏實戰能力。

4、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社會體育指導人員本質上大都是體育愛好者,憑興趣了解了一些體育相關知識,并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作支撐,且存在大批未經認證的體育健身指導員,其上崗資格亟待規范,真正持證的從業人員數量有限,無法滿足社區體育的發展需要。

5、指導效果有待提高

現階段,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主觀能動性差,直接影響實際的指導工作。總體看來,指導率較低,效果不好,大部分活動還是自娛自樂,沒有實現運動效果的升華。

6、社區與學校間缺少必要聯系

體育專業學校領導與社區間缺乏溝通與協調,不利于高校面向學生實施科學教學,社區更是捉襟見肘,制約和影響教育事業的順利開展和社區體育的有效實施。

7、城鄉發展不協調

現階段,90%以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城鎮,而農村不足10%,該現狀有悖于農村應該作為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主戰場的戰略。

三、促進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的對策

一要加強宣傳。尤其是加強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宣傳,目的使這一影響國民體質健康水平的體育制度深入人心,便于貫徹落實。

二要強化行政執法職能。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體育行政部門,應努力爭取到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消費者權益保障部門及工商部門支持,實施聯合執法,有效規范社會體育指導員事業市場。

三要建立健全鑒定執法機構。成立職業鑒定與執法的監督機構,在實際的工作中可由地區體育局與勞動保障部門協商確定專家隊伍實施考核鑒定,以此實施監控督導,規范從業證書的核發,確保制度和標準在該行業中的權威性。

四要規范和加強從業隊伍質量與結構建設。首先應承認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健身市場的核心地位;其次應制定相關規章條例,確保社會體育指導員圓滿完成指導任務,加強隊伍質量建設;第三是加大對中青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力度。

五要在實踐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變當前培訓中注重技能培養而與市場脫節,改革終生制的證書制度,實施定期培訓,使從業者與時俱進,提高其職場競爭能力。

六要細化培訓方式與內容。根據全民健身運動中參與者的性別區分、年齡分布、鍛煉動機、項目選擇等實際情況,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較細分類,以便能夠更好地發揮體育指導員的特點和優勢,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指導,提高指導效果。

七要加強高校與社區間的溝通與合作。在實際的培養工作中,從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或是其他相關專業中選擇有一定指導能力的學生作為主要培養對象,對其進行重點培訓,實現培養以體育專業學生為主,社區志愿者為輔的體育指導員,在學校教學課程設置上可適當加入社會體育指導員相關培訓課程;在學校固定時間組織培訓,根據實際需求,可開設管理類課程,以提高體育指導員實際管理能力;此外,可開設運動損傷、事故應急處理辦法、體育保健及營養等實用課程。

總之,十幾年來,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事業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就其目前的數量特別是質量兩方面來講,均難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為了更好的貫徹全民健身計劃,應該加大對其宣傳力度,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其管理體系并制定相關配套規章,重在落實與執行,切實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事業的科學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史曙生,馬小燕. 市場經濟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發展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

\[2\] 李相如.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走向\[J\]. 體育文化導刊, 2009.

\[3\] 吳亮.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制度性缺陷與發展對策\[J\]. 肇慶學院學報,2011.32(5).

\[4\] 張曉琳.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施行職業標準制度的認識與思考\[J\]. 西安體育學報, 2004.

\[5\] 莊永達.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問題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 2004.

篇(10)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1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但影響農民的生產生活,也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諧等重大問題。本文以社會養老保險發展歷程及當前面臨的問題兩方面來進行討論。

一、河北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

河北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有自身的特點,不僅受特定國情影響還受國家決策者影響。根據政府責任轉變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際運作情況,將其分成四個階段。

(一)20世紀80年代:試點期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實行以國家為主要責任主體、城鄉單位擔負共同責任并一起組織實施的較為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農村集體主要擔負著救濟“五保戶”和優待烈軍屬等責任,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這時還沒有起步。

改革開放后,受經濟轉型、計劃生育及城市化進程影響,農村家庭養老的作用開始逐漸削化。1985年,中央通過第七個五年計劃,明確提出“抓緊研究建立農村社會保險制度,并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試點,逐步實行”。到1989年底,河北省邯鄲市和張家口市的數十個鄉參加了試點工作。

(二)1991-1998年:探索期

1991年6月,民政部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實行)》,決定從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原則有:(1)以縣為單位,根據農民自愿原則,在政府引導下建立;(2)養老保險基金以農民個人交納為主(月交費標準從2元到20元分為10個檔次),集體補助為輔(補助比例一般不超過50%),國家予以政策支持;(3)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儲備積累的形式,并根據積累的資金總額和預期的平均領取年限領取養老金;農民個人繳納的保險和集體補助全部記在個人名下。邯鄲、張家口及保定市進行了試點并積累了一些經驗。此時,河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開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

(三)1998-2009年:整頓與恢復期

1.1998-2003年的整頓時期。由于當時經濟形式復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存在困難,國務院暫時停止了農村的養老保險工作,參保人數出現了大幅下降。

2.2003-2009年的恢復時期。國家經濟的發展為農村社會養老提供了堅實基礎。2007年“建立以個人賬戶為主、保障水平適度、繳費方式靈活、賬戶可隨人轉移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參保機制”得以提出。

(四)2009年之后:創新發展期

2009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簡稱“新農保”)。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2009年11月,河北省印發了《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個人年繳費標準設為100-500,每100為一個檔次,共5個檔次,參保人可以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省政府對參保人員每人每年給予30元的補貼。2012年7月,河北省將新農保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合并為“河北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二、河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現狀

河北省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經過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以下是整體情況介紹。

(一)籌資結構

新農保是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補貼。2012年,省政府下發《關于合并實施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通知》,規定城鄉參保人自主選擇繳費檔次。政府不分檔次每人每年補助30元。集體補助分為省、市、縣三級均分補貼,根據當地財政狀況酌情補助,一般不超過50%。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補助直接補貼到農民頭上。

(二)支付結構

養老金的支付分為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是由國家財政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個人累積繳納的養老金。這樣,60歲以后的農民都可以享受到國家發的養老金,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

(三)發放

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支付終身。中央規定,財政為每人每月支付55元的基礎養老金。此外,試點對繳費超過15年的人員可以適當增發地方上的基礎養老金,由該地政府支出。個人賬戶每個月的發放金額為個人賬戶累積金額除以139。

(四)資金管理

河北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由縣(市)級養老保險機構負責征收、管理和使用。2012年,原來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管理機構合并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并將相應的賬戶進行合并,基金財務管理和基金會計核算將分別按照相關管理辦法執行。

(五)保值增值

河北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相對單一,主要是根據國家規定存入國有銀行以及購買國家發行的高利率債券。

三、結論

從河北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進程和狀況可以窺見全國農村社會養老制度的發展狀況。經過30多的發展,制度設計已相對完善,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但當前養老能力還有限。今后,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養老金管理、拓寬投資渠道及努力實現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杜淑芳,李建民.河北省新農村養老保險籌資問題研究[J].中國農學報,2011,27(02).

[2]谷彥芳,宋鳳軒.河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情況調查[N].經濟研究參考,2011(6).

[3]河北省統計局.河北省統計年鑒.2013年[R].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上一篇: 高中專題研究 下一篇: 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原因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州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 |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