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9 14:58: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知識管理的特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管理特征從物本管理向人本、智本管理。
物本管理把人作為單純的管理對象和生產操作的工具,最多把人看作是“經濟動物”,而把盡可能提高生產效率作為管理工作追求的首要目標。因而物本管理,是一種單純以效率和物質利益為中心的管理。
從管理發展史看,20世紀初期,泰羅創立的管理就是典型的物本管理。因為泰羅基于“經濟人”(Economic man)假設,把工人看作是機器設備的附屬品,他倡導的“時間”、“動作研究”就是使人依附于機器,把人性物化,把人也當作物來管理。因而泰羅創立的科學管理,實質上是一種非人性化的物本管理。
物本管理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使它具有明顯的確定性、可定量化、可優化等特點。
20世紀30年代以后,隨著人際關系、行為科學等的形成與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把人看作是只會打工掙錢、養家糊口的單純的“經濟人”,未免太簡單化了。除了經濟因素外,還必須充分考慮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因素,于是有“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到20世紀中葉以后人本管理的思想在理論上更趨成熟,在實踐上也較廣為流行。
人本管理強調人在管理中的主體性,并認為人的存在,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精神存在,即人不能沒有物質生活,更不能沒有精神生活,這是人區別于一般動物的根本出發點。因而認為:不能把管理看作是單純的物質技術過程,而應更重視它的社會文化層面。據此,人本管理認為,管理者首先不應把人看作是單純的“經濟人”,而應如實地把人看作是“社會人”(social man)以至“文化人”(叫cultural man),從而在尊重人的人格獨立與個人尊嚴的前提下,確立人在生產經營中的主體地位。
由此可見,人本管理與物本管理有質的不同,“以人為本”的管理系統是復雜的社會系統,所涉及的人的心理、社會層面、豐富的感情世界以及復雜的人際關系,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是難以用精確的數據來表現的。這是人本管理的重大特點。
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人本的關鍵在于人的智力。由此而形成了比一般所說的“人本管理”更高一個層次的以人的智力為核心的“智本管理”,它是一種以盡最大可能促進“知識創新”為中心任務的管理,是“人本管理”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
(二)管理思維從科學思維方式向人文思維方式轉變。
1.科學思維方式與人文思維方式的對比。科學思維(理性思維,或稱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注:關于理性思維或稱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與形象(直覺)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的劃分及其有關的闡述,可參見錢學森《關于思維科學》一文,載錢學森主編《關于思維科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具有推理嚴謹、定量嚴密等特點。“精確定量”是“科學語言”的基本特征。
思維是人腦的機能活動。科學思維是一種鏈條式、環環相扣的遞進式的思維方式。它是近代在科學的研究、探索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因而通稱為科學思維。人類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認識世界。認識(Cognition)是人的大腦對客觀現實世界的感知,感知形成觀念(Conception),是以語言為其表現形式(有發達的語言系統,是人不同于一般動物的重要標志)。因此,從認識論看,語言是認識的工具。“科學語言”是自然科學家認識“物的世界”的重要工具。“精確定量”是“科學語言”是基本特征。因為自然科學向來被稱為精密科學,其“精密”之處就在于:可以借助于嚴密的定量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可見,“科學語言”是“科學思維”的外殼。
人文思維包含形象(直覺)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注:關于理性思維或稱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與形象(直覺)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的劃分及其有關的闡述,可參見錢學森《關于思維科學》一文,載錢學森主編《關于思維科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人文思維不同于科學思維,因為它研究的“人文世界”不同于“物的世界”,它涉及“精神世界”(mental world)不具物質實體的許多復雜多變的方方面面,如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倫理等,這些都是難于甚至無法直接從量上進行把握的。因而對于它們,并不追求條分縷析地進行刻畫,而是著眼于對象的整體特征,寓理于形象,通過慎思明辨,綜合、權衡,達到對研究對象整體性的質的把握,這是人文思維與科學思維的重大差別。與此相聯系,“人文語言”,作為人文思維的外在形式,是以“思辨定性”為其基本特征。
同自然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稱“科學思維”相對應,人文、社會科學家在學術研究中常用的人文思維方式也可稱之為“思維”。藝術思維不同于科學思維,在于后者的精確度大,前者的自由度大。但藝術家藝術思維進行創作實踐,也要嚴格遵循局部服從整體的原則。也就是:藝術作品既要有生動的細節上的描述,更強調系統整體性的把握;細節的描繪,服從和服務于整體性主題的體現。如黃河大合唱,許多音符組合起來,能唱出黃河奔騰澎湃整體的雄偉氣勢,才算是成功的作品;又如畫家作“登泰山圖”,可以從許許多多方面、方向取景,最終要能體現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偉氣勢,才能算作是成功的作品。藝術家是如此,管家也應是這樣。
2.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研究不同類型的管理。物本管理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因而以物為本的管理系統,要求管理人員運用以“精確定量”為基本特征的“科學思維”,深入到生產經營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去認識、分析、研究相關,從中取得一些規律性的認識,并采用數量化進行描述。數量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數學模型,并通過求解數學模型引出基本結論,并可編成嚴密的程序,用機來模擬再現。
人(智)本管理不同于物本管理,在于人(智)本管理的核心因素是人。按照行為科學理論,人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有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人的行為總是在一定的思想觀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具有主動性、創造性的特點,因而在人(智)本管理中,人的因素、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總是起主導作用的。與此相適應,人(智)本管理認為,不可能從員工的屈從中得到真正的創造力,因而要求管理人員運用以“思辨定性”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度較大的“人文思維”,深入到人的心理、社會層面和豐富的感情世界去認識、分析、研究相關問題,力求從員工對自己行為的自主性和人際關系的和諧性出發,來充分調動廣大員工個人和各種組織群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和當代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彼得·德魯克)把管理視為一種“自由藝術”(Management as Liberal Art)(注:[美]彼得·德魯克著:《管理宗師德魯克文選》(版),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而不是刻板的機械性的工作的見解相一致的。
由此可見,即使今天的電腦技術已經高度發展了,歸根到底,它還只是一個“數字相關系統”,是不能直接用來分析、處理人的“精神世界”的相關問題的。因為人的“精神世界”的問題,是屬于“人文層面”的問題,已超出了現有信息技術的作用范圍,需要用“人文觀”而不是“技術觀”為指導來進行分析、研究和處理。在這里,人文思維、藝術思維的運用,是起主導作用的。
(三)管理決策目標從“最優化”向“滿意性”轉變。
一般都認為,管理首先要決策,決策是領導者、管理者的首要職能。由此可見,管理決策在整個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導作用。
從現代決策理論的發展,可以看到,同“物本管理”相適應的管理決策,決策目標遵循“最優化”準則,要求決策者從“客觀的理性”(objective rationality)出發,尋求在一定條件下目標函數唯一的“最優解”(Optimal solution)。為此,就要求建立復雜的數學模型,進行嚴密的數量分析,從而把決策模式的重心放在分析性的技術方法上。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美]赫伯特·西蒙教授對這一決策模式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這樣做“為的是產生那些非常動人的數學模型,用來表示簡化的世界。在這方面,近年來人們已經提出了疑問,懷疑那些假說是否與人類行為的事實相距過遠,以至根據那些假設所得出的理論同我們所處現實狀況已經不再有什么關系了”(注:[美]赫伯特·西蒙著:《現代決策理論的基石》,作者為中譯本寫的“前言”。楊礫、徐立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也可以這樣說,“最優化準則僅僅存在于邏輯推理中,沒有實踐價值”(注:袁寶華主編:《企業管理全書》(上),企業管理出版,1984年2月第1版。)。
隨著現代管理從“物本管理”向“人(智)本管理”轉變,決策目標以“滿意性準則”取代“最優化準則”就成為的必然。
現代管理大師西蒙教授提出的以“有限理性”與“令人滿意”準則取代微觀經濟學原來奉行的“完全理性”與“最大化原則”,是其決策理論的核心理論。其優越性,正如西蒙教授所說:“我認為,我提出的‘尋求滿意的人’這一模型同那種‘尋求最優的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有關經濟行為的經驗研究中獲得了多得多的支持”(注:[美]赫伯特·西蒙著:《現代決策理論的基石》,作者為中譯本寫的“前言”。楊礫、徐立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遵循滿意性準則進行決策,適當地應用數學模型進行定量分析,是完全必要的,問題是不能把它強調過了頭,不能見物不見人,把定量分析推向極端。以數學模型的定量分析為基礎,決策者要善于運用自己的學識、經驗和直觀判斷能力對模型輸出的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以實現決策者的智慧和推斷同定量模型的解析相結合,借以獲得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在社會經濟系統中,人的因素總是居于主導地位的。決策的層次越高、涉及面越廣、情況越復雜,戰略性、非規范性、不確定性越強,決策人員和決策支持人員的遠見卓識和非凡的洞察力及由此而形成的高屋建瓴式的綜合判斷就越帶根本性。
二、管理的新特點
管理會計是融管理和會計于一體的一個專門領域,是企業信息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其特性自然是依管理的特性為轉移,并隨著管理特性的發展而發展。
與上述知識經濟管理上的基本特征相適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管理會計呈現的新特點,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管理會計新方法論的開創。
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智本管理”的要求,以及基于對管理特性的新認識,管理會計應遵循藝術規律,開創出認識上的新的方法論。新的方法論,可歸結為:三個“重于”、三個“并重”。(注:余緒纓:“管理特性的轉變歷程與知識經濟條件下管理會計的人文化趨向”,《財會通訊》,2001年第10期。)
三個“重于”是指:(1)“衡量”(measuring)重于“計算”(counting),正如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德魯克)所說,在管理上“我們需要的是進行衡量,而不是計算”(We need to measure,not count)(注[美]彼得·德魯克著:《現代管理宗師德魯克文選》(英文版),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2)認知性(cognition)重于精確性(precision):認知性重在整體的質的把握,精確性重在細節的量的描述。(3)悟性重于理性:是上述第2點的進一步概括:重整體的質的把握,屬藝術思維;重細節的量的描述,屬科學思維,藝術思維重悟性;科學思維重理性。
強調這一點,有什么實際意義呢?例如:關于顧客滿意程度消長變化的分析,并不是完全靠計算就能直接掌握的,深層次的問題要靠“悟”——“悟”出在深層次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思想上的方向性問題,認真進行改進,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對顧客滿意程度造成負面的種種因素。
三個“并重”是指:(1)量化與非量化并重(對可以量化的因素進行量化,難于量化的因素不強求量化,可以用其他形式如文字說明等進行反映)。(2)量化的各種形式并重:如考核成績,100分制是一種量化形式,五分制是另一種量化形式。五分制是把學習成績分成3個檔次。按百分制,認為得76分的人比得75分的學得好一些,是很牽強的。按五分制,認為得80分的人比得70分的學得好一些,更符合客觀實際,因為80分和70分屬于不同檔次。(3)量化的各種形式中,貨幣計量與非貨幣計量并重:也就是不把貨幣計量定于一尊,在管理活動中,許多因素從深層次看,是不能或不宜于進行貨幣計量的。如成員之間的協作配合情況、生產安全情況、員工對工作的滿意程度……,是不能完全采用貨幣計量形式的。
上述認識上的新方法論及其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蘊含著人的因素、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主導作用。
(二)決策支持模式從觀向人文觀轉變。
管理師,作為決策支持系統中的參謀人員,主要從事決策的工作,為決策系統中的決策者正確有效地進行決策提供咨詢服務。適應“管理決策”的要求,決策支持在不同的決策模式下具有不同的特點:
根植于“物本管理”的管理決策,決策目標遵循“最優化準則”,要求運用以“精確的定量”為基本特征的“科學語言”,尋求目標函數在一定條件下的“最優解”。與此相適應,決策支持系統中的參謀人員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根據所研究的具體特點,對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改制,找出存在于有關變量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即借助于模型,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嚴密的定量描述,以掌握有關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而把數學模型和最優化(技術)結合起來,確定有關變量在一定條件下的最優數量關系,為決策者最終尋求決策目標的“最優解”提供依據。可見,把重點放在性的技術方法上,是這一決策支持模式的重要特點。
根植于“人本(智)管理”的管理決策,決策目標以“滿意性準則”取代“最優化準則”。“滿意性準則”是一種自由度較大的準則,它主要不要求“精確定量”,而要求“思辨定性”。因而要求作為決策支持系統參謀人員的管理會計師,圍繞決策目標,擬訂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并通過相關人員生動活潑地、獨立自主地自由發表意見,對多個備選方案進行分析、論證,權衡利害、比較得失;再以此為基礎,進行綜合分析,幫助決策系統中的決策者擇善而從,做出滿意的選擇,最終得到決策目標的“滿意解”。
在現實生活中,遵循滿意性準則進行決策,更重視決策人員和決策支持人員的智能與判斷,是符合當代的潮流的。因為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不管后資本主義機信息處理技術如何先進,它不能取代管理者的決策行為,只能是一種管理工具。”(注:[美]彼得·德魯克著:《管理宗師德魯克文選》(版),機械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既不可能取代決策行為,自然也不可能取代決策咨詢,因為決策咨詢是整個決策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意味著:已經把整個決策程序推進到一個層次更深、境界更高的發展階段。
(三)為“知識創新”服務的管理會計新體系的創建。
1.“知識創新”的人文基礎。前已指出,“智本管理”是一種以盡最大可能促進“知識創新”為中心任務的管理,是“人本管理”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
怎樣才能有效地促進知識創新?進入21世紀的知識經濟,經濟的發展、財富的增長,更有賴于人的創造力的自由、充分的發揮。而人的創造力的自由發揮,又以人的各種基本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為前提,以人作為人能享有本身應有的尊嚴和價值為前提。這就要求形成一種機制,以促進人的人本立場、主體意識和人性智慧的回歸,從而為知識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奠定牢固的人文基礎。
更具體地說,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深藏在人的大腦中的精神財富,是不可能依靠外力的強制(如通過上級的發號施令)把它挖掘出來的。而通過知識類型的轉變,實現知識創新,則是一個知識社會化、共享化過程,只有在認識一致、感情共鳴、價值取向相同的基礎上,讓人們自覺地形成樂于奉獻的精神——“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的精神,才有可能實現。為此,就必須在內部實行產業民主,使員工和經理人員處于平等地位,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參與權、知情權,把人本主義、民主管理的思想貫穿于企業管理過程的始終,使企業真正成為民主的、人性化的組織,才有可能從人的內心深處激發每個人的主人翁責任感,并在組織與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形成一種“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共同理念。這是促使每個人頭腦中的知識寶庫能轉化為企業取之不盡的創造源泉的微觀基礎和條件。
2.創建為“知識創新”服務的管理會計新體系。如前所說,“知識創新”是一個社會過程。也就是新知識一般不是某個人單獨創造的,而是在一個組織內通過團隊(一個群體)中的各個成員共享知識而產生。知識創新的關鍵,是要發掘員工頭腦中潛在的想法、直覺和靈感,并綜合起來加以運用,最終轉化成對企業整體有價值的知識。在這里,碰到的最困難的問題在于:一個人的知識有顯性與隱性之分,顯性知識具有規范化、系統化的特點,易于同企業內其他成員溝通和共享;而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難于同企業內其他成員溝通和共享。所以知識創新,是以隱性知識為起點,并通過知識類型的轉變而實現。顯性、隱性兩種知識類型,可以形成如下四種形式的轉變:①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②從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③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④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注:較詳細的論述,請參見[日]野中郁次郎著:《知識創新型企業》一文,載彼得·F·德魯克等著:《知識管理》,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從以上知識類型四種形式的轉變,可以看到:知識資源不同于物質資源的一個重大特點,在于知識資源并不會因為由更多人分享而減少,反而會增加,即一個人的知識同別人分享了,別人受益,自己也無損。
設計一種指標多樣化的瞬時信息卡,掌握企業各成員四種形式的知識轉變。如前所說,隱性知識是無形的,是深藏在人的頭腦中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而知識類型的轉變是發生在人的內心深處的活動,怎樣運用信息卡來掌握各個人知識類型的轉變呢?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總的思路是:知識類型轉變的過程的確是無法捉摸的內心活動,但知識類型轉變的結果卻是有蹤跡可尋的。有跡可尋,就可以為人所掌握。那么,是怎樣有跡可尋呢?假如有一個極其高明的面包師(注:較詳細的論述,請參見[日]野中郁次郎著:《知識創新型企業》一文,載彼得·F·德魯克等著《知識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他擁有一種與其他面包師不同的訣竅,他做出的面包有一種特殊的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風味,其他的人無法模仿,他自己也無法用明確的、系統的方式進行表述,說出一個所以然來。所以,他的這種訣竅,是作為一種隱性知識存在。后來另一成員向他拜師學藝,他言傳身教,學徒也有所領會,手藝有很大提高,做出的面包也很受歡迎,但學徒也無法明確表述其中的奧妙,這種手藝對學徒來說,也還是一種隱性知識。這就意味著:原來一個人的隱性知識轉變成了兩個人的隱性知識,表現為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變;再經過較長期的實踐,師、徒雙方或其中的一方,認識上出現了一個飛躍(思想上豁然貫通了),可以把所擁有的訣竅明確、系統地表述出來,寫出完整的、可操作性面包制作方案,甚至可據以生產出特種類型的面包機。這樣,就實現了從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變。
以上兩個階段轉變,怎樣有跡可尋呢?我認為:轉變的結果是有跡可尋的。其中第一階段知識類型的轉變,表現為由師傅一人的隱性知識轉變為師徒二人的隱性知識。對這一轉變的成果進行差量分析:設師傅授徒時仍然照常進行生產操作,其產出品(面包)的產量、產值可以存而不論;產出差量表現在學徒學藝取得的新知識會融入到他制作的產出品(面包)上,相應地表現為產量,產值的增加。其中第二階段知識類型的轉變,表現為除了師、徒二人仍擁有原來的隱性知識而照常生產的產出品可以存而不論外,產出的差量表現為隱性知識顯性化而形成的一項新的面包制作方案,這是一項新增的無形資產(因為可按規定程序取得專利權)。
可見,知識創新的成果,可以用為企業形成的產出增量來表現。但這里所說的“產出”,應從廣泛的意義上來理解,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可以是物質層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層面的,不能局限于上例中所說的有形的物質的“產品”和“資產”的產出。對知識創新成果(表現為產出)作廣泛意義上的理解,對生產性企業整體來說,可以考慮以下一些方面:在生產成果上表現為產量增加、產品質量改進,新品種的投產等;在生產條件上表現為生產安全情況的改進,生產彈性程度的提高,適時制與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更有成效等;在生產儲備上表現為開發、人才開發、產品開發等的超前性提高等;在企業內部的人際關系上表現為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之間、成員與成員之間協作配合情況的改進等;在企業與外界的關系上表現為顧客滿意程度、銷協作配合、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改進等。
由此可見,通過上述各個方面的消長變化來反映以“產出”表現的知識創新的成果,說明知識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財富,是可以滲透、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基本認識:企業生產經營的作業鏈、行為鏈,同時表現為知識鏈、價值鏈。也就是在完成各項作業的行為中,新知識的融入,導致凝聚在所完成的作業上價值的增加,而產品作為各作業的總集成,各有關作業上價值的增加,自然也會凝集在最終產品上,表現為產品總價值相應地增加。由此可以看到企業生產經營的作業鏈、行為鏈、知識鏈和價值鏈的統一。它充分說明: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對生產性企業來說,知識創新是企業整體價值增加最重要的源泉。
上述多樣化的指標體系可按企業內部各個組成單位的工作任務,各有側重地納入各個組成單位的“瞬時信息卡”、并可參照我國20世紀50年代曾廣泛實施過的“班組核算”的做法,由各個組成單位以一定的基數為底數,自行逐日按人進行差量反映(反映在原有基數上新發生的增減變動情況),然后,由管理會計師定期(周或旬)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研究,借以全面掌握知識創新在整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上的具體體現。由此而形成的核算體系,可以視為為創建直接服務于“知識創新”的管理會計新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1.[美]彼得·德魯克著:《現代管理宗師德魯克文選》(英文版),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美]赫伯特。西蒙著:《現代決策的基石》,楊礫、徐立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職業高校有其自身運行與發展的規律與特殊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對每所院校來說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比較薄弱,尤其學生在政治態度、價值取向、行為作風、學習態度、職業意識、心理需求、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具有明顯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應更新教育觀念、轉換教育思路,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規范教育內容、優化教育環境、改進教育評價手段,以便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如何實現高職教育的定位和培養目標,探索學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深人研究探討當代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把我院學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局面,是當前面臨的艱巨任務。
1高職學生特點
高職學生接收的是專科層次教育,人學分數普遍較低,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導致他們在踏進校門后,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點、學習態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顯不同于其他本科學生的特點。通過這幾年的工作和調查我發現高職學生主要有以下特點。
1.1文化課水平相對較低,自我控制差
通過幾年的學生管理工作發現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優越,根據中國的國情,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往往在家中衣食無憂,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對學生的管理跟不上,學生自控能力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因此,這些學生往往綜合能力強,但學習能力差。
1.2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進了高職院校,只要在校期間每門功課達到六十分,他們就可以這樣無憂無慮的度過三年的光陰,然后順利拿到畢業證。其實等他們面臨畢業的時候他們才知道自己學到的知識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會常識是多么的淺薄。所以我們學生管理老師一定讓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這樣不僅讓他們在參加活動中來鍛煉自己,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養;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生在校期間多舉辦對學生有意義的活動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在這方面我認為我們學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們學校都會舉辦我們學院自己特色的“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科技文化節”和“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藝術文化節”,兩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3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學生入學就開始培養起來的,所以大一學生的學生管理老師以及任課老師對他們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起關鍵作用的。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以下幾方面培養:提高學習動機、利用網絡優勢,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來為學習和成才服務、加強研究型教學、加強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質參差不齊
大部分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差,因為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們的各方面素養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更應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文化素養的培養對學生以后到社會參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高職學生的企業文化素養的培養,這直接關系到他們畢業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單位中,所以學生的文化素質的教育也是高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轉變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針對高職學生的以上特點,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必須適應新型教育體制的要求,結合我院的實際,針對學生的顯著特點,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把盡可能多的學生培養成才。
2.1首先,正確的嚴格要求學生
高職學生多為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對紀律較為松懈,作風比較拖拉,嚴格管理顯得更為重要。“嚴師出高徒”,嚴格要求是為了使學生明辨是非,樹立學習、作風及日常生活、行為等各方面的正確態度與良好的習慣。嚴格要求學生是學校一切教育教學人員的共同責任。身教重于言教,學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學人員必須以身作則,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實踐證明,合理地嚴格要求會使學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長。
2.2其次,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高職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逐漸成熟的階段,因而特別需要受到尊重、關愛、體貼和激勵,特別重視自我表現和他人的評價。作為學生管理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加強“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立”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正確的思考方法來面對學校、面對老師、面對同學、面對家長,自覺克服消極心理,學會對人生目標進行設計并圍繞目標來對自身進行管理,盡可能發揮其特長和潛力,盡可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
2.3培養學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質
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實在各種活動中能動的體現出來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學生管理者在不影響我們正常的教育教學的前提下,加強學生的各項活動的管理和指導。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感悟,在實踐中提高。如我院的“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科技文化節”和“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藝術文化節”,兩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動正是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方式方法。
作為建設工程產品的工程項目,投資和耗費的人工、材料、能源都相當大,投資者付出巨大的投資,要求獲得理想的、滿足適用要求的工程產品,以期在預定時間內能發揮作用。建筑施工項目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建設的速度,關系到工程的適用性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社會安定。因此,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必須加強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管理,確保質量水平。
1 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的特點
一是影響質量的因素眾多。建筑工程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設計、材料、機械、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水文、氣象、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技術措施、管理制度、投資成本、建設周期等等,均直接影響施工項目的質量。
二是質量的隱蔽性。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分項工程工序交接多,中間產品多,隱蔽工程多,若不及時檢查實質,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產生第二判斷錯誤。也就是說,容易將不合格的產品認為是合格的產品。反之,若檢查不認真,測量儀表不準,讀數有誤,就會產生第一判斷錯誤,也就是說容易將合格產品,認為是不合格的產品。這點在進行質量檢查驗收時應特別注意。
三是評價方法的特殊性。工程質量的檢查評定及驗收是按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的。檢驗批的質量是分項工程乃至整個工程質量檢驗的基礎,檢驗批合格質量主要取決于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經抽樣檢驗的結果。隱蔽工程在隱蔽前要檢查合格后驗收,涉及結構安全的試塊、試件以及有關資料,應按規定進行見證取樣檢測,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進行抽樣檢測。
2 當前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視程度不夠,存在僥幸心理一些企業只是按照施工習慣進行質量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對質量存在僥幸心理,認為上一個工程這么做的沒有問題,這個工程也一樣不會有問題,以習慣代替嚴謹,以經驗代替標準,缺少危險意識,企業的主要領導不能親自抓,導致質量意識麻痹,以至于在質量管理中督導力度不夠,實施強度不夠,使工程質量存在隱患。
二是片面要求工程進度,輕視工程質量問題在經濟復興的驅使下,很多企業片面的追求工程進度,把完成工程進度,實現經濟利益作為企業管理的第一要點。由此,企業領導者和決策者們對質量工作的管理缺乏統一協調和管理,比如技術施工,質檢等業務科室相互不能協調工作,企業內部聯系不順暢,同時總認為工程質量工作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因而忽視了對施工現場具體的質量管理工作,致使施工隊伍質量意識淡薄,由于現場操作人員多勞多得,只求快,趕進度,嚴重輕視質量,在工程施工中,不按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操作,粗制濫造,甚至偷工減料。
三是細節處著力不夠,管理不到位在質量管理過程中很多企業把它當成一個口號,一個標語,只做表面文章,沒有質量管理細分精化于每一個影響質量的其點上,不能嚴格的按照規范要求,從細微處入手,從根本上保證工程質量質量管理不細分,不重視細節,勢必會影響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3 加強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
3.1 樹立濃厚的質量意識
在工程管理中,必須建立項目法人負責制,明確工程質量終身制。分期分批地對項目管理人員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教育培訓, 通過學習和考試。使大家都能系統地掌握全面質量管理知識和要領。從而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優質興業”的經營思想和“創優質、樹名牌、拓市場”的發展理念,使之形成一個“創優質工程光榮,建劣質工程恥辱”的質量氛圍。同時,要樹立科學的、嚴密的質保體系,扎扎實實地落實質管責任制。從項目到每個分部工程、到工段、到班組,都要圍繞工程質量總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制訂出自上而下的縱到底、橫到邊的質量管理網絡和質量信息反饋制度,使之從項目經理到項目總工程師、工段長、班組長、施工員、質安員、材料員。資料員,到每個操作工人,都要明確工程質量的具體任務和各人職責。使工程質量項項有標準,人人有專責,樣樣有人管,天天有檢查,工作有落實。
3.2 加強原材料質量管理
一是提高采購人員的政治素質和質量鑒定水平,使那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又忠于事業的人擔任該項工作。二是采購材料要廣開門路,掌握材料信息,綜合比較,擇優進貨。進場材料、物資須在合格的供方廠家或有信譽的商店采購,所采購的材料或設備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材質證明和使用說明書。物資采購主管要定期對供貨商進行評審、考核。三是施工現場材料人員要會同工地負責人、甲方等有關人員負責對現場設備及進場材料進行檢查驗收。特殊材料要有說明書和試驗報告、生產許可證,對鋼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劑等必須進行復試和見證取樣試驗。當其質量有懷疑時,就加倍抽樣或全數檢驗。
3.3 注重機械設備的管理
機械施工正在代替繁重的體力勞動而在施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設備的數量、種類、型號不斷增多,加強對機械設備的優化工作日益重要。設備管理要注意正確選用機械,應根據工程特點選擇適宜的主導施工機械,各種輔助機械應與直接配套的主導機械的生產能力協調一致。若選用新購機械除應檢查其質量合格與否,還應要求供應商指導或培訓,協助解決安裝使用中的問題。機械的管理應抓住“合適、安全、保證系統運行效率”的原則,做到人機相對固定。要建立設備保養和維修制度,機械設備在使用中,各部件的銜接可能松動,機件可能磨損,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定期保養與及時搶修才能保證其在使用中保持良好狀態,達到額定的性能,減少閑置、損壞,提高使用效益和產出水平。
3.4 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一是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的政府職能。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監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別是其中的政府職能還必須加強。一是加大對監理單位在施工現場表現的監督力度;二是加大對設計、勘察單位的監督力度;三是施工企業必須改變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要從企業實際出發構筑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企業的發展靠一定的結構支撐,只有在結構合理、功能優化、職責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業的鮮明特色,形成領先競爭對手的優勢。
4 結語
總的來說,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因素,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把好質量關,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質量,為企業快速發展,創建和諧穩定的內部環境,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參考文獻:
[1]鄔偉彬. 淺談建設工程施工質量管理[J]. 建材與裝飾,2007(8).
[2]閆長勇. 淺談施工質量管理[J]. 山西建筑,2007(13).
案例分析:哈爾濱電視臺《時事盤點》
從《時事盤點》欄目的定位上來看,這個節目立足都市,以剖析世界的眼光,對眾多的國際新聞資訊進行整合、梳理、解讀、點評,滿足觀眾在最短的時間了解到國內外最重大最新大事的需求。
一、內容解析:版塊化突出“編輯思想”的深刻性與獨特性
《時事盤點》每周的二、四、六播出,時長為40分鐘。在當下資訊極大豐富的大環境下,如何讓觀眾喜歡看電視新聞雜志節目,如何能讓觀眾對這類節目有認同感和忠誠度,最為重要的是要突出“編輯思想”。從下面《時事盤點》的版塊設計中我們不難看出編輯思想在節目制作中的運用。
《時事盤點》分為五大板塊:熱點、掃描、現場、人物、視點。熱點版塊主要關注當天發生最吸引眼球的熱點話題,由在現場的本臺評論員和電話連線重量級專家學者共同評論新聞事件走勢,突出時效特色;掃描版塊是快速瀏覽當天重要新聞資訊,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受眾整理最多的新聞,突出快捷特色;現場版塊是電話連線我臺世界各地特約記者,讓他們帶來事件的最新進展,突出直擊特色;人物版塊是選出近期給世界帶來震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從新聞事件談起,以人物的表現來突顯事件的內涵,突出個性特色;視點版塊選取經過了一段時間發酵的新聞事件,由我臺評論員發出本臺評論的聲音,突出獨家特色。按照這樣的版塊設置,使整個節目條理分明,重點突出。
另外《時事盤點》節目的導視力度很強大,熱點、現場、人物、視點等版塊都制作各自的導視,提高了節目的可視性。同時在節目播出中大量使用雙視窗、三視窗形成了空間感,整個節目突顯大氣與洋氣的特點。
二、傳播特點:信息整合梳理的強大力量
“要使信息被有效地傳播,有效地獲得,必須要對處于彌亂狀態的眾多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整理和整合。”《時事盤點》的一個重要的傳播方式就是對海量國際時事新聞的有效整合。這種整合體現在以下方面: 篩選熱點議題、提煉有效信息。作為盤點型的新聞雜志節目,《時事盤點》在選題上具有十分鮮明的價值取向,即選取并展現關系足以影響全世界各國的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但不是簡單地報道事實,而是把新聞事件由主持人與現場評論員及電話連線重量級專家學者,對國際新聞事件進行深入探討,抽絲剝繭,旁征博引,讓觀眾深入了解事件帶來的影響及未來走勢,引發人們的深入思考。力求以獨特的方式來解讀新聞事件、熱點話題,用個性的點評語言來體現客觀公正的媒體態度。
突出重點報道的連續性。常看《時事盤點》的觀眾會發現,經常能看到對一重大新聞事件的連續報道。例如有關利比亞的報導,《時事盤點》節目從3月3日到4月9日先后在熱點版塊播出了:《卡扎菲不懼怕與西方開戰》、《聯合國通過在利比亞設禁飛區》、《卡扎菲反攻 歐盟加大制裁力度》、《多國聯軍:肢解利比亞進行時》、《戰火中的卡扎菲依然堅挺》、《利比亞陷入血腥沼澤》、《卡扎菲:你的出路在何方?》《卡扎菲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利比亞:反對派腹背受敵》。通過以上話題的探討,從利比亞戰事的醞釀開始一直到戰事的展開,全方位、客觀、立體的展現給觀眾整個利比亞事態的發展,使觀眾對利比亞戰局的發展有了深入的了解。而這樣的連續報道也培養了觀眾對節目的忠誠度與期待。
三、節目編排:良好的節奏感引人入勝
《時事盤點》在節目的編排上突出的特點是用節奏來調整總體節目的風格。節目所設的五個子板塊全部由主持人將其串聯起來,貫穿始終。“掃描”板塊節奏較快,能夠很快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熱點”、“視點”、“人物”則屬深度報道,節奏自然放慢,給予觀眾思考的余地。在“熱點”與“視點”版塊還有評論員的點評,更能通過主持人與評論員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加深觀眾對節目的理解。“現場”版塊由世界各地的特約記者發回電話報道,以現場報道的形勢對新聞進行整理,增加了新聞的真實感,還原了新聞的本源。這種編排方式,使整個節目內容層次分明,節奏錯落有致,增強了節目的立體感和受眾的興趣感。
中圖分類號: F2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11-12)-0037-01
1 引言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就業容量大,產業關聯度高,全社會50%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要通過建筑業才能形成新的生產能力或使用價值,建筑業增加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建筑業的技術進步和節地、節能、節水、節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因此,建筑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建筑施工是形成建筑實體的過程,也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的關鍵階段,要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就必須狠抓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工程項目施工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異、操作的微小變化、環境的微小波動,機械設備的正常磨損,都會產生質量變異,造成質量事故。工程項目建成后,如發現質量問題又不可能像一些工業產品那樣拆卸、解體、更換配件,更不能實行“包換”或“退款”,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的控制就顯得極其重要。
2 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的特點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過程,再加上項目建筑位置固定、生產流動、結構類型不一、質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體型大、整體性強、建設周期長、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等特點,因此,施工項目的質量比一般工業產品的質量管理難度更大,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2.1影響質量的因素多
建筑工程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工程特性、設計、材料、機械、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水文、氣象、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技術措施、管理制度、投資成本、建設周期等等,均直接影響施工項目的質量,這給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2質量波動大
由于工程項目的施工不像工業產品的生產,有固定的生產流水線,有規范化的生產工藝和完善的檢測技術,有成套的生產設備和穩定的生產環境,同時,由于影響項目施工質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統性因素都較多,因此,很容易產生質量變異。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異、機械設備正常的磨損、操作微小的變化、環境微小的波動等,均會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質量變異;當使用材料的規格、品種有誤,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規程,機械故障,儀表失靈,檢測設備精度失控等,都會引起系統性因素的質量變異,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為此,在施工中要嚴防出現系統性因素的質量變異,也就是說要把質量變異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圍內。
2.3質量的隱蔽性
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分項工程工序交接多,中間產品多,隱蔽工程多,工程隱蔽后,再進行檢測的難度和代價都非常的大,因此,若不及時檢查實質,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產生第二判斷錯誤,也就是說,容易將不合格的產品,認為是合格的產品:反之,若檢查不認真,測量儀表不準,讀數有誤,則就會產生第一判斷錯誤,也就是說容易將合格產品,認為是不合格的產品。這點,在進行質量檢查驗收時,應特別注意。
2.4終檢的局限性
工程項目建成后,我們也要組織竣工驗收,亦即最終的的質量檢測;但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我們不可能像某些工業產品那樣,再拆卸或解體檢查內在的質量,或重新更換零件;即使發現質量有問,也不可能像工業產品那樣實行“包換”或“退款”。而工程項目的終檢無法進行工程內在質量的檢驗,發現蔭蔽的質量缺陷。
2.5評價方法的特殊性
工程質量的檢查評定及驗收是按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的。檢驗批的質量是分項工程乃至整個工程質量檢驗的基礎,檢驗批合格質量主要取決于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經抽樣檢驗的結果。隱蔽工程在隱蔽前要檢查合格后驗收,涉及結構安全的試塊、試件以及有關資料,應按規定進行見證取樣檢測,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進行抽樣檢測。
3 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的原則
對建筑工程施工項目而言,質量控制,就是為了確保合同、規范所規定的質量標準,所采取的一系列檢測、監控措施、手段和方法。結合上述建筑工程的主要特點,在進行項目施工質量控制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3.1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原則
市場經濟經營的原則是“質量第一,用戶至上”。房屋建筑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較長,是“百年大計”,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所以,工程項目在施工中應自始至終地把“質量第一,用戶至上”作為質量控制的基本原則。
3.2以項目團隊成員為管理核心
建筑施工企業在組織工程項目施工時,幾乎所有的資源都會固化在最終的工程產品上,移交給業主。但是,人力資源卻是例外的。相反,通過一個又一個項目的鍛煉和積累,項目團隊成員會變得更加成熟,這也正是企業獲得項目經濟效益之外的收獲。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注重對員工的管理,包括績效管理,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和提高等等,這是保證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質量的創造者,質量控制必須 “以人為核心”,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人的責任感,樹立“質量第一”觀念,通過提高人的素質來避免人的失誤,以人的工作質量保證各工序的質量、促進工程質量。
3.3以預防、預控為主
以預防為主,就是要從對質量的事后檢查把關,轉向對質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從對產品質量的檢查,轉向對工作質量的檢查、對工序質量的檢查、對中間產品的質量檢查,這是確保施工項目的有效措施。
3.4堅持質量標準、嚴格檢查
質量標準是評價產品質量的尺度,數據是質量控制的基礎和依據。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必須通過嚴格檢查,用數據說話。
3.5貫徹科學、公正、守法的職業規范
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經理,在處理質量問題過程中,應尊重客觀事實,尊重科學,不持偏見;遵紀守法,杜絕不正之風;既要堅持原則、嚴格要求、秉公辦事,又要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以理服人、熱情幫助。
人通過感官獲得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信息,也就是發生感覺,感覺到的信息經過大腦加工,產生了對事物的整體認識,這就是知覺過程。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大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映。
知覺與感覺一樣,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產生的,離開了事物對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沒有感覺,也沒有知覺。知覺以感覺為基礎,但不是感覺的機械相加,而是對感覺到的事物多種屬性的綜合的、整體的反映。
知覺的產生,不僅需要具體的客觀對象,還依賴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人借助知識和經驗,才能把當前事物知覺為某類事物,把握所反映的事物的意義。
(二)知覺的選擇性
在生活中,作用于人的客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定時間內,人不能夠清楚地知覺所有的事物,只能有選擇地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對象,這樣知覺的對象便十分清晰,其他事物則作為背景比較模糊,這種根據當前需要對事物有選擇地進行知覺的特性就是知覺的選擇性。讀者在書架上尋找自己所要的書籍時,雖然書籍的書名和索書號會同時出現在他的視野范圍內,然而絕大多數讀者只會注意到書名,很少會注意到索書號,極少有讀者利用索書號去查找圖書。這是因為,書名對于讀者是有意義的,而索書號對于讀者是無意義的,讀者在查找圖書時,一般只能知覺到書名,而不去理會索書號。
(三)知覺的理解性
人在知覺中總是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當前的知覺對象,賦予它一定的意義,對知覺對象做出自己的解釋,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言語提示、實踐活動任務、主觀態度、情緒、心理定勢都可以影響知覺的理解性。例如,對一幅山水國畫,一位畫家對它的理解和欣賞就同一位普通人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一些公共圖書館,為了提示讀者注意一些禁止事項,將一些禁止事項的圖標醒目地布置在入口、通道等處,只用很少文字或不用文字就將自己的要求傳達出來,這就是利用了知覺的理解性。
(四)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整體性是指人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把由多種屬性構成的事物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特性。公共圖書館的學習氣氛與閱覽環境、讀者數量、噪聲大小有關。如果你進入一個整潔明亮、座無虛席、十分安靜的閱覽室,就會知覺到這里有良好和濃厚的學習氣氛。反之,如果你進入的是一個又臟又亂、讀者很少、喧鬧嘈雜的閱覽室,就會知覺到這里沒有學習氣氛。
二、讀者接收知識的注意特點
(一)什么是注意
在公共圖書館,讀者非常反感的事情是在閱覽室里有人發出聲響,如說話、腳步聲、拉動桌椅的聲音等,這是因為這些行為干擾了讀者的學習,影響了讀者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的狀態,表現為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當人在從事某項活動時,他的心理活動或意識總會指向和集中在某個對象上,而其他對象則處于注意的邊緣,多數則處于注意的范圍之外。
(二)注意的種類
1.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又叫不隨意注意,就是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念努力的注意。例如,當讀者都在閱覽室內聚精會神地看書學習時,突然有人大聲講話,這時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把視線指向他,即不由自主地把注意轉向他。引起無意注意的容易程度與刺激物的強度和新異性有關,刺激強度越大、新異性越強,越容易引起注意。此外,無意注意也與人的內部心理狀態有關,符合人們的需要、受到人們的期待、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容易吸引入們的注意。
在公共圖書館里,有些方面要盡量避免或減少使人產生無意注意。例如,在閱覽室要保持安靜,地面鋪設橡膠地板或地毯,減輕走路發出的聲音,以免讀者分神。而另一些方面則要盡量引起人們的注意,如各種通知、告示、提醒和禁止標識等。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隨意注意,是有預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在無意注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當讀者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環境出現干擾學習的因素時,讀者通過意志的努力,把注意力堅持在學習任務上,這就是有意注意。人們的勞動、工作、學習、研究等活動,都離不開有意注意。我們通常所說的注意力,主要指―個人有意注意的個性品質,這種品質表現為能夠克服外部干擾和內部分心因素,穩定持久、聚精會神地把自己的心理活動集中在某個活動上,具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品質對于一個人能夠做好工作、完成任務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來說,良好的注意力是做好工作、少出差錯的重要條件。
3.有意后注意
在公共圖書館工作中,經常有一些數據庫公司請圖書館免費試用它們的產品,它們這樣做,就是期待公共圖書館對它們的產品發生有意后注意,進而購買它們的產品。公共圖書館也應當借鑒它們的做法,要想方設法吸引讀者對各種文獻資料的注意,吸引讀者利用文獻,當讀者感到文獻資料的價值后,就會積極利用這些文獻資料。
(三)注意的功能
1.選擇功能
我們周圍的環境隨時向主體提供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來說具有不同的意義,一些信息是與主體從事的活動有關的,一些信息則與主體的活動無關,對其造成干擾。注意可以使主體從大量的信息中選擇出重要的、有意義的信息,排除無意義信息的干擾。讀者在圖書館從事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注意的選擇功能。讀者在檢索、閱讀、思考時,都要把注意選定和集中在當前的對象上,避免分散注意,只有這樣才能完成自己的活動。
2.維持功能
注意可以使人的心理活動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比較緊張的狀態,人的心理只有在持續的緊張狀態中,才能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才能夠較長時間從事一項活動。當人在集中精力閱讀和思考時,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也是注意高度集中的表現。通過高度集中注意,調動起主體的心理狀態,使人能夠有效地進行緊張的心理活動。
3.調節功能
注意不僅表現在穩定持續的活動中,也表現在活動的變化中。當人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時,注意就體現了調節作用。人只有在注意轉變的狀態下,才能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種活動,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例如,一些讀者在長時間閱讀之后,感到十分疲勞,這時就需要把注意從閱讀活動中轉移到其他對象上,讓眼睛和大腦休息一下,調節一下學習的節奏。
(四)注意的特點
1.注意的范圍
注意的范圍也叫注意的廣度,是指在某一時間內人的意識能夠清楚地把握對象的多少。人的注意范圍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的注意越是集中,注意的范圍就越窄。例如,當讀者在書架中專心尋找一本書的時候,他的注意范圍只有眼前的1平方米左右,而當讀者在較大范圍內尋找某一類書籍的位置時,他的注意范圍就會大得多。人在較大范圍注意事物時,對細部特征的注意能力就會降低;當注意細部特征時,人的注意范圍就會縮小。公共圖書館的標識設計應當充分考慮人的注意特點,較大范圍指引讀者的標識,內容應當簡潔,字體要醒目;近距離提示讀者注意事項的標識,內容就可以適當多一些。
2.注意的緊張度
1.高職學生特點
高職學生接收的是專科層次教育,人學分數普遍較低,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導致他們在踏進校門后,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點、學習態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顯不同于其他本科學生的特點。通過這幾年的工作和調查我發現高職學生主要有以下特點。
1.1文化課水平相對較低,自我控制差
通過幾年的學生管理工作發現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優越,根據中國的國情,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往往在家中衣食無憂,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對學生的管理跟不上,學生自控能力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因此,這些學生往往綜合能力強,但學習能力差。
1.2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進了高職院校,只要在校期間每門功課達到六十分,他們就可以這樣無憂無慮的度過三年的光陰,然后順利拿到畢業證。其實等他們面臨畢業的時候他們才知道自己學到的知識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會常識是多么的淺薄。所以我們學生管理老師一定讓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這樣不僅讓他們在參加活動中來鍛煉自己,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養;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生在校期間多舉辦對學生有意義的活動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在這方面我認為我們學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們學校都會舉辦我們學院自己特色的“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節”和“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藝術文化節”,兩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3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學生入學就開始培養起來的,所以大一學生的輔導員老師以及任課老師對他們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起關鍵作用的。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以下幾方面培養:提高學習動機、利用網絡優勢,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來為學習和成才服務、加強研究型教學、加強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質參差不齊
大部分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差,因為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們的各方面素養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更應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文化素養的培養對學生以后到社會參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高職學生的企業文化素養的培養,這直接關系到他們畢業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單位中,所以學生的文化素質的教育也是高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轉變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針對高職學生的以上特點,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必須適應新型教育體制的要求,結合我院的實際,針對學生的顯著特點,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把盡可能多的學生培養成才。
2.1首先,正確的嚴格要求學生
高職學生多為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對紀律較為松懈,作風比較拖拉,嚴格管理顯得更為重要。“嚴師出高徒”,嚴格要求是為了使學生明辨是非,樹立學習、作風及日常生活、行為等各方面的正確態度與良好的習慣。嚴格要求學生是學校一切教育教學人員的共同責任。身教重于言教,學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學人員必須以身作則,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實踐證明,合理地嚴格要求會使學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長。
2.2其次,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高職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逐漸成熟的階段,因而特別需要受到尊重、關愛、體貼和激勵,特別重視自我表現和他人的評價。作為學生管理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加強“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立”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正確的思考方法來面對學校、面對老師、面對同學、面對家長,自覺克服消極心理,學會對人生目標進行設計并圍繞目標來對自身進行管理,盡可能發揮其特長和潛力,盡可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
2.3重視輔導員的作用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教育中,輔導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對于輔導員的職責來說,輔導員要對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思想品德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社會實踐教育。輔導員要盡到自己的職責,就要注意學生的思想教育,創新方法,促進學生的思想覺悟的提升。其次,高職學生自尊心強,不愿意受到約束,耳提面命的教育有時候他們會覺得嗦,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根本就不會放在心里,有的學生甚至對這些有著很強的抵觸心理。而輔導員與學生接觸較多,對學生的特點和性格比較了解,他們很多時候都是學生的朋友和伙伴,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來不斷的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給學生灌輸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因此,高職學生思想教育要充分的發揮輔導員的作用。作為高職輔導員,不但要具有扎實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高度的政治覺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強烈的責任心,還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較強的適應能力與應變能力。要善于調動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特長的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能將絕大多數學生團結和組織起來,為完成學校學生工作的戰略目標,分階段、分步驟地策劃和安排具體實施計劃。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地評估社會變革給自己的工作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希望在全院教職員工的努力下,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優秀的人才。
2.4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學生反叛心理較強,因此,耳提面命式的思想教育方式并不適合。高職校園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因此,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要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務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第一,通過定期舉辦各種職業技能競賽,邀請企業管理人員、技術能手、生產標兵來校開辦講座,開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專業的熱愛,幫助學生樹立努力的方向和目標。第二,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十一國慶節、七一建黨節、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重大節慶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第三,通過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技能節、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大學生社團節、大學生運動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高尚的審美情趣和高雅的審美鑒賞力,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第四,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宣傳欄、板報、校園廣播等媒體,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宣傳學校的各種精神文明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引導學生從一言一行做起,養成文明行為,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建設高水平、高層次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廣大學生成長的內在精神動力。
2.5重視開展學生心里素質教育
關于職業教育教育,教師對課堂的把握關系到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質量,所以教師了解職業教育心理至關重要。如何讓職業教育生在快樂中學習專業知識是教師要學習與探索的課題。
要讓職業教育生在快樂中學習專業知識,首先就是要了解職業教育生的性格特點,了解就像一把打開學生心理大門的鑰匙,只有做到了充分的了解,就能夠將傳授的專業知識更容易地被學生接受。那么應該怎樣去了解呢?心理學上,“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扮演著家長人、專業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班集體的領導者、人際關系的協調者、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者等諸多角色。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后兩者是有關生長發展的需要,這兩種需要得不到滿足,職教生就會缺乏學習專業技能動力,喪失進去心。
近三十年來,職教生時期建立并維持社會關系的能力對將來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職業教育中期,同伴關系具有特別的影響力。職教生的道德情感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職業教育生的求知欲在不斷擴大和加深,如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在整個職業教育時期表現出如下發展趨勢:從對學習專業技能的過程、學習專業技能的外部活動感興趣,發展到對學習專業技能的內容、對獨立思考的作業更感興趣;從對具體事實的興趣發展到初步探討抽象和因果關系專業知識的興趣;閱讀興趣從課內閱讀發展到課外閱讀。事實上,職教生的社會發展水平也與其認知結構的發展密切相關。從對日常生活的興趣,逐步擴大和加深對社會生活的興趣。職教生的求知欲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擴大和加深專業知識的一種學習動力,保護、鼓勵和培養職業教育生的強烈的求知欲,可促使他們更加自覺地學習專業技能和掌握專業知識。
探究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動機,才能使他們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這段名言中所強調的“好學”“樂學”即是學習動機問題。學生有了學習動機,才可能學好。職業教育生學習專業技能既有內部動機,也有外部動機,兩種動機綜合作用推動著他們的學習專業技能活動。
(1)對職業教育各年級學生的學習專業技能動機調查結果發現,職教生喜歡學習某門專業技能功課的原因有:①學習這門功課有用;②這門課有趣;③學這門課經常取得好成績;④家長經常檢查并督促這門課的學習;⑤這門課的教師教得好;⑥教師待人親切,師生關系好;⑦因為大家喜歡,受之感染,所以自己也喜歡這門課程。
(2)職教生不喜歡某門課的原因有:①學這門課很少取得好成績;②感到這門課沒意思;⑧這門課的任課教師態度不好;④大家都不喜歡受此影響,自己也不喜歡這門功課了。可見,在職教生的學習專業技能中,內外兩種動機都在起作用。職教生的內部動機:學習專業技能目的、趣味、成功、歸因、交往、威信等制約者職業教育學習的內部動機。學習專業技能目的有長遠的,有近前的。年級越低,近前的目的對職業教育生學習專業技能起的作用越大。職業教育中、高年級學生已能知曉長遠目的。
長遠目的對學習專業技能的推動力是持久的。因此,必須恰當進行各學科學習專業技能目的的教育。學習專業技能活動本身是否具有趣味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專業技能。新鮮活潑的、多姿多彩的、不斷創新的學習專業技能,很容易吸引學生。但是,必須看到學習專業技能畢竟是一項需要艱苦努力的,有時甚至是單調枯燥的活動,因而在提倡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應該強調培養學習專業技能的良好意志品質。有兩種交往很值得重視,即教師與學生的交往、學生與學生的交往。師生之間交往多、關系好,學生崇拜、尊敬、信賴教師,以至愛屋及烏愛這位教師教的課。學生在班集體中與同學交往多,關系融洽受到歡迎,他就喜歡班集體,喜歡同學,進而樂意和同學一起學習專業技能。相反,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在班集體中受到孤立,必然減弱學習專業技能動機。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贊揚,都希望自己的能量得到充分的發揮。
歐盟是環保主義最活躍、環境法發展最活躍的區域,在廢物管理方面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最先認識到:作為一項完善的廢物管理法律制度,應滿足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隨著歐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歐盟廢物管理法律已經是一個數量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的超國家的、統一的法律體系。它不僅為各成員國提供了廢物管理的法律依據,也起到了引領各成員國廢物管理立法體系建設發展的作用。為加速實現廢物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歐盟各國普遍制定了一個有法律、經濟、管理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法律體系。
一、歐盟廢物管理法律制度的特點
歐盟廢物管理立法在構成與發展趨勢上,正不斷地為適應管理需求而完善,由條例、指令、決定、建議等構成的廢物管理法律體系在許多方面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結合,形成了有效的實施機制。
(一)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發展循環經濟
歐盟的廢物管理由早期單純處理向綜合治理轉變,從根本上轉變了廢物處理的內涵,重視源頭控制和綜合利用,從而能夠有效控制污染、回收資源。歐盟廢物管理戰略目標是通過選擇較高層次的管理目標,確立了“廢物分級”的處理體系,即遵循預防或減量——重復使用——循環利用——堆肥——處置的順序,強調資源化是垃圾處置的首選方式和最終發展目標;將管理目標向物質產生的源頭減量化延伸,全面且綜合地考慮廢物管理的每個階段,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通過對物質“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生命周期管理,實現物質產生、流通、消費的全過程良性循環。“增長必須是環境可持續增長”體現了循環經濟立法的特點,而“改進廢物預防行動計劃、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向可持續的消費型式轉變”等措施,體現了力求遏制廢物產量與經濟增長同步態勢的努力。
(二)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可行的措施與目標
歐盟的環保理念一直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理念的不斷更新,必然帶動著相應立法原則、制度及實施機制的調整和完善。因此,管理理念的與時俱進是歐盟實施有效廢物管理的必然的思想基礎。幾乎所有歐盟成員國在廢物管理上都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強調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有效提高了物質和能源的回收利用,并以資源化為廢物處理的最終發展目標。歐盟通過環境政策、指令等,明確規定或體現了廢物管理的基本原則,如源頭治理、廢物分級原則,充分體現了其廢物管理理念的精髓。
此外,歐盟廢物管理目標具體明確,嚴格限制達標期限。由于各成員國之間的資源環境狀況、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歐盟通過制定廢物管理的框架性指令,指導各成員國依據本國國情選擇具體、適宜的方式以實現指令的目標,從而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
(三)政企職權分明,各司其職,協調運作
歐盟各成員國廢物管理模式盡管有所不同,但均強調政企要分開,權責要明確,從而使管理機制協調運作。政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制定廢物管理規劃、法規并監督執行、引導社會資本注入、協調各參與方利益關系并對環境質量予以監控;企業則應在相關法律框架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權、責、利明確,因而促進了各方的高效運作。 最典型的如德國處置包裝廢物的雙向回收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政府只規定該公司應完成的回收利用指標并予以法律監控,其余均由市場決定,這樣有利于推動再利用產業化及規模化。
(四)引入多種管理手段,提高廢物管理的靈活性
歐盟的廢物管理,不僅運用法律、行政手段,而且輔以稅收、財政補貼等諸多經濟手段,實現了多種政策工具的結合,從而使廢物管理的各項制度得以貫徹實施。綜合運用多種管理手段,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的靈活性,尤其是使用經濟激勵手段,能激發各企業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積極性。
歐盟廢物管理大部分是以成員國各地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結合以政府許可形式引入的社會資本這一多元的融資渠道,從而為廢物的綜合管理提供了資金保障。此外,多個成員國都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生態稅收,它是對某些使用了危害環境的材料或消耗了不可再生資源的產品而施行的一種稅。引入它有利于政府的宏觀調控,促使生產者采用先進技藝,進而達到優化消費模式和產業結構的目的。
(五)公眾的積極參與
廢物管理是一項系統的綜合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廣大公眾積極投入環境事務中,享有更多的參與權,才能使全社會的環境意識越來越強,才能使環境法律制度得以貫徹實施。加強公眾參與,形成多元化的環境管理機制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環境法治的重點。在歐盟,不只是政府和企業,各公民團體以及普通民眾對歐盟環境法律、政策的制定均有重要影響,如在推行新的廢物管理指令時,就十分重視對公眾意見的采集與反饋。歐盟較強的公眾環保理念和憂患意識使廢物分類得以充分的展開,降低了廢物處理的難度與成本,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
二、歐盟廢物管理法律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一)健全法制,依法進行廢物管理
歐盟各成員國廢物管理的法律框架已較為完善,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中廢物管理的各個方面,也使所有參與方有法可依,并依法享有各項權利;保障廢物管理工作能夠依照市場經濟規律正常運行;就法律角度而言,健全的廢物管理法律制度為廢物管理產業化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保障市場健康發展。 最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進行的廢物管理制度改革。1997年意大利頒布的第22/97法令標志著改革的正式開始,該法令確立了廢物綜合處理的政策:廢物減量化;源頭治理;回收、再利用和能量恢復的三維回收及無害化處置。它不僅促使清潔技術、生態標識、EMAS規定等的出現,還促成政府與經濟實體間達成廢物回收的自愿協議。其積極作用主要是突出了“污染者付費”和“共同承擔責任”的原則;界定了廢物處理運作的最佳轄區范圍,這為規劃垃圾處理廠綜合網絡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立法,是開展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據。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具有約束力及強制力,能夠協調各方關系,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標。歐盟廢物管理的實踐表明,通過立法對廢物進行管理是廢物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環節,法律的強制力對促進廢物管理非常有效。
(二)確立可持續的廢物綜合管理
目前,我國的廢物回收后通常被直接填埋或焚燒,不但危害環境,而且浪費了大量可再循環利用的資源。可見,廢物資源化對我國尤為重要。廢物再利用水平低是一個主要障礙,由于廢物回收周期長、收益率低,企業缺乏投入該領域的熱情,因此政府應加大對這項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此外,我國目前要求資源循環利用的相關政策規定也較少。目前,中國70%左右的垃圾通過簡易堆放和填埋進行處理,20%左右的垃圾通過焚燒和堆肥進行再利用,其余的10%左右則通過廢物回收進行循環利用。
可持續的廢物綜合管理是從多年的固體廢物管理經驗發展而來的成功理念。其重點是,所有主要利益相關者都參與全部廢物系統內容的綜合規劃過程(從產生點到最終處置,并包括這兩點之間的所有步驟:廢物減量、循環利用、重復利用和資源回收)并對系統的各個方面都予以重視。 我們應確立可持續的廢物綜合管理,讓所有的主要利益相關者都參與戰略的規劃和決策過程中,通盤考慮對所有廢物管理技術的優缺點。這種管理模式采用分級管理原則,提倡解決廢物問題的最佳途徑是首先盡量減少廢物產生,并在源頭對可循環利用的物質進行分類,以提高可循環利用物質的質量,不能再循環利用有效減量的廢物應盡可能重復使用。設定廢物減量具體目標,由此解除廢物產生量和經濟增長的正相關關系。其核心思路是:在不影響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從源頭減少廢物量,避免廢物產生應成為廢物管理最優先的目標。
廢物管理目標的設定,將決定我國廢物問題未來的走向和可能達到的效果,也將決定有關部門將選擇什么樣的管理手段和策略。具體而言,我國可參照歐盟的《廢物管理指令》,以降低社會整體物質消耗及物質消耗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為根本出發點,將管理目標的優先順序明確設定為:旨在避免垃圾形成和降低其后續有害性的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設計>產品或部件的再利用>垃圾分類和無害化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包括廚余垃圾生物處理)>無害化的能源回收(且達到一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終的無害化處置。
(三)積極推進廢物分類回收
廢物分類回收是歐盟成員國普遍采用的收集方法,對廢物進行分類能夠提高對廢物管理問題的認識,隨之而來的是廢物量的減少(或增長率的下降)。最典型的是葡萄牙政府在各城市建立了廢物分類回收站。這種回收站由3個大型和1個小型垃圾桶組成。綠色、藍色和黃色的3個大桶分別裝玻璃制品、硬紙和鋁制品,紅色的小桶裝電池。這一舉措對廢物的回收和處理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在分類回收基礎上,建立各種廢物再利用公司,使廢物處理產業規模化。
廢物分類是改變末端處理現狀的必經之路,但它也是目前我國廢物管理部門的軟肋,應該在規劃和實施上都得到加強,分類回收應主要從源頭(個人、家庭和單位)抓起,尤其是廢物分類運輸和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因此,我們必須鼓勵在源頭進行廢物分類的長期目標,當這一基本的先決條件確定以后,在廢物管理系統的設計方面,才會有可能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創新。我們要根據廢物的特性,以最大限度資源化為原則進一步細化當前廢物分類辦法,強制執行廢物分類,并積極推廣廢物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等資源化利用方式,通過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廢物分類回收及無害化處理相銜接的廢物回收處理體系,從而提升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另外,拾荒者和廢品經營者對廢物分類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政府及社會公益組織應對他們給予必要的技術指導和行為規范,保證拾荒者和廢物經營者安全工作、守法經營。
具體而言,首先要倡導全社會進行廢物分類回收,在學校、機場、工廠等地,設置分類回收廢物容器,將廢塑料、廢紙、廢金屬加以分類回收;倡導居民在家中使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裝不同種類垃圾,再將垃圾扔到回收站、回收站將垃圾運往垃圾處理廠、以及垃圾處理廠處理的過程中也應分類處理。從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出發,確立強制廢品回收制度,促進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規定使用回收標志,標注在所有使用后需回收的商品及包裝上,并標注其材料名稱或代號、符號,以利于廢物分類回收,促進廢物回收利用。
(四)采用多種靈活的廢物管理手段
在我國,經濟激勵手段只是政策法規等直接管制的輔助手段,而在歐盟,經濟手段構成環境政策法律的基石。歐盟非常注意經濟激勵手段的有效性、管理可行性、成本最小化以及措施的可接受性。政府激勵手段可用于對直接管理的補充,包括稅費征收、押金制度等。此外,為鼓勵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歐盟及其成員國還建立和完善了綠色GDP、規劃與布局、有效管理與監督、科技研發促進、多元化回收方式并存、公眾參與、市場運行等制度。實踐證明,經濟激勵等手段與直接管制結合運用,能夠激發企業改進生產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積極性。適當運用稅費、財政補貼等經濟手段可以為垃圾的收集和處理等提供來源,使直接管制得以完善。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廢物收集、運輸、處理過程均處在政府的統包統管之下,資金來源最主要的是政府財政,渠道單一,在許多項目資金都有缺口的目前情況下,其投入也是極其有限的,無法滿足廢物處理量大量增長的需要。廢物處理業已經成為政府的一個沉重的包袱,嚴重制約了廢物處理的可持續發展。從歐盟經驗來看,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來解決廢物問題,應由政府投資轉變為企業、社會共同參與、廣泛引入社會資本注入才能使廢物管理事業蒸蒸日上,以推動廢物處理市場化和產業化。在許多歐盟國家,廢物處理產業在全國產業結構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將廢物處理上升到管理的高度,廢物問題就變成一項大而全的系統工程,這不僅涉及廢物收集、分類、填埋等方面,還涉及政府的環保政策、法律政策、處罰手段等問題。
(五)開展環保教育,提高公眾參與
Abstract: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monitoring, is important content in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level. After the elaborat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road and bridge technical features and control of importance, analyzed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hase of the project control management. Finally,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o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of Luqi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U99 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11-0020-021市政路橋工程施工技術特點及技術控制重要性分析
市政路橋工程是城市的主要基礎設施,也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工程,得到社會各方的高度重視。施工技術管理和質量控制是保障市政路橋工程具有較高施工質量、安全、進度、成本控制水平的關鍵,也是預防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通病的關鍵技術措施。在施工現場中科學合理的實施施工技術管理和質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現場質量通病的發生,確保市政路橋工程高效優質的建設發生,提高市政路橋施工企業項目運營管理經濟效益。另外,科學合理的實施施工技術管理和質量控制,還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綜合質量水平。延長工程綜合使用壽命,同時為降低后期運行維護費用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優質的市政路橋工程,還可以保障公路橋梁的行車安全、減少"橋頭跳車"等不利問題發生,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加強市政路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和質量控制,已經成為新市場環境中市政路橋施工企業項目經營管理研究的一個核心內容。
2 施工準備及實施階段的項目控制管理
2.1 施工準備階段的項目控制管理
市政路橋工程施工項目存在施工技術復雜、涉及工種較多、施工線路較長、施工周期緊短、任務較重等特點,同時在施工現場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施工機械設備等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政路橋工程項目管理難度,項目施工現場經營管理人員必須做好各方面的技術準備工作。在施工前期準備階段,為了更好地控制好市政路橋工程的施工技術,項目技術管理人員需要弘揚全員全過程動態技術管理與質量監控觀念,加強施工現場全員的技術管理與質量監控意識。項目管理各級管理人員要首先樹立高質的項目管理意識,要將施工現場技術管理與質量控制放在項目管理的非常高的高度,將技術管理和質量監控始終貫穿于整個項目管理全過程各環節中,有效提高市政路橋工程施工質量水平。
2.2 施工實施階段全過程控制管理
從組織、人員、制度等方面抓起,建立健全完善的技術管理與質量監管保證體系,科學合理的質保體系確保施工現場技術和質量監控工作的有序、高效、順利開展運,為市政路橋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制定完善系統的技術管理與質量監控制度措施,在施工全過程各環節中對技術管理與質量監控保證體系進行進一步修正完善和細化。通過自檢、互檢、專檢等技術措施的相結合,對技術管理與質量監控重點部位、關鍵工序等進行專門系統的監督監控,確保市政路橋工程高效優質的建設發展。
3 市政路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與質量監控技術要點
3.1 橋頭換填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在市政路橋施工過程中,應當利用高效機械設備將臺背處的路基全部挖開后,統一填筑石灰土,即不保留周圍素土,這樣利用重型壓路機就可以直接開進臺背處進行碾壓施工。雖然采用石灰土代替素土會略增加工程施工造價,但這種施工技術既可以保證臺背回填質量水平,同時又降低人工與小型機具繁雜操作費用,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工期,有效提供施工現場質量水平。總體看來,利用換填施工技術其利要明顯大于弊。
3.2 橋臺混凝土搭板及頂層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施工企業進行混凝土搭板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立模施工,同時要保證混凝土表面坡度與平整度滿足要求。搭板靠近橋頭處的混凝土頂面距基層項面距離通常較小,且基層厚度較小,如果采用壓路機直接通過時,則該部位很容易被壓碎或形成薄餅。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規定凡搭板混凝土頂面距基層頂面不足 10cm 的施工部位,在鋪筑下層混凝土時,一律需要將鋪好的水泥碎石基層進行鑿除處理,統一用瀝青混凝土進行填筑、找平施工,這樣可以有效保證整個臺背回填具備較高強度,確保工程施工具有較高質量和安全水平。
3.3混凝土施工溫度技術與質量控制
為了防止市政路橋工程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問題,在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施工溫度。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溫控技術要求進行溫度控制。如:在拌合混凝土過程中,需要用水將碎石冷卻以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在夏天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可以通過減小每層混凝土澆筑厚度,利用澆筑層面進行散熱;對于大體積混凝土,可以在混凝士中埋設冷卻水管,通過通入冷水在大體積內部進行降溫處理;要嚴格監控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入模溫度。
3.4 混凝土早期養護技術與質量控制
如果混凝土早期養護技術措施不到位,則可能引起混凝土出現表面失水而引起色差和微裂縫等問題,這樣就會影響混凝土澆筑耐久性和質量。因此,在混凝土早期硬化過程中,應加強混凝土早期養護技術與質量控制。混凝土各部位構件拆模時,需要根據混凝土澆筑強度、氣候條件等因素來確定,即只有當預留混凝土試壓試塊強度和氣候條件,滿足相關規范或設計技術要求時方能進行立模拆除施工。混凝土模板在拆除后,應使用相應的防護措施如采用、塑料薄膜覆蓋等對混凝土進行早期養護,以提高混凝土綜合質量水平。對于有條件的工程,可以采用噴涂護膜等技術措施進行混凝土保濕覆蓋養護,且要確保養護時間在14 小時以上,以提高混凝土質量水平。如果混凝土表面存在砂帶和小孔眼等質量缺陷時,需要采取相關技術措施進行修補處理,以提高市政路橋工程混凝土澆筑質量水平。
3.5 路基面防水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有效提高防水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水平,可以防止水滲入到市政路橋混凝土中,引起混凝土中鋼筋出現銹蝕等問題,同時可以避免水泥混凝土由于滲水發生脹裂對路橋結構功能的破壞,進而確保工程具有較高質量水平,起到延長路橋工程使用效果和使用壽命的作用。
4 結束語
市政路橋工程中城市立交橋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水平高低,不僅會影響到一個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政府形象,同時還會影響到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與城市具名日常生活質量水平息息相關。市政道路工程好的施工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應一個城市的現代化繁榮景象和提高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質量水平。因此,在市政路橋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加強施工技術質量的監督控制,確保工程具有較高的施工質量、安全、進度、成本控制水平,對于每個市政路橋施工企業而言,將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和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曉波.高速公路路面瀝青面層質量監控技術[J].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08(04)
[2] 管玉文.淺談公路施工技術管理[J]. 科技致富向導.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