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2 16:20: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中語文基本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語文是“文化載體”,是傳承文明的一個紐帶,這決定語文學科是無限的過去與無限的未來中的一個點。一個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具有現代的教育觀。
一個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具有現代的學生觀。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不是教師說教的結果,它最終取決于教師的感染力,是語文教師這顆心靈感染無數個學生心靈的結果。語文教師不僅要誨人不倦,還要學而不厭,以身作則;不僅能夠言傳,而且能夠身教。要注意到“語文教師在思想文化素質和教學語言行為方面的身教作用”是教學大綱對所有語文教師的要求。
第二、要有現代職業素質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教師除了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外,還必須具備較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界老前輩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
教師的修養首先是人的品格,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而且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就要求教育者本身是思想先進、道德高尚的人。教師德才兼備,才能給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榜樣的力量。中學語文教師還要有良好的治學品質。其次是要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教師的專業能力素質至關重要,它源于教師的專業知識修養和普通學識修養。作為擔當語文專業教學工作的語文教師,他要具有屬于這一領域的文字、語言、邏輯和文學等知識,并懂得學習和研究它們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上,而是有余力去研究教學藝術,在發展學生的智力和特長上多下功夫。
第三、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
古人云:“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不解者,則非師也”。教師要教好學生,必須精通語文學科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演講能力、寫作能力,還必須具有廣泛的文化修養。有了“一桶水”,還需要不斷更新補充,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學生的“一杯水”,總之,教師需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
瓢水,教師就要有桶水。語文教師自己能寫出一些好文章,一定可以吸引學生認真寫作。
第四.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具有選擇性,在學生選擇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發展方向給予具體的指導。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必要的指導。新課程倡導探究性、研究性學習,教師要指導學生就某個專題查找、閱讀、收集資料文獻,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編寫數學小論文、科普報告。指導學生如何開展數學建模活動和完成數學建模報告,等等。
語文課堂教學的成敗與教師息息相關,語文教育發展的關鍵在于語文教師自我的發展。高中語文課改的具體實施主要依靠語文教師,因此,切實提高語文教師素養,是成功實施新課改的重要保障,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師適應新課改、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
一、語文教師素養
本人認為教師素養具體包括人格素養、知識素養、教學管理素養和教研素養。
二、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師素養
1.人格素養
人格即指人的氣質、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質的體現,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和熏陶的。語文教師要想真正把教學中的人文思想和理念傳授給學生,其自身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素養。語文教師的高尚人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有著積極的作用。這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因勢利導,通過自身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使學生能自覺意識到,并按照教師所體現的道德規范來校正或約束自己的行為。反之,則會使學生的心靈或人格受到傷害。
2.知識素養
①專業知識。教師要教書育人,掌握專業的學科知識是基礎。高中語文教師應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宏觀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結構,熟悉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關注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教師在掌握精通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口語化、淺顯的語言將基本知識表達出來,增強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還可以把零散的知識點匯聚起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②科學文化知識。教師的科學文化素質在整個教師素質構成中占有重要位置,素質教育要求高中教師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即專業知識要精,而相關專業的知識也要有所涉獵。如今正值信息時代,教師和學生都是同步接受信息,如果教師不及時更新知識,難免會在面對學生提問時陷入難堪之境。
③教育理論知識。廣博的知識和視野有助于高中語文教師應對來自學生和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同時也能使語文教師自身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當下高中語文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應系統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等知識,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語文教學實踐積累更多的理論經驗。多數學生會因為老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感到“我能行”、“我很棒”,從而喜歡上語文課。事實上,這是老師將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教學中的結果。可見,只有具備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才能樹立正確的教育指導思想,克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以便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對癥下藥”,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教師教學管理素養
新課程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的學習方式,故應切實改變 “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觀,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和交流者,創設平等和諧的環境,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鍛煉了技能,又培養了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學管理素養。
4.教師教研素養
教師應學會批判地認識自己的教學實踐,參與到研究者的隊伍中去,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課堂教學,改善并提高自己的教育實踐。
自主學習教學法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法。因此,將自主學習教學法引入高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學習教學法通過定期組織語文知識競賽等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和動力,而且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參與度,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將自主學習教學法引入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自主學習教學法的具體運用中,通過采用語文學習小組等方式學習高中語文,有利于學生間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和交流,發揮團隊精神的重要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對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魯迅的《狂人日記》時,通過小組學習方式的自主學習教學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對作者的基本概況、寫作背景、文章特點和其他著作等進行全面、認真、細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育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講授更多的知識,但是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熱情的激發,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因此,學校有必要將自主學習教學法引入高中語文的教學活動,以豐富高中教學方式方法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時,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根據教學提綱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學生分析和學習這一文章。而是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就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語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達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內涵和特點。一方面,將自主學習教學法引入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又被動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變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學習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學習教學法的具體運用
(一)實行語文學習小組模式
所謂學習小組模式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對基本學習內容和特定課題進行自由討論和交流,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和學習模式。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動生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小組學習不僅是課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豐富了傳統的被動課堂教學模式。實行語文學習小組模式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對學生對語文知識積極主動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為充分發揮自主學習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有必要實行語文學習小組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為要保證學習小組積極、有序、高效地運行。因此,教師必須采用隨機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學習小組的分組,由學生推選負責人的小組組長,引導學生運用討論和交流等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小組的學習效率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賞析李清照的《醉花陰》這首詞時,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自由討論和交流關于這首詞的語言韻律、寫作背景和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二)定期組織語文知識競賽
語文知識競賽是將語文基本知識和常識性內容組織知識競答的比賽,是自主學習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通過定期組織語文知識競賽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為學生學習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分組模式將語文知識競賽引入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可以同時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效果的評價檢測。因此,應將定期組織知識競賽的方式引入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法的實踐活動中去。例如,教師可以將“窮兵黷武”“買櫝還珠”“為虎作倀”“羽扇綸巾”等易讀錯或寫錯的字詞整理出題,以個人參賽方式進行高中語文基本知識競賽,以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知識水平;教師也可以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么”“唐宋家都指誰”“《史記》是第一部什么類型的史書”“四書指什么”等常識性知識整理歸納,組織高中語文常識知識競賽。
(一)復習現代漢語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的基本知識,知道它們的語法性質作用。難點是區分名詞和動詞,動詞和形容詞,名詞和形容詞。這些知識在辨析文言文的詞類活用要用到。
(二)復習現代漢語短語的基本知識、結構特點,學會辨別各類短語。如調查研究(并列短語)、突然聽到(偏正短語)、藍色天空(偏正短語)、人聲鼎沸(主謂短語)、相信自己(動賓短語)、富得冒油(動補短語),這些知識在辨析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要用到。
(三)復習現代漢語單句成分的劃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并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2.句子的構成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
補充成分是:定語、狀語、補語。
②現代漢語的正常語序:
定+主+狀+謂+補+定+賓+補
例如:(寂寞的)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狀+動+補)
主語 謂語 賓語
二、理解文言文的詞類活用與以及現代漢語中詞的用法的聯系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代漢語詞的用法相比較明顯不同,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
(一)文言文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明確概念:
“狀語”是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時間、地點、范圍、情況等。“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的。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不直接作狀語,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能作狀語,在句子中起修飾作用。
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這里的“日”,作每天講,是表示時間頻率的,做句子的狀語。
2.名詞用作動詞
告訴學生兩個概念。①動詞:表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如打、哭、走、滅亡、建造等。要區分動詞與名詞的不同。②賓語: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
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在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作動詞。
如:“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這里的“蹄”本來是名詞,動物的蹄子,這里是驢子“用蹄子踢”,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水”是名詞直接作動詞“游泳”。
3.名詞的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樣”。
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王”本是王侯的意思,這里是“讓……稱王”,很明顯有“使賓語怎樣”的意思。
4.名詞的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把賓語怎么樣、認為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
“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賓客”本是名詞“客人”,這里是“把……當作賓客”,即認為“其父”是賓客。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有時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的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出、入”本是動詞“出去,進來”,這里是“產出、收入的物產”,作名詞。
2.動詞的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是動詞作使動用法,“活之”譯為“救活他”。
(三)形容詞的活用
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樣式、性質等的詞語。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將軍身披堅執銳”(《陳涉世家》)“堅、銳”本是形容詞,即堅硬的,銳利的,這里活用為名詞:“堅硬的鎧甲,銳利的兵器”,“披堅”是“披著堅硬的鎧甲”;“執銳”“是拿著銳利的兵器”。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窮”本是形容詞“盡”,還有“山窮水盡”;這里是動詞“走盡”。
3.形容詞活用為使動用法
“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綠”本是形容詞詞“綠色”,這里譯為“使……變綠”。
4.形容詞活用為意動用法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小”是作動詞,帶了賓語,“小天下”是“認為天下小”,又是意動用法。
三、利用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分析病句病因
高中階段的病句與語法有關: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掌握好句子的語法結構規律,對辨析和修改病句有很大的幫助。對于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弄清它的結構,理解它的主要意思,有助于檢查句子的結構和句子的成分搭配有沒有毛病。
例如:
1.“江西貴溪縣一頭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豬救主人而被廣為流傳。”壓縮句子主干是“母牛被流傳”,顯然主語跟謂語不搭配,流傳的是母牛的故事。
2.“他就主動參與社會災害性事故處理,化解風險,安定社會生活的責任。”這句話的主干是“他參與責任”顯然缺少賓語,所以要在“參與”前加上“承擔”。
3.“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這句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作者之手。”后半句是主謂謂語句和動詞謂語句雜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四、利用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結構知識,分析文言倒裝句式,更好地理解和翻譯文言字句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
(定)+主+〔狀〕+謂+〈補〉+定+賓+補
但在文言文里,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前后顛倒),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
(一)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余欺”就是“欺騙我”。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帶什么)”。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
“何陋之有?”“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詞賓語前置: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后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項羽本紀》)“一以當十”就是“以一當十”。
(二)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三)狀語后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謂語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于虎(比虎)”是置于動詞(猛)之后作補語的介詞結構。
(四)定語后置
現代漢語中定語用于修飾名詞或代詞,一般是放在名詞或代詞前面,而古典文學定語后置的現象很普遍。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27-01
伴隨著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實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老師根據新課標提出的教育觀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從而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效率。過去高中語文教學限制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同時,傳統教學方式不能很好的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因此,學生的知識面也就變得很窄,這些都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同時,也違背了高中語文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初衷。所以,打破傳統的教育改變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才是高中語文教育最終的目標。
1 高中語文自主合作探究課堂的必要性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愛好、條件、興趣,在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中找出適合高中學生的語文教育專題,并且作為課題確定下來再進行單獨的探討研究。學生自己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會遇見很多問題,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來獲得知識,并且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通過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學習過程才能有效的發揮學生自身的聰明才智,進而才能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創新意識以及創造能力。
(2)對于高中學生來講,學習語文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對語文基本知識的學習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培養語文能力,增強語文素養。語文教材上的知識只是語文知識的一部分,它還包含實際應用知識,如社會生活、生產、經濟、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是培養學生適應學習、生活以及實踐活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期間所能獲得的語文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個人素養。因此,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實行自主合作探討的學習方法是有必要性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合作交流,對碰到的語文難題進行分析探討,積極參加實踐活動,這都有利于學生掌握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含義是指,通過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這也為培養學生研究性思維做基礎。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打破以往老師為主的教育模式,而是主動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老師可以作為指導,引領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探討,這不僅僅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同時,也是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就不就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
(4)對于高中語文的學習來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語文知識非常廣泛知識信息量很大,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就很難掌握學習的基本要領。學生只有完全掌握語文知識的學習要領,才能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完成這些目標的前提就離不開一個正確的課堂教育方法。只有采取正確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課標下提出的語文教育要求。
2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自主合作探究課堂的有效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的樹立。在教育中學生是主體,老師只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路人。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也要跟著改革,過去以老師和教學資料為主的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堅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教育學生掌握學習新知識的技巧,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課本知識,通時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老師應該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所以老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有利于老師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2)創立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很好的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情境,才能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聰明才智,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來設定一種教學情境,這就能夠很好的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也愿意積極的參與,從而達到增強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完全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輕松、自主的學習氛圍。
(3)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積極性。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板書來進行教學。現在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給教學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室,將語文教材上的知識和多媒體進行融合,這樣就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也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多媒體將教材上的知識融入到圖片、音樂、視頻上來,這樣可以使課堂顯得更直觀、生動、富有感染力。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源于學生的興趣,所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興趣以及掌握學習的方法。
3 結語
在新的語文教育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后,就高中語文教育的改革來說仍然是一個責任重大而且很長遠的道路。老師在語文課堂上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討,真正使高中語文自主合作探究課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真正做到全面提升學生的身心發展,真正能為我國社會發展提供一批批有用的優秀的綜合型人才。總之,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是當代主體教育方面的客觀反映。高中語文教育只有把語文教學的課堂真正建立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在能力,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才能真正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機、文化背景、語言能力以及個性特點等均各不相同,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高中生在情感方面、身心方面以及認知方面等方面發生失衡,導致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男生通常擅于抽象思維,而女生擅于形象思維,因此女生在語文科目上的表現較為優異。其次,喜歡閱讀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因此在課堂上表現積極,而記憶能力好的學生比較擅長做筆記,因此語文功底扎實。另外,有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也有學生存在厭學心理。對于高中生之間的差異性,授課教師應首先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從而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在高中語文中進行差異性教學的方法
1.對高中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并進行有效處理屬于高中語文差異性教學中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教學期間,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高中語文基本知識、掌握相關技能以及拓展視野以外,還要同時兼顧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發展需求等。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一方面要尊重文本,對高中語文教材知識進行篩選整理。高中語文知識體系的構成包含有多個部分,如語言綜合運用、基礎知識積累、閱讀理解、詩詞鑒賞、課后練習等,因而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對知識點進行分層,以學生學習情況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制度。另一方面,以學生的愛好、需求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分組,并結合學生的訴求,對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另外,教師可對高中語文的課堂練習、課外練習等進行優化,在方便教學之余,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2.對差異性教學的方法進行科學設置。授課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彈性設計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明確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下限,對于水平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教學。同時,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問題,盡可能是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均可通過課堂教學獲取滿足感,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另外,在語文課堂練習上,授課教師還可結合學生需求,設計拓展練習、基礎練習以及跟蹤閱讀等多種題型,從而在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之余,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可結合教學內容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高中生均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期間,教師除了要進行一些類似討論互動型的教學方法以外,應該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同時對小組合作學習比重進行適當加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期間,盡可能采取以點帶面、由淺入深的方式,以分層方式推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1(a)-0058-01
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教育在于構建適合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學習環境,在整個高中語文互動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關鍵作用,必須要將高中教學過程中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知識緊密的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1 在綜合性教學中強化互動
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在于一兩天的功夫,它的實現在于長期的積累過程,教師必須在綜合性的教學過程中穿插的實行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工作的備課環節中要進行充分的準備,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各種機會。師生互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活動,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性教育環境的設置有助于學生主動性的積極發揮,能夠使每個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去。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授課教師要堅持認知是啟發性互動教學的基礎理念,為學生進行互動教學打好認知基礎,使得互動教學能夠順利的進行。比如在上到《裝在套子里的人》這一課程的進行過程中,教師事先要學生制作一個現實生活中的標準病歷表,然后就各種原因進行分析,分析現實生活中各個病人患病的原因,最后一致得出包括身體的病因和心理的病因,然后自然的過渡到本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去,這樣學生就能夠理解到別克里夫是因為其心理原因,從而進行文章內容的開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自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為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在啟發性教學中增加互動
啟發性教學指的是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幫助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尋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以更加飽滿和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在啟發性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關注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認識、理解和掌握,將重點問題提出作為主要的內容用以教學活動的開展。啟發性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使學生將現實中的問題與受到的啟發結合起來解決問題。在課文《赤壁懷古》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并在課程的準備過程中為學生布置了一項任務即要求他們就詩歌的第一句進行圖畫的制作,在同學們的精心準備之后,課堂上我們看到不同的學生就這幾句話做出了不同風格的畫,并且就自己崇拜的各種著名人物放在了畫面之中。教師將他們所羅列的人物一一按照歷史進程進行排列組合,并請同學們進行交流和討論,看這些著名人物的卓越成績,在討論結束之后請他們自己進行評述,并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人物篩選出來,這樣不僅僅鍛煉了他們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更有助于歷史人物的把握。這樣的啟發式教學方式最終引發了學生的熱情,使得他們能夠在原來了解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思考文中的內容,最后做到對于整個課文知識的掌握。
3 在針對性教學中增加互動
針對性教學效果的實質在于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和分析,它的教學過程的實施必須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現代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按照國家新大綱及新課改的要求,制定適合每個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針對他們的特征和條件進行專門化的綜合培養,使得高中語文教學過程變得更加順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不能夠達到一致,這樣即使學生付出再多的辛苦和努力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整個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實際需要放在第一位,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知識收獲量。比如在《雷雨》的授課過程中,就可以將課堂變成講述的舞臺,用以活躍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整個文章中的內容,并能夠親自體驗當時的情境,使得對于知識的理解不在那么生硬和刻板化,有助于知識的掌握。所以在針對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出各種獨特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最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4 在差異化教學中完善互動
每個人學生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導致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對于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給予仔細的關注和詳細的了解。鑒于學生的差異性情況,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在整個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進行差異化教學方式,對各個學生的指導必須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使他們都能接受到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在《中國建筑的特征》這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文理分科進行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在備課的過程中選擇不同的內容和題材進行本課內容的教學。在文科生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給他們講述與歷史相關的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并結合到本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去,他們在掌握中國歷史的基礎上能夠將該內容理解的非常透徹。在理科生的教學過程中,因為他們對于歷史資料的掌握沒有文科生強,但是他們關于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比較強,可以通過數學與建筑的結合點來進行本課文的講述,這就能夠使他們從數學與語文結合的角度來進行本文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為了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適當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互動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最后提高整個高中語文教學水平。
除了前面提到的學生主體性不強,教師開展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等原因,實踐教學活動容易流于形式化,如創設的教學活動由于教學條件不允許或是在實際操作中意義性不大等。高中語文實踐活動課應該是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輔助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將在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但是我國高中學校卻知識純粹將課堂語文教學搬到戶外而已,場所變換,實質性的東西還是一樣的,這就使得語文實踐教學很難進行。
2學校未創設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
高中語文教師要想開展好實踐活動課程,必須得到學校和社會的大力支持。新課改不是一句口號,一份指令性的文件,而是必須付諸實踐去實行的新教育理念。而在我國高中學校,普遍將新課改中要求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程當做一條政治性綱領,很多學校為了應付上級教育廳的檢查,臨時擺裝個樣子開展幾次所謂的實踐活動課敷衍了事。學校沒有認真對待,沒有提供開設語文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條件和營造良好的氛圍,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高中的語文實踐課只能是一句空話。
二、高中語文實踐活動課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性思維
首先要轉變教學模式,從強調教師教學的主體性作用轉向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作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團結分工協作的精神,通過高中語文的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
2.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
高中語文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積極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真正將語文知識滲透于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當中學會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
3.教學活動更具綜合性、開放性、實用性
對于我國目前的教育來說,素質教育的呼聲在逐漸提高,素
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本位而非為了考試的回歸思想,因此,怎樣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在高中語文教育中要實現教育事業的務實發展,特別是對一些先進的教學思想的應用,其次最關鍵的就是要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地考慮學生之間的差別,對學生進行區別教育。在組織課堂教育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因此,分層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重要。
一、分層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分層教學法主要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具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最大化的調度,提高其課堂教學有效性。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同等的學習條件、同等的知識接受時間以及同等的速度、環境的影響下我們無法要求所有的學生掌握同樣的知識體系,學生自身所采用的學習方法、學習目的、能力的認知、知識體系等等又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對教學的形式進行相應的調整,目的是為了保證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一定的提升。這樣分層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非常有必要,老師要將教學的過程面向每一位學生,同時保證學生對于知識的接收有一定的效果,這樣才能夠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1.分化學生能力,采取分層教學
高中語文教學中,具體的分層十分重要,在對學生進行劃分層次之前,為了保證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教師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對全班每個學生學習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具體的學習能力,以及實際的學習狀態和性格差異還有自主探究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查和分析,圍繞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目標和任務,將學生分為A層和B層,A層為能力較差,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B層為認知能力較強,基礎知識較為扎實。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各有所長,劃分層次時并不能單純地以考試成績進行劃分,而應綜合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認知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多種因素分層。比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于A層學生要求他們會閱讀基本語文課文以及文體知識,再根據課后的練習題鞏固認識能力。而對于B層學生的基本要求是在掌握語文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盡量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夠更深一層體會文本的內涵。在教學中,只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自身條件來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提高。
2.設計分層教學的具體內容
在高中語文分層教學中,首先應做好教學準備,能夠預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針對問題應采取怎樣的態度,然后教師應制訂出完善的教學計劃。實施分層教學法應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分為兩步進行教學:第一步主要是針對A層學生進行設計:如:設計問題時,可以由低層向高層逐步深入,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如果積極回答問題,則還會受到表揚和鼓舞,另外,對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也有很大的幫助。第二步主要是針對B層的學生,對于B層的學生在進行設計問題時,則應提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然后引導刺激學生積極地參與思考,還應該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還應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變更問題,以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能力。通過分層設疑,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回答成功的學生自然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回答錯誤的學生也得到了鼓勵和鍛煉,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整個課堂學習的效率。
3.語文練習要采用分層教學
在布置課后作業時,運用階梯原理進行分層布置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步驟,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只有通過布置的作業才能進一步鞏固。根據A、B兩個不同的學生層面,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和布置作業,對于A層學生,一些較為簡單的基礎題是必要的,只要通過稍加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鞏固基礎知識也通過訓練加以提升。對于B層學生,在基礎的層面上加以提高,可以適當地向高難度進行挑戰,調動其積極性,提高其自學
能力。
語文學科具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為一體,它是一門充滿無窮魅力的學科。過去人們只重視它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忽視了人文性,致使語文教學走入尷尬境地。為了走出這種尷尬境地,語文教師要創造一個語文教學的新局面,樹立以人為本、以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感受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需要培養的知識和能力比較廣泛,學科性質比較復雜,教學內容各有不同的難度,有些需要從易入難逐步深入和提高,有些需要經過反復訓練才能達到熟練程度,但都需要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高中階段學習的特殊性要求我們進一步探討語文教學優質高效的發展之路。
一、在初中基礎上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初中閱讀能力要求讀懂字句和全篇,領略文章思想意義,高中則要求對一般文學作品進行鑒賞和評析,并形成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初中作文能力要求初步寫通順的文章,簡短的議論文、說明文和日記、書信等比較簡單的應用文,高中則要在通順的基礎上力求寫好,立意新穎、語言生動,并能寫比較復雜的應用文。高中應將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的重點,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研究性學習,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有效提高語文素質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二、融入情感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語文教學具有帶動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務。
思想教育一方面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在語言文字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啟發和引導,使學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感染。另一方面是指思維訓練,在聽說讀寫過程中加強邏輯思維鍛煉,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三、高中語文帶有知識教育功能,在語言教學中吸取廣泛的文化知識。
高中語文教學帶有文學教育的特殊任務,要培養學生對文學藝術的鑒賞和評析能力,并增強學生語言表達的文采和生動性。高中課本中選用的多是中外古今的代表作,能夠帶領學生領略文學藝術的魅力,學習優美生動的文學藝術和豐富多彩的表達形式,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講究修飾表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語言藝術性。
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廣泛性決定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加大汲取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語言教學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習文學常識、科技常識、生活常識,了解古今中外文化常識,以達到通過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四、高中語文教學既有統一性的教育要求,又有差異性的教學要求;既要為每個人的繼續教育或者終身教育奠定基礎,又要為做好一個健全的公民做好準備。
高中語文教學將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著眼于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而選修課程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實現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選擇性教育要求。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的個性傾向漸漸明顯,不同的學生學習興趣和差異也漸漸明顯,選修課程的設立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運用語言文字,在原有的基礎上發揮個性,為今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九年義務教育中,語文學科的重心是基礎性和均衡性,所涉知識一般只是隨文講解,不做系統傳授,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往往不能作進一步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選修課的設立,恰恰能彌補學生這方面的遺憾,系統地學習相關知識。教師應鼓勵和幫助學生實現在語言運用方面的愿望,除了選修課外,還應當允許學生適當側重自己所愛好和特長的課業。例如課外選讀自己愛讀的書,允許寫自己命題的作文,參加有興趣的各種語文競賽,向報紙雜志投稿,鼓勵學生從學習語言出發,大膽創新,培養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五、注重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誦讀和誦讀指導。因為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培養,必須依賴于足夠數量的誦讀或背誦,而文化品位的提高、審美情趣的養成,是在多讀的情感體驗中逐漸形成和升華的。因此,教師首先應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誦讀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指導,引導學生劃分節奏,把握輕重緩急、調控抑揚頓挫。在此基礎上,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對文體的把握,通過誦讀,傳達出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表達出自己對文本閱讀體驗的感受,品味作品的語言魅力,達到一舉數得的積累效果。